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1:35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1)

按照“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依法科学监管,以民为本,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强化监测监控,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1、成立镇覆盖全镇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队伍,建立落实镇街专管员3人,检测人员3人,村级协管员52人。

2、完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定量检测64个批次,确保生产基地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监督检测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100%。

3、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查处率100%。

4、“三品”基地产地和产品复查换证、续展认证和保持认证率100%。

5、完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快速定性监测6个批次。

6、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健全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室和专职农产品监管人员,加强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建设,完善检测室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配备相应检验检测人员。

2、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全程标准化为重点,建立完善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按照“集成一套生产标准,编制一本操作手册,实施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一批管理制度,创建一个追溯平台”的要求,开展全程标准化生产建设。

3、强化“三品一标”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应100%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鼓励主要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开展对“三品”基地的规范化指导与监管工作,严格证后监管,规范“三品”农产品的用标行为。

4、强化产地准出管理。完善提升农产品基地快速检测点和追溯示范点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准出管理制度,加大生产环节追溯工作实施力度,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管理模式。

5、完成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监测。按年度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计划,开展生产基地农产品和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监测工作。积极配合完成省、市对我区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的例行抽检工作。

6、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巩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打击蔬菜、水果生产中使用禁限用农药,水产养殖中使用禁限用渔药、人用药及销售假劣农资等专项治理。突出对生产源头投入品的监管,突出对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的监管,加大对生产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办力度。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2)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20**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述职报告努力开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与任务

20**年工作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加强宣传、推进准入、强化监管、加快认证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不高、不稳,有时还会出现反弹的局面得到改变,稳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为:

1.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工作。

2.全年完成监测抽检样品15万份以上,同时配合农业部做好例行监测工作。

3.认定无公害基地5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有新的突破。

4.力争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较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5.开展大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3次,举办专业培训10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人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10万份。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为了确保全年目标的顺利完成,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着力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在宣传形式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结合重大节日及“315”、“科技之春”、“科技下乡”等多项活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二是在宣传内容上,重点突出对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及生产技术规程等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市场准入第二阶段实施方案等内容的宣传。

三是在宣传对象上,重点做好对生产者的宣传,提高他们标准化生产能力;对经营者的宣传,增强他们守法经营的意识;对消费者的宣传,倡导安全消费理念。通过深入持久地宣传,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扎实稳步推进市场准入工作,努力构建安全消费市场

一是在完善蔬菜类市场准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自检行为,切实抓好入市验证、无证检测、结果公示和不合格退市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二是按照《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有效推进市场准入工作。

三是加大对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日常监督抽检力度,规范检测行为,完善数据上报制度,逐步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努力构建安全消费市场。

3.加快认证步伐,强化证后监管,增强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是充分运用国家在“三品”认证工作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申请资金,鼓励扶持生产基地、协会、龙头企业等进行申报,加快基地和产品的认定认证步伐,年终力争实现新增无公害基地5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0个的目标。

二是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档案的管理,包括基地环境质量、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品名、生产厂家、使用量、使用时期等)、生产管理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监测报告)、生产者、技术负责人等方面;

三是加强对“三品”的例行检查力度,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方针,突出抓好认证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基地)的管理,实行年度抽查、检查制度。

4.积极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全年开展12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活动,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每次监测品种不少于10个,监测样品不少于1000个;

二是配合农业部做好全年的例行监测工作;

三是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做好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是对每次例行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汇总,结合市场准入的日常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加强业务指导,力争使区县检测站建设有新的进展

一是对区县站建设过程中的仪器选型、检测室建设及管理进行指导,使其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要求;

二是对区县站的业务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尽快开展工作;

三是对检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其能尽快适应相关工作要求。

6.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一支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的管理队伍

一是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职工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讨论,以增强大家责任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化业务技术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自学、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职工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3)

二、工作重点

一)积极扶持、培育名牌产品,使我市名牌产品数量增加。

二)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发展方向,以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抓好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种植和认证,尤其要抓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和标志使用工作。促进我市农业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三)积极推进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抓好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评价和企业计量确认工作,健全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检测技术,切实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四)全面推进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健全旅游服务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确保顾客安全舒适,把旅游品牌叫响全国,推向世界。

