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6 00:55:42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1)

一、问卷调查数据反馈综述

本研究正式调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学校饮食中心、校门进出口处、自习室等地点由调研小组成员对过往同学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控制实验的手段,请他们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完成问卷填写,现场回收。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以不同专业、年级的本科生为主。

一般来说,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既有产品因素,也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本研究主要围绕的产品因素包括品牌、质量、功能、外观、价格,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专业需要、经济来源及经济收入,外部因素主要是电子产品促销活动、周围同学电子产品使用情况。通过对这三大因素的分析,透析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故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搜集的是个人信息,主要为了证明简单随机抽样有效性,同时获取被访者经济状况。第二部分搜集的是大学生拥有的电子产品种类及其原因。本部分主要是为了调查大学生现有电子产品拥有情况及其未来可能选择何种产品。第三部分搜集大学生对苹果产品的看法。主要为了契合本次调查而获取部分大学生为何选择或为何不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

根据一般标准,样本容量应当为量表问项数的五倍。本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应当为270份以上。本次调查活动历经3个星期,共发出450份问卷。除去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多选变量和无需变量问卷,最后收到有效问卷408份。整体信度符合前述标准。从有效问卷反馈来看:

(一)品牌偏好

图一 大学生手机品牌偏好

如图表一中,在购买手机时,被调查的大学生中iphone和三星在品牌手机中最受大学生欢迎,选择这两个品牌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这两个品牌性能强大。

(二)大学生对电子产品作用的理解

图表二大学生对电子产品作用的理解,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1.7%认为电子产品的功能是娱乐消费,88%的大学生认为电子方便了学习工作,有33.3%认同电子产品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作用和保值功能,只有10.5%意识到手机(iphone为主)保值。

图二

(三)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的关注点排名

上表显示,性能和价格是大学生购买电子产品最关注的因素。其中,大部分使用过iphone的大学生表示,已经习惯了iphone的手机系统,难以适应其他手机系统,因而不会考虑选择购买除iphone以外的手机。

(四)“果粉”在购买“苹果”产品关注点排名

被调查的大学中有36个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苹果粉”,他们在购买苹果产品时,性能仍然是首要考虑因素,而价格因素则退至第四。

(五)补充

调查小组曾在5月、6月、7月、8月、9月在武汉高校门口随机统计调查,拥有苹果产品的学生比例分别是9.11%,9.27%,9.40%,10.13%,10.26%。显而易见,苹果产品在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越来越受欢迎。

二、大学生消费诉求及消费心理分析

现代心理学揭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引发各种需要。因此,作为消费者来说,其购买、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其消费心理的支配。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或选择某一品牌,乃是因为这种商品或品牌能够满足其某种需要(生理的或心理的需要)。有了这种购买商品或品牌的需要或欲望便产生一种驱动力——购买动机,然后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最后实现消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与大众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

本文从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两个方面入手,对前述数据进行归纳,可以概括得出大学生对苹果产品有以下消费诉求及背后的心理需求:

第一,质量保证:卓越的品质被认为是苹果公司理所当然具有的,消费者通常认为知名且价格高昂的苹果产品比那些国产、大众化的产品有更好的质量。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一定只是为了苹果这一品牌名称的炫耀性而消费,更是为苹果产品背后所代表的优良质量而买单。

第二,炫耀: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苹果产品众所周知的高昂价格使得购买该类产品可以无形中提身大学生自我价值。多购买渠道、高使用频度也使得电子产品的炫耀较其他奢侈品更为便捷、亲民。部分大学生因此选择了苹果产品。

第三,象征:一部分大学生将苹果产品作为自己的身份象征,展现自己所想归属的社会层级(俗称“高富帅”、“白富美”),通过拥有公众可见的先进电子产品以展现他们的成就。

第四,独特:独特是通过附加一个人的个人品味或者打破传统或者避免相似消费而努力提升其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动机。苹果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得使用其产品带来更独特的个性展示。

第五,自我愉悦:自我愉悦是个体能感知到以自我享乐经历形式存在的一种基本元素,它是自发的、强烈的,并且是可以被自我确定的。苹果产品精良的做工,独特的美的体验,流畅的程序运行使得自我愉悦成为可能。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特征、行为趋向、价值选择等多方面都受到了西方享乐消费的影响,最终选择了苹果产品。

第六,追求完美:表现为一种自我实现意愿,期望从对某一品牌的消费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价值,追求完美则是期望通过消费获得高品质的生活。乔布斯一以贯之的完美主义烙印般镌刻在苹果产品之上,得到部分大学生中的完美主义者的追随。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譹?訛指出,人的需要按层次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上述五种基本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大学生群体基本已经满足前两阶段的需要,进而追求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同时根据“经济成长阶段论”?譺?訛所述,追求生活质量将是未来消费的必然趋势。而大部分大学生群体作为纯粹的消费群体(只消费不产出),在消费追求方面必然达到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炫耀、象征、独特、质量保证、自我愉悦、追求完美这六大内因的外在表现强度逐次递减,但内心的需求强度则是逐次递增的。同时应当意识到,绝大部分买苹果手机的人内因是错综复杂的,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内因。内因的交叉结合又会更加强化这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之后的科学的消费教育,理性消费文化的塑造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反思:从被动消费到理性选择

(一)正视原因

苹果系列产品以其独到的优势叱咤电子产品界,尤其是手机市场。原因基本上有以下几点:

首先,苹果产品性能优越、功能强大。苹果产品能够在市场领航,一枝独秀,极佳的性能,炫目的功能是它在占领大学生电子产品市场的首要利器。难怪有大学生为买苹果电子产品省吃俭用,只为摘得“苹果”。

其次,苹果产品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电子产品作为高科技产品的分支,更新换代极快,而大学生与时俱进,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崇尚、追求时尚与潮流。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正是切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苹果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潮人必须拥有的装备。

第三,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个人处于群体之中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人类是群居动物,“合群”是人类寻求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还是为了体现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都会或多或少的手他人的影响。当周围同学都以拥有苹果系列产品为一种“荣耀”或是“实用”时,在“主流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很容易也会产生类似的想法,归于“主流”。

第四,中国人的“爱面子”传统观念。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翩翩风度的君子之国,对于外在的追求同步于内心修养的追求,所用物品则要有利于提升“内在美”与“外在美”,大学生自然也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

第五,大学生经济实力逐渐提高,为购买苹果产品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大部分大学生的收入来自父母,小部分大学生通过兼职等途径增加了获取收入的途径。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多样化的经济来源途径,可以明确的是大学生的生活费越来越殷实,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水平、消费观自然不能与两年前的同日而语。两年前,苹果产品以其高昂的价格,令众多学生感叹“能远观而不能亵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接受三千,甚至是四五千的电子产品,究其原因的关键还是经济实力。

(二)改善措施

热衷于苹果产品,赶时髦、讲档次、要面子等标签被舆论贴在了的大学生群体之上,对大学生甚至九零后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一味地阻止大学生盲目消费昂贵电子产品,不如正视其背后的决策内因。调查中绝大部分同学认可苹果产品卓越的质量更好地证明了“苹果”消费并不完全是盲目的。

重视科学的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并形成理性的消费方式,最终营造理性消费氛围,塑造理性消费文化。

那么,究竟该怎样塑造理性消费文化?我们提出:“将消费责任引导作为系统工程,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引导机制中去。”

提出“系统工程”是由于问题涉及心理、消费观等复杂项,只有从多方面落实才有可行性。例如,在大学开展理性消费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力图平衡过分的物质追求对大学生的影响。

“具体的引导机制”是指“系统工程”下的各个细节工作,教育引导、心理引导、社会引导等都是“引导机制”的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及上文提到的课程设置,这也是未来学校教育模式的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心理引导,除了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部门以外,还应当定时开展各方面的心理讲座,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社会引导,各类广告应当适度宣传,在获得自身利益同时考虑到宣传的社会影响。

注释

?譹?訛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J].1943年版,2009。

?譺?訛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00.

[2]段思岚,胡靖茼.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2):54-56.

[3]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13.

