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19

医药市场论文

医药市场论文篇(1)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融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在市场营销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医药营销活动等知识内容。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门理论课,它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当前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任课老师如何把乏味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这一直是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通过在课堂上对典型营销案例的分析讲解,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进去、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对于当前我国培养具有应用性的医药营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当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现状

1.1授课内容和方式过于陈旧老化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时,没有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照本宣科,严重地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医药市场营销学的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除了具备医药方面营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知识[2]。同时,老师们还要不断地进修和改进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1.2重理论和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用人单位关注和重视。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在课程设计上仍然是理论大于实践,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营销案例,甚至还出现一味的理论灌输,让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处理好课本知识、社会实践和市场环境之间关系,必将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将大大折扣。若教学理念不进行更新,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充其量也不过是掌握了一些市场营销技能的"营销匠"而已[3]。

1.3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学存在偏见

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主要开设于医药学类院校,其授课对象比较局限,主要是一些医药类学生。对于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范围之中,主要学习医药学专业知识,很少接触相关的人文学科,如果让他们立刻从临床或实验研究转入到学习人的心理、行为等知识,通常会他们会表现得排斥或抵触,缺乏学习热情,难以融入到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另外,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毕业以后可能用不上,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这种错误的偏见必将影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作用

医药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决定了该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营销活动中的典型事件进行现场模拟、情景描述,让学生参与进去,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事实上,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于市场营销学。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就已经使用管理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并由此开辟了案例教学的先河。在1912年,市场营销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2.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大纲要求精选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进行分析,鼓励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从中分享成功的营销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引入一些与营销有关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营造模拟营销环境,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营销环境中掌握营销的技巧和和方法,彻底实现从说教式的“一言谈”到共同参与的“群言谈”的“华丽转身”。在医药营销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为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4]。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多项性互动过程。现代行为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多向交流较单向和双向交流具有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潜能。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通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案例基础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碰撞、互相切磋,最后在组内讨论、组间学习,最终达成一致观点。案例教学另一个最重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的医药营销情景,迫使同学们积极去思考、去分析和讨论,进而帮助同学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和锻炼,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3.1认真挑选优质营销案例

调研发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教学案例的质量。一般来说,成功的教学案例一般会具备时代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选优质案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医药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大纲;二是所选案例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最好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实现情景再现;三是所选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所选教学案例要难易适中,篇幅不能过短或过长,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否则起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3.2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老师应根据班级的人数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各组之间要分工明确,保证分组合理化。老师把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分配下去,各小组认真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观点。同时,各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最后,任课教师根据案例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价。对于一些同学们提出的过激观点或结论进行修补和更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补充[5]。

3.3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机制

学校除了在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方面配置相应的师资资源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保障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案例较多,学校可以设立案例库,成立专家组,对这些的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和评价,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入案例库并进行立项资助。同时,学校每年还要不断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和补充、形成多维度、多层次案例教学评估机制,主要从教学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奖励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形成可持续、健康的、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6]。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药方面的营销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出社会必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一线从事医药营销学的教师,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学校应鼓励老师们走入社会进行实践锻炼,或者进行培训或进修,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各高等院校要在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然而,当前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作者:马勤阁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水龙,周运锦,陆音.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2-134.

[2]苗春霞,黄水平,覃朝晖,等.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攻略[J].科技信息,2010(28):49-52.

[3]高琳.论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07(31):155-156.

医药市场论文篇(2)

1.公共关系在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背景分析

1.1公共关系目前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情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关事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 0 0 9年,国内的公关市场规模预计将会突破170亿元,国内公关行业的扩张速度自2006年以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30%以上,继续保持井喷的增长态势。反过来,国内公关市场的较快增长和扩张,客观上将会引导更多的行业或企业将营销资源投入到公关推广领域,公关推广越来越成为企业营销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具。而根据业内专家的评估,医疗保健行业一一包含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医疗机构和保健品,其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应该在10%以上,即17亿人民币(根据2009年国内公关市场规模测算),一个国内医药公关的灿烂初春已经在我们面前展现。与此同时,医药市场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在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医药企业为增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通过依赖公关来提高本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市场营销学论文,与社会发展保持平衡状态的思想方法,将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以创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1.2背景分析

国家宏观层面,万众瞩目的国家医改新政在前所未有的层次上对医药行业的产业链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随着这次国家医药政策的重大调整,医药营销的重点——“终端”已经悄然转化为“政府关系”。这些都为未来医药行业公共关系的切入提供了重要市场契机。

行业微观层面,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医药行业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限制性等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医药企业又面临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降价等政策风险和违法广告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医改新政的背景下,这些问题促使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制约了其他营销工具进一步发挥作用,而这正是公共关系大有作为的地方。

