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8 05:59:25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篇(1)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决策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前几年世界经济走势低迷之时,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从1979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进出口贸易年均递增16.7%。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11548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和外贸总额不断增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上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很多重要的贸易伙伴要求中国应采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不过,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并非在于一朝一夕。

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单一固定汇率到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汇率制度,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演变。

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并通过适当的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对外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因此,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把握经济全局的决策

实际上,这些年来,无论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还是世界经济波动的情况下,中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合理的汇率水平,不仅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对促进亚洲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各国企业家带来更多的商机。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落户。从1978年到如今,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已超过5600亿美元。

不过,保持币值稳定并不等于中国汇率制度不改革。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一贯的方针。

2003年10月,国家主席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就表示,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我们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4年11月,国家主席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工作午宴上再次指出,我们将通过改革逐步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这要一步一步推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努力的方向。在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中国也一直在朝着“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目标努力。十多年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自主地、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考虑企业承受能力,考虑金融改革的进度,考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汇率改革也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2005年5月,国务院总理在会见美国商会代表团时说,中国将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条件具备,没有外界压力我们也会主动推进汇率改革;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外界施加巨大压力,我们也不会贸然行事。

6月26日,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上,明确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主动性,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本着这三个原则,中国政府为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进行长期周密论证,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环境。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经济增长速度为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温和上涨,保持在2.3%。

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各项金融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承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加强;世界经济运行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这些因素汇聚成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较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果断作出决策,启动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此次采取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值得赞赏,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而且中国汇率调整,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是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不仅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成长。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的决策

在中国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那一刻起,全球应声而动。中国此次汇率改革重在“机制”而非“升值”,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弹性汇率机制,将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加市场化,凸显了改革机制的意义,更有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长远发展。

目前出台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政策有3个核心要点:“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汇率将是浮动的,而且区间是合理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此次汇率改革选择的方案并不是盯住美元的单一升值,而是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弹性汇率机制,将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加市场化,具有很强的机制改革的意义。这符合中国在汇率改革问题上“重在调机制而不是调水平”的一贯立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曹红辉博士表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根本目标在于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因为更灵活的汇率机制将使中国更容易应对国际经济、贸易、投资和政治环境的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这次汇率改革意味着中国购买力的提高,人民币更加坚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利大于弊。汇率改革表明中国整体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度的提高为中国创造了那么多就业的机会,汇率改革也将是这样,将来会有助于给人们创造更好的机会。

人民银行分析认为,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将直接对中国经济带来7大好处:

――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

――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

――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

――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

――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中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在第一时间里对中国汇率改革作出积极评价,认为这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和白宫发言人均表示,欢迎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举措。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发表声明说,中国政府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稳定”。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中国决定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有利于“世界经济更好地运转”。

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是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必将大力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中国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之后的一个小时内,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宣布,对马货币林吉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人民币调整,是亚洲货币汇率增强灵活性的第一步,会引起亚洲各币种的调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我们应该在整个国际环境中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对国际经济将有很大的影响。”

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说:“上半年中国GDP为9.5%,比预期的要好。汇率调整,中国此次主动出击的效果比较好。”

人民币汇率篇(2)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称人民币过于弱势,损及美国商业和出口;11月30日,欧洲“三驾马车”集团领导人访华时表示,欧元被高估,中国应允许人民币升值来减缓欧元的升值;日本财务大臣藤井裕久指出,中国人民币汇率可能过低,支持美国和欧洲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新兴市场国家首次加入施压的阵营。金融危机后,它们首先被迫应对本币跌势,从去年3月起至今,又遭遇本币急速升值,本国出口竞争力受到威胁。

升值背后的博弈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时表示。欧洲对待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是含蓄婉约的,美国更直接一些,但目的是一样的,即施压促使人民币实现升值。

自2005年7月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以来,三年内人民币兑美元上涨了约20%。但是,自2008年中期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徐卫权表示,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在美元升值的区间,人民币维稳不下跌;2009年3月至6月,在美国政府采取贬值刺激本国经济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不升值。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一样。中国在危机中承担了大国责任,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2009年9月,外汇储备22725.95亿美元,较年初增长了18.76%;统计局11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0.3%,同比上涨0.6%,均首次由负转正;央行资产负债表“外汇”项下的数据,9月新增外汇占款为3985.23亿元人民币,预示着进入国内的外汇资金大幅攀升。这说明在升值预期下,国际资本开始涌入。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主任倪信琦均认同,本币升值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亦受到影响,目前出口回升势头仍不稳定,贸然升值不利于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保护出口企业,维持社会就业水平。对此,徐卫权也表示认同。

倪信琦表示,虽然国际上关于人民币被低估的舆论沸沸扬扬,但是目前人民币还处于理性回归的状态。而且,即使在美、欧等国内部,对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也有不同的看法。

难以预期的升值

200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了《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除了常见的“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语句外。报告中出现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的表述,并删除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提法。一时激起千层浪。

