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8:59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篇(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于2004年由原娄底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升为本科,2011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资格,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成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园艺专业为2017年新建本科专业,园艺专业导论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引导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目标、提升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园艺专业导论课程开设意义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宽厚的园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系统掌握园艺专业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园艺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园林绿化、技术开发、产业服务、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园艺专业学生在大一入学期间,对专业了解程度不深,对就业前景迷茫。园艺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及军训后马上进入课程学习,根据培养方案,第1学期植物生产大类专业的课程相同。园艺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开设,对学生更好地了解园艺专业、提高兴趣和自信力具有重要的引航意义[1]。课程内容、信息量丰富程度、覆盖面及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2]。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介绍园艺学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方案(学分学时、实践环节、能力目标、专业内容、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基本要求)、国内园艺研究发展进展、园艺生物技术及园艺创新创业等,使园艺专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定认识,了解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工作领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好大学阶段学习生活,初步拟定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院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科研平台进行介绍及现场了解。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社团、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共建植物组培实验室、教师教学科研团队、植物生产与加工社会服务团队等。通过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分享园艺学科知名育种家及创业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钻研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另外,介绍各二级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专业状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活动和专业资源、专业领域状况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领域等。授课期间,重点讲授本院园艺专业的办学历史、园艺专业本科生大学学习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见表1。

3课程研究性学习及非标准化考核

园艺专业导论是园艺专业入学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是应用型教学改革后新设置的课程。通过设置不同的专题,让学生迅速适应大学专业的学习,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由于内容丰富,课程采用非标准化考试,注重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构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专题测试题库,及时检验和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更丰富的专题,多种形式展现专业的魅力;建立合理的学习过程管理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内容与分值设置见表2。

4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对近3年园艺专业转专业的比例统计,结合调查座谈,以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如图1所示,通过课程改革实施,近3年来学生转专业率有下降趋势,2019级为9%。另外,通过学生座谈和随机调研发现,学生对专业导论课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创新创业项目实施需要专业教师及学业导师指导,在专业导论课期间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并增加一定的实践课。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改革,学生能够参与课程教学环节并进一步了解专业,提高了专业兴趣,转专业率有一定降低。另外,课程内容根据需求进行了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实施形式多样化改革,注重过程考核。

园艺专业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果品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另外花卉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添景观色彩,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空间,同时花卉也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②近年来我国园艺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报道,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一产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抵御自然灾害差、品牌效应低等,所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③园艺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重理论轻技能、重教学轻实践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就业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能力素质教育,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④根据当今园艺产业发展特点,本文初步提出一套园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今后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并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1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说明

《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是在国家有关教育方针和教师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关于园艺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体系。《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具体规定了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结构要素及各项实施准则与方法,包括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精神情操三部分。《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认为:卓越园艺人才应该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超强的实践能力结构。能在农业、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卓越人才。《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科学描绘卓越园艺人才的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实现途径。标准追求针对性、时代性与先进性。

2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2.1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一级指标

(1)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2)具有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3)具有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2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二级指标

2.2.1 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包括

(1)远大的理想和进取务实的精神;(2)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优秀的职业道德;(3)正直的人格和宽容心理特征;(4)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2.2 卓越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

(1)基础知识:强化学生通修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素质教育。并要求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园艺业打下了基础;(2)学科基础知识:卓越园艺人才应掌握园艺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学科的系统理论,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精通学科知识的结构;(3)专业核心知识:卓越园艺人才应拓宽其专业知识面,按照完全学分制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涵盖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三个方向,使得这种弹性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更好地适应园艺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拓宽就业渠道。

2.2.3 卓越园艺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

(1)学科基本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园艺作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技能,能够胜任园艺学科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及推广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2)调查研究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3)组织与管理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规划与实施、生产与管理、推广与指导、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4)研究与发展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趋势;(5)团队协作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3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三级指标

2.3.1 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1)远大的理想和进取务实的精神:包括树立投身园艺事业的理想;不断进取,踏实工作;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断创新的激情与热情;(2)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优秀的敬业精神:学农和爱农、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他人;遵纪守法,强化道德意识;(3)正直的人格和宽容心理特征:无私、坦荡、公平、公正;耐心、宽容;敏感、自制;活泼、开朗、乐观、向上;(4)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求真、求是、敢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

2.3.2 具有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

(1)文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素质教育,并要求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园艺业打下坚实基础;(2)学科基础知识:强化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拓宽园艺学的基础性知识面及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动向;掌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核心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性课程的理论知识,通晓园艺植物的栽培、育种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掌握园艺技术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植株调整及整形修剪、绿化施工管理等技术;开展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了解园艺植物栽培、果蔬贮藏加工、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开展拓展性课程学习,了解科技论文写作、园林美学、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应用、鲜切花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基本方法。

