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2 20:07:12

水利建设与管理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33-02

基层水利站包括县及县级以下的水利部门,基层水利站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基层水利基础设施、水利组织机构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我国农业生产量在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基层水利作为水利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基层水利站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问题也频频出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改进并完善基层水利站的建设,加强基础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的生产与生活。

1目前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基层水利站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沿用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存在重视建设忽视管理的现象。权利分离的现象使得基层水利站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管理责任不明确,直接影响到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我国基层水利存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组织管理、乡镇水利站性质、建设与管理等缺乏统一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农村要求。水利站的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存在多变性,存在多头或交叉管理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基层水利建设的发展。

1.2基层工作人员匮乏

基层水利站建设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收入低、待遇低的现象,这就使得水利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年轻职工流动性较强,造成一些水利站名存实亡。基层水利站缺乏足够的经费,由于环境比较差,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缺乏独立的办公场所,使得抗旱物资、防汛等的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基层工作人员少数具有财政保障,大多数都只能依赖自收自支等方式来解决工资发放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将会选择跳槽等,从而导致基层工作人员严重匮乏的现象出现。

1.3水利设备的老龄化

我国基层水利站的建设时间普遍较长,因此大多数水利设备进入老龄化阶段,水利设备运行效率普遍降低,一些基础设备已经无法及时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由于基层水利站的基本条件较差,水利站办公场所无法满足大量的工作需求,只有租借其它场所来作为临时办公场地,而这些临时办公场地缺乏完善的现代工具,水利站基本信息流通受到阻碍,无法实现水利资源信息的共享,从而影响到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

2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策略

2.1优化水利站管理模式

任何企业或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与其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直接相关。因此,水利站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优化管理模式,规范各种管理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统一水利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聚合作用,在水利站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为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提供保障。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大水利站管理力度,提高村民的自我维护意识,提高水利站的建设效益。

2.2引进水利站专业人才

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建设与管理团队,基层水利站中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对其进行全面、适当的培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基层水利站的建设力量。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员工培训,组织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对于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可以清退。通过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使之及时掌握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基层水利站提供服务。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来扩充水利站的人才队伍,满足水利站的发展需求,在高校中选拔优秀人才,改善基层水利站缺乏人才的现状。除了要引进水利站专业人才外,还要注意淘汰水利站不能使用的旧设备,引进先进设备,保证水利站能够健康运行。

2.3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相关部门要当将基层水利发展作为金融促农资金和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重点发展领域,在中央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以及基层水管单位等的合作,进一步增加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的投入。将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水利站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改造,完善工程管理维护机制,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来加强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此外,基层水利站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增加地表水的使用量,通过改进水利设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调节好水资源的供需关系。

2.4完善基层组织的构建

基层组织是水利站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构建基层组织,完善农民用水协会、农村水电管理中心等水利组织,为水利站建设的良心运行提供保障,确保基层水利设施的管理与使用,进一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关部门还要注意不断扩展融资渠道,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建设与维护,通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力度,为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提供

保障。

3结论

总而言之,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等来完善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管理与建设并重,进一步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宏金.当前基层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3):117-119.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2)

