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36

向日葵教案

向日葵教案篇(1)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

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里尔克《啊,别分离》

2013年8月,由吴国珍、张文质、王丽琴三位老师发起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青葵园”团队受邀参加。活动的《研修手册》封面上就印着里尔克的这首小诗,发人深省。当我们在追求分数、职称、荣誉等身外之物越走越远时,却发现自己身心分离,教学越来越脱离心灵,一种恐惧文化把我们紧紧包围。

是的,面对这个日益浮躁、紧张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穿越恐惧,唤醒心灵,让教育和师生的灵性共舞,让彼此不再分离。这恰恰是“青葵园”的价值所在。

缘起——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

如果不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我想自己不会离开付出过4年心血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2006年8月,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在我的印象中,备课组长往往是虚设的头衔,完成上传下达的事务而已;现实中又有很多老师包括优秀老师,可以远距离地悦纳欣赏全国各地的同仁,却对身边的老师漠视、指责或诋毁,组内老师经常为了分数的高低、荣誉的多少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

我想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营造无恐惧的教研环境。组内成员相互坦诚,教育教学经验无私分享,彼此欣赏鼓励,实现观点碰撞和共同成长。

备课组当时共有5个人,两男三女,各具个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自己,同时发现组内每位老师的优点,扬长避短,以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年级里的学困生,组内老师一起辅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轮流集中无偿补习,大家都毫无怨言。

一年之后,备课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家真心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力量。我趁机加码,提倡师生共写随笔,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此时,我开始接管年级组,备课组长由郭萍老师担任,她发展了原备课组的优良作风,2009年的中考我们获得了全面丰收。

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备课组应该是最小的组织细胞。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经常被归因于体制,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每位老师都是这个最小细胞的组织成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进行自我反省,冲破“小我”束缚,拓宽心胸和视野,真诚地和同伴协作共进,备课组这个细胞就能健康生长。如果每一个细胞都能自我净化,我想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疾也就有了攻克的希望。

杜威曾说:“所谓适应,既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活动的适应。”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习惯于把教育的种种弊端归罪于体制,叹息自己只能适应大环境。其实,适应本就是双向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告诉我们:不要指望每一场变革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是有变革空间的,哪怕是在一间教室里。我则想说,哪怕在一个小小的备课组里,我们也是有变革空间的。

成立——“青葵园”内共筑梦想

2009-2010学年是我们最郁闷的一年。原备课组被打散,我和董劲老师留守九年级,其他成员回到七年级。这一年经历种种不如意,大家与新备课组的磨合也都不够理想。特别是我在应聘中层失败之后,恐惧再次笼罩心头——我开始感受到自我分离所带来的痛苦。

恰在此时,我的好友,上海浦东教发院的王丽琴来学校做报告。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在她的引导下,仅用一周时间,原备课组的核心力量就再次以团队的名义凝聚到了一起。

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作为交流共享的平台。我们首先对团队名称进行了热烈探讨,希望以此成为今后课题的抓手。最终,团队名称确定为“青葵园”,并赋予如下意象:“青”,象征青涩、青春、清纯;“葵”,象征向师、向日、向善。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特地请专业设计师免费为我们设计了一个logo,抽象的图案,黄绿两种色彩,非常大气。

我们也对团队今后课题的选题进行了讨论。由于都是初中阶段和小学高段的老师,我们选择了“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这个主题,开始积极进行省级课题申报。

“青葵园”最初的规则是,每个成员每周要完成不少于一千字的随笔在群内分享,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上传共享,这也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师生共写随笔”的基本要求。

2011年,“青葵园”迎来一个契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吴红编辑希望我编写《遭遇学困生——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技巧》一书。我觉得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就在群内征集意见,获得了大家支持。于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之前的所有随笔,在王丽琴的鼎力相助下,梳理其中有关学困生的材料,分解书稿的撰写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加上众多外援的支持,2012年1月,这本凝聚一线老师和理论团队心血的书正式出版了;与此同时,我们申报的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也获立项,“青葵园”可谓双喜临门。

那一刻,对“青葵园”的成长而言具有里程牌意义。在这一次次任务完成和话题讨论中,团队成员逐渐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伟大事物”,而且愿意为之不断地付出。

行思——穿越恐惧更新勇气

“青葵园”已经正式走过4个年头,加上早期的备课组建设,核心成员已经并肩行走了8年。这些年的且行且思中,团队成员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除80后陈汉珍以外,其余都早已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人到中年,正是恐惧改变的年龄,身边不少人已是等退休、混日子的状态。然而,不再年轻的我们依然怀揣教育的梦想,激情高涨,在“青葵园”这个精神家园里,悄悄地蜕变着自己,实现教育生命的第二次成长。

“青葵园”的内部规则堪称严厉:申请加入的每一位新成员,要经过“青葵园”核心成员讨论通过;凡进入“青葵园”的成员,都要按时完成读写作业,定期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非本校成员除外)。连续两次不交作业或一个月内不能补交作业的,视作自动退出。这些年,进出“青葵园”的老师有不少,目前新加入的河南杨风利老师和山东唐薇薇老师,刚刚跟上“青葵园”的节奏,相信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精彩。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让“青葵园”在保证纯粹性的基础上,也更具开放性。

作为“青葵园”的创始人,我参加过很多读书、交流的团队,如王丽琴发起的杜威读书小组,师傅张万祥老师的弟子交流群等,而我最钟爱的还是“青葵园”。这里没有喧嚣,喜欢热闹的人不太适合长呆;这里没有客套,喜欢互相吹捧的人会找不到想要的感觉;这里不喜欢急功近利,喜欢一夜成名的人肯定忍受不了我们的慢节奏。“青葵园”里,只有一群凭着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默默耕耘的人,坦诚而质朴。我们不拒绝体制,有顺便的荣誉给我们就安心地拿着;没有,就算了,可谓淡泊从容,起落自如。

“青葵园”最想实现的目标是让团队成员有真正的心灵成长、强大自身的生命能量,以面对外界的种种干扰。用《教学勇气》一书的说法就是,穿越恐惧,更新勇气,用我们绵薄的力量去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青葵园”一直坚持在做的有以下六大板块内容:

