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3:41

混凝土工程论文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1)

(一)水的质量要求

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拌制混凝土用水还应符合下表要求。

拌制混凝土用水的质量控制

项目

指标

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油类,糖类或其他有害杂质

不允许

PH值不小于

4

硫酸盐,折成SO4,其含量不大于

1%

(二)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

(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5)先出厂的水泥先用。

(6)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作好环境保护。

(三)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1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1.5立方米的松散砂石骨料。所以对混凝土用量很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水工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以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者互相补充。选用人工骨料时,有条件的地方宜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

1骨料料场规划

骨料料场的合理规划是骨料生产系统的设计基础,是保证骨料质量、促进工程进展的有力保障。

骨料料场规划的原则

(1)满足水工混凝土对骨料的各项质量要求,其储量力求满足各设计级配的需要,并有必要的富裕量。

(2)选用的料场,特别是主要料场应场地开阔,高程适宜,储量大,质量好,开采季节长,主辅料场应能兼顾洪枯季节互为备用的要求。

(3)选择可采率高,天然级配与设计级配较为接近,用人工骨料调整级配数量少的料场。

(4)料场附近有足够的回车和堆料场地,且占用农田少。

(5)选择开采准备量小,施工简便的料场。

2骨料的质量要求包括:强度、抗冻、化学成分、颗粒形状、级配和杂质含量。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质量要求:

(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2)在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当最大粒径为40mm时,分成D20、D40两级;当最大粒径为80mm时,分成D20、D40、D80三级;当最大粒径为150(120)mm时,分成D20、D40、D80、D150(D120)四级;

(3)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

(4)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实验确定。

(5)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6)粗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见下表:粗骨料的品质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含泥量

%

D20D40粒径级

≤1

D80,D150(D120)粒径级

≤0.5

泥块含量

不允许

坚固性

%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5

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1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0.5

折算成SO3,按质量计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如深于标准色,应进行混凝土强度对比实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

表观密度kg/m3

≥2550

吸水率%

≤2.5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经实验论证,可以放宽至25%

细骨料质量要求:

(1)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实验论证。

(2)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3)细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见下表:

细骨料的品质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天然砂

人工砂

含泥量

%

≥和抗冻要求的

≤3

≤5

泥块含量

不允许

不允许

坚固性

%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8

≤8

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10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

≤1

折算成SO3,按质量计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不允许

表观密度kg/m3

≥2500

≥2500

云母含量%

≤2

≤2

轻物质含量%

≤1

经实验论证,可以放宽至25%

石粉含量%

6---18

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

三、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许混凝土,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保证施工进度。

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

拌和容量Q(立方米)

最大骨料粒径(mm)

最少拌和时间(s)

自落式拌和机

强制式

0.8≤Q≤1

80

90

60

1<Q≤3

150

120

75

Q>3

150

150

90

注:①入机拌和量应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

②加冰混凝土拌和时间应延长30s(强制式15s)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不合格处理。

①错用配合比。

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

③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④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质。

2混凝土运输过程注意事项

(1)运输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运输时间:

运输时段平均气温

混凝土运输时间(min)

20—30

45

10—20

60

(3)5—10

(4)90

(4)低温天气应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遮盖或保温设施。

(5)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不宜大于1.5m否者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6)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仓位否者以不合格处理。

四、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作业包括:基础处理、施工缝处理、立模钢筋及预埋件的安设。(其质量要求参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其次必须经监理人员验仓合格,并取得准浇许可证方能进仓作业。

1入仓铺料

混凝土入仓铺料多采用平浇法,它是由仓面某一边逐层有序连续铺填。铺料层的厚度与振动设备的性能、混凝土粘稠度、骨料强度和气温高低有关。

其具体要求参见下表:

振动设备

浇筑层厚度

插入式

振捣机

振捣棒头长度1.0倍

电/风振捣器

0.8倍

软轴式振捣器

1.25倍

平板式

单层钢筋

250mm

双层钢筋

200mm

混凝土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在施工过程中,其允许间歇时间:

混凝土浇筑气温

允许间歇时间(min)

中热、硅酸、普通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0—30

90

120

10—20

135

180

(5)5—10

195

----

2平仓与振捣

卸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料,应平仓后再振捣,严禁以振捣代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在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过振使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其振捣具体要求参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3浇筑中仓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1)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

(2)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质,并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

(3)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4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挖出混凝土。

(1)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水工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

(2)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

(3)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

5在浇筑埋石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埋石量、埋石大小并保证埋石洁净以及埋石与模板的距离,杜绝施工单位为了单纯提高埋石率而放弃质量。在施工中努力确保埋石垂直和水平距离,以不影响振捣为原则,提高埋石混凝土质量。

6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五、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二)拆模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下表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悬臂板、梁

其它梁、板、拱

跨度≤2米

跨度>2米

跨度≤2

跨度2-8米

跨度>8米

70%

100%

50%

70%

100%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施工武汉大学出版社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2)