由于地处山区,遵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期以来处于较弱势的状态。近年来,遵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建立责任明确、管理有效、产权明晰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农田水利发展,需了解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基本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总投资约78亿元,规划建设塘坝9970处,提灌站3320站,建蓄水池51614口,渠道35330km,修建排洪(涝)渠1312km,安装管道7079km,发展灌溉面积20.027万hm2。2009年以来,全市共计完成投入约20亿元,主要建成渠道3300km,山塘整治150座,拦水堰160座,提水站180站,发展灌溉面积7.33万hm2。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建设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将工程批复的各项内容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公告,确保项目公开、公正、透明。全市在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建设管理模式未取得有效进展,主要原因是当前地方财政困难,用水农户和集体承担能力较低,无力承担先期建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材料垫付、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工程建完移交镇乡或村进行管护。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全市建立了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护制度和规定,但运行情况不够好,尤其是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因农灌水费难以征收、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管护情况较差,没有实实在在建立起“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经测算,全市每年需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养护经费约31954万元,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大都为镇乡,由于县级和镇乡政府财力有限,水利工程管护经费难以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全市全面启动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各乡镇均设有水利站或管理所,配备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办公经费基本落实到位,但办公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全市正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灌溉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用水户合作组织,鼓励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开展涉农用水合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或创办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程投入资金不足,投工投劳面临新问题。二是局部水利设施规划布局不科学、不合理。三是前期工作勘察成果深度不够,花费时间较长,工程变更较多,从而增加了工作量,拖延了工期。四是由于各类项目开工建设,基层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局部缺位、监理力度不够的现象存在。五是个别地方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力度不够,典型报道及简报、报表报送不及时。六是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不及时,相对滞后,影响工程竣工验收。七是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各县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八是部分地方群工矛盾仍然突出。建设过程中,农民对工程建设不理解,占地和青苗赔偿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不允许通行、阻工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工程不能顺利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不到位。三是因产权制度改革不及时、不到位带来的问题较明显,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四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缺乏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老百姓灌溉期间随意开孔放水,管护人员又少,战线长造成。五是管理技术落后,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设施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监测设施未配套,灌溉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六是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基层水利站(所)人手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乡镇中心工作又多,临聘人员工资待遇低,造成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项目点多面广,因地方财政吃紧,配备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规划建设项目所需配备建管人员力量的需要。二是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工制度”,水费征收非常困难。三是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交由镇乡管护,由于镇乡财力有限,没有配备专门的管护人员和落实管护经费,导致工程处于无人看管的局面,工程不能持续发挥效益。四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滞后。五是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3)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主要面临如下问题:首先就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不到位,规划性不强,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意识。前期工作不够到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盲目性强、随意性突出,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在工程技术层面,亦或是开发的合理性方面,或者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无法很好地兼顾。我们以农村灌溉所用的沟渠和水库为例,一旦发现了漏水或者是其他异常现象,只要是没有专家的认证,那么问题是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如果到了枯水的季节,灌溉不能正常进行,到了丰水期,水泛成害。其次就是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不被重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不受重视的突出表现就是主要的资金和精力都放到了大工程的建设上,而实际上,对于农民来说,最为重要的恰恰是被忽视的“小农水”,像沟渠的建设、沟渠的管理、沟渠的维护等。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影响,很多地区的沟渠灌溉都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第三就是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产权制度的不规范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通过了解发现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了承包或者拍卖以后,由于合同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导致很多问题,尤其是过于重视经营管理,但是并不重视对工程自身的管理,甚至是不履行相关的义务,弃之不管等。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首先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匮乏。为此,笔者建议,资金不要仅仅用于大工程的建设,更要着眼于小型的实用工程,这些才是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其次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改革的深化与完善主要在于: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三就是要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的建设与强化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第四就是要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最后就是要积极探索和谐自主的建设管理模式。让受益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管理。将水业合作组织模式应用于更为广泛的农村公益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将原有集体资产与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形成的小型水利设施按照市场化手段来评估资产,明晰产权,将公益性水利设施资产定量化、股份化,并鼓励受益农户资本入股,参照股份制模式来管理和运作。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受到理念、资金以及技术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给予这项工作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切实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

作者:彭学军 单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农业服务中心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 TV5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02-1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施工质量管理包括项目施工招标至工程施工全过程。为控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及工程管理水平,促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了《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DL/T5111-2000),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施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对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合同管理职责等[1]。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投标和签约;承包商质量体系的检查与认可;设计图纸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验收;进场材料、设备检验;业主提供条件检查;开工令等。

1.2 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加强信息管理,并协调建设各方。质量管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投;资费用等目标的控制承担合同责任。合同管理内容涉及合同履行管理、违约管理、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保函与保险管理等。

1.3 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承包商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业主验;收尾工工程;监督承包商修补缺陷、保修工程,督促承包商移交工程资料等。

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质量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作为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中介方,从这方面上讲,质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利益关系到业主的利益,由此,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业主的利益方面出发,力争让业主获得最好的结果。然而在当前,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质量管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不清楚,特别在参与施工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超越权力的行为与承包商和质量员相互协助,对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不严格,这样完全没有把业主的利益放在首位,势必会影响到业主的利益,这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结果,并且这种现象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广泛地存在着[2]。

2.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行为不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加强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前出现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停工、转包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并且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些行为不规范,包括所签订的合同不规范,招投标项目的管理不科学,对质量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强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2.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是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来说,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工程师自身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针对一些施工项目高素质质量管理人员匮乏, 不能积极地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偏远的项目,由于环境恶劣,质量管理人员都不愿去,有时会给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3.1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是:合同工期目标、工程阶段目标、承包人应达到的施工水平与能力,以及施工布置、施工方案、施工资源配置、设计文件、工程设备加工订货周期、现场施工条件及业主提供的条件等。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质量管理机构协助业主(或按业主委托)完成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并随着工程进展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经业主审定后,将作为审查承包人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业主供应计划以及对合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实施控制的基础性文件[3]。

3.2 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包括分部、分项工程)

开工前,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向质量管理机构报送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措施计划。承包人向质量管理机构报送的施工计划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概述,施工程序与施工工艺,工程形象进度与关键线路网络分析,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机械台班或台时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指标分析,工序循环作业时间分析,进度计划横道图,业主提供条件工程设备、供图、材料、场地、资金等)的供应计划等。

