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档案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7 15:08:28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1)

2文档中心业务外包实践

目前,档案界对文档中心的定位不尽相同,对文档中心定位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成熟,学者和档案部门对文档中心定位的认识逐步趋于统一,即其主要职能是负责行政中心内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业务指导、接收、保管和向档案馆移交工作,承接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职能和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保管职能,是处于机关事业单位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中间机构,是一个特殊的政府性的档案业务外包服务提供机构。

2.1文档中心与机关档案室的业务外包关系

文档中心成立后,集中式办公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不再设立档案室,原来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的档案保管、统计、利用及移交工作转由文档中心统一负责。有些地方(如北京市海淀区)文档中心成立后,集中式办公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甚至不再设立专职档案人员,只配一名兼职人员负责归档文件收集工作,文档中心负责归档文件从整理、编目到保管、利用的全过程工作。因此,文档中心和各机关档案室之间是一种业务外包关系。

2.2文档中心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外包关系

文档中心除了承接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室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外,还对集中办公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着一定的业务指导及监督职责。在文档中心成立前,集中办公区域内机关档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由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文档中心成立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这些机关及事业单位以外。因此,文档中心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也是一种业务外包关系。

3文档中心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

3.1文档中心的现实困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小政府、大社会”已成为机构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专业优势,首先提出了创新机关档案管理的思路并付诸实践,于是文档中心应运而生。也正是因为其最初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提出,文档中心一经成立就成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机构,与当地政府及各机关关系不大,随之而来的是文档中心在机构定位、人员编制、管理职责、经费来源等方面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如2012年,四川省泸州市档案局在总结文档中心运行情况时指出,文档中心限于档案部门自身下达和完成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还不够重视和支持,各机关事业单位也不够了解和主动。各地文档中心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由于文档中心成立时定位过低,依附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人员编制普遍较少,财政经费不足,致使文档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其二,由于文档中心事实上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继续做好业务监督、指导及档案接收、保管工作,还要增援文档中心所面对的机关档案业务工作,工作量很大,常感力不从心。其三,各机关从档案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体验到了文档中心带来的益处,但逐渐淡忘了自身责任,档案意识有所减弱。可见,如今文档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凸显,文档中心面临的处境不仅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不但文档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势没能得到凸显,长期下去,也将对机关档案业务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文档中心的创新管理思路,更不能倒退回原有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其原因,并对文档中心的法律地位、行政隶属关系、工作职能、管辖范围等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位。

3.2文档中心的法律地位

档案界对文档中心法律地位的认知有以下几种:第一,应定位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下属机构,依附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第二,应定位为政府的直属机构,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第三,应定位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从目前国内各地文档中心实践看,第一种观点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普遍认可,如深圳市文档服务中心、太仓市机关文档管理中心、重庆市北碚区文档中心等均为档案局下属机构。然而这种实践已经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了尴尬。第三种观点直接受欧美国家商业文件中心实践的启发,但忽视了国内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和背景,文件中心这种半现行文件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内文档中心的工作对象是机关档案,文档中心的成立是一种政府行为,不同于社会上的一般档案服务外包企业,不宜直接推行社会化。基于对国内文档中心与机关档案室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外包关系分析,结合各地文档中心实践,本文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即文档中心为政府直属机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业务上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其优势在于:一是文档中心更能得到政府及各机关的重视,以便在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二是能够厘清文档中心、机关档案室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发挥文档中心创新优势,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强化文档中心对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力度,更好地开展档案接收、保管及提供利用等各项业务工作。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3)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4)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5)

1.考务档案是职业技能鉴定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查考凭据。考务档案是由考核鉴定机构和劳动者在考核鉴定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转化而来,是考核鉴定机构公务活动的记录,反映了考核鉴定机构组织和劳动者参与社会活动的完整情况。它是考核鉴定机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是处理业务和履行职能的手段,要熟悉考核鉴定工作的情况、规划决策、处理事务就必须查考和利用档案。

2.考务档案是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鉴定活动的参考依据。考务档案来源于考核鉴定活动,记录了考核鉴定机构和人员在考核鉴定活动过程中工作历史资料和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为培养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提供重要依据,为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资料。

