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7 04:12:07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1)

[作者简介] 罗锂,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西 玉林,537000;余钊运,贵港市平南县镇隆镇六竹小学,广西 平南,537306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108-0005 教育部于2002年8月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2]。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众多,经济欠发达,因为受到经济水平、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广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缺乏来自实证研究的论证。本研究实地调查了广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为广西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一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福塘村和西山村的两所小学中抽取500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被试群体均为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2份,有效率为84.4%。其中男生220人,女生202人;四年级137人,五年级123人,六年级162人;留守儿童99人,非留守儿童291人(有缺失值)。

(二)研究工具

测试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3](P3~1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周步成等人于1991年5月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GAT) 基础上修订而成,并制订了中国常模。该问卷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主要用于诊断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而且对教师和家长正确地了解并指导孩子,以及针对中小学生心理键康的科学研究,均具有很高价值。本测验共包括8个维度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冲动倾向;此外还设置了效度量表(说谎量表)。全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各维度量表同全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内部一致性较好[4]。测验分数以得分表示,可与其他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将受试者8个维度量表的得分加起来就是量表总分。量表总分在64以上者或各维度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者,就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5](P279~280)。这也是本问卷与其他问卷不同的地方,它保证了测验的有效度,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出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11.5数据统计软件处理调查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表1)

依据表1可以看出,被试总体的焦虑总分均值为41.22分,未超过正常焦虑总分,且心理正常的学生占总体的85.78%,说明被试为一个低焦虑群体。该表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有12人,占总体的2.84%;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有48人,占总体的11.37%;至少在一个分量表上显示有问题者有251人,占总体的59.48%,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以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广西农村小学生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被试心理问题具体分布情况,以下对各维度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2、表3)。

由表2可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MHT的学习焦虑维度上平均分大于8分,为8.36分,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均小于8分。这说明小学生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各维度的焦虑水平得分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表3结果显示:被试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占比例前三位的是学习焦虑(N=215人,占被试总体的50.95%)、身体症状(N=80人,占被试总体的18.95%)、自责倾向(N=55人,占被试总体的13.03%)。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三)广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依据表4可知,经过t检验,女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三个维度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对人焦虑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依据表5可知,经过F检验,三个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量表总分维度中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过敏倾向维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从量表总分的均值比较来看,五年级的均值最高,四年级次之,六年级最低。经过事后多重检验(Turkey)发现,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四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和六年级;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在过敏倾向维度上,四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在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三个维度上,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四年级和五年级;在量表总分上,四年级和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

(五)农村小学生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依据表6可以看出,经过t检验,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四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三、讨论与建议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广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分>64分的占被试总体2.84%的那部分农村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分<65分,但在个别维度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问题的农村小学生。虽然被试总体的心理健康都处于低焦虑水平,但是不能忽视对这些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习焦虑是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这与浙江中部地区农村的研究结果一致[6]。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在许多学校中,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心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子女考试失利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现出过度的焦虑[6]。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女生得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三个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得分在对人焦虑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群体在恐怖倾向维度中存在差异,这与辽宁省岫岩县农村、吉安市农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8]。这与女生生理、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有关。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比较早进入青春期,对生理变化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加之事先缺少他人指导,所以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有时莫明奇妙地紧张、害怕;另一方面,家长给予女孩子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少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大于男孩子,独立性又小于男孩子,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帮助就感到不安[9]。因此,要求在广西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应当做得具体细致、科学合理,不能走过场、 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以及不同学校等的具体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制订相对应的发展与矫正计划,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三个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量表总分中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过敏倾向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不同年级的学生总分均值以五年级最高,四年级次之,六年级最低。这与潘晓莉(2000)、赵玫(20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10]。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如四年级主要以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为主;五年级主要以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为主;六年级则以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为主。因此,在解决突出的心理问题时,不同年级的重点不完全相同,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有关措施进行群体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将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消除,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6]。

