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8:04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1)

实力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东。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前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建筑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公司、设计单位、厂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给排水工程师,专门从事给排水设计工作;工程项目经理,进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施工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及监督工作;环境工程师,到环保局和环保公司进行环境管理和研究工作。

报考须知:需要掌握好化学、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关注生态环境相关的报道;色弱、色盲者不可报考。

职业点评:

1. 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员

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员是对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性测定和预测预报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主要有: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制定监测条例和监测技术规范;制定总体检测计划,对建立监测机构、确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和监测技术质量保证、数据处理手段、综合评价方法、监测新技术应用等,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对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的浓度、形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常规监测和研究;对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分析环境恢复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供监测数据。

2.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员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员是对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噪声、放射性改造工程等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工程等进行工艺设计、改进,设备研制、改装、调试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主要有:对污染物排放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改进、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备进行设计、改造、安装、调试;研究规划区域性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控制污染源排放,因地制宜采取区域性治理技术。

生物系统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是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和信息技术,以生物生产及相关的环境和工程设施为研究对象,为生物的生产、加工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类学科。它并不研究生物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也不是生物学知识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而是通过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发展规律,应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生物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提高生物的生产效率,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本专业除为农业服务外,还将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制品的加工和建立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系统提供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装备。本专业的设立能促进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进一步交叉,为生物类学科的发展提供工程技术手段和设施。

实力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主要课程:工程生物学、生物系统控制工程、生物系统传输过程、生物物料学、生物系统模拟、生物生产机器人、测试技术与生物传感器、微机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精细农业与3S技术、控制理论、生物环境工程、系统分析与系统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生物环境检测技术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具有生物系统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系统工程的科学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生物系统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职业前景:生物系统工程师可以在以下众多领域寻找到就业机会,如生物加工工程、生态系统工程、食品工程、园艺工程、农业工程、动物系统工程、水产工程、人类工程、医学工程、微生物系统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等等。而且,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操纵和控制生物系统的能力进―步加强,生物系统工程师的就业前景也将更加美好。

报考须知:生物、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

职业点评:生物系统工程师

生物系统工程师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独特的工程师。除了将数理化作为基础以外,他们还应对生物学的潜在应用有全方位的了解,是既具备高等工程学科的良好基础,又具备生物学的良好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将先进的工程原理与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解决与生物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工程问题,改善生物生产手段和生物生长环境,控制生物生长过程和生物物料的加工过程,设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系统,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装备。

生物系统工程师是专业工程师和生物学家沟通的桥梁,有能力承担跨学科、跨专业的重大交叉项目或工程,成为组织和协调生物学家与专业工程师共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培养后,生物系统工程师不仅具有生物学家所需要的描述和联想的能力,而且具备工程师所需要的计算和构思的能力,并了解工程手段对植物、动物、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生物系统工程师在专业上所具备的这种适应能力,将会使用人单位感受到他们的实力,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独一无二的有利地位,其就业领域也将非常广阔。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野生动物的繁殖、驯养、检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大形势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正逐渐热起来。

实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黑龙江、贵州、江西、浙江、吉林。

主要课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生物技术、动物学、野生动物组织解剖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野生动物生理学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具备扎实的数理化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林学、生物学、畜牧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显微制片、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野生动物无线电遥测技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方法;具有野生动物繁育、保护、利用、疾病防治、检疫,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熟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利用及森林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野生动物学科、保护生物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职业前景:到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园、野生动物拯救中心、饲养场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检疫及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等工作。

报考须知:学习本专业,要求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喜欢研究动物生活习性、观察动物生长环境等;色弱、色盲、嗅觉迟钝或丧失者慎报。

职业点评:野生动物保护与繁殖工程技术员

野生动物保护与繁殖工程技术员是从事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规划、设计,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监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野生地狩猎、经营、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主要有:研究、调查、评估野生动物资源量,制定养护、增殖及狩猎经营的技术措施;监测和分析野生动物资源种群动态和繁殖、栖息、迁移生态规律;研究野生动物资源的驯化、养护、增殖技术和管理;勘查野生动物资源,制定总体规划和经营方案;设计、试验、研制猎枪、猎具,改进狩猎经营技术;研究野生动物肉、毛皮产品测定、分析、储藏技术,设计改进毛皮加工工艺。

园林学

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尤其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园林的主要作用有三个:供人们游乐休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园林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环境艺术和美学的独特视角,用建筑学和工程学的设计理念,创造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理想人居空间。

实力院校: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黑龙江。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的技术;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掌握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具有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职业前景:主要在城建委、园林局、城乡设计院、环保局、林业局、工程监理部门、花木公司、教学科研部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公园设计、风景区设计、居住区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绿化工程施工及工程监理、珍稀观赏植物的规模化生产、苗木经营及相关的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承担以下领域的相关工作: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城市设计;城乡与区域景观及生态规划;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旅游地规划;等等。

