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3:36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1)

所谓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指工程项目承包人在保质保期的前提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等方面采取计划、组织与协调和控制等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以期达到增收节支的目标,从而实现盈利的目的。从项目施工合同签署、前期的施工准备、项目的过程施工和项目的竣工验收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施工成本管理。本文主要从组织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等方面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进行阐述。

1组织措施

1.1组建优秀的项目团队

实行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制。项目经理的任命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成败。施工企业应选派责任感强、职业道德良好、施工管理能力强和谈判能力强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按照岗位需求对项目部其他人员进行选派,技术负责人应选派施工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担任,造价工程师则应选派精通工程各项法律法规、预算能力强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熟悉的人员担任,其他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应选派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担任。由精兵强将组成优秀的项目团队,这是做好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石。

1.2成立施工成本管理小组

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技术负责人、造价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和材料员为组员的施工成本管理小组,并将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签署施工成本管理责任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与权利,完善目标管理相关奖罚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2合同措施

2.1做好索赔工作

合同管理是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部全面履行总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合同职责,按照规定完成合同义务,从而避免因建设单位的反索赔而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但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和独有的不确定性,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施工范围变更、施工内容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设计变更、计价政策调整、工程师指令和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等原因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变化和工期的延误,造价工程师应收集相关的原始数据,比如会议记录、图像、洽商记录、隐蔽记录和录音等原始资料,按照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有关索赔约定、工程款支付条款和经济奖罚约定等,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意向与要求,并提供索赔证据,从而形成工程签证单,为后续的工程结算做好准备。

2.2做好施工分包成本管理工作

分包商的选择十分重要,应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单。欢迎个人或者单位推荐优秀分包商,通过电话咨询或者实地考察对分包商的资信、诚信度、实力和业绩等情况进行了解和考察,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分包商进行综合评估。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谈判小组,就分包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施工范围、施工内容、价格、责任与义务和进度款支付方式等进行谈判。分包合同建议采用固定价格方式,按照合理低价的原则来选择与确定分包商,对于分包商的结算应实行管理和结算分离原则,最终的审核权应由项目经理及造价工程师商量决定,尽量做到公正与公平。当分包商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应立即终止合同,并启动违约索赔程序。项目部应全面履行合同职责,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分包商的进度款,避免引起相关的经济纠纷。

3技术措施

3.1编制合理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场地情况、施工工期和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编制。对材料堆放、施工机械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等进行合理资源分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根据功能进行分区管理,按照施工工艺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根据设计图纸对脚手架、模板、钢筋、混凝土、装饰装修和屋面防水等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尤其是施工工艺的改进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比如模板工程有胶合板模板、铝合金模板和钢模板等,模板支撑有碗扣式脚手架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等。项目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为了减少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成本,可以适当地选择刚度大的模板,比如技术较为先进的铝合金模板,或者将胶合板模板的木楞改为方钢,从而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偏差,降低后续抹灰的施工成本,间接地减少施工电梯的使用时间。混凝土结构垂直度和表面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可以采用薄抹灰工艺,不仅减少材料费用还大大提高了工效。施工设备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流程与施工场地建设情况进行选择与进场,提高机械利用率,避免造成设备闲置。比如塔吊的选择与布置应考虑材料堆场布置、吊运范围和安全作业空间等因素。钢筋预制根据场地情况进行现场集中预制,砂浆的搅拌点应靠近施工电梯等,尽量减少二次转运。

3.2加强价值工程理念

价值工程的精髓就是以较低的施工成本来实现较高经济价值。质量要求高则施工成本跟着水涨船高,质量要求低则容易出现返工返修工作甚至出现质量事故,从而导致维修费用增加。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项目部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产品一次合格率,关键和重要的工序实行样本引路制度,加强对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争取一次性成活,尽量减少返工。

