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环境宣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8:18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1)

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的目标,明确了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环境宣教职责;2004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提出“全面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一个以党政部门为主体,社会团体为依托,民间社团为补充,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教新局面正在形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这些要求,规范和引导全县环境宣传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根据盐市环委[2005]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我县“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核心,以宣传、教育、广电、新闻、文化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广泛参与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环境宣教专业队伍为保障,创新环境宣教的工作机制,拓展环境宣教的工作内容,全面普及先进环境文化,形成环境宣传教育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社会化的新格局。

2、基本任务

(1)大力开展生态警示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警示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民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开展环境法制教育。结合全民普法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公民了解自身的环保权利、责任和义务,自觉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3)大力开展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列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道德规范。

(4)大力开展“环保四进”活动。通过大规模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活动,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理念渗透到全县各企业;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到社区和乡村;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全力促进全社会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县党校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岗位培训,全面实施环保操作人员上岗培训。

(6)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境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和监督功能,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成效,弘扬环保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3、建设目标

到2010年,使我县环境宣教的运行机制、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环保事业的持续创新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文化需要相适应。

——环境宣教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宣传教育从这环保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拓展,向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方向深化,做到为现阶段实际工作服务与未来发展服务相结合,环境知识普及与环境理论深化、环境文艺繁荣相结合。

——建立环境宣教网络体系。通过建立高层次的环境宣教协调机构,将环境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渗透到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宣传教育新格局。

——健全环境宣教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的环境宣教目标责任制度,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环境宣教协商会办制度,环保部门与新闻单位的环境新闻通报制度,环保部门与社会团体的环境信息交流制度等。

——建立全民教育机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党校必设课程,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普遍受到轮训。实现全社会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各类学校在校生普遍受到系统的环境教育;企业的环保操作工全部通过环保技术培训或深造,持证上岗;环境宣教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公众普遍了解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积极培育环境宣教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环境宣传教育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巩固环保宣教机构规范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县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专业机构。通过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改革,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推动环境宣教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宣教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以适应所承担的各项宣教任务。

二、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管理体制

(1)成立各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对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明确,成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指委会”由分管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环保、文化、新闻、科技、出版、广电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社会团体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配设联络员一名。“指委会”办公室设在环保局,环保局的宣教科承担“指委会”日常工作。

“指委会”的主要职责为:审议批准环境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并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其归口管辖事业单位落实环境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审议重大环境宣传教育决策、计划、活动;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专业机构

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承担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行政机构宣教科;成立县环保宣教中心,承担环境宣传教育事务性工作。

县环保部门宣教科的主要职责:

负责拟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负责实施;承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协调宣传、新闻单位对环境重大新闻进行指导和管理,参与涉及环境保护全局性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评论的审核;牵头组织开展新闻采访宣传活动,定期召集新闻会;组织“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纪念日和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协调党校和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归口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先评先”工作;归口管理环境保护的社会培训事务;指导和协调中介机构、民间团体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县环保宣教中心的主要职责:

根据年度计划,积极完成各项环境宣传、教育培训等任务;织和承担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社会宣传活动;承担环境文化、文艺活动;负责环保网页的维护;负责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管理。

(3)建设环境宣传教育专业队伍

环保部门的宣教科配置环境宣传教育专职人员2名,环保宣教中心配置专职人员1名。宣教人员的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热爱环保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熟悉环境宣教业务和专业技能,掌握环境宣教工作的规律,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受教育程度应达大专以上,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配置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装备

(1)设备现代化。宣教人员实现办公自动化,人手拥有一台电脑,宣传科影视设备实现数字化,配备一部摄像机、一套电脑图像制作系统、一台数码照相机。

(2)宣教数字化和网络化。配置相应的文字、图像网上传输设备和接驳设施,与省宣教中心“江苏数字宣教”互联,传输信息、资料。

(3)资料库建设。资料库建设达到“两化”标准,文字资料收集、储存、查询实现电子化;影视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实现系统化。

3、实施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工程

(1)环境保护培训工程。分别组织开展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在职职工、学校教师、乡镇街道干部、乡村干部开展生态知识、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环保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上岗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等一系列培训工作。