2桥梁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2.1制作并安装钢筋笼

目前,在采用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制作并安装钢筋笼也显得至关重要。首先,钢筋笼的制作。由于冬季环境的温度较低,因而需要考虑到低温对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的影响。同时,桥梁工程施工还需要尽量选用整个钢筋作为主要的支撑力量,以提高钢筋笼的质量。第二,钢筋笼的安装。在按照钢筋笼之前,还应该采取探孔器对钻的孔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根据孔的直径确定探孔器的直径,以保证安装过程的顺利完成。一旦在安装钢筋笼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一定要预先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以防止出现坍塌事故。

2.2混凝土拌制

在桥梁工程冬季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一般都是在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当场搅拌的,因而需要从搅拌的过程中就开始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保证:首先,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水泥混凝土制备的材料的配比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且通过该配比所制备出来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可以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施工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完工;最后,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制备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满足桥梁工程的实际需要。

2.3混凝土冬季灌注施工

在采用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泥浆的量足够。尤其是第一次混凝土泥浆的灌注,严格禁止灌注泥浆的量不足,这就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灌注泥浆的时间还应该根据混凝土凝固的时间来确定,尤其是在水下进行灌注施工时,更加要在灌注泥浆前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灌注的速度。

3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介绍

3.1采用降温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采用降温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环境之间温度的差距,同时及时对水的温度进行调整。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因而一般不需要再利用冷凝水进行温度的调整。但是,需要保持混凝土内部的稳定满足设计的要求而不能过低。

3.2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水泥水化热

在桥梁工程中采用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时,混凝土原料的配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主要包括石子的选用和细沙的使用。当然,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复合多功能超细粉,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还能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最后通过实验得出混凝土最优的原料配比。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剂,以延长混凝土凝固的时间,改善混凝土的一些性质,同时,减少混凝土制备时的用水量,水热化的作用。

3.3材料预升温

由于温度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掌握天气资料比较重要,以便在进行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使得施工人员了解外界的温度,就能够很好地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的混凝土的温度,也要防止桥梁工程的施工与阴雨天气避开。尤其是在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一般较低,并且温度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很大,因而需要通过预升温,以保证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温度能够满足材料对温度的要求。因此,对配置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预升温处理非常重要。

3.4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为了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不到位而影响桥梁工程冬季施工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还要提高桩基约束对混凝土造成问题的抵抗力,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一般采用一次性浇注的方法。同时,桥梁工程每一段厚度和质量要求都不一样,使得浇注混凝土的顺序和方向也不同,为了防止桥梁工程出现裂缝,应该加强相邻桥梁段之间的浇注工作.同时,对配置混凝土的水灰比也要进行较好的控制,尽量使得混凝土搅拌的均匀,当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在桥梁的一侧设置一些预留孔。最后,采用不同规模的钢管将混凝土送入到模板的底部,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现象。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3)

1.1技术的施工流程。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的主要步骤有张拉、编束、造孔、防护等。其中造孔技术属于比较复杂的,包括扫孔、钻孔、测孔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有的施工中有特殊要求,需要在直孔段进行扫孔和固结,之后再进行扩孔。

1.2预应力锚固技术中编束的标准。预应力钢丝很可能会在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交叉,进而就会导致应力的剪短或集中,所以应该保证全束平顺的标准,尽量减少钢丝与钢丝之间出现交叉的现象。在钢绞丝与锚束钢丝之间要预留出足够的距离(至少是一条缝隙),以便保障在封孔灌浆与锚固灌浆时所有的浆液能够完全填满,最大限度的保护钢丝。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固定锚束,这样才能获取到稳定的钢丝。如果要在孔的外部进行锚束的配置的话,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有效杜绝腐蚀现象的产生。

2施工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技术

水利水电的建设与施工离不开水,大都数情况下都是在水中进行各项施工活动,特别是修剪闸坝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是异常的庞大,所以需要科学合理的对施工地区的水进行拦截,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进度能够正常有序顺利的进行,人们将这部分的截水的工作称之为围堰。而导流技术主要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要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工作部署,控制在工程施工中的四周水流区域的整体过程。这项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意义重大,万万不可忽视,必须要导流工程的建设符合整体施工的标准,还要掌握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知识,施工工期的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现阶段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主要是其能够有效减少河道的冲刷,为排水和航运提供一定的方便。导流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的时间和地点必须进行恰当的选择,不仅可以简化施工流程、使施工的可操作性更强,而且还有利于混凝土工程与土石方工程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更好的完成。

3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能够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工程中出现了数量较多且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已经在大坝建筑和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自身拥有很多优势是其他的混凝土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其具有十分密集的钢筋结构,而且它需要有较高的施工处理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在现阶段没有一个比较明确且准确的科学化定义,一般情况下要衡量混凝土的最小断面的尺寸,如果大于一米就视此类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面积比较大,这就需要使用较为专业的技术对温差进行处理,还要合理化、科学化的处理混凝土自身的结构与表面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基本属于干硬性贫水泥混凝土,使用之前,要按照相应的比例搅拌外加剂、砂土、硅酸盐水泥等材料,从而生成干硬性的混凝土。另外,施工中还要配备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设备,以便能够在振动碾发出的作用下进行分层次的碾压。基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独特性质,施工时进行深入分析碾压推铺等工艺是很有必要的,还要分析在碾压时设定混凝土混合物的搅拌标准。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尽量减少材料离析现象的发生几率,目的是能够使得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达到一定的标准范围,而且还能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实现整个碾压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能够平稳顺利实施。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建筑需求量越来越多。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刚度大、耐火性高、安全性高等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中,为了确保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各项功能,必须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合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不足