3.3 施工过程进度控制

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总工期目标与报经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按章作业、均衡施工文明施工,避免发生突击抢工、赶工局面。出现施工进度严重拖延,并可能因此影响合同目标时,质量管理机构应及时发出加快工程进展或加速施工指令,或直接向承包人发出调整、修改施工进度计划的指示。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中必需进行实质性修改时,承包人应提出修改进度计划报质量管理机构审查。工程被指令暂停施工时,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妥善照管,争取创造早日复工条件[4]。

4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含有高技术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对质量管理机构的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可以让质量管理人员致力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卫兵.工程建设监理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5)

近年,国家水利建设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进一步拓宽兴水除害,关注民生的治水方略,水利设施应用拓宽,节能环保、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河湖历史文化初具规模。山区小型水利工程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工程一般都比较分散,做工人员大都以当地民工为主,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难度大,这给工程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控制好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生搬硬套规程规范和工程建设程序是很难办到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在人员较少的条件下控制好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1山区水利建设工程的特殊性

由于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受地理条件限制,一般都存在着下列情况:④交通不便: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地处山区,一般都不通公路;⑥工程小而分散:如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径大都在25~5Omm之间,但长度少则几千米多则几十千米,工程投资少则3万~5万元,多则几十万元;④施工条件差,几乎没有水电路,大部分靠人工施工,很难使用机械施工;③受天气影响大,很多地方下雨后就无法运材料进去,且人力二次倒运量大;④设计深度不够,一般往往将初设的审批资料直接用于施工;⑤工程单价低,又大多有群众投工相结合;⑥工程占地及禾苗赔偿一般都由当地自行调节,由于群众素质千差万别,一些群众工作很难一次做通,从而使工程不能全面动工,甚至一个完整项目分多次才能完成。

2困难和问题

山区水利工程零星分散、规模小、标准低是突出的特点,工程性缺水状况依然突出。长期以来,山区水利建设投资不足,水源工程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广大山区自然条件差、偏远、资金困难,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大、各级扶持力度小、群众自筹能力非常有限,没有及时纳入正常计划;在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区域供水规划,工程设计不规范,勘察设计粗糙,盲目套用图纸,工程建设标准低;由于受当时技术、资金的限制,建设标准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骨干工程少,已建供水设施效率低下,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人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大多数无过境水,冬春干旱,夏秋洪涝年年发生。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在建设中存在“四多四难”问题。“四多”即病险水利工程多;水利工程欠款欠债多;各级人代会特别是县乡两级提案议案多;干旱缺水的土地多。“四难”即一是水利建设争取项目建设资金难。水利投资集中在工业和城市用水上,没有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由于山区水利投入产出率低,上级管理部门审批难,加之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因此,列项的比例不高。二是相配套的地方财政政策难。山区水利点多面广、投入较大,即使上级投入部分资金,但地方财政需要配套资金;农村税费(取消了“两工”,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改革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造成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许多公益事业特别是水利事业,由于村、社民主议事制度在内容上不健全且有待提高,部分群众主体意识差,导致在工程实施过程别是施工难度大、群众参与度不高的工程,群众不愿意投入或投劳不均衡,组织压力大;加之山区群众贫困,筹资压力大。三是前期费用筹措难。水利工程前期费用投入大并且靠地方财政支付,而山区多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投入如些巨额的前期费用。四是受传统水利的影响,形成建后运行管理难。由于水权和产权制度,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长期形成的以往设施建设和维护没人管的惯势,易出现权责利不清、水费征收难、管养护经费不足、效益衰减、工程设施逐年老化甚至荒废等问题,难以实现长期良性运行。

3水利建设与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监督的措施

3.1工程建管相结合,项目审批与建后管理一次审批

重建轻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区小型水利面临的重要问题,建后管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可量化到户的尽量到户,不能到户的组建制度健全的“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但是要防止出现水利设施的私有化、改变用途等损害农民农业用水的问题发生。从基本能维持工程正常运转向按供水成本收费转变,尽快达到保本盈利水平,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由于山区地处偏僻,对于项目中部分审批程序复杂,为了让建设和管理相协调,可采取项目审批与建后管理一次审批,通过改变项目审批中各专业部门重复审批的做法,保留关键环节的一次审批,这样有利于建设工期。

3.2加强水源建设与供水资源管理

要积极争取各类水利工程列项上马,建设骨干水利工程,增强全镇因水质性、季节性、资源性缺水和时空分布不均的调控能力。水利部门要加强勘测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设计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生产较发达、水利设施较差的区域要重点考察。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配合,创新机制,筹集资金。大干快上,尽快建设一批小型水利工程以囤集水量,蓄势待发,加强时空调控,缓解农村水利基础脆弱的局面,提高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源保障水平。

