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0:08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关键词:物流 成本美国 中国途径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四)技术方面。

采用简单、有效、费用并不高的手段与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场,用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库存,利用Internet来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和趋势的探究

摘要: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当下,如何在经济大变革时代,稳扎稳打,实施好每一项经济贸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际经济贸易;贸易战略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度过了漫长的15年谈判期,终于在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而2015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截止到今年,对中国的15年保护期已经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首先,允许金融、证券、钢铁、交通等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而且国内所有投标项目,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也无权参与,仅允许个人财团参与。其次,去除海关关税,所有从海外进入我国的商品一律免税放行。而早在2013年10月26日,我国上海自贸区就已正式挂牌,标志着贸易自由化在我国实验成功。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利好。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当国人正憧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蓝图中时,拥有庞大资金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却转而投到发达国家门下,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腹背夹击的困境下,我国如何在经济格局转变的前提下,走出适合我国国情,更为优雅的步伐,从而赶超发达国家,达到世界领先的贸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

前不久,中央出台了二胎政策,结束了我国一对父母仅可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核心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相关报道显示,截止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并且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今年,首次出现新就业人口低于退休人口,这表明我国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往我国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大量劳动力缩减,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经济力量也将逐步衰退。而二胎政策的提出,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请拭目以待。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DP水平较之三十多年前,翻了几番。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作为农业大国,人民处于食不果腹的生活之中,大面积贫穷,就业率偏低,对外出口量少,发展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逐渐加强对外贸易,鼓励外来资本进驻我国。在此政策下,国外大批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外贸易战略提出后,我国大量商品得以出口海外,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到30446.7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外汇储备额超过3万亿美元的国家。另外,透过对外贸易,我国在工业领域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为巩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环境被破坏,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正逐渐向恶性竞争演变。部分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异议,我国当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对此类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必须转变贸易战略,以应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思维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2)

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所以,中国服装业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境。本文系统,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装贸易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行业外向度和市场需求,指出我国服装贸易的不足之处,得出我国服装行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国际竞争策略。

论文关键词:服装 主要困境 品牌经营

一、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

(一)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

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适应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的需要,骨干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

(三)休闲风推动了市场细分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

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的一个主流,同时,品牌多元化在近年来的服装行业内也.哨然成风,这是我国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有利于改变我国服装也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给大企业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市场细分也给众多小企业争了一席之地。

(四)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

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有所增强

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

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场。

(一)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二)新的对华限制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以上。据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万多人失业。服装行业不仅要从外贸出口的金额,更要从考虑就业因素来评价美欧设限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升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确保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1.市场保护措施

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2.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且面临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在出口中,中国服装业一直以自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主,而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纺织品服装较少。近些年来,又面临来自自由贸易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严峻性。目前,欧盟自由贸易区内有52%是内部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38%是内部贸易。

三.解决我国服装出口的对策

l、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

品牌最能体现民族工业的特点,不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驰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要保护国有名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保护,这是保护国产品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国内,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别是市场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牌决不能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轻易放弃。

2、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在企业对外贸易的品牌营销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创建国际名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l、把发展出口名牌产品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扶持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

2、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名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和政策,阻止外商以合资等手段吞食我国品牌,督导我国品牌境外注册,保护国有无形资产。

3、加强对洋品牌的反倾销调查的步伐,保护民族品牌。

4、协助企业在国外开展营销工作,鼓励名牌参与国际竞争。

5、按国际惯例,组织国内企业应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维护国有品牌的利益。

6、加大对假冒伪劣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真正的名牌,维护国有品牌的声誉。

四.我国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未来走势

1.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但要实现从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升级,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从产品单一、类型单一向多品种多类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越。有些经营户不惜重金,相继赴美、日、法、韩等国参加纺织品服装展销会。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一些外商也纷至沓来,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我国还设立了办事处。

2.加强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

在世界性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浪潮下,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同时纺织品的功能性也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服装功能要求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纺织品不断推出,如防紫外线、抗菌、免熨抗皱、阻燃、防静电、防水、防电磁波等纺织品。纺织服装业要求生产商、销售商树立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积极开发和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环保服装,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实施工商联动,组织强有力的市场攻势

产品的竞争,一定意义上是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能力、机制、体制的竞争。通过联合协作,把纺织服装的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全国性中心市场为枢纽、区域性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纺织服装市场体系,实现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同时,通过建设一批跨地区经营的社会化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和规模化、规范化的制及连锁经营企业,使产品尽快走向国内、国外市场。

五、总结

近些年来,我国的服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依据我国服装贸易的现状中体现出来的缺乏品牌优势,产品品种单一,绿色环保和社会道德准则要求,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等弊端,我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与文献,从中找出一系列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加强环保绿色营销意识,实施工商联动,组织强有力的市场攻势。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对奥巴马上台后中美贸易的展望

论文摘要:文章以奥巴马为中心,讨论了各种对中美贸易产生影响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如人民币汇率等,并对中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奥巴马;中美贸易;展望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以67.7%的得票率,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他当选的事实本身已经开创了历史,而他的当选将给中美经贸带来什么影响?