1.1地基与基础设计中的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有时因为持力层土层分布不均匀,使基础坐落在软硬不均的土层上,相邻基础沉降差过大,导致基础变形过大;由于地下室在提高建筑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减少地震破坏以及解决建筑埋深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建筑工程中,经常会设置地下室。当建筑选址在山地上时,由于原始地貌水位较低,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建筑工程竣工后由于回填土体毛细现象,导致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承载力不足,出现墙体裂缝和底板涌水现象,给工程项目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损失。

1.2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上部设计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框架结构中抗震设防防线较少;因梁跨度大,梁截面高度就大,而框架柱截面较小,导致强梁弱柱情况出现;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不均匀,出现单肢剪力墙刚度过大,应力集中,连梁刚度过强等;高层结构中忽视零应力区等现象。这样类似问题出现,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

2混凝土结构设计不足的应对策略

2.1混凝土结构地基与基础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时,要么基础情况非常好,地基承载力非常高;要么上部荷载较小,楼层数较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也较低,采用天然地基可以使工期短、造价低。但无论如何都要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低于130kPa、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可能导致发生倾斜、建筑物附近堆载过大等都应进行变形验算。当基础处于软硬不均的持力层土层上时,要采用褥垫层以调整不均匀沉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厚度约为500~600mm的换填,并进行分层碾压夯实。采用锥形独立基础时,斜面坡度小于1:3,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保证基础强度和高度的要求。在对基础间拉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梁上土的重量和柱底荷载拉力的作用,适当的增加配筋,从而保证基础的整体刚度。对于地下室工程,宜建造在密实、均匀、稳定的地基上。当处于不利地段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充分考虑各个构件所承受的荷载,尤其是水浮力,回填土后水的压力会升高。底板的浮力会加大,墙体的水平压力也会增高。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建筑使用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尽量分隔成小跨,以减小压力对底板和外墙的影响,减少开裂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度也不小于100mm。

2.2混凝土结构上部设计

上部设计中,宜设置多道防线。(1)对整体建筑的抗震要求进行全面考虑,也就是重视概念设计。抗震设计宜采用平面布置基本均匀,竖向刚度无明显变形、承载力无明显突变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因此应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和构件截面尺寸以及合适的配筋方式,确保竖向构件有足够的延性,增大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剪力墙应沿着纵横两个方向,布置在建筑周边、电梯间、楼梯间及荷载较大的位置,墙体间距满足规范,同时单片剪力墙的水平剪力不能高于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在设计第二道防线时,要对剪力墙连梁的跨高比进行严格控制。实践表明,剪力墙连梁跨高比为5时,各项性能是最好的。(2)在进行剪力墙梁、柱设计时,应该坚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此外,对于中震程度建筑混凝土结构,需要考虑第一级别剪力墙,墙肢数量最少要保持4肢。当第一级别的剪力墙进入塑性阶段后,需要在级别较小的剪力墙进行多道设防,避免建筑在震动下过度变形,从而对级别小的剪力墙造成危害。在上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应有选择的将纵横两片剪力墙连接在一起,在遇到中震或者大震时,剪力墙开裂会达到耗能的作用,这样就保持了建筑延性破坏,确保了建筑整体性能不损坏,真正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不管是业主,还是建设单位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墙体开裂都会对人的心理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认真、仔细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并反复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不断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为整个建筑工程各项功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作者:毛亚凤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立军.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7,(2):73+75.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5)

(1)要根据水利工程的要求和施工具体地质条件对墙体的尺寸结构、墙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防渗漏性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2)混凝土防渗墙在多种地质条件下都适用,包括松软的淤泥、漂石、砂卵石甚至岩层,但是施工难度不尽相同;

(3)用途十分广泛,不仅能够防渗,还可抵御水流的冲刷,或作挡土、承重结构,无论在小型基础水利工程还是大型的深基础工程中都可利用,也可作为临时或永久建筑物;

(4)比其他防渗措施的耐久性好,防渗效果良好;

(5)施工技术和工艺较为成熟,检测方法简便,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6)通常,要利用大型施工设备进行防渗墙建筑,施工环节较多,要求利用泥浆对槽孔进行护壁,施工场地所需面积大,工程成本较高,工期较长。

1.2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特点和要求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混凝土防渗墙具有如下特点:需要搭建较多临时设施,除了孔口导墙和主要钻机轨道外,还需要构建供电、供水系统;此外,还需要建设造孔、供浆、清孔、混凝土运输、搅拌等辅助设施。其施工具有施工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所以要确保施工工序的良好衔接。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多为地下作业,容易产生安全和质量隐患,而且施工过程复杂,难度和风险较大。但是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环境污染较小,几乎不产生噪音。在大型水利工程中应用时要保证墙体的厚度和深度具备一定弹性。混凝土防渗墙是连续墙体,属于隐蔽工程施工,其施工质量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的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流程进行。

