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物业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16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1)

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以指导自己在水暖运行工岗位上学习、工作实践活动。

二、岗位上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水暖运行工作岗位相关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合理使用12月份更换的供热系统使其更加高效、节能、合理的运行。定期保养相关设备并总结吸取前辈在水暖运行工作岗位工作经验,不断弥补和改进自身水暖运行工作岗位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自己整体工作素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年再造一个新新干”的目标,以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建设有形市场与发展无形市场相结合,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相结合;坚持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不断提高商贸物流业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力争到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5亿元,年递增15%以上;引进1—2家国内知名连锁企业,扶持1—2家本地连锁企业,连锁企业零售额达全社会零售额的30%;培育2—3家交易额超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围绕工业五城发展要求,规划建设2—3个与之相配套的商贸物流市场(园区),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商贸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和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县城中心商贸区。发挥县城政治、经济等优势,结合县城布局建设县城休闲购物中心区和专业购物市场。以中山路、集贸市场周边、商贸中心和105国道两侧为开发重点区域,建设大型综合超市、高档商业店、品牌专卖店、专业批发市场等,将以上区域建成集餐饮、娱乐、宾招、旅游、休闲、商贸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区,提升县城消费档次。

(二)引导建设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在中山路规划建设服装鞋帽市场和家电、电脑专业市场。在滨阳路规划建设通讯工具市场。在川琴路规划建设农资、饲料、种子市场。在商贸中心规划建设摩托车销售专业市场。在集贸市场四周、康王庙街规划建设水果、蔬菜小百货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发展药材街道地药材批发交易市场。扩建现有建材大市场。

(三)扶持重点商贸企业发展。加大对宝嘉旺、家家乐、国光等重点商贸服务企业的帮扶力度,鼓励大型商业企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拓展经营领域,建立商品采购中心、产品加工基地和商贸营销网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新干地处*中心这一区位优势,和新干火车站、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以及河西综合码头建设商贸物流平台,结合我县产业资源优势,以市场化运作,在河西规划建设一个占地约220亩的河西物流园;在城北规划建设一个220亩左右的城北物流园;与此同时,在县城商业规划区或粮油、箱包皮具、玻璃灯饰、盐化工业城内规划建设与五城相配套的商贸物流市场(园区),引导和推进汽车销售、货运、维修、货配等实现一体化、集约化经营,以带动全县汽车货运业的发展,推动全县物流业更快、更好地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五)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利用国家对农村建设商业网点重视并扶持补助的机会,全面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城区大型商贸企业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等方式,供销部门通过整合现有网络和农资供应网点资源,建立、改造“农家店”。用2—3年时间,三湖、七琴、麦斜墟镇所在地要分别建立一个营业面积超300平方米的日用小百货超市,各乡镇重点抓好每个村委会发展1—2家连锁或加盟超市,方便群众就近购物。

(六)构建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体系。鼓励骨干企业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加快改造传统社区小型商业网点,鼓励发展社区超市、社区购物中心。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县政府成立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商业、供销、粮食、工商、质监、卫生、经贸、物价、发改、财政、国税、地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交通、国土、招商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全县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制定和落实推进商贸流通建设的政策措施,规范商贸流通行业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商业外贸总公司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商业外贸总公司内。各乡镇要把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分管领导,保障规划及发展经费,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的认识,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

(二)搞好配套服务。县商贸流通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重点商贸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了解、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名牌。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贸易展销、洽谈会、交易会等,凝聚人气,营造市场氛围。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制定发展商贸流通企业优惠政策。县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负责落实简化登记、注册、办证手续的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凡符合县城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大型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优先办理。县发改委、交通、规划建设等部门将物流配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大力支持。加强政府、银行与企业间的沟通了解,积极为商业银行推介优强商贸流通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县人事劳动部门要多形式的对流通企业法人、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培养新型商贸人才。

(三)提高商贸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大中型批发零售及物流企业中大力推广电子信息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电子计货、转帐和票据处理自动化。在零售服务业企业中积极推广pos系统、信用卡结算和会计电算化等,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

(四)加速商业引进引用外资进程。发挥我县各方面优势,把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物流企业作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一项重点工作,努力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到我县投资开办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将国内外一流的管理经验引入新干商贸,借助外力,提升我县商贸流通水平,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壮大。

(五)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由县流通领导小组牵头,2007年完成县城的商业网点规划;各乡镇的商业网点规划在2008年以前全面完成。商业区网点规划要有适度的超前性和一定的专业水平。

(六)大力推进乡镇商贸流通业发展。各乡镇要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视,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发展规划。要抓好现有农贸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促进产品流通。对不能适应发展的旧市场应加以改造或重建。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建设乡镇农产品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要精心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用2-3年的时间,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农资配送中心,新建和全面改造传统的“农家店”,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七)大力发展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同业商会等民间组织,加强行业规划协调和信用建设,使其在商贸物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放宽准入条件

1、对具备注册资金、经营场所、人员机构等要素申请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应及时注册登记,核发执照。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外,其他一切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为其办理专项许可。

2、设立公司制商贸物流企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中,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凡商贸物流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合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统一登记。

3、在我县开办分店的直营连锁企业,实行由其总部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等主管机关统一办理资格审批和各类证照手续。各专营专卖分店持总部的批准文件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意见、加盖公章的执照复印件等资料,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注册手续,纳入当地管理。

(二)实施税费优惠

1、对直营连锁企业实行由总部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纳税;对自愿连锁(即连锁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不变的连锁企业)和特许连锁企业(即连锁店与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商品的特许权的连锁企业),其纳税地点不变,仍由各独立核算门店分别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及其他有关地方税收。

2、对新办的商贸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内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定额。

3、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字[1999]290号)的有关规定,对商贸物流企业使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按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

4、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物流技术和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自开业之日起,第一、第二年免征所得税。

5、对物流企业提供运输劳务取得的运输收入按“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按税法规定减除联运费用后,作为计税依据;提供其他劳务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货运企业的营业税,可在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港口费用、运输费、保管费、出入境检疫费、薰蒸费、仓储费、装卸费及其他代为支付的运输标的直接费用后,计算交纳营业税。

6、对核定载量20吨以上的营业性大型货车,其超过部分减半征收养路费、货物附加费;对不报停的载量10吨以上货车可实行全年一次性包交养路费,全年按10个月征收;对进入县区的物流配送车辆,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优先发放货车通行证,为配送车辆在县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进一步放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7、对在开发区新办商贸物流企业,享受开发区工业企业相关的税费优惠。

8、有关部门及中介机构在为流通企业改革服务中要简化手续,降低收费。国有流通企业整体资产转让等改革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收费标准,按市委吉发[2001]21号文件执行。

(三)实施财政优惠

1、除上级财政对列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试点企业给予定额补助之外,对未列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企业,凡在我县尚未设立连锁网点的乡村每新增一个连锁直营网点,由受益财政按上级财政定额给予一定的资助,用于连锁经营企业对新增网点的建设投入。

2、对投资新建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商贸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设施实际投资额50万元以上,且运行正常的,由受益财政给予适当资助。

3、对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或新办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不含现有市场转办),年上缴税收总额分别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150万元以上的,其当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超上年部分由受益财政奖励其超上年部分地方留成部分给企业;从年上缴税收总额达到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当年起,在其上缴税收总额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三年内,其当年缴纳的增值税超上年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按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

(四)实施土地优惠

1、对已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用房,以及作为小区居民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在每个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内,都要提供建筑面积5—7%,或者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用于开设社区商业网点;中心城区在迁出或关闭城区工业企业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将土地优先使用于社区商业网点建设。

2、对商贸物流企业新增仓储用地或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的新增用地,按仓储用地的价格实行有偿使用,免收市政建设配套费;企业引进资金合作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用地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企业也可以划拨的商业用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

3、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为商贸物流企业引起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改制前企业资不抵债的,可将划拨土地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作价进入企业总资产,按照有关规定调整资产负债及相关权益。