2.3.3 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作为卓越人才的培养,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园艺作物栽培生产过程管理的能力;园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及创新的能力;园艺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能力等。因此,作为卓越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实践生产能力。

(2)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自动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但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对大环境的把握。不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所以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挑大梁、担大任。另外相关学科发展对园艺生产非常重要,学生掌握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并且运用于园艺生产中,有利于将来的事业发展。

(3)具有统筹规划的才能: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生产上的统筹规划的能力,例如园艺作物茬次安排、规模安排以及人员安排等。所以要求卓越人才具有园艺生产规划与实施的协调能力,能够参与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指导。

(4)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素质。作为基层科技管理的工作者,指导生产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从课堂走入生产,由于环境的变化,很多知识需要自己挖掘。掌握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非常必要。尤其现在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提高对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把握,对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忘我的工作态度,较高的组织原则:作为新世纪的园艺人才,时刻把握“不发展即落后”的基本原则。积极向上,敢于向困难挑战,顽强拼搏,对其将来的发展,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继续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工作过程中要有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善于团结同事共同开展工作。作为一个未来有希望成为单位领导的人才,是否具有在遵守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和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决定个人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将决定所在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3 《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标准》的实施方案

(1)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2)学业评价:建立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追求知识考评和技能测试的结合,注重对实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实施方案。(3)实施团队:实施《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标准》的主体应包括本专业相关教师、校院教学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人员。专业相关教师应通过优质的教学、优质的研究致力于卓越园艺人才的培养;构建由教学科研和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人士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建立校处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实施团队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就园艺卓越人才培养的细节与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和措施。

项目资助:江苏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1JSJG268)和扬州大学精品课程项目资助

注释

① 赵晓燕,马越.开发蔬菜功能食品.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4.1:39-40.

园艺专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6-02

1 园艺专业的发展趋势

园艺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当前我国园艺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对园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2-4]。本文结合我校开设园艺专业的工作实践,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园艺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太窄,过分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忽视“宽口径、广适应”的“博才”教育(通识教育),从而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面较窄(如观赏园艺专业学生缺乏应有的果树和蔬菜学知识等),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能力与触类旁通、驾驭不同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经营知识能力较弱,尤其是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局面[5-6]。因此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成为新世纪高等园艺教育的关键议题,我们认为只有大力培养园艺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7-9]。

3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特色及专业定位

观赏园艺是园艺专业的特色,木本园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果树园艺是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优势。无论是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均将木本观赏园艺(盆景赏石、根雕艺术)、果树园艺和绿地规划设计以及特种蔬菜栽培与加工作为重点,重视木本园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盆景赏石、根雕艺术为优势项目,尽量突出林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园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以及熟练掌握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还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品格特征。园艺创新型人才除具备坚实的园艺专业知识技能与一定的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组织领导才能,懂经营,综合协调能力强,熟悉市场分析与经济学原理等等[10-11]。

5 园艺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等农林院校应当积极探讨建立全新的园艺人才培养方案,大胆进行系列课程综合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12]。

5.1 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

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个性特征,正确处理好知识结构的“专”与“博”的关系,分类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

5.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复合而成的统一主体的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5.3 加强实习实践教学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应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与实习,建立良好的园艺实验教学基地与校外基地,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园艺实践教学体系。在园艺实验场应积极争取条件,安排学生从制定生产计划到栽培管理以及采收处理全过程均由自己动手操作,以不断提高学生园艺栽培学、育种学、保护学、商品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重要的生产季节,合理安排校外实习、参观、调查。高标准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让其从实验论文设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论文撰写、报告等方面独立进行,以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5.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应不断注重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个性培养,学校可以定期采用集中培训、讨论、派出学习、进修、在职培养、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业务水平,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积极“导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类比思维等去探索未知,开拓未来,使学生不断由知识的继承者向知识的创新者转变。

5.5 优化课程设置

对现有的园艺专业课程进行重组、优化,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艺专业相关课程外的一些课程,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不断煅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6.1 专业定位合理

本专业的定位符合社会需要,切合我校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6.2 办学思想明确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办学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合理,基本符合国家和湖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制定了专业分期建设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

6.3 符合社会需要

在确定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园艺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在对全国有关高校园艺类专业办学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多数农林院校中相继开办了园艺专业或专业方向,但培养的人才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据统计[13-16],全国各地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如各级林业局、农业局、园林局、城建局、农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林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园艺的专业人才匮乏,每年人才需求缺口达5000-10000人。可见,在林业、农业等专门院校中设置园艺专业,并加大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的客观需要。