“青葵”案例积累。“青葵园”的案例积累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就提出的要求,材料来自师生随笔,成员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随笔有多种形式,有学生个人随笔,也有班级流动随笔,即一组一本、一人一天、一周一循环。通过随笔再还原成完整的案例不仅仅是提升了写作能力,也为后期总结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青葵”课堂教学。“青葵园”的课堂教学遵循一个宗旨: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贯彻的方法则是倡导经典阅读。班级建立“流动书屋”,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陪伴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孩子们把点燃的阅读火种带出校门,传播延续。如高桂萍从七年级起带着学生背诵《菜根谭》,一周一则,坚持不懈。当每个老师以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带领学生徜徉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丰厚的文学积淀自然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高。

“青葵”班级建设。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的几位成员,在班级建设方面已很成熟并各有特色。还以高桂萍为例,她把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建设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学生“见习班主任”、家长的“叙事分享会”、教师的“家教干预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进行,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

“青葵”课题研究。遵循“做中学”的原则,我们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是在6年实践基础和大量的随笔中提炼出来的,与现在流行的先申报课题再进行研究不一样,属于自下而上的路径。除此之外,“青葵园”核心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课题:高桂萍和孙志平主持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随笔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郭萍主持市级课题《初中生经典阅读导学策略研究》,董劲主持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材有效解读与设计的研究》已经结题。

“青葵”共读接力。共读接力是“青葵园”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影响的传统:一周内每人选择一天接力,选择名著里一段有感觉的话,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感悟,上传到QQ群里分享。三年中我们共读了《教学勇气》《每个孩子都爱学》《教学机智》《教育的目的》《自卑与超越》等理论专著,积累阅读心得达百万字,下学期准备共读《明日之学校》。

“青葵”培训研修。在王丽琴的引荐下,华东师大鞠玉翠博士、北京师大吴国珍教授、上海浦东教发院黄建初等专家先后来到“青葵园”开展研修交流。其中鞠玉翠和吴国珍教授带着研究生来与团队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叙事交流,黄建初老师也带领浦东中小学教师的团队两次来开展交流和指导,让我们的核心成员深受鼓舞,也在交流中得到成长。“青葵园”的老师自己也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研修,郑州的全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活动以及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活动,“青葵园”就受邀出席,全程参与;我们还集体自费组织去扬州文津中学取经学习;董劲、高桂萍、郭萍等老师则多次在市、区以及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向日葵教案篇(2)

星期三,白老师教我们画刮画。先要用蜡笔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但不要用黑色,然后在这些颜色上涂上黑色,直到漆黑一片为止。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有三种画法:一种是不规则图案,一种是圆形图,还有一种是三角形图案。

听了老师的话,我拿起蜡笔,纤画纸,老师又给我们发了根牙签。我先用蓝色蜡笔在纸上画了个圆,涂上色,再用绿色……最后,我用黑蜡笔把其他颜色遮的无影无踪,只剩下黑色。后来,白老师说:"第一大组画花,第二大组画鱼,第三大组画树,第四大组画向日葵。"因为我是第四大组,所以我画向日葵。呀!向日葵是彩色的,真有趣!

刮画真有趣。我喜欢彩色的向日葵,更喜欢刮画。

向日葵教案篇(3)

[作者简介]曾芸(1980―),女,贵州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5)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03BZS034)的阶段性成果。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原产美洲,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经济价值超过了玉米和大豆。向日葵自明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向日葵传入我国的时间与路径

关于向日葵引种至我国的时间,以往公认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称丈菊。[1]近年有报道,河南省新安县荆紫山发现明正德14年(1519)重修玉皇阁时的琉璃瓦,瓦上有向日葵图案。[2]如是,则将大大提前向日葵传入我国的时间。

就笔者目前所能查到的400多部地方志,发现明代纂修的方志物产中有不少关于向日葵的记载,特别是明嘉靖(1522―1566)《(浙江)临山卫志》的记载,将我国向日葵最早记载时间向前推了半个多世纪。在明天启7年(1627)《(浙江)平湖县志》,万历36年(1608)《(河南)汝南志》,万历37年(1609)《(山东)济阳县志》、万历46年(1618)《(山西)安邑县志》等中都有记载,说明明代中后期向日葵在我国的部分省份已开始种植。另外,史料中还有一些关于向日葵的记载,也能使我们管中窥豹。在16-17世纪间成书的屠本《瓶史月表》中,向日葵就是“七月花使令”中列举的四种花名之一,只是没有形态的描述,[3]这个记载时间与明嘉靖《(浙江)临山卫志》的记载时间比较接近,可作相互印证。明代赵《植品》二卷中提到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传入了“向日菊”和“西番柿”,书前作者自序时间为万历丁巳年(1617)。[4]史料中有向日葵的记载当是在它已传入国内一段时间后。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向日葵约在明代中期传入中国,万历年间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种植,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早得多。

目前,向日葵引入我国的准确路线仍不能确定,但结合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向日葵很可能通过海路引种至我国。唐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它由中国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至波斯湾,将中国丝绸、陶瓷等物产运往欧洲,而中国也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美洲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占了很大的比重。据姚旅《露书》记载,同属美洲作物的烟草就是“漳州人自海外携来”。另据北京大学陈炎教授介绍,1570年西班牙人占领马尼拉后,中国通过马尼拉开辟了一条横渡太平洋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使亚、美两大陆开始了联系。西属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等就是通过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运到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至南洋各地,并进一步引进中国。[5]

二、向日葵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演进

在探讨向日葵在我国的分布及演进情况之前,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向日葵经常和一些植物混在一起。地方志在著录向日葵时,也是混淆不清的,而且使用的向日葵名称有三十多种(如葵、秋葵、黄葵等)。因此,在利用方志资料前,先进行葵辨是很有必要的。“葵”原指葵菜,为人们普遍栽培并食用,最早记载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菽。”由于种植季节的不同,葵菜又分为春葵、秋葵和冬葵。唐代以后,随着大量新菜种的引进和培植,葵菜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中晚唐开始,“葵”不再单指葵菜而也可能是指观赏植物葵花,如秋葵、蜀葵等。[6]而向日葵最早是由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发现,把其带到欧洲种植观赏,后来引种至我国。事实上,葵花属于锦葵科,向日葵属于菊科,区别是很清楚的。在进行“葵”辨之后,我们利用方志资料时就能做到相对准确了。