但是,市场的反应是否过激?对此,徐卫权表示,2010年的人民币走势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取决于中国的经济状态。根据他的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之和,2010年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速将下降、银行信贷投放的力度料将小于2009年,民间投资动力不足,消费增长将保持稳定,为了使GDP保持增长。净出口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外部需求复苏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出台汇率升值的政策,将打击出口的增长。

其次是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和主要债币的走势。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明朗,美元结束弱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相对减轻。虽然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数据回暖,近期美元也有抬头的迹象。但是,倪信琦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暧昧难明,而欧元的升值则取决于欧洲国家的国际收支状态。

但是,在2005~2009年,人民币缓慢升值约20%,已导致国际市场对其升值预期的初步形成,现在虽然国家层面一再表态弱化预期。但是央行突然出手放松升值进程,并非没有可能。

人民币汇率篇(3)

这个数字差不多吧。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中央银行是通过自己出售外汇,迫使人民币升值。这到底是为什么?不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月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最后时刻。

当然不排斥另一种可能,即商业银行结售汇顺差增长确实是真实的、是不折不扣的正常贸易、投资的结售汇顺差,那外汇占款减少就是异常情况。因为,我们找不到央行卖出外汇、收回人民币的对手盘。市场中有一种猜测,这是财政部对中司进一步增资。也是一种解释,但那一定是财政部的人民币出资,然后在央行兑换成美元,注入中司。

可问题是,如果是财政部对中司实施美元注资,那将是一种直接换汇行为,不该对外汇市场构成严重影响,那为什么中国外汇市场会出现如此强力的升值?如果财政部不是通过央行直接换汇,而是把人民币交给中司,由中司从外汇市场上购买美元,那就更不对了。因为,中司的交易对手一定是商业银行,中司吐出人民币,收购美元,那人民币应当贬值才对,为什么会升值?

这只能说明,银行结售汇顺差远不止185亿美元,而应当是300亿美元左右,被中投买走100多亿美元之后,还剩185亿美元。这好像又有解释不通的地方。因为,11月份,无论是贸易还是FDI都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状况。

我们只能通过分析了解一下情况,但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不清。因为许多必需的信息透明度不够。比如,对中司注资是否列入今年的财政预算?外汇占款减少的原因央行不予解释等等,所以只能任由市场瞎猜。

我们如何解释央行在国内市场进行美元抛售?除了政治需要之外,恐怕还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央行测试市场汇率,看看人民币到底还有多少升值空间。毋庸置疑,如果市场只能依赖央行抛售美元才能达到人民币升值的目的,那说明,人民币自然升值的市场空间已经没有了。实际上,11月份过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徘徊于6.28附近,而且表现比较稳定。

与此同时,外交部发言人也一再声称: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或达到均衡水平。这似乎都透出一个重要信息,目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已经大大增强。当然,前提是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导致美元出现大幅贬值。这样的期待是不是很可笑?

人民币汇率篇(4)

一、引言

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1、1985—1994年,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2、1994年到1995年,实行新双轨制;3、1995至2003年,人民币稳定在$1=¥8.27。4、2003年至今,宏观当局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基本呈现在宽幅震荡中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现在的均衡汇率水平应该是怎样都需要深入研究。最早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1981),他认为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Frankel(2004)认为 200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低估44.8%。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卜永祥(2001)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前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范围在5%一12%之间。

而在经济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发关注,讨论的焦点是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以及国际化的路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会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因而现阶段我国是否有实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当前均衡汇率,并结合当下的汇率水平分析国际化的可行性。

二、基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探寻的人民币均衡汇率

(一)基期的设定

人民币汇率篇(5)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2-0086-08

一、 引 言

人民币汇率在历经10年升值后渐进贬值(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5.6%,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5.46%;“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接连下挫,屡创新低;具体走势见图1)。根据“萨缪尔森―巴拉萨效应”,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受挫之际,人民币汇率应有所贬值,但人民币却在国际升值预期中加速升值,截至2015年7月,同比升值幅度仍高达9%。然而,“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却进入贬值周期,国际市场上做空人民币势力此起彼伏,看空人民币舆论不绝于耳。

为何国际社会“811”汇改前后对人民币汇率态度大相径庭,是对中国经济缺乏信心还是对汇改后的中国政策缺乏信心?2015年8 月份人民币的贬值究竟是前期流动性宽松带来的被高估压力的一次性释放,还是为了改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持续贬值的开始?当前人民币汇率究竟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距离均衡汇率水平到底有多远?人民币均衡汇率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当下的经济政策是否存在不协调不对症之处?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国内外压力保持内外均衡,保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均衡?明确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因素,客观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当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衡程度,对于解答这些问题,预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保持我国经济政策协调和内外部均衡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了相关研究,代表性研究视角如下。

