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亮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9 23:11: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德师风亮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2005年6月,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会给予“十月红”柿林木良种的称号。而且2005郑州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技术交流会上给予“十月红”金奖。根据相关的报道以及从河南省林业厅的了解,并成功召开了第二届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会议,对需要审定的相关林木品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其中有6个新型品种通过了标准,其中就有宝丰县杨庄镇林果研究部门申报的十月红柿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各个行业对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基于该树种的优势与特点,当地种植面积达到了333.33hm2以上,而且还随着规模的发展,逐渐推广到周边地区。在实地走访观察中发现,宝丰的“十月红”柿确实实至名归,并且蕴含了树木良种的所有特征。而本文主要从宝丰“十月红”柿研究的经过入手,并对其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个人拙见以供同行参考。

1 宝丰“十月红” 柿研究经过的分析

早在1996年期间就使用芽接嫁接柿树4株,在农户庭院进行非常小规模的种植,并且现状良好,一年能定植,两年能成果,三年能产出优质柿子20kg。柿子树枝条较壮,尤其是次生之后枝叶比较丰富,叶片较大厚度适中,颜色呈深绿色,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花芽形成的速度比较满意,容易早起丰产。1997年种植规模适当扩大0.27hm2,株行距离为2m×3m,每667m2种植棵数为111棵,1998年对该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嫁接,有423棵成活率较高,采用低杆矮冠,值得注意的是当年6月份分生短枝现蕾开花结果,并且开花率有30%比较理想,并且是柿树嫁接成形挂果的开端。从这0.27hm2柿园的成长情况来看:一是,该品种试验研究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二是,需要在该品种的繁育期间做好种条的准备工作。三是,要正确规划土地、嫁接苗木、相关技术操作的方案。为未来嫁接繁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2 宝丰“十月红” 柿主要特点

(1)抗异性强,适应性广。宝丰“十月红”柿树一经问世,便引起当地一些林果专业户“四荒”承包者及周边县市农村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因为该树种抗异性强,易于管理,适用于庭院和大田丘陵山坡密植栽培。尤其抗旱,抗灾能力超强,更适宜在浅山丘陵种植,加之树的经济寿命长,被人们称之为“救荒树”,致富树。(2)树冠小,结果早,丰产快。该树种树势强健,树形开张树冠较小(平均2m左右)呈半圆形。叶片深绿大而厚,光合作用强,形成花芽快而已早期丰产。1年定值,2年结果,第3年有90%的植株挂果,第4年可达丰产目标,取替了普通柿树幼年生长期长、效益低的常规种植模式。(3)果大,均匀,产量高。通过几年来的跟踪观察,宝丰十月红是和传统的磨盘柿,雁过红柿,牛心柿等其它树种相比,果实个大,均匀整齐。单果平均重300g,最大重达500g以上。单株果产40kg,产高达4000kg/667m2。且不同于其它柿种有所谓的大小年之分,丰产性能优良产量及稳又高。故被众多农户所看好并得以广泛推广。(4)果实品质优,经济效益好。“十月红”柿果实,综合品质优良。外形美观,浓红透亮,自然脱色。无核果实占33.6%,单果种子1~2粒,果肉质多,纤维少含糖量高(18.68%),果味鲜甜纯正,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果实成熟期(农历十月中下旬)晚,皮偏厚,果肉硬既能自然避开柿子上市的旺季,又便于储运保鲜以延长商品寿命占领淡季市场,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从几年来十月红柿的推广及市场行情来看,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被农户视为”摇钱树”,不少农民因此走上致富路,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5)绿色环保。由于该树种具有较强的抗异性,日常管理中一般不用喷洒农药。密植度高(100~110株/667m2),枝肥叶茂成林快,能防沙挡尘,净化空气,有夏绿花黄,秋果鲜红艳丽逸人之美称,可为绿色环保型,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环境生态效益极佳。

3 结语

宝丰“十月红”柿是宝丰县杨庄镇林果研究所所长胡红伟从当地农家品种“门丁柿”中选育的优良变异单株。此品种树体较大,而且树势良好,树冠自然开张呈半圆形。果实扁圆,成熟期间颜色称粉浓红色,每一个柿子的重量为200~300g,8月中下旬成熟,具有良好的风味。这个品种具有一定程度的丰产性,尤其是早产性,一般在嫁接苗定值之后的3年始果,4年生单株产量达40kg、果实含糖量18.86%,可滴定酸总量为0.27%,可溶性固形物为20.9%,VC含量为30.28mg/100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3.39mg/100g,果实综合品质优良。通过分析发现宝丰“十月红”柿品种优良,名副其实,特点明显。鲜柿果品市场前景广阔,有很大挖潜空间。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1)该柿树树冠小,树体控制在2m左右。(2)结果早、丰产快,该柿树3年挂果,4年丰产。(3)果大、均匀、产量高,该品种单果重200~300g,最大可达500g左右。(4)抗旱、抗逆性强,一般不用打药,可为绿色环保型。(5)品质好,含糖量18.68%、可溶性固形物20.9%、氨基酸53.39%。色泽呈粉浓红色。(6)该柿树品种成熟晚,农历10月中、下旬成熟,错开了柿子上市的旺季,价格好,效益高。

篇(2)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按照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大小,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有形资产损坏;经营中断和系统错误;有关执行、交割和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等。

此外,各银行及银行业协会也有不同的操作风险定义,尽管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还不一致,但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普遍采纳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界定,我国现阶段的起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

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适用性分析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介绍了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BASIC INDICATOR APPROACH, BIA)、标准法(STANDARDIZDE APPROACH, SA)、高级计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 AMA)。这三种方法的复杂性和度量的准确性依次上升,分别适用于具有不同风险管理水平的银行。

(一)基本指标法

基本指标法只与总收入挂钩,是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最基本方法。

KBIA=EI*

式中,KBIA表示基本指标法需要的资本,EI表示该银行的总收入(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值的定义值为12%。

基本指标法的优势是易于操作,几乎任何银行都可以使用此方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但是巴塞尔委员会建议国际性银行及以往操作风险高发的银行不宜使用此方法。而且由于具体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暴露与总收入之间的相关性不确定,不能充分反映各金融机构的具体特点,因而不能作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的有效方法。

(二)标准法

标准法细化出公司财务、交易与销售、零售银行、商业银行、支付清算、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等8类银行业务部门,不同的业务部门赋予不同的操作风险权重。

KSA=(EI1-8*1-8)

式中,KSA表示标准法需要的资本,EI1-8表示该8类业务分别的收入;1-8值为特定业务部门的操作风险损失经验值与该业务部门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委员会设定的固定百分数,一般为12%、15%、18%。

通过业务部门细分,标准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险敏感度,因而可成为银行的短期选择,但由于SA法中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各业务部门风险权重不一,银行倾向于发展低权重()的业务从而减少操作风险资本的计提,进而全部或部分地规避金融管制,导致“监管套利”。

(三)高级计量法

高级计量法(AMA)使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计算操作风险资本,风险敏感度大为提高。

1.内部衡量法(IMA)

内部衡量法是银行采用监管当局规定的方法,由商业银行自己搜集、整理损失数据,自己估算操作风险资本的一种方法。

Ki,j = i,j * EIij * PEij * =i,j * ELij

式中,Ki,j表示内部衡量法需要的资本;EIij表示每一业务部门和损失事件的组合,银行利用自己的内部数据计算风险暴露指标;PEij表示参数损失概率;LGEij表示给定事件发生概率情况下的损失;i,j 表示监管当局针对每一业务部门和损失事件的组合给出一个风险系数,这样预期损失(ELij)就通过风险系数转变为操作风险资本(Ki,j)。

