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50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1)

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自我考核、组织考核和群众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的范围是指本省2006-2010年通过公开招募派遣到基层服务单位服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日常工作表现、服务业绩。“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素质情况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水平、业务技术提高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精神;“绩”主要考核履行“三支一扶”岗位职责情况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平时考核重点考核“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情况及在岗(业绩)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单位检查工作、考勤等方式进行,由服务单位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年度考核定期进行,每年10月份开始,年末前完成。服务期满考核以年度考核为基础。服务期满考核于服务期满前一个月内进行,对被考核人整个服务期间的总体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二)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

(三)工作责任心强,勤奋敬业,工作作风好;

(四)工作实绩突出。

确定为合格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二)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

(三)工作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

(四)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三)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较差;

(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五)经常无故脱岗、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以及其他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

考核要严格坚持标准,符合实际。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县(市、区)参加“三支一扶”年度考核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以内。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等次人员,考虑区域分布、服务岗位分布等因素,在年度考核优秀人员中合理确定。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市参加“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以内。

三、考核程序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年度考核工作;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核工作由设区市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配合进行。其中对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高校毕业生考核工作由县(市、区)团委会同乡镇党委进行,有关考核材料汇总报送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

年度(服务期满)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自我评价。“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按照年度(服务期满)考核内容的要求,对本人一年来(服务期内)的德能勤绩表现、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以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其中重点总结工作服务情况即考核内容中“绩”的部分,并填写《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年度/服务期满)考核登记表》(见附件)。

(二)群众评议。“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所属服务单位进行个人述职和民主评议。

(三)领导评价。服务单位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年度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

(四)确定等次。

1、服务单位在“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核登记表中签署考核意见,经所在乡镇政府初审同意后将考核登记表报县(市、区)人事局审核。县(市、区)人事局进行汇总、审核,参照优秀比例,确定本地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年度考核等次,并报市人事局备案。考核结果由县(市、区)人事局通知被考核者本人。

2、对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考核等次确定,由各市人事局对各县(市、区)人事局上报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的全面考核情况及考核登记表进行汇总、审核,根据被考核人两年来的德能勤绩表现和工作情况总结以及考核意见,参照优秀比例,在征求县(市、区)人事局和相关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服务期满考核等次。

(五)公示。

对确定年度(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等次的初步人选须在服务所在地和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人选最终确定为年度(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等次。

四、考核结果的使用

年度(服务期满)考核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市人事局将服务期满考核结果汇总报送省人事厅备案。对考核等次为合格以上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经省人事厅审核,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作为享受“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对考核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典型要及时表彰、宣传。对服务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发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五、相关事宜

对病假超过考核年度半年、事假超过考核年度中3个月或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进行考核。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的毕业生,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2)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毕业了。回顾参加自考这几年,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自考生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在这没有校门的大学里,我理解到了自学考试这四个字的意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懂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己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第二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课程和时间适当地参加业余辅导;第三是全面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巩固;第四是多做习题,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另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参加学习是为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考试失败时要增强自信心,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自学考试磨练了我的意志,选择自考我无怨无悔。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3)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毕业了。回顾参加自考这几年,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自考生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在这没有校门的大学里,我理解到了自学考试这四个字的意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懂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己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第二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课程和时间适当地参加业余辅导;第三是全面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巩固;第四是多做习题,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另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参加学习是为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考试失败时要增强自信心,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自学考试磨练了我的意志,选择自考我无怨无悔。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4)

电气卓越技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实施的“高职大专学历+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人才培养计划,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电气卓越技师的技师职业资格鉴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占鉴定成绩的50%,二是参加技师技能鉴定实操测试,占鉴定成绩的30%,三是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毕业设计成绩占鉴定成绩的20%。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掌握程度的重要教学环节,2013年山东劳动职业学院开始实施卓越技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是以实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为教学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和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即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实物作品。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是学生对实际技术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完成作品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外,还需要归纳整理技术资料,具有多元的技术、技能元素,,传统的毕业设计考核体系无法胜任这种以真实作品为主要成果的毕业设计考核,所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是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1传统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和编制文本的能力考。部分高职院校直接套用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和指导教师。例如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评分标准由选题质量、文献综述、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撰写质量、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选题质量占总分30%,主要评价指标为: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岗位(群)需求紧密结合;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占总分的20%,主要评价指标为:能查阅文献,具有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较好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占总分的30%,主要评价指标为: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技术技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电气专业知识、技能,能分析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毕业设计合理。论文撰写质量占总成绩的15%,主要评价指标为:论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结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行文流畅,语句通顺;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完备整洁,所有符合均使用国标符号,编号齐全;学术水平和创新占总成绩的5%,主要评价指标有: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对与课题相关的生产实际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这种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忽视了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目标,考核要求超过了高职学生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导致老师和学生围着资料文献团团转,甚至出现了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室内作业、假题假作、网上抄袭现象,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而且考核体系比较粗放,评分主观性太强,评分细则不够细化,导致有时毕业设计答辩成绩会出现争议。对于实物化的毕业作品,具有多元化的内容设计,丰富的技术、技能元素,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论文而不重视作品,所以不能完全胜任毕业设计作品化的考核。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结果性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占成绩的比重太大,忽视过程性考核,无法真实反映每名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以及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电气卓越技师的毕业设计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基础上,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初步构建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

