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1 17:41:19

农机技术推广

农机技术推广篇(1)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机科技投人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鼓励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鼓励推广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科技开发,兴办实体,特别是县乡农机站可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和租赁服务公司,以有偿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拓宽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输血”和自我“造血”与外界“补血”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改善农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促进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3.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3.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农机技术推广篇(2)

(1)农机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长久以来,农机技术的推广一直“技术人员教,农民学;技术人员讲,农民听”的情况,农民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角色上,这对于农机技术推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首先就是从推广方式上创新。加强对农民农机技术需求的调查,改革传统模式化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一是定期地对农民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让传统的推广模式与农民急需的技术传授相结合;二是更加有效地发挥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优势,定期与不定期的巡视、指导、培训及帮助农民使用、维修和操作农业机械;三是创新农机推广的宣传途径,通过设立技术咨询电话,让农民可以随时把农机技术方面的问题反馈到农机推广部门。也可以设立业务网站,通过网站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及时相关信息,农民也可以登录网站查询或咨询相关农机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网站便捷的作用,设立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的交互平台,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另外在条件允许的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可以考虑为基层村落建立档案,甚至一些农机使用大户也可以建立档案,包括农业机械的数量、需求、技术指导记录等等,以便于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2)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创新。受传统意识与现实国情的制约,很多掌握农机技术专业的人才不愿意从事农机推广行业,而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回到基层,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长期得不到有效“新鲜血液”的补充。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在很长时间里更新速度比较慢,尤其是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性技术人才和掌握现代农业机械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大部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中专毕业生或者工农兵大学生作为农业机械技术骨干力量,年龄普遍偏大。并且由于知识视野的限制与基层实际情况的限制,很少能接触到新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当前日新月异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变革浪潮。所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政策、待遇甚至职称上的倾斜加大吸引高层次农机技术推广人才的力度,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另一方面要对在岗工作人员加强新技术、新理论方面的定向培训,并要把培训持续化、长期化的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最后就是要建立完善、公正的考评制度,让推广人员的工作得到及时的考核与肯定,提高工作积极性。

农机技术推广篇(3)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机推广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农机推广历来是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机推广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历来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总之,切实加强农机化先进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当前农机技术推广面临的形势

2.1 有利条件

2.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补贴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小型拖拉机也列入补贴范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2.1.2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使农民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也有较大提高。农民逐渐向小康生活迈进,购买农机具也成为他们首选的发家致富项目,购买新型实用的能够综合作业的机具成为农民的渴望。

2.1.3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务工,在这种局面下,农业机械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农民购买农机和使用农机时加以引导, 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2.2 不利因素

2.2.1 推广经费不足

对于一种新型农机科技成果,在推广过程中首先要经过推广部门进行试验、示范、分析该种新技术、新机具在本地是否适用,可行后才能进行推广、普及。由于推广经费不足,致使无法完成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环节,农民不了解这种新成果的技术要求,也就不能盲目进行引进。

2.2.2 农民掌握的信息少

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把各种信息传递给农民,农民对这些新技术和新机具认识不足、掌握得不够,只凭经验进行农业生产。

3 新时期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3.1 严格遵守推广程序 依法规范推广农机技术

《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是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依据,也是自觉规范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的准则。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要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为方向,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农机化发展区域布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够满足农业技术要求和适应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的先进农机化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农机户和农民中去,调查农民的需求,贴近农民搞好推广,做到熟农民、知农情、递农讯、传农经,要把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情况摸清,通过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试验示范所取得的增产增收实效,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机具,从而实现推广普及的目的。要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3.2 坚持创新完善机制 不断提升推广成效

要坚持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的方向,加快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的多元化实现形式,构建“一主多元”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探索和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体现乡(镇)或区域性基层农机化(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 (“一主”)。要加快创新农机化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长效机

制,建立高效的成果衔接转化渠道,促进农机化技术研发、集成和转化应用。要加快创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围绕生产实际中的突出需求,加强与种植(农技)、畜牧、水产等技术推广单位合作,突破一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拓展农机化技术推广领域。要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与农机企业、农机化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共建示范基地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批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解决区域产业技术难题、促进农业科研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中发挥更大作用。

3.3 搞好农机化基础性调研 找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切入点

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积极搞好农机化基础性调研,摸清农机化现状,了解农业生产亟需的农机具种类、适宜的农机化服务方式以及农民对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化服务工作的建议等。针对农机化现状和农民农机经营意识存在的问题,组织有关厂家搞好新技术、新机具的现场示范,利用各种与农民接触的机会宣传和传授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及其使用操作知识。