6.4 课程体系富有特色

确定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制订了密切相关又自成体系的培养方案。

6.5 教学方法先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调理论的学习,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生产科研项目进行实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7.1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从课程设计看,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园艺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园艺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刻苦认真,善于思考,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平均成绩为80.5分,平均70分以上占97.8%。

7.2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对选题、选配指导、指导职责、文本规范化、评分标准和过程提出了监控。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检查和评估加以落实。具体指导过程中,尝试改革指导模式,变单个导师指导为多个导师相互渗透的群体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了综合素质。

7.3 思想道德与身心素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良好。园艺专业学生中有85%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每年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一是通过科技扶贫、文化宣传、支持扫盲、社会调查等形式,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活动;二是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宣传广告和社区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4 社会需求

近十年来,花卉产业、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地建设的大规模发展,社会正需要大量具有园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其中男生100%就业。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我校已初步建立了新的农科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专业的外延,而且更丰富了学科专业的内涵,给农科专业赋予了崭新的活力,使新专业渐显出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从而大大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OL].省略/jiao_yu_fa_zhan_498/20060323/t20060323_133480.shtml,2005-07-28.

[2] 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情况[N].中国教育报,2002-7-30(4).

[3] 教育部高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 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A].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2-2003 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罗正荣.新一轮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36-340.

[6] 柳李旺,章镇,侯喜林.等.新形势下园艺创新创业人才特征及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36-38.

[7] 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6-58.

[8] 吴会昌,李凤光,高丹,等.园艺专业主干专业课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24-25.

[9] 孙红绪.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8):35-36.

[10]邹佩文.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23-124.

[11]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情况[N](中国教育报).2002,7,30.第4版.

[12]吴善超.基础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12-14.

园艺专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18-02

园艺疗法起始作为医院辅助治疗的一种医疗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群的重视,其在缓解精神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出明显的优势。本文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及当前园艺专业教育现状,提出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的必要性。

一、园艺疗法的发起和内涵

18世纪70年代,美国部分医院发现,一些为交付医疗费用而在附近菜园和牧场工作的贫穷病人,痊愈速度加快,从此园艺治疗的功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20世纪初,英国的许多医院农场开放给病人活动,之后园艺治疗的方法逐渐成为正式的治疗方式。所谓园艺疗法是指利用园艺植物或园艺操作使参与的顾客从某种生理、心理障碍恢复到未发病前,甚至比病前更好的状态的治疗方法(郭毓仁,2006),园艺疗法是一项成本低、简便易行的“行为医疗”方法(王善澄,1997)。当时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包括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李树华,2000)。美国密歇根大学从1950年就开始举办园艺疗法研讨会,1955年第一位园艺疗法硕士诞生。日本1997年起,各地如宫城县、静冈县以及高知县相继建立园艺疗法庭园设施,开展园艺疗法活动。据全美园艺协会估计,近90%的美国家庭现在在从事园艺活动(刘建华,1999)。由于参与园艺劳动活动,参与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职业技能、休闲等方面均受益匪浅,园艺疗法适用对象也扩展为普通群体,因而园艺疗法由园艺治疗行为发展为园艺保健行为(王涵,2008)。

二、我国园艺疗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尽管园艺疗法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已经出现在医疗、康复疗养、精神照护、智障儿童教育、特殊教育、老年人护理等诸多领域(李树华,2000),但在国内大多数情况下,园艺疗法都被当作一种辅助的治疗措施来使用,大部分人还不能够用科学而严肃的态度将植物和园艺活动引入到日常生活,即便是喜爱养花草的人,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植物对人的重要意义。

2000年以前,我国园艺疗法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借鉴英、美以及日本等园艺疗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发展历程,归纳园艺疗法在现代生活中对人们的多项生理指标和生活技能的影响,介绍园艺疗法的操作原理和步骤。2000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实质性研究:2001年班瑞益证明园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的。2006年修美玲与李树华发现试验后约80%的老年人的心情转好,由此证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园林设计者也认识到“开展园艺疗法设计可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是实现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杨晓明,田国行,2007)。2011年国内第一本园艺疗法的教材《园艺疗法概论》面世,至此,正式揭开了国内园艺疗法人才培养的序幕。随后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在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该课程,为我国的园艺疗法事业发展积极培养人才(张建国,2012)。