1 中美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和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两国间贸易额持续增长。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07年。中美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021亿美元,相比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美方统计还显示,中国从1991年起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逆差来源地,2000年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不断攀升,到2005年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的26.3%,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8%,这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最高记录。

这样的结果大多是由于,美国的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工或进口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商品,并从中牟取了丰厚的利益。但这些数字确实触动了一部分美国人的敏感神经,他们认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包括对就业等方面构成威胁。

2 奥巴马对中美经贸的影响因素

2.1直接因素

在中美贸易方面,奥巴马强调公平贸易,只有更加公平的全球贸易市场才能促进全球化。而如果贸易国采用关税、补助、控制汇率等手段来保护自己,那么美国就一定要抵制这样的贸易行为。

(1)出口

他建议中国扩大内需,降低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就是减低对美国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动阶层的就业情况。并宣称将要严惩那些把工作机会转移到海外的公司。

(2)产品安全标准

奥巴马曾宣布将禁止进口铅含量超标的玩具。这标志着围绕牙膏、食品和药品等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加深了美国对中国制造品的争议。

2.2间接因素

(1)个人背景中的亚洲因素

奥巴马童年时代曾经在印度尼西亚生活过4年,奥巴马的祖母仍然居住在肯尼亚,还有同母异父的妹妹定居在印度尼西亚。他本人与亚洲有着深厚渊源,在亚洲的经历也塑造了他多元的世界观。

(2)人民币汇率

2008年10月29日奥巴马给美国纺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卡斯约翰逊写信承诺,一旦当选,他会对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对中国施加压力,促使人民币升值,并改变中国的外汇政策,使中国减少出口,增加国内消费。

(3)安全

在安全方面,能源竞争、污染扩散、工业和技术间谍、持有美国国债威胁其金融安全等问题可能将被重提。

(4)政党及内阁成员

民主党代表美国蓝领阶层、弱势群体、制造业、高科技、劳联-产联等阶层利益,这些都是对华贸易的受伤者或利益未得到完全保护者,他们对保尔森发起的战略经济对话未能实质性施压中国感到失望,对布什政府片面代表大金融、大跨国垄断资本家利益表示不满。因此必然给奥巴马施加更多压力。

副总统拜登,1979年和2001年两度访问中国。国务卿希拉里,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具有混合性记忆,在克林顿任内期间中美经济曾十分繁荣,不过也曾发生过轰炸南联盟的事件。

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他的经济政策将更倾向于寻求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协作,并将毫不吝啬于对市场的干预。

3 分析与展望

3.1 分析

(1)直接影响

根据奥巴马的言论,他可能在贸易方面对中国采取强硬攻势,奥巴马政府将想方设法限制中国某些产品进入美国,以此为美国的相关行业增加就业职位。可能提出的理由包括:中国的产品安全问题、产品制造中的环保问题、涉及企业劳动条件的所谓人权问题、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等等。

而这所施行的一切,就是超级保护主义:一种更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隐形保护方式、各种非关税壁垒,比如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可以被用来限制进口和保护出口。

(2)间接影响

1)个人背景

虽然奥巴马与亚洲以及中国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其政策主张。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服务美国、为美国人谋求利益,才是候选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他的这种身份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2)人民币汇率

在3年前,两国之间的汇率波动空间很小,而现在随着美元的变化等一系列经济因素,波动幅度在扩大,这是市场所驱动的。中国的崛起和人民币的崛起,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有能力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中国的金融体系比起美国更加的渐进。主流并不认为奥巴马真的会采取措施向中国施压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3)内阁团队

外交政策班底是一个相对务实团队,属于民主党外交政策中的温和派,更强调运用外交以及经济援助等软实力来推进美国利益。奥巴马、拜登、希拉里等人的对华表态并无过激之处,其亚洲团队中的中国通居多,大都是客观务实者。

3.2展望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3)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温室效应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所谓低碳理念就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含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概念在低碳理念发展下应运而生,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出发点,针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国家如何在低碳经济下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思考依据,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贸易 机遇与挑战

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人类视野。低碳经济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但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领域,忽略了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的重要功能。因此,对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一课题的分析能够为低碳理念引入国际贸易发展、实现国际贸易发展与低碳理念深度结合提供重要理论保证。笔者将针对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具体讨论分析。

一、全面理解低碳经济

人类社会伴随对生物能源,风力能源、水利能力、太阳能源、地下资源能源、核电能源等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形态向现代工业形态的转变,使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逐步向工业文明迈进。然而在这一过程的实践中,随着对传统资源开发利用,各类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低碳经济以其对环境保护功能的独有优势得到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认可。

1.低碳经济概念分析。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与浪费、实现对新兴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行动指导,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目的。低碳经济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源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经济增长与高新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实现提高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经济增长始终的前提下,通过对技术手段的革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转型,能源开发手段的整改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和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英国率先对低碳经济做出阐述,向世界告知低碳经济将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世界各国,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关注与认可。随着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低碳经济逐步向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等各领域渗透,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及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低碳经济不单是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的行动指导和任务,而是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应共同遵循的行动原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2008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爆发,人类在寻求更加高效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对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更加关注,在世界各国的共同探讨与分析中得出低碳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应在国际领域得到重视,是一项具有世界性的活动。因此,低碳经济应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

