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9 13:34:50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1)

2如何进一步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的技术措施

2.1不断实现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建设制度的完善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同时,也为了能够确保各项化学工业的建设进程得到不断进行,这就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化学工业的机械设备的制度建设,这是贯彻实施化工机械设备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除了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和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切除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也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成本,与此同时,还应该要建立一系列科学的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或者是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时检测,安排相应的技术性人员进行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相应的评估报告,才能从根源上确保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切实做到有效地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2.2选择高质量的油来进一步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

目前,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使得化工设备的生产效率更加科学高效,这就需要我们迫切需要油进行相应的保养工作,其中,最为关键的维修保养工作,这就必须要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化工设备中,选择一些高质量的油来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2.3管理方面的策略分析化工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认识,转变相应的思维,为此,化工企业必须要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够从设备的制度执行来入手,在进行设备操作的规程上进行遵守,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与应用等关键性环节进行着手,切实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我们可以针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方面,油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项工作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整体性能。为此,我们就必须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型号选择不一样的油,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对油进行科学管理,并得到妥善的保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2)

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不专业使相关企业的设备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化工设备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化工设备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与发展。在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对于实际的操作没有经验,因此不能满足设备正常更新与完善的需求。

1.2设备管理工作安全问题

由于在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不合理,导致化工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时常出现安全事故。伴随化工设备的种类与型号不断更新与升级,使部分设备产生过量的运行状况,一定程度上给化工设备的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并且传统的化工设备管理体制也无法满足对新型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需求。

1.3化工设备技术管理落后

在对化工设备的维修费用预算过程中未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化工设备的折旧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导致出现折旧已满但设备仍可使用的情况,还容易出现设备易老化但折旧未满的情况。

2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有效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企业运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其主要的经营因素。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安全工作,有效的保证设备生产的安全性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工设备的科学系统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生产与运行。在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制定合理的方案与规划保障化工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2有效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化工企业的科学管理体制能够保证化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保障了设备的生产效率,避免了设备故障产生的机率。化工设备生产效率的提高,一定长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化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完善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青化砭采油厂隶属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综合配套型的原油生产企业。针对该采油厂的化工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其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

3.1贯彻落实化工设备的管理主体责任

对化工设备进行专业的管理,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与养护规划,并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除此之外,应对相关的设备管理领导进行责任的落实,明确自身的设备管理责任。同时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聘请相关的工程师辅助领导的管理工作。

3.2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其化工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此外,还应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工作。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并有效的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意义的讲解。除此之外,应注重企业评估体制的建设,能够积极的提高化工设备的运转效率,进一步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

3.3对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

新时期的石油化工企业属于高危的行业,所以,应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周密的制定,不应实行形式主义,要注重其实际的运行效果。化工设备的管理制度是根据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因此,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应根据实际的生产条件与相应的技术改进进行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适当的制度变动,有效的提高设备管理的高效运行。除此之外,相关的设备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的遵守制度进行使用。同时,化工设备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时也应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而有效的促进新时期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普及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

在石油化工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注重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不仅要依靠设备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与维护,应保证全体生产工作人员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针对化工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应及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汇报,以防故障的恶化程度。化工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就会提高设备运行故障出现的机率。因此,应积极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并进行有效的落实,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生产。

3.5积极引进化工设备的先进维护技术

石油化工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维护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工设备的使用效率与质量,同时降低设备自身的劳动强度,有效的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出现故障的化工设备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化工企业也应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对现场的生产进行快速的判断,有效提高设备的维修速度,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 T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75-01

由于当今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机械化施工,因此,使工程机械设备得到广泛运用,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进展如何将对企业和工程项目构成直接影响,对于一些企业单位来说,机械设备是其中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根本所在,机械设备对于企业的发展前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设备结构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化,给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一些企业中,仍然存在着机械设备管理不利的问题,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要想保证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本身的机械管理工作。

