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期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7:47

舞蹈期中总结

舞蹈期中总结篇(1)

二、舞蹈教学目标模式的内涵、特点

1.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内涵

根据舞蹈教学规律和特点,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由校长、教务处—系部、课程组、教师共同参与舞蹈教学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分解。以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舞蹈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确定各级的分目标,各级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自我控制,使得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学会舞蹈技能技巧、提升舞蹈教育教学能力的行为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总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基本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以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建立完善的舞蹈课程目标管理、舞蹈课堂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教学管理角色的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特点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构建,以自身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在舞蹈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和完善,慢慢沉淀出自己的特点风格,并与现当代教育思想同步,其模式特点主要从舞蹈教学管理目标明晰、分工明确、考评完善、自我控制这四个方面来体现。

(1)目标明晰、定位准确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特色制定相应的总体培养目标,教务、课程组负责分解到各个课程目标,舞蹈课程组制定各个领域总目标,各舞蹈教师制定相应的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这符合教育总目标,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层层分解,建立完善的舞蹈课程目标体系,让每个教师、学生都具有前进的方向和目的;目标的各个阶段都是联系紧密、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目标网络体系。

(2)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以人为主体是目标管理的一大特点。学校内部各层次教师交流沟通增多,理解信任感增强;教师和学生自主参与管理,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倾向于非强制;学校的整体环境气氛更加和谐等。学校总体目标、教务-课程组培养目标、舞蹈课程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等各个阶段目标确定后,明确各个阶段的负责人,把所有参与人员都规制到整体舞蹈教学目标体系之下,从领导者→教务、系部→课程组→教师→学生,每个阶段、每个人都能通过舞蹈教学目标体系图,清楚自己工作、学习的定位。总体目标设定后,每个行为主体都开始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包括管理、舞蹈教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具体阶段、完成的规定的时间等,舞蹈教学目标网络就形成了。

(3)重视激励、促进沟通

重视激励的过程实际就是工作、学习监督的过程,领导者必须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才能够指导一线教师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怎样做才能做到更好。教师要和学生沟通好,才能减少冲突和矛盾,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通过激励、沟通使管理者→教务、课程组→教师→学生之间都能够坦诚相见、团结合作、集思广益、促进相互交流和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为实现舞蹈课程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力量。

(4)考评完善、自我控制

舞蹈教学目标网络体系形成后,同时也就有了相应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考评制度,这样才能对教师教学成绩、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衡量和评估。以往的舞蹈教育教学评价结果参与了个人的主观臆断,这样就不能较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绩,通过实施舞蹈教学目标网络体系,能够在目标实施的初期,所有教职员工都能够明确评估标准,也能够较客观、公正地考评成绩和进行相应的奖惩,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全体教职人员完成教学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控制性。综上所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特点,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导性,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倡导学生的自立、自理、自我的管理能力,体现了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目标明晰、分工明确、考评完善、重视激励的特点,凸显了舞蹈教学目标管理的特色,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思想,是现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

三、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结构

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结构是由舞蹈课程目标管理、舞蹈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管理角色三部分构成,通过教学管理角色共同商定舞蹈课程总目标、课程领域目标,通过舞蹈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师生管理共同体和有序的舞蹈教学常规等,构建完善的舞蹈教学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最终提高舞蹈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由学校的总目标到具体个人目标都是由上而下层层分解成具体小目标,具体目标的完成,才能实现学校总的培养目标,这就体现出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

1.舞蹈课程目标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实施的核心是课程目标管理,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舞蹈课程目标管理,是协调和控制该组织完成舞蹈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舞蹈课程总目标、舞蹈课程领域目标。舞蹈课程目标管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本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自主建构式的学习”的原则,旨在构建具有幼儿师范学校特色的现代化舞蹈课程体系,合理开发本校舞蹈课程,协调处理好三类理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本校课程之间的关系。最终落实到让学生具备在幼儿园和社会舞蹈教育机构组织舞蹈课堂教学和舞蹈活动的能力。

