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小实验三年级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3 23:12:47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1)

分类号B844.1

1问题提出

数学学习不良(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MD)是学龄儿童较为普遍的一种学习不良类型[1]。与数学学习正常(mathematical learning normal,简称MN)儿童相比,MD儿童在基本算术技能上,存在着特定的、基本的数学能力缺陷,这种缺陷与他们在算术认知策略上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2]。研究者发现,MD儿童在采用计算程序(computational procedures)解决算术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使用数数等低水平策略,并且正确率低。他们在使用提取策略提取算术事实(arithmetic facts)时,易错,速度易变而不稳定[3]。

国外研究者往往将MD儿童的算术认知策略分为三类:记忆提取、口头数数和扳手指,并且实验材料相对较为简单[3]。但跨文化研究[4]表明,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比同龄的美国儿童在策略应用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MD儿童在算术认知策略上的表现相对多样[5]。因此,要获得对MD儿童算术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全面了解,有必要突破原有的策略分类标准与实验材料,系统研究在计算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算术问题时,MD儿童和MN儿童在算术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根据西格勒的策略适应性选择模型[6],问题本身的结构特征对算术认知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策略的适应性选择模型中,西格勒强调,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于策略的选择具有情境适应性。那么,对于MD儿童而言,他们在不同类型的算术问题中,是否也表现出了策略选择的情境适应性?他们的情境适应性与MN儿童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探索儿童策略选择的内部认知机制,分析和考察MD儿童的基本算术技能缺陷,推进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二、三年级分别随机选取没有接受过任何速算技巧训练的儿童600名。对初选的被试团体施测瑞文高级智力推理测验,剔除智力落后(IQ≤70)的儿童和智力超常(IQ≥130)的儿童,同时排除有明显躯体和精神疾病者。采用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分数标准分比较方法选择MD儿童。智力测验分数选用瑞文智力测验分数,施测学期最近的几次正式大型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作为学绩测验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Zx、Zy分别是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的标准分,rxx、ryy是智力和学绩测验的信度。如果Zdif的值大于Z0.07=150,则划归为MD儿童。)

由被试学校的二、三年级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根据MD儿童的定义和特点对学生做出评价,最后确定二、三年级MD组儿童各30名;从所选MD组的相同班级中随机选取数量、性别相等的MN组儿童各30名,每组被试的男女比例大体适当。两个年级共120名被试,平均年龄分别为7.64岁和8.86岁。

2.2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针对小学二、三年级儿童数学难度编写的20道加法题目,包括六种不同类型(见附录)。这些题目共有三种难度:简单加法题(1、2、3类)、复杂加法题(4、5类)和连加加法题(第6类),所有题目采用计算机随机呈现。

2.3研究程序

实验以个别施测的方式进行。主试首先向被试介绍指导语,确认明白后,调出测试程序,题目出现开始计时。在被试说出答案的同时主试按Enter键停止计时,并输入被试所说答案。接着主试问“你是怎么算出这道题目来的?”如果被试描述不清楚,可进一步追问。主试在策略编码表上对策略类型进行评估。

2.4策略分类编码与处理

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以西格勒等的研究中对儿童使用策略的分类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儿童数学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小学儿童加法认知策略编码手册。儿童策略使用类型的评估由两名主试通过策略编码记录,评分者信度一致性系数为0.91。

3研究结果

通过比较MD儿童和MN儿童在简单加法题目、复杂加法题目以及连加加法题目上不同策略选择的频次,分析问题结构类型对两类儿童加法策略选择适应性的影响。

3.1简单加法题目

在解决简单加法题目时,出声、提取、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是两类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因为题目较为简单,在儿童的长时记忆中存储了相关的记忆资源,所以两类儿童都较多使用了提取策略。出声策略作为一种外部支持性策略,两类儿童使用较多,说明儿童在解决加法任务,即使是简单的题目时也习惯于使用出声策略。数数策略虽然不是两类儿童的主要使用策略,但是在两类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使用了此策略,特别是MD儿童。本研究中的简单加法题目都涉及了一位数加数,因此“从大数开始数”的数数策略对这些儿童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从总体上看,数学学习正常和不良儿童在解决简单加法题目中在策略使用上都表现出对题目的情境适应性特点。

