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结束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1:57
ppt结束语篇(1)

1、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2、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 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3、有多少人不甘平凡却不思进取,就有多少人碌碌无为却怨天尤人。

(来源:文章屋网 )

ppt结束语篇(2)

有很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flash、director、powerpoint等,功能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对比起来以竞赛评比角度来论,powerpoint可能是“最不起眼”的课件制作软件了,但笔者却对它情有独钟。其实,选择一个课件制作软件,达到“三用”标准足矣:好用、适用、够用。PPT简单易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师来说容易掌握,便于修改;最适合日常教学使用,随时根据教学流程可调整幻灯片内容和顺序,开发周期短;它功能强大,可整合多媒体流行的媒体素材,再结合VBA和触发器、超链接、动作设置,完成可以设计出交互性强悍的课件作品。从这几方面来论,PPT课件完全满足辅助教学应用,是首选的第一个课件开发工具软件。如果在掌握PPT课件的基础上,再计划提高课件制作技术,建议学习矢量动画课件制作软件flash,这可以有效弥补PPT自身动画功能薄弱这一功能。

因此,笔者提倡选择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时,首选powerpoint软件――PPT课件技术相对于微机操作基础薄弱的教师来说,是最适合高效学习,并有效应用的选择,足以“应付”日常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掌握PPT课件设计流程,流水化开发课件

PPT课件设计开发是一个严格的“流水线式”的开发流程。基本上,笔者一个人“单打独斗”完成PPT课件设计、开发、测试、应用流程。以初中语文《乡愁》为例:

(1)分析《乡愁》课件辅助目标。所设计的PPT课件要根据人教版教材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乡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初步确定PPT课件框架和技术表现方法、技术实现难度,形成设计草案。

(2)撰写《乡愁》课件脚本。这个PPT课件脚本设计没有统一格式,只是笔者按着PPT幻灯片页数顺序写的一个具体内容列表和实现细节,只要是表述出PPT课件的设计蓝图,必要时画出PPT课件相关框架图,可细化到课件某个环节的具体表现方法和内容。

(3)整理《乡愁》课件相关媒体素材。本节《乡愁》PPT课件,需要一些图片、欣赏视频和朗读视频,还有相关文字材料等,前期的音视频媒体素材收集、整理、分类、加工处理是一项繁杂工作,有时,图片素材也要加工处理,多网上下载的不一定能完全适用。

(4)整合PPT功能设计《乡愁》课件。根据PPT课件框架,结合课件脚本设计的引导,充分整合PPT各种功能,融合各种媒体素材,灵活设计出符合最终目标的多媒体《乡愁》课件,这个环节是最考验教师PPT功力时期,如果操作能力强,开发周期少效果好,否则就是头脑想法美好,鼠标却不知道如何操作……

(5)反复测试PPT《乡愁》课件。PPT课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音视频播放、插入flash、VBA编程、超链接等,所以一定经过严格的测试修改,才能交付使用。尤其是换台“纯净”的电脑进行测试,按设计脚本和功能目标进行查错、纠错,并实时试运行检验,记录修改细节。另外,还要在《乡愁》教学实践中,验证这个课件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应用的最优化。

(6)成品《乡愁》课件“打包”。PPT课件终于制作完成,根据不同应用环境,进行生成“打包”,生成一个安全稳定使用的独立课件。当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PPT课件操作技巧,备课的同时,还要备课件内容、备课件操作。

三、掌握PPT课件设计框架,课件开发不是难题

只有掌握了PPT课件设计框架,才能有效地完成PPT课件开发,提高设计效率。

PPT就是所谓的幻灯片,以页为单位,把一节课所要呈现信息展示出来,主要以一种线性结构为主,一页页的课件内容进行鼠标点击控制播放。这其中个别的素材有不同展示效果和控制选项,以及通过幻灯片自定义动画选项和切换效果等丰富PPT课件展示效果。

严格地规范PPT设计框架,可包括:片头、片尾、封面、导航结构、内容页、控制按钮组等框架结构。

例如,笔者在设计初中语文《乡愁》课件时,总共设计了45页幻灯片。可根据需要利用自定义动画设计一个简单片头,这节课笔者没有设计片头。第一张是标题页所谓的封面:精美的背景上显示教材的版本信息、课程标题、相关动态教程内容、单位作者信息等。可通过封面了解《乡愁》课件内容和课程的概要信息。从第二张开始一直到43页都是内容页,这其中设计了导航结构,按着导入、新授、小结等教学流程把总共42张幻灯片分六部分:一是猜想乡愁、二是走近乡愁、三是倾听乡愁、四是品味乡愁、五是感悟乡愁、六是回顾乡愁。每一部分都通过超链接联结,可灵活地控制跳转和返回。具体的每一页内容都结合呈现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不同类型素材,处理好颜色、位置、控制、搭配、深度叠加等问题,让教学内容有效地展现出来,摒弃无用信息,不炫耀技术,真正辅助教学,为本节课《乡愁》教学目标服务。最后一页幻灯片,我只显示了再见字样,当然也可在PPT课件播放结束时,表达谢意,或显示版权信息,或显示一段有意义的话语,或直接显示课件结束字样。

