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9 02:01:57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1)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

(1)积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的句子。

如《葡萄沟》一文中有一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可让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地说出“葡萄挂在绿叶底下。”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朗读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如《桂林山水》中描绘“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些句子描写生动形象,感情强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作者描述的意境。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比喻句、反问句等,可以让学生改成普通说法,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3)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进行模仿

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句式,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范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文水平,在课文中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从句式入手去理解句意,把对句式的认识和对句意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会忘记?”学习时先要求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与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不会忘记。”进行比较,想想,意思相同吗?语气相同吗?表达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也认识了反问句的形式和作用。

(4)归纳句式规律迁移运用

发现句式规律,并不表示学生已掌握了该种句子表达形式。要掌握句子表达形式还必须经过及时的迁移,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以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运用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句子类化。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要素的句子内容,并纳入同类系统中;第二步是具体化,应用句式的组成规律来组织句子内容,学习实际表达;第三步是原理深化,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句子表达的基础上,对句式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化认识。 例如:关于“概括──具体──概括”句式的迁移运用,(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珊瑚图片,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的珊瑚;再让学生补充句子“珊瑚的形状很多,_______千奇百怪,十分美丽。”最后让学生再用以上句式说说其他事物。

2、想象的训练

不光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文学意蕴丰富,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诗文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图画。《宿新市徐公店》、《横溪堂春晓》、《学弈》、《守株待兔》等等,在这些诗文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其中所描绘的画面,感知形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把隐形的思维活动通过图画的形式得以外现,创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以《守株待兔》的教学为例,谈在教学中通过“化文为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几点做法:

(1)结合课文,画“连环画”

上课伊始,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饶有兴趣地对孩子们说:“平时,同学们特别爱看连环画,在连环画中获得了乐趣,学到了知识。这节课我们结合《守株待兔》的故事也来创作一幅连环画!”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个个兴致盎然。我先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了解“株”指树桩子。“耒”指种田用的农具,学生想这农具可以是铁锹、镰刀、锄头等。理解“走”在古文里指跑。“触”是碰、撞。“冀”是指希望的意思,抓住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希望再得兔子时的表情。之后,我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宋人的服饰,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绘制连环画。

经过一番准备后,大多数学生都画了四幅图,大致内容归纳为:

第一幅:画了一个在田地里耕种的农夫,旁边一个矮树桩子。

第二幅:兔子狂奔,头撞在树桩子上,被弹起。

第三幅:宋人捡起兔子,高兴至极(农具扔在地上)。

第四幅:宋人坐在树桩子旁,路人捂嘴嘲笑。

这几幅图,是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后,绘制出来的,有的内容已经加入了自己的想像,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如:①兔子因为跑得太快,所以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学生用“被弹起”的景象表现出这一意思,深入领会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内涵,用带有儿童气息的想象力,更加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情景。②文中并未涉及到宋人拾兔子的情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生动而真实得想像到宋人获得意外惊喜时的高兴心情,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绘制了第三幅图的内容,拓展了 课文的内容,体现了浓厚的创新意味。

(2)加入想象,绘“画外画”

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继续绘制连环画,要求:加入自己的想像,续编或改编故事,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示了几点参考意见:①宋人把兔子带回家后;②宋人在树桩子旁继续等待下一个惊喜;③旁人的议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动脑筋,满脸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乐此不疲地画着。教室内思如泉涌,学生的想像力极其丰富。教师还是运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要讲述自己的内容。下面归纳列举几种并加以说明:

①学生想到宋人把兔子带回家后,请妻子烹制成了美味佳肴,他一边大吃,一边感叹运气好,继而做起了兔子一只只相继撞死,他坐享其成的美梦。

②宋人整天坐在树下等兔子,不再耕作,田里的禾苗干枯,到了秋天,他颗粒无收,悔之晚矣。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2)

守株待兔的故事1相传在宋国有一个农民,他姓王,姓富贵,他比平常的老百姓有钱许多,他家有一块地种,还有一棵参天大树,可以说,如果他家辛勤劳动的话,那么他家就会成为富甲一方的富人。

但富贵十分好吃懒做,每一次要去田间除草的时候,都是不情不愿的被妻子给逼过去的,富贵十分的不开心。因此次去除草的时候,他就稍微用土豆摆弄几下,就躺到那棵参天大树下去睡觉了。但是他家的笔依然没有荒废,我每次在富贵除草之后,妻子都会去看,一看之后再帮他一把,把地给锄好了。

