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发声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8:12

主持发声技巧

主持发声技巧篇(1)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00-01

“润腔”技巧是民族声乐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演唱技术,其自身具备非常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合理运用润腔技巧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因此探究润腔技巧在民声乐中的应用情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润腔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润腔的含义。“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中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演唱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合理使用一些特色性及修饰性的独特演唱技巧以及发声方式的不同,同时“润腔”技巧属于中国传统声乐技巧的高度提炼,具备极其浓厚的味道。“润腔”以其独特的文化性质,在我国民族声乐中合理运用,在美学层面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这一风格在中国美学中称之作“韵味”,对民族声乐的审美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润腔的种类。第一种为音高式的“润腔”技巧,是指在演唱中通过不同的倚音、波音、断音、连音和回旋音等技巧进行修饰,多为正字正音时使用;第二种为音色式的“腔”,主要是通过共鸣状态的改变来实现音色的改变,如虚阻音、实阻音、嗽音等,多为强调中心词或语气的变化;第三种为节奏速度式的“润腔”,其在使用中主要是用于对歌曲的情绪的表达,如音头迟出、喷口、速度的撤与催等;第四种为力度式的“润腔”,力度主要是指演唱的音量控制,这需要演唱者扎实的功底做基础。

(三)润腔的成因。其在形成之中和形成地的演唱特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相关研究者也提出从微观上进行观察,在汉族的传统音乐之中通过对音乐结构、律动特征以及内在成分的分析,认为“声腔”的不断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润腔”技术的诞生。

二、在声音造型中的润腔应用

(一)依字行腔。在演唱之中,要保障歌曲的情感抒发以及内容的完美传达,需要用声和谐以及润腔的合理运用。在咬字发音声腔技术上坚持“依字行腔”。中国字在演唱中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主要分为五种:齿音,由zh、sh、ch、s、z、c开头;舌音,由d、n、t、l开头;牙音,由j、x、q开头;唇音,由b、m、p、f开头;喉音,由k、g、h开头。字头的时值需要很短,做到咬准而不是咬死。也就是说,字头清楚而不紧,字腹(多为韵母或元音)保持在口盖软腭处,字尾快而不松,这样才能把字说清楚。

(二)音色润腔的主要方式。润腔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出歌曲的风格、感情和内容。而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要依据人物的不同、作品的不同来做出音色上的微调,比如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在润腔技巧上的区别。演绎大家闺秀多以大气、稳重、气息绵长的处理方式,不能出现太多小嗽音,小倚音和小滑音等,而小家碧玉则可加入活泼的润腔技巧,可加入小倚音和滑音等方式表达情绪的不同。

三、声音表现中润腔的应用

(一)连腔。它是歌曲演唱的基础,同时也是歌曲演唱之中必备要素,它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声音连贯、平滑和柔和。连腔是“润腔”技巧中最为基本和主要的方式,在我国的民族声乐之中,连腔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演唱技巧,其在应用中需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断气不断。

(二)断腔。其通过截、挫、顿、跳的方式来实现歌声在情感以及力度之上的对比,属于民族声乐演唱之中较为基本的表现方式,其主要包括截气断腔、气口断腔、顿音断腔以及调音断腔等。在民族歌曲的演唱过程之中演唱者用断腔的润腔方式来实现歌曲感染力的增加。[1]

四、装饰性润腔在民歌之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民歌声乐之中装饰性润腔的应用也十分常见,主要是使用颤音、倚音以及滑音等方式来进行音乐技巧的体现。装饰性润腔其在民族声乐的使用中既包括基干音,同时还具备着很多华丽性质的多种修饰音。和国外的修饰音相比,我国的民族声乐其装饰性的润腔使用时,强调必须和本民族其独特的吐字和用嗓联系起来,进而达到“无腔不润、无音不饰”的演唱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润腔”体现出了我国民族声乐中极其丰富的音乐技巧,同时对于我国的戏曲以及说唱等音乐艺术的优点都有着较为集中的综合,其在声音造型中的主要应用体现在依字型腔方面,而在声音表现上的应用体现在断腔技术和连腔技术上,在音乐要素上主要有速度润腔以及力度润腔两者。润腔演唱技巧是我国民族声乐上一块瑰宝,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坚持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主持发声技巧篇(2)

一、腹式呼吸中的“气”与面罩共鸣中的“点”

1.腹式呼吸中的“气”

技巧训练中的呼吸技巧是将吸进来的“气”吸得深且保持住,为歌唱提供动力支持。人的生理呼吸过程是通过口、鼻将空气吸进,此时,横膈膜下降,气息进入肺部,通过人的生理本能呼出,此时横膈膜上升,完成呼吸的生理循环过程,维持生命活动。然而,歌唱的呼吸,是将吸进来的“气”吸到肺的底部,同时保持横膈膜始终处于吸气状态的位置。横膈膜的吸气位置的保持便是重要一环。他的保持如果来自于胸,就会形成“憋气”,不是歌唱所需要的支持。因此,只能是来自于下腹部的力控制住横膈膜不让它上升,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应用于歌唱。

在技巧训练中,用“丹田气”的支持,将“气”吸到肺的底部,利用丹田控制住气息。此时,腹部以上要放松,胸腔是吸开的,空的,绝对不能“憋气”,利用打哈欠,叹气,即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将“气”叹到丹田处的感觉,并且控制住。这一叹的目的就是先把腔体叹通,建立起通畅的感觉,并通过丹田保持住这个状态。起始音采用的是软起音,让“气”流动,转起来。结合练声曲,练打嘟噜练习,例如,气沉丹田,双唇并拢,做鸭子嘴状,送气发出嘟嘟声。开始做到这个练习并不容易,慢慢坚持,一段时间过后,听到的是“气”均匀的、流动的气声,不要僵、硬,开始要感觉到“气”多,声音少。这种练习有两大好处:一是练“气”,使气均匀而有控制;二是按摩了声带,为声带做了保健操。

2.面罩共鸣的“点”

面罩(mask)是指鼻子和眼睛周围的部位。“在16世纪的法国。贵族参加宫廷舞会时,多在这个部位戴上一个面罩,以遮盖真面目。面罩命名,由此而来。”

面罩共鸣,按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所指的是:领窦、碟窦、额窦这一区域的共鸣。

面罩唱法“现已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主要发声方法之一。雷斯克首创面罩唱法之后,曾和喉科医生库尔蒂斯(Dr.H.Curdis)一起合作倡导此学说。后来,库尔蒂斯出版了专著《发声训练和声音位置》。面罩唱法最早传入我国是20世纪初期,上海国立音专俄籍声乐教育家苏石林教学时引进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声乐人才,他的方法是用呼吸支持得到共鸣靠前、面罩。老一辈歌唱家中的斯义桂、施鸿鄂、温可铮等,现代提出靠前唱法的第一人莫过于男高音歌唱家程志。