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中,破坏堤防渗漏的问题较为普遍。统计资料显示渗漏破坏造成的险情数量高达险情总数的60%,管涌、涵闸漏洞等问题多由于渗透的损坏,对堤防造成极大危害。所以需要对堤基和堤身进行防渗加固处理。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两种:第一,在建造堤基、堤身时提高其本身的密实程度,将堤身与结构体紧密结合,提高堤防的抗渗漏破坏能力,适当填塘固基或放缓堤防,消除堤基隐患;第二,降低浸润线,采取前堵、中间截、后排的方式,改变渗流出口比降。混凝土防渗墙属于中间截的加固手段,主要是通过建筑垂直封闭防渗墙,截断渗漏路径,能够对渗流破坏进行根治,由深层搅拌桩发展而来,是一种新型的水利工程截渗加固技术。利用搅拌机将松散土层与水泥砂浆进行搅拌,使其凝固形成混凝土桩,桩之间进行搭接则形成能够满足防渗功能的防渗墙。在堤基和堤身中,合理布局混凝土防渗墙,能够在高洪水位的情况下,有效降低防渗墙土层与洪水的水力联系,减少堤坡的出逸坡度,达到防渗的目的,消除了水利工程的渗漏险情。

3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之前,要预先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收集并分析设计图纸、相关文件资料和技术要求及标准;制定施工细则和施工组织方案;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保证场地平整,水、电、道路畅通;确定防渗墙的中心线和准确的定位点、导墙沉陷监测点以及水准基点;修筑完成施工平台、导墙、混凝土系统、泥浆系统的辅助设施;对泥浆和墙体材料进行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补充进行地质勘查;如果防渗墙的中心线位置具有已探明或的大块孤石,在修建施工平台和导墙前要予以爆破或清除。

3.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主要是为了改良软弱地基,增强水利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该技术使用多头双动力深层搅拌机,带动多个钻杆,通过固定推杆推动钻杆的钻头,使钻头深入土层至设计深度,最后提升钻杆,保持钻杆处于搅拌状态直达孔口。

3.3泥浆护壁施工

混凝土防渗墙中的泥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避免槽壁塌陷,泥浆会渗透至地层,在槽壁表面产生泥皮,从而抵抗地层的水土压力,避免地下水渗入孔槽;同时能够避免孔槽中的泥浆漏失,保证施工进度,在护壁施工完成后,泥浆渗入带、泥皮和防渗墙能够同时实现防渗漏效果。从大坝基体的黏土墙中挖掘出来的黏土,由于包含水泥结块或其他杂质,所以并不能确保制浆的数量和质量。在制浆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试验和矿物鉴定。如果施工场所位于漏失地层、砂砾石层或松散土层等透水性能良好的地区,应该选取那些相对密度较大、黏度较高的泥浆,有利于增加阻力、保证槽孔稳定、避免漏失。此外,在进行护壁施工时,要先排除泥浆所含细砂颗粒,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添加适量处理剂,例如加重剂、增黏剂或防漏剂等,确保孔壁稳固,并做好泥浆堵漏的准备工作。

3.4浇筑墙体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前要先确定浇筑施工方案。对槽段清底实施换浆时,在验收达标后需要立即使用直升导管的方法浇筑墙体混凝土,导管直径在200~250mm范围内。混凝土防渗墙中的槽长度控制在6m~8m之间,如果槽段长6m,则要布置两根直径为250mm的导管,采用胶圈密封接头,并用钢丝绳键槽将其连接。同时,要在每个导管顶部安装漏斗,便于混凝土经过混凝土输送泵直接被送至漏斗;浇筑混凝土前,要在导管中放入悬浮隔离球或其他隔离物质;先缓慢注入少量泥浆,然后注入足量混凝土将隔离球挤出并掩埋导管底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导管埋入深度在2m~5m;确保混凝土匀速上升,其上升速度为2m/h,严格控制高差不应大于500mm;每30min测量一次孔槽中的混凝土深度,每隔2h对导管内混凝土深度进行测量,及时填绘浇筑墙体混凝土指示图,以便核对浇筑方量;浇筑砂砾石层后,要严格核算其加密测量,有助于塑性混凝土对普通混凝土的替换。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6)

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内最大的水利工程。输水线路总长482km,全线共设9级提水泵站、3座隧洞、6座大型渡槽、417座水闸、倒虹吸、桥梁等建筑物,设计年调水量1.43亿m3。工程的101标段~110标段近30km的混凝土结构于2008年6月至10月施工,但自2009年2月20日起,陆续发现103~105标段已衬砌完毕的混凝土预制板出现渗漏、龟裂、脱皮,甚至崩解破碎,其强度完全丧失,106、111标段渠内在无地下水侵入的情况下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这些标段的水工建筑物如水闸、涵洞、倒虹吸等也发生了根部脱皮、剥蚀破坏,发生了严重的粉毁和剥蚀现象,并有大量的白色析出物。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破坏共经过1个冬季,根据气象资料和工程实际,工程在这个冬季共有1次寒潮袭击,冻融次数为7~10次。水工混凝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严重的破坏实属罕见。

