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3 23:38:57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1)

一、勤学苦练,爱岗敬业

刚刚接触银行柜员这个工作,我被吓倒过,但是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认输,而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年。

当时的我,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业务不熟、技能薄弱,在处理业务时时常遇到困难,强烈的挫折感让我在心里默默地跟自己“较劲”,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平日积极认真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领导及同事请教。我知道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拥有一身过硬的金融专业知识与操作基本功。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班前班后,工作之余我都与加打凭条、键盘、点钞纸相伴。

二、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银行工作需要的是集体的团结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员工,不能只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干好,还注意做好传、帮、带的作用,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新来的同事适应新环境,适应新岗位,适应新工作,使他们更快地熟悉相关业务,较好地掌握业务技能。同时,银行工作是一个品牌,一个人的疏忽或过失将会影响到我行的整体形象,作为老员工有义务帮助新同事。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2)

在十一月的时候,我在营业厅陈主任的安排下来到东山分局大客户中心,协助两位营业员进行大客户的业务受理。由于大客户业务数量较大,而且通常在月底比较赶时间,这给受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我还是在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在任务较多的情况下工作的能力。

在这几个月中,中山二路营业厅的各位领导同事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作为新人,刚开始工作时也许在能力上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自己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弥补,对于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做到了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也感谢中山二路营业厅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给我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工作中我还和营业厅的领导和同事形成了较好的关系,为今后工作中的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矗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业务学习和ibss操作上手都比较慢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3)

我始终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创新服务,持久服务”的服务理念鞭策、完善自已,以用户满意为宗旨,努力为储户提供规范化和优质的服务。在铜元局分理处注重对员工素质培养的今天,我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认真主动地学习新业务,尤其钻研个金业务。在工作中他总能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给客户最满意的服务。全年来,我办理业务快速、准确,业务量一直处于全所前列,月平均业务量4500笔,如:在二季度,开理财金一户,金额一百万元,组织他行存款八十余万元。从xxxx年至今一直担任业务主管,在储蓄所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主动为所领导分忧,不计个人得失,长期放弃休息到所里加班,在工作中正确地起到了主管的模范作用。

本着为用户负责的服务理念,经过一年来的刻苦工作、学习和实践, 我在今年二季度两次在南岸支行获得“最佳主管”荣誉称号、两次在分行评为“最佳核算质量”奖、二季度差错在全市排名第三。这些荣誉与成绩的取得,与分理处、储蓄所领导的培养和广大同事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4)

1.1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背景

我国最早的邮政储蓄开办于1919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民国末陷于停顿。邮政储蓄部门应中国人民银行的委托,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储蓄业务,但后来一度停顿。1986年国务院恢复开办储蓄业务之时,设置了储汇局,增加了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包括管理邮政储蓄、汇兑等。归纳起来,1986年以后我国邮政储蓄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1986—1989年,是邮政储蓄的起步阶段。在这段时间里,邮政储蓄代办储蓄业务,取得不错成效,存款余额在1989年就超过100亿元,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得以建成,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及认可。这对邮政储蓄来说无疑是好的开始。1990—1998年,是邮政储蓄平稳发展的阶段。这时有了独立办理业务的能力,不再使用以前代办模式,储蓄余额在1995年的时候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超过1000亿元,这时其所有资金都转存到人民银行,双方协商确定转存款利率。1998—2003年,是邮政储蓄快速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势头较好、发展迅速的是邮政储汇业务,其被认为是邮政业务中的支柱性、高效性业务,增长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贡献率居于前列。2003—2006年,是邮政储蓄突破发展阶段。邮政储蓄余额在2004年上半年就突破10000亿元。不再是靠单纯吸收存款,而是全面、协调发展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这样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市场地位也得到了巩固。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并按照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和现代企业治理架构“转轨变型”,向现代化商业银行方向发展。2007年至今,是邮政储蓄银行全面发展阶段。业务种类、服务产品等不断丰富,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张。邮政储蓄银行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尽力提供存贷、理财等服务,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做新的贡献。

1.2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现状

经过改制前后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底,邮政储蓄银行拥有的3.8万多个营业网点以及4.7万台的ATM,提供给人们多种电子类服务渠道,并且这些服务遍布城镇及乡村,其中包括有手机、电话、电视银行及网上银行等,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享用金融服务。另外,客户总数以及本外币账户数也有很大突破,分别达到6亿、12亿;超过4.6万亿元的本外币的存款余额在国内银行业中位居第五,4.9万亿元的资产总规模在行业内居第七位。笔者调研的原阳县,邮政储蓄业务重新开办是在1986年,本着自身的行业优势,很快地融入了地方经济。尤其是2007年以来,建成了全县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服务网络,按照改革方案和上级审批,原有的12个邮政储蓄网点,其中4个被改革成为了二级支行,而另外有8个由于一些专业条件不具备,只能暂时按照原来的储蓄模式运作及管理。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彻底地改变了原来只存款、不贷款的状况,不断丰富银行信贷产品,不断探索开发中间业务,信贷业务体系和中间业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的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在逐渐更新之中。目前,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在业务经营、产品创新及服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资产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并将继续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社区及中小企业。

