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8:07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1)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自然》第十二册的教学中,我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学习有关知识、掌握所需技能,积极准备实验器材、认真做好实验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我将本学期的自然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认真研究教材,反复阅读、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文思路、基本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如在教学《矿产》这一课时,我考虑到,在本地,常见的矿产并不像书本上列举的那么多,有的只是煤。因此,我把“煤”的教学作为本课的重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煤的用途,很快,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要发言,有的说可以作为燃料,有的说可以炼铁……一下子说出了好多好多。在这节课上,同学们自始至终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应该说,这得益于我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得益于我结合生活对教材的删减。

二、学习有关知识、掌握所需技能

自己既然带了《自然》这门课,就是自然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优劣。为此,我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在备课阶段,我结合各课教学的需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比方说在教学《动物的进化》时,在课前,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更多的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在上这节课时,我把从资料中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给学生做了有声有色的讲述。生动的讲述,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基础知识,他们从中了解到,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有外来的灾难,还有自身无限制的生长。

三、积极准备实验器材,认真做好每次实验

实验是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要做好实验,相关的实验器材必不可少。为了做好一次实验,我常常要花去整个备课的一半时间去准备实验器材,有时会更多。拿教学《彩虹的___》这一课的教学来说吧,课前,我在实验室中找出三棱镜,又从家中拿来镜子和喷雾器;上课时,为了使实验结果显著,我选择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和学生一起来到教室外面,顶着阳光,一边演示实验步骤,一边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因为实验器材丰富,所以实验做得很成功,因为实验做得成功,所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得非常快,非常准确。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2)

其次,我发现在内容方面: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2、既然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那么在上课时,教学方法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重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也要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3)

在每次单元考试或作业中,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100%的学生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平时科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这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科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对学生要求起点较高,落点较低,但在平时的练习或单元考试中的落点还是比较高或者说是相当高,让师生都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时候还是讲了一些难度相当大的例题,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营养午餐”。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4)

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1.我们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最快),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体重发生了变化。尤其是10至12岁身高与体重增长得特别快。

2.我们成长的证据: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毕业证,旧衣服,旧鞋,照片,乳牙,手印和脚印,奶瓶,勺子等

2.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头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减小,变化较大;腿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增大,变化较大;躯干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减小,变化较小。由此可以推断:人体的不同部位生长的速度不同。

2.悄悄发生的变化

1.填空

(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产生对立;(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青春期注意点:1、不穿高跟鞋

2、不把胡须

3、讲卫生

4、不吸烟、不酗酒

5、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3.青春期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有早熟型、晚熟型、均衡型。

3.人生之旅

1.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2.在人的一生中(幼年)期和(老年期)需要别人较多的帮助。(成年)期独立性较强。

3、可以预测自己的身高的方法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

x

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

X

0.928+母亲身高)/2

4.踏上健康之路

1.从身高统计图上可以看出,身体(中等)的人较多,身材(很高)的人和身材(很矮)的人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身高平均增长量,男女生分别达到6.9厘米和5.5厘米;体重增长男女生分别达到6.6千克和4.5千克。

2.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还要注意(心理卫生),每天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恋(电脑),要科学用脑。

3.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第2单元

1.生物的遗传现象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或俗语)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狗改不了吃屎

有其父必有其子

桐实生桐物生自类本种

2.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子女与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之间除了外形特征的差异外,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体质、性格、兴趣爱好等

3.描述生物变异现象的谚语(或俗语)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

龙生九种,各有不同。

九狗出一獒。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4.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高茎豌豆长成矮茎豌豆;另一种是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眼。例如,把小麦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长出饱满的种子,而种在贫瘠的土壤中,麦粒就比上一代的小,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5.白虎由孟拉虎变异而来。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对生物自身有害的变异:玉米种子发生白化。人生下来有色盲。人得了白化病。

既无害又无益的:玉米产生白色的玉米粒。有芒的水稻种子长成无芒的水稻。白羊生出黑羊。

有益的变异:水稻出现抗病性。

2.在孟德尔的研究中,当他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紫色和白色配种的豌豆花是紫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色花,也有白色花。请你用学到的知识简单解释其中的道理。

