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部年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5 08:03:06

保卫部年度总结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1)

一、在安全保卫方面,出现,本人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特别是在宫的双休日培训工作时能同保安人员一起指挥好车辆的停放,疏通交通,确保来宫参加培训学习车辆的畅通。而且能积极带领保安人员参与和协助宫培训部举办的和类活动,如外出演出和在宫内举办的各类演出活动,发放招生培训手册等等工作。为宫的培训工作真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保安队伍的建设上,主要注重抓素质思想教育,极积发展进步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协调好保安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好保安人员的团结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宫监控系统的作用,严密监视各种可疑来宫人员和出现的各种不可意料的事情,做好刻录备份工作。做好监控系统的维护和养护工作,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保安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素质也不是很高,再者我宫将进行拆迁扩建工作,大部分保安人员面临被()散回去等因素,因而思想情绪均不太稳定,个别保安人员上班较为懒散,针对此情况本人耐心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外,还经常利用各个不同时间段进行查岗查哨,对保安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处理,督促保安人员认真上好每一个班,全年未出现安全事故和打架斗殴事件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2)

中国 卫生总费用核算开始于80年代初。1981年,世界银行专家来华考察,引进卫生总费用概念,并介绍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 方法 ,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首次运用筹资来源法和服务提供法估计与测算了中国1980年和1985年卫生总费用,拉开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与测算的序幕。此后,中国逐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完善测算方法。

1987年,世界银行专家再次对中国卫生部门进行考察,并与卫生部规划财务司、贷款办等相关业务司局合作,与中方专家共同研讨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方法,并确认1978-1985年卫生总费用估计值。90年代初,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 经济 发展 学院合作成立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卫生核算的 理论 和方法展开系统研究, 学习 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卫生改革实践,在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实际测算,使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日趋成熟,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与中国卫生保健体制相适应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和测算方法,以及部级卫生总费用常规测算和信息系统,定期估计和发表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和 分析 报告,其测算结果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决策依据之一,在分析与评价卫生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7月,世界银行组建专家考察团访问中国,对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考察,并与卫生部、财政部等多部门高级官员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考察结束后,世行专家组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中国卫生总费用评估报告》。报告中基本肯定了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调查方法和测算口径。同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卫生总费用测算值偏低和遗漏问题,并在完善筹资来源法的基础上,开展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的测算研究。同时,将经合组织(OECD)卫生费用核算的概念和标准介绍给中国,并建议和帮助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按照OECD的核算制度逐步修改和调整中国卫生总费用估计值,试将筹资来源法和实际使用法的测算结果以矩阵表形式进行综合平衡,争取与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接轨。此后,国内专家就卫生总费用核算指标分类和政策 应用 再次进行论证,并根据调整后的指标分类,对1990-1995年的测算结果进行统一修正和调整。

随着 社会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部分宏观数据进行的局部调整,再次对2001年以前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进行重新复核,并对部分 历史 数据做出相应调整和必要的更新,既保持了主要评价指标的历史连续性,又能真实反映并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第二部分 中国卫生总费用概要

2002年卫生总费用

2002年中国卫生费用筹资总额为5684.63亿元,占GDP的5.42%。人均卫生总费用442.55元。按美元 计算 ,2002年卫生总费用686.80亿美元,人均卫生总费用53.47美元。

卫生总费用按筹资来源分类

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

1978-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由3.04%上升为5.42%,80年代在3-4%之间,90年代在4-5%之间。

卫生总费用按WHO口径分类

1990-2002年,公共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59.64%下降为32.58%。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40.36%上升为67.42%。其中,社会保障卫生支出占公共卫生支出比重在60%以上,2002年为61.1%。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大约占私人卫生支出的90%。

卫生总费用按服务提供者分类

卫生总费用按服务功能分类

医疗总费用2002年城市和 农村 医疗总费用估计值分别为2826.62亿元和1937.86亿元,5亿城镇人口的医疗消费总额高于7.8亿多农村人口的医疗总消费,城镇人口的人均医疗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均医疗消费的2.3倍。

第三部分 中国 卫生总费用结果与 分析

一、中国卫生总费用估计值

二、中国卫生总费用 发展 变化趋势

如果我们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设定为零,可以更直观的观察二者之间的发展变化趋势(见图3)。在此期间,只有1984-1986年和1993-1995年两段时期卫生总费用低于国民经济增长,其余各年卫生总费用均快于国民经济增长。

三、 中国 卫生总费用内部构成(筹资总额)

四、政府财政卫生支出

五、 中国 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WHO口径)

根据WHO提供的指标体系,卫生总费用分为公共卫生支出和私人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包括 社会 保障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和外援卫生支出。

私人卫生支出包括六部分:私人健康保险费、预算外基本建设资金等非政府机构卫生支出、私营 企业 卫生支出、私人开业医初始投资、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和乡村集体 经济 等其它卫生支出。

六、 中国 卫生总费用分布(按卫生保健提供者分类)

参照OECD关于《国际卫生核算帐户数据收集制度》提出的卫生费用核算国际分类新标准,结合中国卫生服务体制特点,确定中国卫生保健提供者分类指标体系。中国卫生总费用按服务提供者分为七大类: 医院 费用、护理机构费用、门诊机构费用、药品零售机构费用、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费用和其他卫生机构费用。

七、中国卫生总费用分布(按卫生服务功能分类)

根据OECD卫生费用核算国际分类新标准,结合中国卫生服务体制特点,确定中国卫生服务功能分类指标体系。中国卫生总费用按服务功能分为七大类: 治疗 保健服务、康复保健服务、卫生保健辅助服务、门诊医疗用品、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行政管理、卫生服务提供者资本形成。其中,治疗保健服务中包括住院服务和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中包括了住院药品费用。

