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3 11:59:34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1)

新,首先体现在改革总目标的设置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会议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时间表的设置,从“小康”的民生导向,推进到了兼顾民生和制度导向。

新,还体现在对市场角色的全新定位。公报中,特别强调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其中隐含的是,政府应该习惯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担当主要供应者的作用,为民生托底。

新,还新在对法治的高度强调。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上,公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在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上,公报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操作路径。

新,还新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态度。公报将这些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

新,还新在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弊端的坦率表述。公报认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一体”,表明的是推动城市和农村发展权利、发展机遇将更加注重平等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表明的是对土地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林地使用权是农民财产的主要来源,加快土地确权进程,不仅涉及到广大农民福祉,也涉及到潜在的庞大市场能否开发出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2)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2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十五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等“三个解放”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

新,首先体现在改革总目标的设置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时间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在最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世界最广大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农村改革引入到了城市,深化并丰富了改革的范围和内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但相对而言,遵循的是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的改革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在改革广度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五大层面,而且深入到了制度肌理当中。时间表的设置,也从“小康”的民生导向,推进到了兼顾民生和制度导向。这实际上是执政党作出的新承诺。

新,还体现在了对市场角色的全新定位。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更加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隐含的强调信号是,政府应该习惯于做市场仲裁者的地位,习惯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担当主要供应者的作用,为民生托底。除非市场失灵,政府理应管住“闲不住的手”。

在公报中,对此多有论述。比如,“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指向的都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这对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作了最权威的诠释。

新,还新在对法治的高度强调。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上,公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在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上,公报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操作路径。

建立服务型政府,事实上早在实践探索当中。近期,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先行,地方政府改革的启动,已经描绘出了一幅行政职能转变的新画卷,而核心上向社会让渡可以放手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而公报中对司法体制改革使用的“依法、独立、公正”三个词,也预示了法治建设的现代化,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新,还新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态度。公报将这些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新,还新在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弊端的坦率表述。公报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城乡一体”,表明的是推动城市和农村发展权利、发展机遇将更加注重平等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表明的是对土地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林地使用权是农民财产的主要来源,如何加快土地确权进程,用土地流转或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帮助农民财产增值,不仅涉及到广大农民福祉的保障,实际上也涉及到潜在的庞大市场能否开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农民群体成为市场的新生主力军,那么不仅全国庞大的产能有望消化,而且宏观经济可以形成内生性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不必过多依赖出口型经济和投资型经济,这既对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找到经济增长的可靠支撑点起着关键作用,也对让更多人享受改革成果起着关键作用。让农民群体加入到市场中来,是最好的城乡平权的实现方式。

新,还新在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公报指出,“通过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为处理好央地关系,提高科学调控水平指出了路径。现实中,一方面,由于预算管理尚不够科学化专业化,因此,善用公共财政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预算管理的粗放,既导致了突击花钱、搞形象工程等现象的屡生不止,也成为滋生需要改进的八项作风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随着公共财政向民生项目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趋于紧张。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征收“过头税”、“过头费”的乱象。那些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的态度也较为游离。这导致央地两方面在宏观调控的步调上,并非总能保持一致。因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方面必须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完善税收制度。除了加大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外,培养地方长期稳定的税种,改变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尤其重要。只有建立起更科学的央地税收制度,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才有可能,地方政府的施政惯性从注重短平快高向注重长效绩效转变,才有基础。可以说,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抓住了央地关系的关键。

新,还新在对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空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当前发展模式中的主 要矛盾。一方面,是GDP数据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大气、江河海洋、土壤土质的大面积恶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GDP增长的成果都将被吞噬,而且将影响到当下和未来公众的基本生存权。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既意味着对此前就已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继承,也意味着一系列新的制度优化的开始。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在最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世界最广大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农村改革引入到了城市,深化并丰富了改革的范围和内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但相对而言,遵循的是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的改革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在改革广度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五大层面,而且深入到了制度肌理当中。时间表的设置,也从“小康”的民生导向,推进到了兼顾民生和制度导向。这实际上是执政党作出的新承诺。

新,还体现在了对市场角色的全新定位。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更加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隐含的强调信号是,政府应该习惯于做市场仲裁者的地位,习惯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担当主要供应者的作用,为民生托底。除非市场失灵,政府理应管住“闲不住的手”。

在公报中,对此多有论述。比如,“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指向的都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这对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作了最权威的诠释。

新,还新在对法治的高度强调。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上,公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在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上,公报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操作路径。