面罩唱法最突出的是寻求面罩共鸣,面罩共鸣就是硬口盖以上的区域这部分腔体的共鸣,是获的头腔共鸣的关键技巧。在技巧训练中,首先要把声音通过月田气的支持灌进面罩,使每一声音都要在面罩的部位鸣响。声音的起始要在硬口盖以上,绝对不能掉下来。

二、中低声区“气”与“点”结合的训练方法

中低声区的训练对每一个声乐技巧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把中低声区的训练好,才有可能向高声区发展。绝对不能好高骛远,以掌握了“气”与“点”的技术,就一味追求高音,否则会误入歧途,甚至会给声乐技巧学习带来灾难。

因为,只有通过中声区“气”与“点”反复练习,才能使“气”有足够的支持,有了足够的支持才能找到点的位置。而不是提胸的,气息浅的,声音干瘪的“点”。因此,中声区训练是技巧训练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才一能一个音一个音的往上磨,直至唱到自然地,理想的高度。例如,在发mime的练声曲中,男高音、女高音声部最高音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f,女中音、男中音最好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d,要视情况而定,因为有的女中音、男中音自然声区就比较高,但是也不要太高,尽量自然。在发mi时很容易进面罩,但往往是挤的。发me时又容易掉下面罩,十有八九的练习者这个me唱不好,别看简单,大部分人会唱成mai,甚至是ma一i,分解的,靠后的,位置不高的,掉下面罩的,倒字的me。因此,练习时要注意叹气,打哈欠,先将气息沉到丹田,把腔体打开,胸前吸开,下巴放松,在两眼眉之间将声音集中,向上找额窦这个“点”唱。

三、声区转换中的“气”与“点”结合的训练方法

声乐技巧训练中,声区转换的技巧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声乐作品中都有比中低声区的音高要高的音。在声乐演唱中,高音破了,到高音喊了,甚至一下声音就靠后了,没了色彩,声区不统一等等高音问题,都是因为声区转换中的技巧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1.“气”支持下的“点”运行轨道的训练方法

在寻找“点”运行的过程之前,必须明确这个“点”运行的轨道,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始是开始,终就是终结,但声乐就是这么神奇,“点“的运行有始但没终结。首先要明确这个轨道就是抛物线,声音运行的抛物线。当然,“气”还是要第一位的,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丹田气的支持,没了支持,技巧的一切都皆不可能。有了“气”,声音首先要进入面罩,咬字吐字一定要在上口盖之上起,在两眼之间向上的轨道,声音由“气”的压力变大,向上透,找混声,向针尖里找假声,还要透出,在远处。沿着抛物线这个轨道向上,向外透。结合练声曲mime的练习。

2.“气”支持下的“点”运行过程的训练方法

这个过程就是:将声音置放于上口盖之上,将上口盖之下的声音在上口盖之处拦腰切断,与下边的声音不发生任何联系,将小舌抬起向上沿着轨道翻转找混声,向“点”集中透上,就进入高声区了。练声曲可以结合上例的谱例mime练习。这种声区转换技巧的实现需要“气”的良好支持,失去了“气”的支持一切将无从谈起,也就失去了技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克俭.声歌求道一一中国声乐艺术理论与实践「M〕.文化艺书出版社,2007.

【2】刘成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

【3】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中华书局出版,2003.3.

主持发声技巧篇(3)

一、声乐技巧概念和特点

在现代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歌曲的演唱也成了颇受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因此就要注重对声乐技巧的掌握[2]。声乐技巧也是表现声乐艺术、展现歌曲的基本技巧。从不同方面来讲,音乐技巧也有着不同的阐述方式。从歌曲的语言方面来讲,声乐技巧是指人声与语言的组合;从声乐艺术的基本情况来讲,声乐技巧是提升声乐表演质量的必要手段;而从声乐艺术的具体情况来讲,声乐艺术又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如声音的音色、发声、咬音、内容表达与气息的掌握等内容。不同种类的音乐需要具备不同种类的声乐技巧,歌曲演唱者对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对歌曲的演唱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将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完美的体现出来,就要加强对声乐技巧了解与掌握,并在具备以上的声乐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再注意在声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从而让声乐艺术作品更加符合其所表达情感,也更能获得听众的共鸣。声乐技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让声乐的演唱者增进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声乐中表现形式、作品理解与音色表现方面的不同。通常来讲,演唱者在获得一个声乐作品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一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内涵,然后在根据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变化,来进行情感的推进,这就可以通过声乐技巧来实现对声乐作品情感上的有效传达[4]。如,改变作品的声调强弱和高低、加重或放缓语气,通过这样的声乐技巧来处理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使演唱者既是在声乐音色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力度与节奏的转变,来为听众展现出不一样的声乐作品。同时,声乐作品的体裁形式就是声乐作品的品种,和其他声乐类别的表现形式相同,它们都是一种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按照基本内容可以将声乐作品分为叙事曲、抒情曲与赞颂曲三个类别。如《外婆的澎湖湾》就是一种采用叙述事情的方式来表达声乐作品主旨的歌曲体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叙事曲目,而《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一首比较典型的赞颂曲目,主要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与依恋,也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与作用

(1)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有所提升。而声乐作为可以沟通与传达人们情感的重要传递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表现声乐艺术的重要方法,人们通过对声乐技巧的完善与增进来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5]。声乐技巧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强调对音乐作品在精神上表达,也更加能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并且,声乐技巧与音乐作品的情感与主题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演唱者可以对发音、气息、吐字等声乐技巧的运用来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润色,从而表达出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全部情绪,进而达到打动听众的目地。在声乐艺术当中,如果缺少声乐技巧,就不能让声乐作品很好地表现出来,如果缺少较为出色的声乐技巧,就不能很好地传达出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美,从而很难让声乐艺术发挥其应有的魅力。(2)人们通常认为声乐艺术是一门需要进行情感感知的艺术,每个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情感与内容,演唱者必须充分地领会到作品的曲情、词意,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品的风格及作曲家的创作个性等内容,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声音技巧与语言技巧,并将演唱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感受和声音巧妙地融入声乐作品作曲,从而增加对自身声乐技巧的完善与提升[3]。声乐艺术具有加强的生命力与灵活性,需要演唱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发音状况与演唱风格来进行声乐表现方式的选择,同时,需要演唱者所演唱的歌曲可以打动演唱者本身,才可以让其自身所演唱的歌曲与听众之间达到很好的情感共鸣。并且,表演者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声乐技巧上的优势,通过自身独有的技巧来完成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与诠释。只有充分地掌握了作品的演绎风格,掌握了作品的基本特点,进而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深化听众对作品内涵的理解。(3)声乐技巧可以有助于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表达[6]。目前的声乐表演主要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三种演唱方式。通俗唱法最早源于19末期美国的布鲁斯音乐,并收到西部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的影响,在丰富了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通俗唱法的发展。通俗唱法需要演唱者具有较强的气息支持和声带张力,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口型的保持与下巴的放松且发声要自然,也要注重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身的习惯与风俗所形成的一种演唱风格,其主要包含了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与民族新唱法等内容,由于这一唱法主要是源自于我国的各族人民,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美声唱法是采用的混合声区唱法,这与其他唱法有着极大的不同。比较注重演唱者口、鼻与胸腔之间的协调,将演唱者所能运用的共鸣腔体全部都充分调动起来,需要演唱者可以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并要求其要具有较长的气息支持,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声乐艺术效果。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美声唱法的表现方式与风格也具有一定的不同。