(五)实施金融优惠

1、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或发行债券,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切实解决中小商贸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再就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个体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信托、汽车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在国有商贸物流企业的改组过程中,经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同意,可采取多种方式处理企业的债权债务。

五、营造“诚信兴商”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各级应加强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确保全县商贸物流业运行统计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商贸物流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抓好“诚信兴商”工作,树立企业诚信品牌。

(三)鼓励支持商贸物流业同业商会、行业协会的发展,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诚信兴商”中自律和管理作用。

(四)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但在具体个案上,则应立足实际,从保护投资者积极性、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和谐社会环境角度出发,妥善处置。

(五)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商贸物流业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从严从快打击敲诈企业或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3)

一、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总路径,紧扣“两加一推”的主基调,抢抓全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机遇,努力开创全市商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年来,我们奋力加速,创造了商务经济发展的新速度。牢牢把握我市城乡消费市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稳外”与“扩内”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抓发展”与“惠民生”结合,全市商务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排位前移的喜人局面。一是三大指标增速加快。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33亿元,增长20.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79亿美元,增长106.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6.8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37.69亿美元,增长65.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三大指标均创近年发展的“新速度”。二是绝对值占全省比重稳步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绝对值均稳居全省第1,占比分别为33.8%、54.1%、77.2%,分别提高1.1、8.3、4.7个百分点,在全省商务经济发展中“火车头”、“发动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三是在西部省会城市排名前移。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增速在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2、第3和第1,分别上升2位、2位和3位。

一年来,我们努力转型,调整了商务经济发展的新结构。坚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采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全市商贸流通呈现结构优化、加速转型的新局面。一是利用外资质量齐升。全年1000万美元以上落地项目共2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其中,服务业14个,占56%,制造业8个,占32%,全省首家外商投资性公司“北控城投”成立。二是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机电产品出口4.01亿美元,增长3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9亿美元,增长37.1%,对东盟出口4.87亿美元,增长81.1%,对印度出口6.3亿美元,增长87.8%。三是物流业加快发展。全市物流增加值113.92亿元,增长14.3%,社会物流总收入252.2亿元,增长14.6%;重点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2亿元,增长13.32%。四是批发市场加快调整。花溪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并投入营业,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完成异地搬迁,国际汽车贸易城完成投资8.86亿元,花溪大道沿线汽车市场和东方金属材料交易中心搬迁工作按进度顺利推进。五是零售业加快提升。世纪金源购物中心、鸿通购物中心建成营业,银海元隆国际广场、花果园购物中心、国贸保利国际购物中心进展顺利。六是农村流通体系更趋完善。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店59个、农资商品配送中心3个、日用品配送中心4个和下乡产品配送中心2个。

一年来,我们竭力创新,开拓了商务工作发展的新领域。着力扩大国内消费和需求,在创新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一是建立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组织“欢乐购物季”等系列促销活动,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全年拉动社会消费近10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功协办首届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实现酒类贸易额181.68亿元,其中酒类贸易签约额152亿元,现场成交贸易额29.68亿元,拉动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增长,创造综合效益3亿元。三是积极培育电子商务。“贵商网”全程电子商务平台顺利开通,“东方金属网”正式启动。四是开发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组织全市5个产业园区成功申报省级开发区,年末我市省级开发区达到7个。五是探索建立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开展农贸市场生鲜蔬菜直销配送试点,建成社区便民连锁超市26个、鲜肉直销店20个。六是实施家政服务“百店工程”。建成家政服务社区连锁店30家,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667人。

一年来,我们致力跨越,打牢了商务事业发展的新基石。着眼于新起点上的跨越,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编制全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商贸流通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1亿元,增长32.9%,占全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24%。其中,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完成投资30.74亿元,增长98.7%,建成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和鸿通购物城等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商业零售综合体;全市仓储运输、邮政物流业完成投资79.87亿元,增长11.1%,建成改貌铁路货运中心等一批重点仓储物流基地。目前,全市在建大型商贸流通项目有14个,总投资达159.33亿元,正在洽谈和拟建的大型商贸流通项目有7个,总投资达561亿元,投资密度和强度显著提升,支撑全市商务经济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一年来,我们协力争先,展示了商务队伍干事创业的新形象。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和不利形势的严峻挑战,全市商务干部“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5+2”、“白+黑”、“8+X”,全勤付出、无私奉献。我们全面抓好了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荣获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特别贡献奖”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奖”;圆满完成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长桌宴活动,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承办工作先进集体”奖;成功牵头组织了“—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专场活动,实现投资项目数、投资总额、贸易项目数及进出口总额、单项投资额全省“四个第一”;在全省商务系统年终考核中,我市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荣获“内贸流通先进单位”、“利用外资先进单位”、“进出口工作先进单位”、“市场监测工作”“四个第一名”,“家电下乡工作一等奖”。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商务工作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各口岸协作单位大力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全市商务系统干部职工、商贸流通企业、各行业协会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在今年“创卫”和“创文”工作中,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奋战在一线、拼搏在一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商务局党委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商务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纵观省内外形势,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从经济总量看,商务经济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从发展速度看,与省市领导的期望差距也不小;从产业结构看,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从支撑商务工作加快发展的机制体制看,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崛起的“发动机”,全市商务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二、2012年工作目标

按照市十三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今年商务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30%。考核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4.67亿美元,增长67.5%。

在全省商务工作会上,省政府和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的确保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4.67亿美元。工作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52.8亿美元,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

综合起来看,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今年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省、市下达的目标口径不一样、增幅也不一样。总体上,省的目标要高于市的目标。今天我们与各区(市、县)签订的目标是按照省的目标分解下达的,即按高限下达,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全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省内看,2011年,尽管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总量排名均处于第1,但增速只分别排在第2、第3和第6。当前,各州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大有后来居上、后发赶超的架势;从西部省会城市的排名看,2011年,尽管我市三大指标增速排名有所提升,但总量分别只排第8、第7和第5,仍然比较靠后。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的“发动机”,没有总量和速度,就没有突破和跨越,“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的嘱托就会落空,“121”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火车头”和“发动机”的地位和作用就可能弱化甚至丧失……严峻的形势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必须奋发有为,奋勇争先。

(二)全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施行,从国家层面上系统支持我省发展,全市商务系统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借东风、成大事、促跨越。二是即将于今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是自2007年以来国家层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流通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将亲自主持并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今年乃至今后做好商务工作的又一大“利好”消息。当前,商务工作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和各级领导关注的热点。三是我市加速从“洼地”上崛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竞相迸发,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区五城五带”、“二环四路经济带”、“六大生态”建设,必将吸引生产要素的加快聚集,为商务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外部动力。可以说,商务经济高歌猛进、跨越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三)全市商务经济发展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内部条件。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看,我市商务经济主要指标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00亿到400亿用了5年,从400亿到500亿只用了2年;实际利用外资2009年突破1亿美元,突破2亿美元也只用了2年;全市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2009年突破20亿美元用了5年,而2011年突破30亿美元只用了1年,应该说,全市商务经济加速发展大势已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再从另一方面看,2011年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在建项目总投资达到150亿元,在谈拟建的项目总投资达到500亿元,商业投资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新热点;全市商务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逐步理顺,多层次、广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全市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已有3家,年销售额达30亿元的零售商业集团今年也将诞生,全市商务经济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空前增强,势头良好,趁势而为、大干快上的时机已经来临。

综上,我认为完成今年省市下达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和“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危机意识和拼搏意识,坚持“跳起来摘桃子”、“沉下去抓工作”,按照“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要求,负重前行、奋力登高,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全市商务工作的全新局面。

三、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按照省、市明确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总目标和总要求,坚持内外并举、科学发展,紧扣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爽爽’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定位,抓住“五个重点”,实现“五个突破”。

(一)以建设区域性大都市型消费购物中心为重点,在扩大消费规模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提升广域辐射力、增强产业聚合力、提高便民服务保障力”的思路,以“优化布局、业态升级、产业融合、市场主体培育”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商业广域辐射力和服务保障力,扩大消费规模。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绝对值突破700亿元。

