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7:43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篇(1)

老师说:班里的花怎样才能让它生长呢?(对,浇水,晒太阳。)

问题是:那个人本是农民,怎么会不知道浇水施肥?可为什么他还要拔苗呢?如果你是农民,你就知道,玉米90天成熟,它绝对缩短不到80天。它得不动声色慢慢地长。那么3天就想看到长高一大截,自然是做梦的节奏了。答案是:第一个小孩和老师,都说了没用的废话,人家懂呢。第二个小孩的话倒是有用,同样是让苗死的笨办法。

《揠苗助长》本是教人道理,老师却又教出一个“揠苗助长”之人。别说教“形式”了,便是“内容”也没有教明白。

寓言是什么?寓言是教人变聪明的故事。聪明和笨,跟脑袋有关。再具体点,跟怎么想问题,即思维的方式有关。“揠苗助长”那个农民,笨就笨在忘却了自然规律而急于求成。学寓言,不是帮助寓言里的笨人想办法,而是看他的做法,想自己的心思,反思他的教训,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寓言背后的语文。教学时,你可以问学生:农民想要什么结果?结果为什么不是预期的那样?引导学生思考他错在哪里。甚至你可以让学生告诉他错在哪里。就是不能教知识,比如,苗要怎样才能长高? 而是要教智慧,人要怎么想事情才不会做傻事。知识和智慧,别之霄壤。就像教《坐井^天》,你要让小孩弄懂,青蛙为什么会出那样的笑话。不管用什么方法。可以让青蛙跳出井来,可以让小孩告诉它,还可以讨论。

《纪昌学射》与《扁鹊治病》有什么关系呢?都是寓言嘛!

寓言自己想告诉人们什么呢?一则寓言讲“不管学什么都要扎实基础”;一则寓言讲“讳疾忌医会使小病酿成不治之症”。但是我还从中读出了别的意思。关于良师和学生,良医和患者。

揠苗助长教案篇(2)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4分)

1.

(8分)形近字组词.

寓________

遇________

闷________

闹________

疲________

披________

则________侧

________

2.

(3分)猜一猜。

①一只小狗两张嘴,见人总会流眼泪________

②格外大方________

③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________

3.

(3分)我能写出划线字的近义词。

①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________

②他巴望着田里的禾苗快长高________

③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________

4.

(6分)一字组两词。

劝:________、________

丢:________、________

告:________、________

5.

(4分)选择合适的读音对号入座。

①juàn

②quān

羊圈________

圆圈________

①zuān

②zuàn

钻进________

电钻________

6.

(4分)写出近义词

白费—________

揠—________

助—________

盼望—________

7.

(6分)按拼音写汉字

chuǎn

fèi

jié

________言

________

________

一________

________苗助长

精________力尽

8.

(3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一天,两天,三天,禾苗________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________地转来转去。

②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________了,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9.

(3分)写出反义词

怀疑—________

明白—

________

筋疲力尽—

________

10.

(8分)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扇子

一________大门

一________颜料

一________秋雨

一________钥匙

一________歌曲

一________叶子

一________杨树

11.

(5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填空。

①《揠苗助长》讲的是什么?②告诉我们什么?

12.

(4分)多音字组词。

圈:[juàn]________

[quān]________

钻:[zuān]________

[zuàn]________

13.

(5分)扩句

①天气冷了。

②草原是家。

14.

(3分)根据意思写些词语

人在遇到棘手的事情之时表现得焦虑、不安。________

盼望;指望。________

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________

15.

(4分)我会改错别字。

吧望________

树庄________

从些________

蕉急________

16.

(5分)选择读音正确的汉字

zhé

jiāo

jié

nóng

náng

窿

17.

(5分)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①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跑到田里。

②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18.

(5分)修改病句。

①街道上静悄悄的,行人络绎不绝。

②电脑的作用非常广大。

19.

(3分)按要求分类

左右结构:________上下结构:________半包围结构:________

20.

(4分)多音字组词

长zhǎng________

cháng________

kàn________

kān________

21.

(8分)请为下面的字加上偏旁,成为另外一个字,并给它组词。

寸________

________

令________

________

巴________

________

吴________

________

22.