(一)明清时期向日葵的引种情况

明嘉靖《临山卫志》中的向日葵记载是目前笔者所查阅的资料中最早的记载,明天启7年(1627)《(浙江)平湖县志》中也有后续记载。从方志中还发现,清康熙之前浙江省内就有比较广的向日葵分布记载,并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沿海地区,如平湖、海宁、萧山、余姚、宁波等。前述,向日葵从海上传来,浙江临海,所以最先有记载也是合理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方志记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如果同一信息两地记载相差半个世纪以上,还是可以认定先后次序的。在其它省份的方志中,向日葵的记载时间都要比浙江晚至少几十年。故此,笔者认为向日葵从海外引进后,最先在华东浙江一带种植,随后向国内其它地方逐渐传播开来。而向日葵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在国内迅速传播,是与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水陆交通网络的日臻完善分不开的。

1、以浙江为中心,向其周边地区辐射。

方志中浙江及其周边地区有向日葵记载的最早时间分别为:明嘉靖(1522―1566)《(浙江)临山卫志》、顺治8年(1651)《(安徽)含山县志》、顺治11年(1654)《(江苏)徐州志》、康熙39年(1700)《(福建)漳浦县志》、雍正3年(1725)《(江西)武宁县志》。浙江周边地区的向日葵记载要远远晚于浙江,笔者认为是由于作物的引进传播具有重复性,也许在引进之初,由于生态适应性、有相关替代物,或其它原因,未能扎根下来,但后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又从另一个地区再次移种过来。此外,在乾隆之前的福建省方志中,有向日葵记载的地区大多数集中在沿海一线,如漳浦、泉州、安溪、莆田、连江等,所以也不排除福建省的向日葵是由海上直接传入的可能性。

2、以浙江为起点,传入华北地区。并以直隶(即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作为次级传播中心,向东北地区扩展。

方志中华北地区有向日葵记载的最早时间分别为:明万历36年(1608)《(河南)汝南志》、明万历37年(1609)《(山东)济阳县志》、明万历46年(1618)《(山西)安邑县志》、顺治3年(1646)《(河北)真定县志》。比浙江的向日葵记载时间晚了半个多世纪,因此向日葵很可能是由浙江地区逐渐传入华北地区的。

方志中东北地区的向日葵记载都比较晚,最早的记载时间分别为:康熙29年(1690)《(辽宁)辽载前集》、光绪11年(1885)《(吉林)奉化县志》、民国6年(1917)《(黑龙江)林甸县志》。这是因为东北三省在清初时,地居边侥,以畋猎游牧为生。土地长期以来为边防驻兵所占用,黑龙江直到光绪30年才全部放垦,吉林直至宣统时期才全部丈放。[7]清代以后,随着关内流民的大量迁入,很多中原农作物被带入东北,使东北地区的作物种类和品种日益丰富,就连边陲僻地也开始广泛种植各类作物。东北地区最初的向日葵应该也是从中原地区引进来的。

3、从浙江传至湖广地区(即今湖北、湖南地区),湖广地区又作为次级传播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

方志中记载湖广及其周边地区有向日葵的最早时间分别为:康熙23年(1684)《(湖南)零陵县志》、康熙36年(1697)《(湖北)宜都县志》、康熙48年(1709)《(广西)荔浦县志》、康熙57年(1718)《(贵州)余庆县志》、乾隆元年(1736)《云南通志》、乾隆4年(1739)《(广东)兴宁县志》、乾隆13年(1748)《(四川)南川县志》。从方志记载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利用长江之便,向日葵从浙江传至湖广地区后,湖广作为向日葵的次级传播中心,再向周边地区辐射。此外,在乾隆之前的云南省方志中,有向日葵记载的不多,其中有记载的地区,如镇雄、沾益等都位于与贵州接邻之地。因而,云南省早期的向日葵由邻省传入的可能性更大。

4、以陕西为中心,向西北地区逐渐扩散。

方志中记载西北地区有向日葵的最早时间分别为:康熙20年(1681)《(陕西)米脂县志》、康熙41年(1702)《(甘肃)岷州志》、乾隆47年(1782)《(新疆)西域图志》、民国8年(1919)《(青海)大通县志》、民国24年(1935)《史地大纲》。据赵《植品》记载向日葵为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传入。值得注意的是,赵为陕西乱d人,平生好花木,亟力搜求奇种亲自栽种。书中记载以关中所产和作者本人种植的为主,书的特点是记载真实。由此可推断,向日葵是直接从海外引进陕西省。然而,方志中陕西省关于向日葵的记载最早是康熙20年《米脂县志》,比浙江的记载时间晚了约一个多世纪,而且米脂县靠近陕西与山西的接壤处。因此,笔者认为陕西省初期的向日葵很可能是从海外偶然传入,但未发展起来,后来又从其邻省(如山西、河南)重新引种。

以上均为笔者依据史料,对明清时期我国向日葵分布情况做出的合理推测,可能有所漏误,在此特别指出。

(二)民国时期向日葵的分布情况

民国32年《(广东)大埔县志》:“向日葵,多在蔬园栽植”、民国14年《(河北)献县志》:“今邑境向日葵或于园圃种之”、民国9年《(四川)合州县志》:“向日葵田家多种之”等,反映了民国时期向日葵在我国仍是零星种植。民国19年《(黑龙江)呼兰县志》:“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是目前所见到的我国较大面积栽培向日葵的最早记载。

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民国时期向日葵的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全国23个省区的地方志中均有向日葵的记载。其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方志中关于向日葵记载的州、县数量最多,分别为39个、32个、25个,这表示民国时期向日葵在这三省的分布面最广。这主要是因为向日葵喜干燥、寒冷,故在北方、西南种植很普遍。但在南方,特别是在炎热、多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台湾、海南等地种植有限。

(三)建国以来向日葵的发展情况

1、主要分布情况

建国以来,向日葵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扎根下来,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华北、西北半干旱或轻盐碱地区。近年来,随着全国食油需求量增加,在中国北部约有300万km2的地区逐渐发展了一条向日葵带。东起黑龙江,西起新疆,北纬35°~50°,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内蒙古、辽宁、吉林、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北部、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北部。这些地方主要属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热同季,全年降水80%集中在作物生长旺期,具有向日葵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其中,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吉林、内蒙古、辽宁、新疆。单产以内蒙最高,其次是黑龙江、甘肃、云南、吉林。[8]