1.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研究

国外有关货币均衡汇率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种代表性理论:一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以及调整后的PPP(Balassa B.1964)[1];二是均衡汇率模型族,包括标准的行为均衡汇率、持久均衡汇率、均衡实际汇率、高盛动态平衡汇率等(Chou,W.1998)[2];三是潜在均衡分析法,包括基本均衡汇率FEER(Clark P. B,1998;Nicholas Sarantis,2011;Cline.R,2012)[3-5]、宏观经济平衡法等;但这些方法大多以经济结构稳定为前提,并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国情(姜波克等,2011)[6]。杨长江和钟宁桦(2012)研究发现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7]。随后,国内学者尝试过经常账户缺口法(李泽广和Man-Wah Luke Chan,2012)[8]、宏观货币汇率模型(林楠,2013)[9]、CKM理论模型(朱孟楠和韩晓雪,2013)[10]、实际汇率均衡模型(赵先立,2013)[11]以及基于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的BEER模型(谢太峰和甄晗蕾 ,2015;于恩锋,2016)[12-13]等,研究发现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与汇率间关系的BEER模型在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上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唐亚晖和陈守东,2010;王海军,2010;任杰,2013;严太华和程欢,2015;谢太峰和甄晗蕾 ,2015;王宗林,2015;于恩锋,2016;等)[12-18]。

2.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因素研究

Dunaway(2009)、Cheng Y.W.(2010)、Gino.C. and T. Stolper (2012)等学者一致认为贸易条件、净外国资产、中外实际利率差异、政府支出、国内经济开放度等是影响货币均衡汇率的基本因素[19-21]。国内学者在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有效补充和完善:李泽广和Man-Wah Luke Chan(2012)认为生产率的提升、增长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决定均衡汇率变化趋势的关键基本面因素[8]。林楠(2013)提出相对生产率差异以及货币结构也是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重要因素[9]。沈军(2013)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有较大程度影响[22]。马国轩和于润(2013)强调人民币汇率受政策性因素干扰显著[23]。陈华(2013)、肖立晟和郭步超(2014)、李艳丽和黄英伟(2015)等学者纷纷提出央行干预可能会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造成影响[24-26]。

3.人民币均衡汇率测度实证模型研究

国内外学者有关人民币均衡汇率测度的实证模型研究也相当丰富,代表性研究模型如下:一是ARCH模型法,如李泽广和Man-Wah Luke Chan(2012)的研究[8];二是结构突变函数法,如朱孟楠和韩晓雪(2013)的研究[10];三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检验(DSGE),如孙国峰和孙碧波 (2013)、王彬 (2015)的研究[27-28];四是误差修正模型法,王海军(2010)、黄万阳 (2013)、GEORGIOS L.(2014)、严太华和程欢(2015)等学者均采用此方法来测度人民币均衡汇率[15,17,29-30],并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方法,误差修正模型方法不仅可用来分析各变量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系统自身的误差,并且还可以通过建立误差修正系数来判断人民币汇率矫正机制的有效性。

4.人民币偏离均衡汇率程度研究

总体而言,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程度存在阶段性特征。黄昌利 (2010)研究发现2008年之后人民币汇率曾一度出现高估[31]。张志柏(2012)、李泽广和Man-Wah Luke Chan(2012)认为人民币低估的水平控制在10%~15% 的区间,而非国外学者所提出的对美元低估 41%[8,31],充分显示“人民币低估水平存在高估”(沈军,2013)[22]。朱孟楠和韩晓雪 (2013)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处于高估状态[10]。而林楠(2013)、孙国峰和孙碧波 (2013)、Zhibai Zhang(2014)等研究发现2009年之后实际有效汇率围绕均衡汇率小幅波动,两者逐渐趋同[9,27,32]。严太华和程欢(2015)、谢太峰和甄晗蕾 (2015)等纷纷证实人民币汇率基本达到均衡水平,目前不存在大幅低估或高估[12,17]。针对近阶段的人民币贬值行为,王宗林(2015)认为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将总体维持上升趋势,但短期内仍有较大的贬值压力[18],但未来5年内人民币汇率都将维持在相对均衡水平(温建东和邹佳洪,2015)[33]。

综上,国内外有关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已相当丰富,为本文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前文研究可知,BEER模型在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方面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与此相应,误差修正模型在测度人民币汇率失调方面也更有成效;这些研究经验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证借鉴。然而,由前文研究亦知,目前有关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系统,在解释力度方面还有所欠缺;且有不少研究仅在理论上阐释政策性变量对汇率的影响,具体影响方向与程度还缺乏定量支撑。此外,已有研究有关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程度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鲜有研究针对目前人民币贬值潮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与实证支撑;有关人民币中长期走势的预测研究也相对缺乏。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BEER理论模型构建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系统全面的涵盖可能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定量因素与定性因素,并对定性因素进行客观的量化考察与评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以期科学、准确的判断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此外,本文将针对当下新一轮的人民币贬值风潮,以我国宏微观经济状况为依托,预测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实证检验人民币是否具有长期贬值基础,以期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内外部经济平衡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三、基于BEER模型的理论分析

BEER模型由MacDonald(1997)、Clark and MacDonald(1998) 共同提出,其认为均衡汇率由长期因素(L1t矩阵)、中期因素(M2t矩阵)、短期因素(S3t矩阵)共同决定,且只有长期因素和中期因素存在稳态(L1t,M2t),因此公式(1)表示实际均衡汇率:

Et=β1■L1t+β2■M2t+β3■S3t+μt?摇 公式(1)

Et■=β1■L1t+β2■M2t 公式(2)