3.3网络化工程

从水利富民工程实践来看,小型水利工程若仅以单一水源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非常有限,如单靠集蓄降水径流的小型集雨工程,遇到干旱年份,降水径流少,集蓄的水就不能满足作物基本的供水需求;遇多雨年份,因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等工程容积有限,蓄满后多余水量就会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单一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工程维护管理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几年中,水利工作者与农户一起,结合具体实际,在山区推广实施了一系列水利设施网络化工程,这些工程以塘坝、池、山泉水为主要水源,通过集道、管道相互连接,田间配套节水灌概工程,形成互补有无,以余补缺的“五小”网络化工程;有的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库为水源,以截流、塘坝、井站调蓄,田间配套节水灌溉,形成能实现区城调水、流域调水、互通有无、沟通水系的流域网络化工程。

水利工程网络化不仅能实现水源工程互补有无,蓄水工程以余补缺,增强个体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又能实现“三水”联动,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同时,水利工程网络化不仅是工程的网络化,同时还是用水农户的网络化,多个农户联户投资修建水利工程,不仅便于管理,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投人成本。从几年的实践来看,水利工程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山区农业抗早能力,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山区农民增产增收。

3.4强化技术监管,倡导节约

工程经济优选,减少不合理程序,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技术监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费用,符合经济设计。减少程序,节约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论证前期准备费,减少工程审批论证会。工程项目勘测、规划、设计,严控技术质量,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规划符合山区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论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水利学科范畴科学界定,分类指导。

参考文献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6)

关键词 监理 水利(水电)建设 投资 管理

自1998年大洪水以来,国家加大了水利投入的力度,每年有几百亿、几千亿投资用于新建和原有堤防、水库等工程的建设和整险加固,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工程投资资金使用效果,应强化对水利建设工程的建设监理与投资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使工程项目在保证安全、质量和满足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投资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而投资控制方法是否合理,更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监理效果。如何运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投资进行有效控制,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监理合同中常见“做好投资控制工作,降低工程造价”,等词语。监理投资控制目标是“在工程建成后的最终投资符合审批概算中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要求,力求优化设计,节约工程投资。”工程项目从初步设计开始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监理工作中,依据合同约定职责范围监理可负贵编制或审核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及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防止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等现象发生。

一、投资控制管理模式

采用国际上惯用的工程项目委托管理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从前期设计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管理。

1.投资静态控制

经国家批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必须严格控制,不得突破。具体实施中,采用设计编制概算作为基本计划,采用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进行单项工程概算和总概算划分:(l)根据工程招标规划,对所有工程项目,按项目管理分块、标段和实际需要进行项目划分与调整;(2)项目工程量采用现阶段设计(主要为招标文件设计量)的标准;(3)总量控制的原则是:编制的总执行概算,不超过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同时解决设汁深度不够和单项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增加的工程量以及临时工程等增加的投资;(4)根据项目的设计深度、保证质量进度整体效益、工程中施工生产力管理水平和其它已出现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和合理调整工程单价、项目投资额度和基本预备费的分配幅度。业主执行概算编定后是制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向投资方报列投资、计算价差的依据

2.投资动态管理

动态投资包括建设期投资价差和融资费用,约为工程总投资的10 %,主要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波动,需要通过规范化科学管理,合理确定动态投资,控制投资的总规模。

3.投资价差管理

每年依据工程实际完成静态投资价计算价差;侧算方法不采用实报实销法,采用国际贯例公式调价法.

价格和价格指数通过市场采集和采用国家综合部门(物价局、统计局)的价格指数;

二、监理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控制

1.设计阶段的投资事前控制

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为实现各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造价工程师可采取下列监理措施:(1)设计合同应明确突破限额设计的责任。造价工程师在各设计阶段进行投资控制时,要将投资限额按投资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专业设计人员,使设计人员清醒认识到设计应该从经济角度出发,进行多方案设计优选,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既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使用要求又不超投资限额;(2)运用标准设计和价值工程原理。运用标准设计可以节约设计费用,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较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造价工程师应熟练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认真审图.研究水工建筑物结构、材料及相应设备等等是否合理。结合建设单位意见,做多种方案的功能和成本研究,选择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达到实现各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3)利用监理信息系统。监理信息系统能积累已完工程的造价数据,掌握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实时数据.保证建筑材料、设备、运输、汇率等等有关工程造价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造价工程师应及时将有关的工程造价数据提供给设计人员,挖掘降低造价潜力,为限额设计创造条件。

