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净资本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5 19:26:13

信托公司净资本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1)

3.2.1 信托业务规模及收入的现状。

C 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主要分为事务管理类以及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两者在总业务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3-4 所示。

截止到 2016 年底 C 信托公司信托规模已达 2700 多亿,比 2015 年度增加近 4.3%,增长幅度虽然不及 2015 年的 11.32%,增幅明显下降,但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规模占比却在持续上升,由 2015 年的 20%增长到 2016 年的 25%,占比幅度越来越高,规模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高达 689.32 亿,奠定了 C 信托公司谋求的业务主动管理的发展和业务转型的基础。

分析 C 信托公司收入情况,其收入主要是作为受托人管理信托项目产生的手续费收入以及固有业务投资收入,根据信托业务不同信托业务收入又分为事务管理类信托收入、主动管理类信托收入,其收入及占比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 2015 年的 11.51%略有下滑,这是由整个信托行业增速下降造成的。但从 3-5表中可以看出 C 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信托收入占比呈上升态势,占到了总收入的 35%,另外固有业务也有所增长,两种业务收入的上升进一步提升了 C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水平。

综合 C 信托公司托管的业务规模和收入情况可以看出 C 信托的粗犷式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在国务院和一行两会对金融机构越来越严厉的监管下,C 信托公司要想取得稳中有进的发展,收入实现高位突破,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将业务集中在主动管理类信托项目上,同时研发创新型产品,积极探讨业务转型,寻求新的利益点。

3.2.2 风险业务的规模及占比。

风险业务即已出险项目,是 C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没有达到预期且后续资产处置速度不及时产生的风险项目。对 C 信托公司的风险业务规模及占比进行收集整理得到风险项目。

C 信托公司风险项目个数和风险业务规模自 2014 年以来同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从风险项目个数来看,连续两年都是每年两个的增长态势,但风险规模的增长却在加大,2016 年风险业务规模增加了 29.1%,与 2015 年 6.34%相比出现跳跃式的激增。因 C 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规模较大,不良率体现不出不良资产的危害性。加上事务管理类项目信托公司不承担最终风险,只是按信托合同尽到受托人义务,所以事务管理类风险项目原则上不属于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C 信托公司真正的不良资产展现在主动管理类风险业务规模上。C 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风险业务规模一直在持续增长,从 2014年的 3 个亿增加到 2016 年的 9.8 个亿。9.8 亿的不良业务相对于年收入在 10 个多亿的 C信托公司来说已然成为不得不重视的业务。

3.2.3 信托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C 信托公司对于业务中风险的管理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对业务的合规性进行严格把控;第二是根据业务类型采取措施,规避各类风险;第三是项目出险之后进行处置。

第一,法律合规部保证各项业务的合规性:首先,确保各项业务设计及交易对手方合法合规,对业务部门报送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防止信托项目以及交易结构的设计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政策的导向;其次,设计、审查各项业务合同、协议的签署文件,并按照公司用印审批流程签署办理,使得业务项目的运行受到现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再者,监督、检查、审核各项业务存续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根据公司项目管理过程中合规督查需要,法律合规部门会不定期的抽查各项业务存续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包括项目期间管理所办理的各类业务,做好内部合规检查;另外,接待和应对 C 信托公司的各类监管机构并提供监管数据,C 信托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须面对人民银行、银监局、外管局、国资委等各个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另外作为信托行业的一员,管理着 2000 多亿的信托资产,经常要为各类监管部门和调研部门提供各项调研数据和审查文件,合规法律部作为这些数据和文件的最终合规确认部门,担负着巨大的审理检查工作;最后,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管理的牵头部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相应的调查、排查工作,特别是个别认购资金量较大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做到每一笔投资者资金的出处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业务中风险的规避: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C 信托公司为消除交易客户或最终借款人失信的倾向,在产品成立之前通常会做全面的尽职调查,并对内部的审批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把控信托设立的程序以及事后的调查及监督,尽量做到能够准确评估和管理违约风险。除此之外,C 信托公司会让第三方质押物品以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降低违约风险。对于固有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C 信托公司会制定资产配置计划书,并限制资产的集中投资,从而达到资产多样投资、降低风险的目的。另外,计划的落实需要公司董事会的批准,为降低固有业务的信用风险再添防火墙;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C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对投资组合的谨慎选择以及公司内部严格的投资决策机制来降低市场风险;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C 信托公司通常会对其长期资本的需求以及公司现金流做定期监测,从而实现公司存在足够的不受限现金以满足公司运营需求;其次,为了降低操作风险,C 信托公司在实施严格内控的基础上,定期对内部审计及管理操作风险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于声誉风险的管理,C 信托公司制定了《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在通过优质财富管理水平吸引客户的同时,加强公司宣传力度,积极践行公司社会责任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以避免公司声誉受到损害。

第三,已出险项目的管理:C 信托公司首先根据信托类型选择处理方式:(1)事务管理类风险项目,C 信托公司积极履行受托人义务和签署相关合同文件中的相关责任,并将风险项目处理的相关情况及进展及时的通过公司平台或者相关媒体刊物告知利益第三人、信托受益人等。另外,公司会指定信托经理积极配合委托人处理不良资产的清收与处置工作。(2)主动管理类风险项目的处置,根据行业规则,C 信托公司为了社会稳定和保全公司信誉,维护并安抚好社会投资者,首先会以公司自有资金对投资者进行刚性兑付,并根据资产质量分类要求计提风险准备金。然后将出险项目交给出险业务部门积极处理。出险业务部门没有能力处理的再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处理。对于出险项目刚性兑付的资金来源,C 信托公司首先通过利用自身盈余资金解决,自身盈余资金不足时再向股东寻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的通过与风险项目对手方谈判与协商,督促其还款,另外,公司也会对质押担保资产进行处置(如资产重组、第三方再融资等等),以实现投资人债权的妥善处置。

