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纲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1 21:45:26

两纲工作计划

两纲工作计划篇(1)

一、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对纲要(规划)实施的重要性认识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全面落实纲要(规划)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县妇女儿童占全县总人口近三分之二,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全县人民的整体素质,他们的发展关乎着全县小康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加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实施力度,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任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两纲”自颁布实施以来,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和传统观念影响,目前我县妇女儿童总体水平与“两纲”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达标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新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本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对妇女儿童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大《**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0年)》的实施力度,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的实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目标管理系统和同级财政预算,列入政府工作和本部门议事日程和督导计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高妇女儿童的整体素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大对纲要(规划)的实施力度

(一)继续加强宣传培训

按照立足基层、面向社会、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继续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的学习宣传工作。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行政学校课程,采取多渠道分层次的方式强化“两纲”干部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和妇女儿童工作者的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实施“两纲”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两纲”宣传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任务,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新闻社、县文体广电局要安排时间和版面对“两纲”和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3.8”、“6.1”等节假日和赶集日,到群众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多部门联合宣传活动,重点抓好妇女法律法规知识和婚前医学检查知识等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对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实施“两纲”和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

(二)优化监测评估

对纲要(规划)的监测统计和评估工作是每年都要开展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检验妇女儿童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实施纲要(规划)的重要依据。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上报工作,畅通统计监测数据的上报渠道,其具体要求为:一是要相对固定本单位的监测统计、评估人员;二是要对本部门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认真审阅,严格把关;三是要对本单位的实施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查找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统计部门要建立数据上报和通报制度,将性别统计纳入“两纲”监测统计体系,建立和完善妇女儿童数据库;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做好“两纲”监测统计资料分析工作,预测好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趋势,为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改善工作条件

各街镇乡要为妇女儿童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保证妇儿工委办公室有人员、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并逐步改善办公条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对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进行重点扶持,确保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指标整体推进。

(四)实施德政工程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纳入德政工程,为本地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办实事1—2件。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两纲”中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继续加强妇女儿童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妇儿工委、妇女权益保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整体合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研究实施纲要(规划)中的重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扩大经验交流,切实推动实施纲要(规划)和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

一是要完善环境改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胎儿性别鉴定行为的监控打击机制,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完善妇幼保健工作机制,改善农村妇幼保健条件;实施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妇科疾病发病率和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二是要改善妇女儿童自然生存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市政环保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改水受益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三是要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农村贫困妇女儿童群体,开发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扶贫项目,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关注贫困儿童和流动中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减少农村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现象,确保儿童特别是女童完成义务教育,增强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力。

(三)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两纲工作计划篇(2)

二、两纲具有的重要意义

新“两纲”的制定并公布实施,是全国亿万妇女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新“两纲”提出了妇女儿童发展的新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措施,它是党和政府对妇女儿童发展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不仅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且为广大妇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更为广阔的舞台。

三、新“两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两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妇女儿童现状出发,兼顾妇女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根本,提出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和主要目标,展现妇女儿童在经济、政治、教育、卫生保健、法律保护和环境发展领域的前景,实现妇女儿童的持续发展。

制定新“两纲”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新“两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与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相一致,与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事业发展规划相一致。

2、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新“两纲”既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当前妇女儿童发展的实际,又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与国际上有关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接轨,使目标既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又具有前瞻性、挑战性。

3、面向全国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新“两纲”的目标设置既面向全国,代表和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的整体水平;又尽可能地考虑地区差异,突出西部和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儿童的发展问题。

四、与20世纪九十年代妇女儿童纲要相比,新“两纲”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是我国政府实施的第一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它的实施为我国妇女儿童发展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这两个纲要相比,新“两纲”主要有以下特点:

1、明确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及四项基本权利。主席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第一次把这一重要提法写进了妇女纲要的总目标,在策略措施中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在儿童纲要中将“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写进了总目标,将“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列为主要目标。这四项权利也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的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

2、突出妇女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针对国际社会提出的妇女儿童行动计划,结合我国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现实情况,将九十年代妇女纲要中的11项主要目标、儿童纲要中的10项主要目标进行分类、归纳,充分涵盖到经济、政治、教育、卫生、法律、环境六个方面。