有一天富贵又被妻子给逼过去除草了富贵十分不情不愿的去了。才刚刚除草了一会儿,富贵又累了,他心想:反正每一次我除草之后,妻子都会来帮我除草,这一次还是让她来锄吧,我都快累死了。一番思索后,富贵放下了锄头,跑到了田中的那棵参天大树的阴凉下去睡觉了,富贵刚刚舒舒服服地躺了下,去找了一个好姿势,刚想闭上眼睛睡觉,就看见了一只小野兔,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可能是找不着路,一头撞死在了树上,富贵大喜过望心想:哈哈,我真是一个幸运儿,就连在树下睡一个觉都能捡到一只小兔子。富贵赶忙起来吐兔子,把兔子给带回来了,和家人们一起美美的把兔子给煮了,一起吃兔子,喝着兔子汤,好不快活!富贵向家人们大肆的编说自己是如何追赶兔子,捉兔子的家人们都羡慕着不停地夸着他,富贵心里十分的得意。这时富贵向妻子说:“妻子,你以后别再帮我除草了,我现在一定会好好地发奋图强,而且我每天都会带一个兔子回来给你们吃的。"妻子答应了。

第二天富贵还想不劳而获的在树底下等待着兔子,就一直坐在了树底下一天,可是等了一天,兔子还是没有来,富贵心中十分的失望,但他并不气馁,已经每天在那儿等待着兔子,什么活也不干。日久天长,富贵的地全部都荒废了,但兔子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因为富贵上一次说过,让妻子不要再去,所以妻子就再也没有去除草了。因为没有食物富贵,和他的家人们都被活活的给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一切幻想。

守株待兔的故事2一天早上,大雾弥漫。

有一位又高又瘦的农夫,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田地里干活。突然有一只收到惊吓的兔子从旁边的树林里飞快地跑了过来,就像一道白色的闪电从田地上掠过。它跑到了田地后面的一片草地上,那儿原来有一棵高大的数,但是后来被一个伐木工给锯倒了,就只留下了这个矮矮的树桩,躺在这片荒草之中了。这只兔子跑得实在太快了,撞在了这根树桩上。只听“咔”的一声,这只兔子的脖子歪了,头上出现了一个大洞,血涌了出来,溅在了这个树桩和旁边的草地上。这位农夫看见了,急忙放下农具,兴奋地跑了过去,一看是一只又白有肥的大白兔,就决定去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他在市场上卖了诗歌铜板。他觉得这棵树桩十分有用,能帮他获得更多的兔子。于是就每天去树桩旁守着。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兔子来送死。旁边的邻居都笑话他说,就你这样,永远也抓不着兔子。可农夫不这么认为。他想:“既然有一只兔子来这边送死过,那就意味着这里有很多兔子。”于是,他拿起锄头,在树桩前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洞,还在洞上面盖了一层野草,这样兔子掉进去就跳不出来了。他为了引兔子来临,还在草上放了一些萝卜。

过了几天,有几只兔子闻到了萝卜的气味,来到了洞前。因为前爪不够长,掉了下去。从此农夫用这个办法抓了很多兔子,卖了很多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努力,才有收获!

守株待兔的故事3古时有一个猎人。一天,他没有打到任何猎物,正当他独自在树下唉声叹气时,一只兔子突然撞倒在树下,猎人十分开心,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便天天都在树下等着,以为还会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却始终一无所获。终于,连上天都开始怜悯他了,便把猎人带到了2015年,重新给了他一个打拼的机会。

猎人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决定先从小东西开始做起,便来到了一间工厂,做了一个工人。一开始他十分努力,日夜不停地工作,很受老板的赏识。拿到的薪水也比一般人多,便越发得意。这时,猎人想:呵,以我的才能,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在这么一间小厂里工作,实在是展现不出我的才能,我一定要外出创业!想完,他便拿着那屈指可数的工资,外出开了一家小公司,招聘了几个职员。

从此此以后,猎人什么都不干,整日都在办公室里不务正业,心里美滋滋的想着:我真是太有前途了!不出几天,我肯定能成为一位百万富翁的,哈哈!就这样,几天过去了,公司一无所获,几月过去了,公司已经欠下了一大笔债,可猎人却一分钱都没有。眼看自己已经岌岌可危,猎人对几个职员教训道:“你们几个人这几个月里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公司会破产?”职员们漫不经心的说:“您不是也什么事都不做吗!再说了,我们怎么知道要做什么。”“就是呀!”其他人也议论纷纷。猎人此时已经是火冒三丈,再被他们一浇油,大吼道:“你们都赶紧走﹗”职员们一哄而散,猎人看着一无所有的自己,不禁再次后悔起来。

这则故事还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若是有了一次机会,便一定要好好把握住它,如果还是无所事事,必定会一无所有。

守株待兔的故事4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男孩,这不最近的我又被一本叫《培养孩子出口成章的100个成语故事》的书给迷恋上了。见缝插针,连续作战,终于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你可别觉得奇怪,我喜欢自然有我的道理。

先听我慢慢道来: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每天给自己田野里的庄稼锄草。有一天,一只兔子向一根树桩跑去,兔子的头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看见后就捡回去了。于是他天天到树桩边上去等着兔子自投罗网。结果庄稼全完了。

