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科普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4:04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1)

二、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分析

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工作要点和县级综合农业区划的要求,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林业土壤种类及其分布,林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对自然、经济、生产技术等条件综合评价。提出林业分区划片的各区林业发展方向,森林覆盖率规划,林种、树种结构和布局,增产途径和关键性措施,达到充分利用林业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具体要求:在农业土壤普查中完成林地、荒山土壤普查任务,提出县级林业土壤分布图和土壤普查报告;在农业资源调查中,完成林业资源调查任务,提出森林分布图和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专业、专题和林业经济等调查报告);在综合农业区划工作中完成林业区划任务,提出林业区划报告,绘制林业区划图。这是制订规划设计的基础材料,是调整林业生产建设布局的可靠依据。

三、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程序

根据林业区划和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应把土壤普查———资源调查———专业区划统一串起来,由一个队伍负责完成较适宜。好处是:既分工又合作,一个整体,有利于搞好林业区划工作。整个程序大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成立林业专业调查组

在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按专业归口,任务到局,组成林业资源调查区划队,队伍要少而精,任务具体落实到专业组,一般可分为:林业土壤普查组,负责山地林地土壤普查任务;土地资源组,负责地貌、地类、土地资源类型调查;立地条件型组,负责荒山、林地立地条件型、林分类型的调查,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服务;森林资源动态组,负责调查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及其发展的趋势;林业经济组,负责调查各分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林业建设投资、经济收入分配,林业技术经济指标,林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林业区划组,负责各专业综合、专题调查,林业区划工作。

3.2搜集现有资料

搜集近年来各种林业资源调查、专业调查、专题调查资料,地形图、地质图、森林分布图、各种区划图,准备各种调查用具、表格、技术资料等等。并由县林业局抽调熟悉林业情况的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参加座谈讨论,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林业区划初步方案,拟定林业调查研究提纲。

3.3外业调查

按各专业组进行调查,尤其应注意生态经济、林种结构、林业优势等专题调查。例如要选择多林变少林、无林或少林、无林变多林的典型,调查其变迁史、原因、趋势、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林区气候、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农林牧生产、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人口变化、五业结构、农村景况;要调查各县的林业优势具体项目、产值、比重,林满、树种结构和布局,提出发展林业生产和如何发挥林业优势的建设性意见。

3.4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外业调查材料,分别计算、统计汇总、综合分析、研究林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修改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编写调查、区划报告,绘制专业图表。各专业组既协调又不完全协调的关系,各专业组各自编写报告提纲,阐述各自的条件、基础特点、分布规律,生产潜力,关键问题和措施,绘制各专业用图。

3.5调查区划的成果审议

由县林业区划队,提出初步成果,报请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专门学术会议审议,同时,征求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农业区划提供森林资源条件、评价以及发展方向。

四、做好城市林业调查工作的建议

4.1要确保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工作的质量

建议各县选择好林地土壤普查、林业资源调查、林业经济、林业区划等专业组的组长,组长应该由技术水平较高、业务熟悉、责任心强、有组织管理和业务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城市林业调查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学科、多专业。特别是编写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的技术人员应该是由有多专业综合能力,对实际情况特别熟悉,又能写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4.2要研究最合适的森林覆盖率和最合理的林种结构

建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树立生态平衡观点,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山地60%、丘陵40%、平原15%~20%的覆盖率是有可能实现的;树立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观点,选择最佳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比重;树立发挥地区特长的观点,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传统产品,例如八角、玉桂等;要有一树多用的观点,既是用材,又是水源、薪炭树种,搞好林种内部的优良树种结构。

4.3搞好专题调查

选择一、二个多林和少林的典型组,进行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森林多与少和无林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农林牧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灾害、气候变迁、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等变化;总结经验,提出今后农林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每个县都应该树立一、二个如何扭转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典型。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大力开展城市植树造林,增加城市森林面积,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四季清新、生态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努力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事关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目标责任制和部门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创建工作。

(二)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状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总体规划,并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步组织实施。严格检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三)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与景观相结合原则。以植树造林为主,多栽树、栽大树、栽全冠树,有条件的地方要多栽胸径15或20厘米以上的大树。树种选择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实行乔灌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结合,注重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性。

(四)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原则。以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载体,重点加强城市出入口、主干公路造林和城区其他地段绿化。加大对县城周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相改造,加快建设古城山森林公园、山口岩湿地公园。广泛开展营造“青年林”、“结婚林”、“成长林”、“三八林”等植树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城市森林管护水平和创建成效。

三、总体要求

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进一步深化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按照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价指标,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任务,我县2012年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力争2013年获得省、市验收。

四、主要任务

(一)城市绿化建设。重点建设城区内麦园社区、社区和古城山森林公园,以乔木为主,做到四季有景,形成城郊绿色屏障。加强城区街道、小区、单位和校园的绿化,使建成区绿地率在30%以上,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乔木绿地率25%以上,人均公园绿化面积9平方米/人,人均乔木株数(胸径10厘米以上,全冠)在3株以上,主干道行道树行数(胸径15厘米以上,全冠)在4行以上,城区在2行以上;绿化植物种类在300以上(其中乔木在70以上),乡土树种占城市绿化树种比例在80%以上。

(二)乡村绿化建设。重点建设东阳、古城、温埠、高楼、洋田、丰泉、更田、新田等8个环城“森林村庄”,形成环城区绿色屏障。抓好生态公益林、珍贵用材林、工业原料林、木本粮油林等成片森林培育,建设林业产业体系,搞好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建设,村庄房前屋后广种经济林和果木林,使规划区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规划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在30%以上。

(三)通道绿化建设。重点抓好沪昆高速、320国道、芦万武旅游公路、芦南公路、320国道环城线、高速挂线绿化,使可绿化地段绿化率达100%。搞好乡镇公路和袁河两岸的绿化,使可绿化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

(四)生态文化建设。抓好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积量。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强化生态科技普及。鼓励全民积极义务植树,使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广泛开展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开展幸福林、“三八”林、青年林、友谊林、结婚林等多种纪念林植树活动,使群众能亲自参与绿化城市。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植绿、兴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大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2012年2月底前)。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动员大会,明确任务和责任,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二)规划设计和宣传发动(2012年3月1日-3月5日)。制定编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有特色、有亮点、有精品。同时,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栏以及广播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大造声势,广泛宣传,全面提高群众的创建意识。

