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8:34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1)

一、单项选择题的考查

单项选择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水平要求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再认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4年高频率地出现在各地中考卷的选择题中,从基本识记到理解升华,命题角度千变万化。

1.纯时事考查

例1 (2014・江苏南京)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的意见》。《意见》要求,培育和践行工作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A.核心价值观 B.科学发展观

C.荣辱观 D.文明礼仪

2.直接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例2(2014・浙江湖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相应的价值要求,其中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的价值准则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和平、发展、团结、统一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引入教材,层层递进,能力提升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一看似单一的热点问题,其实涵盖了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命题。

例3 (2014・河北)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这些行为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①敬业②自由③诚信④友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例4 (2014・湖北武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是( )

①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②勤俭自强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③消除文化差异的战略决策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指导:选择题涉及的考点都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对于考试内容的能力要求是达到了解和理解水平。题目难度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术语等。因此,学生要想得高分、满分,不仅要做到对每册书、每部分教材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非常熟悉,甚至了如指掌,还要掌握一些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技巧。

如例1,需注意题干材料的时间和“培育、践行”两个动词,从与动词搭配上就排除了D,从时间上又可以知道B、C早就提出了,故选A。例2中给出了“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关键词,但设问中只提到“公民个人”一个关键词,与选项逐一比对,A属于国家,B与社会关联,C完全错误,故D正确。例3先观察选项观点,就会发现有三个观点与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有关,再回头看看题干,出现了“公务员”、“商家”等关键词,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例4先要注意“体现”、“国家层面”等关键词,再看选项,③完全不符合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可大胆舍去。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故②也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主观性试题考查角度

思想品德的主观性试题能从总体上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把握、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信息量大,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这不仅体现在题型的多样性上,更体现在设问的角度与形式上。如漫画分析、图表分析、文字分析、案例探究、材料探究等多样化的题型承载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及能力层次的考查要求,而富有特色的设问是对学生思维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知识类主观题

例5 (2014・湖北鄂州)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各族儿女正努力奋斗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解题指导:这类试题设问不设置陷阱,直接考查了教材所学知识。所给材料与设问联系不大,可以说它只是在向学生宣传国家方针,让学生关注社会,因此解题时可以舍弃掉材料,直接根据设问思考解答即可。

2.体现类主观题

例6 (2014・天津)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3月,在出访演讲时提到,法国卢浮宫、中国故宫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展现了世界文明成果。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秦俑后曾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你认为不同国家的独特文化体现了什么?

解题指导:体现类试题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其解题思路是:一定点,即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即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即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解答例6时,要紧紧把握“不同国家的独特文化”这个提示,结合教材就会发现该题考查的是世界文化的特点。

3.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例7 (2014・湖北寰阳)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好比“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立德修身、“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少答四条)

例8 (2014・山东东营)据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东营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了“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系列活动,请您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问题透视

“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最重要的城市品牌。2014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收官之年。九年级(2)班同学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做起”为主题,通过班级微信群开展了“照镜子”活动,群主发出“查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倡议,以下为其中两个小组收集的资料。

环境组搜集了以下信息:

【信息一】2013年以来,雾霾波及30多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平均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2014年,东营频频遭遇“十面霾伏”。

【信息二】我市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工业废气、烟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市绿化率不足、企业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依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

文明组拍摄到的一组镜头:

【我建议】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组归纳出“创城”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政府和个人两个层面建议)

解题指导: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时要做到:(1)明确要求。认真分析材料,了解题目要求,确定所提建议方向,分清是属于哪一类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不能离题万里、泛泛而谈。(2)辨清对象。仔细审题,明确建议的对象是谁。(3)要求完整。建议要多层次、多角度、力求完整,不能片面。(4)结合实际。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题目要求,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大胆参与。

如例7、例8两题,都是从道德角度人手,要求个人如何做,这样我们就把设问和“做负责任的公民”“德是做人之本”的知识结合起来了,也就是要回答“如何做负责任的人或如何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样,答案就回归到了教材上。例8已经明确点出所建议的对象。分析材料,就会发现只要每一层面分别从环境和不良行为人手组织就行了。

4.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例9 (2014・山东滨州)党的十首次用24个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回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要意义?