报考须知: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色弱者不可报考。

职业点评: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员

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员是从事以园林艺术、环境生态、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为综合基础的风景区及各类型城镇园林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主要有:研究、开发景观生态、园林艺术、风景园林建筑和工程应用;进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总体规划图、鸟瞰图模型及地形、地貌、水体设计和园林绿地设计等城市公园总体设计;进行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计;对风景园林工程进行施工管理。

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是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化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以水产经济动植物如鱼、虾、海藻等为研究对象,探索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技术的应用、开发及养殖经营管理,开发先进的渔业技术的一门学科。水产养殖学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我国海洋与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淡水水域最广、淡水渔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淡水养殖技术有良好基础与丰富经验。因此,淡水渔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广大。

实力院校:暨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福建、江苏、山东、湖北、广东。

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可选择其中的2~3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掌握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职业前景:从事渔业方面的工作,主要在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等工作;从事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报考须知:对水产养殖感兴趣,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喜欢养鱼,了解鱼的习性;色盲、色弱、嗅觉不正常的学生不能报考。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72-04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室内设计专业,这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室内外优美环境的渴求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内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环艺专业主要以室内设计发展方向为主,后期由于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为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扩大学生就业面,很多内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专业延伸至室外环境设计,以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个发展方向。农业院校结合本校特有的林学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室外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发展主要倾向于绿化设计、种植、施工方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而非农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限制环艺专业室外方向以艺术创作、规划设计为主,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短、办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景观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不完善。面对如此种种,如何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发挥艺术类学生特长以及合理开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不够重视

就环艺专业本身而言,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但纵观我国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着重强调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在专业建设初期很多院校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后期通过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以及景观行业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数课程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栽树、绿化认识方面,缺乏对园林植物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园林植物造景能力较低,如城市公园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面积占整个绿地项目的80%,由于学生对园林植物造景轻视,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造景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二)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材缺乏

当前针对环艺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材不多,且大多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农业院校教材编写的,但农业院校课程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讲教材内容过深,专业性太强,课程延续时间漫长;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开设课程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专业知识比较浅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中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进行造景设计,并且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与其它专业课的连贯性不强,在后期规划类课程中,由于课程教师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知识的欠缺,概念设计阶段的植物造景往往被忽略,导致环艺专业同学对园林植物空间造景一片茫然[1]。总的看来,结合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园林植物规划类教材缺乏。

(三)教学资源缺乏

相较于农林院校非常齐全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设备而言,其他院校就显得空白,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标本室开展教学,课程教师往往只有一名有着相关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甚至有的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采取外聘教师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背景专职教师只有一名,有时兼职到其他职业院校上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同时由于教学资源、设备、课时限制,教学手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理论讲授为主,项目辅导为辅,缺乏实践教育环节。这就使得课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保障。

(四)理论知识方面欠缺

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设计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植物类知识[2],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类高考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种类繁多、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让学生应接不暇,严谨的植物施工制图规范让思维活跃的环艺专业学生极不适应。学生主观上普遍存在对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有偏见,认为这是园艺工人专职工作,作为设计师是不用做类似工作的,从而е卵生在植物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植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部分留白。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美学认知和图面表达比较强,这些方面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指出了明确方向。

(五)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大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等因素制约,非农林院校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一般停留在理论课本上,学生在校期间较难获得实际工程的锻炼机会,即使有机会参观考察苗圃、施工工地,也是走马观花晃眼而过,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和后期施工工艺不了解,从而导致对园林植物规划后期效果把控不够,规划设计脱离实际。

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环艺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差、基础差以及就业市场对环艺专业实用性要求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经过研究,将环境艺术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该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用途;运用环艺专业课程所学美学以及理论知识,从植物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景形式、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对各类风格、各类型空间植物景观进行优劣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阶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培养并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植物识别标本法。根据环艺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该专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学生需掌握和准确认识本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首先对植物品种的识别,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针对学生对植物品种、观赏特性易记易忘特点,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了解认识植物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并发挥专业特点手绘绘制植物树形和树叶,通过拍照、记录的形式收集植物种类并装订成册,经常翻阅查找。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观赏树木挂牌活动,此项活动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会对自己挂牌的植物印象深刻,可加强记忆,并且在校园游览中增强专业知识。

2.空间体验法。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人们使用的是空间,环艺专业学生对建筑墙体形成空间比较具象,而对植物形成空间比较抽象,习惯性思维以为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栽树,聚焦在植物美学特征上,是否开花结果,形状是否独特性,季相变化是否丰富,对植物群落立面上的层次变化和整体主次关系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室外植物景观空间把握不准确[3],导致设计中不能熟练地利用园林植物围合或分隔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植物景观调查,对不同类型空间、不同尺度空间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空间。在对植物空间体验的同时,学生应将植物空间形成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详细研究植物是怎样的布局和材料形成的独特空间感,对照相同空间不同材料围合形成空间的不同,以及相同材料形成不同空间的区别,以此找到设计的关键点,为后续项目设计打下基础。

