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5 22:54:0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1)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新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程,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另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推广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新材料,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1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特点

1.1工程复杂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要求,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再加上不同的地域环境,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1.2环境恶劣

大多数的工程建设是露天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造成施工中断、改变施工技术,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施工前,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状况,制定具有预见性和具备可行性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

1.3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是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的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施工人员素质低等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现场操作人员大多来自农村,而且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二、土木工程作业的地点都不固定,作业内容不明确,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现场施工作业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工作,现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去选择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施工技术落后及技术理论不符合实际施工环境

我国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成本相对较高,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使用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施工技术的不全面和落后,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忽视新技术对工程的影响,容易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利用施工技术理论,导致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环境。在实际施工环境中施工技术不能系统得分析出施工所需的数据和内容,致使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层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不到位,企业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不了解,管理和监管存在疏漏,使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其次是施工单位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不够透彻,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等。

2.3施工操作不符合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不同的分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技术不同。许多施工作业人员在不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怀着一些错误的想法认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简单,不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作业,这些行为同样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3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

施工企业应在结合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使用施工新技术,解决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更为企业创建品牌打下了基础。以下简单介绍几项建筑业的新技术。

3.1推广应用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提高混凝土技术能大大促进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新型混凝土新技术的实施,在推进生态和节约混凝土的同时,促进我国混凝土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

3.2使用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通过使用高强钢筋及预应力筋材料、推广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行钢筋工厂化加工与配送,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成本,在节能减排、节材降耗的同时,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的优势

新型模板的应用在加速模板周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混凝土构件外观及质量方面有重大的进步。新型钢管脚手架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结构上更安全可靠,而且强化了使用功能。

3.4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的目标是“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引导性,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时,应先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实现后,再结合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下面简单列举几项推广应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即保证了基坑周边安全又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基坑施工降水和回收利用技术,对雨水、现场生产废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施工用水;应用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温、隔热、遮阳等,节约了建筑物在使用时的能源,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3.5推广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应用技术

信息化技术包括: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和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答理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答理信息化技术等。其中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结构仿真等高端信息化技术,可展现并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竞争能力、提高施工生产效率、提升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等重要作用。而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对推进建设工程总承包的实施、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既改变了传统的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又提高企业工程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并对推进科技进步水平具有重大作用。所以通过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建筑业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

4结束语

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特点,通过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优化和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进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王君 单位:辽宁奥林体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渤海分公司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改革、发展,为我国城市及乡镇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现就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与新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比。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特点

1.1复杂性。由于各项土木工程建筑产品的功能性及类型不同,而且施工技术随着工程施工所在地及周边环境条件而变化,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流动性。由于建筑产品是固定的,出现单件组织施工的情况下,项目和地点则不断变换,因此,要求施工人员、机具、建筑材料要随建筑物建造的地点而流动。

1.3长期性。土木工程的建筑物体积一般较为庞大、施工周期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建成。

1.4危险性。由于建筑工程中的露天作业较多,高空作业多,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其危险性较高。

1.5综合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协作单位较多、牵涉面广,它需要多行业、多工种的配合协作,综合性很强。

2.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为桩基础施工,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方面,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包括: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而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而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另一方面,按照成桩方法划分,包括: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通过结合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来确定桩型,并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群桩基础,尽量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2.2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主要是吊装构件,首先,在施工前应当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其次,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在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后,应当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这主要是由于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容易引发火灾。

2.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主要包括:预制法和现浇法。其中,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应当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另外,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其应用更为广泛。

3.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

3.1防水施工新技术

3.1.1冷作业防水施工。当前,我国防水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正朝冷作业方向发展,其中,各种防水材料也有很大发展。我国生产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涂料及603卷材等,其中部分材料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1.2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水混凝土结构,主要通过混凝土本身的自密实性,实现其防水性能,例如地下室、水池、水泵房等。防水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承重、围护、抗渗和抗裂等多重作用,而且其耐侵蚀度和耐冻融度较高。