例10 (2014・山东济宁)2014年4月11日,由、山东省委联合举办的推广善行义举榜现场会在曲阜召开。山东以善行义举“四德榜”(四德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由此向全国推广。

山东以善行义举“四德榜”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题指导: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不良)影响”“……意义”“有何作用”等,它主要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其意义所指,再紧密结合所学知识点、题目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关键词或句),组织答案时尽量使用“有利于……”“促进了……”“增强了……”等,答案要点一般是从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渐进式组织的。

5.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例11 (2014・江西)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精神旗帜。党有党风、国有国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党风国风民风家风正,就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中国风!

【正党风】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党政、高校、国企巡视全覆盖……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清风正气扑面而来。

(1)这一系列正党风举措让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哪些认识?

【展国风】2014年3月28日,国家主席在德国柏林演讲时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2)请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三个来源”所蕴含的道理。

解题指导: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第一步,精读材料,总体把握材料精华,从中筛选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第二步,审清设问,锁定答题方向。第三步,仔细排查,找准教材知识点。这是回答此类题的重要环节。这类题可能会用到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我们要根据材料和设问,对照教材相关知识逐一排查、比对,找到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的最佳结合点。第四步,规范答题,力求答案完美。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作答。

例11第一问考查对党的认识,借此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融合情况及对生活的关注度。认真读材料,回归教材,不难发现与党有关的知识教材中多次出现。如: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思想;基本路线;依法治国等。

6.漫画类主观题

例12 (2014・广东)2014年2月24日,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同学们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到茫然,于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认真观察漫画《责任难逃》,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探究下面问题:

漫画中司机和乘客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危害?

解题指导:漫画题以鲜活、犀利、幽默、深刻、夸张等特点成为中考试题中一道风景线。它不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解答时要注意:(1)全面观察漫画。包括:画中人物动作、语言、表情、打扮;画面形成的特定情景;画中对特定情景的提示、注解,尤其是文字提示;漫画标题,即漫画的灵魂,往往点出漫画的主题。(2)联系教材知识,寻找答题依据。漫画考查的往往是教材中的知识。

例12从漫画人物对话可发现是出了车祸,标题是《责任难逃》,而设问考查的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联系教材,即可找到答案要点。

7.启示类主观题

例13 (2014・广东广州)有一些“美”总是那么温暖人心却又震撼心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刚荣获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称号的女主人李笑玲是一名残疾人。她心灵手巧,乐观坚强,和丈夫秉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家训,刻苦钻研传统剪纸艺术。他们的剪纸融合国画、油画等艺术理念,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尽管他们的作品起拍价高达数万元,可夫妻二人从未想过利用剪纸作品去赚钱。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清贫还搞艺术。李笑玲认真地说:“我希望有生之年,借助上天赋予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漂亮的作品,留给下一代,让他们能欣赏到祖国的民间技艺。一旦把艺术变成商品,就会束缚我的灵感,我不愿意这样做。”

李笑玲一家生活清贫,仍苦心钻研民间技艺并传给后人。请用“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谈谈李笑玲的感人事迹对你的启示。

解题指导: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事例对我们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考生回答此类问题要有针对性。

其解答对策是:先找出材料所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再在此基础上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摈弃坏的。

例13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的理解,以及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这就缩小了答题范围,只要从承担责任的意义和需付出代价等回答即可。

8.活动探究类主观题

例14 (2014・湖南衡阳)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校九(三)班决定开展学习最美少年人物事迹系列宣传活动,现邀请你参与宣传龙花的先进事迹:

荣获2013年“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龙花,17岁,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父亲于2011年去世后不久,妈妈又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和肝硬化晚期,家里失去了劳动力,给妈妈熬药、做饭、挑水、砍柴、锄地这些本该成年人干的活儿,一下子都压在了龙花的肩上,坚强的龙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一人撑起一片天,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

(1)[活动策划]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进行宣传,并且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2)[传承美德]

例15 (2014・山东潍坊)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合格接班人

为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某校拟开展一次小论文征集活动。组委会提供了如下手抄报素材。