3.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设计之初在于多看、多分析、多动手,学习好的优秀作品和案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也不例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优秀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对植物景观有比较直观的体验认识。现在大多数学生设计中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图纸图面的表达能力。在对优秀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采用临摹法,首先对其周边环境、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造景特点、品种进行分析,总结要点,启发学生,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并收集总平面图以及其它效果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到现场去测绘、体会、临摹,通过组织学生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4.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通常采用虚拟项目进行设计,学生由于处于初步专业设计阶段,对植物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植物景观形象及适当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缺乏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程序、设计方法特殊性的了解,最终图纸的表现形式主要以CAD格式的施工图表现,对后期形成的实景效果没有概念,景观方案设计最终停留在图纸上。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施电脑实训教学,让学生使用各种制图软件进行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如草图大师软件,该软件易学易用,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可自制植物素材,根据学生所作CAD图形文件,采用相同素材和规格制作三维效果图,在场景内可人视角度360旋转观察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立体景观效果,让学生可预见方案后期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课程设计

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和调查基础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选择面积适中的场地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了解熟悉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空间营造、群落构建、主体造景植物景观设计,并且可以结合模型设计、电脑建模来感受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调查实践中所获得的设计经验进行植物规划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场地设计两个步骤。

1.实地调查。运用空间体验法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选择植物景观特点突出、代表性强的场地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植物景观空间有具象的认识,特别加强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手法、主题、空间、尺度等认识和理解,以便为后期的场地设计服务。在调查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具体包括整个调查场地的场地分析、空间分析、植物空间结构布局、栽植形式、植物配置模式、植物主题及种类、规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要求学生提交调查场地分析图,实测到的植物景观平面图、立面、剖面图以及植物景观特色分析图(可手绘或拍照),同时附上植物品种表格[5],其中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形状等,这样学生即认识了品种,又知道如何造景配置植物,为后续场地设计打下基础。

2.场地设计。场地设计通常会选用同一场地进行不同类型空间设计,或者对不同场地进行同一类型空间设计,设计之初,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植物景观设计任务书,内容要求详细具体,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阶段,规定各阶段要求的步骤、设计内容、图量、图纸表达方式。

(1)场地调查。首先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认识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其次植物规划要与场所固有属性结合,注重场地关联性;最后要将规划落实到元素层面,并调整为可以实施的详细设计。该阶段要求有详细的场地分析图,用简单的符号并配以文字、图片说明,形象生动表明场地属性。

(2)植物景观方案设计。结合前期场地调查进行园林植物方案设计,要求既要满足景观空间需要,又要体现地区文化,同时突显植物配置对景观空间的营造作用。结合平面和立面布局来塑造空间,并做到植物四季景观变化和立面层次搭配。为丰富植物景观效果,要求规定一定数量植物品种进行配置设计。该阶段图纸要求植物平面布局图、植物层次剖面图、植物效果示意性图片、植物品种附表。

(3)施工图设计。植物方案确定以后要绘制施工图,通常采用CAD软件绘制,要求图纸绘制要详细规范,并附植物栽植品种表格,主要包括:品种、规格、园林特征,其中规格主要是指乔木的胸径、冠幅、杆高,灌木的高度、冠幅,同时要说明灌木的栽植密度,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颜色形状等。由于学生难以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景观空间形象,可运用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将平面转为立体效果在电脑场景中三维旋转观察设计效果。为加强学生对植物施工工艺了解,学生之间可交换图纸制作实体模型,一方面植物方案设计很具象的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交换图纸做模型可互相检测施工图作图是否规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学生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室内外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学习现象。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作为核心课程,希望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能够重视这类课程学习,专业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植物空间感以及植物美感,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表示方法以及n程设计教学途径,把控每一个学习环节,提高课程效果,增强学生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菲,卢伟娜,张丹.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5(8):37-38.

[2]杨凤云,王首一,李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78-82.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3)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1“嵌入式”教学及其内涵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1.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的内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介绍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嵌入式”教学方法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4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02:72-74.

[2]吴顺发.渗透性教学法探讨[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04:33-34.