3.3制定合理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应根据合同工期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制定,而劳动力计划的合理安排显得十分重要。将施工进度计划细分到各分项工程,由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进行统一管理。首先,应提高班组长的组织管理水平,对操作工人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采取流水施工方法,提高劳动效率,避免窝工现象出现。其次,将每天的用工指标下达到班组长,并跟踪落实。根据当地用工资源及价格,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并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意外成本。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分项工程,可以采取总价包干方式分包给分包商,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分包商积极性,从而缩短工期。最后,根据工程需要确定三套模板周转措施,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一般高层建筑可以5d完成一个标准层混凝土结构施工,大大地减少了塔吊和施工管理人员等费用。

4经济措施

4.1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在工程项目造价中所占比重为60%~70%,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影响较大。材料费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对于主要的建材,比如钢材、水泥、混凝土、粉煤灰砌块、砂子和面砖等,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集中采购,分批进场,采购部门应对市场价格行情进行充分地调查,在同等质量保证情况下,货比三家,选择实力强、价格低廉的生产厂家,有效地控制材料价格。原则上实现就近采购,选择最合理的运输途径,降低运输成本,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的批次与数量,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成本。坚持阳光采购,杜绝拿回扣的灰色收入,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对于钢筋这种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在低价位和资金充足情况下,可以适量地进行库存。对于材料的领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每次领料都必须有领料单,对材料消耗量按照定额进行确定。材料员应建立材料台账,定期对现场的材料进行盘点与统计,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做好防盗措施.材料的堆放应合理,减少二次搬运的费用。技术人员应对材料性能进行分析,比如采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代替价格昂贵的材料,加强对周转料的维护,比如模板和钢管,提高其周转次数。加强对施工班组的管理,坚持余料回收制度。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比如将钢筋闪光对焊接长可以减少钢筋搭接长度,明确岗位职责,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4.2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重为15%~20%。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地对人工消耗量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对每天各班组的工程量及劳动力具体人数进行统计与确定,要求班组长应严格按照用工人数和工程量组织施工,有针对性地减少某分项工程的工日消耗,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完善用工奖罚制度,对于生产效率高的班组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当日工程量的班组进行经济处罚,从而将人工消耗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3机械费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2)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培养人才的摇篮、企业效益的源泉。因此,抓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对于施工企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那么就必须恰到好处的缩减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如何恰到好处的缩减呢?首先,施工的过程中全部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出发,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效益水平。

一、显性成本

1.提高显性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效益。在这些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出来的成本中,即在整体工程项目的显性成本中,我们可以将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消耗的费用用在构成工程实体上,或者有助于这个工程项目实体形成上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因为它可以直接被会计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并可以在核算中反映记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可以看出哪一项费用可以缩减,哪一项费用是没有必要的应该省下等。因为对于这个直接成本部分,对于这个工程项目来说,是公司管理者可以控制的,但直接成本相对于其他费用来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这部分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但也是最难控制的,应被列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核心部分,同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2.提高显性成本中间接成本的效益。所谓间接效益,就是指不是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同时,也不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反映记录的那一部分费用。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组织准备中,以及管理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费用等都是属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但是,因为这一部分费用不比直接费用那么可以清晰的陈列,并且所占比列较小,包含项目比较杂乱,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工作人员的办公费,出差费交通费等,但是却有很大的缩减空间,有些不必要的费用可以直接省掉,处理得当就会恰到好处的缩减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二、隐性成本

相对于可以在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反应记录的显性成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费用不被发现,或者是视而不见,甚至在我们可以时常感觉到它们存在时,又不能轻易的做出确定性的分析,计算,记录等操作,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成本。

1.隐性成本中关于体制成本的缩减。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比较落后就会使项目的成本升高,这样就会轻易的导致在收益不变成本升高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下滑。这就直接反应到整体工程项目效益水平的降低。