(四)农村小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四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加力不从心,更不用说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对其人格的培养[11]。黄晓萍等调查发现,很多代养人都是祖辈和亲戚,其中祖辈占78.4%, 亲戚占13.9%。这些代养人中,文盲占43.7%,小学和初中文化占51.5%,高中文化占4.8%,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对学生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难以给予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和指导[12]。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高焦虑水平的原因之一。这些研究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留守儿童仍是特别需要被关注的群体。因此,政府或村委会举办代养人培训班,给他们讲授新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或开设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讲座,提高代养人的教育能力,使他们能真正肩负起监护人的教育职责[12]。另外,尽快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加强家校合作,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按照生态系统发展观的观点来看,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的一部分,其心理行为所表现出的弹性是由学生与环境间的互动过程所决定的。因此,环境系统变化的过渡时期是系统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外界对学生成长干预最为有效的时期。健康的环境系统首先应保持其结构和功能完整,能够在不同结构水平上,例如从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决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上,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不同方面的资源[13]。本研究结合众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家校合作,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应提供一定的条件,积极创办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家长能够依据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指导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强舆论宣传,为农村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浙宁.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2]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叶俊杰.农村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2).

[5]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董灿华,沈雪芬.浙江中部地区农村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

[7]赵枚.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9).

[8]张艳萍.吉安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社会医学.2008,28(7).

[9]杨俊岭,李文玉. 一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

[10]潘晓莉,李明敏,等.资中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0-01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而五年制高职生作为其中重要又特殊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如何推进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

一、五年制高职生现状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院占学生总人数近七分之一,其年龄特征、生理发育,有别于处于青年中期的普通大学生。年龄为15到21周岁之间,年龄跨度大,正值青春叛逆期,又恰好为中考失意者,大部分未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薄弱。

二、五年制高职生心理状况研究

笔者以学院681名五年制高职生新生为调研对象,采用SCL-90项自觉症状评定量表 进行测试,超出常模人数为82人,占总人数的12。(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超过43项,有因子超过2.5分,)。由此可见五年制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由于学生年龄小,具有独立意识但却缺乏是非观念,独立思考分析面对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应对社会复杂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匮乏;而生理上日的益成熟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以至患上网络依赖症。

三、五年制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措施

如何面对并解决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合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心间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院教务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列入教学计划。其课程开设应该有别于三年制高职生,形式应多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快乐向上的心理态度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即以学校心理服务为重点,以“三难学生”为难点,以学生社团部门为支点,以年级为线索,以制度建设为支点,以心育活动为平台,通过qq,电话,橱窗,报纸,黑板报,微博,心理广播,525活动月,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政治活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深入地开展五年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落实心理疏导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电子档案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建立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但建档后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问题的及时发现、并以此进行的引导、干预、矫治等还很不够,没有达到建档的目的。而我院可尝试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电子动态档案,在此档案里,详尽的记录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五年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及心理状况,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动态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的进行心理沟通,心理排查与心理干预。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育,构建学院、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要加强五年制学生的教育,学校要紧密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种资源,产生教育合力。在学院层面,在落实“五个早”(即 早发现,早报告,早安排,早预防,早控制)和 “五个一”(即 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工作网络(即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办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基础上,还需要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如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沟通,微信微博沟通,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研究商讨、商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并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如与街道社区合作,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协作,一起出谋划策,一起策划学生成长方案,塑造全员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利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福利院之行等社会活动磨砺五年制学生的心志,让其身心在行动中得到释放,让爱在活动中得到展现。

总之,五年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各种机制良性互动,如何让教育之花开得更美,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用心的灌溉和辛勤的耕耘。但笔者坚信,“只有心与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用心用情,每一颗平凡的石头都将不惧风雨,不畏严寒,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3)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Students in Nursing department of Jingmen technological college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ResultsAmong all the aspects on mental health except the bod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mong the students at this college and the domestic norm,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he 3-yea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5-year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orror and crankiness among all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people's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mental health (P<0.01) and element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P<0.01) between higher grades and lower grades.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various kinds of activities on active mental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在当今社会医院体制转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矛盾增多,择业方式改革(医院的护士多为聘用制)的情况下,护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3~2005级820名在校护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普通大专生631名,五年一贯制大专生(2年中专+3年大专)189人,女生784人,男生36人,2004级普通大专生342人,2005级普通大专生289人,2003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81人,2004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103人。年龄17~21岁,发放问卷820份,收回合格问卷820份。