公式(2)表示中长期均衡汇率,而实际汇率与长期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为:

EM=Et-Et■=β1′(L1t-L1t)+β2′(L2t-L2t)+β3′S3t+μt

公式(3)

由公式(3)可知,实际汇率与长期均衡汇率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长期经济变量相对于趋势值的偏离、短期因素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基于前人研究基础,本文增加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干预等短期因素衡量政策性变量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影响,具体因素如表1。

基于表1的指标数据选取,构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BEER模型如下:

BEER=Et

=f(DIt,MSt,GEt,INTt,RPt,TOTt,RPIt,NFAt,

GGRt,OPENt,CPIt) 方程(1)

具体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有待计量经济学方法的进一步检验。

四、基于ECM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ECM简介

误差修正模型由Davidson、 Hendry、Srba和Yeo于1978年共同提出,其主要度量某一时期内生变量Yt在某一时点关于外生变量Xt的短期偏离。具体而言,假设X与Y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

Yt=α0+α1Xt+μt 公式(4)

在t期,若X有一个变化量ΔXt,则Y的相应变化量因改为ΔYt=α1ΔXt+νt;然而在t-1期末,存在Y大于、等于、小于其均衡值的三种情况,并不意味着Y的变化量一定为ΔYt;那么,若正确揭示了X与Y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则意味着Y对其均衡点的偏离从本质上是“临时的”,随机扰动项μt是平稳序列。因此,为检验方程(1)的正确性,需要利用扩展的E-G两步法检验其扰动项序列的平稳性。

由于现实经济中,X与Y很少处在均衡点上,因此,实际观测到的只是X与Y的短期或非均衡关系,而实际中的Y值不仅与X值有关,可能与T-1期的X、Y值有关(为便于介绍仅假设与T-1期有关),那么,

ΔYt=β0+β1ΔXt+(β1+β2)Xt-1-(1-μ)Yt-1+εt,

ΔYt=β1ΔXt-λ(Yt-1-α0-α1Xt-1)+εt 公式(5)

其中,λ=1-μ,α0=β0/(1-μ),α1=(β1+β2)/(1-μ)若公式(5)中的参数与公式(4)中的相应参数视为相等,则被视为t-1期的非均衡误差项。公式(5)有效弥补了简单差分模型的不足,并还可以据此分析均衡误差项的修正作用:

(1) 若在(t-1)期,Y>α0+α1X,ecm檎,则(-λecm)为负,使得ΔYt减少。

(2)若在(t-1)期,Y

因此,本文基于ECM误差修正模型,首先通过E-G两步法判断均衡汇率方程设定的正确性,然后基于误差修正理论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与自动收敛作用。

(二)扩展的E-G两步法检验

1. 变量稳定性检验

用ADF方法检验变量的稳定性,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原始序列同属一阶单整序列,可对其进行建模。

2.OLS估计

利用OLS对方程(1)进行估计,具体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各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短期影响因素中,中美利差DI增大、消费货币潜力MS增大、政府支出GE增加、央行干预力度INT加大、人民币风险溢酬RP上升,均会引起实际汇率升值(采用间接标价法,数值越小币值越高);而短期内风险溢酬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大,充分表明短期货币选择行为的逐利性;央行干预程度影响次之,表明目前我国央行干预的有效性。在中期影响因素中,可贸易商品相较于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率RPI提高增加了我国可贸易商品的种类,贸易条件TOT的改善使我国商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两者共同促进了我国商品出口,提升本国商品竞争力,进而促进人民币汇率升值;人民币汇率随国外净资产的提升而升值。在长期影响因素中,贸易开放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要远大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以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红利逐渐消失,人民币汇率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汇率的调节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是货币当局的重要任务。

3.残差检验

为检验方程(1)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方程误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

由表4可知残差序列在1%置信水平内显著,表明残差序列平稳,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对其进一步建模。

(三)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根据表3的估计结果可得人民币均衡汇率方程(2):

Et=13.42156-0.026790*DIt-0.539341*MSt-

0.708004*GEt-1.024327*INTt-2.508008*RPt-

1.649722*PRIt-0.930901*TOTt-0.362477*NFAt-

0.066353*GGRt+6.260418*OPENt+

0.032273*CPIt+μt 方程(2)

在公式(6)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到误差修正项:

ECMt=Et-1-(13.42156-0.026790*DIt-1-

0.539341*MSt-1-0.708004*GEt-1-1.024327*INTt-1-

2.508008*RPt-1-1.649722*PRIt-1-0.930901*TOTt-1-

0.362477*NFAt-1-0.066353*GGRt-1+

6.260418*OPENt-1+0.032273*CPIt-1)

并据此建立误差修正方程(3):

ΔEt=c+β1*ΔDIt+β2*ΔMSt+β3*ΔGEt+β4*ΔINTt+β5*ΔRPt+β6*ΔRPIt+β7*ΔTOTt+β8*ΔNFAt+β9*ΔGGRt+β10*OPENt+β11*CPIt+λ*ECMt+εt 方程(3)

对方程(3)进一步估计,可得具体的误差修正方程(4):

