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培养人意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17

负责培养人意见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1)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梵迪珠宝对于公司管理者的定义是“教练型经理”,指奋斗型员工经过为自己负责、为事情负责、为他人负责的成长过程,完成了从“业务能手”到“管理者”再到“领导者”的转型。部门主管长期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鞭策,能够发自内心地支持项目,愿意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管培生项目具有既“为事情负责”又“为他人负责”的特点。教练型领导通过不断交流与反馈,一方面使管培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选择主动承担;另一方面,充分知晓管培生的具体想法和行动方案,让他们产生被支持、被尊重的感觉。这样,部门负责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控制权,管培生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责任感。

榜样:人才培养的催化剂

《人才管理大师》七项工作法则的第一项就是“CEO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创建一种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梵迪珠宝的总经理及各业务负责人给予了项目全面的支持,亲自参与管培生的培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中高管作为“高管导师”,负责管培生的精神引领,着重关注他们的思想发展,既培养项目组所分配的具体管培生对象,也参与项目的全体活动“高管面对面”。部门负责人作为职业教练,负责制订管培生的轮岗计划、考核指标,进行职业发展辅导等工作。

权责:分权制衡

如何推动项目有效地开展?应当依托“三大组织共存,分权制衡”原则(见图表2),实现权责分明,指导流程进行。

管培生项目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团队或组织的事。HRD是整个项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识别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HRD指派一人担任项目小组组长(见图表3),组长主要协助HRD组织和推动项目的开展,包括召开周例会、月例会,企业文化宣贯和培训实施等。生活导师由上一届管培生担任,一对一匹配,负责对新管培生的身心状态进行关注与引导,帮助其适应与融入集体。自组织是管培生自发形成的小组织,不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进行非正式交流。

机制:项目落地的保险环

项目中的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严肃认真、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和完善具体、灵活个性的“培训方案”。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2)

时 间:xxxx年12月5日下午

地 点:党员活动室

参加人员:教工支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左井祥

记录人:王超

会议内容:讨论确定闫万林同志为发展对象问题

主持人: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确定闫万林同志为发展对象问题。闫万林同志于2013年10月12日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经过一年多的培养考察,各方面表现突出,是否基本符合党员条件,将其列为发展对象,大家议一议。下面,先请培养联系人介绍闫万林的表现情况。

1、张伟(培养联系人):(向支委会介绍对闫万林的培养考察情况)

徐贵申(培养联系人):(向支委会介绍对闫万林的培养考察情况)

2、主持人:听了培养联系人的发言,各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先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闫万林同志经过一年多的培养教育考察,已基本符合预备党员条件,同意将其列为发展对象。

3、主持人: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将闫万林确定为发展对象。我们将向党总支打报告,待上级党组织预审后,再进行相关的工作。

xx二中教工支部

发展对象座谈会记录【二】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某地会议室

主持人:***

记录人:***

应到会委员 人,实到 人

参加人员:***、***、***

缺席人员:***(注明缺席原因,如生病、出差、无故等)

会议议题:讨论确定***、***、***等*位同志为发展对象。

会议内容:

一、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

1、由支部书记***(或**党小组负责人**)介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整体情况及多名党员推荐发展对象情况。

,。

2、由培养人逐人介绍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和***同志的培养教育考察情况。

(1)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1)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 (逐人记录,不得略过某人)

3、与会同志对上述人选进行充分讨论。

***发表意见:,,。

***发表意见:,,。

,,。 (详细记录,尤其是反对意见)

4、根据多数同志的意见确定发展对象名单。

经支部讨论,同意确定***、***、***(确定名单要逐人列出)等*位同志为发展对象。

(若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同志全部通过,则会议结束。若支部认为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则需写明具体原因)

支部书记签字:

发展对象座谈会记录【三】

时间:xxxx年X月X日下午X点

地点:三楼会议室

主持人:XX

会议内容:征求党内外群众对于XX同志确定为入党发展对

象的意见

参加人:党员代表:XX

群众代表:XX

记录人:XX

会议内容:

xx:今天,我们召开群众座谈会,主要是想征求一下大家对确定xx同志为入党发展对象的意见。xx同志xxx年11月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xxx年元月支部确定由xx同志和xx同志为其培养联系人,经过培养考察,xx同志对党的认识、对工作态度、对自己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4月参加了由县直工委举办的发展对象培训班,成绩合格。希望大家就xxx同志确定为入党发展对象一事踊跃发表个人看法。