[5]高海霞.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3.

[6]李永华,鄢庆丰.大学生活奢侈吗?.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0(6):26-33.

[7]原献学,李建升.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二元结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1).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大学生已成为手机市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因此,大学生手机市场是一个极具挖掘潜力的细分市场,并且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手机消费的主流趋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购买情况、手机日常消费情况和购买手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手机与通信企业开发高校学生手机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本文参阅了有关报刊;通过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信阳师范学院和华锐学院图书馆等,收集了大量的二手材料,这些材料为本文研究指标的筛选、确定和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文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确定调查指标的基础上,借助《信阳市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问卷调查表》,本文对信阳市高校大学生手机购买情况、手机日常消费情况、购买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此次调查问卷依据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封闭式。2012年3月7日尝试性发放10份问卷,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删改有争议或无把握的条目。正式发放问卷的时间为2012年3月12日至2012年3月15日,为期4天。本次调研活动由40名同学组成调研小组,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携带问卷向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学生各发放110份,共投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问卷分别为98份和102份,问卷回收率90.9%,但经过初步检验,有6份问卷因未完成或填写结果不明确而无法统计,因此共收回有效问卷194份,所以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7%。

(三)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全部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并绘制图表。通过对统计数据和图表的观察与分析,逐步得出研究结果。

二、研究步骤

首先选定大学生消费群体,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购买情况、手机日常消费情况、购买手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然后运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知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获取信阳市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步骤与研究思路详见下图所示。

三、研究结论

(一)信阳市高校学生偏好于经济实惠型的国外品牌手机,且更换频率较低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一般每月生活费用较低,因此,在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信阳市高校学生喜欢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型手机,价位主要在1000~1500元之间。同时,大部分信阳市高校学生偏好诺基亚、三星等国外手机品牌,且更换手机的频率不高。

(二)信阳市高校学生每月话费消费较低,主要集中在打电话、上网两方面

信阳市高校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消费大多在50元以下,话费消费主要用于打电话。手机上网费用超过短信费用成为手机话费消费的第二大消费项目,信阳市高校学生每月的上网流量费主要集中在5~10元之间。

(三)信阳市高校学生选购手机过程中,受经济、心理、营销和产品等四大因素的影响

信阳市高校学生购买手机主要受经济因素、心理因素、营销因素和产品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购买手机还需要家人的经济支持,所以他们购买手机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往往偏好于性价比较高的手机;其次,购机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沟通联络、注重实用的功能;再次,大学生在购机时受朋友或同学的影响较大,且偏好在品牌专卖店、手机连锁店这些手机种类齐全、手机质量、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地点进行消费;最后,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注重手机的质量,对手机的功能要求较高,在此基础上还追求时尚。

四、对策研究

(一)企业应生产适销对路的手机产品,采取低价策略,以满足在校大学生手机需求

由于购买力有限,因此在校大学生选购手机时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产品各方面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需求,选择自己能够接受价位的手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手机价位大多定位于中高档、功能较多的手机,这显示出大学生消费群体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但由于他们的购机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并且喜欢在手机厂商做促销时购买,说明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并非是高消费群体。所以面对这一消费群体,手机厂商的定价应以满意定价为基本定价思路。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的购买价位为1000~1500元。与此同时,手机经营商也可采用灵活的降价折扣策略,如通过提高手机配置、附送手机相关产品(如装饰、配件、保养等)、现金折扣等措施吸引大学生顾客。

(二)企业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制定适宜的宣传策略,尤其应注重口碑宣传

据调查显示,朋友和同学在大学生购买手机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由于大学生生活在集体中,他们有基本相同的学生生活和价值理念,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因此,手机制造商应在售前质量、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等环节下功夫,着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三)企业应结合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购机偏好,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综合运用产品整体策略

1.注重核心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延长手机使用寿命

从质量方面考虑,性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是衡量手机产品质量的主要标准。因此手机制造商应综合运用产品整体策略,注重核心产品的研发,严把产品的质量与功效关,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保障大学生手机市场旺盛的生命力。

2.重视技术研究和发展创新,加大形式产品开发,完善手机款式及各方面功能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3)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汽车的刚性需求是推动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增长的动力之一。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将长时间保持强劲需求,竞争的结果将由产品的直接竞争,转向以产品为基础,企业从研发开始,一直到销售后服务竞争的产业链上。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消费者换车需求彰显出来,未来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车销量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目前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其主要特征为:二手车是一手车的衍生品,具有许多一手车的产品属性特征,但是水平不同;二手车与一手车的用户消费理念趋同,购买能力不足;一手车市场的发展决定了二手车市场的诞生,一手车市场的成熟决定了二手车市场的规模;二手车交易具有“重复性”特征,一手车只交易一次,而二手车可能交易数次;一手车交易双方是单向不可逆的,二手车交易双方是双向可逆的;二手车市场滞后于一手车市场启动,但规模会超过一手车;一手车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营销,而二手车要以产品为导向进行营销。

二、文献综述

(一)需求理论

马斯洛Maslow(1954)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因为需求而产生动机,而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这个理论的假设是个体在高层次需求出现之前,先寻求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具体包括如下五种需求层次:

1.生理需求:人类不需要经过学习的需求,是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需求。

2.安全需求:自我安全的保障,避免财产的损失,以及人们心理上追求的安全感。

3.社会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友爱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归属感的需求。

4.尊重需求:希望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

(二)学习理论

聂飞指出学习是经验的衍生品。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学习;另一种是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学习。

1.消费者学习的概念

杨文博认为消费者学习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学习,消费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2.消费者学习的要素

杨文博认为消费者学习是个体获取购买及消费知识和经验以用于未来相关行为的一个过程。

一是动机:能够对学习产生激励的作用。

二是提示:为动机提供了学习的线索。

三是反应:根据刺激和提示采取的行动。

四是强化:能够提高某种反应在未来特定情况下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三)个性理论

孔庆民、梁修庆认为个性是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综合的复杂组织。个性消费心理特征是在个人心理活动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使人具有一定的消费意识倾向性。

1.消费者个性的概念

籍兴指出消费者个性是某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所谓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指以结构形成的在个体身上比较固定的特点。

2.消费者个性“大五模型”理论

Christal 和Tepus利用电脑对有关空军个性特征的成千上万份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的个性特征可以被归为这五种个性要素的集合,最终形成了人类个性的大五模型。大五模型将各种个性特征规划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和悦性以及谨慎性五个方面。由于人类个性特征的复杂性、抽象性等方面,大五模型是较为普遍被认同的个性结构。

(四)态度理论

1.消费者态度的概念

杨柳指出消费者态度是指消费者对客体、属性和利益的情感反应,即消费者对某件商品、品牌,或公司经由学习而有一致的喜好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购买者的态度与过去的经验或者周遭的资讯有着密切的关联。购买者的决策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

2.消费者态度的三成分理论模式

Hawkins et al提出三成分理论模式。态度是个人长期对特定事物的想法、价值观的取舍、诉诸行动的衡量取向。分别是认知、感觉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认知:消费者产生的直接经验和信息结合的知识和感觉,就是消费者认为的特征,并且会采取某些特定性为产生的结果。

二是情感:消费者对于目标产生的情感。喜欢或者讨厌消费者的情绪对其正面或者负面都有增强的效果。

三是行为倾向:消费者对于目标产生的特定行为。通常称之为购买意愿,购买意愿的衡量通常都是用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

(五)动机理论

Hawkins and Coney 认为动机是驱动人们付诸行动的理由。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实行某种购买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反映了消费者在心理、精神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达到需求采取购买行为的推动者。动机是消费者需求与其购买行为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六)消费者购买行为

1.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概念

Kotler认为消费者购买行为是人们满足欲望和需要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的过程活动。包括消费者主观心理活动和客观物质活动两个方面。