八、 中国 医疗总费用 2002年城市和农村医疗总费用估计值分别为2826.62亿元和1937.86亿元,仅为5亿的城镇人口的医疗总消费超过7.8亿多农村人口的医疗消费总额。2002年城镇人口的人均医疗消费563.32元,农村居民人均医疗费用247.86元,与1992年和1997年相比,城乡人均医疗消费水平由1992年的1.82倍和1997年的1.84倍增长为2002年的2.27倍。城乡之间医疗消费水平差距在扩大(见表9)。

结束

赵郁馨 杜乐勋供稿 杜乐勋供稿>农村医疗费用(亿元) 540.08 1250.01 1937.86 3.59 1.55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档案、日常信息收集、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疫情报告和监测、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治、重点慢性病筛查、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保健、残疾人康复管理、老年保健共18项。

二、考核方法

(一)专业部门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业部门考核实行千分制,由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样核查等方法进行考核。结核病防治、社区诊断、重点慢性病筛查三个项目单列考核,其余15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综合考核。

(二)相关部门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部门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考核。考核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样核查等方法进行。

(三)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

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实行百分制,委托第三方对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老年保健等服务项目进行入户或现场问卷调查。

(四)以上三类考核均单独进行,采取扣分制,不设附加分,各项目指标扣分不超过该项目的总分值。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最终得分为专业部门考核得分、相关部门考核得分和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的合计。其中各部分考核得分按照该类考核占总分值的权重比例计算;专业部门考核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40%;相关部门考核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30%;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30%。

三、考核程序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于每年5月30日前和10月30日前,各进行1次自查自评,自查结果报区卫生局;每年6月、11月底前区卫生局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复核和项目年度考核。

(二)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随机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复评考核。复评总分达到85分以上的认可中心上报考核结果;不足85分的每降低1分,相应降低同等分值。

(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各中心检查的同时,每中心随机抽查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汇总后分别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四)考核与复评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四、资金的核拨办法:

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每半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采取量化分级(四级),比例核拨的办法进行资金拨付。对于年度考核仍为不合格(第四级)将暂停来年的资金拨付,待复核合格后再予拨付。

五、组织领导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4)

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两个阶段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953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公费医疗阶段,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组成部分。彼时形成的医疗保障水平较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也很大。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则较低,即人们收入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差,社会总医疗费用增幅巨大。如图1显示,在公费医疗条件下,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越低,需求曲线d1越陡峭,医疗服务价格为p10。其中政府支付价格为p1-p10,个人支付价格仅p10。e1点是公费医疗时的医疗保健市场均衡点,e0点是政府不参与时的医疗保健市场均衡点。

从图形可以看出,公费条件下人们支付的价格降低,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大大提高了。需要说明,尽管当时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比城镇要低,但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互助合作医疗体系,基本满足需求。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属于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阶段。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过渡到现在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80年代末逐渐消失。我国医疗市场又在寻找新的适度的均衡点e2。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变,国家对个人医疗费用补贴相对减少,“免费医疗”逐渐变为个人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形式。由于个人支出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增强,即消费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增加,需求曲线d1逐渐平缓趋近于d0。当这个新型医疗保障市场再次平衡时,形成新的供求平衡价格p2。均衡点e2在e0与e1之间移动,当达到平衡点时,从宏观反映,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而言,个人承担费用p2比公费医疗时期的医疗价格p1增长,而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减少。现在这个新的均衡点e2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控制医疗保障水平,影响均衡点e2的位置。

二、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医疗保障与卫生费用支出结构变化

医疗保障水平即医疗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与一国经济水平相适宜。本文运用中国1990年至2002年统计数据,计算广义医疗保障水平结果如表1。

资料显示:我国1990年至2002年卫生费用真实值增长5倍左右,广义医疗保障水平增长1.4个百分点。这与我国近15年来gdp总量增长相适应。表1反映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变化呈“u”型。1990年至1992年基本徘徊在4%左右,1993年至1994年呈下降趋势,1995年后开始回升,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42%。尽管相对于改革初期,卫生费用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都有一定提高,但与国际相比,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仍处于国际社会最低标准5.00%。从弹性方面考察,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卫生总费用增速与gdp增速呈现交替增长过程。根据世界各国卫生发展实际情况看,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在1.20左右比较适宜。而我国由于相对较低的医疗保障水平,至少应当保持在经验值1.20以上,达到1.50应适当控制。当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摆脱5%的低点位后,卫生费用增长应与gdp增速相当。随着经济发展,卫生费用支出还应不断增大。广义医疗保障水平的发展速度略快于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随着经济发展而及时调整。我国人口基数大,将使医疗保障水平达到适度范围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必须要增加卫生投入;另一方面,卫生支出增速也应有所控制,避免其挤占投资等其他经济建设费用,影响经济增长。

调查显示: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开始至今,人们普遍感觉医疗保障水平在下降,享受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卫生总费用支出结构变化。

卫生总费用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我国近13年来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变化趋势,整体呈现“两降一升”局面。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个人卫生支出显著上升。政府支出从1990年的 25%下降到2002年的15.21%。社会卫生支出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乡村集体经济、卫生部门预算外基本建设支付的卫生费用,占比从1990年的38%下降到2002年的26.45%。相反,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却从1990年的38%上升到2000年的60.60%,增幅已超过20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前两者下降幅度。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水平很低,很大程度上,老百姓看病费用是由个人来承担的。所以尽管卫生总费用增加了,增加的是个人支出部分,人们感到享受医疗服务的经济负担比原来加重。三者的运动变化如图2显示。