1.2 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在200603进行测试,由专业心理学老师担任,要求按统一指导语填写。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消除顾虑,测试在20 min内完成。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躯体化(F1)、强迫(F2)、人际关系(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和精神病性(F9)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分=没有,2分=很轻,3分=中等,4分=偏执,5分=严重。

1.3 统计方法

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 心理问题检出率根据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项因子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总分大于200分为中等以上问题[2]。结果见表1。表1 普通大专班与五年一贯制班级比较(略)

由表1可以看出普通大专护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较χ2检验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结果见表2~3。表2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比较(略)表3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年五年一贯制(略)

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低年级检出率高,χ2检验,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比较 结果见表4。表4 专科护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略)

①t1值为普通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 t2为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u为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 ②除*外,均有极显著意义

表4显示普通大专护生、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只有人际关系、恐怖、偏执三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级因子均分比较结果见5~6。表5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护生因子分比较(略)表6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级五年一贯制因子分比较(略)

表5~6显示: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比低年级各项因子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心理问题发生率本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专科护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总分﹥160分达28%,项目数﹥43次达3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达9.2%。阳性项目数的比例比总分﹥160分高,说明有问题的项目多而症状不严重。

3.2 高校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表4显示,高校护生除躯体化因子均分外,其余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高校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特别是强迫、焦虑、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更为突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高校护生学业过重,生活单调,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②现在护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实践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烦恼、苦闷、孤独;③经济负担过重,较高的学费,校园里的高消费活动,极易导致来自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心理上的冲突矛盾,长期势必导致心理上的异常行为[3]。

3.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3.1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表1显示没有差异,而五年一贯制护生平时表现出来的问题较多,这与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不一致,可能与普通大专生善于掩饰有关,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深入细致。

3.3.2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因子均分比较表4显示五年一贯制护生的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因子均分均高于普通大专护生,可能与五年一贯制护生从中专直接升入专科,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相对较弱,应变能力差有关。因此,对这一群体,在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等方面要予以特别关注。

3.4 不同年级护生比较研究表明,在心理问题检出率方面(表2、表3)和各因子分比较(表5、表6),无论是普通大专还是五年一贯制护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高年级护生学习课程多是专业课,自感压力增大;②面临去医院实习,担心所学知识不扎实,影响实习;③考虑到就业压力大。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报道的很多,现已引起有些高校关注,并专门开设了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4]。而在护理学课程设置中的护理心理学,主要是针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病人,而关于护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少,护生自身重视不够,以至于高年级时压力增大,出现相应问题。我院目前已聘请心理专家给辅导员讲课,并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有望改善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 私.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4)

09年起,初中生平时体育课成绩也将作为学生升级、毕业总成绩的一部分,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及时按学期填写登记。学校每学年核定登统一次,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档案,并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体育课出勤计入学年成绩

体育课成绩考核评分内容包括四部分,其中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10%、体育健康专题知识占10%、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50%、运动技能占30%,四项分数合计最终得出学年成绩。

体育课成绩评定以每学年为一个周期(九年级除外),学校应将全部项目有计划地分配在两个学期内。其中必须包括田径类(短跑、耐久跑、跳高、跳远),体操类(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民族传统体育类(健身拳、健身棍、对练等)和韵律体操、舞蹈(集体、民族、民间)等。学生须考核的运动项目每学期不少于4个、每学年不少于8个。体育健康专题知识每学年评定1次。

特殊学生可免修免考体育课

学生免修体育课,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必须经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方可免考体育,学校在学籍簿上注明免考原因,不评定体育课成绩。学生因某种生理缺陷或疾病,不适宜从事某些体育项目的学习与锻炼,可申请单项免修、免考,并在成绩表上注明。但不能因某项成绩不佳而申请单项免修、免考。