二、胶东调水工程混凝土裂缝渗漏产生的原因

在胶东调水工程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属于是多相复合的脆性材料,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但是当其所承受的拉应力超过其自身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则会出现裂缝,我们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将裂缝分为温度缝、收缩缝、施工缝等。

(一)温度裂缝

在胶东调水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凝固(即:从半固态到固态)过程中水泥与水会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其内部的温度可能会表现出上升趋势。若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无法散去则会引起温度应力,进而出现外部受拉、内部受压的现象。由于混凝土在未完全凝固时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此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便会产生裂缝。

(二)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水泥颗粒与水分相互结合或者水分的蒸发,使得混凝土的体积不断的缩小这就叫凝缩或干缩,而这两种可合称为收缩。胶东调水工程中混凝土的收缩过程是由外至内的,进而形成含水梯度,这样便出现了内外收缩差,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压应力,表面形成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便会出现收缩裂缝。

(三)施工裂缝

在胶东调水工程项目施工中,当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进行压实抹光、洒水养护,这样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因风吹日晒而快速蒸发,由于体积缩小而出现变形,这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未达到抗裂能力时便提前拆摸,这样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四)混凝土塑性坍落引起的裂缝

裂缝的成因:这类裂缝的形成是由于混凝土在塑型过程中,因为混合料里的固体颗粒会因为重力的影响先下沉移而会出现水向浮动的情况。当钢筋骨架或模板产生约束作用的时候,在上部容易出现裂缝,这些裂缝都是沿着钢筋长度方向形成的,这种塑型坍落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的前几个小时内。

(五)碱-骨料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裂缝的成因: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里面间隙中的水的碱性溶液跟活性骨料产生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会有硅酸凝胶的形成,这类物质具有一种特性,遇到温水会产生膨胀作用,这就会导致混凝土胀裂,开始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细小裂缝,然后由表及里发展,裂缝中充满了白色深沉。

三、胶东调水工程混凝土裂缝渗漏的防治措施

在处理胶东调水工程项目中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引起的渗漏时,首先需要观察裂缝产生的原因、渗漏范围和渗漏量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等等因素,然后再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一)基础渗漏防治措施

本文研究的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全是东部地区,因此极易忽略渗漏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帷幕灌浆技术,主要是利用加深加厚阻水帷幕来阻止基础渗漏问题,一般帷幕灌浆设计包括:灌浆压力、帷幕灌浆深度、帷幕灌浆厚度以及长度等方面。

帷幕灌浆技术主要是利用具有胶凝性的化学溶液或者浆液,将其按照规定的比例或浓度进行混合之后利用机械(或浆液自重)对其进行施压,通过埋管、钻孔等方法将其压送至岩体或其它物体(混凝土,砂、充填土等)的空洞、孔隙或裂隙中,这样便会形成一定宽度的阻水帷幕,进而减少裂缝的渗流量[1]。

(二)点漏防治措施

若混凝土出现孔洞渗漏,则可采用灌浆堵漏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漏水量大、水压较大以及孔洞较大的孔洞封堵,另外也可用于内部密实性差、蜂窝孔隙较大的混凝土渗漏及回填处理。灌浆堵漏法,首先需要将漏水孔口的外形凿成喇叭形状,之后再从灌浆嘴将快凝灰浆埋入,并迅速封闭灌浆管四周,让漏水沿着管道集中排除,最后再使用高强度的砂浆回填至原混凝土面(若有需要可采取立模来对其进行养护),当高强度砂浆达到一定强度之后便可沿灌浆嘴顶灌浆即可[2]。

①若点漏处的孔较小且水压较小时则可采用直接堵漏法,首先将漏水孔的孔壁凿毛并让其呈垂直形状,然后将槽壁上的杂质冲洗干净,采用快凝止水灰浆捻成一个与孔槽形状相似的圆锥体,当灰浆开始凝固时迅速用力将其塞入孔槽内,直至孔壁与灰浆紧密结合为止,在其外表涂抹保护层(如:防水砂浆);②若点漏处的水压较大且孔洞较大时则可采取间接堵漏法,即松动漏水孔壁周围的混凝土并在孔周围凿出一个孔洞,其深度根据漏水情况而定,将导管插入孔中让漏水能够沿管道流出,然后利用快凝灰浆将管的四周进行紧密封闭,待其凝固后将导管拔出,最后采用与直接堵漏法相同的方法将孔洞封死即可。

(三)缝处渗漏防治措施

1.表面裂缝。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一般是0.2到0.25mm内),常采用封闭处理的办法[3]。首先为了得到较好的封闭效果,将细小的裂缝凿成“V”(宽20-25mm。深15-20mm),尽量保持槽面平整;然后用钢丝处理槽内以及周边的松脱物品,用高压空气吹干净。为了提高粘结力,在封闭前,用毛刷蘸上调配好的补缝专用的清胶,沿“V”形槽均匀涂刷一层清胶;最后在清胶快干的时候,将配置好的环氧胶泥封缝并进行压实抹干(利用环氧胶泥为例)。