2.1完善考核管理,明确分工职责

我院毕业设计考核工作管理管理模式为学院、系部、教研室、双导师四级管理。学院对毕业设计作品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出台管理文件和规定,监督、检查、评价管理规定的情况和成效,并给予毕业制作资金支持;系部是管理的中心,负责制定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随时监督、检查各专业教研室的执行情况,成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核小组,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考核毕业设计,实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教研室是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工作重心,一是组织专任教师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展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毕业制作成果的质量,二是具体实施毕业设计考核;企校双导师是毕业设计考核的核心,是考核的具体执行人。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制作完成作品,双导师共同并确定学生的部分考核成绩。

2.2确定课题范围,学生自主选择

系部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审核小组,遴选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实施前,将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吻合、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匹配,能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体现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要求的课题纳入毕业设计课题资源库。目前电气卓越技师提供的毕业设计课题数量与毕业制作小组数量比约为3:1,每个课题都明确了难度系数,难度分数分设置在70分到100分之间,学生根据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题。选题分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10%。

2.3组建制作团队,明确学生分工

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涵盖众多技术问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只有组建团队才能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根据学生意愿,让5-7名学生组成一个毕业制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毕业制作课题均不同。选拔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过硬,拥有感召力和正能量的学生担任组长,同时按照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要求,给每一个学生分配课题的某一部分任务,只有所有学生都完成各自任务,毕业制作作品才能实现要求的功能,让所有的学生均有压力和动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的工作能力而且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毕业设计制作团队分工,发挥了团队的合力,避免了一人干,众人看的情况。毕业设计作品功能分实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

2.4企校双导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

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中,企业导师给学生分析讲解技术要求,和校内导师及学生共同设计论证毕业设计方案,并在关键技术环节给予帮助,在此期间考核所指导课题每名学生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并给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占学生过程考核分数的40%,剩余成绩由校内导师进行评价考核考核。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安装、调试作品,并解决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出勤、态度和期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双导师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30%。2.5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每年根据毕业设计作品课题的主要类型,聘请相关行业的技能大师、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委员会中企业代表和校内人员比例为3:1以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演示,对毕业制作的内容及成果进行了阐述,答辩委员会进行了质疑,并给予评价,根据学生在答辩总体现的水平确定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评价成绩占90%,剩余的10%由旁听的全体毕业设计小组组长给予评价。答辩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

3应用与体会

毕业设计总成绩由四个部分构成:选题难度系数占10%,过程性考核占40%,作品功能实现占30%,答辩成绩占20%。这种考核体系既考虑学生平时的设计制作态度及课题的难易程度,又综合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元化的考核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制作、文档的准备以及答辩的表现环节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改革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一是通过毕业设计,综合应用了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了职业素养。二是作品充分直观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作品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三是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不仅能发挥各自优势,还能相互学习补齐短板。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2014级电气卓越技师班为例,学生总人数共95人,分了13个毕业设计小组,制作毕业设计作品1项获得2016年度机智云线上开源大赛全国第一名;1项作品获得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作品获得“征途杯”第三届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全省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当然在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过程中,受到企业专家参与时间等因素制约,也存在考核细则还需要进行优化等问题,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黄玉海 刘长慧 尹四倍 张帅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智星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尹四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6,04:48.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5)

近年来,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调查研究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应独立学院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是当前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本文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展开深入全面的调查分析,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进行积极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数据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获得:一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就业情况基础数据,二为针对往届毕业生展开的追踪调查数据。其中追踪调查的方式为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工具采用自编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0~2012年近三届的300多名毕业生。

二、调查结果

1.就业率

该校2007~2012年就业率统计结果显示,近6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近90%,部分专业的就业率可达到100%,总体就业率位居省内独立学院前茅,在全国独立学院范围内亦居前列。

2.就业选择

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灵活就业、继续深造和基层项目四个领域。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1 就业领域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政府机关 14.26% 9.67% 10.63%

灵活就业 57.70% 60.73% 58.23%

继续深造 13.03% 11.40% 12.18%

基层项目 2.07% 2.36% 2.80%

3.就业地区流向

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27.7%)、长三角(20.8%)和珠三角(35.5%)地区。中部地区是该学校最主要的生源地,该校又位于中部省会城市,因此流向该地区的毕业生较多。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仍然是吸引毕业生的热门地区,又由于主要生源地距离珠三角地区较近,毕业地区流向率最高。

4.就业质量

参考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网所提供的有关就业质量的检测指标,本次调查主要考查了就业率、对口率、薪酬待遇、适应力、稳定率、满意度共6个反应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一,近6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近90%,部分专业的就业率可达到100%,总体就业率偏高。第二,在就业选择上整体对口率偏低,各专业之间差异较大,也呈现不同年度之间的波动变化。第三,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起薪普遍偏低,起薪低于2000元的总计约60%。第四,毕业生总体上在就业后的半年到一年内都能够适应职场。5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完全胜任,38%的毕业生认为基本适应,6%的毕业生则认为自己还处在继续适应期。第五,总体来看,毕业生在工作的前三年里稳定性较高,而离职率偏低。第六,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基本满意,在工作最满意的因素当中,稳定性、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影响最大。