2、新品种的引进

向日葵教案篇(4)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的收获远远超过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动手画之前经常会问:“要怎么画?”其实不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画,而是他们缺少现实生活的实践经历。当老师布置下去题目之后,学生并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呈现出画面,所以没有办法拿起手中的画笔进行绘画。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有一次课程的主题是“向日葵”。这一看似很平常的题目,却让我对美术教学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要求每人画一幅心中最美的向日葵,结果我看到学生们所画的几乎都是概念式的简笔画,孩子们心目中的向日葵会怎么会如此的概念化?这是模拟式的教学的结果。模拟式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严重的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绘画作品应该是能够表现出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理解和总结,而并非是简单的概念图形。在孩子们的心中,绘画应该像是游戏。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试着了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他们提问:“刚刚看到的向日葵好看吗?”孩子们有的回答:“好看!向日葵的颜色真漂亮,可是它要是粉色的就好了。”有的学生说:“老师,向日葵中间那个圆圈上面长了好多密密麻麻的小点点,怎么那么丑啊?”还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向日葵好可怜啊,刚刚有一只小蜜蜂一直在叮它。”像这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还有很多。我知道,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并且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这时候是切入主题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问题往往是发散的。教师就要对问题进行提炼并且紧扣教学主题。如,学生问到向日葵中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小点点啊?这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细部观察能力,教师这时应该拿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我用手指向向日葵中间的部分告诉大家说:“这中间其实有上千朵小花,它们每朵花都很了不起,它们可以结出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听到这些孩子们都惊叹不已。这其实也是美育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美,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学习美术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能力。在学生学画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提问中就有提到蜜蜂一直在叮向日葵,向日葵好可怜。这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也证明孩子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细致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形象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现到画面中。又如我问学生们:“向日葵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的?是半圆形?三角形?还是梯形?”“向日葵长得像什么?像太阳?像盘子?像大饼?”这样启发诱导式的提问,会使学生们开始努力观察向日葵的外部形象特征,并且产生许多联想,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当他们开始动手画的时候,也就不会单纯的呈现出简单的图案,而是丰富多彩的画面。

要想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本领,养成良好的观察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应当不仅局限于描绘物体外部形象的准确性上,还应当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且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美育的具体体现。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向日葵教案篇(5)

被诬陷,被关押,被竞争对手设局,被媒体公众非议……过去的种种苦难,两人已能一笑置之,但提及假案给至爱的家人带来的煎熬,提及两家的爱妻稚女相拥携手熬过的艰难岁月,他们不约而同洒下了男儿泪……

被诬网上“传播病毒”,杀毒公司副总突遭刑拘

2005年8月30日晚上,北京某小区,田亚葵让妻子于虹催促15岁的女儿早点休息。第二天是女儿就读的人大附中开学的日子,他想让女儿睡个好觉。

大约凌晨两点,一阵猛烈的敲门声骤起。深更半夜的,会是谁呢?田亚葵来不及多想,急忙过去开门。万万没有想到,冲进来的竟是一群公安人员,有人举着摄像机,对着只穿着内衣裤的他不停拍摄,有人则一声不吭冲入各个房间,训练有素地搜查着什么。

这是在拍警匪片吗?可这个家里哪有匪?田亚葵目瞪口呆。一个领队模样的人走到他面前:“我们是市局网监处的。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现依法对你进行拘留……”边说边向他出示了一张拘留证。“搞错了!我们公司是做杀毒软件的,怎么可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田亚葵试图解释,可对方像没听到一样,面无表情地说:“家里有几台电脑?都在哪里?我们要带走。”

警察搜得很细,连孩子的房间也没放过――里面那台电脑是女儿用的,也被扣押了。

田亚葵就这样被带出了门。转身那一瞬,看到妻子惊恐的眼神,看到女儿脸上滑下的泪珠,他心里一阵抽搐,却什么话也没说。对方网监处的身份让他感到一丝不祥――这次拘留很可能不是冲他个人来的……

田亚葵时任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业内大名鼎鼎、国家863计划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的特聘专家刘旭。两人以前在一家国内著名的王牌杀毒软件公司同任副总经理。2005年1月,刘旭成立微点公司后,邀请田亚葵加盟。

公司成立数月,刘旭便研制出第三代计算机主动防御反病毒软件。他亲笔撰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刊出后,迅速引发业内地震――此前的杀毒软件识别不了未知病毒,该成果弥补了这一重大缺陷。

刘旭负责发明,其他的事就交给了田亚葵。按规定,反病毒软件要先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合格,才能取得公安部颁发的销售许可证。如今就在自己精心准备这一工作的时候,突然遭到莫名其妙的拘留,田亚葵感到,背后可能有“阴谋”――他们的新产品一旦面世,势必颠覆杀毒软件市场格局,而当时占据全国市场份额高达70%的,恰恰就是他和刘旭两人离职的那家公司,难道是老东家“策划”了这件事?

警车嘎的一声停在了威地科技大厦楼前。田亚葵心里更清楚了:大厦1016室就是微点公司,他们真的是冲着公司来的!

上了楼,警察直奔几十台办公电脑。那里面有公司核心的技术机密啊!田亚葵据理力争,提出这样的扣押起码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可是警察似乎早有准备,熟门熟路地找来大厦保安签字见证。田亚葵见状,又提出要通知董事长刘旭。但这个要求警方没答应,并直接没收了他的手机。

被带到网监处时,天已放亮。不等田亚葵喘息,提审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警方问来问去,主要问两点:有没有在网上传播过病毒,病毒样本从哪里来。

田亚葵心头一凛:想出这一招的人真够狠――杀毒公司副总在网上传播病毒,不等于补胎店的老板在马路上撒钉子吗?一旦被对方“证实”这一点,刚成立的微点公司将会遭遇一场诚信的灭顶之灾!摇头,摇头,还是摇头。整个提审过程中,田亚葵坚决否认所谓的“罪名”。

早上9点,预审结束,田亚葵被关进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换上那件特殊的黄坎肩,他苦笑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武汉大学物理系的高才生,会有一天如此打扮!

此时的刘旭,已经知道了搭档被抓的事。早上匆匆赶回公司,看到一片狼藉,办公电脑不翼而飞,他的头“嗡”的一声,心里想法跟田亚葵一模一样:事情是冲着微点来的,冲着那项新技术来的!

愤怒,疲惫,无奈。刘旭闭上双眼,一个熟悉的名字浮现脑海:于兵。拘留田亚葵的人是市公安局网监处的,而于兵正是该处的处长!

