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8:08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1)

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分析为基础,主要着眼于财务实力、教学科研成绩、校产指标以及能够反映学校信贷价值的指标等的详细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实力、教学科研成绩、校产指标属于定量化指标,反映信贷价值的指标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定量化指标中的财务实力是反映独立学院实力的重要标志,教学业绩则属于反映学校业绩的核心指标,能够反映教学绩效的指标则不外乎科研成绩和校产指标。教学业绩是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指标。以上是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大致情况,下面文章将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剖析,并进一步对应采取何种措施完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 独立学院各财务评价指标的内涵解析

类似于公立学校的财务评价指标,为了增强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规范指标的口径范围,独立学院的财务评价各指标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定量指标、定性定量结合的指标。

(一) 定量指标

如上文所述,在大多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中,定量化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三种,即能够反映独立学院实力的指标、能够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指标以及能够反映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下面六项能够显示出独立学院的真正实力:一是生均总经费收入。生均总经费收入是当年学校总的经费收入与在校生总人数的商,即为学生每年均摊的总经费收入。从计算来看,生均总经费收入的高低是学校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学院招生筹资的能力与水准;二是教学活动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收入不仅包括学杂费,而且还包含教学服务活动收入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收入;三是捐款及赞助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用学院当年收到的捐款及赞助收入比上年总的经费收入。通常,独立学院能否获得社会各界的捐款和资助关键在于其社会影响力如何,因此该指标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四是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的比。自筹经费主要体现了学院多渠道筹资办学的能力和水平;五是经费总支出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通过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学院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结余状况,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学院的发展潜力;六是自筹经费增长率,一般是指年增长率。此项指标反映了其对国家资金的依赖程度是学院自我积累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主要资金均源于学生交纳的学费。

其次,能够显示学院教学业绩的七项指标,具体如下:一是人员经费占总经费支出的比。指标中所指的人员经费主要是指教职工工资、福利等经费支出。二是生均培养费。该指标通过当年教育事业费支出除以在校学生总人数计算而得,事实上是指学生可以摊得的培养费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指标具有双重性评价特征,因此在评价体系中予以分配的权重较小,仅作为一个参考,不作为重点指标来考评。三是师生比例。师生比例是衡量学院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标准之一,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效果。四是教学活动收入增长率。教学活动收入增长率实质上是将当年与上年度学校全部教学活动所获取的经费数加以比较的一个指标,从而达到动态实时衡量学校自筹资金能力的目的。目前,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独立学院来讲,此项指标的意义有限。五是教师占全校教职工的比。教师占全校教职工的比就等于在编专业教师人数除以全校教职工总人数,该指标可以反映学校社会化程度。六是在校学生人数。在校生人数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学校办学规模。七是专业教师人均获经费额。专业教师人均获经费额反映了教职工的专业研究水准,很大程度上也是学院专业综合实力的象征。

再次,反映学校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当前,因为大部分独立学院成立时间尚短,所以反映学校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还不够清晰。以下几项指标可以作为反映学校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专业教师人均获得的科研经费额、科研活动获奖状况、科技研发活动收入的总额度以及年增长率以及校办产业上交学校总额的年增长率等。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

反映独立学院信贷价值的指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关于学校的信贷价值指标主要包含了一些金融和非金融性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学校投资的风险水平及投资偿还能力。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可用资金与总负债的比,其中总负债是非限制性流动资金负债、所有固定资产负债减契约留存资金和准捐赠资金负债的总和,可用资金则主要涵盖了所有固定资金资产的总和减去契约限制要求留存的所有资金、非限制性准捐赠资金资产以及非限制性流动资金资产;二是债务还本付息额与非限制性流动资金收入的比。年度所借债务本金与利息偿还额、契约所限制的资金留存额和契约所要求的更新与重置资金;三是实际报到学生人数与录取学生总数之比;四是,年度初在校生数比上年初的在校生数。此指标用来衡量学校今年学生录取数量的变动情况,以进一步判定学院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2)

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新入的大学生,不论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各方面与中学时代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大学新生生活的主要心理应激源,是诱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许多调查证明,在大学新生人群中存在着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的报告都是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次性调查,没有能够反映出大学新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此,我们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了连续5个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的连续跟踪调查,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干预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全体新生。采用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态平行调查的方法。在新生入学的第l周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以后每隔1个月进行1次问卷调查,共进行了5次。每次调查时,接受调查的全体新生都被安排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填写问卷,并立即回收。在第1次调查之前,给新生详细说明了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自主填写问卷。在第1次调查时,还同时进行了人格特征和应对风格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78套,回收78套,其中有效问卷73套。在有效回答问卷的学生中,男生2g人,女生44人。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19.5岁。