5.求职途径

近些年来,毕业生的求职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主要有校园招聘、学校推荐、人才交流市场、政府及事业单位考试、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人脉关系、自主创业等等。就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独立学院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求职渠道,依次为网络、人才市场、学校推荐、熟人介绍。

三、分析讨论

1.总体就业率较高

近些年来,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定位准确,办学特色突出,走市场办学的道路,其学生就业率远高于普通高校。

2.就业选择多样化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灵活就业、继续深造和基层项目四个大的方向,但具体形式非常灵活多样。其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最大,其最大的优势是稳定;考研热依旧,伴随着与人才高消费的相互激化,毕业生们选择主动或被动考研来提高学历和就业竞争力;基层项目众多,目前中央和地方组织实施的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大致包括“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九大类,均配有鼓励政策;灵活就业形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一部分毕业生自谋出路,或选择自主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

3.就业观念存在差异

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一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积极务实,能够摆正心态、合理定位、主动争取,往往求职成功率更高;也有一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的自我定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眼高手低;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习惯了“等、靠、要”,过分依赖于学校和老师,缺乏职业规划和积极主动的求职行动;另一部分毕业生,功利色彩偏重,过于浮躁而不够踏实努力。

4.就业质量有待全面提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选取的6个就业质量考查指标中,就业率、适应力、稳定率三项最高,满意度偏高,薪酬待遇水平一般,而对口率偏低。总体来看,就业质量还有待全面提高。

四、对独立学院就业促进工作的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总体就业率

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抱怨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市场上出现诸多人才缺口,招聘单位呼喊“招不到人”。这种矛盾反映了高校专业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独立学院如果能够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和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能有效促进就业率的全面提升。

2.继续转变就业观念,鼓励灵活就业

调查发现,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较过去有所转变,但仍然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或扎堆考研和考公务员,不愿意到基层或偏远地区,由此限制了就业。因此独立学院要继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就业目标,调整好心态,更为积极主动和务实,通过多渠道灵活就业。

3.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关注就业质量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但还需要在某些方面更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例如,在职场能力培养、职场适应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就业质量方面不能单纯地追求就业率,还应从毕业生的适应力、稳定率等多方面考虑。只有加强和完善以上工作,独立学院才能真正向社会输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从而长远而有效地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向良好态势发展。

4.提高教育质量,扩大社会认可度

独立学院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应不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提高学校的品牌知名度。一方面加强学校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的宣传报道力度,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宣传学校工作的创新点和亮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官方、社会的资源。

参考文献: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6)

一、引言

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还做了如下定义:一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是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学者做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人们了解到,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人的情绪,还会影响人的行为,更会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多途径或方式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综合起来就会影响着人的生活。相应的,针对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考研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鲜有涉足。如今,考研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潮流,特别是这几年大量的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而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却在减少,从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致使许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考研的毕业生每年递增,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不容忽视。所以本文想通过考研与非考研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比较来了解考研压力给考研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心理健康的不适。其实考研也是一种考试,在考试压力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专家都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涉及考试焦虑、考试抑郁等,但是大多数只是涉及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个方面。而本文则是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在研究生考试前夕通过对考研大学毕业生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的测量、比较与分析,试图发现一些考研大学毕业生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心理健康整体方面的差异和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考研大学毕业生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建议。希望可以帮助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身体健康状态,避免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考研取得好的成绩。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七所高校中100名2003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81份其中考研大学生共44名19名男生25名女生,非考研大学生共37名25名男生13名女生。

(二)调查方法

运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采用的是《心理卫生综合测定量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的生活状况自评量表。量表共90道题目,分成10部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一个附加项目。量表分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是90个项目的总和总症状指数(总均分)是将总分除以90,阳性项目指数是评为1-4分的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是指总分除以阳性项目数。(1)本次施测的信度是,内部同质信度是0.9096,分半信度是0.9369。本次调查首先收集问卷其次在计算机上用SPSS10.0统计分析。

三、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总体调查结果

从问卷的数据中得出考研的毕业生的阳性痛苦水平是9.16比非考研的毕业生的5.56要高,而且总症状指数(总均分)也相应的要高很多。这说明了考研和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总的生活状况上是有明显差异的。而且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女生的阳性痛苦水平普遍比男生要高。

(二)具体结果分析

图表1、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T检验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考研(44)的均值9.1410.868.7015.349.426.753.205.077.64

非考研(37)均值6.036.845.657.595.033.512.683.624.92

T检验2.298*3.220**2.718**4.289***3.675***1.987*()2.484*3.559*

*=P<0.05**=P<0.01***=P<0.001

由表1可以看出除了恐怖这一项,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8个方面的症状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

焦虑

考试焦虑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考试结果,而且往往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由于整个考试情景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利伯特(Liebort,1967)等人对考试焦虑测量进行因素分析表明,考试焦虑包括两种成分,一为忧虑性,主要是对将来的考试评价、预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担忧、不安,包括较多的认知成分。二是情绪性,主要指的是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及身体反应,如恐惧、焦虑和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有关的身体症状。

图表2、

从图表1,我们得出考研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是十分明显的,P<0.001所以焦虑与考研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图表2,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得出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之间焦虑差异显著的。

2、抑郁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是遭受挫折,面对巨大压力等之后的沮丧的失望。抑郁心理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从消极悲观处着眼,结果对生活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甚至有厌世感,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