2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2.1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1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由于原来邮政业务核算中包括财务核算、混业经营,邮政储蓄的经营机制并非专业化,再加上对高管及邮政储蓄业务监管偏薄弱,这就造成领导者忽视邮政储蓄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核心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因此形成了金融业务水平较低、管理能力不高的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从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现有工作人员构成,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银行运作方式来看,邮政储蓄部门基本上不具备识别和控制贷款风险的能力,如果开展大规模的经营业务,必将会出现极大的经营管理风险。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新成立的银行,绝大部分下属机构和人员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也将必然面临操作风险。

2.1.2风险控制存在缺陷县域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很多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邮储转过来的,没有信贷风险控制经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这就会造成一种被动局面:事前风险防范不足,当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监督管理,很可能使银行经营业务面临损失。尤其是,普通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更加淡薄,操作管理中处置风险的方法也往往比较单一,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操作风险。此外,过去邮政储蓄一直都是通过中央银行再存款的方式获取利息,赚取利润,从来没有实行过市场化运作,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适应市场的需要比较困难。

2.1.3网点布局及网点建设不够合理原阳县共有17个乡镇,但是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仅有4个,很多乡镇都没有,这就造成一些农民群众想要获取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服务比较困难,以至于有些农民需要到几十里之外的其他乡镇或县城去办理贷款业务。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农民都有这方面不同程度的抱怨。另外,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建设速度慢。原阳县4家邮政储蓄银行支行硬件设施陈旧,另外有8家还是改制前的邮政储蓄。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要做的是依托这些老网点,利用已有的资源,还要不断开发新的网点,但是成本和人力资源的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其在基层网点的渗透速度,要想达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程度,还需要若干年的建设。

2.1.4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不高成立初期的邮政储蓄银行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如营业网点工作人员不足,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较低,且从事金融工作的经验也很缺乏,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尽管近年来通过招聘大学生,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人员总数都有所变化,但是管理层绝大多数还是老员工,没有在银行工作过的经历,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很难跟得上现有的发展节奏。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就造成县域邮政储蓄银行人才的缺乏。据笔者调查,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高中及以下占51.06%,专科占41.36%,本科及以上仅占7.58%。在与县域其他商业银行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10%以上情况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县域邮政储蓄银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明显较低。

2.1.5服务功能欠缺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尽管改变了原来只存不贷的经营状况,中间业务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其传统的经营观念,各项业务发展仍相对滞后。以信贷产品为例,放款额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利率较高,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贷款门槛较高,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贷款比较困难。另外,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很少涉及理财产品,乡镇邮政储蓄银行基本没有开展此业务。因此就服务项目和功能而言,明显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这都是自身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2造成的负面影响

2.2.1竞争力相对薄弱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晚,相比较,其他商业银行历史悠久,有着一套相对成熟的制度以及丰富的经营经验,且有着固定的客户群体,明确的经营发展方向,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竞争力较强。这就使得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力相对薄弱。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部分,也同样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大量客户群体等优势,这都是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无法抗衡的。

2.2.2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管理水平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只有很好地控制风险,并且有能力承担高风险,能够把高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高盈利,才有机会获取高收益。然而就邮政储蓄银行来说,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风险防控工作分工不明确,致使其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2.2.3辐射影响范围狭窄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功能欠缺,开展的业务范围比较单一,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使得其辐射影响范围较窄。比如邮政储蓄银行与已经开展信贷业务数十年的诸多商业银行相比,人们当然更愿意选择经验丰富,服务功能齐全,业务范围广的其他商业银行。

3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

3.1表象原因

3.1.1发展起步晚邮政储蓄银行在2007年3月6日才正式成立,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最晚,分别晚了95年、23年、53年、56年、50年。作为一新型的商业银行,起步晚必然会导致存在诸多缺憾。

3.1.2经营理念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为了获取较大的利润,邮储一直是邮政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每个邮储工作人员的脑海里都有着这样的经营理念: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抓存款。2005年8月份,邮政储蓄业务按五年逐步转出人民银行存款,并按同档次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政策执行。与之前相比,不再享受国家优惠利率,这样邮政储蓄存款就不得不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同业竞争。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后,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变和适应。在紧抓存款的同时,更是要处理好风险管理和信贷发展,而且就相对低成本的中间业务也要进行大力发展。这些都需要每一个职工尽快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以适应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和需要。