(2)环境日主题宣传工程。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主题日,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3)绿色社区建设工程。到2008年,全县1/4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到2010年,1/2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4)绿色学校创建工程。到2010年,全县所有学校要达到市级“绿色学校”标准,1/3学校要建成省级“绿色学校”。

(5)文艺宣传工程。每年,组织3场环保文艺演出。

(6)公益广告建设工程。每年,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片或广播公益广告展播活动。

4、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宣教投入机制

(1)加大政府投入

环境宣传教育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业务工作经费以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相结合的方法予以保障。2005年,实施环境宣教现代化方案,现配置硬件装备约需15万元;环境宣教业务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以后每年有所递增。

(2)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设立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其来源有:一是有关项目补助;二是国内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赞助和捐赠;三是国(境)外有关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四是其它合法资金。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宣教重点工程和活动的开展,奖励对环保宣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境宣教的社会公益事业等。

(3)建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机制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2)

一、工作目标

推动各县区和各部门将主题内容贯穿到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中,组织编写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方面的科普宣讲材料,出版科普小册子、挂图等。征集主题词,广而发之、广而告之。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使主题深入人心,使科普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类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

1.开展“节水在我身边——200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公布调查结果(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2.组织科技专家(特别是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进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市科协、市教育局等)。

3.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体验活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4.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动员更多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普遍参与。(市农委、团市委等)。

5.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等各种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6.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和青年节约示范岗创建活动,把节能降耗纳入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的考核中(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7.开展绿色家庭、“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在“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等活动中,向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知识;将节能作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巾帼建功”标兵的条件(市妇联等)。

8.面向农村居民开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9.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启动一周年之际,举办“农产品安全”群众性科普活动(市农委、市科协等)。

10.在“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契机,利用部分高校暑期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动员号召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到我市各地农村开展环保科普活动。联合环保部门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编制系列环保科普宣传品(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环保局等)。

1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到企业、厂矿、社区、学校、农村中,向企业、职工、群众、学生、农民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12.在职业标准、职业培训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中,强化安全生产规程与防护技术以及节约能源的内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

13.在企业广泛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加强安全生产学科教育,倡导和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建立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科学素质主题教室或主题角。开发和指定一批教材和宣传册。开展知识宣讲、技能竞赛、橱窗陈列等活动。在各类培训机构和生产现场的显著位置,张贴有关安全生产的宣传画和重要规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

14.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青工技能月活动,举办青工职业技能大赛,推出和表彰一批技能精湛、节能成效显著的青年职工典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

15.面向社区居民开展节约能源、 环境保护、安全健康等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开展“科教进社区”和“科技促健康兴社区行动”,通过“健康科普讲堂”、“知名专家进社区谈医说病”、“健康知识书架”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开展“节能环保和谐社区”和“安全健康和谐社区”活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

16.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中,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等)。

(二)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类科普设施等作用,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

17.在“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通过展览、报告会、专家咨询、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18.在报纸、期刊、网络等各类媒体上开展主题宣传语和动漫作品的征集、评选和展示活动(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9.指导督促全市主要新闻媒体和重点网站,围绕主题办好科技专题、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结合“科技周活动”“全国科普日”等重点活动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主题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行多方面的报道(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科协等)。

20.继续组织“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普展览,利用科普大篷车在9月集中开展“科普大篷车节能环保、安全健康”联合宣传行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三)组织开展主题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和服务

21.结合部门和行业特点,围绕纲要工作主题开发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展览、科技馆展品(含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科普活动资源包等各类科普资源(市科协等)。

三、重点工作进度安排

为了使主题工作贯穿全年,拟在每季度确定几项影响面大的重点工作,逐步把实施工作引向深入。

二季度:1.主题宣传语、动漫作品的征集活动(5月)

2.科技周活动(5月)

3.“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5-9月)

三季度:1.“农产品安全”群众性科普活动(7月)

2.“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

3.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

四季度:1.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2.“科教进社区”活动和“科技促健康兴社区行动”。

3.科普之冬活动。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条件

1.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将主题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结合实际将主题贯穿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要动员本系统力量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关工作。