我不喜欢故事中的农夫,他怎么会不知道第一次捡到兔子只是幸运罢了。

这个人心存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这是万万不行的。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会让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件事。和我家一起从老家出来的王阿姨一家,本来生活过得很幸福。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家开了一个杂货店,平时也可以料理家务。因为很勤快,也肯吃苦,所以一家人的生活特别温馨。可是后来,王阿姨迷恋上了打牌,赢了几次钱之后,她觉得打牌赚钱比起开店辛苦赚钱来得更容易,所以有客人来买东西,她也置之不理。后来索性把店门关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输的钱越来越多,也经常听到叔叔和阿姨的吵架声,再后来就没再看见这个阿姨了。听他们的孩子说,妈妈离家出走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无论是谁,都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学习。那种侥幸心理要不得,那种投机取巧的事情我们做不得。我想我自己的学习也一样。

守株待兔的故事5自从农夫发现了死兔子以后,他就再也不种地了。他泡了一壶茶,心想:哈哈,等兔子可是比种庄稼容易多了,要是再来几只兔子,我们家可就衣食无忧了呀!

可是,接连好几天,农夫都没有等到死兔子。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找村里的智者帮忙,可智者也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3)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

(1)积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的句子。

如《葡萄沟》一文中有一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可让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地说出“葡萄挂在绿叶底下。”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朗读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如《桂林山水》中描绘“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些句子描写生动形象,感情强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作者描述的意境。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比喻句、反问句等,可以让学生改成普通说法,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3)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进行模仿

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会忘记?”学习时先要求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与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不会忘记。”进行比较,想想,意思相同吗?语气相同吗?表达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也认识了反问句的形式和作用。

(4)归纳句式规律迁移运用

发现句式规律,并不表示学生已掌握了该种句子表达形式。要掌握句子表达形式还必须经过及时的迁移,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以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运用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句子类化。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要素的句子内容,并纳入同类系统中;第二步是具体化,应用句式的组成规律来组织句子内容,学习实际表达;第三步是原理深化,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句子表达的基础上,对句式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化认识。

例如:关于“概括──具体──概括”句式的迁移运用,(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珊瑚图片,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的珊瑚;再让学生补充句子“珊瑚的形状很多,_______千奇百怪,十分美丽。”最后让学生再用以上句式说说其他事物。

二、想象的训练

古诗文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其中所描绘的画面,感知形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把隐形的思维活动通过图画的形式得以外现,创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以《守株待兔》的教学为例,谈在教学中通过“化文为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几点做法:

(1)结合课文,画“连环画”

上课伊始,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饶有兴趣地对孩子们说:“平时,同学们特别爱看连环画,在连环画中获得了乐趣,学到了知识。这节课我们结合《守株待兔》的故事也来创作一幅连环画!”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个个兴致盎然。我先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了解“株”指树桩子。“耒”指种田用的农具,学生想这农具可以是铁锹、镰刀、锄头等。理解“走”在古文里指跑。“触”是碰、撞。“冀”是指希望的意思,抓住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希望再得兔子时的表情。之后,我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宋人的服饰,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绘制连环画。

经过一番准备后,大多数学生都画了四幅图,大致内容归纳为:

第一幅:画了一个在田地里耕种的农夫,旁边一个矮树桩子。

第二幅:兔子狂奔,头撞在树桩子上,被弹起。

第三幅:宋人捡起兔子,高兴至极(农具扔在地上)。

第四幅:宋人坐在树桩子旁,路人捂嘴嘲笑。

这几幅图,是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后,绘制出来的,有的内容已经加入了自己的想像,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如:①兔子因为跑得太快,所以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学生用“被弹起”的景象表现出这一意思,深入领会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内涵,用带有儿童气息的想象力,更加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情景。②文中并未涉及到宋人拾兔子的情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生动而真实得想像到宋人获得意外惊喜时的高兴心情,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绘制了第三幅图的内容,拓展了-

课文的内容,体现了浓厚的创新意味。

(2)加入想象,绘“画外画”

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继续绘制连环画,要求:加入自己的想像,续编或改编故事,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示了几点参考意见:

①宋人把兔子带回家后;

②宋人在树桩子旁继续等待下一个惊喜; ③旁人的议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动脑筋,满脸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乐此不疲地画着。教室内思如泉涌,学生的想像力极其丰富。教师还是运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要讲述自己的内容。下面归纳列举几种并加以说明:

①学生想到宋人把兔子带回家后,请妻子烹制成了美味佳肴,他一边大吃,一边感叹运气好,继而做起了兔子一只只相继撞死,他坐享其成的美梦。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4)

我就给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大家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就是那个守株待兔的故事:有一个人在田里锄田,突然一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快了,一头撞在树上撞死了,这个人捡了一个大便宜,觉得这样挺好,什么也不做,就能捡兔子。于是他天天都坐在那棵大树旁,准备捡兔子。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田也荒了,人也饿瘦了,兔子自然再也没有拣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这个人没有主动出击的精神。把一次偶然的成功当成了一劳永逸的成功。事实上,如果他不是只坐在树下等,而是主动出击,我想就是兔子跑得再快,也能够抓住它。