笔者建议PPT课件设计可利用WORD组织结构图的功能画出一个框架结构图,以此为参考规划整体PPT幻灯片页的关系,以此为清晰框架参考,PPT课件开发就不至于多页面管理混乱,设计就不在是难题了。

四、灵活各种素材处理软件,为PPT课件增添色彩

经过多年PPT课件制作开发实践,笔者逐渐认识到:PPT只是一个整合加工厂,其相关素材还需要配套的第三方软件来加工处理。例如,图形图像处理,尤其是需要一个透明背景的素材,如果使用PPT的透明色工具,不能完全实现背景透明化,因此,就得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加工编辑。因此,笔者这几年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一些素材相关处理软件操作,虽谈不上精通,但足够为制作PPT课件提供有效多媒体素材了。如二维矢量动画软件:flash;各种多媒体素材转换软件:格式工厂;可实现屏幕缩放、自由板演的小软件:ZOOM IT;编辑处理音视频软件:绘声绘影;下载FLV视频软件:维棠、硕鼠等等,还有一些功能单一却实用性强的小工具软件,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建议大家针对某种需求时,百度一下,下载相关软件,好好研究掌握,借此机会,提高一下相关课件辅助软件的设计能力水平。

ppt结束语篇(3)

有很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flash、director、powerpoint等,功能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对比起来以竞赛评比角度来论,powerpoint可能是“最不起眼”的课件制作软件了,它简便、实用、好学,我对它情有独钟。其实,选择一个课件制作软件,达到“三用”标准足矣:好用、适用、够用。PPT简单易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师来说容易掌握,便于修改;最适合日常教学使用,随时根据教学流程可调整幻灯片内容和顺序,开发周期短;它功能强大,可整合多媒体流行的媒体素材,再结合VBA和触发器、超链接、动作设置,完成可以设计出交互性强悍的课件作品。从这几方面来论,PPT课件完全满足辅助教学应用,是首选的第一个课件开发工具软件。如果在掌握PPT课件的基础上,再计划提高课件制作技术,建议学习矢量动画课件制作软件flash,这可以有效弥补PPT自身动画功能薄弱这一功能。

因此,我提倡选择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时,首选powerpoint软件—PPT课件技术相对于微机操作基础薄弱的教师来说,是最适合高效学习,并有效应用的选择,足以“应付”日常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掌握PPT课件设计流程,流水化开发课件

PPT课件设计开发是一个严格的“流水线式”的开发流程。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单打独斗”完成PPT课件设计、开发、测试、应用流程。以初中语文《谈生命》为例:

(1)分析《谈生命》课件辅助目标。所设计的PPT课件要根据人教版教材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谈生命》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初步确定PPT课件框架和技术表现方法、技术实现难度,形成设计草案。

(2)撰写《谈生命》课件脚本。这个PPT课件脚本设计没有统一格式,只是笔者按着PPT幻灯片页数顺序写的一个具体内容列表和实现细节,只要是表述出PPT课件的设计蓝图,必要时画出PPT课件相关框架图,可细化到课件某个环节的具体表现方法和内容。

(3)整理《谈生命》课件相关媒体素材。本节《谈生命》PPT课件,需要一些图片、欣赏视频和朗读视频,还有相关文字材料等,前期的音视频媒体素材收集、整理、分类、加工处理是一项繁杂工作,有时,图片素材也要加工处理,多网上下载的不一定能完全适用。

(4)整合PPT功能设计《谈生命》课件。根据PPT课件框架,结合课件脚本设计的引导,充分整合PPT各种功能,融合各种媒体素材,灵活设计出符合最终目标的多媒体《谈生命》课件,这个环节是最考验教师PPT功力时期,如果操作能力强,开发周期少效果好,否则就是头脑想法美好,鼠标却不知道如何操作

(5)反复测试PPT《谈生命》课件。PPT课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音视频播放、插入flash、VBA编程、超链接等,所以一定经过严格的测试修改,才能交付使用。尤其是换台“纯净”的电脑进行测试,按设计脚本和功能目标进行查错、纠错,并实时试运行检验,记录修改细节。另外,还要在《谈生命》教学实践中,验证这个课件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应用的最优化。

(6)成品《谈生命》课件“打包”。PPT课件终于制作完成,根据不同应用环境,进行生成“打包”,生成一个安全稳定使用的独立课件。当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PPT课件操作技巧,备课的同时,还要备课件内容、备课件操作。