2.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所属媒体和大众传媒加强对主题工作的宣传。

3.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年度优秀重点主题活动和科普资源进行评选表彰。

4.请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于200年7月2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协会)。同时,及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各阶段总结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3)

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在我国虽已开展多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

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民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问题才能有望解决,小康生活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保宣传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减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实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农民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不仅要参与生态环境意识教育,而且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以此带动整个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顺利进行。

政策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

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要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宣传环保工作方针政策,增强环保国策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和环保法制观念,普遍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平衡生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结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要加强对农民的警示教育,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农村广大群众,唤起农民环境忧患意识,使农民群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环境、珍爱家园。

开展活动营造珍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活动日”,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由政府或村委会组织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农民参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爱鸟周”、“中国植树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系列科普、纪念与实践活动,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在农闲时期可以组织农民对照参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既借鉴先进的生态模式,又吸取惨痛的经验教训,让农民有切身的体会,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从而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

教育部门要把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试点与学校环境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在农村学校里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点带面,吸引父母邻里关注环保,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将农村中小学生纳入环保宣传队伍,充分挖掘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宣传队和生力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积极性。中小学阶段是接受人生教育的黄金时期,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其成本低效果好。当他们成为农村的中坚力量时,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将会有极大的改观。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4)

作为科普宣传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好环保科普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我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制定了计划,专门成立了法宣科、环境信息中心,建成了公众环境信息网站——《__环境》,与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等环保网站进行了链接,成为市民了解、获取环保政策、信息的窗口。创办了刊物《环境信息摘报》、《生态县建设简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深受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欢迎,成了环保知识、信息普及的好“帮手”。

二、广泛动员,增强普及的广度

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强大社会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

在机关,围绕十六大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以党校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为主要形式,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办班,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利用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的契机,通过会议、文件、讲座等形式,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普及生态理念、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企业,先后举行五期关于生态示范区建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ISO14000论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班,乡镇分管领导、环保干事、各企业厂长、经理300余人次参加;还对全县重点企业的环保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选送业务骨干到省市环保部门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

在学校,与教育局一同加强对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着眼“三进”(环保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小学校开设生态环保知识课程,提高生态知识普及率,开展了以“创绿色学校、建绿色基地、写绿色征文、做绿色师生”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行动”,将创建绿色学校作为载体和抓手,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__县第二中学完成创建省级绿色学校,__中学、县实验小学等近10所学校完成市级绿色学校创建。

在农村,使环境宣教向农户延伸,开展了环境宣传墙体标语进村镇、“环保知识下乡”等活动,加快生态村创建步伐,__镇市级环境优美镇,__、__、__等市级生态村创建顺利完成。

三、用活载体,增强普及的深度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5)

“科普”即科学普及,指的是利用各种传播载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法》第七条规定“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学普及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就城市社区而言,它既不同于具有行政功能的街道办事处,也不同于为了区内招商引资和经济开发而建立的工业开发区,而是具有科普教育、经济管理、社会组织和管理、社区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团体。

社区是进行环保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环保科普进社区不仅是我国科普工作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环保科普进社区的现实意义

1.1 有助于推动公众广泛参与环保方方面面的工作

我国环保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当时,周恩来总理亲手制定了“三十二字”环保工作方针,其中就有“依靠群众,大家动手”,鲜明地指出环保工作必须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人民群众对环境认知和维护程度,环境事务中的公众参与,已经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和管理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公众参与环境事务可以充分利用公众的技能和资源,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我国39年的环保工作实践表明,群众路线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人民群众是环保工作的生力军。环保科普进社区,旨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认真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环境保护走进社区,走进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通过公众广泛参与,使公民能够认识和行使自己的环境权利和义务,让群众树立起环境保护与我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理念,把环保意识、绿色理念灌输到公民的行为规范中,从而实现人人参与,共建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

1.2 有助于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科学素质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一定量的基本科学观点方面的术语和概念,能够阅读报纸和杂志,理解其中的科学观点;二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三是能够理解含有科技内容的公共政策,即对科学和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具备了科学精神的民族,能够树立追求真理、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科学的标准衡量、判断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环境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科学,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能引导公众自觉追求环境保护的最高境界,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正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为政府治理和管理环境建言献策,更在于提高公众的整体素质。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境科学普及活动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社区这一基层组织,开展环境科普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社区这一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使科普工作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使环境科学普及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1.3 有助于社区科学氛围的营造