3.1.3业务人员无法满足点多面广的需求原阳县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共4个,工作人员共有30人。由于乡镇储蓄银行人员太少,有些人更是身兼数职,这造成制约监督机制难以很好落实到位,留下了一些潜在风险。同时,成立邮储银行后,开办信贷业务、中间业务都需要有更多的工作人员到各个岗位负责具体事务,现有的人员总数更是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1.4职工素质难以满足业务拓展的刚性需要现如今邮政储蓄银行已是金融机构,但由于之前一直是邮政、储蓄混业经营,没有一个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一方面,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适应银行商业化后业务拓展的需要[1]。另一方面,也没有对员工进行正规的、专业的、系统的金融业务方面的培训,造成现有工作人员还是只熟悉原来的储蓄业务,基本上没有信贷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很难适应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3.2深层原因

3.2.1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自2007年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就着手进行内控治理机制体系的建立和推行,到目前已建立了风险合规部门,并逐步推行了比较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都表明邮政储蓄银行足够重视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控制、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就目前状况来说,邮政储蓄银行在票据结算、信贷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二是邮政储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管理制度仍然落后[2],无法达到现在商业银行的规范化管理要求。三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较慢,设备陈旧。据笔者调查,这个问题在乡镇支行尤为突出。四是风险控制存有漏洞,激励机制不健全。所有这些,都不利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其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和速度。

3.2.2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原阳县全县共辖有乡镇17个,总人口68万。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4处,农村信用社27个,邮政储蓄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就处于劣势。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把信贷业务作为主要业务之一,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业务齐全,产品种类丰富,也逐渐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大多数农村地区获取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已树立起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经营体制机制较为健全,支农惠农措施也比较完善。而对邮政储蓄银行大家还比较陌生,当发生金融业务时,大部分居民首选的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并不是邮政储蓄银行。据笔者对原阳县居民的调查,发现76%的人选择的是农村信用社,20%的人选择的是邮政储蓄银行,另外4%的人选择的是其他商业银行。

3.2.3传统经营方式的惯性制约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原来的邮政储蓄变身而来,其高层管理人员及决策层多数是邮政储蓄老员工,陈旧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也已经根深蒂固,因此不可避免地沿用过去邮储的经营方式,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转变过来这就使得邮政储蓄银行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因此,这些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也在制约着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4促进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促进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多种对策措施。

4.1丰富经营管理经验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想真正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就必须尽快转变自身经营理念,彻底改变只存不贷的传统思想观念。尤其是决策层,不应该受过去工作习惯的影响,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决策上来。在现有经营管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尽快引入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创新自身管理方法,努力建立精简高效、管理科学、分工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体系。此外,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每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应把经营管理作为核心,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经营能力。

4.2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就操作风险而言,既要增强职工风险意识,提高他们准确识别、主动防范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能力,又要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使各项风险防范的措施落实到位。就银行信用风险而言,主要是贷款风险。对此,要灵活设置贷款期限,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建立完善信用制度体系;要帮助投资人了解风险意识,同时增强自身防范风险能力。对道德风险而言,要对员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员工思想道德水平;要对违规违纪员工必要惩罚,使其认识到法律震慑力;要加强完善内控制度及操作流程,防止有空子可钻。

4.3规范网点布局及其建设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想真正做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就应该充分发挥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网点优势[3],不断地完善、丰富农村营业网点功能,改善其基础设施,更新设备,加快邮政储蓄改革步伐,加大邮政储蓄银行支农、惠农力度,使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直接、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5)

一、邮储银行面临的困境

(一)邮政储蓄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可能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

根据200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过去邮政储蓄和普通邮政业务在账务、人员和办公设施上没有分开。自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开后,邮政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国家取消了对邮政部门的补贴,而邮政储蓄由于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额成为邮政部门重要的盈利来源,并用来补贴普通邮政业务。因此这次邮政体制改革触动了很多邮政员工的基本利益,邮政内部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按照银监会制定的改革进程,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在2006年12月挂牌,可到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仍未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仍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若邮政集团公司的普通邮政业务继续亏损,国家又不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邮政储蓄银行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这对刚刚组建、缺少盈利方式的邮储银行更为不利。

(二)邮储银行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上市,并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缺少战略投资者,因此资本金较少,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为其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的1/4,资本金数额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逐步扩大,资产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注入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能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金,而邮储银行在成立开始就面临着资本金的“先天不足”,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邮政储蓄部门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因此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银监会对邮政储蓄具有监管权利,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比较难,这就造成了“外部监管者”的缺位。邮政储蓄风险不断积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稽核力度不够,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因此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助于加强操作风险等风险的防范和银监会的监管,但因为上述历史原因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时间去完善,在银行成立后短时间内仍会显得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须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然而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邮政集团公司也就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着股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股权透明和股权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将会影响董事会、监事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履行自身职能,公司内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2004年邮政储蓄人员为224843人,非正式职工占总人数的53.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7%。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作业,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邮政储蓄由于长期“只存不贷”,因此造成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缺乏信贷经验,对地区信贷需求不了解,不懂信贷正规程序。另外绝大部分邮政储蓄资金很长一段时期交存人民银行,没有任何风险,因此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五)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要领先于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除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也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所以邮储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要窄于外资银行。(2)在华的外资银行资本雄厚,并且受到母国银行的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储银行服务水平较低,一直都被客户所诟病,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要落后于外资银行。(3)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过去邮政储蓄由于是邮政局内设部门,人事调动都采取上级任免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另外工资水平也要远低于外资银行,不能吸引住优秀人才。(4)外资银行通常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注重成本—收益原则,而邮储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资银行长期与邮政储蓄在储蓄业务上存在着竞争,与邮政储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与邮政集团公司共用办公地点,场所普遍小于其他商业银行,安全设施存在着隐患。邮政储蓄过去只能开展对私业务,不能开展对公业务,因此在客户争夺上不如其他商业银行。