[3]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71-73.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其质量关系到培养和造就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和水平。高职教材的编写目前已经并不缺乏,但是真正适合高职学生和培养目标要求的并不多,如何将教材编写与高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紧密相连,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材为例,探讨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体例与编写原则。

1 高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原则

1.1 教材编写要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

工学结合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中广泛运用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我们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根据学生岗位需要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并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了6个教学项目,分别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基本方法的应用、园林植物景观在环境中的运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图纸表现、园林植物景观构成要素设计、小环境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绿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1.2 以任务驱动为指导,以学生为核心构建教学体系

工学结合的课程是通过完成一些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基于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过程知识,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引领学生掌握专业岗位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教材内容应由一系列来源于工作实际、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情境组成,按照从浅入深、先简单后复杂、逐层递进的原则合理编排内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思路,围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设置了12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尽量采用图表将贴近生产一线的主要技术进行分解并深入浅出编写出来。

1.3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新潮流、新技术的应用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因而在教材编写中应注意引进“园林植物造景师”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教材的内容要突出先进性,根据教学需要将植物造景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等内容引入教材,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材编写体例

2.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部分主要从知识和技能上对本项目实施目的进行描述,即学生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2.2 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描述,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作任务包括工作任务名称、工作任务背景、任务的数量、质量和经济成本、完成工作任务要遵循和达到的技术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等。

2.3 知识准备

主要是对该项目中任务实施的知识准备,比如园林植物景观构成要素设计项目中要完成树木景观设计、花卉景观设计、草坪和观赏草景观设计三个任务。为完成每个任务学生要掌握乔灌木、木质藤本植物、观赏竹类、花坛、花境、花台、草坪和观赏草的造景形式和配置要点。

2.4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项目进行的关键,本部分主要是具体描述项目实施的步骤及注意问题,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

2.5 知识拓展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与本项目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与本任务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资料或先进案例等。学生通过了解技术前沿,激发其创新意识。

2.6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就是布置一个与上述项目相近的一个供练习的项目,要进行任务描述和阐明达到的标准要求。

2.7 自主学习资源库

这部分是教师针对项目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书籍、期刊等,以便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8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学生能对自己有个全方位的认识,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评价内容见表1。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tat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circumstance, the paper point out that some problems are existing on the fields of curriculum,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and training. At last, the author have a discuss on how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gives out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logistics; education; curriculum; ability training

1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科层次的办学情况

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未来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基于这种预期,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几所,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近360所,其中开办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12所,开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20多所,专、本科层次的高校各占一半左右,至于在其他专业下面把物流管理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且有很多高校还在申办物流专业。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 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 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 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 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 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 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 采取的措施

4.1 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 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 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官方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5 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下,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导向,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恒勤,安立华. 物流专业设置于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的探讨[J]. 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5):113-115.

[2] 卜蕾,边锐杰,杨霞芳. 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物流科技,2011(5):122-123.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6)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求以及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园林建设在我国掀起了一阵高潮,各个地产施工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绿植设施在其中的重要性,因此园林景观目前的发展可谓是空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城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形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理念,满足民众对和谐健康居住场所的要求。

一、地产施工中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产施工中园林景观也逐渐被领导者所重视。园林景观是地产工程中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园林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同时园林景观设计又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在设计中难度也有一定的难度,也要求设计师有一定的审美。

1、提高审美情趣、美化环境。地产园林景观不仅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地产建筑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如下图:

2、协调丰富的园林空间可提升观赏艺术。园林植物在地产景观中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丰富的观赏艺术空间。园林绿地中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园林观赏空间也可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植物的绿色能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比例、尺度显得更为协调。在园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以及不同的配置形式来组合不同的园林空间。如图所示,相信会给居住者带来一定的观赏美感:

3、创造平衡的生态居住场所,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其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物种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植物景观,能保持空间上的异质性,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因此,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具有多样性的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生态作用、防护作用、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如下图,相信这样协调的搭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定会带给居住着和观赏者美的享受。

然而,由于地产园林设计施工中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决定了地产园林设计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工作。在地产园林绿化体系中,园林景观设计只占地产园林景观体系很小的一部分。如何保持住宅区园林植物的生存和健康的成长对地产园林绿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对地产园林绿化体系的构建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着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设计施工,才能充分体现地产中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

二、地产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地产公司在委托景观专业设计公司时,通常没有一个完善的景观设计书,双方沟通不畅通,意图了解不全面。因此在施工中对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的地貌类型,周边的便利设施等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探究。它只是设计师对项目的一个大体上的认识,没有经过相关人员的评审。再者开发商中也存在实力悬殊,规范参差不齐,景观认识不足等问题。

2、园林植物栽植合理性的问题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栽培好园林植物的关键,但理想的天然土壤很少,因此在种植时应对土壤的成分和养分进行检测与改良。当前很多用于园林景观的植物并非种植在改良过的土壤质地上。或是部分土壤改良不彻底,给栽培后的植物造成养护困难。部分园景观化设计的工作人员对植物学的研究较浅,过于追求设计规划,忽略了植物的特点以及生长环境。季节性植物搭配种植不明显,绿化形式过于简单,无特色。