3.4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推广高效适用型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要争取政府和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对引进的机具进行试验,把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荐给农民,并做给农民看,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 增强他们的农机化意识, 转变传统观念,积极转变生产方式,结合农时,在示范基地举办现场演示会,引导他们将农机化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3.5 加强重点农时季节的生产技术指导 搞好全方位服务

要抓好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农机化作业重点时节的生产技术指导,搞好服务,大力推广适合本地区实际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扎实提高主要农作物、重点生产环节的农机化作业水平。同时,要强对推广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要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农机化的技术优势和增产效果,为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6 抓住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的契机 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

国家对农民购机补贴款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也增加,我们要在土地平整且较集中的地区扶持农机大户,为他们传送技术信息,提供技术服务,在生产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开展跨区作业,增加收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使更多的农户看到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带来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农机技术推广篇(4)

关键词: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新形势;来宾市

农业机械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通过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收入。因此,为了让更多农民了解农业机械技术,并使农业技术普及并应用于农业中,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成为重要渠道。所以,来宾市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改革传统农业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结合来宾市农机推广的情形,对农机推广方面进行了一定分析。

1农业机械技术的特点及现状

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高科技农业技术和先进农业工具,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其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农业工具的自动化。自动化在农业改革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农业生产从人工飞跃到机器自动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力并且提高了劳动效率。然而,农业机械化虽然在不断发展创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我国农业改革起步晚,运用农技的时间比较短,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力度不够,使之农业机械设备落后,导致农业机械行业的困难重重。其次,我国人口众多,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低,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有抵触情绪,加上农业机械技术的专业人员不多,大部分农民不会操作,使之对其持有疑惑或不支持态度,这也是成为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发展薄弱的主要因素。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意义

第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技术将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业机械技术的大力推广,便于消除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困惑,从而引进先进的机械技术,改变传统农业方式,使机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第二,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大力推广农机技术,有利于老百姓对机械技术的理解。然而,由于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的支持度不够,对农业推广工作宣传力度不大,使农民对机械了解少,降低了对农业机械使用的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因此,相关部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向农民普及有关知识,让农民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优点,从而激发他们对农业机械使用的积极性,加强了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的宣传教育力度。第三,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农村的建设。农机的推广实质是为了服务于农民,向农民提供并解决农机专业上的问题,帮助农民,服务农村建设,有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向广大农村进行农机技术的普及,便于将服务体系用于实践,通过将新型机械与技术的融合,有效的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困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促进作用[1]。

3来宾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形势

来宾市农业生产受传统农业模式影响,加上地形以丘陵为主,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发展农业以及使农民能够得到实惠,该市运用农机技术,开展许多土地平整项目,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加快,提高了农业产量,而且近几年,该市加大农机的推广力度,激发了当地农民购买机器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普及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支持下,农民减轻了购买大型拖拉机的负担,促进了对深耕的调解,使之有效缓解了该地区由于气候因素导致劳动力浪费的情况。而且该地区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了大量宣传,使该市大部分老百姓了解农机技术对推动农业生产的意义。来宾市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须立足实际,结合当地新农村的优缺点,进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创新,相关部门要做好带头作用,引导来宾市农民正确使用农业机械技术,对农民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紧密配合,调动农民使用机器的热情,并把农民切身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中心,把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把推广农机技术作为来宾市农业改革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4结束语

通过来宾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措施,在当地并取得一定成效,证明了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不仅要大力宣传,而且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实施到各地农业耕作当中,让农机技术推广的实效落到实处,使农民能使用农机技术,不断地获得农业中的机械化专业知识,提高农民们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新型农民打好基础,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机技术推广篇(5)

(一)农民对农机维修知识不了解

农用机械在我国农村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在机械使用操作过程中,经常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一定的问题,使得机械自身损耗有所增加,无法发挥正常使用功能。也由于对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知识有欠缺或掌握不到位,安全操作意识不强等原因,使得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在降低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农业机械在生产使用中无法得到生产效率最大化。

(二)维修储备金额低

伴随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更新升级,农机生产管理费用等相关要求逐渐减少,也使得农机维修资金的逐渐减少。农业机械维修经费的不足,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无法正常进行。虽然有关部门在不断投入维修经费,但是也无法使机械维修和保养达到正常水平和要求。与此同时,一些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方法,也使得农业机械在维修和保养过程中现遭遇各种困境。