凡因正当理由未参加考试或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不及格时,可对未考项目或影响成绩的主要项目申请补考。

健康测试每学年必须完成五项测试

从09年起,天津市初中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结果,将纳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总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应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五个测试项目,即: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每个学年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必须完成五项,按四个等级划分,两个学年度测试成绩总和纳入学生毕业考试总分计算。

新闻深读坚持多元化评价学生

天津市教委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规定》是评价检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此次科学设置升学体育考试科目及其内容和方法,将平时体育课成绩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是构建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的一次有益实践。各学校要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08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是普遍性问题。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部分国家关于学生体质下降的研究屡见报道。国内20多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1]。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其影响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2]。笔者对重庆某医学高职院校2008~2012年五年新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项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其在身体形态、综合评定指标存在一些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08-2012年级的13182名(男:2889人,女:10293人)新生进行体质测试。

1.2 研究方法

选用“天康体质测试仪”对形态机能、运动能力等五项体质指标测量,依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统计,采用SPSS17.0卡方检验。

2 测试结果

2.1 新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测评结果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各级新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测评结果统计

[[ 样本数(N) 过轻(%) 标准体重(%) 超重(%) 肥胖(%)\&2008级 男生 360 13.33 31.11 3.61 6.39

女生 997 13.33 42.03 2.81 2.00

2009级 男生 351 13.39 31.62 3.70 12.83

女生 1088 5.51 41.91 1.84 2.12

2010级 男生 644 6.68 36.96 6.68 13.97

女生 2469 3.28 51.60 3.77 2.63

2011级 男生 687 9.46 37.85 5.09 9.61

女生 2479 9.68 40.38 2.90 2.22

2012级 男生 847 14.29 29.99 4.37 13.34

女生 3311 9.03 36.76 2.93 2.02\&]]

由表1可知,身高标准体重指数的过轻率,经卡方检验可得χ2=131.826,P=0.000,各级新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的过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年新生总体的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39.13%、29.40%、48.57%、39.83%、35.38%,经统计发现各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级新生总体的超重率分别为3.02%、2.29%、4.37%、3.38%、3.22%,经检验得知各级新生超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综上所述,身体形态状况最好的是2010级新生,最不理想的是2012级新生。

2.2 各级新生综合评定成绩统计分析(见表2)

表2显示,优秀率经卡方检验得P=0.096,以P=0.05为检验水准,可以认为各级新生总体优秀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及格率经检验P=0.000,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格率最高的是11级男生,最低的是08级男生。各级新生中女生的及格率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及格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 结论

3.1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外显指标,评价大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近两年来我校新生的身体形态状况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匀称度较差。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我校女生偏多,女生因为爱美节食体重过轻,同时部分学生因为生活习惯欠佳,缺乏体育锻炼而超重。

3.2 综合评定成绩

综合评定成绩是指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握力、立定跳远的综合成绩。研究结果显示,优秀率没有显著差异,及格率呈现上升趋势。

4 建议

4.1 教育学生懂得健康和体育锻炼内涵

医学院校的学生具备更多的生理、解剖的知识,但是对于“健康”和“体育”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轻体育”教育

中轻度运动对于身体免疫功能的促进效果比重度运动要好[4]。轻竞技体育重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习惯和锻炼兴趣。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锻炼身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轻体育”是最好的选择。

4.3 教学形式多样化

依据大学生现实的体质健康水平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和内容,选择适合发展大学生身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及调节能力、肺通气量水平和体育运动素质的活动内容,通过组建体育运动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方式,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健身性、科学性和群众性,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18号文件,2007.

[2]张博.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时空,2013,(5):11-12.