内部计量法为银行计量操作风险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但风险系数(i,j )是监管当局根据行业整体的操作风险状况设定的统一标准,不一定符合特定银行以及特定业务部门的风险分布状况。虽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引入RPI调整机制,但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整个银行业的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之间必须有稳定的线性函数关系。但EL与UL之间的关系受操作损失发生的频率、操作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多因素影响,却未必符合这一前提假设。

2.损失分布法(LDA)

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为每个业务部门、损失事件测算出两个概率分布函数,一个是单个事件的影响,另一个是下一年事件发生的频率。然后,银行根据这两个测算的概率分布,以操作VaR方法为基础,给定一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通常是一年),计算操作预期损失(ELij)和非预期损失(ULij)。最后,计算出累计操作损失的概率分布函数,所有业务部门、损失事件操作风险值的总和,就是银行最终的操作性风险资本要求。

LDA是目前银行度量和管理操作风险最具风险敏感性的方法(Frachot,Georges and Roncalli, 2001),它在校准过程使用银行内部损失数据,因而被视为最接近银行的实际风险度。

3.记分卡法

以记分卡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银行应首先按照银行业务部门确定操作风险资本计提额后,再依据“记分卡”的结果持续修正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控制环境。记分卡法是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资本计量,改善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环境,进而降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频率和损失的严重性。

在定量的计量方法方面,记分卡法和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记分卡法不只依赖历史性的损失资料,更重要的要辅以定性评估、分析因果关系,并以历史性损失资料验证资本要求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变更的合理性。但使用此方法时应尽量降低风险管理人员的主观性,使定性评估与定量计量更完美的结合,使操作风险资本计提的估算更完善。

三、AMA应用中的内、外部数据处理

高级计量法(AMA)使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计算操作风险资本要求,风险敏感度大为提高。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目前已具备逐步使用高级计量法的条件,但运用AMA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足够高质量的操作损失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内部操作损失数据的搜集,还未建立起内部操作损失数据库,已经搜集的损失数据中也多数为高频、低额的损失。内部操作数据的不足使得各银行难以精确计算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尤其是对于高额/低频的事件类型。然而,人们已经认识到高额/低频的损失事件构成了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主体(Baud, Frachot and Roncalli,2002),要提高资本度量的精度,银行需要从公共或者行业数据库中获取外部数据以补充其自身数据。

高级计量法是银行用定量和定性标准,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计算监管资本。鉴于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的不断发展,巴塞尔委员会不规定用于操作风险计量和计算监管资本所需的具体方法和统计分布假设,但银行必须标明所采用的方法考虑到潜在严重的“尾部”损失事件,这就要求银行不仅要采用本机构的内部数据,对于极端的低频、高额损失事件及难有历史数据来支撑的新业务等又要采用外部数据。

而内、外部数据处理也正是AMA应用中的难点,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定实施难点的一份国际银行业统计显示,60%的银行选择了数据问题,相信国内银行在此方面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作为难点包含了多方面的意思,首先是内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数据定义是否清晰,有关员工对数据的理解是否规范,数据的整合方法和关系是否科学;其次是外部数据能否直接用于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外部数据与本银行潜在损失的相关性等。

(一)内部数据审查与筛选

在AMA的应用中,内部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着信用风险评级的结果。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程序审查损失数据,程序还包括对已经评级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适当性的评估。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内部数据审查和筛选:数据规模是否足够大,观察期足够长,是否覆盖一个经济周期;管理人员是否对内部损失事件数据进行跟踪收集与记录;损失事件数据间有无矛盾等。

(二)外部数据外理

银行广泛使用两种方法来处理外部数据。

第一种是定量方法,直接将外部数据导入模型。例如,对于内部数据中很少(或没有)高额损失类型,花旗银行使用外部数据来估计其操作风险暴露,使用相关关系技术,假定同一业务部门和事件类型的内、外部数据可以用同一类型的损失程度分布(如对数正态分布)建模,来修正报告偏差和银行控制环境中的差异。

第二种是定性方法,引入外部数据加强讨论。大通曼哈顿银行要求评估超过1年期的高额损失的频率,以其业务部门对应的外部数据来模拟可能的高额损失,如果某种高额损失在近几年频繁发生,就要调高此种高额损失的产生概率。

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定性为主的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现代风险管理模式转变,建立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选用适当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尽管目前我国很难采用那些先进的操作风险量化方法,但是操作风险的量化将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风险损失数据库的建立,为日后使用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作准备。

3.借鉴国际经验,创造一个合适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我国的操作风险管理应该积极借鉴这些原则,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应基本覆盖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缓释、控制和报告等程序和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整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构建责权明晰的管理架构。

4.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建设。由于操作风险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其业务人员必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操作风险管理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熟悉操作风险管理业务的人员非常匮乏,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the third consultative document, April 2003.

[2]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Modifications to the Capital Treatment for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Credit Losses in the New Basel Accord, 30 January 2004.

[3]Baud, Nicolas, Antoine Frachot and Thierry Roncalli, 2002, Internal data, external data and consortium data for operational risk measurement: How to pool data properly, Working paper, Groupe de Recherche Oprationelle, Crdit Lyonnais.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Of Operational Risk.Basel,February,2003.

[5]Pezier, J.(2002):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SMA Discussion Papers.

篇(3)

0、引言

云南陆良大莫古风电场49.5MW工程包括33个风机基础工程,风机机组基础设计环境类别为二b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址区地震基本裂度为7度。风机基础为圆形,主体混凝土标号为C35,抗渗等级W6,垫层混凝土标号为C15,主筋为22、25、32及16、20钢筋砼基础,底部直径17.5米,基础埋深3.2米。单基砼方量420立方。基础环直径4米,高2.16米,埋入砼1.52米。

1、风机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风机基础施工工艺流程为:基础开挖C 15混凝土垫层施工浇注仓面准备(立模、底层绑钢筋、基础环粘橡胶垫圈并安装调平、埋管、架立上层钢筋

等)质检及仓面验收混凝土配料混凝土搅拌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入仓浇注振捣收仓抹压保湿保温养护拆模质量检查修补缺陷土方回填。

2、监理控制要点

2.1重视基坑验槽工作

云南陆良地质状况属于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溶槽,加强验槽,确保基坑底部的整体性和持力层的均质性,全场经验槽发现坑底存在大断裂、溶槽淤泥以及半岩石半粘土的共6个机位,均由地勘建议,设计确认出具处理方案,监理严格按照方案监督施工单位落实,保证了地基的可靠行。

基础断层

溶槽基础

2.2基础环安装及水平度检查

基础环安装提前由施工单位制定专门方案上报审批,基础环水平度的监理检查每基最少3次,分别在基础环吊装完成后,钢筋隐蔽前,和砼浇筑后,每个基础环布设8个测点,水平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测量采用现场二次制作的标尺,两台水平仪同时读数,并做好观测记录,测量人员签字,监理复检单独做好数据记录。

2.3大体积砼施工过程控制

大体积砼施工控制的重点首先保证不出现温度裂缝,其次保证浇筑的连续性,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3.1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

在大莫古风电场基础施工中,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采用泵送工艺,使风机基础混凝土满足设计标号、泵送工艺、低水化热和缓凝的要求,基础用料采用425号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骨料级配良好,各种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水洗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采用破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从材质源头控制骨料的合格。外加剂掺入膨胀剂和泵送剂,具体配合比如下: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W6 坍落度 160--180