ΔEt=-0.006157+0.000230*ΔDIt-0.059326*ΔMSt+0.011331*ΔGEt-0.551176*ΔINTt+0.278723*ΔRPt-0.592453*ΔRPIt-0.016938*ΔTOTt+0.014190*ΔNFAt+0.011641*ΔGGRt+0.177096*OPENt+0.004319*CPIt-0.037031*ECMt 方程(4)

由方程(4)可知,`差修正系数为负,表明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动收敛机制,能够以0.037的速率趋于均衡汇率。

(四)汇率偏离程度的测算

基于BEER模型方法,为避免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采用H-P滤波方法提取各变量的长期均衡趋势,将均衡趋势值代入方程中求得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E1,进一步利用公式ST=(现实汇率/均衡汇率-1)*100=(E/E1-1)*100得到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如图2。

由图2可知,人民币实际汇率与长期均衡汇率间确实存在偏离,且不同阶段的偏离方向和偏离程度各不相同,具体而言,2000年前,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被视为带动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2001~2003年期间,随着中国加入WTO,外界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好的期待,人民币汇率被高估;2003~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经济基本面一直向好,人民币持续升值,但为保护国内产业,人民币并未出现快速大幅升值,此期间人民币汇率确实处于低估水平;2008~2010年期间,金融危机对全球产生了影响与振荡,人民币汇率也在低估高估中不断波动;2010~2014年,世界经济疲软,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为刺激国内经济,美国一直将矛头对准人民币汇率,一直指责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我国汇率一直处于高估状态;2015年至今,特别是“811”汇改后,市场产生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纷纷大量抛售人民币,但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并不具备长期贬值趋势。

由图3可知,从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来看,2003~2007年期间,人民币汇率最高被低估近4%,平均低估幅度为2%,可能与当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人民币汇率并未大幅升值有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以及2011~2014年后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经济疲软,人民币汇率约被高估2%;而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偏离幅度最大的则在2015年及以后,特别是“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约被低估5%~6%,从均衡汇率影响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趋好,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人民币均衡汇率受诸多因素影响且具有自动收敛机制;在影响因素中,国内外利差、政府支出、人民币风险溢价、国外净资产、GDP增长率、对外贸易开放度、通货膨胀等因素驱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而货币结构变化、央行干预、相对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等因素驱动人民币实际汇率趋向均衡汇率;从误差修正项来看,偏离程度受相对生产率差异、央行干预指数以及人民币风险溢酬的影响较大;从均衡汇率偏离程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目前大约被低估5%~6%,而低估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预期偏离以及前期高估压力的释放,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并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然而,当下阶段为促进我国经济政策协调和保持内外部均衡发展,货币当局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 合理引导人民币升贬值预期

尽管人民币已渐进均衡汇率水平,但近年来市场有关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均有不断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趋势。特别是“811”汇改后的人民币贬值潮,由实证结果可知人民币汇率明显被低估,但国际市场上唱衰人民币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方面可能与国际金融市场中部分投机炒作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管理有关。因此,货币当局一方面应向市场传达积极的情绪,释放坚定、明晰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和稳定GDP增长率的政策信号,与市场保持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要提高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金融政策的透明度,相关政策意图提前与市场进行合理和良好的沟通,推动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此外,有必要进一步公布合理的均衡汇率估计方法,通过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促进市场内部自动平复汇率失衡,保持实际汇率的均衡稳定。

2.多元化外汇市场干预形式,保持人民币汇率定价权

由实证研究可知,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自动收敛机制并不强,难以通过市场自发力量自动实现汇率均衡,因此,央行干预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央行作为外汇市场的特殊交易者,其频繁进场操作会加强市场预期,扰乱市场信息,不利于汇率预期管理,因此建议货币当局建立多个隐形央行,以一般交易者身份进入外汇市场,代替央行分散操作,减少干预过程中的政策预期。此外,在尊重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当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恶化和跨境资本异常波动时,管理层应果断干预以稳定市场信心,防止人民币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增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

3. 调整与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

由实证研究可知,对外贸易开放度、相对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偏离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规范进出口收费环节、研究推出更多避险产品、提升进出口服务效率、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开放度、优化贸易条件;此外,在可控应对外部冲击的前提下,有必要提升国内资源在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以相对生产率的稳定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由实证研究亦可知,政府支出、货币结构变化、通货膨胀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偏离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规划政府财政预算支出,避免财政赤字的大幅波动;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实时关注货币结构变化,避免因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对人民币均衡汇率造成影响。

4.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虽然由实证研究可知“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被明显低估,但从当前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环境来看,人民币仍有贬值空间,但并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目前人民币的短期贬值或波动,是围绕长期均衡汇率上下浮动的正常现象,是实际汇率向均衡汇率修正的必然过程。因此,应紧抓当下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时间窗口,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在美元升值的大周期下,允许人民攀识仁头疟嶂笛沽Γ并以此为契机扭转因汇率缺乏弹性而导致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困境。此外,可进一步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积极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借助市场力量以多样化的风险对冲手段为工具推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向均衡汇率自发收敛。

[注 释]