(三)创建实施(2012年3月6日—2013年2月底)。按照创建规范要求并对照《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省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标准(试行)》,划分创建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工作进度,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创建各项目标任务。

(四)自查迎检(2013年3月1日—2013年3月底)。对照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和办法,在自查的基础上,申请考核验收并获得通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成立县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城建、林业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文广新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公路分局、县消防大队、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乡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日常工作。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3)

1)灵空山部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总面积10116.8hm2,以温带地区典型地带性植被油松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2)绵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面积17827hm2,以保护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金钱豹、猕猴桃及绵山人文、自然景观、辽东栎、白桦次生林生态系统湿地水资源为保护对象。3)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面积17851.7hm2,以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褐马鸡、金钱豹、黑颧、金雕和油松天然次生林、核桃楸、水曲柳为主的森林植被为保护对象。

1.2国家森林公园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成立,面积60000hm2。2014年7月,《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公园现规划为绵山、红崖峡谷、石膏山、七里峪、悬泉山、油盆峪、大南坪、兴唐寺、灵空山、好地方10个景区。

1.3湿地公园

1)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总面积248hm2。2)七里峪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经山西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总面积3066hm2。

2自然资源保护措施

2.1建设机构队伍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太岳山林局的全套人马,下设公园办公室和10个景区管理处(林场)共11个管理机构,管理体制健全。其中灵空山、绵山、霍山等3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均为副处级建制。在队伍管理方面,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管理、管护、技术人员均由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进行招聘和调配。在经费方面,办公经费、工资发放等费用,均由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进行保障。

2.2科学编制规划

《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于2014年7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审批,《山西灵空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提交国家林业局评审,《山西绵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于2011年4月9日获得省林业厅审批,《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于2013年通过了山西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同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公园已完成了《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待山西省林业厅组织评审,《山西七里峪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于2012年完成编制。

2.3合理调整森林功能区

对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进行重新调整,将保护区内丧失保护区价值的区域划分出去,将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划分进来。对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影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群体繁衍生息的、现有资源具备了晋升条件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及时通过了山西省林业厅、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使保护区功能区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4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

把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护等经常性内容,扩大为对生物多样性、物种生存环境、古树名木、山石水景、花草灌木、古建筑遗址等广泛内容的保护,拓展了林区保护工作的内涵。

3自然资源建设、保护、发展成效

3.1旅游功能凸显

其一,保护区内绵山、石膏山、红崖峡谷、七里峪、灵空山景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已逐步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系列服务格局,初步具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其二,森林旅游产业链已初步显现。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森林旅游每提供一个岗位,就可间接带动4.3人就业。各大景区周边的老百姓不离乡、不离土,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其三,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初步实现。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是游客的身心满足和精神愉悦,从这点来讲,森林旅游为人们提供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舒缓压力、愉悦心情、休闲保健、增进健康等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已经初步实现。

3.2科普宣教功能凸显

在科普方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七里峪、灵空山和红崖峡谷景区先后建立了科普基地,吸引了大批大学生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大南坪景区伴随生态旅游区兴办的矿泉水厂科普生产线,灵空山景区制作的动物标本以及古树名木挂设树木标签,林局在文化宣传沟内悬挂生态知识宣传箱(内放宣传单),沿步道挂树牌让游客取阅和认识树木等,均提高了森林科普旅游效益和趣味性。在科研方面,灵空山保护区积极开展褐马鸡人工繁育试验,2013年成功孵化出7只褐马鸡幼雏。与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合作建立了山西省森林生态监测站,对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温度、土壤等进行合作研究。绵山保护区配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鳞翅目研究室,完成了绵山自然保护区小蛾类昆虫标本采集及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建立了绵山保护区小蛾类昆虫图片库;配合山西大学,完成了绵山保护区野生植物采集、整理、鉴定工作,建立了绵山保护区数字植物标本馆。在宣教方面,连续3年开展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物防范禽流感”等大型执法宣传活动;连续举办了“爱鸟周”、“食品安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增强了社区居民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3.3文化功能凸显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文化是文明的标志。绵山景区建成了“中国清明寒食文化博物馆”,连续3年举办了“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公祭介子推大典”仪式,现已形成寒食清明、佛教、道教、儒家和军事养生文化五位一体的文化格局。石膏山景区以龙、佛教、道教、儒家和红色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景区文化新形象。设计了区旗、区徽,聘请我国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创作、演唱了《神龙腾起的地方》、《石膏红叶》区歌;编印了《石膏山景区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一书,对景区文化发展进行了有力的规范。灵空山景区以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为抓手,与沁源县政府合作,每年举办“灵空山避暑月”旅游活动,提升了景区文化形象。此外,红崖峡谷景区打造的介公文化,兴唐寺景区打造的禹文化、唐文化,悬泉山景区打造的“仙文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文化引领,森林旅游文化功能已凸显,既传承了本土文化和特色文化,拓展了文化内涵,又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游客视野,切实塑造了森林旅游文化新形象。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4)

二是启动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片、清溪片)二期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森林保育以及文化建设三个项目,开展森林消防系统、游客安全保障系统、道路工程、供电工程、林相改造工程等建设。尽快启动凤岗南门山、清溪山水天地等森林公园建设,积极协助相关镇做好森林公园规划建设。

三是继续抓好旗峰城市公园林相改造。按照《黄旗山城市公园林相改造工程(第二期)作业设计》规划,实施第二期林相改造面积54.36公顷,幼林抚育145.37公顷,白蚁防治91.01公顷,建设消防灌溉系统6.17公里。

四是大力开展森林文化宣传教育,继续做好森林文化调研,挖掘森林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全力打造森林文化品牌。

(二)着力抓好森林公园绿道建设

要尽快完成省立绿道网大岭山森林公园支线剩余4.4公里段建设,同时规划建设市级绿道56.5公里(其中大岭山森林公园30公里,大屏嶂森林公园26.5公里),对已建成的绿道网进行逐步完善,开发沿线更多优质景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群众性体育休闲运动,确保绿道网建设成效,充分发挥绿道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着力抓好春季植树造林绿化

一要抓好营造林工程。继续实施水源涵养林林相改造1576.91公顷,计划种植乡土阔叶树146.12万株,幼林抚育2037.1公顷,营建农田林网111.12公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79.68公里。

二要抓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认真组织做好“3·12”植树节前后的宣传发动,进一步推动绿地林木认建认养活动,切实抓好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同沙生态公园以及银瓶山森林公园等5个市级义务植树基地的植树规划和备耕工作,周密筹划市几套班子义务植树活动。

