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7:52

七年级音乐教案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1)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并不单纯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科,鉴于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音乐是一门以歌词和曲子相映生辉的艺术,好的音乐会让人感觉高雅,熏陶听者的心灵,听者在与音乐的交融中逐渐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情感互相倾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在要格外的注意用感情激发学生倾听或是学习音乐知识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组诗歌曲《七子之歌》的时候,音乐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歌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二战中,西方列强将我国香港、澳门等七个地方占为己有,诗人闻一多愤怒而作,歌词中将七个被侵占的地方比作是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慎重与学生介绍、传达音乐创作背景,将歌曲中的强烈情感渲染至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感知歌曲中心大意,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是各种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为优良的教学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展示天山春景的图像或是音频,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自主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学习兴趣展开设计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三、安排班级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 

在一般音乐教师眼中,音乐并不是一门需要复习的科目,可实际上,音乐素养和音乐对于学生压力的减缓的过程和效果是长期才可以看到的,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学习新知识,却并不复习旧知识,就好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最终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而初中音乐教师费尽心血研究的教学方案最终收获的效果寥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展开复习的工作,组织班级音乐竞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复习方式。组织班级音乐竞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竞赛的 出题人要将出题的题目紧紧与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围绕,以此唤醒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共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科 

不论是学习音乐还是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联系的状态,联系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联系”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阻碍,学生和教师能彼此感应到对方的要求和感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期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思维感知音乐学科的优点,同时,师生共同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直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的探索过程是很漫长、艰辛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探索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地保持‘沟通’的意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师生的沟通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上,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获取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信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沟通 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交谈氛围。 

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的量,在于音乐对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音乐世界的 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借鉴优秀教学方法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在提高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的能力。不管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中采取如何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成长特点为出发点,设计和开展更為优良的教学方案。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2)

2020年音乐美术中考考试安排

一、考查时间:2020年1月5日

二、考查方式:

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方式接受考查。各考场分批次组织,每批次考查时间为30分钟(音乐、美术合考),市教体局、市电教馆统一搭建考试平台并建设题库。

三、命题范围题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至九年级)

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至九年级)

命题参照市教科所印发的《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四、题型: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

五、成绩认定:

艺术中考总分20分,考查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阅卷和评分,并计入中考总成绩。同时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次,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备注:

因视力、听力低弱或丧失以及因严重伤病,长期免修音乐或美术课的考生,可申请免考。申请时须填写《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艺术学科考查免考申请表》(附件1),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就医病历)或市级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明,经相关人员签字和相关部门审核盖章后,报市教体局复核。复核通过后,其该学科按全市平均成绩确定分数。

音乐美术中考指南

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管理系统:scjycp.com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3)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多年,对“因材施教”一词,我虽然并不陌生,可要不是这些年植根素质教育,我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应试教育使我一直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看待学生。现在重新回顾我走过的历程,我觉得自己原先仅仅是个“教书匠”,算不上一个教育工作者。这些年来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从而使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使我深有感动。我用以下事例谈谈我的见解。

案例一:小环,现为我校九年级五班学生,小学读书时,非常活泼开朗,可进入初中后,她变得沉默寡言。八年级时,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班主任拿她没办法。到九年级时,学校成立了音美体兴趣小组,马环参加了音乐组几次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十分出色,音乐老师很欣赏,并鼓励她坚持训练,准备参加全省艺术等级考试。马环从此变得自信、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了迅速的提高。上学期全校举行歌咏比赛,马环为班级领唱,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扬,班上也拿了一等奖。马环在班级里受到同学的信任和尊重。

分析:喜欢音乐是马环的个性特点,可上初中后,七年级的音乐老师由于外出培训学习,音乐课一直没老师上,马环的兴趣爱好无处施展,再加上课程增加,学校又没有组织成立兴趣小组等活动。活泼开朗的马环就变得消沉,觉得初中生活死气沉沉,学习无动力,生活无意义。

结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或特长,个性培养就是要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和闪光点,帮助学生发挥其特长,从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小王,我校九年级四班学生,小时候喜欢跳舞唱歌,非常快乐。上初中后,由于课程增多,压力加大,再加上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她一下子没能适应过来。初中七年级又没有音乐课,于是她觉得生活枯燥乏味,上课思想不够集中,精力没有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尽管班主任老师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九年级后,她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干啥都有了劲头,全校歌咏比赛时他们班选领唱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没有一个敢于上台的,班主任也没了辙,看到这一现象,王丽娜自告奋勇担当了这个角色。她带领全班同学反复训练,在比赛中拿了二等奖。尽管到现在王丽娜同学的学习成绩还没有赶上来,但是她热爱集体,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和她在音乐方面所展示的天赋和才华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和赏识。