(5分)用钢笔描红。

二、阅读题

(共3题;共47分)

23.

(10分)阅读欢乐岛。

种田无土地

由于科技进步,人们正在向农业工厂化进军。实现农业工厂化的关键技术是无土栽培。所谓无土栽培就是利用营养液、容器或沙砾等,依照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人为地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无土栽培有许多优点:一是能节约土地,在太空、沙漠盐碱地以及人口稠密的城市等少土或无土的地方,均能建设成理想良田;二是管理方便,能人为地满足植物对温、光、水、肥、气的要求;三是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能确保丰收;四是不受农时季节约束,可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全年播种收获;五是可避免因土地连作而带来的各种病虫害。

(1)什么是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有几个优点,请你分别用四到八个字进行概括。

24.

(20分)我会读

小雨点的旅行

滴答滴答,淘气的小雨点不听妈妈的话,悄悄离开了小伙伴们,离开了家。

小雨点飘啊,飘啊,落在水沟里。“这里真好玩啊,天上哪有这么热闹呀!”小雨点快乐地说。顺着水沟,小雨点又流进了下水道里。这里太脏了,小雨点皱皱眉头对垃圾说:“别碰我,以免弄脏了我的衣服!”夜幕徐徐降临,下水道里(阴森森的

阴沉沉的)______。老鼠、蟑螂、蝙蝠都来找小雨点玩,小雨点吓得哭喊起来:“妈妈,妈妈!快来救救我吧!我应该听您的话。”尽管它哭得那样伤心,但始终没有谁来救它。

不知过了多久,小雨点来到了小河里,太阳晒得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觉中,小雨点飘啊,飘啊,回到了自己的家。小雨点回到天空,向小伙伴们讲地面上的故事。伙伴们听了羡慕极了,都央求妈妈带它们去看看。妈妈终于允诺等到深秋时节,带它们到地面上去秋游。

秋天到了,在一个清晨,小雨点们在妈妈的(领导

带领)______下来到了大街上。汽车一辆一辆有节奏地接着喇叭;自行车一串一串,铃铛响个不停;小贩们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人们行色匆匆。小雨点们簇拥着、追逐着。接着,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人们的头发变白了,用手一摸,湿漉漉的!太阳公公就要睡醒了,妈妈催促小雨点们快点回家,它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地面。

这可真是一趟神奇的旅行!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人们的“行色匆匆”?

(3)小雨点的旅行都到了哪些地方?

(4)“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人们的头发变白了,用手一摸,湿漉漉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5.

(17分)美文诵读厅。

小白兔盖楼

一只小白兔要盖一座楼房,去找公鸡商量。公鸡说住二楼好,冬暖夏凉。动工这天,小白兔早早地就来到工地干活。山羊劝他把地基打好。他说:“不要紧,我住二楼。”过了几天,楼房盖好了。一天傍晚,下了一阵大雨,房子下面的土块变成了泥浆(jiāng),楼塌(tā)了。小白兔又找来山羊伯伯,请他教一教盖楼,山羊伯伯说:“你记住,不管盖什么房子都要打好基础。”小白兔记住了。

(1)文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小白兔要盖楼房,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都给它出主意。

(3)小白兔的楼房在一场大雨后倒塌了,这是因为什么?

(4)小白兔再盖楼房,还会塌吗?你是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47分)

23-1、

23-2、

24-1、

24-2、

24-3、

24-4、

25-1、

揠苗助长教案篇(3)

三十年代初,在共产党的力量还不太强大的情况下,党中央制定了在一省和数省建立红色政权的方针,急躁地企图占领中心城市,“毕其功于一役”。结果自然是失败,共产党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力量几乎消耗殆尽。

新中国建立后,有一次“”,堪称是欲速不达的典范。超英赶美,实现共产主义,到处放卫星,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吃大食堂。结果呢,是连续三年的饥荒灾害,饿死的人达到数千万人,新生的共和国元气大伤。