环保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助于公众科学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社区内形成人人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公民环保公约》、《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公示制度,让公众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观。环保科普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习科学成为一种文化氛围,成为社区全体成员的共同生活习惯。只有这样,环保科普工作才能实现从被迫到自觉的转变,在良好的社区科学氛围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自觉践行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使环保科普活动的开展具有持续性。

1.4 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青年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小卫士

社区中的青少年热情、主动、有朝气,充满青春活力。通过环境科学在社区普及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有利于从小增强环境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社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例如,在社区范围内的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可与社区共同组织青少年环保夏令营,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环境警示教育”、“环保征文”、“绿色社区生态环境调查”等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使青少年在学知识、受教育、长身体的同时,树立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的精神。通过环境科学普及教育,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倡导绿色消费、生态旅游,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防止装修污染,不使用塑料袋,垃圾要分类,废旧电池莫乱丢,拒绝“一次性用品”等。“小手拉大手”,用孩子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号召周围的公众,并将环保意识通过他们带到每个家庭,为整个社会培养“环保种子”,使下一代逐步建立起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护整个地球。

2社区环保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区环保科普工作缺乏系统研究

社区环保科普有其自身的特性,对社区科普的对象、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需要借助一些成熟学科如社会学、统计学、人口资源学、社会管理学等的探究方法,加大社区科普研究的力度,形成社区科普的有关理论体系,为环保科普进社区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2.2 投入不足,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社区内举办环保科普讲座、图片展、出专刊、墙报、文艺演出、发放图书和宣传单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主要由政府承担,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投入机制。由于资金不足,社区内图书馆、科技馆、阅览室等公共设施相对短缺,满足不了社区公众直接参与环保活动、获取科技信息的需求。

环保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在短期内效益很难显现,但从长远来看,它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要形成一套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把环保科普进社区工作做大做强。

2.3 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环境保护工作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涉及面广。而环境科学又是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情报学、管理学、人口学等无所不包,环保科普理应丰富多彩,但不尽然。当前社区环保科普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社区的科普作品少。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切实改变社区的科普现状,不但需要我国环保科普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更需要我们的社区科普工作者发挥主动性,积极作为,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常抓常新,不断丰富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我国环保科普事业蓬勃开展。

3环保科普进社区的若干建议

3.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处于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环保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社区的环保科普工作同样面临着转型,这就要求社区环保科普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跟上形势,精心策划,大胆创新,为环保科普进社区注入活力。积极探寻社区环保科普工作的新思路,在制定环保科普进社区规划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重在运作,重在实效。

3.2 坚持“三个有”原则

环保科普的对象是广大社区居民。因此,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实现我国社区科普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社区居民需要科普,选择科普,是基于他们要增长环保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而要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环保科普工作必须坚持“三个有”原则,即“有用、有趣、有理”,对日常生活有帮助,通过普及教育得到实惠;科普内容和形式让他们感兴趣。同时要把握正确性、先进性、思想性、针对性、通俗性、生动性。社区环保科普不但让他们“知其然”,而且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如举办“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讲座,演讲者可从经济发展给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角度出发,向群众宣传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不但要让社区居民掌握环境科学知识,而且要让他们了解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主动参与方方面面的环保工作。使他们认识到,选择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环境意识,是一种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任何节能、防治污染,对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生活的贡献。身体力行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3.3 建立“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社区环保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应依托基层,环保、教育、科技等多部门联手,建立“政府引导、公民需求、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四位一体”运作机制,加强协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普设施、科普阵地的交叉利用和多途利用。通过环保科普活动,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走进文明,远离愚昧”的观念。将人性化、生态化作为社区创建的宗旨,即从社区的设计、消费、管理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从而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4结束语