2.压力灌浆。灌浆法主要是用于对结构整体产生一定影响或是防止渗漏混凝土的修补方法。它是凭借一定的压力,将某种浆液灌至裂缝最底部,达到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4]。一般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的部位。首先应将混凝土表面的灰浆、尘土等剔除,将裂缝内部处理干净;然后在裂缝的表面每隔20mm左右的位置粘贴压浆嘴,原则上“窄密宽稀”,但是每一个裂缝都应该有进浆孔和排气孔。最后,应当保证能够承受灌浆压力、适用的浆液粘结力强,可灌性较好。在压浆结束后,等到浆液固化过后,用环氧胶泥将压浆口封闭、抹平,之后再对压浆质量进行检查。

(四)混凝土塑性坍落引起的裂缝防止措施

需要混凝土配置人员挑选合适的集料配级,严格的控制水灰比,减水剂的适当使用也能起到减少这类情况出现的作用;避免施工中混凝土的漏振和过振,防止混凝土出现泌水的情况;如果发现有这类情况出现,应该趁混凝土没有凝固的时候,进行重新抹面压光,让裂缝重新闭合。

(五)碱-骨科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防止措施

防止这类裂缝产生的措施:这类化学反应对于结构件的影响最为严重,所以这类裂缝应该引起注意,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控制含碱量水泥和选用高质量的骨料,并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采用较低的水灰比。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桥梁工程;方形桥墩;有限元;温度效应

1.引言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加,公路、桥梁负荷上升、其承载力日趋饱和,考虑不少公路、桥梁采用混凝土结构,且大多为建国后所建,桥龄基本在40年左右,这些旧有桥梁很多都已出现老化、破损、裂缝等现象。根据相关病害调查,桥墩裂缝是混凝土桥梁最主要的病害形式之一:桥墩作为桥梁结构中重要的下部构件,不仅承担着上部结构及汽车等产生的竖向轴力、水平力和弯矩,有时还受到风力、土压力、流水压力以及可能发生的地震力、冰压力、船只和漂流物对墩台的撞击力等荷载的作用。桥墩墩身裂缝直接影响且损害其自身乃至整体桥梁(根据混凝土结构缺损状况评定标准,墩台部件权重约占全桥的50%)的安全性、实用性、耐久性和美观。

2.裂缝成因分析桥墩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混凝土剥落、露筋、砌体风化、灰缝脱落、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网状裂缝、水平位移、倾斜、沉降等。其中,裂缝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成因复杂繁多,裂缝划分无严格界限,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因素,其余因素对于裂缝起到继续发展或加剧劣化的作用。[4]常见的墩身裂缝形式包含:桥墩中心线附近的竖向裂缝、桥墩在日照时间较长侧的裂缝、桥墩模板对拉筋孔处的裂缝、桥墩模板分块接缝处的裂缝、桥墩顶部环向裂缝以及混凝土表面细小、不规则的裂缝。[5]究其开裂原因,拟从桥墩的设计、施工及运营使用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2.1桥墩设计。桥墩在设计阶段,结构不计算或漏算、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的安全系数不够、设计时考虑的施工可能性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等均会使桥墩在外荷载直接作用下产生裂缝。

2.2桥墩施工。桥墩施工过程中,水化热效应、施工工艺、材料自身等因素都会影响桥墩开裂。

(1)水化热。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水泥水化放热,受混凝土自身的不良导热性和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质影响,桥墩内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外部温度相对较低发生收缩,内外相互作用易导致桥墩混凝土外部产生很大的温度拉应力,当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拉应力时,会引发桥墩竖向开裂。该类裂缝仅存在于结构表面。针对水化热效应影响,建立3个模型如图1:第1个模型采用边长为2.0m的方形截面柱;第2个模型采用截面为2.667m×1.5m的矩形截面柱、第3个模型采用直径为2.256m的圆形截面柱。模型参数均参考325号普通混凝土性能参数选取:单位质量水泥水化热389KJ/Kg;比热取0.96KJ/kg·K;密度取值2450Kg/m3;导热系数取3W/(m·K);线弹性模量取10-5℃-1,拆模的过程则以桥墩表面对流系数的变化实现。根据3个截面不同,体积相同的混凝土桥墩模型结果可见(如图2),在第4天3个模型的内外温差都达到最大,相应的应力也随之达到峰值,依次为3.18MPa、3.00MPa、2.70MPa。3个桥墩模型受水化热效应影响都有开裂的风险。其中,圆截面模型的应力峰值为最小。图1水化热效应模型图图2水化热效应应力历时曲线图

(2)施工工艺。在桥墩浇注、起模等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都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模板的倾斜、变形以及接缝都可能会使新浇注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也会引发蜂窝、麻面等缺陷;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时的急剧干燥也会引发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施工拆模过早也会导致墩身开裂。