水泥 普硅P.O 砂 细度模数 粗砂 3.30

42.5 碎石 粒径(mm) 9.5~~31.5

单方用量(Kg) 水泥+粉煤灰 水 砂 石

外加剂

泵送剂 膨胀剂

380+98 210 722 1010 3.8 30.16

2.3.2对砼生产的监理控制措施

对水泥、粉煤灰、膨胀剂等材料查验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检,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对砂石进行抽样复检,必须符合确定的配合比对砂石性能的要求。

按配合比要求进行计量检查。检查搅拌站各种衡器是否定期校核,保证计量准确。调电脑数据,检查各组份的计量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膨胀剂的掺量必须足量。

检查砼的搅拌时间。每工作班至少抽查两次,砼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

坍落度检查:在搅拌站和浇筑现场分别检测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两次,评定时以浇筑现场的实测值为准,控制在16―18cm之间。

强度和抗渗等级检查:在浇筑现场随时抽取砼试块,标准养护强度试件每基取4组,抗渗试件每基取样一组,同时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每基2组。

2.3.3砼保温及检测工作

根据大体积砼施工规范,大体积砼里表温差(砼浇筑体中心和浇筑体表层温差)不宜超过25

2.3.4连续浇筑

大体积砼浇筑必须保证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cm,呈梅花形布置。大莫古项目在浇筑前,监理提出4条保证连续浇筑的措施,包括:材料供应足量、搅拌站备用发电机到位,机械备件到位,现场预备溜槽、灰斗和汽车吊,泵车配备机修人员到位,以防止浇筑过程停电、搅拌设备毁坏、泵车故障、水泥等材料供应跟不上等情况的出现,确保浇筑的连续性。浇筑过程中,监理进行旁站,督促落实确定的浇筑方案,旁站监理的重点是:浇筑顺序,振捣工艺,注意分层均衡浇筑,不产生施工冷缝。

2.3.5表面裂缝的防治

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以防止砼表面出现塑性沉缩裂缝和表面快速失水引起的干缩裂缝。对风机基础收面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风电场基础浇筑完成后脚印都在上面就进行了覆盖,这样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砼的抗渗性能等都影响极大,大莫古项目监理要求基础收面必须挂线,抹压次数不少于2次,这样避免了既基础表面出现大面积的裂纹,又保证了基础的局部出现高鼓,局部又低洼“缺肉”现象,使基础的耐久性,抗冻融性能得到充分保证。

3、结束语

风机基础是风电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机运行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正确的施工和监理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监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控制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无锡为布码头这一说法,不见于无锡地方的正史如历代的《无锡县志》、《锡金县志》等,仅见于清代无锡一位儒生对当时徽商行话的记载,其可靠性如何?

    无锡数千年文字记载史上从未有过本邑种植出产棉花的记载,然而,在清代乾隆年间,无锡(本文中指当时的无锡、金匮两县)每年运进大量外地棉花,然后生产大批棉布运销外地,成为棉花、棉布的大型集散地。无锡这种原料、产品两头在外,又大进大出的经济格局,被当时着名的徽商誉为“布马头”。这是无锡地方经济史独特而光彩的一页。

    据广泛检读各类资料,无锡布码头的名称,始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无锡儒生黄卬的着作《锡金识小录》,可是,这一名称却一直未再见于同时期及以后的无锡正史如《锡金县志》等或其他的着作。因此,无锡布码头之说很有孤证单行的嫌疑,它的可靠性、权威性如何?会不会是溢美虚饰之词?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黄卬是怎样说的:“常郡五邑,唯吾邑不种草棉,而棉布之利独盛于吾邑,为他邑所莫及。乡民食于田者,唯冬三月。及还租已毕,则以所余米舂白,而置于囷归典库,以易质衣。春月则阖户纺织,以布易米而食,家无余粒也。及五月田事迫,则又取冬衣易所质米归,俗谓‘种田饭米’。及秋稍有雨泽,则机杼声又遍村落,抱布贸米以食矣。”“怀仁、宅仁、胶山、上福等乡,地瘠民淳,不分男女,舍织布纺花,别无他务。”“布有三等,……坐贾收之,捆载而贸于淮、扬、高、宝等处,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尝有徽人言‘汉口为船马头,镇江为银马头,无锡为布马头’,言虽鄙俗,当不妄也。”(1)

    这几段话概括了基本情况,从而把无锡布码头的轮廓凸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注意。

    千百年来,在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中,农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务农是农民的根本,是生命线,纺织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副业而已。但是,这种封建经济制度与生活模式,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无锡已有了巨变,农民耕作力田一年所得,在交纳地租后,只剩下三个月的口粮,其余时间依靠典当铺的高利贷和家庭手工纺织度日,其中春秋两季长达半年的时间,农民就靠“阖户纺织,以布易米而食”,维持生计。这说明当时家庭手工纺织已不再是副业,而是农民的主要谋生手段。非但如此,在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下的地区,还出现了纺织专业户,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男子“别无他务”,和妇女一样地纺纱织布,已完全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手工纺织业已独立于农业而存在。

    另外,无锡本邑历来不种植生产棉花,但每年都有数十百万疋棉布运销外地。这种原料、产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安徽徽州商人们的注意。明清时期,徽州多豪商大贾,形成资本雄厚的徽州商人集团。他们转输懋迁,经商足迹遍于全国各地,在全国商业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徽商十分注重收集归纳各地商情,早在明代徽商黄汴就着有《一统路程图记》,详细记录全国商路沿途情况,受到商界欢迎。黄卬着作中记述的“船马头”、“银马头”、“布马头”口碑,显然是徽商根据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处货物流通、市场规模等情况,总结出来的商情指南,在当时显然是备受商人们重视的。

    然而,黄卬是儒生,他对于徽商的无锡为“布马头”这种白话口号式的言语,是不满意的,所以在秉笔直书后,仍评论斥之为“鄙俗”。黄卬之所以有这样复杂的心态,原因有两个:一是与他着作的宗旨有关。他撰述《锡金识小录》,目的是补写“事有系于民俗利病而志不及载着,于民生艰窘之故,尤拳拳焉”,(2)而当时无锡的家庭手工纺织业确实已在人民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他不得不把徽商对无锡观察后的正确论断记录下来。二是他亲身有所感受。黄卬虽为儒生,生活却很贫苦,“所居老屋三楹,寝室庖湢咸在,纺车织具、钺管刀尺纵横错置,子女啼笑满前,君但危坐持一卷洛诵,不少休。”(3)从这记载看,他不仅住房狭小拥挤,而且连生活还要依赖家人纺织补贴维持,是加入“以布易米而食”行列的。这说明不仅农民,就是县城市民也从事纺纱织布,家庭手工纺织遍及城乡,非常发达。所以,黄卬对无锡为“布马头”感触尤深,终于能够跳出封建士大夫轻视经济的狭隘圈子,慧眼独具,给我们留下无锡地方经济史的宝贵材料。

    此外,无锡“布马头”名称虽不再见于其他古籍,但有关无锡家庭手工纺织业发达,棉花棉布交易活跃的史料,在不少其他清代着作中也有所发现,且相当丰富,因此无锡为布码头不能说完全是孤证单行,关于这一点将在下文展开。