二、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影响的分析

1.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机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在经济发展各领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所以经济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第一,低碳经济是一项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使各国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加,低碳产业以此为背景应运而生,低碳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将极大程度的促进国际贸易机构对先进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开发低碳能源,研发并使用低碳产品,因此低碳经济能够促进低碳产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得到分析,第二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产出的工业半成品,这种将精力集中在加工贸易方向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造成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甚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够逐步实现国际贸易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实现国际贸易模式的全面转型与升级更新。第三,利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使经济逐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减少国际通行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因此,低碳经济可以提升国际贸易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地位。

2.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挑战。

根据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低碳经济在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必将使各国对外贸易面临新一轮的挑战。第一,我国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煤炭、石油等非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增长实现由依赖于非再生资源向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的转变,所以低碳经济在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向我国乃至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发起挑战。第二,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我国的主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优势上,但是针对低碳经济的要求,在对国际贸易关税的调整上对低碳环保的考虑俞发增加,导致以工业产品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外贸竞争力上出现极大问题。第三,根据低碳经济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出的要求,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极大程度的削弱了我国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

三、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如何提高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制定制度化的低碳标准。现阶段,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深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但是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因此,国家应当针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低碳发展形成文件性管理制度,对各领域提出制度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第二,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机制。低碳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低碳技术手段的应用。所以,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进程对于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强与周边友好邻国的合作力度。我国在国际地位中处于大国的位置,在国际贸易中同样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存在,在应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冲击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与周边友好邻国的合作,确保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最大限度的避免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冲击。

四、结语

新的经济发展时代带来了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时代特征必将提出新的要求。低碳经济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影响的扩大,促进低碳经济在各国家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领域无疑成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对国际贸易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提出的双向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翔宇.低碳经济下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战略制高点[J].经济视角(中旬),2012,06(02):78-80.

[2]何建坤,周剑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04(04):18-35

[3]杨君茹.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8(10):9-12.

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二: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也发生着变化,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这期间也产生了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并一直督促着国际贸易企业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使得其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虽然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在当前的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着诸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对国际贸易的策略进行创新,国际贸易才能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际贸易企业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得其拥有一个更好的贸易平台,提高了信息流通的及时性。②电子商务线上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贸易方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使得商务洽谈变得更加便捷,为贸易双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③电子商务通常都是采用线上支付的方式,例如网银、支付宝等,其使得买卖双方可以在互不见面的条件下完成相关的交易,并且还为交易双方的资金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风险。

1.2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在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主要具有几个特点:①信息化程度高。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使得贸易方式产生了较大的改变。②虚拟性强。与传统国际贸易双方会面交谈的贸易形式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更像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完成相关的交易谈判工作,其主要采用的是数据交流的方式。③全球化特性。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距离不再是困扰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倾向变得更加明显,国际贸易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国际贸易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2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必然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虽然在21世纪,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国际贸易企业的不断增多,其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总体而言,当前国内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电子商务时常不能满足国际贸易进行的需求,难以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2物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相关环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减,但是物流仍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近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物流体系存在的不足变得更加明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物流企业众多,但是各个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在国际性物流配送系统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行业规范和准则。②运输成本过大,基础设施有待于完善。近年来电商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都充分地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当前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创新策略

电子商务下要想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对现有的贸易策略进行创新,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贸易形式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企业必须要及时转变思路,要大胆地对传统的贸易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条件。具体而言,贸易形式创新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地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对现有的贸易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贸易环节,提高国际贸易工作的效率;②提高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程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当中去,在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3.2宏观管理创新

国际贸易由于会受到多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影响,其对贸易管理者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宏观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宏观管理创新主要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①充分地发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管理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②对招标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例如采用电子招标的形式等,学会在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下不断提高配额使用率,尽可能地避免外交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3营销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方面,这也是其与传统贸易方式所存在的最大区别。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营销理念创新。在国际贸易营销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整合营销、定制营销、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等先进的营销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②营销方式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营销必须充分地发挥网络在营销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要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平台、手机等渠道对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还应该在营销的过程中加强与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完美的购物体验是国际贸易营销永恒不变的主题,只有如此,国际贸易营销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3.4运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对运输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对当前的运输方式和物流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仓储、交通和物流等各个基础环节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运输方式更适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的电子商务背景下,互联网一体化管理体系仍然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管理形式,该种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运输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仍需对运输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效率,保证产品能够及时无损地运送到客户手里。

4结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也是国际贸易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企业只有充分地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不断对现有的管理理念、运行体制和营销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把握好机遇,才能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4)

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人才培 养质量的一次全面、综合性的检验,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不仅 能够培养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使学 生意识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从而使他 们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和以后的社会工作联系起来,以便毕业后能更快 更好的适应社会。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普遍加强了对毕业论文工作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逐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毕业论文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 步成绩,大多数同学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对毕业论文 的文本格式比较注重规范,也开始注重毕业论文的实用性,大部分指 导教师对指导工作认真负责。

 

但从总体看,由于各高职院校受自身发展历史、学术风气、扩大 招生、就业压力、实习时间安排、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 影响,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在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环节中 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本文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 业为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情况分析

 

现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10-2012级国际贸易专 业3个年级573名学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一) 基本情况统计

 

(详见表1)

 

(二) 论文情况统计

 

(详见表2)

 

(三) 分析

 

1.选题环节分析

 