2.公共关系在当今社会医药企业的重要性及成功案例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证明了公共关系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中有两个事件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美国默沙东公司全球范围内紧急召回儿童用疫苗注射剂——普泽欣和香港澳美上书国家卫生部,建言普及肺功能检查。在我国《药品召回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两天后,美国当地时间2007年12月12日,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儿童用疫苗注射剂——普泽欣。起由是一家制造工厂被发现疫苗生产过程存在杀菌漏洞,可能会致使疫苗受污染。据了解,此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收到接种不良反应的报告毕业论文格式。然而,由于默沙东在自检过程中无法确保某一批次产品的无菌性,于是立即在全球范围启动主动召回程序。事件发生后,公司首先和几个包括新华社在内的重要媒体进行一对一的解释,务求媒体了解事件的全过程。这些媒体对整个事件客观事实的报道为全国媒体的后续报道定下了公正的基调。在疫苗召回的过程中,药厂还积极与各地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合作,帮助家长解决疑问,并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了解答疑问,默沙东开通专用电话分机,由专业技术人员接听和回答患者和疾病控制中心关于产品知识、不良反应的问询电话,甚至在周末还专门安排了人员值班。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宋明宪在谈到此事时说,对于全球性的制药企业来说市场营销学论文,这样的事情很平常,更算不上“家丑”,这是企业负责任的做法。而在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人民网颁发的“2008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奖”的颁奖晚会上,业内专家和政府领导多次赞扬了默沙东去年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召回的行为,认为这一举动为国内制药业树立了典范,开创了中国药品召回史上的先河。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绝对是得大于失,默沙东通过危机公关的得力措施,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了可信赖的良好企业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医药公关的巨大影响力。

而香港澳美制药公司则是一名新闻事件的公关高手。由于其产品阿莫灵、澳广都是处方药,无法在公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于是香港澳美精心策划了一起新闻事件。2005年8月,一封向国家卫生部建言普及肺功能检查,将肺功能检查列入常规体检项目的特快专递自香港寄出,建议单位正是香港澳美。第二天,《慢阻肺成生命第四杀手香港澳美建议:将肺功能列入常规体检项目》、《药企上书卫生部体检标准不该重肝轻肺》、《体检不该“重肝轻肺”》等相关新闻报道纷纷见诸于媒体,近三百家平面媒体参与了报道。这次新闻事件,使得香港澳美、阿莫灵、澳广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同时,香港澳美这一公司品牌第一次曝光除了引起业界的关注外,同时因为其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患者健康着想的真诚举动而赢得医院、渠道和广大消费者的尊敬和称道。香港澳美很好地利用公关帮助产品推广,也以此加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从而带来更好的正面影响。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在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协调关系、增加沟通、处理危机、引导和教育消费者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3.公共关系在医药企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医药企业利用公共关系主要在于增加与公众的沟通与理解,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和帮助,主要表现在公共关系可以为医药企业处理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提高医药企业的声誉,帮助企业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教育引导公众,必要时还可以为企业消除公众误解,处理危机,同时医药企业利用公共关系也可以分析预测社会环境的变化及促进产品的销售。

3.1提升信誉市场营销学论文,塑造形象

提高组织的信誉必然是为了建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目的,而且也是每个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首要目标,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的必要条件。它创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使公共关系必须建立在健康积极、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帮助医药企业彻底解决一直饱受公众诟病的“言过其实”、“欺诈”、“虚情假意”等社会问题。建立信誉是公共关系最核心的职能,也是最终极的目标之一。如上海养和堂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商业企业向全市商业企业发出倡议,并签名承诺 “投诉不出门,和解在现场”,维护消费者利益,创造一流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发展,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交口称赞。因此,医药企业利用公共关系主要在于增加公众的认可度,提升美誉度和品牌的忠诚度,进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3.2沟通信息,协调关系

医药企业可通过一些活动加深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使有关企业的良好信息能够到达公众的大脑中,避免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误会,使得企业的良好工作能被公众和社会所承认,在公众中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譬如:怀仁大药房2010年11月在怀化市第四中学承办感恩励志主题演讲的活动,在当地反响较大,事后又经过媒体报道,直接促进企业与公众的良好沟通。实际上,沟通和协调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公关是一种在沟通基础上,通过协调,实现企业与公众的和谐平衡与共同发展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事环境、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3.3教育引导,决策咨询

公共关系的教育引导功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播公关意识、思想和技巧,进行知识更新,可以培养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和才能,借以辐射医药企业的社会影响毕业论文格式。二是对公众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主要体现在公共关系活动对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上。

咨询建议是公共关系最有价值的功能市场营销学论文,现代组织越来越需要公共关系部门站在公众和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公司决策,从而使决策能够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和谐。美国强生公司前公关首脑在其公关年度报告中就曾指出高级公关行政主管在首席执行官作决策时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3.4科学预警,应对危机

医药与民生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是一个很容易爆发危机的行业,可以说凡是医药企业无不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危机。虽然危机无法避免,但公共关系可以预警大部分危机,基本做到有效应对和化解危机。“公关只有当她与危机处理联系在一起时才显得格外重要”。危机公关的处理实际上是组织的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由于突发事件导致的商业危机往往来势凶猛,影响面大,后果严重,对遭遇突变的医药企业威胁极大。如果医药企业能够妥善利用公共关系手段,危机过后商机无限。

在山西省临汾的一个村庄,“速立特”的营销人员在患者免检时,由于仪器错误,导致上百人被误诊为肝病。一时间舆论哗然,“速立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由于预警及时,应对得当,一个月之后,知名肝药品牌“速立特”巧妙地打胜了这场危机公关战,悄无声息中,将危机化为了提升企业形象的机会,不但没有使当年的销售量下降,“速立特”的销售量反而上升到全国肝胆用药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黄昌年,龙雍生,蒋庆华.公共关系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浩.开往春天的医药公关[J].公关世界,2010,(4).

[3]廖芳.药品召回中的公关角色[J].国际公关,2009,(4).