(1)体制成本的缺陷。体制成本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它已经不再适应日以增进的工程项目发展趋势,在不断前进的企业工程管理项目上,显得不再有什么显著作用,而新的管理规律使得传统的管理体制有些格格不入,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迫使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发生问题,例如同一个机构却分成很多机构,产生机构重叠,造成成本提升,又由于层次过多,机构重叠,造成的施工队伍逐渐庞大,再者整体的工程项目本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在逐渐庞大的工程队伍中,由于工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人员构成相当发杂,真正施工的工人只占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庞大的队伍中,能够真正带来效益的只占少数,而企业还要负责这些庞大队伍的开销,队伍不断庞大,而工作效益逐渐降低,使得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让工程在整体上延长进度,这有导致整体工程效益的显性成本提升,最终反应到企业工程利润降低。

(2)体制成本的改革。因为工程体制的落后,不适合工程的实施,才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可以重新进行相对应工程整体的适合的体制改革,编制适合此次工程的体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当前的形式,以及此次工程的目标,将原来传统的工程人员简编成适合当前工程的人员分配。将原本庞大的施工队伍中,只占据成本消耗,却不能带来企业工程效益的人员撤离,将真正的施工人才扩增到适合的程度,这样,缩减了庞大的施工队伍的同时,可以缩减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使得最终的利润大大的增加。又如,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都会分成阶级的管理方式,例如一级项目管理,二级项目管理等,因为工程的设置构建分层,会导致每个阶层都有相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部门的重置,部门的叠加不禁会造成人员开销的增加,还会使得工作的过程增加,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减少相同部门的叠加,适当增加适合工程项目的部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开销,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

2.隐性成本中关于机制成本的缩减。(1)机制成本的漏洞。多年来,我们着重管理机制的健全,但仍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在用人分配上由于各种“关系”的施压与盘根错节,让一些很有潜质资质的有用人才外流,而靠关系进来享受福利的人员却日益增多,在大家不曾注意的工人阶层,潜藏着一部分相当高的不利成本。再则,即便机制改革的好,但下达到个管理施工阶层却贯彻的不够清晰明了,使得再明智的机制不能真正的给工程带来有利的效益,这样的落实不力让很多劳务用工照顾关系更是空前盛世,腐败猖狂,引起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质量拙劣,会发生多重问题,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营私舞弊的蔓延,让下发工程的资金不断外流,能够真正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少之又少,使得工程质量令人堪忧,引得整体企业工程成本不断提升,而效率却不增反减,最终让工程延期甚至效益出现负值。(2)针对机制成本漏洞的改革。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机制体制,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之重整旗鼓。在劳务用工方面,我们不走多层选进人才的方式,而是公正公开的经过筛选,让真正有潜质的工程人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作人员,不贪图利益的工作人员充分融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缩减不必要的人员劳力,任用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将完善的机制改革贯彻实施整体的工程项目以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及劳务用工。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积极的执行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家积极的贯彻落实完善机制的前提下,会让整体工程项目处于一个人心振奋的氛围中,这可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率大大提高,让工程项目的收益日益可观。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就去抓质量问题,这样就使得人员的责任心必须处于一个高度绷紧的状态,若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让工程的材料质量等出现问题后,再去审计追究奖惩,这不仅为企业工程带来极大及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得机制成本又一次隐形地增加,得不偿失。

3.隐性成本中关于素质成本的缩减。素质成本是指由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产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项目经理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1)素质成本的严重性。一个工程上下能让企业盈利的一个制胜之道就是用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若是上则工程的管理人员,下则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没有良好的素质修养道德观念,都将自己的思想至于最高之位,人人都不能体会工程的真正意义价值,这样只会“富了和尚,穷了庙”。个人虽是收益可观,但没有足够的素质道德的约束,难保由于私心与贪图利益,而让工程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当工程竣工之时,又有多少隐忧在其中呢。首要问题是要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当项目经理。是为企业奉献还是为个人捞钱?通过管理项目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合法合理地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应得的利益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企图通过管理项目发财致富的人只能是“富了方丈穷了庙”。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公关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要有施工技术、有施工经验,熟知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施工预算,能看懂财会报表,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头脑清晰、决策正确果断、管理控制有方、当家理财有术。少数项目经理虽然拿到了一级资质证书,但对于项目管理管什么、怎么管、怎么才能管好、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还处于朦胧和混浊状态。这样的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的素质成本将会是巨大的,可赚可不赚的钱赚不来,能省下的开支省不下,机会损失增加,增量利润减少。(2)关于素质成本的改革。首先,我们要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所谓有好的领头人,才能有好的队伍,各个阶层的领头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职责,责任,拥有优质的责任心才能胜任自己的领导地位,才能将企业的各个机制体制完善地落实下去,严厉的实施到整个工程中去,这样一级一级的贯彻落实,才能让工程全新的复苏。同时劳务用工的素质意识也是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的,才能约束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上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当工程上下所有员工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时,才能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及审计过程的过大开销,开源节流,为工程的盈利再添一笔。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共同缩减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将工程的效益推至另一高峰。