3、注重妇女儿童自身的发展。新“两纲”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未来十年我国妇女儿童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妇女儿童发展的趋势,提出妇女儿童发展的新目标。更加注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高妇女儿童的整体素质,促进妇女儿童自身的发展。

4、责任主体明确。策略措施是确保纲要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在总结原“两纲”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新“两纲”将策略措施分为国家、部门和社会三个层次,以进一步强化不同实施主体的责任意识,明确各主体在纲要实施中的职责和任务。

五、实现新‘两纲’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新“两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确保新“两纲”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抓好新“两纲”的学习、宣传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新“两纲”精神,特别是

两纲工作计划篇(3)

一、增强工作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妇儿工作会议通知精神。

省政府妇儿工委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对2010年全省“两纲”实施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安排,2月25日。对未来十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4月20日,省“两纲”工作现场推进会对加快实施“两纲”工作,确保实现终期目标,启动下一轮“两纲”编制工作进行了再次强调。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对妇女儿童工作也作出了明确指示。今年“两纲”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区各项重要指示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履行好政府职责和妇儿工委职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妇女儿童根本利益的高度;从服从服务于当前党和国家“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工作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努力做好各项妇女儿童工作。

二、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以促进2001-2010年两纲达标为重点。

(一)分工负责。

今年我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志们加快实施“两纲”确保实现终期目标。通过2009年底市上对我区“两纲”督导检查发现,区的量化指标中,大部分已达到2010年目标要求,未达标指标主要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妇女就业率、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等。针对这些问题,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攻坚措施,全力开展“两纲”攻坚。财政、发改、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在经费、项目、人力、物力方面加大对“两纲”重难点指标攻坚的投入,为“两纲”如期达标提供有力支持;统计部门要对“两纲”终期评估监测统计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规范加强“两纲”监测统计;区妇儿工委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力度,通过组织交流推广“两纲”工作的作法和经验,促进两纲目标有效实现。

(二)迅速动员。

研究制定终期评估工作方案,1.全面启动2010年“两纲”实施的总结评估。区妇儿工委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明确评估内容、方法、方法和要求;二要开展针对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两纲”知识业务培训,并指导各乡镇(街道)分层分级开展“两纲”工作业务培训,确保各成员单位和各级妇儿工委全面、准确掌握“两纲”终期评估的要求和方法;三要对一些十分重要的数据缺口指标开展抽样调查,对一些重要的非量化目标提出评估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要立即着手“两纲”终期评估的自评工作,认真总结“两纲”达标情况,分析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和分析评估演讲,为全区“两纲”终期评估报告的形成提供基础,为迎接国务院、省政府的两纲”督导检查作好准备。

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真正体现妇女儿童需求和涉及妇女儿童综合性发展的内容作为规划的重点,2.立即着手开展“新两纲”编制工作。编制中。使新规划更好地指导新一轮的妇女儿童工作;二是做好与法律法规,国家、省、市“新两纲”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部门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三是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把新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本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考虑,提出妇女儿童优先发展的领域、目标、指标项、目标值、重大项目和策略措施;四是要严格掌握时间节点,5月下旬要完成“两纲”新规划送审稿;五是要配套做好新规划的宣传工作,编写宣传提纲,扩大社会知晓度,为新规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工作规范管理,3.加强妇儿工委队伍能力建设。各成员单位、各级妇儿工委要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实施“两纲”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提高服务妇女儿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两纲工作计划篇(4)

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妇儿工委会议精神,总结全市妇女儿童发展“两纲”实施情况,部署迎接全省两纲中期评估工作。 刚才,市妇联***主席作了具体工作安排;***副主席就两纲中期评估方案和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作了简要说明,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个县(市、区)和市统计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等6个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都讲得很好,方向明确,有针对性,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市妇女儿童发展成效