三要抓好农村绿化美化。计划市财政投入195万元,继续在全市50个村(社区)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创建活动,大力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

(四)着力抓好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5)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旨在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

森林公园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大批森林公园已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和实习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森林公园在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扔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森林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当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规划内容,在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的同时带动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

一.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态科学知识武装群众,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2]。

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部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文件要求将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单独一章进行规划,可见生态文化建设之重要性。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及解说系统规划四部分内容。本文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重点探讨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案例参考。

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广西最早的部级森林公园,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良凤江植物园,1992年9月9日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54号文件批复建立“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建设,多项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得到建设,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公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郊公园,2011年旅游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树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等方面。树文化方面,公园现有植物1700多种,占广西植物种数的21%,其中热带、亚热带树种及广西特有树种1300多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树木标本园;花文化方面,公园建立了目前广西品种最齐全的金花茶基因库;在湿地文化方面,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建设公园生态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公园可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切实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

三.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原则

(一)教育为先,社区共建原则

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以教育为先,联合本地社区居民、相关利益群体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公园必须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等对游客进行生态文化宣传,提高游客生态文化意识,以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森林公园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对附近社区,特别是良凤江上游吴圩镇范围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以确保各生态保护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通过社区协作发展,保证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不被破坏。

(二)特色化发展原则

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本身生态文化特色,开发独特的生态文化产品,树立与众不同的生态文化形象,打造能反映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化产业效益,进一步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本身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产业化发展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物资来源,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等生态产业,以此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艺术等其他生态文化要素发展。

(四)持续滚动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森林公园保持持之以恒的关心和投入,因此必须遵循持续滚动发展原则,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创新,才能保证生态文化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一)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重点

1.森林文化

公园拥有大片森林和树本园、金花茶园、落羽杉林、棕榈园、阴阳菩提等美感比较突出的森林和植物景观,森林文化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但目前森林文化开发力度还不强,需要进一步开发,规划加强树木标本园各特色植物园建设,加强森林养生、森林美学和森林艺术建设,策划公园的森林旅游活动,例如策划森林浴、登山、漂流、溯溪、探险等活动,丰富森林文化内涵,提升森林旅游价值。

2.生态科普文化

目前良凤江森林公园已建立树本园、棕榈园、金花茶园等植物园区,并拥有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生态科普方面建立了一定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森林深入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一个集中展示各类生态文化,实行大众生态科普教育的设施,规划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验设施,提升各植物园区特别是树本园的科普文化内涵,增强植物园区主题性,丰富园区变化,使生态教育能够有进一步提高。

3.生态宗教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具有深厚的生态宗教文化底蕴,公园内的菩提树是佛教圣树,天宁寺是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由菩提树崇拜延伸出的佛教养生文化与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其成为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中的特色文化。

4.生态湿地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开发良凤江湿地文化提供良好基础。规划开发生态湿地文化,重点建设落羽杉林、良凤江堤岸和良凤江湿地,营造生态湿地景观,并建设栈桥供游客进入湿地游览。

(二)生态文化建设布局

由于目前连山旅游区还在初级发展阶段,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在良凤江旅游区,按照“一核,两翼,三基地,四园区”进行布局。“一核”:依托树木标本园、金花茶园等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为良凤江森林生态文化的核心。“两翼”:以菩提文化体验区和森林生态体验区为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两翼,加强生态养生文化建设。“三基地”:规划在良凤江华南珍稀树木园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森林文化创造基地,在激情生态娱乐区建森林文化演艺中心。“四园区”:规划重点开发华南珍稀树木园、菩提园、藤蔓园、金花茶园四个生态文化园,分别突出不同主题的生态文化特色。

五.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一)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规划在核心景观区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使良凤江森林公园成为南宁市及周边主要的生态科教场所之一,进而依托金花茶园和华南珍稀树本园建设,将森林公园发展成为广西境内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重点建设华南珍稀树本园、金花茶园、藤蔓园、湿地景观区等项目,突出森林生态多样性文化。各主要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二)森林艺术创作基地建设

规划依托狮子岭的森林、峡谷景观,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设森林文化创作基地,通过与广西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学院等组织和机构的协调,将良凤江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南宁市周边重要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进一步促进生态艺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和设施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三)露营基地建设

规划建设汽车营地、露营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设施,并对激情生态娱乐区内原有项目和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依托这些项目和设施,发展生态宿营文化和生态康体文化,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兴趣。各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四)特色主题植物园区建设

规划完善提升金花茶园、藤蔓园、棕榈园、落羽杉林、树木园等植物园,将树木园发展成为华南珍稀树木园,并在原有引种园基础上,引入佛教生态文化,建设良凤江湿地生态景观,使各特色主题植物园区特点更加鲜明,既促进生态建设、生态美学的发展,又提升其旅游景观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使生态文化产业得到提高。

(五)生态宗教文化建设

依托人们对良凤江森林公园内阴阳合一的菩提树崇拜和在建的广西佛教协会会址天宁寺,结合南宁市的佛文化历史和发展,深度开发佛教文化。

(六)生态保护建设

规划实行林区植被保护,珍稀物种和名木古树保护,良凤江水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并在旅游开发中实行生态环保教育与监控,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实效等形式让游客感知,体现森林公园以生态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森林公园景观环境,增强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总结

通过生态文化的建设,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环保教育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促进公园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生态教育的和谐统一。通过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建设规划,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定能在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保护、弘扬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00-01

由于我国的绿化面积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增加绿化面积势在必行。增加绿化面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造林,要想通过造林来改善自然环境,带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对林业绿化提出了建议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我国林业资源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种植的树木超过树木的消耗数量,这样既保证了森林覆盖率,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林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 林业技术上的问题。我国林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不同树种的使用不合理 导致大量的浪费,使每棵树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

2.1 造林绿化之后势必考虑的问题

绿化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后续问题仍然存在。要检查每一需要种植的地方是否完全种植,观察苗木种植后的成活率,如果不能保证苗木成活率, 美化环境的目的不仅达不到,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林业不仅是绿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何使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这是造林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2.2 保证树木的质量

同时在保证造林成活率后,必须保证树木的质量。因为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材料是树木为原料,所以质量是树的关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树木的质量,对于长势不好的苗木进行拔掉再补种,转化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以保护环境 加强管理,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选择高质量的树种,优良的树种是保证树木质量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保证树种的质量。也可 以种植不同树种的搭配,丰富 树木 的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加强对种苗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除草,施肥,喷洒农药等,以减少树木的生长缺陷。