三、医疗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一般来说,健康水平随着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增加而提高。但是医疗保障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疗卫生投入量,同时还取决于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程度,并最终表现为健康水平提高。所以,各国健康水平,并非确切与医疗卫生投入量呈同步提升关系。人们享受医疗卫生资源总是受一定制度安排约束。相同的医疗卫生投入,不同制度安排,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果也不同。健康水平提高与其具体政策导向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相关。为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世界40个国家健康状况和广义医疗保障水平进行比较。

健康水平即健康存量。本文采用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判断健康水平指标。这三个健康指标不存在明显共线性,且不存在极端数值,分类测量距离采用欧氏平方距离即可。对数据较完整的40个国家进行针对健康状况的分层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

实证表明,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和该国人民健康状况并非成正相关的规律。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由于资源配置及其他的原因,未能达到相应的健康水平。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国家,通过制度安排科学高效,也可以使本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达到甚至超过医疗费用投入较高国家的人民健康水平。为证明这一点,本文采取4组数据作为评判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指标。它们分别是:每万人卫生工作人数;医疗支出占cdp比重即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以美元计值的人均卫生支出。同样采取以上健康水平统计分析方法,标准化四组数据后,以欧氏平方距离计算各个国家特征数据的相似程度,系统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2和表3中各个国家卫生支出和取得的健康水平状况比较,充分证明了在医疗卫生领域,并非投入越多健康效果越好。大部分国家健康水平与总体医疗投入相协调。但几个代表性国家的聚类结果值得注意。从代表国家的分析中,可以得到有益的经验。

搜集到的数据和聚类结果显示,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就平均预期寿命、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三大健康指标而言,相对于卫生资源投入总量,中国整体健康水平成效卓著。通过对中国和其他21个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水平与预期寿命比较(如图3)充分说明这一点。

虽然可以认为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是与我国整体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但是也应看到,首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卫生支出还远远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政府对于卫生事业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比例很高,这使得在基本医疗费用承担方面,居民自行承担医疗费用比例过高,政府、社会、企业承担比例相对较少。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文利用实际数据和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方法得出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为5.7%,卫生总量投入相对较低,广义医疗保障水平适度空间为5%-7%。

第二,近年来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卫生费用增速应与gdp增速协调,适宜弹性系数为1.5%。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1993年和1994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分别为0.72和0.61。自1996年起到2002年,弹性系数明显增大,一直高达1.50至2.00之间。弹性系数并非越大越好,相对于我国较低保障水平来说,至少应当保持在经验值1.20以上,达到1.50时应适当控制。当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摆脱5%的低点后,卫生费用增长应与gdp增速相一致。

第三,卫生费用支出结构有待调整。2002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只占卫生总费用的15.21%,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近60%。我们认为应增大政府卫生预算投入,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

第四,建国以来,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显示我国医疗制度安排具有内在效率。与此同时,由于二元城乡医疗制度公平性较差,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下一步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几点见解

1.明确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明确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并且统一标准,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符合大数法则原理,能够缩小医疗保障不同对象群体间的差距。明确诊治范围、用药范围与医疗相关的服务和费用额度。政府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药品和诊治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应编制基本健康需要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统一采购,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

2006年新的改革框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在基本医疗方面,政府按照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政府可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自愿的商业医疗保险。

2.逐步实现覆盖全民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

未来改革中,必须考虑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制,确保所有公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制度化保障。我们认为,我国建立的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可以采用政府向供方付费,直接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在一体化制度的进程中,缩小我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差的现象,逐步增强制度的公平效益。

需要指出,一体化不等于制度单一化和保障结果均等化。在一体化体制下,仍可以采取多种政策组合方式,不同政策追求不同保障目标。具体政策设计依据服务性质,而不是依据城乡户籍、身份等因素。2005年,嘉兴市已经确立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嘉兴市的目标是,将合作医疗作为过渡手段,到2010年农村与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并轨,让农村人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2005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也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试点。

3.政府加强医疗保障投入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水平很低。另外,在社会保障分项支出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支出挤占了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使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很低。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在政策制定上,应结合医疗保障对稳定社会、保证劳动力效率、减少疾病灾害损失、提高公众生活质量预期而拉动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盘考量,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政府承担对公民的医疗保障责任,相对减少个人医疗支出比例。

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洲各国医疗保障监测、评价后认为:到2007年,中国政府在卫生方面投入应占 gdp的3%,个人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到2010年全民健康保险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4.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平价医院

平价医院的特殊性在于政府对其财政责任,其实质是以政府全额拨款来换取医院降低服务费用和药品价格,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和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自我创收”的利益驱动,达到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而不降低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通过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供方的直接付费,避免恶性竞争、信息不对称和过度医疗服务等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的弊端。

建立平价医院是一个契机,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医疗秩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此重新理清医疗改革的思路。但是,平价医院并不是灵丹妙药,实行平价医院计划也面临风险。比如,全部财政拨款有“大锅饭”之嫌,再现计划经济时出现的问题,使政府财力不堪重负;有限的卫生资源面临再分配等。面对这些问题,在平价医院试点推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平价医院不是舍大就小,而是要在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改制。这样可以避免牵扯更多的人力流动和财力损失。第二,政府以平价医院为渠道,增加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第三,积极探索新的基本医疗保障模式,选择适合国情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付费方式,摒弃单一的“按服务项目收费”模式,积极试点“预付费”制度,逐步降低个人负担比例,甚至向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包。

参考文献:

[1]樊明.健康经济学——健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政策与管理[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5)