医药市场论文篇(3)

 

1.公共关系在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背景分析

1.1公共关系目前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情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关事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 0 0 9年,国内的公关市场规模预计将会突破170亿元,国内公关行业的扩张速度自2006年以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30%以上,继续保持井喷的增长态势。反过来,国内公关市场的较快增长和扩张,客观上将会引导更多的行业或企业将营销资源投入到公关推广领域,公关推广越来越成为企业营销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具。而根据业内专家的评估,医疗保健行业一一包含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医疗机构和保健品,其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应该在10%以上,即17亿人民币(根据2009年国内公关市场规模测算),一个国内医药公关的灿烂初春已经在我们面前展现。与此同时,医药市场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在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医药企业为增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通过依赖公关来提高本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市场营销学论文,与社会发展保持平衡状态的思想方法,将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以创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1.2背景分析

国家宏观层面,万众瞩目的国家医改新政在前所未有的层次上对医药行业的产业链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随着这次国家医药政策的重大调整,医药营销的重点——“终端”已经悄然转化为“政府关系”。这些都为未来医药行业公共关系的切入提供了重要市场契机。

行业微观层面,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医药行业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限制性等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医药企业又面临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降价等政策风险和违法广告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医改新政的背景下,这些问题促使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制约了其他营销工具进一步发挥作用,而这正是公共关系大有作为的地方。

2.公共关系在当今社会医药企业的重要性及成功案例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证明了公共关系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中有两个事件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美国默沙东公司全球范围内紧急召回儿童用疫苗注射剂——普泽欣和香港澳美上书国家卫生部,建言普及肺功能检查。在我国《药品召回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两天后,美国当地时间2007年12月12日,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儿童用疫苗注射剂——普泽欣。起由是一家制造工厂被发现疫苗生产过程存在杀菌漏洞,可能会致使疫苗受污染。据了解,此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收到接种不良反应的报告毕业论文格式。然而,由于默沙东在自检过程中无法确保某一批次产品的无菌性,于是立即在全球范围启动主动召回程序。事件发生后,公司首先和几个包括新华社在内的重要媒体进行一对一的解释,务求媒体了解事件的全过程。这些媒体对整个事件客观事实的报道为全国媒体的后续报道定下了公正的基调。在疫苗召回的过程中,药厂还积极与各地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合作,帮助家长解决疑问,并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了解答疑问,默沙东开通专用电话分机,由专业技术人员接听和回答患者和疾病控制中心关于产品知识、不良反应的问询电话,甚至在周末还专门安排了人员值班。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宋明宪在谈到此事时说,对于全球性的制药企业来说市场营销学论文,这样的事情很平常,更算不上“家丑”,这是企业负责任的做法。而在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人民网颁发的“2008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奖”的颁奖晚会上,业内专家和政府领导多次赞扬了默沙东去年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召回的行为,认为这一举动为国内制药业树立了典范,开创了中国药品召回史上的先河。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绝对是得大于失,默沙东通过危机公关的得力措施,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了可信赖的良好企业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医药公关的巨大影响力。

而香港澳美制药公司则是一名新闻事件的公关高手。由于其产品阿莫灵、澳广都是处方药,无法在公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于是香港澳美精心策划了一起新闻事件。2005年8月,一封向国家卫生部建言普及肺功能检查,将肺功能检查列入常规体检项目的特快专递自香港寄出,建议单位正是香港澳美。第二天,《慢阻肺成生命第四杀手香港澳美建议:将肺功能列入常规体检项目》、《药企上书卫生部体检标准不该重肝轻肺》、《体检不该“重肝轻肺”》等相关新闻报道纷纷见诸于媒体,近三百家平面媒体参与了报道。这次新闻事件,使得香港澳美、阿莫灵、澳广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同时,香港澳美这一公司品牌第一次曝光除了引起业界的关注外,同时因为其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患者健康着想的真诚举动而赢得医院、渠道和广大消费者的尊敬和称道。香港澳美很好地利用公关帮助产品推广,也以此加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从而带来更好的正面影响。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在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协调关系、增加沟通、处理危机、引导和教育消费者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3.公共关系在医药企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医药企业利用公共关系主要在于增加与公众的沟通与理解,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和帮助,主要表现在公共关系可以为医药企业处理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提高医药企业的声誉,帮助企业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教育引导公众,必要时还可以为企业消除公众误解,处理危机,同时医药企业利用公共关系也可以分析预测社会环境的变化及促进产品的销售。

3.1提升信誉市场营销学论文,塑造形象

提高组织的信誉必然是为了建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目的,而且也是每个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首要目标,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的必要条件。它创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使公共关系必须建立在健康积极、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帮助医药企业彻底解决一直饱受公众诟病的“言过其实”、“欺诈”、“虚情假意”等社会问题。建立信誉是公共关系最核心的职能,也是最终极的目标之一。如上海养和堂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商业企业向全市商业企业发出倡议,并签名承诺 “投诉不出门,和解在现场”,维护消费者利益,创造一流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发展,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交口称赞。因此,医药企业利用公共关系主要在于增加公众的认可度,提升美誉度和品牌的忠诚度,进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3.2沟通信息,协调关系

