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34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1)

我于2001年7月毕业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2011年通过专升本,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现被聘用到安徽金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曾经担任过设计员、预算员、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经理等多种职务。

本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严格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从未参与各种违法违纪的活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改革开放,以“三个代表”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纲领,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人乐观、上进,在工作中不断刻苦学习、钻研,工作十余年来一步步的从一个建筑行业的新手发展到现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全面成熟的项目管理者。能够独立承担主持大型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接下来对本人在业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作简单的梳理和汇报如下:

一、 政治思想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党的政策方针,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和学习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并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经常和项目部人员进行研讨,并组织项目部人员认真学习和宣传。

二、 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因为父亲也是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打自小就耳濡目染,对建筑这个行业有自发的热爱。自从进入高校学习开始,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经验。自参加工作以来,做事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受到每一任公司领导的好评。

因为建筑工程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得马虎。可能一个细小的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关乎人员生命安全。

每当接到一项工作任务,我都有一种高度责任感,每次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把这项工作做好。这么多年来,由本人参与或独立完成设计并最终实施的项目有50余项,参与或独立完成施工的单体项目达100余个,参与或独立完成的施工项目产值近5亿元人民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回忆这么多年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我感到无怨无悔,今后还会这样一如既往。

三、 学识水平、专业技能及项目管理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为了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并且与所从事的岗位对口,自工作以来,分别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主要包括有: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造价员)、项目经理、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三类人员安全教育等等。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使得自己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专业技术方面,工作初期即掌握了运用Auto CAD、PKPM等软件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进步。曾经在早期的设计工作中,针对PKPM设计软件在使用中所出现的不合理问题向软件开发单位提出了异议,并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有效回复。该软件在后期推出的版本中做了相应修改。

因本人参与或主持的项目单体工程数量达百余个,这里不做一一解说,因此下面我选取在每个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项目做简单阐述。

在做工艺深化设计过程,主持并独立完成的最具特色的项目为:岱山海盐博物馆(现称中国盐业博物馆)主体结构深化设计。该工程平面为不规则扇形布置,最高4层,因外形模仿“盐晶体”结晶状态,错落布置。主体钢架结构达320吨,杆件交叉布置,且没有一根杆件为横平竖直,深化设计难度特别大。

该工程除了结构布局复杂无规律外,又因为该项目身处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上,该岛上不具备大型钢构件加工能力,所有的钢构件均从位于绍兴市新昌县某钢结构制作厂家生产。构件运输距离约250公里,中途要通过轮渡接力。因此钢构件加工单元参数(限长及限重)的选定及其重要。另外,如出现详图设计及加工错误,造成往返运输成本及工期损失将不可估量。

经过本人前后50天夜以继日的努力,采用XSTEEL软件建模调图,协同加工车间及安装现场落实实施,顺利完成该项目钢结构深化加工图设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未出现任何错误,项目受到各方好评。

在担任施工员期间,2005独立负责施工的宁波水表厂(爱恩彼仪表有限公司)新厂区建设项目钢结构工程,该工程为一群体建筑,本人所负责的共包括小表车间、大表车间、新力车间、成品库4个单体工程。其中小表车间为多层框架结构,大表车间和成品库为单层排架结构,新力车间为单层门式刚架结构。该项目特点为结构多样化,工期短,单跨跨度极大(成品库单跨跨度达到33米),构件制作难度大,安装安全风险不低。在我施工期间,通过对多个加工厂家及多个安装班组的有效协调下,主要结构部分在100天内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未出现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在担任项目负责人期间, 2011年负责的合肥科技学院1#教学楼钢连廊工程,虽然总体造价不高,但其特点是高度高(离地高度达到46.5米),平面弧形,单件构件重量大,构件尺寸长无法直接安装,安装精度要求高,最大跨度24.5米,自定允许偏差6mm。类似难度工程在合肥地区尚无先例。

本人在接手该项任务后,进行计算复核,发现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建议设计单位对支撑体系进行重新布置,后通过专家组审核。