参考文献

[1]尉迟常瑞,王恩启,徐玲.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辽宁经济.2006(9):18

[2]刘爱萍.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矿业快报.2006(11):3

[3]吴慎全,周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山东煤炭科技.2006(12):30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3)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工程项目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因而,本文对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行探讨。

一、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必然性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铁路工程建设也不例外。铁路工程项目从应对竞争的层面出发,不断提高自身在工程项目方面的管理水平。铁路工程项目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上,通过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1]。在这种情况下,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提高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两者有效结合的必然需要。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能够给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对铁路工程项目的盈亏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施工材料、劳动生产率以及设备等等进行管理来实现的。从铁路工程项目竞争的层面来看,企业若取得价格方面的优势就能较好的提高自身竞争力,因而就需要在铁路工程项目中加强成本管理。简而言之,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是必要的,有着不可取代的必然性。

二、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铁路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通常比较常见的成本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较弱以及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无法有效协调等方面[2]。我国现有的铁路工程项目中,项目部普遍存着经济理念较弱的情况,也就是说在铁路工程项目的内部,技术人员关注的是技术与质量,现场工作人员关注的是铁路工程项目的进度与现场施工,从事材料工作的人员关注的是材料采购以及材料的检验等等,对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在现有的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关注较多的是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的信誉评价等等,对成本管理则表现为关注事后成本费用核算,而对事前策划与项目过程管理关注的较少。表现为较多的强调铁路工程项目中的客观因素,忽视了对自身原因的分析。导致无法明确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方面的真实情况,无法及时纠正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进而导致铁路工程项目成本出现失控。

三、优化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策略

结合对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必然性以及现有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优化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策略。

1.加强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

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树立全员成本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的才能全方面的对工程进行成本管理[3]。通过全员成本管理理念的贯彻来有效的提高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较弱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与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而通过全员成本理念的贯彻来发挥成本管理所具有的优势作用。

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在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还应不断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对没有实施成本管理制度的铁路工程项目应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对已经实施成本管理制度的铁路工程项目,则应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健全成本管理制度。进而通过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贯彻,来确保铁路工程项目中每一个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承担相应的成本管理责任,进而建立起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率。

3.铁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

在铁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主要表现在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机械成本的管理。不同的铁路工程项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机械使用费的管理为例,在铁路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维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以及确保机械设备利用率等方式来有效的降低成本。除此以外,通过优化机械配件采购也能极好的降低机械成本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还应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也就是说,在对铁路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的工程中,还应结合控制铁路工程的项目质量,同时应确保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本身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工程,涉及到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类要素,需要铁路工程项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全过程的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4]。只有这样,铁路工程项目才会不断的提高管理效果,实现用最低的成本投入来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敬兴东.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4):72-73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4)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成本原理必须依据异地的原则,根据近年来的施工工程的建设实践,通过对一些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方面,遵循以下原则:

(1)领导者推动原则。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成本的责任人,必然是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责任人。领导者应该制定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组织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创造使企业全体员工能充分参与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实现企业成本目标的内部环境。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管理的本质是人,人的本质是思想和精神。具体到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而言,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内容都需要相应的人员来完善。抓住本质,全面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搞好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前提。