三、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运用

(一)通过声音与语言增进实质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声乐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声乐艺术交流,更是极大地推进了声乐艺术的发展。为了体现声乐艺术的价值,为了声乐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现,人们就强化了对声乐艺术实质内涵的探索。而声音与语言作为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手段,将其融入声乐艺术中,不但可以提升声乐艺术的美感,也有助于表达声乐艺术的实质内涵。在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诸多表演者、艺术家将个人的情感感受添加到声乐作品当中,增添了声乐艺术的音乐美与情感美,再通过表演者或艺术家通过巧妙的声乐技巧进行衔接,进而诞生出感人至深的声乐艺术作品。

(二)通过快慢变化来表达情感

仅仅通过声乐作品是无法表达出声乐作品作者的创作情感的,通常需要声乐作品的表演者通过对声乐技巧的运用,再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来实现对听众情绪上的感染,进而达到表演者与听众之间情感上的共鸣[7]。在这样的前提下,声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也不再是声乐作品表面上情感的表达,而是对声乐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情感的一种升华,进而让听众在欣赏声乐作品时,也可以尽情享受一场来自听觉上的情感盛宴。需要表演者具备极高的声乐技巧,才能有效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才能更好地将情感传达给听众,进而让声乐艺术在听众心中得到升华。想要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就要将表演者的声乐技巧与情感表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声乐作品注入一定的生命力,让声乐作品根植于听众的内心深处,发挥其声乐作品应有的作用与效果。如,《我的祖国》这一声乐作品主要是表达出最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演唱时的强弱是以强、弱、次强、弱的循环规律出现的,也要注意4/4/、2/4拍吐字归韵与节奏的演唱特点,通过对声乐技巧地有效运用和演奏者情感的完美融入,来表现出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虚实变化来表现层次

声音的虚实变化主要是通过快慢变化与强弱变化来进行体现的。声音的变化主要包括渐强渐弱、渐快渐慢,也存在突然强弱与快慢来凸显声乐作品的节奏上的快慢。将声乐作品进行处理,从而让歌曲向听众们传递出一种愉悦的情感。这段数字歌是以香港的股票市场作为创作背景来进行创作的,而快节奏在这一段数字歌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还原出当时香港股市所具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烘托了一种快活的氛围,更加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在这一段的结尾时,他们有时通过放慢节奏的方式来凸显歌曲的转折,进而体现出这一段歌曲的层次感。

(四)通过音色变化来塑造形象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音色也都带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音色所表达出的效果,给观众带来的听觉感受也有一定不同。有的演唱者声音较为洪亮,在进行歌曲演唱时也显得特别的空旷嘹亮;有的演唱者的声音较为低沉,所表现出的效果较为沉稳深沉。这只是说明个人的音色特色,并不意味着具有低沉音色的表演者不能够传达出沉郁以外的情绪。同样可以向听众传达出一种愉快、喜悦的情绪。因此可以得出音色虽然是声乐表达的主要基调,但并不是一种决定性因素,而同样的音色进行一些变化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所以需要根据表演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把握。

主持发声技巧篇(4)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巧是根本保证,而良好的歌唱技巧只有通过长期不间断地正确练习,才能达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在声乐技巧训练的实践中,每个声乐表演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气息用不上,音位挂不上,声音散、用白嗓等。这些摆在每一个声乐练习者面前的问题就像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有时甚至阻碍着我们对声乐艺术道路的追求。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技巧。

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就必须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唱好歌的基础,发声练习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唱歌的技能。歌唱者进行不间断地发声练习,其目的就是从对人体发声机能的正确了解下,将身体各部位最佳状态进行协调统一,使正确的肌肉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和本能,把良好的歌唱状态运用到歌唱中去。单有声乐技巧是空洞乏味的,我们必须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歌曲中去,使歌唱发声技巧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达到声、情、字、味、表的和谐统一。

一、《我爱你,中国》的歌曲简介

《我爱你,中国》是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一首经典抒情女高音声乐作品。创作于1979年,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三十多年来,这首饱含游子深情的经典作品以它独特的魅力传唱不衰。《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我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歌词描写了春苗秋果,南海北国等伟大的壮丽山河,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歌曲采用单三部曲式,4/4拍,开头有八小节较自由的引子部分,旋律自由,气息宽广,给人一种起伏跌宕之感;主题部分节奏方整,歌词以诉说的口吻娓娓道来,委婉亲切,层层递进,将歌曲渐渐推入高潮;结尾部分用“啊”的抒情旋律将歌曲推向高潮,使演唱者的情感尽情抒发,音乐张力十足。最后用“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八个字配上坚定的高音区旋律结束整首歌曲,将海外儿女的赤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我爱你,中国》的声乐技巧

(一)引子部分声乐技巧的运用

《我爱你,中国》引子部分的演唱庄重、亲切,音乐形象鲜明动人,在出声之前先进入角色,演唱一开口就要把听众带进歌曲的特定意境中。“百”字是全曲之首,因此唱好“百”字非赏重要,出声之前感觉气息的“轮子”转动起来,找到上下贯通的感觉,强调“竖”咬,在慢而多、深又广的吸气同时,下降喉头,上抬软腭,“拉开”上下大牙,充分打开口咽腔,字头咬清并准确归韵,表现出语言的韵律美。四度上跳时,气息要控制好,心里想着“向后向上吸”,并把声音传送出去。唱“灵”字时,舌的动作要灵活果断,韵母靠后在口咽腔的后半部形成,唱到脊背垂直线上,以头腔共鸣为主,带有一定的胸腔共鸣,声音贯通、饱满、圆润。“灵”字可自由延长,四个十六分音符波动时轻盈灵巧,使听者感受到如百灵鸟般婉转轻巧的歌声。“鸟”字略低,放松下巴,口腔保持竖立的状态,喉咙位置较低,像说话似的叹着唱,要和前面的灵字衔接地轻松自然,音低位不低。“从蓝天飞过”要抓住声音的线条,不能上下晃动,声音轻柔,要唱出天空空旷渺远的画面之美。引子的第二句“我爱你,中国”是全曲的主题,旋律向上递进,出现了最高音小字二组的“G”,爱字是整个引子的爆发点,演唱时尽情地抒发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中国二字要唱的柔软舒展,表现出声音圆润贯通的线条美。引子部分是整首歌的精华之所在,唱好引子部分会给整首歌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听者进入整首歌优美的意境之中。