我市妇女儿童发展“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规划中的67项可量化重点监测指标中已达标59项,提前达标率88%,大部分监测指标同比稳步提升,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妇儿事业重视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两纲”实施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并与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各地都把“两纲”实施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力量摆布、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广泛开展了“两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五进”活动,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目前,市、县妇儿工委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市本级和**个县落实了妇儿工委专项编制,“妇女人均一元钱”有*个县(市、区)全面落实、有5个县落实50%以上。市、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都能主动履责,将妇女儿童发展指标纳入本系统工作规划和考核监督体系,同步规划、同步落实,相继出台了反家庭暴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校车安全管理、扶持妇女创业就业等事关妇女儿童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是妇儿教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14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67.2亿元,建有幼儿园1502所,入园儿童17.5万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等妇女儿童教育活动场所全面进行了改扩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妇幼保健经费***亿元,12个县(市、区)建设了规范化的“产科急救中心”,婴儿死亡率3.1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97‰,比重逐年下降,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是妇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妇女儿童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对年龄偏大符合保障条件的无业妇女、下岗女工和单亲母亲中的生活贫困妇女,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年,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32.3万人,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最高定额由600元提高到3000元。

四是妇儿成长发展空间不断拓宽。面向妇女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推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和帮助妇女就业创业。仅***年,就为233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81万元。通过公开遴选和择优使用等举措,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截止****年底,全市女性公务员比重为18%,比上年提高3.17个百分点;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53%,正职女干部配备率为13%,妇女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升。

尽管从我市自身发展来看,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在全省比较,我们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在最近的全省“两纲”监测中,我市排在第***位,整体排位靠后;监测的七大领域,妇女儿童与健康、妇女与决策管理两项列第八名;监测的各项指标中,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妇女常见病筛查率、高中入学率、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和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等7项指标未达标。差距既是压力,也是潜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进一步推动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二、扎实做好“两纲”迎检准备工作

省里对“两纲”实施情况实行十年一“大考”、五年一“小考”。今年12月份,省妇儿工委将开展“两纲”实施5年中期评估;明年4月份,国务院妇儿工委将派工作组赴各地评估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反映我市妇儿事业发展成绩的高度,结合***年“两纲”主要指标评价结果,对照《全市中期评估方案》要求,认真查缺补漏,逐条逐项落实各项指标,扎实做好迎接省“两纲”中期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1.要落实迎检责任。市妇儿工委对实施“两纲”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地、各职能单位的具体目标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职,落实领导、落实责任人、落实经费、落实监测指标、落实评估报告,认真抓好迎检工作,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除了明确分管领导外,还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人员,把妇女儿童工作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职、份内之事抓紧抓好。

2.要抓好整改提高。“两纲”指标体系涉及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指标很多。已经达标的指标要进一步巩固提升,落后及不达标指标要进行重点整改,争取排位前移。就我市而言,重点要关注以下五项指标:一是女干部配备占比率,主要是县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比原来有所下降;二是妇女卫生保健达标率,全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率为17.09%,离纲要目标80%的要求差距明显;孕产妇死亡率较上年有所上升;三是高中入学率,高中毛入学率为85%,离达标还差7个百分点;四是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率,全市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仅占30%,距目标值差5个百分点;五是农村两委班子女性占比率,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26.3%,离30%的达标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仅为1.9%,离10%的达标目标有很大差距。这些指标有些可能是我们在统计调查中有遗漏,有些确实是工作还存在差距。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此次中期评估为契机,组织人员深入调查,认真摸排,把情况摸准搞实,调查统计要做到零遗漏,工作不足的,要采取过硬措施,认真整改提高,扭转落后局面。各县(市、区)要对本地落实“两纲”指标情况进行系统查摆,列出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清单”,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中期评估方案,确保评估前整改到位。

3.要明确迎检分工。“两纲”评估涉及教育、卫生、司法、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各成员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市妇儿工委办负责对全市迎检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负责本业务范围内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上报、评估分析和不达标指标的整改落实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在“两纲”实施七大领域准备好一批现场参观点,全面客观总结 “两纲”实施工作成效,按年度认真整理好档案材料。市妇儿工委办将于11月—12月对各地、各有关单位迎检情况进行督导。

三、健全“两纲”实施长效机制

“两纲”迎检只是手段,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才是目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此次迎检工作,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进一步配合好妇儿工委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一要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作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配合。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妇儿工委工作的支持力度,做到妇儿工委办机构单设、干部专职、经费专拨,未落实人员编制的***个县要尽快落实,增强妇儿工委办的履职能力。各成员单位要指定领导、指定科室、指定人员负责“两纲”实施有关工作,及时报送本部门指标完成情况,主动与妇儿工委办协调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为妇女儿童发展建言献策。

两纲工作计划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0~2005年大安区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妇幼保健统计年报表。