(3)目标分解责任明确的原则。企业确定项目施工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指标,是对工程成本进行了一次目标分解。项目经理部还要对项目施工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目标进行二次目标分解。根据岗位不同、管理内容不同,确定每个岗位的成本目标和所承担的责任。把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通过每个指标的完成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4)管理层次与管理内容一致性原则。为完成成本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授予相应的权力。因而相应的管理层次所对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权力必须相称,否则就会发生责、权、利的不协调,从而导致管理目标和管理结果的扭曲。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

(1)成本的事前管理。成本的事前管理指工程开工前,对影响工程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成本的事前管理大体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计划、规定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经济责任制,实行分级归口管理等内容。具体包括:确定目标成本,采用正确的预算方法,对工程项目总成本水平进行预测,提出项目的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包括降低工程成本计划、技术保证措施计划和管理费用计划等。

(2)成本的事中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成过程控制。对目标成本要横向纵向地展开管理,形成一个目标成本体系,实现纵向一级保一级,横向关联部门明确责任,团结协作,使项目进展中每个参与的个人、单位、部门都承担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按照成本计划的实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对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和对各项工作进行成本跟踪。

(3)成本的事后管理。将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确定成本节约或浪费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步骤

施工企业一般以单个项目为控制对象,对项目成本的控制从投标时就已经开始,大致分五个步骤:

1.投标时投标成本的预测

当确定要投某个项目时,公司经营部门就会根据项目招投标文件,依据项目所在地的市场情况、工程概况和竞争对手的综合分析确定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且是根据项目的成本结构细分到各单列成本,如材料、人工费等,对当地所有工程需要材料实行市场调查,按照市场价结合工程理论用材和工程量,测算出材料总成本,其中包括:合理损耗及相对的价格浮动,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实施能力对整个项目的成本一一作预算,然后形成投标价格,该价格充分考虑了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是在企业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同行业竞争的直接表现形式,也是中标后实施项目,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指导依据。

2.项目开工前的成本预算

项目中标后,就要真正进入实施,这时的项目成本预算有别于投标前的市场调查和定价,施工前的预算准备工作那就更细了,依据项目部与劳动队伍、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所签订的合同等,根据工程量清单,对工程成本进行详细的预算,这时候材料价格、劳动成本、租赁单价都已经确定,不确定的是材料用量、劳务用时、机械用时,相对投标时的成本测算已经更进一步了,更接市场价。因此此时形成的预算是建立目标成本考核的依据,同时也是实施过程中对各项成本指标控制的依据和标准,超出或节余时,都可以以预算价格对比实施分析原因,找差距和潜力。

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有了开工前的成本预算,财务人员就可以根据预算数据对比实际发生的真实成本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偏离预算成本的主要指标在哪里,是材料数量还单价的上升或下降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计算出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超预算的现象。控制过程中,财务核算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做到及时准确,过程中的控制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项目工程完工后的成本汇总、分析

项目完工后,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汇总和分类,计算出项目施工的总成本和各分项的单位成本,并与相应的预算成本和投标时的投标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投标和项目实施提供历史数据和管理经验。

5.项目成本控制的总结及评价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5)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手段(如核算)和管理手段(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责权划分不够明确。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各个负责人应负责的任务经常纠缠不清,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三)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四)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

二、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要点

(一)加强合同管理控制成本

项目内外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项目成本,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可变成本,都可以纳入项目的内外合同体系,从工程项目开始时签订的工程合同到项目经理部与各个内部市场,如内部劳务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材料市场和资金市场等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各项成本的发生过程就是各个合同的履约过程。形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切实做好质量成本的预测、预控以及过程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加强合同条款的签订工作,做好质量成本的预测预控。

2.搞好各种合同履约完成的分析、评审与考核。

3.规范合同管理。

4.强化合同管理是促成质量成本管理扎实运行的有效手段。

(二)优化设计方案控制成本

项目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和成本的重要环节,它是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及成本的目标和水平,将这些目标和水平具体化的过程。项目设计的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施工技术是否可行等,都将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质量和成本。