通过追踪三年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看出,论文标题从假大 空逐步过渡到有具体企业和具体实践环节,但依然存在选题陈旧或多 人重复。如表2所示,在573人中有222人选题重复,题目为“XXX 公司出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只是公司名称进行了替换,文 字内容有相当高的相似度,段落设置完全相同。有些论文虽然有具体 公司名和实践环节,但学生个人从未进入公司参与具体工作,假题假 做,内容空洞,纸上谈兵,无法将知识、技能很好地应用于职业与岗 位工作,造成毕业论文题目缺乏创新性和实际意义。通过表2,也看到 “其它与国际贸易专业无关论文题目”虽然还占一定比例,但可以看出 有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学院论文指南和老师加强了指导有关。

 

通过对题目和具体内容的分析,也发现一些积极的变化。通过表 2,可以观察到学生选择“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面”的论文题目逐年 增多,由9人到13人到24人,很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意识也日渐成熟,在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企业纷纷采用营销模式,说明学生的论 文题目也在与时俱进。

 

2. 写作环节分析

 

论文写作时间和毕业生实习时间重合,个别学生实习期间比较辛 苦,工作忙、压力大,更有个别学生工作时间较长,经常出差,下班 后己是疲惫不堪,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环境。

 

其次,论文写作过程中基本都是教师联系学生,询问写作情况, 学生个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 见也是置若罔闻或不能正确理解,有时通过几十个邮件仅仅是为了说 明一个问题。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 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缺乏基本的文 字功底,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只是将多处找来的一堆堆材料没有逻辑 联系地堆砌在一起,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文体杂乱,不符合论文写 作基本格式,甚至将企业内部新闻稿件、规章制度等直接拿来当作论 文内容,不加任何整理。抄袭现象严重,从头到尾大段抄袭原著;更 有甚者应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沿用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

 

再者,在教师指导方面,由于指导教师个人还有繁重的教学、科 研等相关工作,在毕业论文指导中个别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没能及时与学生联系沟通,逐个甄别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对学生写作 过程无法全程掌控,造成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3. 答辩环节分析

 

毕业论文最后环节就是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毕业论文 的完成质量,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以及论文真实性,提升学生认知水 平的最后环节。许多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认为反正学校最终是 要让他们毕业的。因此答辩之前对答辩事宜准备不充分,对自己的论 文不熟悉,尤其个别学生写作环节就有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拷贝抄 袭别人的论文,对论文结构完全不清楚,甚至还有买来的论文等,在 答辩现场论文陈述不清楚,对核心观点、关键词不清楚、不了解,在 回答问题时要么回答不出,要么答非所问。

 

三、改革理念及举措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 具备鲜明的特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作的通知》进一 步明确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尤其针对高职毕业论文教育,教育部办 公厅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论文要与所学专业 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 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 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在此方针的指 导下,高职院校应做到:

 

(一)毕业论文管理的改革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包含两层涵义,一是规范,二是务实。

 

规范管理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论文写作管理规范制度,从 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教师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环 节上制订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的写 作各环节,利用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切实加强在线 的实时指导,改变过去那种“管理随意、质量随便”的情况。对论文 写作的要求、意义、规范、时间、质量、奖惩等各环节,对学院、系、 教师、学生都提出明确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务实管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 写作要求和指导手册,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

 

(二) 选题方面的改革

 

要切实围绕实际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提倡“小”、“新”、“真”、 “实”,一切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问题与未来工作实际相 结合。改变过去那种“围绕文献资料团团转,毕业论文纸上谈兵,假 题假做、内容空洞”的现象,使毕业综合实践的任务紧扣毕业生的职 业岗位和所学专业,使毕业生有真实的课题可做、有真实的内容可写。 学生可以把企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创新、正在做的实训项目、工作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技能技巧、工作中的经验体会等作为毕业论 文的课题。

 

(三) 成果形式的改革

 

要努力实现高职毕业论文这一最重要教学环节的真正意义,不仅 要注重毕业论文的书面成果,而且更要注重毕业论文的实物成果,以 真正完成毕业论文。鼓励创新,对于市场调查报告、创意设计书、创 业设计书、企业生产(管理)改革计划书、职业规划方案等多种灵活 的毕业论文形式应予以支持和鼓励。

 

(四) 答辩模式的改革

 

由指导教师、企业专家、行业协会领导和企业事单位行家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针对学生的书面成果和实物成果,实施以就业为导向 的“毕业答辩一成果展示一就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 从而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审问式答辩,对学生就业毫无益处”的做法。

 

四、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5)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常规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以及检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这进一步指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水平评估工作中,也将毕业设计(论文)列为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组织了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而且对高职毕业论文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而别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日趋低下,甚至很多高职院校得出取消高职毕业论文。其实,我们需要反思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应对的措施。结合我执教国际贸易专业以来多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经历,试着对此进行分析。

一、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偏离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国际贸易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应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涉外实践应用型人才。而目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还是沿袭学科本位下的“学术性”的论文模式,“学科本位”观根深蒂固。近年来,部分高职教育老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并在相关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如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教育的课程观、教学方法等。然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选题、撰写要求等方而,仍然采用传统“学科本位”的论文标准,强调毕业论文对学生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功能,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这与高职教育以实用性、应用性为目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合理