2.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衡量因素

根据秦兆玮提出的衡量标准,结合本研究针对的消费者群体,采用信息搜寻意愿、产品购买评估、购买意愿决策三个因素进行衡量。

(七)研究假设

H1  动机对消费者购买一手车/二手车行为有影响

H2  态度对消费者购买一手车/二手车行为有影响

H3  学习因素在中国消费者动机与购买行为之间有影响

H4个性因素在中国消费者动机与购买行为之间有影响

H5人口统计变量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差异性

三、研究方法设计

(一)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研究发现的共性较好。考虑到总体中的所有元素,即中国地区的全部消费者群体。

(二)抽样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整体地区作为调查对象,以中国地区的全体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抽样对象需要排除在中国地区的外国人样本。

(三)抽样大小

本研究的样本大小为400份样本。样本大小是以中国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作为基础,根据Krejcie与Morgan提出的确保决策质量的样本规模表格,收集不同地区的统计结果并分析。

(四)抽样过程

根据抽样大小的确定,本研究采取网络问卷形式,通过网络问卷软件发放问卷。发放时间为2014年11月,收回420份问卷。有效问卷400份。

(五)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法。第一部分为调查受访人的个人资料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状况、职业、教育程度、区属区域、家庭平均收入等方面。第二部分为各变量的具体量表,量表分为七个衡量尺度,包括重要程度的七级列表以及同意不同意的七级列表。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平台面向中国消费者市场共发放4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2%。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信度测量工具。用来同一个因素内部各题项之间的一致性。在具体操作中,只要α系数达到0.6以上,该测量工具的信度就是可以接受的。利用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回收400份样本统计,23道变量题目全部的信度Cronbach’α值为0.957,由此可得,本研究的各变量的题项内部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KMO值越接近1,越适合做公共因子分析,一般当KMO大于0.7时,表明双项间的公共因子越多,如果KMO值小于0.5,就表示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数据显示,KMO值为0.955,表明数据十分适合做因子分析。而Bartlett近似卡方为9058.984,Sig值为0.000小于0.05,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能够提取最少的因子同时又能解释大部分的方差。

(三)调查问卷结构因素排列分析

1.一手车

排序的平均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根据需求的重要程度对购买一手车行为进行排序。汽车的安全性(6.72)和价格(6.19)是中国消费者选择购买一手车考虑的关键。

2.二手车

排序的平均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根据需求的重要程度对购买二手车行为进行排序。汽车的安全性(6.76)和价格(6.01)是中国消费者选择购买二手车考虑的关键。

根据问卷中关于一手车/二手车的考虑因素的排序选择,对比一手车/二手车的关键因素得:不论购买一手车还是二手车,汽车的安全性和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其次,一手车的考虑因素更多倾向于外观设计和品牌,而二手车的考虑因素更多倾向于舒适度以及耗油量等方面。

(四)调查问卷心理特征因素相关性分析

1.动机因素与购买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动机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动机因素的均值是5.20,学习因素的均值是4.71,Pearson 系数为0.551**,说明两者正向相关。Sig值小于0.05,说明具有显著性。由此得出动机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2.态度因素与购买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态度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态度因素的均值是5.31,购买行为因素的均值是4.71,Pearson 系数为0.574**,说明两者正向相关。Sig值小于0.05,说明具有显著性。由此得出态度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3.学习因素与购买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学习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学习因素的均值是4.99,购买行为因素的均值是4.71,Pearson 系数为0.554**,说明两者正向相关。Sig值小于0.05,说明具有显著性。由此得出学习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4.个性因素与购买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个性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个性因素的均值是4.35,购买行为因素的均值是4.71,Pearson 系数为0.677**,说明两者正向相关。Sig值小于0.05,说明具有显著性。由此得出个性因素和购买行为因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五)调查问卷心理特征因素回归分析

1.动机、态度与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的分析得出态度、动机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由此可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590,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345,说明解释变异度达到34.5。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时,F值为105.941,其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具有显著性。因此,最终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系数模型可得购买行为是因变量,态度、动机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动机、态度对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显著性值均小于0.05,其中,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74。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建立购买行为的预测模型为:购买行为 = 1.607+0.239*动机+0.351*态度。

2.动机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的分析得出动机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由此可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574,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329,说明解释变异度达到32.9%。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时,F值为195.283,其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具有显著性。因此,最终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系数模型可得购买行为是因变量,动机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动机对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显著性值均小于0.05,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74。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建立购买行为的预测模型为:购买行为 = 1.855+0.539*动机。

3.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的分析得出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由此可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551,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302,说明解释变异度达到30.2%。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时,F值为173.274,其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具有显著性。因此,最终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系数模型可得购买行为是因变量,态度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态度对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显著性值均小于0.05,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51。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建立购买行为的预测模型为:购买行为 = 1.888+0.544*态度。

4.动机、学习、个性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的分析得出动机、学习、个性和购买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通过400份样本统计,由此可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33,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534,说明解释变异度达到53.4%。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时,F值为153.490,其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具有显著性。因此,最终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系数模型可得购买行为是因变量,动机、个性、态度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显著性值均小于0.05。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建立购买行为的预测模型为:购买行为 0.617+0.224*动机+0.104*学习+0.549*个性。

(六)调查问卷心理特征因素结果综述

根据人口统计变量的统计,结合调查问卷结构交叉性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一是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汽车的类型不具有差异性。

二是不同年龄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汽车的类型不具有差异性。

三是不同区域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汽车的类型不具有差异性。

四是不同可支配收入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汽车的类型不具有差异性。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变量对于中国消费者心理行为选择购买汽车的类型不具有差异性。

本研究主要基于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的理论框架,探讨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中“态度”、 “动机”与购买行为理论中的维度,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查问卷量表,在经过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动机对消费者购买一手车/二手车行为有影响,正相关。

态度对消费者购买一手车/二手车行为有影响,正相关。

学习因素在中国消费者动机与购买行为之间有影响,正相关。

个性因素在中国消费者动机与购买行为之间有影响,正相关。

五、研究结论

动机是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的基础性因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动机对购买一/二手车有正面影响。即消费者的动机越强烈,其购买意愿越高;反之,消费者的动机不强烈,则购买意愿越低。说明分析结果与本研究的动机因素模型理论相一致。

态度作为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反映了人们对执行某种行为的正面(积极)或负面(消极)的感受或评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行为态度对购买一/二手车有正向影响,即消费者持有的态度越积极,其购买意向越高;反之,消费者对一/二手车持有态度越消极,其购买意向越低。说明分析结果与本研究的态度因素理论相一致。

学习是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里的另一个因素,它是指个人在是否采取某特定行为时,感受到此行为所涉及到的社会习俗和群体压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行为规范对购买一/二手车有正向影响,即消费者学习能力越高,那么消费者产生试用或者研究产品的能力就越强,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反之,若学习能力越低,消费者产生试用或者研究产品的能力就越弱,从而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由此说明分析结果与本研究的学习因素理论相一致。

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个性越鲜明,对于购买一/二手车的购买意愿影响越大。说明分析结果与本研究的个性因素理论相一致。

本研究的人口统计变量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程度、所选区域、可支配月收入等方面。在统计过程中选取其中性别、年龄、所在区域、可支配月收入四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人口统计变量对于中国消费者购买一手车或者二手车的影响不具有差异性。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4)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中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去。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 中学生的消费,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四)给在校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中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5)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观,体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文明程度。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一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性消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个案调查

李小丽(化名)是某高校在校二年级学生,独生女,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护士,家庭月收入在四千元左右。选择李小丽作为访谈对象,是因为李小丽及其家庭情况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对李小丽的访谈,希望得到有类似经历的人的认同。在了解了李小丽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后,我们进入了对其消费情况的访谈,下面是具体的访谈过程:

问:你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答:全部是家庭供给,爸爸妈妈能够负担得起。

问:除去学费、住宿费和交通费等开支外,你每月花费多少钱?

答:每月平均在350元左右。

问:都是在学校食堂用餐吗?

答:大部分,每月花费在180元左右。也和同学出去吃饭,我们实行AA制,不会去很高档的餐馆,每月去的次数也不多,两三次。

问:现在大学生评上奖学金、当上学生干部、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送礼,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答:这些情况有但不是全部,我们班就不存在这些情况,因为我们学校有严格的规定,评上奖学金可以庆祝,仅限于买些瓜子、糖果,不允许大吃大喝,我们也很听话,我评上的是二等奖学金,就我们宿舍的在一起吃些零食聊聊天。对于当上学生干部、比赛获奖我都没请客,我觉得没什么可炫耀的。

问:女孩子都爱漂亮,你的穿戴消费怎么样啊?