在孟德尔的研究中,当他用同一种颜色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说明花的颜色是可以遗传的。但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紫色和白色配种的豌豆花是紫色的,说明只有一半遗传物质时花仅显示紫色,但是在第二代中,只要白色花的遗传物质又结合在一起就又可以显示白色。第一代的花虽然是紫色的,但是白色花的遗传物质还是在它们体内隐藏着。生物体内的遗传遗传基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3.无籽西瓜是3倍体西瓜,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分裂,染色体组不完整,缺乏繁殖能力。

4.你还知道有哪些无籽水果吗?它们是怎么繁殖的呢。

有籽和无籽之分。香蕉没有种子也是因为是3倍体的缘故,不过香蕉在自然状态就出现了三倍体。它主要靠扦插、分株繁殖后代。而无籽西瓜完全是人工培养出来的。

5.生物体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还有一些变异既无害也无益。

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6.用X光照射种子,会引起种子发生(变异)。

第3单元

进化

1.消失了的恐龙

1.从恐龙展里,我们认识的恐龙有(棱背龙、梁龙、霸王龙、异齿龙、似鸡龙、翼龙、鹦鹉嘴龙、三角龙、剑龙)等。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后来,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这种动物的(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它是一种(爬行动物)。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3.化石是这样形成的:当动物死后,身体里的(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被(沉积岩)包围,并被矿物化。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4.现在的一些生物与几千万年前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它们被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水杉、)等。

5.地层中的化石年代

鱼类(5亿年前)、两栖类(4.1亿年前)、爬行类(3.45亿年前)、哺乳类(2.25亿年前)、恐龙(2.1亿年前)、原始鸟类(1.5亿年前)猿——人。

6.现代马与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相比,身躯变大了,趾由4个变为1个,牙

改变了,适应啃食草原上的草。

7.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相同,说明他们可能有相同的祖先。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2.达尔文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3.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观点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近100多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证据)的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着(挑战)。

4.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巨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它的发现表明,生命从单细胞形式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而并不像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5.用达尔文的思想解释长颈鹿长脖子形成的原因:

变异是没有方向的,长颈鹿的脖子又长又短,当缺乏青草时,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叶子,就死去,颈长的吃到高处的叶子,就存活下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4单元

共同的家园

1.寻找生物的家园

1.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可能成为(敌人)。

伙伴关系:海葵——小丑鱼

蜜蜂——花

树——啄木鸟

敌对关系:狼——兔子

菜青虫——小鸟

狮子——斑马

蝙蝠——蚊子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1.仙人掌能够适应沙漠环境,它区别于一般植物的特点是:

茎——粗壮的圆筒形甚至球形,肉质多浆,这样,有利于(储藏水分)

叶——退化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根——根系浅而广,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更多的水)。

主干——表面一层像打过蜡的角皮,用来(与外界隔绝,减少水分蒸发)。

2.查阅有关资料,研究骆驼的身体构造是怎样适应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的

(1)夏天,沙漠里气温高达50℃以上,地温则更高。骆驼靠(角质垫)和(厚厚的皮毛)隔热。

(2)沙漠干旱缺水,为了防止水分流失,骆驼血液中特殊的蛋白质可以防止水分流失,不变粘稠,保证血液正常循环流动。

(3)骆驼长途跋涉,找不到食物时,就要用(驼峰)内的脂肪维持生命。

(4)骆驼的双层睫毛、鼻子自由闭合,耳毛多,可以防风沙。

3.斑马喜欢过(集体)生活,身上的(条纹)是其他动物没有的,可以混淆狮子的视线、散热、驱虫.