从图形可以看出,公费条件下人们支付的价格降低,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大大提高了。需要说明,尽管当时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比城镇要低,但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互助合作医疗体系,基本满足需求。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属于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阶段。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过渡到现在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80年代末逐渐消失。我国医疗市场又在寻找新的适度的均衡点E2。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变,国家对个人医疗费用补贴相对减少,“免费医疗”逐渐变为个人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形式。由于个人支出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增强,即消费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增加,需求曲线D1逐渐平缓趋近于D0。当这个新型医疗保障市场再次平衡时,形成新的供求平衡价格P2。均衡点E2在E0与E1之间移动,当达到平衡点时,从宏观反映,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而言,个人承担费用P2比公费医疗时期的医疗价格P1增长,而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减少。现在这个新的均衡点E2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控制医疗保障水平,影响均衡点E2的位置。

二、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医疗保障与卫生费用支出结构变化

医疗保障水平即医疗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与一国经济水平相适宜。本文运用中国1990年至2002年统计数据,计算广义医疗保障水平结果如表1。

资料显示:我国1990年至2002年卫生费用真实值增长5倍左右,广义医疗保障水平增长1.4个百分点。这与我国近15年来GDP总量增长相适应。表1反映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变化呈“U”型。1990年至1992年基本徘徊在4%左右,1993年至1994年呈下降趋势,1995年后开始回升,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42%。尽管相对于改革初期,卫生费用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都有一定提高,但与国际相比,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仍处于国际社会最低标准5.00%。从弹性方面考察,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卫生总费用增速与GDP增速呈现交替增长过程。根据世界各国卫生发展实际情况看,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在1.20左右比较适宜。而我国由于相对较低的医疗保障水平,至少应当保持在经验值1.20以上,达到1.50应适当控制。当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摆脱5%的低点位后,卫生费用增长应与GDP增速相当。随着经济发展,卫生费用支出还应不断增大。广义医疗保障水平的发展速度略快于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随着经济发展而及时调整。我国人口基数大,将使医疗保障水平达到适度范围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必须要增加卫生投入;另一方面,卫生支出增速也应有所控制,避免其挤占投资等其他经济建设费用,影响经济增长。

调查显示: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开始至今,人们普遍感觉医疗保障水平在下降,享受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卫生总费用支出结构变化。

卫生总费用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我国近13年来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变化趋势,整体呈现“两降一升”局面。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个人卫生支出显著上升。政府支出从1990年的25%下降到2002年的15.21%。社会卫生支出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乡村集体经济、卫生部门预算外基本建设支付的卫生费用,占比从1990年的38%下降到2002年的26.45%。相反,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却从1990年的38%上升到2000年的60.60%,增幅已超过20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前两者下降幅度。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水平很低,很大程度上,老百姓看病费用是由个人来承担的。所以尽管卫生总费用增加了,增加的是个人支出部分,人们感到享受医疗服务的经济负担比原来加重。三者的运动变化如图2显示。

三、医疗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一般来说,健康水平随着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增加而提高。但是医疗保障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疗卫生投入量,同时还取决于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程度,并最终表现为健康水平提高。所以,各国健康水平,并非确切与医疗卫生投入量呈同步提升关系。人们享受医疗卫生资源总是受一定制度安排约束。相同的医疗卫生投入,不同制度安排,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果也不同。健康水平提高与其具体政策导向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相关。为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世界40个国家健康状况和广义医疗保障水平进行比较。

健康水平即健康存量。本文采用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判断健康水平指标。这三个健康指标不存在明显共线性,且不存在极端数值,分类测量距离采用欧氏平方距离即可。对数据较完整的40个国家进行针对健康状况的分层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

实证表明,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和该国人民健康状况并非成正相关的规律。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由于资源配置及其他的原因,未能达到相应的健康水平。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国家,通过制度安排科学高效,也可以使本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达到甚至超过医疗费用投入较高国家的人民健康水平。为证明这一点,本文采取4组数据作为评判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指标。它们分别是:每万人卫生工作人数;医疗支出占CDP比重即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以美元计值的人均卫生支出。同样采取以上健康水平统计分析方法,标准化四组数据后,以欧氏平方距离计算各个国家特征数据的相似程度,系统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2和表3中各个国家卫生支出和取得的健康水平状况比较,充分证明了在医疗卫生领域,并非投入越多健康效果越好。大部分国家健康水平与总体医疗投入相协调。但几个代表性国家的聚类结果值得注意。从代表国家的分析中,可以得到有益的经验。

搜集到的数据和聚类结果显示,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就平均预期寿命、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三大健康指标而言,相对于卫生资源投入总量,中国整体健康水平成效卓著。通过对中国和其他21个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水平与预期寿命比较(如图3)充分说明这一点。

虽然可以认为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是与我国整体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但是也应看到,首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卫生支出还远远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政府对于卫生事业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比例很高,这使得在基本医疗费用承担方面,居民自行承担医疗费用比例过高,政府、社会、企业承担比例相对较少。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文利用实际数据和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方法得出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为5.7%,卫生总量投入相对较低,广义医疗保障水平适度空间为5%-7%。

第二,近年来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卫生费用增速应与GDP增速协调,适宜弹性系数为1.5%。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1993年和1994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分别为0.72和0.61。自1996年起到2002年,弹性系数明显增大,一直高达1.50至2.00之间。弹性系数并非越大越好,相对于我国较低保障水平来说,至少应当保持在经验值1.20以上,达到1.50时应适当控制。当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摆脱5%的低点后,卫生费用增长应与GDP增速相一致。

