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活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5:23

讲课活动总结

讲课活动总结篇(1)

【正文】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乐昌镇深入开展“党课开讲啦——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从传统的领导班子“一人讲”党课,变为党员干部“大家讲”党课;从突出政治理论教育的“单一型”党课,变为内容更为丰富的“多样化”党课;从滔滔不绝的“灌输型”党课,变为各抒己见的“互动型”党课,活用三种方式,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一是党员干部“讲党课” 可以“说故事”

党的故事、身边的故事、自己的故事,总有一个或几个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如今的“故事”也是曾经的“事实”,都是可供大家学习的“活教材”,很多“小故事”中都蕴藏着“大智慧”。用通俗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展现故事中的人和事,引导党员干部以此为“镜”,提升党员党性修养,让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发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怀。各支部邀请老党员讲党史故事30余次,干部带头讲党课15次,参学党员700余人次。

二是党员干部“讲党课” 可以“讲体会”

平时的党课更注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普通党员,讲一讲自己在参与党的工作、党的活动、党史学习中的体会又何尝不可。“讲体会”既让人没有距离感,还更具有真实感,既具有吸引力,还具有有效性,既是讲给他人听,也是在洗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和其他党员群众都能加深对党的认识。各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谈体会“向党说说心里话”400余人次。

讲课活动总结篇(2)

这个社区规模不大,坐落在弄堂里面,而且居委会的房子也是木质结构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一路询问了那么多的人才找到啊,真是不易。社区设备不太好,会议室面积也不大,到那发现横幅没拉,只能将就了;但我们没放弃,两人商量后还是要好好讲的,因为我们是为小学生服务的,安全最重要。讲课内容分一下几步:

一、增加地震知识,学习汶川大地震,稍作解答地震来时逃生的方法,并告知如何解救自我。

二、有条理地选择性地讲,避免长而不精;我们做现场表演自救方法,增加趣味性。

三、设了许多互动环节,如抢答送礼物等。

四、与其他队友沟通学习,增加学生自我表演环节,现场模拟,让学生们学会面临危险时该如何应付,提高能力。

今天来的学生的年龄层次又不一,我们没有很好地带动他们一起互动。可能大一点就这样,不太喜欢表演吧,可以理解,这是我们做的不好地方。今天来的学生不多,纪律只能说过得去。同学们还是比较听话,不让吵就不敢了,这点还要加强管理。刚开始自己讲的声音不够洪亮,到中间好了。我和林颖分工,所以讲的比较顺利。现场情况反映良好:

1、发放调查问卷,学生们认真填写,回收率100%。

2、老师愿意与我们系建立共建单位。

讲课活动总结篇(3)

6月3日上午我校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开展了6月份“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学校22名在职党员参加了活动,大家到会齐,踊跃发言,积极活动,每月5日左右成为该校雷打不动的“党员主题活动日”,本次开展党员活动呈现如下特色:

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党员主题活动日”该校党支部高度重视这件工作,学校成立了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李红亲自担任组织,学校支部委员李仕兰同志具体抓,每月底都认真安排下月主题活动日的内容,撰写活动小结,上级活动日各种材料到党委。每次都提前一天准备好会场,准备好需要的工具和资料,学校购买《党章》22本,《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2本,《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2本这些资料达到了人手一本,有了资料活动才好正常开展。活动时候还注重考勤管理,每次活动前都在醒目位置发通知,会议当天还给每个党员发短信,会后还把考勤结果进行通报,这些措施确保了到会率,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常规活动常做常新:升国旗、奏唱国歌、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交纳党费,这是“党员主题活动日”的常规动作,我们学校坚持每次党员主题活动日都毫不动摇坚持常规动作不变形,不走样,通过升国旗、奏唱国歌,使学校党员坚定了理想信仰,牢记党的纲领,传承了红色基因,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镜鉴,牢固立身之魂、信仰之本。党员干部思想升华,大家大局意识增强,大局观念增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通过常规活动,让全体党员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不同,责任不同,工作态度不同,从而达到带头作用的目的。老党员周吉参加党员活动日后说:每次参加“升国旗、奏唱国歌、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交纳党费”,常规动作,都激起了我内在的动力,感受到热血沸腾,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升华,觉得自己还要干三十年,才能对待起党员这个称号。