答: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会买些名牌,因为质量好,但都是在少于200元,不会经常购买。

问:学习上的花费多吗?

答:不少。

问:能具体谈一下吗?

答: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花费最多的是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和学习用品上。我参加了计算机二级考试,考试前没报辅导班,都是自学的。我想到以后如果有考研,那会是更大的一笔开支。

问:现在的准大学生上大学前流行购买“三大件”,你想过购买吗?

答:曾有过买手机、电脑和MP3的想法,但最后买了手机,有手机联系比较方便。还有就是买了电子辞典,家里看着对学习有帮助才给买的。

问:家里很支持合理消费嘛!

答:我的爸爸妈妈从小教给我不要乱花钱,也不娇惯我,他们对我也很放心,他们只把钱存到我的银行卡上,具体花费让我自己分配。

问:每月通讯费有多少?

答:20块左右。

问:有所谓的时尚消费吗?比如旅游、健身、上网、KTV、看电影等。

答:空闲时会去上上网、K歌,但去的次数很少。

问:在大学里会谈恋爱吗?

答:恋爱是个人问题了,我在大学期间不会谈恋爱。

二、对调查的分析

李小丽的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父母完全可以负担小丽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她每月的消费分基本生活、学习、通讯、其他四类,并有以下特点:

第一,每月消费以基本生活为主,并有自己的主张。餐饮费占她每月消费的51%左右。小丽会和同学一起出去改善生活,他们实行AA制,不会去很高档的餐馆。现在我国自主消费文化日趋浓厚,人们追求个性,像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更是注重表现自我,而小丽在此同时更好地把握了一个度。

第二,学习消费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消费占她每月消费的21%左右。另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竞争压力,大学生们都不断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通过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为自己升学求职就业增加砝码。小丽才上大二,她已经想到了自己考研的可能性,学习消费绝对是不断增加的。

第三,通讯消费正常化。手机已经成为像小丽这样的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用品,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奢侈品了,而是成为了获取信息的较好的手段。小丽的手机费是每月的固定支出,占她每月消费的6%左右。

第四,其他消费理性化。其他消费占她每月消费的22%左右,小丽穿戴讲究名牌,但看中的是名牌的质量,不去追求高档化。同学之间请客送礼现象较少,对评上奖学金等是适当庆祝。

李小丽是独生女,家庭条件也不错,往往环境比较优越下的独生子女留给人的印象是花钱大手大脚,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说她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究其原因:首先,家庭教育好,父母不溺爱小丽,而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其次,学校的正确引导,小丽所在的学校不仅对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健康消费做出了惩罚规定,而且引导学生怎样既适当的消费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最后,同学之间的不相互攀比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对李小丽的调查只是一个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她一人,但是笔者希望对她消费情况的分析可以使很多有类似情形的人得到一种认同,从而达到推广。

三、如何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对个案的叙述和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家庭着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大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与家庭的消费习惯和家长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家长对其子女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并不反对家庭支持孩子适度消费,但建议我们的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消费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帮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养成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2.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实际上是个体在消费领域的社会道德关系,体现了社会道德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规范和准则。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坚持制度创新,及时将道德规范中体现出来的合理精神吸收到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中来。比如在奖学金的使用上,应建立制度控制奖学金流向高消费领域。

3.丰富课外生活,加强实践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以“大学生如何合理消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大学校园需要(拒绝)高消费”辩论赛等,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崇尚勤俭、抵制高消费的良好风气。此外,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途径,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体会到贫困家庭生活的艰辛,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深刻反省,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6)

一、网络直播视频的兴起

网络直播视频通常被认为是发端于新闻直播或体育赛事网络转播,[1]经“游戏直播”推波助澜后,网红直播视频开始成为直播类网站“吸粉”和“吸金”的主要依赖。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盏钠笠稻统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2]网红直播视频和游戏直播相同,都是基于网络特征而发展出来的视频样式,具有相同的数字基因,当前大多数的网红直播视频属于由使用者生成内容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网红直播也被一些文献归类为“秀场直播”[3],因为这类网红直播视频与过去的秀场视频在内容上差异不大,主要都是女主播个人的表演,大多是以美女主播为核心,内容多为主播唱歌跳舞、讲段子、表演魔术、分享所见所闻、回应网友的留言及评论,并且不断和进入直播间的网友互动。艾媒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收看过网络直播的网民中,观看生活直播和娱乐直播的占80%[4],说明这类以主播魅力作为号召的直播视频仍是当下直播平台的主体。然而,网红直播与其他网红视频的不同之处在于互动性,网红直播的观众不再只是观看,而是与之互动。

观看网红直播视频主要以手机为终端,以往各种影像制品皆非专为手机设计,电影画面是为大银幕设计,电视剧是为电视荧屏设计,甚至网络视频也是为电脑屏幕设计,但是网红视频是直接以手机屏幕作为预想的终端屏幕,这是崭新的视觉呈现形式。新兴媒体与内容拓展,导致新的视觉设计需求产生,亦将直接影响观看者的视觉心理。

二、网红直播视频的视觉形式与观看心理

网红直播视频与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或网络游戏直播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终端设备不同,这将导致产生如何观看及观看心理差异化等问题。智能手机一开始仅是作为移动的通信设备,但现在却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移动的电脑设备,也创造出了新的视觉形式。

视觉形式决定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主客置。电影大银幕的观看角度,是观看者仰望被观看者,被观看者虽然是被动客体,但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银幕上,被观看者的所有视觉呈现是各个环节精心安排下的产物,化妆、美术、摄影、灯光,都是为了烘托与塑造银幕上偶像的视觉效果。此外,自下而上的仰视形式,在视觉心理上能够营造出崇敬感,这是大银幕的视觉形式所形成的视觉心理效果。

电视普及后衍生出的客厅文化曾带来视觉形式的转变。电视剧与电影的区别之一是电视的观看不再需要仰望,而是平视视角。观者与电视中被观看者的主客体关系与过去电影大银幕中的被观看者的关系有了改变,从仰视到平视。原本银幕特写镜头中女明星庞大但却精致的脸庞,在电视荧幕上变得和真人比例相近,而精致感通过传输则已消减。仰视明星的崇敬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随性的日常存在。

而电脑的观看形式,不仅延续了电视荧幕的平视视角,更进一步将景框缩小。观看者与电脑屏幕中被观看者的主客体关系再次转变。这种观看形式的改变,引起不少针对网络视频的视觉形式的讨论。例如,网络视频偏好更多的特写镜头,因为远景或是中景在较小的电脑屏幕中失去了表现力。

当观看变成手机移动终端,因为屏幕小,特写、中近景这类视距较近的景别适合在手机屏幕上观看;因为手机的移动性,固定镜头也较移动镜头看起来舒适。[5]以手机为主要终端的直播视频就更明显了,尤其是网红直播,几乎都是脸部特写与上半身的近景镜头。网红直播给予观众的不再是如电影般对一个完整世界的窥视,而是视觉经验的局部。

更重要的变化是人们俯视手机的观看形式。由于屏幕愈来愈小,人们的观看从电影的仰视、电视的平视到了手机的俯视,俯看手机的观看形式,使得观众对荧幕里人物的崇拜心理被一种审视的观看心理替代。因此,现在走红的网红不一定是大明星,反而可能是草根一族,观赏者更多的是带着一种玩赏的心态。

网红视频里的主播虽然被称为“主播”,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少对内容的控制权,因为播出内容随着消费者即时互动而更改,他们也没有企图呈现一种完美无缺的形象,而只是把自己的特征呈现出来,满足观看者隐密的意愿、窥视的欲望,抑或是陪伴的需求。屏幕里的客体仅仅是作为一个个被展示的,甚至是自觉自愿地成为一个被戏谑的对象。