三、掌握PPT课件设计框架,课件开发不是难题

只有掌握了PPT课件设计框架,才能有效地完成PPT课件开发,提高设计效率。

PPT就是所谓的幻灯片,以页为单位,把一节课所要呈现信息展示出来,主要以一种线性结构为主,一页页的课件内容进行鼠标点击控制播放。这其中个别的素材有不同展示效果和控制选项,以及通过幻灯片自定义动画选项和切换效果等丰富PPT课件展示效果。

ppt结束语篇(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与学当中显得越发吃力,已不能满足现当代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而多模态教育方式,尤其是PPT软件的广泛运用,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场突破性的变革,并在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表现越来越明显。

一、多模态PPT新教学的意义

多模态是种符号,也是种融合语言、图像、图表、声音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2003年人教版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技术,拓宽英语渠道,高效运用英语教学。而多模态PPT 正符合这一提倡,因为多模态PPT属于多模态话语范畴(多模态话语是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它的教学运用,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PPT在可操作和方便快捷等方面更突出,是黑板教学不能比拟的。

二、PPT在英语教学中的演示

2.1 清晰、简单

传统教学是粉笔加黑板,其表现形式简单、单一、呆板。教师的说教方式,并不能引起大多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久了,会产生厌烦情绪,直接导致英语信息输入质量差。而利用PPT大可改善这种状况,可以方便快速地呈现多媒体信息。教师可在短时间内把精心收集的教材资料通过计算机整理成清晰、有序、多样的文字,再结合图案、图像这些新的形式,在屏幕上表现得更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形式更丰富多彩。

2.2 多变、多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抄写大量文字和绘制图像,既费劲又耗时,并且内容有时候难以区分。而PPT软件,可以轻松替代这一工程,将灵活多变的文字和抽象的图像,更为简单地演示出来,加上合适的音乐,逼真的声响,有趣的图像,使得教学环境更立体。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受到多方有效刺激,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获取更多更广有用的知识。

三、多模态PPT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体现PPT软件真正价值,在于其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传统式的单模态化已经满足不了如今多媒体数字信息时代的教学需求。多模态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其更适合这种教学变化。因此,将多模态PPT引用于大高中英语教学中,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教学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而且更适应新教学形势。

3.1 PPT的视频模态

电影视频和动画视频是PPT在演示视频模态上最常用的两种模态。它可以将教材中许多难懂难以理解的抽象性内容,做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方便学生更简单,容易理解那些生涩的内容,对知识篇章的理解产生深刻概念,掌握系统知识。这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2 PPT的听觉模态

因为PPT可以非常方便地插入各类音效文档,构建出不同有趣的音响模态。这样既增加了PPT演示讲解的趣味化,多元化,又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真正体现PPT在音响模态上演示的集讲解、音乐、效果三类状态的强大的硬性作用。

3.3 PPT的视觉模态

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都可以有效地显示出教学信息中的重点和难点,源于他们支持字符的字体,字号,风格及颜色,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字符外的图像、音效等非文本信息就难以传输,而PPT在视觉模态上的演示划分更细致,它涵盖了文字,图像,图片和文字混合,图表等四大类,并且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是一般文字处理软件企及的。所以,它在教学中对那些那些描述的教学内容,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传递知识信息,并且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更有效地达到教与学的互动效果。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仅仅使用某种单一的模态符号对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和兴趣的提高是不够的,而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运用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知识的输入只能增加到注意和被感知的层面,并不能保证学生会被全部吸收。因此,我们在设计PPT演示文稿时,要综合多模态教学的形式,考虑信息时代教学的各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PPT演示的优越性,减少语言教学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多模态PPT演示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最佳整合。

[1]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1).

[2]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4).

ppt结束语篇(5)

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下,语文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比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PPT的普及使老师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黑板的束缚,教学手段的改变使本来有限的知识讲授趋向“无限”,PPT也扩展了语文课堂的功能,将一些图片、图像、短片元素融入进去,有助于学生理解。在PPT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享受,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就拿古诗词来说,大都是非常短小精悍的,对于字词的把握非常重要,但是要理解这些字词,一方面可以通过古今异义的对比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就可以附加图片来增进理解,小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窄小,对于许多诗词中隐含的实物都不了解,这些未知就是一种良好的兴趣催化剂,他们想知道琵琶是什么,古代人清明的盛景是怎样的,李白长什么样子,宫中的华服是什么样的。这些东西空洞的语言是形容不出来的,在黑板上也画不出来,这个时候借助教学PPT的强大功能,用图片就可以展示出来,或者用短片来展示和了解那个年代的背景,对于小学生理解古诗词是非常有帮助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一个中心任务,然后以该中心任务为核心展开教学,但是学生无法理解这一点,对于知识也是全盘接收,找不到侧重点,借助PPT绘出本节课的教学框架,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握重点。PPT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解放,传统课堂上,老师需要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字,一旦开始写字就不能关注底下的学生,眼神得不到交流,这个写字过程本身也浪费了很多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相较于呆板的粉笔字,小学生更容易接受PPT上不同字体的组合,这样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语文学习注重兴趣,语文本身是许多知识的集合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处在朦胧阶段,对许多知识很模糊,没有概念,PPT丰富多彩的元素加入就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解决这个问题,图片的幻化、短片的生动、框架的形象都会促进学生兴趣的建立,当兴趣建立起来,学好语文也为水到渠成提供了机会。PPT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使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借由老师的关注才能诱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老师能够讲解的知识也可以变得唯美起来,学生兴趣再一次得到激发,和老师互动多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在课堂上就敢于回答问题。不过,老师在使用PPT时,切不可完全依赖PPT教学,应当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科学化。