二、新形式下考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趋向

1.考务档案管理将实现无纸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不断延伸,无纸化办公将变为现实。通过网上收发、网上传输,既简化了收发过程中的手续,又使传递更加安全、快捷。无纸化考务档案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的难题,而且具有占地小、容量大、投入少、管理简便、查阅方便等优点。

2.考务档案管理将实现缩微化。缩微摄影技术把大量的纸质文件缩微在很小的缩微品上并制成电子文件,数码影像通过数码相机和光磁转换实现对影像的高清晰处理,转变成以计算机进行识别、存储和管理的电子文件。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范围广,从根本上解决纸质档案给库容带来的压力,克服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矛盾。

3.考务档案管理将实现网络化。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空间越来越大,“足不出户知大小”已成为现实。网络传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不走样、传播成本低等特点,考务档案管理也必将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办事效率,而且也密切了整个社会的联系。

三、考务档案管理的创新服务

1.建立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鉴定机构可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实现考务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考务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考务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考务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考务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加强宣传,对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6)

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为了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第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财务档案,为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便利。根据当前的一些法律规定,除了一些经济监督部门有权调用财务档案之外,企业财务档案一般不得外借和查阅,如果说非要外借或查阅,则需要经过企业的负责人批准,并按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才能提供财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即便是企业内部人员查阅财务档案也要经过档案保管部门负责人的同意和批准,并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秘密的还要经过企业负责人的批准,且只能查阅,不能复制和外借,没有权限的管理人员是不能接触财务档案的。但是很多企业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这样严格要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能轻而易举的借阅到财务管理档案,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而一些企业在财务档案管理上将财务档案与其它档案混合在一起管理,没有将财务档案进行专门的分类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查找财务档案比较麻烦,导致财务档案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档案服务。

从上述分析来看,目前在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实际上存在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除了前面论述的问题之外,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经费短缺,一些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设施也不符合快速发展的财务档案管理要求,这些问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财务档案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结合自身在财务档案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很大程度是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档案管理者缺乏对财务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认识导致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组织财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对财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第一,企业应该组织与财务档案管理有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学习《会计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增强这些人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企业的负责人也要积极参与这些培训学习活动,加强财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企业的领导层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第二,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控制程序和业务操作规范,明确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及其责任,以及违反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处罚,完善财务档案管理设施,为全面实施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上,应该突出程序规范及责任,只有明确的程序、完善的规定才能让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所凭借。

2、强化责任,大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7)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自身修养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必不可少。(一)政治思想修养。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修养要求各有不同。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构造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遇事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大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爱党、爱国、爱人民、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积极为发展国家档案事业做贡献。(二)职业道德修养。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神圣的档案事业要有执着的追求。要充满信心,要热爱档案管理工作,自觉树立档案行业新风,展示文明形象,进一步密切档案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与现代化建设。1.敬业爱岗。作为身担重任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清本行业所处的地位,要安心定志,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利用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实现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档案部门充分发挥其“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学术研究场所,文明服务窗口”的四大基本功能,从而达到档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效果。2.淡泊名利,勇于奉献。因为档案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繁杂辛苦,付出的是默默无闻的劳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具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要甘于吃苦,勇挑重担。防止将档案管理工作商品化。3.遵纪守法,严守机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带有一定机密性的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提供利用档案时,要按规定把好关口,该提供的积极提供,热情服务,不该提供的坚决不提供,并讲明原则。4.存真求实。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据实立档,据实用档是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在任何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忠于职守,不卑不亢,不畏权势,维护党和人民群众历史的真实面貌,勇于抵制篡改和伪造档案的一切错误行为。(三)知识技能修养。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必须通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程度,对整个国家档案事业有着直接影响。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使档案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1.理论知识的修养。我认为它包括三层内容:一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哲学,切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便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政治方向。二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刻苦钻研业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读一些档案事业理论和相关理论书籍,便于用专业理论来科学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三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还应该在相关应用理论知识方面多下些功夫,以求在实际工作中充实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学习和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基本知识。努力提高档案法律意识,严格守法,严格执法,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档案事务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3.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按《档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所分的高、中、初三级,五个档次,具备相应档次所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4.电子计算机、缩微照相、静电复印、现代保护技术、声像技术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应用和推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实现,需要一批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才能胜任。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新技术,特别是要提高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修养。现在正在逐渐兴起的电子档案,客户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交费等手续,可以远程阅档,从而为双方节约时间,提供方便。另外还有规范原电子档案业务,实现档案库房管理电子化、规范化,从而取得高效的工作成果。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服务过程中要确保个人信息调出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规范性。5.一定的社交能力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修养。档案界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即便从事收集到统计等工作,提供利用等纯业务性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少不了必要的交往活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6.档案管理要求工作者有很好的精神面貌和充沛的精力。因为好的精神面貌和充沛的精力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发挥才能,做出贡献的重要条件,更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本。