网络视频的使用者带着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手机里不甚精美的客体,在观看过程中享受着一种优越感。原本过去仰视的巨星,或电视里的明星,如今都成了手掌中完全被自己控制的“小网红”。

三、重回男性凝视:直播视频的视觉形式

劳拉・穆尔维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论文《视觉与叙事电影》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男性凝视”(malegaze)的概念。劳拉・穆尔维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先进的表象系统,以无意识构建的观看方式,将男性作为视觉认同的对象,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用视觉巩固父权制度的运作。[6]

男性的凝视在好莱坞模式的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清晰,比如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充斥着男主角的主观镜头、拟人视角的推移镜头,还有不少明显的窥视镜头。《后窗》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中男主人公因为脚受伤只能待在自己的房子里,百无聊赖之下他开始观察对面公寓的人,从一开始不经意的观望,到后来用望远镜头与摄影镜头仔细窥视对面人家窗内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隐匿起来,形成你明我暗的主客体关系。希区柯克的电影明显突出了看与被看的关系,强化了电影中看的力量与权力,而他自己也不讳言他电影中对于窥视癖的兴趣。[7]

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多元发展,男性凝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视觉认同视角。若从作者论的角度论之,在女性导演或是其他多元性别认同导演的作品中,电影的主要视角已经不再只从男性的凝视出发。在更重视消费者的商业电影操作中,如何讨好女性观众的视觉需求,更让“女性凝视”的议题浮出水面,“小鲜肉”“长腿欧巴”“八块腹肌”也可视为迎合当今女性凝视的视觉产物。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重视女性消费与女性视觉需求的时代,网络直播视频却再次凸显“男性凝视”的运作与新的演化。网络直播平台的消费者有60%在20岁到30岁之间,且以男性为主。[8]即使不看这些数据,若打开直播视频平台,热门首页上女主播的数量比男主播多得多。

劳拉・穆尔维认为,观影的其一来自于^看的,也就是窥视的,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观看癖是性本能的成分之一。[9]经典好莱坞叙事提供一个封闭的故事世界,它完整地在银幕上展演;古典叙事模式将观众隔绝于故事之外,给予观众一种隔离感,同时又给予观众一个全知的视角,激发并满足他们的窥视欲。

而在网红视频中,这样的男性凝视不再借由导演之眼移动与运作,不再经由一个故事展现并窥视女性,而是直接地、毫无掩饰地将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女性是唯一的展示物,其他多余的装饰――叙事、情节、角色都被排除,网红主播只需展示自己即可,其他的表演,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讲故事,都只是附着物。

男性凝视原本隐藏在电影镜头中,而今男性凝视在网红视频上则不用凭借他人的视角,而是直视手机里的客体。男性的凝视从暗处的窥视到明摆着的观看的演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手机上的观看是匿名的;其二是消费者主体的放大。观看者处于一个隐密的观看位置,也就导致观看者对客体肆无忌惮地凝视。

同时,观看者的主体面对手机里被观看者的客体,在这个新的观看形式之下,被观看者被缩小至手掌中,被随意地俯视,稍不喜欢就切换,观看者拥有观看客体,以及操控客体的主动权,观看者或曰消费者的主体被最大限度放大,自我认知为握有权力的掌控者。在上述这些视觉心理的运作下,网红视频正是迎合了当今消费社会中消费至上的心理。

四、俯视手掌的消费权力

消费社会最大的特征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运作逻辑,生产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次要力量,以消费文化为驱动力的社会中,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被视为生产的原动力,也因而产生了消费至上,或曰消费者至上的概念。[10]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消费者只是一种幻觉,消费者以为自己掌握着选择消费的权力,但是事实却是消费者仍被资本及各种文化符号控制。[11]

当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形式进入并破坏过去单纯的观看关系,观看者不仅拥有观看的主动权,甚至掌握了操控的力量,将过去被观看的女性客体,放入掌中的手机,令其表演。网红直播的观看者不仅用俯视的角度审视着手机里的客体,享受着视觉的制高点,同时还以消费者的角度选择并消费那些成为商品的网红视频,享受着消费社会给予的消费的力量。

电影里的巨星、电视里的明星、与网络视频里的网红,不仅是娱乐界的阶层区别,亦曾体现一种媒体世界的阶层区别。电影巨星曾经不愿降格演电视剧,电视明星不屑与网络红人为伍,而在一切以消费者为主的消费社会中,在多元媒介交融的网络时代,只要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任何媒体都只是一种工具。范冰冰、刘涛、TFBoys等明星都已经使用过直播视频平台,并且都得到非常高的点击率与流量,当明星也开启直播频道,用手机镜头作为他们对世界展示的观景窗,明星与网红的界线已然模糊。

巨星走下“神坛”,正是为了讨好屏幕前的观众――社会上的消费者。这样一来又加剧了消费者对于自我消费的认知程度。这样俯视小屏幕手机的观看形式,再加上消费者意识,就会导致观看者主体的膨胀。而大量低俗的直播视频内容只是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趣味,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网络直播视频的内容和制作水准,以及平台方是否有主动给予消费者更丰富的内容选择。

参考文献:

[1]谭天.在中国,网络直播到底能走多远?[J].南方电视学刊,2016(4).

[2]晨小君.网络直播,收起你的“任性”[N].新闻晨报,2016-12-9.

[3]曹开研.视频直播网站的兴起与发展前瞻[J].青年记者,2016(5).

[4]艾媒: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EB/OL]http:///news/hlw/20160530/14394022583.shtml.

[5]和群坡.为手机创作――电影形态的又一次嬗变[J].当代电影,2009(12).

[6]劳拉・穆尔维.观影与叙事性电影[M]//.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周传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4.

[7]利福德・T.曼拉夫.视觉“驱动力”与电影叙事:在拉康、希区柯克和穆尔维作品中读解“凝视理论”[J].潘源,译.世界电影,2009(4).

[8]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5).

[9]劳拉・穆尔维.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M].周传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5.

[10]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74.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7)

1 概述

消费者行为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专家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等领域对消费者行为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数据的大量运用,使得在消费者行为领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消费者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文化、市场环境、生活方式等与国外有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国外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内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相对比较晚,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而且大多数是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比较少。而且,国内学者在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做定量研究时,往往从某一方面来探讨,缺乏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实际上,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非常多,应该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研究。鉴于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企业的营销现实,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研究影响我国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因素,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众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找出那些核心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2 理论分析与提出假设

假设1:对于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来说,特价销售和加量不加价的特惠包装营销是国产智能手机集团最有效的营销方式。特价销售和加量不加价的特惠包装营销方式根据理论的评定都是货币性的营销方式。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都是追求实用性、功能性的产品,对产品的包装没有其他特别的要求。而多样性购买的消费者,他们对国产智能手机产品的功能、包装、外表都有一定的要求,他们考虑的只是所买产品是否使他得到享受。所以说多样化购买的消费者们都是享乐型的。他们不是很在乎价格的高低。结合文章前面的理论介绍,非货币性营销活动包含赠送礼品营销,因此我提出假设2和假设3。

假设2:对于多样性购买的消费者而言,最佳的营销活动是赠送礼品营销。

假设3:在同样的营销情况下,赠送礼品所吸引的多样性购买的消费者要比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要多。

复杂性购买行为的消费者,他们对产品的要求要比多样性购买的消费者还要高。他们所购买的国产智能手机都是国产智能手机产品中档次最高的,这类人群都是对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已经做了很深的了解,对国产智能手机的质量也非常关注,更多关注的不是国产智能手机产品的价格的波动,而是关注产品包装设计和产品的创新意识能否满足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根据前面的理论知识的介绍,我提出假设4:对于复杂性购买的消费者,国产智能手机集团最佳的营销方案是赠送礼品。

3 调查结果

文章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这两种方法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两种方法对我提出来的4个假设进行验证,从而更加准确的确定出三种购买行为下,最有效的营销组合模式。