农信社是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对手。农信社虽然在资产质量、支付结算体系上不如邮储银行,但是农信社已经在农村开展业务50多年,具有丰富的信贷经验,目前正在加大改革力度,有些地方农信社已经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并逐步实现省内和跨省的通存通兑。邮政储蓄在2006年才开始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明显要差于农信社。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出路探讨

(一)修改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有些经济法律法规立法较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法律条款已经显得过时。另外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比较苛刻,法律之间相互存在着冲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立法部门应该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应该修改《担保法》,放宽对抵押物的限制,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1)培养公民以及企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银监会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树立“崇尚信用”的良好风气。(2)促进征信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征信法》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建立齐备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及时采集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并实现信用资料全国共享,对所有人开放查询。

(二)国家应对普通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

邮政业务由于资费偏低,一直低于成本,有些农村网点收不抵支。以前,邮政亏损主要靠电信盈利来弥补,1998年邮电分家后,国家向邮政提供财政补贴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以后主要靠邮政储蓄盈利来弥补邮政亏损,2006年邮政资费有所上调仍不可彻底解决邮政业务亏损的问题。为了防止邮政集团公司挪用邮储银行资金,促进邮储银行的初期发展,国家应该对经营成本较大的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了3.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8000亿元,这就为恢复对邮政的财政补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邮储银行应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单一股东挪用邮储银行资金的现象。

(三)邮储银行应努力增加资本金

由于邮储银行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自身资本金较少,盈利较少,所以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母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必须依靠其他途径增加资本金。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规定目标,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增加资本金:(1)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由于邮储银行缺少盈利模式,利润留成较少,这条途径将会遇到一定阻碍,影响资本金的增加。(2)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存在着很多想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国外金融机构,它们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邮储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吸收战略投资者。这不仅能为邮储银行增加资本金,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能利用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来促进邮储银行发展。(3)上市融资。邮储银行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争取上市。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多地进行了上市,股价较高。(4)争取外汇储备注资邮储银行。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家在2007年内将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先前成立的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邮政储蓄银行也应该向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申请注资。

(四)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后,其面临的风险会增加,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将会影响到邮储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为了保证邮储银行稳健运营,在其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邮储银行对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银行全体职员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思想贯穿到银行运作经营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把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时时结合在一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拓展部门应及时交流沟通。(2)投入资金改善银行的硬件设备。目前许多邮政储蓄网点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网点设施条件较差。邮储银行应该逐步投入资金,建立起安全保障和监控系统。(3)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总行、省行和分支行都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实现垂直领导,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过去邮政储蓄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新增的信用风险控制不力,所以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社会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补充风险管理队伍。

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联系紧密,内控是银行治理的关键,只有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地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邮储银行可通过以下途径入手建立内控机制:(1)建立新的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邮储银行应该在过去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重新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对影响邮储银行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跟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收集业务资料,建立合适的风险计量模型用来测算风险,提供风险预警。(3)对银行各部门进行授权,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防止出现越权操作的行为,尤其是加强对银行高管的管理,杜绝银行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4)遵循真实性、规范化、谨慎性和监督性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相互制约牵制,要经常对会计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检查。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邮政储蓄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提高人员的学历水平迫在眉睫。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该聘请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邮政储蓄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掌握金融业务程序、风险防范方法和市场营销知识;其次应该利用其他金融机构撤并的机会,提供良好待遇,吸收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弥补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的短缺;还可以公开招聘金融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

(六)发展社区金融,形成自身的特色

2006年3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邮政储蓄将改造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它从其运营的社区吸收资金并运用于该社区,而且不隶属于某一家银行持股公司。社区银行的特征是以私营为主、特定区域经营、规模较小、以特定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按照这个定义,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首先面临法人结构的障碍,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质的银行,而改造成社区银行后,要把地区分行和支行一级变成独立的盈亏核算单位,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不再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其次,总行对地方分支行的控制力减弱后,地方分支行又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样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邮政储蓄银行不宜走社区银行之路。而社区金融是不同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社区金融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一种模式,即以一定社区为中心,将银行零售业务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及人群。社区金融帮助银行细分市场,可以集中精力对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客户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社区金融,自身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邮政储蓄依靠借记卡“绿卡”为居民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出外务工,子女上学都优先选择“绿卡”,邮政储蓄已经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邮政的良好形象与社区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供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开拓和培育新客户。二是拥有很多网点,农村网点比重较大,城市网点深入社区。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居民小区设立ATM机。另外邮政储蓄银行应该重视社区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金融需求,为个体工商户、养殖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由于国有四大银行重点对象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较困难,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发挥它的区域优势,调查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应该满足其贷款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汇兑、结算业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总之,邮政储蓄银行若要与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竞争,必须以异求存,具有清楚的市场定位才能够立足。