2.3 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森林进行管理

环境对树木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树种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必须考察好,固定的环境和发展的增长对树木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森林土壤质量,土壤深度等因素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生长的自然环境越好,对树木的管理的方式和范围就越广泛,这些都是影响林木生长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次要因素,如,气候条件,病虫危害因素,森林管理,及市场的社会因素。科学经营森林资源,根据林地科学规划地质条件的需要,使良好的森林种植计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生产力,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管理森林的结构,树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森林树种的质量是整体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选择树种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相信树种质量高价格就可以生长高大的树木,树种的选择应该结合生长环境,从而充分发挥物种的功能和优势。后期相关部门与人员管理是否到位,是树木成活率的保证,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后期管理。

2.4 对森林进行合理砍伐

森林的砍伐,有必要确定的森林砍伐的范围,以及相关的轮伐范围,确定砍伐范围需要使用人工的方式, 科学的林业技术工作,还需要有很多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2.5 运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发展

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与团队。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林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造就一批林业科技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层林业科技骨干。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领域和重大科技计划等平台,培育优秀创新团队。 积极发挥林业科技社团的作用,搭建促进科技交流和人才成长的活跃平台。

3 强化林业从业人员培训

3.1 为了提高林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强高等 专业机构林建设,充分利用 培训基地,加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林业标准化技术 ,逐步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制度,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基层林业,森林和其他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实 林业技术骨干产业重点,带动从业者职业技能全面提高。

3.2 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落实全国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强化林业科普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基地建设,逐步建立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努力构建科研机构、高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制,全面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7)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要求,以《*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和《生态建设工程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为依据,以2009年底前全面实现森林生态城建设新增100万亩森林为目标,以森林生态城森林组团建设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逐步壮大林产业,探索生态文化发展新途径,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推进森林生态城建设和全市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完成国家及省下达的各项林业建设任务。

(二)完成市级新造林26.44万亩。其中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20.65万亩;生态廊道绿化工程造林4.59万亩;新建小网格林网0.4万亩;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0.8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三)建成1个林业生态县(市)、区,6个林业生态乡(镇),5个林业生态模范村和40个林业生态村。

(四)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1.林木采伐量不突破年采伐限额,凭证采伐率达90%以上;

2.加大对林地林权的管理力度,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90%以上,林权证发放率达80%以上;

3.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4.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继续抓好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

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特别是报告中提出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给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现代林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紧抓好。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振奋精神,推动我市林业建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明确责任,精心实施,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

各县(市)、区要按照11月26日召开的*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20*年度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城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6号)要求,明确任务,精心实施,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要严格落实和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强化督查,严格验收。对于未按要求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或造林质量较低的,严格按照《*市造林绿化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1.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造林质量。20*年的造林绿化工作要在坚持我市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实行“组织形式多样化,栽植模式科学化,质量监督统一化,市县行动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效。森林生态城范围内的重点工程造林要全部采用招标造林,其他区域的造林工程要实施专业队造林。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栽植模式和优良树种,重点工程采用纯自然式混交造林。各县(市)、区要坚持质量第一,造林作业设计方案须经市林业局批准。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督查组巡回各地督查,督查结果和造林进度在新闻媒体公布。

2.抓好林业生态村建设,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步伐。林业生态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和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20*年初,市林业局已经制定印发了《*市林业生态村建设标准》,20*年我市要建成40个林业生态村。各县(市)、区要按照工作方案所明确的任务,根据河南农大设计的生态村镇建设典型模式和我市制定的《生态村建设标准》,对生态村建设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组织实施。

3.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深入贯彻《*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12号),及早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21号)精神,切实加强义务植树活动的管理。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按照每个适龄公民植树3-5棵的规定,逐单位逐人登记植树任务,发放“义务植树通知书”。要严格督导检查,督促单位和个人履行植树义务,达不到每个适龄公民植树3-5棵要求的县(市)、区和单位,不得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要加大义务植树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把义务植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要建立一批义务植树基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成果保护措施,确保义务植树成活率。

(三)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全市林业生产总值

要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市林业总产值要达到14.4亿元,较20*年增长14个百分点以上。

1.森林资源培育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发展林下经济,指导林农发展立体林业,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值,促进经济发展。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市场畅销的大规格优质苗木,种植名、特、优经济林品种,扩大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要抓好无公害森林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采用施有机肥、果实套袋、少施或施低残留的农药等方法,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引导林农生产森林食品朝无公害方向发展。

2.林产工业。要注重培育新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带动作用。要以产品升值为突破口,深入林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指导企业节能挖潜,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值,使全市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品加工业再上新水平。要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合作,针对侧柏等经济效益较低的树种,通过科技研发,深挖林产品增值潜力。

3.森林旅游业和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以自然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旅游区为骨干,争取各方面资金,加快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和优化森林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动物资源的需求,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探索新途径,积极弘扬生态文化

抓好我市生态文化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抓好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古树名木,充分发掘其美学价值、游憩价值和教育价值,为市民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二是积极繁荣生态文化。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满足社会需求。三是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强化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资源林政管理。要切实抓好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加大林地管理力度,规范林地征占用程序,防止林地非法逆转。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积极推行网上办理。在全市广泛宣传《*市生态林建设条例》,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制意识。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收尾工作,认真开展森林资源一类调查。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林地尤其是退耕还林地的确权发证工作,做到造林一块,验收一块,发证一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案件的督查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

2.森林公安建设。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改进公安工作的意见和精神,落实并理顺森林公安机构编制与投资渠道。二是抓好“三基”工作。把基础建设作为推动全市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点,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软硬件建设任务。三是要组织开展林业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森林公安队伍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敢于破大案破要案,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严重的案件要“发一破一”,快侦快破。要组织2—3次专项行动,强力攻坚。加强对重点造林工程项目的管护力度和涉林案件的打击力度。

3.森林防火工作。重点面向林区乡村、居民点,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外流人员,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严字当头,狠抓野外火源管理,严格实行“入山登记、出山消号”制度,依法管好进入林区的各类火源。加强消防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全市森林火情卫星监测网络,加强森林防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防火树种繁育试验和营造技术研究,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综合能力。认真落实*市县际护林防火联防实施方案,按照互防、互救、互援和谁先发现谁先扑救的原则,做好五县一区联防工作。