第三,卫生费用支出结构有待调整。2002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只占卫生总费用的15.21%,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近60%。我们认为应增大政府卫生预算投入,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

第四,建国以来,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显示我国医疗制度安排具有内在效率。与此同时,由于二元城乡医疗制度公平性较差,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下一步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几点见解

1.明确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明确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并且统一标准,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符合大数法则原理,能够缩小医疗保障不同对象群体间的差距。明确诊治范围、用药范围与医疗相关的服务和费用额度。政府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药品和诊治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应编制基本健康需要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统一采购,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

2006年新的改革框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在基本医疗方面,政府按照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政府可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自愿的商业医疗保险。

2.逐步实现覆盖全民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

未来改革中,必须考虑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制,确保所有公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制度化保障。我们认为,我国建立的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可以采用政府向供方付费,直接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在一体化制度的进程中,缩小我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差的现象,逐步增强制度的公平效益。

需要指出,一体化不等于制度单一化和保障结果均等化。在一体化体制下,仍可以采取多种政策组合方式,不同政策追求不同保障目标。具体政策设计依据服务性质,而不是依据城乡户籍、身份等因素。2005年,嘉兴市已经确立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嘉兴市的目标是,将合作医疗作为过渡手段,到2010年农村与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并轨,让农村人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2005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也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试点。

3.政府加强医疗保障投入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水平很低。另外,在社会保障分项支出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支出挤占了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使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很低。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在政策制定上,应结合医疗保障对稳定社会、保证劳动力效率、减少疾病灾害损失、提高公众生活质量预期而拉动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盘考量,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政府承担对公民的医疗保障责任,相对减少个人医疗支出比例。

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洲各国医疗保障监测、评价后认为:到2007年,中国政府在卫生方面投入应占GDP的3%,个人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到2010年全民健康保险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4.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平价医院

平价医院的特殊性在于政府对其财政责任,其实质是以政府全额拨款来换取医院降低服务费用和药品价格,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和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自我创收”的利益驱动,达到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而不降低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通过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供方的直接付费,避免恶性竞争、信息不对称和过度医疗服务等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的弊端。

建立平价医院是一个契机,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医疗秩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此重新理清医疗改革的思路。但是,平价医院并不是灵丹妙药,实行平价医院计划也面临风险。比如,全部财政拨款有“大锅饭”之嫌,再现计划经济时出现的问题,使政府财力不堪重负;有限的卫生资源面临再分配等。面对这些问题,在平价医院试点推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平价医院不是舍大就小,而是要在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改制。这样可以避免牵扯更多的人力流动和财力损失。第二,政府以平价医院为渠道,增加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第三,积极探索新的基本医疗保障模式,选择适合国情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付费方式,摒弃单一的“按服务项目收费”模式,积极试点“预付费”制度,逐步降低个人负担比例,甚至向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包。

参考文献:

[1]樊明.健康经济学——健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政策与管理[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6)

1.从卫生筹资结构看卫生事业发展的政府责任国际上,卫生总费用来源法核算一般分为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两部分。我国结合国情,将卫生总费用来源法核算分为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以及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三部分,其结果反映了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费用负担水平,以及卫生筹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合理性。近13年来我国卫生筹资结构数据(见表2)显示出明显且稳定的变化趋势,即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的筹资比重逐年上升,相应地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1年前后的60%左右降至34.3%,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见表3),显示我国政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承担的筹资责任逐渐加强,居民个人就医经济负担相对减轻,整体上卫生筹资结构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口径和最新可得数据(见表4),2006年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42%,在192个成员国中排第153位,同期所有成员国该比例的中位数为62.8%;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9.9%,在192个成员国中排第110位,同期所有成员国该比例的中位数为10.8%;我国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为144美元,在193个成员国中排第113位,同期所有成员国该指标的中位数为218美元。以上这些都显示,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

2.从卫生总费用流向看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核算的结果,理论上应与来源法核算结果一致,但在实际测算中会有些差异。机构流向法反映了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不同卫生服务和不同卫生机构间的流向分布,是反映卫生费用利用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指标。从近年来可得的数据看(见表5),我国卫生总费用流向公共卫生机构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逐年加强;但是同时,医疗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基本未发生变化,这显示重医轻防的理念并未得到很好扭转。另外,我国卫生总费用中药品费用占了很大的比重(见表6),近10年来始终处于40%以上的高位;从整体上看,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虽然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多少为宜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是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药品费用比重过高,居民过度用药现象比较严重。

3.从卫生总费用城乡结构看卫生事业发展的公平性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城乡结构数据显示(见表7),2000-2009年我国城市人均卫生总费用一直是农村人均卫生总费用的4倍左右,这不但反映出城乡居民在卫生服务利用上的极大不公平,也反映出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尽管近3年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卫生总费用的比值有所下降,但随着基数的不断快速增长,绝对差距仍在加大。为了更好地反映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引入人均卫生总费用与家庭人均食品支出比值的指标,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越好,反之越差。从表8可以看出,近10年来城市居民的该指标值始终高于农村居民,这更加印证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经济可及性差,其卫生服务需求可能得不到很好满足。

二、结论与讨论

1.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差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波动较大,人均卫生总费用水平偏低,且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和卫生消费弹性系数均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反映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差,主要是对卫生事业投入缺乏具体的制度安排所致。