3、只注重眼前效益忽视了后续的科学管理问题

很多地产业将施工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上,只注重形式,看重的是园林景观工程的实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建设达成后的管理工作,经常导致园林无人看管,环境受到破坏或是因无人管理而造成植物的枯黄、死亡。对新品种养护不科学,经常导致部分园林植物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己身特色,达不到应有的观赏效果,使得园林景观观赏性未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很多地产施工方往往只注重即时效果,一心希望植物种下去立刻产生效果,而忽略植物是缓慢生长的过程并且其生长同时也具有季节性。

4、景观与地产建筑搭配协调的问题

众所周知,合理的园林景观搭配对地产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谐的园林设计既是对整个地产建筑品质的提升,也反映出了设计师的与众不同的审美与良好的审美情趣。然而,实际生活中存在一些为了凸显某一方面的利益,忽视了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或者配置的园林景观与所想反应的主题不搭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在今后设计中所应注意的。景观的均好性容易忽略,在布局上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楼宇朝向或者地势特点等,这些对于楼盘的品质、销售价格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好的景观设计应该使景观和建筑一体化,共同营造“主题情境化效应”,使到访者停留。

比如上图,协调的亭台水榭的搭配和浪漫的薰衣草景观不仅会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还能提升施工设计方的文化品位。

5、地产公司经常做成本优化工作,为减低造价节约成本降低了景观效果,造成设计施工工作重复,并且使楼盘品质大打折扣,反而没有达到吸引顾客的效果。功能性设施不可以任意优化,领导不能随意拍板,否则楼盘品质的降低会影响销售,导致销售业绩惨败。

三、对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改进

1、遵循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工艺及技术规则,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园林景观施工工程与市政建筑类工程在施工工序上有着共同的特性: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首先应完成场地平整与测量定位等全场性工程,然后按单位工程的划分逐个或交叉进行园林小品工程、给排水及喷灌工程、电气安装及灯光照明工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施工的相互衔接,减少工种之间时间上的交叉冲突,而且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文明施工程度。

2、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包含的体系较多,首先是工期保证措施: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按总进度计划编制:日周月计划并逐级保证合理安排夜间作业、合理安排劳动力工种之间立体平行交叉作业。其次就是降低成本措施: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达标,减少返工损失的现场科学管理,减少二次搬运费用的材料组织采购,质优价兼合理安排施工调度,缩短工期,减少人工机械与周转材料费用支出。再者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封闭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现场专职保洁及环境卫生。

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的采用,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与顺利实施,地产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受植物季相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编制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时:必须采取常绿落叶与喜阳阴性等搭配树种和在高温冷冬季节的技术措施。土方工程应避开雨季作业,以防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所依赖的立地条件。

4、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挖掘优质材料,同时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将本土材料应用与景观设计中,避免绿植产生的不适感,利用本土特色的材料也会体现本地风格的特色,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适当的加大一些耗资高的材料,按照把握整体的设计原则,做到对园林景观建设材料的搭配合理性。设计师也不能忽视绿色环保无污染材料的重要性,这些对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可能其所需的价值就更大,这无疑会造成景观成本的增加,建议使用仿生塑料材料既可以节约成本,又符合生态环保的规律。

5、尽量减少暂设工程,合理储备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布置施工平面图。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性一般为工期较短、施工时效快,园林绿化苗木、安装管材及其他材料一般实行有计划采供,而不采用物资储备方式;土方工程可就地取土或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工具和线路,减少运输量上的成本。

6、进行园林景观施工时,对苗木等材料的采购要交给专人负责,采购工作应有计划地进行。树木花卉有一定的生长期,因此不宜提前买好储存,这样不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在地产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相当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地产施工建设的持续发展。只有按照科学的园林景观要求进行施工设计,才能够不断地促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发挥出园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设计人员充分认识到景观设计工作的社会经济性、持久发展性,才能促进地产建设补发的加快,才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一席之地,优质的景观设计也是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甘永力.生态保护景观的安全格局[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07)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7)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采取的措施

4.1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官方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5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下,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导向,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恒勤,安立华.物流专业设置于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的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5):113-115.

[2]卜蕾,边锐杰,杨霞芳.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1(5):122-123.

[3]马建,李晓霞,胡大伟,等.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2):111-113.