五)积极实施建立打击假冒劣产品长效机制,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打假治劣活动,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监督,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严把产品出厂关、市场准入关、市场流通关,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工作目标

一)全市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贸易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

三)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确保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5%以上。

四)积极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活动的企业数量达到4户以上。

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力争全市主要工业企业“采标”企业达到80%以上。

六)精心培育名牌产品,力争创甘肃名牌产品达到2个。

七)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数量达到5个以上。

八)县城以上城市生猪进点屠宰检验检疫率达到100%

九)提高工程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达100%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0%以上。

十)旅游行业全面推行旅游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完善旅游地方标准体系。

十一)服务行业全面推行国家服务质量标准,初步实现服务质量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广泛开展“文明服务窗口”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十二)市行政辖区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食品生产许可证取证率达到100%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是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本部门承担的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科室,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

二)加强宣传。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发挥舆论宣传监督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构筑“质量兴市”活动宣传平台,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4)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协调和办理有关日常事务。同时,市、县农业部门都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办事机构和人员,明确了系统内各部门职责,为正常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制定规划,规范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通知》、省农业厅《关于我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见》、《关于加强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的试行办法》等9个有关生产意见和管理办法的文件下发各县(市、区)农业局,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强化和规范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府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也十分重视,今年1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见》(德府发[XX]4号),提出了“十五”期末和2010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我局为配合今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于今年4月和7月分别向各县(市、区)农业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品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行了专项安排部署。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思路和措施。

3、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一是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等对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企业、基地、农户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简报对全社会进行宣传,重点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基本知识等。据初步统计,今年市、县农业部门和新闻单位合作共开展相关报道40期(次)以上,市农业局以德阳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印发“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动态”专报5期。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积极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组织引导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协会、重点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并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的认证工作。今年共有14个单位申请基地认定,面积6.33万亩,省厅土测中心已派专家到我市抽取了土样和水样,现正在检测过程中。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部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有39个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认证,总面积33万亩,有32个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26个产品顺利通过地方认证向全国认证转换,有6个单位的24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还有一个企业的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完成了39个省级基地在农业部的产地认定备案工作。

5、强化手段,加强检测。农业系统近两年通过自身努力和向上争取,今年8月,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经市政府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核编6名,目前正在筹建之中。现已建立6个农残速测站(点),购置农残速测仪12台。其中广汉市已于2002年9月开始开展了对果蔬等鲜活农产品的定期抽检工作,中江县于XX年4月开始开展蔬菜的不定期抽检工作,什邡市、绵竹市于今年开展了对鲜活农产品的农残抽检,监测农残动态。据统计,今年全市到11月对农产品基地和市场共抽检样品3510个,合格3418个,平均农残合格率达97.3%;。

6、治理源头,强化监管。我局与工商、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管理,特别是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尤其是XX年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了以高毒农药、剧毒鼠药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切实维护了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车辆321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179人次,检查整顿农资市场449个,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及经营户2222个,受理投诉案件20件,查获收缴各类违禁及假冒伪劣农资产品34.68吨,处理涉案人员57人,立案查处27件。通过加强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

7、规范市场,推进准入。针对我市被列为四川省五个无公害农产品 市场准入试点市的实际,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绿科农业、三溪香茗等企业、基地已在城市设立了无公害农产品专销点,广汉市正在筹建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市场,什邡市、绵竹市等也计划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通过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与上级要求和形势的需要相比,与省内搞得好的兄弟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5)

1、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通过加强对基地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引导农户自觉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进行生产,杜绝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建立好农产品生产原始过程记录档案,生产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查处,确保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

2、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检查。市场检查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是检查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问题;在农药产品中擅自添加国家禁限用及未经登记成分问题;农药标签不规范、擅自使用未经登记核准的名称问题。要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压滤机滤布黑窝点”。执法检查要建立规范的档案记录,做到有查必有录。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市里今年力争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综合监测中心,负责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没有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起来,今年力争新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个以上,滤布并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进行例行检测。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市农业局今年要依托省农业厅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三次抽样检测,并对超标的基地、市场进行处罚、整改。各县(市、区)也要广泛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抽检工作。