最近一个例子可以说北京7.21的那场大雨,一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一个世界级的大都会,一场雨过后,竟然有77条人命在水中成为了孤魂野鬼,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为什么?看着这座城市以飞快的速度跑步前进,号称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日新月异是表面现象,面子光鲜,内瓤却惨不忍睹,下水道因为没有人看得见,于是就有不少的设计和施工问题,酿成大祸。

也是快之祸。

但是,就像马路上开车,明明知道危险,还是有人爱飙车,喜欢风驰电掣的感觉。

今天的社会像一条马路,上面疾驶着各式各样的车,在许多车身上,分明写着“急躁”两个字。

现在很多精英人士每每说起的改革,有悲观存在,也有盲目乐观存在,两者常常针尖对麦芒,但是在急躁和追求快速上,则有共同点。

急也正常。中国现阶段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非常多。常常描述的是,改革走进了死胡同,经济到了拐点。死胡同加上拐点,答案是什么?很多人,包括很多学问家和大领导,其实心里明白,只是找不到最佳方案。

于是,就会急,就会想尽快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欲速不达和揠苗助长这八个字,常常在此时就会被忘掉,急躁发展为激进。上海学者萧功秦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为《超越左右激进主义》。在这本书中,萧教授这样归纳了自己的观点:

“自从中国进入改革时代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激进主义思潮,一种是要回到时代的左翼激进主义,另一种是主张全盘西化的右翼激进主义。

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进一步深化的改革,化解社会矛盾,而是固步自封,一旦改革进入锁定状态,矛盾将进一步激化,长此以往,中国有可能在左与右的激进主义——民粹主义夹攻和冲击下,陷入严重的危机和陷阱。”

揠苗助长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68-01

目前,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在“穿新鞋走老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们就要有“蜕变”思维。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蜕变”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变“教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

生1:电视上播放过《少儿成语故事大全》与《经典成语故事》,里面都有这个故事。

生2: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这个故事。

生3:我爸爸经常给我讲这个故事。

……

师:虽然你们都曾经看过或者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你们还没有读过这个故事的文字版吧。那么就请你们打开书,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故事读出来。谁来说一说,应该如何读这个故事呢?

生4: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要画下来,然后问别人或者老师。

生5:可以同桌合作,一个人读一个人听,如果读错了,就相互纠正。

(学生互助读课文,教师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比如,李同学还把不认识的字给多读了几遍。下面,就请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来检查一下,看看谁把生字读准了。

(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本组学生读)

课件出示:这个古代人,非常焦急地希望自家地里的禾苗 ,所以,他就把地里的所有禾苗都给 了,结果累得 最后地里的禾苗都 。

师:你们能把上面的空填完整吗?

……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标准来安排学生学习,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师都没有参与其中,而是让学生或小组独立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堂”真正变成了“学堂”。

二、变教材为“学材”,让教学更优效

师:小朋友们,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在电视上看过这个寓言故事的?请举手。

(许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师:那好,你们能不能模仿电视上的情境,来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呀?

我挑了几组学生,每组三个人,一个学生演拔苗助长的人,一个学生演他的儿子,还有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寓言故事。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当时禾苗的情景。表演的学生根据同组学生朗读的节奏,当大屏幕上呈现出不同场景时,做出各种动作来表现当时的情景。

师:小朋友们,你们来评价一下,哪一组小朋友表演得最好。

生1:我感觉小芳那一组表演得好。因为在最后还增加了儿子回到家批评他父亲的话,让我们更加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2:我感觉小飞这一组表演得好。因为他把种田人焦急的样子、拔过苗之后筋疲力尽的样子更好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

教材只是一种静态化的语言文字与图片,但是在这里面却隐藏着丰富的语文内容,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来解读教材内容,让静态的教材活起来。在这里,哪一组学生表演得最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更形象地掌握了一些生字词的含义,提升了朗读能力。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要重构教材内容,让教材变成“学材”,让文本内容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材料,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学生更乐学

揠苗助长教案篇(5)

让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是开拓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还是揠苗助长?是满足一部分高中生“精英”的学习要求,还是变相成大学抢生源的又一渠道?作为高中生的你,对这一问题怎么看呢?