(1)特价销售促成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手机产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其次是对多样性购买行为的消费者促成购买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复杂性购买行为的消费者影响不大。(2)在习惯性购买行为或者是复杂性购买行为下,抽奖营销的效果都不好,但是对复杂性购买的消费者又有一点的影响。(3)从数据中看出,赠送精美礼品营销对多样性购买的消费者和复杂性消费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吸引力不大。(4)加量不加价的特惠包装对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的影响要大于对剩余两种购买行为的消费者。(5)在习惯性购买行为下,最佳的营销活动是特价销售,其次是加量不加价的特惠包装活动。(6)在多样化的购买行为下,最佳的营销活动是赠送精美的礼品,其次是特惠包装营销活动。(7)在复杂性购买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是赠送精美礼品,其次是特价营销。

在同一种的购买行为下,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到4种营销方式促成购买的比例,我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这些数据所反应出来的结论都不是我们直观能够看出来的,都是需要亲身进行调查然后收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得出结论。因此国产智能手机集团要想使得营销活动效果明显,必须要事先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是实地采访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他们的需求状况,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数据结果制定出恰当的营销方案。

4 结束语

根据我们国情和结合我们现在周边社会消费水平来看,不是所有的人的收入水平都非常的高。所以说他们对价格的变动还是非常敏感的。价格的高低可能直接影响到购买行为,因此我们在定价方面一定要多方面考虑,从而使顾客更多的购买国产智能手机的产品,从销量上与对手进行抗衡。只从价格上也不能完全吸引住顾客,还要从消费者购买行为上进行研究,从调查数据中我可以大致的总结出国产智能手机集团的营销的搭配方案,三种不同购买行为所搭配的营销方式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购买行为与不同的营销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具体的来说,习惯性购买的消费者比较偏爱特价销售和加量不加价的特惠包装这类营销活动。多样性购买的消费者偏爱赠送精美的礼品的营销活动。针对复杂心理的购买者,国产智能手机集团采取最好的营销活动可以是赠送精美的礼品或者加量不加价的特惠包装活动。文章数据显示国产智能手机集团的抽奖活动对消费者的吸引没有其他三种营销方式有效果,因此在采取抽奖活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活动的成本和活动的流程,千万不能盲目去实施。

参考文献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8)

一、位置消费理论综述

自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以来,位置消费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新的分支而产生,并在以后的经济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凡勃伦把消费中获得的物质满足称为第一级效用,把从显示财富和炫耀性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称为第二级效用,人们追求财富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第二级效用的追求。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的、精神的要求,而不是为了满足生理的要求。凡勃伦认为对炫耀性消费的追求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主张对炫耀性消费实行管制。

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由于“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是非独立的。消费者本人的消费和收入要与周围其他人的消费和收入相对比,为此,高收入者就会对低收入者的消费产生“示范效应”。个人消费随着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他人消费支出的增加而下降,他人消费会对本人消费产生“示范效应”。由于“棘轮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可逆的,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消费者本人现期消费和收入要与过去特别是高峰期的消费和收入相比,暂时的收入减少不能引起消费的减少,但暂时的收入增加却能引起消费的增加,这就产生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伦效应”。由此出发,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人们的相对收入水平。

弗兰克认为由于人们追求相对经济位置,一个人的努力会产生双重效用:相对效用和绝对效用,对相对效用的追求会使人们过分投资在位置商品中,而在位置商品上的花费只使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而不能创造财富,从而导致社会的绝对损失。

赫希认为人们对位置商品的消费不是为了从消费的绝对量中获得效用,而是为了从消费时所产生的相对地位中获得效用。

位置消费理论证明了位置消费的存在,指出人们对相对经济地位的追求会影响资源的最优分配。

本文下面运用位置消费理论,利用实际搜集到的资料,对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作一些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2010年12月,根据《统计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了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会计电算化08级(1)、(2)两个班的同学参与了这次调查活动。这次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资料,以轻纺美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分别随机发放问卷100份,以有效问卷构成样本。回收有效问卷:男生86份,回收率为86%;女生93份,回收率为93%;平均回收率为89.5%,达到了预期回收率85%以上的要求。针对这次调查,两个班的同学辅助开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座谈会。

这次调查,我们试图从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有:您的消费观念是:A、超前消费;B、全部消费;C、略有节余。您对负债消费的看法是:A、消费新观念;B、可以适当负债;C、不能负债消费。您认为正确的消费观念应该是什么。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需求的问题有:您平均每月生活费大约是:A、500元以下;B、500―600元;C、600―700元;D、700―800元;E、800元以上。您本学期各项开支中前三项的是:A、伙食费;B、衣着;C、学习用品、资料及培训费;D、日化用品;E、休闲娱乐;F、电脑、上网、手机费;G、其他。如果您有手机,购买时的价格是: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1500元;D、1500―2000元;E、2000元以上。您每月手机话费支出:A、30元以下;B、3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如果您有一笔额外收入,首先考虑的消费需求是多少。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问题有:您购物时的方式是:A、实体店;B、网上。您买衣物时考虑的因素是:A、价格;B、品牌;C、款式;D、其他。您认为上学期间最合理的购物方式有哪些。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结构的问题有:您生活费主要来源是:A、父母;B、勤工俭学;C、助学货款;D、其他。您本学期各项开支中前三项的是:A、伙食费;B、衣着;C、学习用品、资料及培训费;D、日化用品;E、休闲娱乐;F、电脑、上网、手机费;G、其他。您认为在大学期间购买学习用品、参加各种培训、考取各类证件的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应占多少百分比。

三、实证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该院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如下主要特点:在消费观念上,理性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表现在消费需求上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消费之外,他们更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以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较重视体育锻炼;消费方式呈多样化,除传统的实体店购物之外,网上购物成为大学生的新宠,消费结构趋于理性、合理。

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年龄较轻,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或多或少在消费中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第一,储蓄观念淡薄,大部分同学没有储蓄意识,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第二,在大学生消费中也出现贫富不均;虽然在资料中显示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700元的占了61.46%,800元以上的同学仅占6.7%,但这部分同学的消费方式对其他同学会产生“示范效应”。

在调查资料中还显示,从大一、大二到大三的消费支出呈现每学期增加的趋势,而且只增不减,表现出较明显的“棘轮效应”,特别是在手机与电脑的消费上。女同学在一些化妆品和衣服上都多多少少存在攀比的心理。

在钟淑萍的《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中,写到大学四年除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以外,额外开支人均消费有:电脑、手机、MP3等用品5850元;通讯费、网费3200元;恋爱消费4000元;旅行费4000元,交际费980元;零食费用1982元,总计19950元。信用卡的流行造成一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其他同学盲目攀比的“示范效应”,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大学生在消费时也攀比跟风,不知道量力而为,理财意识薄弱。

表1的资料反映了样本月平均生活费支出分布情况。在收回的179份有效问卷中,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有30人,占总数的16.76%,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在600元左右,有6.7%的同学消费在800元以上。

辅助调查资料显示,在生活费支出中,用于伙食费支出平均在68%;学习用品支出,包括考取各种资格证件,参加培训学习,购买学习资料等占全部支出的16%;女生购买衣着的比重大于男生。在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中,伙食费呈下降趋势,学习用品支出呈上升趋势;在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手机、电脑、电讯费用有大幅增加,恋爱支出也在增加。

表2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完全靠自己勤工俭学挣学费的没有,只有一部分同学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用,大部分支出靠分母。接受助学货款的同学主要用于交学费,日常生活费用依赖分母,一小部分靠勤工俭学。其他一项包括大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亲戚朋友的借贷或支助,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小。

四、对大学生构建科学消费观念的建议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不论在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方面,都有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在生活消费领域表现出攀比与炫耀心理。建议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消费的引导,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量力而行,对炫耀性消费行为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进行宣传,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来自不同收入的家庭,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消费水平相同。家庭也应有正确的消费理念,给予子女合理的消费支持,过度负债消费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其他贫困学生造成心理反差,导致他们形成畸形的世界观。过度消费不仅对家庭是一种损失,对整个社会而言,更是一种损失。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让子孙后代也能享用到他们应该享用的资源,家庭应担负起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念的重任。

大学生自己也应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

总之,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从而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前途,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引导他们构建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健:大学生消费调查[EB/OL].新华网,2006-08-15.