参考文献: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6)

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1898年1月22日,清政府就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1919年6月又公布《邮政总局经理邮政储蓄章程》。同年7月1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1个大城市首次正式开办邮政储蓄业务。2

1930年3月,南京政府在上海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与邮政总局平行,直属于当时的交通部;1931年7月,颁布了《邮政储金法》。1935年,因储汇局与邮政局的业务时有交叉,两局合并,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新中国成立后,该局由邮政部门接收,1950年6月机构编制被取消,1953年9月邮政储蓄业务停办。3

1986年1月27日,根据国务院指示,原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联合通报》。经北京、上海、天津、广州12个城市试点,同年3月10日,部行签订《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从4月1日起,全国各地邮局按照协议合同,分期分批的恢复了邮政储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年12月2日通过)及《邮政法实施细则》(1990年11月2日)规定,邮政储蓄、邮政汇兑是邮政企业的法定金融业务。

二、邮政储蓄的迅速发展。

邮政储蓄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发展迅速,储蓄网点数、储户数和存款余额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1991年原邮电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计划实施“绿卡工程”。1993年正式启动,1994年10月即联通了北京、上海和大连,并正式发行了绿卡储蓄卡。至2002年5月,绿卡储蓄卡持卡人已达2130万,发卡规模列全国银行业第五位,卡户存款余额226.8亿元。另外邮政储蓄还发展了电子化网点,随着其采用电子化的速度加快,电子化网点的设立也很惊人。这些电子化网点更加促进了邮政储蓄业务量上升。邮政的储蓄存入银行,限制了不利因素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有利因素的发展。

三、邮政储蓄面临的机遇。

我们邮政储蓄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面”的优势。因为在中国,只有邮政的网点最多,分布最广。邮政储蓄的零坏帐记录,相比其它商业银行较多的不良贷款,我们更有利于发展金融业务,再有我们有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邮政储蓄从84年开办以来,使邮政储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广大职工协储、揽储深入千家万户,邮政职工个个都是营销员,邮政储蓄宣传力度较好,并在广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特别农村网点利用投递人员送报送信跟客户宣传。同时,从政策面看,09年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仍然是讲的三农问题,说明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是对我们乡镇邮政储蓄网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把“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抢占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的市场。金融危机对银行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尽管我们面临着最广泛的竞争,但是在局部仍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在策略上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注意独树一帜,包括邮政的储蓄继续存入银行销售策略、服务销售一体化策略、产品多元化策略、订价的策略、通道拓展策略、技术增进策略、人力资源统筹管理策略等等。

三、邮政储蓄面临的挑战

邮政储蓄面临着网点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偏低,产品服务单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的长期问题。加之长时间以来邮政储蓄只办存取款业务和中间业务,由于存取款业务不办理对公业务,难以与商业银行相比,加上人员,体制制度等原因,我们邮储本身内控机制不够完善,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向外资银行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在全力布点,农村信用社银行加快了系统联网建设,我们邮政储蓄面临多层次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立足自身,同时方眼全局。

1、内在机制的发展。

改善财务的管理制度,建立广泛危险管理模型,建立完善的中国的邮政储蓄内在的控制结构。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视对员工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改善监督和纠正的机制,建立内在控制评估制度。

2、更新邮政的商务体系。

首先是打破最初的观念和商务发展模型,寻求新的商务发展方法,新的商务发展利益。其次是将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和邮政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提升邮政储蓄的人才机制、服务水平、广告业务、信息力量、中间商务的和谐发展。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7)

1953年7月27日,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为停止银行委托邮局储蓄业务自一九五三年九月一日正式解除合约的联合指示》,规定各地已建立关系的银行、邮局双方自行协商处理结束后储户移转等事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尽快开办邮政储蓄的指示,1986年1月27日,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联合通知》,决定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南、辽宁、河北、四川、陕西、江苏、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市的12个城市开办一批邮政储蓄点,办理个人邮政活期、定期储蓄业务,交存的邮政储蓄款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支配。邮政储蓄的利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由邮政局支付给储户,支付的实际额度及人民银行应付给邮局的手续费,均由开户邮局与银行结算。

1986年3月10日,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决定自1986年4月1日起,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城乡邮政机构均可办理。《协议》强调:邮政储蓄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贯彻执行国家宪法关于保护公民合法的储蓄所有权的规定。