让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不切实际

高中生修大学学分,如果恰好被所修大学录取,则学分有效:如果不被该大学录取,则学分打水漂。请问:此举创新意义何在?如果现在的高中生很清闲,光阴虚掷,给他们一点压力,先学点大学内容,倒也未尝不可。可事实是这样吗?时下,不少高中学校是这样安排的:高一、高二上完高中全部课程,高三全年用来复习迎接高考。高考倒计时牌高挂,许多学生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连生病都没工夫,有的学校为了高考居然全班打吊瓶。在这种情形下,叫高中生挤出时间来修大学学分,岂不是开国际玩笑?

――节选自《广州日报》

高中选修大学课,迟来的“职业启蒙”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目前与普通高中合作开设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包括社交礼仪、中餐厨艺、明日导游等五门课程,这些课程均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意识和理想,何尝不是一次“职业启蒙”?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对十七八岁的高中生而言,如果对自己的兴趣倾向、能力倾向仍缺乏较为清醒的认识,无疑是件悲哀的事情。让高中生选修一些具有很强职业实践『生的大学课程,不但不是“添乱”,还是重要的“补课”。

――节选自“华声在线”

教育不可揠苗助长

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就要选学小学课程:不少小学生的英语、数学课程难度已经超过初中:初中生要面对中考,也得准备些必杀技。当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揠苗助长时,我们能指望他们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在适当的时刻成为栋梁之才吗?而且,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切正常的兴趣拓展都将成为功利性的强制学习。

――节选自《北京晚报》

“高中选修大学课程”并非洪水猛兽

发端于美国AP课程(大学预修课程)的“高中选修大学课程”并非洪水猛兽.且当前40多个国家的3 600余所大学认同AP课程的事实也告诉我们:“高中选修大学课程”自有其积极的价值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在“中国式教育”的背景内,将其吸纳融合,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而这正是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难题。

――节选自“星辰在线”

国内推行先修课程尚不成熟

国外高中开设的大学先修课程,基本上是大学一年级学生需要选修的基础课。高中阶段就选修这些课程并取得好成绩,等于免除了大学选修这些课程所要花费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就直接选修较高程度的课程。

而国内的高中开设的大学选修课无论从制度、内容和目的上看都不同。目前国内学校实行这项制度的做法尚不成熟,在国内高考制度尚在起支配作用的前提下,这种实践意义不大。而且国内没有统一的政策和制度来支撑高中先修大学课程的普遍实行,如果只有地方一两所大学承认学分,对高中生自然没有多少吸引力。

――节选自《西部商报》

选修课敌不过应试教育

客观地说,在高中校园里开设大学选修课,确实有助于大学教育模式与高中教育模式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但如果这些选修课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而不与高考、录取挂钩,那么它们必定会像悲惨的体育、音乐、美术课一样,被毫不留情地牺牲掉。因为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一切都要经过“高考考不考”这把铁尺的衡量,凡是不能加分的项目都会被视如敝屣。

――节选自“燕赵都市网”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何乐不为?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从什么时候兴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是听着这句话“茁壮成长”起来的,并且已对它恨得咬牙切齿。听闻西方教育大多以学生自由发展为主,鲜有应试教育传统,更没有一考定终身的习惯。这样的教育我们只能听在耳里,慕在心中。现在,又听闻浙江的高中生可以选修大学课程,心早已向往之。

有的人说:高中阶段夯实高中所学内容尚来不及,又哪有时间去接触更为精深的大学知识呢?我不这么认为。高中生选修大学科目,是乘时代之浪潮,可以开风气之先,对于高中生步入大学殿堂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现在最能体现教育变革的便是日益精进的大学自主招生,它已走过数载,2012年末“三大联盟”的考试科目都减少了。而这颇费苦心的减少考试科目的做法,正好可以让学子们将更多精力放在擅长的课程上去求精、求专,避免考生在弱势学科上丢分。