[3]张学忠,常毅臣,张兰.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发展规律[J].中国学校卫生,2011,24(2):15-16.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6)

1.前言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纵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三十年,虽然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终身体育”“三维体育观”等现代体育教育观念初步确立,但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习惯、体育锻炼能力、身心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竞技体育思想束缚,传统体育教育观根深蒂固。就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来讲,考核内容仍以技术和素质为核心,方法多采用一刀切的终结性评价。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能力、重运动素质,轻意识习惯的教育观,与新课程目标的精神相背甚远。基于此,“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新模式,和与之配套的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新体系的探索,适应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2级为对照组,2008、2009级为实验组共计6730名学生。选取的三个年级分别代表了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在不同时期的考评方法。

2.2.研究方法

2.2.1 实验对比法

对照组是传统“三基”教学模式下的考评方法。内容以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实验组(2008级)采取“课内外”综合考评方法。内容包括课内教材的技评、达标,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课外锻炼效果、出勤等过程性评价为主。

实验组(2009级)在“课内外”综合考评基础上,内容和方法重点改革。依据《纲要》五个领域学习目标,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增加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进行评价。

2.2.2.数理统计法

对2002 、2008、2009级学生入学和第一学年的五项素质达标;第一学年自愿参加缴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人数;第一学年的课外锻炼出勤;体育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分析。

2.2.3.逻辑分析法

根据数理统计和实验对比的结果,分析“五位一体”考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素质、锻炼习惯和体育能力等产生的影响。

3.结果与分析

3.1.“五位一体”综合考评的基本内涵

3.1.1. “五位一体”考评内容:课内系统占全部考核的50%。其中所授教材的技评、达标占30%(运动技能),基础理论及知识运用占20%(体育能力);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核50%。其中锻炼效果占30%(体质测试),课外锻炼出勤占10%(运动参与);课堂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10%。

3.1.2. “五位一体”考评原则: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改变以往期末统一时间终结性考试的做法,通过设置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供学生自主选择。各层次按时间分阶段,多级垒加分数。通过一级标准再向下一级迈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相对弱化”考”的心理压力。

3.1.3. “五位一体”考评形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使学生学会评价、敢于评价,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体验和谐人际关系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

3.2.实施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取得的效果

3.2.1.学生自主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改善

“体育是人一生的需要”,“体育锻炼是生活的一部分,健康也需要投资”这些现代体育意识已被更多的同学接受。2002、2008、2009级第一学年自愿参加健美、网球、乒乓球、街舞四项缴费俱乐部活动人数统计(见表1)显示,2008、2009级参加 活动人数显著高于2002级。

3.2.2.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将课外体育纳入了课内管理,即对学生课外专项俱乐部活动次数和早操出勤进行考评。2008、2009 级学生课外锻炼出勤合格率分别为95.4%和98.7%,而2002级合格率仅为42.9%,表明新的体育课程考评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锻炼积极性促进效果明显。

3.2.3.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综合考评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加大。实验组入学和第一学年的《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统计(见表2)可以看出,2008、2009级学生达标率、进步幅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3.2.4.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是在“课内外一体化”综合考评基础上,按照五个学习领域目标,重点改革考评内容和方法。对学习和评价过程均采用小组合作式方法。包括准备活动、游戏创编、都在 教师指导下分组轮换进行,互动性学习得以体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使学生获得良好心理体验。以2009级蓝球专项课堂交流为例,某小队抽中题为“定点跳投训练方法”的问题,要求组内结合学习体会,快速制定一套训练计划,一人讲解,其他人合作演练。然后其他小队丰富补充,最后队内进行自评、队间互评、教师评分。不仅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类似教学评价方法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见表3):实验组总体满意度和单项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注:总体满意优秀率总分为90分以上(包括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内容与 方法、学生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十项内容);单项优秀满意率为9分以上(仅选择了对考评内容与方法的评价)。

4.结论与建议

4.1.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体育行为,克服学生的片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习惯、体育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4.2.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进行综合评价,改变了目前只以运动成绩作为教学和考核依据,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的弊端,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

4.3.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的整个教学和考核评价过程,以小组合作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寻求他人和团队对自己支持的能力,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4.4. 高校体育课程是由许多不同的单项课组成,单项课建设是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课程指导思想,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关键。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考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应遵循各单项课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扬文轩.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8.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7)