我们从事销售行业,就是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这样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可是不会主动有人找上门来说:“哎,你们所有的产品我都包了!你们都可以回家睡大觉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估计所有搞销售的人都要失业下岗了, 销售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主动出击,主动寻找潜在客户,主动打电话约访客户,主动向客户介绍产品,最终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千万不可学那位“守株待兔”的人,幻想着天上能够掉下馅饼来,那样,饿死的只能是自己。

我们做销售,先要做到非常地主动,随时抓住身边有可能成交的客户,随时和客户做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那么也许刚开始这个人不会成为我们的客户,但是一年后,两年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能给我们带来业绩、带来单子的客户。

由于长时间做销售养成的习惯,我每次坐飞机,都要认识一下坐在我身边的乘客。因为我感觉多认识一些人会对我以后的工作和销售有很好的帮助。

去年,我应一家公司的邀请,到广东去授课。我的邻座坐着一位面无表情的老兄。我立即和他打了个招呼,说:“您好!这是我的位置”,我指了一下里面那个位置,他看了我一眼,面无表情地站起来让我进去。

飞机起飞了,这位老兄根本没有一丝和我交流的意思,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只是看着另一侧,而且面色阴暗,好像是遭受了什么打击。如果是一般的人,见到邻座的脸色那么难看,肯定是惟恐避之不及。可是,我不一样,我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他的好机会。

我寻思着要找一个切入点和他交流一下,这时那位老兄“哎”的一声叹了口气,我一听他叹气,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当即就在旁边也叹了口气。这位老兄掉头看了我一眼,头一转过来,我就有机会和他交流了。

因为他感觉很不高兴,等他头一转过来,我就对他说:“先生,心情不好啊!我看您在叹气!”

我说:“时间还蛮长的,我们聊聊吧!说不定我能帮上你呢。”他眨眨眼睛,大概心里想着反正也是没事干,就吐吐苦水吧。他就跟我介绍了他的情况。原来他是深圳一家橡胶模具厂的厂长,现在橡胶模具在深圳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工厂连续三个月没有开出工资了,濒临破产。很多工人堵在工厂的门口,向他讨要薪水。

我问他说:“那您大老远跑到北京来干什么?”

他说:“我来干嘛?找人咨询啊!你看企业已经运转了三年,都没有感觉会遇到这样的危机。现在突然有问题了,而且自己还解决不了。北京的专家多,就来请教请教。”

当时我就问了一句:“那你联系好咨询公司了吗?”他回答:“还没有。”

我顿时感到心跳加速——有机会了!马上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说:“我是北京一家营销咨询公司的董事长,我们可以沟通交流一下吗?”他看了一下我的名片,说:“那咱就交流一下呗!反正飞机上也是呆着。”

就这样,在飞机上,我靠着自己的主动又找到了一个客户。虽然最终他没有买我公司的咨询,但是与我的公司签了三天的培训。

我能够随时随地找到自己的客户,靠的是主动!主动是什么?就是“没有人告诉你,而你正做着恰当的事情”。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才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主动争取的。

主动出击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社会、企业只能给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练,能演出什么精彩的节目,有什么样的收视率,决定权在你自己。

其实,搞销售有时候就像谈恋爱。谈恋爱的时候,你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够虏获芳心。搞销售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你只有主动出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客户,否则和守株待兔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人刚开始做营销的时候,都很腼腆,见了熟人点头但不微笑;见了陌生人更是不知道如何问候,装作没看见。其实,生活中的奇迹往往是因为您的主动。真正的营销人都知道,一个温和的微笑,一句问候,可能迎来的将是一个很大的客户群。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5)

如,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修正及实施“十一五”社会发展规划,2007年绿色经济,2008年特定的环境同我国的农业发展,2010年金融风暴等;政治常识的考查,政府建设及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发展、民生问题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等内容都成了主要的考查对象,如带有转折意义的党的十六大第六次会议与十七大、每年的两会、着重围绕党的领导理论设计命题。哲学常识也有反映当下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需要,重点考查了价值观、人生观和实践论知识。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高三政治学科所需要融入的内容和方向就显得很清晰了。

为了有效地把时事政治和高中政治学科联结起来,我们需要进行收集、合理选择、处理加工,结合教材把复杂的、具体的、生动的事实材料,划分是与非、轻与重、主与次,引进课堂,融入复习教材。

二、培养学生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变被动复习为主动进攻

守株待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高中是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在高一和高二这个短暂的时间里,许多理论学习是分散的,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囫囵吞枣。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理论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难度非常大。高考要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抽象思维对复杂的社会做相对深刻的本质的揭示认识,在学生已经完成各个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高三复习课堂理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三、科学地培养学生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真正实现将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认为复习就是知识的重复,课堂上继续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说教,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接收到的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复习必然适得其反。理论的认识规律要求必然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对现实有效的、更深的认识能力,在把时事政治融入复习课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6)

动画视频声音画并茂,能为幼儿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寓成语教学于情趣之中,激发幼儿学成语的兴趣。如教成语“守株待兔”时,我播放成语动画,动画中那懒惰的农夫形象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他们看得十分专注,看后不但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知道了这个成语的典故,而且对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是过目不忘了。瞧,第二天,还有小朋友对老师提出了请求:“老师,我们还想看《守株待兔》。”