《协议》规定:(1)邮政储蓄业务,受理个人人民币储蓄存款(包括互助储金),不受理支票。邮政储蓄业务的种类,先按银行现行的储蓄种类办理;以后可以结合邮政特点和群众的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商定开办新的储蓄业务种类。(2)邮政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对储户支付的利息,由人民银行按实际支付数定期拨付;邮政机构缴入人民银行的储蓄存款,不再计算利息。(3)办理邮政储蓄业务所需的备用金,由当地人民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每年核定后预拨给邮政机构,不计收利息。人民银行根据缴存的储蓄存款每月累计日平均余款,付给2.2‰的手续费,由开户银行每月结计,按季付款,手续费率暂定3年不变。(4)邮政在办理储蓄业务过程,发生贪污、盗窃、丢失、冒领、差错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由邮政部门自行负责。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8)

2008年5月24日,海南省各市县邮政储蓄银行全部完成了内部揭牌,这标志着海南省邮政储蓄银行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海南邮政储蓄银行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现状

2008年5 月 1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改革方案和上级审批,原有的15个对外营业网点中,有两个被规划改革为邮政银行二级支行,另外13个网点由于不具备专业经营的条件暂按原来模式运作、管理。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彻底改变了过去只存不贷的历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从成立伊始仅有的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逐步发展成为以小额信用贷款、商务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等为主渠道的信贷业务体系。随着海南省邮政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不断探索开发中间业务,形成了以工资,理财产品,保险及基金等为主的中间业务体系。在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的基础上,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始终坚持邮政储蓄百姓银行的品牌定位,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并依托其网络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工作,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二、存在问题

1.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目前,支行以外的13个网点仅办理储蓄业务和代收话费等中间业务,客户如果需要办理贷款、理财等其他业务,则需到支行网点办理,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给乡镇用户办理贷款等业务造成不便,也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普遍存在的混岗作业、频繁换岗,业务人员的业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观念滞后等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邮政储蓄银行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的效率,也给金融安全带来隐患,成为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金融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共有从业人员105 人,人才队伍规模较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新的金融业务产品逐步面世,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体系也日渐丰富,这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然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人员配备显然难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和自身金融建设的要求。据调查显示,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现有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该支行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主导,占总人数的78 %,本科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20%,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博士研究生人数为0人;一线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数量较大,高中级管理人员缺乏,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 %。①

3.信贷产品仍缺乏市场竞争力。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成立之初,仅有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一种信贷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邮政储蓄信贷业务逐步拓展,增加了小额贷款、房贷以及个人商业贷款等三种信贷业务。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海口支行已经开始试点企业贷款业务,正逐步向各县市支行推广。截至2010年12月末,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 138万元,而同期屯昌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7 206万元,仅占2.5%。由此可见,其贷款市场份额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小额农业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特色项目,2010年末,该项业务的余额为1 400万元,而同期屯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农业贷款余额为13 723万元,① 基本不具备可比性。究其原因:(1)质押物范围狭小,仅限于房产。(2)贷款额度小,审批难。(3)营销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并不清楚此项业务。

4.中间业务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工资(包括养老金)、理财产品、基金及保险方面,基本没有开发、创新与营销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的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也较低。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基金收入、保险收入、理财产品收入三部分构成,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范围狭窄。2010年,该支行中间业务收入共计25万,其中,基金收入4万元,保险收入19万元、理财产品收入2万元。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共计567万元,其中农行、中行、建行年中间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万元,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辖区金融机构的4%,② 由此可见,中间业务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有待进一步发展。 、

三、对策建议

1.推进网点改革,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专业化经营是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网点少、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首先,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基层网点硬件设施的配备,增加存折打印机、自助补登折等设备,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同时要扩大投放和合理布局atm、pos、商务通等自助设备,方便客户,提高效益;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的制约,邮政储蓄银行要在短期内实现邮政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的完全分离也不太现实,在当前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实现专业化经营,积极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金融需求;最后,要在加强标准化网点建设的同时,发挥邮银结合的优势发展特色业务,加强对前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

2.加快引进和培养金融、外语、营销等专业人才。一是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制定专门的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素质、金融业务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二是要主动适应国际旅游岛的金融需求,积极储备包括外语、营销等在内其他专业人才;三是要不断改善人才成长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配套措施,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快乐工作;四是要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拓宽员工培训渠道,丰富培训方式,支持员工自主学习和提升;五是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中高层的业务和管理水平,逐步培养各个业务战线的领军人物。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发展公司业务,提高国际业务经营能力,加大邮政储蓄银行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一,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重点抓住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资金归集类重点客户,大力推广pos收单等业务;第二,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大中企业落户的契机,加快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公司业务的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尽快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市场营销,真正面向客户,做好公司业务产品的开发工作[1];第三,结合国际旅游岛国际金融业务的需求,发展专业网点,丰富币种和产品种类,开展多币种国际汇款、外币储蓄、外币理财、外币兑换等业务,不断提高国际业务经营水平;第四,发挥邮政储蓄银行放贷周期长、灵活、方便、阳光等优势,开发新的信贷业务产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以信贷资金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工程”;第五,特色农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高度重视农户信贷业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形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了解和掌握农户准确信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和营销贷款的针对性,逐步拓宽信贷业务和信贷领域[2]。