自选动作不落窠臼:围绕“讲政治、有信念”讲党课、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大家踊跃发言,纷纷表示作为党员要坚持正确的正确立场和政治方向,牢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工作,服务师生的本领,矢志不渝的为党的教育事业拼搏奉献,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评选先进做到民主公开,评出真正的优秀党员,评选正真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大家通过民主推荐,党部确定,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观看警示片《贪图欲海无归路》,给学校党员干部深受启发,教育深刻,参加观看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开展的第十七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为契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始终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永兴中学教育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讲政治,有信念”讲党课专题学习讨论活动,提高了党组织战斗力,丰富了党员主题活动日内容,为永兴中学教育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讲课活动总结篇(4)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作为教师,如何尽快地掌握教学规律的艺术,把每一节课讲好,尽快地提高教学水平呢?

笔者认为,在上课之前要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上课之中按规范施教,规范施教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在上课之后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则是上好课的必要补充。除了抓好这些教学环节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反思、总结。因为不管干什么事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积累经验的最佳时机。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很有必要把它提出来,以期帮助教师尤其是那些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尽快搞好教学工作。

有教学实践的人都有一种体会,那些有待调整、修改和值得补充的方方面面,通常都在讲课过程中露出端倪。及时、认真地进行讲课后反思、总结、回顾、审视自己的讲课过程,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在总结上课的过程中,及时修改、补充讲课内容,不断改进完善讲课的方法和技巧,则会大大有助于教学经验的获得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原因在:

一、讲课之后的体验最深刻

上课,就是教师把讲授内容和讲授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它是对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最好体验。这和教师单方面活动的备课阶段不同,备课时虽说也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但此时学生的情况是老师推测、估计出来的,可能还带有一些想象的、脱离实际的成份。而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就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学生,学生那聚精会神的目光,千变万化的表情,各种各样的姿态,时起时伏的情绪,都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时刻关注学生的教师会从中立即体验和感觉到讲课的经验和教训:哪些知识学生不易掌握,还需补充;哪些技能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哪些技能学生还需在课外多加练习;哪些内容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兴趣,哪些内容不感兴趣;哪些例子有充分的说服力,哪些例子很不恰当,还需更换;哪里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里的教学语言乏味、平淡、使学生昏昏欲睡;哪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恰当,无益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等。教师从这里可以探究出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哪些内容该调整,哪些内容该更改,哪些内容该补充,哪些方法要改进等等;还可以探究出学生对讲课各方面的需求特点: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最需要培养的技能是什么,他们接受知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这样探究的结果,就会使从教者对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产生许多不同以往的更深刻、更具体的想法。

二、讲课之后的思路最畅通

讲课者都有一种体会:备课时为了要熟悉记住讲课内容,把写得很详细的教案放在面前,通读几遍也不能完全记下来,可是一旦在讲台上面对学生讲上一、两次,对讲稿的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字在稿子中的什么位置都异常清晰。教育心理学总结此种规律为:教师面对面的对着学生讲课,比单独一个人念教案,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要深刻得多,记忆效率也要高得多。这是因为上了讲台,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在那种特定的场合,精力高度集中,眼、耳、手、脑紧密配合,情绪最为活跃,思路也最为畅通,进入角色的教师不仅对讲课内容的思考、思路异常清晰,而且学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案原有的安排,使讲课的内容、步骤、方法等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其著作中多次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到他的课将会如何发展,但能根据课堂本身所提示的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规律来选择那唯一必要的途径而走下去。”①上课时的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下课之后还将暂时持续一段时间,此时,讲课者如能适时地、认真地把上课的过程从头到尾回顾、梳理一遍,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备课时不很畅达的思路此时必定会畅达;讲课中杂乱的地方,这时也会很快理顺头绪;教案中脱离学生实际的地方此时会改变得切合学生实际;甚至是一些原来“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贴切生动的词汇,此时也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些在备课时“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典型例子,此时也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讲课之后的灵感最丰富

首先,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全神贯注于讲课活动,既要注意自己的讲授内容,又要注意面前学生的反应,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表达、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求知欲的激发、注意力的保持、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超常发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驾驶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只讲事先准备好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②这里说的“当时需要讲的东西”就是“灵感的火花”、这种灵感的火花是随着讲课的激情出乎意料地闪现出来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也是良莠并存的,而且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在授课的时候是不可能把它记录下来的。讲课者如果不及时地对它们进行整理、辨别、记录,适时地把它们修改、补充进教案,到以后时间久了,势必会时过境迁,难以补救。其次,处在讲课激情中的教师在下课之后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在这种反思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出一些讲课时的没有产生的、切合实际需要的奇思妙想、巧言佳句。所以,从教者在课后进行反思,把有关教学活动的一些“灵感的火花”及时捕捉住,记下来,对自己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四、讲课后的反思最真实