(二)主体部分声乐技巧的运用

歌曲的主体部分,歌词运用大量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田园庄稼、春苗秋果的壮丽景象,与“我爱你,中国”这一主题思想遥相呼应。

一开始节奏平稳,演唱时应以诉说的口吻娓娓道来,让人感觉委婉、亲切。旋律逐步上行,情感也因此层层推进,演唱者的喉咙应保持充分打开,喉头位置落下,气息平稳、均匀,整个后腰背部有无限延伸之感。由于这是一首表达对祖国赞美之情的大气之作,在演唱时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尤为重要,虽然这一段歌词旋律平稳,音区不高,但是在演唱时也应该保持声音的音位,才能使声音柔润圆滑。

在八度大跳音程前,充分做好气息准备,比前面“我爱你”的感彩更浓烈,气息更深远,力度也有所加强,从“我”到“爱”要注意口腔内部腔体的变化,在保持“我”的口形的基础上,变动舌位,在咽腔后半部形成更大的空间,使开口字爱保持竖立的状态。此处是全曲第一个高潮,处理要精心、细致,音量、力度、速度的松紧起伏都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句首用强音演唱,气息要深、通,有如贯穿到脚底坚实之感,头、胸、腹三腔共鸣必须充分结合,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家乡的甜蔗”要控制音量,字头须交待清楚,并快速归韵。“蔗”字不可因换气而唱得匆忙,换气时果断自然,气要吸得快而深,保持肌肉的灵活舒展。由于这一句旋律呈阶梯式上行,节奏较为密集,音量渐强,内心的紧张度增加,情绪也容易跟着旋律激动起来,因而要注意“高位置,低气息”、“强音量,气下沉”,八分音符切忌演唱过急,要和后句衔接自然圆滑,精神紧张而声音松弛。唱“我的心窝”这四个字时,速度应渐慢,内心的情感无限绵延。此时口咽腔保持“呵欠”状态、上抬软腭、下降喉头,保持声音的状态线条,给人一种深情满足之感,为下一小段更直白的抒情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尾声部分声乐技巧的运用

结尾乐段,通过一字深情的“啊”,把全曲推向最高潮。因此在演唱这个“啊”字时,要充分体现出歌唱者对演唱技巧的把握,声音不能随着旋律向上而上吊,气息要稳健踏实,让声音在气息的线条上优美地飘起来。两个“啊”字旋律舒展,层层推进,由弱到强,深切呼唤出“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全曲结尾最高音落在“亲”字上,演唱时音位应一步到位,切忌因为音高躲闪出现的滑音,“亲”字可稍稍自由延长,抒发出对祖国母亲的满腔赤诚,再用“我的祖国”坚定地结束全曲,值得强调的是“国”字口腔内部一定要保持竖的空间,才能使音色贯通圆润,纵情歌唱出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热爱。

一首较为完整地声乐演唱离不开娴熟的声乐技巧,声乐技巧训练是每个声乐表演者通向声乐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是基础也是保证。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必须要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因此,每位歌唱者必须坚持长时间的苦练,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基本方法,才能使声音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掌握了扎实的声乐技巧并且通过不断地实践运用到歌唱中去,加上自身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才能使声乐表演者的声音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以声表情,以情带声,让优美的歌声走进每一个听者的心。

参考文献:

主持发声技巧篇(5)

蒙古族长调牧歌产生于游牧民族,由于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不同使得演唱方式也别具一格,蒙古族长调牧歌中包含着人文环境、狩猎文化、野生动物,在演唱的过程中能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感觉。本文则将对蒙古族长调牧歌的演唱技巧形态进行分析。

一、关于蒙古族长调演唱技巧的分析

通过对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蒙古族长调牧歌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种类繁多。但是从演唱内容分析,其歌曲的种类大致为狩猎歌、亲情歌、武士歌、酒歌等,其唱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乌日汀哆”、“潮尔泰哆”、“呼麦”,这三种演唱形式体现出牧歌唱法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

诺古拉是蒙古族最常用的演唱形式,“诺古拉”的汉译为波折音,主要的含义为“折、打弯”,这种演唱方式经常被应用于拖腔演唱中,作用是的装饰性颤音唱法技巧。部分音乐研究者认为“诺古拉”这种演唱方法类似于西洋唱法中的华彩,都属于花腔唱法技巧。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现象本质,诺古拉的唱法技巧与西洋唱法中华彩是有鲜明的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华彩旋律的跳动起伏跨越的音程幅度都很大,并且要求必须发音清晰,具有颗粒性。所以,蒙古族人民经常使用诺古拉演唱方法。

二、蒙古族长调牧歌演唱技巧的方法

(一)浩来诺古拉

浩来诺古拉也就是所谓的声带诺古拉,这种演唱技巧主要是依靠气震动,而使声带发音,通常我们管这种声音叫做“基音”,但基音的产生必须要以波折式的颤音为前提。演唱者在使用浩来诺古拉发音时,要让自身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尤其是演唱者的喉头部位在演唱时赢处于肌肉松弛状态,这才有利于演唱者的发声。演唱者要让咽腔处于适度开放状态,并用自身的意识控制发音部位,尽量要发出均衡的气息,进而产生基音。只有演唱者正确的发音,演唱者才能达到共鸣,而这也能为演唱者提供充足的发音条件。另一方面,如果想要让声音更加洪亮,演唱者可以适度的拉紧声带。通过对浩来诺古拉的演唱技巧分析,演唱者要想发出适度音调,演唱则需要充分的掌握浩来诺古拉的发声技巧,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演唱中,这才能让蒙古族长调牧歌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学习者在学校蒙古族长调牧歌的演唱方法时,首先,学习者应了解浩来诺古拉的演唱方法,这主要是因为浩来诺古拉是学习演唱蒙古族长调牧歌最基本的发声技术基础,并且这种发声技巧适用于多种曲体。浩来诺古拉的演唱特征为:从体内呼出气息较少,但却能支持演唱者发声,其演唱类别十分适用于女生演唱。