社区环保科普宣传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群众性工作,环保宣传教育要贴近生活,努力实现环保科普宣传工作的市民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研究对象,尤其正处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做好社区环保宣传工作更为重要。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环保科普进社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的考核指标,抓好抓实。切实做到:组织上有保证,资金上有支持,政策上有保障,以确保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力抓手。环保科普进社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城市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健康理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营造住宅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环境和健康的和谐、道德和行为的一致,这是环保工作社会化的创新,是实现公众参与的新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又为环保科普进社区工作拓展了政策空间和作为空间。我们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通过环保科普进社区活动,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让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的习惯。因为每个人的一点点坚持,一点点改变,就会汇合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社区以其人居集中的特点成为落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最佳平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基层和谐统一的切入点和具体实践点,社区作为载体之一将发挥辐射作用。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最终转化为社会行动,使个人发展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通过环保科普进社区活动,引导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生态文明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践证明,广泛推动公众参与,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重构人与环境良性互动新模式,就要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会化环境教育机制,制定和完善全民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

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形成社区办、文明办、环保、科技、教育等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提倡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和积极参与。通过社区成员对环境事务的积极参与,使环保科普进社区成为常态化,使环保科普进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事业和大众文化事业,成为弘扬环境文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环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游东亮.开展生态道德教育[J].海峡环境,2008,5(6):38-39

[2] 卢 风.加强环境教育,培育生态良知[J].环境教育,2009,(3):29-31

[3] 陈向阳.公众参与机制与绿色社区创建[J].海峡环境,2008,5(6):28-32

[4] 陈朴心.公众参与 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J].海峡环境,2009,6(6):7-10

[5] 李哲弘.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宣传工作[J].海峡环境,2010,7(1):35-36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全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为推进我县环保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基本目标:

领导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法率100%,年度考试合格率100%。

综合治理年度考评普法工作得满分。

无违法执法案件发生,行政处罚案件合格率100%。

依法履行环保部门职责,无不作为案件发生

二、加强领导,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为保障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我局“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继续贯彻落实下列制度:

1、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主要是研究和探讨依法行政工作。

2、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主要是局主要领导向中层干部宣传贯彻法制宣传教育的精神,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3、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主要是对涉及法律问题的重大事项在领导决策前组织法律咨询、研讨提出法律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服务。

4、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主要是根据年度计划安排每年面向职工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以环保法律法规为主的环境法制宣传教育,为新中国成立六十七周年大庆假造良好的法治氛围。重点是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宣传依法行政,鼓励、支持公众参与等法律规定。通过广泛开展奥运和环境法律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改善城市环境的法治理念。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7)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深入推进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有利于积极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当前,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日益提高,环保法治需求也不断增强,对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五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六五”普法规划,并积极贯彻实施;要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

当前,应着重加强对广大排污单位、公众、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宣传教育,促使他们自觉学法、知法、守法。

一是要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与引导广大企业自觉守法紧密结合起来。广大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企业自身逐利的特性,决定了其为了经济利益会出现违反法律、钻法律空子、漠视社会责任的现象。近年来,我省发生的严重影响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案件大部分就是由于企业长期漠视法律、违法排污造成的。为此,当前环保法制宣传的重点要针对广大生产、经营企业,促使其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环保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提高其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二是要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与保障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着重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以及《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调解法》、《条例》等公共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公众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要注重运用引导的方式,促使公众自觉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积极寻求法律保护,真正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切实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三是要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与促进部门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以来,我省陆续发生的路桥、德清铅酸蓄电池污染致使部分群众和职工血铅超标的事件,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亟待加强。当前,要重点查处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违反“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要对屡罚不改、造成严重后果、群众反映大、媒体曝光等案件加强监管,切实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有效保障群众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民利、诉讼权利,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充分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

当前,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工作应当立足于企业环保及法制意识的树立,立足于社会公众环保和法制意识的培养,立足于环保系统及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效能的不断提高。全省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法制手册发放等手段,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地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推向深入,形成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切实执行的浓厚氛围。

一是要进一步畅通环境违法行为举报途径,引导公众合法维权。依托我省自2001年以来逐步建立并完善的环境违法行为举报系统,借助经济奖励的正面效应,着眼于公民权益的维护,进一步畅通举报途径。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维护好、使用好“”环保举报热线,切实发挥连接环保与公众的桥梁作用、纽带功能。同时,注重引导公众积极运用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各级环保部门在行政执法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工作中不仅要依法执法,还要合理执法。通过案卷评查、召开案例分析会、工作片会、法制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水平;通过环保志愿者行动、座谈会、听证会、庭审旁听以及邀请社区、学校、媒体等各方代表参与执法、见证执法,形成环保执法与公众监督良性互动的局面,进一步创新环保法制宣传形式。