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四所高职院校近五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查阅发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学术性”影响根深蒂固,近五年四所学校的论文选题中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的,平均选题理论研究型占比达到86%;而实践研究型、调查报告以创业计划书,这些反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选题占比都不过10%,具体见下表1。而且在查阅四所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论文时发现,很多选题连年选用,选题固守没有创新。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83.8%)为扩招后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普通院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基本模式与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相同,很多论文指导老师当年本科毕业论文或研究生学位论文就是这么东拼西凑“写”出来的。由此看来,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的重学术轻实践应用是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种延续。另外,有国际贸易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一周两三门、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已使他们难以招架,很少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问题知之甚少,其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论文指导成了师生间“空对空”的文字和思维游戏。更何况,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师生比逐渐拉大,教师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外聘指导老师又受资源所限,管理者不得不“赶鸭子上架”,让那些并不具备论文指导能力的青年教师去指导。

4.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方面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在绝大部分院校都是放在大三的下学期,即第六学期。而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顶岗实习、准备就业。这就使得学生为了实习和找工作,花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少了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时,与论文指导老师缺少面对面的指导,这都影响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与应届毕业生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与自己的实习内容甚至学校所学关联性不大;也有学生把这段时间内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视为一种无意义的负担。

二、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

1.紧扣培养目标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

对于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有区别对待,这便是教育界一直推行的“因材施教”。“应用性”人材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国际贸业专业的教学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可能、也不应该写成“学科本位”意义上的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从:学生岗位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实践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着手,以贴近“实用生”和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方面来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综合性的或专题的)、以顶岗实习单位经营管理分析、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等等。

2.合理安排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由于学生需要进行顶岗实习和找工作,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写作与生活中的其他工作安排相冲突。因此,建议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时间适当前移:从第4学期开始,对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写作准备性技能;第5学期指导学生选题(选题可以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并确定写作进度,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准备;第六学期学生进行论文的撰写,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商量论文写作。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师资

由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应重“实践性”轻“理论研究”所以,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懂高职教育理念又具备国际贸易实践经验的老师进行。在具体论文指导时可以形成: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企业兼职专业老师为辅的论文指导团队进行。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6)

一、导言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情况也出现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群体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自我教育,实现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积极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平台。为了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的制定需要以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为依据。为此,本研究将具体探究国际贸易专业应届生毕业生求职所需要的素质,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启示。

二、国家贸易专业应届生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

(一)丰富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提高实践的效率。为此,国际贸易应届毕业生需要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以此来作为今后贸易实践工作的指导。毕业生需要熟悉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报关理论与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这些专业知识能够为毕业生今后的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撑。另外,毕业生还需要对会计、物流、银行学、市场营销等相关学科进行充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也是毕业生在今后工作中所不可或缺的。熟练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即有助于学生优化专业知识结果,又助于其拓展就业渠道。再次,毕业生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是一种经济现象,其发展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学规律。经济学的理论与原则能够为人们开展贸易活动提供指导,提高贸易活动的成功率。为此,经济学理论与常识便成为面试的重要内容,熟悉掌握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良好国际贸易实践技能

国际贸易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其要求个体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同历届生相比,应届生在求职中的一个短板便是实践经验不足。这种人才需求与实际技能的矛盾降低了应届生求职的成功率。这凸显了应届生掌握实践技能的必要性。国际贸易实践技能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实务的能力、报关业务的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的能力包括国家贸易磋商、国际贸易合同制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应用等。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常是用人单位评价的最重要标准,具有这一方面能力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大的就业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报关业务的能力也常是招聘人员关注的内容。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可以参与报关实践,以提升这一领域的技能。除此之外,研究创新能力也是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之一。国际贸易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学习和探索。为此,毕业生在平时可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三)突出语言能力

突出语言能力即是开展贸易活动所要求的,也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一方面,突出语言能力要求应届生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绝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离不开语言沟通,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提升贸易活动的成功率。同时,面试是招聘工作的重要环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应届生更容易受到招聘人员的青睐。另一方面,突出语言能力还要求应届生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国际贸易不少活动需要与外国人沟通,良好的外语水平是实现沟通的先决条件。为此,应届生应该熟练掌握英语,并将英语应用到贸易实践之中。同时,应届生应尽可能掌握第二外语。这能够增加应届生的“亮点”,更好吸引招聘人员的关注。

(四)熟悉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国家贸易实践需要工作人员同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此,贸易实践会受到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应届生需要对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国情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内容的重点为文化和贸易法规。贸易行为不可避免打下本国会和本民族文化的烙印。应届生要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适当的了解。另外,了解其他国家的贸易法规也应该应届生的素质之一。熟悉相应国家的贸易法规能够保证贸易活动依法进行,降低贸易的风险。因此,一些招聘人员有时会了解应届生对其他国家贸易法规的掌握情况。

三、教育启示

根据社会对国际贸易应届生的素质要求,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首先,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对于应届生来说,理论与实际技能缺一不可。学校应该着眼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实际技能。其次,学校要重视语言教学。学校要为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创造条件。同时,学校还要重视英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设德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第二外语课程,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再次,学校要帮助学生熟悉各国的国情。学校可以举办活动,引导与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比方说,学校可以举办世界文化知识竞赛,以此来调动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热情。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7)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8)