1.2 调查工具 用总体幸福感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新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分别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和应付方式问卷确定新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风格。以上使用的测量工具都在国内被广泛使用,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5次测查结果的差异性;用成对t检验检验同一人群的2次测查结果的差异性;用直线相关检验验证两组间的相关关系。

2 结果

2.1 新学期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变化大学新生在第一学期的5个月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总体幸福感均逐月增加,学期末月份(第5个月)的总体幸福感与学期初月份(第1个月)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新学期的各个月份,虽然男生的总体幸福感均值均高于女生,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新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全体新生在第1学期的5个月份之中,SCL-90的总得分、总均分以及阳性症状项目数都在入学后的第2月份升高.紧接着就开始下降,但是这些变化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性别来看,女生的SCL-90总得分和总均分都在入学后第2个月一过性地显著升高(P<0.05),而第3个月份就开始下降,到期来月份时与学期初月份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SCL一90总得分和总均分从入学开始就逐渐下降,到期末就降到了学期初的以下水平(P<0.05)。从阳性症状痛苦程度来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入学前4个月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第5月份急剧上升,与前4个月的哪一个月相比都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

2.3 新学期新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表3显示,在新学期5个月份之间,新生的SCL-90各分量表得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当让入学后第2、3、4、5月份的各因子得分与第1月份的相比较后发现,一些因子与第1月份的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印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其他等因子在入学后第2个月份就显著地升到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到入学时水平。而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从入学后开始持续降低,在学期末(第5个)月份降到最低水准,学期初和学期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4 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在新学期的前半段。新生的总体幸福感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9月份,t=-0.306,P<0.01;10月份t=-0.295,P<0.05;11月份;t=-0.262,P<0.05);而在学期后半段,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12月份:t=-0.003,P>0.051;1月份;t=-0.044,P>0.05)。学期末的总体幸福感加分值(学期末和学期初得分的差)与问题解决(t=0.363,P<0.01)、幻想(t=0.297,P<0.05)、退避(t=0.257,P<0.05)以及合理化(t=0.266,P<0.05)等应对方式存在明显正相关。而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因素得分无关。学期末的SCL一90总分减分值与个性的神经质倾向(t=-0.315,P<0.01)呈明显负相关。而与应对方式无关。新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期末各科目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与考试当月份的总体幸福感、SCL-90总分没有明显相关I与学期末总体幸福感加分值及SCL-90总分的减分值也没有相关关系(P均大于0.05)。.但是,期末考试成绩与自责(t=-0.237,P<0.05)、幻想(t=-0.272,P<0.05)应对方式以及神经质(t=-0.242。P<0.05)人格特征呈负相关。

3 讨论

3.1 总体幸福感本研究结果表明,医科大学的新生总体幸福感比二年级学生明显的低下。这说明,大学新生确实正处于适应新的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特殊心理阶段。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与高中阶段相比不仅仅学习压力明显减少、社会支持也更加广泛、自我概念不断优化、自我价值感逐步提高。这些影响总体幸福感的主要可变性心理因素在大学新生身上都处于能够增加总体幸福感的状态,即使是到了新学期期末考试阶段也没有了像高考一样的紧张感。所以,大学新生既不会因为新学期初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也没有由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而使总体幸福感明显减少。他们的总体幸福感随着生活和学习的进一步适应而逐渐增加。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新生中的男生的总体幸福感始终比女生的高,此研究结果与林贤浩等的调查结果一致。而且,进一步从大学二年级男生的总体幸福感比女生的明显高的结果来看,医科大学男女生之间总体幸福感的差异,可能会随着一年级升到二年级而进一步明显的趋势。

3.2 心理健康水平本调查结果显示,在SCL-90问卷的各个因子中,除了躯体化和偏执因子以外,其他8个因子在新学期中的不同时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结果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结果大多不完全一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与各个研究的对象、方法不同以外,还和调查的时期不同有密切关系。在新入学后的头2个月,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快速地适应生活环境,特别是要适应与新同学之间的人际环境。为此,新生不仅会有意无意地适当控制自己的育行,同时还会更加注意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这些都能增加他们的人际敏感、敌对情绪和强迫倾向。同时,新生在适应新生活环境阶段,难免会遇上失败和挫折,这容易诱发或加剧他们的抑郁情绪,本研究显示的大学新生的人际敏感,敌对、强迫和抑郁因子增加的结果,与其他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在新学期末,新生的SCL-90阳性症状痛苦程度显著增高,而阳性项目数并不显示增加,这可能是第一次大学期末考试的压力恶化了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结果。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13-02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部门,以其提供的特殊产品为国民经济服务。传统的对教育的投入产出考察一直停留在实物资本层面,没有反映教育部门人力资本最为重要的基本事实,这是其主要局限性。随着作为标准化测量手段的总和指标的推出,教育投入要素的测量难题已经有望获解。与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不同,用总和文凭率构建的教育部门投入产出,既可以反映结构关系,也可以体现总量水平。