① 因下文中中外利差、国外净资产、进出口总额等变量均以美元计价,为保持一致性,选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而并非人民币有效汇率。

② 借鉴陈华(2013)的做法构建央行干预指数,具体指数构建如下:INTt=

ΔRt为外汇储备变动值,ΔEt为汇率变动值,σΔRt为外汇储备变动值的标准差,σΔEt为汇率变动值的标准差;INT的值越接近于1表示央行干预程度越强。通过对央行干预指数统计图的观察后发现,央行干预指数在几个时间段波动比较明显,其余时间则相对平稳:2000~2001年区间,为应对加入WTO的要求,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2005~2007年区间,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单边升值,为缓解本币过快升值对贸易的影响,央行对汇率进行了间断性调节;2010~2011年区间,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世界经济的疲软,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世界复苏的期望愈加强烈,人民币进入快速升值期,为避免升值预期的过度放大,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此后央行并未对外汇市场进行过度干预,直至2015年“811”汇改后以及2016年初的汇率保卫战,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了调控,但只是为了打击投机性资本,干预具有短期效应,从月度数值的长期效应来看,央行正在逐步退出常规性外汇干预。

[参考文献]

[1] Balassa B. Th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4,72(6):584-596.

[2] Chou, W. ,Y. Shih.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of the Chinese Renminbi[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8(26):165-174.

[3] Clark. P.B. , MacDonald. R. Exchange Rates and Economic Fundamentals: A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Beers and Feers [Z].IMF Working Paper,1998.

[4] You Kefei and Nicholas Sarantis. Structural Breaks and the Equilibrium Chinese Yuan-US Dollar Real Exchange Rate- A FEER Approach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 5):791-808.

人民币汇率篇(6)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

汇率制度是一国的货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改革是一国内政。总理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只会根据我国经济条件进行,而决不会屈从外界压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之中,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汇率制度为爬行钉住(钉住内外物价比),汇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口,兼顾进口,汇率水平是高频率地调整。

2.1953年~1972年,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汇率水平不变。

3.1973年~1980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人民币坚挺,汇率水平是汇率稳中有升。

4.1981年~1984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汇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口,增加外汇,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5.1985年~1993年,汇率制度为从爬行钉住到管理浮动(以钉住出口换汇成本为主),汇率政策目标为平衡国际收支,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6.1994年~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7.2005.7.21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水平是稳中有升。

二、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升值2%,汇率为1$=8.11RMB。

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基本上都是采用钉住汇率制度,然而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却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不是之前许多学者所建议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经济规模增大,经济实力增强。采用钉住汇率制度的前提之一就是经济规模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据世界银行的排名显示,中国2004年GDP达到1万6千多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算),位居世界第七。这么大的经济规模无论是钉住单一货币还是钉住一篮子货币都是不合适的,别的国家也不愿意。现在世界上GDP排在前10位的国家除我国外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因此,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的发展壮大。实行钉住汇率制度的前提之一就是金融市场不完善,外汇市场规模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成绩显著,外汇市场自1994年成立以来,外汇交易量由当年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000多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五倍。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外汇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我国不再适宜采取钉住汇率制度。

3.我国加入WTO后逐渐对外开放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时间表的逐渐临近,我国即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资本管制也将成为历史。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随着我国对资本管制的逐渐放开,如果仍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而作为大国为了维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汇率而使国内政策受到约束是不现实的。

三、决定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中,汇率的调整是关键的一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改革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上升2%,汇率为1$=8.11RMB。随后,人民币一直小幅连续攀升,2006年4月已经突破8.00RMB。那么汇率制定在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汇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一般认为,决定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长期和短期两方面。长期因素主要有:

1.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认为:在不兑现纸币制度条件下,各国货币间的比价应以各自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为基础进行计算,汇率变动的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购买力是该国商品劳务的物价水平的倒数。这样,汇率水平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及变动所决定的。

2.通货膨胀。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货膨胀水平与汇率水平发生紧密联系。一国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该国货币就会贬值;反之,货币升值,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

3.一国经济状况。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体现在GDP的增长,我国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

4.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集中地反映了外汇供求状况,而外汇的供求状况直接对汇率的变动发生影响。经常账户盈余时,其货币有升值的趋势,当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有贬值的压力。

5.国内外经济增长差异。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差异对汇率的影响是多重的。从经常项目角度看,较高的经济增长意味着收入和进口的增长,同时,较高的经济增长常常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进而支持出口的增长。但是,这里存在着种种复杂情况,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由于出口增加而推动的,或者由于对该国商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出口增长的,从而经济增长加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出口超过进口,其汇率不跌反升,从资本项目的角度看较高的增长率会形成对国际资本的较大需求,以及对国际资本的较大吸引力,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支持本国货币的汇率。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关键性、根本性的因素之一。

短期因素主要有:中央银行的干预、国际间利率的差别、短期性国际资本流动、预期因素等。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政策建议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辩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

汇率是一国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和敏感的问题。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应该根据“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汇率改革目标,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汇率改革原则,根据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的需要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条不紊地推进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机制能够真正地有助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下是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政策建议:

1.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实现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人民币实现浮动汇率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而不断推进。从长期看,应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的浮动空间,逐步过度到人民币的独立浮动。短期内应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名副其实,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性,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步放宽对外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

一是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根据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设置目标区的上下限,保持人民币长期调节的灵活性及短期汇率的稳定性,使中央银行有更大的汇率干预空间。

二是扩大各银行零售业务的汇率浮动幅度,放松对外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为银行营造一个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竞争环境,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更加科学化、理性化。

三是改进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机制,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除非当市场汇率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形成趋势性的、较长时期内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中央银行才入市干预。这样有利于货币政策操作实现内部平衡目标,有利于积极发挥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人民币汇率篇(7)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则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大量流动的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分析

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 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内外失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预期。我国的贸易顺差没有得到改善,而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继续攀升。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增长;国际上不断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贬值现象,即美国自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并存,导致美元贬值压力不断增强。在美元和日元加速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不是在升值而是在贬值,这也是国际上不断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原因以及近期汇率走势逐渐升值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攀升。 现阶段,我们不仅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基本稳定的水平上,同时要改善我国的内外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程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弹性化,使人民币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当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逐渐深化的国际环境中,这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

1.采取多层次的政策组合

我国\"双顺差\"的失衡经济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深层次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造成的。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和实现汇率均衡,要求合适的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二是汇率政策和外贸、外资、投资、产业等宏观政策调整相结合;三是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相结合。毫无疑问,单项政策的调整或单纯依靠汇率升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而应从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等方面共同入手,多管齐下进行调整。

2.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汇率政策的核心是汇率水平的调整或汇率变动。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在调节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适时地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即通过汇率水平的调整来适当发挥汇率政策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所谓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就是指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要求,以适应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调整名义汇率或调整实际汇率,或调整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相结合。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汇率政策的操作将采取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的方式。

3.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体系

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逐步放开外汇交易已成为大势所趋。由于我国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增大,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开办银行间、银行与其它交易主体间的远期交易、调期交易、货币互换、外币期货、期权等金融风险管理业务,增加外汇交易工具,以满足企业对冲外汇风险的要求。要将以银行为主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扩展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均大量参与的完善的外汇交易市场,并适当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各类企业按实需原则均可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并且企业可保留的外汇额度相当大,这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一条途径,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持有外汇头寸的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汇经纪商制度,让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外汇经纪商来规避汇率风险,并进一步使手中的外汇保值增值。

小结 在现行货币政策下,人民币升值在中长期内是可以期待的,但短期内应当保持汇率水平的相当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必须的,应当积极推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尽可能快地形成合理、均衡而又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但是这一进程需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体系的健全作保证。

参考文献

[1]胡琴. 现行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1, (03)

人民币汇率篇(8)

在近距离观察、长时间讨论和全方位思考人民币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过去决定未来。跌宕起伏的过去一年中,实际上已经蕴藏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这些源自理论和现实碰撞、央行与市场博弈之所得,将对我们理解人民币的未来大有助益。

首先,人民币汇改需要不忘初心。人民币汇改的初心,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尊重市场,强化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回归本位,让汇率现实反映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内生需求;三是推进开放,为金融开放的大局、为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全局服务。

认识初心,有助于正本清源。关于人民币汇改,有四种流行的误区值得警惕:

误区一是“汇改时机选择有失审慎”。实际上,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是时序选择必须有条不紊,利率市场化是汇率市场化的基础,面对外部风险则需要争取先行优势,因此,2015年8月是唯一可行的正确时点。

误区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由于汇改而在倒退”。实际上,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虽确有下降,但“811”汇改剪断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隐形脐带,为人民币加入SDR奠定了必要基础。而人民币获得SDR的权威背书,是中国经济开放“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前一步是2001年加入WTO,后一步将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承认),“811”汇改本质上以退为进,以短谋长,以时间换空间,打开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开放大格局的长期空间。

误区三是“人民币贬值是竞争性贬值”。实际上,贬值只是“811”汇改的伴生现象,汇改的主要目的是谋求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进,由于中国出口对汇率的敏感性较低,人民币汇改自始至终都不是为了谋求增长效应。

其次,人民币现在需要保持淡定。改革是有成本的,教训值得谨记,然而,正视当下,付出的代价也是值得的。“811”汇改一周年之后,我们有理由更淡定地面对人民币的未来:

第一,人民币已经走过最困难的阶段。纵观过去一年,“811”汇改初期、人民币加入SDR后、2016年伊始、英国退欧初期,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的四个时点,而经历过诸多曲折之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

第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渐次减弱。中国央行疏堵并举的预期管理取得成效,CNH和CNY差价渐次缩窄,人民币贬值预期趋弱。

第三,人民币汇率底线稳固。笔者最新的测算表明,在渐进贬值一年之后,人民币有效汇率同均衡汇率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币币值的内生高估压力不断缓解,未来的确不存在持续贬值的物质基础。

人民币汇率篇(9)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一、对中国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认识

(一)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第一,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货币篮子”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的。

第二,汇率将是浮动的,而且区间是合理的。今后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做了一个初始的汇率调整。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从2005年7月21日起升值2.07%,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二)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点