2.3桥墩运营。桥梁在运营阶段,交通量的增长、超出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钢筋的锈蚀等都会影响桥梁墩柱及其它构件的裂缝开展情况。当墩柱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则应特别注意,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此外,环境温度对桥墩等构件的开裂影响也不容忽视,引起混凝土桥墩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年、月温差、日照变化、骤降温差等,尤其是入冬期间温度骤降极易造成桥墩等大体积构件开裂。图3不同模型温度骤降条件下应力云图针对边长为2m的方形桥墩、截面为2.667m×1.5m的矩形桥墩、直径为2.256m的圆形桥墩进行温度骤降的工况模拟。得到结果如图3:3个桥墩模型分别在环境温度变化后的第14小时、第12小时和第22小时达到各自的应力峰值,依次为1.55MPa、1.52MPa、1.38MPa。3者中,应力峰值最大的为截面为2m×2m的方形桥墩,圆截面柱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3.裂缝对策研究混凝土不可避免地带裂缝工作,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也将一定程度地削弱相应部位构件的承载力,并进一步引发保护层剥落、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持久强度低等,甚或危害桥梁的正常运行和缩短其使用寿命。因而,针对前裂缝在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控制对策的研究,列述如下。

3.1设计阶段。在计算模型选取合理、桥墩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可选择尺寸较小的圆形截面桥墩,以一定程度地减缓减弱其温度应力峰值,从而降低其开裂风险。此外,在桥墩四周加防裂钢筋网,配筋除满足承载力及构造要求外,应结合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增配钢筋,以提高钢筋控制裂缝的能力。

3.2施工阶段。

(1)水化热。R.Springenschmid认为,混凝土的2/3应力来自于温度变化,1/3来自干缩和湿胀。典型的波特兰水泥会在开始3天内放出约50%的水化热。[7]可见,水化热是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的主要来源,过快过高的水化热是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针对水化热效应,可采取以下措施以改善并控制开裂情况: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圆形截面柱、尽可能采用低标号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掺粉煤灰的水泥或掺缓凝剂,其对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小收缩具有较好的效果,也可提高自身抗裂性。此外,对墩身内部布设冷水管以循环降温。

(2)入模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也是一项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的重要措施。一般的,混凝土从塑形状态转变为弹性状态时,浇注温度越低开裂倾向越小。过高的入模温度会加剧了混凝土的早期温升,使得温度应力更大。

(3)其它。桥墩的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可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均匀,可有效防止收缩裂缝,不可过捣,否则造成混凝土离析;拆模不应太早,混凝土终凝后对墩柱表面应及时的保湿保温养护,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主要养护方法包括:覆盖养护、浇水养护、储水养护和薄膜养护等。

3.3运营阶段。运营阶段的抗裂措施应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对潜在开裂隐患的控制和既有裂缝的修补控制。对于前者,若不考虑地震、撞击等偶然因素的影响,桥梁在运营期间的裂缝则主要跟环境变化相关。根据前文的温度骤降影响分析,圆形截面柱的抗裂情况较另2者略优,因而,可优先选择圆截面柱作为桥墩的设计方案。除此,可在温度骤降前期或初期,于桥墩表面附加保温材料或涂抹防护材料以削减温度骤降带来的影响。对于后者,虽然对桥墩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工艺等方面加强预防措施,但混凝土桥墩的裂缝仍不可避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公路桥墩裂缝缝宽>0.15mm,铁路桥墩裂缝缝宽>0.2mm以下的局部收缩裂缝,须进行处理、修补。对于运营期间出现的裂缝,由变形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其无承载力危险,可采用防水型化学灌浆技术作一般表面处理。

4.结语混凝土桥墩工程中,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较易出现裂缝。只有在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作,可减轻减缓混凝土的裂缝开展。根据前文,相同体积情况下,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后,圆截面柱较矩形柱受施工期间水化热、运营期间温度骤降所引起的温度应力小,因而建议桥墩设计采用圆截面。

参考文献

[1]姜淑凤.小议裂缝成因与类型以及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33页

[2]刘志斌,黄颖.混凝土墩台裂缝成因与处理[M].辽宁交通科技,2005年第2期,49-51页.

[3]张坤.桥梁墩台的分类及构造特点简述[J].交通世界,2006年第7期,66-67页.

[4]徐立东,张宝成,刘子放.裂缝成因与类型以及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第6期,145-146页.

[5]金卫华.混凝土桥墩裂缝分析和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第10期,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8)

1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水等基本材料,还有一些调节混凝土性能质量的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其他原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需要严格把关材料质量,确保所有的原材料质量都能够符合技术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必须要符合要求,骨料的含泥量与含水量都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水中不得含有侵蚀性物质。而对于外加剂,增加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最合理的外加剂,以满足混凝土的性能需求。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会加人适量的粉煤灰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而外加剂则主要是添加膨胀剂,以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收缩补偿作用,减少或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确定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定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气候环境以及原材料的相关参数等,根据试验室的试验结果合理确定配合比。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到水的比例设定。因为若水含量过高,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水含量过少,又会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出现堵塞现象,这点是需要设计人员格外注意的问题。