    从上述分析看,无锡“布马头”之称虽仅见于《锡金识小录》,却是当时无锡社会经济情况的实录,并且它还是徽商综合各地商情归纳总结出来的,是很为可靠与很具权威性的结论。

    清代无锡的一些诗文中,透露出无锡布码头原料与产品两头在外的运行方式;依托大运河交通的便利条件,当时无锡北门的布行巷等成为布码头的“心脏”。

    无锡布码头的史料在《锡金识小录》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外,在无锡的其他一些地方文献中亦有记载,排比研究这些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探求出当年布码头运行的一些情况。

    “晓听机声夜纺纱,不知辛苦为谁家。长头卷好郎欢喜,帽头冲寒去换花。”“花布开庄遍市廛,抱来贸去各争前。要知纺织吾乡好,请看江淮买卖船。”诗后有注云:“邑中布疋多行于江淮一带。”(4)这两首诗里呈现出四个不同场景:农民夤夜忙碌地纺纱织布;清晨赶路去换棉花;市街上布店花铺鳞次栉比,熙熙攘攘,交易活跃;运输棉花、棉布、粮食等物资的大型货船帆樯相随,络绎不绝。这四个场景实际上就是当时无锡布码头生产、交换、市场、物流四个重要运行环节,由于是以诗歌形象思维的形式来表现,显得格外具体、鲜明、生动,堪与黄卬的记载相互印证。

    诗的作者杨伦,无锡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曾官浙江太平县知事。他是黄卬的门人,受老师关心民生思想的影响,有关当时家乡的经济生活也能够写入诗中,显得难能可贵。这两首诗是他寓居湖尖(即今江尖)时创作的,主要描写北门一带的景象。到北门街市花店布铺换米换棉花的农民,大多来自北乡近城的农村。那末,远离县城的农民又到何处去作交易呢?

    分散在四乡的农民,不必远道到县城去换棉花换米,就近到所在市镇即可。乡间市镇同样布店花铺众多,交换忙碌热闹的市面,一点也不亚于县城。当时纺织专业户最为集中的上福乡的安镇就是典型的例子。安镇二里长街“市店多花庄米铺,络绎求市者,十数人为群,虽二三十里外,小舟捆载而来,易木棉、籼米去,一晨或得布万疋云。肩摩喘汗,店火至更余去柝于辄,寒暑无间。”(5)类似安镇这样的市镇,当时无锡有近20个。这些市镇作为乡间区域性的商品流通中心,沟通千万家织户,在生产和交换之间架起第一座桥梁,构成顺畅在流通渠道,是无锡布码头的“微血管”网络。

    这“微血管”网络又与布码头的“心脏”紧密相连,可这“心脏”在哪里呢?“市镇间布庄连比,皆预贸木棉为本,易而贮之,以汇于总行。北关外有布行巷,其总处也。”(6)这“总处”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脏”。布行巷地处无锡城北大运河旁,水陆交通便利,因而那里大布庄云集,一方面把从外地采购来的大量棉花运往各乡市镇,另一方面又把各乡市镇布店送来的布疋汇集后运销外地。

    值得指出的是,当时无锡棉布虽由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但在商品经济的制约下,其规格却能够做到划一整齐。当时生产的棉布长度有3种:以三丈为匹的,称为“长头”,以二丈为匹的,叫“短头”,两者都用于换取生产资料棉花;以二丈四尺为匹的,名为“放长”,专用来换米换钱。杨伦诗中所说的“长头”,即是三丈为匹的棉布。

    以上两方面情况表明,无锡布码头运行方式呈城乡两级网络的态势。乡间市镇连结分散生产的千百家织户,形成“微血管”网络后汇向“心脏”,作为“心脏”的北门布行巷则与外地原料、产品市场紧密联系,运出棉布,运进棉花,解决无锡本埠不出产棉花原料匮乏和大批棉布需要销售的两个关键问题,使得无锡布码头大进大出的经济机制能够和谐、顺利地运转起来。

    无锡形成布码头,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它起于康熙年间,至所谓的“同治中兴”时落幕,历时近200年,将之说成起于明代,是缺少根据的臆断。

    从前面二节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无锡布码头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当时无锡家庭棉手工纺织业异常兴盛,棉布生产发达,其二是无锡每年有大批棉花、棉布进出,已成为棉纺织原料、产品的大型集散地――无锡已是商品流通十分发达的地方。无锡能够成为这样的布码头,仔细分析起来有四个原因:

篇(5)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桥梁裂缝的处理方法有多种,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实际中常见且经常使用的处置方式。

一、裂缝表层封闭修补法

桥梁产生的裂缝,对于宽度小于限值,非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属于表层裂缝,对于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表层裂缝的表面封闭修补常用方法有表面抹灰法、表面喷浆法、凿槽嵌补法和加箍封闭法等。达到保证结构的耐久性的目的。

(一)表面抹灰法。水泥砂浆涂抹法的操作步骤是先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糙面应平整),洗刷干净后,洒水使之保持湿润(但不可有水珠),然后将水泥砂浆(1:1~1:2)涂抹其上。涂抹时应先用纯水泥浆涂刷一层底浆(厚度约0.5~1.0mm),在将水泥砂浆一次或分次抹完。涂抹的总厚度一般为10~20mm ,最后用铁抹压实、抹光;配制砂浆时,砂子不宜太粗,以中细砂为宜,水泥可用普通水泥。夏季施工时,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涂抹3~4小时后应洒水养护。冬季应注意保温,避免因受冻而强度降低。

(二)表面喷浆法。对于混凝土表层病害较严重、混凝土空洞孔洞较多,碳化严重等病害,可采用此方法。表面喷浆法的操作步骤是先对需要喷浆的结构表层仔细敲击,敲碎并除去剥离的部分,若为钢筋混凝土,还须清除露筋部分钢筋上的铁锈。接着将裂缝表面凿毛(V形槽),并用水冲洗结构物表面,在开始喷浆前将基层湿润一下。最后喷射—层密实、高强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以封闭裂缝。根据裂缝的部位与性质及修理的要求与条件,该方法可分为无筋素喷法、挂网喷浆法等。

(三)凿槽嵌补法。当裂缝宽度小于0.25mm时,通常采用凿槽嵌补法,其操作步骤是先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深槽,槽形根据裂缝位置和填补材料而定(多采用V形槽),再将槽两边混凝土修理整平,将槽内清洗干净。随后在槽内嵌补粘结材料。当填补水泥砂浆时,应先保持槽内湿润且无积水;当填补沥青或环氧材料时,应先保持槽内干燥。

(四)加箍封闭法。加箍封闭法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的主应力裂缝修补。修补用的直箍或斜箍可由扁钢焊成或圆钢制成,设箍方向应与裂缝方向垂直。箍与梁上下面接触处可垫以角钢或钢板。

二、裂缝的表面粘贴修补法

表面粘贴法用胶粘剂将玻璃布、碳纤维布或钢板等材料粘贴在裂缝部位的混凝土面上,现将粘贴玻璃布法与粘贴钢板法分别加以介绍。

(一)粘贴玻璃布法。粘贴玻璃布法所用的玻璃布由无碱玻璃纤维织成,耐水性好、强度高。它又可分为无捻粗纱布、平纹、斜纹布、缎纹布、单向布等多种,其中无捻粗纱布因强度高,气泡易排除、施工方便,最为常用。玻璃布在使用前必须除去油蜡(玻璃布在制作工程中加入了含油脂和蜡的浸润剂),以提高粘贴效果。粘贴时,先在粘贴面上均匀刷一层环氧基液,接着展开、拉直玻璃布,放置并抹平使之紧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刷子或其他工具在玻璃布面上刷一遍,使环氧基液浸透玻璃布并溢出。随后在该玻璃布上刷环氧基液。接着可按同样方法粘贴第二层玻璃布。粘贴时,为了压边,上层玻璃布应比下层的宽10-20mm。