1.2 方法

参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四川妇女发展纲要》、《四川儿童发展纲要》、自贡市实施《自贡妇女发展纲要、自贡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卫生目标监测方案,对上报数字监测评估,报表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幼保健人员承担,进行层层审核,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妇女与健康

2.1.1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检查率、患病率和诊治率见表1

2.1.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2.1.2.1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9/10万、0/10万、190.48/10万、142.78/10万、88.3/10万、96.56/10万;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42.86%。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再生障性贫血。

2.1.2 .2 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农村消毒接生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以上目标均已达到“两纲”目标。见表2

2.2 儿童与健康

2.2.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2.1.1婚前医学检查率。2001~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均为100%,2004年以来由于婚前医学检查不再是“强制、必须、”而是“知情、自愿”,因此2004年和200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1.72%、5.03%,距“两纲”目标要求甚远。

2.2.1.2 出生缺陷发生率。2001~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37‰、9.34‰、15.06‰、14.26‰、13.10‰。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2001年上升了39.8%,距四川省“两纲”目标9.2‰还有较大差距。

2.2.2 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2.2.1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5年婴儿死亡率为7.0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9‰,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53.60%和47.98%,完成了“两纲”目标。见表3

2.2.2.2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2000~2004年监测发生率为0。2005年发生1例,发生率为0.03‰,低于全省1‰的控制目标。

2.2.3 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2.2.3.1 5岁以下儿童中重营养不良患病率。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6.48%、5.6%、6.00%、6.85%、7.23%、7.85%。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7.85%,低于全省13.1%的控制目标。

2.2.3.2 出生低体重发生率。2000~2005年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2.97%、2.49%、3.67%、3.19%、2.47%、1.92%;2005年较2000年下降了35.35%。

2.2.3.3 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2001~2005年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89.45%、90.52%、90%、86%、89%。

2.2.3.4 儿童系统管理率。2000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2.72 %,2005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3.00 %,上升了0.34%,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

2.2.3.5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2000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89.92%,2005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87.12%,下降了3.11 %,但达到了四川省“两纲”目标

2.3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3.1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0~2005年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8‰、0.59‰、0.17‰、0.36‰、0.23‰、0.51‰,完成了目标任务。

3 讨论

2001年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将新“两纲”监测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和“三网”监测工作有机结合,做好实施纲要的各项工作。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大安区妇女和儿童健康状况有较大提高,妇幼保健大部分指标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未达标的指标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妇女病普查率。

3.1 统计结果显示,大安区2001~2005年在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大安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方案、制度、职责,制定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通过实施“降消”工作,因此较好的完成了“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3.2 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明显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自2003年10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从“必须”变为自愿后,2005年我区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5.03%,与四川省“两纲”目标相距甚远。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自我保健意识不够,许多患有不宜现阶段结婚生育的青年夫妇产下疾患儿童,影响了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婚检工作瘫痪归根结底应为支付问题。婚前检查本来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全民都能受益。所以婚检应属公共卫生范畴。在现阶段,群众意识和社会经济还未跟上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政府应为婚检买单。

3.3 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其原因

一是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二是漏报减少;三是否与婚前医学检查率低等。

3.4 妇女病普查率和诊治率偏低,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大多数厂矿企业破产、倒闭,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二是单位不重视女职工保健;三是妇女自身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四是由于计划生育部门每季度查孕检查,并规定必须在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检查,因此,造成妇女不原意进行妇科普查。要做好妇女病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各部门配合。建议由政府牵头,妇联、卫生局、计划生育、劳动局、工会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搞好妇女病普查工作。

两纲工作计划篇(6)

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分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

(一)总报告

主要针对“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十一五”时期后两年措施和建议,并根据情况提出指标调整建议。规划处负责,拟委托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编制。

(二)分报告(18项)

分报告18项,由委内完成4项,各相关部门完成14项。

1.《重点项目建设中期评估报告》由规划处、项目处负责,各相关业务处配合。

2.《物价总体运行情况及走势中期评估报告》由综合处负责,农价处、能价处、医价处、收费处配合。

3.《区域经济发展中期评估报告》由地区处负责,各相关处室配合。

4.《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作用中期评估报告》由信息中心负责,各相关业务处室配合。