2.卫生筹资结构有很大改善空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我国卫生筹资公平性在192个成员国中排第188位,即我国卫生筹资结构极不公平。此后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对卫生领域的投入,无论是政府卫生支出在卫生筹资中的占比还是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占比都呈上升的趋势,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2001年前后的60%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34.3%,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卫生筹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理想的筹资结构相比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3.卫生费用流向结构不合理我国卫生总费用流向公共卫生领域相对不足,同时药品费用占比偏高,卫生资金的成本效益不高,反映出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4.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均卫生总费用与城市人均卫生总费用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程度相对较低,卫生服务需求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三、建议

1.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从卫生总费用(来源法)主要指标看,近年来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筹资结构趋向合理,但与当前世界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居民就医经济负担仍较重。今后应继续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及保障力度,提升居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7)

(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初,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重点的工作任务,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泰山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后,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区委区政府为民所办实事项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实行局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两次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现场观摩调度会议,推动和促进了实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新提高。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830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配套改貌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已有1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考核被授予“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达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全省一流”标准。②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受益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开展了社区居民健康查体,健康调查和随访服务全面开展。③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卫生助理员已经全部经培训后上岗,制定了社区卫生助理员职责,完善了考核评价标准,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④加强了人员培训。举办全区全科医学培训班5期,举办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由大医院专家对全区社区卫生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⑤ “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大医院进社区”落到实处。组织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31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41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健康咨询活动3300余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⑥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终端的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召开了全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现场会议。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吴刚、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刘利群、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长包文辉、副厅长仇冰玉、省财政厅副厅长阮凤英、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于淑芳、市长李洪峰、副市长徐恩虎等领导先后到我区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从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试点。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医疗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搞好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服务,修订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2010年,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74262人。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农合管理的规定》,区新农合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择优劣汰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10月份,经检查对邱家店镇一处村卫生所取消了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微机网络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药品经营、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所有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管理软件,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监管与汇总,并与区新农合管理网络连接。参合病人用药由微机自动审核报销,并将信息上传至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予以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切实管好用好了农民的救命钱。

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仍保持100%,参合农民为14.3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8.5%,共计报销医药费953.51万元 。

(三)农村卫生工作规范运行。一是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一体化管理规范活动,按照“项目化、指标化、责任化”的总体工作要求,实行局领导包保处镇责任制,每位局领导包保一个处镇,每周下基层调研、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遇有问题及时解决。在全区开展了新一轮乡村医生竞争上岗,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使一批有德、有才、有能的充实到卫生队伍,全区一体化管理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以规范提高。二是基层卫生机构改貌建设进展加快。积极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泰山区“星级”卫生所标准》。2010年,累计投资256.6万元,新建村卫生所12处,改貌建设10处村卫生所。邱家店中心卫生院迁址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2个镇卫生院达到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药品器械集中采购健康运行。在全区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供应制度,对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单位药品实行集中比价采购,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药库零加价配送到卫生所,药品降价率26%以上。2010年,药品器械集中采购1258.9万元,比去年增长6%。   1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返回 栏目列表】

(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一是以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为中心,狠抓了以非典、流感、人禽流感、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较好的实现了“一个确保”的任务目标。3月中旬、4月下旬,我区先后为全市、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成功地提供了观摩现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好评。3月,省卫生厅为我区颁发了“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县”奖牌,区卫生局被授予“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一等奖”(考核得分第一名)。区疾控中心被评为“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二是大力实施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在泰前、上高、徐家楼三个街道和省庄、邱家店两个镇设立卫生监督所。聘任了10名卫生监督员和108名村卫生监督助理员、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建立了覆盖全区社区和行政村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5月29日,全市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副市长徐恩虎出席会议,来自全市各县市区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三是积极开展赴川抗震救灾。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我区先后派出14名卫生监督员奔赴一线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连续奋战、恪尽职守,先后有2名同志在抗震救灾一线火线入党,有8名同志分别受到国家、省、市记功表彰。

(五)中医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将中医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卫生工作总体规划,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应用5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中医二院病房楼进行扩建改建,新设中医专科病床,更换新上了先进医疗设施和设备,改建新建了制剂中心、查体中心、门诊输液观察中心和餐饮服务中心,优化美化了就医环境同时。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康复理疗为特色,投资500多万元在原泰山区卫生防疫站旧址筹建了治未病中心,在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试点。2010年1月21日,治未病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4月12日,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长包文辉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医二院治未病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六)行业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安排和部署,在全区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了“转变思想作风大讨论活动”、“入党为什么、在位谋什么、走后留什么集中教育活动”、“向区法院、市区国税局学习活动”、“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争创服务、创新、争先型机关及行业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三是开展了红十会“温暖送千家,博爱在齐鲁”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100户,发放慰问金XX0元;与阳光贝贝儿童用品专卖店联合举办了“关爱贫困儿童爱心援助活动”,向15名住院贫困儿童发放了价值5000余元的慰问物品。四是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了面对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先后召开4次面对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会,从卫生局长、区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卫生院长)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卫生所长),依次上台述职,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村、社区)干部等社会各界作为评委,大大促进了全区卫生系统整体行业作风的加强和提高。在2010年12月底举行的全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区卫生局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管理类第五名的好成绩,区卫生监督局列行政执法类第一名。五是加强了卫生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泰山区卫生局网站,将卫生局有关文件、公告、通知在网站上及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撰写卫生新闻稿件,及时报道卫生局及各单位的卫生新闻动态,积极宣传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年以来,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卫生、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等报刊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滞后。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医疗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区直和处镇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受限、房屋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个别村、社区没有集体举办的卫生站所,难以担负起公共卫生职责,部分偏远落后农村卫生所房屋破旧、设施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人才、服务和环境条件方面加快改善,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是社区卫生经费仍显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资金缺乏困扰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都是公益性无经济效益的工作,盈利的空间相对较小。虽然区财政、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给予扶持,但比起实际需要的社区卫生经费投入还有一些差距。