(三)农机维修点分布不均衡

当前阶段的农机维修水平普遍较低,以及存在农机维修点儿的建设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如此农村占有量也相对较低,分部也不够均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农机维修点相关技术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农机维修护理操作不到位,无法真正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

二、应对农机维修问题策略

(一)政府重视,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是农业技术推广,农机维修落实的坚强后盾。要保障农机维修的正常运行,以及健康发展,政府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在政策上对农机维修等相关问题予以资金倾斜和政策扶持。如加大机械维修资金补贴,减少相关税收等举措,采取合作经营等方式。政府在政策倾斜引导中,要重视对农机市场的考察工作,派专业人员进行农机维修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检验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素质是否符合专业标准,避免由于技术低下等问题导致整体维修市场水准降低,进而影响农户对农机产品使用的信心以及农机在生产中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保障农机维修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严格禁止农机维修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以及降价竞争等行为。

(二)重视维修队伍专业素质提高

农业技术人员是农机维修整体环节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伴随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不断更新,对农机维修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农业技术维修等相关部门要重视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区域性农机维修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机维修人员提升自身维修技术水平,保障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发挥正常工作水平。不仅仅要重视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还要重视农民对农业机械使用操作的规范程度。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定点定时普及农业机械操作知识,维修基本技能以及农机保养知识。以此减少农机出现故障的频率和次数,保障农机使用的效率,减少农机损耗。

(三)重视维修部门的硬件设施

在重视农业机械维修点的合理分布以及合理规划等方面,还要重视农业机械维修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农业机械维修部门进行整改和提升,重视对农机维修部门的资金投入,为后续农机维修操作提供资金保障。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也要进行农机维修点儿的普及,推进的农机维修点建设规模和革新技术。政府不光要对农机点予以政策扶持,还要帮助完善硬件设施,提高维修点的维修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促进农机维修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策略

(一)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政策

推广农业技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政府要确立正确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意识,并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做明确表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业生产产量,还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各地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充分认识足够重视,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和倾斜。为技术推广创立宽松和谐环境,使农机销售、农机使用和农机维修能够顺利有序运行和开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对农机市场环境的维护,加强农机市场监督,避免劣质农机产品和价格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农民使用信心,从而阻碍农机技术推广。与此同时,政府要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补贴落实工作,将技术资金真切落实到农业机械广的实处。

(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制度

农机技术推广篇(6)

多年来,由于农业机械技术处于较低水平,信息技术,科技含量,人员的文化水平均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专业领域的研究没有达到更深的领域,更严重的是一些重要配件和大型设备等至关重要的材料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从而造成农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和农业机械力的薄弱。于是,为了提高在机械市场方面的竞争力,就要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培养高复合型人才,积极吸取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的高端技术,整合资源,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所以国家要加快培养在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申请国家的农业机械技术基金,争取到国家在研发上的支持,调整重要配件和大型设备的工厂管理模式和自主研发模式,从而将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做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下去。

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在国际交流方面缺少沟通,对国际农机的大趋势缺少了解。国外有些农业机械技术还是很先进的,如果能够很好地借鉴国外的经验,相信对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的提高会有很大的进步。

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1.社会关注度低,推广缺乏资金

虽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当今社会大多数年轻人关注更多的是时尚的潮流,一些高大上的高端产品,对于农机的研究在当代大学生领域中仍然是一个关注度很低的领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如今的人们衣食比较富足,农业机械技术这个领域在当今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人们还没有意识。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关注度不?嗵岣撸?很少有国家领导去关注第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就造成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的停滞不前,没有资金流的注入,使科研技术寸步难行。

2.农民文化水平低,不善于学习

在基层劳动的农民大多数都是连初中都没有上完的低文化水平人员,他们认为种地用的工具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根本考虑不到农机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技术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导致土地使用率不能最大化。

在这种状态下农民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更不可能学习技术方面的知识。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低,也没有定期学习的习惯,其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敏感度较低,造成如今这个即使在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有所发展也很难应用到基层中去,达不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影响的束缚,有一些人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还存在着一些不接受的态度,还仅仅停留在使用农业器械进行收割的阶段。农业机械技术很少被应用在农业耕种时期,即使有了农机技术也仅仅停留在研发人那里,基本上在基层的农耕阶段没有应用,造成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艰难。