(二)腭柔诺古拉

腭柔诺古拉就是下颌诺古拉,其演唱技巧主要表现在声带发音的基础上,下颌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演唱者通过口腔发出声音,但这需要下颌上下运动,才能形成波折式的声音,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时下颌受到阻碍,演唱者则无法正常发音。因此,相对于浩来诺古拉,下颌诺古拉较为复杂,该演唱技巧要在浩来诺古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升华,只有演唱者的口腔发出声波,才能形成颤音。但演唱者在运用下颌诺古拉发声时,不仅下颌要运动,其腰腹也需要配合发音,形成一种运动感。与此同时,在整个发音过程中,演唱者既要持续发音,诱惑要昂下颌与舌根,以及颈前部和颈部两则肌肉处于松弛的状态。这样才能灵活的运用下颌诺古拉的演唱技巧。通常情况下,这种发音技巧适用于男生。

(三)膛奈诺古拉

膛奈诺古拉又叫腭部诺古拉,它包括鼻腔诺古拉,其演唱技巧与声带诺古拉详细,也是一种基音。它是通过掌握声带诺古拉之后,形成独特的基音,之后在口腔与上膛之间,保持均衡的吸气,这样就能形成泛音谐振现象,这种泛音谐振现象可以由歌手自由控制,演唱者可以随意控制气息控制声音的震颤,然后,再次配合软腭发出特殊的声音。

其次,鼻腔诺古拉也是膛奈诺古拉中一部分,鼻腔诺古拉又有开口鼻腔诺古拉与闭口鼻腔诺古拉之分,张口鼻腔诺古拉发声方法的技巧,要求歌手要在保持口咽腔、鼻腔如吸气样充分做开敞式的兴奋状――包括上腭骨、面颊骨等的上抬运动,舌根不能给喉结以任何压力,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在于如何利用发好纯正的带鼻韵母的音――前鼻韵和后鼻韵,“啊”字要渗入“昂”韵母的音,“哟”字要渗入“雍”韵母的音那样,以唱出长调牧歌高亢、嘹亮,具鼻腔共Q艺术歌唱嗓音质感的特殊色彩。闭口鼻腔诺古拉发声方法的技巧,主要是不要求软腭和硬腭抬起,舌位要处于松弛、持平的下放状态,上下口唇如随意微微触接的感觉,通常该技巧的使用都紧密地同唱一些感彩较为浓郁的作品,或者是假声唱段联系在一起。

三、结语

总而言之,蒙古族长调牧歌演唱方式和技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性,相关音乐研究者可以根据其特征,体会其中的实践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蒙古族长调牧歌也可以应用教育教学中,这不仅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也能使蒙古族长调牧歌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相关音乐研究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蒙古族长调牧歌的演唱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红艳.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J].北方音乐,2014,(07).

主持发声技巧篇(6)

一、声乐技巧的定义

从当前声乐艺术的发展情况来说,声乐技巧在提高声乐表演的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声乐技巧基本情况的角度来说,声乐技巧所涵盖的知识和内容也比较多。比如,音色是否清亮、吐字是否清晰以及发声的情况等都属于声乐的技巧,都会给声乐艺术的效果带来影响。要根据音乐类型的不同采用合适的声乐技巧,例如,花腔女高音和普通女高音所选用的声乐技巧就有一定的差异,歌唱人员一定要根据声乐的类型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声乐技巧,才能让声乐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一)能够帮助深化声乐艺术的内涵

声乐艺术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更加注重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内涵,表达的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歌唱的人员也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演唱,将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然而由于内涵在深度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是没有办法用简单的文字或者语言来进行表述的,并且表达的内容受乐器种类的限制,但是应用声乐技巧能够调整音调的高低,进而表现出艺术特征。从演唱的技巧来看,就是歌唱人员通过调整声音和语言的方式展现作品的真正内涵,例如在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时,这首歌是一首经典的老歌,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准确地把握好这首歌中每节的音调,并结合歌曲中的曲调与情感色彩,将歌曲中的悠扬和欢快等色彩展现出来,给欣赏的人带来一种优美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二)有助于情感表达

所有好的声乐艺术作品都能够引起人们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进而给欣赏者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然而作品自身是没有办法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展现出来的,需要演唱者利用声乐技巧将其展现出来,要与欣赏人之间创建一个情感沟通的渠道。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演唱的人员就要熟练地掌握声乐技巧,进而提高其在演唱当中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声乐艺术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根据作品的内涵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不一样的声乐技巧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仔细地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只有将声乐技巧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让作品更具有活力,才能给观众带来灵魂上的享受,让情感顺利地表达出来,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给人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三)能够帮助展现作品的风格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所喜欢的声乐艺术作品的种类也是不同的,不仅作品本身的情感能够吸引欣赏者,作品的艺术风格也是吸引欣赏者投入感情的主要因素。艺术风格就像艺术作品的脊柱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也是它的核心部位,没有艺术风格的作品是没有办法称为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最后的目标为更好表达作品情感。声乐技巧在表达艺术风格的时候,通过协调以及转换,能够更好地对情感气氛进行塑造。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地域差异让声乐艺术特征出现比较大的不同,例如:北方音乐多数是高亢的嘹亮。南方作品更加的婉转。在对作品进行实际的演唱时候,通过声乐技巧,更能够突出艺术风格,进一步推动声乐艺术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有利于声乐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主持发声技巧篇(7)

声乐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上,情感上的共鸣,是吸引听众的主要途径。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表演者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表演传达给听众的一个过程。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表演者的情感,使其更能与听众产生共鸣。声乐技巧的有效运用,使声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更具影响力,听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情感触动,对表演者的艺术形象也有更深入的认识。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表演中的运用,需要与情感紧密结合,在运用技巧的同时,需要加入一定的情感表达,而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也需要有相应的技巧来进行强化。如莎拉布莱曼和安德烈波伽利的声乐作品《TimeToSayGoodbye》,在声音的力量、轻松度等方面都有比较精细的控制,歌曲的层次感,主要通过强弱变化来体现。在歌曲的高潮处,利用高音引起听众的共鸣,将歌曲中的情感进行了生动的表达。

(二)展现作品风格

声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吸引力,除了情感之外,艺术风格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色表现形式。艺术风格,是体现艺术作品独特形式的关键,也是声乐艺术特色的重要表现内容。声乐艺术作品中的不同风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不同情感的一种表达。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运用不同的声乐技巧,能够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表现出不同的作品风格。声乐风格的形成,受语言、环境、风俗、审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技巧上的表现,主要是在发声、呼吸、咬字、语调、呼吸等方面。从我国南北方的声乐风格来看,南方主要关注音调的变化,在声调方面的变化一般比较小;而北方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声调一般比较高,且变化比较大,声腔之间旋律变化的频率也比较快。如从《洪湖水浪打浪》和《信天游》中,根据不同的声乐技巧,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作品风格。