xx:我先说一下吧。我与xx同志是xx同志的培养联系人,一年多来,该同志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组织靠拢,政治思想素质表现良好。工作积极向上,认真负,思想、工作、生活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工作中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团结同志,解放思想,敢做有为。通过考察,我们认为xx同志符合党员发展对象条件,同意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xx:刚才xx同志说了我们考察培养的意见,我完全认同,同意xx同志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xx:xx同志进入审计局二年多来,为人忠诚老实,工作尽心负责,学习认真负责,积极要求进步,应加强培养,尽早成为合格党员,我同意xx同志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xx:xx同志思想积极进步比较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能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而且还乐于助人,我同意xx同志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xx:xx同志为人热情,工作努力肯干,从没见她说过什么抱怨和消极的话,我认为xx同志具有了一个党员的基本素质。

xx:xx同志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xx同志符合党员发展对象条件。

xx:xx同志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做事热心,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到受大家的好评。我认为xx同志符合党员发展对象条件。

xx:刚才大家就发展xx同志入党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见,xx同志上班两年多来,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事杂活累,但xx同志总是尽心尽责,不报不怨,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思想上、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完全同意xx同志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同时,综合上述几位同志的意见,大家均xx同志列为入党发展对象表示同意,本支部将采纳各位提出的意见,形成会议纪录,上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谢谢大家。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3)

作者简介:俞立军(1966-),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二类课题“高职院校责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14JDSZ2021),主持人:俞立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6-0018-04

责任问题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问题。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帮助大学生确立责任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当前部分高职学生责任感趋于淡化的现实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入开展以责任意识培育和责任行为践行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对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同样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可见,责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职学生责任感的匮乏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有些高职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滋生。在利益取舍、理想追求、价值取向、义利选择上,高职学生有着明显的个人倾向,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辨别是非能力差,公德意识弱,应变能力差,难以适应工作环境。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环境责任意识淡薄[4]。这些现象均暴露出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薄弱和缺位。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责任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着手开展了类似的专题教育,但总体而言还存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尚未从传统大学通识教育的知识讲解、案例分析模式中解脱出来等问题。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开展责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别以不同标准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涵,但目前有关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研究,大多缺乏实际调查,很多结论往往因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而说服力不强,仅凭感性臆测或经验而来;在对策研究上,宏观的原则性研究成果较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明显匮乏;同时,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大多是某一方面的研究,有关“高职院校责任教育体系”构建的系统研究尚未破土。这些问题和不足为本文留下了可供研究的空间。

二、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育人理念和目标

文化育人的有效开展和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指出的,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因此,责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面向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把责任感作为职业核心素质和人才培养第一质量的理念;基于行为态度表现的能力本位素质教育理念;社会与职业角色转型的实践活动育人理念;学校、社会、企业、家庭密切配合,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活动全过程的全员全程化育人理念。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4)

在发展对象被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之后。

2、《写实簿》的管理

应由预备党员所在党支部组织填写和管理。党支部要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指导党小组和培养联系人继续做好定期写实工作。待新党员转正后,此表由基层党委(总支)另行保管。

3、《写实簿》各栏目的填写

(1)《写实簿》封面的填写 “单位”,要填写发展对象所在党支部名称。“姓名”,填写发展对象正在使用的姓名,不能填写笔名或别名;要用标准汉字填写,不能用简化字或繁体字填写。“填表日期”,要填写发展对象被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时间。

(2)本人自然概况各栏目的填写 一是“姓名”一栏。要与封面填写的姓名相符。

二是“性别”一栏(略)。

三是“民族”一栏。应填写全称,不要简写。如:“蒙古族”,不要写成“蒙族”或“蒙”;“朝鲜族”,不要写成“鲜族”或“鲜”。

四是“文化程度”。这一栏主要按学历填写。亦可按现有的文化水平和其他专业知识程度填写。按学历填写的要写明毕业或肄业,如大学毕业、大学一年、中专毕业、大学肄业等。按现有知识程度填写,应加上“相当”二字。如“相当高中”、“相关大专”等。填写“相当”的文化程度或专业技术水平,应经过严格的考核,由组织认可,个人不得随意填写。