分析: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并不意味着各门功课的成绩齐头并进,如果看考试成绩的好坏,那不是又回到了过去的应试教育。王丽娜身上的闪光点就在于她热爱和关心集体,有责任感,学音乐是她的个性特长。如果在这方面加以培养和训练,她同样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功的人。

结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正所谓“因材施教”。

案例三:我校九年级七班,是个先进班。这个班的学生有音乐兴趣小组成员6人,舞蹈兴趣小组成员6人,篮球兴趣小组成员5人,英语兴趣小组成员10人,数学兴趣小组成员5人。这三十多人构成班级的主流,他们乐观自信,活动积极。学校的各项活动,他们班组织的井井有条。当然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功不可没,可也不能忽视这帮兴趣小组成员。因为班干部和学习骨干都在各个兴趣小组里。参加各项活动有这些学生的“传帮带”,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的?所以,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全班各项工作开展得顺利圆满。周评比,他们班总在全校的前面,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4)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劲之中。

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是一个演唱活动单元。在学唱歌曲、介绍“演唱组合”这一形式的特点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歌曲进行组合演唱的排练。这是一个表现空间很大的学习任务,表演形式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和创造的好机会。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大家纷纷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自己想办法到方案的讨论,意见的综合,再到方案的统一,直至最后共同完成表演,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承担并完成了这个共同学习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自己的组员沟通,建立起了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内的冲突,为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过程。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就有了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

2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唱支歌这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是一节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意欲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新课教学是这样的,同学们平时唱过很多歌,也听过不少乐曲,音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是音乐世界的色彩斑斓,所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啊!在音乐的大家庭里,只有七个成员。它们分别叫什么呢?出示音符1234567,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摆弄这些小矮人吧,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发一张老师已写好四小节节奏的纸板和铅笔,让学生在下面写谱。并采用每组计分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2/4XX|XXX|XXX|X-||每组学生哼唱自己的曲谱,老师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作,稍提些建议。非常不错,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填写音符。但你们发现没有,有的小组旋律高低音符没有组合好,听起来并不好听。怎样组合音符音乐才能好听呢?这中间是不是有规律性呢?好,就让我们先来学唱几首劳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民歌吧!《信天游》、《小白菜》、《嘎达梅林》等。通过了解民歌,我们已经明白歌曲的创作是有一定规律的。让我们模仿民歌“同头换尾”的组合规则,进行创作吧。(准备4条不同的旋律,分别让学生在纸板上填写出四个小节音符,并唱出),学生学的特带劲。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我想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创作课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吧!

3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做法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师常感叹学生呆,课难教,学生常抱怨负担重,没兴趣,难学。可见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应该是多样的、有趣的、富于探索性的。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探究者。

4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讲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资料搜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有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能唤起学习音乐的热情,并树立起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以此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的引导也就成了可能。

5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就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音乐,学好音乐。在上《中国民歌》这一课,我们给学生讲到中国的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而山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然后我们把“了解中国山歌”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布置给同学们,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山歌的各种资料,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同学们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但能知道山歌在陕北叫“信天游”,在青海叫“花儿”,在内蒙古叫“爬山调”,还能了解有关山歌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自己学唱其中的一些歌曲。这种学习方式无形中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而后将“自主”和“探究”的成果回归到“合作学习中”,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果这些内容由老师作为知识在课堂上来讲授,那么同学们将永远也无法从中体会那种自己寻找的问题答案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学生的探究反思是把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变成学习的动力,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

综上,我们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其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还是较少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5)