3.3 净资本管理现状。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2)

随着2001年《信托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信托行业在过去的十年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如今,信托行业已经初步建立以《信托法》为核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为支撑的“一法三规”监管体系。作为我国信托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已实施了三年时间。

一、净资本管理起源

自1979 年我国信托行业的诞生以来,我国信托行业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整顿的坎坷历程。直到2001 年《信托法》的正式施行,我国信托业才逐步走上规范运营的发展道路。2007 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新“两规”出台后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依旧极不均衡。银信合作业务以及与宏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等均迅猛发展。为了避免整个信托行业重蹈历史覆辙,银监会于2010 年9 月正式颁布实施《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以规范约束信托公司业务的发展。

二、净资本主要监管文件分析

1.净资本管理办法。《净资本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净资本是指根据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公司资产结构的特点,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对各资产项目、表外项目和其他有关业务进行风险调整后得出的综合性风险控制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净资本=净资产-各类资产的风险扣除项-或有负债的风险扣除项-中国银监会认定的其他风险扣除项。《净资本管理办法》对风险控制指标做了如下规定:第一,信托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 2 亿元人民币。第二,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 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 40%。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大于等于100%,即信托公司净资本应覆盖各项业务风险资本。

2.银监发[2011]11 号文。为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分类监管,确保信托公司业务发展与其风险管理能力、内控水平相匹配,2011 年1 月27 日,银监会了《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文对信托公司净资本、风险资本计算标准和监管指标作了明确规定,内容涉及不同评级结果信托公司的风险资本的计算方法及不同类型信托业务风险资本的计算标准。

三、 净资本管理对信托公司业务的影响

面对“一法三规”的约束,信托业务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但信托业依旧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末,行业信托资产规模达到8.72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净资本管理对信托业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差异化监管问题突出。尽管银监会就净资本、风险资本、监管指标作出了规定,但是鉴于信托业务的复杂性,各信托公司及银监局对于净资本的计算缺乏统一标准,加之各地银监局对信托公司监管松紧尺度不一致,这就导致不同地区对于类似的信托业务却采取着不同的风险资本计提标准,从而使行业监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与不公平性,这导致各信托公司对风险资本计提大小不一。

2.优先发展信托业务,压缩固有业务规模。按照净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固有业务要消耗信托公司的净资本,还要计提风险资本,而且两者的系数都远远高于信托业务风险资本计提水平。因此,发展信托业务、压缩固有业务成为主流趋势,比如民企控股的中融信托、新华信托等的固有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仅为1.5%, 2.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7.99%。

3.被动管理型单一类业务归于事务类业务。根据净资本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措施,“事务类信托”在各类信托业务中所占的风险资本计提系数是最低的。对于被动管理型单一类项目,不少项目本身接受原状分配,信托公司实际风险较小,符合“事务管理类”要求。因此,由于监管政策界定的模糊性与风险的可控性,某些信托公司将被动管理型单一类项目解释为“事务类”业务,这以大大节约净资本占用。

4. 房地产信托花样百出。房地产信托业务是《净资本管理办法》的主攻对象之一。房地产信托风险资本计提比例高达3%,是计提比率最高的。为了顺应宏观调控的政策,银监会于2011 年6 月开始要求房地产信托项目需要报批。在监管层严厉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信托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此后某些信托公司推出了类房地产信托产品以规避行业监管,并降低了风险资本的计提。

四、净资本管理办法的主要缺陷与完善对策

《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初衷主要有二:一是控制银信理财合作、房地产信托等高风险业务的规模超速发展,确保信托项目顺利兑付;二是引导信托公司朝中长期投资等主动管理型业务转型发展。此办法虽可能是当前对于信托业监管最有效的手段,但该办法仍存在一定瑕疵,有待改进与完善。

1.“刚性兑付”的监管思路利弊参半。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各项条文表明确保“刚性兑付”仍是监管政策的重点。信托业务虽然是受托业务,但在“刚性兑付”的前提下,一旦项目出现风险,信托公司仍要以各种方式来弥补损失,以保障支付项目的本息。刚性兑付对于信托业的高速发展利弊参半。一方面,信托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刚性兑付的保障。然而,刚性兑付也存在某些弊端。刚性兑付致使“投资者自担风险”的信托合同形同虚设。另外,投资者具有刚性兑付的预期。长此以往,信托市场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立法完善乃治本之道。笔者认为监管层通过净资本管理约束保障信托公司刚性兑付的初衷虽好,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难以充分落实。相反,这种监管思路还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积累,从而引发信托公司乃至整个行业风险的爆发。监管层如若能够大胆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思路,或许更有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信托业法》或者颁布“受托理财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以保护投资受益人利益为核心,以受托责任为标尺,统一理财市场监管规则。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3)

兑付危机、融资压力剧增成为信托公司当前挥之不去的阴霾,《实施办法》无疑为其打开一扇窗。多位信托公司管理层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信托公司借上市实现净增本增加,能够促进信托业合理有序的发展,提升龙头信托的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利好行业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多数受访者表示年内恐怕难有信托公司能够实现IPO。