五是“现任职务”一栏。这一栏是指一个人实际担任的职务,应按实际担任的职务填写。有的是上级党政机关任命的,如科长、处长、厅长等。有的是经过民主选举,上级领导批准的,如乡长、县长、厂长等。有的虽未经正式任命或下任命书,但实际是经过领导机关同意,担任一定的负责工作的,如“**负责人”、“代**长”等。没有领导职务的干部、工人、农民等,只填写个人的职业。无工作的,是个体经商者,填写“个体”。没有领导职务的专业、科技人员,可以填写技术职称,如主治医师、工程师、教授等。兼职职务较多的,应选其主要的填写。填写此栏时,要尽可能写的详细些,要写清什么单位、什么职务,单位起码要从县(团)级单位开始写,最后写到担任职务的岗位。不要只写“干部”、“工人”,因为这样填写外延太大。

六是“参加工作时间”一栏。如国家正式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应以人事局批准上班的时间为准。如非正式职工,则以到工作单位报到上班之日算起。如个体、农民等,此栏可不填。

七是“到本单位时间”一栏。这一栏是指发展对象到批准发展的党支部所在行政单位上班的时间。如参加工作后工作单位没有变动的,这一栏则与参加工作时间一致。

八是“预备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一栏。这里要填写的是预备期的起止时间,要注意的是预备期的确定时间要以发展对象被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时间为准,预备期终结的时间要比起算的时间提前一天,这样是一整年。

(3)接收入党时党组织概况栏目的填写 一是“接收入党时所在支部”一栏。支部名称要写全称,至少要从县团级单位开始写至支部所在行政单位党组织。不需要盖支部章。二是“党支部书记姓名”一栏。要填写现任支部书记正在使用的姓名。不需要加盖名章。三是“接收入党时的审批机关”一栏。要填写发展对象所在支部所隶属的上一级党委(或具有审批权的总支)。

(4)“预备期间重点考察教育的内容”一栏的填写 应填写预备党员被批准入党前后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的主要表现;按照党员标准衡量,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要求是,支部要认真负责地进行填写。填写的主要依据是支部对入党者在履行入党手续过程中,组织对其进行考察的结果和内容。[Page]

(5)“负责考察人”各栏目的填写 “负责考察人”即是培养联系人,可以是积极分子培养期间的培养联系人,也可以是发展后组织另行指派的两个人。考察人要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及写实工作。这里面的各栏目,如姓名、职务、党龄、文化程度等不用细说。要注意的是,“现任职务”,要写内职务,也要写明党处职务,如果没有党内或党外职务,则填“无”;“党龄”,规定,党员的党龄从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因此此栏要按照考察人入党的情况如

实填写。“文化程度”,可参照前面“文化程度”栏的要求填写。“确定做考察人时间”一栏,要填写年月,中途终止时应标明;必须是由两名正式党员负责培养,培养联系人调走的,应及时指定其他党员继续担任培养联系人,要始终保持有人负责培养。新换培养联系人后也应填写。

(6)“对预备党员的考察意见”栏目的填写 一是要每季度填写一次。二是填写前应由党小组集体讨论,由考察人填写。三是填写的内容,主要是预备党员在本季度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情况;思想、学习和工作的进步情况,特别要写清楚对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时所存在缺点的改正情况;目前还存在什么不足。四是落款处应由考察人和党小组长签字,时间应以党小组讨论日期为准。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5)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理性义务的自觉态度。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意义,识别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常见误区,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来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常见误区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因为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培养幼儿责任感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一)家长自身责任感的缺失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责任感的缺失会间接影响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家长处理日常事物的态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待事情的态度。一个对孩子、对家庭不负责的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助长了幼儿推卸责任的风气。一些在童年时遭受父母抛弃的儿童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自身责任感的缺失。如果家长没有抱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孩子自然很难习得对别人和社会负责的行为。

(二)不正确的归因方式

事情的发生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不正确的归因方式难以帮助幼儿责任心的发展。许多家长能意识到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又通过一些不正确的归因方式抹杀幼儿的责任感。例如,孩子走路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家长告诉孩子是都是地板的错,并错误地引导孩子通过踩地板的方式推卸责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经常把责任归结为客观原因,甚至是不合理的客观原因,忽视幼儿的主观因素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这样的归因方式不利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甚至会帮助幼儿形成推卸责任的心理习惯。