一堂课结束之后,听课者都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感想,从教者需及时的了解听课者的反映。其反映大致来自三方面:一是领导方面的。在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听教师的课。二是同行方面。学校里经常开展一些同行听课、评课的评教活动。以上两种听课反映虽然不是日日都有的,但却是值得重视的。它往往带有指导性、方向性,也往往是正确的、全面的。三是学生方面的。这方面的反映最多、最经常、也是最应该重视的。商业活动中把商品的购买者――顾客当作“上帝”,在教育领域,学生作为精神产品的接受者、使用者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教育学、教育法等方面的知识,往往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所听的每一节课的方方面面进行全局性的审视、评价,也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课堂上未能弄清的疑难问题,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讲课中未能估计到的疑难点或者是教师自认为是学生已经明白,不用多讲的问题。所以,从教者很有必要及时、主动地了解各方面的反映。这是因为,听课者在刚刚听完一节课之后,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多样,疑难点会模糊,评价也不易全面,反映往往失去真实性。因此,讲课者在课后要及时、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到听课者中,真诚、虚心、尊重的态度征求对教学的意见、态度、建议,就可以获得真实的、全面的有关教学的情况,不断改进、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讲课之后及时地反思、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进行课后的反思、总结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的时间要及时

从教者在讲课之后进行反思、总结,时机要把握好。最好是在讲课刚刚结束后就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并把反思的结果记录在“案”,以备下次讲课时吸取经验,不蹈覆辙。

(二)反思的态度要认真

反思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最佳时候,反思者需积极、主动、认真、仔细,不能流于形式、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只有认真、勤奋,才能使反思活动有效。

(三)反思的范围要适当

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思绪不可漫无边际,而要适可而止。下课之后,情绪依然处于兴奋之中,思维异常活跃,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浮想联翩”,内容越想越细,例子越想越多,头绪越想越杂,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内容“杂草丛生”“节外生枝”,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影响以后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的内容要选择

要把握好反思的范围,就要对反思的内容有所选择。主要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讲课之后,从教者要进一步钻研和领会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因为有了讲课时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情况的实地了解,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任务是否完成;内容是否充实、符合实际需要;重点是否充分突出;难点是否抓的准确;例子是否富有说服力;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是否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是否恰和等等,都应重新反思、总结、详细记录在案,以备下次讲课时借鉴。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某种特定次序的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开,智力活动及操作活动的进行,总有一定的方式,这些方式z总是按照一定程序顺次进行,不同方式及其不同的排列组合,便构成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按照本节课的内容和初步了解的学生情况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但这时选择的方法可能是“一厢情愿”式的,不合实际的,需要经过课堂检验。正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的那样:“‘教’的法子要依照‘学’的法子,要遵循‘学’的规律,并最终要落脚到‘学’上”。③因此,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反复比较、最后抉择。实际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及时的效果反馈,主动、积极地作出调适,从而使教法与学法尽快地相适应达到和谐。

3.教学效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学效果怎样,主要是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方面考察的,从教者要适时收集学生及同行、领导等方面给自己提出来的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建议。其大多数是正确的,但也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的、错误的。所以从教者对这些意见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正确的意见采纳,吸收。错误的、误解性的也要妥善处理。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客观、公正地作出自我评价、总结,并把这些评价记录在教案上。只有这样不断总结,善于总结,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从教者在课后及时地、主动地并善于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将能够加快到达教学艺术彼岸的高度。

注释:

①②分见前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

227――228页、第550页。

③孙绵涛主编:《高等教育学概论》华中师大出版社,

讲课活动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6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2-02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习者的意义潜势[1],即培养学习者依据语境选择得体适当的话语完成交际的语用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尽管在宏观上已经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向,但在微观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大一新生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过渡、衔接不畅;对高年级学生的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和应试技能的灌输为重心,而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不改进“填入式”“应试型”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会成为空谈,外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唱“独角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和死背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句子。[2]而是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营造多样化的、互动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互动中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用文化。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首先,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交际活动。其次,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动态交际活动要求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调配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的各种活动时,教师须在全面考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教学因素的基础上扮演适当的角色,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从“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内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我们除了保留一对一的传统课堂提问方式外,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一对多的提问方式和多对多的提问方式,以期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实现生生互动。