(2)对待事物过分认真,缺乏灵活性,易自寻烦恼。

(3)一些细微的小事就能引起忧愁和苦闷,常常愁眉不展、长嘘短叹。

图表3、

从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抑郁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GSI)要高出很多,P<0.001。图表3,更是直接的显示出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抑郁方面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要高出很多。

3、躯体化

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

图表4、

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GSI)也是高出很多的,P<0.01。图表4,可以直接显示出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方面之间的差异显著。

4、人际敏感

人际敏感是指对人际处境的敏感、紧张、排斥和害怕等。人际敏感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分的人际敏感还会防碍人的社会交往功能。

图表5、

从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人际敏感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GSI)要高出很多,P<0.01。从图表5,可以直接显示出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人际敏感方面之间的差异显著。

5、相关症状

当考研大学毕业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承受着生理上的病变:如躯体化、强症状等。同时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偏差如偏执、敌对、人际敏感等。这是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它们严重危害考研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四、讨论分析

为什么考研大学毕业生出现的焦虑、忧郁、躯体化、人际敏感等现象?笔者认为这是受社会压力、家庭和自我意识的膨胀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就业压力的增加。由于工作岗位逐渐减少,就业人数相对递增,大学本科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而研究生就业情况总体上看供不应求,形势比较乐观。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导致考研竞争的加剧。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心理上会感到汲汲可危。其次,家庭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身上的注意力更多,对子女的要求也更高。(7)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这种关注往往会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再次,自我意识的膨胀。现代社会对自我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与此相对应,社会对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6)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又激发了无休止的物质欲望。(6)本科毕业生可以找到工作,但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在现今的社会中研究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致使许多毕业生不选择就业而选择考研。但是有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高期望、高要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取而代之的就可能是失望与低落。这种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个人的心理抑郁,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意识的薄弱。这些原因造成了考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压力的不适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分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低落、自卑、焦急、焦虑、恍惚等这都是考试焦虑和考试抑郁的不良反应。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研究显示考试重要性程度的估计越突出其考试焦虑就越明显。(16)所以激烈的考研竞争与考生的考研压力是息息相的。研究还显示学生的干扰认识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认为自己面临的社会、学校、家庭、同学等方面的干扰越强烈,其考试焦虑的程度也就越强烈。从现在的情势来看,社会的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就业压力逼迫着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其次就是学校,很多学校为了自己的名誉也不断的给学生加压,从刚进大学就给学生灌输考研的理念。当然家庭教育的失误也是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无形中也给考研的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他们过度的紧张焦虑。还有一个考试焦虑的原因就是学习生活都在一起的同学的相互影响,同学之间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青年社会学中显示,青年是有从众行为倾向的,他们的情绪和生活会受周边的人的影响。(8)考研的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如果有些人出现了考试焦虑,那么这种考试焦虑很有可能会在同学间蔓延开,所以这种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每天都渴望成功而惧怕失败,考研的失败对个人是严重的打击与心理威胁,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注给子女造成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坐立不安、头昏脑胀等。(2)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会使考生出现躯体化状况。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11)这些状况并不是短时间的现象而是贯穿于整个考研期间的。在张智君和霍燕的研究中发现,考生考试期间最显著的躯体化就是睡眠状况差。由于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前要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复习所以他们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考试,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其次就是考试期间的精神状态。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是造成他们心理不适、精神情绪差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其次躯体化的不良表现就是消化系统紊乱。由于考试期间时间紧张,用餐时间不仅不规律而且还非常的紧迫导致学生吃饭不按时而且过于匆忙。同时再加上各种心理压力,许多考研大学毕业生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肠胃不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也是考研大学毕业生经常出现的躯体化症状。所以考研大学毕业生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注意到考研大学毕业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但是从分析的结论可以得出人际敏感在考研大学毕业生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以前的研究发现人际敏感是与羞耻感、自信心相关联的。(10)缺乏自信是考研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会焦虑、抑郁的原因同时也是人际敏感的原因之一。考研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人际交往的敏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障碍。使原本就心理压力过大的考研大学毕业生无处述说自己的内心舒解压力,同时还会造成人际紧张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考研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对待考研?首先,考研大学毕业生要端正自己的考研态度积极复习考研,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自信。消除消极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丰富课余生活,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其次,父母要和子女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尊重子女的意愿。家庭还要为考研的子女做好后勤工作,全力支持他们。再次,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考研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研环境。最后,社会舆论应该报道一些正面积极的消息,而不是一味地吹鼓高学历,让用人单位盲目“人才高消费”,让毕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而是应该多建议一些正确的人才消费观念。国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这批未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怀。

参考文献:

(1)向东、王希林、马弘编,“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31-35页。

(2)张全和,“考试焦虑预防及治疗”。《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三期:9-10页。

(3)肖凌燕、邹泓,“二十世纪特质焦虑研究述评”,《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2期:50-54页。

(4)宁小华,“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考研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57-58页。

(5)章红,“把握大学毕业生心理特点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26-27页。

(6)殷方敏,“忧郁症的社会心理分析”,《四川心理学》2002年第1期:32-35页。

(7)王欣、王岩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四川心理学》2000年第4期:344-345页。

(8)孔燕等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9)陈俊、张积家,“大学生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心理学》2002年B4:50-53页。