2.舞蹈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是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必须经过课堂来实现。舞蹈课堂教学管理讲究规范性,包括师生管理共同体、舞蹈课堂规约、良好的舞蹈课堂情境等。舞蹈课堂教学管理多种多样,包涵了舞蹈教学的所有方面,是维持舞蹈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

3.教学管理角色

深入分析不同地区文化特点,在国家教育制度范围内,以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制定符合国家、地区、学校特点的舞蹈课程内容,通过课堂的具体操作,组织协调“领导者→教务、课程组→教师→学生”的双重管理关系,即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管理的普遍性和学生在初级模仿和高级理解中自身主导管理和被管理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管理。这就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即“舞蹈教学课程目标管理与舞蹈课堂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角色:“领导者、教务、课程组、教师”,只有合理把握教学管理结构和教学管理角色的关系,使舞蹈的相关资源得到合理的组合与利用,才能进一步升华舞蹈教学目标,把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与国家、地区的教育方针制度保持一致,才能实现舞蹈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性。

四、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

根据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舞蹈教学培养目标,按照组织程序和相应的教师分工、岗位职责,舞蹈教师制定相应舞蹈教学计划、规划好学期各个阶段、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指导学生提出个人的舞蹈学习目标,使学校舞蹈教学总目标由上而下经过层层分解,纵横交错的目标管理体系。把学校总目标进行纵向的分解,使之具体化。从管理者到教师、学生很清晰的明确个人目标,从而把舞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落实到实处。

五、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操作流程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围绕着“一个中心,四个流程”。“一个中心”既以学校总的培养目标为中心,“四个流程”既对舞蹈教学目标管理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评价与反馈四个流程来进行。

1.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进一步构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舞蹈课程的逻辑起点。因为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机构中,明确具体课程目标教学的管理模式,才能将舞蹈教学总体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舞蹈课程目标,从而更好的实施教学。

2.目标分解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分解,在舞蹈教育活动总体目标的规范内,把舞蹈领域目标分解为更加具体、细致的目标,按照目标管理的组织来分解,是从舞蹈课程目标至舞蹈领域目标再具体至舞蹈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

3.目标实施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相对于其计划的总体目标而言,属于领域目标,模式内容更加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舞蹈艺术基本理论、舞蹈基本功训练、芭蕾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六大领域,通过具体的舞蹈课程领域目标管理来得以实现,进一步体现艺术领域的目标。

舞蹈期中总结篇(2)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舞蹈期中总结篇(3)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舞蹈期中总结篇(4)

二、舞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导师想要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透过优秀的舞蹈教材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形体美。舞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学内容。舞蹈教材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舞蹈风格种类丰富多样,技能技巧有要难度适中,不仅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舞步的能力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积极主动性。导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要针对学生的形体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安排教学内容。突出舞蹈内容的覆盖面广,和舞蹈潮流的时效性。在教学方式上,应突出参与性与创造性。舞蹈课程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导师在教授舞蹈理论知识时比较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根据舞蹈形体动作与课本相结合,大胆发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不仅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印象还提高课堂的舞蹈教学质量。

三、舞蹈教学评估

舞蹈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必然是落实到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采用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的教学办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舞蹈的热爱,而且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舞蹈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值得导师注意的是:对于舞蹈动作掌握较快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给学生训练中正确的反应加以强化,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对于接受舞蹈动作较慢的学生,在教授舞蹈时,多加耐心指导,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导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舞蹈教学评估时注意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教学评价中可以把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使得他们深入了解自身实际状况。导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定期开展舞蹈教学评价活动进行良性互动。不断的总结平时在舞蹈训练中的问题,弥补自身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要做到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多加用鼓励语言,对学生的舞蹈学习给予正确的评价,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分配不同的舞蹈动作,多加从旁引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舞蹈期中总结篇(5)

