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8 09:55:51

促销管理论文

促销管理论文篇(1)

论如何有效控制促销成本 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理论利器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频繁地使用促销这个“决胜终端”的有利武器。 促销对厂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增强下游商家的信心、强行启动新品市场…… 随着促销的频繁使用和普遍采纳,促销的后遗症也越来越多:早期的促销,厂商可以通过牺牲自身短期利益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现今,厂商实施促销,是自找“死路”-因为每次促销都是亏损经营;厂商如果不实施促销,那么是“等死”-产品根本销售不出去。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我们的厂商必须将“促销进行到底”;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让促销“付出就有收获”,并且这种“收获”还要大于“付出”? 这就涉及到促销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其中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好促销成本控制?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给您参考,如下: 促销成本在整个企业经营运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知道,企业(泛指厂商,以下同)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追逐利益,而利益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之后的余值。“成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本”本身,还在于它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我们这里称为利润),人们常说的“一分成本,两分收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促销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控制住促销的成本;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他们浪费了大量能够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成本投资”。 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好促销成本的控制呢? 做好促销成本的预算 古人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企业深陷促销窘境,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促销成本的预算,或者是促销成本预算相当不到位。 一份完善的、合乎实际市场的促销成本预算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预算。这里强调两个“专业”,前者是指企业(或区域销售机构)有专人负责预算各次促销活动的所有成本;后者是指负责预算成本的员工必须“深入一线”,随时了解当时当地的各种资源的价格。 负责预算促销成本的“专业人员”需要了解的“专业动态”包括: 媒体(报纸或电视台、电台等)的当时报价、折扣标准; 展台、展位、门头、POP、易拉宝、展板、展架等各项开支(以当时当地最优惠的性价); 宣传手册、宣传资料、海报、临时促销人员工资、活动进场费等各项开支; 促销礼品的种类、数量、单价; 其他各种开支…… 许多企业仍将促销视为一种“短期性行为”,没有给予重视,更没有专人负责预算促销的各项成本;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企业的促销预算都是由一线销售人员“亲自操刀”,这些预算与实际相差甚大,而且耗费一线销售人员的大量精力,实在是得不偿失。 论如何有效控制促销成本 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理论利器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频繁地使用促销这个“决胜终端”的有利武器。 促销对厂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提高品牌知名度

促销管理论文篇(2)

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 理论 利器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频繁地使用促销这个“决胜终端”的有利武器。 促销对厂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 企业 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增强下游商家的信心、强行启动新品市场…… 随着促销的频繁使用和普遍采纳,促销的后遗症也越来越多:早期的促销,厂商可以通过牺牲自身短期利益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现今,厂商实施促销,是自找“死路”-因为每次促销都是亏损经营;厂商如果不实施促销,那么是“等死”-产品根本销售不出去。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我们的厂商必须将“促销进行到底”;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解决这样一个 问题 : 如何让促销“付出就有收获”,并且这种“收获”还要大于“付出”? 这就涉及到促销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其中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好促销成本控制? 促销成本在整个企业经营运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知道,企业(泛指厂商,以下同)从事 经济 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追逐利益,而利益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之后的余值。“成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本”本身,还在于它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我们这里称为利润),人们常说的“一分成本,两分收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促销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控制住促销的成本;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他们浪费了大量能够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成本投资”。 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好促销成本的控制呢? 做好促销成本的预算 古人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企业深陷促销窘境,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促销成本的预算,或者是促销成本预算相当不到位。 一份完善的、合乎实际市场的促销成本预算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预算。这里强调两个“专业”,前者是指企业(或区域销售机构)有专人负责预算各次促销活动的所有成本;后者是指负责预算成本的员工必须“深入一线”,随时了解当时当地的各种资源的价格。 负责预算促销成本的“专业人员”需要了解的“专业动态”包括: 媒体(报纸或电视台、电台等)的当时报价、折扣标准; 展台、展位、门头、POP、易拉宝、展板、展架等各项开支(以当时当地最优惠的性价); 宣传手册、宣传资料、海报、临时促销人员工资、活动进场费等各项开支; 促销礼品的种类、数量、单价; 其他各种开支…… 许多企业仍将促销视为一种“短期性行为”,没有给予重视,更没有专人负责预算促销的各项成本;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企业的促销预算都是由一线销售人员“亲自操刀”,这些预算与实际相差甚大,而且耗费一线销售人员的大量精力,实在是得不偿失。 部分具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在企业内部实行“专职专能”,安排专人负责促销活动,这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做好促销成本预算,控制促销的整体成本,赢得后期市场。 2.将促销的各项开支列出明细表,严格做好促销成本的预算工作,使得促销活动的所有成本纳入到企业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 许多销售人员或分支机构在给上级打报告要求提供促销支持时,总会将预算成本夸大;上级部门在不了解实情的前提下,经常会对下属的请求视而不见,或者是打折扣,这给促销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大量的促销成本也被耗费在这其中。 为扭转这种局面,惟有将促销的各项开支明确列出,并在事后提供相应的票据、发票进行统一报销,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促销活动的成功,企业的投入也才会有相应的回报。

促销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促销伤害危机;虚假促销;人身伤害;财务伤害

近年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上的超市数量猛增,这直接导致了超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超市促销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尽管我国在2006年10月出台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试图规范零售商的促销行为,但因为促销而导致消费者受到人身、财物等伤害的例子仍然层出不穷,如重庆家乐福超市促销踩踏事件、充斥市场的虚假促销事件等。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检索,对营销危机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产品伤害危机、价格伤害危机、促销伤害危机等三方面,其中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较为系统,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而对后两类危机的研究较少。针对促销伤害事故屡屡发生的现实,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但由于促销伤害形式多样界定难,加之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对其未来经营造成伤害的严重性,所以对促销伤害危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丰富营销安全研究的内容,让企业进一步了解促销伤害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从而更有助于规范其自身的促销行为,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其制定更加有效的促销组合提供决策依据。

一、促销伤害的研究现状

1.促销伤害与企业营销道德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涉及促销伤害中的虚假促销、价格欺诈方面研究成果较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在战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企业经营丑闻,如受贿、制定垄断价格、欺诈交易、污染环境等。公众对此反响强烈,要求政府对此进行调查。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对企业伦理及相应行动的声明(AStatementonBusinessEthicsandaCallforAction)》,表达了公众对企业中的伦理问题的极大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研究企业道德的学者从宗教学者扩展到哲学学者、经济学者及企业管理者,主要研究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道德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性决策因素等问题。我国学者甘碧群(1994)教授在《企业营销道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一文中对违反营销道德的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涉及了企业促销领域中的不道德营销行为,诸如设计与播送虚假广告,误导性广告及内容,形式不健康的广告,操纵及强迫顾客购买,在推销中实行贿赂,滥用有奖销售招徕顾客,虚设有奖销售欺骗顾客等。

为了对企业营销道德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甘碧群教授等人在企业营销道德水准测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欧阳电平和甘碧群(1998),提出从营销调研、产品决策、价格决策、分销决策和促销决策五方面评价企业营销道德综合状况;甘碧群与寿志刚(2004)通过探测性调研确定了影响营销道德水准评价的企业营销行为,并在定量调研基础上确定了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测评方法;在企业营销行为的道德感知与测度方面,甘碧群与曾伏娥(2004)通过实证分析概括了企业营销道德五大指标评价体系。

2007年余云珠发表了《浅谈企业在促销中的营销道德问题》,分析了促销中存在的五大道德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总体上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关于营销道德的研究成果中都包含了不道德促销行为,而且一般研究都将企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分为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论述。

2.促销伤害与消费者行为反应。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虚假和夸大的参考价格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及购买意愿的影响,MonroeandChapman(1987)andGrewalandMontoe(1991)提出了关于对比价格广告的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企业在广告中提供的参考价格、销售价格、消费者节省金额等价格信息,影响消费者感知质量及内在参考价格,进而影响感知价值,并最终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对更低价格的寻求意愿。因此,假如广告传达了被夸大的参考价格,这将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和内部参考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低价寻求行为。

研究还表明,通过创造更多节省的印象,高的参考价格提高感知价值及购买意愿(Bames1975;Beardenetal.1984;DeliaBittaetal.1981;Friedmanetal.1982;Inmanetal.1990;KeiserandKrum1976;Urbanyetal.1988;Varadarajan1986),即使消费者对这种夸大的参考价格并不完全相信,消费者也可能增加感知价值(Urbanyetal.1998)。KeiserandKrum(1976)andUrbanyetal.(1998)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虚假或夸大的参考价格误导消费者并减少其搜寻更低折扣的意愿。实证研究显示这样一个结果:折扣越大,消费者感知价值越大、购买意愿越强烈,而寻求更低价格的意愿越不强烈(BerkowitzandWalton1980;BurtonandLichtenstein1988;Chapman1987;DeliaBittaetal.1981;Friedmanetal.1982;FryandMcDougall1974;LichtensteinandBearden1989;Lichtensteinetal.1989;Mobleyetal.1988;MooreandOlshavsky1989;Oglesby1984;RajuandHastak1983)。

但是,假如消费者赖以做出判断的参考价格显然是虚假的时,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的负反应反而会降低其感知价值(LichtensteinandBearden1986;Lichtensteinetal.1989)。从道德的视角看,作为管理者应当在比照价格广告中采用真实的参考价格,这可减少欺骗的风险并可能更高效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MooreandOlshavsky1989),零售商应当自问当:他们关于不实的比照价格完全暴露后消费者是否会变得愤怒,并感觉到受欺骗,从而影响品牌忠诚(peau,DhruvGrewalandDianaS.Grewal,1995)。