一是加快优化调整城市商业布局。按照“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和“世界眼光、国内一流、特色”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中华中路、公园路等中心城区商业网点业态调整,规划“三区五城五带”、“二环四路经济带”配套商业网点建设,抓好花溪大道沿线商业业态布局,择机发展奥特莱斯折扣店和免税店,高品位打造城市商业景观,提升商业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区域性大都市型消费购物中心。

二是加快推进大型商业项目建设。围绕中华中路高端商业区和金阳新区两大城市核心商圈以及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大力培育彭家湾、会展城、北京路、纪念塔、大营坡等城市新兴商圈,重点抓好保利国际购物广场、银海元隆、苏宁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力争保利国际购物广场、银海元隆购物中心、花果园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项目年内建成试营业,奥特莱斯项目落地。积极争取获得国家离港免税政策支持,在中心城区已有或在建的城市综合体中设立进口商品免税店,全面提高城市商业品味和能级,提升广域辐射力。

三是促进商旅文协同联动发展。紧紧抓住我市旅游及文化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商旅文联动,加快推进为多彩城、南明河城市流域旅游文化街区、清镇国际旅游休闲体育度假区等大型旅游发展项目配套服务的餐饮和商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小吃城、美食一条街及青岩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商贸小镇;抓住中超足球联赛落户和“酒博会”、“避暑季”、“温泉季”等系列展会活动举办时机,持续打造欢乐购物季、美食节,以节造势、以会兴商,强化旅游六大要素中的“吃、购、娱”功能,吸引和扩大外来消费。

四是培育大型商业集团。支持星力、国贸等大型商业零售集团通过兼并重组,跨区域连锁经营、上市直接融资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年内培育1-2家年销售总额达30亿元的大型商业航母。申报商务部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港,鼓励我市国贸集团等大型商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扶持“贵商网”、“万汇通”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五是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商业。深入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实施社区商业“双百工程”,全年建设社区生鲜直销点(便民市场)100个,确保建设家政服务社区连锁门店20个、力争建设30个,培训家政服务人员4000人。

(二)以建设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为重点,在提高批发市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立足、面向西南、辐射泛珠三角及东南亚”发展定位,坚持“园区化、复合化、多元化”发展思路,规划建设以大型批发商为主导、供应链为连结、新型营销方式为支撑,通过有形和无形市场相互融合,全面提升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力。力争全市批发市场商品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一是调整优化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编制出台《市大型专业市场建设规划》,按照市政府关于规范全市商贸批发市场布局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筑府发〔2011〕65号)精神,抓好中心城区专业(批发)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关闭搬迁,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全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和酒类、茶叶交易市场。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强化我市批发商业在全省的核心地位,强化与成渝和泛珠三角地区差异化发展和分工。

二是加快推进综合性市场功能集聚区建设。围绕十大工业园区,以工业+物流+市场聚合发展模式,促进共生耦合。重点抓好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二期、国际汽车商贸城一、二期、西南国际商贸城一期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确保4月底前基本完成花溪大道沿线汽车市场的关闭搬迁工作;加快东方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异地搬迁改造,“腾笼换鸟”,“引导主城区大型专业市场向二环四路城市带周边聚集发展”,在中心城区培育以百货零售服务业务重点的业态。全年力争重点专业(批发)市场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

三是大力提升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推动传统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变,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交易中心和网上交易平台,发展期货交易、合同交易等高端交易形态,重点支持“东方金属网”、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力争将中药材、茶叶纳入交易所挂牌交易品种,白酒交易所年内挂牌成立。

(三)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重点,在物流配套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立足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定位,依托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站场节点及十大工业园区和市场园区建设,通过“产业联动、共生耦合、聚集发展”,全面提升物流配套服务和互动发展能力。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收入增长15%,达到280亿元;物流增加值增长15%,达到130亿元。

一是调整优化物流节点布局。编制完成《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2012-2020)》、《龙洞堡空港物流中心规划》。依托改貌铁路货运中心、龙洞堡机场,规划建设花溪改貌国际集装箱和龙洞堡国际航空物流两大国际型枢纽型物流园区;立足全省、连接西南地区、面向“珠三角”地区,加快建设扎佐、金阳、清镇(贵安)三大区域性物流园区;依托陆路交通节点,规划建设白云、小碧、金华三大公路物流港,形成高端化、专业化、园区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进度。重点推进清镇物流园区、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扎佐物流园区及龙洞堡物流新城、息烽九寨物流园区、花溪工业商贸物流园建设,全年力争重点物流园区新增投资达10亿元。同时,力争在空港物流中心规划中,依托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双龙新区电子商务物流基地,争取海关支持,建设龙洞堡保税物流中心。

三是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支持香港胜记仓集团、人和集团等企业在改貌物流园区附近建设“无水港”,以“无水港”项目为龙头,整合“无水港”、“公路港”及铁路物流中心的“两港一中心”建设,明确“无水港”功能定位及近远期规模和发展秩序,推进“无水港”相关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力争“无水港”建设在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扎实推进城市专业配送车队试点,积极稳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制定《市推进西南区域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建设电子商务港,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穗黔物流、商储胜记仓、山水物流等本地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鼓励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物流企业设立物流服务外包后台服务中心。

(四)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在提升经济外向度上有新的突破

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工业园区、开发区、出口基地“三轮驱动”,外企、国企、民企“三箭齐发”,以外资促外贸、外贸引外资、外经带外贸,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更有效地发挥全省对外开放制高点的引领作用。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外经工作实现“零”突破。

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和产业招商。按照“突出世界500强,现有产业中的上下游延伸和横向配套项目、关联度高的新业态项目”的要求,围绕我市工业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扩大产业招商规模;坚持把发展外向型产业作为外资工作的着力点,抓住沿海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出口型、加工贸易和服务业企业,重点推进美国贝克公司云计算、华润集团、洛克菲勒基金管理公司、奥特莱斯“芭蕾雨”、法国液空、法国欧尚、人和新天地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跟踪对接和落地,促进香港新世界、中渝置地、地利农产品物流、北控水务、詹阳重工等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保障企业自身配套和扩张需求,实现“二次招商”和“以商招商”,以利用外资为突破,改善外贸结构,带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二是大力扩张进出口规模。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大对32家重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稳固和扩大磷化工、轮胎、欧比手机等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花卉、白酒、烤烟、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土特产品的出口。同时,抓好LED蓝宝石衬底材料、贵钢等企业成套设备进口,积极扩大橡胶、硫磺、燃料油、电解铜等资源性产品进口。充分发挥轮胎、瓮福国际、振华科技等外贸企业业务广、渠道多、客商密集的优势,以好的出口产品吸引外资,以产品走出去带动技术、资金、项目和劳务走出去,使外贸进出口的小循环变成“三外联动”的大循环,为我市经济外向度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和组织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重点支持七冶马来西亚冶炼炉建设项目、中铁五局加纳承建公路项目,通过分包国外工程,带动产品出口;积极鼓励中陶石油支撑剂公司在美国设立办事处,詹阳重工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售后服务处、瓮福国际在南非、印尼设立办事处,轮胎在欧洲、北美设立分公司。重点组织参加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欧洲精细化工展、南非工程机械展、美国汽车展等国际展会,深度开发东盟自贸区市场,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印度、非洲、东欧等新兴国际市场。通过“走出去”吸引国外客商来我市投资兴办外贸出口生产型企业,进一步拓宽我市的利用外资渠道,提升外贸和外资水平。

四是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促进平台。协办好酒博会。积极争取商务部的支持,高标准协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持续打造,把“酒博会”办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促进平台。着力推动开发区和出口基地建设。依托我市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修文陶粒支撑剂新材料等2个部级出口基地、皓天光电LED新材料等6个省级出口商品基地以及数字内容产业园等2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继续申报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力争白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部级开发区,花溪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颁布实施的机遇,全力协助高新区做好综合保税区的申建工作,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平台。制定、出台鼓励利用外资、外贸发展和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整合资源,加大在资金、规划、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口岸协调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在进出口过程中报关、融资、担保、运输、退税等瓶颈问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为重点,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和便民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扩大对接规模,力争年内全市大型超市全面实现与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对接;支持地利集团等流通企业建设社区生鲜直销点;依托瀑布冷链物流中心、黔五福鲜肉冷链物流系统等项目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鼓励定点屠宰场建设鲜肉直销店。为“保障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做贡献。