2.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造价工程师应紧紧控制住标底造价是否合理.目的在于: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高价承包使业主蒙受投资损失;低价承包会造成承包商不规范施工、安全没保障、延误工期、施工质量隐患重重,增加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后期维修费用。造价工程师在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中.应根据现行规范、定额和取费标准、施工图纸、现场因素、工期等认真审核标底:审核工程量;审核单价;审核经费及价差;审核各种包干费用和主要材料指标;审核标底造价是否合理。

在评标阶段,必须对投资进行有效控制。造价工程师应使业主认识到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经济保证。

采用科学的评标中标方法,能贯彻“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使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价”范围内。

三、施工阶段的投资事中控制

造价工程师在施工阶段的投资事中控制,就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资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1.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加强投资控制。施工方法的不同,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造价工程师应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各种不合理施工措施增加的费用.并防止各种索赔事件的诱因包含在其中,这种投资的事前控制,对今后监理工作的投资控制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2.根据与业主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对该工程项目总工期要求,以及设计图纸、定额资料、现场客观条件、技术条件,由监理编制出控制总工期的总体网络进度计划。并批准施工方编制的各级进度计划,按时检查各级进度计划落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总体网络进度计划。这样,可以合理缩短工期,减少人员窝工和机械闲置,降低人工费和管理费,并加快设备材料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3.造价工程师应对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支付是投资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力保证。只有按图施工,并通过监理人员质量检验合格,计量核实的工程项目进度款,造价工程师才审核支付。

4.造价工程师应严格核查工程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在施工中.经常会碰到由于设计工作不细致,或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及其他原因,进行工程变更的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

5.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应正确处理和防范施工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索赔的原因很多,一些承包商会寻找索赔机会,希望索取到费用赔偿,更想得到利润和工期补偿。这就要求造价工程师应精通施工合同条款,熟悉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标准,公正地当好索赔事件“准仲裁员”,维护合同双方合法权益。发生索赔事件时,承包商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记录提出工期或费用索赔报告。造价工程师应认真研究合同条款,首先核查索赔报告是否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有效期间28 天内提出,否则索赔不成立。在监理工作中应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在研究技术、进度或其它重大问题的会议记录中,要求与会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应严格按监理工作程序开展监理工作,避免工作延误发生索赔事件;应对设计修改和工程变更严格把关,仔细侧算造价和分析可能带来的索赔问题。

四、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事后控制

造价工程师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事后控制中,应认真及时审核竣工结算。这是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最重要环节。审核的具体内容包括:竣工结算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招投标文件,结算是否按定额和工程计量规则、造价主管部门的调价规定等进行编制。要根据合同、图纸、定额及工程预算书等,对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甲方供应材料设备逐项审核,不重不漏。有疑问时,查看当时的监理日记,并进行现场校核,不偏不倚,正确审核竣工结算,使竣工结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1999)637号.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7)

2监理试验室的管理监理

试验室对承包人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理,是建立在开展质量检测基础上的。而进行质量检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会导致检测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致使对施工承包人的质量控制成为一句空话。监理试验室必备的条件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2.1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监理试验室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配备各类质量检验人员。质检人中,应配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骨干人员。

2.2严格管理制度监理试验室为保证有条不紊的对施工承包人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保证质量检验工作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检验人员岗位责任制、检验工程质量责任制、检验人员技术考核和培训、检验设备管理制度、检验资料管理制度、检验报告编写及管理等。

2.3技术文件配备试验规程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是试验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也给试验操作极大的理论指导,结合本工地的试验实际情况,实验规程规范的配备也相应地集中在土工和混凝土(原材料)两大部分,详见下表所示。

2.4符合标准的检验手段监理试验室只有采用符合标准并满足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手段,才能直接、准确的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检验手段包括除去感觉性检验以外的其它检验所需的量具、测具、工具等。

2.5检验条件监理人质量检验工作条件包括:

(1)质量检验的工作条件:如试验室、场地等;

(2)保证检验质量的技术条件:如照明、空气温度、湿度、防尘、防震等;

(3)质量检验评价条件:主要指合同中写明的、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价所依据的技术标准。

2.6工作程序监理试验室的工作性质较为繁琐、专业。因此,工作的程序化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更简洁、更准确的反应试验室工作的重点,使试验室人员快速的掌握工作的要点。按照常见的混凝土主要工作程序包括:

2.6.1原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程序

(1)承包人选定原材料(构配件)厂家后,报送有关的文件资料;

(2)监理人对承包人所报原材料(构配件)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如果合格批准使用该厂家产品;如厂家资质不符合要求不予批复,重新选择厂家;

(3)合格的话,承包人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报送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进场检验报告,见证取样单等有关规定的资料并填报“材料、构配件报验表”;

(4)监理人对到场的原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核对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检;