综上所述,我国的园艺疗法研究尚处起于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数人对园艺疗法的认识仅限于简单的辅助手段。相关部门对园艺疗法的推广和普及尚未起步,相关专业机构的公众影响力也较小,相关刊物对园艺疗法的系统研究类报道较少,相关书籍论著也很少(杨晓明等,2007)。

三、园艺疗法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群往往心理压力也较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其等待疾病后的治疗,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坏,不如选择日常的保养和预防,因而对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活动有着很大需求。

植物和花卉的颜色和气味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例如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我国古药志《本草衍义》、《日华子诸家本草》等书中,就有常闻香,可治头痛、头晕、感冒、视物模糊的记载。也许任何人都有同感,一个神经紧张、过度疲劳的人,只要一进人苗圃、花园,就变得轻松起来。所谓“日常园艺疗法”是指以现代都市人为对象开展园艺活动(包括植物欣赏和园艺操作),利用植物及园艺活动,通过缓和的方式改善身心状况或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将植物引入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王涵,2008)。观赏园艺或保健性园林,人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而园艺疗法可以使人主动参与园艺操作,与他人合作,与植物互动,从中找到成功或满足的感觉,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改进身心健康。园艺操作也可以在培养儿童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使感情粗糙的孩子变得细致,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性情急躁的孩子变得温情……”(李永真,2004)。由此可见,研究和推广园艺疗法不仅能提高人们自身免疫能力或抗病能力,即达到治病或强体的目的,而且也帮助了人们健康心理和个性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和改良环境。

四、园艺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实行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由此一般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切花生产理论与技术、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园艺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总论等;就业方向是在园艺、园林、城市建设、农林业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营销、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但据笔者调查,部分农业本科高校把园艺专业中有关观赏园艺部分课程或多或少地划分入园林专业。如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开设的观赏园艺方面的主要课程仅花卉学和盆景学(选修),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质上也成为食品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园艺专业课程主要存在两大内容,即园艺植物栽培与育种,与应用相关的课程呈逐渐减少趋势。

五、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的必要性

“园艺是文明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园艺科学必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园艺疗法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从具保健作用的日常园艺疗法而言,园艺疗法不再是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区域的艺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园艺活动的一种指导和设计。该技术更多的是有目的地科学利用常见的蔬菜果树和花草植物,发挥出园艺的又一重要功效。它不局限于对园林观赏植物以欣赏为目的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或群众都直接参与了植物的栽培与管理活动,这已不再是传统园林专业或观赏园艺专业涉及的内容。园艺疗法实质上是传统园艺在新时期需求下应需产生的主要提高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园艺艺术。在我国园艺植物产品日益丰盛的今天,提升其使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国外高校开设园艺疗法课程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例如1960年园艺治疗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出版(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同年密歇根州的Pontiac设立园艺治疗课程;1971年堪萨斯州立大学设立园艺治疗学士课程。另外,1972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园艺系与Menniger精神病研究中心合作,实施园艺治疗计划,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并正式设立园艺治疗学科。目前中国开设有园艺治疗课程的大学仅浙江农林大学及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阳明大学等。相比而言,不少高校的园艺专业教育内容逐步缩减而集中,基本变为蔬菜花卉和果树的生产种植专业了。园艺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不佳,主要是就业面窄,工资待遇较低,或体力劳动成分较高,造成相当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据齐安国等调查,近年园艺专业的就业率是54.21%(李安国等,2010);而且据笔者估算,仅有约一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

在我国通过高校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促进园艺疗法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研究和使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园艺疗法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六、园艺专业《园艺疗法》课程的设置

课程性质:园艺疗法本质属于园艺应用技术,首先应设置为专业方向选修课,也可设置为专业方向必修课,视其是同园艺植物栽培和育种同等重要的一门应用学科。开设时间:应继园艺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该时期有关专业课程大多进行完毕,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园艺疗法相关知识。课程要求:注重讲解园艺植物除了食用观赏之外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或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设置或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园艺疗法的实效。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课程内容主要为学习园艺植物及园艺活动对各种人群心理的影响,同时讲解不同类型园艺植物的种植设计及管理。该课程本质属于应用技术,所以讲授时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积极组织或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及实验验证,加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毓仁.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M].台湾:詹氏书局,2006.

[2]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

[4]王涵.日常园艺疗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刘建华.园艺疗法[J].绿化与生活,1999,(1).

[6]李永真.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J].早期教育,2004,(4).

[7]张建国.《园艺疗法概论》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

[8]班瑞益.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4).

[9]修美玲,李树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6,22(6).

[10]杨晓明,田国行.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2(5).