一、天津市2002年、2007年人力资本投入结构及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根据对天津市教育部门员工专项调查和天津市统计年鉴有关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到单位产出的人力资本投入量结构:

(一)2007年天津市教育行业的人力资本投入量的总和指标总体上小于2002年

就天津市而言,2002年为获得单位产出的小学文凭投入的总体的总和指标为12.8571,在2007年该数据下降为11.4276:获得单位中等教育文凭投入的人力资本的总和文凭数2002年与2007年基本持平,而在高等教育方面,这一数据又显著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教育行业的人力资本投入量的总和指标总体上是小于2002年。2007和2002相比总和指标下降具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年龄结构的高校师资实际学历水平下降,很可能是40岁以上年龄的新入职的员工职称高、学历低的缘故。目前高校中存在着众多的年龄偏大的教授往往不具有较高的学历,却因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而具有高级职称。与此同时,众多博士,硕士学历的年轻人,因其缺乏经验和资历,或者只能获得助教、讲师职称,或者被拒之于高校门外。因此,2002-2007年的五年内,较多的高年龄低学历(本科或硕士学历)员工的入职,很可能是造成2007年人力资本投入的总和指标有所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近些年来的教育规模扩大化。教育行业专职教师与教辅人员数量比例关系值得注意。伴随教育规模扩大化,非专业教学人员在高等学校职工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专业教师比例偏低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扭转。专业教师比重始终没有超过50%。如1992-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专职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的平均水平仅为49.5%,在非专职教师中教辅人员平均所占比例为14.5%,行政人员为20.3%,工勤人员为15.7%。这种局面在有些学校不但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显然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总和文凭率有所下降。

3.国家对事业单位员工就业及裁员的政策导向。2002年以来,为了减缓裁员对社会的压力,国家保护事业单位员工就业机会和权力的政策导向比较明显,在一些院校中,虽然部分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学历较低,但是受国家政策保护这些低学历的员工仍然在职在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以总和文凭率体现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提升,甚至使该指标有所下降。

4.高学历新入职者的等候入职时间延长化。有些高学历新入职人员往往需要两年以上的试用或见习期才能办理正式的入职手续。这部分高学历新入职人员实际已经作为人力资本投入学校教学工作,但是在统计时却因口径问题而未计入人力资本的投入,这也是造成总和指标下降的原因。

(二)在教育中投入的师资学历越高,越能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益

通过相关数据研究得到,本科和研究生文凭的投入产出效益要高于高中及中专文凭的投入产出效益。以2007年为例,为获得单位产出的小学文凭所需要的高中及中专文凭的投入量为3.6591,而所需要的本科和硕士文凭的投入量仅为0.6935和0.9246。同时,为获得单位产出的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文凭所需要投入的本科和硕士文凭量都要小于高中及中专文凭的投入量。这可能是国家一直注重提高教育系统中师资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计划提高硕士学历在中等教育师资队伍中的比例,由此可以映证这一政策的台理性。虽然我国中等教育教师队伍学历不高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以我国高中师资队伍为例,硕士以上学历仅占教师总人数的0.9%,所占比例仍然比较低。为了改变硕士学历水平在中等教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较低的现实,教育部将实施中等教育教师攻读硕士的计划,最终实现“863”目标,即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实现硕士学历水平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80%、60%和300%。

(三)大专教育投入的总和文凭水平始终最高

2002年为获得单位产出的大专文凭,所需要投入的总总和文凭率高达47.9243,为所有所需投入量中的最高值。2007年为获得单位产出的大专文凭,所需要投入的总总和文凭率为39.0281,虽然较2002年指标值有所下降,但同样仍为当年所有投入量的最高值。为什么大专层次教育投入的总和文凭水平率始终最高呢?这与天津市乃至全国大专学校的发展历程不无关系。这些大专院校在后期多由“7.21大学”发展起来,在1980.1995年期间,伴随国有企业最后的辉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时每个局级工业单位都有1-2所职工大学或广播电视大专。在国有企业行将溃散的时期,进入这类学校以保证就业机会的竞争异常激烈。于是,学历水平最高者获得入职和保岗的优势最为显著,就不足为怪了。随后几年大专院校几经调整和转制,进一步淘汰了低学历员工。2002-2007年期间,伴随研究生毕业高峰进入大专院校的入职人员相当多。在中国城市,几乎没有哪级院校像大专院校那样有过如此频繁的变动。这种变动的一个结果,目前来看,是留任员工的学历水平最高。