2.听故事学成语

不少成语都包含着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如自作聪明的“画蛇添足”,不知变通、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自己欺骗自己的“掩耳盗铃”等等。我们为这些成语故事设计相关的教学流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在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自然悟出其中的道理。为了增强幼儿听故事学成语的情趣,我们还辅之以音乐表演等游戏形式,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使听故事学成语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有些成语如“水滴石穿”“雨后春笋”等,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具体感受;又如“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等成语,则在欣赏有关革命志士战斗场景录像的基础上,让孩子说。如此教学,教师轻松自如,幼儿感觉浅显易懂,有事半功倍之效。

3.看图画配成语

中国语言文化一直追求“诗、音、画”一体的艺术境界,很多成语就是这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文字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如“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横眉竖眼”等。由此,我们设计了画图猜成语的活动,用简笔画的方式,让孩子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或者边说边画:眉眼弯弯,嘴角上扬,很高兴的样子,是“眉开眼笑”;眉毛紧皱,嘴角下弯,一副愁苦相,是“愁眉苦脸”;眉毛竖起来,眼睛瞪起来,是“横眉竖眼”。这样一组图画,情趣横生,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比较中学会了这组成语。

4.看表演猜成语

有的成语故事情节丰富,于是在课堂上我就请爱好表演的幼儿将故事表演出来,请大家猜成语、说意思。如教“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我让两名幼儿进行了表演。只见一幼儿弯着腰走路,说话尖声尖气,另一幼儿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下面的孩子很快就猜出他们演的是狐狸和老虎。接着“狐狸”带“老虎”来到了森林,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当“老虎”恭恭敬敬地拜“狐狸”为大王时,下面笑声、掌声不断,大家也都猜出了他们表演的是“狐假虎威”;又如教成语“画蛇添足”,我先让一个小朋友上台来画一条蛇,之后再请他在蛇的身体两边添画四条腿。下面的小朋友看了都叫了起来。错了,蛇是没有脚的。这时我就出示成语“画蛇添足”并告诉这个成语所代表的寓意。幼儿在直观中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成语。

5.大自然中找成语

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感觉季节的变化。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感受学习成语。如在“阳春三月”带着幼儿外出踏青,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感受阳光的温暖、弥漫的花香、婀娜的柳枝、飞舞的蝴蝶,从而告诉他们这样的天气就是“春光明媚”。暖洋洋的阳光下,花朵竞相开放就是“春暖花开”,整个公园处处都是春天的景色、处处充满春天的气息就可以说是“春色满园”“春意盎然”。“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这时让幼儿拿着冰棍儿,体验着片刻的凉爽,他们自然要“望穿秋水”了。

6.随时随地说成语

成语教学可以是随时随地的。随机教育使得成语出现在具体的、生活化的语境中,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其含义,并为幼儿正确运用成语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如某某小朋友在做练习时非常认真,这时教师可以表扬那位小朋友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写字,榜样的行为可以令幼儿轻松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体育运动之后幼儿满身是汗,这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是汗流浃背呀!”于是幼儿很自然地学到了汗流浃背这个成语。今天天气非常好,老师可以说:“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到户外去散步吧。”让幼儿知道阳光明媚就是天气非常好的意思。生活中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成语教育意识,都可以发现和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我们就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随机的成语教学,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成语词汇量。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7)

1、大家都认为应该那样制定营销计划,但他偏偏反弹琵琶,设计了另一种方案。

2、这篇文章的亮点就在于作者反弹琵琶,提出新颖的观点,让读者耳目一新。

3、几乎整个警察局的人都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刻通缉凶手,而王局长却反弹琵琶,守株待兔,设计陷阱等待凶手自投罗网。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8)

一、引言

中国的十二生肖之说见于东汉《论衡》中。古代用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录年份,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中,兔位列第四,对应地支中的卯。兔子之所以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古时的中国属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大国,十二生肖中的六畜(牛、羊、马、猪、狗、鸡)、六兽(虎、兔、猴、鼠、蛇,还有象征性的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其中,兔子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密切得超乎人们的想象。在中国,兔子是月神,在人类活动的早期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有了紧密的联系,从那时起人们对它就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在语言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如在汉英语中出现了谚语、俗语等习惯表达法,从而增加了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本文探讨汉英语中关于“兔”的谚语、俗语等习惯表达,并对比汉英文化中“兔”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二、“兔”在汉英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一)“兔”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

说到“兔”,谁都会联想到儿时唱过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又吃萝卜又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表现了人们对兔的喜爱,也大致地给兔画了个像。“两只耳朵竖起来”是“兔”突出的特点,耳朵的长度几乎是它身体的一半,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兔在动物中是“弱势群体”,鹰、蛇、狼、豹等都是它的天敌。一双能够交换方向的灵敏的大耳朵使它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以便随时逃避凶险,在避免被天敌追杀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蹦蹦跳跳”则反映出兔子虽然很小,但弹跳力极强,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又一绝招。于是古人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人们在未动时象旧时的淑女那样端庄稳重,一旦行动起来象兔那样敏捷。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新四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主任续范亭先生在《赠》诗中用“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的诗句来赞美。