(1)阅读上述事迹,任选其一,从中提炼出你的小论文的中心论点。

(2)要论证中心论点,需要有生动恰当的论据。请为你确定的中心论点列举两个论据。(友情提示:可以从模范人物事迹、寓言典故、名言诗词、数据图表等方面思考,本试卷中已出现的实例除外)

(3)在小论文的结论部分,请你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落实自己提出的论点。(至少三条)

解题指导:活动与探究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强的导向作用。这类试题主要有调查报告、活动设计、主题班会、演讲稿、发言提纲、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具有设问发散性强、与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答案倡导并鼓励多元化等特点。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2)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说:“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发展对历史的认识。”而历史认识的发展及深化,要尽可能地采取设身处地的态度和基于同情之理解的原则去认识和分析。要实现这一点,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尽量地接近历史真相,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如此学生才能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能力与价值观的提高。要回到“历史现场”,就必须借助于史料教学。随着历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料教学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范式都已为许多历史教师所认同并积极践行。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影响历史“真味”的“泛化”、有失历史“原味”的“伪化”和淡化历史“韵味”的“简化”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历史学科本质和历史教育本质,在史料教学的育人终极价值取向和基于明确宏观主题框架下的系统化、整体性建构等方面有所缺失。上述问题的存在,也使我们产生了路在何方的困惑。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发,及其根据该意见精神,即将颁布的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涵的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无疑为史料教学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优化史料教学,也就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关注点。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的基本认识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中最重要的能力和品格,是使该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能力和品格。W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能力的核心,其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但素养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

历史学科素养,指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和自我学习而获得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方式、研究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形成的学习习惯、心理品质、价值取向及历史意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学习历史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

史料,也就是历史资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还原与重构历史的证据,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于史学理论用历史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历史意识的载体。

史料教学,即根据历史教育的需要,围绕历史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应用恰当的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历史知识、感悟历史。史料教学是学科特质的“还原”,历史学科本真的“回归”,代表的是历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彰显的是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功能。

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也只有着眼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教学才有价值和意义。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中学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应该是培育具有历史意识、历史思维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历史学习是增进个体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和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要“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应是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需要我们从“无史料即在教学”走向史料教学,引领学生从“读历史”走向“做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实施史料教学,就必须重视史料的文化意义和育人价值。丰富的历史资料,不只是历史事件的证据材料,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是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学中不只是用来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历史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存续文化传统、养成健全人格、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泛化”“伪化”和“简化”等现象,以历史课程的视野,学科发展的视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视野,关注史料来源的多元化、内容的多样性,挖掘史料的文化意义和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史料本身对学生提高素养、发展能力、优化品性的重要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实施史料教学,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应用史料自主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活动过程。现在不少教师的所谓史料教学,往往是碎片化运用史料,本质上仍是服务教师的教,服从于完成教学任务。着眼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必须真正落实以“学”为主,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应用有效史料去观察历史现象,探究历史问题,追寻历史规律,领悟历史方法。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性、探究性。

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史料教学优化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实施史料教学,不仅要准确把握历史学科的价值定位,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而且要在史料教学的技术策略上不断研究与创新:

(一)遵循史料教学精神,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主题立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主题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它们决定了课的方向与品质。因此,在教学定位、目标确立、主题选择等方面首先必须体现其精神追求。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的教学为“超越知识识记,聚焦学科素养,挖掘育人价值”,教学主题为“殇思与镜鉴”。由此确立如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学习、探究,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分析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归纳战争的影响,培养阅读、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逻辑推理能力、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2)结合现实,反思战争的启示,深化史感意识、现实意识,形成“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历史情感和正确价值判断。

(二)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史料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碎片化地选择史料,片段式的展开活动,本质上不是史料教学,反而会削弱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功效。因此,必须基于体现史料教学基本精神的教学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整体建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根据上述学习目标及主题立意,我们选择了201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上《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段充满历史感的论述,作为课引,引领学生进入了特定的时空情境,勾勒了黑暗、痛苦、流血、沉沦的主线,揭示了本课学习要旨。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为层进式的“难以避免的灾难”“惨痛沉沦与唤醒”和“或然战争的深思”三大篇章。学习方式为基于史料研读的问题探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渐次展开:“甲午中日战争为何不可避免?战争胜负为何在战前已定?如何全面客观分析战争的影响?对于中日或然的战争,该如何应对?现在和未来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针对上述设计,我们精心选择了相应的史料和现实材料,引导学生回顾、体会那段黑暗和痛苦的历史,通过中日比较、现实联系反思、感悟流血、沉沦的历史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与现实启示。进行这样的创新建构,较好地克服了以往战争史教学习惯于渲染战争场景、英雄人物表现,忽略对特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解读,缺乏面对现实和着眼未来的价值引领等肤浅行为,提升了学生在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指导下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激发了学生“痛记于心留其史,奋发于行促今事”的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历史意识。