二、2002年、2007年实物资本投入产出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

利用2002年和2007年实物资本投入产出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可以建立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相关关系模型,进而分析比较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以此来探讨教育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所应该进行的资源配置的合理范围。

通过对天津统计年鉴2002年42部门基本流量表以及2007年42部门基本流量表可以清楚地得到2002年和2007年教育行业实物资本的投入产出和具体结构。2002年教育行业实物总投入的价值量为1324032.6万元,2007年教育行业实物总投入的价值量为1834913.34万元,2002年投入的总和文凭率合计为138.92.2007年投入的合计的总和文凭率

为125.0001,通过2002年和2007年两年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数据比较,2002年投入了相对较低的实物资本和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2007投入了相对较高的实物资本和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本。

由2002年和2007年教育行业产出对总产出的贡献额度比较,以及这两年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比较,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教育行业投入的人力资本较之实物资本越多,越会使教育行业在总产出中的贡献额度提高。

应当指出,2002年相对2007年,投入了较少的实物资本、较多的人力资本,并且在2002年教育行业对总产出的贡献额将近是2007年的两倍。反映出了每投入一单位的人力资本产出明显要比投入一单位实物资本的产出高,也就是说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明显高于实物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由此也证实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教授关于人财物中人力资本贡献率越来越显著的论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实物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都是生产性的投资,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动力,但是人力资本投资更为重要。这些都表明,当社会进入到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经济发展阶段后,教育行业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相对减少实物资本的投入,把有限的办学资源投入在更能产出效益的方面。教育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占有人力资本。因此,要将提高教育行业人力资本占有量,吸纳优质人力资本,增加教育部门人力资本投入,发挥教育部门人力资本最大效能,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2002年、2007年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以及对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为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要加大对教育部门人力资本的投入量,降低或压缩实物资本的投入量。

第二,虽然教育产出在总和指标意义上恒定不变,但是,教育投入仍然可以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例如GDP)上敏感地呈现出正向关系。

第三,教育质量是教育产出的重要标志。今后教育投入产出模型,或教育投入产出表应当并且也可以用素质模型予以描述。其中的基本测量方法仍然是总和指标。

第四,总和指标的采用,使投入产出表具有永恒的纵向与横向可比性。应当继续开发其使用方法和应用领域。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4)

总结是班级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也是班主任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期和学年末工作总结的质量,直接反映着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实践表明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写哪些内容是一个方面,但关键是要找准切人点。班主任总结工作应从如下六个方面切入。

一、从检查计划的实效入手。

工作总结实际上是对工作计划的检查。班主任总结工作就是为了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进展的幅度、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说明和评价。

因此,在总结工作之前,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对照计划中的各项指标,逐一进行回顾,看看当初确定的任务是否完成,采用的方法究竟效果如何,哪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哪些工作接近指标,哪些工作的指标还未达到。

对照计划进行总结,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是防止计划落空,客观总结工作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对计划落实情况逐项对照检查,才能看到班级的成绩和进步的幅度,学生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到有信心、有希望。

一般地说,当班级工作的成绩与计划中目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时,总结会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从总结工作经验入手。。

班主任工作总结要想避免空泛,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启发作用,必须十分重视对工作经验的总结。事实上,任何班级管理的经验,在尚未进行总结时,仅仅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带有很大的尝试性、局限性和盲目性。

只有通过总结,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时,才具有经验的价值。比如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一学年(或几学年)下来,经过日日抓、月月抓、校内抓、校外抓、点滴抓、反复抓,最终取得了人人懂《规范》、人人守《规范》的效果,学校领导满意,学生家长放心。

那么班主任总结这项工作时,是总结表现在外面的教育活动与形式,还是通过林林总总的教育活动及形式,揭示其本质呢?显然应该是后者。因为,表面化的东西没有经验价值,既不能传达给他人,也不能鞭策自己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抓下去。

反映现象性的东西是学生的事儿,班主任的作用就在于透过现象,抓住最根本的工作经验。可以说,有无经验是班主任工作总结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志。

三、从查找问题和不足入手。

总结工作必须坚持两分法的原则,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发现问题,找到不足,这是班主任总结工作的最可贵的一点。查摆问题首先要求班主任端正思想,敢于触及工作中的矛盾,勇于承担责任。

一般来说,班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有关,有些可以说就是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退一步说,即便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班主任也负有教育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分析造成矛盾、出现问题的原因。

这个分析必须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多角度的和令人信服的,掺不得半点主观的色彩。须知,学生对班主任关于问题的分析,是非常敏感的。