3.2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新技术

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高强厚钢板工地焊接技术、大型网壳钢结构安装技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临时支撑卸载技术、大跨度钢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安装技术、大跨度柱面网壳折叠展开提升安装技术、钢结构整体平移安装技术、旋转开启式钢屋盖安装技术、拱形多轨道开启式钢屋盖安装技术、桅杆钢结构提升安装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索膜结构施工技术、爬升塔式起重机悬置布置及使用技术、重型塔式起重机置于永久结构上的使用技术、重型履带起重机置于永久结构上的使用技术、大型旋转式龙门起重机的应用技术以及大型桁式龙门起重机的应用技术等。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3)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的特点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固定性、流动性、多样性、协作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固定性是指施工地点相对固定,施工地点被选定后就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流动性指的是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流动;而多样性则是指不同的工程,在建筑类型、施工设施及施工方法方面也都各自有不同;协作性和综合性是指工程施工需要由多家不同单位,包括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材料供应商等来配合协调完成。此外,每个工程都会涉及很多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工程投资大。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1)验收标准和规范不够

有的领域在控制施工方面缺少概念和思维方式,更谈不上标准。还有的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是对大多的创造优质工程没有做足够的科研准备。要提出什么样的施工控制标准也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将涉及可操作性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全面控制好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错误决策。

(2)理论研究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因施工控制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是非线性分析、最优控制、反馈分析及材性分析等。从当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性理论的研究,却没有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这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一大弊端。

三、土木工程施工创新技术

土木工程的广泛兴建,也使施工技术日趋成熟、丰富,无论是在设计阶段,或是在施工开展阶段,为了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对于任何一项工程来说,施工开展都会受地质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材料性能等多方因素的限制。因此,要从施工技术着手,实现创新,突破制约,寻求高效的技术工艺,推动工程的进展。

1、新型深基坑施工技术,该技术是对建筑地基建设周边环境的加固、支档措施。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民用建筑已经开始向高层建筑转变,这已经是一个普遍趋势。深基坑支护包括的有:深基坑支护桩和地下连续墙。其中,土钉墙具有费用低,施工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对环境研究不高的工程。基于这一点,土钉墙的发展相对比较迅速。深基坑施工技术既能确保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也能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

(1)桩锚支挡体系

通常是针对地质条件差、开挖深度大的情况才采用的,此外,引进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也是必要的,在使用范围上比较广泛,各种类型的土层都可以运用该技术。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产生的效果和施工效率还是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待于提升。

(2)支挡和支重结构的一体化

该工艺多被应用于起临时支挡作用的地下支撑强、加固桩,也可以作为充分发挥永久支挡作用的支挡柱或支挡桩。总之,运用该技术,不仅能满足土木深基坑工程对承重和支挡性能的要求,也能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的旋挖工艺

目前,旋挖工艺已经被投入使用中,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它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因素给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既保证了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它是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所以,要重视起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的旋挖工艺,并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做出明确的机械设备,从未促使该工艺日趋成熟,更好的应用于施工进程中。

2、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新型预应力混凝土能避免过早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并充分利用好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再对其施加外力,从而减小构件受到的拉应力。一般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刚度大、截面小、耐久性好等优点,也能发挥出混凝土和钢材的性能。施工技术分为以下两种:

(1)先张法施工

指的是混凝土浇筑前所进行的新型预应力钢筋张拉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前,要先对新型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随后再将张拉后的钢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最后开始真正的浇筑过程,直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便可以适当借助于新型预应力钢与筋混凝土两者之间产生的黏结力,产生新型预应力效果。

(2)后张法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之后再进行新型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的整个过程为:浇筑混凝土构件时应预留张拉孔道,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筋拉近孔道,新型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张拉机具,在构件端部锚固好新型预应力钢筋,最后一步是孔道灌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同时也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施工质量和使用效益都与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不断改进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推动土木工程更好的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4)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作为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多的建筑者们开始开始注重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与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完善土木工程建设,我们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科学性的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采取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进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