对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类儿童在各种策略的选用频次上除对位策略和凑数策略差异不显著外(换位、乘法、其它策略由于频次过小无法检验除外),其余策略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说明数学学习正常儿童比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在策略使用上对题目类型的情境适应性特点更加明显。

3.2复杂加法题目

从总体上看,在解决复杂加法题目时,出声、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是两类儿童主选策略。与解决简单加法题目不同的是,两类儿童几乎没有使用提取策略,主要是由于题目较为复杂。因为题目较难,出声策略作为一种外部支持性策略,两类儿童使用较多。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两类儿童都大多采用竖式、分解、对位策略等主要的常规策略来应对。这表明数学学习正常儿童和不良儿童在解决复杂加法题目时,在策略的使用上都表现出对复杂题目的情境适应性特点。

对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进行卡方检验(提取、换位策略因频次太小除外),结果表明两类儿童在各种策略的选用频次上除乘法策略差异不显著外(χ2=3.207,p>0.05),其余策略差异均显著和非常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两类儿童在其它策略(放弃和猜测)选用上差异非常显著(χ2=11.842,p<0.01),MD儿童选用17次,MN儿童仅使用2次。MD儿童由于策略使用不成熟,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较多使用放弃和猜测等其它策略。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的差异检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儿童在策略的使用上适应题目类型的特点。

3.3 连加加法题目

从总体上看,在解决连加题目时,凑数、出声、换位、竖式和分解策略是两类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凑数和换位策略成为两类儿童解决连加题目的首选策略,这是由连加题目的特点导致的。两类儿童在解决连加题目时能灵活地把多个加数通过换位策略来凑整或者凑十。这表明,两类儿童在解决连加题目时,在策略的使用上也表现出对题目类型的情境适应性。

对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类儿童在各种策略的选用频次上除提取策略和对位策略差异不显著外(χ21=0.325,p1>0.05;χ22=0.021,p2>0.05),其余策略差异均非常显著。虽然MD和MN儿童较多选用了凑数策略和换位策略,但是MN儿童和MD儿童在两种策略选用频次上差异非常显著(χ21=20.376,p1

4讨论

4.1儿童加法策略的适应性特点

以往研究表明,儿童的策略选择具有适应性的特点,西格勒等提出的适应性模型为儿童策略适应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6]。本研究得出了与前人研究较一致的结论,即小学低年级儿童解决不同类型题目时,在策略选择上表现出对题目结构的情境适应性。在本研究中,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题目类型:简单、复杂和连加加法题目。在简单加法题目中,提取策略是两类儿童的主选策略,因为题目较为简单,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了相关的记忆资源,所以两类儿童都较多使用了提取策略;在复杂加法题目中,出声、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是两类儿童主选策略,这是因为儿童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在借助外部出声策略的帮助下,倾向选择使用费时但保证准确性的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来按部就班地计算;在连加题目中,凑数和换位策略是两类儿童的首选策略,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面对连加题目,能够通过换位策略把加数凑整或凑十,便捷地解决该类问题,凑数策略(凑整/凑十)对于连加题目而言是一种较便捷的方法。

同时,本研究发现对于上面提到的儿童面对不同类型题目在所选用的策略上,数学正常儿童使用这些策略的频次多于数学学习不良儿童的使用频次,二者之间的差别说明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正常儿童更加明显表现出加法策略的适应性。

4.2数学学习不良儿童策略使用特点及其教学思考

以往研究认为,小学数学学习不良儿童主要采用数数策略来解决算术问题,而在本研究中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虽然比正常儿童使用数数策略相对较多,但是数数策略不是他们主要使用的策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我国儿童的数学学习经验有很大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简单加法题目,教师通常强调通过记忆提取来给出答案,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教师一般会根据具体题目向儿童传授常规方法:列竖式或者分解个位或十位等策略。因此,MD儿童在策略应用上受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价某些特定策略对于MD儿童解决基本算术问题的意义,如何让MD儿童发展出适合于自己认知特点的策略应用模式?这些都需要研究者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的进一步思考。

5结论

小学2~3年级儿童在不同类型加法题目中策略的使用表现出对题目的适应性,数学正常儿童的适应性特点更加明显。在简单加法题目中,提取策略、出声策略、竖式策略是儿童主选策略;在复杂加法题目中,出声策略、竖式策略、分解策略、对位策略是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在连加题目中,凑数策略、换位策略、出声策略是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Ginsberg H P.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view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7, 30(1): 20~33