4、强化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的指导。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信息服务。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不但“吃饱”,更要“吃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频率不断加快,那种农产品及食品有问题,什么地方出事故,这些消息会迅速传播各地,容易引发群众的恐慌情绪,而如果问题处理不及时或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则会造成社会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严重的还会引发社会的诚信危机。而且,某种农产品一旦出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形成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合力。

各乡(镇)要确定一名副乡(镇)长分管此项工作,将名单于六月底以前报县县政府办公室和农牧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各乡(镇)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都已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业务由农牧系统人员具体负责,从现在开始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能,熟悉监管有关业务,确保各乡(镇)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卫生、工商、农牧、商务、质监、食药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定期不定期的抓好肥料、种子、农药、兽药、渔药、等经营门点排查清理的农资打假工作,尤其要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渔药的行为,从而净化农资市场,在源头上控制非法农业投入品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确保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确保我县农产品尤其是已认证品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我县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氛围。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并且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各乡(镇)要将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等宣传材料张贴到每个村社和经营门店,从而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农产品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强大合力。

四、继续加大农产品的例行检测和监管抽检力度,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

去年,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对我县的农产品进行了多次抽检,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但这不等于我县农产品质量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抱有侥幸心理。今年市农牧局下达我县例行检测次数不少于12次,也就是每月不能少于1次,每次抽样品种不能少于8个。今年四月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站对我县的中药材进行例行抽检,发现我县的极个别农户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之后,县农牧、工商等部门积极行动严厉查处了此事。这说明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农牧部门要加大对全县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进行例行抽检的力度,确保我县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9%以上。同时,县食安委的相关部门在城关的两大超市要进行抽检,并督促他们建立农产品购销台账,购置农药残留速测仪,建立健全自律性检测网点,并做好检测记录,以便上级农产品质监部门的检查考核。县食安委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

五、继续加大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力度,确保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县的名、优、特农产品都能通过认证或登记。

去年,我县上报的小杂粮(高粱、小米)已通过省农牧厅无公害产品、产地的认证。上报农业部的两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哈达铺当归和宕昌党参已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专家评审会,有望近期内拿到地理标志证书。今年,继续上报农业部三个地理标志产品:宕昌大黄、宕昌黄芪和宕昌黑紫羔羊,力争年内通过农业部的认证登记;申报一个绿色食品:南河松花蜜,力争年内通过农牧厅认证。总之,通过认证登记、创建我县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自然资源,保持和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品牌化发展,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从而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达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目的。

六、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要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风险预警与质量追溯制度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消费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农产品市场的预警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也才起步。为了将质量追溯与风险预警真正落实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增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农牧部门第一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预警报告,并根据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早、快速、准确采取应对措施,并快速逐级上报。第二要突出规避风险推行质量追溯制度。第三要落实责任追究,健全事故处理预警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基础上,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二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农牧、工商、质监、卫生、食药、商务、公安等部门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和安排部署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将情况互相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前部署预防。开展联合执法,使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7)

一、引言

近年来,IT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对IT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使IT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IT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PDCA循环理论的引入与应用对于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质量管理理论已经在制造业的产品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而对于产品结构更加复杂的IT产品,PDCA循环理论同样适用。因此,们要对PDCA在IT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具体的应用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PDCA循环理论简介

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其中P代表Plan,是计划的意思;D代表Do,是实施的意思;C代表Check,是检查的意思;A代表Action,是处理的意思。因此我们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称之为PDCA循环,并将其运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在应用PDCA循环理论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经历了一次PDCA循环后,产品中的大部分质量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保证产品质量。而对于一些未能解决或者新发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在进行一次PDCA循环来解决。所以,在应用PDCA循环理论时,每一次的PDCA循环都是产品质量的一次进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循环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IT产品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

在IT行业中,大多数的产品都属于无形的产品。与普通的制造工业产品一致,同样可以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以提高IT产品的质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IT产品的研发与实现过程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将IT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划分为“P、D、C、A”4个阶段,分别代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的PDCA循环。