4.比目鱼待在海底石子上,它的身上就长出许多斑点;当它伏在泥土上,就变得像泥土的颜色;当它躺在沙上时,它的颜色就和沙子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答:动物为了适应长期的生存环境,保护自己而形成的保护色。

5.你能解释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含义吗?怎样认识这一规律。

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只有适应外界环境的动物才能生存下来,弱者要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强者必须找到足够的食物才能生存下去。

3.食物链与食物网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就是(食物链),它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

2.地球上有一类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个荣誉称号民(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3.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4.在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是(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是(消费者)。

5.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通过它就可以发现某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6.分解者: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

4.生态平衡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在我们江苏省就有(盐城珍禽)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

3.(保护动植物资源)和(建设生态工程)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4.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大力宣传、不破坏生态环境、放置鸟巢等

5.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名

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6.选择。

(1)自1995年起,中国政府在东海、黄海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自1999年起将休渔范围扩大到南海。对该项政策的作用:A.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养护

B.有利于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C.保证渔业产品长期稳定供应

(2)科研人员在水稻种植区推广“鸭稻共作有机稻米生产”项目,即把一定数量的小鸭用围网圈养在稻田里,让鸭子和水稻全天候地同生同长。该措施的作用A.利用鸭子采食稻田内的飞蛾、三化螟虫、稻飞虱、钻心虫、田螺等害虫

B.利用鸭子吃掉田里的杂草(由于禾苗又硬又有毛,鸭子不会吃)

C.

利用鸭粪为稻田追肥

7.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过度放牧、喷洒农药、过度捕捞等

保护生态平衡就要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建设生态农业等。

第5单元

神奇的能量

1.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2.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如光能、(化学能、电能、热能、水能、声能)等。

3.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4.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5.将下列工作或运动与需要的相应能量连起来。

煮饭——热能

鼓膜震动——声能

酒精灯燃烧——化学能

播放电视——电能

6.选择

(1)高速运动的箭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为它具有(D)

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

(2)湍急的溪水可以使水车运动,这是利用了流水的(D)

A.电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

(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明人体需要吸取食物中的C

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动能

(4)建筑工人戴安全帽才能上岗,且工地对外全部封闭,以免高空坠落的建筑材料对人造成伤害,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D)

A.动能

B.热能

C.化学能

D.重力势能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声能、电能

7.下列能量的作用有:光能可能使(植物生长等),热能可能使水(沸腾等),电能可以使(电灯亮等),水能可以使(水车转动等),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等),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等)。

2.能量的转换

1.填空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如电闪雷鸣:能源转换,电能转换成光能和声能。

(2)太阳光使番茄生长,就是(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的实例。

4.公路上经常可以见到一种无需外接电源的信号灯,不管白天黑夜都闪烁,它是怎样工作的。

白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信号灯工作。

5.

填写出下列能量形式的转化:闹钟发条(机械能)转化为门铃响(声)能,太阳照射植物(光能)转化为植物果实(化学)能,通电的电热器(电能)转化为水被烧热(热)能。

6.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其他形式。在下面括号里填写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发电机(机械)能电能电灯(光能)收音机(声能)电饭煲(热能)

(2)(化学)能电池

(电)能

蓄电池充电

(3)太阳(太阳)能植物(化学)能人吃食物(机械能)运动

3.能源

1.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能量有些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称(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达到约(77%)。由于消耗速度极快,(面临枯竭的危险),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再生性能源)。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因此可以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无穷无尽的(太阳能),不仅给了我们(绿色植物),给了我们(煤炭、石油和地球上的生命),而且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3.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人们把(海洋潮汐)称为蓝色的煤海。

第6单元

拓展与应用

1.拓展

1.我们应该把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拓展到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像滚雪球那样,知识(越积越多),本领(越炼越强)。

2.你知道的描述“拓展”的成语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叶知秋等)。

3.写出采用快慢两种速度用尺子翘平摊在桌上报纸的结果,写出你对这两种现象的解释。

(1)慢速:慢速翘时,报纸被掀起来

(2)快速:快速翘时,报纸翘不起来,尺滑落

(3)我的解释:因为快翘时,空气来不及进入纸下,报纸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力远远大于报纸下方受到的大气压力和翘动的力量。

4.用玻璃杯罩住小草后,小草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哪些改变?其结果如何?

气温变高以及微量的光照减弱、二氧化碳减少。小草变黄变干死亡。

5.烧热试管上部的水时,试管下部的水的温度还比较低。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水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对流传热的速度较慢,在液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向上,温度较低的部分下降。

6.在瓶子里吹泡泡的实验中,瓶子里能吹出泡泡的原因是什么?在瓶子里吹过泡泡后,为什么在向瓶壁浇冷水后,玻璃杯中的水又被吸回到瓶子里?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受冷体积缩小

7.在桌上放两叠书,中间隔5-10厘米,上面放一张纸,向纸的下方、两叠书的中间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纸不会飞起来,却从中间往下垂,你能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吗?