(5)审查及抽检合格,准予验收,原材料、构配件使用于指定部位。

2.6.2混凝土、砂浆质量控制程序

(1)承包人申请进行配合比试验,并提合比试验所需原材料的种类及其生产厂家资质;

(2)监理人批复试验进行;承包人进行配合比试验;

(3)承包人报送配合比试验结果及所用各种原材料的检测报告;

(4)监理人对承包人的试验结果及原材料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是否符合规范及合同的要求;

(5)批复该配合比用于混凝土施工。

2.7精细化管理试验室精细化管理,是运用系统论观点,对涉及工程质量的因素实施全过程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隐患,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2.7.1及时掌握检测资料信息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及时掌握检测资料信息,在东北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对砼抗压强度数据分析发现,砼强度有慢慢下滑的趋势,由于我们发文及时提醒,承包人找到发生问题的原因,是砼拌和站长期没有保养维护,称量系统被水泥凝结物包裹,灵敏度下降所致,从而避免了砼不合格情况的发生;穿黄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进场原材料人工砂的细度和石粉含量的变化,提前通知承包人做好调整准备,由于及时调整了粗细砂的配比保证了盾构壁后注浆施工质量。

2.7.2利用信息系统建立检测资料和审批报告台帐通过建立各种检测资料详细台帐,可以随时统计分析各种检测数据,,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监理试验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般监理部试验室建立的台帐有:砼台帐、水泥砂浆台帐、钢筋原材台帐、焊接(链接)钢筋台帐、砼外加剂、水泥试验台帐、砂子试验台帐、石子试验台帐、砼配合比台帐、原材料进场报验台帐、土方填筑压实度台帐、击实试验台帐等。

2.7.3监理部各部门要相互沟通、协调一致要发挥监理试验室的作用,为工程建设监管提供及时准确、科学、规范的服务。首先,保证监理部各部门信息的畅通;第二,要相互配合,有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切忌推诿。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2、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

受诸多因素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3、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

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 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地区的农田干旱现象严重,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农村尤其是树木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为生产和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在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要主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早部署、早安排、早规划,在每年的冬季,就开始筹划下一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门下发通知,组织工作专题,作好调查研究。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节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冻土研究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2、 扩大投资

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设资金,做到区域内的平衡、和谐建设,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造,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调动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以节省人力资金,避免出现由于资金短缺使得一些重点工程一直的延误下去。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保证资金使用方向有迹可循。

3、财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扶持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来扶持农民修塘修堤筑渠,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扶持方案,尽量让农民在建设中多出力、少出钱。使当地农民能够对建设项目资金承担得起、对付出的劳动也要肩负得起。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村水利面貌。使农民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看在政府的补助的条件下能否将资金筹得够。任务是否能完成,从而引导农民学会量力而行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之,要通过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农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自主建设这个角色的转换。

4、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根据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提高现有工程设施的管理使用效率, 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乡镇政府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资产清理、评估并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可授权水利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2)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 自愿组织、民办民营、共同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兴办和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用水合作组织使农民用水户得到优质、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3)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设备,强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安全、农田水利等公益性职能,做到责任有人担,工程有人管,确保水利工程效益能长期发挥。

5、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将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建设中国新农村有着实际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上不少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创新和完善各种建设与管理机制,就能保证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9)

近几年,许多项目已经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也有更多项目正在建设,在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了。出现差距和存在问题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问题。项目由谁负责,是项目法人单位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原有建设管理体制实行单一建设模式,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运行管理等单位各自为政,对参与项目建设无积极性,因无激励体制,各单位只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设计、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不主动提出,或视而不见。工程建成后,受益单位或运行管理单位或是没参与项目建设不了解情况、看不懂档案资料,或是根本没有管理单位。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

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实行“四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的要求,各地水利项目建设均可按照水利工程基建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过程,通过质量监督与质量检测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纪委、检察院的职能作用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质量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严格合同管理,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等方面做得比之前要好,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项目建设与经营体制,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中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措施。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计建设[1996]673号)和《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法人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水建[1995]129号),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进行全过程负责。项目法人的选定主要是由政府指定项目法人代表,并依法组建项目法人,一些基层水利工程项目比较适用。项目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在法律上、组织上、生产经营上、形式上、技术上具备相关要求,按要求完成合同规定的建设任务,保证工程项目发挥其正常效益,并按质量与安全要求进行工程建设,接受政府与社会监督,按规定组织验收,接受审计,并负责后期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各地水务部门为努力贯彻“四制”之中的“项目法人制”,纷纷成立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负责辖区内的小型水利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管中心的人员均由水务局抽调。这些想法是好的,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完运行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人数偏少