(10)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回归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17卷第2期:109-110页。

(11)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0期:704-706页。

(12)王永新、王松波、杨育林,“870名考生高考前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99页。

(13)张弛、刘鹏,“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79-780页。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07-02

每年六月,都是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的日子。在这特殊的六月,毕业生的心态错综复杂,起伏不定。这其中有找到工作的欣喜,也有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既有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有对踏出校园的恐惧,还有同学间复杂的感情恩怨和对学校的抱怨。总之,毕业季的各种矛盾潜在地影响着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毕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学校各个相关部门,特别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教育预案,分析和把握毕业生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索毕业生离校前思想教育新思路、新途径,做到以人为本,提前预防,整体引导,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为此,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实际总结出“六维一体”的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

一、开展“就业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教育”——上好一堂就业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课

每年四月份,各地公务员省级联考逐渐开展,这个时候大部分毕业生都还在考公务员、考研以及找工作的纠结中,对考研、考公务员及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充满疑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到前面,以人为本,耐心细致地做好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教育。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建立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消除对即将踏入社会的恐惧感和迷茫感,教育引导毕业生做好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首先,我们要认真传达和落实学生处的就业形势分析,积极寻找信息,帮助毕业生客观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用准确的数字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处理学生找工作、考研与考公务员的关系,宣传当前政府为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国家政策和当地政策,引导毕业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增强毕业生对毕业后顺利就业的信心。其次,我们每年四月份都会邀请专业职业规划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观念,克服就业过程中的随意和浮躁。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学生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就业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初步引导毕业生合理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以上步骤,使毕业生对接下来三个月可能遇到的情境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处理好就业、择业、心理等困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二、健康心理教育

再上一次特殊的心理课。每年毕业季,除了毕业、离别等正常现象外,还有一些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普遍问题,如毕业前的消极心理、不正常的情感表达、毁坏公物,甚至为了逃避现实而自杀的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心理上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毕业生特殊群体再上一次特殊的心理课程。这次心理课程的针对性要强,要通过心理暗示和认知行为及生命教育等心理学方法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对正常的分别情绪,正确面对所遇到的挫折并指出适当的发泄途径。总之,要通过特殊的心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毕业生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三、法制安全教育——举办一场法制安全讲座

举办法制安全讲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毕业生认为自己即将毕业,置校纪校规甚至国家法律于不顾,以校园“老大”自居。在校内不遵守作息时间,擅自离校,冲动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在校外,频繁的“散伙饭”导致酒后惹是生非等非理性事件。第二个原因是大学生长期在校园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节。为了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出校门后能够遵纪守法,顺利融入社会,我们特意举办一场法制讲座。例如,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目前共有三名律师,每年五月份,学生实习回来之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系的律师讲一堂与毕业生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近三年,所有毕业生都顺利毕业,文明离校。

四、党员离校教育——再举一次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党员的离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升华。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经行一次正式的党员离校教育,通过“再次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形式,增强党员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树立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心,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争先创优,做好模范,带好头。

五、感恩教育——再说一次感谢

毕业的季节除了即将分别的悲伤,在网络留言里还有毕业生处处可见的感谢话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积极引导好同学们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开展一次感恩教育主体班会。在这个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思考在毕业之际还能为母校做些什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安全文明离校。学校也积极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离校提供便利温情的服务,让学生对母校留下美好回忆,增强毕业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怀念之情,进一步教育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会感恩、学会团结、学会关爱。

六、未来有约——写一封给未来的信

毕业生群体虽然心态错综复杂,但都对未来充满向往。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在毕业生离校前都会让学生们写一封给未来的信。在写信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展望未来,还能对大学做一个总结,重新梳理大学的点滴路程。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反应“写着写着眼泪就流出来了”。班主任将这些毕业生的信保存好,等到以后毕业生再相聚时将这些信再交给学生。这封写给未来的信能让毕业生们沉静下来,认真思索那些读书日子的得与失,思考之后的人生规划,鞭策他们为未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奋斗。

“六维一体”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还只是一个探索,实施近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毕业生怀着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恩,安全文明离校。针对毕业生教育这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还有很多途径值得我们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8)

开学至今,环境工程系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院毕办的指导和系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前阶段就业工作我系主要对在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现对我系就业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毕业生近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我系231名毕业生中在校129人,占总人数56%;离校102人,占总人数44%,其中套读学生36人,有升本意向13人,入伍参军2人。

预计三四级考试结束后,70~80%的学生将离开学校陆续参加就业、实习,2007年元月中旬自学考试结束之后,将会达到就业、实习的高峰。目前离校的学生或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或积极准备应聘联系工作;在校学生中,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近期的各类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在武汉市区参加招聘会。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较之去年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约1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

二、我系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结合我系实际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动员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指导小组成员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就业情况,讨论研究就业工作。迄今为止,我系先后召开“环境类专业就业指导讲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会”等会议。其次,总支书记陈教授召开党政联席会动员全系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其中主任助理柯老师主动联系广东省佛山威力清水处理有限公司老总来我系举行专场招聘会,在我系招聘优秀毕业生并洽谈我系与该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及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等事宜。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系一方面积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班团会、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宣传栏、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掌握科学的应聘技巧。在校园大型招聘会中,我系毕业生的定位准确,心态积极,突破专业的界限积极推销自己,有的同学主动推销自己的专业,以个人的品牌带动我系专业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班辅导员充分分析毕业生的个人情况,通过与毕业生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及特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四、提高就业管理水平,严格就业管理