二、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总是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舞蹈生的文化成绩大多较差。而在我国舞蹈界也有这样一个共识,习舞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底就能演绎出舞蹈的精髓的,文化基础是否扎实同样关乎他们今后艺术道路的成败与否。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化的舞者,只是舞蹈的“机器”“匠人”,这样的舞者注定难以达到舞蹈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比如,在开展舞蹈教学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增加一些文化基础课,让学生深入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必要时教师也要对这些作品进行适当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生活,感受不同的生活形式,这样就能在促进学生吸取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和文化素养。诚然,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舞蹈,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若能将文化与舞蹈相结合,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后,教师可在后期的舞蹈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舞蹈教学和DV拍摄等,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画面精确地给予表达,改变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让舞蹈教学变得灵敏而富有生气,加深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和记忆。如当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时,教师可用DV把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之后,在课堂进行播放,并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外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和指正,这样可以让该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四、重视舞蹈实践训练

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课外实践时间进行补充,特别是新时期高校舞蹈课程具备应用性特点,更加需要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这就对广大舞蹈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首先,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众所周知,舞蹈的实践能力来自于课外。所以,广大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积极指导学生自行组成团体,参与课后训练、编排动作等过程,然后在课堂将自己排好的舞蹈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这样做可以有效补充舞蹈课程的不足,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组建舞蹈表演团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组织舞蹈表演团队,通过联系校内外各院系和社团,为学生争取各类演出的实践机会。如此,就为学生重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窗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增强舞台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允许不同年级的具有一定舞蹈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关注舞蹈队成员的表现,并适时地进行纠正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能。

舞蹈期中总结篇(6)

高校舞蹈教学肩负着继承传统舞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发展舞蹈及文化,通过教学及一些活动将舞蹈及文化传播、传授到一切能够达到之处。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堪称宏伟,这种高尚的艺术无法用一种模具固定下来,是一种动感的艺术,用人体动作和表情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随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变化及地域环境的不同,语言动作和情感表达方式会发生相应变化。相应的,舞蹈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不断发现、创新,尤其位居顶层的高校舞蹈教育更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舞蹈及文化,让舞蹈及文化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辽西地秧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经过研究和探索深刻地体会到,社会文化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同时,高校舞蹈教育又可以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理论等方面进行加工和丰满,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都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都闪耀着熠熠的民族文明之光。高校舞蹈教育与社会文明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必将使舞蹈教育、舞蹈传承高歌猛进、发扬光大。

一、高校舞蹈教育应不断创新

高校舞蹈教育是将传统舞蹈及舞蹈文化丰富、发展、提炼、提升,并将其完全传承下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陈旧的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摒弃和淘汰。同时要不断地汲取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体现舞蹈文化思想的内容加入其中,使高校舞蹈教育更丰富,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高校舞蹈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都要不断创新。

(一)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1999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诸多综合类大学纷纷设置了舞蹈本科(系)”[1]。目前,高等院校现行的教学方向有两个:其一是以北京舞蹈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的专业舞蹈学校;另一种是设置有舞蹈专业的综合大学。无论专业的还是综合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专业设置有表演型、教学型、创编型、表教合一型;教学内容基本采用专业院校创编的舞蹈教学课程,因为综合院校的舞蹈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所授内容基本沿袭过去所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传统的“口传身授”式;教学质量或称教学测评,以各学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衡量,以论文答辩好坏评估,再加上毕业汇报演出的成功与否评定毕业生。以上这些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十年,也培养了出千万舞蹈人才。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会思考一个问题,我国舞蹈领域的退步或者不进步是不是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关呢?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出像吴晓邦、戴爱莲、资华筠、贾作光那样的舞蹈大师级人才吗?