一、土木工程的现状和必要性

通过了解我国土木工程,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人对施工建设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施工图纸的设计在设计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实不然,施工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难度比较大,环节多,过程复杂,有经验的设计者都知道,高质量的施工图纸只是众多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土木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施工图纸要怎样才能更全面、完善的被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施工图纸来完整的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准确的将设计人员的意图体现在施工成果中,因此,施工技术环节与设计环节的高度配合尤为重要。

施工技术与设计的完美配合需要施工人员与设计者的良好协作。因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不断的施工方案中优化施工步骤,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满足人类的审美和需求。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1、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2、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

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3、管理体制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三、传统的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施工

地基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有着严格的标准与界定,所以在进行地基处理时,要不断的加强其稳定性与强韧性,增强其使用强度,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地基所承受的建筑物都不会出现裂缝或是施工质量问题。在进行地基检查测试的过程中,要采取沉降观测法进行有效的合理检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2、混凝土结构施工

严格意义上来讲,混凝土结构施工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划分,其结构施工也是有所不用的,按照浇制特点可以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种,预制由于其自身成本较低,性能较好,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将被广泛运用,它并非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一种结果施工作业,而是在施工现场外进行的。现浇混凝土这种施工作业方式是最早的结构施工作业,它主要是采用现场支模浇筑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可以在现场进行尺寸的测量,便于更好的在建筑使用中发挥功效。

3、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安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同时高空作业人员在进行登高作业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挂绳是否安全牢固,挂钩有否出现松动,如果发现安全带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必须立即更换,并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登高作业。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安全带的挂钩必须时刻挂设在临时固定在钢梁侧面的钢丝绳上。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有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同时关键点还包含构件预制的尺寸和连接斜面的角度,控制不好,连接点会出现很大的缝隙,所以在钢构件在预制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检查和核实,保证构件的尺寸和斜面角度符合技术规格书和设计要求,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部位和不合格产品。在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1、深基坑支护创新技术

该技术工艺的诞生得益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人防建设等的不断发展,因为若深层基坑处理不当,轻者会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重者可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等,故其是基坑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

(1)桩锚支挡体系如针对地质条件较差、坑壁土密度低、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工程,可采取灌注桩结合预应力锚杆支挡体系,而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也具有十分广泛的使用范围,无论是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之上,还是位于水位之下,均可运用该种技术工艺,但若客观的讲,其施工效率和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

(2)一体化的支挡和支重结构常见于起临时支挡作用的地下支撑强、加固桩,或是发挥永久支挡作用的支挡柱或支挡桩,通过运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土木深基坑工程对承重和支挡性能的要求,而且可以加快施工进程,降低资源效果,对于提供工程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

(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的旋挖工艺实践表明,其可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但要以优质的成孔质量为前提。

2、体外预应力创新技术

体外预应力技术也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一大创新,主要是基于传统预应力技术工艺发展创新而来的,一般在结构特殊、混凝土建筑、桥梁跨度较大的土木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而言,体外预应力是在工程建设中,通过无粘结或粘结方式,实现混凝土截面内外预应力筋预应力的相互对应,若加以细分,其则属于后张预应力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该技术工艺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无粘结体系,相对而言,其简单易行,便于控制,而且可以通过使用单根张拉工艺,有效降低无粘结筋所遭受的摩擦损耗;二是有粘结体系,由于在该体系中,管道孔大多布设在结构体之外,既便捷了日常检查和维护,也可以实现对管道水密性和铺设质量的有效控制,故其预应力的摩擦力也会有较小的损耗,较为可行。概括的讲,无论是无粘结体系,还是有粘结体系,体外预应力技术工艺都比以往的施工技术更为科学合理、经济有效,这无疑为土木工程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以施工技术的好坏十分关键。此外,土木工程的施工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验收标准和规范、理论研究无法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便是努力发展和创新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5)

土木工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大量地消耗资源和能源,可持续的土木工程结构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超级工程结构的建设不断增多,施工控制及施工力学将不断走向成熟,并将不断应用到工程的建设之中为工程建设服务。