我系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阶段统计,做到工作心中有数,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组建班级QQ群,建立毕业生信息网络及交流平台,每班确定几名信息联络员,及时地传递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

(2)从开学起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材料的完善,毕业生的档案整齐、规范;

(3)强调毕业生的纪律要求,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格办理离校程序,与离校学生签订安全协议;

(4)按时参加院就业工作例会,及时向总支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落实工作内容。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系就业工作是有序、有效、有特点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个别学生因心理、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过大等等。

我系下阶段就业从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未就业学生参加校内外专场招聘会;

2.加强已就业学生的跟踪与教育;

3.继续收集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9)

1)主观积极性。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的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然后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学生把毕业设计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来看待,甚至认为其它功课已经通过,自然毕业设计肯定也会顺利通关,这种典型的应试式思维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就业越来越难,学生要找忙于工作,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着前期文献调研与设计工作不努力,等到答辩前期突击的现象。

2)基础不扎实。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我系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看不懂专业的参考文献,系统方案设计不出来,经过指导老师耐心指导,仍有些同学一窍不通。涉及仿真,有一部分同学,连Matlab工具软件都还要现学。这些现象都体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严重制约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1.2教师因素

1)主观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开展科研工作,带学生做毕业设计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用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系教师教学任务尤其多,在毕业设计开展期间,多数教师还承担了课题教学,课程设计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谢七月(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教学工作。这几年绩效改革不鼓励超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又持续周期长,学生知识结构又层次不齐,因而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态度不是很积极,指导效果明显受影响。

2)指导老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热工自动化专业方向比较细,开设热工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很有限,我系极少教师本科专业是热工自动化的。由于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即使缺乏系统的工程化培训与实践的新进教师也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指导毕业设计,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也只好勉强上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而且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1.3客观因素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部分同学还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类事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仅仅14周,也就三个多月。而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文献调研、文献翻译、开题、设计、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保证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毕业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据我系历年数据,不能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多达40%,而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做出较好结果的学生不足10%,这类学生往往是提前参加了相关课题或是有扎实的基础,而基本完成任务书内容的学生将近50%。

2)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难以激励学生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尽管在毕业设计过程已经按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了检查考核,而且也制定了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但指标不够具体,考核过程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考核。即便将考核模式向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但因这些内容无法在三个月内实现,因此,无实际全面实施考核的可能性。

3)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不够灵活,既难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难以提高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考虑不周全,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其它客观因素。影响毕业设计的客观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实验条件紧缺,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设计电厂自动化的实验缺乏实现条件。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毕业设计时间的调整

从本届毕业设计开始,我校开始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把前期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三周,要求在这三周内完成文献调研,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然后希望学生能够利用部分寒假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为开学初的毕业实习做准备工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参加毕业实习,增强毕业实习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进一步的落实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我系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给与更为合理的毕业设计时间。对于成绩前10%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初结合毕业后的计划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这学期内进行文献调研与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争取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开题,利用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鼓励结合设计结果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设计总时长达到三个学期,这个时间相当于目前2.5年制的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从而保障这部分优秀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对于成绩前30%左右的学生,则可在第七学期初选题、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对于成绩一般以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采用学校统一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第七学期中后期选题,第七学期末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保持在半年以上。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

2.2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更好指导毕业设计,我系正探索指导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我系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均在120人左右,而现有专职教师只有15人,平均每位教师指导8名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热工过程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几乎包罗万象,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每个领域均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探索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尤为重要。鉴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面临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急盼有教师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与讨论,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一名教师开展集体指导。提前安排时间与地点,即时通知学生,学生既可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可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集体指导。

2.3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探索

我校已使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先由教师命题上网,然后由学生上网选择,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最后指导教师确认。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系对选题工作进行了探索。首先从命题上把好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分别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我系成立了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在选题期间,组织教师对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评审打分,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予以通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保研的学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可以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冲刺校优秀毕业设计。对于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从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命题结合生产实践,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研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科研题目进行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为将来研究生的深造打好基础。对于力争进入特别优秀学生的选题,系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将组织面试考核,考核成绩供命题教师参考。学生在选题期间,即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命题教师根据选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命题要求相吻合的学生,确定选题学生。

2.4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根据学校与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我系制定了管理细则,探索从制度建设方面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1)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给学生阐明毕业设计的严肃性,明确指出毕业设计将从严把关,从而使得学生端正毕业设计的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场所开展工作,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检查与指导,规定学生每个工作日必须在指定场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由指定学生负责每天的考勤,系指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考勤检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作风。学生每周参与答疑,即时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指导教师将记录每周的答疑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2)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工作。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校与学院有教学督导会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我系将加强这方面的督查,每周向学生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设立经费进行奖励,对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要予以奖励,为了公平起见,对于指导非特别优秀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教师,系将加大力度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指导教师,限制下年的指导人数。