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是指将和声、复调、曲式、计算机制谱、歌曲作法、乐队编配和MIDI制作等七门课以现代思维方式为基础予以合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来替代以传统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不同的是,“七合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和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更能体现出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对高师学生作曲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与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电脑音乐创作得到充分表现,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目的,以适应现代中小学多媒体音乐教学和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高师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具备课堂协调与组织能力、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合唱训练与指挥能力、音乐欣赏讲解能力外,还应该结合计算机制谱和MIDI制作等音乐软件,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把和声、复调、曲式、乐队编配、歌曲写作等知识综合应用起来服务于教学。将七门课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主要是考虑应用型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机制谱和MIDI制作,把歌曲写作、和声、复调、曲式、乐队编配等课程内容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式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科交叉的教学形式,把七门课变为一门多媒体作曲基础理论课。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可操作性课程,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课程之一,符合高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强、应用型突出的中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在美国攻读作曲硕士期间,考察了一些本科生的作曲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他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如:教学注重和声与歌曲写作的联系、歌曲创作与曲式结构的联系、复调写作与乐队编配的联系、乐队编配与MIDI制作的联系等。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授课,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教授在电脑里出16小节带和弦标记的单旋律题目,学生从电脑里拿到题目后,利用10分钟把自己喜爱的钢琴伴奏音型输入电脑;教授对几位同学的作业进行现场点评后,再让学生按照步骤,把钢琴伴奏谱转化为电声乐队四大件编制的乐队谱;等学生掌握了电声乐队编配手法后,再加上旋律乐器,学习简单副旋律写作,高年级的同学还要根据情况学习各种复杂乐队的编配和电脑音乐制作。据介绍,经过三年学习的学生都能为自己创作的校园歌曲进行配器和MIDI制作,能为单旋律的歌曲配写二声部或多声部,能自如地把钢琴谱转化为不同编制的乐队谱,能应用计算机把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综合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也应该学习和借鉴美国这种做法。按照三年的学习周期,笔者就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计算机制谱与MIDI制作: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学习电脑制谱和简单MIDI制作。电脑制谱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谱面视觉上掌握正确的记谱法,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脑播放所记录的乐谱,让学习者有一个直接的音响感受。教学可从单旋律的制谱输入和版面设计入手,结合视唱和乐理课程教学,在学习制谱的同时,巩固视唱和乐理课中所学内容;也可以由浅入深地为不同组合的乐队制谱,熟悉不同乐队的编配和各种乐器的记谱法。掌握计算机制谱软件还有利于音乐课件制作的学习,方便将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通过MIDI制作出来的音乐可以让声音更接近真实乐器,学生还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把一些自己想要的个性化声音效果加入到音乐创作中,让音乐更加丰满和流畅。在初级阶段可以教会学生乐谱输入法和简单编配常识,在美国的一些学校,计算机制谱软件和MI-DI制作两门课的基础知识是和乐理课整合在一起的。

2 和声与歌曲写作:传统学院派的和声与歌曲写作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和声教学一般从一个音配一个和弦开始,强调和声功能进行,大部分学校和声课结业考试还停留在一个音配一个和弦的教学内容里。歌曲写作与和声教学也是脱节的,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为了突出地方特色,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加入地方戏的音乐要素,这种常见的做法让富有经验的传统和声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从着手为歌曲配置和声,更何况我们高师的学生呢?

以上两门课对作曲指挥系专业的学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对将来走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高师音乐学生来说,他们将来面对的是一小节一至两个和弦的校园歌曲、通俗歌曲和民歌,学习和声的主要目的是能为一些校园歌曲编配简单的钢琴即兴伴奏,为歌曲配置简单的二声部或多声部,帮助自己制作MIDI或为小乐队配置简单的乐队谱:学习歌曲写作的目的是能创作单声部或二声部简单的校园歌曲。传统的和声与歌曲写作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用于高师音乐学生的教学。

笔者建议从第二学期开始,把传统和声、歌曲写作、曲式等课整合在一起,课程内容不宜太难,应该以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在学科联系上做到和声学习与和弦连接相结合,和弦连接与钢琴模式化伴奏音型写作、歌曲写作相结合,歌曲写作与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旋律变奏写作相结合等,具体说从学习简单的和弦连接入手,根据所提供的和弦连接创作单一曲式结构的歌曲,再进行单一曲式结构的旋律变奏写作、模式化钢琴伴奏音型写作等,加上电脑制谱软件辅助教学,学生能即时听到自己的创作成果。笔者相信这一做法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MIDI制作与电声乐队编配:第三学期可以学习简单MIDI制作,学习如何把钢琴伴奏谱模式化地转化为电声乐队谱,如何制作简单背景音乐,如何录制打击乐器等,同时继续深入和声与歌曲写作内容学习,创作单二部、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并通过电脑把所创作 的歌曲制作出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来。

4 二声部写作与电脑音乐:第四学期延伸第三学期的学习内容,创作多段体曲式结构的乐曲和歌曲。电脑音乐制作方面,在电声乐队的基础上加上一至二件旋律乐器,同时学习简单二声部副旋律写作,如:与旋律声部构成三六度的副旋律写作、在和弦连接中寻找横向为大小二度音程关系的副旋律写作、在和弦音的基础上加经过音和辅助音以及为长音填空等副旋律写作。