各县(区)水务部门的编制本来就少,应上级部门对口的话,许多县级水务部门得在三防、移民、水政或是下属单位借调人员方可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就更少了。根据相关要求,中小型项目必须得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才,如项目技术负责人,财务人员,质量与安全监督人员等,而这些人员需得具有相应职称方可在项目中担负相应职务。国家规定公务员不得评定职称,而下属企事业单位职工不重视职称的重要性,对评职称的积极性不强,特别是企业单位的职称与工资不挂沟,所以基层水务部门的职称是很少,即便是勉强凑够一个项目的职数,一个县级水务部门当年开工的项目不知凡几,又能如何分配。

2)专业技术能力难以满足工程管理的需求

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满足现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在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过多依赖监理单位,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好坏取决于监理单位的口碑。

二、探讨多种建设与管理模式

近年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特别是基层水管部门,多是由水务局作为建设单位,工程建设完成验收后移交给原工程管理单位或受益单位。建设模式单一,建设与管理均由水务局承担,与项目法人制的目的不符,即便是成立了建设管理中心,因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层次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建设管理中心人员均由水务部门相关业务股室里抽调出来,虽角色不同,但其人事关系等还是由主管部门管理,真正进行建设与管理的还是水务局,水务局裁判员的角色终是一个摆设。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还是双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随着这几年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探索新的建管模式十分紧迫和必要。

实行代建制 代建制是指将项目建设人与项目使用人分离,由政府或投资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务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企业,项目的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的全过程的组织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后方移交给使用人的一种管理模式。近年来,国家将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水利建设深入推进。但由于项目点多面广量大,基层水利部门建设任务繁重,管理能力相当不足。因此,推行新型建设管理模式代建制十分必要,可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基层管理力量,实现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将上级资金充分利用到每一个基础项目中去,让老百姓切实得到利益。

当然,推行代建制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问题也会逐渐出现,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需认真对待。水利部于今年2月出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指导意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上级主管部门也意识到基层建设力量薄弱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明确实行代建项目单位的职责,代建项目也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完成“四制”,遵守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等有关规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对代建工程进行管理,受理代建制实施的投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既然代建单位替代业主进行项目管理,那么其也应该按法规要求具备相关条件,如具有独立的事业或企业法人资格,满足代建项目规模等级要求的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总承包等资质;或是由政府专门设立或授权的水利工程并具有同等规模等级项目的建设管理业绩,具有与代建项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等等。项目代建单位的选择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负责,可按招标方式选择,对不具备招标条件的也可按其它方式选择。合同签订后,代建单位就必须严格按合同履行自己的职责:组织招标、择优选择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组织项目的实施、抓好项目管理、组织编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资金使用计划,配合业主做好稽察、审计、检查等,组织项目实施、验收、并交付运行管理单位等。

为了让代建制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在基层水管单位适用,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督,从项目管理部门、职能部门、管理企业和从业人员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随着人们对这一建设模式的熟悉和了解,代建制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

三、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现行基层各水管单位大致以以下模式进行管理,如:水库工程 按照三级管理原则进行:中型水库由县级水务局负责,小(1)型水库由镇政府负责,小(2)型水库由行政村委负责。运行管理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小型水库管理经费不足,造成中型水库管理人员工资无法足额及时发放,影响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小型水库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二是小型水库的权属问题仍没有解决,界线不清,造成乱侵占、乱种植、乱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水库的安全与效益。灌区工程 广东省灌区大多为中小型灌区,特别是山区县,灌区多,灌面小,灌区没有形成规模,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且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此为“先天不足”,管护跟不上,工程老损严重,此为“后天失调”。 中型灌区一般由渠首单位中型水库进行管理,小型灌区则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致使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工程效益年年下降,同时由于建筑物配套不全,随意扒口,串灌漫灌现象普遍,供水损失大。机电排灌工程 机电排灌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原则进行。中小河流工程 各地除明确城区防洪工程由当地河道堤防管理所进行管理外,其它中小河流均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主要是管理方面的不到位。基层水管单位除少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外,绝大部分都是自负盈亏的企事业,遇上多雨年份还能勉强保证单位的正常支出,若是遇上干旱,那么职工就只能勒紧裤带过日子,不发或少发工资成了家常便饭,我们水利系统的职工其实是很弱势的一个群体,工资发不上时,只是怨天,可从来没有尤人过。但群众的隐忍并不是我们不作为的一种借口。所以,为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保证水利工程健康有序运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02]4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5]20号、130号文)精神和要求,我省积极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并于2009年通过由省水利厅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管体制改革验收。当时的水管体制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不管从水管单位的定性上、还是人员结构的划分上、还是对水管单位的经费落实和劳动保障制度上,都进行了明显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如有些部门水管体制改革没有包含、核补水管单位的经费没有按收入逐年递增、有些水库管理单位当时的定性还符不符合社会的管理要求等等。例如:现在许多地方的中型水库定性为准公益管理单位对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服务当地的要求逐渐不符了,水库管理单位的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水费收入和发电收入,水费收入除少部分是城镇供水外,全部为灌溉供水,众所周知,现在我省的灌溉是不收费的,而电费已基本没有上涨空间,可物价的增幅却是不可小觊。水管单位许多三四十年工龄的老职工年收入仅3万元左右,这还是在丰水期年份,枯水期少发或不发的现象时有发生。试想他们的连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如何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将中型以上水管单位、基层水利所定性为财政全额把款单位是大势所趋。