项目设计质量成本就是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规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和协调费用、资源、技术和环境等条件的约束,如资金限额,所需资源的充足程度,技术可行性,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性等。

(三)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工程的质量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始终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第一生命,始终贯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从而减少成本。

(四)加强进度管理控制成本

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要尽可能短的工期,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以保证项目的营运。因此,项目管理中,就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合理地缩短工期,可以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如果,缩短工期到一定的程度又会提高成本,因此如何调整进度,从而使费用达标,是很多工程项目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工程项目进度成本反映了进度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进行工程进度成本管理的步骤:

1.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确定工程量

2.确立各单位工程的工期

3.确立各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

4.安排工程总施工进度

5.总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与修正

(五)加强协调力度控制成本

要明确项目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方面逐一加以分解和落实,每个部门和人员都有自己相应的岗位,并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使质量成本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避免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每个项目部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责任目标,并落实到:目标的责任具体全面,既有质量责任,又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领导和主管部门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考评,同时与工资、奖励挂钩,做到奖惩分明,确保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

(六)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控制成本

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条件:

1.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资料

具体收集资料包括:环境条件,气象条件以及施工现场的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

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两方面的控制:一是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施工进度时,必须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工程项目满足符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取得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质量。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6)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局(处)长(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某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10多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7)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活动实现预定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在有限成本控制下,建造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因此,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框架

2.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可行、合理成本控制目标的科学依据。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可行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及工期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1.1 工、料、费用预测

首先,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而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的市场行情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从而对成本进行准确、合理预测。

其次,施工企业应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且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时间、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合同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购买材料规格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只有控制了此项费用,工程项目成本才可以得以控制。

再次,由于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一般存在差异,施工效率也有差异,因此,在机械使用费中要详细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考虑其差异性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得分析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并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2.1.2 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合理的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策、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等具体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差异,以据实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预测。主要包括辅助工程费、大型、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以及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尤其应当关注的是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就是施工企业对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项目工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可能性因素进行事前分析与预测,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施工企业通常应该事前分析的事项包括: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充足情况、既往业绩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组织设计、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制度等以及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气候的分析。

总体而言,通过对工、料、费用和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施工企业可大致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合适的项目工期以便完成成本费用的目标控制。

2.2 成本核算

在企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合适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内容、范围、程序、方法、责任及要求,并设置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核算可以每月为一核算期,在月末进行。核算对象应按单位工程划分,并与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项目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进行有效地的成本核算才可以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3 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系统的控制过程。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项目成本控制应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和责 、 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三个环节。

(1) 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指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企业进行的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成本的事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的成本预测、在成本决策阶段和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等内容。

(2) 事中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即事中控制,是三个环节中控制措施最多,变化最复杂的控制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控制,并采取各种有效控制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事中控制一般可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和管理费的控制四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3) 事后成本控制。事后控制可以借鉴经验教训,对成本控制的成效进行有效分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企业应将工程所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完成了成本控制目标。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企业可采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人员激励等有效措施,完善成本控制工作。同时,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执行与完成情况,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理念,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方法,在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抓好这几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施工企业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活动,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权利和责任。例如,项目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构建合理的团队队伍,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通过责任划分和工序的分配,促进各方人员明确各自工作和成本控制目标,以便在确保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3.2 技术措施

施工企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路线是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在满足功能要求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通过代用等方法减少材料消耗费用以及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等。同时,结合特定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及工程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库存、运输和装卸等成本支出。而且,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技术、路线、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最新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等都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在过程项目实际过程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之间寻求平衡。

此外,技术措施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运用技术措施纠偏的核心是要能提出多个差异性的技术方案、路线,并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技术经济分析,并从中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案。

3.3 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采用最广泛的成本控制措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和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落实相关责任人的权利与责任,对施工成本管控制目标进行可行的风险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应对措施。对于各种成本费用支出,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成本。对于后期成本核算与分析中,成本管理有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措施等都有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防止不必要浪费。