医药企业可通过一些活动加深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使有关企业的良好信息能够到达公众的大脑中,避免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误会,使得企业的良好工作能被公众和社会所承认,在公众中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譬如:怀仁大药房2010年11月在怀化市第四中学承办感恩励志主题演讲的活动,在当地反响较大,事后又经过媒体报道,直接促进企业与公众的良好沟通。实际上,沟通和协调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公关是一种在沟通基础上,通过协调,实现企业与公众的和谐平衡与共同发展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事环境、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3.3教育引导,决策咨询

公共关系的教育引导功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播公关意识、思想和技巧,进行知识更新,可以培养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和才能,借以辐射医药企业的社会影响毕业论文格式。二是对公众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主要体现在公共关系活动对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上。

咨询建议是公共关系最有价值的功能市场营销学论文,现代组织越来越需要公共关系部门站在公众和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公司决策,从而使决策能够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和谐。美国强生公司前公关首脑在其公关年度报告中就曾指出高级公关行政主管在首席执行官作决策时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3.4科学预警,应对危机

医药与民生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是一个很容易爆发危机的行业,可以说凡是医药企业无不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危机。虽然危机无法避免,但公共关系可以预警大部分危机,基本做到有效应对和化解危机。“公关只有当她与危机处理联系在一起时才显得格外重要”。危机公关的处理实际上是组织的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由于突发事件导致的商业危机往往来势凶猛,影响面大,后果严重,对遭遇突变的医药企业威胁极大。如果医药企业能够妥善利用公共关系手段,危机过后商机无限。

在山西省临汾的一个村庄,“速立特”的营销人员在患者免检时,由于仪器错误,导致上百人被误诊为肝病。一时间舆论哗然,“速立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由于预警及时,应对得当,一个月之后,知名肝药品牌“速立特”巧妙地打胜了这场危机公关战,悄无声息中,将危机化为了提升企业形象的机会,不但没有使当年的销售量下降,“速立特”的销售量反而上升到全国肝胆用药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黄昌年,龙雍生,蒋庆华.公共关系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浩.开往春天的医药公关[J].公关世界,2010,(4).

[3]廖芳.药品召回中的公关角色[J].国际公关,2009,(4).

[4]冷振兴.肝肺铺路和谐之道——2005年香港澳美制药公关营销纪实[J].广告主:市场观察,2006,(1).

[5]吕朝,洪朝阳,张金杰,乃风.本期话题:医药公关:肩负品牌与信任[J].国际公关,2006,(2).

医药市场论文篇(4)

1.2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三间分布,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比较分析用SPSS1310软件完成。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09—2014年市共报告流腮病例3665例,无死亡病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7.16/10万。其中2010年年发病率为42.30/10万位居首位,报告病例数达1794例。

2.2地区分布2009—2014年8个市、县、区均有发病,其中平均年发病率最高的是区(25.99/10万),次之是禹州市(24.88/10万)。见表1。

2.3时间分布各月均有流腮病例报告,流行年份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4—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病例195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26%。

2.4人群分布

2.4.1性别分布2009—2014年市报告流腮3665例,其中男性2514例,女性1151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

2.4.2年龄分布2009—2014年5~9岁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55.44%(2032/3665)。2010年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5岁年龄组发病数年龄构成比分别为22.07%、21.48%、20.99%、19.65%,呈逐年下降趋势,而5~9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比略为上升(见表2)。

2.4.3职业分布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学生(1968例,53.70%)、幼托儿童(978,26.68%)、散居儿童(498,13.59%)为主,合计占总发病数的93.97%。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9—2014年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累计报告病例151例,无死亡病例。

2.6疫苗接种情况市2009—2014年以市为单位,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1.56%、93.87%、94.44%、95.87%、96.25%。2010年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区接种率显著提高。

医药市场论文篇(5)

伴随着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综合能力强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同时也是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挑战。本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析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高素质、适应医药市场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1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药学、药事法规、经济学、管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医药市场营销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医药市场营销学科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医药院校才开始逐步探索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随着课程研究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也是不断进步,但与市场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

相比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其他药学专业课,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普遍重视度不高,一些学生不感兴趣,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排斥和反感;还有一些认为课程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拿到学分、考试过关足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1.2教学环节比较单调

医药市场营销学开设课时较少,致使课程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主要以教师课堂“灌输式”的讲授方式为主,缺少教学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再加上营销案例老化,使学生会觉得理论脱离实际,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点难以透彻、深入地理解,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营销职业能力。

1.3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核,然而这种方式偏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存在一定缺陷。同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4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

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对师资要求较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医学知识背景,熟悉医药行业的特点,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有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后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目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师资水平来看,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很难,基本达不到这种理想水平。

2教学改革探索

2.1结合政策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医药行业是严格法制化管理,因此医药市场营销的很多环节均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约。比如,近年来,新出台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发〔2019〕18号)《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新修订的《进口药材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会给医药市场营销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需结合相关政策变革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串联相关知识点,分析政策变革对医药市场需求、医药市场营销以及学生培养带来的影响。

2.2构建双向介入式教学运行机制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双向介入式教学运行模式,通过双向介入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方面,邀请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及专家参与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为课程改革、见习实践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邀请医药企业销售经理、医药代表和杰出校友来学校开办讲座、沙龙,与师生分享成功经验,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进入医药企业、药店及医疗机构,增加见习机会,使学生对医药营销人才市场需求、职业特点、医药企业运行管理模式等有更加深刻、更加感性的认知。通过这种校企双向介入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医药营销实践经验,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营销理念。此外,通过校企双向介入的方式,还能够加强学生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使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今后用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