上市门槛不高 半数公司可过

去年银监会下发的“99号文”余温还在,《实施办法》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打破信托行业的无法规现状,并且从注册资本、分类经营到公司再融资条件、监管标准给予明确规定。监管层对信托公司上市明确表态“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业内哗然。

根据《实施办法》,信托公司申请IPO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主营业务中至少有一项主要业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最近3年在行业内排名前15名;连续两年监管评级为发展类以上;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信托公司的主要股东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资信良好,最近两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等。

申请借壳上市和新三板上市的信托公司要求则相对宽松,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至少两年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主营业务中至少有一项主要业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最近3年期间有两年在行业内排名前30名。

从当前信托行业发展来看,上市门槛并不高。

除了安信信托、陕国投这两家上市信托外,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另外66家信托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年报信息显示,其中有41家信托公司,连续3年累计净利润超过10亿元,占到信托公司总量的61%。

银行间市场的数据显示,已有49家信托公司了未经审计的2014年财报,其实现净利润总额429.89亿元。2014年排在前十四名的信托公司,均实现当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达到IPO要求。而能够跨越累计年净利润10亿元这道门槛的信托公司则更多。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如果仅从3年连续盈利来看,针对信托公司IPO条件并不算高,超过半数公司可达到。

而《实施办法》对信托公司借壳上市或者挂牌新三板的要求更低,大部分公司可以轻松跨过。帅国让认为,这与管理层此前表态鼓励信托公司上市扩大资本金态度契合。

多位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施办法》将利好信托行业,上市开闸有利于公司净资本增加,化解相关行业风险,促进信托业合理有序的发展、并提升龙头信托的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业内也有不同声音,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直言,信托公司作为受政策影响大的机构,上市对于其当前业务发展来看不是好事,很多东西见不了光,所以某些公司并不会立马选择上市,需要有一段时间业务转型调整期。

年内恐难出现IPO个案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安信信托、陕国投上市之后,信托公司一直无缘资本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去年长安信托曾向证监会递交过新三板申请,但是最终未能成行。

此外,中海信托也曾申请IPO,中信信托、江苏信托、北方信托等公司寄希望于借壳,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寿辉认为,信托业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主营业务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稳定,业务变化多,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检验和加强,使得监管层此前对信托公司上市不认可。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4)

除渤海国际信托外,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1月至今,已有至少4家信托公司公开披露拟将增资或已经完成增资计划,涉及资本金合计近60亿元。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国民信托、陕国投两家信托公司想增资却未完成。为什么未通过?两家公司到底犯了什么忌讳?对于相关原因,两家公司未能给出合理解释,但外界有不少说法。

信托增资要规范

近年来信托增资一浪高过一浪。不论是大刀阔斧还是小步快跑,天南地北的信托股东们都努力着不掉队伍,这当中多数成功了,也有极少数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失败。

2016年年底,国民信托增资因不符合《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第七条对信托公司出资人的规定而被监管罕见地“不予批准”。

根据规定,《实施办法》规定了十项条件,业内认为近年来不断被传易主的国民信托可能是违背“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信托公司股权”的相关规定,遗憾的是,在各类敏感事件聚集的当下,国民信托尚无法回应记者的采访。

业内认为,与国民信托相比,陕国投的定增却有些时机不巧。2月17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其中一条指出,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由此陕国投方案不得不延后。

“一般而言,信托公司的增资渠道主要有三种:股东直接出资、引入投资者或是通过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 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陈进博士表示,多数信托公司会倾向于采取转增资的方式,一是由于过去几年发展信托公司积累了较多的利润,二是无需股东新出资,通常股东出资比例不变,沟通和操作较为方便。

从2016年信托公司增资情况来看,渤海信托采取了引入投资者方式,信托、中航信托和中江信托等均采取D增资,昆仑信托则由股东直接出资和转增资相结合进行。

增资稳人心

“过去几年,信托公司频繁增资,最初是受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影响,为不断补充净资本以及扩张业务。而近两年,随着信托业的发展,遇到瓶颈,面临转型等原因,增资除了有助于信托公司发展扩大业务规模及提高固有业务收入增长,还能加强信托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增资也进一步体现信托公司及股东对信托业的发展和自家信托公司的信心。”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表示。

以华澳信托为例,2016年4月,华澳信托股权重组完成,北京融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0.01%,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99%。今年1月底,华澳信托又增资终获上海银监局批准,注册资本将由6亿元升至25亿元。据华澳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股东目前已有持续增加资本实力的计划,拟在未来一至两年逐步增加公司注册资本至50亿元,而增资至25亿元的各项手续目前也在有序推进。可见,面对股东更迭、高管调整的难题,增资稳定了华澳信托的军心。

上市公司安信信托则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完成募资,将注册资本增至20.72亿元。

从安信信托近年来的高速成长来看,作为业绩前十的信托公司,原先的注册资本并不高,需要新增募集资金支撑公司信托业务和固有业务的发展。

作为交银国信持股85%的大股东,交通银行日前也向交银信托增资了17亿元,据市场估算,若按比例增资后交银国信注册资本有望达到57.65亿元,一举达到行业上游。而在给予记者的回复中,交通银行同样提到了这有助于缩小交银国信与行业标杆的差距。根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金融背景信托公司净资产分别为:中信信托201亿元、兴业信托138亿元、建信信托100亿元、交银信托71亿元。