三是要进一步有效整合部门力量,善于抓住工作重点。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热情,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当前,要着重开展重金属等行业企业环保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全省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要制定具体宣传方案,编制我省重金属等行业企业法律手册和科普知识手册,分发给重金属生产、经营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为形成浓厚的学法、知法的氛围创造条件,达到企业自觉守法、公众依法维权的社会效果。

四、加强领导,确保环保法制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全省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要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环保法制宣传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环保法制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专人负责,确保环保法制宣传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成立由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负责人组成的环保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和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有序地推进工作。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协作,充分发挥环保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执法、综合维权优势。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8)

一、环境教育方面

1.环境教育的内容与对象环境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意识、理解、技能和价值观与态度。也就是说。在环境教育进程中,要逐步唤起受教育者对环境问题的意识,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使人们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1]。在培养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和理解力之后。还必须培养他们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然而这种技能的运用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经济、社会的知识。因而,县区环境教育还必须使人民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责任感,进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这是环境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开发区环境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以下的少年儿童。主要任务是通过教授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境素质。专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区内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学生。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培养环保科技和管理人才,成人教育主要包括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主要目的是提高从事环境保护事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社会教育的对象最为广泛。包括工人、农民、军人、城镇居民、知识分子及各级领导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对象编写适用教材,传播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为,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如对各级领导决策层的干部,是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环保研讨班或由环保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以提高他们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综合决策能力。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环保部门积极配合;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由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国家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2]。

2、重视在学校进行的环境教育根据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在研究性学习课、自然课与兴趣小组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比如课堂教授环保知识,课后落实环保行动;并通过夏令营、作文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此外,还定期举办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的环保培训班。提高教师队伍的环保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溶入环境教育。

3、加强企业职工的环境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不同行业企业,开展岗位培训,举班各种切合实际的讲座和学习班,对干部、职工进行环境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清洁生产、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对产生污染的企业的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环境教育,使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效益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环境宣传方面

1、环境宣传的对象和意义环境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各阶层的公众。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环境宣传的基本任务。在宣传普及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以及动员公众参与方面,环境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向各级决策层宣传,增强综合决策意识,我县一方面通过环境报刊、环保简讯、创模简讯、环境状况公报和环境空气质量日报以及环保警示片等声像资料,定期向决策层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其它重要环境信息;另一方面,邀请主要领导通过新闻媒体或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宣讲环境保护,并参与群众性环保宣传纪念活动。比如在每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邀请县领导发表署名纪念文章和电视讲话,举办实地或环保知识误区盲点宣传讲解等。此外,还通过党校和青年干部学习班,向全县科级、股级干部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决策的环境意识。

3、增强新闻宣传的系统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与广电局制订创模新闻宣传方案。报纸、电视台等宣传部门以专版、专栏等形式定期开展创模宣传,宣传主题以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全国创模典型事例和焦点、难点、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综述、图片(照片)、现场采访、记者调查、公益广告等为宣传形式,做好强势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4、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按照活动经常化、对象广泛性、内容针对性、形式灵活性的要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和参与能力。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利用经常性的环保栏目、节目,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环保重要活动、科普知识。配合新闻媒体对环保中心工作、环境热点问题、环境执法典型案件进行报道,以实际案例教育群众,增强知法、守法自觉性。通过新闻媒体和环保网站及时环境质量公报等环境信息和环保政情,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环境污染纠纷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加强社会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环境事务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拓展社区、农村的环境宣传。争取社区、街道、居委会等各方支持和参与,善于“借台唱戏”,把环境宣教渗透到社会各领域。鼓励大家积极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办实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人人参与到创模中去。积极探索。宣传弘扬环境文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将环境文化融人到社会生活中。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9)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我局成立普法活动领导小组,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制定活动方案,把普法宣传工作量化、具体化,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二)精心支部,计划周密。一是明确了全局“五五”普法宣传月活动工作由局法制宣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由局办公室牵头负责,局法制科、局信访科支部实施。二是宣传内容贴近群众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宣传法规政策深入浅出。三是召开了科室宣传工作的协调会,对参与部门的工作进行部署,明确意义和任务。四是召开了宣传活动的汇报会,及时收集情况,交流做法、总结经验。我局在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中,出专栏板报2期,张贴标语、宣传画30余张。