(三)促进多元发展

声乐艺术的表演者,在学习和掌握声乐技巧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或国外的声乐技巧也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而这些声乐技巧在表演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声乐艺术在保留原有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发展元素,产生新的发展动力。如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为世界所推崇的一种声乐技巧,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声乐技巧体系,是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我国在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新唱法”和“中国美声唱法”,使我国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主持发声技巧篇(8)

呼吸是歌唱的艺术,气息的控制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声学派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谁能够准确的掌握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因此,我们只有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呼吸问题,才能在演唱歌曲时更加自然和圆润。我们知道,歌唱技术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呼吸技巧,歌唱中的呼吸和人们日常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演唱者为了保持延长的乐音,控制乐句的变化,情感的表达等,都需要对呼吸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让自己的气息有规律的呼出吸入,而这就必须要我们加强呼吸的训练。

一、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一)声乐演唱的核心是呼吸

声乐演唱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若是单单结合书面资料来展开发声练习是很困难的,所有的声乐演唱技巧都要求演唱者能够正确呼吸。如果呼吸方式和呼吸技巧不正确就无法完美表达歌曲内涵。舒曼说过,歌唱其实就是呼吸。因此可以说,呼吸是声乐演唱的核心所在,演唱者只有尽可能的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才能够让自己的演唱水平得以真正的提升。

(二)声乐演唱的动力是呼吸

想要更好地表现一首乐曲,除了要求演唱者的嗓音条件优秀之外,还要求演唱人员必须注重演唱过程中的呼吸方法,能够结合演唱的实际需要来对呼吸进行调整。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让演唱者有足够的支撑气息,才能够发出更加优美的声音。换句话说,呼吸的方法与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演唱者的发声技巧。女高音梅尔芭说,要完美的演唱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呼吸。当演唱者具备熟练的呼吸技巧之后,再和自己的情感与歌唱技巧相结合,让自己的声音自然的表现出来,才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一首乐曲。

二、声乐演唱中呼吸的方法与种类

一般来说呼吸的方法主要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联合呼吸等,笔者认为单单掌握了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于呼吸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的肋间肌式呼吸、锁骨式呼吸、横膈膜式呼吸以及背式呼吸进行了解,并要求学生去体会每一种呼吸的各自特点,进而不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技巧。

(一)锁骨式呼吸

所谓锁骨式呼吸又可以称其为高胸式呼吸,指的是我们在呼吸时依靠锁骨与胸上部做向上、向外进行扩张的呼吸。但是这种呼吸方法有一定的缺陷,这是由于锁骨上移以及胸上部的运用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例如说气息无控制的强迫呼出,导致颈部缩短而影响咽喉腔共鸣。

(二)胸式呼吸

当学生采用胸式呼吸的方法吸气的过程中,他们的双肩以及上胸常常会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气息仅仅停留在肺的上方不能下沉。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导致吸气量浅、支点过高的问题,进而让下颚、颈、肩、胸进入一个非常僵硬的状态,发出来的声音也不具有弹性,显得比较干涩。

(三)肋式呼吸

肋式呼吸又称为肋间肌式呼吸,主要可以分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两种。肋间内肌的主要作用是让演唱者在吸气的过程中,将肋骨架外拉,进而让空气进入到肺中有一个相对充足的空间;而肋间外肌是为了让演唱者在呼气的过程中,其骨架稳定下降到正常位置。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横膈膜式呼吸

膈膜本身是一块横向肌肉,位置处于心脏与肺部的下方,它被肋骨所遮挡。其实所有的呼吸都应该笼统的属于横膈膜式。如果横膈膜不能够进行拉紧与放松,那么空气就无法到肺部。在这里之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很多学生常常将其与腹式呼吸混淆。

(五)腹式呼吸

使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在吸气的过程中肺上部会外移,使用横膈与腹部的力量,让肺的底部向下而扩大容积,腹部鼓起来完成。因为腹部处于膨胀状态,因此腹式呼吸相对其他呼吸方法来说更深,但肋骨与胸骨完全不会发生作用。所以腹式呼吸方法的气息相对沉重,没有灵活性,呼出气息也无法对声带造成积极的压力,因此常常会让演唱者发出沉闷无力的声音,有时候也会导致高音不准确的问题。

(六)背式呼吸

背式呼吸主要是利用演唱者背部肌肉来进行的呼吸。背部的肌肉比较强壮有力,可以给深呼吸提供支撑。演唱者通过背部的肌肉能够很好地缓解腹部上方的肌肉紧张,从而对呼吸进行调整。在演唱者有意识的强力呼吸过程中,背部肌肉往往会跟随肋间肌一起扩展;另外,背部肌肉还能够帮助横膈膜进行有节制的放松。

三、声乐演唱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

(一)呼吸技巧

首先是提气与沉气,这两种呼吸技巧一般来说用在歌曲曲调相对高昂的旋律中,通过腹部向上收缩而形成的力量使声带张力扩大,从而让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其次是停气与顿气,在一些民族歌曲或者是戏剧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一些弱拍或者次强拍要求演唱者要对气息进行准确的控制,但是气息不能够因为声音的停止而中断,这就必须要掌握停气的技巧。另外有一部分歌曲在其中的某一乐句中必须要对几个音进行加强,从而让歌曲的演唱效果达到最好,这就必须要求演唱者掌握顿气的技巧;再次,揉气和偷气。揉气的呼吸方法一般来说主要用于相对细腻的歌曲中,需要演唱者依靠腰部和腹肌的力量,慢慢送出气息,让发出来的声音更加圆润,而偷气一般来说是演唱速度较快以及时值较长的歌曲时使用,从而弥补眼馋这气息的不足;最后是气声。对于气声的使用主要是在一些弱收歌曲结尾处的演唱过程中。弱收歌曲结尾通常都会伴随耳鸣般的微弱声音,而演唱人员通过声音的减弱来体现出一种逐渐远去的意境。

(二)呼吸训练

1.要保持科学的呼吸姿势。良好有效的呼吸训练,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呼吸姿势。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要求学生能够放松自己的身心,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努力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放在一个松紧有度的状态下。呼入气息的过程中应该让腹腔扩张,小腹进行收拢,保持一定高度,嘴和鼻应同时呼入气息。在演唱时应该尽可能的增大关节张开的角度,特别是在高音的演唱过程中,尤其是要尽可能增加槽牙的张开度,另外还要让下巴处于放松状态。利用这一方式,在后颈部的作用之下,嘴的张开角度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却不会存在皮肤绷紧可能产生的影响。演唱者处于站立状态下时,其双腿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与角度,把身体的重量几种在前脚之上,演唱开始之后应该立即收拢小腹提臀,通过骨盆肌的收缩来更好的深呼吸。