(二)粘贴钢板法。首先按所需尺寸切好钢板,用打磨机研磨,使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修凿裂缝附近混凝土表面使其平整,用丙酮或二甲苯擦洗修补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及钢板面以去除粘结面的油脂和灰尘,在钢板和混凝土粘贴面上均匀地涂刷环氧基液粘结剂,用方木、角钢和固定螺栓等均匀地压贴钢板。待养生到所需时间后,拆除方木、角钢等材料,并在钢板表面上再涂刷一层养护涂料(如防锈油漆)。

三、裂缝的压力灌浆修补法

压力灌浆法一般用于裂缝宽度大于0.25mm 时,且裂缝多且深入结构内部或结构有空隙的部位。它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将浆液灌入结构内部裂缝中,以封闭裂缝,恢复并提高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该法依据灌入浆材的不同,可分为水泥灌浆法,灌浆材料有纯水泥、水泥砂浆、水泥粘土、石灰、石灰粘土、石灰水泥等;化学灌浆法,灌浆材料有环氧树脂类浆液、丙烯酸酯类浆液、水玻璃类浆液、丙烯酰胺类浆液、丙烯酸盐类浆液、聚氨脂类浆液等;以及沥青灌浆法。

(一)水泥灌浆修补法。灌浆前应再仔细检查一遍裂缝,确定修补的数量、范围、钻孔的位置及浆液数量。钻孔时,一般不可顺着裂缝方向。钻孔轴线与裂缝面的交角以大于30度为宜。钻孔完毕后应清孔,可用水由上向下冲洗各孔。用水冲净后,再用压缩空气将各孔吹干。孔眼的冲洗、吹风是按由上向下、一横排接一横排的顺序进行的。灌浆前应先将结构中大的裂缝与孔隙堵塞起来,以防灌浆时浆液通过它们流到表面,即止浆、堵漏处理。止浆、堵漏主要有三种方法,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涂抹,用环氧胶泥粘贴,用棉絮、麻布条等嵌塞等。灌浆前应作压水或压风试验,以检查孔眼畅通情况及止浆效果。通过结构上人工钻成的孔眼将水泥浆液灌入。

(二)化学灌浆修补法。灌浆前应先对修补部位的裂缝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做好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据此计算和安排有关灌浆材料配量、埋嘴、灌浆注射等工作。在裂缝两侧画线之内用小锤、手铲、钢丝刷等工具将构件表面整平,凿除突出部分,再用丙酮擦洗,清除裂缝周围的油污,但不要将裂缝堵塞。应选择大小合适、自重尽可能轻的灌浆嘴。嘴子的布置原则是:宽缝稀,窄缝密;断缝交错处单独设嘴;贯通缝的灌浆嘴设在构件的两面交错处。埋嘴前,先把灌浆嘴底盘用丙酮擦洗干净,然后用灰刀将环氧胶泥抹在底盘周围,骑缝埋贴到构件裂缝处,但不要将灌浆嘴和裂缝灌浆通道堵塞。埋嘴后,应封闭其余裂缝,进行嵌缝或堵漏处理,以保证浆液将裂缝填充密实、防止浆液流失。

篇(6)

水利水电项目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造成不确定性事件的原因又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也就是由于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一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造成的。纯粹从理论上说,项目的信息的不完备,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得到降低的,但是却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完全的消除。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人的认识能力所限。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属性,我们能够认识这些属性,靠的是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描述来实现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也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对于项目的各种描述数据和信息去了解项目、认识项目并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和变化。但是,人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因素都可能会让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上存在缺陷,因此,人们对于项目自身,以及项目的风险识别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从信息科学的角度上说,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这种局限陆,从根本上来看是人们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这种矛盾造成的,从现象上来看,是因为人们对该事物所拥有的信息不完备。人们对于项目的认识同样存在这种认识能力的限制问题,所以就造成了不能确切地预见项目的未来,从而形成了项目风险。

(2)信息本身的滞后特性。从信息科学的理论出发,信息的不完备性是绝对的,而信息的完备性是相对的,造成这一客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如前所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属性,几乎都是因为数据和信息的描述,我们才能认识的,然而从实际经验中,我们知道人们只有在事物发生后,才能可以通过总结和分析获得客观的、真实的数据。也就是说,由于数据加工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会造成我们对事物的信息的掌握与该事物本身相比较而言会存在一个滞后性,这样就形成了信息本身的滞后特性。从某种意义上看,完全确定性的事件是不存在的,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的认识更是如此。这种信息的滞后性是造成信息不完备性的原因之―,是造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在承认项目风险存在的客观前提下,也是可以通过对项目自身的不断分析探究,进一步加强我们对项目的认识,保证信息的完备性程度不断地提高,减少风险的程度。

2.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工作

应该说项目风险识别,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是最主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之一,项目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项目风险识别中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这是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一目标。项目管理者要想进一步分析这些风险的性质和后果,就必须要首先确定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因此,在项目风险识别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对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能够找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整理汇总成项目风险的清单。

(2)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这是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二项工作目标。要想正确的把握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规律,准确度量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最终实现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就需要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因此,项目的管理者在项目风险识别活动中,必须要根据项目风险清单,全面分析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这些因素对项目风险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式、影响方向、影响力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把这些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与项目风险的相互关系描述清楚。

(3)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三项任务和目标。一般来说,当项目管理者顺利的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后,即需进一步的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项目风险识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和消除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而争取和扩大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有利后果。项目风险识别还必须识别和界定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当然,在这一阶段对于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的分析。

3.项目风险识别所需的信息和依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项目组织内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和项目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所以,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风险识别时,需要把握的依据和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产出物的描述。项目产出物的描述是进行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在项目风险识别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识别项目的工作能否按时、按质、按照预算限制,最终生成项目的产出物,从而实现项目的目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最根本的目标,是要能够按照项目产出物的质量要求,提供合格的项目产出物。因此,项目风险识别首先要根据项目产出物的描述去识别出可能影响项目产出物质量的各种风险。所以,项目产出物的描述是项目风险识别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这包括对于项目产出物的数量、质量和技术特性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和说明。

(2)项目的计划信息。这里主要是指包括项目的集成计划和各种专项计划所包括的全部信息和文件。这些信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或支持信息,也就是在识别项目风险时,承担风险识别的说明和对于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的描述与支持;二是作为项目风险识别的对象,也就是在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承担分析和识别各种计划中的风险和风险因素的主要职能。比如说,项目成本计划信息,就是项目管理人员在分析项目质量风险中需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和支持信息。因为,当项目预算缺口比较大时,就必然会出现因为资源不足,或者资源质量下降而造成的项目质量问题,更直接的说就是一定会出现项目质量问题的风险;同时项目成本计划也可以作为项目风险识别的对象,通过对于这种计划的分析识别出项目所存在的超出项目预算的风险,这也是项目的一个很重要的风险方面。

(3)历史资料。以前完成的项目实际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情的历史资料,对于识别和确定新项目的风险和威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信息和依据。因为“前车之鉴”在风险管理中是最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所以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收集各种有用的历史信息。特别是各种历史信息中有许多历史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既有有关项目256。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在项目的不确定性,或者说项目的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方法运用得当,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自觉地开展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就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化解风险,或者消减风险带来的后果。而在项目风险的不同阶段,也需要管理者对风险有不同的作为。管理者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可以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去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世明.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1(03).