我国学者卢长宝(2005)从学术和理论角度对虚假促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他在《虚假促销对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一文中提出,由于受到虚假促销长期的刺激与强化,消费者对企业正常促销产生了与虚假、欺骗等义的社会刻板印象,而疑价效应、疑质效应、库存效应和过时效应等不仅会降低消费者对正常促销的作用,而且还会提高其理,并直接导致所有促销效用的降低。3.促销伤害与法律政策。美国学者关于虚假促销广告的虚假性质,欺诈行为如何认定的研究较多。近年来,美国出现了大量关于反对主要零售商采用比照价格广告的诉讼案件(Grewal,1991)。马里兰州了May百货公司欺骗性的比照价格广告。May百货公司在广告中所宣称的正常价格虚假,公司从来没有以该价格销售过产品(Grewal,1991),欺诈在信息遗漏时也可能发生,BlairandLandon(1981)发现遗漏参考价格而仅标上推广价导致消费者推断消费节省,推断节省大于实际节省时广告是欺骗性的。假如参考价格是真实的并且消费者做出产品质量推论也仅仅参照参考价格,那么比照价格广告不存在欺骗而是传递信息;如果参考价格是真实的,但是消费者做出产品质量推论是根据促销价进行的,那么也不存在欺骗,但较低的产品质量感知将降低广告产品的品牌资产(SawyerandDickson1984);假如参考价格被夸大并且消费者根据这一参考价格做出产品质量推论,那么存在欺骗;另外,如果参考价格被夸大,即使消费者是根据促销价格做出产品质量推论的,但也遇上了法律定义的欺诈,公平贸易委员会和律师综合办公室将决定这一误传是否是实质性的,否(Richards,1990a)。

国内针对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虚假促销、促销踩踏事件等促销伤害现象,也涌现了一批从法律上如何认定伤害、承担何种责任的研究文章。刘博、向歆(2007)在《论引人误解的虚假商业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一文中,从国外理论及立法角度,结合我国2007年新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析了引人误解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促销伤害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但对促销伤害中的虚假促销部分研究相对较多,这些研究主要从营销道德、违法行为认定及虚假促销本身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尤其是在虚拟参考价格促销方面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

二、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

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促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照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的论述,广义的促销是指为了提高企业销售额而采取的包括销售促进、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四大促销组合在内的营销方法;狭义的促销仅是指销售促进,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各种短期诱因(如打折、买赠、优惠等),促进销售增长的一种营销手段。有别于制造型企业的消费者促销和贸易促销,零售促销(RobertC.等,1993)是指零售企业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促销。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解释,零售企业所采用的信息、打折优惠等的一切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方法都叫做零售促销。根据邝鸿先生在《现代市场学》一书中的阐述,在美国零售业界,销售促进和促销常常被视为同义语。通过考察,在国内普遍的新闻媒体、公共评论中谈及零售企业促销时,其涵义都主要是指销售促进。因此,为规范起见,本文中所提及的零售企业的促销均是指狭义的促销涵义,即销售促进。

以往的研究并未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做出界定,通过检索国内有关促销研究的论文(1996-2006年),以及卢长宝在其文章《虚假促销对消费者认知及行为影响》中的论述,再结合国家商务部于2005年底正式出台的旨在规范零售促销、打击虚假促销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借鉴产品伤害危机的定义(产品伤害危机是指偶尔出现并被广泛宣传的关于某个产品是有缺陷或是对消费者有危险的事件(SiomkosandKurzbard1994)),本文认为促销伤害危机是指由于企业促销组织失误或采用虚假的、与事实不符的促销借口、促销期限、促销范围、促销价格和促销方式,而出现的对消费者人身、财务等造成的伤害。

三、促销伤害危机的分类

为了研究不同的促销伤害类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有必要对促销伤害危机进行恰当分类。通过对现实中促销伤害的具体案例分析,同时借鉴产品伤害危机的分类,本文认为促销伤害危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促销活动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分为可辩解促销伤害危机与不可辩解促销伤害危机。在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中,方正(2007)根据Smith,Larry(2003)对产品责任危机的分类将产品伤害危机分为可辩解型和不可辩解型两类,并通过多个案例进行了检验,其划分的标准是产品缺陷是否违反相关产品法规和安全标准。

基于方正的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案例分析,发现促销伤害危机也可分为两大类: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和不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两类促销伤害危机的分类依据是促销行为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章。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可以在媒体或法庭上澄清;不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章,企业无法澄淸和证明自己,可能引致诉讼案件或政府处罚。如北京家乐福虚假促销价格危机事件,由于企业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虚拟原价欺骗消费者,最后被国家主管部门处以重罚。很显然,面对不同种类的促销伤害危机时,企业的应对方式明显有所不同。

2.根据促销伤害危机造成消费者可观察伤害的类型分为人身伤害危机与财务伤害危机。通过案例的分析归纳,发现促销伤害危机对消费者的伤害有人身伤害、财务伤害、心理伤害等方面。人身伤害是指消费者身体所受到的伤害,财务伤害是指消费者金钱所受到的损失,心理伤害是指消费者因为不当促销在消费情感、购买意愿等方面受到的伤害,在这些伤害中足以构成危机事件并可观察的促销伤害危机是人身伤害危机和财务伤害危机。

四、促销伤害危机的企业应对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可发现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危机企业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处于“否认辩解”到“积极程度责任”之间的多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置之不理,无应对。绝大多数零售企业在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多采取沉默不语、不予回应的处理方式,寄希望于事态自然平息。

2.积极澄清。企业诚恳地就促销伤害危机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积极解释、澄清,以消除公众及媒体对企业的误解。

3.积极承担责任,公开致歉。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伤害危机,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同时对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事后检讨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向公众致歉。

4.否认辩解。企业否认存在伤害行为,并为出现的问题进行辩解,力图说明企业在事件中不存在责任及过错。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积极澄清、积极承担责任、公开致歉被认为是企业面对危机时的积极应对方式,而置之不理、否认辩解被认为是消极应对方式。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分类、企业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即促销伤害发生后消费者对事件超市、事件产品、事件超市外的连锁超市的购买意愿的变化。这一研究将以零售商身望、促销性质、伤害原因、伤害传播范围、企业应对方式等作为自变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这一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促销管理论文篇(4)

“广告服从渠道”——从中我们更多的可以看出,渠道在保健品目前业态中的重要位置。经常听到业内朋友们说到“我们公司是专做定点导购的”、“我们公司的产品是导购类产品”等等。眼下,很多公司开始利用“丰富化系列产品 + 促销导购”的终端模式进行保健品经营,并发展成为“多店多员多产品”的销售模式,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定点导购模式。以这种模式操作的产品主要在终端上利用“人员导购”、“大面位陈列”、“派发宣传品”及“适时的促销活动”为宣销手段,通过有效的管理及调整也能在销量上闯出一片天来。一般在药商超渠道中有大面位陈列的产品,多数都是以这种模式操作的。一般来说,一个分公司下设的办事处机构中,基本上都能拥有十几个以上这样的导购店,这些导购店的月销量总额在3万到10万不等,主要视导购店的等级而定。

由此而来的“单店销量”概念,也是从一个月的导购店回款总体份额中细分出来的。比如说,某市场月导购店回款10万,其中x店一万、y店五千等等,提高单店销量,从累加的意义上说,就是提高总量回款。

导购促销销售模式已经在现下的终端销售时代颇为流行,并广为保健品厂家接受。但是,目前更多公司的分支机构——办事处,都是喜欢以增加导购店数量来达到更多的导购点回款总额。实际上将10个导购促销店增加到20个,虽然也能扩大回款,但是毕竟其中还要投入销售成本做为增长支持。

所以,“提高单店销售回款”在不投入或小额投入情况下,越来越明显的成为业内管理决策层的紧急解决课题。

以下章节,笔者结合自己在珠海的实际操作经验,围绕着“销量提升”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一下单店突破的思路。

1.促销员培训首当其冲

笔者接到S公司的珠海课题后,一下到珠海市场之后,就展开了蹲店调查工作。发现S公司的促销员在技能、技巧、知识三个方面严重欠缺。主要表现在面对顾客,不知道怎么促销,现场促销的随机性很大,面对好说话的顾客时,促销员能够多说两句,面对不好对付的顾客,促销员就少说两句。而且无论多说少说,几乎每个促销员的推销语言都是含含糊糊,她们的促销形式就是告诉顾客“买这个吧,这个产品效果好啦”。很多促销员面对顾客的“为什么?”、“这个产品究竟怎么个好法?”的问题,都无法就此深入对顾客进行产品介绍。主要的原因是她们的产品知识、产品理论很肤浅,而且大多数产品知识、机理都是照着产品和其他竞品的说明书上搬下来的。她们本人对自己自创的这些产品知识、机理都很不自信,更何况向顾客促销了。所以,几乎所有的促销员都是用包装盒上的产品成分做促销介绍,而S公司的产品成分中,没有象益母草、人参、苁蓉、灵芝等老百姓既熟悉、又贵重的成分。S产品有几个陌生的中药成分既不值钱又没有听说过。如此一来,S品牌的促销员也不知道如何促销,顾客也不能接受促销员对成分的解释。所以在店里的促销,每天都是在胡乱瞎说一气,没头没尾、没凭没据的乱促销。人家促销员产品好的,象乌鸡类产品、补血产品、名贵中药产品,都是在成分上做重点促销,实际上卖的是成分。象太太、朵儿、排毒养颜卖的是名字,而S产品的促销员也只能跟在其他促销员的后面,拣人家剩下的顾客,卖卖“内分泌”的概念,但是矛盾的是S公司所有的促销员谁也不知道什么是内分泌、怎么调节内分泌、自己的产品能调节哪些内分泌。(实际上很多厂家的促销员都是如此,您如果不确定的话,明天就可以到药店、商场中转一转,对自己的促销员做一下实地调查)

总结了以上的蹲店调查结论之后,笔者马上针对性的做了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性工作。

撰写产品理论: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把新五类产品的核心理论——内分泌调节机理,进行了培训材料的撰写,下发到促销员手中,并保证人手一份。

组织培训工作:因为单独看培训教材还远远不能帮助促销员们进行理解记忆,有很多边缘性、延伸性的内容必须进行培训。例如,这份培训材料如何应用、保健品分为几种类型、我们怎么抢补血、养颜、丰胸减肥、补肾壮阳类竞品的顾客,等等。