1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来说,机械管理是其中的根本,机械管理是一项既漫长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机械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主要涉及到经济管理、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这一工作环节通常都具备一定的技术性、综合性与随机性。机械管理理论主要精力了四个阶段,即:前苏联计划预修制、美国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后勤工程学,随之英国又开发了新型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最后日本开发全员生产维修制。

1)前苏联计划预修制。前苏联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已计划预修制为主体,主要以设备磨损规律为主要依据而制定的机械管理理论,在这种机械管理理论中,按照机械设备的磨损严重程度,通常将机械设备的零件磨损分为三个进阶过程,即:磨损、渐进磨损以及加剧磨损。在这种理论认为机械的磨损严重程度主要和磨损的实践之间成正比关系,该种模式组要依据固定机械设备磨损状况,采取相应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措施。然而这并不是十分完美的,由于这种理念过于的重视机械的预防工作,致使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没有注重机械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护。

2)美国后勤工程学理论。该种机械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后期,主要是从美国的军事机械后勤保障发展而来的,所谓后勤工程学主要就是以设备周期经济化的实现为主要目的,并有效地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充分的运行功能研究等方式制定系统性的机械设备优化管理措施,使机械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同时重视设备管理技术的培训。

3)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理论。该理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由著名的英国Dennis Backus先生提出的,在提出后,受到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对他提出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后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最后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项目,其主要含义为:为了保证周期性经济得到有效地提高,对固定资产中相应的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以设备的使用全国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科学项目,该科学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重视设备的经济性。

4)日本全员生产维修。该体制的出现是由日本机械管理部门经过对美国后勤工程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后所得来的,同时还吸收了英国与前苏联相关的技术综合起来的新的机械管理体制,这种日志的主要追求思想在于机械综合使用效率的提高,并对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有所重视。这种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自推出以来已经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这种体制已经在日本大范围的得到了应用,大约日本67%以上的企业单位已经能够将这种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运用的炉火纯青,在这67%的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了40% ,基本实现了机械设备管理的经济化,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大约提高50%的使用率。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各国已经逐渐的引进了该体制,尤其在欧美国家和地区,对该体制的运用水平已经与日本不相上下。

2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主要概念

所谓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主要是以后期工程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对设备从正式投入使用到老化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运用横向协调的方式对机械设备终生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机械设备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机械设备周期费用的开支,所谓机械设备的周期性费用主要是指机械设备的购置费用、维修养护费用以及后期处理产生的费用等。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还能有效地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经济化。

3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工作既是一中管理手段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中必备的一种科学项目,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加以重视。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企业设备全程管理的主要根源,要想使机械设备得到更高的全过程控制,就必须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该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合理的管理计划、管理计划的论证和审核工作、采购招标工作以及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

2)完善设备的管理程序。流程管理是当今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讲究设备管理流程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日常管理计划和机械突发故障的解除工作流程。

3)引进现代机械设备管理先进手段。主要引进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过程控制,对企业中各机械设备的规模、出厂日期、运作性能等各方面进行存档。开发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当今机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备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一个企业固定资产中重要的部分之一,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然而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集漫长而又兼具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还要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与创新,同时还要求企业各级人员对机械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只有上下一心共同参与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中,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熹,裴军慧,赵蕾.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分析研究[J].工业设计,2011,10.

[2]范昭.浅谈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1,28.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61-01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人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由此可知,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其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许多领域。企业的任何一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依靠设备的力量进行操作和完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运作的设备系统就很难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设备的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企业经营的前提,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保证企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优美的重要条件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一、实现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 实现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加有效和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在整体运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通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率,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设备的运作情况,并在出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排除风险。

2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对检修费用的控制更加规范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主的检修维护运营体系(如使用ERP或EAM等方式),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对检维修项目的费用、备品配件、进度的跟踪和控制,做到全过程管理,优化企业资产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能够支持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持续发展

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顺利和有序,提供企业效益。同时,能够为企业的各种设备的管理提供有利的借鉴,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运行和规范化操作,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各种考核指标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