(三)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关注史料的文化价值。史料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史料教学的实效,我们在遵循史料与教学的相关性、相容性,史料服务于特定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尤其注重挖掘史料的文化价值,以彰显史料的文化意义和育人价值。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设计的三大“篇章”中分别选择了下面一些材料。

材料1:日本是以世界文明进步为目的展开的这场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因此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家行列的起点。

――(日)福泽谕吉

材料2:以倭奴弹丸小国,狡诈无信,年来诌事欧洲,袭其毛滓,讵敢夜郎自大,弃好寻仇……想天戈所指,不难指日荡平。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3:中国所制子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4: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3)

一、评估需求不同的企业需要建设不同的文化。比如服务业为了防止员工与顾客产生磨擦就要建设“顾客永远是对的”的企业文化。软件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就要建设“创新第一”的企业文化。军工厂为了保证军火使用可靠,就要建设“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文化。汽车制造业由于协作关系复杂就要建设“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保健品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营销就要建立“以销售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就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需要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但又不是完全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是所有企业共同需要的,这些价值观念有“节约成本”、“工作主动”、“勇于承受批评”、“反对攀比”、“服从命令”、“尊重领导”、“提高效率”、“敬业精神”等等之类,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共性要求。每一个企业需要少数几个核心价值观念,这些核心价值观念下面又包容几十个子价值观念,这样才形成了一个企业文化体系,不成体系的企业文化效果是不大的。比如有一家软件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观念是“创新”,与此与匹配的子价值观念应应该有“错误是成功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企业应保持较高的人员流动率”、“适度的冲突有益于创新”、“引进外来人才重要”、“干部能上能下”等等,另外一些通用的价值观念如前所述的“节约成本”、“工作主动”、“敬业精神”、“提高效率”等等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一个部份。二、编写学习材料编写学习材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整风,以及历次思想整顿运动都是以先准备学习材料开始的。应在总价值观下对每一个子价值观都组织编写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应做到以下几点:1、短小简捷,一目了然2、逻辑清晰,论证有力3、文笔通畅,通俗易懂组织学习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组织口号三、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机构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主管机关应是人力资源部,也有的企业专门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抓企业文化工作。另外,应有一套固定讲师班子,这些固定讲师可由领导兼任,如果企业规模很大,应提前规划各个阶段的宣讲内容,并把宣讲内容下发给各宣讲师,以便使整个企业的思想建设步调一致。宣定讲师按公司的统一布置进行宣讲。宣讲师的队伍最好有部份外聘人员或上级领导,这样会提高宣讲的客观性,使宣讲的效果更好一些。四、硬件建设比如公司的装饰,员工服装,企业的主色调应与企业文化匹配起来,包括标语的张贴[B等。五、动员工作大规模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要让员工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强调这是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否则突然进行思想学习、喊口号,员工会觉得“十分可笑”,这样效果就不好了。六、逐步展开企业文化建设逐步使用本书本章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手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特别忌讳搞一步到位式的思想改造,如果这样做,效果常常是很不好的。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4)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违背生理学”“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始终一动不动”。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参考答案:

(1)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4分)②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4分)③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4分)

(2)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10分)

(3)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4分)

二、试题赏析

1背景材料选自负面事例

该试题的背景材料运用了有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的负面事例,教育考生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在全国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中,选用负面事例作为主观题的背景材料实不多见。

2试题设问彰显创新理念

第(1)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该设问从哲学的角度要求考生对某一言论加以“批驳”,是一大亮点。