2.在声乐呼吸的练习过程中,缓吸缓呼是一种最为基础的,也是学生日常练习相对较多的呼吸技巧。在进行缓吸缓呼的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全身处于放松状态,以口为主,以鼻为次,把气息慢慢的吸入,两唇作出吹口哨式的嘴型,然后将胸部打开,松开腹部与横膈膜,让空气进入到肺中,之后保持短暂稳定状态。接下来要求学生唱出“啊”的长音。在唱这个长音时就是呼气,这时候学生的喉咙处于吸气的状态,让声音跟随气流慢慢的出来,从始至终都保持相对均匀的支撑力量。另外还必须要确保胸部能够自然的挺起,如果胸部不自然塌懈,呼吸就无法长时间的保持。

3.缓吸急呼,这种呼吸方法主要是利用嘴和鼻子同时把气息慢慢的吸入。当气吸满之后要稍微的短暂停顿,从而让气息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再结合音的高度、气量、音量等,集中短促的唱出“哈”的短音。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腹部和两肋肌肉进行收缩而构成了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能够有效的促进横膈膜的收缩活动,进而发出一种“有支点的声音”。缓吸急呼的技巧练习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对气息进行高度凝缩,同时锻炼他们在瞬间将气息集中应用。

4.急吸缓呼,主要是利用嘴与鼻快速轻巧的吸入一定的气息之后下沉。急吸练习时,如果胸腔、腹部以及横膈膜刚好处于扩张状态下时,要求学生立刻稳住它,但是不能够人为的向外鼓起。之后在气息的支撑之下,连续而保持平稳的唱出“啊”长音,要求学生保持音的高度。这样的呼吸训练方式在演唱中经常用到,它的重点在于急吸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安静,而在呼气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均匀的使用气息,这样才能够让声音更加的集中和浑厚。这种呼吸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气息控制能力。

5.急吸急呼,这种呼吸方法有点像喘气,但是吸气时要注意不能太饱满,在急呼时应该使用短促集中的力将气流推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可以直接的感受到腹部和横膈膜在对呼吸进行控制。急吸急呼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腹部以及横膈膜控制呼吸的力量,它是演唱跳音与花腔时常常用到的呼吸方法。

四、呼吸结合声乐演唱的训练――以声乐作品《玛依拉变奏曲》为例

呼吸结合声乐演唱的训练,首先应该明白在演唱过程中呼吸要遵循的原则:第一,深呼吸。深呼吸就是歌唱者在吸气的时候要将气息吸到小腹位置,歌唱时气息的支撑也是在小腹的位置。第二,轻呼吸。轻呼吸就是歌唱者在吸气的时候要轻,就像闻花香的感觉,切忌吸气过猛,造成气息“堵塞”。第三,快吸气。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要快速吸气,将气息吸入小腹位置,吸气过慢会拖延歌曲的时值,跟歌曲节奏出现不协调现象。第四,稳喉头。歌唱者的吸气是从口腔、喉咙、胸腔,最后再进入小腹位置,气息也是沿路送出,但整个过程喉头的位置是不会变的,如果喉头位置一变动声音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有“忽高忽低”的感觉,严重破坏歌曲的美感。第五,气息吸到哪就从哪开始唱。歌唱者吸入气息的最终位置(小腹)在哪,歌唱的起点就在哪,切忌声音跟气息脱节。

下面以声乐作品《玛依拉变奏曲》为例分析呼吸结合声乐演唱的训练。

《玛依拉变奏曲》是由胡廷江根据哈萨克族民族《玛依拉》改编而来。这部声乐作品是3/4拍子,旋律时而欢快、时而温婉,旋律中还涉及到很多花腔的演唱,囊括了各种呼吸技巧和呼吸方式的应用。

如歌曲的开始部分“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这是两个乐句,一个乐句演唱完成之后有一个换气口,在演唱第二个乐句之前就要运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技巧,迅速吸入足够的气息,然后缓慢送出,给第二乐句的演唱提供足够的气息支撑。这首歌曲很多地方都要运用此种呼吸技巧。

又如歌曲中间部分花腔的演唱。“我是瓦利姑娘”这句演唱完成之后就要迅速吸气,然后呼气演唱“名叫玛依拉”,接着又要快速吸气为后面十一拍半的花腔演唱奠定基础。这部分要运用到沉气和揉气的技巧,沉气是保证花腔的演唱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揉气是要确保花腔的演唱连贯、优美。另外,这首歌曲后面演唱部分还有很多的花腔,对于气息不足的演唱者需要运用到偷气的技巧。

再如,歌曲中间有“慢一倍”的演唱,这里的演唱就可以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因为这里速度要慢一倍,所以同样一个乐句对气息的要求也就更高,吸入的气息一定要沉到小腹位置,然后借助横膈膜的力量控制气息随着演唱慢慢送出,支撑一个乐句完成演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花”和“拉”字的演唱都只有四拍,后面两篇的休止有足够的时间给演唱者为下一句演唱的吸气做准备。

最后就是歌曲结尾处的演唱。这部分的演唱可以说是比较轻松的,也可以说是最难把握的。只有一个“啊”字的演唱六十拍,在这六十拍的演唱中有跳音的演唱,也有休止,需要歌唱者准确找出换气口,合理分配和控制气息。前面十一拍演唱完成后就是一个换气口,从“5”开始共演唱十三拍又是一个换气口,接着又重复前十一拍的演唱,换气口同样在“5”前面,直至演唱到两拍休止符处大换气,给后面十一拍高音“啊”的演唱吸足气息,十一拍演唱完之后迅速换气,并使用沉气和气声的技巧,演唱歌曲最后的十一拍,以强收结束。对于不能灵活控制气息的学生来说,演唱这种难度较高的歌曲必须要学会偷气,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偷气的位置,避免演唱中出现气息不足。

同时,这首歌曲结合呼吸的训练,还可以用“a”、“yu”等来替代歌词,这样更有利于演唱者感受吸气和呼气的位置、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逐渐掌握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技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要让歌唱者了解各种呼吸方法,进而掌握声乐演唱中最正确的呼吸方式(即胸腹式呼吸法)。在训练各种呼吸方式和呼吸技巧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实际的歌曲进行训练。让歌唱者在实践中摸索、掌握和运用呼吸方式及呼吸技巧,最后在实际声乐演唱中科学运用这些技巧,演唱出优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华.声乐教学中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与训练方法[J].甘肃教育,2013,(01).

主持发声技巧篇(9)

所谓语气,是指人们说话的口气,也就是语句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声音形式。有声语言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其多样而丰富的语气。

一、语气的表达形式分类

语气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语气的感彩与分量。第二类是语气的声音形式。

(一)语气的感彩与分量

语气的感彩是指语句中带有鲜明的态度倾向于感情情绪。

那么,如何来确定语气的感彩与分量?