由于学生学能与兴趣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缺乏回答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对多的提问方式:1.由教师向一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小组中其他成员可以对回答进行补充;2.或由教师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由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子问题。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一对多”较之“一对一”可以实现“教”“学”双方更进一步的互动,但教师依然是问题的发出者,学生则仍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多对多的提问方式:由一个学习小组把教学内容中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并请另一个学习小组回答。问答结束后,教师要对“提问”与“回答”的双方进行评价和总结。经教学实践,在单元学习的总结阶段,或单元中的某个模块讲授完毕时,利用这一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多”和“多对多”提问方式的交替变化能够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流失,积累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外互动泛指课堂以外活动中的互动,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组活动、英语类竞赛、课前讨论及课前演讲等活动中的互动。 本文主要讨论与课堂互动密切关联的课外互动:一是课前讨论与课前演讲活动中的活动,亦称课前互动;一是课外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亦称课后互动。课前互动和课后互动统称为课外互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1.英汉互译(A/B);2.演讲练习(A/B);3.单元总结(A/B)。每类活动设有A、B两种选题。A选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B选题主要针对大二学生(也可作为大一学生的选作内容)。具体地,英汉互译A选题为: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英语习语的汉译;英汉互译B选题为:汉诗英译与英诗汉译(诗句选自一首诗中的意义相对完整的两句或四句)。演讲练习A(“一句话”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借助英语中的一句话展开演讲。可以只解释这一句话,也可以借题发挥,演讲时间为2~3分钟;演讲练习B(“多模态”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借助PPT进行演讲,演讲时间为3~5分钟。单元总结A选题为:总结已学过的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及其用法;单元总结B选题为:概述已学过的单元知识要点。如上课外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课外互动实现的过程。课前互动与课后互动是一个统一体。课前互动是课后互动的起点,课后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前活动检验。

1.课前互动

课前互动的实现依赖于课后互动的效果。课前英汉互译的讨论活动由各小组轮流主持,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将本组的译文写在黑板上,先由小组的发言人解释自己的译文,而后征询其他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如有不同的译文,需要板书并加以说明,由此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3~5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并导入新课。

对于在大一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由于译文较易完成,故参与者众多,互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查一个答案就草草了事,不做深入了解,导致讨论的“过程”成为“过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参与讨论的译文不能少于两个。实践证明,活动的改进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在大二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学生也能认真完成。例如对于英诗汉译,有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译文,有的小组结合PPT表述,并进行双语朗诵。互动气氛比较活跃。

对于大一学生中的“一句话”式演讲活动,具有难度小,自由度大的特点。学生演讲前先板书“一句话”,演讲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点评,再由教师评价、总结并导入新课。多数同学完成的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演讲者将演讲理解为读演讲稿;尽管英语基础好的演讲者能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也只是能够将自选的演讲内容流畅地背诵出来,无法将“演”和“讲”融入其中。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演讲者英语的口语发音天然地带有当地方言的口语特征,使“听众”无法理解演讲者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致使其他学生缺乏点评的主动性;教师有时也无法对演讲者的文化失误和语用失误给予及时的指导。这些问题减弱了课前互动的实际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课前演讲这一互动模式调整为:(1)由每名学生轮流演讲调整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2)变自选主题演讲为结合单元主题演讲。演讲可以由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有同一小组的两名或三名学生共同完成,提倡加大“演”的成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大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进入大二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课前演讲经验,养成了比较准确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布置他们进行“多模态”课前演讲活动是合时宜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结合PPT文件演示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还可以借助PPT等多种模态的教学设施提出问题,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进一步互动。

2.课后互动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问题,教师应结合这些问题及下一次课的相关内容,补充、设计课后作业的内容。

课外小组活动内容中的“英汉互译”和“演讲练习”是实现课前活动的基础。而“单元总结”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对多互动的必要准备工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实时互动和线下非实时互动与教师或小组其他成员间实现课外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借助BBS、QQ群等在线实时互动模式与教师及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课前演讲的主题、制作PPT课件的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还可以借助电子信箱提交课前演讲的PPT大纲,与教师进行线下非实时互动。

教师在与课外与学习小组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同时也为师生共同进步创造了机会。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也借此将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至课外,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受到启发,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确定的,而互动的模式则需要不断改进。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固化的,而是灵活的、多变的,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地选择和搭配。

研究发现,构建多样的课内互动模式能够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动式的研讨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构建合理的课外互动模式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课内互动”与“课外互动”是构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并行的互动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真实”语境,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黄国文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5.