4.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为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在全市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工作。进一步抓好野生动物凭证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工作,加大对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野生动物救护力度。抓好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各级森林公园管理、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网点,制定应急预案,提高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处置能力,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5.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一要抓紧做好树标定界,严格管理,对保护区内的原生态湿地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坚决制止各种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二要依法治区,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社会认知度和知晓度;四要加强巡护,严密监控,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五要编制保护区详细规划,做好湿地公园立项工作;六要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做好保护区科学考察工作。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一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要强化测报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决策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及时准确地搞好预测预报。二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要加强调运检疫、工程造林用苗产地检疫和外地调入苗木的复检工作。依法开展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省补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和处理工作,对发现的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及时上报和组织清除。定期开展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并做好预防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病入侵我市。三是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重点工程区杨树食叶害虫实施飞机防治,大力推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工程治理和无公害防治。四是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提高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处置能力。

7.木材运输管理工作。一是以建设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为主线,继续推进基础标准化建设,强化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执法能力。二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木材运输检查方式,依法加强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非法木材进入市场流通,维护正常的木材流通秩序。三是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精神,实行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规范执法行为,杜绝公路“三乱”现象发生,树立良好的林业执法窗口单位形象。

(六)实施科技兴林,建设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兴林,先兴科技。要按照跨越式发展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森林资源监测调查规划设计中心、森林防火远程指挥监控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围绕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优良树种研究、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继续推进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搞好林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和加强基层林业科技工作队伍,加大科技下乡、林业干部职工和林农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开展林业标准化工作,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标准修订步伐,继续开展林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

(七)其他工作

1.进一步加强林业宣传信息工作。要把林业宣传信息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所有领域和全过程。把“*林业”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根据工作职责,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相关内容,确保网站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要进一步加强林业信息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各县(市)区林业部门、机关各处(室、局)和局属各单位每月上报林业动态不少于2条。要厉行节约,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纸质材料的印发范围和数量,材料通过电子信箱传送。

2.认真抓好机关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要按照《*市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林业局规章制度>的通知》(郑林办〔2005〕6号)要求,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按章办事,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3.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条例》规定,做好森林公园和场圃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好安全生产关,特殊岗位没有培训不能上岗,没有获得安全生产资格证的也不能上岗。

4.做好林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每周三领导接待日制度。认真受理两类案件,坚持实事求是、说服教育的原则,做到认真核实、限期办结、及时答复。对重大疑难案件,继续采取听证的形式,加快查报速度,提高查办的准确性,取信于民,确保不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和赴京上访事件。

5.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认真搞好林业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用林业法律法规引导、教育、规范人们开发利用森林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行为。要在学习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把打击、防范、教育、改造、管理、建设等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6.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教育广大执法人员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杜绝行业不正之风的滋生。加强木材检查站内部管理,确保不出现公路“三乱”现象。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关于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1969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将其统称国家公园,并制定统计标准,明确须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展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景观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意义,或区域内涵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2)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展,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

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我国对森林公园的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如按景观特色分类、按地形地貌分类、按旅游半径分类、按经营规模分类、按管理级别分类等。本文所研究的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属按旅游半径分类中的城市型森林公园,即位于大中城市市区或城周边的森林公园。

2、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项目概述

项目地属珠海市中心城区与唐家湾新城,总占地面积约70.08平方公里,是珠海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核心和城市“绿肺”。公园用地北至北师大和翠湖高尔夫球会;东临港湾大道;南抵梅华路,西与中山交界。广珠城际轻轨和金凤快速路南北向穿越公园。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种类丰富。区内水库众多,古道、古村、摩崖石刻、佛寺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山景、海景、城景、水库、古径、史迹都是凤凰山森林公园的特色所在。

3森林公园规划思路探讨与应用

3.1立足场址、科学分析,拟定规划着眼点

凤凰山森林公园规模较大,现状复杂。规划首先基于场地调研成果,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综合性评定,并按照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序进行分类、分级。

在该评定方法中,把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每类资源各包括六项评价因子,按评价因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重要性确定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该资源类的权数。

表1 珠海凤凰山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定

表2凤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表3凤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N=M +H +L式计算: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从凤凰山森林公园各因子评价得知M为14.4、H为7.7、L为7.5,则N为29.6.根据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确定标准,得分29.6,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

从对影响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三项要素中不难看出,凤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整体良好,这与珠海作为全国生态城市相吻合。在评价开发利用条件的因子中,公园面积、旅游使用期及区位条件三项为满分,外部交通相对完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与之相比,内部交通和基础设施则逊色许多,规划首先需完善内部交通,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三项要素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得分最低。其中以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两项因子尤其低。生物资源由于各种原因长时间被忽视和破坏,自然森林所剩无几,目前大部分山体为人工林,以低矮的灌木为主,动物栖息地也破坏殆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文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不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普遍缺乏保护,面临湮灭的命运。若能以此次规划为契机,对生物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改善,那么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定会明显的提高。

3.2总体保护,有限开发,寻找效益平衡点

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将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需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利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将森林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与保护和旅游者的森林游憩体验的双重目标统一起来。在不破坏自然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民众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游憩康乐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游憩休闲需求。

1)总体保护

作为城市型生态公园,规划应首先对凤凰山森林公园进行总体统筹的保护规划,对四周用地进行严格监管并合理地规范用地性质与用地的范围,有效地遏制森林公园用地内其它开发建设项目的持续增加。此外,对公园内部进行系统的保护规划,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水源保护规划、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防火系统规划、安全防护措施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统一建筑的形式,限制建筑高度,保护山体原有的天际线等。

2)轻度开发

凤凰山森林公园规划应与区内现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整合与共享。旅游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林业部门需要协调合作,通过对公园及附近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平衡旅游发展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凤凰山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山体及其周边的景观旅游资源,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特色性文化景观,提高凤凰山的知名度,以适当的旅游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整合资源,提炼特色,探索规划创新点

3.3.1设置“边界”公园,以界面对话城市

规划通过挖掘公园四周的闲置场地,设立“边界”公园,建立公园与市民的交流沟通平台,最终形成市民开展各种山地活动的场所和休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让人们在休闲运动的同时体会到自然之美,感悟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打破原有公园与市民生活脱节的现象。

3.2.2提炼用地特色、打造主题景区

1)景观主题:“山海大观、古道寻幽;城市山林,绿色田园”

规划利用凤凰山原有的山海地貌和区内特有的古道资源,在公园的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以“山海大观,古道寻幽”为主题营造公园特有的山海特色景观和人文历史景点。在公园的西片区,则利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区内保存良好的古村田园风貌为基础,打造“城市山林,绿色田园”的山林田园景观区。