布置练习任务:以前S公司的每次培训都是把促销员们集中起来,讲上4、5个小时后就算培训完了,而这一次笔者把培训内容当做教材,必须要求所有的促销员进行死记硬背。把这个要求当做是一个工作布置,必须无条件服从,背不会罚款、不背开除。

运用技巧指导:学会了、背熟了之后还不能保证每个促销员都会灵活使用。笔者还布置了再蹲店工作计划,主要是帮助促销员灵活掌握应用技巧。

2.考核淘汰必不可少

单店销量的增长,除了通过培训、演练之外,个人素质、个人态度对单店销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个人素质差、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促销员,我们必须扫地出门。因为对于导购模式的公司而言,单店就是其创造回款及利润的阵地,我们必须保障每个阵地中,留守的都是最出色的战士。而且单店销售量增长的手段,除了通过培训促销员之外,淘汰素质低的促销员、聘用个人素质高的促销员是另一个手段。笔者对此的强调是“经营机构不是福利院、收容所,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在笔者蹲店期间,发现了很多不称职的促销员,而有的不促销员是公司老员工,公司与其感情深厚,也有的不称职促销员很听话或很会拍马屁溜须,也有的不称职促销员是经理、主任的家属或是某某的亲信……

对于不称职促销员,笔者一贯的态度是:谁影响单店销量提升计划,谁不合适在促销岗位上,就要坚决的拿下。对于优化促销队伍、精化促销人员,我们不是单纯的以促销员的销量论英雄,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性格决定工作:对于那些在岗位上懦懦弱弱、该出手时不出手的促销员,头脑笨拙天生不适合做促销的人,进行淘汰。

能力决定工作:无论如何培训、演练,实在无法灵活运用到促销工作中去的,进行淘汰。

态度决定工作:工作态度极其恶劣的,整天无原无故煽风点火、影响主任、经理管理的,进行淘汰。

3.商情关系不容忽视

蹲店调研发现,很多的促销员也帮着不在班上的其他厂家促销员卖货。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店中有规定,除了促销自己的产品之外,每个厂家促销员都要积极的帮助店中所有的产品进行促销;其二是促销员认为有一些产品不与S产品发生竞争关系,这样可以相互帮助,等我们促销员不在班上的时候,她们也会礼尚往来的帮助我们促销。

为了进一步发挥这种“盟军力量”,笔者在珠海市场发起了一次“盟军商情维护工作”。商情建设维护工作分成三种形式:

盟军联欢:联系私人小录象厅,组织、邀请盟军队员免费看《最新大片》

盟军家访:邀请单店盟军,在珠海办事处作客,打麻将、租影碟、吃家宴。

盟军联谊:让S促销员邀请“错班盟军促销员”,请她们参加公司的促销员茶话会,S促销员分别带着自己的盟军队员,参加珠海办XX店促销员茶话会,会上简单介绍产品知识、宣布错班销售奖励政策,发放S产品手提袋,里面装上《S产品知识培训教材》。

4.客情关系擒贼擒王

一般而言,导购店促销员的店方日常工作,主要是店长管理的,也有的大型店是由组长、班长、促销主管等人管理。而店方的客情关系是直接影响促销员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关键人物的人际关系也是直接影响促销员店情关系的因素之一。因为珠海的两大连锁药店对促销员的管理,大多数都是不成文的口头规定及一些促销员行规,比如,促销员在接待一名非目标顾客过程中时,来了产品目标顾客后也不准许促销人员抛开非目标顾客而去招呼目标顾客;竞品促销员接待的目标顾客即使是没有选择该促销员推销的产品,也不允许同类产品的促销员上前推销,而是应该由原接待的促销员做全程推销。还包括很多的促销人员管理制度,在珠海的这两大医药连锁药店里,都是店长口头公布的。而对于促销员之间的投诉、处理也是店长来仲裁、处理,店方对促销人员的管理还处于“人治”状态,而且珠海定点店还经常性发生断货现象,高峰时期每个促销员月断货次数高达8次,而补货与否或具体的补货数量主要是由店长审批的。所以,要在店中游刃有余的进行促销,并将更大灵活度的接触客源、预防销售高峰断货事件,只有先处理好与店长之间的关系。

对于珠海市场上非两大医药连锁公司的单店,笔者也有针对性的找到客情关系的主要人物,并对其进行公关。笔者执行的公关手段主要是以该店的促销员为主实施人。因为以促销员的名义来实施公关手段,从费用方面可以低调一些,以节省销售成本。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以下步骤:

调查为人:通过促销员调查店长或关键人物的为人,并根据其为人制定节省而有意义、有成效的公关计划。如果其为人正直有上进心,不如赠送一些有指导作用的药店方面的经营工具性书籍等,或者以厂家的名义赠送一面某某店长《某某产品销售状元店》的锦旗。(因为珠海的两大连锁医药的店长们也有销售任务、也要从管理、销售的角度评选优秀店长)

调查喜好:通过促销员调查店长或关键人物的喜好,并根据其喜好制定节省而有意义、有成效的投其所好、事半功倍的公关计划。比如,有的店长喜欢教训下属,笔者就让主任去多请教一下店长在管理方面的技巧,多带一些类似“下级管理”、“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去请教店长,同时也邀请该店长为S促销员,做类似一些“如何在店中做好促销工作”或“店规培训”等讲座,满足了关键人物的喜好的同时,也增加了S公司与店长的店外接触,并进一步的增加了品牌好感。

5.人态管理稳定队伍

众所周知,促销员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受到销售任务压力伤害的职种。当没有完成任务或被倒扣工资时,哪怕是五十、一百元钱都会重重挫伤她们的积极性,并产生跳槽的念头。而且促销员大部分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女孩子,对来自于人际关系、工作关系方面的批评、教训、语言过激等行为都很敏感,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所以,这些特殊的情况给促销员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一个没有完成月销售任务的促销员,从管理角度上说是必须要倒扣工资的,而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哪位管理人士也不敢保证既不伤害促销员,又能严格的管束好促销员。从促销员的脆弱特性及管理要求这两个对立的矛盾中,只有进行合理的人态管理,才能消除促销员对管理的消极情绪。

S公司珠海办自更换分公司经理之后,加之人为的因素在内,促销员队伍之中的抵触行为一直很大,特别是珠海促销员队伍中有干部领导的家属、亲朋好友介绍进来的促销员,使之珠海办促销队伍的成份十分复杂,在早些时间这些促销员甚至出现罢工行为。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要求S公司珠海办对促销员进行了人态管理。方法手段分别采用了以下几种:

肃清:在促销队伍中,无论是分公司、办事处干部的家属、还是个别干部介绍进来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到整个团队建设。很多促销员在单店定任务的时候,总喜欢攀比这些有关系的促销员,而事实也证明了分公司办事处在单店定任何的时候,也的确有偏心的嫌疑。另外,在日常管理上,这些家属朋友级的促销员也明显的影响管教、管理等。所以,为了赢得S公司珠海办整个促销队伍的民心意愿及安定团结,以人态管理的大局为重,将影响团结、影响团队情绪的个别干部家属、办事处朋友等身份的促销员肃清出局。能力高的促销员俯首皆拾,不论家属好友级促销员的个人能力有多高,一律扫地出门,以聚人心。

淘汰:在促销队伍中,有很多无能无用的促销员就会拍马溜须,做事不成做人有一套。这样的促销员的长期存在,并得宠于分公司、办事处领导,其他大多数促销员心中不忿,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也要扫地出门。还有个别促销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所有促销员都反感的人,这样的促销员影响了整个团队建设,如果是能力稍佳无足轻重的,也要扫地出门。

鼓励:每个团队中都有领袖类人物,S公司珠海办事处的促销队伍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领袖类促销员,同时这名领袖促销员不但人际关系良好,而且还是S公司季度营销会议上表彰的“促销状元”。为了使珠海办促销队伍在淘汰、肃清、优化之后能够更加向上,真正成为常胜之师。笔者决定利用团队中人际关系好、促销能力强的促销员,做一些促销团队的日常管理、技巧交流工作,因为S公司珠海办事处的促销员大部分都住在宿舍中,而S公司珠海办却没有有效的利用好集中住宿的优势,搞好日常交流培训及管理工作。所以,有必要委任领袖级促销员担当促销团队的小领导,主持日常性理会培训交流及管理工作,并给予小额职务补助以增加其积极性,平抚内部不安定因素。

关爱:笔者要求S公司的分公司经理、办事处主任在巡店过程中,只要遇到午餐、晚餐时间,必须为促销员送餐。一般S公司珠海办都是有路线性的进行巡店,特意安排接近中餐或晚餐时间巡查办事处或宿舍附近的店,这样巡店人员可以先回宿舍取饭(其他促销员做好的饭),再回头带饭巡店。笔者要求办事处主任每周至少要“带饭巡店”四人/次、保证每月为错班盟军带饭巡店一次/店,以确保珠海办单店人气、促销团队人气高涨,从而促进销量。

促销管理论文篇(5)

近年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上的超市数量猛增,这直接导致了超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超市促销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尽管我国在2006年10月出台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试图规范零售商的促销行为,但因为促销而导致消费者受到人身、财物等伤害的例子仍然层出不穷,如重庆家乐福超市促销踩踏事件、充斥市场的虚假促销事件等。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检索,对营销危机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产品伤害危机、价格伤害危机、促销伤害危机等三方面,其中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较为系统,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而对后两类危机的研究较少。针对促销伤害事故屡屡发生的现实,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但由于促销伤害形式多样界定难,加之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对其未来经营造成伤害的严重性,所以对促销伤害危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丰富营销安全研究的内容,让企业进一步了解促销伤害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从而更有助于规范其自身的促销行为,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其制定更加有效的促销组合提供决策依据。