[4]张一峰.中日两国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N].现代物流报,2006-12-18(6).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8)

(2)植物造景。园林设计中要绿化就离不开植物,而施工人员必须处理好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与衔接,并且要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付诸于合理的搭配才能够达到园林设计的目的,工程整体才能呈现出很好的色彩、形状、审美效果;

(3)景观照明。合理规划、布局建筑物与植物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对景观照明问题。在适当的光线下,才能使景观环境看起来融洽、协调;

(4)景观排水。园林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人造湖、假山上的瀑布都需要考虑到排水问题,必须要对景观设计合理的排水渠道,合理布局。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不够精密、施工计划不周密。在园林工程施工前,首先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但在中小型工程由于没有具体的园林设计中,施工缺乏权威依据,施工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理念来完成施工,就无法达到设计人员预期的效果;

(2)植物与环境不协调。园林设计中,盲目使用植物来绿化环境,但不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种植适宜酸碱度、温度等条件,导致植物在种植后不久就死亡,最后致使园林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盲目选择植物来绿化,而与整体环境不协调,也会导致景观整体效果发挥失常;

(3)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低。园林工程施工中,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选用的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他们没有专业技能,也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实际上不能达到规定的施工人员的标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施工计划正常施工,影响施工整体效果发挥;

(4)土壤、地形不合格。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常会遗漏土壤、地形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疏忽都会导致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只为赶工、节约成本而不对土壤测量,最终导致失误,造成损失,也就影响了景观整体效果的发挥;

(5)施工季节不当,工期不足。当前我国园林工程施工中,不考虑植物生长规律,选择施工季节不合适,植物存活率低,生长速度层次不齐,使得整体施工效果低下。此外,由于施工进度被管理人员强制压缩,导致施工中出现程序化施工,没有考虑环境实际情况,最终也无法达到工程预想效果;

(6)景观整体性不强。园林建设中为添加内容新奇程度而忽视整体效果的发挥,而整体效果才是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但是过多的新奇就会使园林景观分散独立,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合理布局,才能使景观发挥整体效果;

(7)植被与周围环境不相配。植物生长后也许会影响整体效果与设施安全等,但这一点设计师却忽略了,最终导致园林景观达不到适当效果;

(8)施工后期维护不合理。园林工程结束后我们要对工程进行及时护理、修剪,保持工程效果,但是我们常看到植被中杂草丛生,我们必须要对景观定期维护修理以免景观失去原来的效果。

三园林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1)精密设计园林规划、对施工计划具体化。园林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及设计规划图来施工,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对施工计划与设计严格审查,精心编定。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材料、植物适宜的土壤都严格调研、考察,细化每一个步骤,精确方案,制定出一个专业化精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其中我们就要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满足有关部门规定的各项指标。②设计不仅要精心构建,还要科学合理,设计出的景观不仅要有审美价值,还要有社会价值。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所用植物的生长需求。如:酸碱度、温度、光照等。④设计要图文结合,这样才能让施工者全面了解设计者的构思,以便达到设计者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进行绿化处理,充分考虑土壤、地形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且选择的植物要与环境相协调,考虑景观整体效果的展现。

(3)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园林建设主体是人,我们必须加强施工队伍全体人员素质,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责任心,对整个工程实施都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园林设计和施工计划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拥有较好的素质,对提高园林施工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严把人员素质关,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对施工人员定期培训,更好更快提高园林业建设水平。

(4)加强监督,避免失误。设计相关监督人员,其监督过程覆盖施工全过程,从设计、开发、实施、后期维修,我们都必须由具有高素质、强责任心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保障园林工程质量。整个监督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绘制的工程设计、制定的施工计划方案进行施工,严禁随意改变。

(5)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我们的施工也要选择合适的季节,一般根据选择植物的习性进行选择施工季节,坚决防止出现赶工、拖工的情况,以免错过植物移栽黄金时期。

(6)提高景观整体性效果。加强对景观整体协调方面的改善,以景观整体效果最佳为前提,充分考虑植物存活率、后期生长状况,提高整体效果,注重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优化景观整体景致,提高整体审美效果。

(7)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园林景观会在后期的使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我们需要对园林景观进行定时维护,及时给植物浇水、施肥、修剪,在病虫害高发期,我们要对植被喷洒药物。我们在维护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程序化维护,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绿化环境,促进生态化发展,而不是短暂的经济效益,维护更是为了景观能够保存时间久,且具有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9)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主要的场所——景观环境越来越重视。良好的景观环境可增强项目的形象,景观细节彰显楼盘品质,提升楼盘档次。但某些构筑物、设备设施却无可避免地暴露在景观中,对景观效果产生破坏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些瑕疵采取优化处理。本文针对景观环境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多维向分析原因,并从景观、建筑、设备、装饰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优化环境的设计思路及处理手法,积极为人们创造一个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1.外环境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目前很多不同的楼盘都出现相类似的细节缺陷,不仅影响美观,甚至使用起来也诸多问题。以下列举一些外环境中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问题:

1.1景观设计抄袭严重,没有结合项目地域特点去进行规划,缺乏实用功能。有些商业广场的户外扶手电梯前铺了抛光砖,雨天或有积水时就存在了安全隐患。

1.2为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将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设计为隐形车道。4米的消防车道,一半是硬质车道,一半是绿地,但结构上常常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日后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1.3景观设计与设备专业交叉的区域考虑不周。水表、燃气箱设在了建筑立面主要视线范围内,不但影响小区的主体景观,与周边衔接也显得突兀。如文华尚领项目的水表和燃气箱直接表露在景观里,影响了美观,且在考虑维修使用方便之余没有进行遮隐处理。

1.4建筑设计为满足使用功能,将地下室补风井设在主园景区。风井周边虽采用了竹子进行遮挡,但处理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

1.5图纸设计上虽表达得清晰,但施工不到位也会产生问题。设计图上铺装的拼贴对齐、接缝的绘画很容易,但实际施工常会出现铺装参差、接缝处理粗糙的问题;绿化平面图上虽采用了名贵树种装点门面,但随意种植反而浪费了资源。

2.造成缺陷的原因分析

2.1设计前各专业衔接及协调不充分。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是建筑、设备设计完成后,才交给景观、装饰等专业进行设计。景观专业相对滞后,没能在规划时就提出建筑、设备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各专业的设计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设计单位,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容易形成各自为阵的现象,导致专业交叉所涉及的细节被忽视。

2.2设计过程中,对细节没有进行深入细化处理。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前,没有对场地进行考察;设计时没有对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对空间特性进行了解,设计成果欠缺全面,显得粗糙空泛。没有深入分析,难以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建筑如补风井的设置、设备如水表箱、室外消火栓等的安装,美观和功能使用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是因为设计没有精细化处理:构筑物、设备设施平面图的位置布点不清晰;缺少安装大样图;缺少周边景观处理图等。施工图上没有考虑全面,设计成果不能达到足够深度,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2.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不严格。

施工是对设计的再创作过程,部分施工方常按图纸生搬硬套,使现场的问题没有及时向开发商、设计进行反馈,或各自独断独行地处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建设质量。

人的因素,如施工人员的个人技术、管理人员的监控与协调,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施工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技术培训就直接上岗,施工技艺不到位,甚至不会看施工图的情况也常有出现;设计师没有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设计意图难以与现实情况进行结合;监理工程师没有巡查工地,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不仅耽误施工进度,还会造成施工人员为赶工而粗制滥造的后果。

3.对外环境进行优化的思路及处理手法

为了改变现状,改善各种暴露在景观中的功能设施所产生的破坏作用,营造舒适、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环境,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策划阶段,景观、设备、装饰提前介入,结合建筑专业进行设计。

在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筑方案阶段,景观、设备、装饰等的设计就需介入。业主需对场地规划、建筑设计与各专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整合各种资源,根据各专业的意向就景观设计提出更为合理的优化建议。

各专业管理人员应到项目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基地现状并进行基本分析;在规划定稿前,对建筑、景观、设备、室内的交接部位进行衔接。景观负责人只有在各流程阶段将设计成果与设计师、其他专业进行沟通,才能提出问题所在。将问题深化分解,寻找解决方法再进行整合;以不断检验设计成果的工作方式,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实施阶段。

3.2设计过程中,对场地深入了解,加强对细节性问题的处理。应综合考虑布置在景观中的设备设施、构筑物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

3.2.1结合设备,如水表、燃气表等的使用要求,预留操作平台、汀步;规整布置,设外箱进行修饰或嵌于墙内,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3.2.2从竖向空间入手,在构筑物、设备设施的相应区域内设置软景,利用不同高度层次的植物进行遮挡修饰。地上设施如消防管道、煤气透气管、水表电表等,一般是将上述特别影响景观的设施置于丛林之中,弱化其本身的影响。

3.2.3结合景观风格,利用造型、铺贴设计对构筑物本身进行修饰,使其融合到景观里。例如污水、雨水、消防等的管井盖板必须露出地面便于检修,但管井往往比较集中,会影响环境的整体性。在设计时管井布置应尽早和相关专业单位沟通协调,布局尽量规整。处理手法上,可参考广州大一山庄关于井盖的做法。景观铺装部位可将盖板做成不锈钢砼盖板,然后在面层铺砌饰面,与周边铺装一致;在种植区内的可利用草皮或植物,嵌在不锈钢砼盖板里进行隐蔽处理;景观深处的管井,可降低盖板面板标高,在管井盖上密摆花盆作为标记。如要检修,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不影响使用,也保持了景观园林的统一效果。

3.3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责任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责任,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同时监理工程师需加强与相关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方应定期组织协调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结语

景观细节的处理,决定着景观效果的成败。作为项目负责人,需引导景观设计提前介入,与建筑、设备有机结合,合理布置设备设施、构筑物,图纸中要求对细部节点进行精细化处理,务求图纸阶段将问题解决;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协同设计师多到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环境。

5.参考文献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篇(10)