2)主题景区及各区相对独立的小公园体系规划

公园的开发建设借鉴国内外大型森林公园的先进经验,通过分区建设管理模式把公园分成四个游览区,各游览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独立的公园体系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白沙叠彩景区:该区位于城市中轴线和规划珠海市行政区的北端,现有石溪摩崖石刻景点已形成一定客流,规划将以"色彩绚丽"的植物景观将该区打造成城市中轴线的背景山体、珠海政务区的"后花园",同时也形成为周边居民服务、可供短途登山、健身、休闲的场所。

白沙叠彩景区包括红门楼公园、白沙岭公园、石溪摩崖石刻、大镜山体育公园和香湾公园五个公园。

凤凰揽胜景区:利用古道沿线的古树、古村、普陀寺、烈士陵园、摩崖石刻等历史人文资源,并加以保护和适当景观展示,规划以"古道寻幽"为主题的游览路线,打造具有珠海特色风情的人文景区。同时利用凤凰山山顶景色开辟山顶公园,近可观山林石瀑、水库风光,远可望海上日出、暮色中的万家灯火。

凤凰揽胜景区包括普陀寺、革命纪念主题园、凤凰顶、凤凰洞和农科奇观(已建成)五个公园。

唐家黉岭景区:森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产业。该区通过森林课堂、溪谷课堂、木材加工与利用区、林间间伐与更替试验区等森林体验点的规划,为一些有兴趣的市民及周边大学校园学生、志愿者团体提供认识森林、参与森林维护、体验森林工作与森林资源利用的区域,打造森林科普教育示范园。

唐家黉岭景区包括森林课堂、溪谷课堂、森林花园、手工艺制作园和林业体验园五个公园。

金鼎耕读景区:规划整合现有农田、鱼塘、果林等资源,形成以农业观光体验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池塘垂钓、果林采摘、田间劳作、古村文化,为城市人逃离繁杂的城市生活,酣畅淋漓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体验田园生活趣味。

金鼎耕读景区包括垂钓园、采摘园、赤花山公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农耕体验园五个公园。

3.4动态规划、长效建设,保障规划落脚点

3.4.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城市的上级主管部门应针对凤凰山的行政区划状况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凤凰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打破凤凰山横跨两区的行政机制,对凤凰山森林公园实行整体性的统筹规划管理。

3.4.2 “各游览区相对独立的小公园体系”的分区、分期规划建设模式

由于公园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建设资金庞大,其建设工作应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统一规划,兼顾管理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进行分期实施,为远期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各游览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独立的公园体系和长期的发展规划,通过持续性公园建设和人性化的公园管理制度逐年分期建设完善公园的各种设施和景点,保证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本文就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相信经过新一轮的规划建设,作为珠海市城市重要的“绿核”之一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必在为珠海城市发展提供绿色源泉与动力的同时,也为珠海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山林游憩环境和运动休闲场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凰山森林公园将会成为展现珠海特色滨海山林风貌的城市新名片。

参考文献:

[1]兰思仁.国家森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8.

[2]明庆忠.旅游地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 TU98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5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方便,游人开始热衷于对城市周边的山林野趣的寻觅。城郊森林公园是一种生态型郊野公园,可实现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愿望。

1 惠安文笔山森林公园自然概况及景观现状

惠安文笔山森林公园位于惠安县中部,地跨涂寨、螺阳、张坂3个镇,东临文峰村的东园、大宅,西至五音村的前崎坑、后崎坑,南到洋厝、后曾,北到正兜、桥透,地理坐标:东经118°47′00″~118°50′00″,北纬24°56′00″~24°58′30″,东西长3.8 km,南北宽6.4 km,森林公园建设总面积达1 103.35 hm2。公园属山地、丘陵,花岗岩地貌型的山地生态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是一处极具开发潜力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胜地。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森林、山水交融特色景观为依托,以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以文笔山文笔峰的文脉及周边区域的森林、湖水、寺庙、妙石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炉;在体现民族风格上,突出闽南地方文化特色,集森林休闲、瞻仰、观光、朝圣为一体的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现已经开辟的主要景点有文笔瞻仰、九峰朝觐、五音休闲、文物观光等。但森林公园的旅游目前尚处于粗放无序状态,游客以零星散客为主,尚缺乏知名度。管理上尚缺乏统一机构,许多有价值的景观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 文笔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存在的不足

随着惠安城市的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作为城郊森林公园,在生态景观建设、文化旅游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公园内原有丰富的森林景观类型大多已经演替为人工次生林;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森林公园的进一步拓展。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形式单一

森林公园景观中园路布局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森林公园中大景区间尚无方便的交通联系。存在因开挖山体或大量填方形成的山体,不符合生态要求。此外,相配套的水、电、吃、住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2.2 景点缺乏优化,景观功能缺乏定位

根据惠安文笔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将森林公园划分为文笔山文化瞻仰区、九峰森林休闲区、五音妙石观赏区、南坂温馨游乐区、文物古迹观光专线4个景区和1条文物古迹观光专线。随着公园区位性质的变化,因立地条件和政府投入等因素,尤其是民间资本的投入,公园功能定位和综合性质的改变,各个景点缺乏最优化的利用和开发,景观效果不佳,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不强。

2.3 公园植物单一,森林景观单调

惠安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日照充足,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十分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地带性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即亚热带雨林),由于历史原因,现有林分总体质量不高,多为由马尾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或次生林,阔叶绿化树种比较少,林下植被也比较单一,季相缺乏变化,森林层次感比较差。常年以绿色为基调,缺少观叶、观花等观赏树种,景观效果不佳,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不强。

2.4 公园水体景观单一

园区内流域面积较大的有惠女水库干渠道、林辋溪与蔗潭溪。水库、山围塘有数个,其中竹田坑水库、互助水库较大。近年来,政府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互助水库、竹田坑水库的堤坝进行除险加固,对两大溪流进行整治,但工程轻于水库整体生态景观建设。

2.5 对景观建设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深

目前,许多人对生B文化建设的认知偏颇,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抓不到位。虽然有的古迹遗址被毁,但遗迹尚存,如将其修复将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和人文景观。另外,科普生态教育等生态文化产品也欠丰富,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 对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宜居城镇”为指导思想,以文笔山森林景观提升为目标。工程立足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林地现状及“保护文笔山历史风貌特征”的原则,将文笔山打造成“四季皆绿、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系统。