2.3改革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向、案例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重点内容时,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入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再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比如结合专业知识撰写相关论文,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查阅文献资料,还能培养他们调研、分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给学生提供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营销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2.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线上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学生教与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平台设计课前预习、课后在线测试等板块,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知识印象和理解的同时,还能在线上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升教学效果。

2.5改革考核方式

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成绩分为理论考试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侧重与平时表现,包括小组讨论、课堂问答、撰写论课后实践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积累,吸收医药市场营销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医药市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4-0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子步入中医药院校的非中医药专业学习。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非医药专业的招生规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01年为3.62%,2010年为18.5%[1],这充分说明非医药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我国新医改的逐渐深化引发了医药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由此,医药市场营销在现代激烈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多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予以了高度重视,认识到在新医改新常态新竞争中,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药营销人才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就成为了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建设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现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校企合作模式下此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概述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对医药行业细分基础上新设立的应用型专业。相对于其他医药专业,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历史中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更是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医药行业新环境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诚信品质,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 和专业技巧,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制订(医药)企业总体营销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依据医药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从事(医药)企业广告、市场调研、企业策划、销售管理、基层销售等职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跨国公司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 “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发展”理念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追捧热潮,而这些变化无疑给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进而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快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有必要认识到现有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作为湖中医大的一个新建应用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其行业特色性而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有所区别,但发现现有课程设置把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照搬到中医药院校中,再加上一些医药方面的课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2],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行业特色课程、医药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耦合不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在现有课程设置上,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主要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他专业统一设置。专业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3],而医药方向的课程比较少,仅有“医学概论”、“药学概论”等作为专业限选课进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涉及面较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市场营销方向和医药方向两个专业的教师是分开的,因而传播理论知识的交叉点自然就会很少,全凭学生自己去耦合这些知识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可能不是社会真正所需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

此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总学时为2720),必修课占主要地位(2128学时),达到总学时的78.2%,远远高于国外50%的水平。而选修课偏少(592学时),占总学时的21.8%,不超全部课程的1/4,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的很少。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欠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相对偏弱,且实践内容不同于学校的医药类专业。但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偏少,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重脱节[4]。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实践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相关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老师们基本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践指导,而无法亲临市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四)过于强调专业学科教育,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其是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相关研究也证实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但现有课程体系中,特别重视营销管理的专业核心,过早地给学生进行专业定性,且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单纯学科的自身内容进行的,而语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逻辑思维等方面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

设置策略

在各种数字新媒体时代,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不止完成理论的教学、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营销的创新思维,营销动手能力。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质量培养,注重在线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6]。从实践来看,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7]。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一般只有校方和学生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把企业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校方、企业共同参与,学生互动”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概括为“教学三要素,学习两课堂”。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校企

合作项目特点

为探索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湖中医大管工学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卓越营销师”培养计划,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强(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年暑假在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中从大一到大四,选出部分学生进医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旨在让学生从大一时起就能学习与市场对接、与社会接轨,避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为了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利实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1.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可分成“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企业课程”三大模块。学校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根本,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战略视野;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掌握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学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校企共建课程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在掌握学校课程体系下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校企共建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产品管理”、“分析渠道管理”、“广告策略”、“营销策划”等。

企业课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就业所需的专业岗位技能,熟悉和适应就业岗位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2.在原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重新组合“学校课程”的构成。学校课程设置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基础课程应重视文科基础课程、科学技术基础课、商科基础课程。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应做如下调整与改革:(1)合理增加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教学,以此培养大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2)合理加强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专业理论课程上,授课内容应该以越简明、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的企业管理问题中,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线性代数”的学分,但需增加与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竞争力相关的“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课程的学分。(3)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以往教学计划中拼凑的课程体系,以医药行业特色为背景,以营销管理的理论为支撑,增设医药学专业的前沿性课程,把医药学专业前沿性课程与营销管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3.根据学校特色、师资力量与企业资源,共建“校企课程”模块。(1)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关课题,由课程授课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以“产品管理”课程为例,合作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拟定企业产品(线)规划项目,将项目的实施与学校“产品管理”课程相结合,企业产品部门负责人与学校授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共同组织教学。(2)校企分别担任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其中,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如“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就可以采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应该使各种教育资源更加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更趋科学,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应用性更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高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智兵.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过 程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2]申俊龙,陶林.论高等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J].中医教育,2005,(1).

[3]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 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

[4]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医药市场论文篇(7)

论坛主办方之一农村医疗卫生研究院章福民院长首先通报了国务院办公厅今年4月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要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在确定2010年医改工作目标的同时,明确了发改委、卫生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承担的任务。随着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各种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药品招投标管理规定、医疗保险新政等对医药行业影响深远,尤其是全国2.4万个社区服务中心(站)、3.9万个乡镇卫生院、61万个乡村诊所(或村卫生室),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药品竞争规则,进而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影响行业的竞争法则。章福民院长作为论坛主持人,邀请默沙东中国区总裁冯纳玺先生以“默沙东发展与积极参与中国基层医药市场”为主题登台演讲。在40分钟的演讲和互动问答过程中,冯纳玺先生幽默、直率地谈到了默沙东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舒降之应中国政府要求降价55%积极参与中国基层医药市场、默沙东公司其他产品的市场策略等话题,在与多家中外药企高管的交流中,冯纳玺先生的智慧与坦诚不断赢得与会全体人士热烈的掌声。在演讲结束时,冯纳玺先生说:“欧洲医药市场医生总和大概为10万人,而中国有700多万名医生,如果要联系其中60%到70%的医生的话,默沙东公司必须要具备25000人的人力资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借助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力量,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拓展市场。”

医药市场论文篇(8)

【关键词】 药品流通;市场失灵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to drug distribution in china which from market fail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rug distribution.method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distribution market to analyze drug distribution in china by the theory of market failure.results and conclusion establish a marke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to make sure the transparent and open about th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take some proper price controls and intensify capital investment on the pre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ug distribution with safety and stability.