未来增资仍有大空间

连续几年的增资高潮,信托增资会否就此进入下半场?多位专业人士认为,未来的空间还很大。在采访中,不止一家公司向记者表示,不排除会随着业务规模提升和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动态变化结合净资本要求再做增资的可能。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5)

兑付危机、融资压力剧增成为信托公司当前挥之不去的阴霾,《实施办法》无疑为其打开一扇窗。多位信托公司管理层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信托公司借上市实现净增本增加,能够促进信托业合理有序的发展,提升龙头信托的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利好行业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多数受访者表示年内恐怕难有信托公司能够实现IPO。

上市门槛不高 半数公司可过

去年银监会下发的“99号文”余温还在,《实施办法》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打破信托行业的无法规现状,并且从注册资本、分类经营到公司再融资条件、监管标准给予明确规定。监管层对信托公司上市明确表态“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业内哗然。

根据《实施办法》,信托公司申请IPO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主营业务中至少有一项主要业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最近3年在行业内排名前15名;连续两年监管评级为发展类以上;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信托公司的主要股东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资信良好,最近两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等。

申请借壳上市和新三板上市的信托公司要求则相对宽松,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至少两年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主营业务中至少有一项主要业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最近3年期间有两年在行业内排名前30名。

从当前信托行业发展来看,上市门槛并不高。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如果仅从3年连续盈利来看,针对信托公司IPO条件并不算高,超过半数公司可达到。

而《实施办法》对信托公司借壳上市或者挂牌新三板的要求更低,大部分公司可以轻松跨过。帅国让认为,这与管理层此前表态鼓励信托公司上市扩大资本金态度契合。

多位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施办法》将利好信托行业,上市开闸有利于公司净资本增加,化解相关行业风险,促进信托业合理有序的发展、并提升龙头信托的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业内也有不同声音,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直言,信托公司作为受政策影响大的机构,上市对于其当前业务发展来看不是好事,很多东西见不了光,所以某些公司并不会立马选择上市,需要有一段时间业务转型调整期。

年内恐难出现IPO个案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安信信托、陕国投上市之后,信托公司一直无缘资本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去年长安信托曾向证监会递交过新三板申请,但是最终未能成行。

此外,中海信托也曾申请IPO,中信信托、江苏信托、北方信托等公司寄希望于借壳,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寿辉认为,信托业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主营业务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稳定,业务变化多,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检验和加强,使得监管层此前对信托公司上市不认可。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6)

信托业务收入营收占比从2015年底的不到60%,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2%,其中超90%以上的有8家公司,长安信托和中江信托占比最高,但低于50%的公司同样有8家,西部信托占比最低,仅为14.7%

营业收入增幅大幅落后于信托业务收入增幅的公司数量,由去年同期的12家上升为今年的17家,充分反映出固有业务收入下滑,对信托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严重拖累

信托业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在经历了数年的狂奔后,信托资产规模增速不仅放缓,甚至出现连续下滑。加上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信托业绩步态愈加疲软无力。

最新的信托半年报数据显示,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增速放缓,而固有资产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滑,而二者是信托公司发展的根本,如何扭转这一态势并成功转型是当前信托公司面临的头号难题。

“只有一点相对不错,信托业务收入的比重在提高,这对寻找转型突破口非常重要。”一位信托业内人士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托业务营收占比已达72%,但仍有个别公司的信托业务尚未大刀阔斧开展起来。《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有8家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营收占比在50%以下,西部信托占比最低,仅为14.7%,华信信托位列倒数第二,占比仅为21%。

中报揭信托业三大特征

信托公司半年报数据的披露引起多方极大关注。

“业绩数据能折射出很多行业现象,也充分说明了信托业在经历了几次大整顿后其实一直未稳定,现在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口。”一位信托业人士评价称。

在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期后,信托业进入疲惫状态,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导致业绩疲软。

以行业平均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上半年,在信托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三项指标中,仅有信托业务收入实现了正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行业平均信托业务收入为5.37亿,同比增长了7.67%;54家信托公司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42亿元,同比下滑了18.53%;行业净利润规模4.25亿元,较2015年上半年的5.32亿元同比下滑了20.11%。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仅有21家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在信息的公司中占比还不到一半,有30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实现增长,有25家公司保持净利润增长。

深圳市慢钱网络科技(以下简称“慢钱”)金融中心分析师分析认为,信托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重要指标下滑并非个别案例,而是整个行业的系统性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58号文”的下发,促使信托行业监管的持续严格和规范化,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非信托类金融机构从事信托业务的情况,导致行业内竞争持续加剧。

此外,信托公司之间分化明显成为第二个重要特征。以净利润为例,有的公司翻了一番,有的公司却遭腰斩,华宝信托大增147.16%,新华信托却大幅下滑91.54%,首尾两家公司相差238.7%。

不少中小信托公司实现了逆市增长,如安信信托披露业绩预报称,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65%左右。粤财信托亦表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其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49亿元和5.23亿元,同比增长38.9%和45.4%。

业绩不稳定是信托业的第三大特征。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前10名的信托公司中,仅有中信信托一家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余9家均出现滑落。且不说同期,就在今年半年间,就有信托公司业绩如“过山车”,半年前,净利润排名前五的信托公司,在半年后仅中信信托实现了17.81%的净利润增长,重庆信托、华润信托净利润下滑均在70%左右。