4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员工素质为了让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下的设备管理技术,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为在企业中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和推行,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

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晚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比较晚,而且存在着发展水平不一,而且,企业对于设备管理的认识不足,相关的信息化问题不甚了解。

2 在现行的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中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式

由于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运行中水平有限,而缺乏对企业设备管理特点与要求的了解与研究,难以真正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水平。

3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过于落后

当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所使用的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运作的整体,在每一项工作中基本上都是独自运行,难以彼此协调,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各管理系统缺少统一的设备编码体系、规范的数据结构,不同在多个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上面的内容中已经进行过充分的论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企业设备运作过程中对设备的基本情况及时的了解,并防止出现设备运转失灵,出现危险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设备管理信息化使设备管理工作从静态走向动态,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同其他信息化工作一样,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制定较详细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建成。

1 改进企业管理的理念,重视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构建

在构建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管理理念进行改进,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然后从思想的认识转变到行动上的改进,切实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总之,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力量上、措施上给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实施。

2 在构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建设必须同与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变的相结合

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将过去由人所完成的工作交给系统完成,也不是通过计算机工作替代过去的人工作业,而是,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现一种理念与科技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设备管理质量的目的,这种理念就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机制的转变。

3 整合各企业的设备管理软件,统一业内的各类编码标准

目前我国的各使用的设备管理软件和标准大都独立运行,不够统一。对此,可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在本行业内统一各类编码标准,如组织机构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物资编码等。

参考文献

[1]彭虎、孟凡建:《基于Intranet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和研究》,载《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年第10期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5)

当今社会,管理科学发展十分迅速,科学的设备管理同样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学基础理论。本人作为一名设备管理人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思考,针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自己的体会,结合管理学基础理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从管理理论看设备管理工作的缺陷性

现代管理理论从创立到发展已历时百余年的时间,经过了三个阶段。在上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我们首先要提到被尊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他所倡导的以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标准化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泰罗等人把工作者当作机器的附属物和单纯经济动物的思想,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要。于是,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管理学进入了以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的行为科学阶段,这种管理理论主张把工作者当作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欲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就要注重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而进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管理学则进一步发展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张社会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大系统,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回顾管理学的这一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将它与我们的设备管理发展史做一个简单的对照,试图找出当前我们管理水平处于一个什么阶段,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差距。

建国之初,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这是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保证计划经济得以实施的是企业强有力的行政机制。在这种体制下,每一个人都自觉成为企业经济机器的一部分,心甘情愿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管理模式,其实就是泰罗工作制的一种缩影。这种体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成份多元化,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面对这种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而我们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古典和近代管理理论阶段。具体表现在:领导批示多,科学措施少;管理要求多,管理投入少;处理措施多,激励措施少;事后反思多,预防措施少等等。这种管理思想上的落后,是我们当前设备管理的最主要缺陷,我们应该用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武装我们的头脑。

二、从人本理论看人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的闪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中国的《尚书・泰誓上》则记有“惟人为万物之灵”,这些思想都标志着东西方早期的智者,在自然与人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费尔巴哈所创立的人本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这些思想都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首先要重视人的存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设备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呢?这里我们应该首先从设备管理中人和设备的关系来入手进行分析,到底设备是第一位的,还是人是第一位的?我们说必要的硬件设备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入门的门槛。但是,有了一流的设备是否就说明具备了一流的施工能力呢?我们说,再好的设备也要由一流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掌握。高效的施工设备,只有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它真正的生命力,甚至能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潜能。我公司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当时公司的 DD-330HP 钻机最大回拖力仅为 150 吨,是所有参战队伍中钻机拖力最小的,而工程最轻的回拖管段自重都在 300 吨以上,公司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反复进行电脑模拟,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在锡澄运河穿越中,通过技术创新,创下世界上第一个采用 150 吨级钻机成功穿越φ 1016 × 26.2mm 管道的纪录,连钻机制造商美国奥格公司都为此专门发来了贺电。可见,在设备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三、从控制理论看全过程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从管理学角度讲,控制是指对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管理活动。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它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实施好控制活动,必须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才能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见,要顺利实现设备管理职能,一个科学合理的全程控制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反观我们当前的设备管理现状,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设备购制的资金控制,轻设备的适用性,以致发生一些设备并不适应现在公司项目的施工需求。二是重设备的现场分配,轻设备分配后管理,各项目部向公司申请设备很积极,但设备的现场管理不到位,甚至项目部之间的设备调配和处理,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控。三是重设备的故障后修理,轻设备的事前保养维护,项目部在设备使用上短期效应明显,没有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造成设备寿命的人为缩短。