二、重视档案理论的研究及对研究成果的应用

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服务质量而得以不断地发展,理论研究必须先行。一种新型的档案工作模式的确定,往往是一定的档案理论研究结出的果实。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服务质量,改革发展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理论研究作为先导,这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点。任何一种改革方案在付诸实施前,都首先要在理论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其合理性、科学性。要善于运用档案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其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其档案事业的发展。(一)评论和争鸣。评论和争鸣是开展活跃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评论的各方更加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进而达到提高档案服务质量之目的。因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和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广泛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争鸣和评论中,才能弄清哪些成果学术价值高,应用价值大,值得推广和应用;哪些成果质量低,没有推广应用价值。从而有针对性的推广和应用,以达到提高档案服务质量,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的。(二)推广研究。加强对档案理论成果的推广研究,是将档案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扩大,使其真正能在档案改革和建设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档案管理理论研究在于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需要加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而应用的成果则来源于广泛深入的、客观稳妥的推广研究。(三)健全和强化档案科研机构的工作职能。一是要有组织和领导抓档案理论研究工作;二是要有档案理论研究的机构和远景规划;三是要组织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评论、推广和应用;四是要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档案理研究资料。如果健全了档案科研机构,强化了有关机构的工作职能,那么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会提高。

三、不忽视档案的利用监督工作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一定不能忽视档案的利用监督工作。(一)健全和完善档案利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针对档案利用过程,应制定查档要求,诸如:查阅档案时不准抽烟、喝水;不准虫蛀、鼠咬档案文件;不准用唾液翻阅档案文件;不准偷摘偷拍档案文件;不准查阅与自己利用内容无关的档案文件等等。如果档案管理工作者都能按章操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就有了保证。(二)正确处理档案利用中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融监督于服务之中。1.在利用前,要耐心地向每一位利用者宣传利用档案的规定和守则。2.在利用中,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勤宣传利用档案的制度与规定,勤与利用者交谈,掌握利用的目的与动机;二是眼勤,勤观察动态,置每个利用者于你的视野中;三是脑勤,勤做好利用登记工作,勤分析利用者的情况和利用效果。3.在利用后,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以便查处,挽回损失。(三)建立利用管理队伍。选择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利用管理人员,组成素质较高的利用管理队伍。以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处理好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四、结束语

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其效果不像科研攻关、经济建设那样容易浮出水面,但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其直接服务于人,而人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宰,因为必须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设,才有可能搞好社会人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8)

加强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的双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应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重视实效”的方针,通过参加省、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培训班以及检察系统档案业务工作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不断吸收、补充档案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以尽快提高其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自学或是参加检察机关相关业务科室的一些办案工作,进一步了解检察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检察业务知识,将检察业务与档案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确保检察机关档案工作质量。

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提高和改进档案工作的质量,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人员既要尊重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又要敢于创新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以新思维对待新事物,以新对策对待新问题,才能不断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已成为信息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档案信息化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档案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档案,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精通检察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和方法。档案人员要熟悉检察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等步骤都要了如指掌,并且能熟练地操作实践;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新出现的档案,档案人员要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处理新事物的技能和技巧。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的最终发展目标,档案人员要树立信息观念,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使自己有能力对高科技条件下产生的信息进行搜集、提炼、加工和