(一)、充分发挥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社区内各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活动。

(二)、街道每年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各社区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区环境。为社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宣传窗、黑板报,确定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更换、刊出。鼓励社区内单位、家庭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讲座培训为主要形式,辅以电话教育、展板、知识竞赛等,邀请街道卫生院的医师定期给居民上课。结合各个卫生宣传日,开展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止意外伤害与安全的教育,合理膳食与营养,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家庭健康教育,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宣传教育以及社区卫生公德及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并针对社区主要危险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进行综合干预。

(五)、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社区居委会、学校、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及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对社区居民要进行健康生活指导,引导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测试,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抓好示范,整体提高。四、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毒品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通过乘凉晚会、广场文艺演出等形式,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神精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五、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社区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8)

答: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多年来,各地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由于缺乏管理规范和基本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遇到诸多困难,目前出台三个办法是出于以下三个考虑:一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和地方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并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二是回应现实问题的需要。三个办法的制定坚持“从解决问题入手”。从目前总体上看,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健康第一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落实;重视学生体质的教育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学校体育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三是聚焦发展目标的需要。三个办法的制定坚持“从目标管理切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目标,旨在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以督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为目标,旨在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问2:三个办法统一印发、部署和实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答:三个办法的研制是有系统考虑和整体设计的,分别规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地方体育工作报告等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条件等,就是要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各地学校体育政策支持为保障,建立一套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其着力点有三:一是聚合一个目标,就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二是健全一个机制,就是通过监测评价学生、学校和地方的行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并与教育学业考核、素质评价、招生考试、质量监测、教育督导等教育评价框架相衔接;三是形成一个格局,就是要通过三个办法有机结合、相互配套、系统设计,综合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格局。

问3:三个办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套学校体育评价机制,那么评价内容、基本做法和适应范围分别是什么?

答:三个办法是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政策性和制度性,分别明确了评价内容、基本做法和适应范围:

首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评价内容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个学生参加相应的项目测试。身体形态类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的项目包括肺活量等,身体素质类的项目包括跳绳、50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 000米、800米等。基本做法是:每个学校每学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本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测试的单项与总分的评价等级区分4 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别记入每个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直接将本校各年级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部门审核后报送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适用范围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

其次,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的评价内容是: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估依据,逐项细化分解指标,全面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领域。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基本做法是: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体育工作自评,对照《指标体系》的要求,逐项评分,并填写《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报表》,连同相关文件和佐证材料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及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形成评估工作报告,逐级上报,并公布复核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评估工作报告报教育部。适用范围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另行开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第三,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的评价内容是:各地的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以及推进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基本做法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编制和公示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逐级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并向社会公开。适用范围是:各个省份、地市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开展此项工作,全面总结,逐级报告。

问4:此次出台的三个办法具有什么样的新亮点?

答:三个办法在制度设计上适应当前职能转变和教育治理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体系建设。整体设计学生体健康监测和学校体育制度,推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系统配套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按照办法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基础,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这都是以前所没有的。二是强化落实责任。三个办法的实施将紧密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进行,三项工作的落实主体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填报的内容主要是地方、学校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彼此不相重复,又能相互衔接,贯穿其中的一个主线就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将对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科学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机制。教育部门将每年委托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的研究分析,趋势研究,技术支持,并予以评价和监测结果,使整个的过程更加的准确、客观、中立,各级教育部门则加强整个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问5:三个办法都规定了评价评估结果的公示制度,让社会各方监督,如何进行公示?

答:一是公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按生源所在地统计,并以省(区、市)或地(市、州)为单位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并反馈至生源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二是公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教育部动态管理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测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监测点学校,每年抽查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并公布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在各省(区、市)遴选推荐基础上,教育部认定并公布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三是公示各地学校工作总体情况。教育部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研究、分析和公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相关信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动态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持续推动各地交流体育工作经验,展示体育改革成果,共享优质信息资源。

问6:校园体育运动风险一直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如何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安全?