园艺专业论文篇(5)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1]。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需要理论知识指导[2]。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培养的园艺专业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只有加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教学,才能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园艺专业课程除相对应的正常的实践课教学,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基本都设置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见习、学年论文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和毕业实习等培养模块进行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理论内容的消化并指导生产实践。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园艺专业都拥有本专业的实验室、校内教学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基本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来配合理论教学,但是存在实践教学受学校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排课的限制较多、距离园艺作物生产园较远或交通不便等不足,不能灵活地与当地时令园艺作物的生产紧密结合。为此部分高校大胆创新,推出很多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校企联合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产学合作式、“三位一体”模式等[4],有效地提高了实践学水平。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调查反馈

 

1.已经毕业学生的调查反馈。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4届园艺学专业57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仅有4名同学尚未就业,就业率达93%,其中约占7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所在省份工作,但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从事园艺或相关行业的学生仅为38%,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0%。从事园艺或相关行业的这部分学生,对于是否坚决从事园艺专业态度不坚定,认为要看待遇情况做决定。

 

他们认为:以前学校安排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目前的工作非常有帮助,能够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胜任目前的工作,希望学校能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办专业,让学生能够经常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部分学生还提出目前校企合作培养园艺专业的学生,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专业内容相关度不高等不足。

 

2.在校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5届园艺专业51名参加完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所学专业技能与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大致相同;67%的学生对合作单位旳岗位安排、工作环境、发展现状感及提供的薪酬待遇比较满意,很快能胜任新岗位;33%的学生感觉有压力,对专业课程没有认真学习而后悔,表示需要努力学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岗位。

 

他们普遍认为,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在短时间内收获颇多,不但提高了专业水平,还了解了企业文化和园艺产业现状,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不足之处就是时间短暂、参与的内容太少,如果毕业实习的时间能延长到一年,就能参与一个园艺作物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过程,效果会更好。

 

3.合作单位的调查反馈。通过走访大量校企合作单位,调查得知各单位均急需大量园艺专业人才,也愿意与高校合作,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单位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能结合天气的变化进行园艺作物的田间管理、对进行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利用专业知识正确操作、能灵活多变地解决生产当中出现的问题、能发现问题。

 

用人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高校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成为实用技能型专业人才[5]。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动手锻炼得多,基础比较扎实,对园艺行业的工作比较感兴趣,从业后比较固定。而实践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工作兴趣不高,从业后容易频繁换岗位。高校与合作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冲击力比较大,校企合作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对新岗位的适应。

 

三、建议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就业影响很大,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稳定地参与到园艺行业中。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删旧补新,做到精内容、重应用、强素质[6],都可以加强实践教学。部分高校给学生建立标本园让学生管理[7],贯穿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实践教学;加强与周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完成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等措施,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8]。

 

部分高校以实习环节作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育种、田间管理、加工、销售等各环节[9]。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园艺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加强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企业紧缺人才,完善相关企业人才输入渠道[10]。

 

园艺专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89-02

园林艺术是人类发展到具有足够自觉的自我意识之后才出现的并日益完善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现象,是一种旨在揭示人对自然既要征服又必须保持和谐一致的辩证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形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都围绕这一主旨显现出来[1]。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物化的结果便是园林艺术作品,或者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园林艺术就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加自然、更加美丽、更加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实用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2]。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林类院校的学生由于家庭和专业的双重特点,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明显弱于综合类院校,而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因此,《园林艺术》在农林类院校的开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林类院校开设《园林艺术》课程的意义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灿烂的古代文化衍生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而园林艺术就是这众多艺术形式宝库中一个璀璨的明珠。它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其类型之丰富、内容之广泛、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涉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传统园林艺术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通过对我国园林艺术特别是古典园林艺术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与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关系密切。我国古典园林艺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诸如殿的庄重、堂的豁达、亭的闲逸、榭的风雅、窗的憧憬、舫的从容、阁的潇洒,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宛如天开”,但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饱含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发现了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了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他们把这种对自然山水美的认识带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之中,把对自然山水及其美的感受予以外化[2]。正因为如此,《园林艺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解读对构建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市面上出版的介绍园林艺术的各类书籍虽然不少,但多是面对普通民众的科普教育型书籍,适合用作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教材很少。近几年,各农林本科院校最常采用的《园林艺术》课程教材便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园林艺术》(过元K编著)一书。但该书从1996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而这20年来,世界园林和我国园林发展迅速,涌现了各种新的园林设计思潮和理念,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现代园林作品。虽然该书的作者在园林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但该书编著的年代过于久远,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过于陈旧,且该书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历史、造园手法的介绍,对于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现代园林的类型、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手法等介绍很少。而且这本书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的观点不太一致,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该书出版时间距今过久的客观原因,现代园林行业的许多热点问题也未能涉及[3]。