3.1 公园功能定位

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公园突出了以保护、改造和利用现有森林景观为主,开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辅以少量人工造景的规划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彩化阔叶始终为主基调,优化树种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乔灌、色彩常绿与落叶的搭配,挖掘绿色生态、宗教朝觐文化,增加水利工程景观、休闲农业园区等。

3.2 基础设施工程的生态化改造

一是园路布局与生态修复。园路选址和形式设计,需依山就势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构建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设计时要考虑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导,同时又要将其作为保护森林资源的防火道路和防火隔离带。森林公园内主干道按照道路边坡设计应采用生态化、森林化,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在满足边坡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将绿化与防护相互结合,对不同类型边坡进行生态修复,边坡绿化一般用灌木护坡较佳。二是公共设施改造。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增添环保、节能的生态设施。可以在森林公园的广场、路边、休闲地等适当处摆放仿树桩式垃圾桶;有人性化的公共设施的更应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可以在重要景点增设部分残疾人活动设施。

3.3 发掘公园的文化内涵

文笔山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公园内已有许多具代表性的古代、现代文化建筑,如文笔峰、九峰寺、安固石亭、蓝飞鹤烈士纪念碑等,将它们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有机整合,开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利用之路。增进森林生态文化的科普教育宣传,增加科普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公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可增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垂钓区、生态植物园、水上游乐园。同时,开发广大文艺艺术爱好者、艺术家的写生、创作基地等,形成形式多样的文化宣教基地。

3.4 水体景观提升

利用溪渠纵横交错、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在沿溪两岸及水库周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提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与水环境亲密接触的场所设施。沿溪绿化树种,以香樟、重阳木、柳树、桂花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双夹槐、红花继木、大王龙船花等灌木和毛杜鹃、鸭脚木、金边假连翘、百喜草等草本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的生态群落,给当地居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3.5 森林生态景观的提升

文笔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是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宜居城镇”的重要体现。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按照“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3.5.1 多样性。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和不同景区建设主题,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主基调,优化树种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乔灌藤草、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保证物种多样性。安固石亭和纪念碑是重要文化景点,树种选择考虑以乔木树种和球冠状的灌木配植[1]。

3.5.2 自然性。森林生态之美贵在自然性,近自然的植物群落设计要求采用“见缝插针”自然式混植。尽量保护好原有天然阔叶树,尤其在立地l件极差或岩石地、稀疏林地,采用自然式配置地被植物和灌木,利于形成自然绿化景观[2]。

3.5.3 文化性。榕树枝干壮实,傲然挺立,不畏寒暑,象征着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惠安人精神,是惠安城市的灵魂和个性。文笔山森林公园拥有一定量的、有价值的亟待挖掘的人文景观,公园内的文笔峰、灵瑞山、九峰寺、安固石亭等广植榕树,形成崇榕文化[3]。

3.5.4 乡土性。根据文笔峰建设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岩石地的原生态地域特色,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彩化阔叶树种为主基调。公园内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桉树等等,杂灌比较多。在保留原有主要植被的前提下,通过间伐或斑块改造,种植观赏价值比较高的地带性植被以及当地乡土树种,例如桂花、大花紫薇、槐树、枫香等等,进行林相改造[4]。

3.6 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管理

3.6.1 生态园林的维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植物的种植、造型、修剪,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培训[5]。

3.6.2 实施生态型的植保。根据生态学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用或尽量少用化学农药,采取措施保护各种有益生物,发挥生物防治作用[6]。并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合理配置树种,合理计算栽植密度,增强林木的抗虫能力。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7]。

3.6.3 生态园林的宣传和参与。通过图片展览、科教普及、媒体宣传等,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也可以让社区参与当中,并分享其中的利益,不断提高公众爱绿、护绿意识,掌握并调整生态的进展和影响[8-10]。

4 结语

文笔山森林公园的实施有利于于进一步优化惠安县森林生态景观,改善投资环境,协调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直接以人为主体进行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纯公益性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5 参考文献

[1] 王韧.福鼎市大洋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78-281.

[2] 廖思平.百丈峰森林公园景观现状及保护提升对策[J].现代园艺,2014(19):73-74.

[3] 尹承勇,王之颖.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保护及提升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3(2):32-35.

[4] 独军.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小陇山麦积部级森林公园为例[J].甘肃林业科技,2012(2):60-64.

[5] 程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9(4):90-91.

[6] 杨贤均,邓云叶,申学成.武冈云山森林公园硬质景观规划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12210-12211.

[7] 唐文煜.规范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景观资源对策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6(4):95-97.

森林科普工作计划篇(10)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传达贯彻全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落实20__年__乡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更好地促进__乡林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于今天召开“20__年度__乡林业暨森林防火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20__年的林业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林业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乡林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20__年林业工作成效明显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林业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林业工作不断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全面完成,林政管理工作成效明显,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森林防火再创佳绩,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全乡林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林业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主要表现为:

(一)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20__年,随着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落实,广大农民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显著提高,使全乡生态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加快营林造林步伐的同时,加强对全乡3012.2亩退耕还林造林地的管护,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严格按照国家的管护要求管护好已区划界定的3331亩集体公益林,落实管护责任,切实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确保全乡生态安全。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全面完成

20__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显成效的一年,作为宁洱县的林改试点乡,__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__年6月全面铺开,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在开展最后阶段的查缺补漏工作,准备迎接省、市林改办的检查验收。

全乡此次纳入林改范围的集体林地181647.6亩,共涉及8个村民委员会,96个村民小组,申请林权登记2696户,占全乡户籍农户数的89.6%。截止20__年8月20日,全乡已确权发证10263宗,174132.6亩,确权率为95.9%,共发放林权证3098本,发放村民小组统一经营集体商品林“均利证书”2020本,无争议部分发证率100%。全乡确权发证92个村民小组,2688户农户,占申请林权登记农户的99.7%。已确权的集体林中,有集体商品林34507.1亩,集体公益林3331亩,经营权到户商品林面积136294.5亩,其中自留山76357.4亩,责任山56924.9亩,退耕还林3012.2亩。应确权集体林地确权到户率为95.8%,按照各村、组林改方案,全乡共收取责任山2—3年林地承包费24.7万元,收取率达80.2%。