2 曾盼盼, 俞国良. 数学学习不良的研究及趋势.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1): 48~56

3 Geary D C, Brown S C. Cognitive addition: Strategy choice and speed-of-processing differences in gifted, normal, and mathematically disabled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1, 27(3): 398~406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2)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Ji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3)

“科学课的有效记录和探究”要求学生在科学课收集整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首先做到及时,在探究发现的第一时间作好记录;其次要“忠实的记录研究事实”,就是在记录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避免掺杂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应讲究真实性;再者要求记录者能通过记录所获得的信息,能进一步分析事实隐含的理性内容。

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科学课记录虽然越来越得到了我们老师的重视,大部分课中都要求学生做科学记录,但许多仅仅是做一下记录方便汇报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至于对“怎么做记录?怎么记录更有效?怎样利用记录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进程?”许多老师都欠缺深入的思考。我今天谈的也只是就记录单的优化设计,促进学生有效记录与探究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思维逻辑,审慎记录单的必要性

是否有必要设计实验记录单,为做到课堂的有效性,这是记录单安排前需要思考的。实验记录单是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

我在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比观察模拟实验中“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设计了如下记录单: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记录单

(可以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

当学生们拿到记录单观察“下雨前”的“雨水”与“土地”时显得很无措,有的在雨水这一栏内写上“液体”,“土地”这一栏内写上“固体”。显然,在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观察。于是,改进了实验记录单,在“土地‘下面提示了观察项目:从土地的颜色、形状、干湿、软硬等方面观察。之后,学生对其描述有了较理想的改变。对此。老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干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甚至可能有的学生不明白干嘛要从这些方面观察,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模拟实验完成后,当将雨前与雨后的土地同时通过实物展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却能够滔滔不绝地描述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通过搜索有关这一课的相关资料,所有老师都设计了表格,表格上都呈现了这样的项目:对于下雨前“土地”和“雨水”的描述。

科学记录很重要,但是不是处处都要用呢?在“下雨”前,学生没有一个对比的物体很难知道要从哪些方面观察,有时强加于学生的观察不仅无效,而且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处记录不符合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反而仅用肉眼观察记录在脑子里,在实验下雨过程中土地的变化能使课堂效率变高,使其顺水推舟,易于学生接受。

所以。科学记录单用得恰到好处才好!

二、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心智特点。对照课程标准进行记录单的设计

3-6年级都开设有《科学》这门课,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其心智特点不同,掌握的知识也不一样。《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有许多直接与记录有关的内容,如“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教师要针对这样的特点,一一对照课程标准的内容,随着层次的提高加大难度,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记录。

让我们来看几张不同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单: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轮轴的秘密》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单:

这四个实验都是各年段上册的实验,从实验记录单上看,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的难度在不断地增加。最初要求学生打钩的形式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要求用文字记录,再要求学生能对数据和现象做出初步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实验操作越来越趋向开放,学生可以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探究。从思维的层面上来说,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单纯的现象观察记录,到现象数据的分析,从思维上让学生不断的提升。

三、结合实验内容,简洁明了

根据实验的内容,用最直观和简洁的形式呈现记录单。做到能让学生提笔就记,避免过多的指导性的内容呈现,尽量把对学生实验中应怎样记录放在学生实验中,用言传身教来指导,而非文字的形式打印在表格上,这样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降低课堂效率。

在一次学校教研活动中,我上了《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的展示课。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三个学生实验,分别调制两杯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盐水和糖水),用弹簧秤称出马铃薯在清水中、在盐水中和糖水的重量,并设计了如下三张实验记录单:

在自己学校试教中这里没有发现问题,可是在当天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大的麻烦,有好多小组他们只填完了数据,当填写我们的发现这一栏就卡住了,有的小组在我的提醒下还是不知道填什么好?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一直在思考,我想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老师课前预设过高。当初我在思考这个教学环节时,因为想到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应该有一定的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再加上试教时这个环节一切顺利。所以也没有花很多的精力去预设。