5 乐队编配与电脑音乐:第五学期可以深入以上学习内容,创作复杂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学习简单多声部写作方法,为歌曲编配二声部或多声部,把一些名曲改编成不同风格或不同乐队组合的乐曲,学习如何把钢琴谱转化为不同乐队组合的乐队谱,如何在电声乐队的基础上制作不同乐队组合的电脑音乐,如何使用色彩性乐器,如何加入电子音响效果等。

6 综合练习:第六学期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结业作品,结业考试将以原创作品音乐会的形式展示教学和学习成果,这种做法能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音乐院校音教系办学特色。 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综合音乐素质、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知识、熟练的电脑音乐制作能力和音乐制谱软件使用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等条件,而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实行的是精英化教育模式,强调单学科的深入,教师只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形式适合用于少数作曲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的与高师作曲基础理论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作者认为,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当对“七合一”作曲基础理论课教师配置这一既带有普遍性又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认真研究,采取积极的配套措施,实现以课程为主配置教师,加强学科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科学培训,对引进教师进行合理考核。具体地说,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组织专家和教师一起就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成立“七合一”课题组,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尽快拿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授课方法和模式来。

2 加强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师知识结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引导一些高素质的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毕业生投入到“七合一”的课程研发中,也能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对在职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指派理论组专家教授上课,明确课程、教材、课时、内容以及考核标准,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课堂组织与应变能力。

3 可以组织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课程实验班,请有经验的专家专门授课,进行科学实验,以便总结经验,指导和改进教学。

4 设立和完善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法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七合一”教法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能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使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更合理、体系更饱满。选派有经验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任研究生的“七合一”课程教学,并带领研究生一起深入到本科教学第一线,边学习边实践,一起申报课题,编写综合性教材。这种做法比要求在职教师从事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研发更科学、更有效、更快捷,还可以使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师范学校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优秀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教师。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6)

  1、参加本次参赛的中学教师18人,小学15人。其中小学语文7人,数学4人,英语3人,音乐1人。小学语文、数学确定在三年级、英语五年级、音乐四年级。小学语文讲第七单元:25、太阳时大家的  26、一面五星红旗。小学数学从第六单元开始根据抽签班级上课进度确定讲课内容。小学英语要求讲第二课时第五单元的Read and write  。小学音乐根据抽签班级的进度确定讲课内容。

2、讲课教师在讲课前交一份手写教案,在给五位评委每人交一份教案。

3、每天下午3点30分在实验小学小会议室进行说课。

4、本次比赛以“课堂教学(75%)、说课(10%)、教案(15%)三项记入总分进行评比。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7)

钢琴即兴伴奏既非理论课,又非钢琴技巧课,而是音乐专业教学中多种课目充分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教学课程。纵观日常的教学与艺术实践中,多年来仍有对“钢琴即兴伴奏”概念把握含混不清的误区。“即兴”一词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很显然,这种一般“即兴”的含义与钢琴伴奏结合在一起,它并未直观充分地揭示钢琴伴奏的全部与真正含义。钢琴即兴伴奏不完全是“临时发生兴致”,而是在有着严格组织编配和音乐综合理论逻辑中产生的个人弹奏的不同处理与不同表现,是一种思维想象设计、钢琴织体与技巧、音乐理论逻辑编配、艺术实践经验积累、艺术修养的高度结合。而事实上,我们习惯上将不是现成伴奏谱的歌曲伴奏都笼统地称为“即兴伴奏”。即兴伴奏已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更多成为约定俗成似无异议的随机伴奏上的概念。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钢琴谱创作,它集钢琴、乐理、和声、复调、曲式、作曲、写作为一综合体,是弹奏者审美个性的发挥,为编配与弹奏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创作空间。钢琴教育家李斐岚在她著书中说到:“任何一首钢琴的即兴伴奏,均应从内容性质、调式调性、和声功能及织体设计等几方面加以考虑,而且它的逐步掌握,有赖于乐理及作曲知识的积累,固定音名与首调唱名法的自如互换运用,键盘和声的熟悉,钢琴技艺的提高,即兴创作思维的敏捷化及想象力等。”[1]所以,“随意的”、“无逻辑”、“无章法”的“即兴”伴奏,决不是真正意义的钢琴即兴伴奏。