篇(7)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是承担桥梁建设的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成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经济主体和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必须承担各种民事责任,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意外而产生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桥梁施工的施工过程的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环境恶劣,施工队伍相对不够稳定,同时伴随着桥梁跨径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客观上都加大了桥梁在施工阶段的风险。施工企业作为服务性质的企业除了要满足跟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条款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桥梁这一产品的特殊性,在施工期间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从技术层面上对风险的各因素进行有效的把握,进而对桥梁施工风险进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提高自身抗灾和减灾能力,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问题

桥梁施工风险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自然风险有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海啸、滑坡、山崩、泥石流、洪水等水文地质灾害,台风、龙卷风和咫风、暴风雪、严寒、酷热等气象灾害;人为原因有设计的错误、施工管理的错误和问题、施工操作的错误等。从风险事故表现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桥梁主体本身的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桥梁主体结构本身的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基础工程包括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基础是结构的根本,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基础工程的主要风险事故有位置偏差、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严重沉降、地基强度破坏、地基溶降与渗透破坏;地震引起的地基液化、地基震陷、地基滑动、地基冻胀;人工地基事故如石垫层质量事故、桩基质量事故、设备基础质量事故。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它可分为现浇和预制装配两种。主要的风险事故有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不够、裂缝、空洞、结构错位变形以及抗渗指标等;钢筋工程事故如钢筋材质不符合标准、漏筋或少筋、钢筋错位偏差、钢筋脆断、钢筋锈蚀;混凝土工程事故如原材料质量不良、骨料质量不良、拌合水质量不合格、外加剂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孔洞事故,以及没有即使养护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事故如锚具质量问题或破坏、预应力钢筋质量问题、预留孔道问题、预应力失控、构件翘曲等。

(2)为完成主体工程采取必要的临时工程的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斜拉桥的拉索、悬索桥的主索、拱桥的吊杆等隐患,尽管在施工阶段它们没有明显的事故发生,但是如果因施工工艺原因造成防腐效果受到影响的话,会给日后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危害性极大。

(3)为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其它相关的事故。钢结构工程主要风险事故有焊接质量问题如咬边、假焊、尺寸不符、未焊透、气孔、裂纹、夹渣;铆钉和螺栓连接问题如松动、断头、切断、高强螺栓滑移;结构变形包括局部变形和总体变形、倒塌等。砌石工程的主要风险事故有所用的石料强度不够;所用的砂浆不合格;砌筑的先后顺序和砌筑方法的不规范;以及砂浆不饱满而造成桥梁裂缝或坍塌等。

2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

桥梁施工与一般的安全事故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研究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具体原因之前,明确这些特点对更好的分析事故原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风险因素有如下特点。

(1)严重性: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影响往往较大,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会导致群死群伤或巨大财产损失

(2)复杂性:桥梁施工工序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影响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同一类安全事故,其发生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3)可变性:许多桥梁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并非静止的,而是有可能随着时间而不断地发展、恶化的。

(4) 多发性:桥梁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往往在桥梁某部位或工序或作业活动中发生。

3桥梁施工阶段风险的防范对策

桥梁施工风险控制分为人为风险控制、技术风险控制、自然风险控制三方面;

3.1人为风险控制

加强项目招标管理,进行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资质的审查,优选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

加强项目招标管理,进行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资质审查,优选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风险意识等培训。

进行有效地施工监控。

严格按照相关桥梁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3.2施工技术风险控制

施工前的预防措施和方案

修改施工方案,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开展必要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专题研究。

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立施工阶段风险预警、预报与应急预案体系。

施工时的控制

严格按照相关桥梁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进行必要的施工监理和验收。

进行必要的施工监理和监控。

施工阶段风险预警与预报。

施工阶段风险跟踪控制。

关键施工环节的风险专题评估与控制。

(7)在重大风险施工发生时,启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采取必要的事故处理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

进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动态管理。

(8)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3.3自然风险控制

地质

(1)对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和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复核,必要是进行补充勘察或补充的工程地质勘察专题研究。

(2)根据准确的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和专题研究成果,重新选择施工方法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3)必要时,设立专门的观测站台,对桥址处的工程地质构造和区域地质稳定性等进行长期跟踪观测。

(2)水文

(1)对水文勘察结果和水文勘察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复核,必要时进行补充勘察或补充的水文勘察研究专题。

(2)根据准确的勘察结果和水文勘察专题研究成果,重新选择施工方法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必要时,设立专门的观测站台,对桥址处的工程地质构造和区域地质稳定性等进行长期跟踪观测。

(3)地震

(1)对地址勘察结果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复核,必要时进行补充勘察或补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题研究。

(2)根据准确的地震勘察结果和地震勘察专题研究成果,重新选择施工方法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3)必要时,设立专门的观测站台,对桥址处的工程地质构造和区域地质稳定性等进行长期跟踪观测。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桥梁施工阶段风险因素的分析和对事故数据的分析总结,得到了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指导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将着重于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重大危险源,并分析各类桥梁施工事故发生的原因,以指导施工管理人员制定桥梁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核电站是一种高效的供能方式,全球各地均有大型的核电站,可以说核电站的出现和建设为全球高能能源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也体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建设思想。但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威胁,良好的核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则能够为核电工程提供有效地安全保障。核电工程中最大的安全的威胁源是核岛,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疏忽,具有放射性的核原料泄露怎会给周围的环境和人员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一 提高对核物料的风险控制意识

核物料是核电站的能源基础,也是核电站施工风险的来源,核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讲都是对核物料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根据核物料的使用项目不同、放射性不同、产生的安全威胁不同,核物料的管理由高到低分为QNC、Q3、Q2、Q1四个等级,与核物料有关的核电项目有高到底分为NQR、QR3、QR2、QR1四个等级,对物料和物料对应的核电项目分级是为更严格的控制各个级别的供应商和物料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对和物料的质量风险控制结果就要从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这两个方面入手。

二 物料采购中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一般来讲对核物料的采购质量风险控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物料发出前在供应商处的整体质量检查、物料到仓时卸载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检查,仓内保管过程中偶尔的抽样检查和抽样验收,一定时间段内的仓内试验检测,物料出仓的质量验收,其中在物料进仓时要着重注意对物料进行批量检验、件(量)验收、整体质量检核,在运输过程要注意保存方法。此外,采购过程中的物料质量风险控制工作要技巧、有重点、有方法,一般来讲在核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物料质量风险的控制是从规定采购项和自采购项这两个方面来完成的。

(一)规定采购项目,这种采购项目是根据国家对核电工程建设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出规定出在核电工程建设中所要采购物料的内容和标准,在采购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采购物料的质量,确保其合乎国家规定的采购标准。另一类是地方性或是特殊性的采用规定,在核电工程建设之初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核电站的使用内容和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衡量,最终得出的采购项目规定,在采购过程中要着重对采用物料标准进行核对,不可低于规定指标。此两种采用要求均是硬性指标,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变量,一部分物料是根据施工设计变更的要求而定的,这部分物料就是自采购项。

(二)自采购项目,这部分采购项目是在规定之外的,在建设过程中要对自采购物料项目做好记录,采购过程要合乎法律法规的规定。自采购项目是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项目,自采物料的内容是根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具体而定的,对核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极大影响,做好自采购物料工作也是控制核电建设过程中施工风险的有效手段。自采购工作不能随意而为,要根据核电建设过程中的变革设计因素而定,要根据核电工程的设计者的要求而定,并要综合考虑核电站工作需要和建筑需要这两部分,在采购过程中同样要做到仔细检查物料标准、设定合理的运输方法、完善仓促管理制度等等,自采购物料项目的需求时间短、使用急、应用范围广,所以在核电工程施工中更要加强对自采购物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减低施工中产生风险的可能。