5.《种植业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农业厅负责。

6.《林业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林业厅负责。

7.《水利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水利厅负责。

8.《铁路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铁路局负责。

9.《公路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交通厅负责。

10.《煤炭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

11.《石油化学工业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经贸委负责。

12.《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国土资源厅负责。

13.《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环保局负责。

14.《科技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科技厅负责。

15.《教育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教育厅负责。

16.《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计生委负责。

17.《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18.《对外经济贸易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外经贸厅负责。

二、评估主要内容和要求

总报告和分报告都要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在认真分析和把握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和原因,分析和判断后两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今后的措施和建议。做到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切合实际。委内承担的各报告要求在任务下达后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报告详细大纲,交规划处备案,并于9月30日之前提交送审稿。具体内容和要求参见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三、开展评估工作方式

两纲工作计划篇(7)

前不久,教育部下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

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十二五”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制度基础。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十二五”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十二五”规划,一要落实责任分工。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对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二要完善规划考核评估机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办法,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近期教育部也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教育“十二五”规划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教育“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三要加强宣传引导与舆论监督。要定期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同时,扩大全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知情权,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两纲工作计划篇(8)

一、2019年度“两个规划”重点难点目标未完成情况

(一)健康重点难点指标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紧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达目标要求4%以下,完成6.49%,未达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目标要求7%以下,完成9.43%,未达标;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目标要求5%以下,完成6.61%,未达标;宫颈癌死亡率、乳腺癌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当年报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等指标没有开展监测工作。

(二)教育重点难点指标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要求达到95%,2018年完成89.11%,未达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2018年完成82.1%,未达标;学前一提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2018年完成90.79%,未达标;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教育重点难点指标2019年数据未统计)

(三)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重点难点指标

县、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女干部比例实现逐年提高;县、乡(镇)政府工作部门中女干部比例实现逐年提高;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50%以上,完成50%,未达标。

(四)妇女儿童与环境的重点难点指标达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完成70.2%,未达标;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完成88.02%,未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完成83.91%,未达标。

二、加快“两个规划”重点难点指标落实的措施

针对“两个规划”实施中存在重点难点问题,为保证2020年顺利通过“两个规划”工作验收,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两纲工作计划篇(9)

两年前的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是中国教育的一次“世纪行动”,其目标直指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民生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问题、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保障问题等。直面教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两年后的今天,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关注教育的人们也许会问:在《教育规划纲要》的统领下,这场气势空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国教育版图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优先发展教育成为上下一致的行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教育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路径。中国,要在未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必须精心谋划教育发展。

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在全国上下的关注中颁布并实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教育规划纲要》不仅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以国家意志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和重视上,也体现在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大幅提升上。这既是决策层“谋局”的战略,更是各级政府、各部门“谋事”的行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门到其他相关部门,教育优先发展已从决策和观念转变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和行动,中国教育翻开了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到3个月,国务院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个重点项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牵头,49个部门参与,逐项予以落实。根据任务分工方案,相关部门既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又协调合作,戮力同心。

教育发展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为提高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当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到95.6%。在“国培计划”的引领与示范下,各地更加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据统计,2011年全国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9.9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3亿元。

为组织好10个重大项目的实施,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3年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并将十大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

为拓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渠道,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投入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各地投入情况及时报告。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行动,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财政部、教育部发文,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教师2011至2012学年第一批中央专项资金25.226 9亿元,中央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为2.054万元。

4%,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士持续多年热议的话题,一个多次写入文件却迟迟未能实现的目标。为确保4%目标如期实现,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连续调研,提出一项项理顺体制机制的方案。

201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预算执行超收部分优先用于教育。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据测算,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可达到2.2万亿元左右,与《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前,即2009年的12 231亿元相比,增加1万亿元左右,年均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 000多亿元。

确保实现4%,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迈出的重大一步!