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便是“嫦娥奔月”了。相传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仙药后,飘飘成仙。《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但是嫦娥在月亮上太孤单,只有白兔相伴。因此这一住在月宫中以杵捣药的小精灵,被人呼为充满人情味的玉兔。关于玉兔的传说有多个版本,一曰月宫里的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因为嫦娥偷服仙药触犯了玉帝的旨意,变成玉兔后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一曰玉兔是后羿,因为嫦娥奔月后仍然深深思念后羿,后羿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终不知道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不过这些说法均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玉兔是住在月亮上的,如西晋文学家傅玄《拟天向》中就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说法。玉兔这一意象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唐朝王建曾写过一百余首《宫词》,其中有一首专门写给玉兔:“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赞美了玉兔“睡态”可掬、惹人喜爱,同时还劝导人们不要随意伤害玉兔。元朝袁桷《舟中杂咏》中有一首赞美玉兔的叙事诗:“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行人笑彼拙,归来如频呻。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描绘了玉兔的纯朴可爱,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亲相爱,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传说玉兔在月圆时方能出现,故为“圆月”“圆满”之吉祥化身,也因之又称兔为“月宫”。人们十分喜爱兔的善良、柔顺,并以此比喻明月。月亮里有兔是美的想象,人们每每望月好似能望见兔影,不觉心驰神往,古往今来不知引出多少佳话,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以致后来玉兔在诗文中被用来代替月亮几乎成了修辞借代手法的固定格式,如唐代诗人卢照邻在《江中望月》中写道:“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唐代诗人元稹在《梦上天》中有“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的诗句,唐代韩琮《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代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以及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词中写道“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成语“金鸟西坠,玉兔东升”即由此词而来。

在现在的流行文化中,也没能缺少“兔”这一重要个体,如由一位大学生创作的“兔斯基”——一只眯着可爱的眼睛、想着扭动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各种可爱的动作的兔子——在网络上受到年轻人的广泛喜爱。但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兔”也被赋予了某些消极意义,如《战国策·冯暖客孟尝君》中的“狡兔三窟”,是说狡猾的兔子有多处洞穴;还有歇后语“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形容坏人、坏事、邪恶势力不会长久。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与兔有关,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死狐悲、龟毛兔角、动如脱兔、兔角牛翼、兔葵燕麦、兔死狗烹、兔死犬饥、东兔西乌”;也有许多关于兔的歇后语,如“狡兔撞鹰——以功为守,见了兔子才放扈——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兔子戴夹板——充大耳朵驴,兔子进虎穴——白送死”等。还有关于兔的谜语,也十分有趣,如有人用“柳”字作谜面,打一成语,十分难解。当查得谜底是“守株待兔”时,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柳”字左“木”乃树株,右“卯”代兔,左右合一,切合谜底之义,不禁让人感叹汉语的博大精深。

(二)“兔”在英语中的文化意义

在英文中,表示兔的词有“hare、bunny、rabbit…”,兔子在西方文化中有fertility(肥沃富饶)或者rebirth(重生)的象征义。因而在西方社会非常重要的Easter(复活节)中,“兔”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所谓Easter Bunny(复活节小兔),跟圣诞老人一样,它会穿着衣服在复活节前夜带着篮子给孩子们送彩蛋、糖果和玩具。

复活节(主复活日)是现今基督教徒的重要节日之一,定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重生与希望,用来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3年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的事迹。“复活节兔”是复活节的象征物之一。其表现形式为在复活节(或春分)时给孩子们送出礼物的“兔”。它源于西欧文化,通常以野兔而不是家兔的形象出现。作为多产动物的“兔”,象征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的诞生。“兔”是爱神阿佛罗狄忒的宠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尔塔的持烛引路者。因此,“兔”是作为给孩子们送复活节蛋的使者。“蛋”象征初春一切恢复生机,“兔”象征多产和生命力,是如今依然流行的复活节庆祝活动。

白兔和野兔成为丰饶多产的代表,“能下蛋的兔”这一概念所出何处至今仍没有办法确定,可能只是来自于象征概念上的混淆,但也有可能就如复活节本身,是一种旧传统的沿袭。在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的语言中,“复活节”一词来自一个古代的异教女神,春季女神“ostre”。据传说,ostre曾经救了一只在冬季被冻伤翅膀的小鸟,并将它变成只兔。由于它曾是只鸟,所以它依旧保留了生蛋的能力。它便是后来的复活节兔了。

在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就是“兔子脚”(rabbit foot)。在中古时期,洋人非常相信也很惧怕巫术。在英国有个传说,若有人被邪灵所困扰,可在午夜月圆时分,把一兔的左后脚挂在脖子上,就能保护自己。而且,兔子的不同部位,还有不同的保护用途。所以洋人认为“兔脚”代表“幸运”,通常称之为“幸运兔脚”。