1 土木工程施工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逐步深入开展,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已经懂得并开始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响应政府及群众对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和降低噪音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降低扰民、减少环境污染和施工噪音的措施。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正是由于认识不到位,而且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各部门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标准。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缺少验收标准与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管理体制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3.1 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加强培训

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仍然不足,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缺乏重视,而对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的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其从中受益。

3.2 注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不可能完全符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就会出现两者发生冲突的现象,这样就需要在施工图中进行解决。例如:在某单位的施工项目中,对基础梁筏的地梁设计为一样的高度。虽然在基本的设计意图上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情况,施工过程变得过于复杂。一个方向上的地梁纵向钢筋需要通过该地梁的垂直方向的纵向钢筋;而当地梁的宽度过长时,会有新的问题发生。施工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还需要将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向设计单位进行反馈,以保证在施工前就能够将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对设计图纸进行变更修改还是比较容易的;相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而言,就不需要进行停工返工,造成工期的延误或者不必要的浪费。

3.3 可发利用绿色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在与日俱增,具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4000万吨,废弃混凝土高达1360万吨,造成清理工作量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水泥的第一大国,水泥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其生产技术的改良已经势在必行。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钢材和建筑混凝土是绿色施工的最佳选择,应该大力发展这样的建筑材料。

3.4 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可解决建筑过快老化损坏,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持续有效的绿色施工制度和管理体系

持续有效的绿色施工和建筑管理体系是确保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在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这对建筑施工将会是一个强大的推动。绿色施工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行业进行协助,应该逐步推进绿色施工制度的完善,对于政府部门的投资项目,应该在投标书中明确说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并在项目合同中加紧约束;建筑施工方应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要求施工方将绿色施工纳入施工技术中,将环境保护准则写入合同,并加强建筑施工的监督。

3.6 发展展望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施工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施工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求解其内力和位移,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测试手段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

4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6)

土木工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大量地消耗资源和能源,可持续的土木工程结构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超级工程结构的建设不断增多,施工控制及施工力学将不断走向成熟,并将不断应用到工程的建设之中为工程建设服务。

1 土木工程施工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逐步深入开展,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已经懂得并开始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响应政府及群众对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和降低噪音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降低扰民、减少环境污染和施工噪音的措施。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正是由于认识不到位,而且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各部门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标准。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缺少验收标准与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管理体制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3.1 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加强培训

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仍然不足,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缺乏重视,而对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的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其从中受益。

3.2 注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不可能完全符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就会出现两者发生冲突的现象,这样就需要在施工图中进行解决。例如:在某单位的施工项目中,对基础梁筏的地梁设计为一样的高度。虽然在基本的设计意图上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情况,施工过程变得过于复杂。一个方向上的地梁纵向钢筋需要通过该地梁的垂直方向的纵向钢筋;而当地梁的宽度过长时,会有新的问题发生。施工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还需要将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向设计单位进行反馈,以保证在施工前就能够将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对设计图纸进行变更修改还是比较容易的;相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而言,就不需要进行停工返工,造成工期的延误或者不必要的浪费。

3.3 可发利用绿色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在与日俱增,具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4000万吨,废弃混凝土高达1360万吨,造成清理工作量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水泥的第一大国,水泥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其生产技术的改良已经势在必行。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钢材和建筑混凝土是绿色施工的最佳选择,应该大力发展这样的建筑材料。

3.4 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可解决建筑过快老化损坏,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持续有效的绿色施工制度和管理体系

持续有效的绿色施工和建筑管理体系是确保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在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这对建筑施工将会是一个强大的推动。绿色施工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行业进行协助,应该逐步推进绿色施工制度的完善,对于政府部门的投资项目,应该在投标书中明确说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并在项目合同中加紧约束;建筑施工方应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要求施工方将绿色施工纳入施工技术中,将环境保护准则写入合同,并加强建筑施工的监督。

3.6 发展展望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施工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施工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求解其内力和位移,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测试手段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

4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7)

1前言

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土木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在开展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混凝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建设效果,是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2混凝土的基本情况