建立“精编、精弹、精写”的伴奏意识

钢琴即兴伴奏的弹奏决非是随意的流露,而是根据歌曲的旋律内涵及表现要求,对前奏、间奏、副歌部分、主歌部分、高潮乐句、结束句、尾奏的不同段落的和声与织体的创造性编配。在这个程序中,首先编配者要有清晰的和声理论思维与和声连接功能的能力,然后与钢琴的伴奏织体设计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具有伴奏具有不同色彩、不同层次、不同织体设计、不同表现效果的综合体。那些“一种织体适合弹奏什么歌曲”的概念在钢琴伴奏的编配中是不完全行得通的,甚至是相当粗糙的认识。当然,对于歌曲中每个部分的“编、配、弹”体现了弹奏者音乐对象的基本把握、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对音乐内容的不同诠释,更直接体现了弹奏者对艺术审美的不同鉴赏层面。而“精写”意指将所弹方案提升到写作的层面,这一点也是教学中应增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让学生在编配弹奏的同时,对每一首所弹歌曲都进行大量钢琴伴奏谱例的写作,这样做一会使得学生在谱面上快速熟悉简谱与五线谱的互换,加强了两种唱名法的熟悉过程;二会在学生大脑中积累下许多弹奏方案,丰富的编写储存,再去结合多次的艺术实践。通过这种训练,规范了教学与学习,避免了学生在弹奏中的“无章法”与“随意性”,并逐渐积累了弹奏经验,夯实了基础,提高了音乐感知的能力,使得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明显具有了艺术的气息。

另外,在“编、弹、写”的基础上,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修养在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不断熟悉与了解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姐妹艺术,并能逐步融会贯通,从而使伴奏者自己的音乐想象力愈加丰富,思想情感愈多变化,理解作品更有深度,表现音乐也更具说服力。”[2]

分析、浏览大量钢琴文献的精华

钢琴伴奏和声与织体的编配与弹奏来源应该是大量钢琴文献的又一次组合与运用。浩瀚的钢琴文献为钢琴伴奏的编配与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如德、奥作曲家舒伯特,其一生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歌曲旋律与伴奏浑然一体,每首歌的伴奏,作曲家都进行了精心的编写。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除了是伴奏织体外,还是精美绝伦的钢琴习作小品,堪称浪漫派时期艺术歌曲之瑰宝。如他的《小夜曲》,流动、梦幻般的织体,成为这类题材

歌曲的经典伴奏音型。还有如:莫扎特、舒曼、格里格、门德尔松、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等莫不如是。在我国也涌现出了大批艺术歌曲作曲家,如:萧友梅的《玫瑰三愿》、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黄自的康塔塔《长恨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等,开创了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他们的歌曲旋律吸收了西方音乐元素,伴奏织体朴实、简洁,且富于诗意,音乐表达意境深远。在现代,同样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在课上适时地选择以上钢琴及作曲家们的作品进行和声与织体的分析及弹

奏,对于学习者是鉴赏、提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大师们创作与表现艺术的出发点与角度,在和声与织体间可以聆听大师们创作的呼吸,更能感受到大师们博大的艺术胸怀。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快速提高学生伴奏编配能力与修养,激发写作灵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对副属和弦在编配中的应用与把握

副属和弦的应用在教学与学生的掌握中多为难点,但运用把握得好也是编配与弹奏之亮点。在和声的编配中,如不涉猎副属和弦的使用,那么,编配方案必然是缺乏艺术性与表现力,也就是说只一味地运用大、小三和弦及副三和弦,是不能完全表达音乐作品内容与情感色彩要求的。我们头脑中应该有这样的逻辑:和声配置――色彩变化――情感表达――艺术感染力――作品全部,即和声的配置与变化连接,直接导致听觉色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又

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又直接作用于作品艺术感染力。因此,和声的选择与运用,是钢琴伴奏设计方案的最基本最具难度的环节。在一首歌曲中,和声的配置方案有多种,只有最能体现作品情感表达的方案为最佳,往往这里副属和弦的使用起到提升歌曲艺术品位的关键所在,是渲染旋律情感最具魅力的色彩和弦,是体现作品艺术性的点睛之笔,更是体现编配者艺术品味和艺术气质的重要表现之处。

副属和弦分为:重属(七)和弦――Ⅴ(7)/Ⅴ;二级属(七)和弦――Ⅴ(7)/Ⅱ:三级属(七)和弦――Ⅴ(7)/Ⅲ;四级属(七)和弦――Ⅴ(7)/Ⅳ;六级属(七)和弦――Ⅴ(7)/Ⅵ;及三个变和弦:降六级和弦bⅥ;降七级和弦bⅦ;降三级和弦bⅢ等。副属和弦的应用主要为作品中的和声处理与和声色彩带来不同的变化,它们增加了和声中导音化的声部进行,它可以使它支持的某一大、小三和弦具有临时主和弦的作用,成为“主和弦化”的不稳定和弦,这就增加了调性作用上的复杂效果,增加了和声的色彩作用,丰富了音乐表现,是作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和声编配方法。对于副属和弦的使用除了外国作曲家的作品外,更应多浏览中国作品。可以说,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副属和弦及变和弦的使用,产生了戏剧性的音响效果,将中国作品的内涵与情感表达带入到了另一个听觉意境中,为中国钢琴作品注入了中西结合的独特的文化表现魅力。因此,在这些优秀作品中汲取编配与弹奏的元素,无疑是快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捷径。