大学自主招生是近年来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体制,并吸纳和培养自主探索精神上的有益尝试。这有益于我们选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选拔那些埋头题海“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在我看来,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与必修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灵活多样与可选择性,它把固有的旧习打破,将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衔接,对高中生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以及将感兴趣的学问钻研至深都大有好处。它与传统强迫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的确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高中阶段的努力就是为了寻找一扇通向专业知识的大门。但实践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在未步人大学之前满是才情,胸怀大志,想着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但到了大学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自己选择的专业跟高中想象的完全两样.从而迷失了奋斗的方向,甚至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如果高中生能选修大学课程,提前了解大学学科的特点,增加对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专业的了解。无疑会让大家在进入大学后更加明确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个圆圈,圆圈越大,圈外面的世界也越大!我对此深信不疑,在闲暇时我会看看哈佛大学公共课的教学视频,以此来增加自己探知未知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从现有的高中课本中是得不到的,它一部分来自于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一部分来自于社会。

总之,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让我们可以接触大学里较为高端的知识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对我们个人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前段时间,“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一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有不少人持赞同的观点。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在循序渐进中提高的,让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无疑违背了科学的教育规律。如今高中生学业繁重,在如此重负之下仍向他们施压是不科学的。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提到“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现在大多数高中生为完成学业每日都需要挑灯夜战,如此重负之下,他们如果再挤出时间来选修大学课程,只能一天比一天肤浅。

还记得曾经走红网络的“五道杠”少年吗?虽然只有13岁,他却已经身兼数职。他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还说自己开通博客是为了表达自己“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看到这话的时候,难道我们不惊讶于它竞出自于一位13岁少年之口吗?过早的成人化教育让他已经少年老成、官味十足,而这真的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在中国,很多事都可以看到揠苗助长的影子。数学家王元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他的一位现居国外的朋友,小学的时候家长就让他念中学的东西,中学的时候就让他念大学的东西,且早早地就得到了美国某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可毕业几十年了,他就是没什么大的成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真正意识到揠苗助长害处的人却还是少数。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进行调查.其结果是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是倒数第五,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父母操之过急,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来强化“数学能力”。

揠苗助长教案篇(6)

一、品析中求完善,“理答”以至层进

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就应做出有层次的“理答”。对优等生,要求他们的答案应接近完美,以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对中等生,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让他们及时改进;对后进生,降低要求,抓住闪光点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揠苗助长》时,就非常巧妙地进行了分层“理答”。

师: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1:禾苗种下去之后就不能拔起来,不然根须会断,禾苗会死。

师:非常好。植物需要根须输送养料,根须断了,植物就生长不了。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2:做事情不能太着急,得等。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也非常不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得顺其自然,有时候,太着急了反而坏事。

生3:我认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是,做事情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身边有“揠苗助长”这样的人和事吗?

生4:有。我妈妈看我作文写得好,天天逼我写作文,她巴不得我现在就成为大作家呢!

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了适当的“理答”,有鼓励,有肯定,更有进一步的要求。

二、探问中求真知,“理答”以至深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因为学生自身经验的欠缺和认知的肤浅,而无法一步到位地答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先抓住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然后再进行追问,将问题或变换角度,或化难为易,或化大为小,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到问题的关键中来。

这是一位教师在上五年级《师恩难忘》课文时的片段。

师:同学们,课文中有句话:“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生1:因为作者小的时候是不认识字的,后来是田老师教会了他认字,所以他要感谢田老师。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是对的。正因为田老师教会了他认字,所以作者要感谢他。

(可是,学生的这个回答毕竟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于是,教师再问)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田老师在作者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呢?后半句话,又应该怎么理解?(学生沉默)

师:田老师真的可以把一粒种子播到作者的心里去吗?

生2:当然不能。

师:是的,绝对不能。那么,课文中所说的“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课文前面到底有没有内容涉及文学方面的?

生3:(很兴奋的样子)老师,我知道了,那是因为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他上课的时候编的故事很好听,作者常常听得入迷。所以,作者长大之后会写文章,并且喜欢写文章,都是因为田老师的影响。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这说明你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你真聪明!

面对学生的肤浅回答,教师先是找到答案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然后再利用探问的形式一步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问题的关键中来。可以说,这位教师的课堂“理答”是非常成功的。

三、引领中促表达,“理答”以成实学

教师的“理答”语言,在课堂的对话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能够抓住切入点进行肯定和赞美,就一定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好语文。

我在《蒲公英》一课的教学中,是这样为学生示范的。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是,课文中的蒲公英的所有种子都按照太阳公公的嘱咐去做了吗?