(三)家长对幼儿的所有事务包办代替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幼儿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许多家长误以为爱护孩子的方式就是包揽孩子的一切行为,代替幼儿处理在家中和幼儿园中的大小事务。例如,幼儿之间发生吵架、打架等冲突的时候,一些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而是动用成人的权威代替幼儿解决冲突。这种看似爱护孩子行为的背后实则损害了幼儿责任感的发展。一旦发生需要独立承担后果的事件,幼儿习惯性地想到的就是家长会替自己善后,长此以往,幼儿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培养,不能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幼儿责任感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自出生以来接受的最初的教育。因此,有效地利用家庭这一教育场所,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将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责任感存在的误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有利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一)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家长应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应和睦相处,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纷争。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能为幼儿树立责任感的典范,让幼儿成年的行为有模式可以遵循。其次,家长在处理冲突时应主动承担责任,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充分地表现出责任心,通过影响幼儿的潜意识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归因方式是个人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方式,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助于幼儿认清客观事实,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如果在归因时倾向于归纳成客观的因素,认为造成事件的原因完全是由外部环境所导致,将不利于幼儿对事件的准确认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重点在于帮助幼儿客观地认清事实的真相,引导幼儿形成正确归因方式。让幼儿明白一件事情的发生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例如,幼儿不小心打碎了放在桌上的花瓶,客观原因是花瓶是易碎的玻璃材质做成的,主观原因则是幼儿的粗心大意。家长如能帮助幼儿认清打碎花瓶这一客观事实,并且让幼儿明白在主观上是自己的粗心大意打碎了花瓶,将有利于幼儿纠正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培养幼儿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家长应该改变对幼儿的行为的包办代替的观念,鼓励幼儿独立做出选择。只有当幼儿独立做出选择时,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独立承担行为后果。一般来说,那些懦弱、胆小、自卑的孩子往往因为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在遇到事情时犹豫不决,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事情发生后不能独立承担后果,逐渐养成不能对自己负责的行为习惯,导致成年后责任感的丧失。家长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学会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针对当前培养幼儿责任感存在的误区,合理地运用家庭教育这一途径,利用多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来促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飞.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7).

[2] 徐颖.论文幼儿责任感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6).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6)

xxx:根据党支部指派,我负责对卢xx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该同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经培养考察,可以做党的发展对象。

xx:我是卢xx同志的党小组长,该同志在一年的培养中,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经培养考察,可以做党的发展对象。

二、(党支部书记)介绍:

    1、该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对党的认识深刻、感情深厚,入党动机明确。

2、我赞成他成为发展对象。

三、支部成员是否同意其确定为发展对象的意见 罗xx:听取了培养人对考察对象的综合考察意见,我同意卢xx成为发展对象。

xx:听取了培养人对考察对象的综合考察意见,我同意xx成为发展对象。

xxx:听取了培养人对考察对象的综合考察意见,我同意xx成为发展对象。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7)

一、利用语文教学进行责任感教育有其独特优势

作为语文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方面尤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学校的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上只重视灌输知识的怪圈,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豁达的性格,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语文是一个充满趣味、丰富多彩的百花园,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具有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在语文教学中,可用于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素材随处可见。如《背影》一课,学生可通过学习,在体验到伟大父爱的同时,激发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杜甫的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会诗人同情大众苍生心怀百姓的社会责任感;《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对伟大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语文教学对于树立学生的责任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家庭和集体、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需要、情感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包括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类责任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直接关系到社会、国家乃至全民族的前途和未来。

目前全社会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要“学会做人”,而一个人要学会做人的重要前提是要有责任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备受祖辈父母的宠爱,没吃过多少苦。多数学生表现为自私狭隘,唯我独尊,斤斤计较,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追求。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存在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等诸多缺点。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

三、语文教学中贯穿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阵地,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好课堂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是直接而又高效的。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实施责任感教育。

1.充分挖掘课文资源,创建责任感教育环境

在许多语文课文中,蕴含着进行责任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充满强烈的人文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充分发挥课文的育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其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有的课文描写风景名胜,让学生在感受风光绮丽的同时,更领悟人类要善待自然,对自然尽保护之责;有的课文让人在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课文告诉我们要在家庭中尽一份责任;有的课文告诉我们面临困难时有勇气和信心,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负责;有的课文告诉我们要对国家负责。

2.利用作文教学,进行责任感培养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8)