4.加大中间业务宣传力度,适时按需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一是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客户,转变其投资理财观念,将理财产品、基金等中间业务做大做强;二是要吸取其他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强总体竞争力;三是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的步伐,结合地区特点,及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适时扩展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向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方向发展。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9)

1953年7月27日,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为停止银行委托邮局储蓄业务自一九五三年九月一日正式解除合约的联合指示》,规定各地已建立关系的银行、邮局双方自行协商处理结束后储户移转等事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尽快开办邮政储蓄的指示,1986年1月27日,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联合通知》,决定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南、辽宁、河北、四川、陕西、江苏、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市的12个城市开办一批邮政储蓄点,办理个人邮政活期、定期储蓄业务,交存的邮政储蓄款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支配。邮政储蓄的利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由邮政局支付给储户,支付的实际额度及人民银行应付给邮局的手续费,均由开户邮局与银行结算。

1986年3月10日,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决定自1986年4月1日起,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城乡邮政机构均可办理。《协议》强调:邮政储蓄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贯彻执行国家宪法关于保护公民合法的储蓄所有权的规定。

《协议》规定:(1)邮政储蓄业务,受理个人人民币储蓄存款(包括互助储金),不受理支票。邮政储蓄业务的种类,先按银行现行的储蓄种类办理;以后可以结合邮政特点和群众的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商定开办新的储蓄业务种类。(2)邮政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对储户支付的利息,由人民银行按实际支付数定期拨付;邮政机构缴入人民银行的储蓄存款,不再计算利息。(3)办理邮政储蓄业务所需的备用金,由当地人民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每年核定后预拨给邮政机构,不计收利息。人民银行根据缴存的储蓄存款每月累计日平均余款,付给2.2‰的手续费,由开户银行每月结计,按季付款,手续费率暂定3年不变。(4)邮政在办理储蓄业务过程,发生贪污、盗窃、丢失、冒领、差错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由邮政部门自行负责。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10)

(二)资金优势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数量上具有优势。截至2007年7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708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在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账户达到3.5亿个,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4亿户。去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1/5。目前,邮政储蓄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经接近1万亿元。此外,据悉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也会像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一样,谋求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这会进一步拓宽其融资渠道,提高其自有资本的数量。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资金运用的质量优势。目前中国邮政储蓄没有任何坏账之忧。这主要是因为在旧的体制下,邮政储蓄的资金全部转存中国人民银行,资金自主运用渠道狭窄,这一方面限制了资金运用业务的开展,同时不能否认的是也为其规避了资金运营的风险。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在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与邮政在客户信息方面实现共享,以期在争取客户以及管理信贷风险、业务营销等方面保证资金运用的质量。

(三)成本优势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基本上不需要特意为开办储蓄业务而另寻营业场所,因此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比如在场地成本方面,国家政策规定,政府在城镇建设中,邮政网点作为必要的配套设施按人口、服务半径等纳入政府发展规划中。一般邮政使用的场地按建筑成本价向开发商购买,免除地价。而相比较而言,银行的营业场地基本上按市场价购买或租赁,并且往往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区,场地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再者,在人员成本方面,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一般都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邮政长期亏损,其员工收入一般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而商业银行员工人均收入列当地前列,成本远远大于邮政储蓄。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城市中场地成本和人员成本必然会有所上升,但毕竟不是所有的场地和员工都要更换,其平均成本仍将具有优势。

(四)品牌优势邮政行业有着数以十万计的投递员,由于他们特殊的一对一的投递服务方式,使邮政储蓄在农村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绿色邮政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在某些地区非常高。这将极大地增强邮政储蓄银行的吸储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

二、劣势分析

在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之前,邮政储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其经营体制不顺,假定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能成功解决体制、机制问题,那么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劣势由于邮政储蓄最初的定位导致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只开办存款业务以及部分代收代付类的中间业务,不能办理贷款业务。使得邮政资金的运用渠道十分有限。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如教育储蓄、小额抵押贷款等均不允许邮政储蓄部门办理,产品品种单一,从而难以产生业务联动效益,规模效益差。