要搞好档案工作除了应掌握上述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三方面内容: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信息开发技能。操作技能:一名合格的档案人员除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就是档案文书立卷、档案整理、编目、鉴定,档案着录、标引、档案的保护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管理技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认真研究管理学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信息开发技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档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档案提供利用的拓宽与深化。档案工作要努力创造有利条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

转贴于

一般的说,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1 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的探索、总结档案工作的规律,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60-02

一、公共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导理念

公共事务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事务有两重含义:一为公共领域的事务;二为关涉公众共同利益的事务。公共事务可以界定为:公共领域内关乎公众共同利益的事务[1]。可以说,从日常生活中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到市场秩序维护、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以及公众的财产、人权和自由等权利的实现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式,依法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活动[2]。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两者的责任对象是不一样的,社会管理的理念也是根本不相同的。传统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向国家负责,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缺乏一种人文关怀的公益性理念,而公共管理则主要是向社会与公众负责,强调以人为本的公益性理念。公共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得到强化了的公共精神、公共利益、正义原则与公众参与基础上的一种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它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与社会正义,即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时刻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它的核心要素是管理好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意味着以政府投入为主、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的公益化发展模式的回归[3]。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公共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运用等多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社会步入全面的、整体性社会转型期,学习和借鉴公共管理改革的经验,从理念、体制到方式等进行深刻的改革,成为我国公共行政学众多学者关注的课题和理论取向,成为指导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导理念。

二、档案事业――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

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管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档案馆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我国的档案事业也可以理解成档案馆事业。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将档案馆定位于事业单位是有利于档案馆树立“公共利益”服务目标的,因为事业单位定义内在蕴含了“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其概念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一般将事业单位理解为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性社会组织。1998年国务院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一次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了规范定义,即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事业单位的定位实际上强调了活动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区别了“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相应地,我国档案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4]。

三、公共服务――档案学思想的新趋向

档案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思想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档案管理领域,对当代档案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档案服务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将封闭性的服务提升到了档案公共服务的高度,逐渐强化为全体公民服务、关注民生民意、维护公共利益的服务目标,更加强调档案部门的公益性和公共责任,更加重视服务受体的公众性和“公民个人”的权利实现。于是,以“公共档案馆建设”带动的“档案公共服务”思想成为我国档案学思想的新趋向,不断诠释着档案事业的服务本质,具体而言,这种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共档案馆理念的形成

公共服务理念使档案部门全面审视国家档案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并重新思考国家档案馆的传统定位和新形势下的正确定位,一种接轨国际、符合国情、以人为本的档案馆建设理念顺势而生。“公共档案馆”的首次提出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2002年,朱基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将档案馆确立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自此公共档案馆的理念开始在我国流行,公共档案馆建设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话题,理论氛围开始形成。2003年在上海举办的“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论坛就公共档案馆的定位、目标、功能开发、形象设计、实现途径、未来走向进行了研讨。2005年在上海举办“面向未来的城市档案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新时期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等议题进行了探讨;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行的“公共档案馆利用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就公共档案馆的界定等问题进行了研讨;2005年在沈阳举办公共档案馆建设专题报告会就公共档案馆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我国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任务进行了阐述。尤其是近几年来,档案报刊发表了不少探讨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文章,也有学者在档案馆基本理论专著中就构建我国公共档案馆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公共”二字揭示了档案馆为民众所有的性质。公共档案馆是公共文化设施,理应服务于人民,为民众共享[5]。公共档案馆的提出并不是建造一个新的档案机构,而是从理念到行动上变革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工作。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也并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和理论,而是承载着我们实现“档案公共服务”的美好理想。公共档案馆建设,充分反映出我国档案服务“公共性”的加强,也凸显了社会公众对“档案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期许。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实践发挥着总结、引导和前瞻的作用。