生1:没有。有两颗种子不听话。一颗种子落到沙漠去了,另外一颗种子落到湖泊里去了。

师:你见过沙漠、湖泊吗?沙漠“金光闪闪”,为什么小种子却不能去?为什么湖泊“银花朵朵”,小种子还是不能去?而泥土是“黑黝黝”的,为什么小种子反而应该去呢?

生2:因为沙漠没有水,小种子去了之后会干死,湖泊里水太多,小种子去了之后会被淹死,而黑黝黝的泥土比较肥沃,能让小种子生根发牙,茁壮成长。

师:这个回答真好。是的。太阳公公的话多重要啊!跟上学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亲切嘱咐似的。

揠苗助长教案篇(7)

曰:“若是,则夫子过盂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如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7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泉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日: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夸夫蹶者趋者,爰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为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叫可为知言?”

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遗。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叫自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汗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日:‘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为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孟贲:卫国人,当时著名的勇士。

告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学干墨子。生平事迹不详。他曾与墨子辩论政治问题,与孟子辩论人性问题。《墨子・公孟篇》和《孟子》中的《公孙丑》《告子》等篇保存了他的某些言论片断。

北官黝:齐国人,传说是一名刺客。

不肤桡: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桡,这里是屈服、退却之意。

褐 宽博:指穿粗布制的宽大衣服的人,实指卑贱之人。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指用葛、兽毛制成的粗衣,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穿。

严:惮,畏惧。

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子夏:孔子的弟子卜商。

子襄:曾子(曾参)的学生。

至:周密、周到。

暴:扰乱、损害。

慊:满足。

闵:同“悯”忧虑、担心。

:偏颇,不正。蔽:蒙蔽

宰我、子贡:孔子的学生宰予,端木赐。

冉牛、闵子、颜渊:孔子的学生。

子游、子张:孔子的学生。

伯夷:殷朝末年殷诸侯国孤竹君的儿子。伊尹:商汤的相,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

有若:孔子晚年弟子,亦称有子。

:低下。阿:偏袒。

垤:小土堆。

行潦:小水流。

【赏析】

本文的内容有三点:论述自我道德修养的功夫、“知言”的重要性以及对孔子的颂杨。

孟子认为,人的勇气来自于道义。在道义的感召下,人才能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同时,孟子还提出了“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塞于天地之间”、它之所以能如此宏大刚健而正直,是因为它是由正义的积累而产生的(“集义”)。如果没有道义的配合,它就会气馁了。

文章一开始,孟子与弟子公孙丑就如何做到“动心”展开了全面的讨论。孟子指出了个人意志的锻炼,以期达到对礼义道德在选择上的高度自觉性。而要做到“不动心”,第一是要做到“知言”,也就是在认识上对各种错误言论进行分析和批判,辨明其所犯的是何种错误,以及这种错误是从何而来的。

其次就是要做到“善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不是属于医学的生理的范畴,而是属于人文的精神范畴。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

至于如何培养这个浩然之气,孟子也做了具体的论述。他认为,培养浩然之气,是一种道义与气相结合的积累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操之过急,唯有依照道德修养的方法才能得以滋养萌生。因此,要在平常的伦理生活之中事事遵循“义路”,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够逐渐达到,如果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那么“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浩然之气与仁、义、礼、智为主的善之本性相辅相成,浩然之气这种精神状态蓬勃彰显,人的善

性就能得到体现和升华,以善性为指向培养浩然之气,个人便得以感受其顶天立地的精神体验,便安于“天下之广居”――仁了。

全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同时。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辩论是非。如以“揠苗助长”为喻,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能加强说服力。

【练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刺:刺杀

B 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病:生病

D 汗不至阿其所好 阿:偏袒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①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C ①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①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的一组是( )

①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②持其志,无暴其气 ③塞于天地之间

④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 ⑤气,体之充也

⑥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认为要做到内心毫不动摇的诀窍就是要培养胸中之气,并列举了北宫黝和孟施舍两个人的例子来表明一个人要谨守无所畏惧的勇气。

B 孟子还谈到人的意志与勇气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意志是勇气的统帅,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到了哪里,他的勇气也随之出现在哪里。

C 文中孟子运用“揠苗助长”这个寓言,主要是来说明培养浩然之气不要故意做作,一定要合乎它的成长规律,要不然。浩然之气就会消失。

D 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而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道义,并且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的。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2)敢问其所以异?