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校园日常体育活动一样面临运动伤害的可能,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各地和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环境、设备、场地等条件,确保测试环境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技术培训,保证测试人员按照规范的技术、方式和方法进行测试,避免操作失误致学生伤害。三是妥善处理雾霾、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或特殊自然条件下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四是合理安排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的医疗防护保障措施。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依法处置测试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此外,教育部正在组织研究“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办法”,加快建立起包括教育、预防、控制、应急、救济在内的运动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科学锻炼。

问7: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环节多、流程长、覆盖广,通过设立哪些制度来保障这项工作的实施?

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并着力建立健全六项基础制度:

一是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数据(含学生基本情况、单项指标分值、测试成绩、评定等级以及实施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员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因病或残疾学生可依申请准予暂缓或免于体质健康测试。

二是完善上报数据审查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本行政区域内下级教育部门及所属学校全面开展测试工作和及时上报测试数据,并组织有关方面登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按照管理系统设置的用户管理权限,逐级对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经核准后确认提交。

三是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教育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性别、年级学段、区域布局等因素,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进行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现场抽查复核,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查复核工作机制。

四是建立体质健康研判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监测评价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深度查找影响因素,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措施,提高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

五是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在公示体质健康信息时不得泄露学生个体的信息和侵犯其个人隐私。

六是建立测试结果应用制度。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问8: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是否影响学生的升学、毕业和评优?是否影响对学校办学水平和地方教育发展的评价?

答:三个办法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校体育发展。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二是推进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学校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导向明确、诚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

问9: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涉及全国几十万所学校的数亿学生,如何保证测试、上报和监测数据的

质量?

答:确保各学校和各地区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是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的基础。这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重点,按照办法规定将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测试数据的质量。一是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增强标准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可靠性程度,为提高测试、上报和监测数据的质量打下基础,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二是建立逐级审核机制。为确保报送的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县(市)、地(市)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上报数据逐级审核,地方各级教育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逐级审核。三是建立抽查复核制度。教育部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和学生进行现场抽查测试,并将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比对和公示,省级教育部门也将建立本区域内的抽查复核制度。四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并升级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信息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信息共享能力和数据支撑能力。五是加强社会监督,积极利用监督电话、第三方机构、新闻媒体的监督,确保数据质量。

问10:按照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办法,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基本责任有哪些?

答: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是全面引导学校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规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责任和学校体育的“及格线”。各地、校地评估工作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保证评估过程严谨、有序,保证评估结果公正、公平,及时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按照办法要求,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结果为不合格:一是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二是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四是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五是评估中弄虚作假的。

问1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各地教育部门要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学校体育工作的哪些内容?

答:年度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我部还制作了《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作为《通知》的附件,印发各地填报。报表内容将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以反映不同时期的政策要点、工作重点、工作特色。

问12: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和各地体育事业的评价结果,将采取哪些激励措施和处罚措施?

答:一是处罚措施:三个办法强调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激励措施:各地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

(1)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面。鼓励各地表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高的学生。比如今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就开展了“阳光少年”评选;鼓励地方将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

(2)关于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方面。各地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监测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重点突破。在各省(区、市)遴选推荐基础上,教育部分期分批认定并公布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9)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

组 长: 胡新年

副组长: 刘志亮

组 员: 胡巧衡 黄莹 黄玉青 陈慧莹 祝威 童云雯

2、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的计划和监督工作,班主任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等级评定,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

4、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班主任评估工作内容之中。

二、测试分组与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

测试数据项目为: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50米×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三、时间安排:

1、9.1-9.4全校体育老师及班主任培训

2、9.7-9.11 进行学生体质测试,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及大课间对学生加强技能训练

3、10.8-10.16对全校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4、10.19-10.21 对全校学生进行测试登记

5、10.22对各班测试成绩进行汇总

6、10.23成绩上报

四、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自行组织。

2、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全部或部分项目测试,无法进行评分和等级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县级以上证明,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学校审批后方可免予执行。但能参加测试的项目仍需测试记录,可不作为评价等级依据。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评价等级为及格。