    本文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为了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满意度的状况,同时为迎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我系对2007 届165 名、2008 届175 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邮寄问卷340 份,收回有效问卷315 份,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的满意度从这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我系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信息素质基本上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也可以看出毕业生的信息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具体的统计数据如图1 所示:

    2、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的期望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下,全球贸易急剧下降,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减员增效的方式应对困境。这更加大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招聘这类人才时,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调查对象普遍认为21 世纪对国际贸易人才除了在WINDOWS/OFFICE 这些初级方面有要求外,还期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够熟悉电子商务和熟练使用SQL、ACCESS 等数据库软件。在"你是否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有必要掌握更高的计算机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调查中,95.3%的人认为有必要,只有4.7%的人认为不必要。

    3、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知识体系的要求调查显示,伴随着国际贸易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2006 年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启动后,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要求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考试。在二级考试中,包括Visual FoxPro 数据库、C 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知识、Java 语言程序设计等等。同时用人单位更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他们能够了解某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读懂或者编写一些小程序,以便更好的工作。

二、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学校办学层次,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根据上述我们所做的调查和参考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结果显示,目前相关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养出来的人才尚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体思路见图2 所示:

1、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贸易的运行模式和交易方式,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出既懂得信息技术和管理技巧,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更新教育观念,并指导教育实践。

2、修订培养计划

    根据学院的有关精神,我系国际贸易专业09 级培养计划正在进行修订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很有必要在培养计划中不断充实信息化类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可以加入"Visible Basic"、"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应用"等信息化类课程,并在专业选修课中可以引入"网页编程技术"、"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有利于牵动有关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全方位变动。另外,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务必要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40%以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落实教学过程

    (1) 更新教学大纲。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必须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信息化国际贸易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然而,很多任课教师经常是一本教案讲几年,习惯于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不能及时根据最新情况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准确把握目前的社会需求。我们只有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加入当前最新的理论,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提高实践能力。目前,在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很多高校更多地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少有相配套的实践项目。同时由于对口的实习单位较难联系,所以安排较多的是参观实习,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并可以利用实验室帮助学生掌握Visible FoxPro、Microsoft Access 等数据库软件。另外,学校还可以与外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质。

4、加强企业互动

    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信息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学校应当不断加强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合作,借助其先进的模拟培训和考试平台,鼓励学生多考证,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专员证书、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内贸易应用专员证书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上零售应用专员证书。通过该公司网上平台考试合格后,加入该公司的人才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三方互动,为企业培养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9)

国内学者就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霍建英(2006)、孟亮(2008)、钟祥荣(2012)从国贸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模式出发,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监督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出要求,认为国贸专业要依托行业背景,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培养。杨文兰(2011)、张卉(2012)则就如何改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议,认为一方面应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同时高校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应予以科学调整。综合来看,第一,现有研究文献多是以高校本科毕业生为研究群体,或是针对高校某一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考察、研究,经文献查新发现,目前关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的相关研究文献不多见。第二,对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时,多为理论研究,少见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对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料和2010级在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旨在明晰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水平和去向。进而,面对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为使就业水平稳中有进,须及早解决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偏差等现实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稳定率和综合满意率。

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及折射出的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地处豫南,是河南省两所重点本科师范类院校之一,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较早,经济学实力在省内排名靠前。为充分准确了解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现状,笔者于2013年4月份面向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当场填写并回收的形式,独立填写,不要求署名,发放45份,回收45份,有效率100%。依据问卷信息,对各项内容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及折射出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2009级经济学院共有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62人,共有53人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中,从事外贸工作的仅有8人,考取研究生7人,银行1人,教师9人,9人处于待分配状态,就业率85.7%。2010级有毕业生50人,在回收的45份有效问卷中,已有14人签订了毕业协议,其中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仅有5人,正在备考研究生共有19人,备考公务员的5人,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5人,银行2人。具体就业方向如下表所示。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就业去向1所占比例(%)2009级12010级公司或者企业158.1131.11考取研究生111.3142.22银行11.614.44教师114.5111.11公务员10111.11资料来源:经济学院团总支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级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就业率不高,低于2008级国际贸易专业89.68%的就业水平和学校平均93.02%的就业标准(数据来自信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从就业去向上来看,进入与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数是8人,考上教师的有9人,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较多,这可能受传统师范类院校的影响很大或者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有关。

2010级毕业生迫于就业的压力,接近一半的学生通过考研避开就业高峰或者为将来就业增加筹码。而直接就业中从事有关国际贸易工作的比例仍然不高,只占11.11%。究其原因:第一,与学校传统浓烈的考研氛围相关。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老牌师范类院校,生源一直稳定,录取分数线高,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在当前师范类院校就业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考研成为首选,通过考入名校再学习,实现更好的就业。第二,信阳地处中部,属于三线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对外贸易更是不发达。国际贸易毕业生想就近(市内)择业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有,也只是从事销售等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造成的后果是,出现了互转专业的现象。因为考虑与其上完大学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还不如开始就选择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以前,国贸专业学生转向其他专业的情况不曾发生过,但近两年来陆续出现了转向会计等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的现象。