(三)资源林政管理成效显著

森林资源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公共资源,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工作。林改期间,__乡加强了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20__年度通过加强对商品林采伐的规范化监督,确保了__乡7500m⊃;商品林采伐规范有序进行。同时乡林业站配合县森林公安分局查处了顺安村村民罗伟忠滥伐林木一案,涉案林木蓄积量达57.524m⊃;,强有力地打击了辖区内的林政违法行为,维护了乡内森林资源安全。

(四)林产业不断壮大

20__年,全乡通过加快推进商品林的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步伐,合理有序开发森林资源,使林产业不断壮大,实现了林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20__年共采伐集体林木7500立方米,完成松脂生产800吨,实现林业产值1100万元,较上年增长50万元,增长率为5%。

(五)森林防火工作成绩突出

20__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狠抓落实、统一部署,及时召开了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护林员、沼气技术员、基干民兵组成的扑火队及各单位负责人共60多人参加的林业工作会议,同时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防火工作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年内共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10份,签订组、户间森林火灾联防协定2790份,发放森林防火户主通知书3500份,为后期的防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__年全乡无森林火情发生,顺利通过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考评,圆满完成了20__年度森林防火工作。

(六)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改善

20__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1、森林病虫防治取得实效。为广泛推广科学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提高林改后林农经营森林的科技意识,__乡积极争取松毛虫防治项目,在县林业局森防站的支持及指导下,乡林业站于20__年8月下旬组织实施了荒田、勐泗、那迁、干田四个村受松毛虫危害较严重的5000亩思茅松林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用喷粉机喷洒高效防治药物的防治手段,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有效降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__乡有3008户农户,每年低价值消耗15000吨薪柴,以每吨150元的平均价格计算,全乡每年的薪材消耗在225万元以上。为降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以沼气化县为契机,大力开展沼气建设,积极倡导使用太阳能,20__年以来每年都超计划完成沼气建设任务。20__年度县下达__乡的沼气建设任务是100口,通过广泛、深入的政策宣传和强有力的工作推进,20__年度共建成沼气池418口(含恢

复重建150口),超计划完成318口。目前全乡沼气池数量达2471口,建池率达可建池户数(2557户)的96.6%,占全乡农户数(3008户)的82.1%。(七)综合配套改革成果显著

1、成立自律性行业协会。为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面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互相帮助、共同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报经普洱市林业产业协会宁洱县分会批准,于20__年6月份成立了普洱市林业产业协会宁洱分会__乡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即:护林防火工作小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小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小组。

2、积极推动集体林木采伐和流转规范化进程。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确保收益权”为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指标跟着林权走的原则,积极引导林农以委托县林业局林业交易服务中心进行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林木采伐权的流转,继20__年8月份成功拍卖2宗之后,又于20__年11月26日拍卖2宗,出材量为3343立方米(含阔叶材482.18m⊃;),林木成交总价款97.753万元,对比140元/立方米的私下交易价格,林农直接增收50.951万元,有力推动了全乡集体林木采伐和流转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3、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积极争取县试点,乡林业站配合省林业规划院编制了《__乡森林经营方案》,现已基本完成编制工作。此外,为降低森林火灾给林权所有者带来风险和造成损失,积极开展和引导林农参加森林资源资产保险。20__年先行试点投保两个村民小组:一是窝拖村坡脚村民小组联户投保林木火灾保险770.3亩;二是勐泗村梁子田小组联户投保582.6亩,两个村民小组共交纳林木保险费1352.90元。

回顾20__年,__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全面完成,林业经济稳步发展,林农增收效益显著。放眼20__年,__乡林业工作任重道远,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步伐仍须加快,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各项林业工作任务繁重。为顺利开展各项林业工作,更好的完成20__年度林业工作任务,必须明确20__年度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全乡林业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虽已结束,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地块未彻底到户,这些纠纷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处,将给全乡林业工作及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二是虽然林地已经到位,林农也成为了真正主人,但由于采伐指标受限,部分林农林木将长期得不到采伐而影响了林农收益,最终导致林农爱林、护林意识下降;三是在综合改革尚未完成、林木流转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部分林农急于流转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四是林业体制改革后,基层林业工作的经费将更加紧张,工作难度加大。

三、二九年林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及采取的措施

20__年,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努力开创全乡林业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之年,其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中央、省、市、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一)20__年度林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要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契机,继续完善各项林业综合改革配套工作。切实加大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培育力度,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快推进商品林的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步伐,合理有序开发森林资源,进一步巩固林业支柱产业地位,实现林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工作。在圆满完成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后,要以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最大限度地激活林业发展机制和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加快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一是继续做好林改主体工作的查缺补漏,按《云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的要求,完善相关工作总结、自检自查报告等档案资料,认真做好接受省级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确保收益权”为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指标跟着林权走,林权流转必须上县林权交易平台的原则,规范林权有序流转,确保林农利益不受损失;三是配合县林改办,认真做好水源林、水土保持林、村寨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落实补偿基金制度;四是积极引导村、组建立健全各种林产业协会和新型林业经济组织,促进实现林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2、以森林防火为中心,以资源林政管理为重点,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做好森林资源安全保护工作,一是要防天灾,主要是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防灾工作;二是要治人祸,就是要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森林法》,严厉打击盗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1)森林防火工作方面: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完善防火指挥机构,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林业部门担主责、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的“三线”森林防火责任机制,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加强宣传

教育,广泛开展《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等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以“关注森林、防火减灾、科学发展”为主题,抓好森林防火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三是强化依法治火,加大火案查处力度,强化火源管理,严厉打击违章用火行为,认真落实五个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对重点林区、重点部位节假日要增设巡山员加强巡护。四是要严格值班制度,进入森林防火期后,各村森林防火工作机构及办公室要严格按照防火值班要求,落实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确保讯息畅通。五是加强督促检查,乡森林防火指挥所要严格按上级森林防火工作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村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阶段性工作的顺利开展。六是要加强扑火应急队伍建设,各村要按扑火队伍建设要求,建立完善扑火应急队,并在高火险期前完成扑火安全培训工作。(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为指导思想,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随时掌握虫情动态,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提高防治水平和防治效果。通过近几年来的松毛虫防治示范,广大林农对科学防治的效果已有所了解,松毛虫害较严重的林区林农已有自费防治的意愿,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部分林农都愿意出资进行松毛虫防治,乡林业站要做好预测、统计上报工作,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尽量争取防治项目,联系防治药物,提供防治技术和设备,全乡20__年计划防治松毛虫1万亩,力争把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防治率、监测率、检疫率分别达80%、85%、95%以上。

上一篇: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