三是卫生人才匮乏。引进人才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惠,真正的人才难以入编和兑现工资,导致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来,基本没有安排分配本科毕业生。 [2]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返回 栏目列表】

四是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中医药综合开发与应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日愈关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多数中小餐饮单位卫生条件差,消毒设施不全,消毒措施不落实。无证经营现象仍然存在。食源性疾患和食物中毒仍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卫生隐患仍然存在,防控工作难度很大。

三、2010年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确保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三大卫生民生工程任务。

(二)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省级重点联系城市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提升活动”,在社区卫生规划、筹资与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绩效考核、人才吸引、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年内新建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生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30个。实行“中心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健康教育进社区、慢病防治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残疾人康复进社区、计划生育指导进社区、信息技术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服务模式。开展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60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大力开展“专家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及“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年内创建为部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新农合信息微机网络管理,推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和单病种限价收费规定,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99.8%。

(四)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二期项目”。抓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五)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执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在全省、全市率先实行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到处镇、到农村,完善农村卫生监管网络,强化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大力促进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六)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处镇卫生机构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处镇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处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力度,年内进行省庄镇卫生院改扩建,规划新建村卫生所28处。大力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卫生所达到15个。继续开展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集中采购供应达100%。完善镇(处)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系统保健“三期保健”,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八)加强中医和科技兴医工作。认真做好“部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加强治未病中心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进社区活动”。积极筹建泰山区中医预防保健医院,年内开展“全省首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和中医“进农村、进社区”战略,大力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加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全区科技兴医工作,年内创建成“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九)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创新、争先”型行业活动;树立行业典型,积极开展“人民的好医生”、“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典型带动全行业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保持“市级文明机关”称号,行评位居前列。

(3)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8)

期:___________

2021年保卫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__年,我部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帮助和支持下,我公司紧紧围绕“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做好自己事”的原则,狠抓了治安保卫工作,确保了公司稳定,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人员、财产的安全。现将我公司治安保卫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治安保卫工作对于维护企业内部的治安秩序,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国有资产,推动经济发展,保障___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搞好保卫工作,企业一切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

我公司十分重视保卫工作,专门成立了治安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同时以治安保卫人员为骨干成立了治安保卫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行了领导包干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实行责任追溯,为搞好治安保卫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教育,提升素质为提___部职工对治安保卫工作的思想认识,提升保卫人员综合素质,我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

按照普法学习的计划安排,结合我们行业和实际工作情况及时___职工进行行业法律、法规学习和考试,全公司普法受教育率达___%,考试合格率___%;同时通过___演讲、知识竞赛、考试、座谈等生动有效的形式,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以及公司局域网等载体,多角度、多层面的开展治安保卫工作宣传教育活动;聘请司法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前来举办治安保卫工作专题讲座;选派保卫人员骨干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经验。这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升了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搞好治安保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在开展治安保卫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和制度相结合。

我们认为:要搞好治安保卫工作,一方面依赖于长期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要辅之于必要的制度管理,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树立铁的纪律。我们在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实际,先后制定了《公司规定》、《治安保卫工作制度》、《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保卫人员夜间巡逻制度》等针对性强且操作方便的规定和制度并狠抓落实。公司与保卫人员签定责任书,将保卫任务层层落实,为搞好治安保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多措并举、确保成效治安保卫工作是一项要求很严很细的工作,我公司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治安保卫工作取得成效。

专门成立保卫部,充实了骨干人员,配备警棍、摩托车等必要的保卫工具;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专门的值班室,每晚有专人值班,配备值班电话,并由中层干部带队;保卫人员坚持对办公区、家属院进行夜间巡查;加强门卫管理,把好入门关,严格车辆出入制度,实行来客登记;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对财务部、仓库等加固防盗门。消防管理也是治安保卫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明确了所属各单位的消防责任人和管理员,并做到每天一小查,节假日大检查。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治安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9)

我校安全保卫工作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区教委、公安局的指导下,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

通过建章立制、责任到人,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营造出党委、校长全面抓,分管校长督促抓,部门领导亲自抓,保卫部门重点抓,各班主任天天抓的良好氛围,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广大师生及学校的财产安全。现将2015年学校保卫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抓好基础性安全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年初的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处室主任和保卫科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各处室、年级成立安全小组,负责本处室、本年级的安全管理工作;设各班班主任为本班安全员,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保卫科为学校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全校的安全教育计划、安全检查及巡查,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调查处理各类安全事件等,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落实制度,责任到人,使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有条不紊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认真落实规章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使各种安全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教育先行,落实宣传教育制度

一是常规教育。开学前,保卫科制订了全校安全教育计划,在开学后逐步进行落实。先后进行了校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使学生了解一般的法律常识和常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个别教育。对轻微违犯纪律的学生,采取个别教育的原则。

主要是查找违纪的原因,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三是跟踪教育。主要是真对多次违纪或严重违纪学生的教育,本着处理与教育并存的原则。发动年级、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共同对其进行教育,并指定专人进行帮带。保卫科定期了解其思想转变情况,直到转化为止,对预防学生违纪起到了积极作用。

2、坚持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预防学生违纪是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手段,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为此,我校保卫科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渠道搜集有关学生的活动信息,及时掌握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是经常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当发现有不安定的事故苗头时,采取积极手段进行预防,控制事态的发展。

三是查明事实真相,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由于我们预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避免了 多起群殴事件的发生。

3、坚持事故处置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当学生发生违纪时,我们本着“教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做到“三不放过”,达到“三个满意”,不留隐患。一是原因不明不放过。认真调查事情经过,弄清事实真相,分清责任。