三、如何克服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1.设立农业机械技术基金会

各个地方政府在所辖市区内规定一定的农业规模,设立几个定点的农业机械技术基金会,定期举办关于农业机械技术的交流活动。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对近期的研究项目做一些改进,还可以把对农业机械技术感兴趣的学员组织起来,带着学员去农机实验田看看农业机械是怎样工作的,农业机械技术是怎么与农艺结合运用的,同时请专业的技术研究人员给大家讲解,让社会大众对农机技术有所了解。定期组织企业家基金募捐活动,不断扩大农机技术的基金规模。积极跟政府沟通引进农机技术开办农业机械厂,发展农机技术产业,不断扩大农机技术基金会的规模,这样既扩大了农业机械技术的社会知名度,也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设立农业机械技术基金会不但要提高社会认知程度,还要控制农机技术的成本,充分运用农业机械技术的新知识,促进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班

由政府牵头,邀请一些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的带头人,下基层去给那些基础薄弱的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的农业机械技术知识。把基础不同的人员分开培训,针对不同的基础教授不同难度的课程,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还可以开展农业示范田,试验研究出来的机械的可行性,现场演示,现场出结果,提高科研的效率,在培训过程中让大家充分的交流,有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还要培养学员的农机驾驶水平,在示范田里面,好的驾驶水平可以提高田地的产量,更增加了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展培训课堂让大家对将要使用的农机有所了解,对农机的特点要掌握,为日后的使用做铺垫。农机的推广人员要事先了解农机设备的特点,对现代农业知识有所涉猎,使用最先进的办公设备,为基层农民当场示范农机的最佳使用方法,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从而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定期地给大家做农机技术培训,长此以往给农机学员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

农机技术推广篇(7)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农业机械化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民通过建立专业的农机合作社满足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1有效推动土地流转

大力建立农机合作社,可以促使农村土地流转更好地实施。因为农机合作社是将机具和技术转化为真正生产力的有效载体,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机化作为依托。同时,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可以对农村的土地、资金以及劳动力这些农业发展的必备资源有一个很好的整合。这样一来,可以使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使得各种农机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便于农机技术的推广。同时还突破了很多限制,增强了农户之间的生产凝聚力。

1.2提高农机管理水平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把以前各自分散经营的农机手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同时也更有利于农机的管理。可以对农机手进行农业生产的安全培训,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知识普及,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好平台。

1.3转移农村劳动力

农机合作社把农民各自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委托管理经营。这种耕地托管的形式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这部分解放的劳动力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而走向二、三产业,这种形式使得农民的收入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2发展农机合作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机合作社专业技术的发挥力度不够

一是我国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这就使得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在资金筹集上很困难,无法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无疑加大了农机技术推广的难度;二是在农机合作社成立的前期阶段,很难有一定的积累,这就无法对一些旧的机械设备进行更新。而且农机合作社前期的发展往往还不够成熟,其真正服务的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工作效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效率不高;三是对于农机合作社的创办人及管理来说,他们在农机合作社创办之前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这就会使得管理力度不强,管理效果差,整个农机合作社内部无法形成凝聚力,也就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2.2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

农机合作社虽然在近些年有了很快发展,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也成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屏障。我国农机合作社的规模普遍不够大,没有建立健全发展机制,管理层的管理也缺乏应有的力度等,这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模式下的农机合作社,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农机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

3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加快农机技术推广力度

3.1要做好试验示范和服务工作

在对新的技术和农具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之前,对其进行一定的测试和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一定的试验程序后,看其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的指标,才决定是否要进行大规模推广。一是农机技术得到推广后,还要注意其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工作。农机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可以争取当地政府在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以便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更有效的进行;二是要注重建立农机合作社以及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的宣传,可以向农民讲解建立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性,农机技术方面新的技术信息;最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深入农村,加大对农民使用农机具的技术指导,克服使用过程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使用农机技术的信心,才能提高农民的收益。

3.2重视农机合作社的经营发展环节

要想使农机合作社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必须使其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其发展方式,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农机合作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使相应的农机技术得到更大推广。一是要对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结构进行优化,各种类型的农机具要配备合理。淘汰一些老旧、落后的农机装备,尽量引进一些实用性强的新型设备;二是要对其经营方式做一个改变,要引导农民从前方直接生产转变到对产后的各种农产品的加工,创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多渠道地延伸加工与服务的环节,提高竞争力。