围绕着于兵,刘旭回忆起更多的细节,如今看来,这场行动早就开始部署了。

几个月前,于兵属下的一个案件队副队长就先是大赞刘旭这个产品“了不起,要改变杀毒市场的格局”,之后多次带人来公司做“资质调查”。其间问过他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如果有人举报你传播病毒,怎么办?检察院、法院又不懂,如果有人请院士、专家站出来说你传播病毒,怎么办?”当时刘旭没往心里去,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试探。至于于兵本人,还给过他一个更加奇怪的“建议”:要么将公司卖给更有实力的公司,比如他的老东家那样的;要么索性离开北京,将公司搬到他的老家福建去……

于处长如此“热心”,莫不是收了什么好处?刘旭心中生疑,拒绝了他的建议。没想到,一个多月之后,田亚葵竟然成了“牺牲品”。刘旭猜想,于兵最初想抓的可能是他,碍于他名气太大,才把矛头对准了田亚葵。

“亚葵没犯任何罪,这是冲我来的,冲我们的新产品来的!”镇定下来,刘旭第一时间安慰于虹,“你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让她千万别受影响。”

于虹哽咽道:“刘总,我也不懂你们的事。亚葵进去了,那么一大摊子,你自己要挺住……”

“我会挺住的。亚葵也会挺住的。这是我们男人的事,你不要操心。照顾好你自己和孩子,我替亚葵先谢了。”刘旭含着眼泪说。

身陷囹圄与“败走”福州,两个家庭受煎熬

可是,刘旭很明显低估了对手。接下来的事情,差点让他挺不住了。

9月6日,先是网监处向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了一纸公函,指微点公司因涉嫌一桩刑事案,新产品暂时不能接受检测;两天之后,于兵又以微点公司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为由,要对其行政处罚:公司半年内不能开计算机,不能连互联网。

不仅叫停产品,还要连公司也“叫停”。对手的意图实在太明显!走投无路之际,刘旭喟然长叹:看来只有接受处长大人的“建议”,暂时先回福州了。想到自己当年从福州考上中科院数学所研究生,并在北京一步步登上事业的巅峰,如今却要仓皇返乡,难免心生悲凉。

9月底,带着公司主要研发人员,刘旭一行登上前往福州的列车。站台本来就是容易伤感的地方,而送行人中那两个忧心忡忡的妻子和两个担惊受怕的孩子越发让他不忍。他抱了抱田亚葵的女儿,又抱了抱自己的女儿,想了想,只对她们说了一句话:“要不了多久,你们的爸爸都会平安回来的!”两个同在人大附

中上学的女孩小声哭了起来……

在福州的半年时间,刘旭将精力全部用在继续研发上,他知道自己不能倒,微点不能倒,否则正中对手下怀;留京的员工则一边接受着不开电脑不上网的“处罚”,一边默默坚守岗位,没有一人离职。“田总一定是被冤枉的,刘总一定会重新站起来。这两个男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那段难熬的日子里,这是微点员工谈论最多的话。

刘旭和员工们还可以相互扶助,看守所里的田亚葵则孤单得多。

刚进看守所,他就被剃了光头。知识分子最看重的脸面和尊严,仿佛随着剃去的头发一起荡然无存。接下来,像其他“新丁”一样,他也被喝令衣服接受检查。那一刻,他想起了一个词语“斯文扫地”!

接下来的生活,更是他无法想象的。白天,他只能长时间地坐在一张木板上(俗称“坐板”),不让干任何事,不让随便说话,头顶有监控录像,屋里有“牢头”盯着;晚上,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脑子里天马行空,无比思念家人……

女儿在人大附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校舞蹈队队长、校学生会活动部部长,她是那么崇拜父亲,总以父亲为骄傲。现在“偶像”遽然坍塌,才15岁的她承受得了吗?

而想到远在四川绵阳的父母,田亚葵心里更是翻江倒海。以前自己每个星期都要给二老打电话,如今突然没了自己的音信,他们该有多担心!

他猜得不错,父母确实已经在怀疑了,再三追问于虹:“就算亚葵出差、出国了,也不会电话也没有一个啊!该不是出了交通事故,你故意瞒着我们吧?”于虹没办法,只好打电话跟刘旭商量,最后把田亚葵在武汉当医生的二弟叫到了北京,当面向他说明了真实情况,再委托他去绵阳当面向父母解释。

谁知父母并不相信二儿子的话。“你说你哥哥是被冤枉的,公安怎么可能抓错人?北京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两位毕生精于计算的高级工程师,如今怎么也解不开这道谜题,越发忧心忡忡、寝食不安,恨不能找大儿子当面问个究竟。

于虹也想见见丈夫,一样见不到。每次到看守所送吃穿用品,都只能通过管教传两句报平安的话。女儿想爸爸,只能晚上捂着被子哭。于虹见这样不是办法,跟刘旭的妻子一商量,索性把女儿送到她家小住。

这个方法很灵验:两个父亲一个身陷囹圄、一个“败走”福州,却让他们的孩子学会了拥抱取暖。“咱们的爸爸都是好人,都是很能干的人。这只是个难关而已,他们一定迈得过去。”两个少女互相打气。

沉冤终得昭雪,弥天假案竟是处长受托导演

2006年3月,网监处的“处罚”到期,刘旭回到北京,开始为营救搭档展开调查取证。

北京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认定:田亚葵于2004年12月21日19时许,在使用SONY牌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运行或激活四种计算机病毒,致使与其使用网一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两家公司被感染计算机病毒,造成经济损失18万元。

刘旭感到可笑至极。首先,公安局认定的“传毒”时间是2004年12月21日,传播方式是通过电话线(ADSL),可微点成立于2005年1月27日,田亚葵这部电话更是4月1日才安装的;其次,所谓的四种病毒,逐一甄别后发现,要么原本不能传播,要么早已不能再传播。而且经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田亚葵电脑中有三种病毒从未被激活过。

没有激活就不可能传播,那么两家“受害单位”从何而来呢?查出真相后,刘旭简直不敢相信:两家单位均是在于兵等人“授意”之下打印了一份“感染病毒”的《情况说明》并加盖公章的……

一起不折不扣的假案!于兵不惜冒险操作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人指使。是否跟老东家有关,关联到什么程度,当时的刘旭还没有铁证,不过要证明田亚葵无罪,他已有足够的信心。

胜利的到来,总会有些前奏。2006年6月,妻子突然通过管教告诉田亚葵,女儿如愿以偿考上了人大附中的高中部。女儿的喜讯给了田亚葵信心,他隐约感觉到,下一个好消息该轮到自己了。

果然,7月28日下午,管教突然对田亚葵说:“你被取保了。”田亚葵什么也没拿,赶紧往外跑。铁门之外,妻子在,刘旭夫妇在,同事们、朋友们都在。所有人都哭了,刘旭的爱人更是抱着他哭得稀里哗啦。只有田亚葵没有哭,他笑着安慰大家:“今天是个好日子,不要哭!”