2. 实验表格设计的过于简单。这节课给我的教训是:以后在不熟悉的班级中上课,要把事情想得复杂,工作做仔细些,肯定没错。如果再上一次,我会把表格中我们的发现一栏重新设计,具体量化,让同学们能对号入座。(见下表)

3. 学生忙于做实验而忽视记录。学生年龄小,对做实验非常感兴趣,而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出内在联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在使用记录单时要及时提醒同学们填完所有栏目,引导学生如何来整理归纳实验结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更深入地学习。

记录单,不仅是为了我们老师收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各种信息,而重要的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而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格式化些,详细些,要多替学生想一想。

四、内容不要过多干涉学生思维。给孩子充分的发散空间

在观察某个实验中,尽量不要为了达到预设的现象结果,限制学生的观察项目,使其局限在仅有的项目内。应充分的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去发现、探索,认真观察他们所能看到的,并记录,要避免流于形式而效果不佳的实验。这才是适合科学学科发展方向的。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通过多次试教对实验记录单做了以下的调整。

改进前: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对比观察实验记录单

改进后: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对比观察实验记录单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将“现象”一栏改成了“你看到了什么”,这一改进是多次试教的结果。虽然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可对“现象”一词的理解还是那么的吃力,更可惜的是,如果使用改进前的记录单,很多小组会在“现象”一栏中只填写“发出声音”或“没发出声音”,这使记录的价值大大降低。记录单所期望的是以学生为主能观察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而不发出声音的物体没有振动,这同时也是本次探究活动的目的。于是,教师想到了回归自然,用学生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记录的要求,在试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4)

一、引言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无疑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极好的契机,并注入新的活力。体育与保健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更需要全面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的共同目标。但是乡镇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或学生人数较多,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充分锻炼,且课外活动又受限于场地。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生自备小型体育器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小型体育器材很多,在此笔者选择了必备的短绳、毽球和沙包各一件(此后简称“三小件”)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班:某乡镇小学四年级(3)班48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7人。

对照班:某乡镇小学四年级(4)班45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0人。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选取四年级(3)班作为实验班,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期中,每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必须带“三小件”其中的1~2件,用于准备活动或放松活动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甚至整堂课利用一小件进行多种活动。

(2)观察法

进行课中、课后观察,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实际效果。

(3)文献法

笔者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

三、结果分析

1.课中利用“三小件”情况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班平均每节体育课有72.9%的学生能利用“三小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彼此之间互助合作;16.7%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建议下进行活动;只有10.4%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命令下进行活动。对照班44.4%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自主创新活动;33.3%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建议下进行活动;还有22.3%必须在教师的命令下进行活动。可见,“三小件”在小学四年级学生中是可行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

2.课外活动利用“三小件”情况分析

“三小件”在课外活动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毽球,它不受场地的限制,不分男女。由于功课繁忙,课外活动利用“三小件”的概率低于课中。有60%的学生会在课外活动中利用其中的1~2件进行活动,在短短十分钟内,学生仍然能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相较于实验班,对照班也能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但学生在走廊上嬉闹的情况比较多,有17.8%的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

3.一物多用的情况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统计出实验班29.2%的学生能够利用一小件进行5种以上的活动;47.9%的学生能够进行3~5种活动;剩下的16.6%的学生能够进行3种以下的活动;仅有6.3%的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与实验班相比,对照班可以利用自备器材进行3种以下活动的学生较多,占40%;26.7%的学生可以进行3~5种活动;5种以上的,仅占13.3%;剩下的20%的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实验班的学生了解了一物多用,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四、结论

1.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学生本身就是好动的,尤其是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但是,体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锻炼中。学生自带“三小件”可以利用小器材进行锻炼,不受场地的限制,且不像跑步那样单调。轻便的器材、简单的技巧、丰富的内容更能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的“三小件”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开发其潜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力。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条绳子,一只毽子,一只沙包,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承受。它们携带方便,玩法并不单一,有着无穷的趣味性。玩的时间、场地要求并不高,可以有效调节大脑,更有效地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五、建议

第一,小型体育器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锻炼效果,并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考试内容要求和学校场地设施以及学校传统体育项目设置器材。