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有三条:

第一,汇率升值的幅度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升值幅度仅为2.07%。

第二,尽管央行公告称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但同时也不钉住“一篮子货币”,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

第三,人民币确立对美元的中间汇率后,其波动范围并没有拓宽,仍在千分之三的范围之内,波动范围大大低于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货币的波动幅度。

二、中国现行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原有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相比更加适应了中国目前的基本情况,但是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应当在“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下开展,所以当前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只是一个开始,目前的汇率制度依然需要进一步改革。

(一)国际合作依然面对压力

现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压力虽然没有改革以前那么强烈,但是仍然不可忽视。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美国等国家把人民币看作是本国巨大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以及参考一篮子货币需要的国际合作。首先,一些中国的贸易伙伴国的逆差是多方面的结果,但是人民币却成了罪魁祸首。其次,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国际合作就是重要的一项。但是中国长期的对一些贸易伙伴国的巨额顺差,一直都被贸易伙伴国政府和一些企业批评,这会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发起挑战。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及银行结售汇制及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额度管理,这使得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中资企业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卖给银行,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要和对未来的汇率走势的预期选择适当的出售外汇的时机和数量;另一方面,就银行售汇而言,要么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要么存在严格管制,因此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即是一定制度约束下的充分外汇供给和部分外汇需求相作用的外汇市场。

三、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一)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用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整体经济改革中的一部分,现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是一种表象,实际是我国经济结构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汇率制度改革的同时,要抓住机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深层次问题。

(二)稳步推进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相关的金融体系改革

从宏观上来说,要为微观经济主体防范风险提供相应的条件。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发展现有的结售汇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继续推进和发展外币对外币交易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本币对外币交易市场,扩大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

(三)根据目前经济运行态势,适当放宽汇率浮动区间

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多,利率水平又偏低,大量的资金不会投向实体部门,而会流入资产市场。资金大量流向资产市场可能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一旦预期逆转,银行的果坏账必将大量增加,将会拖累整个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当前流动性偏多、经济偏热的重要举措仍然是加快汇率政策改革。

(四)微观经济主体要及时转变观念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由于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有升值和贬值的可能。各种微观经济主体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波动,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的必然进程。在改革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进行,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完善汇率制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利用汇率制度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参考文献:

[1]阙澄宇,邓立立.国际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

[2]罗纳德.麦金农.论中国的汇率政策和人民币可兑换.国际金融研究,2004,7

[3]罗纳德.麦金农.实行新的汇率政策: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陷入流动性陷阱吗?.国际金融研究,2005,11

[4]曹凤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金融研究,2005,1

人民币汇率篇(10)

LREERF=4.297697+0.605810LPRODHP+0.625698LTOTHP-1.417045LOPENHP+0.087004LSDPHP-0.096357LCPI(-2)HP

以1980-2007年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及其与实际汇率的偏差实证检验,再通过LREERF求出实际有效汇率REERF。

通常把实际汇率持续较大幅度的偏离其均衡水平的情况定义为汇率失调或者汇率错位。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记为MIS。MIS>0,表示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MIS

MIS=[(REER-REERF)/REERF]×100

二、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1980-2007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围绕均衡汇率水平波动,且有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和高估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民币低估的原因分析

1987-1988年汇率低估与官方汇率下调和1988年开放调剂市场汇率有关。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放开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迅速贬值。

1991-1995年低估的原因:第一,调剂市场汇率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二,“南巡讲话”后国内投资热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汇需求随之激增,外汇市场上出现求大于供的局面,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影响汇率低估。第三,1994年我国实行大规模税制改革,平均出口退税率从1993年的11.2%提高到17%,促使均衡汇率升值。第四,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我国的国外净资产主要由外汇储备构成,因此国外净资产的大幅增加导致均衡汇率升值。

2002-2006年汇率低估的原因:第一,2003年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激增。第二,通货膨胀滞后两年的反应。即,输入的流动性过剩引发滞后两年的国内通货膨胀。2001年后美国、欧洲和日本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两年后的国际流动性过剩。2004年国际流动性过剩开始向中国转移,这种输入的流动性过剩引发滞后两年的国内通货膨胀。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开始上升。第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2002年一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700多亿美元,2004-2005年外汇增加值达到2000多亿美元。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第四,近年来,短期外债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短期外债劲增274.85亿美元,短期外债率已达到56.87%,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率的警戒线是25%,我国这一比例已经明显超过国际警戒线,这将进一步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第五,美元疲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第六,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我国从1999年开始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提高,导致均衡汇率的升值,实际汇率出现低估。

(二)人民币高估的原目分析

1982-1985年汇率高估主要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较快有关。

1989"-1990年汇率高估的原因:1989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及其滞后反应,导致实际有效汇率出现较大升值。

1996-1998年汇率高估的原因:第一,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1994年和1995年我国通货膨胀水平高达21.7%和14.8%的滞后两年的反应。第三,1996年我国调低出口退税率,平均税率从17%降至8.3%,导致均衡汇率下降。

上一篇: 一对一英语教师工作 下一篇: 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