[key words] drug distribution;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西方发达国家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确定政府职能的范围和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现已形成了较为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系中科学和合理之处对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发展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市场机制自身无法解决的内生性的困扰。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机制并非完美,其固有的缺陷决定了药品流通中会有市场失灵现象的产生。

1 市场失灵理论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在自发运行过程中仅依靠自身力量的调节使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但是自由放任基础之上的市场竞争机制,并非在任何领域、任何状态下都能够充分展开;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1.1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意指维持合乎需要的活动或停止不合需要的活动,其价格--市场制度偏离理想化状态,致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出现低效率[1]。

1.2 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

(1)垄断,当一个市场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买者或卖者控制时,就会形成垄断。垄断会造成市场的低效。 (2)信息不对称,也称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双方之间,其中有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所没掌握的关于交易方面的信息,也就是说交易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来说具有信息优势,这样就会造成交易困难[2]。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的问题。(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意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未减少其他人同样消费或享受利益。(4)外部性,也称溢出效应[3]。这种效应是在有关各方不发生交换的意义上,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交易。外部性可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

2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失灵”

西方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有配置效率的市场类型。其须符合六个条件,即:(1)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3)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限制;(4)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5)市场信息通畅准确;(6)各种资源能够充分流动[4]。然而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市场中很难成立,它起到的是借鉴的作用,大多数的市场都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我国药品流通市场也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其发展必然会伴随着一些市场失灵的现象的产生。

2.1 “市场失灵”在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一些具体表现

2.1.1 药品消费过程呈现信息不对称

经济信息不完全会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配置扭曲,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交易成本高昂,经济效率低下等现象。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它消费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在药品的消费过程中须通过专业人员为其选择药品,自身的选择权受到了限制甚至丧失。与此同时医生对高回扣药品的偏好,刺激了开大处方,却偏离了治疗的本意,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患者承担了不必要的费用。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高定价和药品流通企业不正当行为产生的诱因[5]。

2.1.2 部分可作为公共产品的药品,其消费水平相对滞后

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它的生产者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但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例如2009年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将基本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正是我国国家福利水平提高的体现。但是公共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一旦滞后,会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对于预防疾病和医治传染病方面的药品消费是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而以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障体系水平和药品价格水平让社会上每个人都为自己购买预防疾病的药品或医治传染病的药品,不仅效率极低,有时甚至不可能[6]。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看病贵、药价高、城乡和区域医疗药品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药品的消费作为公共产品消费,其滞后状态与社会成员和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2.1.3 违法药品广告会造成严重的外部负效应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的《药品广告审查标准》自2007年5月1日公布施行以来,对于监督与规范我国的医药广告及整个广告市场起到了良好作用。然而,细察当前我国的医药广告审查、及经营状况,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7]。根据2009年8月的国食药监稽[2009]421号文件--《2009年第1期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汇总》,2009年1~6月,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17797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832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2684次。纵观近几年,虽然违法药品广告汇总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违法药品广告对社会及公众的严重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无论是“未经审批擅自广告”,还是“伪造、冒用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以及“使用过期失效的广告批准文号或已经依法撤销的广告批准文号”,其药品的质量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很大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患者受违法药品广告的误导将治疗希望寄予不合格药品,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有可能因延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2 “市场失灵”在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形成的几点主要原因

2.2.1 药品流通过程的特殊性

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在药品消费过程中公众丧失了部分对药品的选择权。与通常的消费相比,医疗消费是供方主导的消费,消费者由于医疗信息的缺乏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和盲目的状态,而医方因此发挥着完全主导作用。医生的处方决定了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具有控制和诱导消费的作用。

2.2.2 医疗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市场机制在药品流通领域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局限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作为医疗卫生所需求的产品,通常采取公共采购的形式,其生产和流通很大程度上要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药品作为关系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特殊商品,在生产与流通中价格形成机制要接受国家严格监控。我国现行价格政策是实行国家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种主要形式。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的现象的出现[8]。

2.2.3 现行医疗体制对药品流通市场的影响

由于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还不到位,而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又面临一定压力,导致了医疗机构用经营药品的收入来补偿经费的缺口,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以药养医” 的医疗补偿机制,这在客观上为药价虚高现象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9]。由于利益驱动产生的医生对于高价药品的偏好不仅增加了药品流通的成本,而且会滋生败德行为的产生,从而破坏药品流通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常形成。