1.要符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带有非常鲜明的主观色彩,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如何给出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我们说,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是正确的。比如在新闻播音中,在播出正义的战争取得胜利这样的新闻的时候,主持人的语气中要具有自豪感与高兴的情感色彩与分量,这种情感评判就是根据新闻主题所投射出来的价值观来做出来的。

2.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神理念是引领现代社会精神导向的重要元素。在播音主持中,要将以母爱为主题的各种稿件以情感语气表达出来,需要充满情感的,用满含深情的语气,情感因素在这类主题的播音主持只有渗入丰沛的情感因素才能将语气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3.要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广播与其他媒体一样,肩负着社会责任,需要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广大民众。播音主持人在播音时,必须要借助自己的语气,将节目中所蕴含的对于正能量的弘扬与对于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准确传递出去。从这一角度来说,播音主持人传递给大众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内容,还有语言中掩藏着的巨大情感力量,这是广播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4.要符合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与要求。大众传播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与习惯,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语气中的情感色彩与分量要坚持一定的度,如果这个度达不到,也就是火候不到,播音者要传递的内容就无法完整的传达给听众。因此播音主持人在进行节目播出的时候,要准确拿捏自己语气中的情感色彩与分量,还要根据节目本身的特点与传递形式将情感准确地融入到语气之中,这样才能符合广大受众的心理诉求,从而真正实现播音主持者与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契合更好的实现传播目的。

(二)语气的声音形式

语气的感彩与分量的把握,最终要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因而,如何利用声音的形式来表达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语气的声音形式必须要结合语势来传达。语势是指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或者走向。这四个要素一般是协同发生改变的。这种变化也就直接导致了声音形式的改变。

总之,作为有声语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在具体的播音主持实践中,应该如何掌握其表达技巧呢?

二、语气技巧的运用策略

(一)准确运用重音

播音主持中经常运用重音,这是表达语气所不可缺少的。重音分为三类,第一是语法重音。第二是逻辑重音。第三是感情重音。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事先要对所要播音的文稿进行准备,其中确定文稿的主题思想已经需要强调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所要呈现的播音内容,这对于播音质量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准确运用停连技巧

1.停连技巧是指根据停顿以及连读等方式,准确将词句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来。

2.连接的运用技巧。在语气运用技巧中,连接的巧妙运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连接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气势的作用。为了将连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行气息的调整,比如在一些大的停顿地方,需要进行换气,而小的停顿的地方则需要偷气,再就是有的地方需要一气呵成。另外,为了表现句子的层次性,每个句子的末尾音节要向上抬起,每层的意思就会有非常鲜明的整体感与起始感,从而能够将句子的气氛与气势成功表现出来。

(三)准确把握节奏变化技巧

播音主持的时候要有节奏感,也就是快慢相宜。这样才能给听众一种起伏轻重相得益彰的感觉也更加动听。因此,播音主持人对于语句节奏的准确把握,对于文稿语气的呈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不同语气通过节奏的拿捏而成功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中语气的运用技巧,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入手,这对于播音主持人的个人能力要求是较高的。相比于其他播音主持技巧而言,语气的把握对于精准度的要求更高,也更为细致,需要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播音经验,不断地去调整与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播音主持人想要表达的语言意境呈现出来,希望每一个播音主持人都能够准确把握语气的运用技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的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主持发声技巧篇(10)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37-01

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和声乐演唱两者之间的关系

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相辅相成, 视唱练耳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声乐演唱可以使视唱练耳更加完善。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 要将视唱练耳与声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并注意听和唱之间的关系。听和唱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听准了才能唱的对。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听觉带动唱的音质感,还要注意唱对听觉产生的作用,视唱的音准和旋律的学习要有正确的发声方法的支持。 在视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保持歌唱时正确的发生状态、正确的运用呼吸频率、 保持歌唱时积极的状态, 控制好音准和节奏, 将声音唱的饱满、圆润且具有气息连贯性。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在视唱练耳和声乐集体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人视唱曲目唱的很好,但是演唱歌曲时却唱的不尽人意;而有些人演唱歌曲时水平很高,但是对一些简单的视唱却唱的一塌糊涂。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技巧出现了脱节的问题。还有一些人在声乐作品学习的过程中不习惯打拍子,或者是拍子和节奏不能协调起来。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节奏感不稳定以及身体的不协调造成的。

三、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中职学生解决视唱练耳和声乐演唱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视唱中结合声乐发声技巧予以演唱

乐感的培养主要是从启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始, 让学生去体验音乐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感受。相对而言视唱练耳没有声乐生动, 但是, 声乐技巧和知识同样也适用于视唱练耳教学方面的应用。视唱练耳中的音准是声乐演唱技巧的最基本的要求。视唱教学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识谱、看谱、读谱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音准感、节奏感等各方面的乐感, 广泛积累音乐的传达方式。视唱教学主要包括音准的训练和节奏的训练两部分内容。音准的训练。音准是视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在训练中就要对基本的发声和呼吸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为视唱的音准训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明确基本的发声原理, 并且还要借助声乐方面的技巧, 帮助学生打开喉咙, 用唱歌的状态来进行视唱曲目的演唱。另外,老师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收紧小腹, 挺住后腰来获得气息的支撑, 要做到“字头短而有力, 字腹长而饱满” 。

(二)在声乐集体课中融入律动教学

在练耳中,节奏被称为音乐的灵魂和骨架,在音乐指音的长短、强弱。律动,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协调的动作。有组织地进行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不能只关注听觉方面,而是要用整个肌体与心灵共同去感受节奏的有组织的进行、以及音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流动和身体的运动进行体验、感受和创作,并自然地影响他们智力和技能的发展,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可能会对律动产生害羞的心理,所以在选择动作时,要尽量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声乐作品,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三)视唱课中可适当通过练声曲予以辅助练习

视唱课是一门以唱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声乐学科的知识。在视唱课上由于视唱曲中某些音比较高,学生因为音域原因没法演唱,而视唱课是通过大量读谱来训练学生综合能力,这就出现另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一节课唱下来用嗓过度,嗓子唱哑了。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视唱作品时不注意气息的使用,没有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另一方面是有些学生认为视唱只是讲究音准和节奏,在观念没有摆正学习态度,没用歌唱状态来视唱,在视唱量增加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嗓音疲劳导致沙哑现象。在视唱学习中引入科学的发声的演唱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视唱时,要用歌唱的气息来唱,运用歌唱中的呼吸方法,这样才能发出饱满的声音。同时还要注意换气。换好气则有好的歌唱效果,反之则差。掌握好气息后,唱高音就容易许多。

四、结语

上一篇: 审计本科论文 下一篇: 监理例会会议纪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