(三)深入挂钩联系点开展宣传。3月18日,我局到钟鸣乡扯炉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积极为群众做好法制宣传和政策咨询,现场接待群众200人次,发放政策法规宣传资料5000余份。同时,邀请农业部门人员为该村培训农业科技。

二、主要成效

今年“五五”普法宣传月活动工作思路有所创新,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广泛参与,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的氛围明显提升,把依法行政和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干部和职工的法治水平明显提高,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加法制宣传工作。二是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三是创新了法制宣传的形式,载体多,内容多,形式的转变来自理念的突破,只有不断丰富法制宣传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总的来看,我局普法宣传月活动成效明显,财政干部职工法制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但宣传活动的面仍然不太广泛,到挂钩扶贫点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在下步工作中,我举局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深入推进普法活动的开展。

【法制宣传活动总结二】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校师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我校围绕今年教育局制定的法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力求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为学校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而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向。为此,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由执行校长马亚宁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德育工作的田静副书记具体抓,德育处具体落实,各年级组、各班具体实施,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中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中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鉴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强,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不同的行为品质。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美化校园环境,保持校园洁净,在学校教学楼悬挂名人画像,在各办公室、班级悬挂各种规范守则等,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通过班会、午课向学生进行“增强法律意识、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和各项活动,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师生法制观念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的法制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品德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渗透。

1、加强警民共建活动。我们聘请了自治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李旭波教授来校作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等,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

2、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由校长室和德育处组织对各位班主任进行了依法从教、依法办校的再加强教育,帮助每位班主任提升法律意识,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国旗下讲话及晨会教育。我校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及周三午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主要包括学习《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等。

4、办好法制教育主题黑板报和手抄小报。学校充分发挥宣传窗口的作用,要求每班出一期“增强法律意识、争做文明学生”法制教育黑板报,各班自办法制手抄报,德育处进行检查评比。

5、举办法制教育征文活动,开展征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和团委共同组织举办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演讲赛。

科普教育环境宣传篇(10)

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是我市“十一五”规划,也是“五五”普法的收官之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并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各项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以全面提高全局人员的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为目的,推进环保系统管理法制化进程。今年我局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依法治理工作方面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思想,严格实施依法治市战略,普治并举,不断完善各项执法制度、规范环境执法程序,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不断推进环保工作法制化进程。

1、根据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需要,结合环保工作实际,起草相应的环保行政规章、规章性文件。认真贯彻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严格依法行政,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各项环境违法专项整治行动。

2、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市环境保护局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和《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制度,努力实现依靠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3、严格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使各项行政审批权、核准权、审核权、检查权、处罚权,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杜绝消极执法现象。认真落实《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检查制度》和《重大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重点岗位监督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案程序》、《行政案件审议规定》、《行政案件审议程序》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执法质量。

4、加强政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公开行政审批程序、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将环保违法案件的调查、审议、处罚、告知,备案审查及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查、受理、审议、决定、备案审查等程序向案件当事人,向社会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做到议事有规则、办事有章程、行为有规范、处罚有依据。

二、普法宣教方面

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力量增强法制宣传的辐射力,深入开展各项环境保护宣教活动。

1、切实加强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对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行政执法人员“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教育。组织全局公务员对宪法深入学习,将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思想。重点加强对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学习,进一步开展对《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学习。

另外,我局宣教中心将分次分批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特别是环境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执法水平,确保我局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继续贯彻实施《关于加强我市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市环境保护局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和《市环境保护局领导干部学法考核制度》。切实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加强对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

3、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法制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4、结合环保工作特点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增强环境保护宣传的广泛性和普治结合的实效性。

上一篇: 转正评审总结 下一篇: 大学足球赛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