反观当今世界一些知名大公司,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日本的立邦公司正在推行一种TPM管理理论,即全员参与下的设备维修管理,这是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设备管理新模式,都取得了很明显的管理效益,设备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公司如宝钢、武钢等企业也正在探索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虽然从目前来看,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面对国内的管理思维模式尚还有一个适应期,但这毕竟是设备管理的必由之路,代表先进的管理理念,我公司有必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从人性理论看设备管理文化的必要性

人性,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本性,对人的本性的不同理解,决定了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人性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对人性的两种不同认识:X理论对人性的判断是人天性好逸恶劳,缺乏进取心,其管理理念是要采用强制和惩罚为主的管理手段;而Y理论则相反,认为人天性热爱工作,富有创造力,管理应以人为中心,采用宽容、鼓励的管理方式。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7)

引言:

当今社会,机械设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机械设施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以更多样、复杂、专业的形态出现在生产运行中,而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影响其相关联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1.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相关人员对法规标准欠缺了解。

在机械设备安装中,会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和标准,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很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类似的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的相关法律条款和规范缺乏学习和认识,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安装不合规或不合理的状况。

1.2.安装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安装人员文化素质低,遵守制度意识差,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高的实际情况。由于没有质量观念,也没有完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械设备安装实施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配置资源,没有严格落实安装质量管理职责,没有对安装标准严格把关,管理松散。甚至一些人员随意违反安装操作规程,不按设备说明进行安装,这些势必会对整体的设备安装质量和控制产生影响。

1.3.零件质量问题。

对于机械设备安装来说,零件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安装的精确度。纵观当前零部件市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严重。设想,如果将质量有问题的零件装入机械设备中,不仅会对设备自身的功能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还会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设备安装关键把控措施

2.1.熟悉机械设备安装的法规与标准

加强机械设备安装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岗位或部门在促进规范落实工作中的作用,有序推进机械设备安装管理的良性营运,增强机械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机械管理人员的法规规范意识。改变人员的观念,对增强设备管理的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推进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加强工人质量意识与责任心

实行预控管理是提高人员质量意识的科学方法之一。预控管理可对预计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的事前技术和管理措施,预控管理包括预控计划、防治措施、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

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人为操作占据主要因素,安装人员的责任心高低能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质量,因此我们应定期针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主要从安装设备规范、操作规程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分析安装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设备管理人员应针对技术负责人、操作人员召开定期会议,旨在增强质量意识,明确安装过程中的“三检”制,即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次检查。如此以来,安装人员才能树立了正确质量观,尽量做到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管理上的严密性,确保安装质量的优化与合格。

2.3严保设备零件质量与安装材料

在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想保证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安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在选取零件、安装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查看零件及材料符合要求的质保书,对将要购买的零件、材料进行严格必要的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禁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需要操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对有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制度规范的遵守,因此,对相关人员贯彻全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的内容,在安装管理过程中质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正面引导,提高质量意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让机械设备安装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2011.

[2] 张清胜,郑华新.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控制要点[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 范晓红.Fan Xiaohong 水泵排水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期刊论文]-建筑・建材・装饰2010,11(9).

[4] 杨成美 机械设备安装工考证据培训项目优化[期刊论文]-安装2011(4).

[5 ] 宋世军.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务实[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 刘庆山编.机械设备安装工程[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 于全波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期刊论文]-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9).