可是见到女儿的时候,他还是没忍住眼泪。

女儿又大了一岁,个子比他还高了。见到父亲光头上长出一点儿毛刺,她忍不住伸手轻轻摩挲起来:“爸,你的头发桩子怎么全白了呀?它们还能变黑吗?”“能,孩子。一切,都会变得跟以前一样的。”那一瞬间,田亚葵止不住泪如泉涌。

真正的清白到来,又用了一年多时间。2007年12月20日,田亚葵拿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不决定书”,彻底洗清了罪名。12月29日,刘旭的这项成果被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课题立项。2008年1月21日,技术顺利通过检测,2月15目,他们拿到了两年前就该拿到的那张销售许可证……

这一定不是于兵等人希望看到的结局。不过此时此刻,于兵等人已无暇过问了。由于刘旭的举报,于兵的几个下属首先受到调查。2008年9月18日,已经外逃到南非的于兵被押解回国。

据北京市纪委查明,田案所有证据都是于兵一个下属硬“做”出来的,四种病毒也是其有意挑选的;而于兵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也果真是接受了刘、田二人前公司的“请托”。

只为了保住市场利益、打击竞争对手,就不惜毁了田亚葵、毁了刘旭、毁了微点。这请的、托的究竟是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刘旭和田亚葵脑海中掠过,最终他们放弃了揣测,决定把一切交给司法,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2008年10月18日,微点公司收到北京奥组委的感谢信: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唯一使用的反病毒软件就是出自微点,而它“成功阻止了黑客对运营中心数百台电脑的攻击”。2009年4月13日,产品获得中国人民信息安全检测认证中心颁发的“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自此军方也成了它的重要用户……

2010年2月4日,于兵被控“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审理查明:于兵共接受1400余万元巨额贿赂,其中有420万元是受托打压微点公司的贿款(“请托”公司一名常务副总裁已因涉案被依法逮捕)。假案给微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向日葵教案篇(6)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时不时有鲜美的气味飘进房间里。

葵子坐在书桌前手撑着头,发呆。

又到自己的生日了,怎么一转眼,初中过去,高中就来了。

时间,真的很快……

初一时,葵子死心塌地地崇拜写得一手好字的若然。

若然是个成绩好,长得又讨人喜欢的男生。几乎每个老师都宠着他,特别是女老师,更是对他宠爱有加。尽管若然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但老师总会以期许的目光朝他望去。然后,若然便大大方方地站起来,把答案宣布得像背过几十遍般顺溜。老师笑眯眯地点头,那样子就差没有带领大家掌声鼓励了。

葵子抬起因为害怕被老师叫到答题而深埋下的脑袋,望着若然的背影,心里暗暗为他高兴,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脚步是否能跟得上若然。

到了初二,若然长高了很多,眼睛还是那么乌黑闪亮透着一股灵气。

每天下午,葵子站在球场边上,看着若然跑来跑去,感觉特满足。若然是年级足球队队长,经常活跃在球场上。据说,很大一部分女生就是因为若然,才成了球场边上的常客。当若然进球时,一群女生就大声喊他的球衣号数。葵子也想跟着喊,但张了张口,只念出像蚊子似的声音:若然,加油!

初二那年,葵子还学会了假装若无其事地“跟踪”若然回家。

夕阳下,若然一路走一路玩球的身影柔和地冲击着葵子。葵子低着头,仿佛听见心里正悄悄滋长着什么的声音。

一直走,直到若然拐进一个小巷,葵子才深深呼出一口气,转身往回走。

被称为“小型高三”的初三到了。

葵子从题海中抬起头,甩甩酸痛的手,望向窗外。

木棉花开得正旺,一朵一朵傲然屹立在枝桠上,还有一点淡淡的棉絮乘着风在空中飘啊飘的。

葵子收回目光,转而投向若然。若然正埋头做题,持笔的手不停地在纸上勾划着。

以若然的能力,一定可以考上H中。他都这么努力,自己就更不能松懈。但愿能在H中再碰面。葵子这么想着,忽然感到一种动力。若然,一起努力吧。

初三结束的一个星期前,放学后,葵子和另一个男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帮忙整理学生手册和档案表。

葵子因此才发现:原来自己和若然的生日是同一天。

回到家,葵子在QQ上看着若然上线,心中一阵激动,很想对他说点什么,然而始终没有说,葵子就那么呆呆地望着若然上线,下线,然后,自己也下线,关机。

后来,葵子考上了H中,但若然却因为发挥失常,与H中擦肩而过。

“葵子,该洗手吃饭了,有你喜欢的菜!”

葵子这才在恍惚间把思绪抽回到现在:“哦。”

“对了,客厅里有一封你的信,今天早上收到的。”

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看完信,葵子眼眶湿润了。

“……看着你的背影,我也就有了动力,我很小声地在心里说,葵子,一起加油吧!我们H中见。可现在,你考上了,而我却没有…… 你喜欢若然吧。若然喜欢在冬天的早晨买一杯热腾腾的豆浆,然后一边抿一边慢慢走向教室。你因为他也有了这样的习惯,每天都抿着豆浆跟在他身后。当时的你如果回过头,一定会发现,我也抿着豆浆跟在你身后。但你从来只看到若然,看不到我…… 那天和你一起在办公室帮忙整理档案表,我才发现原来我和你是同一天生日。回到家,在QQ上静静地望着你上线,下线。本想对你说点什么,可终究没有说。或许说了,你也听不到。

向日葵教案篇(7)