第(2)题,该设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求考生对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探究”,是该试题一大亮点。“如何守护英雄”这个话题,在《文化生活》教材中没有表述,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现成理论可以借鉴。考生可能会结合教材,答出提高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但如果不结合材料进行深层次探究,就很难答出尊重历史事实、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第(3)题要求考生就“我”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该试题创设召开主题班会的情境,让考生列出发言要点,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还有思想性。

3偏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该试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当前人们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的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突出了对价值观的考查;引导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英雄精神,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新一轮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大幕即将拉开之时,该试题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改革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4参考答案体现开放特色

该试题第(3)题以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让考生列出发言要点,鼓励考生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重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题型没有标准答案,具有开放性。

三、备考启示

1加强核心素养培养

在对《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的备考复习中,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理性精神(有思想,有理智);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从哲学的角度看,其核心素养主要寓于主观对客观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之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其核心素养主要寓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之中。

2提高论证和探究的能力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5)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马加爵事件,老人“扶不扶”现象,不断出现的学校霸凌事件,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公交车抢夺方向盘事件,霸座现象,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等,都反映了当前社会各领域某种程度上存在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贪图物质享受,一切向“钱”看的扭曲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学生由个体成熟转向社会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的大多数大学生思想进步,有爱国热情,自觉自律,道德情操高尚。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幸运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全面提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开始扭转局面。指出,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积极实践“课堂思想政治”。所以加强大学英语课堂的德育责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校要重视英语课堂当中的德育教学和监督

高等学校要积极重视英语课堂当中的德育教学。院校各级党组织作为该院校和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主管机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各方面状况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学生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落实。英语学科的语言情景是进行德育的优良土壤,教学主管部门要会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制订英语课德育渗透计划,相关部门都要积极进行落实,真正意义上把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对于公共英语课教师的教案,要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对于德育渗透目标不明确,力度不够的,必须及时敦促整改。同时要求英语教师本身要加强德育责任意识并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三、发挥英语教师的优势,实践德育教育

身为英语教师自然比其他学科更加了解西方文化,要充分利用好跨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优势,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中西方和多国多民族的文化比较,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深远意义。比如在讲授和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五单元WeepingforMySmokingDaughter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WhatarethedifferentpointsofviewontheirsmokingchildrenbetweenChineseandAmericanparents?学生们会从金钱方面,家庭关系方面,学校和学校教育及社会影响,以及吸烟可能会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刻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美国人价值观的差异,并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内化于心。

四、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将德育巧妙融入教学

第一,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现行的大学英语课本选材都比较经典,其中不乏可用之篇。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听力材料“DatingwithmyMother”时,就要利用好篇章内容进行“孝道”的引导和教育。要充分地展示其德育价值,把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观念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什么是孝道,我们应当怎样孝敬父母长辈。第二,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不仅要利用好书本以内的资料,还要与时代接轨,抓住当前国内外社会不断出现的新人新事。利用英文期刊、报纸、新闻、官方微信等一切可利用的第一手材料,创设教学环境,将德育思想教育巧妙地融入课堂中。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避免生搬硬套,理论僵化而引起学生逆反等现象出现。例如,带领学生阅读学习Chinalaunchesallroundofinspectionofnationalcrackdownongangcrime一文时,抓住我国开展的扫黑除恶行动,充分认清黑恶的现象和本质以及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自觉抵制黑恶,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校园霸凌可以分为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网络霸凌、反击型霸凌等,但人们很难直接识别出霸凌行为。通过讨论学习Thebullyingof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让学生能够正确分辨霸凌,霸凌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自觉防范和抵制,并教育和帮助身边的人。

五、重视多元化教育渠道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6)

2016年江苏政治高考试卷遵循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卷紧密联系实际,贴近考生生活,凸显价值引领,富有时代气息。整张试卷大气灵活,妥善处理能力立意与知识考查、中学教学与高校选拔、考试公平与命题创新之间的关系。试卷总体上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一、贯彻落实“一点四面”,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考试不仅是评价的手段,而且是育人的重要方式,通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对社会的基本认同是政治试卷的本质要求。试卷选取丰富的命题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的方针政策,设置带有生活性、思辨性、探究性的情景和问题,将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寓于观点、方法和能力的考查之中,启发考生将自己的价值选择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增强政治认同,培养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考生阅读试卷,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感悟生活、理解社会、鼓舞斗志和增强自信的过程。2016年的试卷毫不矫揉造作,默默诉说,自然流露,可以说学生在完成高考政治考试的同时,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