(二)发展需要创新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同样,高校舞蹈教学在思想、模式、手段等方面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只有如此,舞蹈教育才能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舞蹈教育的创新不同于其他行业,也不同于其他领域,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和表现才能知道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否能对原来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显现是使原有的进步还是落后。而需要更大耐心检验的是新的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后的结果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所以舞蹈教学创新应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不在一招一式多么美观,一曲一目多么动人,而在于将教学创新思想和内容当做为后代、为未来留下文化瑰宝来对待。只有如此,创新才有意义,才有动力,生命力才会更长久,舞蹈教学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育要在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

舞蹈这一高尚艺术从出现那一天起就与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将人们的工作、学习、劳动及情感通过优美的舞蹈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能够将过去人们劳作、生息的故事表达出来。它是如此的美、如此的神奇。高校舞蹈教育内容和思想是在前人总结出来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提取精髓部分凝练成系统的,再通过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教育者将其传承下去。也就是说,高校舞蹈教育来自于社会文化,并将这一文化进行精炼、提升、传承的过程。所以,高校舞蹈教育若要发展进步,就要不断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

二、通过辽西地秧歌了解社会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适用性

辽西地秧歌是满族舞蹈的一种,是喜庆时刻一定要表演的大型舞蹈。在表演过程中有角色扮演,有眼神交流,有肩膀的抖动、腰部的扭动,有步法、身段、手势的表演等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表演方式等,都是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引用和使用的,也是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引用和使用的内容。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精选适合其教学理念的优秀民间舞蹈,以充实和创新高校舞蹈教育,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很大的概念,是对社会全体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表现在人文文化、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概括。“社会,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基础上产生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是按他自身固有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发展变化的”[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3]。

(二)社会文化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面对社会文化的林林总总,高校舞蹈教育并非全盘接受,而是选择能够使高校舞蹈教育进步、发展的精华部分,在高等学府登堂入室、闪烁光芒。辽西地秧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支。通过长期对其研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确定社会文化适用于高校舞蹈教育。第一,社会文化不乏精英思想和精英文化,适合高校舞蹈教育在内容上的要求;第二,社会文化在积年累月的文化沉积中,滋生、培育了高尚、精英文化的产生,使高校舞蹈教育不断得到新的舞蹈文化的充实,符合其长期发展需要;第三,高校舞蹈教育在社会文化中汲取有用的内容时,要有选择、有归纳、有提升。所以,高校舞蹈教育是对社会文化的总结和归类。

总之,社会文化能不断为高校舞蹈教育注入活力,推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审美包括感知、体验和创造三个阶段。创造美应该是审美的最高层次,也是追求完美理想的过程。舞蹈的责任是把身体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只有冲破保守思想,才能使人们通过舞蹈获得更满意的生活。设置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就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培养现代化舞蹈人才的方法,同时是建设特色舞蹈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是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过程,因为其形式、内容早已形成文化、成为规模,应该登堂入室成为高校舞蹈教育学习的一个内容、一个课程。

(一)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将社会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形成新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是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结果。高校舞蹈教育者在长期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改变沉闷现状的冲动,但又不忍碰触原有的习惯和方式,害怕破坏已存在的美,担心变化的结果不如从前。就这样,心存忐忑,举棋不定,患得患失,总是处在无从下手的状态,最终舞蹈教学还是老样子。而新的教学模式会为舞蹈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教育者应了解并坚信社会文化必然为高校舞蹈教育带来进步和繁荣。第二,要制定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包括社会文化内容的课程和活动。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和投入其中,从中吸收更多精华和有利于成长的元素。第四,定期及不定期采风式实地学习,对学到的社会文化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教学实践,形成论文,得出科研成果。第五,将科研成果编入舞蹈教学课程,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丰富。

新模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二)让高校舞蹈教育不断进步

新模式的建立会让高校舞蹈工作者心怀使命,追求不断。因为新的舞蹈教学模式、有方法、有内容、有方向、可掌控。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会得到教学成果,得到更大的成就感。不仅如此,新的舞蹈教学模式会将舞蹈教学推向更高层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舞蹈人才。第一,社会文化的精髓部分得到了提升和进步;第二,让高校舞蹈教学内容更丰富;第三,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创新方法;第四,让教育者更明确了教学方法和目标,增加科研内容,更易于选择和研究课题;第五,形成了社会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互动,形成有规律的循环上升,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总之,模式的建立为高校舞蹈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让不断探索舞蹈教育发展之路的教育者们豁然开朗;在舞蹈教学中更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更明确。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模式一定会使高校舞蹈教育风生水起,不断进步,使舞蹈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邓小娟.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思考[J].北京:舞蹈.2012,376(50).