再次,要区别主次。班主任的总结不要大小问题一块写,而应对问题进行排队,选择最具典型性的、大家普遍公认的、有说服力的主要问题来写,对次要的、涉及面不大的问题则一笔带过。

即使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总结时也不要使用恫吓、渲染、夸张的措词,而要让学生通过一些现象的分析,自己去体会问题带来的危害。这样,师生才能对问题形成共识。

四、从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入手。

总结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班主任所忽视。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不仅意味着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

一项工作不论班主任完成的效果如何,都从某种意义上暗示着此项工作在今后完成的难易程度。完成得很好的工作,由于总结出了经验,今后做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完成得不好的工作,如果及时找到教训所在,今后做起来也会减少一些困难。

因此,班主任的,总结要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进行典型剖析,不仅要写出反映全貌的工作内容,而且要写出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法,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让数字和实例说话。

重要部分要不惜笔墨,重彩浓抹,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写法上的翔实、具体,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工作服务,至少可以归纳出一条可*而有效的思路。

五、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入手。

工作总结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运用智慧和力量、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主观的体会和收获。

从实践论的观点看,班主任进行工作总结是对实际工作由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过程,是取得正确教育思想、班级管理经验以利于作出正确决策的必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总结的根本目的,通俗一点说,就是要通过总结发现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在班级管理中,究竟有多少属于班级管理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这是个很少有人思考的问题。

比如,开展家庭教育,每学期都进行,方法不外乎家访、召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但是这些方法在运用中分别能产生多大的效力?各有什么利弊?对什么样的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最适宜?等等,都被班主任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以至于出现了规律就在眼前却四处喊找不到规律的怪现象,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广大班主任的重视。

当然,任意夸大“规律性的东西”(随便抓个结论便当作“规律性的东西”)的倾向,也是班主任在总结工作时应该防止的。

六、从自下而上的全面总结入手。

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的过程,实际是班主任与学生结合的过程,即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也应该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总结过程之中,而不应当让他们仅仅作为被总结的对象出现。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总结归纳事物能力的强弱,有步骤地组织他们进行总结,其基本程序是自下而上地进行。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5)

高中地理的教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枯燥的。尤其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心理状态,在课堂展现形式方面确实有待提高,高中地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挺复杂,内容也较枯燥,如何把课堂45分钟充分利用好,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感兴趣且易接受理解的气氛,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文将从“导入”和“总结”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和思考,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输入”知识。

一、“导入”和“总结”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主要是针对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的现象。我国传统教学中大多数地理教师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经常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状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始之前的几分钟,地理教师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不仅会使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使地理课堂在45分钟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高中教师也逐渐重视“导入”的作用,在教学中也经常采用多样的导入方法来提升课堂质量,但是课堂“总结”却仍被众多教师忽略。课堂总结是对45分地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中心内容进行概括,对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巧妙的“导入”如果能起到激发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完美的总结则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提升整堂课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课堂的升华,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地理课堂45分钟的整体质量。

二、导入和总结的方法

课堂的“导入”和“总结”都关系着课堂45分的质量如何,因此选择恰当的导入和总结方法是提升整体地理课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便日益重视教学的质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的把握也日益精细,于是在教学中采用较新的教学手段对地理课堂进行别具一格的导入和鞭辟入里的总结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完美的导入和总结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教学的效果,以下笔者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效果较好的导入和总结方法,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1.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巧妙导入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较于地理课本上死板的文字,学生更容易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产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对课前导入进行设计时可将学生中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课堂,以更直观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

2.利用故事进行导入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共同心理,从教学中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小故事时学生就会集中精力仔细听,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地理课堂上课的前几分钟利用一些与课堂所教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行导入,既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铺垫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全神贯注听故事的同时趁热打铁巧妙地引入课本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则会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使得45分钟的教学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在讲述洋流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关“百慕大三角”的故事:1968的某一天,一架客机正在飞行,突然坠落入海,机上所有人全部丧生。1973年某天,一艘摩托船在海面上行驶,瞬间沉入海底,船上无人生环。这里因舰船、飞机屡出问题而被人们称为“死三角”。那么,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在哪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飞机和舰船频频出事呢?让学生阅读地图,然后找出百慕大三角的地理位置,并利用网络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死三角”海底地形十分复杂,海区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死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及较封闭的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这些岛屿面向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死三角”海区穿过。“死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了。

3.利用图片进行导入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图片记忆的能力明显高于对文字的记忆能力,图片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明显长于文字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基于这一研究,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在选用导入方法时可以借助图片在人脑中印象更深刻这一优势利用图片引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被吸引到课堂,课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能通过图片长时间的存储在学生的头脑中。