综上所述,PPT是一种运用成熟的新型教学手段,老师务必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好PPT相关的操作知识和使用技巧,让每一个教学PPT变得生动、形象,从而使小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小学生对于图片、声音总是特别敏感,也特别感兴趣,借助PPT中对这些元素的融合能使小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让艰涩的语文知识在PPT里变得活泼,让无味的语文知识在PPT里变得有味,让失去兴趣的小学生在PPT里重拾对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要科学运用PPT进行教学,分配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比例,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迈向一个新高度。

ppt结束语篇(6)

第二天很快就来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谁知这天早自修是物理老师,我的心却没有放松,赶忙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讲PPT。老师却平静地说:“语文课!”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如晴天霹雳打在了我的头上。

ppt结束语篇(7)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601-01

Some Thoughts about Designs for PPT Courseware

LI Xiao-qin

(Fujian Province Industrial School,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introduce need, easy to use and art about designs for PPT courseware .The emphasis is how to design first-class PPT courseware, the problems that you will be face to face frequently and the scheme to the problems. It is emphasized on how to use PPT courseware properly in the last paragraph.

Key words: PPT; courseware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上课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制作课件也已成为每位老师的一项必备基本功,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课件毕竟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那么,课件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 课件的必要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所以一般,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学生理解、掌握它们带来一定的困难。若用计算机的动画来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它们的本质属性。

2 课件的易用性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因此,课件要易用,要有友好的操作界面,运行稳定,并有及时的交互应答。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一放到底,要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3 课件的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演示既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应使人赏心悦目,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应有较高的艺术性。那么一个好的优秀的PPT课件需要有以下几点:

1) PPT课件的首页:首页是一个PPT课件等待正式上课前使用的一个页面,内容要简明,但可以稍华丽一点,一幅符合主题的画面加上一段动起来的简洁的欢迎词,再配上一段轻音乐或符合主题的其它音乐。但要设置完整,让音乐能一直播放,并且在开始上课时能自动停止。

2) PPT课件的目录:PPT课件的目录要简洁。完整的目录应该具备:标题、导航条和退出按钮。

这个页面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风格简洁、统一,整体色调要较平和,让人看上去一目了然。在目录里应该还有一个退出按钮,使整个PPT课件随时可以通过目录退出到结束界面,而不是一路播放到最后一张退出。

3) 对文字的处理应合理:一般在PPT课件中少不了文字这块内容,有时只有少数的几个作为注解,有时需要很多文字,在处理文字时要注意:文字较少时可采用相对较大的字号,可在空的地方插入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图片或gif小动画。文字较多时注意不要让文字布满整个了屏幕,没有给边缘留下足够的空间,会给人以一种压迫感。

4) 对图片的处理要注意效果:在处理图片时,要注意结构、布局要合理。一个页面里有较多的图片同时出现时,图片和图片之间不要有重叠,并且尽量对齐,或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松紧要得当;图文混排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让陪衬的其它配件喧宾夺主,文字尽量不覆盖在图案上;自定义动画设置要完整。

5) 按钮的设置要统一:在PPT课件中按钮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图标来设置。

一般来说在主目录里除“退出”按钮以外都采用文字来作为按钮(即导航条),而在具体的内容里,一般采用图标作按钮。在设置时要注意:按钮的大小、位置要适当。尽量放在底部角落里,不要覆盖在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上。按钮尽量不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在需要时能让操作人很容易的找到,而且效果相同的按钮尽量使用统一图标。

6) 整体色调、风格要协调:一个优秀的PPT课件其整体的色调、风格应该是相统一的,主要体现在对背景色的处理上,切忌花哨、凌乱。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要更改背景设置的色调或风格。可以通过设置“背景―填充―效果双色渐变”里的各种渐变来设置你的PPT课件背景风格,设置时要尽量不要改变基本色彩,但可以采用不同的渐变,来达到和谐但不单调的目的。