3施工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除了混凝土的配制以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还需要将施工的基础处理做好,相关的隐蔽工程要进行验收处理,模板支撑体系也要确保牢固可靠,不留缝隙。另外,还需要做好测温管的安置,在冬季施工时还需要准备养护所需的保温材料。最后,经基础施工等技术交底工作经隐蔽验收及技术交底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材质控制技术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比如最基本的原料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海水均不能使用。另外,水泥强度的掌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混泥土施工水泥是必不能少的应用材料,主要有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种。混凝土水泥一般使用通用水泥(通用水泥一般指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硅酸盐水泥)。所以一定要掌握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方法,然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另外,在水泥施工时应注意保持水泥储藏地的干燥,防止水泥受潮变质;施工工地上的水泥应遵照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及出厂批号进行标示,以便分类储存和应用。

2水泥水热化降低技术首先混凝土本身的热量就是水泥的水热化产生的,因此,在土木工程及建筑施工选购原材料时就要选择水热化比较低的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之后必将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以此来降低水泥的用量。然后是要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择使用比较优良的骨料,科学的采用和添加粉煤灰和减水剂,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水泥的用量降低,最终来达到降低水热化的目的。其次是可以通过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办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也就是说通过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办法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的温度的。最后想要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温度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掺加一些块石。

3混泥土的浇筑技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浇筑顺序首先应自然流淌、水平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任意加水会导致水灰比过大,和易性变差及沁水离析,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之前一层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时间间隔,才能控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4混泥土的振捣技术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5技术规范不标准混凝土在实验室进行配比的过程中虽然技术规范都达到了规定标准程度,但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与实验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配合与分析,使得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混凝土施工强度要求模式。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9)

1.1.1搅拌。在施工工艺中,对于减半工艺的要求最为基础,为了使混凝土与其它物质及添加剂的均匀结合,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强度、硬度始终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搅拌工艺极为严格,首先是采用强制式的搅拌机进行搅拌,在搅拌的同时添加水,同时注意材料添加时的顺序,严格控制各个材料的调配比例,将所有工艺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某公路的混凝土加固和维修工程施工中,使用了JZC350锥形反转出料混凝土搅拌机,采用“先将砂、石子、水泥、粉灰煤搅拌30s,然后加水和高效减水剂搅拌150s,最后出料”的投料顺序,得到的混凝土比较均匀、粘聚性好、保水性强。

1.1.2运输和浇筑振捣工艺。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途中,拌筒应以1~3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在浇筑和振捣上,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800mm。振捣时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局部采用插入式和附壁式振捣器共同振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每点拆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不再冒气泡为止。在某公路工程中,一般将搅拌过程就近选择,通过运用小型的运输方式进行输送就能满足施工需求;在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环节中,利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同时采用人工将混凝土面抹平。以上的施工方式,大大的为公路工程降低了成本的投入,为企业节约资金。

1.1.3养护工艺。养护是获得优质混凝土的关键工艺之一,混凝土由于水灰比小,基本不泌水,因此养护比普通混凝土更为重要。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必须立即加以覆盖或立即喷洒或涂刷养护剂,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防止混凝土开裂,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宜超过75℃,并应采取措施缩小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防止表面受环境影响因素(如曝晒、气温骤降或浇水造成降温)而引起的激烈变化。

1.2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1.2.1施工前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1)施工原材料控制,对水泥、粉煤灰、水、高效减水剂和粗细集料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对混凝土各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确定。

2)施工人员控制,即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详细的技术交底;

3)施工设备控制,必须挑选合理的施工设备,并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在上述某公路的混凝土的施工准备阶段,除改换高效减水剂外,其余原材料均与实验室相同,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较为合理有效。

1.2.2施工中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搅拌上,首先注意原材料、外加剂的投料顺序,并对原料的配制量、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2)混凝土的运输上,应尽可能控制混凝土的运输距离,运输预拌混凝土的罐车要有减小坍落度损失的隔热措施,在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漏浆;

3)混凝土的浇筑上,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水化热和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的影响,尤其是炎热天气下的大量施工,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和保证混凝土坍落度的措施;

4)混凝土的养护上,需按照预先制定的养护办法加强养护工作。

1.2.3施工后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混凝土的强度验收,看配制出来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必要时应对影响耐久性的抗冻性、抗渗性等进行试验。

混凝土工程论文篇(10)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5米、竖向结构倾落高度≦3米;当混凝土沿着溜槽、串筒下落时,其出口下落方向与楼、地面相垂直;认真检查振捣情况,尽量避免过振、漏振,做到快插慢拔,每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浇筑时仔细检查模板、钢筋的安装情况,安排专人跟踪一旦发现跑模或者钢筋位移的现象,及时予以处理;根据具体浇筑部位的特性与要求,选择最为适宜的浇筑顺序、振捣时长。

2浇筑后

认真做好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通常建议采取草帘或者麻袋覆盖,实际操作中覆盖有一定难度的,建议浇筑后8h-12h内先视天气和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浇水,后定期用浇水润湿的方法进行养护,根据水泥品种以及实际气温来灵活制定养护期。

一般而言,在养护期的头三天内,白日里每间隔两小时浇一次水,整个夜间至少要浇两次水,根据当地实际气候(干燥或阴雨)适当进行增减,并且春、冬季的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要避免过早的施加施工荷载以免产生应力裂缝。

上一篇: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 下一篇: 库管试用期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