在中央政府的率先垂范下,各级政府纷纷跟进:江西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安徽省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了25%。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这一比例也超过了20%。2010年,青海全省教育经费达到94.92亿元,是过去10年总投入的两倍多……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呈现你追我赶局面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从北疆天山到白山黑水,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出台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万里鲲鹏正举,教育春风渐酣。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美好的蓝图,再宏伟的目标,也要靠扎扎实实的落实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从北疆天山到白山黑水,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教育规划纲要》,出台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说:“无论从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要求看,我们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实现全省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经济大省地位相适应。”

天津提出“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黄兴国要求:“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各区县、各部门都要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山西要转型,教育首先要转型;山西要跨越,教育首先要跨越。”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小省区也能办大事”,是宁夏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承诺。在宁夏教育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强调,宁夏作为一个欠发达省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教育并不一定必然落后。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对宁夏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样充满期待,“要想使这一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跳起来摘桃子’,在教育发展上自加压力,爬坡追赶,奋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与此同时,“政绩”二字以高频率见诸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把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到政绩观的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发展“责任人”的问题。各地以《教育规划纲要》为蓝本,实施“问责制”、落实“责任人”,从民生高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浙江省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了督促各县市抓紧落实纲要,浙江还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达标评估活动。陕西、湖南、山西、宁夏、新疆、广西、山东、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把《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对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制度。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许多长期制约和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2011年7月,上海市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学生健康促进大会,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建立了市、区、校三位一体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网络。此后上海每年向社会“晒”一次各区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与排名,并通过“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深入推进,建立起“快乐活动日”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山西省抓住机遇,启动了占地近万亩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由省长王君任领导组组长,省政府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出台了有关土地、资金筹集、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入驻的10所高校全部开工。今年秋季将有8所高校的3万多名新生入驻。

学前教育一直是青海教育的薄弱环节,2011年,青海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项目,并和本省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有机结合,争取资金1亿元,以奖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目前,在湟中县、湟源县等25个县新建幼儿园32所,改建幼儿园124所。海南州贵南县和海东地区乐都县等15个县正在尝试学前教育巡回走教模式……

从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到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从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到把重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优先发展已凝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共识,内化为具体实践和行动。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教育走进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春天。

追求公平质量取得阶段性新进展

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中,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相联。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公平是教育最朴素的理想,也是亿万家庭最迫切的期待。就国家而言,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转变,教育质量是关键,因为没有一流教育就没有一流人才,就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在《教育规划纲要》所描绘的蓝图上,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总理指出,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

那么,什么是有质量的教育?如何为公众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这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优质与均衡,是衡量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也是体现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最核心的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民众的热切渴望面前,中国教育开启了以优质、均衡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世纪行动。

翻开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就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关联。均衡显然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上上下下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各级政府层层分担的责任。

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市、区)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提出了各省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中国地域之广阔,发展之不平衡,决定了均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各地能同步实现的事情。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都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因此,各地任何积极的探索,哪怕是点滴的行动,对中国教育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天津市通过组建相对独立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打破了“教育部门管教育督导”的传统模式,建立由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组成的教育督导整体工作格局,开创了教育督导全覆盖,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新局面。这些举措在强化区县政府教育职责、转变区县教育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基层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为了提高区县教育质量,陕西省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学校发展水平评估,二是推进“双高双普”,三是教育强县创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三项工作层层递进,给市县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其中,“双高双普”则更强调县级政府在整体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上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让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实则是对优质教师的期盼。如何让现有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如何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教师?如何让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这是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力图解决的问题。

201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将“国培计划”的星星之火再次点燃。此后5年间,全国1 000多万名教师将接受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100万名骨干教师将接受部级培训。同时,通过“国培计划”,还将为各地输送一批“种子”教师。首届10 597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任教,39%到农村学校任教。

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计划,就是要让最优秀的人才走上教师岗位。千万名教师的素质提升就能直接带动上亿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这千万名教师中的很多人还将成为“种子”教师,去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

针对农村教师紧缺难题,福建有了“五个一批”,即通过师范院校培养一批“一专多能”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一批、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补充一批、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培训一批、采取“走教”一批等形式,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其中,仅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便吸引了2 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湖南省为补充农村教师亮出新招,定向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全省贫困县免费培养五年制大专生,去年首批毕业生981人已全部回到签约地就业。近年来,免费专科生、免费本科生、免费为幼儿园培养的专科生等政策,陆续实施。目前免费培养教师累计总数已达1.5万余人,农村教师年龄、学历、学科结构的矛盾,大大缓解。

质量决定品质,提高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193所高校实施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吹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前进号角。