第二,学生自带小型体育器材要符合家庭的经济实力。过大的经济投入反而会引起一些家长的争议。种类不宜过多,一般2~3件即可。

第三,学生通过使用小型体育器材,能够学会使用的方法、技术、技巧。在教学思想上,要让学生明确活动开展的意义。

第四,学校可根据学生自带的小型体育器材举办各种比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校体育成绩。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5)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三单元 植物在成长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四单元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四年级下册的第4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这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六单元 揭开燃烧的秘密

《揭开燃烧的秘密》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和《探究燃烧之谜》三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本单元教学,要结合“飞上蓝天”这一主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本单元由“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第八单元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单元安排了三项教学内容:“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科学小侦探通关记”、“做青蛙的朋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册中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在今后的科学认知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时,要关注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这是本单元的更高要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6)

一、观察

案例1: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一课的“先学”任务

1.从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在每晚8点,记录你观察到的月相。

2.除了月相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在同一天晚上的7点、8点、9点,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属于简单的任务,并且是观察既十分熟悉又未曾细致观察、了解的月亮,学生乐意去做。这个貌似简单的任务却触及了根本,学生们不仅清晰、直观地观察了上半月月相由缺变圆的整个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尝试解释观察过程中所发现、记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时,需要不断纠正自身的前概念,需要甄别到底是“月球公转”还是“地球自转”,需要深思。当然,学生不可能就此对月相变化的规律、形成的原因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完全明白,但已经是继续学习的良好内核,有待于并有条件建构为完善的科学概念。

案例2:五年级上册《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先学”任务

1.观察花坛中的土壤,记录你发现的土壤的成分。

2.观察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

儿童观察自然状态下湿润的土壤,会有许多发现,同时也会遇到问题:潮湿的土壤颜色深,黏成一团,很难观察得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自然想到把土壤晒干、碾碎观察,以及把土壤颗粒放在水中沉淀并进行观察,把观察土壤的活动推向深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找例子

案例3: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一课的“先学”任务

找到并记录关于“凝结”的5个例子。

找生活中的例子,此即“低入”,并能实现多做。要准确找到5个例子,必须先自学,搞清凝结的概念,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某学生竟 然找到了7个例子:①冬天,教室的窗户上会出现水珠;②夏天喝冰饮料,瓶子外面会有小水珠;③吃冰棍时,冰棍纸外面会有小水珠;④从冰箱中拿出的苹果,不久后会出现许多小水珠;⑤夏天自来水管外面会有小水珠;⑥冰啤酒放在桌子上,瓶子外面会出现小水珠;⑦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房间,眼镜片上因为出现细小的水珠而变模糊。这些既包括了书本上的例子,又提供了许多典型的生活实例。有些学生还查阅了相应的资料,这样,我们就达到“不教而教”了。

案例4: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一课的“先学”任务

找到并记录不完全花的例子3~4个。

某学生找到的例子是:①柳树花;②桑树花;③杨树花;④南瓜花。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同组同学对于桑树花到底缺少哪一部分有争论。又有同学提出,南瓜花到底是雌花还是雄花?争论由此而起,并由小组升级到班里。最后,问题聚焦在什么是不完全花,什么是雄花和雌花?大家又重新去阅读课本和资料。在争论、辨识和再阅读的过程中,概念越来越清晰。这样,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口干舌燥、滔滔不绝地“教”吗?“不教而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三、做前思

案例5: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一课的“先学”任务

1.以垫圈重力拉动小车,你预测拉力大小与小车速度有怎么样的关系?

2.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哪几个条件要始终保持一致?为什么?

3.应该怎样增加垫圈?说说你的理由。

4.你认为还需要什么仪器,才能研究小车的速度变化问题。请说出实验方案并尝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先学后教促自主学习,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体现科学探究。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一部分,并指出科学探究应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式。有教师不禁要问:让学生先学,先看教材了,结论尽知,还谈什么探究,探究性实验的功能又何在?

典型的实验探究课,用实验探寻规律是课的核心部分。但是 动脑胜于动手,如果只是根据教师所给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将使探究“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活动”,学生的行为沦为做“实验体操”。说到底,动手前的动脑才是最核心所在。因此,让学生在课前的先学就是进行触及核心的思考。该课的“先学”任务,即从生活经验和三、四年级学习基础切入,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速度快慢规律的实验方案。第1问提出假设,第2、3问为实验设计起铺垫作用。在课堂交流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对于对比实验相关变量的控制、变化有触及核心内容的思考,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便随处可见。

四、家庭小实验

案例6: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先学”任务

1.洗过的手帕,你能够让它干得更快吗?