混凝土,主要是指由石头、砂子、水泥与水资源按照固定的比例研究调制而成的,用于土木工程与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面积使用的一种材料。混凝土在当前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程度较高、范围较广。混凝土,能够积极开展连续性的作业,较为容易成型,同时其输送能力较强,在开展建设施工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和意义。现阶段,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积极采用良好的混凝土,其较快的运输速度,将能有效节约施工时间,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能按照规定工期顺利完成。现阶段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3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积极采用良好的控制措施,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1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

在开展混凝土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混凝土本身的配置比例进行有效控制。当前混凝土生产者本身的生产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混凝土生产者责任意识不够完善,容易导致混凝土生产方面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容易给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进行有效控制,首先,需要针对混凝土本身的各项材料进行有效控制,积极开展相应的试验工作,选择最优的配置比例;其次,在混凝土的比例试验调配工作过程中,需要按照经济最大化的原则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满足后续的施工工作需求。

3.2提升拌制混凝土的整体效果

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积极开展拌制混凝土的材料控制和重复核算工作,有效促进混凝土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动土木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首先,需要针对拌制混凝土过程中的水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混凝土中存在较多的残留水分,减少混凝土出现水泡的可能性,这样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其次,在开展混凝土拌制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控制好搅拌的时间[1]。

3.3提升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工作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想要保证混凝土能够有效保证土木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施工技术,逐渐提升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工作质量。养护和浇筑,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质量,对此,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施工工作,提升这方面工作的完成效果。其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还会受到模板质量的影响,因而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模板进行合理挑选,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干净、平整、拼缝密实的模板[2]。再者,有效控制好模板拆卸过程的整体效果,这其中需要针对混凝土的材质达标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保证混凝土材质的支撑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还需要有效开展一些合理的振捣工作,逐渐提升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良好养护措施情况如图1所示。

3.4全面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材料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控制好施工材料。首先,需要针对水泥的质量、水质量、骨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需要做好存放环境的管理工作,减少材料损毁的情况出现[3]。其次,施工人员还需要积极开展施工材料的管理和分配工作,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能有效满足国家安全规定的标准,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效果[4]。

4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针对其中的一些情况进行重点关注,首先,需要保证结构胶的合格效果,针对植筋本身结构的承受力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其次,做好混凝土工程的设计工作,从土木工程的施工情况出发,针对工程的各项细节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5]。

5结束语

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较多,需要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同时还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才能够起到良好效果。通过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提升拌制混凝土的整体效果,提升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工作质量,以及全面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这些方式,能有效推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顺利实施,提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果,保证和提升土木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良好的施工方式和手段,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这样才能够促进工程建设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余祥俊,万壮,徐峰.浅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新材料新装饰,2014,(5):00125-00125.

[2]白经纬.论土木工程未来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40.

[3]郭远方,余宗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2):234-235.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8)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显得非常关键。对施工者而言,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细致的了解设计需求和细部、节点的做法,分清楚相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一些要求,对施工任务进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要部位给予特别的关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和了解,时刻把握施工进展,就要求施工者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施工,从而更好的完善工作。

一、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的基础设计建设已经步入了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因此,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安全程度和造价,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

水泥、水、化学外加剂、细骨料、矿物质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再经过均匀搅拌后即可制得混凝土。 它可以说是一种振捣密实成型和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粗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之一。 在石质强度相当的时候,碎石的表面与卵石表面进行比较会显得相对更为粗糙,因而它与水泥砂浆进行粘合的粘合性会更强一些。 而当水灰比相同或者配合比相同的时候,碎石混凝土的强度会远远高于卵石混凝土。一般情况下, 我们应将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严格控制在 3.2cm 左右,因为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远比粗骨料要小。 虽然在混凝土公式中并没有对砂种柔效进行反应,但是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因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砂石的质量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各种砂石使用标准来执行。

抗压强度是监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混凝土强度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和混凝土用水的强度成正比的,按照公式来计算,如果石灰比例相同的时候,标号较高的水泥比标号低的水泥配置出来的混凝土具有更高强度的抗压能力。因而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千万不可用错水泥标号。由此可见,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应该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例。在施工时注意控制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除了水泥强度和水灰比之外,