一、促销伤害的研究现状

1.促销伤害与企业营销道德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涉及促销伤害中的虚假促销、价格欺诈方面研究成果较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在战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企业经营丑闻,如受贿、制定垄断价格、欺诈交易、污染环境等。公众对此反响强烈,要求政府对此进行调查。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对企业伦理及相应行动的声明(A Statement on Business Ethics and a Call for Action)》,表达了公众对企业中的伦理问题的极大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研究企业道德的学者从宗教学者扩展到哲学学者、经济学者及企业管理者,主要研究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道德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性决策因素等问题。我国学者甘碧群(1994)教授在《企业营销道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一文中对违反营销道德的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涉及了企业促销领域中的不道德营销行为,诸如设计与播送虚假广告,误导性广告及内容,形式不健康的广告,操纵及强迫顾客购买,在推销中实行贿赂,滥用有奖销售招徕顾客,虚设有奖销售欺骗顾客等。

为了对企业营销道德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甘碧群教授等人在企业营销道德水准测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欧阳电平和甘碧群(1998),提出从营销调研、产品决策、价格决策、分销决策和促销决策五方面评价企业营销道德综合状况;甘碧群与寿志刚(2004)通过探测性调研确定了影响营销道德水准评价的企业营销行为,并在定量调研基础上确定了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测评方法;在企业营销行为的道德感知与测度方面,甘碧群与曾伏娥(2004)通过实证分析概括了企业营销道德五大指标评价体系。

2007年余云珠发表了《浅谈企业在促销中的营销道德问题》,分析了促销中存在的五大道德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总体上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关于营销道德的研究成果中都包含了不道德促销行为,而且一般研究都将企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分为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论述。

2.促销伤害与消费者行为反应。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虚假和夸大的参考价格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及购买意愿的影响,Monroe and Chapman(1987) and Grewal and Montoe(1991)提出了关于对比价格广告的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企业在广告中提供的参考价格、销售价格、消费者节省金额等价格信息,影响消费者感知质量及内在参考价格,进而影响感知价值,并最终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对更低价格的寻求意愿。因此,假如广告传达了被夸大的参考价格,这将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和内部参考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低价寻求行为。

研究还表明,通过创造更多节省的印象,高的参考价格提高感知价值及购买意愿(Bames 1975;Bearden et al. 1984;Delia Bitta et al. 1981;Friedmanet al. 1982;Inman et al. 1990;Keiserand Krum 1976;Urbany et al. 1988;Varadarajan 1986),即使消费者对这种夸大的参考价格并不完全相信,消费者也可能增加感知价值(Urbany et al. 1998)。Keiser and Krum(1976) and Urbany et al. (1998)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虚假或夸大的参考价格误导消费者并减少其搜寻更低折扣的意愿。实证研究显示这样一个结果:折扣越大,消费者感知价值越大、购买意愿越强烈,而寻求更低价格的意愿越不强烈(Berkowitz and Walton 1980;Burton and Lichtenstein 1988;Chapman 1987;Delia Bitta et al. 1981;Friedman et al. 1982;Fry and McDougall 1974;Lichtenstein and Bearden 1989;Lichtenstein et al. 1989;Mobley et al. 1988;Moore and Olshavsky 1989;Oglesby 1984;Raju and Hastak 1983)。

但是,假如消费者赖以做出判断的参考价格显然是虚假的时,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的负反应反而会降低其感知价值(Lichtenstein and Bearden 1986;Lichtenstein et al. 1989)。从道德的视角看,作为管理者应当在比照价格广告中采用真实的参考价格,这可减少欺骗的风险并可能更高效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Moore and Olshavsky 1989),零售商应当自问当:他们关于不实的比照价格完全暴露后消费者是否会变得愤怒,并感觉到受欺骗,从而影响品牌忠诚(Larry D. Compeau ,Dhruv Grewal and Diana S. Grewal,1995)。

我国学者卢长宝(2005)从学术和理论角度对虚假促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他在《虚假促销对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一文中提出,由于受到虚假促销长期的刺激与强化,消费者对企业正常促销产生了与虚假、欺骗等义的社会刻板印象,而疑价效应、疑质效应、库存效应和过时效应等不仅会降低消费者对正常促销的作用,而且还会提高其理性行为,并直接导致所有促销效用的降低。  3.促销伤害与法律政策。美国学者关于虚假促销广告的虚假性质,欺诈行为如何认定的研究较多。近年来,美国出现了大量关于反对主要零售商采用比照价格广告的诉讼案件(Grewal,1991)。马里兰州起诉了May百货公司欺骗性的比照价格广告。May百货公司在广告中所宣称的正常价格虚假,公司从来没有以该价格销售过产品(Grewal,1991),欺诈在信息遗漏时也可能发生,Blair and Landon(1981)发现遗漏参考价格而仅标上推广价导致消费者推断消费节省,推断节省大于实际节省时广告是欺骗性的。假如参考价格是真实的并且消费者做出产品质量推论也仅仅参照参考价格,那么比照价格广告不存在欺骗而是传递信息;如果参考价格是真实的,但是消费者做出产品质量推论是根据促销价进行的,那么也不存在欺骗,但较低的产品质量感知将降低广告产品的品牌资产(Sawyer and Dickson 1984);假如参考价格被夸大并且消费者根据这一参考价格做出产品质量推论,那么存在欺骗;另外,如果参考价格被夸大,即使消费者是根据促销价格做出产品质量推论的,但也遇上了法律定义的欺诈,公平贸易委员会和律师综合办公室将决定这一误传是否是实质性的,否起诉(Richards,1990a)。

国内针对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虚假促销、促销踩踏事件等促销伤害现象,也涌现了一批从法律上如何认定伤害、承担何种责任的研究文章。刘博、向歆(2007)在《论引人误解的虚假商业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一文中,从国外理论及立法角度,结合我国2007年新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析了引人误解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促销伤害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但对促销伤害中的虚假促销部分研究相对较多,这些研究主要从营销道德、违法行为认定及虚假促销本身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尤其是在虚拟参考价格促销方面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

二、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

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促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照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的论述,广义的促销是指为了提高企业销售额而采取的包括销售促进、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四大促销组合在内的营销方法;狭义的促销仅是指销售促进,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各种短期诱因(如打折、买赠、优惠等),促进销售增长的一种营销手段。有别于制造型企业的消费者促销和贸易促销,零售促销(Robert C.等,1993)是指零售企业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促销。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解释,零售企业所采用的信息、打折优惠等的一切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方法都叫做零售促销。根据邝鸿先生在《现代市场学》一书中的阐述,在美国零售业界,销售促进和促销常常被视为同义语。通过考察,在国内普遍的新闻媒体、公共评论中谈及零售企业促销时,其涵义都主要是指销售促进。因此,为规范起见,本文中所提及的零售企业的促销均是指狭义的促销涵义,即销售促进。

以往的研究并未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做出界定,通过检索国内有关促销研究的论文(1996-2006年),以及卢长宝在其文章《虚假促销对消费者认知及行为影响》中的论述,再结合国家商务部于2005年底正式出台的旨在规范零售促销、打击虚假促销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借鉴产品伤害危机的定义(产品伤害危机是指偶尔出现并被广泛宣传的关于某个产品是有缺陷或是对消费者有危险的事件(Siomkos and Kurzbard 1994)),本文认为促销伤害危机是指由于企业促销组织失误或采用虚假的、与事实不符的促销借口、促销期限、促销范围、促销价格和促销方式,而出现的对消费者人身、财务等造成的伤害。

三、促销伤害危机的分类

为了研究不同的促销伤害类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有必要对促销伤害危机进行恰当分类。通过对现实中促销伤害的具体案例分析,同时借鉴产品伤害危机的分类,本文认为促销伤害危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促销活动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分为可辩解促销伤害危机与不可辩解促销伤害危机。在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中,方正(2007)根据Smith,Larry(2003)对产品责任危机的分类将产品伤害危机分为可辩解型和不可辩解型两类,并通过多个案例进行了检验,其划分的标准是产品缺陷是否违反相关产品法规和安全标准。

基于方正的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案例分析,发现促销伤害危机也可分为两大类: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和不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两类促销伤害危机的分类依据是促销行为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章。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可以在媒体或法庭上澄清;不可辩解型促销伤害危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章,企业无法澄淸和证明自己,可能引致诉讼案件或政府处罚。如北京家乐福虚假促销价格危机事件,由于企业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虚拟原价欺骗消费者,最后被国家主管部门处以重罚。很显然,面对不同种类的促销伤害危机时,企业的应对方式明显有所不同。

2.根据促销伤害危机造成消费者可观察伤害的类型分为人身伤害危机与财务伤害危机。通过案例的分析归纳,发现促销伤害危机对消费者的伤害有人身伤害、财务伤害、心理伤害等方面。人身伤害是指消费者身体所受到的伤害,财务伤害是指消费者金钱所受到的损失,心理伤害是指消费者因为不当促销在消费情感、购买意愿等方面受到的伤害,在这些伤害中足以构成危机事件并可观察的促销伤害危机是人身伤害危机和财务伤害危机。

四、促销伤害危机的企业应对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可发现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危机企业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处于“否认辩解”到“积极程度责任”之间的多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置之不理,无应对。绝大多数零售企业在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多采取沉默不语、不予回应的处理方式,寄希望于事态自然平息。

2. 积极澄清。企业诚恳地就促销伤害危机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积极解释、澄清,以消除公众及媒体对企业的误解。

3. 积极承担责任,公开致歉。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伤害危机,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同时对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事后检讨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向公众致歉。

4. 否认辩解。企业否认存在伤害行为,并为出现的问题进行辩解,力图说明企业在事件中不存在责任及过错。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积极澄清、积极承担责任、公开致歉被认为是企业面对危机时的积极应对方式,而置之不理、否认辩解被认为是消极应对方式。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分类、企业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即促销伤害发生后消费者对事件超市、事件产品、事件超市外的连锁超市的购买意愿的变化。这一研究将以零售商身望、促销性质、伤害原因、伤害传播范围、企业应对方式等作为自变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这一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参考文献

[1]卢长宝. 虚假促销对消费者认知及行为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55-58.

[2]方正. 产品伤害危机应对方式对顾客感知危险的影响——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3).

[3]方正. 产品伤害危机的概念、分类与应对方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4).