明确师生各自的职责

1.企业导师的职责研究生导师需要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又是某一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4]但企业导师不同,企业导师一般应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承担一定级别和层次科研项目的专业人员担任,他们一般是企业的相关领导,他们可能没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也可能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但他们是用人方面的专家,对于职工职业生涯的把握较准确,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基地研究生作实际指导,所以由他们担任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中长期培养规划,而由基地管理小组把握具体培养环节,是切实可行的。企业导师具体的职责如下:一是和学校导师共同制定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选择工作。二是听取基地管理小组的汇报,并在必要时作出指导。三是协助学校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及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基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规定,应在参加基地科研项目攻关中完成。也就是说,论文选题来自研究生在基地的实际科研攻关项目,并且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都在基地进行,但由于企业导师的专业学科知识不完备,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比较费力,所以由学校导师负责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同时,企业导师必须协助研究生完成工作,如提供学位论文需要的相关项目的材料。四是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2.学校导师的职责学校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其职责主要有:一是和基地导师共同制定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选择工作;二是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指导;三是保持与基地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与合作;四是听取学校管理小组的报告并在需要时给出指导意见及建议;五是在基地导师的协助下,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及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六是协助企业导师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3.基地研究生的职责一是按照导师要求认真开展实习实践、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等工作,并承担基地的一些工作任务;二是在基地期间,参加生活;三是经常向学校管理小组及基地管理小组汇报工作、生活情况;四是自觉遵守基地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五是认真听取学校管理小组的指导意见及执行基地管理小组的工作安排。对于基地培养的研究生,基地可以设立研究生补助、奖学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等激励手段。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9)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研究生人数的剧增,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日益受到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据统计,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为517200人,比2011年上涨4.4%,其中学术型硕士329709人,专业学位硕士187491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极大地缓解了本专科生的就业压力,然而随之而来的教育培养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导师是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导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传授、科研方向的引导、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审核,更重要的是导师自身的价值观、学术素养、人格特性等在研究生的具体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导师对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影响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培养类型的变化,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日渐凸显,个别研究生和导师间发生矛盾的极端案例和由此引发的导师指导不力、师生关系雇佣化等方面的指责与讨论经常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研究生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2006年以来教育部推动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其核心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更引起了不少人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进一步异化的担忧。

有学者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对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总体满意度较高,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成为新的更被接受的指导形式,研究生普遍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并从中获益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热情很高,多数研究生能够参与到与自己专业方向有关的科研项目中并从中受益。但与此同时,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与导师见面频率较低,也有相当多的研究生与导师进行交流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增强意识,正确认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首要职责。

关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认识过程,迄今为止,国家专门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出台了如:1987年8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党字084号);2000年4月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3号);2010年11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等相关文件皆指出研究生导师不仅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业务学习,而且要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上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关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

2.导师是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培养过程的基础。

自2006年开始,我国支持和推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统筹教学、科研资源,建立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过程。要努力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保证研究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科学研究中创新。要将科学研究导向原则贯彻到研究生招生、培养全过程,改进招生办法,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在服务国家需要和兼顾不同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招生计划的分配要与科研任务结合起来,指导教师的招生数量应在考虑社会需求、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其科研任务、科研经费和指导能力确定。学校可根据需要,对需要发展的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完善机制,保证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正面影响力。

1.立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都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师德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健全导师遴选、考核等制度。要真正让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一方面,按照科研导向和任务导向的原则,切实实行导师岗位制。要考察导师的学术水平、指导能力、科研任务和研究经费来确定导师的岗位;对于学术水平高、科研任务充足的导师招收培养研究生要给予倾斜支持,同时注意防止导师超出指导能力过多招收研究生的现象。另一方面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负有指导责任,并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科学道德等方面负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

3.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需要突破的瓶颈。目前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培养已经各有侧重,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应通过科研任务,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鼓励跨学科合作指导。健全研究生考核、申诉、转学等机制,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预答辩、学位评定等各环节的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建立健全培养、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

4.完善相关的配套和连贯机制,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影响,其实不仅仅在于教育过程中的影响,还与其一些相关的配套机制关联。赋予指导教师在招收和管理研究生方面的必要自,让导师参与到研究生的选拔和整个教育培养的过程。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完善研究生的资助体系,激烈研究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同时对于指导教师认为不适于继续指导或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学校要安排其重新选择指导教师或按有关规定作其他处理,建立优劣淘汰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10-1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09]1号)[Z].2009-9-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19.