[2]刘升民.语境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Jingjing

讲课活动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引学”和“带学”作用,切实加强广大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为全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活动对象

参加对象为全县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要求每名书记讲党课1次以上,每名党员听党课1次以上,达到党组织书记授课率100%、党员参学率100%。

三、主要内容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结合本学校发展实际,各级党组织书记集中在“七一”前讲党课。各学校党组织可立足实际,创新党课形式,讲党课、赛党课、分享党课视频,分层分级形成党课热潮。

党课主要内容: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主要内容,讲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各个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以及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先烈先辈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加强支部党员对党史和党的光荣传统的认识。讲党情国情。重点讲授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党和国家在推动“四个全面”新的伟大征程中取得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增强党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活动形式

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分类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党组织书记在本单位范围内讲党课,各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数量、场地等实际情况,以现场授课为主要形式,可结合现场调研、知识检测、典型报告、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授课时间、长度可灵活掌握,提倡上微型党课。注意留存好视频、照片、讲稿等影像和文字材料备查。对于优秀党课,可以做成党课视频片推荐。

五、实施步骤

活动于6中旬前全部完成,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中旬)。由各学校党组织制订“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方案,编排讲课日程表。(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下旬)。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岗位要求,集中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突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形成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良好氛围。

(三)总结提高阶段(6月上旬)。各级党组织要对“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做好文件、讲话稿、记录、视频、图片等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推荐上报讲党课的好经验、好做法。

六、活动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党组织书记要精心备课、带头讲党课。总支部书记要为下属各支部书记上一堂党课;下属各支部书记要为所在支部上一堂党课。各级党组织书记不仅要带头讲党课,同时还要带头听党课。

二要精心组织。各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活动,切实做好活动的安排部署工作。活动期间,县委教育工委将组织专项检查,并进行通报。

讲课活动总结篇(7)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引学”和“带学”作用,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为“打造雁城商都、建设xx新城”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活动对象

参加对象为全区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课人为区委书记,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区直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区属学校、医院党组织,村(社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要求每名书记讲党课1次以上,每名党员听党课1次以上,达到党组织书记授课率100%、党员参学率100%。

三、主要内容

党课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反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有关文献资料。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三是《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书籍。四是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重要讲话精神。五是党内法规法纪,主要包括《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委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六是中央和省、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委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

四、活动形式

要结合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工作,分级分类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区委书记在全区范围内讲党课,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在乡(街道)范围内讲党课,区直单位、非公党工委以及区直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在本系统、本单位集中学习中讲党课,其他基层党支部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授课的原则,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数量、场地等实际情况,以现场授课为主要形式,可结合电化教育、现场调研、知识检测、典型报告、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授课时间、长度可灵活掌握,提倡上微型党课。

五、实施步骤

活动集中在4月份,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4月上旬)。由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办制订方案,明确讲课人员和讲课内容,编排讲课日程表。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区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讲课时间确定后,提前报告区委督导组,督导组派人指导点评。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岗位要求,集中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突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形成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广大党员干部比学争先的良好氛围。(参考题目见附件)

(三)总结提高阶段(4月下旬)。4月30日前,各级党组织要对“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做好文件、讲话稿、记录、视频、图片等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推荐上报讲党课的好经验、好做法,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将在xx党建网开辟专栏,择优进行集中刊载。

六、活动要求

讲课活动总结篇(8)

一、活动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河南省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意见》,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用好讲党课这一载体,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活动从2020年6月开始,到2020年底基本结束,之后转为党员教育经常性工作。各单位党组织结合实际,本年度自行安排党课2次以上,其中“七一”前后,要集中安排1次专题党课。

2.授课内容。突出学习贯彻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内容讲授党课。

3.授课人选。党课主讲人可以从党员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行业领军人物、优秀党校教师中选取,注重用好“身边榜样”,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带头讲、示范讲,领导班子成员要到所在支部(党小组)讲党课。

