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5 20:19:47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1)

有一首歌这么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为什么能让难题成为乐趣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理想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为之,他做到——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烂熟于心。教学大纲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它的精神实质,他会在教学之前就领会好,掌握好。新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突出了汉语言的特点,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突出了学习汉语言的方法,重在积累、感悟、熏陶。他会牢记这些新的精神。他会花时间去钻研、掌握教材体系。每册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因素,……他都会牢记在心,如数家珍。

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精品了如指掌。江山代有才人出。人类五千年文明产生了一批批文学精品,反映到教材里只是沧海一粟。对教材内容,当然应该非常熟悉,要求学生背诵的,他同样能背诵,同时他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他会以教材里的选文为“点”,以此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会脱口说出王维的《桃花源诗》;教苏洵的《六国论》,他能够介绍苏辙的《六国论》;……

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接受信息呈现多途径。有时,老师还没有接触到的新名词,学生中已流传开了。他会不停地学习,读书、看报,获取新信息。课堂上,他会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纳米”技术,“克隆”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与时俱进,孜孜以求,不停地读名著经典、教育理论、教学报刊……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他的积累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的大河,他的弟子们用“碗”、用“桶”,尽情地舀吧、提吧,他依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二、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宽胸怀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理想的语文教师会牢记这段话,他能够——

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水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引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是有重要意义。专家说:语文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他牢记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积累,去为学生夯实精神的底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顺境中能茁壮成长,逆境里能顽强成长。他会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就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充满信心。他以学生为师,学生以他为友,学生和他互教互学,他和学生一起成长。

虚怀以待前辈留下的教学经验和同辈创造的教学业绩。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从孔夫子和陶行知,从卢梭到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捧若至宝。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他更是推崇之、学习之。“激情”的于漪让他沉醉,“科学”的魏书生让他沉思,“人文”的程红兵让他向往,“鲜活”的李镇西让他发奋,……“结交天下名师而师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边,有一批安心、专心语文教学并呈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师。他会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他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众知长,才能自成一家。

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精神。他的使命就是要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灯,激起他们获取知识的愿望,挖掘他们的潜能,激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他懂得“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是以那块最短的木板为基准的,也就是说一块短板会影响一桶水的容量。因此,要千方百计使一只木桶各块木板都整齐。他从中得到了启示: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他也了解“短板理论”:一个圆的木桶底,是由一些长短不等的木板组合的,要形成一个圆底,必然需要短板,才能使木桶既美观又实用。他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一概而教之。

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高眼界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理想的语文教师,他应该——

从三尺讲台着眼人的一生发展。他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能从三尺讲台放眼世界,培养为明天社会发展不断创造的人。他记着钱梦龙老师说的话:我们看一个学生,不能总计较他今天学了什么,而要着眼于他明天能为社会干什么。他记着山东省高密一中语文教师李希贵老师说的话: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四十岁准备着。他记着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他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他能够着眼于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他们一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谐发展精心准备着。

从教育的高度观照语文教学。那种囿于教材,只重视课堂的教师,那种就文教文,只以传授知识为业的教师被人称为经师;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才被尊为人师。他懂得: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有无教育的意识。他能摆正教育教学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的语文教学不会有钻死胡同的感觉,而时时出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从批判学科走向学科建设。他对现行的教纲、教材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他把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内核:在教学中时时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他把开放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形式:面向社会生活,开放学习领域,紧扣时代脉搏,让语文教学的天空永远新鲜亮丽;面向大众媒体,拓宽应用区间,让学生感受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魅力;充实教材内容,链接最新信息,使自己的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灵气。他会根据教学实际,突破固有程序,用以疑激趣、合作学习、及时反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语文教学适应21世纪的发展。

四、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大智慧

第斯多惠说过: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理想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师,他总是——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2)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3)

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不仅表现在言语,举止,写作等上,尤其指语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只关注课本中的文章。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教师文化底蕴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深度、广度,课堂的气氛,课堂的质量。一个富有文化品位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善于从我国古典诗文中汲取语言的精华,储存多,底蕴足,教学时就会根据需要信手拈来,灵活地借鉴其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之处,会使教学语言词采丰美,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善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此外,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学有兴趣,情绪高涨,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素质、能力、智力获得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必然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文学修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

二、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

教材中有一定数量是古人与外国人的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即使是现代文(包括一些当代的),与学生仍然有距离,因此,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须注意缩短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利用掌握的文学常识,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作适时适度的“点”、“联”,气氛就会活跃,精神就会振奋。

三、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说,语文教师会写、善写是份内的事,但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外在体现,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标准。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教师只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自己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叶声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书善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素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地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其实,不仅是叶圣陶先生,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大力提倡语文教师“下水” 作文,像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等。可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可以高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从审美角度而言,教材是审美客体,其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美德因素。教师只有具备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文学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的心灵,机智地把握课堂、M织教学,使课堂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充满灵气、充满人情味和文学味。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美德因素,而只是孤立地讲解词句,枯燥地分段划层,机械地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那就破坏了作品的艺术美。由此可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就能从美学的角度把课讲得更有深度,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求知欲更为强烈。