[4]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赵清华,周玉清.我国高校研究生育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负责培养人意见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60-02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对研究生的培养,大都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该项制度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管理制度,是指导师对在校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思想品德教育、就业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并全面负责的管理制度。[1]

一、导师负责制的形成及内涵

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雏形形成于14世纪的英国,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最为著名。它具体由学院为学生指定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计划。在这个时期,各国基本都实行的是单一导师制度。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学科划分更加精细,掌握单一学科知识已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单一导师制度亦不能满足一些跨学科、跨研究机构选题的研究生发展的要求,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乃至“导师指导小组制”应运而生。这种“双导师制”或者“多导师制”,有助于研究生扩大学术视野和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同时也使得对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更加客观。[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入90年代,部分高等学校开始尝试在研究生培养中实施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科研、生活等。为了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试点并推广实施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项目资助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导师负责制的内涵,并突出了导师的权力和责任。[3]

二、导师负责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导师负责制制度的内涵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特别是2006年以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使得导师负责制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导师的权利和责任得到强化,在制度上保障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制度改革对导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拓展了导师发挥自身作用的空间。由于认识不足,加上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导师个体在教学、科研中也存在着差异,这使得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伴随着改革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别导师过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力,而忽视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导师负责制的重要内容就是赋予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分配、研究方向指定、培养计划确定、学位获得等方面具有更加自主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其目的就是通过导师自主行使权力,使得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能够有效“统一”,更加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比如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科研工作的需求,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研究生的录取和招收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就能招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学生,从而更加有利于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有些高校,个别导师只注重自身导师的权力,却忽视了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与义务。他们通过行使导师权力,招收到了“合适”的研究生,但是研究生一旦招收进来,限于自身科研条件、经费,或者个人的原因,又对研究生实行“放养”,疏于管理,任由研究生“自学成才”; 确定研究生的研究任务时,也不与研究生充分沟通,这无形中给研究生造成了“科研任务无法完成”的压力;对研究生的实验进展不闻不问,缺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意识。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容易滋生研究生科研惰性和畏难情绪,阻碍了研究生个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研究生人才的成长。

(二)部分导师过分重视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关注

导师负责制明确要求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这其中不仅要求导师对研究生在培养计划、研究内容、科研方案、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担负起责任。但部分导师却做不到,表现在:1.有的导师认为导师的任务就是做好研究生专业上的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些工作不闻不问。2.有的导师认为,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心智已经成熟,能够自己去处理问题,没必要花费本来就有限的时间来关注专业指导以外的事情。3.部分导师科研应酬多,常年在国内外参加各种科研会议,研究生长时间难得见上导师一面,连最基本的专业上的指导都谈不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导师没有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外部科研环境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时间久了,研究生自然就会感到“被忽略”,得不到关心,甚至认为,自己只是导师请来的“工人”,从而逐渐丧失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完善导师负责制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导师培训工作,将导师负责制的制度内涵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入到导师培训工作中去

导师负责制制度是当前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主体模式,导师只有充分理解了导师负责制制度的内涵,才能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从而规范自己的指导行为,才能有效提高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据有关研究调查,许多高校也组织过一些导师培训工作,但是培训的内容没有涉及导师负责制的制度介绍,部分高校即便有,也不是很全面;还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组织过培训,导师对导师责任的理解完全靠个人的想当然。由此可见,对导师负责制制度内涵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二)完善导师遴选、考核体系是保证导师负责制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突出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导师的质量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遴选出科研创新能力强、作风正派、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科研生活环境的导师,对提高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1.导师的遴选,过分看重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导师个人的品行。2.导师的考核标准过低,工作形式化,使得导师“只进不出”,没有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科研生活工作的积极性,给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遴选、考核体系,确保处于核心地位的导师经得起检验。首先,遴选体系要全方位进行,在继续重视科研实力的前提下,应将导师个人品行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导师个人品行不合格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其次,导师考核工作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不讲人情,不打折扣,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消导师资格。再次,要将具有研究生招生资质与当年实际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区分开来,没有科研项目或者一定科研经费支持的硕士生导师,坚决不能让其招生,同时应探索导师身份由资格认定到岗位认定的机制,形成导师竞争上岗的局面。

(三)建立导师与研究生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导师负责制确立导师的核心地位,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科研工作取得进展,使研究生能够成长成才。因此,一方面,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耐心听取研究生的想法,适时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特别在日常生活中,导师不能以导师的身份要求学生,这样只会让师生之间产生距离,长此以往,隔阂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的研究生,导师要主动与之交流,努力帮其克服交流障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的作用。可以由几个专业相近、科研研究对象或者载体一致的导师组成专业指导小组,形成一个结构松散的“团队”,团队内,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相互之间经常在一起活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对于研究生的性格培养、科研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研究生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对于那种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实验室人数较少的研究生来说,导师指导小组能够有效的缓解这种不利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为研究生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积极向上的环境,这对科研工作也大有裨益。

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以导师为核心,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给予导师充分的自力。这充分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入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导师负责制的内涵,力争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上一篇: 初三模考试总结 下一篇: 中秋国庆双节祝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