另外一个大家熟悉的“兔”形象要数“兔八哥”(Bugs Bunny)了,兔八哥又译宾尼兔或兔宝宝,是个在Looney Tunes动画系列里出现的虚构的卡通人物。《兔八哥》是美国华纳兄弟公司1930年开始发行的第一部著名系列动画片,风靡世界七十余年,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荧屏上,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这部系列动画片以不同的角色各自演绎一段有趣的狂欢故事,其中兔八哥、波基猪、达菲鸭、约塞米蒂·山姆、塔斯马尼亚恶棍等都是全世界孩子熟悉的动画形象。它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勇敢顽强,有的智慧超群,有的胆小怕事,有的贪婪可笑。几乎每个孩子都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兔八哥》的故事涉及的内容很广,天文地理、自然常识、风土民俗、奇闻轶事、名人故事都可见于其中。《兔巴哥》(Looney Tunes)系列卡通形象由被誉为“好莱坞最伟大的动画大师”之一的查克·琼斯(Chuck Jones)创造,而根据兔巴哥形象编制的《兔巴哥》(英文名LooneyTunes)杂志在美国问世以来也成为儿童的最爱,并被译成法文、德文、荷兰文等十余种版本。数十年来,《兔巴哥》杂志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英语中有很多关于“兔”的词组,它们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如“dust bunny”指积尘;“breed like rabbits”指象兔子一样繁殖;“rabbit ball”指(棒球)弹性极好的球;“rabbit job”指成批作业;“rabbit warren”指兔窝式居民区(有许多狭小通道的建筑、街道狭窄而密集的城区)。在英语俚语中,“hare”指坐车不买票的人。与“hare”组成的词组有“make a hare of sb.”(愚弄某人);“start a hare”(在讨论中提出枝节问题);例如:“You start a hare ever time at the meeting.”(每次讨论你都提出与题无关的问题)。英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兔”的谚语,如“First catch your hare.”(不要过于乐观);“You cannot 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hounde.”(不要耍两面派)。

三、有关汉语中兔的习语和谚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兔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英美国家,“兔”文化都是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并且都形成了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习惯表达法,充分体现了汉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各自的语言及文化特色。为了保存汉英两种语言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有关习语、谚语等惯用语时,应从翻译和文化的角度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从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中西文化大致经历着比较同步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大致相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对语言发展的理解也是相似的。中国古人对“兔”的认识和英美国家历史上对“rabbit/hare/bunny”的认识是大致同步的,因此汉英语言中便出现了相似的表达,如汉语中有关于兔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英语中也有一些关于兔的习惯表达。这就为译介这两种语言中的习惯表达和促进中西“兔”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基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中都存在相关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直译既能保持原文的形式,又能让目的语读者充分地了解源语中习惯表达的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1)兔子不吃窝边草。(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is hole.)

(2)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Cows can catch no rabbits.)

(二)意译法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既存在着共同点,也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两种语言文化的个性给交流和翻译造成了障碍和困难。翻译时,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就不能确切表达源语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有时还可能引起目的语读者的严重曲解。这时翻译工作者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他变通办法,采用意译的方法,作适当的语法和词汇调整,或进行解释性翻译,或说明具体内容,译出源语的真正含义,让目的语读者真正理解这些习惯表达的文化内涵。

(3)守株待兔 (Waiting for a rabbit to hit upon a tree and be killed in order to catch it.)

(4)同一个错误不会犯两次。(A rabbit is never caught twice in the same place.)

(三)套译法(或替换法)

在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中,中国人和英美人有很多共同的联想意义,但有时英语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汉语中表达相同或相似文化内涵的动物来替代,或者直接套用一个汉语中约定俗成的习语或谚语。套译法不仅尊重了两种语言中的文化习惯,而且不失却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寓意。

(5)Hares may pull dead lions by the beard./Even rabbits insult an dead lion.(虎落平阳被犬欺。)

(6)He who follows two hares is sure to catch neither.(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四、结语

在汉英语文化中,“兔”及其惯用表达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义,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也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也为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正确地翻译汉英双语中与兔相关的习惯表达是必要的,也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因此,在翻译中,不论是采用直译、意译还是套译,都应尽可能充分地传达源语内涵和源语文化,让目的语读者能够充分地理解汉英语言和文化的魅力,以便实现汉英两种语言及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本文为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2005]280(86)。

参考文献:

[1]一诺.诗词古韵话玉兔[N].鄞州日报,2011-02-21.