[2] 李素花、李男、陈利: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胡世涛:浅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引导[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8).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9)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在这一社会浪潮的背景下,其消费也显示出了很多新特征。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及时对其消费加以引导,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其顺利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选取蒙古族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主要调查地点,设计发放蒙、汉大学生问卷各500份,共1000份,回收986份,得到有效问卷920份,回收率98.6%,有效回收率92%,具有统计意义。调查对象中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比例分别为:28%、26%、25%、21%。有效问卷中男生比例为42%,农村户口大学生比例为63%。调查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文化、人情、恋爱、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情况。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生活费消费基本情况,消费结构图表中不包括大学生向学校缴纳的学费、课本费等费用,也不包括学生用于购买手机、电脑的费用。因为大部分问卷发放的对象是盛乐校区(位于郊区)的大学生,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所以调查的结果在蒙、汉大学生消费特征的整体代表性上可能有所偏差。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总体较为合理,但也存在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总额集中在500~1200元之间,占调查总人数的72.6%。从数据可知,大学生的月均消费额总体在合理区间。当代大学生以“80末”、“90后”居多,在消费观念上抵制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冲击已经有较长时间,对于合理控制自身的消费有了一定的意识,大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消费较为合理。但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并不成熟,攀比消费等不合理消费普遍存在。大学生热衷于追逐购买当下流行的商品,如品牌服装,iphone手机、品牌电脑等。一些贫困大学生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会集中部分生活费甚至借钱购买一些流行的品牌产品,这种攀比消费使得生活费用本就紧张的贫困大学生产生了畸形消费现象。

(二)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生产日益发达,大学生消费内容不断丰富,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等新兴消费方式使消费变得越来越便捷。大学生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敢于和乐于消费,并把消费作为彰显自我个性的方式,消费结构不断拓展。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与以前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的大学生消费结构相比,生存资料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大幅上升。具体表现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的比重逐步降低,消费不再仅限于饮食、服装和学习三方面,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大,如恋爱、通讯、娱乐、旅游等消费已占有一定比例。马洛斯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排列。按照马洛斯需求理论分析,改革开放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消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方面。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消费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消费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大幅度向社交和尊重需求拓展,并有部分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消费。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断拓展,除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外,人情消费、文化消费等的比重逐年增大,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的消费也在扩大。

(三) 不同民族大学生消费行为趋同化

如表2所示,蒙、汉大学生除饮食、服装、旅游等方面消费比例有一定差别外,其他方面的消费比例基本一致,消费内容基本相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众消费品逐步走向统一化模式,大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商品及服务基本相同,这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趋同趋势提供了市场基础。信息传播的快捷和广泛化,使大学生受媒体广告的影响越来越大,消费方式及心理逐步趋同,这也加速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趋同化。

(四)家庭收入是影响大学生个人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伴随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各地区经济都有了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都获得了较大增长,为当代大学生宽裕的消费条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图2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与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成正比,家庭收入低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大学生消费总额也呈上升趋势。统计显示,与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相比,城镇户口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普遍较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往往可以得到家庭提供的充裕经济支持,加之家庭消费中养成的高消费习惯,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也较高。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从家庭获得的生活费较少,只能节俭消费,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五)网上购物在大学生中逐步流行

与实体店相比,网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款式齐全、价格低廉,网上购物可以节省很多逛实体店花费的时间和交通费用,这些优点被具有敏锐观察力和超前接受能力的大学生所关注,网上购物这一新兴消费方式已经成为校园消费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方式主要是B2C和C2C。B2C是指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商务模式,企业直接通过网站把商品和服务售卖给消费者的方式;B2C的企业有当当网、亚马逊书店、京东商城和凡客诚品等。C2C是通过网络中间商,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方式。C2C主要有淘宝网、易趣网和拍拍网等。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蒙汉大学生有网购经历的比例分别为53%和55%。由此可以看出,蒙、汉大学生对网购的接受程度基本相同,网购在大学生中逐步流行。

二、蒙、汉大学生消费特征比较分析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消费习俗具有较大影响力

蒙古族拥有灿烂的游牧文化传统,游牧文化也为蒙古族的消费特征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代游牧民族的蒙古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族养成了热情好客的习俗,并且待客丰盛。这些民族习俗对当代蒙古族大学生的消费依然有一定影响。蒙古族大学生经常结伴去蒙餐馆聚餐,奶茶、马奶酒、牛羊肉、奶制品等传统民族特色食品是蒙古族大学生最喜爱的食品。在庆典、节日等特殊时间,蒙古族大学生会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店定制或购买民族服饰,尤其是女同学对于传统民族服饰的喜爱更加明显,穿戴民族服饰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族特产店是蒙古族大学生喜爱出入的地方,购买民族特色的商品是蒙古族大学生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与消费习俗对于当代蒙古族大学生依然展现着较大的影响力。

(二)蒙、汉大学生消费整体有趋同趋势,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具体消费项目上存在不同的消费特征

1.饮食消费。调查显示,蒙、汉大学生在校内食堂饮食方面消费大体一致;汉族大学生用于购买零食的费用比蒙古族大学生高;蒙古族大学生在校外饮食方面的消费高于汉族大学生,在蒙餐馆消费的比例较高。每月请客吃饭费用在2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蒙、汉大学生分别为84.5%,和83%;其中该费用在100~200元区间的人数比例,蒙古族大学生为37%,比汉族大学生26%高11%。蒙古族大学生平均每学期请客吃饭的次数为4次,比汉族大学生的3.8次略高。这说明蒙古族大学生用于请客吃饭的花费总体比汉族大学生高,请客吃饭的频率也略高。由于地理气候、历史传统等原因,蒙古族大都有饮酒的习俗,蒙古族大学生普遍喜欢饮酒且酒量比较大。在蒙古族大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以对方是否喜欢饮酒作为衡量友情的一条重要标准,并通过频繁的请客吃饭来维系和加深感情。

2.娱乐消费。在包括看电影、KTV等娱乐消费方面,月均消费在5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蒙、汉大学生分别为40.3%和30.8%,可看出蒙古族大学生娱乐消费较汉族大学生偏高。大学生正值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社会中不合理的人情消费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使其在日常消费中极力模仿长辈的人情消费行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成熟,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情消费变得十分普遍。蒙古族自古就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很多热情待客的传统习俗在蒙古族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活动中得到传承和演化,“人情消费”更加突出。

3.服装消费。服装消费在蒙古族大学生总消费中占有较高比例。蒙古族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都买有一套或几套传统民族服饰,而蒙古族传统民族服饰的价格都比较高;同时,蒙古族大学生对于当下流行的服装的追求热情也很高,这就造成了蒙古族大学生服装消费较高的现状。汉族大学生则主要追逐流行的服装款式,相对蒙古族大学生此项消费低一些,但在自身消费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例。

4.学习消费。学习消费方面(包括参考书、文具、辅导班费用等),蒙、汉大学生上过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56.9%和60.1%,消费金额的比例基本一致。受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大学期间参加培训班考取技能证书及参加考研学习的热情比较高,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都有较深入的认识,但从整个生活费用的比重来看,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所占比重仍然较小。蒙、汉大学生在购买文具方面的消费大体一致。蒙古族大学生购买书籍的费用比汉族大学生高,这使得蒙古族大学生的整体学习消费比例较高。很多蒙古族大学生使用双语(蒙语和汉语)学习,在购买书籍时会同时购买两种语言的相关书籍参照学习,因而在购买书籍方面消费高。

5.恋爱消费。恋爱是大学生中很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受享乐主义题材电视、电影等的影响,在恋爱过程中追求高消费带来的浪漫和享受,无计划的大手笔消费大量存在。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因而在恋爱方面消费较高。恋爱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蒙古族大学生相比汉族大学生小2%,汉族大学生在恋爱中的受“面子”影响更大,恋爱中有很多不必要的高消费。