1.第一阶段:计划阶段(P)

PDCA循环中的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制定PDCA循环想要完成的任务,并编制针对性的计划,本阶段的工作内容有以下4个步骤:(1)发现质量问题在对IT产品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前提是发现质量问题,只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才能够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我们必须对IT产品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探讨,从产品中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所以,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对实施PDCA循环前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从中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于IT企业来讲,IT产品的质量问题大部分会存在于产品的研发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实现过程等环节。对于IT产品的质量检查,可以深入到用户处去做详尽的满意度调查,通过用户的反馈来发现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在完成发现质量问题步骤后,我们需要听取所有人对质量问题的看法,集思广益,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出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进行这一步骤的工作时,必须保证分析工作的全面性,确保通过全面的分析发现所有质量问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能够导致IT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过程管理、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3)主要原因的确定在完成分析质量问题原因步骤后,需要从发现的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这个步骤需要我们对所有因素能够对产品产生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所有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这些原在质量问题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比找出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确定的主要原因的准确性。(4)整改计划的制定在完成主要原因的确定后,要针对确定后的每一个主要原因制定详尽的整改计划,然后对所有整改计划进行探讨与选择,最后选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实施后整改成功率较高的计划,这些计划将在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实施。对于IT产品而言,为了提高整改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我们通常会使用“5W1H”的分析方法来确定质量问题整改计划。所谓“5W1H”分析方法,就是指在为质量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5个因素,也就是5W,分别为:为什么制定整改计划(Why),向要实现的目的(What),执行计划的位置(Where),执行计划的人员(Who),计划完成的时间(When)。然后确定1H,也就是执行的方法(How)。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D)

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唯一步骤就是实施质量整改计划,以此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改善产品质量。在这一步骤中,制定好的质量改善计划必须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在对IT产品实施这一阶段时,还必须全面监控整改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并详细记录下IT产品质量在计划实施后出现的变化。做好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产品质量的整改工作,不要随便更改这些质量整改计划。

3.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

在这一阶段,我们同样仅需要完成一个步骤,那就是检查。在完成这一步骤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第二阶段中实施的质量整改计划取得的结果进行检查,发挥出此阶段在整个循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整改计划的完成效果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并发现还未彻底改善的质量问题,为PDCA循环中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指明方向。4.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本阶段分为两个步骤,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处理检查阶段遗留的问题,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第一,总结并强化成功经验,这一步骤需要对检查阶段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妥善的处理,首要任务是将所有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将其升华而形成与其相应的业务标准,方便这些成功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确定检查中遗留的问题并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出现。这一步骤是PDCA循环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必须对第三阶段产生失败的教训进行处理。首先,必须寻找到失败产生的原因,同时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失败的重复发生。其次,分析所有失败行为中的教训,在其中去除因偶然原因引发的失败。与此同时,还要鉴别这一PDCA循环中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发现此次循环中产生的新问题。最后,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移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四、IT产品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的注意事项

1.计划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计划阶段中,要对IT产品的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确定产品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对IT产品的影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其中的主要原因,再根据主要原因制定整改计划。需要注意的是,IT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开发人员的操作导致的,因此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2.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应注意质量改善计划实施的有效性,严格按照计划的执行方案实施,明确每项整改措施应用在项目中的哪个环节,确定将所有整改措施在相应的环节执行,保证计划可以对IT产品的质量问题产生应有的效果。

3.检查阶段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工作时,要检查计划实施后对质量问题的结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因素对问题改善效果的影响,避免出现在无效改善措施的影响下,真正有效的改善措施的改善效果被忽略的情况。在排除干扰后,确定计划中的所有整改措施对于质量问题的改善效果,对于无效的改善措施必须及时发现。4.处理阶段的注意事项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对于所有质量整改计划实施产生的结果,要准确的判断其成功过失败,将成功的经验作为宝贵的财富,将失败的教训作为以后工作中的主意事项。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本阶段完成后遗留的问题一定要移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避免因移交不利产生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IT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够针对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改善这些问题,在经过一个或多个循环后,可以全面的解决这些质量问题,提高IT产品质量。