3.4 合同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合同管理。施工企业采用合同措施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时,合同措施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即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进而降低成本,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一方面,施工企业优先采用自身设计的格式化结构合同,避免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不利因素,显然对施工企业自身有利。例如,在合同条款中应详细分析一切可能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各项因素,尤其需要关注潜在的各种可能风险损失。通过对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分析和预测,采取必要的风险应对对策有助于控制成本在目标范围内,此规避可能的风险与损失。

另一方面,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措施不仅要关注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合同履行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通过合同措施保障施工企业自身合理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体,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经济利润就必须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人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柏立春.浅谈某公寓楼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徽建筑,2004(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8)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活动实现预定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在有限成本控制下,建造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因此,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框架

2.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可行、合理成本控制目标的科学依据。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可行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及工期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1.1 工、料、费用预测

首先,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而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的市场行情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从而对成本进行准确、合理预测。

其次,施工企业应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且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时间、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合同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购买材料规格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只有控制了此项费用,工程项目成本才可以得以控制。

再次,由于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一般存在差异,施工效率也有差异,因此,在机械使用费中要详细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考虑其差异性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得分析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并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2.1.2 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合理的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策、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等具体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差异,以据实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预测。主要包括辅助工程费、大型、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以及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尤其应当关注的是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就是施工企业对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项目工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可能性因素进行事前分析与预测,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施工企业通常应该事前分析的事项包括: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充足情况、既往业绩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组织设计、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制度等以及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气候的分析。

总体而言,通过对工、料、费用和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施工企业可大致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合适的项目工期以便完成成本费用的目标控制。

2.2 成本核算

在企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合适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内容、范围、程序、方法、责任及要求,并设置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核算可以每月为一核算期,在月末进行。核算对象应按单位工程划分,并与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项目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进行有效地的成本核算才可以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3 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系统的控制过程。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项目成本控制应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和责 、 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三个环节。

(1) 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指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企业进行的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成本的事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的成本预测、在成本决策阶段和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等内容。

(2) 事中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即事中控制,是三个环节中控制措施最多,变化最复杂的控制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控制,并采取各种有效控制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事中控制一般可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和管理费的控制四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3) 事后成本控制。事后控制可以借鉴经验教训,对成本控制的成效进行有效分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企业应将工程所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完成了成本控制目标。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企业可采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人员激励等有效措施,完善成本控制工作。同时,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执行与完成情况,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理念,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方法,在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抓好这几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施工企业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活动,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权利和责任。例如,项目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构建合理的团队队伍,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通过责任划分和工序的分配,促进各方人员明确各自工作和成本控制目标,以便在确保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3.2 技术措施

施工企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路线是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在满足功能要求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通过代用等方法减少材料消耗费用以及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等。同时,结合特定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及工程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库存、运输和装卸等成本支出。而且,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技术、路线、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最新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等都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在过程项目实际过程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之间寻求平衡。

此外,技术措施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运用技术措施纠偏的核心是要能提出多个差异性的技术方案、路线,并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技术经济分析,并从中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案。

3.3 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采用最广泛的成本控制措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和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落实相关责任人的权利与责任,对施工成本管控制目标进行可行的风险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应对措施。对于各种成本费用支出,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成本。对于后期成本核算与分析中,成本管理有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措施等都有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防止不必要浪费。

3.4 合同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合同管理。施工企业采用合同措施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时,合同措施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即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进而降低成本,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一方面,施工企业优先采用自身设计的格式化结构合同,避免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不利因素,显然对施工企业自身有利。例如,在合同条款中应详细分析一切可能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各项因素,尤其需要关注潜在的各种可能风险损失。通过对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分析和预测,采取必要的风险应对对策有助于控制成本在目标范围内,此规避可能的风险与损失。