2.3 相应的对策

(1)为确保药品流通过程的透明和公开,建立药品流通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并在同时加强对医疗行为和医疗信息披露的管制[10]。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解决市场失灵和促进社会公平,信息披露制度是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意见表达机制、广大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持续信息公开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和医疗服务机构,逐步打破长久以来药品消费过程中的供方主导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为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采取更多措施逐渐减少药品流通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实现药品流通市场的透明与规范。(2)在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下政府进行价格调控,应该可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药品价格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11]。我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药品价格上涨产生的压力,减轻了社会医药费负担,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但是药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一直存在。药品价格管理改革的方向可转向改革医疗机构现有补偿机制。在合理确定医药分业的程度、范围和推进医药分业改革的基础上,让医院、诊所和零售药店充分进行竞争,切实解决造成药品价格不断出现问题的体制上的原因。(3)预防为主,加大投入。目前,多数传染病和慢性病都具有系统的预防策略(全人群策略、重点人群策略)和有效的预防措施(计划免疫、行为干预等),因此,应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放在公共卫生领域。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税收向社会提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职责之一。政府对于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应给予补贴,使正外部性内在化,外部收益就成为生产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与社会收益相等,从而促进生产者增加有正外部性的生产活动。因此,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和合理补偿是增加供给、优化资源的重要策略[12]。

3 结论

对于我国药品流通市场中反映出的市场失灵现象,首先,建立药品流通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这有助于解决当前药品的价格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利用价格公示制度还可以加强价格透明度,此外还有助于医疗机构执行的药品价格尽快与市场流通的药品价格基本一致。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法规政策等手段加强引导宣传,积极监管切实做好药品价格改革工作。最后,国家可以适当加大对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国家整体福利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之势势不可挡,政府和各方社会组织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思维和加强合作才能使广大公众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郎代光,周安军.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

2 刘先雨.市场失灵综述.科技信息,2007,(13):152.

3 刘辉.市场失灵理论及其发展.当代经济研究,1999,(8):39-43.

4 王冰.完全竞争市场及对其评论.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2):19-22.

5 赵燕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若干政策分析-论政府在当前药品流通管理中的作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存,2007-01-24。

6 孟庆才.中国医药产业转型期市场失灵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125-126.

7 王泽华,吕太平,赵艳.医药广告负效应探析及防治.经济论坛,2007,(23):64-65.

8 徐金水.论药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失灵”及其治理.卫生经济研究,2006,(4):16-17.

9 胡银环,金新政.药价虚高的制度分析.中国药事,2006,20(6):342-344.

10 郑大喜.试论医疗服务市场失灵、信息披露及其管制.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4:30-32.

11 王集会,于培民,丛爱文.试论市场失灵与国家药品价格调控.齐鲁药事,2004,23(10):53-55.

12 李栋,许琨,王兴涌.公共卫生服务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调节.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4:207-213.

13 蔡宇平.论西方市场失灵理论的局限性.财政研究,2000,(8):49-53.

医药市场论文篇(9)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0.164

1前言

目前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的竞争来自于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一是经济方面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日益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二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市场中的中、西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的种类层出不穷,三是天然药物的热潮。这些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医药营销人员不能只是具有医药市场和营销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把握宏观趋势的能力。

2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介绍

医药营销是在对营销行业细分基础之上,依托市场营销专业设立的专业培养方向。市场营销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学历要求在专科以上,不过目前少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有此课程;学生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基础、以摒弃目前存在的医药市场中用贿赂的方式换取良好的业绩的现象。学生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创新以及积极进取精神。掌握有关于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实践能力和营销业务的技能较强,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或者能够进入较好的公司从基层做起,努力工作后能够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职位。

3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缺陷

3.1实践教学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偏弱,但是在学校的专业课设计中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现在一般学校都与外校的企业建立了联系,但是学生大多是在实践周对企业走马观花地参观一遍,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企业的文化以及体会企业营销策略的运用。

3.2课程涉及面广,实质内容偏少

在课程设计上,现在的大学一般都会开设两个方向的课程。一是市场营销方向的课程例如《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二是医药方向的课程例如:《疾病概论》《药理学》课程的涉及面是较广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授两个专业的老师是分开的,因而教授的理论知识的交叉点就会减少,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不利的。因为不能把两个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一般大学的课程理论都是浅层次的,如果学生不通过自己多读书并且做深刻的理解的话实际工作中会发现与理论有很大的偏差。“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

3.3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学校的课程所培养出来的知识合格的学生,而不是优秀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现在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学校的培养注重的是招生人数的多少,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对学生的就业关注较少,这是目前大学所存在的通病,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重理论的教学,轻实践的运用,不能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其次大学的课程设计不能满足“因材施教”,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例如90后、00后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他们需要的是对自己进入社会有用的知识体系,过于呆板的教育模式知识打压他们学习进取的积极性。

4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4.1丰富课程体系,重视实际内容的教学

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类的课程(一般学校都会重视这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医学类课程和市场营销的课程)、实践类的教学(包括软件的应用spss的操作、高级Excel、办公软件等)其中对于学科类课程应该重视两门专业的交叉部分,要融会贯通。正如彼得·杜拉克对知识的创新的独特见解“知识的创新几乎很少是基于一个因素而是多种不同知识的聚合”。[2]

4.2丰富选修课的种类

除了以上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要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们专业的一些选修课,还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选修课程增加一些实践培训的课程、一些互动活动、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投资理论等提高学生的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应该只是学生在实习周的时候对企业走马观花的参观,应该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课程,聘请一些企业的营销人员为学生讲授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合作的企业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岗位,让学生整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于不同;并且让企业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采取以上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关注学生的就业,最终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工作都是“以能力作为本位,然后强化他们的技能的训练”。

4.4改善教学方式、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积极招贤纳士,通过培养与引进两种方式相结合,建立双师队伍结构。双师队伍指的是校内的教职人员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程师。通过采取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职理论,进而建成由专人骨干老师和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组成教学水平高,为专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保证。

5结论

虽然目前存在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需求不协调,医药市场营销的学生能力不足的现象较多等问题,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学校能够在教育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就业放在首位,能够为医药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满足医药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官翠玲.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中医教育ECM,2008(12). 