其中重庆信托尤其醒目,半年前,重庆信托因为净利润位居榜首而被称为一匹“黑马”,孰料半年后就下滑至第10名,下滑幅度高达72.85%,在下滑幅度排名中位列第三,仅好于长安信托和新华信托。

“判断一家公司经营能力是否强、是否稳健,还是应该连续多看几年成绩单才能下结论。”前述信托人士如此感慨。

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环比降

信托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信托业务、固有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

其中,信托业务主要是指以信用委托方式从市场上募集资金开展投资的业务,信托业务收入是衡量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固有资产业务其实就是常说的自营业务,是信托公司用自己的资金、自营管理的项目,不需要从市场上募集资金的项目,其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

对投资者而言,信托业务才是与自己最直接相关的。

今年上半年,54家信托公司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11亿元,实现平均信托业务收入5.37亿元。其中,排名前5的信托公司为: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华能信托和四川信托,实现信托业务收入分别为25亿元、20亿元、17亿元、12亿元和11.8亿元。

信托业务收入排名后5与前5差距很大,中粮信托、国联信托、吉林信托、山西信托和华宸信托垫底,其中,中粮信托仅实现1.2亿元信托业务收入,国联信托和吉林信托均仅实现1.1亿元,山西信托和华宸信托上半年信托业务收入均过亿,山西信托仅为9899万元,华宸信托最低,为3458万元。

如前所述,今年上半年,在信托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三个重要指标中,仅信托业务收入实现了增长,平均增幅为7.67%,其中有30家信托公司实现了增长,上海信托增速位居榜首,达130.96%,光大信托以106.46%的增幅紧随其后,江苏信托、中信信托和中粮信托分别以97.46%、95.7%、73.36%的增幅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五名。

重庆信托在该指标上大幅下降,下滑了62.04%,增幅排名垫底,增幅排名后5的其他四家公司分别是云南信托、华润信托、中诚信托和吉林信托。

虽然从同比看,信托业务收入保持了增长,但从环比角度看却在下滑。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业务收入环比下滑29.76%,而年中较一季度又下滑了29.21%。

下滑的根源一方面是信托报酬率走低;另一方面则是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58万亿元,较2015年一季度的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5.06%;较2015年末的16.30万亿元,季度环比增长1.72%。在同比增速、环比增速方面,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速都有所下降。时间周期再拉长看,事实上,从2013年二季度开始,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就一直在逐季下滑,只在2015年第二季度有微弱回升,但还是难以改变连续下滑的趋势。

信托业务占上风

信托业真正走上“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道路,是在经历过六次大整顿后。

不过在这些年来,信托业务和固有业务(即信托公司运用资本金的业务)时常展开拉锯战,常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2010年是个分水岭。在2010年之前,信托业以固有业务为主,信托业务并不占据优势,数据显示,在2010年,信托业务收入在营收中占比勉强过半,但是随着信托资产的增长,信托业务和固有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逐渐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格局,2015年底,信托业务收入营收占比不到60%,今年上半年信托业务占比却达72%。

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的固有业务收入表现惨淡。“相对于2015年上半年证券市场投资的如火如荼,今年股票市场的动荡严重影响了固有资金的证券投资收益以及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从而导致固有业务收入的快速下降。”中建投信托创新研究部陈梓认为。

据陈梓统计,在54家信托公司中,去年上半年得益于固有业务收入的增长,有27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增幅好于信托业务收入,这一数量在2016年上半年仅为10家。且营业收入增幅大幅落后于信托业务收入增幅的公司数量,也由去年同期的12家上升为今年的17家,充分反映出固有业务收入下滑,对信托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严重拖累。

“固有业务收入的下降对信托公司是一个好的提醒,可以使信托公司看到,大规模的增资并不一定是促进公司盈利增长的上策,还可能会使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大的波动。可以促使信托公司今后将更多精力放在信托业务上,推动信托公司的转型发展。”业内分析人士称。

“信托业务与固有业务收入比重的此消彼长,间接反映了信托业务展业的艰难。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信托公司的盈利更依赖自有业务带来的投资收益而非信托业务收入的增加,如何突破信托主业增速趋缓的现状,仍任重道远。”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认为。

《投资者报》统计数据显示,信托业务收入营收占比超90%以上的有8家公司,长安信托和中江信托占比最高,分别是126%和105%,剩下的6家公司依次是:中诚信托、重庆信托、四川信托、建信信托、上海信托、中航信托。

需要特别解释的是,和其他生产企业报表主营业务收入一定会低于营业收入不同,信托与银行类似,会出现信托业务收入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情况,原因在于报表中计入营业收入的信托业务收入数据,是扣除了成本后的信托业务净收入。从而会出现信托业务收入营收占比超过100%的情况。

信托业务收入营收占比50%以下的公司同样有8家,西部信托占比最低,仅为14.7%,华信信托位列倒数第二,占比仅为21%,占比在30%~40%之间倒数依次排列为:华润信托、吉林信托、粤财信托,占比在40%~50%之间,倒数依次排列为:国投信托、江苏信托和国元信托。

固有业务拖累业绩

信托业务收入一定会和营业收入保持正相关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看起来保持了正相关,即信托业务收入的增长或下滑,营业收入也同步增长或下滑,但总有个案存在。

《投资者报》统计发现,有11家信托公司出现信托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背道而驰的情况。这11家公司中,仅中原信托一家属于信托业务收入下滑,营业收入反而增长情形;山东信托、五矿信托、华鑫信托、北方信托、方正信托、昆仑信托、上海信托、兴业信托和中粮信托则属于信托业务大增,营业收入反而下滑。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上海信托和中粮信托,上海信托信托业务收入增长了130.96%,营业收入却下滑了11.67%,中粮信托信托业务收入增长了73.36%,营业收入却下滑了35.56%。