舞蹈期中总结篇(7)

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舞蹈期中总结篇(8)

二、舞蹈音乐结构的简单概述

想要保障舞蹈表演的成功且完美,完成的舞蹈音乐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在舞蹈音乐结构中,主要包含有段落结构、旋律结构、情感结构三类[2]。其中,段落结构包含有:一段式结构,二段式结构,三段式结构,交响式结构;旋律结构包含有:演绎式结构,对话式结构,对抗式结构,变化式结构,无视式结构;情感结构主要是指:舞蹈表演应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喜怒哀乐,在音乐旋律中,舞蹈能够诉说情感,音乐引导着舞蹈情感语言的变化。

三、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间的关系

在舞蹈表演中,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关系紧密,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探讨了舞蹈音乐中的三种结构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

(一)段落结构与舞蹈表演间的关系

在舞蹈音乐中,依照段落结构,能够将其分为不同段式,实际上,不同的段式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不尽相同,在编排者编排舞蹈时,根据音乐段式、情感的起伏,编排出相应的舞蹈,极大提高了舞蹈表演的新颖度。在舞蹈表演编排时,编排者将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有机结合,不仅能体现出舞蹈音乐不同段式下的情感,还能有力展现表演者的坚韧与柔美,提高舞台表现力,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为舞蹈表演广泛传播奠定基础[3]。

如:在舞蹈表演《采茶歌》中,该舞蹈表演的舞蹈音乐中,段落结构较为明显,主要包含三部分:上山、采茶、劝茶。在第一部分,舞蹈表演通过队形的变化,展现出采茶人上山的场景,舞蹈者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将舞蹈表演与舞蹈音乐完美结合,为观众清晰展现了上山采茶的生动景象。在第二部分,表演者通过旋律轻快的音乐,展现了茶农收获时的喜悦,在演绎该段时,舞蹈者通过一系列动作,生动展现出采茶的动作,为观众展现出一幅丰收场景,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劳作下的喜悦与干劲。在第三部分,舞蹈者动作由干练转为柔美,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此,观众能够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深刻感受到《采茶歌》的内涵与情感,陶冶观众情操,激发观众情感。

(二)旋律结构与舞蹈表演间的关系

在舞蹈音乐中,音乐旋律主要由音高、节拍、音色、和声、音区等构成,这些要素的结合,构成了音乐旋律,形成了多种类的音乐,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随着音乐旋律变化而变化,可以说,旋律结构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提高了舞蹈表演的丰富性[4]。《天鹅湖》作为著名的芭蕾舞剧,其旋律无与伦比,其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代人,并且,经过多年发展,《天鹅湖》仍然长盛不衰。笔者猜想,若芭蕾舞剧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而没有音乐的渲染,缺乏音乐旋律的引领,则,无论舞蹈表演者的技巧如何高超,很难造就《天鹅湖》的盛况。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舞蹈音乐是舞蹈表演的灵魂,舞蹈旋律是舞蹈表演的指挥棒,在舞蹈表演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音乐主要有以下作用。其一,舞蹈音乐可以作为基本旋律始终伴随舞蹈,为舞蹈提供良好的表现主题,并且,舞蹈旋律始终引导着舞蹈的发展,为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完美、舞蹈可观性等奠定基础。其二,在编排者编排舞蹈时,多是依靠音乐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可以说,音乐旋律推动了舞蹈表演的创新。其三,音乐旋律为舞蹈家提供了创作灵感。总之,在舞蹈表演中,旋律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旋律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创作者的心情状况,引领着舞蹈者的舞蹈动作,没有音乐旋律,则舞蹈表演将很难展开。

(三)情感结构与舞蹈表演间的关系

舞蹈期中总结篇(9)