4结语

总之,注重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以及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需要,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农民实际收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农机技术推广篇(8)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有较大的关系,农业一直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将农业科技直接转化为农业效益是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将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直接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一直是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

1农机技术发展现状

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开展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以便为农村种植和畜牧业提升相应的科技含量,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等。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现代农业中,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而言较为落后,农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我国为了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矛盾,政府开展了公益性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我国基层农业推广的力度较差,基层推广机构的设置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出其中的整体效益;另外,我国农村基层的科技投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基层教育和科技推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2.1在农机器械中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指的是利用GPS全球定位来实现位置定位。采用GPS定位的目的是向全球提供低成本和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从而精确三维定位位置。将全球定位系统放在施肥机或者播种机上,通过GPS能够找到精确的位置,从而掌握好播种和施肥的情况,并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的有机肥料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播种,使得农业机械和信息化最大程度的相互结合。

2.2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物联网技术中遥感技术

在农机中有较为广泛的运用,采用遥感技术指的是通过目标物体的反射光、红外线及电磁波对目标物体进行及时的探测和精准的发掘。农机联网技术是遥感技术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一项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区域中安装相应的遥感技术设备,如采集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并将传感器所记录的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至互联网,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参数,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看护农作物的时间,从而解放劳动力。

2.3加强农民信息化利用率

首先是及时采集农民的需求信息,按照农民的需要及市场需求、产业要求,建立市场和农业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能够掌握市场动态,这样才能够实施“菜单式”服务。其次是有效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原有服务领域是重视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延伸,从生产到加工等流通环节重视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由原有的偏重农业产量的推广到重视生态型的生产,从而改善农村的生态状况。最后是丰富服务技术手段。不仅需要做好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做好相应的田间技术讲解。而且要善于做好创新服务模式,最大程度地推行农投企业的订单服务模式,以农资和经销商为主体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科技园区为主体的示范推广。

2.4加强渗透农机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如果在农业生产中加以落实,将会使我国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的推广,让农业生产人员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够最终实行推广。而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例如,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将年轻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派出去交流学习。通过专家的培训和讲座,能够让技术人员开阔视野和更新相应的知识结构,填补相应的技术空白,对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上下一起努力,才能够帮助农机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2.5加强领导,科学筹划

相对而言,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方面能力较弱,导致了目前基层农业推广工作的能力较差,这也是导致我国基层农机推广进程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信息化与农机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领导体系。对发展规划的建设标准的制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拉近农机管理部门同农机用户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推广农机技术。同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技术和农机科技发展动态,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确保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中作用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为农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减少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提高农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满足农户的生产种植需求,确保生产种植高效完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6提高认识,提高农机信息化推广

加强建设农机信息化,有助于整合和优化农机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广泛推广农机信息化,应该统一认识,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新的信息技术。基于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等原则,大力促进农机信息化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切实履行加强管理、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的职能,想方设法提高农机技术的产业化。在农机信息化应用推广过程中,应善于利用网络、视频、现场讲解和音频等推广方式,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农机生产理念和农机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服务水平。

3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未来只有实现农业信息化,才能够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只有重视农机信息化的推广,才能够保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从而走向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建.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3(3):80.

农机技术推广篇(9)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68-1

1 发展农机大户,推进农机新技术进步

农户购置机具自主经营,逐步发展为农机大户,这些大户是当前发展农机化的基础、主力,他们具备的优势是:由于这些大户长期不间断经营大型机械,为周边农民代耕服务,他们感到发展农业离不开机械化,他们看到了机械化发展的前景,把经营发展农业机械看作是自己最可靠的方法;通过长期自主经营,积累了丰富经验,掌握了各种农机新技术的正确应用,成为大型农机具保养维修、操作使用的内行人,机具作业效率高,故障少、成本低、效益好,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农机大户在农民中有较高的信誉,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中产生的明显效果,更直接让农民感到新机具、新技术的可信、可行、可用,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农机大户通过多年经营大型机具产生经济效益的积累,有一定资金可投入更新或购买新机具,提高装备水平,发展机械化;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中,农机大户是先行者。多年来引进、试用、示范新机具、新技术项目,都是通过农机大户来实施推广应用的,影响面宽,对比性强,知名度高、使用项目推广速度快。