4、因病临时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经校医证明,体育教师核准,可不参加本次测试,但须进行补测。

5、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等级为不及格。

6、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和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

7、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要妥善保存。学校有专人保存或统计,并公布测试成绩。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报

1、各班级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数据。(10月23日全部上报国家体测网)

2、班主任负责对本学校的测试数据、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有关报表。

六、具体要求与措施

1、我校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体育达标活动。

2、我校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我校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但要避免将体育课变成测验课。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三操操、二活动,确保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五年级健康教育总结篇(10)

(一)被试选取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山西省五所高职学校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测试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70份,收回786份,剔出无效问卷81份,得到有效问卷705份,问卷有效率为81.03%。将问卷按照高职学生的人口学资料进行整理,所得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进行测试,此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3年编制,包括90个项目,10个因子,每个因子都能反映出被试某方面的症状。症状自评量表主要有三个总体指标:总症状指数、阳性症状指数、阴性症状指数。

(三)研究程序

1.统一主试和指导语

本研究采取以班为单位的团体施测方法进行,测试前主试讲明测验的目的、意义,鼓励受测者真实回答问卷,并在测试开始之前提醒受测者读懂指导语再开始回答。

2.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人口学资料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的总均分对各维度得分进行分析,以获得精确的分析数据。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的差异

从表2可知,高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高职生SCL-90各因子的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其他、恐怖、躯体化。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从表3可知,女生心理健康总均分高于男生,T检验表明他们在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强迫症状、偏执两方面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差异

表4显示,心理健康总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年级之间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躯体化、敌对因子上差异十分显著(p<0.01)。事后多重比较表明,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二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两个因子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差异

1.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结构差异

表5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单亲家庭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和完整家庭学生。家庭结构之间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强迫症状、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完整家庭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完整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收入差异

表6显示,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低收入家庭学生、高收入家庭学生和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家庭收入之间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四个因子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三个因子上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抑郁因子上呈现出出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事后多重比较表明,低收入家庭学生和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等因子上差异显著;低收入家庭学生和高收入家庭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差异显著;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和高收入家庭学生在强迫症状、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

(五)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来源地差异

表7显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高于城市学生,T检验表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躯体化、抑郁和偏执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六)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差异

表8显示,理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高于文科专业学生,T检验表明,理科专业学生和文科专业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三、讨论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特点

高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均分均大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其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青春期的生理因素。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在生理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生理上的变化必然会使其产生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剧烈波动。二是学习的挫败与社会的压力。绝大多数高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再加上社会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偏见、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使他们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导致他们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二)性别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研究数据表明,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高于男生,这种差异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社会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当今社会的急剧变化带给女生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较男生多,同时,家庭对女生的关心、爱护更多,甚至是过于呵护,使她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从而导致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而当她们远离亲人独立生活时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三)年级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研究显示,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困难重重,再加上毕业前的失落感、离散感和迷茫感使得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最高。一年级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在学习、生活和交往方面都不能很快实现转变,而且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科目、学习难度与高中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自然会体验到更多学习适应方面的压力,也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四)家庭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研究显示,家庭因素影响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家庭因素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其负性生活事件而导致的。这一结果揭示了家庭因素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对高职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其家庭状况,帮助他们消除或减少家庭生活事件的影响。

(五)来源地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研究表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学生,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别而导致的农村学生的自卑情结。农村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同时还会受到认知和生活经历的制约,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多于城市学生的心理问题。

(六)专业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研究显示,理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文科专业学生,这可能是由于理科学生的学习不适应造成的。理科专业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难度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不同,使其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四、结论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总均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心理健康各因子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也比较低。

(二)高职女生的心理症状高于男生,两者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

(四)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心理问题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是单亲家庭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和完整家庭学生。不同家庭收入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的总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低收入家庭学生、高收入家庭学生和中等收入家庭学生。

(五)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学生。

(六)文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专业学生。

五、建议

(一)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职院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上一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下一篇: 土木工程学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