两纲工作计划篇(10)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回顾从**年9月份启动到**年1月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年11月,省发改委与省规划院联合举办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班,就我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研讨。二是**年2月,会同省科技厅、省社科联和省政府新闻办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16个“十一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三是**年3月,省发改委分别委托省政府咨询委、省规划院、省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基础研究。四是**年6月,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完成省委、省政府布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重点调研课题。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形成阶段。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年9月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国家东部沿海地区“十一五”规划座谈会上作了汇报交流。同年10月,开始起草“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年6月《基本思路》最终定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并为省委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提供基础材料。

第三阶段:《纲要》完成阶段。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后,按照省委《建议》精神和省政府的部署,开始正式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年10月,形成《纲要》初稿。11月,《纲要》分别征求了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并向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了汇报。12月—**年1月,《纲要(征求意见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并与兄弟省市《纲要》进行了衔接交流;向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二次常委会和省人大财经委汇报,听取意见;征求各市对《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集中修改,形成《纲要(草案)》。在省“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后,《纲要(草案)》报送省委常委会讨论审定。**年1月16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吕祖善省长作《关于**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1月21日,省人代会审议批准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吕省长的报告。2月24日,省政府正式实施《纲要》。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基本经验回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1、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听取了省发改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专题汇报,书记和吕祖善省长亲自听取了15个重点调研课题成果的汇报。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加强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吕省长亲自担任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两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王永明副省长召开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参加了国家东部地区“十一五”规划座谈会,还分南北两片听取了11市对《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省级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专项规划编制,都为《纲要》编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对《纲要》过程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领导有力、部门协作的组织体系的形成,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编制过程、提高社会参与度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快规划编制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一是规范规划组织体系和编制程序。省政府办公厅先后转发了我委《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在此基础上,省政府于**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省里还正式成立了“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纲要(草案)》的咨询论证。二是实行“开门编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我们首次就五年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也首次面向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活动,开通了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直接来信、电话、传真和《**经济》杂志等6个建言献策渠道,广泛收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这些创新性举措,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纲要》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使《纲要》成为凝聚民智、反映民意、深入人心的规划。

3、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不断创新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为了增强《纲要》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为此,我们采取实地调研、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化“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为省委《建议》的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纲要》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是“十一五”规划编制的重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初步划分等方式强化发展的空间均衡,通过加强载体设置、区别指标属性、筛选重大项目,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内容,还首次运用正文穿插专栏的表现形式。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的同步创新是“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探索。

4、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加强规划综合管理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前几个五年计划存在规划数量过多、功能定位不清、编制程序不规范、规划实施不力等问题,在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规划体制改革的力度。除列入国家发改委规划体制改革试点的宁波市外,省发改委还确定了温州市、衢州市和绍兴县、遂昌县、普陀区等10个省级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从**年初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试点单位在创新规划编制手段、加强规划综合管理、强化规划实施刚性、统筹规划经费等方面推出了许多重大的创新性举措,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省级规划框架体系,颁布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还明晰了省政府审批、省发改委和主管部门联合审批以及主管部门审批等三个层级的管理方式,把好规划编制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规划体制改革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互促共进,是“十一五”规划编制成功的重要经验。

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省“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句是“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一句是“推进又快又好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必须跟踪应对三方面因素、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跟踪应对三方面因素“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作了概括分析,但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跟踪和分析研究以下因素:

一是国际经济与国际市场因素。目前,我省经济国际化水平已经很高,**年外贸依存度已达65%。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4.4%,而2007-2010年预计年均增长4.3%;**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6%,而2007-2010年将年均增长6.9%。另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预期,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目前已经从谷底回升,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态势,“十一五”时期有望恢复甚至超过年均1.4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油价波动、人民币汇率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十一五”的发展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九五”时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十五”时期的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都曾带给世界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波动。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加快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强化应对举措。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内市场因素。国家《纲要》确定“十一五”GDP年均增速是7.5%,这一指标是能够实现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们要看到国内市场既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量的扩张,也会有一定的质的提高。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区域竞争的加剧也对**“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国家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和压缩,将会对我省的钢铁、石化等重化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国内大区域之间对人才、资源、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实现与其他地区有效的竞争和合作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是省内的制约因素。从省内看,《纲要》确定的全省GDP年均增速为9%,11市《纲要》中GDP增速比省里普遍都高2个百分点(杭州、宁波、绍兴为11%或左右,其余8个市都是12%或以上)。总体上看,GDP实现比较高的增速问题不大,难的是如何克服资源要素紧缺、环境不堪重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使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纲要》体现了**发展模式全面转轨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支撑,需要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好短期和长期、速度和质量等方面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二)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强统筹协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处理好四个关系。