[4]方正.产品伤害危机中顾客年龄与其购买意愿的差异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6).

[5]欧阳电平,甘碧群.企业营销道德测试与评价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科学版),1998(2):53-56.

[6]甘碧群,寿志刚.企业营销道德水准测试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南管理评论,2004(7):11-16.

[7]甘碧群,曾伏娥.企业营销行为的道德感知与测度:消费者视角[J].管理世界,2004(7):86-92.

[8]杨杰. 消费者对超市促销的态度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Z].中国硕士论文数据库,2005.

[9]刘博,向歆.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J].商场现代化,2007(9下).

[10]张涛.一年后再看家乐福虚假宣传案[J].工商行政管理,2006(22).

[11]王晶.踩踏中受伤的商场促销[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7).

[12]余云珠.浅谈企业在促销中的营销道德问题[J].科技信息,2007(17).

[13]王晓玉,吴纪元,晁钢令.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分析[C].中国营销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230-241.

[14]臻实.商业促销价格欺诈行为的十种表现形式[J].中国物价,2006(8).

[15]Compeau,Larry D. and Dhruv Grewal. “Comparative Price Advertising: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and Critique,” in AMA Educators’ Proceedings,Chicago,III.: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90:56.

[16]Delia Bitta,Albert J.,Kent B. Monroe,and John M. McGinnis (1981),“Consumer Perceptions of Comparative Price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1): 416-427.

[17]Dodds,William B.,Kent B. Monroe,and Dhruv Grewal (1991),“The Effects of Price,Brand,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1,28(8):307-319.

[18]Friedman,Hershey H.,Philip E. Weingaten,Linda W. Friedman,and Ralph Galla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ice Markdowns on Consumers’ Ratings of a New Product,”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2,10 (Fall):432-437.

[19]Gardner,David M.“Deception in Advertising: A Conceptual Approach”,Journal of Marketing,1975,39 (1): 40-46.

[20]Inman,J. Jeffrey,Leigh McAlister,and Wayne Hoyer. Promotion Signal: Proxy for a Price C\AV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0,17 (6):74-81.

[21]Jones,Mary Gardner.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in 1968: Times of “Turmoil and Response,”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 Marketing,1988(7):1-10.

促销管理论文篇(6)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法、量表法、归纳法、描述统计法及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和工具对“哈利.比蒂”(hibitte)童装品牌旧有的营销传播体系进行剖析,重新设计了新的营销传播体系,接着对新的营销传播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和评估,反映出营销传播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论文先交代了研究营销传播体系的背景、问题及目的,从营销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综述了中外著名学者关于营销传播研究的理论文献,然后对“哈利.比蒂”(hibitte)童装品牌实证进行分析,接着用详实的数据和实例说明了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营销传播手段能够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还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推出了研究的结论:适用的营销传播手段,是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的重要前提、条件、手段和保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研究的建议:从研究的问题展开到一开始就涉及的消费者心理学学科领域作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背景

现代市场营销的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开发出好的产品,并不能代表该企业在市场上的成功。如果企业不能和顾客进行有效沟通,把商品的有关信息传递给顾客,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企业同样会面临失败的命运。中国服饰业服装品牌经历了从市场需求品牌到品牌寻找市场的成长过程;国际知名服饰业服装品牌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大陆发展起来。服装商品的内涵日益丰富,所包含的服务不断增加,那么,与顾客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沟通,自然就成为营销传播的根本手段;加之中国服饰业服装品牌的营销传播研究也更多地借鉴国际知名服饰业服装品牌先进的营销传播理论。在学习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从事的实际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该课题作为本人硕士(MBA)学位论文题目。

1.2.研究的问题

企业要想引导顾客选购自己的产品,只有借助营销传播策略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才能达到加强其销售力度,以此来扩大利润的目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多种适用

的营销手段,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希望通过对有效的营销传播的研究,更多地借鉴国际知名服饰业服装品牌先进的营销传播理论与推广经验,促使国内同行业营销传播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及加快服装品牌的推广;希望对我国同行业的企业特别是对本人目前所就职的企业有所作为;还希望对我国同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营销传播工作能起指导及借鉴的作用。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研究的范围和理论范畴

本课题是研究怎样开发有效营销传播的问题,即研究“只有通过多种适用的营销手段,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的问题。论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怎样确定好传播目标与传播目的。2.怎样设计好信息并选择好传播渠道。3.怎样做好促销预算与促销组合。4.怎样做好成果衡量及管理与协调。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范畴为传播目标与目的、设计信息并选择传播渠道、促销预算与促销组合、成果衡量和管理与协调等四个方面的理论。

2.2.文献综述

自1980年首先在美国西北大学梅蒂学院提出整合传播概念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严谨的营销传播理论体系。

营销传播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发达的美国,由D.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整合营销传播进入“系统综效”阶段,其标志为1997年科罗拉多大学汤姆.邓肯教授的《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一书的出版。托马斯·罗索、罗纳德·莱恩和厄兰·罗曼等著名营销专家也都对营销传播理论作了详细的阐述,虽然几种定义在确定整合的对象上有些差异,但它们都强调改变过去那种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及营销传播方式的运用上所存在的相互分离而不配合甚至相互抵触的局面,强调将企业可资利用的各种营销传播工具统一管理,综合运用,加强协调,以便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营销传播活动的效率。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美)(2001年)的营销传播理论最终形成了比较规范严谨的体系: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一开始就要在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并且必须把目标受众推向准备购买阶段;必须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并且必须选择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来传递信息;必须决定总预算或分项预算并且必须选择及组合好促销工具;必须衡量对目标受众的影响并且必须管理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设计

先建立中心论点的假设树(见下图),接着围绕关键假设对营销传播体系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进行再设计与评估,最后是在研究的结果上推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1.只有确定好传播目标与目的,(1)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一开始

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有就要在心目中有明确的目标受众

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2)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把目标

受众推向准备购买阶段

2.只有设计好信息并选择好传播(1)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制定

(关键假设)渠道,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一个有效的信息

只有通过多种适用的营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2)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选择有

销手段,才能实现营销效的信息传播渠道来传递信息

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并产(1)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决定

生巨大的销售影响3.只有做好促销预算与促销组总预售或分项预算

合,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2)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选择

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并组合好促销工具

(1)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衡量

4.只有做好成果衡量、管理与对目标受众的影响

协调,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2)营销信息的传播者必须管理

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3.2.研究方法

对关键假设中的第一个问题用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第二个问题用归纳法,对第三个问题用归纳法及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对第四个问题用问卷调查法、描述统计法及归纳法。

第四章“哈利.比蒂”(hibitte)童装品牌营销传播体系评价

4.1.“哈利.比蒂”(hibitte)童装品牌介绍:

“哈利·比蒂(hibitte)”是香港松庆实业有限公司其中的一个品牌。该品牌引进国内时,行业的恶性竞争已非常激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引进的品牌,将面对着如何进行有效的营销传播,以引导顾客选购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迅速发展状大起来的问题。

4.2.营销传播目标与目的体系评价

确定目标受众方面:论文采取下列量表来测定目标受众对品牌的熟悉程度、对其产品的喜爱程度和对其印象的特定内涵(2003年6月1日)。

调查结果:品牌面临的任务将是建立知名度、解决否定印象问题和解决产品质量上、价格上和服务上的问题。

确定传播目的方面:品牌的知名度相当低;给大多数目标受众的印象不太好;产品在质量方面、价格方面和服务方面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3.设计信息与选择传播渠道方面评价

设计信息方面:信息内容很难定出主题;把结论阐述让受众自己寻求结论,并未提出任何问题;信息内容版面上下配色过重,抢了主题形象的颜色。提出的近应效应信息内容太长等。

选择传播渠道方面:

在提倡者渠道、专家渠道及社会渠道等方面均未做到位;只在媒体上只过二次广告信息,从内容可看出,在环境气氛上,未能有产生或增强购买者购买或消费产品的倾向,在事件上从未召开过新闻会或盛大开业庆典。在大众性信息传播方面也未抓好意见人的作用。

4.4.编制总促销预算与决定促销组合方面评价

编制总促销预算方面:2003年使用量入为出法。它导致年度促销预算的不确定性,给制定长期市场计划带来困难。

决定促销组合方面:目前主要使用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这2种促销工具。在销售促进中,也多使用折扣或赠送形式,这种形式对建立长期的品牌偏好不甚有效,并且品牌形象受损,负面影响极大。在人员推销中,短短的3个月,就在全国建立了7个办事处,40余家自营店,这种形式的花费代价太大,并且这种形式的预算规模要更改就会更加困难。2003年的推动战略导致品牌公司常把中间商利益放在首位,而忽略最终用户消费者即市场的需求;广告与宣传,在创声誉阶段根本未起到作用,而人员推销却花费太大。引入阶段,人员推销具有很高的成本效应,而此阶段应该是高成本效应的广告与宣传的成本效应却很低;成长阶段,广告的成本还有所降低;成熟阶段,广告的成本虽上升很快,但在各种成本中,还是很低;衰退阶段,广告的成本却最高,销售促进和人员推进的成本效应反而降低了。

4.5.衡量促销成果与管理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过程方面评价:

衡量促销成果方面:信息传播方案需要加强发挥对品牌满意程度。

管理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过程方面:只在媒体上只过二次广告信息,在决定促销组合方面目前也主要使用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这2种促销工具。

第五章“哈利.比蒂”(hibitte)童装品牌营销传播体系再设计与评估

5.1.确定目标受众与传播目的方面再设计与评估:

确定目标受众方面再设计:对照现有印象设计期望印象图(2005年6月1日):

品牌的知名度已有所提升,给目标受众的印象已有所改变,产品在质量上、价格上和服务上都有所改善。

确定传播目的方面再设计:品牌信息传播的任务就是促使人们知晓品牌的名称。还要它的目标受众了解,由国际设计总监主导整合设计的是一个充分展示其国际化、都市化、时尚化特色的童装品牌。要找出大多数目标受众不喜欢它的原因,就要改进工作,接着把它的价格、质量和服务传递出去,然后再开展一次信息传播的战役,以建立令人喜爱的感觉。最后,必须引导他山之石迈出最终一步。