综上,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堪忧,其主要表现在就业率较低、专业不对口,长此以往,对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国际贸易曾是令人羡慕的热门专业,录取的学生外语基础相对较好,且都是怀着希望走进大学的,但四年后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形势诚然与国际形势有关,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反思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就业现状折射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就业形势堪忧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内伤,给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据中国教育网统计,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631万,2011应届毕业生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达到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以往累积下来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人数突破750万,就业压力巨大。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有上万家企业都被撤资,造成许多企业亏本经营,外贸订单大量减少,最后破产倒闭。2009年我国进出口速度呈现两位数的负增长,使持续七年的外贸高增长状况出现巨大转折。从2010年外贸发展情况来看,总体上有所好转,但也可看出,由于欧洲、美国等重要贸易伙伴并没有完全地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解脱出来,这也会增加我国未来外贸发展的不稳定性。

2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面临多方面的人才竞争

(1)与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竞争。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国际贸易作为经济类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涉及经济类课程,以构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时间及精力。而英语专业的学生专注于英语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业务可以慢慢积累经验,而熟练地掌握英语,绝非几日之功。因此,在同样的就业机会面前,英语类毕业生凭着驾驭英语的能力往往比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更有优势。

(2)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竞争。从事国际贸易业务要求学生具有熟练地实践操作能力,在此方面又面临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二本院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整体素质的教育。而技术学院特别注重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训练,特别是许多南部沿海的省份与企业联合办学,形成定点式培养。信阳师范学院处于外贸不太发达的中部地区,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有时甚至制作不出一张完善的单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招聘时更偏好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学生。

(3)与重点大学人才的竞争。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生选择考研,既可避开危机,又为以后就业创造优越条件。但考研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和重点大学的竞争。进入面试环节时,招生院校特别看重毕业院校是否是名校、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学生科研水平如何、有没有发表过论文等。在这些方面,对于二本师范院校而言,不能增加学生的录取优势,所以,每年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考研比例也是比较低的,也就无法通过考研解决更多学生的就业困难。

3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

(1)课程设置方面:局限于纯经济类,偏重理论课程的传授。以信阳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除了基础课程外,在专业课程方面有: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商务英语、国际结算。同时,为了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还开设了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合作等专业选修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必修的多,选修的少;考察的多,考试的少。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课余学习时间不足,另外,考察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样既占据了大量课外时间,学生课堂的效率也不高,收获较低[2]。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进行对外贸易的实践模拟的机会少,即便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都是课堂上来完成,是一种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再者,教学缺乏案例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虽然会穿插一些相应的案例,但数量远远不够,因为迫于课时的要求,案例也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点缀,并不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

(2)学生素质方面:应试能力强,英语口语、实践操作较差。国际贸易需要的是通晓外语及业务熟练的人才,这对目前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还很欠缺。虽然不少学生已过六级,但英语口语水平显著偏低,能真正运用英语交流、对话的少之又少[3]。在实践操作方面,因缺少实习基地,学生很少能真正地进行业务操作。虽然学校也安排实习,但近年来实习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且在实习中也很少让实习生接手业务,因此学生实习与否意义不大,没有实质的区别。

三、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一)通过双语教学、英语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外向型的人才,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进入国际贸易行业最基本的前提,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外语能力训练非常必要。为此,应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增加双语授课的课时,比如,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和商务英语,并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定期组织英语学习交流会,让学生在沟通中的提高英语运用,特别是口语运用能力[4]。此外,教师可以担当学习者、研究者、指导者、解惑者等多重角色,让学生明白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院也应精心设计、拓展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

(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双管齐下

实践教学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创造精神为目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的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采用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经贸口语实习、经贸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五个环节为主线,分别侧重培养学生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熟悉业务,必须要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与其他很多高校一样,信阳师范学院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习主要以校内为主,实验室现已建立了simtrade外贸业务流程,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并以此作为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标准。除此之外,学院打算在沿海地区建立两到三处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便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与社会、企业顺利接轨。

(三)“分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把原有的自然班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国家教学大纲为基本目标,再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逐步提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深入分析本科生毕业后的出路,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就业;二是考研[5]。国际贸易专业也不例外。这实际上可以把学生的培养分为两种类型:应用型和研究型。

1应用型人才培养走“学校+公司”模式

一方面,由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带队,把学生分配到外贸公司实习,熟悉外贸实务流程、掌握细节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理解、自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贸易公司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教师走进课堂,训练学生的业务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培养方案,而仅仅把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学生也就象征性地交一份实践报告草草了事,这样,实践活动如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研究型人才培养走“学生+导师”模式

此模式主要由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在大二阶段选拔具有考研意向的同学,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学术交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本科生搞科研、做学问,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不仅在考研面试过程中增加胜出机率,也为未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学院也可以由此形成学术特色,营造一种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建英,党英武,张鸿.刍议国际贸易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4):125-127.

[2]孟亮.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的定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8-140.

[3]张卉.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世界,2012,(19):142-144.