二是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专业配送中心2-3个,进一步提高农家店销售商品的统一配送率,建立农家店退出机制,提高农家店服务质量,年内“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全市有条件的行政村,推进农家店信息化建设;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建立猪肉等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依托定点屠宰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冷库项目建设,建立猪肉、食糖等重要商品政府储备制度,落实补贴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作用,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销衔接和跨区调运;完善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和调运机制建设,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四是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商务部有关文件精神,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启才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放心酒”示范店开展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成市商务执法大队的组建挂牌,推进12312商务举报投诉工作;规范屠宰行业管理,加快开阳县、修文县定点屠宰场升级改造步伐,力争息烽县开展定点屠宰场升级改造,推进牛羊肉定点屠宰,深入打击私屠滥宰,确保“放心肉”、“放心酒”供应。

五是打好农贸市场整治战役。巩固“三创一办”的成果,根据《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建立完善市场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达到环境清洁、经营规范、秩序优良、群众满意的目的。

今年,我们还将加强市场监测,加强对餐饮、家政、美发美容、成品油、废旧物资回收、特许经营等行业的监管。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务实、勤奋高效”的干事氛围。

四、当前需要特别强调的几项工作

(一)吃透2号文件精神,抓好项目编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以及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全市商务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吃透精神,结合商务工作实际,紧盯2号文件明确的把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内陆开发型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战略要点、项目支撑和政策支持,“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学会用项目编报争取中央加大投入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加快转型”,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全省及国家盘子,抢抓机遇,推动跨越。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4)

一 、工作的职责

疏导后院进出货物的车辆,保持后院消防通道的畅通等,登记工作:登记外来人员进入商场施工的检查;巡视工作:白天巡视商场内有无可疑人员;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被占用等;晚上巡视施工区域是否有消防器材,施工证件,施工安全隐患是否存在等等;

二、消防知识

九月份消防局举行了关于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四个能力演讲活动,我们去听了别的商场的演讲深受感动,在此之前我们还是三个能力三懂、三会 从那以后实行贯彻消防局的意见,从三个能力三懂、三会发展到四个能力,四懂,四会让我们又学到了好多,紧接着每天的出操、消防演习,从中又学了好多知识和问题,在一次消防局的领导来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商场消防演习了,演习分两组:一组是组织灭火另一组是组织疏散逃生,消防局的领导看了之后很赞同认可!

二、商场开业前的商场保安工作总结准备1、所有人员集合,统一检查各通道,各卷闸有无异常,能否正常开启。2、按规定时间开放员工通道,让员工进入。3、按开业时间打开所有通道门,并维持门前的商场保安工作总结秩序,避免刚开业人员集中,发生拥挤现象。4、密切注视进出人员,因开业人员较杂,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三、业务素质培训等

现在居民生活素质的综合提高,人们购物的最高境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场的硬件已经趋向同质化,而软件方面比如人性的管理却是各有千秋,各自不同,随着保安员的进驻商场,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也逐渐摆在了每个经营管理者的面前,商场保安的工作职责也渐渐地明朗起来。北京的中高档商场是日益增多,对商场保安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而保安服务公司也明显发觉客户单位的要求越来越理性和规范,保安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再一次提上了日程,商场保安员的工作到底需要怎么开展,才能让客户单位满意,让保安公司放心,让北京社会大众对商场保安有个全新的认识?本文将就这方面略作引导,不敢妄言,希望同行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保安人员保安人员的条件1、上岗人员的商场保安工作总结条件:

(1)高中以上学历,身高1.78米以上,身体健康,品貌端正;

(2)30岁以下,个别岗位可适当放宽标准;

(3)有保安能力、知识丰富者;

(4)体格健壮、责任心强、能做到诚实的执行任务者;

一般商场的保洁工作归为商管管理,商管有人主要负责保洁队伍的日常工作编排。进行保洁员的卫生区域划分;岗位职能制定;考核标准制定;

例如:1)保洁员主要负责卖场主要通道,商场门前卫生,厕所卫生,消防通道卫生等,按工作量进行卫生区划分。

2)客流密集或敏感区域的卫生保

(4)当顾客的眼睛在搜寻时(顾客好象在找什么东西)第三天营业员工作规范为保证商场销售服务工作的连贯有序,避免工作出现遗漏或失误,特制定本工作规范,营业员应严格遵守本规范。一营业准备工作规范二交***规范三营业结束工作规范晚班营业员在营业结束前应做好如下工作

商场保安工作总结,行政部经理职责五、行政内勤干事岗位职责六、办公室内勤职责七、内勤岗位职责八、收发人员职责九、文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十、档案员岗位职责第二节商场(超市)经营部职责规范一、经营部经理职责二、进货***职责三、物价***职责四、商品质检***职责五、条码员职

2017商场保安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 20xx年是经营结构大调整以后,购物中心在商场调整经营新的一年。一年来,在公司董事会和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创新破难,搞活经营,夺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上半年商品销售总量提高,年销售达到亿元;商场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信誉度迅速提高,品牌效应得到更大辐射。

公司对各门店进行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后,我们部门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呈现了新的变化也碰到了新的问题:

一是经营品种定位的调整。品种价格体系比原来调整40 %,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了 %,已经成为商场经营新的排头兵。

二是业态特色明显。以百货为主要业态,加大平价服装经营比重,品牌名牌荟萃。

三是管理难度加大。企业经营人员的调动和流失,经营成本相应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行业竞争加剧。

为进一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公司下达的万元的商品销售指标,我们部门从调整商品结构到搞好营销促销,从加强内部核算到保证经营安全,动了不少脑筋,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回顾20xx上半年年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营销促销,缩短市场磨合。商场从引进到商品适销到消费者认可有一个过程,为尽量缩短这个磨合期,我们在采购分析市场营销促销上做文章。在去年底我们部门的销售业绩的良好态势,我们部门乘势而上,抓住五一,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促销活动,聚集人气,扩大影响,促进销售,实现经营开门红。节日旺季过后,购物中心及时调整思路,把工作的重点从旺季保供应转移到淡季促销售上来。坚持有节借节,无节造节,特别是做好无节造节的文章。

针对商场客流晚上好于白天、双休日好于工作日、节日好于平时的特点,积极争取厂方支持,整合各类营销资源,统一策划营销方案,统分结合地把握好营销活动推出的时间、形式、规模和力度,放大营销资源的促销功能。同时,根据顾客把逛商场、购物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的特点,增加促销活动的娱乐性、参与性,努力使商业促销活动具有更多的文化含量。一年来,购物中心推出大小促销活动不少于次,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日日有优惠。购物中心开业一周年期间,公司统一策划推出六店同庆促销活动,规模大、范围广、促销资源丰富、优惠力度空前,形成销售高潮。五一长假几天,商品销售 多万元,创销售新高。

2、抓商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一年来,购物中心始终把商品结构调整,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提高商场坪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节日旺季过后,各部门主动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商品的销售业绩进行排队,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抓好商品结构的调整。一年来,购物中心各部门淘汰品牌 只,引进到位品牌 只。如女装部4月份引进某品牌平价内衣,一上柜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最高日销售超过 万元,五月份就成为同行业平价销售的销量冠军。

3,层层分解经营指标,调动各方积极性。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有利因素和薄弱环节,仔细进行测算,根据品牌和季节特性,将销售指标按月、按季层层落实到柜组、品牌,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千斤担子共同分担。不少部门在与厂方签订合同时,针对商品特性,采用了保底销售的办法,以保证企业收益。