信托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背道而驰的主要原因在于固有资产业务变化:信托业务收入虽然增长,但因为固有资产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连带着营业收入下滑,进一步带动业绩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有业务收入下滑的同时,与之相对的却是固有资产规模的攀升。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信托业固有资产规模达到4609亿元,较之去年一季度的3670亿元,同比增长25.58%,稳中有升;较之去年四季度的4623.28亿元,季度环比增长为负数。“初步判断是分红所致。”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7)

在经济疲软,房地产市场动荡等局面下,一些风险产品的爆出,让信托业突然惊醒,信托业资产规模已经站在了12.48万亿的巅峰之上,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且今年颁布的银监会99号文,要求信托公司建立风险补充机制,当信托公司经营损失侵蚀资本时要从净资本中全额扣减,再由股东补充资本或者相应地缩减业务规模。因此,防控和缓释风险已成为当前信托业最主要的课题。对于那些风格激进,发行信托资产规模较大,风险资产过高的信托公司,通过增资来提前布局防御未来的风险不失为一个良策。

此外,增资还进一步体现了信托公司及股东实力,以及其看好信托业发展的预期。例如此次增资的中信信托,用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既说明了当前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强,而在这个时点增资,也表明了公司股东对信托行业和公司未来经营与发展充满了信心。当然,中融此前同样大手笔的增资也有这个因素。

各信托公司除增资目的不同外,增资方式也体现出了多样化。根据格上理财统计,信托公司增资的方式主要包括:股东出资、引入新股东注资(战略投资者)、未分配利润(还有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等。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向原股东配售股份、公开募集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增资,但这些方式也都可以分别归入到原股东出资、引入新股东等大范畴之中。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8)

一、采样和EVA指标计算

我们以可从公开途径获取2007~2009年连续三年财务报表数据的50家信托公司为样本,进行测算。

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由于银监会不允许负债经营,因此信托公司没有债务资本,计算时只考虑企业股东投资资本,在调整项中,信托公司无在建工程,并且无息流动负债影响较小,因此我们将信托公司EVA计算公式简化为:EVA=净利润-平均股权资本×资本成本率。

如果单纯从利润指标看,信托公司的业绩似乎已相当不错,以2009年为例:行业净利润总额达到了126亿元,平均每家2.33亿元,人均利润更是高达295.99万元。但如果按照EVA指标来考核,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

二、EVA1与净利润差值显示信托公司的经营效率呈下滑局面

按照上述公式和国资委考核办法中的固定资金成本5.5%计算50家样本公司2007~2009年的EVA1值。(汇总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_虽然2009年EVA不合格的企业大幅减少,但相比2007年和2008年,EVA与净利润总额的差值进一步拉大,在信托资产规模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信托行业的经营效率却呈持续下滑趋势,令人疑惑,但如果我们结合2007~2009年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其中缘由:2007年证券市场的火爆行情使得大多数信托公司的盈利超常增长,到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肆虐,4季度开始国家启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信托公司在投资领域的竞争难度,迫使信托公司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收益以争取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导致了虽然信托资产规模大幅增长但收益却未同比例增长,这也直接暴露出了信托公司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自身业务与银行业务高度趋同,缺乏自主管理能力,缺少对新的投资领域的研究以及对产品的创新。

三、市场化资本成本下的EVA2结果更令人担忧

国资委从中央企业的实际出发,本着稳健起步的考虑,把资本成本率基准暂时设定为5.5%。但对于出资人来说,使用接近中长期贷款的贷款利率的资本成本(见表2),还不如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放贷谋利,固定的低资本成本参数,忽视了出资人承担风险后对风险溢价的要求。我们按照市场化的资本成本来测算50家信托公司的EVAEN,由于信托公司的投资资本中只包括股权资本’因此我们以涵盖两次大跌的1999~2010年A股平均收益率9.47%作为股权融资的机会成本进行计算。(重新测算的汇总结果见表3)

从表3汇总的结果可以看到,通过模拟市场化资本成本计算的50家信托公司经济附加值EVA2要更低,负值企业也大幅增加,每年都有近四成不及格,即使是因证券市场的火爆行情而使信托公司盈利超常增长的2007年也不例外。这个结果也说明。虽然50家信托公司都在创造利润,但也有近四成的公司的出资人的收益尚不及其机会成本。

采用市场化的资本成本率计算的EVA2值直接将信托规模庞大、人均利润丰厚的信托公司打回了创造价值的原形,也直观的揭示出了现有信托业务模式的困境和局限:首先、收益率低的银信合作业务占据了信托资产规模的半壁江山,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07年末,全国54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达9614亿元,其中银信合作规模达4000亿元,约占全部信托资产规模的42%,这个比例到2008年和2009年上升到80%以上(2008年末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1:23万亿,其中1万亿为银信合作规模,2009年信托规模为2.1万亿,银信合作规模1.7万亿),在这类业务中信托公司更多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运作平台,基本没有话语权,一般只能获取千分之几的手续费,甚至因此类业务门槛低,可复制性强,信托公司之间还出现恶性竞争。这直接导致了虽然信托行业的受托资产规模逐年都能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却在“原地踏步”,甚至相比2007年还有所回落。其次,2007年盈利猛增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并非真实水平。2007年上证指数2728点开盘,年末以5261点收盘,上升92.85%,信托公司则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在资本市场赚得盆盈钵满:一是通过自营业务获得高额回报;二是将信托业务的主攻方向定位为资本市场(据统计,2007年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信托计划近七成投资于证券市场);三是部分信托公司持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份,资本市场的高速增长也使这些信托公司获得了高额分红回报。