在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是很大的,因而现场的施工者需要保证砂石的质量始终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还要随时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对石灰比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但是切不可将实验配比与施工中的配比混作一团。一般而言,混凝土的强度只有在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其正常发展,应该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给予。

二、浅析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特别在进行搅拌过程中,混凝土里面的钢纤维需要分布均匀。这就对搅拌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强制搅拌机才能够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达到搅拌的标准。除此之外,不定期的抽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又一法宝。 在选择搅拌方式的时候,通常有干拌和湿拌两种选择。施工者还需要对搅拌时间加以把控。 为了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间能够结成团,施工者还需要注意材料投放的顺序,从而有效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浇筑的技术

在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主要可分为墙体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等,一般来说,基础底板都较为厚实,同时又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量较为繁重,不得不充分对混凝土的散热问题进行考虑,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产生。 同时还能完好的保存混凝土的受力能力。 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供应,不能产生施工裂缝,极力确保基础底板浇筑具有连续性。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通常需要在地步浇筑 5 cm 的砂浆,此类砂浆往往与墙体浇筑时所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并且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将浇筑的高度控制在 40 cm 左右。 在进行分层浇筑的时候,上下两个相邻层面间的浇筑时间间隔一般不能超过 2 h。

3、拆模的技术

对混凝土进行模板拆除的时候,通常都有一定的顺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是模板拆除的固有顺序。不承重的部分可先拆除,承重的部分之后拆除。由此可见,拆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 施工者通常可以根据气温、强度等级等因素对拆除时间进行设计。 对于那些不承重的部分,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 2.5 MPa 以后就可进行拆除,这时将其拆除就不会破坏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 而对于那些承重的部分,施工者就需要对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其强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后即可拆除。 这些模板的拆除不可对楼层造成任何的冲击负荷,并且拆除下来的支架和模板需要及时运走,以免在施工现场阻碍工程的继续施工。

4、养护的技术

浇筑及振捣工序完成后,混凝土需要在 12 h 之内进行覆盖处理。 浇水和养护亦是不可或缺的施工内容。 拆模过后,施工者需对混凝土实施喷水处理,喷水养护的时间通常在 7 d 以上,喷水的频率则需要结合混凝土自身情况而定,但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 一般而言,养护方法分为浸水养护法、围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等等。 最常用的养护方法分为覆盖浇水法、塑料薄膜法以及浸水养护法三种。而且,若是在冬季施工,气温长时间低于 5 ℃,冬季施工措施就需要被用于混凝土的养护上,蓄热发再添加相应的外加剂们都是防止混凝土因为受冻而导致强度降低的养护方法。

建筑业水平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里,混凝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把控,才能更加有效直接的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是一种性能多样化且成分多样化的建筑材料,它的性能不仅与其组成材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更与其施工技术、养护条件和所处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只有切实把握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相关因素,全面掌握并控制施工质量,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工程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混凝土工程的发展和完善,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气候等因素进行把控,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应加强地质勘查以准确掌握地质资料,保障选址的合理性,以尽量避免因地基变形造成混凝土裂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土木工程中,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当今,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土木工程的建设, 对于土木工程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 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谢文利.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82-8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9)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作为重要的施工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而,提高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建筑施工中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受到水泥的质量影响,换句话说水泥的强度越强,混凝土的强度越强,水泥的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的关系。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环节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对水泥进行标号,水泥标号的高低表示出水泥强度的高低,也就是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工程的环节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配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注意水泥的标号,以免错用标号影响工程的质量,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二、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浇筑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项目,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等。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最为重要,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现象。同时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注意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的选择与供应,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工程出现裂缝。

2.2拆模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进行模板拆除时,有固有的拆除顺序即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拆除顺序。此外,拆模的时间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通过温度与强度进行分析对拆除时间进行设计,避免拆除时不破坏混凝土的表面与棱角。最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后即可拆模。模板拆除后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影响施工,应及时将拆除的模板进行处理。