钢连廊在准备实施前,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外墙装修及门窗工程也接近尾声,下面无脚手架支撑,安装中不能与原有建筑物碰擦,中间没施工作业面,施工条件不理想。

连廊两侧桁架平面为等腰梯形,下边长度超过25米,梯形高度达到5.7米,市场上无任何车辆可以运输。且底部部尺寸为洞口距离+1050mm,无法正常安装,难度很大。桁架跨度较大,桁架杆件拼接受力后挠度无法准确控制,一旦结构安装后,将无法校正,所以必须保证一次性成功。

为了此项目能顺利实施,通过多次认证,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本人最终决定该钢连廊桁架采用整体制作、运输。但本地区能生产该大型构件的厂家寥寥无几,经多次考察测量,最终选择位于合肥市阜阳北路上的某大型钢构加工厂作为该建筑构件加工服务商。因为该桁架构件体型巨大,后期不得已拆除了厂房部分墙体,才能使桁架顺利运出车间。加工场于安装现场距离约45公里。

因没有交通工具运输,经过我设计,在桁架上安装了一套行驶系统,采用半挂机车牵引,该方案基本解决了运输问题。因该临时行驶体统不可能通过交管部门认可予以上路,出于现实条件考虑,后采用夜间闲时(凌晨1:00~5:00)上路,多辆机车护送,历经近4个小时顺利运抵工地安装现场)。

经现场计算,租用150吨汽车吊作为主桁架垂直吊运机械,主桁架固定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牵引葫芦对支撑及次构件完成精确吊装。经检测所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及各个项目主体的要求。

连廊施工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9月担任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一期启动区(2-1#、2-2#、2-3#、2-4#)楼项目负责人,并于2014年11月顺利竣工验收合格,其中2-1#、2-3#项目荣获2015年合肥市优质结构“琥珀杯”,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2)

一、认真做好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3)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业岗位是施工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模型化展示、项目化教学、视频化助学、个性化实训”的四化教学体系,以培养“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构建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在施工图识图过程中,从平面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培养操作实践

鉴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1]。我们在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以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近多年国内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喜欢动手实践的高职类学生教育[2]。

1.理论课程教学。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在学习三面投影的知识时,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各种形体,辅助学生对点、线、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建筑构造时,让学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楼梯、墙身等大样构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学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细部的结构或者形体的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的内容,同时更好地理解建筑构件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效果一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程教学。在《房屋建筑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并绘制满足教学要求的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利用塑料板材、泡沫塑料、胶合板、涂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其所设计的小型建筑模型。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图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模型,将施工图中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从而实现将二维施工图中需要对照识图的第三个尺寸在实体模型中展示,实现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及模拟应用过程。本法作为提高施工图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寓学于乐、融学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烦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3]。

3.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一项有经费资助人才培养特色项目。项目的实施唤醒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意识,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领导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年均组织学生申请项目,如2012—2013年度“校园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图1),2013—2014年度“建筑构造教学模型制作”,2014—2015年度“绍兴桥梁文化的探寻与模型制作”和“学院二期工程实训比例建筑教学小模型制作”,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模型制作,增强动手能力,扩宽知识面。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各种模型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于建筑模型制作本身,学生在设计方法上的收获更大[4],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新苗人才计划。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新苗人才计划”,每年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约300个项目进行资助。我们通过发掘模型制作方面优秀的学生,指导其申请项目,其中“新农村住宅模型设计与制作”(2013R458002)项目组织实施较好,团队学生设计并制作多套符合新农村需求的住宅建筑模型。

5.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活跃学校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活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引导下,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建筑模型社”,社团组织兴趣相投的同学,制作了众多经典的建筑模型及建筑小品,“建筑模型社”在2014年度被学校评为三星级社团。社团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的授课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制作好模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形成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更扎实。通过以上的手段,我们将建筑模型制作慢慢糅合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去,通过统计《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11级至14级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图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4)