三 核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就目前我国的核电工程建设工作来看,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核电工程的建设标准、物料采购标准、工程验收标准等一些列规定性法律文件,这也导致我国核电工程建设工作建设进展缓慢、核电工程技术发展缓慢、核电工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核电工程建设事故时有发展。就目前我国的核电工程验收和规定标准而言,一般都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核电建设和验收标准,其标准确立随意性大、标准内容不适合我国的实际建设需要,在施工验收过程中数据标准的分歧大、质量参差不齐,建设记录与安装记录不统一等诸多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增加了核电工程的施工风险,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核电施工过程汇总一定要加强对施工质量风险的控制工作,总的来说其控制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做好核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核查策划工作

做好施工质量核查策划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风险隐患,大体来说其工作要分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根据核电站的工作需要设计建筑特点,建设工作要与核电工作紧密相连;其二、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工序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料和资源,设定施工数据验收点,进行有效的验收记录;其三、核电工作中施工对象的等级要提早确定,根据核电项目的顶级而制定施工计划和物料类型,实现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的等级化、分类化,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施工结果;其四、制定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验收策划制度,并根据核电站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核电工程的施工内容合理分段,并制定有效的分段施工计划和验收计划。

(二)做好核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验收工作

核电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工作是保证核电工作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核电工程施工过程风险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讲想要做好核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就要必须得从以下无法方面入手:其一、提高员工的素质,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员工包括技术工人、施工工人、设计师等,在施工过程要合理分配其职能,之后内部管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考核、鼓励、选拔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结果的质量;其二、对设计图纸、变更图纸等一系列设计蓝图严格核查,并且让建筑设计者和核电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在设计图纸需要变更时两者均要在场;其三、利用当下先进的核电建设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找出最佳的核电站设计方法;其四、做好验收工作和实时的核检查工作,核电站最主要的威胁源就是核料,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最好对施工人员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实时在建设过程中核电站周围建筑墙体的放射情况作检测,发展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立刻处理。

总结:

本文通过对核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威胁进行分析,找到其危害源,进而从采购监控、施工监控、实时检测等方面对风险源进行控制,对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威胁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在核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 巍;吴志坚;尹祥平;何洪均.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1(12).

[2] 于海丰.EPC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郑凤苓.核电站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M].电力建设,2009,30(06).

篇(9)

Day1 PM

来到玛莎狮群的领地,很容易看到大大小小十几头狮子懒散地睡在草原土坡上。如今正是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迁徙季节,百万角马斑马来到马赛马拉,对于狮群来说,食物完全不用担心,每天晚上到凌晨时分都可以轻松猎杀吃到新鲜的角马,而白天则是休息的时间。整个狮群,现在有3只统帅的雄狮、11只母狮和一岁左右的幼狮,以及2只刚满2个月的小狮子。当地自然向导告诉我,当年4只雄狮中,有2只先后出去做了其它狮群的首领,另外2只留了下来,一直在玛莎狮群里统治。在出去的2只雄狮中有1只就是如今看到的疤面(Scar face),它在其它狮群统治了一段时间以后,受到另一个雄狮挑战,最终落败而归,造成了面上伤疤。当它回到玛莎狮群以后,两兄弟还是接纳了它,所以如今的玛莎狮群有三个雄狮当家。因为玛莎狮群所占领地位置很好,紧邻马拉河,四周食物充沛,加上家族狮口众多,关系融洽,照例不会有什么矛盾,平时也就可以看到两只1岁多的小狮子打打闹闹。

Day2 AM

第二天早上当我们再次开始拍摄狮群的时候,发现草原上的气氛有些微妙:其中一只雄狮正追着母狮想要,其它两只雄狮却没有趴下睡觉,而是在远处直勾勾的望着,仿佛兄弟之间关系有些紧张。当的雄狮紧追一群母狮来到河边的时候,原本趴着的雄狮疤面突然起身上前。此时我们的司机预感到即将可能发生的打斗,赶紧将车开到顺光位置守候。

果然,两只雄狮在对视几眼后,丝毫不拖泥带水地就打斗起来,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也就几秒钟的光景,现场已经是火爆异常。疤面似乎怨气正盛,占据上风,将兄弟掀翻在地,伺机从上而下开咬,而底下的雄狮虽已失去先机,但却凶猛异常,防卫不露破绽。现场一阵低沉的狮吼声,尘土飞扬起来,像极了电影里美国西部片里的打斗。

如此激烈的打斗也不乏戏剧性,就当两只雄狮打作一团之时,突然发现画面里多了好几只狮子,原来是各自雄狮的老婆或者情人,于是至少两只母狮也加入战团,各自帮助自己的雄狮撕咬对方。原本旗鼓相当的老大对决渐渐成为了打群架的态势。

篇(10)

中图分类号:TM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36-04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Methods of Direct Drive Type Wind Power Generator Based on S Energy Entropy

Wang Zijia

(Datang Environment Industry Group CO..Ltd,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Find the bearing failure timely and accuratel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direct drive type wind power generator. Therefore, a method named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S energy entropy was brought up in this paper. This method adopted the generalized S transform to adjust the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 of the vibration signals, that way the main energy of the vibration signals would gather more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 which improves the time-frequency concentration of the signals. The generalized S matrix was then reconstructed by utilizing the energy entropy to extract the feature and build the fault analysis vector. Eventually, through utilizing the variable predictive model based class discriminate (VPMCD) and constructing the fault identifica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pplied to the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acquires a better correction rate.

Key Words:Generalized S transform; Energy entropy; VPMCD; Wind power generator; Fault diagnosis

在力行业,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的高度重视,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1]。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对于提高设备整体质量、降低发电成本都势在必行[2]。而现今风电场普遍采用的人员定期维护这一“被动式检修”模式,不能在风机出现故障的早期及时发现处理,由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并且风电场多处在恶劣环境下,运行工况复杂,干扰因素众多,制约着风电机组故障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

S变换是一种具有高信噪比的时频分析工具,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算法做出了改进[4]。由于S变换在高频区的分辨率较低,导致当信号为非平稳复杂信号时,得到的S矩阵在时频域内分布杂乱,没有明显的规律,选择合理的特征提取区域较为困难[5]。相比S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加灵敏的窗函数,可以通过调节其时频分辨率使信号的主要能量集聚在一定的时频域内,调节后信号的主要能量在时频域分布相对集聚,而干扰因素分布相对分散[6]。再通过求取广义S矩阵沿频率方向的能量熵,选取相对较大的时频特征,舍去相对分散的时频特征,构造故障分析向量,达到对信号特征提取的目的。

将该文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于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首先对风机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广义S变换,使信号的主要能量在时频域内相对集聚,然后利用能量熵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构成故障分析向量,最后利用基于变量预测模型方法(VPMCD)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对故障分析向量进行故障诊断。

1 信号特征提取与分析

1.1 S变换及其局限性

S变换是短时傅里叶变换的继承与发展,设连续信号为x(t),则其S变换[7]为:

(1)

(2)

式中:w(t-τ,f )为高斯窗函数;τ为平移参数;f 为频率。

在离散情况下,对式(1)进行采样计算,令τ=aT,f =b/NT (T 为采样间隔;N 为总的采样点数),则S变换的离散形式为:

(3)