[8] 邹远林.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9 ] 刘伟.LIU Wei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期刊论文]-铜业工程2007(4).

[10] 方卫斌.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材料与装饰》.2011(06).

[11] 刘学.浅谈机械设备安装过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12 ] 陈志 设备安装与降低机械振动[期刊论文]-科园月刊2008(5).

[13] 史建秋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7(28).

[14] 欧阳桂志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期刊论文]-广东科技2009(2).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8)

本文就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综合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健全管理机构

设备管理必须要健全管理机构,主要由科主任负责。下设采供组(计算机室、器材保管室、资料档案室)、维修组(电子仪器室、放射仪器室、机电仪器室、光学仪器室)、三级计量站。

1.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其具体职责

(1)采供组负责设备及卫生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供应、招标验收及成本核算;(2)维修组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搬迁及各种技术支持;(3)计量站负责量值传递,并按国家计量法规进行计量鉴定;(4)计算机室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库及低值易耗品管理数据库,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并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5)器械仓库负责储备、保管、发放常用医疗设备;(6)资料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各种医疗设备档案。

2.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1)重点抓好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坚持每年的设备计划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当年的购置项目。对大型设备的选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科室提出的申请、医工科的市场调查及效益分析进行论证,确定机型。(2)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研究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提出改进措施。(3)监督检查医疗设备产品质量,论证医疗设备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在医工科,每季度应组织一次活动,会议前把重要的问题列出,提前通知委员做好准备,以使每次会议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管人、管事,减少了随意性、人情化,使管理无空白、无重叠,工作有序,任务明确,岗位分工清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逐步建立、完善一套医疗设备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材料器械的质量,要建立《一次性材料三证档案》、《一次性材料进货登记》,以医院的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医疗设备、器材购置、使用、管理的规定》、《购入医疗设备验收登记制度》、《医疗设备、器材的购置申请制度》,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基本实现库存总值每年下降,力争达到零库存管理。

三、细化医疗设备管理模块

1.计划采购管理

医工科每年根据各临床科室申报所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各厂商机器的性能和价格,大型机器还必须请有关专家讨论、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报告。汇总各方面意见,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全院设备采购计划,呈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决议后再按计划进行采购。

2.安装调试验收与培训

设备到货后,由供货方、医院器械科管理人员、使用科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进口设备须邀请商检部门介入。开箱时要注意外包装是否有碰撞,设备外壳是否有破损,按照合同逐条进行验货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备案。院方还须遵照供方的技术要求进行到货前的准备,包括场地、环境设施、电源保护接地等,有特殊要求的进行特殊准备。安装时由器械科的专业人员陪同进行,做到边安装,边协助,边学习,对一些不懂的问题随时请教,易出故障的部分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讨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借助安装人员的技术,尽快熟悉设备的使用及查找故障的途径,并按合同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重中之重

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价格进行分类,编写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要求使用科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编写的操作程序操作。大型专业性强的设备,须由进行相关操作培训的专人使用,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挪动。有些带导联线、探头的设备更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损坏,如:心电监护仪、B超等的导线及探头价格不菲,操作失误会造成损失;有些设备如CT、X线机等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才能进行工作,应在使用前及时地将电源打开,观察无异常再去处理日常事务,充分保证预热时间,否则会造成设备的过早老化。总之,设备管理人员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

4.精心保养与维护

设备的使用好坏、使用期长短,保养是很重要的。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可延缓设备的老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应该实行的是三级保养制度。

(1)一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使用人员自己进行,每天工作前将设备上的灰尘清洁,开机时听看有无异常,工作是否正常。有些设备如:有水设备使用后要将水放尽,如:雾化器雾化盒、吸痰器负压瓶、碎石机高压水囊中的水等等。像血液透析机这样的设备工作结束后要将外壳、面板擦洗干净,机器消毒除钙,以免透析液中的酸性物质将机器腐蚀或因钙沉淀将管路堵塞。