(3)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答案】

1 C(病:疲惫)

2 B(①动词,“像”;②指示代词,“这样”。A项均为句末语气助词,“了,啊”;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D项均为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揠苗助长教案篇(8)

我觉得,即将过去的一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是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元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个纲要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蓝图做了描绘。这一年,政府自上而下正在积极地努力着,想把这个蓝图变成现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各个工作小组都在积极地调研,都在紧锣密鼓地制订方案,他们的很多行动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知道政府在努力,政府在积极地调配各种资源,包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很多教育的重大决策正在酝酿着,重大的部署正在紧锣密鼓之中,虽然我们不一定看得见,但是我知道,变革,正在悄然地酝酿着。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了更重要的方面,中国民间的教育力量,也在悄然地进行着变革。杨东平主持的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刚刚召开了一个“新课程,新教育”的全国民间教育改革会议,一大批中国民间教育改革的人士与机构来到北京,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努力与探索,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变革的勇气,听到了他们改变教育的清晰而坚定的脚步声。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与政府教育改革自上而下力量的会合,预示着中国教育变革即将来到。

教育盲目追求“速度”恐失深度

湖南教育报刊社编审 黄耀红

当速度成为一个时代的自我标榜,当规模异化为一连串的数据崇拜,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便成为一种裹挟和席卷的力量,我们身陷其中却无力自拨。

马不停蹄,风驰电掣,日新月异……这些都是速度之美。速度之美,在于超越和刷新。

速度,这个看似平静的语词,其实涌动着“以快为尊”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当速度与功利、与竞技相绑定的时候,我们甚至宁愿随波逐流地飘浮,也不愿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安静的灵魂。

揠苗助长,其实是对速度至上者的嘲讽。当速度成为成长、成为生命的唯一向度,成长就会遭受灾难,生命很快走向枯萎。这样的自然之道与教育之道,居然被忽略得如此严重,这,或许源于人性的虚荣与幻觉。睿智的古人,不得不借重寓言向当世与后来者提醒这一道最基本的生命命题。

问一问当下的中国教育,揠苗助长式的速度崇拜是否得到了扼制?

睁眼看看那些书包沉重而面色苍白的中学生,你会知道什么叫应试教育下的“贪多求快”,什么叫精英教育下的“过度开采”。速度,早已让万千师生的心伤痕累累。谁都在叫苦谁都在喊累,然而,似乎谁都又停不下来。

在手制的“速度偶象”中,我们无暇让自己的教育理解回归人性的深处。当下,最大的教育病正在于“教育速度”的张扬和“教育深度”的缺失。

速度与深度的指向不一。“速度”所参照的是外在的物象,而“深度”所禀持的是自我的根基。

教育的深度,是思想穿透的深度,是人性抵达的深度,是心灵呼应的深度。

揠苗助长教案篇(9)