大气压力造成的

8.右图是一个自动浇花的装置,盆里面装满水。把水盆放在靠近花盆、比花盆略高一些的地方,把棉纱绳一头放在水盆里,一头放在花盆里,盆里的花就自动得到浇灌。请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毛细现象

2.应用

1、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应用科学原理是更大的本领。

2.把科学家的名字与他们运用的科学原理及其发明用线连起来。

张衡-地震波-地动仪

瓦特-蒸汽产生动力-蒸汽机

法拉第-磁感应生电-发电机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5)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6)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学生在综合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综合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科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上完课后能与听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7)

一,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8)

一,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9)

期:___________

2020年学校周工作总结

一、德育处开展了“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

2、对新校服着装情况进行了检查,

3、开始规范课间操。

4、加强了毕业班学生教育管理:规范学生日常活动,召开六年级班主任会、家长会。

5、召开班主任会、全校学生家长会,进行麻疹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宣传。

6、申报了文明星。

二、教导处语文和数学,学科研究中心为晏家实验小学的数学、思品区优质课作准备。

2、组长们参加了六校联盟的研讨活动,召开了教研组长会,结合研讨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

3、部分年级进行了半期考试。

三、科研处进行了红色经典诵读情况检查。

实验二小___得好的老师有:付岚、江淑兰、张静、任丽辉、郑秀琴。和润___得好的老师有:邓春、张斌、刘露、陈震

2、中午经典阅读及收看电视情况。实验二小有:一年级___班,二年级___、___班,三年级___班,五年级___班,六年级___班。和润:二年级___班,四年级___班,五年级2、___、___班。

3、进行了教师博客的检查。写博客的积极性不如以前。

四、服务处___协调做好学生接种麻诊疫苗的前期准备工作。

2、治理二小底楼教室出现的白蚂蚁,调整三年级教师办公室。

3、做好了第三学月住读生的入住工作,开始教学新的早操。

4、加强对生活老师和食堂员工的培训管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五、课改工作

(一)教导处英语组上了教学研讨课。

在单词和句型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拼读,小组交流和操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大胆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校的英语教学走进学校课改的前列。

2、周四召开教研组长会,进行校区课改阶段性总结。明确“粗线条、大板块、小组学”的课堂评价标准,指出课堂要进行师生深层对话,布置了___月__日市教委小教处专家到校区听课的准备工作,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都作好准备。

3、制订了课改阶段性管理措施,落实校区课改“___”课改行动方案。要求干部、教师严格按课改管理措施推进课改工作。

4、培养培训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全校区有校大进步。尤其是二年级,五年级,以及___班,六九班,一九班,一三班,一五班,三四班,三一班,四五班,四六班。(二)科研处周二,语文学科中心组研讨晏家思品赛课。周四,综合学科中心组研讨陈敏的赛课。

六、存在问题二小教学楼厕所堵塞和漏水始终是个问题,一方面请教师们对学生加强教育管理,同时做好应即处理工作,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

2、中午阅读和收看电视时,学生做作业的多,秩序较乱,部分班级电脑、多媒体打不开,无法收看。

3、随堂课检查发现部分教师课改行动,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4、校服发放完毕,部分班级购买数量很少,部分学生校服很不合身。

5、中午分餐教师履职较差。和润走读部四年级,五3、___、___班就餐秩序混乱。

第十一周工作安排

时间: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值周:张芸葫 蔡红霞

一、德育处对参加区科技模型大赛的学生进行训练。

2、召开六年级学生会和全体教师会

3、配合管理中心___好教师红歌排练与演出。___、__年秋期队报队刊征订工作。

二、教导处完成半期考试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为半期总结作好准备。

2、作好邓春老师参加优质课竞赛的准备,全力准备,确保赛课质量。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篇(10)