(2)二级保养(月保养)由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可将设备的外壳打开进行除尘,有通风电机的要清洗过滤网,部分要加油,有蓄电池的设备要进行防腐、除锈、螺栓紧固,有时设备须定期进行检查、调整、校正。

(3)三级保养(定期保养)主要是针对大型设备,如CT、B超、核磁共振、X线机等,每季度或每半年由厂家技术人员或我院的专业人员进行参数调整!性能测试及安全检查,必要时须送检。上述这些都是保障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的可实施的有效措施,认真执行就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要提高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仪器的准确可靠,维修的规范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职称实行分级负责维修的方法。对全院 A类(8万元以上)的设备,在分类、分组、分工后,做到责任到人。B类(8~1万元)设备,分组管理,组长协调。同时制定《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要求副主任技师重点负责技术、质量、科研、教学、培训、与理论提高等工作。主管技师在副主任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承担科研、质量控制、教学工作;运用新技术解决下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复杂问题。技士在上级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日常医疗仪器维修、保养工作。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9)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 结 

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维新. 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工程项目的施工分为工程的竞标、工程设计和工程的具体施工,价值理论既可以应用于项目工程的决策阶段,也可以应用于项目工程的实施阶段,实现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加强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

一、价值理论概述

1.工程项目的特点。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工期长和成本巨大的特点,工程项目也是特殊的商品,工程产品的投资巨大,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工程产品的管理,加大成本的节约力度,将价值理论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降低工程的劳动强度。因此,工程项目也是特殊的商品,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加大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发挥产品的应用功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2.价值理论的概念。价值理论是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减少费用的支出,价值理论的核心是物资的采购工作,价值理论的目标是满足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产品功能的实现和成本的降低,或者是工程成本的不变和工程功能的提高。施工单位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组织力度,在发挥全体员工智慧的基础上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程成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目标,只有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施工单位的效益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施工单位要在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下,提高设备和材料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施工的效率。

二、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在发挥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是价值理论的核心和关键。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价值理论来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对工程结构、施工的条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重点分析,进行成本的控制和研究,降低工程成本的总支出。

1.工程设计阶段的价值分析。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工程的成本支出。施工单位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价值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将成本和工程功能的关系作为价值分析的重点,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价值系数。施工单位在价值分析的过程中,要将工程设计过程中工程不必要的功能去除,提高项目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降低工程施工总成本,实现较好的设计效果和施工效果,降低整体投资。

2.减少材料和设备的支出。成本控制是价值理论的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首先,施工单位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及时掌握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变动,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加强对物资的仓储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价值理论还要求工程质量的保证,施工单位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物资的节约,对物力、人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加强余料的回收,对设备的报废进行认真的检验,降低材料设备的同时就是降低了工程的总成本支出。此外,还要实现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协调。

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的主体,只有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素质,减少工程施工中的资源浪费,工程的成本才能进一步的降低。项目管理人员要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项目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提高设备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将施工成本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确保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良好应用。

三、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程序

1.价值分析的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价值分析的过程中,要对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消除设计方案中不必要的功能因素,对工作计划和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行确定,加强信息的搜集和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设备。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方法、人员配置、作业模式和机械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实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优化配置,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2.价值分析的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对工程项目功能和成本的分析和评价,项目管理人员要确保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要求,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使用以及管理进行控制,对降低成本可行性进行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对各种成本控制的方法进行选择,加强具体控制措施的制定,对成本控制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定最终的成本控制方案。

3.价值分析结果的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价值分析的结果和关键是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理论扩大了成本的可控范围,实现了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实现了工程成本和功能的优化配置,减少了不必要功能在工程施工中的存在,实现了降低成本和投资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建筑市场日益繁荣,但是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却逐渐加剧。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工程的分析和研究,将价值理论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工程成本的控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分析,对施工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纳兵,陈晓霞.价值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优化中的应用[J].珠江现代建设.2008(01).

[2]蒋国锋.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11(04).

上一篇: 车管所工作思路 下一篇: 放射科业务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