1、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我们已经编制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规划实施手段也不相同。五年规划总体上是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的,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领域逐步减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体制背景下,规划实施总的原则是: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2、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以往规划缺乏操作性的原因主要是目标任务难以分解落实。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存在“两张皮”现象。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规划目标的可分解性。实施《纲要》,首先就要做好规划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年度分解落实工作。同时应该看到,资源要素制约、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就能解决的。在改革体制、安排投资、确定实施进程时,也要合理把握规划实施的阶段重点和推进节奏,防止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3、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以往我们编制的规划不少,但“各唱各的调”,存在着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分工不清晰、衔接协调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省政府领导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为了加强规划的综合协调,发挥各类规划的综合效应,最近省政府成立了规划协调会议制度,由省长主持,有关副省长和省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承担规划的综合协调和审议职能,下设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牵头组成。目前,省级专项规划都将陆续编制完成,进入审批阶段,在前一定要把好衔接协调关,统筹好全省城镇体系布局、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并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5月份,省政府主要领导要听取“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的汇报,省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做好准备工作。

4、规划实施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关系规划实施是一定时期内的动态过程。要增强规划实施的刚性,必须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监督。规划实施评估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通过规划实施的评估,不仅可以检查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可从中找出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修订和调整的建议。另一方面,根据以往规划实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逐步将规划目标任务尤其是约束性指标,列入部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强化规划实施机制。

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1月21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指出,“十一五”规划纲要总结了全省“十五”时期的实践经验,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符合**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的壮丽画卷从此铺开,每个方面都要在这个壮丽画卷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尽心尽责,抓好落实。3月1日,吕省长在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落实好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省人代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好各级各类专项规划,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实施“十一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很多方面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初步考虑,下一阶段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纲要》实施首要的就是明确责任主体。要将《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并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这次会上印发的《〈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请省级有关部门、各地讨论提出意见,会后我们将抓紧报省政府审定下发。要把五年规划的实施与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把具体的、可考核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与《纲要》配套的专项规划,有关部门要制定好年度实施计划,统筹进度安排,明确进度要求,逐年实施,分步推进,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约束性指标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具有法律效力,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其实现。其中,国家要求重点考核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和耕地保有量三大约束性指标,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都要认真落实。

(二)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根据规划实施主体,《纲要》目标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纲要》中关于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的内容,是表明政府期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

二是《纲要》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任务,实施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实施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三是《纲要》中科教文卫体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实施主体是政府,主要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加以落实。四是《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等内容,实施主体是全社会,实施机制是法律手段并配合适当的经济手段。五是《纲要》中确定的改革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加大推进力度。

(三)组织实施“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关系到“十一五”发展的全局,特别是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意义重大。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吕省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对拟建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要对以下领域的重大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一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如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有重大推动作用,对破解瓶颈制约有重大突破作用,对某一领域或产业的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有利于破解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十二五”及以后的发展有奠定基础作用的项目;二是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的项目;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扎实或有相当基础,在“十一五”时期能够顺利启动的项目。

(四)调整和完善调控性政策和措施调控性政策和措施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的重要手段。完善有关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政策。主要是明确未来五年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是国家《纲要》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也要按《纲要》提出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安排,并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二是政府投资政策。要整合政府投资,改进投资方式,加强项目监管。把投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能源保障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三是税收政策。与“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相衔接,税收政策重点应放在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就业、促进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四是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我省的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按照适度偏紧原则调控高耗能产业规模,依法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同时,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扶持,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培育核心竞争力。

(五)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开展主体功能区划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突破。但总体上,《纲要》中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还是概念性的、粗线条的。为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统筹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城市格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网络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将组织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最近,、吕省长在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抓紧启动和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制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评价指标和差别化政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各类空间规划。前一阶段,我委已会同规划院拟定了《**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方案》,选择钱塘江流域和部分地区市县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在开展前期研究、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

上一篇: 科学翻译论文 下一篇: 捐资助学发言稿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