2.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由于《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和园林专业的其他多门课程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话,极有可能出现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复讲授,比如《园林艺术》课上会对园林基本造园进行讲解和介绍,后续的《园林规划设计》课上也会对园林基本要素进行讲授;《色彩》、《设计初步》这两门课上会进行点、线、面、形、色彩、质感等园林造型要素的介绍,而《园林艺术》课上往往也会对其进行讲授;在《中外园林史》这门课上会对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在《园林艺术》课上也常常会有1~2个学时对中外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讲授;在对道路、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内容的讲授上常常和《园林建筑》课的相关内容重复。类似的情况在《园林艺术》课的其他章节还会出现。不同课程间内容不必要的重叠占用了有限的专业课课时,使其他教学内容被压缩,造成有些内容学生已经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听过,有些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却没有课程提及,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同时也容易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3.教学的侧重点与农林类院校特色结合不足。地形、建筑、植物、水体作为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以往《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园林基本理论后,便会对这四个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章节讲授,而这时很多农林类院校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多是均匀分配,地形、建筑、植物、水体艺术各按1章内容讲授。而作为农林类院校的学生,他们不仅要了解园林艺术共性的内容,同时也应在植物这一现代园林最重要、最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唯一具有生命力和诸多生态功能的构成要素的配植上了解更多知识,掌握更扎实的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强化和突出他们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4.评价方法单一。课程考评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所以评价方法应该科学、合理、全面。以前许多老师在进行《园林艺术》课程考评时,要么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标准,要么以快题设计作为评价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两种考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末考试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对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但不能评判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而快题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但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整个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

三、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及时更新授课内容。鉴于目前适合《园林艺术》课程本科教学的教材匮乏的现状,我们建议以屈永健主编的《园林艺术》(第4版)为参考教材。但授课内容又不要仅仅局限于该教材,可以在基于该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或相似的内容,增加该教材中涉及较少的现代园林案例。

2.协调相关课程间的授课内容。《园林艺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没有过于高深的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本学院或教研室其他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按照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要时也可修改教学大纲),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做好与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或遗漏。通过与《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任课教师的交流探讨,《园林艺术》课程上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侧重于植物配植中艺术原理的应用,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上侧重于植物配置方法的介绍。

3.优化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园林艺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学工具和软件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图片和视频展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为辅,同时建立课程网站,相关授课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共享于课程网站、师生交流群或教师个人网站等。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园林艺术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园林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讲解园林造景手法时,如果教师空洞地讲解对景、障景、借景、框景、透景等造景手法概念和特点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必然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通过具体图片展示造景手法的话,学生将非常容易理解园林造景手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栏目可非常方便的布置学生作业,进行疑难问题答疑和相关知识点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重点章节挑选1~2个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进行分组讨论,其他的专题则以课前布置,课后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专题讲授和讨论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园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法优化。针对《园林艺术》课程的特点和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改革考评方法,采取期末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设计作业相结合、学生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室内作业与室外作业(校园植物景观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全方位评价和促进学生对于园林艺术核心理论的了解和园林艺术鉴赏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园艺专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16-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精神。然而,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考核,这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继续完全沿袭传统考核方式将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况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也不同,其考核与评价方式也应不同。因此,高职教育考核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一、《设施园艺》课程特点

《设施园艺》是园艺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特点、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作物栽培、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园艺设施建造、环境调控、设施作物栽培等核心内容,能够从事设施园艺相关工作。

二、考核方式改革迫切性

目前,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考核中仍然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现象,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方式较少,理论考核内容多,技能操作能力考核少。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业和技术运用的真实水平,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技能性、操作性和岗位性强等特点,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操作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前,我院《设施园艺》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理论考核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具有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容易量化等特点,但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不能反映学生解决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授课老师也可通过考核了解教学效果,应时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设施园艺》考核方式探究

(一)《设施园艺》考核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要求,对园艺技术专业《设施园艺》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将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改变为注重实践操作、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分阶段性考核。学生最终总评成绩由各部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得到。考核由平时考核(30%)、技能考核(30%)、理论考核(40%)等三个方面组成。

(二)《设施园艺》考核方式建议

1.建立园艺专业考试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单纯以课程知识的考核分数来衡量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就显得非常不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考试标准,把考核当作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全面评价学生能力。要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就要从考核内容、方式等方面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设施园艺》课程考核标准,作为考核该课程教学的依据。