另一方面,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措施不仅要关注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合同履行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通过合同措施保障施工企业自身合理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体,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经济利润就必须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人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柏立春.浅谈某公寓楼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徽建筑,2004(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9)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cost among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cientific solu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ost; cost management system;cost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的施工水平下,笔者认为当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施工中,对节省成本或造成损失的领导和责任人,应给予奖励和处罚,以便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被忽视

“质量成本”一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一般包含:返工、停工等引起的、保修、索赔等引起,质量预防,以及质量检验的费用等。实际施工中,我们很少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被忽视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 的成本管理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2.严格管理质量成本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落实工期成本控制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若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加强参建人员成本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首先,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现在大部分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只是简单的规章制度,何况落实的并不是很到位,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其次,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不当之处,诚请指正。为了更好的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我们还应学量的、科学的知识,以便在项目成本管理时更加合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221-02

工程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成本管理直接制约着项目的经营成果。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 工、料、费用预测

(1)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

(2)材料费占建设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3)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1.2 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1.3 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1.4 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第二,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第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第四,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2 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投标环节

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管理水平的制约,企业在投标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报价风险加剧。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相互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严重地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第二,投标费用难以控 制。由于建筑市场管理尚不规范,存在拉关系、找门 路的情况,在财物投入上难以控制,投标费用占企业 管理费的比例偏大,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2.2 项目评估环节

为了建立统一的项目考核标准,企业应对中标 项目进行评估,目的是通过评估编制该项目的目标 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效益指标。然后根据评估 结果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及其他经济指标。在实践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项目评估依据不统一。许多成本管理水平较低 的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定额,项目评估时常常 造成取费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第二,项目评估思路与方法随意性较强。有的采取 成本倒挤的方法进行评估,即留足项目管理费后再 进行成本分解。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违反 客观、公正原则,评估结果准确率不高,说服力不 强,不便于评估结果的考核落实。有的参照同类项 目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与项目现场实际结合不够紧 密,有走马观花的现象。第三,为了提高项目评估效 益指标,有意压低应上交费用,变相降低项目应承 担的劳动保险费等政策性费用,违反国家政策,侵害国家和职工的利益。

2.3 施工生产环节

项目评估结果及签订的项目目标责任合同为施工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标准和依据。项目 部要以此为准绳,结合项目施工组织方式和工程特 点,对目标责任成本预算进行合理分解,将责任量 化并分解至班组、个人,认真组织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开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目前,一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 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 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 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 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 需要。二是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到位。不能严格按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任意变更设 计规范要求,计价时反而得不偿失;分阶段的成本 分析工作过于肤浅,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 决;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不够规范严谨,隐性问题较 多。三是全员成本意识差。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程度不够,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 代价争创名优工程。

3 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3.1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3.2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管制工程成本包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3.4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我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3.5 加强过程控制

建立工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认真分析建筑 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分清项目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去伪存真。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 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确定造价最大降低 幅度。按科学合理、平均先进的原则做好项目评估工作。企业要以国家预算定额为依据,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按照科学合理、 平均先进的原则编制本企业的施工成 本定额,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评估。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盈利水平,然后依据 评估结果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签订项 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其他 指标和对项目的考核、奖惩标准。施工生产环节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 和管理需要,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 本中心和确定费用中心。工程项目实行分包队,视分包作业队为成本中心单独 核算。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的划分必须涵盖所有的工作内容与程序,避免出现 控制真空。必须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考核 和奖惩的标准。上级成本中心、费用中 心与下级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以经二次分解后的责任成本为依据签订目标责任 合同,实施考核、奖惩。分包作业队责任 成本必须依合同价包死,无特殊情况不 得变动,施工中的增减变更在取得业主 认可的基础上可作调整。必须定期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 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 奖惩。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须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各项支出的授权 审批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 场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作业绩考 核与奖惩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 执行,为项目规范、有序、高效地施工和 完成评估指标做好制度上的保证。上级业务部门必须加强对项目成本 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重点包括 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项目 各项管理活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程 度。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干部学法心得体会 下一篇: 设备专业技术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