评估:为提高知名度,品牌首先建立了名称认知和产品认知来作为当前的首要信息传播目标,这个传播目的的战略,使受众目标在办年时间里就由原来40%的知名度率提高到了50%。

为改变不良印象,品牌改进工作,接着把它的价格、质量和服务传递出去,然后开展了一次信息传播的战役;还设法建立消费者偏好,宣传产品的价值和其它特征。这样建立了令人喜爱的感觉和偏好,使受众目标在办年时间里就由原来25%的良好印象率提高到了35.33%。

为提高信任度及促成购买,设法帮助目标受众建立购买品牌是正确的信念。接着又引导目标受众迈出最终一步,即购买。这样,使受众目标对各项指标都有所提升。

5.2.设计信息与选择传播渠道方面再设计与评估:

设计信息方面再设计:在这里,对信息的设计需要解决4个问题:说什么(信息内容),如何合乎逻辑地叙述(信息结构),以什么符号进行叙述(信息格式)和谁来说(信息源)。

品牌在决策最佳信息内容时,要寻找到诉求、主题、构思或独特的推销主题。要把结论阐述让受众自己寻求结论,并要提出问题。这样,广告才显得有效果。品牌要建立知名度,在信息结构的设计上,应多采用双面论证的方法,不要怕把弱点告知受众目标,这样它才会获得更多的人的注意。在展示次序上,让品牌有机会提出其最有力的论点作终结。在信息形式方面,必须为信息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形式。

评估:品牌在设计信息时,从信息内容上寻找到诉求、主题、构思或独特的推销主题;所以,信息有说服力。从信息结构上把结论阐述让受众自己寻求结论,并提出问题,这样,广告显得有效果;在信息结构的设计上,多采用双面论证的方法,把弱点告知受众目标,这样获得了更多的人的注意。从信息形式上为信息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形式,注意标题、文稿、插图和颜色,还用新颖和对比,有吸引力的图片和大字标题,别具一格的版面,信息长短和位置,以及颜色、外形和流动性等。

选择传播渠道方面再设计:早期的销售努力应集中花在市场领先者上。以优惠条件将产品提供给某些人。通过社会团体中有影响的人来做工作。在广告中使用有影响的人物所写的见证广告。采用具有较高“谈论价值”的广告来创造轰动效应。发展口碑参考渠道来建立业务。建立电子论坛等等。注重意见带头人的影响;在媒体方面已从2003年8月起在《服饰商情》等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2003年年底已开始邮寄宣传,2004年上半年开始电子媒体,预计在2004年中开始在广播媒体上宣传,2004年年底开始在显示媒体上宣传。在气氛方面,强调了企业文化。在事件方面,已于2003年10月、2004年3月、4月在武汉、北京参加服饰博览会并召开新闻会,预计于2004年7月在深圳举办盛大服装订货会等。

评估:品牌已注意抓住市场领先者来进行早期的产品推销,并以优惠条件提供给VIP卡客户;通过社会团体中有影响的人来做工作;在广告中使用有影响的人物所写的见证广告;采用具有较高“谈论价值”的广告;经常鼓励他们的客户把他们的服务介绍给其它人;建立电子论坛等。这些传播渠道的建设,为品牌建立知名度、解决否定的印象问题和解决产品质量上、价格上和服务上的问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3.编制总促销预算与决定促销组合方面再设计与评估:

编制总促销预算方面再设计:品牌2004年使用销售百分比法。

评估:首先,销售百分比法意味着促销费用可以因公司的承担能力差异而变动。其次,这种销售百分比法鼓励公司管理层以促销成本、销售价格和单位利润的关系为先决条件进行思考。第三,这种销售百分比法鼓励竞争的稳定性。

决定促销组合方面再设计:首先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广告,随之是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还要重视销售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有效率的、训练有素的销售队伍,在2004年的销售战略中,设计了拉引战略。在购买者准备阶段所使用的促销工具在不同的购买者阶段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使用的促销工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

评估:品牌新的设计方案已开始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广告,这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的设计方案已开始由“推”的策略转向“拉”的策略,在广告和消费者促销方面使用较多的费用,使公司销售由原来2003年6月1日的36.82万元上升到2003年12月1日的95.84万元。还注意促销工具在不同的购买者阶段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也注意促销工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

5.4.衡量促销成果与管理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过程方面再设计与评估:

衡量促销成果方面再设计:观察2004年6月1日的消费现状,表明品牌的信息传播方案在创造知名度方面是有效的。

评估:对比品牌的三次消费现状可看出:经过再设计过的衡量促销成果方面效果是显著的,这表明品牌的信息传播方案在创造知名度方面是有效的。

管理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过程方面再设计:在整个组织中审查与信息相关的支出,把预算和任务具体细分并使其合并成为一个整体预算过程,创立业绩评估衡量方法,开发数据库信息和问题管理来了解利益关系方,为公司和产品找出所有的联结点,分析影响本公司盈利的内部和外部趋附,为本地每个市场开发一个商业和信息传播计划,招聘一个督导,其职责是确保品牌传播令人信服,开发出适合不同信息媒体的主题、语气和质量,只雇用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把整合营销传播同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评估:有关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效果甚明显。

总之,在辨认目标受众时,营销者需要熟练地贯彻和有偏向地分析,然后寻找封闭当前公众理解力和理想追求的缺口。传播目标可以是认知、感情和行为反应---即营销人员要向消费者头脑里灌输某些东西来改变消费者的态度,或使消费者行动。在设计信息时,营销人员必须仔细地研讨信息内容(它可能包括理性、感情或道义诉求),信息结构(单面与双面,展示次序),信息行形式(印刷与口述),信息源(包括专长、可靠性和令人喜爱性)。传播渠道分为人员工的(提倡者、专家和社会渠道)或非人员的(媒体、气氛和事件)。编制促销预算有多种方法,目标和任务法要求营销者根据特定的目标制定预算,并有更详细的描述。在促销组合中,营销者必须检查每种促销工具的优势和成本;他们还必须研讨在销售中的产品市场类型;采用推动还是拉引战略,如何使准备阶段的顾客进行购买;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公司的市场排列。衡量促销组合的有效性包括询问目标受众,他们是否识别和记住这一信息。他们看它几次,他们记住哪几点,对信息的感觉如何,他们对产品和公司过去和现在的态度。管理和协调整个传播过程要求整合营销传播。[1]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果

确定传播目标与目的方面:通过大量的营销信息传播活动,使知名度提高了10%;还通过信息传播目的的战略,使知名度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50%。通过对不良印象缺口的填补,使受众目标的良好印象率提高了10.33%;还建立了令人喜爱的感觉和偏好,使受众目标的良好印象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了35.33%。通过对不好形象的扭转,使目标受众对产品在质量上、价格上和服务上都有所改善。还设法帮助目标受众建立购买是正确的信念,使受众目标各项指标都有所提升。

设计好信息并选择好传播渠道方面:在设计信息方面的再设计中,从信息内容上来说已较有说服力;信息结构上也显得有效果;在信息结构的设计上获得了更多的人的注意;信息形式上具有吸引力。在信息传播渠道的建设上,为建立知名度、解决否定的印象问题和解决产品质量上、价格上和服务上的问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好促销预算与促销组合方面:在促销组合方面的效果,新的设计方案已开始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广告,新的设计方案已开始由“推”的策略转向“拉”的策略,在广告和消费者促销方面使用较多的费用,使公司销售由原来2003年6月1日的36.82万元上升到2003年12月1日的95.84万元,还注意促销工具在不同的购买者阶段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也注意促销工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

做好成果衡量、管理与协调方面:经过再设计过的衡量促销成果方面效果是显著的,各种指标均有所提升,这表明品牌的信息传播方案在创造知名度方面是有效的。有关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从销售对比表中可看处,销售由原来2003年6月的36.82万元上升到2003年12月的95.84万元,效果甚明显。

6.2.研究结论

促销管理论文篇(7)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家电市场趋于饱和,市场上表现出来的供求矛盾日显突出。而在小家电领域,尽管有人宣称小家电市场发展迅速,利润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诱人,但实际上小家电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生产经营活动步履维艰,所以本文重点讨论小家电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探索完善小家电企业管理的模式和营销操作体系。

一、小家电生产企业营销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小家电市场的发展进入瓶颈阶段,人们议论道:“造家电的不如卖家电的”,“卖大家电的不如卖小家电”的。曾几何时,上述段子频频流传于国内家电业内部。2010年以来,国内小家电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微波炉、电磁炉、豆浆机、加湿器、饮水机等诸多小家电产品呈现出了“强者恒强”的两极分化格局。从现实中我们看到,此前小家电领域一度高达50%以上的毛利已是好景不在。据行业内人士透露:不少的小家电生产企业目前都处在进退维艰之中,发展速度都陷入低谷,增长速度不超过8%,国内小家电市场的发展出现瓶颈与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状况息息相关,同时也日益凸显出了小家电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市场营销策略落后。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大多数企业的目标。目前,大多数小家电生产企业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营销、产品营销和市场推销的观念,组织绩效低下,营销大多通过大量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营销管理,没有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专业的营销咨询人员,营销管理的效率不高;在营销方法上,以传统的随机直销、推销和订单营销为主,忽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因小家电生产企业固守旧有的市场营销策略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同时缺乏自我挑战和居安思危的意识,所以很难获得成功。