2.你有几种办法?在家里试一试,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

如此“先学”任务,简单而灵活,学生乐于去做。虽然简单,却触及本节课的核心――“蒸发”概念的建构及水蒸气特点的观察,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感、思维上作好准备。

案例7:六年级下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的“先学”任务

1.设计对比实验。提示:把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在空气中、潮湿处、完全浸没在水中、完全浸没在油中、一半浸水中一半暴露空气中等。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7)

个人工作计划(一)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个人工作计划(二)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7人。由于三年级是新分的班,但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的,对于他们的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插转来的和以前是其他班的,对这些学生我还不太熟悉,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新来的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尤其是同级两位教师,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个人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4)班共有学生51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工作计划(四)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工作计划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个人工作计划(五)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 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绿色圃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8)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1)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绿色圃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22-2.23 始业教育

2 2.24-3.1 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

3 3.2-3.8 森林旅游、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4 3.9-3.15 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机动

5 3.16-3.22 找规律、住新房

6 3.23-3.29 电影院、练习一

7 3.30-4.5 整理与复习(一)、旅游中的数学

8 4.6-4.12 什么是面积、量一量

9 4.13-4.19 摆一摆、铺地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0 4.20-4.26 练习二、分一分(一)、分一分(二)

11 4.27-5.3 比大小、吃西瓜、机动

12 5.4-5.10 练习三、整理与复习(二)

13 5.11-5.17 比一比、猜一猜

14 5.18-5.24 体育中的数学、总复习

15 5.25-5.31 总复习

16 6.1-6.7 总复习

17 6.8-6.14 总复习

18 6.15-6.21 总复习

19 6.22-6.28 总复习

20 6.29-7.1 总复习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2)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9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刘星露、刘双平、张宇航、喻琦梦,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六、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一)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复式统计表 (2课时)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1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面积 (8课时)

(六)年、月、日 (6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 (3课时)

我们的校园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3名。他们已经不象刚入学那样,什么都不懂,经过一年的成长,他们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始,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一)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三)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四)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五)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七)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八)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为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十)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一)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三)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六、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力争在本学期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七、培优辅差

本班现有的学生中,依然不可避免地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总是迷恋电视,好玩,不爱看书,注意力不易集中。对这些学生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培优补差工作是其中的一项工作要点。现对学困生辅导采取如下对策:

(一)优生协助法。

为差生配一名优秀学生同座,让优秀生协助差生学习。

(二)当一回“小老师”。

当差生有了一些进步,或对某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时,为了满足其表现欲,可以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课堂提问。

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既不懂也不问,不问就更不懂,于是学习越来越差。为此,在每堂课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发问。如果差生不提问,则老师加以启发:“你没有问题吗?那么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以促进他们动脑,主动提出问题。

(四)弹性作业。

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做弹性作业,老师可在学生做练习时,腾出时间辅导差生,当其学有余力时,鼓励他选做一两道弹性作业。

(五)及时鼓励。

对于差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成绩。

(六)家长配合。

对差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帮助孩子。

八、特长生培养

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九、德育渗透目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十、具体措施

(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六)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七)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八)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4)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 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能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本册教材通过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乘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在学习“平行与相交”中,由“怎样画设计图”问题引入,通过探索实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

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5、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6、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7、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在活动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6、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7、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8、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9、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

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0、在课堂上多下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数

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8课时

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5课时

三、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2课时

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12课时

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3课时

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2课时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4课时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9)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1)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绿色圃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22-2.23 始业教育

2 2.24-3.1 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

3 3.2-3.8 森林旅游、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4 3.9-3.15 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机动

5 3.16-3.22 找规律、住新房

6 3.23-3.29 电影院、练习一

7 3.30-4.5 整理与复习(一)、旅游中的数学

8 4.6-4.12 什么是面积、量一量

9 4.13-4.19 摆一摆、铺地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0 4.20-4.26 练习二、分一分(一)、分一分(二)

11 4.27-5.3 比大小、吃西瓜、机动

12 5.4-5.10 练习三、整理与复习(二)