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弹奏经验的积累

钢琴伴奏的教学与艺术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延续与综合体。在课堂上就要形成艺术实践的雏形。回课形式的设立,可采用一弹一唱、分组的方式,即钢琴伴奏的学生须与一演唱的学生俩人作为一组来合作与回课,在依次每组的回课中教师讲评优缺点:如艺术表现的完整性、和声配置方案的选择、织体层次的设计、音乐处理方面的合理建议、节奏的准确性与特殊处理、声音的表达如何更加完美、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伴奏对于音乐表现的推动作用、合伴奏及俩人的现场配合等等,反复雕刻、磨合,无形中将学生引入到“艺术指导”的层面。有了课堂上这些严格、规范的要求与训练,便为学生参加舞台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不会为上台而无所适从。教师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与亲身感受去鼓励学生勇于参加艺术实践的勇气。如每学期学生的声乐汇报、考试,以及校内外各种音乐演出活动,在艺术实践中去“摸爬滚打”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界都愈来愈重视‘钢琴演奏者作为合作者’的表演艺术,有些国际音乐比赛为钢琴伴奏优秀者颁奖,不少国际钢琴比赛把钢琴家作为合作者的表演项目也列入优胜者竞争的条件,并将促使钢琴伴奏艺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3]我相信,在有着科学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我们多年的教与学、丰富的艺术实践与坚持不懈的追求,定会造就今后的钢琴伴奏家与出色的艺术指导。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8)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艺术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决定举办古诗文新唱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唱古诗 颂经典

三、活动内容

1、内容: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

2 、伴奏:各班自行准备音乐伴奏带。

3、 参赛人数:全班学生都参与。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安排

20XX年6月1日

五、比赛规则

比赛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现场评分制。

六、大赛评委

邀请校领导和音乐教师担任评委。

七、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 、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 2分

2、准确掌握音准,节奏。 2分

3、歌曲技术难度。 2分

4、指挥准确,伴奏配合默契。 2分

5、演员精神饱满,服装统一,台风良好。 2分

八、注意事项

1、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排练时间不能占用教学时间。

2、各班级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比赛。

3、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要积极配合,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二一、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 地点

时间:20xx年3月29日下午

地点:一年级教室

四、参赛人员

一年级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形式

个人背诵与集体背诵、班级推荐与随机抽点相结合。

六、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①个人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②集体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2、比赛环节:

①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②集体抽背(抽一首)。③班级推荐朗诵。

3、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0分)

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0分)

③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七、比赛规则:

①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八、奖励

①此次比赛按各班评分总和排名设集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个人奖20名。

②根据实际情况,此次比赛将设立班级最佳组织奖、最佳倾听奖各一名。

九、相关事宜

①评委名单:

XX、XXX、XX、XX、XXX

②王*** 、李*** 负责负责组织会场、音响及课件播放;冯负责主持会场;*** 、刘媛负责统计成绩。

③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按要求参加活动。

④特邀节目:低年级小合唱《送别》、中高年级配乐诗朗诵《沁园春 雪》、王校长配乐诗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校长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三一、活动主题:诵读千古美文,争做博学少年。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2、使广大的师生借经典诵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三、参赛对象:城西滩小学全体学生

四、比赛要求:

1、所选诗词内容脱稿朗诵,时间为三分钟左右。

2、学生参赛的诗词是学生认识的或感兴趣的。从诗词内容、语言表达和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3、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五、比赛时间:

9月27日下午,,以班级为单位,按抽签的先后顺序进行比赛。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获奖的班级均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七、评选方法及评委:

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该班级的最终得分。

评委:薛卫军 佟建国 赵学东 李君剑 冯建秀 张涌

张锁霞

八、其他人员分配:

1.摄影: 段丽娜

2 .统分:王治平 官占昭

3. 音响播放:呼雨杰 李美娟

4 .奖状书写:赵永象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9)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为欢度祥和、欢乐的元旦佳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实验中学学子和教职工的才艺风采,展现学校新风貌新气象新成绩,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掘学生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体现师生热爱实验中学,奋发向上,团结拼搏、追求发展的精神。学校决定举办2019年元旦师生联欢会,以此热烈祝贺胜利召开,展现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晚会主题