2.3养护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养护工作也是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环节,养护的目的主要是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早期养护是为了满足混凝土硬化化强度的需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裂痕,这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痕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要实现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保持混凝土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尽量让混凝土处于一个温度稳定的范围内,确保混凝土表面慢慢冷却,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4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搅拌严格监管,确保混凝土在搅拌时混凝土里面的钢纤维分布均匀。对混凝土搅拌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混凝土搅拌机有了更高的要求,保证混凝土里面钢纤维的均匀分布。同时,监管部门应随时对工程进行抽查,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发生,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三、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3.1供应商的选择

混凝土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施工单位在选择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时,以混凝土的质量为前提,价格为辅的原则,结合工程的地理位置,选择资质高、信誉好、交通方便的供应商。商品搅拌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执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商品混凝土搅拌工程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实践考查,计算好混凝土相关技术的混合比例与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另外,混凝土的运输要选择好运输车辆,安排好运输路线,确保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即保证质量,又能安全达到施工现场。

3.2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操作

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整个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场地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职业责任心。对施工操作程序严格要求,不要为了追求速度与眼前的利益,盲目赶工,偷工减料,造成工程坍塌的现象。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强度严格监督,避免混凝土的强度在未达到标准就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现象。

3.3施工工艺要求

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混凝土固化现象,也可以说混凝土固化现象伴随着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也因此,在施工中,混凝土的工艺技术与养护都是十分必要,避免造成工程表面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避免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度差,导致工程表面出现裂缝,同时也有利于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保持最佳的质量状态,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3.4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

在现实社会中,在建筑施工现场我们总能看到模板,在建筑施工中有模板的地方通常会看到空洞不平、拼缝不密实以及沾有垃圾泥土的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滑,出现蜂窝麻面。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拆模技术时,控制好拆模时间,避免过早的拆模,未达到混凝土的标准强度,从而使混凝土失去支撑力,导致混凝土无法有效地与钢筋结合。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按照相应的保证进行配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振捣时,控制好混凝土振捣的时间,避免由于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足,造成混凝土密度不够,或者由于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水泥浆漂浮、石子沉淀的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混凝土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繁琐的过程,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施工的操作技术与监督管理进行严格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水平,确保工程在高效、稳定的环境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程的质量。

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土木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创新,将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理论与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提高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质量的双标准。

参考文献:

[1]许祥锋.浅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259-260

[2]时永春.浅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5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10)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的材料,它具有易成型、可连续作业、输送能力大等特点,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和体积较大建筑物的基础施工。而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下面就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土木施工中的材料质量控制

1、加强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质量控制

在进行具体的混凝土木筑施工中,水泥作为最主要的材料,在进行其材料质量的选择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水泥的质量因素、价格因素,并根据其性价比进行综合考察是否适合进行建筑施工。而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水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道路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交通工程建筑施工以及水务建筑工程施工。只有以建筑工程质量作为选择水泥的首要标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质量安全。同时,还应当在进行水泥的材料选择过程中兼顾到其材料本身的价格问题,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材料是实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效益最大化的核心内涵。

2、加强对混凝土木筑材料中的骨料质量控制

加强对混凝土木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的控制,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对骨料材料的选择。因为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骨料所占的比重较大。通常情况下,单位立方米混凝土中的骨料要达到1.5立方米,可见其在混凝土木筑中的重要性。而骨料的选择也应当根据土木工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一般而言,不同类型的建筑施工工程,骨料的选择也会不同。

3、加强对混凝土木筑材料中的水质量控制

水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始终都要使用的一种材料,土木工程中的初期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都需要水来完成,可见水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但是,对其选择也需要依据适当的条件。针对不同情况,水质量的要求也不同。目前,一般施工单位在水的使用中很少对其质量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而是随意性地使用,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对土木工程质量造成了一定的负而影响。实际上,无论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还是进行养护等相关工作,加强对其建筑用水的质量管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水质的不同对建筑工程中的养护以及其他方而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混凝土的建筑施工过程 中,水的酸碱程度不同也会造成其建筑质量的高低。因此,水质的选择就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水质量的控制与选择,能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其建筑的使用期限。