4、强化责任心,落实责任制。为确保企业消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商品质量安全,从制度管理入手,部门与柜组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商品质量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此外,还积极了解商品在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权威部门对商品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情况,为员工和消费者提供商品质量方面的咨询服务。

5、加强资金管理,节约费用支出。坚决贯彻执行公司资金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货款支付上强化了计划性,加大了调控力度,做到合理调配和使用好资金。厉行节约,职能部门加强对电话、空调,传真、复印以及营业用具、文具用品、广告宣传用品等的管理,及时将核算费用。合理安排班次,减少了员工的加班加点和费用支出。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减少费用支出。

6、推进商品准入的完善性,完善合同管理。部门坚持做到引进商品由上一经部门及时审批,在同意引进并签订厂商合同后,商品才能上柜销售。严格履行商品准入制,上柜商品必须取得合法、有效证件。根据去年实行厂商合同管理的实践,今年对合同条款作了适当的修改,并要求各部门切实把合同签订工作落到实处。一年来,讨论商品引进 次 多个品牌。各部门签订商品购销合同 份。整理建立了客户档案。

7、进行商品零库存管理试点,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为适应经销模式的变化,节约管理成本,部门在公司指导下积极探索商品管理新方法,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订了商品零库存管理办法,并在内部率先进行了商品零库存管理的试点,并取得一些经验,为逐步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5)

引言

人力资本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资本,它可以进行期权交易。人力资本期权的买方即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方,为人力资本的增长而做出投资;期权的卖方即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期权的价格是期权买方在交易当期所支付的权利金,期权的执行价格则为双方约定的在期权到期日买方向卖方所支付的为获得其人力资本产权的报酬,期权的标的物是期权卖方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期权的到期日即为双方约定的日期或某段时期内。通过将商业银行中的人力资源作为一项看涨期权,运用期权定价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可以理顺商业银行委托中的资、权、利关系,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一、某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这里通过实例分析某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现状,探寻如何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体系。目前某商业银行是一家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119人,包括总行部门负责人、支行行长及高级客户经理。下面的表格是该银行员工学历的构成情况和各级别职务的学历情况。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知识型人才。从人才在银行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与银行的关系、对银行的价值和发挥的作用程度划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可分为如下层次:

(1)核心层人才。一般包括各级主要领导、管理者;具有关键知识和长期成功所需技能的人才;对银行的战略能力、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人才。

(2)重要层人才。即替换代价高昂的人才,如有大量、长期的客户关系密切的人才、高绩效组织的成员、高度的价值流技能的人才、受过昂贵培训的人才等。

(3)辅助层人才。是可以用内部其他人相互替代的人才和能够资源外包的人才,即其所提供的服务完全可由银行外部机构或人员承担。

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最重要的是核心层和重要层的人才,是中高管理层的员工。如何分析利用这部分员工将是影响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实物期权的绩效评估体系分析

由于环境、收入等原因,商业银行的职工流动性大,对于银行的经营存在风险,特别是中高层的管理层。该商业银行经过三年的统计分析,包括对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同业银行的绩效薪酬进行研究,制定了新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该体系中的绩效考核主要依据贡献多少、风险高低、责任大小、劳动强度等因素,将人力资源岗位划分为A、B、C、D四类,对不同岗位实行差别系数和业绩挂钩比例,其中业绩工资按照“按季考核,年终补差”的原则考核发放。

1、按季考核。每季次月(四月、七月、十月、一月)进行“利润工资率”和“利润费用率”考核,决定被考核单位上季度业绩工资和考核费用总额。

2、各单位根据本单位业绩工资总额、员工业绩薪点、员工个人业绩考核结果确定个人业绩工资。

3、上季度考核结果在下季度各月逐月兑现,即对一、二、三季度的考核分别在二、三、四季度各月兑现。四季度直接进行年度考核,实行年终补差。一季度各月按照上年度考核结果实行有差别的预发。

4、年末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确定年度考核结果确定年度可发放工资总额,如全年已发放的业绩工资超出年度考核允许发放的业绩工资总额,则同比调减次年业绩工资总额,反之则补足差额部分。年度综合业绩考核得分根据以下方式确定:

年度考核综合得分=(一、二、三季度得分之和)×10%+四季度得分×70%

5、管理部门业绩工资参照分行平均工资水平发放,其平均业绩薪点为全行平均业绩薪点值。各部门业绩工资根据季度考核结果确定,部门业绩工资薪点值=平均业绩薪点值×综合业绩考核得分率。

6、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将员工分为支行(部门)负责人、支行副职、市场营销人员、产品经理、会计人员、国际业务B类人员、个人业务经理、大堂副理、管理行政人员、D类人员十类考核。

7、支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德、能、勤等基本素质占20%,本支行综合经营管理业绩占80%。考核结果实行末位警告制,对部室季度考核最后一名,且业绩不合格的部门负责人,给予黄牌警告,本季度业绩工资下浮10%,该部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本季度业绩工资下浮10%;对连续二个季度排名最后一名,且业绩不合格的主要负责人,本季度业绩工资下浮20%,该部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同比下浮。

8、市场营销人员考核创利指标,根据总行统一规定的创利折算标准,将各项业务折成创利。同时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等级创利标准,根据个人创利考核结果直接挂靠相应的行员等级,享受工资、福利待遇。

9、产品经理主要考核产品创新能力和推广能力,根据新产品推广的业务量折成创利考核,考核结果直接挂靠相应的行员等级。

该体系中与绩效考核相对应的薪酬待遇主要根据同业银行的经验,基本工资约占全年收入的40%,比一般银行的30%高,绩效考核津贴占60%,其中季度考核占30%,年终考核占30%。另外对于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在每三年一次聘期考核中达到优秀后,还有额外奖励。

实物期权理论的突破点在于建立了不确定性能创造价值的信念,可以将管理人员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贡献比率与动态的期权进行合理组合,对未来可能具有价值的大小进行相应的确定预评估,减少由于管理人员未来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成本。

三、完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议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考核目的不明确,选拔机制未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为完善,薪酬结构不合理等。而某商业银行运用了基于实物期权的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对吸引人才及降低行业间信息人才的风险,特别是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挽留有明显作用。我们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与该商业银行体系相结合,对完善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所在单位、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所有单位或部门都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必须依靠团结协作,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前面介绍的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时,应与所在单位、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具体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所在机构或部门经营目标确定员工工作目标。团队是由员工组成的,只有将团队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至每位员工,使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完成商业银行总体经营目标。因此,在制定员工工作目标时,必须以所在单位或部门的经营目标为依据,如对于吸收存款部门而言,其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吸收存款,对其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增加存款也应是每位员工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

(2)所在机构或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员工绩效。所在机构或部门绩效是每位员工绩效的综合反映。所以,所在单位或部门绩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的绩效。因此,在进行员工绩效评价时,应将所在单位或部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员工绩效的主要考核因素之一,即将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挂钩,但不同层次的员工对所在单位或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挂钩力度不应相同。比如,各级行长、部门负责人的绩效应与所在机构、部门绩效直接挂钩,而对于一般管理人员而言,其绩效与所在部门绩效的挂钩力度显然应低于行长或部门负责人。也就是说,组织绩效对级别越高的管理人员影响越大,对级别较低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影响越小,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分类考核。

2、实行分类分层次评价

各个商业银行的支行乃至其中员工的岗位都是千差万别,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进行分类考核,找出各类员工的共同点,以便对各类员工业绩进行排序。根据商业银行机构设置情况,目前最好的分类是根据员工的级别层次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相同级别的员工业绩是相互可比的。如对于一线综合柜员,我们可以主要根据其业务量和服务质量来反映他们的工作绩效;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如各部门总经理,虽然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如信贷部门总经理和工会主席相比,一个负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经营,是商业银行利润的创造者,一个却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任何收入,而只能发生各项支出。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不一样,各商业银行的支行的完成任务的难度和质量也不一样。用传统的眼光看来,这两个岗位没有办法比较,也没有办法评判他们工作成果的优势。但是,如果我们抛开事物表象分析它的本质时,我们发现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可以比较的地方:由于他们在商业银行同属一个级别,面对同样的领导层及下属机构,银行对他们的能力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的业务知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是可以比较的。同时,他们在银行所处的地位相同,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可以比较的。他们在爱岗敬业、个人品行、廉洁自律、工作态度等方面也是可以比较、排序的。但是如果不处在同一级别,如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客户经理和管理部门的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二者进行比较是较难操作的,也没有实质意义。