4.悬念导入法

立“疑”激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地理课堂的前几分钟巧设悬念,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当然在悬念设置时既要考虑悬念与课堂内容的联系又要考虑学生的的特点。悬念导入法一般用于需要学生自己挖掘和理解的知识讲解时,采用这种方法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触类旁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地理课堂总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课堂进行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较多时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当课堂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难以完全吸收时,教师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找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学生吸纳课堂知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绘图列表法

绘图列表法常用于章节知识讲解结束之后或者课堂所教内容较为复杂时,通过绘图列表直观展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疏通脉络的重要方法。例如: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堂地理教学知识点:地理公转方向,从地轴倾斜方向判定冬至日及夏至日、秋分日及春分日,掌握远日点及近日点轨道位置及日期等,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绘图列表法,如图所示:

3.承上启下法

地理知识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前与后的知识都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要在概括本节内容的时候设计好悬念并引出下节课的问题,在课后引导学生对即将要学生的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上大气环流这一节课的内容时,了解了这节课是假设地表性质均匀的情况下大气运动的特点,在总结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是假设地球的表面性质均匀,那实际情况是不是也一样?以此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生活中的想像,并告知学生地球的表面是不均匀的,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气的运动又会如何进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告诉学生在下节课的时候会讲述海陆分布对于大气环流的影响情况。

课堂导入以及总结的方式很多,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及应用。

三、结语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高中阶段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因此提升地理课堂的质量是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时应考虑的首要问题,鉴于“导入”和“总结”的重要意义,高中地理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导入和总结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给与学生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把地理知识以创新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和老师互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利于教学的方式。“导入”和“总结”就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触的信息以及他们头脑的灵活都比他们的父辈要强很多,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点不同,造成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度不够,如果教师讲课方式太死板,无新意,照本宣科,那对学生来说,就是“灾难”。

参考文献:

[1] 葛海云.学生是建构优质高效地理课堂的主人――对一次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J].新课程(教研版, 2011,(8): 257-258

[2] 郭洪场.高中地理课堂小结的技巧[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 (1):22-22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6)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但有些教师在情境引入中让学生看东说东、看西说西,尽情挥洒,花费十几分钟时间还不能进入主题,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情境中提取各种信息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方向、浪费时间。因此,情境导入要求教师及时引导,从情境中提取出为新知服务的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明确学习方向。如“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教师拿出几个苹果创设情境,此时,如果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很容易说苹果好吃不好吃、喜不喜欢吃、苹果价格是多少等问题,很难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所以,这时候,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直奔主题。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请你用一个数表示,填入括号内。

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前三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答,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是半个苹果,但要求用一个数表示学生就犯愁了。教师偏让学生尝试,学生饶有兴趣,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表示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一种新的数叫作分数――[12],它是怎样得到的?如何书写?表示什么?我们一起探究。这样教学,让学生生“疑”,从学生的“疑”处入手,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产生求知欲望,自然贴切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既突出了主题,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课堂展开,教师提供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获取新知,这一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做起来很难。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从有限的文本材料中获取新知,抑或即使获取新知也是肤浅的,缺少深入思考。因此,为了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开发文本材料,为学生提供系列材料或系列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感悟。如 “认识百分数”教学,学生会说出具体情境的百分数意义,但没有深入思考,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率80%为例)

师:谁能说出这80%的意义?

生: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80%。

师:是不是银山小学六年级正好100个学生,达标80个?

生:不一定。

师:那你说说这80%是怎么来的?

生: [达标人数总人数]。

师:是不是直接得到80%?

生:不是。

师生完善: [达标人数总人数] 。

师:既然是“达标人数”除以“总人数”转化过来的,请你假设举例,“达标人数”和“总人数”可能是多少?

生(举例以后回答):[45],[810],[3240],[4860],[80100],[160200],[12001500]。

??:这些分数都相等吗?

生:相等。

师:既然相等,为什么不用[45]表示,而要用80%表示呢?

生(疑惑):对啊!平时不是说能约分的要约分吗?[45]比[80100]简单多了,为什么要用[80100]表示?