要“授人以渔”,教师首先要有能“渔”的本领。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师自身对文学的追求和学习的脚步就永远不能停止。

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1.博览群书,提高文学水平。教师要向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要学会从其他学科和艺术门类中汲取语言养料。多读书,读好书,专业文化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各方面的文化底蕴自然得到丰富,不求法而法自得。

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教师深厚的文学修养,绝非一日之功,而要靠平时的积累。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

2.教师要勤于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这样说:不会写作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语文老师。写作是一种自我丰富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只有当自己体会到写作的艰辛,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你去指导学生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只有尽力地在文学的天空花费多一些时间,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自我习作的教学作风,以阅读、积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情到文至,思到章出,让自己的文章,和学生一起进步,以文学修养、文化品位来影响、带动、发现与培养学生创作力量,形成一定的文学气候。

与时俱进,博览群书,加强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多元文化的广泛采撷,对祖国精典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切实行动。让我们谨记“教育者首先受教育”,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努力做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法》 钱威 徐越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4]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5]《小学语文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4)

《课标》目标强调: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这些都需作为语文教育实践主体的语文老师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具备教学水平、人格素养的条件下,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尤为重要。

许多专家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若要取得卓有成效,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首先表现在语文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有文学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日益多元化,语文教材也逐渐丰富化。这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教学技能,更要具有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因此,要成为研究型的、学术型的新型教师,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强化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一是热爱文学。一般的语文教师都是中文系毕业,他们最初爱好文学,但走上工作岗位后,特别是教了几年书后,他们对文学不再持有最初的热情。在工作中,一些教师甚至只是把语文教学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而少了对文学的喜爱和激情。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上的损失。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课改后的课本中,摘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如果语文教师缺乏热情,对文学的态度淡漠,这种情绪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就会影响到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应一直对文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应用心去热爱文学,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去感受文学,并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是阅读文学。语文教师应有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以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正如我的导师杨道麟先生所说“生于华夏,学习语文,传授语文,不读孔子,不读诸子百家散文,不读屈原的诗,不读司马迁的历史散文,不读唐诗宋词,不读古典四大名著,不读鲁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对各国文学文化也应有所研究。如意识流、先锋小说、新生代作品等等,也应有所了解。只有多阅读文学作品,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吸取文学的营养,形成理想的人格。

因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在正常的语文教学以外,让自己坚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应做到关注古代作品,留心现当代作品,阅读国内作品,涉猎国外作品。因此,语文教师在工作之余,应有计划的阅读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是创作文学。一般人认为,创作文学是作家的事,似乎与语文教师无关,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语文教师其实也可以通过创作文学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几乎每位语文教师都常教导学生要坚持练笔,因为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但很多语文教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进行文学创作。很难想象一个很少动笔写作的语文教师,能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因此,语文教师应尝试文学创作。如让自己写“下水作文”或课后反思等,或者就写自己喜爱的作品。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投给有关的刊物,如果能变成铅字给学生传阅,那对学生的影响一定是非常大的。学生不仅口服心服,还能从中获益匪浅。可见,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5)

二、任课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扩大阅读量

从语文自身的属性上来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其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二者集于一体。语文的教学主旨、课本内容的时代背景、课本的结构、教学选材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等,这些都证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写好作文,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体现了阅读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意识和阅读习惯,逐渐地积累作文的知识素材。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阅读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不是超出学生接受力,否则的话阅读、写作效果大大减弱。在这里,我们可以建议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古诗词和故事书来供学生阅读,比如《安徒生童话》。而《水浒传》虽然为文学经典,但是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并不适合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时一定要谨慎。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其生活经历和经验比较少,对于情感的表达,很难熟练运用文字和组织语言,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写不好作文,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学习什么课程,兴趣是最的老师,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任何事情。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克服写作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对写作文由“厌烦”转为“喜欢”,并且变得希望用文字表达情感。在教学中,有很多能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最好的老师的例子。一旦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那他自身的学习内在动力大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很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思维的活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禁止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来影响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作文学习,来找到师生的思想共鸣。通过这些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欲望和动力。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6)

二、设置开放问题,预留互动平台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不能唱独角戏,开始逐渐重视互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却没有真正理解互动的内涵,只是用几个问题牵引学生,或者安排几个游戏等其他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置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让创新走进课堂。第一,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予以应有的尊重、鼓励;第三,教师懂得把握时机,在恰当的时候释放学生能量,适当的激发,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致,又不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软。例如,在二年级《一分钟》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分钟大概有多长,一分钟我们能够做哪些事情?回顾一下平时我们有没有注意过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是否对我们有影响?接下来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计时的设备,如手机、手表等,首先让学生什么事情都不做,静静的感受这一分钟到底有多长。然后再次计时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时间内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记录下自己这分钟做什么,教师也和学生一起在这一分钟之内做自己的事情。接下来大家将自己这一分钟所做的事情写在纸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大家互相比比。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这一分钟是如此的神奇,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情。进行了比较之后,教师趁机提出问题:既然这一分钟如此的神奇,那么如果我们错过这一分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大家一起来探讨,看看这神奇的一分钟能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一步步的导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和教师一起探索某些未知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三、重视重难点的点拨