(2)级别相同的管理人员与其所在单位、部门绩效紧密度相同。应将单位、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并将单位、部门的考核结果作为个人业绩的主要考核因素之一。因此,单位、部门绩效的好坏与员工个人绩效结果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不同级别的员工绩效与单位、部门绩效的相关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各级行长)来讲,由于他们是决策者,在一定意义上,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工作目标是否实现,关系到其所负责的分支机构在同业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直接关系到其所在行绩效水平的高低。因此,高层管理人员与其所在组织绩效的关系最密切,很大程度上在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是一致的。因此,在商业银行考核实践中,应在职级分类的基础上,按其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分类分级评价。通常可将商业银行员工分为三类:管理人员(经营决策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一线综合柜员。经营决策人员对整个经营机构的总体目标负责,其评价以综合性经营指标为主,侧重于决策的准确性和领导能力的评价。对管理人员的评价主要是看其工作任务和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制度执行和检查情况如何等;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评价主要是以市场营销成果和绩效的贡献率为主;对一线操作人员的评价以工作量、合规操作和服务质量为主。

3、薪酬政策的激励作用

薪酬政策是企业支付薪酬的基本原则及其实施的导向和目标,是关于企业薪酬策略的大政方针。薪酬政策的战略导向性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因素,它主要是指薪酬政策的导向能够使员工从物质层面,即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薪酬政策的实施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包括公司具有与职业生涯相适应的多种薪酬攀升通道,员工可以获得多种晋升的渠道;公司薪酬分配能够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要求企业必须真正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对于判断薪酬分配是否公平,不能只看结果,更要看薪酬是否反映了员工个人对企业贡献的大小。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按贡献分配原则,使员工能够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收入分配问题,增强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薪酬分配能适应企业所处的发展周期阶段的要求,即要求企业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员工的薪酬体系进行调整,这样,当企业发展状况好时,员工可与企业共享收益,当企业发展状况不利时,员工可与企业共患难,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员工不至于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变化而是自己的收入水平下降太多,从而加强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公司薪酬政策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使员工获得切实的物质利益。

4、实物期权思想

由上可见,商业银行已运用实物期权的基础思想,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政策紧密联合在一起,而且在高管的绩效考核中更能体现出这一思想。本文前面提到员工的能力可以作为一项看涨期权。这样在商业银行中的高管,先获取基本的工资作为报酬,银行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给予业绩奖励。然而若基本工资过低,就会影响员工在日常工作的情绪;若基本工资过高,绩效考核奖励过低,则影响员工参加考核的积极性。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基本薪酬待遇上调到40%很好的吸引人才,但现行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挂钩仅通过历史经验获取的,企业更需要运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来评定基本工资及对应的绩效考核奖励,更准确的评估带有不确定性风险的员工价值。所以商业银行完善考核制度,并使得绩效考核更加标准化,更利于运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来制定薪酬体系。

参考文献:

[1]邱城,张茂盛.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科学,2007(8):39-40.

[2]应洪斌,陈壁辉.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J].华东经济管理,2005(6):95-97.

[3]石金涛,陈琦.人力资本保留:基于实物期权的分析[J].新资本,2004,(4):21-25.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F406.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引言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水电项目逐渐复杂化,传统承包模式已不能满足水电市场的需求。而EPC总承包模式以其提高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可充分设计的主导作用等优点而受到业主和承包商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成或在建水电EPC总承包项目已有20多个,平均每年新建的水电项目接近2个,EPC总承包合同数量逐年增加,合同金额逐年增大。目前,EPC总承包成为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为全方位、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协调好总承包商与其他项目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EPC总承包商与相关者之间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合作与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协调,以缔造企业合作的竞争优势,成为一种协同合作的一体化物流的管理,其目标是使整个系统及资源的应用最具效率,系统的成本最低,其特点主要在于伙伴关系、核心专长、信息共享和信息科技的重要性[1]。其中建立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战略,主要指企业间以创造价值增进企业利益为前提团结合作,建立长远关系;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要素之一,主要强调的是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透明化;核心专长是指企业有一部分业务对客户而言特别重要,而且是竞争者难以抗拒的能力,如关键技术或资源;信息科技是供应链中所有成员信息串联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水电站EPC总承包现状

水电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为一体的承包模式[2],可以有效避免分包模式下中间环节的资源消耗与浪费,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双面性的,对于EPC总承包项目而言,业主与总承包商往往签订总价合同,将绝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总承包商,这就意味着总承包商赔偿难度较大。而且由于水电项目的复杂性、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使得在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期的拖延、造价的提高。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目标,必须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不断提高总承包商的管理与施工水平。

三、水电站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供应链

水电站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供应链是指水电站建设中以EPC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业主、设计方、分包方以及供应商等主体连成一个满足业主有效需求的组织,供应链如图1所示。

1.物流的传递

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环境下为了达到最低的物流成本,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水电站EPC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物流从供应商和分包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业主方移动,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需长链,是供应链中最明显、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运作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EPC总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指设备材料供应商向总承包商提供施工项目物资(钢筋、钢材、水泥、沙石骨料等)、设备(水能发电机组、启闭机、桥机、闸门等)。由于水电站枢纽布置面积较大、战线较长、参与施工的企业较多,不便于集中管理,大多数项目均采取开敞式管理模式,所有设备、材料进场后均交由各施工企业自行保管使用。2)分包商向总承包的的物流主要指分包商将建设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经验收合格后交给总承包商;3)总承包与业主之间的物流指总承包商将建设完成的水电站工程经验收合格后交给业主。

2.信息流的传递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部分就是信息流的双向流动,一切物流、资金流都是以信息流为载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承包商与设备、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流主要包括签订采购合同以及后期的协调、催交等环节的沟通;(2)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信息交流主要包括签订施工合同以及施工过程中关于施工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沟通;(3)总承包商与监理之间的信息流主要包括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设备材料进入现场等过程中,接受监理的工作监督和检查等;(4)总承包商与业主的信息流包括履行合同、实施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要求等方面的沟通;(5)总承包商与保险、担保机构、银行之间的信息流主要指总承包商在开工前办理好与保险、担保机构、银行的相关手续。

3.资金流的传递

资金流的流动方向则与物流相反,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从业主方逆着物流链方向,到供应方和分包商进行流通。

四、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建议水电站EPC总承包供应链在建设时考虑以下原则和要求。

1.建立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

总承包企业应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机构的重组和优化,构建基于职能结构和流程结构的混合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即有专业化的分工,又能够以更快、更有效且集成的方式完成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其中职能机构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设计部、施工部、财务部等,流程结构由数个横向连接的流程组构成,该流程组中包括多技能的流程团队,主要包括设计团队、施工团队、采购团队等。每个团队的主管负责其所在团队流程的设计、组织及协调,团队成员在团队主管的领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流程任务。

2.开发透明开放的信息协同共享平台

工程总承包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负责建立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业主愿意共享信息,并且能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早期就参与进去,使得各参与方对项目的总目标有更清楚地认识,相应地调整各自的目标,结合各自的优势,使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取得预期目标。这样的一款软件要具备:底层数据库可以实现无缝衔接,支持跨系统操作;中间层支持不同角色定制特定的界面;最外层具有以Web为中心的框架,灵活的数据导入导出方式。

3.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水电站EPC总承包与设备、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工程分包商的合作关系。由于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因此一锤子买卖的交易关系导致能够与总承包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非常少。承包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着眼于两个方面:(1)供应商了解承包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数量、规模和施工安排,使供应商能明确企业所需原材料、预制件或劳动力需求的数量、质量及期限要求,以便其安排生产计划或进行劳务调配。(2)承包企业与供应商明确双方责任,并各自向对方负责,使双方明确共同利益所在,并为此共同努力,实现双赢。