[2]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1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40. 

[3]张睿智.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J].商届论坛,2012(7). 

[4]杨家林.构建全新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职校论坛,2009(9). 

医药市场论文篇(10)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形成的民族传统医药,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与临床经验,成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作为蒙医药产业的主要发祥地,在种植栽培、生产炮制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技术改造,蒙医药产业已经从传统的蒙药制造业发展到如今的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流通、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制药产业。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蒙医药产业起步晚、没有形成较大的品牌,市场认可度不高,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为适应本区域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应积极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蒙医药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

2蒙医药产业发展历程概况

蒙医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汲取了中医药、藏医药等各民族医药之精华,创造总结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三根学说、腑脏理论和六基症理论[1]等较为完备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类慢性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症临床效果显著。内蒙古现有蒙药生产企业近二十家,拥有蒙药品种128种,药品以丸剂、片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等12种剂型为主,其中保利尔胶囊、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在研发方面,自治区内已有多家专注于蒙医药的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均设置了蒙医药学院,通过打造蒙医药学科专业体系,培养蒙医药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蒙医药已被纳入基本药物增补的目录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大对民族医药扶持力度,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自治区也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蒙医药产业同时被列入自治区“七业同兴”发展战略,作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基于蒙古族传统医学特点,蒙医药是在蒙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蒙医学理论相对专业深奥,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民族医学特色理念。但目前蒙医药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对蒙医药药理药效、民族医药特色等缺乏有效地策划和宣传,产品不易被广大消费者普遍理解和接受,使得蒙医药的市场接受度不高,无法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内蒙古地区作为蒙古族主要聚集地,有着较为集中的蒙药生产销售企业群和高校科研机构,具备发展蒙医药产业的人文地理环境优势。内蒙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依托蒙医药产业发展大环境,肩负着推广蒙医药产业,提高蒙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重任[4]。

3内蒙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在目前内蒙古19所本科高校中,共有11所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其中2所高校设置市场营销专科(学制三年)。两所医科类院校均设置了医药营销方向,培养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了解医学、药学基础知识,能够在各类营利或非盈利性机构或各类医药企业、医药服务等机构从事从事营销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4医学院校营销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区高校应根据院校优势特色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医学院校肩负着发展蒙医药产业、推进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长足进步的重任。近几年营销专业毕业生已服务于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大医药企业、医药服务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但专门为蒙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单位输送的人才较少,部门中或是蒙医药学专业但不懂营销的科研人才,或是无任何医学基础的营销人员,缺乏兼备蒙医药基础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究其原因是医学院校营销专业培养存在一些局限。

(1)蒙医药课程设置不足。首先医药类课程和营销类课程开设时间界限分明,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衔接整合。其次医学医药类课程和营销类课程数目多,且在医药类课程中关于蒙医药课程设置数量不足,一方面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对于蒙医药基础知识掌握深度不够,且对蒙医药了解少之又少,专业特色无法凸显。

(2)师资队伍研究背景单一。营销专业所有课程为一般由多个学院教师承担,属不同学院管理。不同学院教师在内容讲授、实践实训等各教学环节各自独立,缺乏衔接。如若共同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势必会加大管理难度。这就需要营销专业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即同时具备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基础和蒙医药类基础知识。但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同时下进行蒙医药学的系统学习并不现实。这就使得教师讲授的营销课程与其他综合类高校无异,缺乏结合蒙医药市场案例讲授营销理论,更无法引导学生利用营销思维解决实际蒙医药行业问题。

(3)实践教学力度不强。市场营销本身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般设置与部分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验课程,如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但因所采购的软件具有普适性,课程案例、市场实操等模拟情景不具有专业特色,虽然可以针对某个营销理论进行拓展应用,但将模拟情景牵引到蒙医药企业或医药市场,对学生和教师来讲就又是新的问题。目前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板块与当地蒙医药企业联系较少,学生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蒙医药行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实际工作内容,无法有针对性的培养服务民族地区医药行业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5基于蒙医药产业发展的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明确专业定位,强化人才培养意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明确不同高校发展定位,加强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增强高校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引领文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治区所属医学高校背景优势,着眼蒙医药特色产业发展,在培养方向上加强对民族医药的重视程度,强化蒙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意识,从校内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推进学科建设、科研合作和师资流动化。

(2)了解行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院校应与当地知名蒙医药企业建立联系,从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需求方面出发深入了解对蒙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同时与所在院校的蒙医药学院和其它医学院校加强沟通,共同从教育教学方面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将蒙医药类课程加入原有的医学医药类课程并适当调整比例,将课程循序渐进的融入不同年级,贯穿营销核心课程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通识教学培养体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医药市场思考问题。优化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视消费者行为学、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和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通过课堂上开展营销案例教学、营销方案设计训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蒙医药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管理、蒙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等。

上一篇: 一季度思想汇报 下一篇: 药剂学实习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