为互动加力课堂是学生对旧知识的消化吸收,新知识的学习知新,以及新旧知识的学习整合。在课堂的互动性遇到一些难点的时候往往容易打断学生的互动,降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兴趣,如果教师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学生遇到新知识卡壳时,教师需要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探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会思考的方法。具体来说,首先,教师的引导必须及时,不能拖延太长时间;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是等着给答案;最后,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不仅仅只是通过语言实现,动作和行为也是互动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听,更要看,观察学生的行为状态,让他们的互动不至于凌乱无序。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必须贯彻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须在适当的时候了解学习目标,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具目标性。同时,目标能够有效的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将学生互动学习的愿望化成互动学习的实际行动时,再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本节课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质疑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整合不同理解能力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充分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互动;同时教师要将学习中的难点充分解析,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从而寻找到知识的共通点,提高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学习环境和氛围的带动作用,促使学生外部环境与内在学习的互动,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重点难点的引领和剖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例如,在《一分钟》教学中,在初步的学习之后,要让学生明白“分秒必争”的重要性。之前学生对一分钟的感受的课文学习是为课文重点难点学习做铺垫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分析学生迟到一分钟带来的后果,学生就会有目的性的学习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这一分钟带来的不利之处,从而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四、一个都不能少,带动全班互动

在课堂的教学中,尤其是教师在课堂的互动中,并不能吸引每一个学生都紧跟教师的步伐,参与到这个集体活动中,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些人内向,有些人外向。外向的学生相对来说,其课堂参与度会高,而内向的人相对会少一些互动;第二,有些学生虽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是由于本身纳言,在课堂中很少能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参与度不是很高;第三,这也是由二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决定的。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偶尔的走神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段节很难跟上接下来的学习,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脱离课堂。其实这几类学生在课堂中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会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积极参与的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就会让那些孩子形成惯性,到互动时间就会不知所措,或者注意力完全不在学习上。持续下去,就会造成教学重点中的巨大漏洞,会忽视掉很大一部分学生,甚至很有可能会造成大家参与性和互动性极高的假象,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教学互动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首先要敏锐的抓住那些每次都能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发动他们的带动作用;其次,也不能忽视那些没有积极跟上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调动他们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最后,鼓励是良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一些能够偶尔参加到互动中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师生互动的乐趣,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最后使全班都愿意参与互动,并且从中有所收获。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7)

二、建立健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与课程体系改革及思想教育相配套的还有具体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因为只有建立健全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我系学生的“三字一话”训练,教学实践训练还处于一种自发、无组织的状态。虽然系里会偶尔举行一些常规比赛(如粉笔字、普通话、说课等)激励学生,但并没有建立相应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所以,尽管个别学生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当堪忧。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教辅部门首先应该制定必要的考核规则,譬如规定本系部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技能、三笔字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项目的考核,方可进入教育实习阶段,最终完成学业。当然,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些技能的考核,教辅部门和全体教师还应采取课内课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譬如,在课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讲课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技能方面的训练。课外的话,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兴趣组织、寒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据了解,目前很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主要原因是兴趣不足,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和相关的兴趣组织,将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目的。尤其是时间较长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带领学生到偏远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也能让其教育教学技能在充分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切实提高。总之,在课堂内外,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力争通过一些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从大学课堂延伸到乡村基础教育领域,真正实现师范生就业的无缝衔接。

三、实行导师制,在教育实习前对学生逐一进行辅导与培训

根据我校情况,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2012年前为一个月,现在为期半年。无论是之前的一个月,还是现在的半年时间,我认为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正式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不充分。从本人指导实习生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流利、完整地上好一堂课。紧张、局促,教态不自然,从头至尾对着教案念,详略不分,板书凌乱,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以八年级的议论文教学为例,三位实习生竟无一人能透彻的理解议论文这一文体,导致在上课过程中,知识性错误频现。将议论当成描写,事实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说成是修辞方法,找不到文中的分论点,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在缺乏基本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技能的状况下,匆忙登上讲台,其效果必然是不尽人意的。针对此,我认为学校有必要实行导师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尤其是具有中小学教育经历的老师,在教育实习前一个月左右对学生逐一进行专门的辅导与培训。每个老师可以指导5个左右的学生,从上课的体态、语速、板书、策略、课堂掌控、重点难点分析等各个层面予以详尽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说课实践,让他们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从而为正式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8)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二、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9)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

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二、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10)

二、利用对话练习强化词汇记忆

在培养学生掌握了英语正确发音和构词法的基础上,适当加重对话法的教学力度,可以强化学生的词汇记忆。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自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种教法非常适合英语中的词汇记忆教学。具体做法是,教师把要学习记忆的单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创作练习,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理解并灵活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记忆词汇,就应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教师在创设的特定语境中,让学生把词汇与句子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让学生造句,正确发音叙述,活跃对话氛围。在发言讨论中,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流,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记忆词汇的效果。

上一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 下一篇: 一年级家长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