2 发展农机化,农机大户应有的作用

农机大户在机械化作用中,具有耕作质量好、科技含量高,节约生产成本、增产粮食、把握性大,改善生活条件的优点,使农民更加相信大型机械化、依赖机械化,在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农机发展的速度;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量,而资金投入,单靠国家或集体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广大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的投入;由于农机大户市场意识强,见识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积极性高,靠新机具、新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在推广中产生的效果明显,让农民可信、可行。使项目推广建设加快;农机大户在社会化服务中,机具配套,机型齐全、服务项目多;技术过硬,服务质量高,农民中信誉高,经济基础好,能带动周边小户发展,共同完成服务体系建设需求;农机大户的大机具作业完全可以承担农业生产的各个项目,把劳动力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可以创办第三产业和外地务工,这既增加了农民致富的渠道,又使农民生产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在农机大户经营中,完全是靠老办法,有的自行其事。如机务、生产、财务、劳力、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适应农机大户需要。这也影响了现代化农机装备正常运行。

3 当前农机大户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了解,现在部分农机大户经营的机具中,有些机具还适应不了当前农机化的发展需求,例如水稻插秧机和玉米收获机等机械,质量不过关,性能差,作业效果不佳,制约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大户在经营中,虽然机具更新了,又购买了新机具,但由于文化水平低,熟悉掌握技术难度大,又没经过专业培训,只是边摸索边操作,干起来不得心应手,造成机具效果没发挥出来,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经济效应不理想;现在农机大户光靠自己购置新机具,困难很大,由于资金问题,多数农机大户购机时,不能一次配套到位,有机无具,有具不全,单一作业项目的老机具还在应用,显示不了新机具、新技术的优势;现在部分农机产品质量差,故障多,“三包”服务不及时到位,零部件供应不及时,而且有些机具零件偏高。一台大机具价格高达十余万元,最便宜的也得几千元,加上有的农机大户重机轻具,购具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机具的效率和作用。

农机技术推广篇(10)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6)03-0037-02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尤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精确阵整地技术、生成产量分析系统及农业物联网;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的意义

1.1精确整地技术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广大业内人士的一致追捧。但是,因为一些地区在经济条件、地质条件上的限制,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处于滞后状态,导致一部分地区在农业种植整地方面依然依赖于人力,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时间,造成田地分布不平整、不均匀,阻碍农机信息化发展。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在精确整地技术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通过红外线激光技术及卫星定位系统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对农田进行整地处理,不仅能够保证农田整地的合理性、平整性,还能够提升整地的效率、质量,使整地更加精确[1]。

1.2生成产量分析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植物产量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分析植物产量是一项复杂工程,不仅需要大量人力,还要保证分析数据的精确;但是,人力计算的精确性较差。而信息技术在生成产量分析系统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消耗,还可以有效提高运算效率,满足生产产量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2]。例如:对于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通过互联网予以直接观察,还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接受植物生长的信息数据,采取CYS分析与整理相关信息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科学、合理的植物生产产量分析图。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具备导航功能的传感器确定田间收割机的具置,通过互联网对田间工作的收割机进行合理监管,还可以使用流量传感器对田间作物产量进行分析与记录。

1.3农业物联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有利于农民收益的增加,能够最大限度简化农民的工作流程,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人力消耗与经济损失;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农民在棚内进行种植的时候,可以采用摄像头、温度传感器对棚内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还能够对棚内温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将这些信息数据传送至互联网中,为工作人员创造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工作人员能够直接通过互联网掌控棚内植物的生长状况,适当调整棚内环境,为植物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提高棚内植物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2农机信息化技术推广的具体方法

2.1加强农机信息化技术推广意识

应当统一农业生产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推广的认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农业生产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使其加大新型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3]。农机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产业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及科学化决策为基础,充分发挥出强化管理、统筹规划以及组织协调的优势,立足于产业化标准对农业技术水平进行提升。除此之外,可以通过现场演讲、网络宣传、音频、视频等一系列方式对农机信息化进行推广。同时,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应当重视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对其进行培训,并加大培训力度,使其树立一个正确的农机信息技术思想观念,对先进的农机新技术知识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质量。

2.2加大农机推广技术培训、指导力度

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操作人员农机推广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农机化与领导协调信息化的合作关系,根据农机信息化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领导体系与实行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与信息化之间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当立足于科学发展规划与建设标准实施农机信息化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强农机用户与农机管理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及质量,将农机科技技术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全面了解与掌握农机科技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化的发展速度,对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农机技术中融入信息技术,在原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使其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进一步推动农业向科技化、网络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保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创新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焱.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19):99-100.

上一篇: 建筑机械论文 下一篇: 大学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