如第7题通过大学生“校园网贷”现象引导公民要量入为出,做理性消费者,培养理性精神;第10题“以大飞机成功下线”为背景,增强公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2和24题在“礼文化”和优秀的村规民约的感悟中引导考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32题对工匠精神的呼唤、33题微信红包“日行一善”爱心救助等材料的选取,充满正能量。主观题34题“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过于关注“眼球效应”的电影是好电影吗?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考生理性思考,把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推向高潮。

二、坚持能力立意为主,提升学科思维品质

考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要实现的能力目标,总体上说,就是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在考试评价中通过考生答题时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等认知活动表现出来。2016年的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围绕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不同模块在学科考查方面的独特功能,突出学科思维品质的考查,对考生思维的辩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开放性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2016年的选择题几乎都是材料分析,可以一眼排除的易错易混题肢不多,共设置14道两项组合题,对学生阅读材料、调取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材料一般由两层思想组成,平时阅读水平和政治素养较好的学生能运用排异法,精准地把材料与题肢对应起来,但对于一些分析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就会很难驾驭,内心的纠结和不自信会大大降低正确率,所以这种风格的选择题最容易拉开差距。再看36B题是学生感觉做得最糟糕的主观题,完全无从下手,其实可以将材料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反映出贸易壁垒问题,第二层说明要勇于通过法律等途径解决纠纷,第三层要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对材料的耐心解读,源于书本、高于书本的答案才会跃然纸上。

三、社会热点选材广泛,要求学生主动参与

试卷充分呈现了政治学科特质,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鲜活题材。比如分享经济、股市熔断机制、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信息安全、工匠精神、供给侧改革等社会热点都有入题,这些源自生活的素材和热点话题,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国家改革,关注社会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这些材料承载了学科考查的切口和命题者的智慧,赋予了试卷浓郁的时代气息。

2016年取材更多涉及科技前沿成果。如“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37题以这一热点话题为背景,设置三个问题,要求考生探究各国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分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前就应做哪些调研工作;围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作为辩论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这样的问题本身很真实,思维含量高,可操作性强,特别是第二问的开放性调研和第三问的辩论,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从社会现象的围观者变成实际生活的体验者。

四、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引导课改深入发展

试卷努力通过考查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强化情景化测评模式,优化试题的呈现形式,考查学生真实的学习迁移能力,明理导行,养成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行为习惯,反映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并引导课程和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试卷在立意、选材和设问上,考虑学科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善,有意识地引导教学和改革相互促进,走向良性循环。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括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高校主要是通过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的。因此,对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能有效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断努力,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非常高的认同度,然而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理论运用能力却非常低。

从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1]如2009年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99.1%的大学生对党和政府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等。在荣辱观方面,有89%的大学生不同意“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等。[2]再如2011年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践行者。95.2%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94.2%的学生认同“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首”,认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高校学生学风良好,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逃课等现象,绝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反对等。[3]以上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是非常高的。

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理论运用能力又非常低。如北京地区信息员在高校听课情况的调查表明,各高校课堂差异较大,尽管学生到课率有了明显提高,但课堂听课率不太理想,普遍存在着打手机、看课外书、说话、睡觉、随意进出教室、吃东西、写作业的现象,明显存在“教”与“学”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4]从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作业分析中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为的指南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5]大学生今天在高校学习,明天就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仅仅有基本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认同往往偏重于个人感受和情绪,还未完全上升为理性认识,今后容易产生怀疑动摇情绪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背离的状况。

一般来说,人们对认同的喜欢的事情应该是主动积极的,大学生既然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高的认同度,相应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应该非常高才对。为什么出现了认同度高而学习的积极性低的现象呢·为什么他们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呢·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35-02

【作者简介】沈军,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00),一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在当今社会中,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说,聚焦思维能力培养,实现思维的拔节和学力的提升,自然就成为融合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的纽带。下面笔者以自主开发的数学综合实践课《对称与等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思维拔节的有效举措。