4.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绩效度量机制

供应链管理绩效度量能够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能够对每个合作伙伴、每个职能部门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做出合理的评估。水电站EPC总承包商应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指标以及相关的程序和方法,对客户满意度、生产力、成本、质量、安全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7)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及今年面临的新形势

去年,我市商贸流通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乡市场繁荣有序,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尤其是正逐步对周边形成一定的吸引效应,形成良好工作局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年均15%)的增长态势。

二是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明显提高,成为我市税收收入的一大财源。随着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贸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中的份额明显提高,位居前列。同时,在拉动消费、安置就业、增加税收、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税收增长速度迅速提高。2007年我市商业增值税累计入库17.67亿元,增收4.8亿元,增长37.25%,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流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2007年是我市作为商务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的最后一年。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重点流通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市区两级经贸联系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流通业加快发展的文件,初步构建了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体系,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尤其是市、区两级已经形成的工作机制在流通业发展上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区都把发展商贸流通业列入区的发展规划,从布局规划、促进措施、招商引资等方面全力推进。

四是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商业街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我市又有一批新的大型商业设施投入使用,瑞景商业广场的开业带动整个东部的商机,加州城市广场、SM二期的顺利建设和招商工作的积极推进为下一步商业市场的活跃奠定了基础。特色商业街的培育也在2007年得到较大的推进,我市出台了《厦门市扶持商业街资金管理若干意见》,并安排资金150万用于扶持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培育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特色商业街。目前,我市共有7条商业街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

这些成绩的取得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的结果,也是商贸系统广大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各相关部门的同志,向商贸行业全体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流通规模偏小,流通的布局和辐射力有待提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流通规模最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小,2007年增幅仅高于深圳),在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中也仅位列第三,总体而言,我市消费品市场总量偏小,这将制约我市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同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布局构成来看,2007年我市85.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由岛内的两个区完成的。当前,我市已全面拉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框架,岛外是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主战场,岛外四个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偏小,与我市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我市岛外各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而更为迫切的是,明年底福建省内与周边省份的铁路、公路交通将得到根本性改善,福厦、厦深高速铁路的竣工及周边城市高速公路的通车将在空间上拓宽厦门的发展区域,“不流进则流出”,流通布局和辐射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能不正视和着手解决的大问题。

二是流通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还比较薄弱。随着商贸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市已建成一批大型流通设施,但总体来看,我市缺乏具备较强吸引力的经营高档消费商品的商业地产及经营企业。此外,我市促进流通业发展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提升。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了节庆活动、大型展会、大型专业市场等一系列活动平台建设,但这些活动平台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表现在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内容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面对2000多万人次的游客,如何推进商旅互动、提高游客消费水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破题。

面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力争使我市的商贸流通业在新的发展时期上新的台阶。2008年,商贸流通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机遇。

从新的挑战看:中央把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银根收紧,企业可能面临加息减贷、资金供应减少,经营成本增加,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局面,从而经营和消费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我们要积极应对这种复杂的新局势,增强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充分估计今年商贸运行的艰巨性和严峻性,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为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从新的机遇看: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去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发展服务业大会,商贸流通业列入国家发展重点。各级政府部门将安排一定服务业导向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并给予政策倾斜,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二是商贸腹地不断扩大,我市对外联接路网进一步完善。龙赣高速的通车、今年三明至泉州高速的通车,将使厦门腹地进一步向江西南部、闽西北拓展;正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一级厦门(新)站,将使厦门成为我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和东南沿海的铁路总枢纽,商贸腹地将进一步延伸至江西、湖南、粤东等中西部广大地区。三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新型业态发展、优化流通结构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岛外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五大工业集中区扩宽流通业发展舞台,商贸流通企业开始向岛外发展,去年新华都等企业到岛外开店设点取得很好成效。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商贸流通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未来2-3年是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机遇期,我们要坚定信心,牢牢把握发展机遇,通过不懈努力,扎实工作,推动商贸流通业迈上新台阶、新水平。

二、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扎实做好市场保障和稳定物价工作

去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尽管我市的物价指数在全国中等城市中位居中游,在全省位居下游,但是猪肉、食用油的价格上涨仍然给市场和群众的生活带来一定压力。我市是基本生活用品的销区,市场保障任务比产区更为艰巨、更为复杂。市场供应事关民生、民心,党中央、国务院对市场供应、物价稳定高度重视,商务部要求把保障市场供应作为今年商务工作首要任务。我们切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增强工作主动性,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从讲大局高度,全力以赴做好市场供应工作。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机制,为市场调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流通主管部门要深入第一线,掌握生活必需品供应储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贸发、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对市场可能出现较大变化的商品信息要及时报告,并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商品调运机制,切实做好货源组织和产销衔接工作。要构建有效的联系机制,切实发挥大型批发企业在调控市场中的作用,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运销大户完善供应链建设。

三是落实重要商品储备工作,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的管理制度和机制,防范于未然,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二)着力打造商贸流通业发展平台

厦门要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必须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商贸集散与辐射力,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区别于一般城市的商业流通设施和业态。为此,必须着力打造一系列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软硬件平台和聚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载体。

一是改造、提升和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力专业市场。今年要结合商务部“双百工程”实施,抓好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和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改造,加快推进翔安汽车交易市场建设,建成象屿闽台中心渔港并争取今年投入运营,推进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扩建和中埔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是精心做好已建、在建大型商业地产培育和新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商业地产一般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流通设施,是现代流通业中引入新型业态和知名商贸品牌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中心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拉动消费、扩大销售重要增长极。近年来我市相继建设一批商业地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商业地产项目营运效果不太理想。对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相关的部门和区要根据会议的精神,督促开发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快走出困境。同时,要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机制,高标准议定商业地产开发的市场准入条件,切实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开发商,促进我市商业地产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继续做好商业街(区)建设和培育。近年来,我市市、区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培育了禾祥西路、中山路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取得可喜成绩。今年要继续加大这项工作力度,改造提升商业街硬软件水平,吸引更多名店、名品、特色店、特色商品入驻商业街,形成聚集效应,带动商业街周边商圈培育和发展,促进商圈的繁荣繁华。

四是做好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是现代流通业的枢纽,商贸流通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尽早规划建设商贸物流设施。我市的商贸物流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欠账较多,要结合制定鼓励连锁经营发展政策,加大推进生鲜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的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力度。配送中心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要具备检测、分拣、包装、冷藏、加工等功能,要加强境内外招商,向境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业物流企业介绍我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划,开展项目招商。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某种程度上比制造业更难,在国外大型商贸企业进入我国后,我国商贸企业软件技术较落后,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三)修编调整全市商业网点规划

2003年我们完成了厦门岛内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结合“十五”末期商贸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这一布局规划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商贸业态向现代化的转型,提升了岛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水平。2006年开始,我们着手进行岛外几个区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制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大大加快了厦门全市范围内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岛外工业区和城市次中心的兴起拓展了商贸流通业新的发展空间,原有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已经不适应于目前的发展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编,今年要启动这项工作。这次修编要立足于跳出仅服务于本市消费的框框,要立足于新的交通网络形成后的两小时经济圈,要立足于中心城市的定位,要立足于旅游会展商务城市的定位,同时要聘请业内专业经营人士作评审专家,从需求出发,勾画出供给。

(四)加快发展展览和会议业,让基础设施发挥更好的效益

构建区域性会展中心是我市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对会展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展览业鼓励政策,促进我市会展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一批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二期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会展中心也已开工建设,力争“9?8”投入使用。这些设施的建成,在优化、提升办会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会展接待设施供给,加大了满足会展接待设施需求的压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展览、会议业发展的政策,不断优化办展、办会环境,继续依托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展会,鼓励国内外展览和会议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举办各种会展活动,培育“会议服务中心”、“目的地管理公司”等办会实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会展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让酒店和展会设施充分发挥作用,获得良好的效益,促进会展业可持续发展。