6.通讯消费。蒙、汉大学生手机通讯费情况基本相同。蒙、汉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分别为96.9%和98.7%,绝大部分同学都拥有手机。蒙、汉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手机通讯费在5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3%和58.8%。与亲朋好友联系、恋爱通讯、网络流量套餐费是大学生手机通讯费的主要项目,通讯消费的无计划性导致当代大学生在手机通讯方面产生了高消费现象。

三、小结与讨论

从消费总额来看,蒙、汉大学生消费大部分都在合理的区间。蒙、汉大学生在消费的各个方面整体有趋同趋势,但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于当代蒙古族大学生的消费仍然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消费方面蒙古族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消费特征,蒙古族大学生对于本民族特色的商品情有独钟。蒙、汉大学生在消费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攀比消费严重,消费比例中用于恋爱、请客吃饭、娱乐、赠送礼物、手机通讯等方面的消费较高,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比例较小等问题。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加以引导。

(1)倡导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家庭的大力支持。大学生不再满足于中学时代较为单一的消费,开始追逐社会消费的流行时尚。媒体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尚未真正成熟的大学生通常争相模仿广告塑造的形象进行消费。因此,端正人们的消费价值导向,应当加强广告宣传的管理工作,为大学生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消费风向标。国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不法销售行为,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全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为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提供优良的大环境。(2)加强家庭理财教育。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状况及家庭教育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首要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受到理财方面的教育,生活用品几乎都由家长购买,严重缺乏消费实践。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当积极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传授理财知识,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消费实践,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同时,家长在给大学生提供生活费的时候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吃苦而给予过多的生活费。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对于家长提供的生活费往往给多少花多少,过多的生活费容易养成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3)学校应当积极实施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增设理财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以取得学分的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消费及理财知识;举办理财方面的讲座,以较权威的教授讲解消费理财方面的知识,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兴趣;将理财教育纳入学生开学教育的内容中,让大学生在入学时就能够提醒自己科学合理理财,并获得相关的知识;此外,充分利用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贴近大学生的优势,更加全面的做好校园消费风尚的引导工作。针对传统文化对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学校应当做好针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蒙古族大学生能够认真、全面地学习传统民族文化,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做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消费特点。(4)发挥大学生自身的力量。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合理消费的相关知识,培养自身的理财能力,以健康的消费观指引自身消费。在日常消费中做到不攀比、不浪费、科学消费,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新世纪合格大学生。

只有综合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培养学生的理财消费能力,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参 考 文 献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篇(10)

自1987年广州市率先开放移动电话业务以来,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备品。根据我国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5.47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同时据专家预测,我国手机用户在2010年将达到6.5亿。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加剧。目前,我国经过核准的手机生产企业有79家,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但国内市场的年需求量仅约为6000万到1亿部。对目前众多的手机生产企业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者的转移与流失以及市场份额的不断下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防止消费者的转移与流失,如何有效地培育和维系忠诚的消费群体,成为众多手机企业创建名牌、争夺市场的关键之关键,故本文对手机消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

一、研究文献回顾及假设

自Copeland(1923)首次提及品牌忠诚概念以来,企业和学术界纷纷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见表1)。

本文在借鉴学者对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鉴于手机的特性,对手机消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设:

H1:产品的质量越好,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2:产品提供的服务越完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3:产品的品牌形象越好,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4:产品的价格越合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5:消费者满意程度越高,他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6:产品提供的顾客价值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二、调研实施与实证分析

1.调查设计基本情况

本文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27份,有效样本率为90.8%。正式调查的时间集中在2007年2月25日至3月5日,调查地点集中在温州市区和下属的3个县市。

2.主要变量的统计分析

问卷设计的7个主要变量、共32个题项都按李克特五点尺度量表从完全不同意(或非常不满意)到完全同意(或非常满意)按照1~5分计分,其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由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皆通过向消费者询问多个问题得到的,为了验证影响因素体系的合理性,也便于后续分析方便,本文采用KMO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验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并对因子旋转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经过因子分析,共剔除3个题项,保留29个题项,并提取7个变量,分别为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顾客服务、品牌形象、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品牌忠诚。

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常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相关分析只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密切程度,一般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为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还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将各因素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相关的(双尾检验)

三、研究结论

1.产品质量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质量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对产品来说,质量就是它的生命,世界众多品牌产品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其产品质量的忠诚,只有过硬的高质量产品,才能真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金字招牌”,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Raj(1985)指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感知对品牌忠诚有所影响,Monger(1996)的研究中也指出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建立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可见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一致。

2.顾客服务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提供的服务越完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个品牌能否比其他品牌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独特的服务,已日渐成为一个企业能否营造其品牌忠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美国波士顿的福鲁姆咨询公司发现,顾客从一家企业转向另一家企业,70%的原因是服务失败,好的服务不能使劣质产品成为优等品,但优质的产品会因劣质的服务而失去顾客,顾客服务已逐步取代产品质量和价格成为竞争焦点。对手机的用户来说,他对手机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手机实体所具备的功能和质量,他还会对供应商提出除产品性能以外的服务要求,以解除其后顾之忧,这就不难说明顾客服务对品牌忠诚正向影响的研究结论是成立的。

3.产品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品牌形象越好,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对消费者来说,他对某一品牌的满意和忠诚不仅仅是出于对产品使用价值的需要,也带有强烈的感彩,品牌形象相当于一个“过滤器”,透过这个过滤器,消费者可以看清产品或者服务的技术质量,对于形象好的商品,即使面对一些问题,消费者也能体现出更多的谅解和忍耐,如果形象不好,即使是再小的毛病也会使得顾客产生很大的不满。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他愿意选择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好的产品,这样无形中他会认为自己的安全系数在增加。Aaker(1996)在其品牌权益中的研究,认为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的联想都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与提供消费者强烈的购买理由,进而强化顾客对该品牌的忠诚度,陈振燧(1996)亦指出正向的品牌形象才有可能产生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这就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具有普遍性的。

4.产品价格对品牌忠诚有显著影响,产品的价格越合理,消费者对该品牌越忠诚,假设得到验证

价格是企业营销中最重要、也是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产品的价格如何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它能使顾客立即产生购买行为,也能使顾客不购买。消费者对价格的认识,既希望价格能合理体现出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又要求其与同类产品之间具有可比性,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价格虽然不是影响购买行为的唯一因素,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定价在合理范围内才能被人们接受,价格过高,消费者会认为名实不待,从而削弱购买欲望,若定价过低,消费者会对产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也会阻碍其购买,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产品价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5.顾客价值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提供的顾客价值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对于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他总是在一定的搜寻成本、产品和服务知识以及收入水准下,追求最大化的价值实现,若能获得期望的最大价值,则消费者易于产生再购买的意愿,品牌忠诚易于形成。Blackwell、William D.Neeel等人的研究表明,顾客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顾客价值越大,顾客越忠诚。对于一个手机的用户来说,他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会综合衡量手机给他带来的利益和他的各种付出孰少孰多,若认为该品牌的手机是物有所值,则消费者愿意继续购买该品牌产品,反之,他就有可能形成对该品牌手机的不佳评价并进而拒绝购买,本文对顾客价值和品牌忠诚的关系假设是有效的。

6.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和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越高,他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科特勒(1999)指出,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则购买的越多,对公司及其品牌的忠诚越久。对每一位顾客而言,他在实施购买决策之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过去的消费经验、市场上有关产品的口碑以及企业的营销活动等因素,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期待。如果消费者感知的效果超过其期望值,消费者则感到满意,则会加强他对这个品牌信任和忠诚,反之,则相反。对目前的手机行业来说,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手机品牌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手机的信息收集也日益简便,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他对某一品牌不满意,他可以随时更换品牌,理论和实际都能说明顾客满意对品牌忠诚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林 青: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转换因素探讨.商业研究,第5期,2006

[2]陆 娟 张东晗: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财贸研究,第6期,2004

[3]裘晓东 赵 平:品牌忠诚度及其测评研究.现代财经,第10期,2002

[4]严浩仁:试论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与理论模型.商业经济与管理,第4期,2005

上一篇: 行政主任述职报告 下一篇: 国网实习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