作者:武艳晴 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8)

烟草行业的合作生产,以前也叫联营生产、联营加工、定向加工、许可生产,就是强势企业(品牌输出方)为了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拓展市场,在自身生产计划有限的情况下,与弱势企业(品牌输入方)经过谈判,签订品牌委托加工合同并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占用品牌输入方的年度内销卷烟生产计划(不含低档烟计划),在品牌输入方的卷烟工厂按品牌输出方的产品标准和过程管控要求进行输出品牌同质化制造的生产行为。

烟草行业是严格的计划经济,合作生产是强势企业做大品牌、带动弱势企业(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烟草行业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弱势企业普遍在企业管理、工艺装备、质量管控、物资质控等方面与强势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保质、准时、安全地组织合作生产是输出企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组织实施好合作生产,笔者认为应该始终坚持以多点生产的同质化制造为核心,以统一质量标准、规范过程管控、追求计划可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人才保障为指导,构建一套合作生产管理体系,全力做好合作生产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将合作生产定位成烟草行业的一种长期的战略行为和公司货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货源的有益补充)。品牌合作生产是行业在专卖体制下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具体体现,是行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品牌合作生产解决了企业有品牌没计划、有计划没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实现品牌发展、效益提升、技术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品牌输出企业做大了品牌,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品牌的影响力;品牌输入企业提高了效益,盘活了计划资源,学习了先进经验。

二是要建立一套流程完整、职责明晰、高效顺畅的合作生产管控体系。要以合作生产管理程序为龙头,形成一簇文件,明确公司决策层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流程,规范合作生产的策划、加工合同签订、加工能力写实评估、生产准备、批量试验与文件编制、质量保障协议签署、生产计划衔接、过程控制、产品运输与仓储、成品接收检验、评价与改进、财务结算、结束工作等方面的要求。第一,从严选择合作工厂,合作工厂的工艺、设备、质量和管理水平要符合输出品牌的制造要求,从根本上保证合作品牌的质量。第二,从严进行写实、评估、验证、批量试验和首次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合作品牌的质量。第三,从严管理输入方自行采购的烟用材料,制定并实施合作生产烟用材料供应商管理规范并认真实施,从材料上保证合作品牌的质量。第四,从严进行生产过程质量管控,输出企业的驻厂人员全程参与质量管控,在过程中及时掌握质量情况。第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统计分析,不断和输入方共同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合作生产品牌的质量水平。

三是要打造一支业务熟悉、目标明确、队伍精干的合作生产团队。以多点生产同质化制造为核心目标,品牌输出企业要组建一支专门的团队,派驻各生产工厂,项目组建议由项目经理、质量主管和制丝卷包质量管理员组成,组员要由经验丰富的制造一线的骨干员工组成,上岗前都经过必要的培训,过程中不断进行培训和对标,并由品牌输出企业的指定部门统一管理。由项目组协调所驻工厂的计划、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原料和烟用材料供应等事宜。在输出企业的公司本部有一支由生产、技术、物资等专家组成的后台支持团队随时提供支撑。打造一支既重视生产现场实时质量监控,又能从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持续改进的高水平的合作生产团队,不断强化、细化、优化过程质量管控,保证合作生产产品质量。

四是要摸索一种响应市场、协同自产、机动可调的复合调度体系。由于行业合作总量越来越大,合作生产总量占总销量的比重越来越高,输出的核心品牌总量越来越多和自产计划增量有限以及市场永远是变的事实,合作生产必须机动可调,精细化安排,做到和自产的高效协同。根据市场变化,通过调整合作生产总量、生产进度、品牌规格以及各规格的数量进度等,不断满足市场。通过复合调度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升产销运转效率,用好用活计划资源,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为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石平舒(1970―),男,安徽舒城人,学士,经济师,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部副主任,主管公司卷烟品牌境内合作生产和境外合资与许可生产。]

参考文献

[1] 刘建设.提高快速应变的能力和水平[N].东方烟草报,总第3839期,2014-4-22.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9)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07