2.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根据高职教学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课程规定技能并能够与实际生产相衔接,适应生产工作岗位要求。这样考核的内容就要加大平时及技能考核权重,具体考核组成如下:①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程论文完成质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量分,占总成绩的30%。②技能考核。重点对《设施园艺》课程中设施园艺建造、设施园艺环境调控等核心技能进行考核,综合量分,形成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③理论考核。重点对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等理论性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40%。

3.采取适合职业教育的考核方法。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实践技能、注重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研究适合课程的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法。

(1)在单一科目考核中,突出理论知识对实践生产的指导意义,真正达到通过考核反映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例如在对《设施园艺》中项目“日光温室的建造”阶段的考核,我们把日光温室设计的原理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当地的纬度、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该温室在当地的应用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设计要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更具有实践应用性。(2)改革考核方式为阶段性考试,重视过程考核。《设施园艺》课程的实践教学受到季节、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技能训练项目受到气候和季节条件限制。因此,阶段性考核是最适合《设施园艺》课程的评价方式,使生产实践和课堂、学习与考核相融合,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设施园艺》课程中“穴盘育苗技术”的实训项目的考核便是这样完成的,这样的考核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同时对学生适应岗位技能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在考核评价中,依据考核范围的全面性、考核指标的系统性、考核主体的多样性、考核方法的综合性的原则,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适应生产一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相比较,这种考核方式更全面、更客观,效果较好。

4.建立考核分析与考核反馈机制。考核分析既是高职考核过程中的基本步骤,又是促使考核评价走向科学、合理的必要手段。在高职考核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考核的分析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即对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程度,准确分析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考核的评价反馈,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计划,调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教学和创新等。

参考文献:

[1]孙淑凤.高职蔬菜栽培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75):8-9.

[2]田伟,刘艳侠,郭振升,等.高职高专作物栽培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

[3]姜国立,朱丽丽,李井会,等.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55).

[4]秦旭,王猛.浅谈蔬菜栽培课程模块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改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

[5]陈元生,刘永贵.高职课程《设施园艺》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园艺,2009,(5).

园艺专业论文篇(8)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其能够通过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应用能力。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园林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做好对当前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意义重大。

1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改革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能够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一项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如果园林艺术课程只是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与理论教学水平不匹配,就会让学生在园林艺术课程学习时,难以正确接收到园林艺术课程知识的信息传递,进而对园林艺术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以至于让学生成为了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的“园林艺术理论人才”,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其未来职业发展都极为不利。学生要想真正地学好园林艺术课程,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领悟到理论知识的内涵,使园林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相辅相成的发展,为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技能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能够为提高其学科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教育体系当中所开设的专业学科,其对于专业园林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影响作用。从园林艺术学科的社会性质与职业定位来看,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满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向发展,因此高校园林艺术专业课程必须要摆脱掉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让其能够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中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园林专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园林艺术学科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支持。

1.3 积极推动专业进步

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高校教育阶段的教育表现形式,其在高校教学中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园林艺术专业人才,还能够积极推进园林艺术学科及园林工程技术进步。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以园林工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作模式为基础而开设的学科,所以说园林艺术课程与园林工程之间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而实践教学作为园林艺术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发现更多、更好的园林艺术视角和园林工程技术,为推动园林工程进步发挥出重要动力支持。

2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想要实现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先做好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直接指导和最终目的,其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作用。虽然,当前的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正在通过增加实践课比重、改革实践课教学方法等途径来逐步改善实践课程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地位,但如果不先做好对教学目标的改革,那么无论投入多少资源进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改革,其效果都难以达到最终目标,所以说对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是实现促进高校园林艺术课程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专业管理者都应充分认识园林艺术课程中实践课的重要性,明确实践课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作用,进而将原本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或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学目标改革成为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来体现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以实践课程模式接触园林艺术课程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个更为直观的学科认识,树立起他们内心中以实践为主的园林艺术知识学习观念,为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发挥出实际效果。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作为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表现形式,其会直接反映出高校对园林艺术课程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要想实现对高校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就必须从园林艺术课程内容人手,通过本质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来带动形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结构、表现形式上,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比重,多添加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发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园林艺术技能,为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支持。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园艺专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39-02

园艺专业是由原花卉、果树、蔬菜专业整合后形成的宽口径专业[1]。这个专业与城市美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越大。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然而园艺专业学生不看好本专业已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数不多,两年后仍留在本行业工作的更少。为此,我们应该思考在园艺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加强专业意识培养,让学生能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对本学科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表现出特殊敏感、自觉意识以及独到的认识和思维。