(五)巩固试点工作成果,形成促进流通业发展长效机制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8)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0.28万亿,同比增长超过25%。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85万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其中,移动网络购物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1676.4亿元,同比增长165.4%。

二是电子商务正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态、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按需定制、柔性制造,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势资源、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提供了巨大的可行性。同时,促进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带动了农民增收。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超过500亿元。

三是电子商务掀起“流通革命”和“金融革命”。有关统计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网络零售每亿元减少能耗393吨标准煤。淘宝平台每年可为网商节省280亿元的租金成本。电子商务使在线支付、融资、保险、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崛起。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拓展了海外市场渠道,满足了多样化国内消费需求。

四是电子商务成为提供社会就业的新渠道。电子商务为社会群体创造出了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的就业创业机会,间接带动了网络运营、物流仓储等衍生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职业。有关研究显示,全国网络就业创业总体规模接近1000万人,其中近4成为失业人员和大学生。

五是电子商务不断催生新兴业态。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将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的步伐,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巨大空间,成为创新最活跃的经济领域。

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加速经济组织方式创新,优化重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环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方式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等新矛盾、新问题日益突出,对法规政策、治理机制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创造环境,实行积极政策,多予少取、多放少管、多帮少诿,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多予少取就是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政策创新,完善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合理化,减轻企业负担。多放少管就是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管理创新,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创业活力,拓宽创新发展领域。多帮少诿就是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创新,积极协调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国际市场开拓、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释放电子商务发展潜力,提升发展水平。

按照上述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8个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提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建立电子商务公平竞争新秩序,二是拓展传统产业电子商务新方式,三是增强电子商务国际竞争新实力,四是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新模式,五是建设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新设施,六是构筑电子商务安全保障新防线,七是完善电子商务基础支撑新体系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意见的实施,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三、要通过加强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特点,使原有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对行业管理体制带来挑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强政策创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

200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邮政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建立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了包括贵阳市在内的5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将其作为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的工作平台,一方面通过发挥城市行政中心、新产业集聚地和电子商务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深入、广泛的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地方规制设立的尝试,验证各类法规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国家设计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和政策构架提供实践基础。从实践看: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显现。有关统计显示,5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B2B网商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70%,零售网商数量占比超过65%,网络购物消费者数量占比超过55%。中央部门横向协同、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纵向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目前,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制定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发票、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等6方面的政策,国家标准委正在会同地方研究制定40项电子商务标准,各示范城市相继实施100项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已见雏形。政策、标准、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推进策略已经取得实效。最近大家关注的电子发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等方面的政策突破,都得益于相关部门与示范城市共同开展的政策试点实践。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开展电子商务立法工作的同时,与相关部门一道继续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性试点工作,推动出台《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从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业支撑等方面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9)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进入21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6.9%。全市生产总值为1664.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进出口总额77.08亿美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8.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9.29亿元。今年1-5月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户,总数达到156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接近全年水平。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市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及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市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分立物流,如安泰物流、华泰物流等;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迅捷物流、徽骆驼等;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入驻合肥经营;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市运输总公司、润安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变换角色,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百亩以上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12家,主要分布在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区附近。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我市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我市商贸企业8700多户(不含个体),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从业人员17万多人,完成增加值1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1%,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增长25.5%,占全省的份额由的18.9%上升到19.8%,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在中部省会城市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底,合肥市区拥有各类商业网点4.6万个,营业面积380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的大型零售商业设施47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连锁农家店814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商业街39条(综合街14条,专业街25条);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批发市场47个,“金鼎百货店”3家。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合肥百大集团实现销售额192亿元,同比增长24%,位居中国服务业百强第93位,连锁百强第14位,零售百强第10位。周谷堆农产品市场、安徽大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105亿元、85亿元,双双跨入全国同类市场10强行列。商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至今,全市商贸流通业引进内资40亿元人民币、外资5亿美元。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北京华联、上海世纪联华、国美电器等国内有影响的商贸企业也先后登陆合肥。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市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却高达20%()),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参见表1),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

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目前尚无一家运输企业达到货运一级资质,二级也只有一家)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市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只是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中,有一条关于物流业的内容,但实施以来,只兑现了13.9万元扶持资金,关键是该项政策门槛太高,让企业难以企及。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市物流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会员覆盖面不广,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极少数经营户卷货走人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发展滞后,现代化流通方式缺乏,连锁农家店村级覆盖率只有50%。二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三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四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流通总量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消费品市场总量较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8位,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倒数第二位(参见表3);本地除百大、徽商两大国有企业外,民营商业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竞争实力较弱;批零贸易业中连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20%左右,而发达地区为40%-50%。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4、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5、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主要受诚信体系及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缺乏的困扰及网银安全等的制约。

6、政策、环境对商贸业发展扶持不力。一是只有针对新进企业的扶持政策,对已有商贸企业没有扶持政策。二是电力、供热、银行卡等行业利用垄断地位侵蚀竞争较为充分的商贸业利润,加剧行业间的不公平。三是商贸企业融资难。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市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市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二是充分发挥合肥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郑州、武汉的分工合

作,构建中部地区物流金三角;三是作为安徽省物流枢纽,担负全省物流周转、换装和联运的功能;四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合肥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各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合肥经济圈物流业协作制度,并加强与芜湖为代表的沿江水运物流带的合作。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全市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141”空间发展战略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合肥港、新桥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对外物流主要通道即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的出入口建综合物流中心、公铁联运中心;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提升合肥地区航道(含合裕线)等级,加快建设江淮运河,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预留高铁货运站场空间,以优化我市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本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加快合肥出口加工区和b型保税中心的申请力度,争取尽快获批。六是按照全省物流业统计工作的部署,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优先资助通过《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认定的a级以上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物流企业反映强烈的营业税重复纳税、土地使用税税率大幅提高、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及跨区企业所得税总分支机构不能统一缴纳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在融资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物流业的融资创新,建立适合物流企业的贷款评价体系。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咨询服务,如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8、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建议成立由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界专家组成的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提出专家意见。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招来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二)对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建议

1、按照构建合肥经济圈的要求,规划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强圈内合作,优化商业布局,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围绕合肥经济圈产业发展建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资料、工业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要利用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帮助圈内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销售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与圈内城市共同发展。鼓励圈内商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支持合肥骨干商贸企业到周边市、县开设连锁店,提高经济圈商品整体档次和水平。

2、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把市场拓展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腹地广泛、交易量大、交易手段先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把新兴的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大型仓储超市等业态向城市副中心延伸。

3、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当前,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规规章建设;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商业物业工作总结篇(10)

目前,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人才需求缺口达600万人,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510万人和560万人,需要高技能人才148万人和167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约占物流企业总用工数的40%,但是目前物流行业高技能型人才比重还不到1%。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的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整个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教育尚未形成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由于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定位模糊,还没形成针对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制度。当前为了解决高职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的短板,本文提出高职―本科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据调查,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战略规划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中、低级管理人才以及从事基本操作的技术人员。而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主要负责企业整体战略和实施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核心作用。从事基本操作的技术工人可以是具有中职或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人员,他们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事宜,偏重于体力劳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型、工程型人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报告,对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省物流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2高职和本科校校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本科电子商务物流优势特色,开展高职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高职院校老师通过参与本科院校大型电子商务物流科技攻关项目、聘用本科师资、共享本科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本科院校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可着重探索建立优质电子商务物流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共同搭建创新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大平台。高职―本科协同培养下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教学的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丰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3高职与校所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院所优质科研团队和优质的科研设备资源,瞄准国家电子商务物流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重大电子商务物流基础研究,构建优质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优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下放。实现高职院校建立更为灵活的电子商务物流教学组织形式,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突出知行通达。具体思路是“走出去”与“请进来”两步走策略。“走出去”就是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的一线去调查、咨询、走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请进来”就是把物流行业企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聘请过来,集中讨论分析确定岗位群,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何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情境的设置等内容,从而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上一篇: 水车安全总结 下一篇: 康复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