一、抓课堂――在广度上落实

1.常态教学――实践、评价、反思相结合。

六年级的检测结果,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学生这一年的学习状况,更是他们小学阶段综合素养发展的整体体现。我们关注学生六年级的学习效果,更放眼学生一贯的学习状况,而常态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

我校实行校长统筹监控,执行校长分校区管理,教学干部横向推进、纵向做实的模式。我们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遵循常态课的基本要求,本着抓全面、攻难点、补弱点、灭盲点、显亮点的工作原则,力求做到抓整体与抓典型结合,以点带面;抓过程与抓结果并重,一抓到底。我们还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具体情况制定了《昆一小学常态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该经验曾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刊载。

我们还根据校区相对分散的现状,责成三个校区教学干部各自牵头,组织团队主管召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会,根据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和个性特点,遴选“引领试讲人、二次跟进试讲人、重点培养试讲人”。为确保教师的常态课更具真实性,我们采用了换班试讲、换课题授课等方式,并由教学干部、教研骨干、一线名师组成“评议组”,从效率、效果、效益等维度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尝试实行中层干部巡课制:每周利用一个半天时间,全体中层干部集中到一个校区巡视课堂,听整节课与听片段课相结合,每位中层干部在听课的过程中分别对教学流程、师德表现、班级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与反馈,巡课后每位干部撰写500字的管理反思,为学校管理进言献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常态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教师明确了高效课堂教学内涵的认识,专业素养大幅提升,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2.微格剖析――会诊、磨课、创课相结合。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基于学校教师人员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对年轻教师和教学能力待提高的教师尝试“录像微格解剖”的方式予以提升。首先,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然后,深入课堂全程摄录该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后,“评议组”和学科组一起进行“会诊―究因―调适”的集体研讨,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体验研课、磨课的全过程。六年级团队汇集了我校精英和青年骨干教师,他们不放过每一次研讨的机会,针对某个重难点、某个教学专题、某个教学环节及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精心设计微型示范课,引领六年级团队乃至全校任课教师也都自觉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起到了点面联动的效果。

3.系列活动――展示、评价、分享相结合。

我们倡导根植课堂、立足常态,在“网上论坛”“常态课堂”“团队解读”“落根现场”活动基础上,又组织开展了以“磨常态、求高效、创优质”为主题的昆一高效大课堂系列活动,此活动体现四个结合:课堂实践与评价诊断相结合,面向全校专场展示与分学科组展示相结合,行政点课与抽签定课相结合,全课呈现与片段展示相结合。历经四个阶段(团队主管引领课、行政点课、抽签定课、中高教师总结示范课),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研课的优势,教师们通过磨课、听课、评课、议课,研读教材、走进文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常态课逐步达到有效、高效。

二、抓科研――在深度上助推

我校课题研究工作从“八五”起步,屡有教师加入市、区各级课题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甚至独立承担课题研究。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虽然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还较薄弱。虽然有很多教师参与了各级各类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但能够把课题研究真正付诸教育教学实践的却很鲜见。而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在操作上过于繁复,对教师个体而言确有难度。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走进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由小课题生发,发现一点,研究一点;收获一点,使用一点;提升一点,总结一点。其中,六年级全体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小课题研究过程,全组33人中12人自主申报了课题,成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其他教师也自主成为组内伙伴课题研究的参与者。

三、抓活动――在效度上精进

1.多彩活动,焕发学生潜能。

我们既关注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关注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们对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加以细化,在文艺、体育、文学、信息、手工、益智六大类别的基础上,又细化出晓声轩、动感精灵、金话筒、模特队、《芳林》诗社、故事大王创作等50多个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申报,通过参与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增强,课内课外形成有效互补。

六年级学生全员参与了兴趣小组活动,教师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六年级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中,教师们形成了有资源不放过的意识。如,利用精彩十分钟,鼓励学生借阅图书,交流读后感悟;科学课后,将课堂实验记录当成小练笔,进行写作练习;体育课上运动成绩的统计和计算,巩固了数学学科知识;午间的雏鹰广播,进行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示范……把各项活动和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链接,在活动中巩固学习效果,彰显学生个性。

上一篇: 投资心理论文 下一篇: 期货公司高管履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