客观地讲,通道业务的快速膨胀和资本市场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国信托业严重偏离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业务的尴尬现实,而资本市场的低迷和近期出台的银信新规(银监会近日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可能成为信托公司回到“自主管理”轨道的助推力。

四、通过对样本整体分析发现信托公司两级分化的趋势在加剧

为了反映信托公司的整体情况,我们计算了50家样本公司和净资产收益率前十名的信托公司在2009年EVA的平均值(结果见表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十名的公司的平均值远远高出50家样本的平均值,表明行业的两级分化已经很明显,那些综合理财能力强的公司已获得竞争优势。

排除因资本市场的火爆使得盈利超常增长的2007年,我们对2008和2009年的EVAkEVA2和净利润的分布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图1),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大多数公司的EVAl绝对值集中在0~2之间,除少数优秀公司外,中等偏上的公司在消失,从企业价值来说是具有相当的

不确定性和危险性的。

2007年的信托新政,使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开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规模较大、综合理财能力较强的信托公司直接换发新业务牌照,通过开展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业务赚取可观的收入,而一些地方性公司及因种种问题处在过渡期的公司,因受困于专业理财能力的缺乏,只能获取固有资金的投资收入和通过充当“通道”和“融资平台”而获取微薄收入,未来则面临着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甚至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的弱势局面。

五、反思与感悟

1.从历史看今天

从本文前面的分析看出信托行业似乎不够乐观,但考虑到信托业经历过的坎坷历史又会对过去的三年有新的认识。信托行业是改革开放整顿最频繁的行业之一,直到2007年信托新政颁布以来,才终于找到自己的定位。从高潮时期的上千家信托公司到目前的50余家,剩下的都是适应能力极强的“老运动员”,2007~2009年信托业务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可以看作老运动员们在信托新政下的集体试水。

2.全能与专业的悖论

从业务跨度看信托业涵盖最广,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也被称作金融业的百货公司。但广而不精与广种薄收又是信托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看。全能的牌照与突出的专长成了行业发展的最大矛盾,从数据看凡是走在行业前列的公司,都在细分领域取得优势,如深国投的阳光私募、华宝信托的投资业务、北国投和中融信托的地产业务。在此不难看出培育专长、做出特色是信托公司创造价值、提升行业地位的不二选择。

3.EVA不是万能的

EVA是斯腾斯特的美国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1982年开发的一套绩效考核工具,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很受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青睐。但其自身也有一些弱点,最突出一点是在投资决策时不是很适用,另外选取资本成本率标准不易统一,标准不同结果差距较大。总之,EVA比较适合平稳运行企业的绩效评价,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EVA评价结果。

六、提升信托公司EVA水平的几点建议

1.提升信托业务报酬率是关键

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的EVA值最终取决于其综合理财能力的高低,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信托报酬的高低。历史数据显示:50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007年的9358亿元到2009年的20557亿元,三年间增长了1.2倍,但信托报酬率却从2007年的1.26%下降到2009年的0.86%,呈连续下降趋势。这表明目前对信托行业而言,做大规模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信托报酬率,只有切实提升报酬率才不至于“有规模,没效益”或“效益注水”。

2.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是核心

对信托公司来说,提高信托业务报酬率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从国际经验来看,自主管理意味着能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和专属的资产管理服务,目前国外信托公司大多都建立了覆盖多种资产领域和投资渠道的产品团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内外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当然国内的信托公司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真正沉下来,深入理解市场,我们才能脚踏实地的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3.高质量的金融股权投资是利器

按照监管规定,信托公司可以投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股权。高质量的金融股权可以为信托公司带来长期丰厚的回报,典型的有华润深国投持有国信证券股权、中诚信托持有国都证券股权、上海国投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北方国投持有长城基金股权。投资优质金融股权每年产生的投资收益源源不断为信托公司带来当期利润,直接转化为对EVA的贡献。

4.固有资金投资业务与信托业务套做攫取超额回报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9)

从以往的年报数据来看,近年来的华宝信托业绩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净利润、手续费及佣金率收入虽然在2014年有所回落,但同比降幅不超过10%。

在公司营收、信托业务收入整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需要突然大幅度地计提风险拨备?业内推测可能与公司对现有资产质量的价值评估有关。

风险拨备力度加大

华宝信托母公司未审报表口径显示, 2015年华宝信托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3.05亿元,同比降幅为1.89%;信托业务收入8.96亿元,同比降幅为6.97%;净利润2.93亿元,同比降幅为52.91%。

这是继201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9.0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滑3.05%之后的再次下滑。

营业收入和信托收入降幅都在个位数,但是净利润的降幅却超过了五成,是年前57家披露未经审计年报数据的信托公司中降幅第二大的公司。

面对业绩大幅下滑,华宝信托方面向记者表示,在经济下行及行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按最保守的预期大幅计提了风险拨备,从而导致2015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从5年年报历史数据统计可见,2010~2014年华宝信托母公司的一般风险准备分别为1.81亿元、2.28亿元、3.51亿元、4.24亿元和5.03亿元。