0 引言

制造产品与其他方式生产的产品在质量管理上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殊性。作为制造类产品的港口起重机械产品,在其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中,既要遵循其他形式生产产品的质量管理方式,又要从其实际出发,在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中体现出其特殊的质量管理方式。

1 制造产品的质量管理

1.1 制造产品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和质量管理细节

制造类产品面对的用户群比较广泛,有的用户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这些产品,而有的用户对于这类产品还比较陌生。制造产品在质量管理中会面临一些问题,生产用的原材料不符合标准,导致生产出来的成品不合格,不能用于正常施工中;在设计过程中因考虑不周,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其质量;在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因为计算失误,没有兼顾到产品整体,导致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制造产品质量管理的细节却是非常关键的,其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自始至终都需要面对新产品。新产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新产品“新”在什么地方;第二,质量管理细节对新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施工等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第三,为确保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新产品的动态,需要加强这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还有待确定。

1.2 制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

在制造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加强与产品相关的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并提取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对其进行详细的质量管理规划,并贯彻落实这些规划。其次,如果各部门、各单位在沟通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要尽可能的减小分歧,将偏差控制在各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再次,制造类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产品本身,同时还要改进各方的沟通方式,对计划活动进行控制。在制造产品生产前,需要制定产前计划活动,受设计要求差异的影响,每项加工都会涉及到不同的制造过程,因此逐件产品的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计划中要包括所有的详细信息。如果加工重复率不高,则计划的重点应该是辅助加工数据,如果加工重复率高,那么重点则应该由计划转变为控制。

1.3 制造产品的质量改进

为提高制造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生产企业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制造产品的质量,使其被投入使用后,能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起到改善作用。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制造产品的质量改进项目是有针对性的,通常情况下是针对某一产品的某一质量问题而开展的项目。制造产品的质量改进,主要是为了解决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因此,在制造生产中,基本不会针对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本身进行改进。并且,在制造生产中,如果改进项目是科学合理的,那么其就能将统计工具充分的利用起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并不高,但获取的改进措施却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阻碍项目进行的通常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2 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2.1 将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成文件

在执行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前,需要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在此计划中应明确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活动,并将活动所需资源详细罗列出来。并且,在项目管理计划书中,应将质量计划纳入其中。制定质量计划实际上是特定项目的要求,其是一份重要的文件,不仅要包含项目程序,还需要包含开展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如经费、技术、工具、设备、人工等。因此,质量计划不能等同于检验计划,而应将检验计划作为质量计划的一部分。在编制质量计划时,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且其是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依据编制的。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提供更详细的质量管理细节,明确各方的职责。因此,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比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更具权威性,其是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2.2 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

在不同的港口起重机械生产企业中,需要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以保障其制造项目的顺利进行。在不同的企业,相关部门都有专门对质量负责的人,这些人员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相关部门,也可能是质量管理部门外派的人员。而质量管理部门可能是完全独立于质量检验部门的,也可能与其同属于相同的部门,如生产部门。无论是质量管理的负责人,还是负责质量检验的部门,只要其不再隶属于质量管理部门,就不再为质量管理部门服务。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质量管理规划,也可能是因为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水平和意识决定的。如果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不明确,就会存在一系列利益关系,这不利于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

2.3 建立奖惩机制

在制造生产中,生产工人的权力是比较大的,这是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对工人放权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监督,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工人在生产中的积极行为,惩罚其中的消极行为。在奖惩制度的构建中,不仅要考虑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还要考虑其辅助过程,不能只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奖惩机制。与此同时,在建立奖惩制度的过程中,要将静态奖惩和动态奖惩结合起来,静态奖惩应该其辅助作用,动态奖惩才应该是处于不断实施中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成文件,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避免造成企业内部关系的复杂化,导致因为利益而降低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效率的行为出现。此外,还需要在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从而确保港口起重机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刚,孙志海.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探讨[J].港口科技,2011(08):38-42.