4.党课形式。活动可与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开展。党课可依托党校课堂、党员活动室、演播室等场所,采取讲座式、访谈式、情景式、互动式等模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单位党组织要结合与农村支部“手拉手”活动、城市党建共驻共建活动,到结对支部和联系社区党组织送党课。

5.成果运用。各单位要加大活动组织力度,2020年9月20日前,及时向机关党委推荐优秀党课。推荐的党课要政治方向正确、理论联系实际、方式方法得当、讲课效果较好、党员评价较高。推荐党课时长一般不超过90分钟,微党课30分钟左右。机关党委将择优向市委组织部推荐,特别突出的向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推荐。

三、有关要求

讲课活动总结篇(9)

我县中学数学课堂观察组,借助课堂观察量表工具,通过数据统计,真实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评课时,用数据说话,更真实、更有依据、更科学。授课教师能够准确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能明确努力的方向。

下面是借助中学数学课堂观察组的六个量表,对八年级数学《函数图像》案例的汇总分析。

2.本节课汇总分析评价

2.1观察结果客观描述。本节课是温泉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展示课。教学目标主要有:(1)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像信息;(2)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像的能力;(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

整节课学生倾听率达到93.8%,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占6.2%。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倾听状况保持稳定,在老师讲解练习题及课堂小结时,学生倾听状况下降。

师生语言互动方面,整节课教师说话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新课环节。这节课师生问答式讲课占时11分钟。教师语言表达23次,其中,提问14次占教师说话总次数的61%;教师提问中2次是无效问题,其中教师提出要求3次,占教师说话总次数的13%;教师表扬学生6次,占教师说话总次数的26%;学生主动回答26次,占学生说话总次数的87%,被动回答问题4次,占学生说话总次数的13%。

从提出问题的类型出发去分析,提出问题的5%为记忆性发问,提出问题30%为推理性发问,发散性发问2次;学生回答方式上分析,59%为提问后点名,11%为举手回答,学生上讲台板演、讲解11次;从回答类型分析,33%的问题无回答,17%为机械判断是否,37%为认知记忆性回答,13%为推理性回答,2次创造性回答;从停顿时间分析,60%为适当停顿3-5秒,17%为耐心等待几秒。

2.2推断分析评价。由以上数据可知,首先这是一节我县课改模式下的展示课,本节课学生控制课堂占主导的时间有三十多分钟,而教师讲解补充、安排任务的时间十几分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讨论、展示讲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县课改的特点之一――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从倾听状态来看,教师设计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学生活动,数据显示本节课学生倾听率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老师在讲解巩固练习与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倾听状况下降,但在合作学习时保持稳定,说明教师的讲解还缺乏吸引力。

从师生语言互动方面分析,学生活动以知识展示为主线进行讲解,互动中学生主体体现充分;当学生发生疑问或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达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其次,老师对部分学生的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是以学生展示活动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指令和教师的安排参与活动,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较为充分。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有错误时,教师能及时进行分析和引导。

从提问行为来看,教师设计了反映基础知识的问题较为有效,多数发问都比较到位,能突出数学的推理性特点,学生大胆质疑其他学生的回答,是本节课最为可贵的!本节课开放性问题及创造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较少。教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问题学生自主思考时间3-5秒,较合理。

讲课活动总结篇(10)

将主题教育和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师生学好新思想,熔铸爱国精神;唱响主旋律,抒发家国情怀;讲好新时代,砥砺强国志向;作出新贡献,践行报国使命。紧密契合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安排,精心策划、系统设计,打造出彰显学校特色的爱国主义品牌活动和文化。

二、具体实施

(一)召开思政理论课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4月10日下午,我校召开思政理论课研讨会,学校党支部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及全体思政课教师。会议由教务处主任主持。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先观看了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视频,然后彭书记解读讲话精神,指出: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加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随后老师们积极发言, 彭书记做了精彩总结,他指出:一要正视我们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二要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三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把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要求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家明确共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讲准讲好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政治强;讲活讲新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功底硬;讲实讲信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正。我们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增强政治素养、加强师德建设、提升专业技能上下功夫,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保证教材使用,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打造思政课精品课例

上一篇: 党员培训个人总结 下一篇: 街道团工委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