(二)人才劣势邮政储蓄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基于原有的邮政金融从业人员。当邮政储汇转型为邮政储蓄银行,尤其是转为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这就意味着对邮政储蓄原有保护消失,邮政储蓄银行需要与银行业中的为数众多的商业银行在各个银行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其中取胜的一个关键是人才的作用发挥。而目前从事邮政金融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包裹速递等邮政战线上分配而来的邮储从业人员。尽管近几年各级邮政储蓄机构招聘了部分金融专业人员,其内部人员知识结构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但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之际,在其现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仍然高达70%。人员素质仍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金融知识政策水平普遍较低,对邮政储蓄的经营特点、优势,甚至监管部门都所知甚少,对防范资金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人员素质不仅影响了现有业务的高效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业务创新,难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技术设备劣势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技支撑是一家商业银行确保持续经营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前提。那些优秀商业银行均具有科技领先优势。如招商银行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与其科技领先地位是绝对分不开的。而邮政储蓄虽然在结算网络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科技设备上明显落后,尤其是电脑设备比较陈旧。邮政储蓄基础设施不到位,大部分网点特别是农村地区,都是原有的老式简易的钢管栏杆,封闭作业做得不好,没有安装防弹玻璃,安全设施较为落后。有的网点甚至没有自己的金库,有的个别网点设立了金库,但未按照监管当局和公安部的金融机构金库的标准建设,金库较为简陋。

三、机遇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

(一)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该文件甚至明确指出,要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事实上,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邮政储蓄机构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机构改革的力度,一大批县(市)支行及其附属机构被撤并,农村地区金融真空问题凸现。至2002年网点撤并工作接近尾声时,中国工商银行共撤销网点8700家,中国银行撤销2722家,中国建设银行撤销3601家,中国农业银行撤销16000家。四大行基层网点的撤并给农村金融市场留下了空白,并一直没有得到弥补。在这一期间,两项改革给邮政储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一是2001年人民银行启动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使邮政储蓄网络由封闭走向开放,邮政储蓄绿卡(以下简称“绿卡”)业务由过去单一的存取走向个人结算。二是2004年12月13日全国31个省邮政储蓄绿卡网络新老系统成功切换上线。统版后的邮政储蓄交易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交易成功率从统版前的不足90%升至98%以上。邮政储蓄实现了对内连接城乡、汇通全国,对外随银联卡走出国门,成为全国最大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邮政储蓄银行不但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网点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而且邮政储蓄长期从农村抽走资金后更有必要尽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多年来因“只存不贷”而遭遇农村资金“抽水机”质疑的邮政储蓄,其“输血机”的作用逐渐显现。邮政储蓄已成为农民工工资、农产品供销、乡镇企业资金回流的重要途径。2003年邮储资金自主运用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村返回资金。

(二)开展中间业务的环境机遇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往往是利用其网络、技术、信誉、信息、设备等现有优势向客户提供服务,因而具有风险相对较小,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支柱业务之一。中间业务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外,各国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开展中间业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今天的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英国由28.5%上升到41.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这对于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无疑是减少了竞争的压力。因为在中间业务这一快,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和其他商业银行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邮政储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金和网络优势,大力挺进中间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平分秋色。从2003年8月,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开始,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保险、国债以及各类代收代付业务上逐渐作大规模,稳定了一批低端客户群体,同时也在个人理财和基金业务领域有所突破,得以通过与保险、基金以及大型企业合作,开始进入高端客户市场。

四、威胁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为邮政储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城市中,不仅要面临与中国同业之间的竞争,同时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邮政储蓄银行还要与外资金融机构抢夺优质客户。在农村市场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会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指从邮政储蓄现有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人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一个金融组织,一个金融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和经营理念、经营观念的转换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来看邮政储蓄内控制度薄弱,操作风险隐患较大。

五、运用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

通过上述SWOT分析,本文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实行SO战略,即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将其业务定位于以下三个方向:农村零售业务、城市批发业务和中间业务。

(一)农村零售业务。针对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以及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条件下,邮政储蓄银行首先应定位为农村业务,因为其在农村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其对农村地区、农户情况比较熟悉的特长,开展农村小额质押贷款等各项业务,和其他商业银行实现错位竞争,重点发展“农村零售”业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消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城市批发业务。从邮政储蓄银行所具有的优势来看,资金充裕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一般意义上,对于那些资金比较充裕的银行,往往会在资金批发业务上形成特色,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其资金数量上的优势,尝试办理批发性信贷业务,如委托贷款,投资债券、投资基金,以及在货币市场上发放银行间同业拆借贷款等等,成为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资金供应商。由于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在一段时期之内,邮政储蓄银行在资产运用方面采取以批发为主的模式,可以省去大量贷款审查和风险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贷款的出现。

(三)中间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开办中间业务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可以开发与邮政业务相结合的金融中间业务,充分利用邮政拥有的庞大实物传递网络和投资队伍,形成在中间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邮政储蓄开办中间业务还具有理论上的后发优势。这主要是指邮政储蓄作为中间业务市场上的后来者,可以通过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引进,进而赶超市场上的先来者。200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局的邮储统版上线工作顺利完成,从而实现邮储所有账户、资金、绿卡在全国的共享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失败率。

六、日本邮政储蓄银行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上一篇: 优秀年级组申报材料 下一篇: 实习护士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