舞动青春,放飞梦想——暨2019年浠水县实验中学元旦晚会

三、活动对象:浠水实验中学全体师生

四、活动时间、场地: 2018年12月29 日晚6点在学校操场

五、元旦联欢组委会领导小组

组长:周安新

副组长:翟方义、汪双全、杨浩、张细国、汪伟林、汪碧、徐建国、胡燕飞

成员:其他校务会成员,各班班主任、音乐、美术教师

六、节目来源分配:

1、学生节目:12个2、教师节目:3个

3、学生也可跨年级,班级自由组合、待第一次彩排后确定。

七、晚会节目要求

1、内容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用艺术的形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现校园新风尚;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既有时代特色,又要适合学校特点。

3、形式力求灵活多样、新颖、丰富多彩,有独创性。

4、节目形式建议:歌舞类(大合唱、小合唱、重唱、独唱、对唱、歌曲串烧、戏曲、歌伴舞、集体舞、独舞、民族舞、现代舞、武术等);

乐器类(钢琴、古筝、吉他、小提琴等)

语言类(朗诵、小品、相声、快板、校园剧、情景剧等);

5、提倡高雅、原创节目,拒绝低俗及危险性强的、过于强调视觉和心理刺激的节目。

6、单个节目时长应控制在6分钟内。

八、活动具体分工

第一项目组:节目组

组长:黄漫地

组员:涂大红、乐小丽、刘火香、胡婷、陈敏、郭彬蔚

A、学生节目统筹:黄漫地

B、教师节目组统筹:涂大红、刘火香、李娟

工作职责: 1、各年级主任和相关行政领导负责落实本年级节目的安排、督促排练、检查协调工作。

2、方慧韬、黄漫地、李娟、朱昌耀负责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后期的彩排工作;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全流程的衔接,节目单的制作。

3、黄漫地老师负责教师节目布置安排工作。

第二项目组:舞台及背景设计组

组长:胡燕飞

组员:方慧韬、李娟、徐锐

工作职责:1、舞台整体设计,包括背景设计、舞台装饰设计方案。

2、准备舞台及背景装饰所需物品。

第三项目组:灯光音响及宣传组

组长:杨浩、张细国

组员:陈后生、曾国贞、徐锐

工作职责:1、印制邀请函(约400张),送元旦活动方案到教育局和安检局备案

2、协助晚会期间舞台灯光设备、音箱设备的安装调试。

3、现场摄影、摄像,校园展播,资料存档。

3、领导致辞准备(陈后生)。

4、来宾接待(主要安排座位和倒茶水等)

5、校内外宣传报道

第四项目组:后勤保障组

组长:徐建国

组员:杜小妹、蔡德宏,后勤人员

工作职责:1、确定是否有晚会赞助商。

2、舞台的搭建布置,合唱台摆放、装饰物摆放、200张学生凳子等。

3、协助准备部分晚会所需的服装、道具。

4、晚会所需物品购买。

5、负责校园和场地环境卫生,尤其退场后的保洁工作。

6、晚会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收集、报销。

第五项目组:安全巡查及场地组

组长:胡燕飞,汪碧

组员:方慧韬,段金元、高峰、童立兵、各年级主任、保卫人员、学生会成员45人

工作职责:安全保卫组所有成员负责演出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1、晚会场地划分(高峰)。

2、晚会期间会场纪律维持。

3、会场安全保卫及紧急情况处理。

4、门卫看守、校园巡查(见安排表)、楼道疏理(各年级分管德育主任安排,每层2名教师)和调度。

5、班主任:做好安全纪律教育,管好自己的学生、严禁学生在操场吃零食。

第六项目组:节目主持组

组长:李娟

组员:王同全、程瑶、九(6)班两名学生

任务:

1、主持人选拔、培训。

2、节目主持词串联及互动游戏设计。

3、主持人形象设计。

第七项目组:舞台运行组

组长:汪双全、方慧韬

组员:节目负责的行政领导和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会成员(见节目训练安排表)

工作职责:1、负责节目的候场,保证节目的连贯性、秩序性。

2、负责节目演员化妆、服装、上下台及道具的上下,维持上下场秩序。

3、负责收齐所有节目的伴奏音乐,并标上节目名称及在光盘上的位置或刻录成套盘,协助音响师工作,做好材料收集规定工作。

九、各阶段任务及工作分配

1、晚会准备期(11月10日--11月30日):

工作职责:

A、节目收集:各年级主任落实本年级参演节目,涂大红、刘火香、乐小丽胡婷、陈敏、郭彬蔚李娟等老师落实教师参演节目,并于 12月15日前报政教处。

B、学生节目统筹:黄漫地负责对节目进行初步筛选,基本确定参演节目并通知开始排练。

C、节目主持组选定主持人并进行相应训练和准备

2、晚会协调及进展期(11月30日--12月23日 ):

工作职责:

A、各年级抓紧时间排练,年级主任适时检查,政教处、校团委于12月28组织节目组成员对参演节目进行第一次彩排,确定最终参演节目并基本确定节目演出顺序。

B、舞台及背景设计组拿出设计方案,制作好背景,并做相应的物品准备。

C、灯光音响及宣传组落实音响系统、用电供给检查。

D、节目主持组完成主持稿及互动游戏设计。

3、晚会倒计时期(12月24日--12月29日)

十、纪律要求:

1、各班级和各工作组必须听从组委会的统一安排,按时保质完成各自工作职责;

2、演出期间,保持场内安静。

附:元旦晚会安全巡查安排表

——2019年浠水县实验中学

舞台安全维护安排:舞台后面:汪伟林;舞台左边:王辉;舞台右边:吴国文

校门、食堂及前面和主干道:汪碧及一名公安干警;

钟山及厕所:段金元;5名七年级学生会学生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80-01

爱国歌曲在校园里被排斥,得不到弘扬、推广,通俗的爱情歌曲却占据了整个校园。身为音乐教师,我认为:爱国歌曲应该在校园得到弘扬,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应该被抵制。为了改变我校校园文化现状,我在校本教研实践活动中做了不少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让师生在思想上重视音乐课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们认为:音乐不列为中考科目,学不学无所谓,只要学好那几门中考科目就行。于是,音乐课的课程安排变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个摆设。音乐课常被自习课或其他课所替代。为了改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音乐教师自己本身要重视这门课程。我的做法是:1??认真疏通教材,备好课,写好教案,制作教学课件。2??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唱歌”是音乐课堂上全体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音乐课里免不了要给学生示范,如果唱功不到家,唱起歌来学生听了会厌倦。因此,我每天坚持练声,以优美动听的歌声示范给学生。此外,我还积极参加音乐国培学习,到县城的学校听音乐课,在网上观看大量的优质课教学视频,以取长补短。3??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活动放在首位。因此,在教学上我采用学生听、讲、展演和屏幕展示、教师示范等方法使课堂活起来。4??注重应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能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为生动、形象。特别在新课的导入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新颖了、有趣了,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转变了,学校的领导、教师也不会小看这门课程,有时其他教师想占用音乐课上别的科目,学生不会再答应,不少教师也因此吃了学生的闭门羹。学生的转变,对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唱健康歌曲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校园内举行“红歌”大合唱比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我校每年要举行一次“红歌”大合唱比赛。举办的第一年,选歌曲就遇到了麻烦。大多数班级选的是一些不适合大合唱的通俗歌曲,有的班级选出的歌曲内容与“红歌”的主题相悖。为了让学生对大合唱的主题、曲调等形式有正确的认识,我利用课余时间及音乐课给各班学生做耐心地讲解和示范。从合唱的选歌、教歌、人数、队列到合唱的指挥等做了细致的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合唱有了正确的认识。自此,在我校校园内革命歌曲流行开来,校园里响起嘹亮的歌声。

三、发挥学校广播应有的宣传作用

以往我校的校园广播播放的都是些内容不适合学生的流行歌曲,我向学校领导和管广播的教师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从此,校园里的广播换上了内容健康的歌曲。我根据不同的节日、季节等选择不同的歌曲在校园播放,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节即将到来的几天里播放歌颂教师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国庆节到来之时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等,这些健康的歌曲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四、教七年级新生学会唱四首必唱歌曲

我校学生有很多来自边远的山区,我曾经对两届的七年级新生进行调查,有90%左右的学生不会唱国歌。面对这一情况,我要求每一届的七年级新生在开学头四周学会唱四首必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全校每个班级都要求会唱,以便在大型活动中歌唱。由于这些进行曲唱起来坚定有力、振奋人心、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也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行为举止。例如,091班学生韦小敏,平时从不听老师上课,耳朵常塞着耳麦听流行曲,对老师和同学不屑一顾,而现在他却主动给全班同学在课前发音唱歌;还有平时爱哼爱情歌曲、染着一头黄发的101班学生刘国好,在大合唱中担任班里的指挥员,表现很出色,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他满头的黄发也变回了黑发等等。我想学生的这些变化跟校园里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 个人工作展望 下一篇: 自主阅读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