这时候,就看教师如何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引出百分数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一组材料。下面是几个学校六年级体育达标汇总情况,你能比较好差吗?(先出示前三列数据)

[学校 六年级

人数 达标

人数 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母是100的分数 百分数 大洋

小学 400 370 [370400] [92.5100] 92.5% 巾山

小学 366 355 [355366] [97100] 97% 银山

小学 5 4 [45] [80100] 80% 托阳

小学 73 66 [6673] [90.4100] 90.4% 临海

小学 981 911 [911981] [92.9100] 92.9% 汛桥

小学 246 225 [225246] [91.5100] 91.5% 杜桥

小学 200 180 [180200] [90100] 90% ]

有的学生说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把分子化成相同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通分进行比较。

师:通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通分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不断催促,学生还是抓耳挠腮无法完成,个别学生窃窃私语:“我们会二三个分数通分,不会七个分数通分。”

师:大家讨论一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讨论很热烈,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时,几个胆大的学生对教师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可以把几个分数化成一个指定分母的分数,您能不能确定一个分母,我们都把这些分数化成您指定的分母。”

师(面向所有学生):刚才有同学说,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分母,然后把所有分数都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大家说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既然老师可以确定,那么大家自己也可以确定一个数。大家再讨论一下,确定一个什么数做分母比较好?

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确定100做分母比较好,转化方便。

师:那为什么不以10或1000做分母呢?

生:10有些小,1000有些大,100不大不小比较合适。

师:分母化成100以后就便于比较,这种固定的格式就叫作百分数,我们一起完善表格。(完善上面表格的后两列内容)

概括板书:

[百分数]

师:大家把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管你在临海、上海,还是北京,人家一听就能比较那所学校体育达标好,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叫作百分比(百分率),也叫作达标率。再如我们穿的衣服,大家看看标签,含棉多少都用百分数表示就方便比较,如果你写成[4050],我写成[1315],就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不方便。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化成百分之几了吗?能不能把80%约分?

生:知道了,不能约分。

教师通过一个百分数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很难明白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搞不懂为什么要把分母转化为100、百分数能不能约分等问题。教师呈现系列材料,让学生犯难,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例说明采用百分数的必要性。学生从模糊到清晰,自己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牢固建立百分数的概念,弥补了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不足。

三、课堂练习,教师逐步引申发展,让学生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如果仅仅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几道习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可能不成问题,但要深入理解、发展能力就有难度,因为课本上的习题形式比较单一、层次不够分明。因此,要想发挥习题的多种教学功能,教师要认真钻研习题,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巧妙设计问题,一题多用,使习题真正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我们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

计算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分米][4分米][4分米][8分米]

教师设计这样练习的目的,一方面,应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如果仅以此教学,就没有用透习题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作用。那么,还可以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呢?

思考一:平行四边形有相对应的两组底和高,这两组底和高的乘积相等吗?你能根据这道题目写出等式吗?

4×6=8×h

思考二:你能根??这个等式计算另外一条底上的高的长度吗?

思考三:如果没有出示图形,仅仅告诉你: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4分米和8分米,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你能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就要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高6分米应该与什么数相对应,画在哪里,从而才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做,引申挖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思辨等能力。这样层层递进、深入思考,学生自己是很难想到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题多变,才能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教师盘点课堂表现,让师生不断进取

课堂总结包括学习内容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课堂表现的总结等内容。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及时回忆、复习,达到巩固知识、学了能记住的目的。通过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让学生谈谈如何学习这一内容,并将此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从而达到学了会学的目的。通过对课堂表现的总结,指出表现好的方面和表现不好的方面,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促使他们今后做得更好,达到学了还要学的目的。有的教师一讲到底,下课了匆匆收场,没有时间总结,不管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都是不妥的。有些教师虽然进行课堂总结,但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而忽视了其他两方面内容的总结,也是有缺陷的。如“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可以进行这三方面的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如何得到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表示1份就是几分之一)

进一步概括,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2.我们如何学习的呢?你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吗?

师生讨论得出: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抽象得出[12],再将同一材料进行不同分法得出不同分数,然后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概括。让学生明白操作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对学习数学的作用,促使他们将此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之中。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好?你觉得老师表现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7)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学习投入度(learning en

gage-ment)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重要特征:首先是在就读过程中,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程度;其次是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所提供学习支持条件的满意程度。本次研究吸收了前人研究中已有的做法,并结合具体实际,设计具体的问卷并组织调查研究。

一、组织问卷调查与统计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选择了河南科技学院的100名大学生,涉及到信息工程、生命与科技、经济与管理、新科、化学化工、食品工程、人文、资源与环境管理、机电、动物科技、园林和外语12个学院。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100名同学进行调查,采用匿名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得到的问卷中有效问卷95份。(2)问卷的数据录入与分析。用Excel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在录入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信息核对以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采用统计学工具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样本太少,造成年级、专业是否对口的数据量小,而没有对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习成绩、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内在一致性与问卷信效度分析结果

表1 学习成绩、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同侧效度分析

从上表分析出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学习成绩与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是同侧效度高的三个变量,从而确保本次研究具有较高的效度。