一、精心选择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实现思维拔节的前提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也是学生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如果学习材料脱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高于普遍学力,学生“跳起来摘不到果子”,缺少成功的体验,就没有思维的欲望和思维拔节的可能。因为只有学习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要把它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铺设台阶引领学生拾级而上,这样才能实现思维的拔节。本节课学习材料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研究单个基本图形的对称与等分。先从圆开始,然后到正方形和长方形,再到平行四边形。

层次二:研究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对称与等分。先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轴对称图形(如图1)。随着圆不停地滚动,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组合图形也从最初的轴对称图形过渡到非轴对称图形。最后出示一个圆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非轴对称图形。

层次三:多个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对称与等分。材料中先提供了五个圆组成的轴对称图形,然后变化圆的位置,过渡到非轴对称图形(如图2)。

与第一、二层次的材料相比,第三层次的材料更具挑战性,也更具吸引力。教师没有继续安排三个图形的组合,而是安排了五个图形的组合。为了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材料仍然先出现轴对称组合图形,再到非轴对称组合图形。这样处理既不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也没有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低水平上,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非S对称组合图形,给学生留有一个自由的、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整节课学习材料的安排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学习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层次性和关联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不但学习兴趣浓厚,而且思路得到拓宽,思维定势被打破,实现了从现有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学生不仅实现了思维拔节,还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由此可见,学习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先决条件。在需要提供学习材料的课型上,教师选择材料时应关注这样几点:(1)把握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只有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学习材料,一节缺乏智力挑战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上一节好课。只有准确定位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提供适量的学习材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过多会分散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注意,过少则缺少探究价值。

二、巧妙设计参考性的教学问题――搭建思维拔节的支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思维发展的起点。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来说,课堂问题可分为是非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三类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逐步提升,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就在提出参考性问题之后得到拔节。好的参考性问题是学生从数学活动奔向教学目标之间的思维阶梯,是思维拔节的脚手架。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深层地思考问题的性质,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搭建导向性支架,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有价值的方向拔节。本节课在问题设计上提供了三次支架。

支架一: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对称性想到非对称性;支架二:引导学生从找出将轴对称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到找出将非轴对称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支架三:引导学生从经过一个中心点把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到经过两个中心点把组合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当然问题源自学习材料,一个好的学习材料再配以深度的问题,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得以发掘。整节课中,参考性问题为学生奔向教学目标提供了必要的指引。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开展了有结构、有序的活动。在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时,教师的问题可谓一盏明灯,为更深入地开展数学思维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适时地引领学生实现思维拔节。

三、合理组织主体性的探究活动――催生思维拔节的力量

在当下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教师束缚,跟着教师跑,没有时间进行主动思维,思路被牢牢地捆绑在教师的讲授上。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因此,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亲身验证,卷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才能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本节课中层次清晰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思维拔节提供了条件。

层次一:在研究单个基本图形时,学生提出猜想:经过正方形的中心点画出的直线可以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3)。

层次二:在研究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非轴对称图形活动时,学生要验证经过圆和正方形的中心点画出的直线能否将组合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4)。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9)

1 利用英语课堂教学,立足教学内容,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主渠道

指出“一个好的老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即“四德”好老师。[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不要一味地宣传西方价值观的优点,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既要看到起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教师的精神情感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既是对大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主渠道。

隐性培育的关键是“隐”字,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以隐性的方式渗透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价值观教育的效果[2]。比如,在上大学英语精读课(董亚芬总主编)A Brush with the Law那一单元的内容时,通过warm-up questions首先让学生了解与法律相关的词汇,如:警察、律师、法官、审判、正义等,法律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功能,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警察才能拘捕人,然后分析主人公 “I” 的遭遇。文中的主人公“I”是十九岁的高中毕业生,衣着打扮模仿西方60年代反传统文化的一代,留着乱糟糟的长头发,在街上漫无目标地寻找兼职工作,最后被警察以“怀疑企图偷牛奶瓶子”而拘捕,在法庭的15分钟的审判过程中由于“I”的父母是令人尊敬中产阶层,请得起体面的律师以及“I”学习成绩好而被判无罪。作者提到如果“I”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真的失业,就最有可能被判有罪。作者通过“I”被拘捕及在法庭上的审判这一经历讽刺了英国法律的“随意性”。在学习这个单元内容时,学生由于价值观尚处于塑型阶段,很容易将国内一些特殊的法律事件与之相联系,教师要用正面的法律案件积极引导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强调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国家一直致力完善的目标。