3)严格考核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为了使得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考核,而不是只注重毕业设计的最后结果。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初期):检查师资配备和设备条件、课题审查情况及学生选题结果。第二阶段(中期):深入教学现场,进行实地检查,通过观察、提问,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同时检查教师的工作状况,依据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对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第三阶段(后期):这个阶段重点抓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答辩前,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经“审阅”、“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成绩由“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组成,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避免教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给自己带来麻烦,系指导小组将协调后续工作,使得指导教师能客观评分。为了客观公正进行评阅,采用集体交叉盲审形式。严格按程序组织答辩,避免走过场。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6年前,随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的首个合作,一场自学考试新的办学模式拉开了序幕。新生事物就像婴儿一样,有可能茁壮成长,也有可能夭折。不断呵护、不断总结经验,是使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的必要手段。

自2005年开始,广东省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点,探索尝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的办学模式(以下简称相沟通班),至今已有6年时间,通过对该办学模式发展实践历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可以更好地发展该项目,也可以为今后开展新的自学考试办学模式起到借鉴作用。在此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自考办学模式的成效与后续政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有一点参考价值。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发展实践历程的回顾

(一)相沟通项目的立项及招生情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项目从酝酿论证到立项,历经2年时间,于2005年3月同意立项。相沟通项目的立项,标志着广东省自学考试新路子的探索尝试迈开了步伐。

广外艺作为广东省相沟通项目第一所被批准试点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主考学校,于2005年春季开始招生196人,秋季招生107人,相沟通班已开办6年时间,共招生4,000多人。此后在广东省自考委的规范下,要求参与试点的全省高职高专院校,规定每年招生一次,在秋季统一招收学生。

(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自举办沟通班以来的回顾

1.相沟通班各专业历年情况统计

广外艺自2005年至今,以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主考学校的招生专业共有8个,其中有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和美术设计等。前4个专业都在2005年开始招生,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是2006年春季招生,后3个专业是近3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未有毕业生,忽略不统计)。该文以前5个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各年份招生人数、毕业生情况、得到学位人数,以及未毕业人数见上表。

2.对2005-2008年招生的相沟通班各专业情况进行分析(截至统计时间止,尚未有毕业生的专业不进行分析)

英语教育专业历来是广外艺相沟通班招生大户,2005-2008年,共招生1,165人(含2008年仍在校生数264人,实际按901人计算),毕业生共计679人,占招生总人数的75.36%,得到学位人数108人,占毕业生人数15.91%。未毕业学生仍有222人,占招生总人数的19.06%。

音乐教育专业2005-2008年共招生292人,毕业生共计148人,占招生总人数的50.68%,得到学位人数15人,占毕业生人数10.14%,未毕业学生仍有144人,占招生总人数的49.32%。

美术专业2005-2008年共招生125人,毕业生共计75人,占招生总人数的60%,得到学位人数5人,占毕业生人数4%。未毕业学生仍有50人,占招生总人数的40%。

学前教育专业2005-2008年共招生199人,毕业生共计136人,占招生总人数的68.34%,得到学位人数55人,占毕业生人数40.44%,未毕业学生仍有63人,占招生总人数的31.66%。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05-2008年共招生140人,毕业生共计65人,占招生总人数的46.43%,得到学位人数55人,占毕业生人数84.62%,未毕业学生仍有75人,占招生总人数的53.57%。

3.对2005-2008年招生的相沟通班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1)按照毕业率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

可见:5个专业中毕业人数最多的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率最高的也是英语教育专业;得到学位率第一、二名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是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因此两专业的学生英语程度比较好。

(三)存在问题分析

1.毕业率分析

2005-2008年,广外艺各专业招收的相沟通班学生共有1,657人,毕业人数共有1,103人,毕业率共计66.57%。未毕业人数共有554人,占总招生数33.43%。5个专业都有五年制学生,实际上还有部分学生自考本科成绩全部通过,由于未拿到专科文凭,不能申请自考本科毕业。因此与立项之前预计70%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年限毕业的设想大致相同。各专业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原因分析如下: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因为毕业的学生不需要二外,要学位的学生才需要考虑攻克二外的问题,毕竟要学位的学生在相沟通班中的比例不高,这是毕业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给英语教育学生构成威胁的是那些要背诵记忆的课程,因为英语单词的背诵就已经够呛啦,没时间去应付更多的课程。从实际操作看,目前能在两年内完成相沟通班所有课程的学生为数少。再加上毕业出去后,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学生有时会耽误回校参加报名考试,这也是客观上造成毕业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技能课、专业课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技能课、专业课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通过率也较高。但是在综合课或是需要背诵的理论课方面,由于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共同特性与惰性,造成了这些课程的通过率低,也就影响了毕业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学生英语没通过,需要多考三门课程,也是学生不能在两年内完成相沟通班所有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前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专科教学计划课程较多,又是突出双语特色,专科教学计划中还有与音乐美术相同的一些技能课程,相对来说压力较大,这是该两个专业部分学生不能在两年内完成相沟通班所有课程的主要原因,但这也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拿到学位的主要因素,因为强调双语,使得这些学生学位英语的通过率高。