建立服务型政府,事实上早在实践探索当中。近期,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先行,地方政府改革的启动,已经描绘出了一幅行政职能转变的新画卷,而核心上向社会让渡可以放手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而公报中对司法体制改革使用的“依法、独立、公正”三个词,也预示了法治建设的现代化,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新,还新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态度。公报将这些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新,还新在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弊端的坦率表述。公报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城乡一体”,表明的是推动城市和农村发展权利、发展机遇将更加注重平等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表明的是对土地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林地使用权是农民财产的主要来源,如何加快土地确权进程,用土地流转或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帮助农民财产增值,不仅涉及到广大农民福祉的保障,实际上也涉及到潜在的庞大市场能否开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农民群体成为市场的新生主力军,那么不仅全国庞大的产能有望消化,而且宏观经济可以形成内生性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不必过多依赖出口型经济和投资型经济,这既对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找到经济增长的可靠支撑点起着关键作用,也对让更多人享受改革成果起着关键作用。让农民群体加入到市场中来,是最好的城乡平权的实现方式。

新,还新在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公报指出,“通过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为处理好央地关系,提高科学调控水平指出了路径。现实中,一方面,由于预算管理尚不够科学化专业化,因此,善用公共财政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预算管理的粗放,既导致了突击花钱、搞形象工程等现象的屡生不止,也成为滋生需要改进的八项作风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随着公共财政向民生项目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趋于紧张。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征收“过头税”、“过头费”的乱象。那些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的态度也较为游离。这导致央地两方面在宏观调控的步调上,并非总能保持一致。因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方面必须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完善税收制度。除了加大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外,培养地方长期稳定的税种,改变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尤其重要。只有建立起更科学的央地税收制度,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才有可能,地方政府的施政惯性从注重短平快高向注重长效绩效转变,才有基础。可以说,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抓住了央地关系的关键。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4)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5)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6)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5、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7、建设法治国家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8、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9、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0、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1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2、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3、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支策。

14、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15、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6、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7、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7)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自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六中全会都会被中国乃至世界给予高度关注。此次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更是吸引世界的瞩目,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成绩。在经济上,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上,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得到大力弘扬;在文化上,我们坚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立和发展了一大批优秀文化成果。总结起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党充满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但是我们也应当实事求是的看到,现阶段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贫富两极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党员干部腐 败变质等问题。这这种情况下,此次党的六中全会显得格外重要,它关系到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问题,是固步自封还是与时俱进。改革是有风险的,因而改革是需要大无畏的勇气的。此次改革涉及领域之广,改革力度之大是罕见的。事实证明我们党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以高瞻远瞩的制度设计,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作为一名中国共 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我自然要高度关注这场党和国家的盛宴。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纲领性文件涉及了改革的方方面面,当然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研究生,我自然对《决定》的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给予了更多地关注。

首先,我从整体上谈一下我的感受,此次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写的非常详细,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少了一些空洞的口号标语性表述,而多了一些实在的具体确切性的表达。此次改革的目标和布局十分清晰,改革的措施和举动则十分具体。就以建设法治中国这个部分来说,决议就提出了极其具体的措施,如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将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与地方脱钩、逐步减少死 刑罪名的适应等。读完这一部分决定的表述,我似乎有种百年法治梦,一朝梦已圆的感觉。其次我想谈谈这些具体司法改革的措施将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司法系统的人财物与地方脱钩,无疑是在司法独立的道路上艰难的迈出了一步,对审判委员会的改革,也无疑在法官独立的方向上获得了新的突破。提及的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更是对近期反宪政逆流的最有力回击。饱受诟病的劳动教养制度的寿终正寝,逐步减少适用死 刑罪名不正契合了国际人 权保护的要求和人道主义刑罚观的价值取向,这些切实具体的改革措施,无疑将促进我国司法和人 权事业的巨大进步。从以上的种种改革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毅力。无疑也表明了我们党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品格。

针对部分民众所持有的急功近利的改革心态,希望只是通过一两次改革,就可以立竿见影的达到社会主义的完美状态的期待,我认为这过于理想化,是不现实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一个长期性工程,改革是永无止尽的。因此我们应该将改革看成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通过这次改革,我相信将极大的推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拥护和支持中国共 产党的坚强领导,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幸福生活也必将实现。作为一名中国共 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希望可以早日加入这一光荣而伟大的集体,再次也希望党组织给予监督和考察。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关注着党。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终于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共 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这次六中全会为此指明了道路与方向。

通过这次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学习,不仅使我感受到了党对广大人民的无私奉献,更加学校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感受到了党的领导人的改革决心。这次划时代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中国共 产党在新时期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这里我虔诚的祝福中国共 产党的事业越来越好,为人民谋得更多的福祉。强烈的责任感激励我要不段学习、不断进步、紧跟中国共 产党人的步伐!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二)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三)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根据讲话、历次六中全会出台的文件等,我们预计十八届六中全会报告将涉及六大内容,十三五规划呈现五大特点:

(1)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

(2)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覆盖六大内容;

(3)将贯彻执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相关改革;

(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

(5)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

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首先,历届党代会的六中全会均锁定改革和发展;其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目标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更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传承性,本次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目标将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期在武汉会议上也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十八届六中全会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报告内容覆盖六大方面。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五中文件的核心框。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两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六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六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十八届六中全会报告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改革方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放活,政府转型的大方面。

此致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8)

此次会议吸引了台湾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岛内各大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或以显著版面,连续多日做了大篇幅的详细报道,解读会议精神,积极评价此次会议的深远影响。

台湾《中国时报》推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报道”专栏,以整版篇幅深入报道此次会议的方方面面。该报社论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告了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愿景、目标与方法,展现中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这组特别报道还配上一张名为“中国人的梦”图片,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中国梦、我的梦”的电子广告牌前纷纷留影的场景,指出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新一代中共领导人盼能实现“中国梦”。

该报在12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挑战是落实中国梦。从台湾的角度看,我们乐见中国大陆进一步深化其改革开放政策,也理解全方位的改革有其一定的难度与风险。如何把握重点,如何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如何及时回应民意的期望,如何健全法治,如何在住房、医疗、教育’户籍、社保方面满足民众合理的要求,如何把中国大陆建设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让理想的中国梦与现实的生活能够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才是体制的最大挑战”。

台湾《联合报》也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以图表方式梳理了会议提出的改革重点,还在“焦点”版用整版篇幅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解读,同时配发了社论,认为“深化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将启动新一轮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此外,反腐败、调整经济结构也是重点,体现了中共“要啃难啃的硬骨头”的改革决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首次提出的政策目标和改革路线图”,“被视为中共未来10年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大陆今后的政局走向、经济发展、医域平衡,甚至两岸关系都有深远影响”。

台湾两大经济日报均以社论形式,高度评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其中,《工商日报》以《密切掌握大陆“深化经济改革”的契机》为题,指出大陆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看到大陆领导人以强大的决心,不断为改革创造条件,不断进行结构性的革新。社论指出,“35年前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大陆推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在短短30年内就将大陆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走到历史改革的路口,不只关系到大陆未来10年的走向,对于全球的政经格局、对于台湾的未来,也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我们从当局到民间,都必须密切注意改革的一举一动,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互动密切,早已唇齿相依,对于三中全会推出的各种改革,我们绝对不能只作壁上观,更应该积极参与,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经济日报》的社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在关键时刻的关键改革,它改变了中国的国运走势,起到了振衰起敝的关键作用。会中决定的改革方向与力度,影响的绝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文章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将涉及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企业体制;重点领域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及对外开放领域。

台湾《旺报》也刊文指出,大陆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时期,许多领域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更有创造力的革新与探索。种种迹象显示,领导人将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力度空前。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也引起台湾官方及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例如台当局“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表示,“陆委会”与安全事务相关部门会密切注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确保相关情势与两岸情势往正向发展。王郁琦称,“目前看来,三中全会中的经济改革事项不会对台湾造成不利影响。两岸经贸发展过去一段时间有长足进步,未来在经贸或其他议题,两岸会就双方人民迫切需要的议题协商,让两岸关系正向发展。”

11月21日,台湾“陆委会”与亚太区域发展暨治理学会在台北共同主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取向、意涵与影响评估”研讨会,邀请部分岛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提出对策。

“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在会上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若干发展重大问题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台湾也因此面对机会与挑战,陆委会对此乐观其成,也高度关注。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是大陆发展的重要路线,陆委会对此高度关注;同时,也希望未来两岸关系能进一步在制度化层面更努力。未来两岸事务相关单位,希望进一步建立两岸关系全面性的制度化,并推动更好互动。”

会上,多位台湾学者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台政策会稍有调整,中共总书记会比前任更强调两岸政治议题,两岸政治氛围可能会有异于过去。

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特聘教授赵建民认为,两岸将进入新的“政治对话前期”阶段,虽然政治谈判在现阶段来说仍不可能,但两岸高层的政治接触即将开启,包括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郁琦与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会面等议题。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三中全会后的未来数年,中共对台工作的基本立场除了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仍将把“一中框架”与“反对”作为对台政治互动关系的两大主轴。

他表示,主政以来对台湾发表的几次谈话,都高举民族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旗,强调“一个中国”框架,显示对台政策未来将有可能有不同政策。此外,近来包括中共对台领导工作小组、大陆国台办、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事更动,新人事也代表对台政策可能有新思维。在具体做法上,料有以下四项:陆续完成ECFA后续协商,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两岸文化交流协议签署与社会交流的深化;两岸纵使不能进入政治议题谈判,但民间社会、智库学者也要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接触与交流,完成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