但是,由于信托公司预披数据中并未有“一般风险准备”一项,华宝信托母公司2015年究竟计提了多少风险拨备,目前尚不得知。

面对公司盈利下滑,华宝信托并未担忧,公司称“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延续了稳健的展业路线,各项业务平稳发展,当年实现业务收入与2014年相比基本持平。”

资产质量或存风险

净利润的下降有踪迹可寻。2015年年中,华宝信托的半年净利就已同比下降约30%。

在与华宝信托的接触中,公司多次向记者提出其所坚持的稳健与诚信经营,并认为本次计提从长远来看,或将有助于公司更稳健可持续地发展。

只是,突然大幅计提风险拨备,且对未来经济保守的判断,在业内人士和财税专家看来,最直接反映的可能是其现有的资产质量和价值可能出现问题。

“一般而言,计提风险准备是一种主观性判断,目的是为还原现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即对现有风险资产的真实价值存有疑问,或认为因风险资产贬值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主观计提与客观事实的走向是否一致,是提够了还是没提够,真实资产质量是否会进一步出现问题,这是无从判断的。”北京的一位财税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计提风险拨备,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则表示主要是信托公司对不良资产或可能出现的风险资产提取赔偿准备,一方面是对风险资产的预测,另一方面也是增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拨备计提都是按照监管部门确定的标准对风险资产进行分类后,按标准风险系数计算的。”王燕娱说。

从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年末,行业信托赔偿准备余额为120.91亿元,比2013年增加30.32亿元,增幅33%,信托公司开始通过加大增资力度以及风险准备金计提力度,通过进一步扩充实收资本和风险准备金,提升了行业整体化解风险资产的能力。

转型有待考验

对于如何看待业绩波动与公司稳定之间的关系,王燕娱指出,信托公司能否发展主要还是在于未来业务布局和实施,包括现在已经有不少信托公司大幅增资、引入战略合作等行为,都是决定其能够稳定发展的因素。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次采访中,对于公司未来战略布局和业务层面的情况,华宝信托婉转回避了记者的提问。而不论转型如何,2015年的华宝信托同样经历了诸多变化。

信托公司净资本篇(10)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有关安邦入股后是否会不断增持、最终实现控股的市场猜测也从未间断,安邦参股后天津信托是否将大展宏图?由此公司受到更多关注。

业绩首降的因素有哪些?公司未来的经营策略是什么?安邦进驻是否为公司带来更多变化?遗憾的是,天津信托面对《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未能对种种疑问给出合理解释。

净利五年首降

根据天津信托未审报表口径显示,2015年天津信托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1.48亿元,同比下降22.75%;信托业务收入6.96亿元,同比降幅为22.86%;净利润5.38亿元,同比降幅为30.79%。

这也是公司近年来业绩首次下滑。

从年报数据来看,2015年之前的4年公司净利润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2011年~201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8亿、2.49亿、5.15亿和7.77亿,增长都比较稳定。

2015年的业绩下滑是偶然还是必然?新领导上任后的公司经营策略和计划是什么?由于天津信托选择了回避,我们无从知晓。

而数据分析显示,这样的降幅可能来自于业务的全面下降。与华宝信托营业收入高而大幅计提风险准备所导致净利润下降有所不同,2015年天津信托的主要业务收入降幅都在20%以上。

与信托业务收入类似的,2015年公司的固有收入下降22.74%,为4.52亿元,此外还有2.87亿的资产减值损失。

新管理层到位

反观2014和2015年,安邦参股前后的这两年,也是天津信托变化较多的两年。

根据年报,2014年7月,中国银监会天津监管局批准公司原股东天津盈鑫信恒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公司全部5.26%股权分别转让给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9%和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6%。

转让后,天津盈鑫信恒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权,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新加入的股东,公司股东由4家变更为5家。其中,天津海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列天津信托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依次为51.58%、42.11%。

其中,安邦人寿保险与安邦保险集团分别斥资6635.3万元、2312万元参股天津信托,合计持股5.26%。

而实际上,在7月变更股权结构之前,同年1月,天津信托进行了一次增资,注册资本金达到17亿元。

令外界好奇的是,安邦未来是否会对天津信托进一步增持甚至控股?这一疑问直到去年下半年,公司原副董事长赵毅升任董事长,原常务副总经理韩立新则升任总经理之后仍未有答案,但从资料来看,安邦保险持有天津信托的股权比例并未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新总经理韩立新1990年起便一直在天津信托任职。1990年~2009年6月韩立新历任天津信托干部、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等职。2009年7月至此次任职批复生效前,韩立新历任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而天津信托此前董事长及总经理分别为王海智及张维,随着公司走过信托业高速增长期,两人均已到退休年龄。

信保资源有待挖掘

“因信托具有金融全牌照的特质,信保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安邦参股天津信托可以通过信托涉足其他领域,扩展投资范围,从而加强其自身发展。险资在资本上支持信托发展,信托在平台上则可以助力保险多元化发展。”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安邦的参股市场对于天津信托的信保业务有了更多遐想。只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15年的公司信托业务收入占比60.65%。

尽管正式年报尚未披露,无从知晓资产配置情况,但从2012、2013、2014年的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来看,天津信托的实业投资占比也在逐年增高,分占43.81%、46.29%和78.51%,信托资产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现在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入股信托公司,有战略意图的入主,也有财务投资。”上海某位资管人士表示。

上一篇: 大班班级计划 下一篇: 变压器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