综合上所述,现行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已呈越来越规范的形势,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得到妥善的管理,为我们的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水利建设与管理篇(10)

1.引言

随着国内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我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对建设重视,对管理轻视的思想。如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性进行考虑,早日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对运行管理引起足够重视,使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规划过程,以及对工程后期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就是运行管理。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理,从而达到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满足水资源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本质。由于运行管理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和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的标准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使运行管理在每一项水利工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合理分配下,水资源能充分发挥最大作用,在人们基本生活用水和工业需求用水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为经济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是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意义。此外,对水利工程的运转状态进行监督也是运行管理的工作范围之一,有利于水利工程项目在最大程度上稳定持久的运转,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为社会用水做出更大的贡献。

3.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同其它项目一样,在其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运行管理这一环节。水利工程的功能性越强,发挥的作用越大,就越离不开运行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及负责人都认为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就是做好建设管理,完全忽视了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以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非营利性水利工程居多,导致对建设管理重视,对运行管理轻视的现象越发严重,甚至有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就忽略了管理环节,严重导致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没有强劲有力的执行力,体制严重落后的现象。同时,有些水利工程出现老化失修的状况,却没有维护资金不能对水利工程及时维修,此种现象给水利工程建设的周边地区带来安全威胁,不利于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4.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的弊端

4.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缺少交叉点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水利工程项目会采取建设性的管理措施,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在水利工程完成竣工以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节省成本,就立即将原本的建设管理转变为运用管理模式,即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建设管理,而非运行管理。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无法通过建设管理得以延续,忽略了其该注意的问题,为水利建设工程的维修增加难度,进而使维修成本加大。此外,由于建设管理性的“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资料掌握不足,导致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项目情况缺少了解,从而对运行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方面与后续管理方面不及时的沟通交流,使双方没有就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及实际情况、各自经验进行有效传达,是出现建设管理变为运行管理情况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之间没有交叉点,无形之中加大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

4.2工程规划缺少运行和建设的结合点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工程项目可行性的设计规划、研究规划、以及建筑施工规划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整个工作规划十分重要。这些规划,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水利工程在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方面有着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的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过程中,对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种管理方式的有效结合产生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这两种运营方式仍处于单独运行中,这种运行方式使研究规划方案缺少时效性,也使其可行性标准大大降低。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进行规划时,没有对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规划,会带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运营效果与设计方案不服,和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5.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措施

5.1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背景相结合

一般来说,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一般由不同的水利工程单位分别管理,是造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和建设管理脱离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将运营管理和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水量调度和发电量情况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等,导致水利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改造迫在眉睫。要想对水利接管后的问题进行解决,就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有关部门可采取全程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过程等重要过程,并对其监督,真正做到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5.2水利工程可研阶段的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服务于项目决策时建设项目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标。从法律法规、经济、技术、政策及管理等方面的工程计算和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从而根据以上方面,对水利工程建设制定适宜的建设方案。还需要在可行性方案研究论证结束后,对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进行评测和预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结束后,对水利工程的过程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客观论述,这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可行性研究的终点站内容。

5.3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

水利工程实际方案的优劣、对错,对工程的投资成本和工程结束后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终极使用者是运行单位,这就对运行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充分参与有了明确的规定。此外,运行单位对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其对水利工程设计意图和思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有利于在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中,融入后期管理运行的相关先进管理和维护理念,有利于保障后期运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从而保障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6.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及人们对于以水资源为主的资源需求量大幅增加,这使相关水利建设部门及国家,对水资源问题越发重视,从而在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稳定、安全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就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水利建设工程的运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以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没有得到有机结合最为严重,因此,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改变对建设管理重视,对运行管理轻视的观点应放在首位。本文从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的弊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措施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莹莹.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门窗,2015,02:184.

[2]裴国祥.关于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08:116.

[3]徐军伟.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6:92.

[4]曹莉,张会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6:55.

[5]朱晓婷.关于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化工管理,2015,29:48.

[6]周杨.如何在水利工程中实现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科技展望,2016,18:178.

上一篇: 德育答辩论文 下一篇: 精品资源共享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