产品质量工作计划篇(10)

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理念、责任心与方法”,力求通过培训自觉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而努力工作。

1,将“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理念,自觉地贯穿在全员意识中。

针对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相对而言,非标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人”与“法”两大因素尤为重要;而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又决定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托于浪费的减少,减少了浪费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实现“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来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是AGV产品生产的最大“捷径”。

按产品图纸生产、施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杜绝低级、重复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其基本体现。

消除“欲速则不达”,减少返工作业。

2,贯彻“精雕细琢,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理念。

AGV作为新生行业,尚处高速发展阶段,既有不足更是契机,谁都有可能登上行业至高点,豪无疑问产品质量是其重要支撑之一(营销、研发等),只有产品质量过硬,契机就会成为现实。

广泛比拟,AGV也是机动车,在目前行业缺泛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借鉴(非照搬)机动车的做法,从标准着手组织生产与质量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参照机动车的标准编制企业标准等。

培养员工从“自己使用的角度考虑”的工作习惯,对待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满意或超出期望值的产品。

3,紧盯“源头”,体现“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终极”工作准则。

一般来说,装配类产品质量的源头主要有两个,即:设计、供方。

作为生产部门,其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务必严格按产品图纸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密切关注设计与供方产品质量状况,为“源头”控制提供数据,及时、准确地将生产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到职能部门实施改进,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同时,在生产组织的全过程中,务必树立“产品实现的终点,在客户在市场”的观念,以通过落实“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工作准则,体现工作绩效。

4,选择运用适合产品特点的质量管理方法,产品质量状况要让数据说话。

针对市场反馈、制造与施工过程发生的质量问题,选择运用PDCA、QC分析图表等手法,对案例所涉及的产品标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装配质量、施工质量等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培训,掌握质量分析与改进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二,基础工作建设

基础工作建设的目的是“炼内功,优化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对产品进行分类,实施产品状态管理。

对于成熟产品,设想根据产品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有重点才有优势,为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装配流程化、检验评审规范化等提供条件与保障。

根据“AGV产品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为装配工艺规程、成车检验规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2,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作业。

根据车型类别,编制装配工艺规程(通用),明确标示关重岗位与装配质量、技术要求,指导规范生产作业。

努力保障产品的生产一致性。

3,编制成车检验规程,确保产品出厂符合标准要求。

按车型类别,编制成车检验规程(通用),明确安全、性能、位置(尺寸)、外观等质量要求。

强化产品的符合性检查,对出厂产品进行全数例行检验后,才能出厂。

4,创造条件,领先行业探讨建立AGV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如何确保交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被市场逐渐淘汰。

对于订单式的非标产品,为实现从报价、接单、生产任务下达,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外协、质量、库存、装配调试、发货、施工、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的衔接与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也应该纳入到议事日程。

当前,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强化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管理,尤其是跨部门的时间节点的衔接等。

接下来,可以创造条件适时使用一些管理系统,如:E39,TOC等,实现从人治到机制管理的转变。“幸运就是准备遇到机会”。

5,重视班组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建设是制造企业尤其非标生产企业的永恒主题,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

目前,班组早会已成惯例,主题是生产任务的布置与安全提示等。

下步工作重点是班组园地建设。人(最复杂的动物),通过参与预望获取认同,提高凝聚力,正能量等。

三,生产(施工)计划管理

生产(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化与计划性”,通过计划的组织实施,将生产全过程的链环串连起来,从而确保产品出货的及时性。

1,探讨试行“项目小组制”的装配模式。

因为产品非标,且生产一线员工的技能也有熟练与兴趣之差异,设想在配电、装配过程中实施“项目小组制”,即:确定小组“带头人”,负责项目的具体装配作业、进度督促与产品质量控制。

可以采用一些小激励,激励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营造人人争当“带头人”的工作氛围。

2,严格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减少浪费。

目前,每天的生产推进会议已经如期组织召开,但从结果来看,存在跨部门业务与时间节点衔接的问题,对会议主题内容的会前准备、会后落实检查等,与订单要求相差较大。

设想设置计划专员岗位(1人,专职),编制“生产计划推进表”,对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相应能力与时间节点分析。同时,负责对生产计划的核查、督促等工作,为公司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料。