时光飞逝,从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0个年头,在这段时间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习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尊重实践,深入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是位,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遇。理论来源于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来发现的好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见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成长。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5)

二、在工作岗位上,严格律己、動奋努力,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积极向上,努力工作,不怕苦、不伯累,服从领导安排,虚心向周边同事请教,充实自己的专业技术经验,认真投入工作,夯实专业能力。在干好自身岗位工作的同时,协助其它同事完成单位工作,得到了局领导、同事的首肯。

三、主要业务技术工作成果

参加工作以来,熟悉公路工程有关法律、行业规章制度和政策等。认真学习新规范、新标准。在公路施工管理方面,参与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方案编制、检查、管理和年度工作各种报表汇总上报等。在工作中,严于自律,较好完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业务技术工作,主要工作业绩有:

1、吴忠市金积镇幼儿园教学楼工程。同设计团队一起参与了该工程建筑结构方案的编制和设计,参与了甲方和施工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以及结构设计技术交底等工作。在项目实施中,认真进行项目工程建设的业务技术等指导管理。该项目总投资约2800万元。本案占地面积22亩,建筑总面积2800平方米,已通过峻工验收备案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64-03

建筑业是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急迫的、大量的需求。但是从现实状况看,并没有形成良好局面,导致出现这一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我院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因此,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图1)为导向,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该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二、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图;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表1)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四、形成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完整工作任务特点的学习情境的设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步构建了以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质检员的施工岗位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在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参与下完成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分析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最终形成了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2),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7)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8)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101?0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几乎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专业,这是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急需培养的人才之一,是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教育部门重点扶持的专业之一,但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却令人担忧。由杨应崧、范唯[1]主编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务与点评》中对31个省份、直辖市分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突出。本课题已经从师资队伍建设谈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然而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就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视角来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是要想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必须明确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2004年4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这个文件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首先的第一步是就业问题,接着是发展问题,换言之,我们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仅仅是就业,也是将来发展前景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问题。教育在学校,服务于企业,所以必须校企合作,形成合力。

一、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一直是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追求的目标,但是校企怎么合作?从哪些方面进行合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校企双主体教学

采用校企双主体教学,以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到学校中来,与学校的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专职教师负责理论部分的讲解,兼职教师负责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合力,学生既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了解熟悉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参与教学,既能了解学生的能力,亦有助于企业选拨优秀的储备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团队基础。

(二)形成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

目前很多学者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其中大

都引用德国的双元制,主要的形式有:校外实训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科研(工程)合作模式、企业兼职教师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等[3],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这五种模式运行均较为困难,原因如下。

一是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除监理公司有固定的人员外,施工企业中标之后,企业往往将工程分包出去,企业固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备极少,学生到企业管理的施工工地实习,因缺乏带教技术人员而只能是缺乏目的性的参观而已,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实习难以达到实习目的而基本流于形式。

二是订单培养模式。目前订单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相对比较常见的模式,然而订单培养对于企业来说接受的人数有限,并且参加订单培养班的学生因为有了工作的可能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不强。

三是科研(工程)合作模式。学校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受职业院校的限制,很多科研项目不能申请,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四是企业兼职教师模式。对于建筑企业人员来说,工资待遇高,而学校提供的待遇较低,加之学校教学制度的约束,建筑企业人员不愿意也不屑来学校做兼职教师。

五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走集团化办学模式,但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集团化教学模式并不能给建筑企业创收,建筑企业不愿意参与。

要想达到校企合作、双赢,应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办学,政府必须出台扶持政策,例如参与办学的企业减免或减少税收,对于参与教学的人员在职称评定时给与一定的优先政策,这样才能激发企业的积极性[4]。