2.营销渠道建设有待创新。营销渠道是指促使产品(服务)能顺利地经由市场交换过程,转移给消费者(用户)使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渠道一般分为自有渠道、社会合作渠道与复合渠道三类,但其功能都是通过分销终端实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保持互动式的沟通,并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渠道创新即是对营销渠道的结构、形式、功能等进行变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大家电品牌、外资品牌的进入,直接制约了小家电企业的发展,随着流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小家电企业的原有渠道已经难以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渠道创新便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多数的小家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架构是以职能为导向的,而非以流程为导向,因而出现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的管理问题,从而导致小家电企业不能及时处理问题而引起企业利润的下降。此外,小家电企业的金字塔型经销商体制,可能产生由于经销商的原因而导致的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的状况。小家电企业的利润不仅来自于市场,也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通过从单纯的管理部门到一级、二级企业利润中心的转变,是企业减少开支、节省费用的过程,也是企业组织架构重组的过程。实现以流程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小家电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3.促销缺乏新意。有人说促销能拉动市场的销量,是品牌开拓市场的利器,也是终端扩大销量的法宝。无论从现代的市场营销策略理论来讲,还是从一线的市场营销策略实践来看,促销作为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产品与消费者实现沟通互动的一个良好平台,促销必不可少。

但现实是小家电生产企业的促销没有针对性,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之处,终端促销的目的也不明确,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卖场,一进门抬头低头都可以看到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各式促销广告牌、特价、返现、限量优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无论是节日,店庆什么的,就连平时的周末卖场的促销阵容也不能忽视。于是经过几年各品牌、终端之间的相互撕杀,作为销售手段的促销活动,渐渐失去它的威力。你打折、我送礼物,雷同的方式、缺乏新意的活动主题,致使消费者对于促销活动已是麻木了,也不感兴趣。对厂家而言,没有明确目的的促销也让消费者对厂家的印象不好,削减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且企业的促销方式离不开价格促销、赠品促销、返券促销、人员促销、套餐促销这几种,从而使得各种花费昂贵的促销活动不仅不能达到促进销售,树立形象的预期效果,甚至还混淆了消费者的判断依据,让消费者产生反感的情绪。

4.价格体系混乱。价格也是市场营销策略理论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小家电的价格体系却比较混乱,各大型卖场的价格体系往往与各小型超市、零售商的价格体系存在差距,各大型卖场往往倚仗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刻意压低产品的价格,甚至实施短时期内的零盈利、负盈利性经营,从而扰乱小家电市场的价格体系;小家电企业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并不到位,也间接导致了市场营销策略的价格体系的混乱。

二、小家电生产企业营销策略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企业也有兴起和衰落。但是,每个品牌和企业都有其生存的道理和方法,有它成长的空间。下面笔者就营销策略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观点。

1.创建营销管理新体系。小家电市场千瞬万变,竞争也十分激烈,任何一个小家电企业要想应付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反应灵敏、运作高效的组织机制。现在大多数企业反应不灵敏,市场信息不灵,本来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还是老样子,这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营销管理的组织系统,机制的建立要形成程序化,从信息收集到产品销售,建立起管理的模型或软件,使各部门纳入有效管理系统之中。综合市场建立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把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纳入到信息处理中心,进行专门研究,各部门应该怎么办,做什么,经理应该怎么办,做什么?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针对市场的信息,企业内部逐一研究,企业内部形成一条线,企业外部形成一个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使产品在生产、销售、用户、信息反馈的循环中运行下去,只有这样企业的领导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以市场的需求要求企业,让用户帮助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企业经久不衰。

2.建立起双赢营销机制。现代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在于极大限度地争取顾客,争取市场,建立起双赢营销机制。而顾客和市场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能不能使顾客感到满意。顾客满意程度愈高,企业占有市场份额就愈大,产品就有销路。因此,企业的营销机制要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站在顾客一边,从顾客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需求,把顾客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便利消费者,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感到满意。当今的消费者注重情感消费,需求趋于理性化、多层次化和多元化,注重产品的设计、品牌及使用功能能否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满足,能否增强舒适感和美感。因此,通过服务组合,突出服务个性,达到制度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完善结合,寻找和挽留忠实可靠的顾客,发现那些符合企业发展方向且又同时能带来丰厚利润的忠实消费者。以“真诚、创新、满意”为经营宗旨,把消费者奉为“上帝”,把“让消费者满意是企业的生命线”贯穿于经营的始未;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创新活动的基本原则,将激励制度建立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将注意力集中到消费者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采用消费者信息管理系统,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消费者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控;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统一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检索,从而实现企业信息管理整体最优化。

3.全力推进小家电品牌战略。品牌就是商标,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也可以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识别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助于树立产品和企业形象。企业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机,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的规律。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十分注重品牌效应。推进品牌战略,坚持质量为本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用优质的产品创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企业的形象,抓住产品的功能、品质、款式、特色、包装、运送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要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建立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凭一腔热忱去干工作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逐步更新换代,营销人员的素质提高已迫在眉睫。营销队伍是促进企业成长、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获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营销队伍能发现获取竞争优势和利润的机会。目前不少企业的营销队伍其特点是: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营销能力较弱,但具有勤劳、朴实、诚信、肯吃苦等优点。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必须加大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现代营销意识,提高现代营销能力。从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方法、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培训,大力推行“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企业造就一支强有力的营销队伍。通过培训,使营销人员有较强的领会、应变能力,能迅速处理获取的信息;有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能提出独创性意见和建议;有了解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能判断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能提出并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理性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企业营销,是市场经济运作中的一门艺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够正确把握它,谁就能自由自在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畅游。在这新形势下,小家电企业如何不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取得好效益,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促销管理论文篇(8)

治学严谨 斐然大家

格朗鲁斯教授自1971年以来,一直在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文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该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09年,是北欧成立最早的商学院。它不招收本科生,只培养硕士和博士等高级管理人才。该校下设11个系,其中最强的是市场营销学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格朗鲁斯教授现任该校学监、市场营销学系主任、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格朗鲁斯教授才思敏捷,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通晓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等4种语言。在过去的10年中,他用英文撰写的论文就达20多篇,分别刊登在《欧洲市场营销学学报》、《工业营销管理》、《国际经营与生产管理学报》、《商业研究学报》、《管理决策》、《国际服务管理学报》、《营销管理学报》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刊物上;先后出版了《服务营销学》、《工业服务营销学》、《战略管理与服务业的营销》、《如何销售服务产品》、《服务营销:诺丁学派的观点》、《公共部门的服务管理》、《全面沟通》和服医务管理与营销》等多部著作,其中,《服务管理与营销》一书问世不久,旋即被翻译成西班牙文、瑞典文和俄文,不少学校都把它作为服务营销课程的首选教材。

辛勤的劳动,结出丰硕的战果,也为教授本人赢得多项荣誉。由于在营销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格朗鲁斯教授荣获欧洲最有影响的阿塞尔(Ahlsell)营销学研究奖;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美国第一州际服务营销中心特聘其为特邀研究员,芬兰科学与艺术协会授予其杰出会员称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西欧及泰国的高等学院纷纷邀请其前往访问讲学。

格朗鲁斯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营销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断理论正确与否,进而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过去10多年中,他亲手创办了两家服务咨询公司,同时兼任10多家公司的营销顾问,并长期为世界著名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沃尔沃公司、杜邦公司、联合电信公司、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服务营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迄今不过20年历史。格朗鲁斯教授是最早从事服务营销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服务营销学先驱和诺丁服务营销学派的代表人物。

当问及是何时及什么原因促使其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时,格朗鲁斯教授回答道:“1973年,一个偶然机会,有家服务企业请我去为他们的营销工作提供些咨询意见。当时,服务营销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人专门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通过调查,我发现利用传统的以消费品为对象建立起来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很难解决服务企业中的营销问题。”

他认为,要搞好服务产品的营销,必须牢记两点。首先,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服务产品是无形的,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无法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和进行选择。服务产品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而不是一个物件。在某种程度上,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此外,顾客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生产。因此,服务企业需要用一套不同的理论指导其营销活动。其次,要严格区分营销职能与营销部门这两个概念。在生产企业中,营销职能基本上完全由营销部门的专门人员负责,其它部门的人很少与顾客打交道。然而,在服务企业中,营销部门之外的人员,如饭店服务员和银行出纳,与顾客有着频繁的密切接触,其言谈举止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重要影响。因此,内部营销的作用十分明显。

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格朗鲁斯教授在服务营销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提出的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服务营销的六项原则、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等颇具独创性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服务营销学的基础。

格朗鲁斯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欧洲很有影响,而且在市场营销学的发源地——美国,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当代世界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英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格朗鲁斯教授是服务营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开拓者,他用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来考察服务营销,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营销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谈及服务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时,格朗鲁斯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所谓‘后工业化社会’,其突出的表现是,服务业迅猛发展,井取代制造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西方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在美国则达到70%。在以往的30年间,服务业为西方提供了4400多万个就业机会。从微观层次上看,现代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有赖于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他希望自己的理论能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矢志不移 开拓进取

促销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32-03

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在中国正式提出时,它主要是指在终端卖场通过商品的陈列和形象化展示,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和品牌文化,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视觉营销的研究尚未深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服饰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方面,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促销技巧加以运用。着重强调的是服饰商品展示对视觉的冲击,而并没有将它视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新概念与新领域。而通过对视觉营销产生与发展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

一、视觉营销的界定

目前对于视觉营销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一类观点着重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认为视觉营销就是利用色彩、造型、声音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顾客来关注产品。另一类观点则糅合了商品展示技术、视觉呈现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这类观点虽然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但仍然只将视觉营销界定在“商品的终端卖场”这一领域。还有一类观点则是在上述两类观点的基础上,将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深入到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方面研究。

笔者认为,所谓视觉营销,是将视觉这一心理现象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视觉呈现技术和商品展示技术,制定出不同于其他营销理念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此对目标顾客及潜在顾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对其产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它是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视觉营销结合了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识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及商品展示等学科知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概念与新领域,视觉营销注重的是在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三个领域(而非仅限于终端卖场)中有关视觉对市场营销影响的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将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原理、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领域,在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广告策划、卖场设计、商品展示甚至企业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对目标消费者形成整体的视觉冲击,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消费者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它的基础理论,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是它的核心技术[1]。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已经从百货、服装服饰、广告等行业的运用,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

二、视觉营销的演进分析

视觉营销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它的演变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营销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交换与之相适应,从而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尽早将商品销售出去,就要向顾客介绍和展示商品,这种对商品的展示过程可以说是视觉营销的雏形。