[4]杨志霞.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浅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68-269.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篇(10)

作者简介:戴斯玮(1984-),女,江西抚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51-03

2013年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相继开展,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当中试图避免直面就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任何困难都是绝佳机遇,果断就业才是“通往春天的地铁”,如何选择都是他们的一种出路。

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全年的GDP增长也未超过10%,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2011年和2012年较上一年的GDP增长速度分别是9.2%和7.8%,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放缓的趋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仍然保持着GDP的高增长水平,就业需求增长的基本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关键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总的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国内经济放缓,就业压力大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 2011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超过610万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约有200多万人,2011年的就业人次已经超800万人次接近900万。虽然2011年的就业率达到了90.6%,但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只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专家认为,就业率和满意度之间的反差,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的主观因素,也暴露出当前中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失的客观原因。而2012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680万人,加之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2011年需要再就业的人员,2012年的就业压力将空前之大。

(二)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大不同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所谓热门专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相反,往年一些并不被看好的理工类专业,如机械、机电、生物化工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所受影响不大。一些其他的传统行业,比如医药、教育、电力、电气、水利等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外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几年前外贸专业“热”得很,不仅社会需求十分旺盛,而且外贸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公司后工作条件优越、工资福利待遇优厚,使得众多的高材生为之心动。于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了考生们争相追逐的目标,最热的一年竟将全国各省的16名高考状元网罗门下,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外贸专业毕业生却今非昔比,甚至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残酷现实。

(三)不同地区和学校就业不平衡

从地区来看,东部是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吸纳了全部高校毕业生的61.3%,中西部只能为当地毕业的大学生提供28.9%的就业岗位。就学校来说,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88%,非211工程为59%,高职和专科院校是43%。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分析

近10年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历年一次毕业签约率均稳定在95%以上。但最近的几次金融危机及一些困素对我国的国际贸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发生。往年炙手可热的专业,现在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业率下降至少一成。随着周边国家的币种贬值,人民币升值,外贸行业收到巨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的外贸企业转做内销,因此需要的人才结构不再是以国际贸易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市场营销专业。

(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擅长经济和外语两个方向,因此,国贸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除外贸企业外,其毕业生还广泛被外资企业、金融行业、事业单位所认可,整体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据统计,近几年来,毕业生升学和出国人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国内知名企业工作的人数是其高层次就业的主要体现。该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不爱去那些小型的外贸单位,中国的毕业生都在追求稳定的发展,所以,国贸专业前往政府、高校、金融、外资、省级以上单位的毕业生占到40%以上,就业层次稳中有升,但也存在放弃被专业而转向其他行业的现象。

三、影响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需求的减少决定了外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自给自足,外贸行业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以年均15.6%的速度增长。由于外贸易业的大发展,外贸人才的紧缺问题凸显,外贸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正是这一原因导致许多高等院校都看好这门专业,都向教育部申请开办国际贸易这一专业。这样一来,随着外贸毕业生的迅速增加,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充斥着就业市场,外贸行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已经由过去的供不应求逐渐转变成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这就增加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我国对外贸易遇到了严重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日本、韩国、东盟、欧盟等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大滑坡,使我国的对外出口受到严重冲击。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整个出口的近1/3,2008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额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更是连续出现负增长的势头,2009年外贸出口形势亦不如人意。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经济的下滑给外贸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由于外贸经济的不景气,外贸企业人员也要减员增效,毕业生进外贸行业就业难度自然会更大。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我国的外贸就业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外贸人才培养的盲目膨胀,是导致外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正如前文章提到的,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是随行就市的。哪个专业热,高校就都纷纷开设。前些年外贸行业发展势头猛,国贸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高校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纷纷设立外贸类专业。于是近几年的国际贸易毕业生迅速增加,导致在就业市场上出现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加之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并不适应企业的需求,赶上目前外贸经济面临的困境,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难问题产生已成必然。

四、应对国贸专业就业难的相关措施

国际贸易专业是个具有很强时代感的学科,并且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国际贸易结构走向了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面对这一浪潮的袭来,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以改善国贸专业的就业现状。

(一)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就业理念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是因为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宏观、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等这些知识都是从事外贸工作所必备的经济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贸易函电、进出口实务、单证、报关、国际结算、商品知识等专业知识。想要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就必须练就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尽量考取报关员、外销员、跟单员或国际单证员等专业能力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当然,这些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外贸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工作能力,所以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更多的实践操作培训,从而快速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适应各种软件的运用,尽可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二)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好就业能力基础

平时教师应该注意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增加含金量,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课堂上尽量多的采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更多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课的开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可由专业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或外贸型生产企业观摩、见习、了解外贸形势,也可外聘有外经贸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为学生们开展讲座,和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熟悉主要进出口产品及外贸的整个运作流程;了解从业人员素质、技能、能力要求,从源头切实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自身能力结构,培养多方面能力

学生的本职是学好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想提高自身在社会上的就业可能,只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掌握多方面知识和系统地学习培养计划中要求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担任班级、学院或者学校乃至校外学生管理工作,参加各种协会、社交活动,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诸如文体特长、科研能力、写作能力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在激烈的就业应聘中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以应对用人单位的严格要求。

(四)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灵魂导师,学生在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但是辅导员只能起引导和辅导作用, 不代表辅导员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很多学生离开家以后,来到大学生活学习都特别依赖辅导员,以至于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为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从源头抓起, 高校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并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避免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失去自我,失去方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科学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在就业的大军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总之,关于如何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我们要从社会、高校和学生三方面去考虑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各个击破,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纯.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趋势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11).

[2] 李芳.论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韶关学院学报, 2011,(02).

上一篇: 试用期个人总结 下一篇: 高速大队党建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