二、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要点

1、施工浇筑之前的准备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当进行操作程序的规范与安排,尤其是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一,对施工参与人员强化技术交底,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能够有效了解、全面掌握施工技巧、要点以及重点和难点,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第二,做好人力资源、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各参与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砼材料施工过程中的连续供应,以免因施工原材料供应问题而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中断。

2、确定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单位应提前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提出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技术指标。同时应要求实验室考虑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减少含砂率、减少坍落度、增加石子含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作相应的调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按照相应技术要求进行试配制。试配后制作试块,测量坍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到28d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各项指标合格,开出各种配合比单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配合比投料搅拌混凝土。每次搅拌的混凝土要求砂、石料同一产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外加剂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3、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先对其模板位置、尺寸以及标高和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钢筋、预埋件的数量、所处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具体厚度等,将检查结果认真填写到隐蔽记录表之中。将模板内的杂物彻底的清除掉,尤其钢筋油污等;堵严模板空洞和缝隙,对木模板进行适当的清水湿润,但一定要确保其中没有积水。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先将淤泥、杂物等有效地去除,布设防排水方案、采取防排水措施。对于干燥非粘性土而言,应当用水对其进行适当的湿润;如果是未风化岩土工程,则应当用水对其进行适当的清洗,但表面一定不能留有积水。

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自低处逐渐向高处进行分层浇筑施工操作。其中,每层厚度应当基于捣实、结构配筋情况具体确定。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先在其底部位置填入和混凝土砂浆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而且在浇筑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离析等现象;浇筑高度在3米以上时,应当利用串筒、溜管或者是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对模板、支架以及钢筋和预埋件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档发现有位移、变形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捣实操作,即使入模混凝土成型、密实,以确保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合理性、表面平整度,混凝土强度及性能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入模后应当对其进行振捣,从而使新入模后的混凝土能够充满模板,并且其其中的气泡有效排除,从而使混凝土拌和物获的密实度、均匀性得以保证。

5、后期养护管理 加强对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的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土建工程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发生硬化的早期就应当对其进行水养护。这样能更好地保障混凝土表面以及防止因为混凝土表层缺水引起的裂缝,以及增加混凝土在耐久、外观上的质量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针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其手段与步骤主要分为几方面:

(1)混凝土养护工作中的温差控制

土建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应当充分考虑温差对其造成的影响。以浇筑的截面构件的差异以及关于土建本身的性质因素差异原因,在进行温差的控制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的蓄水养护方法、表层覆盖、冷却循环水管方法等都是控制温差的有效措施,在控制混凝土表现及其中心温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浇筑早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的早期养护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进行的全湿养护,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外侧膜板根据相应的条件变化进行拆除之后,应当进行养护。早期养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展开的一种养护工作。一般而言,为了防止昼夜之间的温差过大,以及空气温度和风对混凝土的破坏,往往将其养护工作维持在 相应的时间范围之内。在土建工程施工现场,规定时间内应当对混凝土的侧面模板首先进行拆除,模板拆除之后,不应当用草垫进行遮盖。为了防止出现黄色污染,应当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常温条件下,早期常规混凝土养护工作应当是全湿养护,维持时间也应当保持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早期养护工作的质量好坏也对土建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后,加强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养护,使混凝土能够在耐久方面以及外观方面得到质量保证。

三、土木工程施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

先进科学技术可以降低工程过程中的人工费用以及机械设备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程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施工发展,而且土木施工技术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多方面发展,对原有施工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进而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自动化施工时未来工程施工发展的一重大趋势,也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自动化施工技术,必须对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革,例如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对施工技术进行改革,施工方式可以采用流水线性或者互换型,进而可以实现高效的施工生产,这为自动化施工打下了基础,之后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实现自动换施工。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上一篇: 大班幼儿每周工作计划 下一篇: 交通安全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