一、园艺专业各年级学生专业意识现状调查

1.大一学生盲目选择专业。自愿报考园艺专业的学生很少,园艺专业大多数学生是调剂录取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学生在入校前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大兴趣,无从谈及专业意识的初步养成[2]。当然也有部分是自愿报考本专业的学生,但他们对本专业的最初认识停留在可以种花种草,陶冶情操的基础之上,认为学习本专业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对学习本专业未来的前景存在误解,并没有考虑到未来要以什么身份进入该行业,因此自愿报考园艺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十分肤浅。

2.大二学生被动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二阶段学习的课程较多,内容较宽、较深,课程内容理论性很强而经验性、实践性较弱。学生学习处于疲惫状态,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大多数是被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此外,由于大学的考试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非常不端正,基础课的实验也流于形式,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期末时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没有学习自主性,考后即忘,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整体呈现出对本专业的认识仍旧比较模糊的现状。

3.大三学生专业课学习不扎实。此阶段课程充分体现园艺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和实习部分,学生们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要,动手实践起来又感觉都是一些粗活,是农民们做的事情,不能端正态度,缺乏吃苦精神。同时课程实习时间较短,而且大多以参观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很难学到过硬的本领,更谈不上对园艺专业知识进行融汇贯通。

4.大四学生仓促完成任务。进入大学四年级,学生大都忙于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毕业论文是在校期间园艺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一部分学生通常是将参与老师的一些课题改成毕业论文,还有一部分学生临时选定毕业课题,在大四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匆忙赶出论文,论文完成质量自然大打折扣。就业是大四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园艺专业的同学对就业很迷茫。一方面,大家不明确自己可以去什么样的单位,做什么样的工作,缺乏就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如园艺公司招聘的园艺专业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由于工作很累,公司认为女生吃不了苦,不愿意接受女生;又由于刚开始的工作对技术要求不高,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大多数男生不太愿意从事。喜爱园艺的女生选择这一专业却不被行业接受,男生又不愿意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基层工作,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专业人才很少,进而严重影响到高校园艺专业的招生。

由此可见,园艺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不够,未养成专业意识,难以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不愿选择到公司或农村去就业,与基层工作岗位渴求专业人才的现状形成突出矛盾。专业意识不强既不利于园艺专业学生个人发展,也不利于行业发展。专业意识的培养势必将成为园艺专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园艺专业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的方法

1.抓好大一入学教育。园艺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在专业意识比较淡薄甚至缺失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新生的专业入学教育,可以让学生系统了解自已的专业到底学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就业方向有哪些等问题;并解读当前国家的“三农”政策,让他们关心、关注农村、农民和农业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专业入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基础课理论结合实际。大学二年级在大学四年中非常关键,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从非专业向专业水平过渡的阶段,也是专业意识培养的黄金时间。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强化专业意识,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多举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将不同于普通农民。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平台。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3.专业课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首先,教师也要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上课,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不论哪个环节流于形式,都必将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授课本知识,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经常到现场边看边讲解,也可以在课上辅以适当的教具,多讲一些实际当中的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那样收效会比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好。

4.校企联合培养。完全依靠课堂传授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同时开办第二课堂,举办一些知识覆盖面广或就某一方面知识做深入讨论的专业知识讲座,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情况和知识。特别是针对本专业领域新的成果、新的理论,以及课本上没有涉及的相关内容,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教授不定期地给学生讲课。同时也可以请一些在生产第一线的本专业的优秀技术人员来校做报告,介绍本专业的具体工作内容,让学生体会一下本专业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样学生既不会对本专业谈虎色变,又不会盲目自大,能够现实地面对毕业以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应积极开展和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和实训平台,向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经费扶持,让他们快速地形成专业意识,进入专业角色,成长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结论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学校可以从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课堂授课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教学加大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和校企联合培养四个方面加强园艺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只有学生的专业意识早日形成并有效增强,园艺专业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吸收和储备本专业的各种知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园艺专业毕业生,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庆榆,张远兵,杨维来,等.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66-68.

园艺专业论文篇(10)

为了表彰在全国花卉行业做出特别贡献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工作者,中国观赏园艺奖从今年起增设了中国观赏园艺年度特别荣誉奖。经过中国观赏园艺奖评委会认真评议,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包满珠院长和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吴桂昌董事长被授予中国观赏园艺2013年度特别荣誉奖。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会上,49 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包括观赏种质资源、育种和引种、繁殖技术、栽培生理、应用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显示了目前国内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朱根发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董丽教授分别就“发展中国创新型花卉种业的战略思考”、“重要草花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及应用”、“国际兰花育种进展与趋势”、“园林植物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作了主题报告。

上一篇: 生化教育论文 下一篇: 生态学理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