7) 设置超链接、动作要完整:一个完整的PPT课件中存在着大量的超链接和动作,在设置完这些链接和动画以后一定要通过播放来检查一下链接和动作的正确性,以防出现死链或不应有的动作,这是保证一个PPT课件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 结束语

ppt结束语篇(8)

0 引言

现代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外语课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符号资源成为课堂话语交际的重要手段,多模态化成为现代教学话语的重要特征,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需要懂得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模态的合理选择和设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本文对一位优秀英语教师的大学英语示范课的视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模态的选择和调配,以期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外语教师应用多模态和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启示。

1 研究语料与方法

出于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考虑,语料选自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荣获二等奖的选手的授课视频[1],长约18分钟,该比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最高水平[1]4。

从模态的角度分析,此视频中的课堂话语涉及多种模态[2]:师生的口头言语模态;伴语言模态如语速、重音、停顿等;身体模态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工具性媒体PPT所承载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模态以及配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室及其布局的环境模态等。在此,我们主要以师生的口头言语模态和PPT模态组合作为研究对象,其他模态对交际效果也产生一定辅助作用,但主模态还是口头言语模态和 PPT模态组合[3]。

本文采取个案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方法,首先考察了其相关的教学语境,确定可采用的教学资源及媒体等,据此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及蕴含的教学理念;然后探讨了课堂话语的体裁结构及各模态的协同作用;最后总结出带给外语教师的启示。

2 课堂话语中模态的选择

在现代外语课堂话语中,如何进行模态的选择与设计,取得最佳交际效果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多模态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张德禄认为[4],主导课堂话语中模态选择的基本因素是: 教学内容(话语范围)、师生特点(话语基调)和教学条件(话语方式)。

在本语料中,从教学内容来看,讲授的课文是“Was Einstein a space alien?”大学英语综合课的目标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并将相关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入其中。

师生的特点:从学生来看,只有12位学生,属小班教学,课上易于兼顾到所有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中等程度左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与教师的配合度高;从教师来看,该教师执教6年,具备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懂得如何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她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在一个按传统模式安排的讲台和桌椅的教室进行,配有电脑、PPT投影设备、PPT遥控器、白板、录像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需综合运用多模态信息技术,制作并使用PPT课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PPT遥控器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交流方式,使教师摆脱讲台的限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加自如的交流。

在对以上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教师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找出文章的大意(阅读技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文化素养)。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主题展开讨论,探讨文章的结构框架,选取两小节训练学生把握大意的阅读技能和分析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学习其中的语言知识,通过对主题的进一步探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是制约课堂话语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她看来,英语课本身就是启发学生心智,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经过Elan分析[5],在不到20分钟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参与56次,其中集体参与37次,个人参与19次,其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的双边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为整个课堂话语设计适当的体裁结构。经分析,共有开始、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导入、课文讲解及组织活动、总结、布置作业和结束等七个阶段,与张德禄[6]总结的国家优秀课程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案例的体裁结构中的必要成分基本吻合,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态及模态组合。

3 课堂话语中模态的协同

在课堂话语中,各种模态都共同起作用于意义的传达与交流,尤其是师生的口头言语模态和PPT所呈现的文字、图像和视频模态。下面简略分析在此课堂话语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选取何种模态及各模态如何协同来实现课堂教学话语的意义。

(1)开始:教师结合自己在午餐时分上场的情境,引用彼时去世不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名言,顺着天才的话题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物-爱因斯坦,用时半分钟,简洁、风趣、有时代感,主模态为教师的口语,主题显示采用PPT上的文字和图片。

(2)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主模态为文字,辅以教师口语和图片。PPT上的文字以点句的形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

(3)教学导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互动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对爱因斯坦的认知,加深对他的了解,并借由他是否是外星人的探讨,为课文的学习进行背景知识和语言上的铺垫。主模态为师生的口语,还涉及图片和文字模态。图片主要是辅助提供背景信息,文字用于呈现纲要性的重点信息,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思路,突出重点。

(4)课文讲解: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为主线,有阅读技能的渗透,要求学生找出指定段落中关键词,用于描述跟文章主题相关的细节,同时兼顾重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采用了pair work、group work、举例讲解、故事编讲、句子翻译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边学边练。此阶段所使用的主要模态为师生口语(以教师口语为主),文字和图片,文字主要用于表达概括、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要点,而图片则更为具体、形象、生动。例如在讲解词组doze off时,先让学生根据PPT所提供的文字语境猜出这个词组的意思,问学生“Have you ever dozed off in class?”,然后借助于PPT上图文组合,以图为主的形式,举了发生在美国的两个相关的例句,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而且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与“睡”相关的其他短语,并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词组和图片相互讲故事,训练学生使用所学词语的能力。