二、校企合作优势

校企合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校企深入合作,建立跟岗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例如在学习《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时,学校与质量监督站和检测公司合作,可以使学生认识材料,学会使用材料,懂得材料的检测,明白材料的保管,这样就达到了这门课的目的。如果这门课以课堂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就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校企深入合作,可以减少学校实训基地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充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特别是要与检测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公司、招标公司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这样学生通过监理公司可以随时参与项目的实施,通过检测公司可以知道材料的用途和试验过程,与造价公司合作可以使学生的预算、结算充分地在企业中得到锻炼,与招标公司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招标文件的编写,评标的过程,投标的注意事项。

(三)企业得到经济效益和人才储备

校企合作要想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出台政策,给予参与办学的企业减少税收,对于参与教学的人员给予评定职称的优先政策,企业就有了积极性,得到经济效益。同时,因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企业选拔人才,企业的人才储备得到提升,企业的发展得到保障。

三、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只有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合作,才能使得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企业得到经济效益,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应崧,范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务与点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9)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市场对该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但要求也更为严格。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是一个严峻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活动于工程一线的技能性人才的使命,这样才能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建筑工程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

2.1“重理论,轻实践”式的高职教。

我国的高职院校由普通大专、中专发展而来,相较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而言,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偏低,加之很多教育者对高职的定位不清,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据统计,大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只占据总课时数的30%,有的甚至达不到这一百分比。大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课时放在了建筑结构、工程力学、抗震设计等多种理论的教学上,而工程预算实训、生产实训、建筑制图识图训练等实践类课程则被放到次要位置,被大面积压缩甚至取消。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者对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依然十分模糊,没有切实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就业需求;二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较高标准,而就国家和社会目前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看,很明显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2.2开展实训教学的困难。

实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使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共同培养优质人才,并输送至企业内部,是由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两个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这本应该形成一个双赢的合作机制,然而,面对利益的驱使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制约,如今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流于形式,真正的实训教学开展困难重重。一方面,从校方角度而言,如今的高职院校愈发注重招生数量,而非培养质量,加之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拥有的实训机会相对减少,此外,考虑到许多企业岗位的学历限制,很难吸引大型企业参与高职实训教学,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往往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它不可能在不考虑回报的条件下无偿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为学校提供实训服务。因此,他们往往将校企合作当做应付政府的策略,开展的实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他们同学生之间也并没有签订任何有实效意义的协议。所以,这种形式上的合作只是短期的、暂时的,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由此可见,校方和企业对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都缺乏一个理性、全面的认识,这使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其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绝对的双赢策略,对双方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及建筑企业对建筑员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主线,两项结合、三种手段、四个阶段”十六字方针。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单元实训、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3.1突出主线,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最后大多走向了建筑施工的一线,所以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核心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把握市场大走向,并始终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利用一些校外实训中心或者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从业技能进行考查和提高。例如:结合时下社会比较需求的岗位,在相关企业的指导下创建具有企业氛围的实训室,为本专业的各类施工课程提供实训教学,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就如同进入了真正的企业,能够学会按照各种行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构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的从业人员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

3.2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重要技能,如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量核算、工程预算等,都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领悟、掌握,这就需要将实践过程渗透到以上四个环节中,从而实现核心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可以参与课程改革,安排专家帮助学校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如调整实训课程在总课时数中的比重,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安排专业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全程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确保训练项目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第二,校企合作承接商业项目,将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入实训室,展开实训教学。与合作的企业展开面向社会的工程项目的承接,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展开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深化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整体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给该专业的认知和态度会对高职建筑专业的改革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优质教师的培养是学工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任务。在进行专业性质的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因此,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校方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空闲时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参与工程实践与学习,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获取最新专业技能、技术水平的能力,并反过来利用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促进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3.4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的实训教学发展时间并不长,各学院也未制定统一的指导书、实训方案与总体标准,缺乏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如果未经考核、评价就这样草草结束实训,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将企业的施工项目引入实训课堂,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完成各种实训之后,请企业的专家根据行业标准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建筑设计,创新提高施工质量的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根据实训的评价结果给学生计入实训课程的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给予他们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岗位推荐的机会,以这种激励式的方式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在把控国内市场动态的情况下,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环节,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我国建筑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夏晋华,陈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篇(10)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所在。受限于真实工程项目对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难以到实际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专业实训,因此开展“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尤为重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因实训场所配置等条件限制,仅开展了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实训等建筑工种岗位实训,未开展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但因为没有真实的施工现场,只能模拟完成岗位实训的管理部分内容;少数高职院校开展了“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但是实训的组织不够合理,不能系统地完成每个岗位不同施工阶段的相关工作,实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改善“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