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主任陈子昂、分析师高逸展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实可带来长期商机,台商应密切注意大陆方面的后续作为,把握介入时机。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莹华指出,在上海自贸区内,台湾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若两岸服贸协议迟迟不能生效,大陆对台开放的优惠项目条件会被不断稀释,台湾企业将丧失很多机会。

总体而言,台湾社会各界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重大改革方案的关心,不仅仅集中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以及可能的经济改革红利,而且更加关注大陆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司法改革、人权改善等非经济议题。未来大陆在这些领域的改革与进步,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甚至超越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深远。

台湾社会也关心大陆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大陆不会走台湾式或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制度,但大陆政治民主的改革与进步是可期的,提出了“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均颇有新意,是中国式政治民主制度的新发展,尤其是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反公民社会”的思潮,肯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张,是一个很大进步。这种政治改革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缩小两岸的政治认知差距,有利两岸社会的融合。

当然,在台湾岛内意识形态差距巨大及政治对立的背景下,台湾社会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重大决定的感受与态度也不完全是正面的。尤其是主张“”分裂的绿营势力,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多是负面思考,更多的是担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对台湾经济社会政治的不利影响。主席就表示,“中共改革决心并不符合外界期待,显示出中国内部的紧张关系来到临界点”。当然这不是绿营的什么新观点,“”分裂势力―直认为中国大陆存在危机与危险,“中国崩溃论”一直是他们的主流立场与期待。

但绿营势力也不能不重视大陆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不能不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台湾的影响。表示,“三中全会闭幕后,对于两岸交流与台湾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会保持密切关心,注意后续发展”。只是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道而驰的绿营思维与作为,既无法改变大陆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也无法改变大陆改革与发展对台湾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大陆台商积极评价

最近一段时间,“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成为大陆各地台商们口中最常说的词。他们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广播、互联网等方式,认真了解会议相关情况,期待这场带来“空前改革”的盛会能为两岸营造“空前红利”。

在福建兴业的台商广泛热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内容。在平潭的台商查理说,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蓝图,给台胞带来新的、更多的希望,说明大陆投资环境将越来越灵活开放,台商更有信心在大陆投资兴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台商李庆光是福建天福石雕园台湾美食城的总经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他和家人每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通过新闻了解会议的议题。作为从台湾来大陆的企业家,他明显感觉到大陆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幕已经拉开,他和身边的很多台商朋友也都感觉到一股春风,纷纷准备借助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放手再创业,实现更大的跨越。李庆光认为,投资在大陆的事业能顺利发展,多亏了政府不断出台的好政策,台商越来越感到在大陆投资有安全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新西兰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6年4月6日在惠灵顿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7年1月15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

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

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国防部部长曹刚川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5年8月6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

关于批准2006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和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结合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对《2006年中央决算(草案)》和中央决算的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2006年中央决算》。

会议要求国务院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要严格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审批;要针对审计揭露的问题,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办法;要严格执行预算,加强监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好财政决算工作。

关于批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

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决议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代表国务院对《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作的说明,并对议案进行了审议。会议同意国务院提出的议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议案审查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会议决定: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批准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

关于接受黄康生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务委员会辞去常务委员会的职务”的规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接受黄康生辞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

任命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任命韩寓群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免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一、免去纪敏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审判员职务。

二、任命杜万华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三、任命王宪森、叶邵生、刘香(女)、孙基刚、陈纪忠、宫邦友、于金陵(女)、祝二军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四、免去薛京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决定任免的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免去高强的卫生部部长职务;

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

任命名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任命侯亚辉、詹复亮、吴孟栓、邹绯箭、王蜀青、王莉(女)、肖中扬、刘颖(女)、高虎、李效安(女)、韩凤英(女)、王保权、张安平(女)、孙明、邓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届第二十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黄菊、顾冠群、李泽添因病逝世,黄菊、顾冠群、李泽添的代表资格自然终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黄菊、顾冠群、李泽添代表的去世表示哀悼。

特此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届第二十一号)

最近,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缺1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的规定,递补黄保欣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确认黄保欣的代表资格有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篇(10)

学习过程中,全体人员学习欲望强烈,态度认真,都把这半天时间当做是学习了解、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最新改革动向的宝贵机会。在会议前半程王洪俊领学的过程中,不时有人插话,阐释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会议后半程,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按照会议精神,结合旅游业和机关服务中心自身实际分享学习收获。

 

大家一致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总目标,以及提出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点、新论述、新举措,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绘好了路线图,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保证。大家纷纷表示,会后将更加深入、更加扎实地学习会议精神,消化完、吸收好,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结合自身工作,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全面改革的大潮中去,创新工作,加快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和局机关后勤保障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 证券公司营销工作总结 下一篇: 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