表2 学习努力与上自习情况内在一致性分析

从上表看出学习努力度与自习情况存在内在一致性,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个体因素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性别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被测试的学生中共有男生62人,女生33人,男生占总人数的65%,女生占总人数的35%。男生中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多数80分以上的有26人,占男生人数的41%,占总人数的27%,而每学期多数在70~80之间的有30人,占男生人数的48%,占总人数的30%,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男生的成绩是中等的,多数不及格的男生有6人,占男生人数的10%,占总人数6%;而女生中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多数80分以上的有23人,占女生人数的70%,占总人数的24%,每学期多数在70~80之间的有9人,占女生人数的28%,占总人数的10%,多数不及格的女生人数有1人,占女生人数的3%,占总人数1%。从男女的学习投入度分析,在所测试的男生中学习比较努力的有15人,占男生人数的24%,而每周经常上自习的有18人,占男生人数的30%;女生中学习比较努力的7人,占女生人数的21%,而每周经常上自习的有9人,占女生人数的27%。从总体来看在所测试的样本中男生的成绩与女生的成绩相比,成绩优秀的女生比成绩优秀的男生所占比例高,而成绩良好的男生比成绩良好的女生所占比较高,成绩多数不及格的男生比女生所占比例高。男女生学习投入度比例相差不大,但女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程度显著高于男生。本数据的分析结果与《教师工作投入度: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中的性别对教师工作投入度的结果是相符合的,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女生的性格和细心程度有关,有待以后投入更多的研究。

2.性格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性格中的主动性表现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所测试的大学生群体中,擅长在大庭广众面前大胆发言的人,性格是相对活泼的。调查发现不管是不是擅长与人交往,学习比较努力的人数与经常上自习的人数没有显著差距,即性格中的主动性表现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目前学术界关于性格对投入度的研究还相当少,没有找到有关性格对投入度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3.兴趣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3 兴趣对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兴趣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和学生所回忆内容的数量,而且能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兴趣促使学生不只是满足于文章的表面含义和结构还会使学生积极探寻其深层含义。从上表可以看出,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大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显著多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中兴趣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相一致。

(三)组织因素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院系类别与学习投入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95名大学生中经管学院的学生20人,占总人数的21%,在这些样本中有95%的大学生成绩都是优秀的,25%的人学习是很努力的,15%的人是经常上自习的;调查的样本当中信工学院的学生有24人,占总人数的25%,在这些样本中有25%的人学习是很努力的,17%的人是经常上自习的;生科学院的学生有12人,占总人数的13%,在这些样本中有25%的人是学习很努力的,17%的人是经常上自习的。因此,院系的类别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的。

2.大学生对学校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际调查发现认为学校激励制度公平的同学学习投入度高些,而持不公平态度的同学学习投入度低。对组织激励制度的满意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激励制度满意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的学习投入度。

(四)环境因素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宿舍文化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文结果发现,宿舍文化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的结果是相一致的,这对以后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人际关系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95人当中有65人是与班级同学关系比较融洽的,占总人数的68%,而在这些人当中有33%的人是学习很努力的,10%的人是学习不努力的;30%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19%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与同学关系一般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1%,在这些人当中有23%的人学习比较努力,60%的人学习努力度一般,22%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30%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经常与任课老师进行学习交流的学生有30人,占总人数的31%,这些人当中43%的人学习比较努力,不努力的学生占0%;43%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10%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与老师从不进行学习交流的学生有27人,占总人数的29%,这些人当中22%的人学习比较努力,19%的人学习不努力;22%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33%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

从本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人际气氛对教师工作投入的活力、奉献和专注具有一定的预测力,表明人际气氛越好,教师工作投入的活力、奉献和专注越高。这对本文的研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三、研究结论及对策

在个体因素中,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与学习投入度呈正相关,性格与学习投入度不相关;在组织因素院系类别、组织制度、对激励制度满意度因素中,学生对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呈正相关,而院系类别与学习投入度不相关;在环境因素中,宿舍文化、人际关系与学习投入度呈正相关。

1.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端正其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因素。从这两方面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端正其学习态度,让他们意识到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很重要的,从行动和心理上激发大学生去投入学习,从而提高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程度。

2.完善学校的激励与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与学校学习氛围是影响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点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更完善更细致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措施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比如奖助学金、三好学生、文明学生、学习标兵等的评定以及考核方式、德育评定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以后的大学生教育中,完善而公平的激励制度对学习投入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与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宿舍文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因素。加强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学习交流会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觉感受到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投入度。所以在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采取措施时,应把环境因素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对于不同的高校,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环境因素不同,在采取措施前要进行一定的调查。

参 考 文 献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8)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

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9)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大学入学以来个人总结篇(10)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上一篇: 施工员月工作总结 下一篇: 申请书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