(5)总结:以填空问答的方式回顾了之前讨论的课文主题和语言点,并总结了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技巧。主要模态为师生的口语(以教师为主)及文字。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爱因斯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及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从未获得诺贝尔奖。两个话题与课文有很高的相关度,且通过播放电影片段、查找课文观点、提供拓展阅读材料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及现实问题并发展批判性思维。主要模态为教师的口语,文字,辅以图片和视频,时长80秒的视频片段截取于热门印度电影Three Idiots,诙谐幽默,贴近学生生活,紧扣主题,又发人深思。

(7)结束:宣布课堂结束,赞扬了学生的表现,以一句“Go to lunch. You don’t have to stay hungry,right?”风趣地呼应了上课伊始的寒暄。主要模态为教师的口语,辅以PPT上爱因斯坦的图片和“Thank you”的文字,首尾呼应,各部分自然地连为一体。

4 教学启示

通过对本案例中多模态的选择与配合的分析,给我们外语教师一定的启示:

(1)教师需有较高的口语水平。通过上文课堂话语体裁结构中模态配合的分析可见,教师的口头言语模态依然是整个课堂话语的主体模态,占据统治地位[3]39,这是语言教学课堂的特点决定的。教师话语占大学英语综合课中整个话语量的60%-80%,据ELAN统计,本语料中教师的话语约占75%。教师话语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工具而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教师须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要准确、得体、流利。

(2)教师需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熟识多种教学方法,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阶段进行多模态的选择,优化教学效果,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3)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熟练掌握PPT的制作,懂得操作各种图像、音、视频处理软件,能根据课程和学生需要,合理设计,编制含文本、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模态的课件,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因为多模态话语可以使学生通过多通道获得信息,比单模态更易理解和记忆[4]52。

(4)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新形势下的今天,“一边倒”、“满堂灌”的教学单边主义早已与时代脱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中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播者与课堂主导者,而是起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让学生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一堂成功的大学英语课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

5 结语

在课堂话语中,如何进行模态的选择与设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话语为例探讨了模态选择的制约因素、程序及主要模态在共建话语意义过程中的协同,以及由此得出的教学启示。我们发现,课堂话语的模态选择受到教学内容、师生特点、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需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置适当的体裁结构,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选择适合的模态和教学方法,使得各模态相互协同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本研究是初步而浅显的,还需要在该领域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编.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附专家点评、比赛视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3]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39-43.

ppt结束语篇(9)

1.引言

模态是物质媒体经过社会长时间塑造而形成的意义潜势,是用于表征和交流意义的社会文化资源(Kress & Leuwen 2001)。由于人类社会活动所介入的物质手段日渐丰富,在传统上主要通过语言表达意义的做法已逐渐被多种媒介共存的复合话语取代,多媒体化(multimediality)体现了社会实践的常态,多模态化(multimodality)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系统的固有特性。在教学领域,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屏幕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图像、动画等成为交际的主媒体(Kress 2004),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这为教学环境的多模态研究提供了方便。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模态只是在不同程度地起着辅助、衬托、强化和补充的作用(张德禄,李玉香,2012),但即使如此,仅仅从语言这一角度对课堂话语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语言和其他模态组合在一起探讨课堂话语。

2.理论框架

2.1模态

Kress将模态(mode)定义为一种表征和交流的符号表达方式(Kress & Leuwen 2001)。在《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Kress & Leuwen 2001)中,模态被定义为符号资源。Jewitt认为多模态与符号相关,所有模态都包含整套符号资源,人们在特定场合下利用并构建这些资源对事件和关系进行表征。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最合适的理论模式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社会符号学基于韩礼德的语言符号观(Halliday 1978),他认为做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即一个表义系统,语言的语法并非是一系列的规则,而是表意的资源,这就是Hodge和Kress发展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基础。语言外的其他表义系统还有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这些表义系统与语言共同实现社会意义。这种观点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由五个层面的系统组成(Martin 1992),分别是:(1)文化层面,包括作为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选择潜势的体裁或者体裁结构潜势;(2)语境层面,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组成的语境构型;(3)意义层面,包括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话语意义,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4)形式层面,实现意义的不同形式系统,包括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和其他各种模态的表意形体和语法系统及各个模态的语法之间的关系;(5)媒体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

2.2多模态与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由多种模态共同完成的,包括空间、手势、身势、移动、声音、腔调、音乐、三维事物、口语、书面语、图形、表格、图画和动画等(Jewitt 2009)。这些不同的模态各自都是一个符号系统,在合适的语境中表达意义,达到交际的目的。但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单独用以达到交际目的,而是和其他模态共同配合达到交际目的,即使是语言也是如此。

在教学中,对多模态交际和体现的研究日益增多。在Lemke编辑的《语言学与教育》中,研究者对课程中的多模态进行检验,尤其检验数学和科学学科。O’Halloran用系统功能观对数学课堂上的多符号系统的运作进行分析。Baker,Street在数学教育领域研究了多模态计算能力,其中包括行动、图示和符号模态。这些研究表明,在不同模态之间的转换问题是导致学生学科难点的来源。