[2]西方人眼中的兔子——中国兔文化背后的世界观

[3]郭饮冰.趣说诗词联语中的玉兔[N].伊春日报,2011-03-11.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9)

从前,几个秀才外出踏青赏景,偶见一片泥路上有鸡犬足迹,其中一个秀才不禁吟出一上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但众秀才苦思良久,仍无言以对。此时,路旁一牧童脱口续了下联:“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众秀才一听,不禁击掌赞叹。

相传,古时一考官以《礼记曲礼上》篇中的一句“临财毋苟得”命题,一考生竟将“毋”字写成了“母”字,那考官啼笑皆非,将错就错,便出一上联让考生对句,上联云:“《礼记》一经无母狗”,那考生不假思索续了下联:“《春秋》三传有公羊”。原来《春秋》一书中有《公羊传》。纵观上下联,浑然天成,妙趣横生。那考官听罢,不仅没责骂考生,还夸其才学不凡。

明代侍郎曹宏一日与其兄赴宴,未按官职就座。当朝宦官刘瑾发现之,即出上联取笑:“费秀才以羊易牛”,曹宏听罢,当即回敬一句:“赵中贵指鹿为马”。那宦官自讨没趣,只得悻悻离开。

明代,有个叫戴用宾的少年,年少才高出众。一次,他独个儿闯进乡试主考官邸。主考官见其长得乖巧,便出一上联以试其才学,联曰:“虎皮褥盖学士椅”,戴用宾不假思索地吟出下联:“羊毫笔写状元坊”。那主考官见他对得毫无造作,自然流畅,只得暗暗称奇。

清代有一县令名叫王寅,贪婪无度,百姓恨之入骨。当时,有一秀才撰联讥讽之,联云:“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吞鸡犬牛羊。”此联联首巧嵌县令之名,同时联语妙用戏谑之语,辛辣地刻画了县令王寅的贪婪本性,可谓剔骨见髓,讥讽与玩味兼得。

清朝中叶,云南建水县天灾人祸交加,民不聊生,时人请当地读书人曾彬为百姓说几句话。曾彬沿途乞讨,好不容易来到京都,不仅没有结果,还被差役打了数十大板,曾彬愤怒至极,脱口吟出一联:“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院。”此联既蔑视了当时堂堂的“六部”,也倾吐了人民心声,不失为妙联。

从前,有一女子自恃才学不凡,便别出心裁要对句择偶,只要能对上她出的对题者,即为如意郎君,联曰:“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某日一闯江湖的皮匠路过,当即对了下联:“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上下联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使得那才女无可挑剔,便与皮匠结为伉俪。

古时,一药店门口贴有这样一幅对联:“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联语语出自然,比喻贴切,既是对购药者的忠告,也是对店主自身的提醒。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10)

一、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象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证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很低级的水平。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将一些抽象的识字教学变化为具体的形象的识字教学。通过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挖掘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达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生字教学中,选择运用简笔画可以较好地展现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特点,有效地识记生字。不如,在教学“旦”字时,我在黑板上三两笔勾勒出一整个太阳,然后在太阳的下面画上地平线,并且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古人把太阳刚升出地平线的时候称为“旦”,因为太阳刚升出地平线是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人们经过“开始”的含义才有了“元旦”成为一年的第一天这一称谓。这样下次学生在写“元旦”这一个词时绝对不会把这个字写错的。让学生看图记字,轻松而有趣。如,在讲“峡谷”一词时,我让学生观看图片来理解,学生一目了然,马上理解了词义。教学中,还可以借助语言描绘、表情、动作讲解词义。如,讲“推”“拉”“拽”等动词时,我一一作出这些动作,学生就立刻理解了。直观演示法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二、寓教学于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寓识字于游戏活动中。低段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表现欲望也相当强。教师应当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制订不同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学习意志和态度。在游戏的过程中,识字学习成了游戏任务,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如,《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学生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放”字说:“我是‘放’,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学”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放”合在一起,说:“我是‘学’,我和‘放’组成‘放学’。”全班读“放学”。并让学生在习字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三五遍“放学”这一词语就差不多记住了。(注: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全程监督,控制纪律。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性是很强的,如果我们不把纪律把握好,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必须把握纪律。)

三、设计比赛,培养表达能力

前面我已经讲到小学生表现欲望强,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兴味盎然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在上某一课文时,这一课有十个生词的话,可以先教会学生读这些生词,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来记忆这固定数量的生字词,当堂课进行听写,看谁记得又快又准。但是由于记忆是有遗忘性的,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记得让学生定期反复记忆生字词。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得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识字资源、途径,相得益彰。与新课标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学生的识字速度大大加快。

四、情境教学,营造愉悦氛围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教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又如,教“跑”“跳”“推”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讲解成语时,我一般就字面讲清楚其意义,然后再讲清楚它的引申、比喻的意义,有时还需要讲一下来源。如,讲“守株待兔”一词时,首先讲清株指树,守株待兔意思是守着树等待兔子来撞死。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还需要介绍一下这个成语的来源,学生了解了来源,对这个成语才能理解得深刻。教学时教师若能正确认识其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则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五、自学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常言所说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能自己学习知识。语言文字的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光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平常要注重自己学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多读书看报。并且在读书看报时,遇到生字词要学会圈点勾画,自己通过查字词典,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这样让学生长期自学积累,学生就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语言文字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笔者的陋见也只是一些皮毛,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教学还需要更多的同仁共同探究。

上一篇: 数控技术专业 下一篇: 高师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