2.未毕业学生目前政策上的出路

2005年,广外艺相沟通班4个专业共招收464个学生,能够毕业的学生354人,占招生总数的76.29%。应该是历年最高毕业率的一个年级。至2011年经过6年时间,英语教育专业还有55人没能毕业,其他3个专业还有55人没有毕业,未毕业共有学生110人,占招生总数23.71%。按照广东省自考委文件精神,相沟通班学生由办班学校负责6年时间,没毕业的这些学生必须推到社会去,在学校学习已经通过的委考课程也相应作废,尚未毕业的学生必须加考原有的委考课程,所有开考计划各科成绩合格,才能到各市自考办申请办理毕业手续。广外艺第一批走向社会的学生即将出现。

当然,这些学生通过努力也许能够取得文凭,但是毕竟累积下来的人数多。全省参加相沟通班学习的学生大概有几万人,像这种类型的未毕业学生会越来越多,对这些学生能给予那些出路呢?能有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吗?这是相沟通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优势、成绩与展望

(一)相沟通班的优势,搭建了高等教育立交桥

回顾自学考试相沟通班办学成长的历程,搭建了高等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既保证了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要求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相沟通班的社会优势,吸纳了社会、私人资金来发展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相沟通班的社会优势是充分发掘、整合了社会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了高等教育供给能力,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吸纳了社会、私人资金来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沟通班创立以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吸引力,给高职高专院校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带动一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迅速发展。

(三)相沟通班发展的自身优势,提高了高职教育办学视野,为开展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课程相衔接奠定了基础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曾仲研究员曾写论文提议创新自学考试办学模式,将高职院校作为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开展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技工学校课程相衔接的形式。经过参加多年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沟通班的办学实践,高职院校提高了高职教育办学的视野,为高职院校当好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奠定了基础。

三、几点建议

给予自学考试相沟通班未毕业学生出路,是继续发展自学考试办学模式探索尝试的补充,是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相互沟通、相互承认学分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将可能探索出一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新路子。

(一)各类成人教育办学形式互认学分

1.原相沟通班主考院校

未获得毕业的相沟通班学生,参加成人高考统考,志愿可填报原来主考院校的本科志愿。建议原主考院校在未获得毕业的相沟通班学生被录取后,能够在学籍上承认与成人学历教育相同课程名称的相沟通班全部课程成绩,帮助此类学生在另外一种成人办学模式上尽快取得毕业资格。

2.其他本科院校

未获得毕业的相沟通班学生,参加成人高考统考被录取,非原沟通班主考学校的本科院校,能够采取放宽学分,承认同等层次外校学分的比例的形式,协助未获得毕业的相沟通班学生在另外一种成人办学模式上尽快取得毕业资格。

(二)放宽自学考试政策,支持相沟通班学生继续参加自学考试

1.自考大考承认相沟通班开考计划各科成绩合格

未获得毕业的相沟通班学生,继续参加自学考试原专业的学习与考试,原来所有开考计划各科成绩合格的,以单科成绩合格为由,均予以承认学分。

2.非原专业考题的替代办法

对于参加自学考试非原专业考籍的学生,也能承认与现有专业相同课程名称的相沟通班全部课程成绩。

3.非本专业课程总成绩不合格的替代方法

能否考虑有像“不考英语者,以三门课程代替,但考生只能获得文凭,不得申请学位”这样的措施,让考生在本专业的某门课程长期考试不合格的情况下,采取申请别的课程代替的办法来解决有些考生长期被一门课卡住不能毕业的问题。

(三)采取必要措施,提高相沟通班的通过率

1.主考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相沟通班办学质量,提高通过率

随着相沟通班办学时间的增长,毕业学生与未毕业学生都会增加。如何采取措施,提高相沟通班的通过率,是摆在有关领导的办事日程上亟待解决的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目前,以广外艺为例,2005—2008年期间,参加相沟通班学习未毕业的学生有504人,这还只是算2005年开始的5个专业,未包括后来新开办的专业、与其他本科院校合作的专业。因此,估计连同其他专业算起来,应该有700~800位未毕业的学生。广外艺在办学过程中,还想出了给学生开足每门课程的辅导时间、校内互认相沟通班相同课程的成绩等办法,来减轻在读相沟通班学生的负担,提高通过率。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除了没开足辅导课时外,由于不熟悉自考的规律,办自考的课程辅导方法也不够。加上有的高职院校干脆将相沟通班交给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去承办,这些培训机构为了盈利,除没开足辅导课时外,在考试时还会采取一些不雅的手段,帮助考生获取考试成绩,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因此通过率应该是比较低的。

建议主考学校首先要加强对相沟通班的办学指导,开课指导,以及派出教师加强辅导指导的力度,来协助提高相沟通班的通过率。其次,要加强自考委考课程考试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相沟通班的办学质量。

2.高职院校应该采取的措施

参加相沟通班办学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自学考试理论研究。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减少相沟通班学生的负担,如对在校期间参加相沟通班学习又不能毕业的学生,通过允许他们全日制毕业离校后还能回校参加课程辅导的措施等来提高通过率。如果委托社会培训机构来承办相沟通班的办学,必须加强监督力度,防止产生对相沟通班办学的不利因素,以及对普通班的办学带来负面影响。

四、结语

总结回顾自学考试相沟通班的办学发展历程,目的是为了发展广东省自学考试,是为了使自学考试不断迈开新的步伐,探索尝试新路子。撰写本文,目的在于能够提高自学考试相沟通班的通过率,并为今后开展新的自学考试办学模式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9,(1).

上一篇: 象棋比赛策划书 下一篇: 安全发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