新兴的热点是对多模态识读(multiliteracy)的研究。多模态识读(multiliteracy)指具有能阅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媒体和模态的信息,并循此产生相应的材料,如阅读互联网或互动的多媒体。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其次,教育中的多模态化来自教室中不断增加使用的多种媒体,如图像操作软件、电子音乐、科学模拟、存在于计算机上的虚拟剧场等。多模态化和多元符号学试图给这些信递形式理论化,鉴别各种图像、词语和动作的模态如何互相依赖,以产生整体意义(Williamson 2005)。重要的是有时一种模态需要依赖其他模态完成信递行为,如没有口述的词语说明,图表将毫无意义;没有模型课件,教师用手做的节奏性动作就没有意义,因而每一种模态,作为符号资源,对所做的表达都有贡献。学生的任务是将教师的各模式和符号资源转变为理解。

本文根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语境探讨各种模态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

3.语料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语料选自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总决赛特等奖录像,时长22分钟。教学过程在一个按传统模式安排的讲台和桌椅的教室进行,配有可供书写的黑板和PPT投影设备。教师主要在讲台讲,有时到学生中间走动;学生主要坐在座位上听课,有时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互动。

4.课堂话语

4.1课堂教学描述

作为教学比赛,教学有一定的表演性,每堂课一般为50分钟,而这堂课只有22分钟。教学的主题是“网瘾”(computer addiction),课文题目为“Teenager Committed Suicide When His Computer Broke down”。整个教学过程由老师控制,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提供者、学生能力提高的使能者;学生是学习者、被控制者、被促使提高能力者。交际的方式是面对面口头交际,包括手势、动作、口气和强调等,PPT提供教学重点及图像。

4.2w裁结构

这堂22分钟的课包括10个阶段,分别是:(1)上课仪式:教师学生相互问候。(2)导入:首先以某位知名明星吸毒为例,引出单词addiction的含义。(3)点出主题:引出网瘾(computer addiction)这一主题。(4)课文讲解:学生泛读、小组活动、组内讨论、练习巩固。(5)讲解习题:学生回答习题中的填空,讲解单词词意,并扩展练习题内容。(6)剖析课文:再次点题,提问学生,分析文中主人公的问题,练习上一环节填空中的单词。(7)互动提问:如何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寻求平衡,提出解决提议。(8)角色扮演朗读:进一步对课文进行熟悉,并对单词therapist(治疗师)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设计好的对话。(9)总结重点:回顾课文知识。(10)结束:布置作业,结束课文。

4.3模态在语法层面的配合

这堂课的PPT共有21张,分为两个类别:显示文字、显示图像和文字。文字是一个语篇片段,一个幻灯片显示一个语篇片段,由一个句子或者一系列句子体现;文字和图形本身是多模态的,是两个语篇片段的协同共建语篇意义,由各自的语法结构体现。

幻灯片1由文字与图像构成,包括标题和一个教师上课的图片,它们共同完成了标题的语篇功能,为教师的口语话语提供支持。标题体现为一个句子(Teenager Committed Suicide When His Computer Broke down),图像为老师上课的图像,表明这是一门教学课。

幻灯片2与3相似,都是由图像加文字构成,其中包括阶段导入标题、文字提示和图片(某吸毒明星照片、抽烟图),幻灯片2中的文字为两个英文单词(Addiction,prison),为老师的引入提供信息引导,幻灯片3的文字则为“上瘾”这一单词的英文解释。与幻灯片2相似,它们不仅为口头语篇提供了文字信息,而且提供了实例,进而引出了文章主题。

这个教学片段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进行导入,引出主题“网瘾”,预示着课文将围绕网瘾展开。

幻灯片4和5完全由文字构成。其中包括课文标题和环节设计(“学习目标”的展示),这两张幻灯片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教师的话语(例如,“我们将重点学习本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与网瘾有关的一些单词表达”)提供支持,并为口语模态提供指导,为口语语篇的发展提供了路径。

幻灯片6和其后与练习题和其讲解的幻灯片都由图像和文字构成,图像为箭头与圆圈,用以引入及标注信息,文字为练习题(如Jason未来可能做什么工作?What kind of job will Jason do in the future?),重点标注的是答案。整个片段为教师口语(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Good job!;对回答进行复述:He will be a computer engineer.)提供支持,提供信息,用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及口语水平。

4.4课堂话语中的模态配合

以上是对一段教学比赛录像片段中使用的PPT体裁结构进行的分析,但它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是PPT所表现的一段多模态话语。在整个课堂话语中,各种模态共同发挥作用,特别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口语模态和PPT所表现的文字、图像模态。下面简略探讨它们之间的协同配合。

口语是课堂教学的主模态,但是它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借助其他模态,特别是PPT所承载的模态来完成。这样,PPT和口语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协同关系。