    虽然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绝大多数的思想家们都承认舞蹈的重要作用,但在注重语言、科学思维发展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舞蹈教育很难走入学校教学的推广领域。大多数孩子只能通过校外教学机构来获得舞蹈教育的机会。直至教育部《面向求学网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求知的欲望。”儿童舞蹈教育得到了应有的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战略性意义逐渐受到重视,舞蹈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开始重视舞蹈教育的普及,2007年9月1日起,由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在学校教育范畴将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种层次的学校逐步开展。

    一方面让舞蹈教育走入普通教育之中,一方面继续抓专业舞蹈教育使之不断规范,在舞蹈学员的年龄及文化结构上做了细致的规范和要求,使专业院校的人才发展更加合理,发挥舞蹈艺术的社会作用。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舞蹈教育虽没有纳入学校课堂教学体系,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等课堂中我们能看到参与其中的舞蹈教学活动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然,相对于整体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近几年来儿童舞蹈教育进程并没有很大程度地推进。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教授庞丽娟在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的不足或缺乏。就温州地区而言,据温州市教育局2008年2月统计,温州市现共有幼儿园1508所,在园幼儿25.1万人,专任幼儿教师15410人;全市现有小学998所;小学学龄人口557299人,在任教职工32113人。庞大的学龄儿童团体,突显了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迫切性。广大家长开始十分重视儿童艺术方面的早期培养,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校内舞蹈教育的贫乏及不规范促生名目繁多的儿童舞蹈特色班、舞蹈培训中心。虽然,儿童舞蹈教育在温州已经被广大家长所接受,各类培训机构逐步在发展壮大。但舞蹈培训机构因缺乏对舞蹈教育意义的真正理解,加上孩子家长对舞蹈技能的要求,大多数舞蹈教育机构还是沿袭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都仅限于关注学生掌握的专业舞蹈知识和技能。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问题重重,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规范的教法,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又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这就形成教师与教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规范性成为目前温州市儿童舞蹈教育的首要问题。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温州,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和重视一直受到国内舞蹈界的关注,近年来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辉煌的历史为我们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时期的思考。这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大都是按照专业演员的模式来培养的。由于长期以来总是把舞蹈教育的目的单一化为培养专业舞蹈人才,并且各教育机构把舞蹈教育的影响力看成是只有通过舞蹈专业人才及其专业作品的成功才能实现。从而忽视了舞蹈教育提高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及。忽视了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与形式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意义与价值。调查温州市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儿童舞蹈教育现状,发现存在问题,研究适于新时期艺术教育总则的有温州特色的儿童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信念,提出相应对策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好的开展普及教育,利用温州的“歌舞文化”养润新时期的儿童,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应温州地区儿童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应进行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研究基础性工作,对于温州儿童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儿童舞蹈教育机构的儿童、教师以及儿童家长对温州舞蹈教育的了解和认识情况,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对温州现行舞蹈教育在内容、方法、理念、信念等发面的评价,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温州儿童舞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使师生、家长重新认识儿童舞蹈教育,在进行舞蹈审美教育的同时,对温州儿童舞蹈教育行创新,结合温州“歌舞之乡”的优势,总结适于当前艺术教育总则的具有温州特色的儿童舞蹈教学。发挥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与形式重要地位与作用、意义与价值。发挥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成功教学及社会感召力进行新理念的推行。给传统的温州舞蹈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以已经在温州受广大家长普遍认可的儿童舞蹈教育为例,总结成功的舞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运用于其余艺术教育领域。发挥舞蹈教育的“领头”作用,带动温州儿童艺术教育全面发展。只有对各式各类的培训中心在教师专业认证、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有可依据的标准,让温州市整体儿童舞蹈教育“有章可依”,温州地区儿童舞蹈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全面塑造完整人格的有利手段。舞蹈教育的普及,不仅能让儿童在“文化中的舞蹈艺术”中得到全面的审美体验与实践,而且能够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实现儿童身心完善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舞蹈期中总结篇(10)

关键词:舞蹈行业 创新 发展模式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

一、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三、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

上一篇: 个体户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