1.当前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现状

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它是由四大造景元素组成:地形、植物、山水、建筑。园林绿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增进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肩负着神圣光荣的职责。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备受关注。人们不再单单满足园林先前的美化、防护功能,继而对园林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4年9月22日,建设部首次向全国发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2006年8月17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又首次正式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于是,生态型园林、节约型园林便是当前园林建设的倡导背景和发展方向。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然而一些负面问题也相继产生,园林绿化工程和城市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地方违背生态科学发展规律,急功近利,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各种非乡土植物、冷季型草坪、古树名木被广泛使用;高档硬质材料、景观小品等比重加大,城市园林建设成本不断上涨,而作为现代城市园林应具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兼顾程度不够。园林盲目建设和缺乏科学合理化的建设使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也偏离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方向。

2.园林工程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2.1植物造景方面

植物种类的选择不够丰富;植物的配置不够合理;作为生态园林倡导的“乔-灌-草”群落往往得不到落实;当地乡土资源常被忽视,盲目引进大量不合时宜的外来植物,违反“适地适树”原理;为达到某种景观效果,大树古树移植异地栽植依然严重等等。

2.2园林规划设计方面

存在“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大面积广场铺装而轻植物软景绿化”普遍现象;不注重利用原有的地形营造景观,对原有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古树名木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应适当保留维护。同时很多绿化设计存在盲目性,有些园林设计师在没对场地勘察、分析,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甚至有一些设计师对选用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不了解,或照抄照搬,致施工后的园林景观缺乏地方特色,使植物景观单一化。

2.3园林施工方面

绿化苗木生产与市场相脱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我们常发现,施工图中选用的植物往往在场地附近苗圃找不到货源,或其供应的苗木达不到绿化设计所需规格,最终不是千里迢迢不惜重金寻找资源就是改换其他植物,使本设计好的植物景观不得不改变。本来是植物配置能够达到生态效益正常发挥,又满足景观效果,但施工方常为了节约成本,将一些能够取得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随便换成一些廉价的景色单调的小乔木,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也没有做到适地适树,不利于以后的养护管理。

2.4园林养护管理方面

园林工程的后期维护相对滞后。出现缺株、死树、半截树,病虫害较多、绿篱灌木缺乏修剪、不整齐、缺株断行;草皮长势不良,斑秃严重,花池、花坛内有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做到“重建重管”。

3.园林工程建设今后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武汉市为例,现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武汉园林工程质量的策略:

3.1植物造景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不仅能够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方面具有较强的抗性。在我市武汉生长良好的本土植物有红花继木、海桐、桂花、广玉兰、黄杨、杜鹃、樱花、石榴、含笑、鸡爪槭、旱柳、红叶李、栀子花、油茶、金钟花、紫荆、山茶、香樟、蔷薇、紫薇、石楠、兰天竺女贞、枫杨、栾树等。

3.2要充分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系统规划,以人为本,合理布局

园林设计师设计前应对不同类型绿地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所选用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应充分了解。确保施工图中选用的园林植物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一致,如住宅北侧由于背阴而且地下管线多,所以植物的选择应以浅根性的耐阴植物为主。园林设计后的景观效果尽可能简洁、朴素、自然,不必大搞喷泉雕塑、硬质景观,严禁“面子”工程。植物景观不应当单纯是“大草坪+草花”或“大草坪+点景树”或 “千区一面”、“千园一景”一位的模仿,应当立足现实,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考虑人置身其中的舒适度状况。注重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乔、灌、草只有科学合理搭配,构建景观自然和谐的复层群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综合功能。

3.3苗木、园林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三方形成产业链发展

武汉苗圃应当和本地园林设计单位紧密协作,充分把握本地不同立地条件所需绿化植物,从而种植丰富的本土植物,就近供应当地绿化所需,最大限度减少财力。使用本地材料,处理好工程与“节约”的关系。这也是当前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途径。

3.4园林后期要加强养护管理

园林建设的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立即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绿化建设要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好的园林作品,不仅需要精细的施工建设,还需要精心的呵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效果的维持。

3.5其他方面

如武汉树木栽植的时期问题,武汉春季多风,气候干燥,夏秋季节降水较为集中,多数树种在春季(3月中旬~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后尽早栽为好,这样容易成活,扎根深;建立园林工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竣工验收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施工方加强与监理、设计、甲方等的沟通等等。

4.结语

生态型、节约型园林是当今行业发展的主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推动园林建设健康发展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不良的绿化之风,坚持生态优先、节约并存的发展理念,加强园林设计师重自然、循环经济、场地的自我维持与修复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意(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10页)识,科学合理选材,重抓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景观建设过程及后期的维护,才能维持设计达成的景观效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科]

上一篇: 药店运营督导工作计划 下一篇: 会展考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