3,严格实施施工计划管理,降低费用。

首先,实施项目负责制。对待本项目施工的相关产品标准、技术状态、技术设变、施工现场等问题,均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处理,包括跨部门信息沟通、工作联络、异常处理、项目总结等。

其次,严格实行施工方案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前,详细分析论证施工方案,对施工的现场、物料、工具、系统等进行全面策划与准备后,才组织施工作业。同时,编制“施工计划推进表”,对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相应分析,并确定时间节点(日资企业做得好)。

4,进行柔性生产线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与遵循5S作业要求,满足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减少员工作业强度,美化作业环境,营造员工良好作业性情。

如:工作平台,标准零件与工具货架等运用(参观窗口,企业形像)。

四,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健全质量体系,不折不扣执行标准”,当前,体系退市相对薄弱,努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市场投诉与陪产时间。

1,优化过程控制手段,初步建立质量检验规范

组建检测室,发挥已有检测设备功能,建立较高精度的检测能力(0级平台、跳动仪等)。

对涉及后工序作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加件、外协等进行抽检,努力提前发现问题(含潜在)。

2,设置关重岗位,建立巡检制度。

建立巡查制度,有效贯彻落实“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原则。

设想设置质量专员岗位(1-2人,专职),根据装配工艺规程与成车检验评审规程的要求,对作业岗位进行巡视检查,尤其是关重岗位的检查。

明确巡检要求(频次、内容等),严格产品终检与评审,对出厂产品检验负责,务必将质量问题堵在厂内(将问题点曝光)。

3,健全产品评审制度,保证生产一致性。

建立“首台样车生产的鉴定评审制度”(按项目,订单数量≥10台时),根据项目技术协议编制“      项目首台样车评审表”,只有样车的鉴定与评审通过后,才能组织后续产品生产(机加除外)。

样车的鉴定与评审,对产品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巨大,尤其是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更为突出,此项工作务必取得突破。

4,健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产品质量改进无止境。产品的提升需要策划、落实、检查、总结的过程(PDCA循环),更需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一天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做一件事。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设计、材料、外协、装配等质量问题,以及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经过梳理采用书面反馈或改进计划的形式,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制定相应临时与长期对策,防止问题的两次发生。

同时,关注变化点,实现产品状态的有效管控。密切关注产品状态、标准与要求、供方、人员等变化情况,并作好相应记录,为检验与评审、工程施工等跟进与追溯提供指导。

5,科学管理,实施月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针对每月生产、施工的产品质量状况,组织进行相应综合分析,及时总结、教育、提升。

同时,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典型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典型案例分析”并通报全公司,如:烟台退回12台车案例。

五,综合管理

制造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

1,全员参与,有效推广提案改善活动。

以班组为形式,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技术、品质等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施工规程、节能降耗等环节,组织进行改进活动,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主动性。

对改善活动的成绩优秀者,给予精神与物资奖励。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开展“创优评先”活动。

通过不断挖掘员工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营造车间“树典型,评先进”的互助创先的氛围,计划从2018年2月份起开展“生产之星,质量之星,进步之星”的创优评先活动。

3,以市场为关注焦点,建立质量目标管理机制。

逐步实现质量管理指标化、数据化、目标化管理,如:客户投诉下降,产品评审问题减少,陪产时间减少等。

同时,初步建立质量考核机制,编制公司质量奖惩制度(有奖有罚),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低级、重复问题发生并流入市场的,采用降级、降薪、调岗等手段,强化全员责任意识。

质量指标:市场投诉率下降80%。

4,优化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实现效率与质量两不误。

2018年度生产目标:一次合格完成率95%(项目),生产能力均衡,人员分配等。

初步建立生产考核机制,编制公司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生产计划没有完成的,将进行相应考核。

生产指标:客户准交率提高80%

5,贯彻落实公司七大会议精神,改善工作质量。

公司七大会议,是一个整体,是公司当前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其中涉及制造工程中心组织召开的有4项,即:生产进度推进会,出货评审会,工程方案评审会,工程进度推进会。

要求充分利用好七大会议的机会与平台,务必作好会议准备,通过严谨、细致、高标准的会议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上一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下一篇: 测量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