(二)民生档案成为新的关注点

民生档案是围绕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核心内容――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提出的。2007年12月29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贯彻实施,档案界迅速掀起一场民生档案的热潮,档案界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民生档案的研究。档案部门借十七大契机提出民生档案,一方面是国家和政府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昭示着档案部门更加关注社会民生,塑造“亲民”的档案文化导向。民生档案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档案工作贴近民众,从而对涉及民生内容的档案加大监控力度,以保证这部分档案的齐全归档、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档案界的学者纷纷从理论高度上来阐释和探讨民生档案的相关范畴。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意见下发后,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立即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宣传工作。除此之外,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学会也积极组织形式丰富的以民生档案为主题的研讨会,各种档案学杂志上也刊载了诸多相关文章,以期为档案管理实践部门提供开展档案工作的新思路,促进档案工作社会化的深入。档案服务民生理念,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响应服务理念以及改善民生的思想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回应,是对档案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三)社会档案观初现端倪

1991年,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总结出,档案理论和实践正经历着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的转折。事实上,顺应世界潮流,当前我国也正在经历着这种档案思想的变迁[6]。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档案的认识还仅局限在“国家档案”、“党政档案”;将档案馆视作党和政府的附属机构,而不是公共性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国家档案观”逐步淡化,1983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了档案馆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性质,也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服务范围。1987年,《档案法》制定后,档案界和社会其他各界人士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的公益性事业,而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政治性活动。21世纪以后,2003年9月的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2004年4月的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2005年4月的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2006年3月的全国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2007年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提出家庭建档这项工作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家庭、社会、档案工作,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上述档案工作重心的转移,说明了“社会档案观”的深入。从国家档案观到社会档案观的转变,是以人为本,还政于民、还档于民的必然选择,是档案由政治功能向文化功能的回归,是档案工作向从“国家模式”过渡到“社会模式”的思想根基和前提条件。社会档案观使得档案界乃至整个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档案的价值,体会档案的意义,积极地利用档案为社会服务。

以上三个理念,是笔者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探索档案领域的新的思想――档案公共服务思想的趋势所衍生的三个理念,它们是从档案公共理念的不同角度的分支理念,有一定的交错性和重复性。总而言之,档案公共服务思想拓展和升华了档案理论界的视野,顺应了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其思想指导的档案管理实践为档案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找到理想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曹闻民,陈宪.档案文化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2]添有.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徐桂华.新范式与新工具: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篇(10)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长期从事单调、乏味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渐失去了创新和不断进取的欲望,当前档案管理的工作仍沿用以往落后的管理模式。因此,要转变档案工作动力不足、缺乏超前意识的近况毕业论文范文,努力从原有的档案管理状况中解脱出来,变成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先行官和创造者,档案管理工作由以往的事后资料搜集的管理方式,逐步向事前介入、事中参与和事后跟踪的新的管理模式转变。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随着市场发展的角度思变、求新,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进步和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所有档案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将档案的开发、管理和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使其更好的服务于革新开放和经济建设。

二、队伍建设创新

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的模式也随之不断改善,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即便如此,档案管理也需要人的操作。所以,档案工作者必须坚持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从业水平,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档案的管理,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要把好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要注重现有人才的使用,大胆使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轻干部。要稳定档案干部队伍,解决他们的实际不足,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另外,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推动论文范文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档案管理机制创新

负责档案工作的有关部门必须从大局着眼,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创新工作策略毕业论文,彻底转变以往档案管理人员安于近况毕业论文范文的工作心态,强化其忧患意识,从根本上杜绝安逸作风的存在。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适时引进竞争机制,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档案工作人员;当然,根据岗位特点,选聘才华出众、能力卓越、表现优秀的员工,利用这种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使能者上庸者下,使档案管理人员都能认识到,他们自身能力的拓展和工作业绩与其存活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使其更加努力的工作,激发其工作热情和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充满竞争活力,尽量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实现管理创新。此外,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如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奖惩机制、职称晋升制度等,鼓励员工创新,并将创新思维或能力作为员工考核的基本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职位晋升紧密联系起来,在管理过程中为员工个的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空间,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四、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上一篇: 孝敬之星事迹材料 下一篇: 营销下半年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