第二阶段,视觉营销的成长。李玉杰在其编译的《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源于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它“随着大批量销售(超市、低价位专卖店、多品牌店等,译者注)的来临而出现,最先是在食品行业,为了满足‘提高自选式货架陈列的有效性’这一需求,进而产生了技术性的视觉营销。接着服装行业(更广义地讲,涉及‘个人装备’的大概念)对视觉营销发生浓厚兴趣,并将相关技术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了服装商品的特点”[2]。在这个过程中,服装销售形式的改变是促成视觉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纺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不再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制作、销售,而是按照现代尺码分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成规格地销售,人们开始通过对服装店铺陈列、展示的服装进行选购。从此,商业性服饰视觉陈列技术——视觉营销开始出现,并不断得以完善。

第三阶段,视觉营销的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了,使得视觉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大商场和百货商店,都强烈地意识到了视觉营销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空间的设计和店铺的陈列。在空间的设计上,注重卖场布置设计中对天然材料、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等。在店铺的陈列方面,关注商品的分类和货架的饱和度。以主题进行商品分类,通常用于体现线条为目的的服装专卖店。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更具组织性的视觉营销的体现,是更富于心力的“系列化”。货架饱和度是视觉营销战略中的一个商品指数标准,一个高的货架饱和度表明商品更重视量,同时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个战略并不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低的货架饱和度表明产品的价值希望被最大化,整体空间饱和度呈现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这样的选择特别适用于高档商品品牌。

第四阶段,视觉营销的完善。视觉识别与视觉传达理论的产生,促使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产品设计、传播策划以及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领域。使视觉营销从一种展示商品的手段提升成为视觉战略和视觉营销体系,并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完善。

现代视觉营销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是企业营销战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随着视觉营销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它的关注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三、视觉营销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一)中国现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领域主要是在百货商店,并伴随着百货业的发展而发展,百货业的橱窗陈列开创了中国视觉陈列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左右,上海相继成立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家大型百货公司。这些百货公司的业主们非常重视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陈列,注重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公司之间竞相装潢,橱窗陈设争奇斗艳,霓虹灯异彩纷呈。在橱窗的陈列和柜台、货架的展示方面,注意突出商品美、考虑陈列的商品与观赏者的视线角度、注意商品在橱窗中的摆放位置、对商品进行分类摆放陈列等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家大型百货公司的橱窗陈列、柜台与货架的展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如果将考察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行业,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有较大影响的《万国公报》、《新闻报》、《中外新闻》、《上海新报》等,均刊登国货广告,给国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告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户外广告和招贴中常常出现的“东方美女”,给了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

(二)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依然是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尤其在百货行业,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部的陈列依然得以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和80年代,国家以及地方商业主管部门常常组织百货行业橱窗陈列的评比,以促进橱窗陈列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还借鉴前苏联政府的经验,出台了有关商业组织与技术的指导性、规范性文本,其中就包括有橱窗陈列、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的相关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原北京商学院率先在商业院校开设了《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课程,并首次出版了由果洪迟教授编著的《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教材,在大学课堂介绍零售商业有关店面设计、商店场所设计、橱窗陈列设计、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等理论。随后,原北京百货大楼橱窗陈列设计专家史美勋等人编著了《现代橱窗广告技法》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橱窗陈列的基本技法、商品陈列方式及技巧、色彩的运用、照明技术等知识。可以说,这是中国当代最早对于有关视觉陈列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探讨,是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雏形。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乃至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越来越关注视觉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眼球经济”理论,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加强了商店店面设计和店内场所设计,进一步美化视觉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广告行业则迅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新型广告媒体和高科技广告制作的应用,使得广告的视觉呈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视频广告都带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在生产领域产品制造商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造型、产品的色彩、产品的包装等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工业设计人员不仅仅只是考虑产品的功能、效用,同时也考虑产品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这些方面的实践活动促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应用,使中国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管理。而CI设计中的视觉识别,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VI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21世纪初,中国的专家学者明确地提出了“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如马大力教授于2003年在其专为服饰卖场装饰推广人员而写的《视觉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视觉营销(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VMD)是借助无声的语言,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3]他从视觉传达的原理和VMD的原则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服饰商品的陈列设计、展示设计、系统陈列设计、VMD设计等。这一观点在服饰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代表着潮流设计的服饰行业终端卖场得到了集中的运用。随后,在许多网站的策划中也引入“视觉策划”这一观点,并针对网站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网站视觉营销(Web Visual Marketing,WVM)。也就是利用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访问者的关注,加深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并不断点击了解网站信息,增强访问者对企业的好感及信任度,从而促成交易的过程[4]。严格地讲,“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属于“商品陈列的视觉化”,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设计和展示设计。也就是利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虽然,这一类的界定只能将视觉营销划定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范围,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视觉营销”的概念,对于促进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视觉营销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视觉营销的深入研究,有专家学者提出了“泛化的视觉营销”这样的观点,如梁婷婷与杨子在合撰的《作为营销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试析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及其与视觉文化之关系》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是“视觉文化背景和新的营销理念下通过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可视的视觉形象传播,而是一个涵盖了信息接受者心理意象生成过程,与意义、概念的消费相关的泛化的视觉说服过程,它与当前的视觉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的陈列、展示,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广告的设计制作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5]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的运用,已经从百货行业、服装服饰行业、广告行业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在中国的实践领域更宽广了,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理论体系。

视觉营销从最初商品展示发展到企业整体识别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视觉营销演进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为市场营销的理论丛林添枝加叶,为企业的视觉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建堤.视觉营销的理论建构及其核心技术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109-113.

[2] Gwenola Guide.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N].李玉杰.编译.中国服饰报,2005-08-12(A18).

促销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快速消费品 促销活动 成本与费用 管理与控制

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人们对快速消费品的需求远大于其他国家,使我国成为了快速消费品的主体市场。虽然市场份额在逐年增长,但是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往往存在着事与愿违的现象。下面笔者通过对啤酒行业的促销手段观察分析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广大企业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促销费用的含义、特征以及管理不到位的表现以及弊端

1.1 促销费用的含义及特征

促销是指销售者通过向消费者传达本企业产品的信息,来达到吸引或说服消费者购买,进而产生销售量增多、经济效益提升目标的经营活动。而促销费用则是在此经营活动过程中销售方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促销费用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比重大。在企业总营销费用中,促销费用通常会占到70%左右,占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 (2)形式多。促销作为重要销售途径,其具有形式多变的特点。促销费用因此也同促销行为一道变得形式多样。(3)难管理。促销费用一般分为:促销费用预算控制管理和日常费用报销管理两个部分的功能。费用管理把费用的控制管理提前到财务核算之前,实现了对部分费用的事前控制,如各大区、片区和办事处市场推广费用,个性化费、客情维护费用等。费用的多样化必然造成了促销费用的管理难度。

1.2 促销费用管理不到位的表现及弊端

促销费用管理不到位的主要表现,从大的方面讲影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个过程是消费者流失、渠道流失、终端流失以及人员流失。具体表现为:a.产品价格倒挂偏离产品定位,b.企业销售运营下降,c.渠道、终端活力降低,d.品牌负面影响。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促销费用报销各项账目,有时会发现企业对已入账报销完毕的产品仍存在有未实现的买断专场费或进店费。而对于这部分费用,实际业务人员并未支付给经销商。此外还有店招协议店未落实;生动化店面内各项生动化装饰无表现;包销售量店面在销量未达标的情况下仍支付费用;费用台帐中,销售的地址、联系电话、客户姓名等信息不全,进而导致支出费用不可追溯和验证等。啤酒企业对这些费用已经承担并也实行了入账报销,但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却未投入市场,因此当前来看,业务人员以及实体经销商可能存在弄假问题,使得企业促销费用打水漂。

2.促销活动及费用管理流程

2.1 促销活动形式以及分类

啤酒行业促销形式分为以下几项:啤酒商品进店费、商场专场买断费、销售量协议、进货赠品、生动化摆桌、陈列展示柜促销等、关键客户情感联系等,促销费用的投入也随着活动形式的多样而变化。

啤酒行业作为一项具有特定销售特点的行业,往往存在着比较大的促销弹性空间。通常情况下在啤酒的促销季节都会大量生产啤酒产品来保证市场的供应。但是往往在啤酒行业赠品成本控制上往往没有足够的估计,对啤酒运输或者赠品损失以及啤酒储存费用等现象没有足够的估算导致成本控制不达标。最后出现促销活动完美完成但是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利益亏损现象。

2.2促销活动的流程管理及费用控制

促销费用方案采用的是闭环管理,PDCA管理法,P.促销费用方案制定、D.促销方案的执行、C.促销方案监督、A.促销方案回顾。通过这个闭环管理提高费用有效性,加强费用真实性。啤酒企业要进行促销活动的流程管理,首先就要制定统一的促销费用管理流程。其中各城市的主管销售部门都要依据统一的流程和标准对促销费用进行控制管理。促销流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规范。销活动及促销费用管理流程:(1)促销方案的制定审批;(2)促销方案的执行、兑付管理;(3)促销方案及费用的核销、对账管理;(4)促销方案及费用的回顾管理。

如果要进行某系列啤酒的促销活动,就要根据市场需求量变化和主要促销活动受众先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销售渠道和销售数量等来确定一套合理的促销方案,例如通过研究超市、饭店等啤酒销售场所的啤酒销量来合理的进行配货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前期的促销赠品数量。另外对某些促销活动受众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因为啤酒消费者包含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实力等的广度比较宽泛,针对部分消费者要进行合理的调查,确定其日常需求量来进行合理的控制中奖百分比和赠品数量等。

3.总结

总之,啤酒产业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并且企业数量庞大、产品种类数量庞大,因此促销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市场效果,以扩大市场份额。本文对我国当代啤酒市场促销活动及促销费用管理控制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了一些案例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一些有效提升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叙述能够为广大啤酒企业的促销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笔者也希望企业和个人能够对本文论述不当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公司企业文化工作总结 下一篇: 税费制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