二、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岗位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适合岗位实训的实训基地,是开展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等比例建筑样板模型。在岗位实训之前,需要通过建筑实体模型进行交底,让学生清楚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学生各自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建筑实体模型要按施工工艺流程分层次展示,反映建筑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规范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也在实体模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按照规范标准完成每一步实训。

建筑实体模型还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贯彻实训任务指导书中的安全文明规定,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项目部。按照真实项目部构成,设置经理室、施工部、技术部、质安部、材设部、预算部等,配备计算机等设备设施,并按照工地安全文明要求进行文化建设,挂出项目部各岗位工作职责,用于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完成内业。项目部还设有会议室,既是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教师讲解布置实训任务的地方,也是实训学生开展项目部例会、探讨工程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的地方。

(三)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岗位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典型分项工程处理问题的能力,故针对的分项工程贵在精而不在多。围绕砌筑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两个典型分项工程展开,布置三个实训场所: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场、砌筑与抹灰实训场、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场。实训场按真实项目施工工地布置好施工区、材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和休息区等,使用护栏对不同实训场和功能区进行分隔,设置安全通道,并挂设安全文明警示标语。

三、岗位实训的组织与开展

(一)实训任务分组。岗位实训根据实训项目场地是否能兼容分为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砌筑与抹灰实训组、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组四个实训组。

实训可以单独一个教学班开展,也可以多个班同时实训,但实训的分组尽量做到各组人数相同,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到相应的岗位轮换。由四个组成立一个真操实作的建筑项目,其中1个组进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另3个组进行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等工种实训。由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的学生对工种实训真操实作施工场地进行管理,由岗位实训任课教师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实际工程项目职务,统筹组织管理整个岗位实训的运行。现场组织结构所图1所示。

(二)实训项目实施。具体如下:

1.工种实训。这是让学生通过工种真操实作的过程,了解建筑工程工种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工种相关工作的识图能力、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工种实训主要分三组进行:

一是“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图纸,图纸为一个真实完整的项目,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柱、墙、梁、楼板等构造,主要训练模板工、钢筋工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二“砌筑与抹灰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真实项目图纸,包括砌体基础、柱、墙等构造,设置有构造柱、直槎、马牙槎、过梁等节点,主要训练砌筑工、抹灰工、镶贴工等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三是“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和“砌筑与抹灰实训”相配套的脚手架搭设,同时完成安全通道、卸料平台、钢管楼梯等架子工相关工作,主要训练架子工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2.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即基于同?r开展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和“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三个实训来展开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现场专业人员岗位知识,从而具备现场专业人员各岗位的工作能力。如无同时开展的三个工种实训作为管理对象,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就是空中楼阁,不能达到真操实作的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施工员是该专业的核心岗位,相关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还有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等。所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设置了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8个岗位。

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施工员负责实训现场组织与管理,安全员负责实训安全监督与管理,资料员负责实训资料收集与管理,测量员负责测量放线,材料员负责实训材料发放与检查,质量员负责过程控制与质量验收,造价员根据图纸计算造价并进行核算,监理员负责跟踪施工实训全过程。

具体实训过程中如施工员要完成以下工作:项目施工技术准备;编制施工方案及进度图;绘制平面布置图,编制书面交底材料;进行技术交底,完成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施工布置,按施工规范要求指导施工;填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相关实训资料。

上一篇: 推广营销策划方案 下一篇: 护士长月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