式中:a为采样时间点数;b、k 为频率系数。

相比短时傅里叶变换,S变换具有多分辨率的特点。然而S变换的窗函数宽度在高频区过快变窄,导致高频区的频率分辨率过低[8],出现失真问题,致使S变换在处理非平稳信号时具有时频集聚性差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有效解决时频分辨率的可调性,需要对S变换进行改进。

1.2 广义S变换

在S变换中引入时频调节因子α、β,可得广义S变换的表达式如下:

(4)

其中,α为高斯窗幅度拉伸因子;β为频率尺度拉伸因子。当β值选定后,通过调节α值来控制窗函数宽度的变化,当α> 0时,加快其随信号频率变化的速度,当α

由于窗函数在时域的缩减对应在其频域的拉伸,故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之间存在不兼容性,获得更好的时间分辨率,就需要牺牲相对的频率分辨率,反之亦然[9]。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合理折衷时频分辨率。利用α和β调节S变换的时频分辨率,提高了其灵活性。当α=β=1时,广义S变换即为标准S变换,所以广义S变换不会增加额外的计算量。

为了更好地应用在实际中,引入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同时将式(4)离散化,令τ=λT,f=n/NT (T 为采样间隔,N 为总的采样点数),则广义S变换的离散形式为[10]:

(5)

式中,λ、m、n =0,1,・・・,N-1。

1.3 S能量熵

按信号能量划分,可定义其能量熵为[11]:

(6)

式中,p i=E i/E 为第i 个正交分量的能量在总能量中的比重。

由信息熵性质可知,熵H 值取决于pi 分布的均匀程度。由此,pi 之间的分布情况能够表征信号的细节特征,可用于进行故障识别。

采用式(5)对信号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m行n+1列的复时频矩阵S,其中列表示信号的瞬时时间点,行表示信号的瞬时频率,频率差为fs /N (fs为采样频率)。然后沿频率轴求取矩阵每行的能量熵,得到表征信号细节的特征向量,即故障分析向量。

1.4 VPMCD方法

VPMCD方法[12]是一种分析信号数据特征值之间内在关系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对信号特征值进行建模,解决了传统分类器参数选择主观性的局限,并极大地简化了运算过程,缩短了分析时间。常用的变量预测模型(VPM)如下所示:

线性模型(L):

(7)

线互模型(LI):

(8)

二次模型(Q):

(9)

二次交互模型(QI):

(10)

选择上述模型之一,用Xj(j≠i)建立故障分析模型,对Xi进行预测可得:

Xi=f (Xj,b0,bj,bjj,bjk)+e (11)

称式(11)为Xi的变量预测模型。其中,Xi为被预测变量;Xj为预测变量;b0,bj,bjj,bjk为预测模型的参数;e为预测误差。

VPMCD方法通过VPM分析信号的特征值,_到预测信号状态的目的。将故障分析向量的特征值输入预测模型,以其特征值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判定依据,对风机轴承运行状态进行故障诊断[13]。

2 基于S能量熵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由上分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能量熵的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风机振动信号进行广义S变换,将信号的主要能量集聚在一定的时频域内,在求取广义S矩阵的频率能量熵,构成故障分析向量,最后将故障分析向量的特征值输入VPMCD诊断模型进行故障诊断。该方法实现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

(1)对风机各运行状态下的轴承振动信号进行采样,采集N个样本。

(2)对采集到的信号样本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广义S矩阵。

(3)对广义S矩阵求取各子频率的能量熵,构成故障分析向量。

(4)选取各运行状态下n组故障分析向量作为训练样本,建立基于VPMCD的故障诊断模型。

(5)将待预测信号故障分析向量的特征值输入VPMCD故障诊断模型,对轴承故障进行诊断。

3 实验分析

为了验证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直驱式风机实验数据。风机实验台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电动机、主轴、扭矩仪和发电机组成。其中由电动机模拟风对风轮产生的作用,电机型号为YZ2132M2-6,平均转速为908 r/min。主轴、扭矩仪和发电机之间由联轴器连接,发电机输出端通过交直逆变器由三相插座接入实验室电网。实验轴安装在电动机侧,轴座上装有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型号为ADXL001,采样频率为8 kHz。采用线切割分别在各故障类别轴上开设0.3 mm的小槽模拟轴承外圈、内圈和滚动体局部故障。在此条件下,分别对轴承正常、外圈、内圈和滚动体局部故障4种状态的振动信号采样,每种状态测得50组数据。随机从4类状态各抽取3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剩下20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

3.1 信号分析

以外圈故障为例,图3为风机轴承外圈故障振动信号样本的时域波形图。对此图4正常状态波形图,可以看出外圈故障波形图中出现了一些波形变化,但没有明显的特点。

对外圈故障样本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广义S矩阵。根据式(6)求得广义S矩阵频率方向的能量熵,图5为正常、外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3种状态下的S能量熵图。图5中清晰反映了不同故障类型能量分布的不同。正常状态下S能量熵能量峰值大约在10左右,频率在1 kHz;外圈故障状态S能量熵能量峰值大约在7左右,频率在2.7 kHz。由此可知,S能量熵可以直观反映不同状态的特征,具有较好的可分性。提取样本S能量熵的特征值,组成故障分析向量。

3.2 故障诊断

使用VPMCD方法需要样本特征值之间具备较好的相关性。故首先对4种状态的故障分析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1为4种状态部分特征值的相关系数表,可见满足VPMCD的使用前提。

选用LI线互模型,由式(8)可知,该模型需要b0,bj,bjj,bjk等共11个参数,每种状态从训练样本中随机选取20组进行模型训练,输入VPMCD建立方程组,估算各参数数值,得到特征值对应的VPMik,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其中,VPM1为正常模型;VPM2为外圈故障模型;VPM3为内圈故障模型;VPM4为滚动体故障模型。

用测试样本对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检测,通过建立的VPMik(k=1,2,3,4)对4类状态下的测试样本进行预测,计算所有预测值的误差平方和,并根据最小原则进行类别划归,部分测试结果见表2。实验结果显示,4种状态剩余80组样本中,77组都被成功识别,识别率达到96.3%,表明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4 结语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能量熵的直驱式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风机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广义S变换,提高信号高频区的频率分辨率,使信号中的主要能量集聚在一定时频域内,解决S变换在处理非平稳信号时,能量时频集聚性较差的问题。然后利用能量熵对广义S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并结合VPMCD建立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提高风机轴承故障的识别精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徐涛.2014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产业,2015(4):14-18.

[2] 朱羽羽.2014中国风电发展平稳年[J].国家电网,2014(3):28.

[3] 郑小霞,叶聪杰,符杨.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发展和展望[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3(4):429-434.

[4] 刘建敏,刘宏远,江鹏程,等.基于包络S变换时频图像提取齿轮故障特征[J].振动与冲击,2014,33(1):165-169.

[5] 王长江,杨培杰,罗红梅,等.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变分频技术[J].石油物探,2013,52(5):489-494.

[6] 尹柏强,何怡刚,吴先明.心磁信号广义S变换域奇异值分解滤波方法[J].物理学报,2013,62(14):148-154.

[7] Zhang Sen,Wang Jiulong,Yu Dengyun.Frequency estimation using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and S-transform[C]//IEE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SP2010).2010:138-142.

[8] 朱明哲,姬红兵,董青锋.广义S变换及其在复杂辐射源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35(10):2433-2437.

[9] 迟华山,王红星,张敏,等.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相调制时频聚集性能优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35(1):126-128.

[10] 黄捍东,冯娜,王彦超,等.广义S变换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49(1):83-8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小学生数学总结 下一篇: 文明班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期刊推荐 润色服务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