课文“the sampler”让学生洞察了西方一些老年人窘迫的生活状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西方的价值观念赞扬个性自由发展,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关系,子女和父母之间没有那么强的依赖思想。孩子成年之后就独立生活,父母老年之后也不依靠孩子,孩子对父母没有法律上的赡养责任。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西方家庭观念的同时要适时宣传中国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强调实践孝道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 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

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比如:教师可以指定题目,如:I am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演讲比赛。教师也可以提前给出学生话题,如:Do you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people can learn more from watching TV than from reading books? 要求学生在英语角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每节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发生在身边及通过网络了解的好人好事,这种交流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也可以隐性培育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思想。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等渠道随时随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如:结合特朗普访华新闻,教师通过班级QQ群让学生讨论“习特会,为何从故宫开始?”这个话题,学生从该话题的讨论中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更进一步了解,从而产生自豪感。

课文The Fantastic Spur in Technology 主要介绍了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科技在海陆空交通方面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课文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本世纪海陆空这三面的迅速发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对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到目前海陆空交通的发展情况进行查阅,然后要求其用具体事例及数据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取资料进行对比之后,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中国高铁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产生自豪感,从而加深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3 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编写、课程标准、考试评价中,发挥教材培育的主渠道作用。

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汉译英考查内容主要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翻译,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但是,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内容的比重较少。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重大举措,而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树立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引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学校现行的德育方式正在面临社会实践的挑战。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摆在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认为要在中学生中大力倡导和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功能,依赖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展开,必须利用好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性特点有效渗透。现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利用生活化的时事热点,凸显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取向

初中生由于年龄不大,涉世未深,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社会上涌现出的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通过其代表的思想力量和人格力量凝聚人、鼓舞人、塑造人,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他们作为教育的素材,这些典型既靠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使学生感到可敬又可亲,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真正目的。如我在课堂中选取感动中国人物谭良才、王茂华翁婿两人在火海中三进三出,救出邻家孩子而自己高度烧伤,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时,学生看得声泪俱下,这种感人的场面无需老师用过多的言语教育,而谭良才、王茂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珍爱他人生命,舍生忘死的人间挚爱作了最好诠释。又如“3岁女童照料高位截瘫父亲,被称坚强妞”中,讲述一个3岁女童像一个大人一样,为瘫痪的父亲倒水端尿盆,照顾家庭,过早地承担一个小孩不应担当的责任的故事,然后做出这样一个评价:“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我们不应该残忍地对待那些‘折翼的天使’,而是应该去呵护,去关心他们。他们的心灵经不起再一次地打击。就如书本上所说‘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一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与枯燥乏味的说教相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更深刻、更到位,实现思想品德课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课程目标,凸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真正的价值观教育。

二、结合课本知识与热点新闻,提升学生主流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空洞,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政治课法律部分的知识,如果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搜集热点新闻中鲜活的例子,巧妙地将课本知识与热点新闻相结合,说明政治教材中的观点,会给政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消费者权益》一课中,对于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光凭法律条文的解释很难使学生理解,于是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精选的一则时政材料:北京特产袋装烤鸭不少打着“全聚德”的招牌,打开后却是无皮、无头、无翅的一堆臭肉,成为“黑心烤鸭”;“瘦身”饮品隐形涨价等材料分析消费者享有的哪些权益遭到侵害,使学生对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豁然开朗。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举例分析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许多基本观点,努力把其融入生活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例如在讲授“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进行“三个代表”教学时,帮助学生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结合学生身边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培养“四有”新人;讲授“参与政治生活”时告诉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和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树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教材探究性活动较多,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交流机会,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思考、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手段进行探究,并要求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要求学生调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构想,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从而获得探索研究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利用思想品德课培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依靠课本是不够的,结合时事新闻给学生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丰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的志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道德讲堂实施方案 下一篇: 人资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