教学活动的精彩与否在于双边的活跃程度,而教学活动的双边是极具积极思维的生命个体,教学过程应该是最具活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生动活泼具有魅力的好课,犹如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设计这样的课,需要教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案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是《揠苗助长》。看到这篇课文,笔者很困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懂得了多少,会明白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吗?怎样才能让他们轻松明白其中的道理呢?突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先不讲课文,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一走,实际做一做,让学生自己感悟课文——随即我把38名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带到校园后面的空地上,那里长满了杂草,是我教学课文最理想的地方。活动开始了:我让每组同学自行选一小块地方(要求有草),首先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长势、高矮、枝叶等)。随后,我拍拍手示意大家注意: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一种办法,能让你眼前的植物马上长高一截(强调是马上),什么方法都可以。“要长高多少为准?”,“比原来高就算完成任务了。”顿时,同学们炸开了锅,议论不断:“不行呀”、“怎么办呢”、“施肥也不能马上长高呀”……凑近看,用手摸,就是找不到方法……我借此提议到:如果用拔的方法看行不行?我随手提了一下身旁的杂草,泥和草便向上松动了一下,的确比原来长高了。大家一看,都来试试(用泥土垒高等),都高兴地叫嚷起来,这个办法真好。活动也在此结束。我总结说:用“拔”的方法的确可以让植物马上长高一些,但后果怎样呢?下午我们再来看看吧。我带着快乐的同学们回到了教室。时值夏天,太阳当空照,被同学们拔高的植物经过太阳的洗礼,全部焉倒了,没了生机。现在是我总结的大好时机了。我带着学生来到上午上课的地方,让同学们自己观察自己的“杰作”。顿时,惊呼声四起,惊讶与伤心同在。我趁势大声说:“同学们,帮助植物生长行不行呀,后果会怎么样?”同学们齐声说:“不行,会死亡。”“是的,我们帮助植物生长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然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更严重的后果”,我接着说,“这也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揠’就是‘拔’的意思。”我们回到教室,轻松而快活地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领悟了其间的教育意义,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设语文课堂活动,更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难点。

“亲其师,信其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组织魅力决不可忽视。人们常常评课说:这堂课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为什么?就在于老师的语言魅力与精妙的文本设计,让课堂充满生气,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当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的性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巧设课堂活动,如学生字就可以用“找朋友、猜谜语、开火车等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上面在教学寓言《拔苗助长》时,就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让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活泼有效,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课文的重难点,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二、巧设语文课堂活动,更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面更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尤其在比赛中都想自己获胜。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课中,巧设课堂活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如教学《回声》可以通过播放大量的影响资料来展示不同的回声效果,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回声产生的原因。如教学《我是什么》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自己观察,自己总结。通过构建课堂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获知。

三、巧设语文课堂活动,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很多公开课在最后结束课文时,总会安排一些思想教育或拓展学习的内容。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机械性或无效的安排,学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或拓展的目的,只是形式而已。如淮南市谢区第二小学校钮维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是时,以“为丑小鸭设计一张名片(选择哪张图)”的活动,使整堂课顿时流光溢彩,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如教学《神笔马良》时,课文结尾可以设想,我们每一位同学也有一支神笔,你们会画什么呢?让学生得到创新发展,拓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生活化,更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轻松快活地理解课文文意,接受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教育。当然,这种感受及教育是最直接的,最难忘的,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多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生活化,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学习与探索。让知识学习转换成形象活动,让死板的模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由难学到易学,由苦学到乐学。让“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主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注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揠苗助长教案篇(10)

案例中的教师不止一次地引导孩子画得大些,目的是想让孩子因画得“好”而感受到成功,从而维持对绘画的兴趣。而事实上,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再也不敢画了,怕自己画得不符合教师的“要求”,长此下去孩子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了,这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

孩子的手部小肌肉动作尚在发育中,他们还控制不好力度和方向,因此常常会出现“想画苹果,画着画着成了梨子”的现象。我觉得这可能是案例中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绘画活动本身就是引导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逐步学习控制手部小肌肉动作,提高动作灵活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人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动作特点,保护孩子绘画的兴趣,使孩子的身心日趋成熟和完善。

案例中,教师的“妙招”剥夺了幼儿感知、记录、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机会。正是因为幼儿在绘画时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才形成了幼儿绘画独有的稚拙、梦幻甚至是荒诞的风格,而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幼儿的思维及其内心世界。教师所谓的“妙招”恰恰干扰了幼儿的探索,无异于“揠苗助长”。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应该这样做:(1)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条件和机会,丰富幼儿的艺术感知,帮助幼儿积累素材,体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为幼儿的创作奠定基础。(2)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作,注重营造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3)实施多元评价,肯定幼儿的创作,尊重幼儿的表迭,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河北三河 卢瑞云)

上一篇: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下一篇: 组长个人工作汇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