刺萼龙葵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北方农牧区的外来有毒植物,刺萼龙葵耐干旱、耐瘠薄、易传播,对农业、林业、畜牧、草原、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都造成严重危害。2011年,白城市突发刺萼龙葵入侵灾害,吉林省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农业部紧急派出专家并调拨应急灭除专项资金,吉林省农委和白城市政府已投入500多万元,组织7300多人,出动各种车辆580台次,发放明白纸3万余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应急灭除行动,铲除刺萼龙葵12万亩次,及时防止了刺萼龙葵的进一步扩散危害。

向青云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近年来,农业部积极会同有关部委,建立了分工协作、统防统治的工作机制。自2003年以来,农业部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论证了《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和《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生物名录》,组织启动了全国12次二级以上外来入侵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建立了520种外来入侵生物的信息数据库;制订了40种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应急防控技术指南;了17项外来入侵生物监测、评估、防控行业技术规范;按照“广泛发动、防除并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组织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600多个县市分别开展了以豚草、水花生等20种外来入侵生物为重点的集中灭除,动员人员4272多万人次,累计铲除(防治)外来入侵生物面积达到8600多万亩次,重点区域铲除(防治)率达到75%以上,有效控制了重大恶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蔓延。“十一五”期间,农业部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组织科研单位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为外来物种防治探索出新途径。

向日葵教案篇(8)

这则案件起因是南昌廪膳生张应奇觊觎平民王珍的一片祖坟,并兀自将先祖的坟墓迁入,明代族内“尤重墓所,俱严立禁约,不许纎葬”,况乎由外姓侵占,王珍自然不允。但凡墓地之争, “合族协力善处,不得已而鸣之官”,预计在王珍与其宗族多次交涉张应奇无果的情况下,王便讼于南昌府,因为该案孰是孰非尤甚明晰,推官责令张应奇将先祖遗骨迁出王族的坟地。或许因为王珍的这片风水宝地对张应奇的诱惑力超越了明代国家法律对民众的约束力,张应奇便借助接受精英教育的优势,向同为县学同学的刘希孟求助。作为权力经济人,刘希孟因凭借其曾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吴琼之子的授业先生这一层关系,成功打通了张、吴之间的渠道,吴琼通过权力寻租,有效地将案件的审判结果颠覆。促使问题进一步升级的事件是张氏进而挑衅法律与法官意志的权威性,他进一步向教育系统[此前曾与知府刘定昌、巡抚王宗锡等人倡修白鹿洞书院]的上司———江西按察司佥事苏葵[此前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求助,但史料并没有提示一向清廉的苏葵是否答应帮助张应奇,与此同时,王珍或许通过与张应奇同样的途径,又或许知悉苏葵与自己将要寻找的保护伞之前有过过节[据《孝宗实录》弘治十三年十一月乙卯条:丙辰,调江西按察司佥事苏葵为四川佥事,仍提调学校,在江西忤镇守太监董让,被诬奏,后事雪复职,因奏乞放归田里,或更调他方],便寻找到镇守江西太监董让,董让采取了与吴琼同样的手法,将张应奇与刘希孟缉拿归案,且逼迫他们交代曾贿赂吴琼、苏葵二人。官员通过权力寻租迫使法律与正义就范于自己意志的案例屡见不鲜,但真正受到孝宗皇帝关注的原因在于苏葵在这一案件中是清白的,只不过是因为让董让挟私报复之心找到了借口,但董让未曾意识到舆论集体反抗自己所做出的裁决,因为作为宦官的董让代表的国家意志,所以这件事情自然就成为了国家权力(皇权)在地方的挟私滥用,于是该案超出了地方权力的裁决范围,地方官只得逐级上报至刑部并至孝宗皇帝,皇帝只好派刑部郎中盛洪与巡按监察御史会同处理平息这桩案件,处理结果是出人意料,皇帝并没有严厉处分这些官员,对董让只予以警告[《孝宗实录》曾用“贪酷害民之尤者”(弘治十一年十一月癸卯条)、“贪婪凶恶”(弘治十三年四月甲申条)等词来评价此人],对苏葵予以赎杖还职[后升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副使,福建布政使],对受贿的吴琼处分不过“冠带闲住”[此前曾任刑部郎中、弘治十二年吏部会同都察院考核时,例冠带闲住],然而却严厉的惩处了张应奇与刘希孟二人,削去其生员资格并将他们投入监狱。

实际上,这一则史料,卜正民(TimothyBrook)教授在论述《明代的社会与国家》时已经提到。他在讲述这一案例时认为,明代国家“是一种具有领土权以及确保王朝财富与安全而设计的有秩序地流动着信息、资源和人员的传播体系的强制性系统”。皇帝处于这一传播体系的金字塔顶端,承托这个金字塔结构的是千家万户的民众,作为国家意义上的行政、司法、监察、教育体系,则处于中间地带,它们在组织上呈现金字塔形向下延伸,细分出来的层级彼此叠床架屋,既有联结又有边界,共同构筑了一个逐级分层管辖的行政机构。皇帝只关注中间地带让他关注的东西,权力运行的方向本应当是自上而下,但一旦信息与权力的流动自下而上时,国家意志对地方的干涉便成为了国家意志失控的表现,通读史料不难看出,这是一则明代法律与国家意志真空的案例,因而卜正民教授认为南昌墓地案是中央权力介入地方事务,实际上是对国家控制规则的打破。

明代国家虽然通过科层化的官僚体系与权力精英完成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并试图发挥权威在各级组织中的作用,揆而大之,以保证对社会整体发挥必要的作用,反过来,权力的畅通有序的运行,更能强化各级组织与结构的功能,并使之相互关联、高效便捷,这便是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的路径假设。南昌墓地案涉及乡、县、省、中央四级行政部门,表面上看,它的成功处理得益于各级行政部门的条分缕析以及彼此之间的打通,因为卜正民教授已经交代,在明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非紧张对立而是互动流通的。一则原本在宗族范围内就能解决的、最多不会跨越地方行政权力范围的普通民事纠纷,最终能顺畅地通过各级组织之间的助推与向上施压而致使其受到国家意志的干预,这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流动使得国家权力得到有效过滤,最终使得皇权的介入与地方官僚运作保持了某种平衡,看似国家结构在这一案件中发挥了自身作用,最终使得案件得以完整解决,但实际上,南昌墓地案从另一个侧面恰恰说明了结构功能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失控。