13 5.11-5.17 比一比、猜一猜

14 5.18-5.24 体育中的数学、总复习

15 5.25-5.31 总复习

16 6.1-6.7 总复习

17 6.8-6.14 总复习

18 6.15-6.21 总复习

19 6.22-6.28 总复习

20 6.29-7.1 总复习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2)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9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刘星露、刘双平、张宇航、喻琦梦,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六、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一)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复式统计表 (2课时)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1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面积 (8课时)

(六)年、月、日 (6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 (3课时)

我们的校园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3名。他们已经不象刚入学那样,什么都不懂,经过一年的成长,他们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始,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一)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三)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四)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五)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七)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八)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为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十)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一)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三)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六、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力争在本学期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七、培优辅差

本班现有的学生中,依然不可避免地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总是迷恋电视,好玩,不爱看书,注意力不易集中。对这些学生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培优补差工作是其中的一项工作要点。现对学困生辅导采取如下对策:

(一)优生协助法。

为差生配一名优秀学生同座,让优秀生协助差生学习。

(二)当一回“小老师”。

当差生有了一些进步,或对某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时,为了满足其表现欲,可以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课堂提问。

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既不懂也不问,不问就更不懂,于是学习越来越差。为此,在每堂课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发问。如果差生不提问,则老师加以启发:“你没有问题吗?那么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以促进他们动脑,主动提出问题。

(四)弹性作业。

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做弹性作业,老师可在学生做练习时,腾出时间辅导差生,当其学有余力时,鼓励他选做一两道弹性作业。

(五)及时鼓励。

对于差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成绩。

(六)家长配合。

对差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帮助孩子。

八、特长生培养

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九、德育渗透目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十、具体措施

(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六)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七)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八)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4)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 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能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本册教材通过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乘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在学习“平行与相交”中,由“怎样画设计图”问题引入,通过探索实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

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5、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6、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7、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在活动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6、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7、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8、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9、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

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0、在课堂上多下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数

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8课时

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5课时

三、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2课时

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12课时

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3课时

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2课时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4课时

简单小实验三年级篇(10)

新学期开始后,乡镇教办、各学校、全体实验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次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师资安排还是设施配备,都对新课程实施年级进行了倾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仍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

1.实验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我镇共有10所小学,22个实验班级(一、三年级各11个),31名实验教师(其中一年级包班教师1人,三年级科学教师10人)。在这31名实验教师中,年龄超过50周岁的5人,40~50周岁的20人,40周岁以下的仅占6人,实验教师平均年龄43.6岁。实验教师中无1人第一学历系师范毕业的。

2.实验班级教学设施条件简陋。一费制的实施和教育经费拨付的不到位,直接导致农村小学公用经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没有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和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我镇除了福和希望小学实验班级能做到“四机一幕”进教室外,其他学校都没有达到这个条件,更不必谈上微机课了。

3.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笔者曾经听过一年级数学课《认识物体》。这节课的课程意图是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有一个初步认识,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想到老师在讲授时,却因为觉着这节课内容太少、太简单,补充了许多高年级数学的知识,使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还有的老师走了另一个极端。如三年级科学课,其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平常接触的实物,课程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来了解课文内容。但在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我发现了一名教师的科学课竟然是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转化为填空、简答,然后让学生去背。当我问起该老师为什么这么备课时,这位老师说,课文太简单,简直没法讲。

二、课改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师资总体水平不高。我镇现有121名小学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仅有7名教师,第一学历系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仅有5名。全镇小学教师的中坚力量是1984年招聘的教师,而其中水平较高的又因为出现初中生源高峰而被挑选到了初中。现在,每到向县里推荐优质课参评教师时,都无人可以推荐,乡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难以面对课改的新形势。

二是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不配套。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教材在编写上十分注重情景教学,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讲授。但是,缺少了教具和学具的农村小学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然,自制教具和学具是一个办法,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配备都十分紧张,靠师生自制是不现实的。再就是缺少和新课程同步、并与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挂图、投影片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是实验教师缺少课改中的过程培训。如果说实验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是“未雨绸缪”,那么上岗后的过程培训则是“雪中送炭”。但是,实验教师享受雪中送炭的机会太少。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上一篇: 文明调查报告 下一篇: 创建卫生文明城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