下面分别从10个环节探讨它们是如何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的。(1)上课仪式:主要模态为口语:教师及学生通过寒暄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2)导入:主要模态为口语、图像和文字:口语为教师授课,图像和文字模态通过PPT呈现,具有导入文章主题的作用;(3)点出主题: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和图像:文字主要辅助提供信息,教师提问学生,引出话题,引起兴趣;(4)课文讲解: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和图像:学生讨论,做练习题,对课文内容进行熟知、掌握,图形为文章线索的一步步发展提供支撑;(5)讲解习题: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次阶段:老师提问及学生回答。(6)剖析课文: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这一阶段老师主要对学生提问发散性问题,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7)互动提问: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口语模态通过老师和学生互动完成,文字主要体现在呈现在PPT上的问题;(8)角色扮演朗读: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这一阶段,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对话,完成对重点单词的理解;(9)总结重点:主要模态为口语、文字:老师对本课进行总结;(10)结束:主要模态为口语:老师布置作业,结束课文。

5.讨论

ppt结束语篇(10)

1.做好微课的开发

微课虽微,五脏俱全,经典培训书籍《交互式培训》中提出了相关理念,可以参考。

(1)课程设计要符合4个好的培训要素。

首先,课程与学员的关联度非常高,他们会觉得需求被满足了。如学员反馈:这个课程能满足我的需要,我能接触到很多实用的案例,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可以实践学到的内容。

其次,学员的参与和讲师的互动很有意义。如学员反馈:此课程参与性很强,课程很有互动性,有很多双向的交流。

第三,整个课程的结构很清晰。如学员反馈:培训师的讲授清晰简练,使用的学习材料清晰实用。

第四,授课方式可以足够吸引学员参与。如学员反馈:我的表现能得到反馈,我觉得受到了尊重,学习气氛轻松幽默等。

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四个特点做一个总结,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关注学员,或者说以学员为中心;二是课程的结构需要足够清晰。

(2)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的学习关键原则”。 成人教育领导人物马尔科姆・诺斯尔斯提出四个关键原则:自愿,经验,自主,行动。

2.做好微课分享前的准备工作

(1)与群主充分沟通,明确分享的题目,然后将课程结构和PPT发给其过目,让其提供意见,不断修订。确定好PPT后,将PPT导出成图片格式。

(2)找1-2名学委帮忙。在网络上,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交流,对于讲师而言,没人陪伴是很孤独的。学员的支持是讲师分享时的动力,找几个学员帮助讲师在分享前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一是暖场。如个人介绍,分享的海报宣传图片;用文字形式简介内容并重申直播课堂注意事项,如直播过程中学员禁言;必要时让学委帮忙写一份暖场词;

二是让其编写好“搜索词”,如“李海峰你学不会”;

三是分享前进行语音测试,确认网络是否异常;

四是让其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互动,确保学员到位或增强参与感,可以巧妙点名,如“小美在哪里?给大家献个吻呗”、“小C来了吗?给大家送朵玫瑰花吧”或者预告结束可以抢红包。

五是建立异常提醒机制:提前和分享嘉宾确定好异常处理方式;如时间节奏较快或较慢、网络异常时如何处理。

(3)准备好很必要的工具,一台电脑和一个音质较好的耳麦配合使用。

分享中的正确展示

微信群分享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感,开始分享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先录制一小段真人视频,发在群里和大家问好、自我介绍并引出分享主题(此部分也可由学委帮忙完成)。

微信直播的语速不宜太快。比正常语速慢20%,学员比较容易听清楚。

语音、图文结合较佳。PPT图片使用微信PC客户端贴图,注意贴图和语音的协同性(点击看大图和听语音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另外,如果学委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文字跟进方式:建议跟进时严格按照分享者的大纲标明章节序号。

PPT讲义的内容宜精、字数宜少、字号宜大,并且多用图片、图表等视觉化手段,使学员一目了然。

微信语音每条只有1分钟,碎片感强。每条语音的结尾必须是完整一句话,建议使用过渡句铺垫下一条语音,增强流畅度。

微信虽然一对多,而且以语音为主,但仍要努力营造一对一、面对面的氛围,说话拉家常用“你”作为代词、穿插一些提问、必要时停顿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个人觉得,由主持人和分享者采用访谈对话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直播分享的时长30分钟左右为宜,超过1个小时的语音分享,很少有人能坚持用心听完。微信直播不宜安排中场休息;另外,要做好n堂秩序的引导与维护。

直播分享的最后应简要回顾内容要点,加深学员印象,并留出10-15分钟用于互动答疑。如参与人数不多,可让学委带头参与互动。针对回答非常及时、很有特点或回答很准确的小伙伴,可以点赞或文字嘉许。

上一篇: 业务培训个人总结 下一篇: 教代会开幕词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