向日葵教案篇(9)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州市众多中小学校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学校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仅仅是带有治疗性的心理咨询,缺乏系统性,所以不能产生具有广泛性的效果,甚至有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所谓的关注只是流于形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想要有效地达成其教育目标,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开设专门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发展性和预防性是其主要特点,目的在于及时满足学生的动态发展需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符合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共同规律,增强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当然,专门课程也有其局限性,如难以顾及个体在遗传、生活环境、教育和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性和需要,但这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等途径弥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是真正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

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涉及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意义、模式、过程等方面,涉及具体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并不多。有的只是单纯的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和实施,如福建泉州第五中学和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有的除了课程开发和实施之外,还建立相关的评价制度,像南京师范大学胡文宇的研究。有的除了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实施、评价之外,还涉及到课程建设的其他的辅助分析,如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编撰课外读本、武术读本。再如南京师范大学李华冬首先关注网络空间与学生心理空间的对话,其次以“校园人”的心理健康意识构建影响学生心理空间的人文氛围,最后是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评价中“3+1”评估机制与自主性“心理成长足迹”日记的设计与管理。

由已有的具体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它们所覆盖的面及采取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并不适合引入直接借用。所以,我校想在借鉴现有的几种教材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套适合两校实际的使用课程,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所包含的模块;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设计的研究;③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模式的研究。

二、“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发模式

(一)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托于两所试验学校,对象均是两校七八年级学生,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HT)》进行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和分析。分析时,除去效度表项目,将余下的全部问卷项目得分累加起来,即可得到全量表分。全量表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焦虑范围。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某个因子分高于8分,可认为该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各因子3分以下的说明该生能较好地应对,基本上没有问题。而介于3~8分之间,若学生遇上不能应对的问题或情境时,会出现心理不适。

由表1可以看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方面,两校的平均分均高3分,学习焦虑尤甚;在冲动倾向因子上,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高于低分,而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属于低分范畴。经分析这些因子的关系,确定“学习焦虑”和“自我认识”两个模块是两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两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分析

1. 两校生源实际情况分析

两校一直重视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生总体素质不错,但历年的心理指标测量监控仍反映出学生存在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广州市第四十九中学与广州市江南中学合并(即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后,虽然生源开始出现趋好的苗头,但其基本面仍是普通电脑派位生,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呈现的显问题仍然较为值得关注。另外,两校行政主管重视本课题的研究,为研究提供保障条件。再者,两校的课题组骨干成员均为持证的心理咨询师,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技术力量。

2. 两校现有资源情况分析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南校区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投入20多万元建成面积170O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包括教师办公室、测验室、咨询室、沙盘室、放松室、团体辅导室,功能齐备,在海珠区学校中首屈一指;有心理咨询师三名,取得B级证书3人,C级证书39人。另外,两名驻校社工在学校开展个案咨询、团体辅导、讲座等服务项目。2013年3月,海珠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南校区成立,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的对象是个人或者小团体。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有专职心理教师1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团体辅导,给特定的年级上心理健康课,形成本校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如《积极心理学》《创造力》《色彩心理学》,等等。同时,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也是社工定点驻校提供个案咨询、团体辅导、讲座等服务,相应的场室配备也比较完善。

向日葵教案篇(10)

新课标的要求主要是趋于内容上的,情感、意境、形象这些范畴都更多偏向于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其文学体裁来说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对于诗歌来说则不是样子。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最大的成就并非是在于内容,中国的现代诗并非是从文言文到白话,从整齐的句式散化那么简单,现代诗歌形式的突变才是诗歌的一次大飞跃、大突破,如果稍微研究一下“现代”这个词,就能轻松获得这样的结论。

传统的现代诗歌的教学上课,都是很常规的授课方式,和授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的课文没有不同,这就忽略现代诗歌的特殊性。很显然的是,现代诗的文字排列方式就大不同,形式的意义是非其他文学样式可同日而语的。在传统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先向学生介绍清楚作品创作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方式进行引导,其实这种“知其人论其文”对于现代诗是相当行不通的,当然对某首具体的诗歌是有帮助,但是对整个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无疑没有什么益处。更多时候,我们在课外阅读中,甚至是在考试中遇到的现代诗,都不可能给学生详细的写作背景,这时让学生能自主的理解作品内涵,体验情境和形象就相当难实现了。课标中“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实不应该当做是一个要求来看待,而应该把它看着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很多从字面上无法理解的句子和整体意象的钥匙。从这个方向上,我们教师必须加深对现代诗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的认识,想给学生一个房间时,首先还要给学生一把钥匙……

毕竟,诗歌是一种最为重视形式,有时甚至是形式的意义大于内容的文学体裁!与传统的文学相比,现代诗在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了剧烈的变化,这点教师必须重视。正如著名诗歌理论家袁可嘉先生所总结的,现代诗的新手法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传统文学都有所超越,诗人的表现法增强了艺术表现的真度、深度、力度和新度;自由联想和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戏剧性叙述法、时空蒙太奇、内心独白、自由诗体、意识流技巧、意象的特殊营造、梦幻和荒诞手法都有一定成效。可以发现,现代诗的新手法很多方面都实现了对艺术规律的突破,产生了飞越。教师还是把自己关在传统文学的小屋子里,就难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实现让学生对现代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真正的学习目的。课标中,“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就只能当做一句空话了。

可以这么说,传统的初中的现代诗的教学对学生欣赏能力的益处是不大的。在历年中考中也出现了不少现代诗的身影,如有一年就选了现代著名诗人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选了其中的两节“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你走近它便会发现/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我相信很多学生考试中看着这些诗句一下就蒙了,这首诗歌究竟要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向日葵的形象很难把握住。回想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比如何其芳的《秋天》,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和《阳光中的向日葵》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差距也太大了。如果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出来的学生,想用情感和情境的套用来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必须在掌握诗歌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才可以找到理解的可能性,回到袁可嘉先生的总结中,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歌正是用了 “意识流技巧,意象的特殊营造,梦幻和荒诞手法”,这在我们授课中给学生讲解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带领学生走在欣赏现代诗的正途;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么对不起,快来改变你的教学方式,不要就一首诗而一首诗,一定要从总体的文学体裁特征着手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针对像现代诗的形式这样的困难课题时,教师的作用将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最好能向具有这方面的学者专家和具有深厚现代诗创作体验的诗人请教,获取专业的知识,学校也可以设立课题召开教师的研讨会,请名家来讲学,相信不管这对教师的学识提升,还是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有大的裨益!

上一篇: 护士的工作总结 下一篇: 小学一年级学生评语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