二是当事人不受到教育不放过。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当事人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诚恳的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大家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通过违纪事件教育大家要举一反三,使大家受到教育,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当学生受到纪律处分时,在处分宣布前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向学生家长讲明学生违纪的经过、原因、危害以及应受到的处理和今后撤销处分的条件。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转变工作。使处理结果让当事人满意,家长满意,广大师生满意,不留隐患。

4、坚持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确保校园安全不失控

学校每天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各年级老师轮流担任值班。保卫部门坚持24小时在位,并有专人对校园进行巡查,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了我校安全工作不失控。

学校保卫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校安全保卫工作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区教委、公安六科、黄桷坪街道的指导下,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

通过建章立制、责任到人,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营造出党委、校长全面抓,分管校长督促抓,部门领导亲自抓,保卫部门重点抓,各班主任天天抓的良好氛围,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广大师生及学校的财产安全。现将保卫科上半年安全保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抓好基础性安全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年初的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处室主任和保卫科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各处室、年级成立安全小组,负责本处室、本年级的安全管理工作;设各班班主任为本班安全员,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保卫科为学校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全校的安全教育计划、安全检查及巡查,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调查处理各类安全事件等,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落实制度,责任到人,使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有条不紊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认真落实规章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使各种安全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教育先行,落实宣传教育制度

一是常规教育。开学前,保卫科制订了全校安全教育计划,在开学后逐步进行落实。先后进行了校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使学生了解一般的法律常识和常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是个别教育。对轻微违犯纪律的学生,采取个别教育的原则。主要是查找违纪的原因,纠正思想上的偏差。

三是跟踪教育。主要是真对多次违纪或严重违纪学生的教育,本着处理与教育并存的原则。发动年级、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共同对其进行教育,并指定专人进行帮带。保卫科定期了解其思想转变情况,直到转化为止,对预防学生违纪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坚持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预防学生违纪是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手段,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为此,我校保卫科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渠道搜集有关学生的活动信息,及时掌握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是经常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当发现有不安定的事故苗头时,采取积极手段进行预防,控制事态的发展。三是查明事实真相,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由于我们预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避免了多起群殴事件的发生。

(三)坚持事故处置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当学生发生违纪时,我们本着“教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做到“三不放过”,达到“三个满意”,不留隐患。

一是原因不明不放过。认真调查事情经过,弄清事实真相,分清责任。

二是当事人不受到教育不放过。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当事人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诚恳的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大家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通过违纪事件教育大家要举一反三,使大家受到教育,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当学生受到纪律处分时,在处分宣布前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向学生家长讲明学生违纪的经过、原因、危害以及应受到的处理和今后撤销处分的条件。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转变工作。使处理结果让当事人满意,家长满意,广大师生满意,不留隐患。

(四)坚持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确保校园安全不失控

学校每天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各年级老师轮流担任值班。保卫部门坚持24小时在位,并有专人对校园进行巡查,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了我校安全工作不失控。

(五)坚持责任追究,落实奖惩制度,增强大家的责任心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年初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对工作责任心强,安全工作突出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责任心较差,没有尽到责任而发生问题的扣除相应的奖金,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由于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三、加强“三防”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

在人防方面,首先是坚持保卫干部24小时值班和夜间巡查制度,确保校园安全不失控。二是加强对门卫的管理,严格门卫值班制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并加强对门卫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在技防方面,利用学习现有设备,加强对重点目标、重要部位的安全监控。上半年,对红外监控报警系统、自动摄像监控系统和指纹考勤管理系统等进行了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保证了重点目标和重要部位的安全。

在物防方面,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配备相应数量的安全器材。上半年,对学校部分围墙进行了加高,减少了学生翻越围墙的现象,并对部分老化失效的消防器材进行了更换,在学生食堂锅炉房等重点要害部位还增设了大容量的灭火器,对预防事故案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区域安全网络,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

根据我校的周边环境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由保卫科牵头与当地派出所、街道、社区及友邻单位,建立了治安联防,并发展了部分秘密力量;同时与上述单位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群防群治,效果显著。

上半年来,我校在安全方面的较大投入,不仅换来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快速发展。

学校保卫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学年来,保卫科在学校的领导下,各年级、班级、及全体师生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全科工作人员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安全保卫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抓好节假日值班工作。强化了门卫值班职责。加强护校队员的校园巡逻,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认真抓好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确保住校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创造健康卫生的休息生活环境。一学期来,学生宿舍在保卫科的管理下,没有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和重大财产损失案件。

充分发挥寝室管理员的作用,坚持24小时值班,坚持每日卫生清扫和学生卫生值日制度,及时处理住校学生中发生违纪事件。管理工作基本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大事不过夜,维护了学生宿舍的安全和稳定,做好09级新生服务工作。

3、校园消防工作方面,为了保障学校的消防安全,学校保卫科,坚持每星期一小检查,每月一大检查,本学期换更换消防设备:灭火气两次,增加灭火器6个,其他电线电路方面,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及总务科的配合下积极维修及处理,所以在在消防方面没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4、校园治安方面

(1)妥善处理各年级,班级发生的各种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将各种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本学期保卫科处理学生打架案件7起、敲诈勒索案件1起、召开专门的安全工作会议2次,继续做好安全信息制度。

(2)做好各种矛盾的调解、处理工作。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也是案件的多发地。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一点小事容易引起打架斗殴事件,如处理不当矛盾进将会进一步激化。本学年处理学生打架案件8余起,将多种矛盾化解到最低限度。

(3)继续强化保卫科值班巡逻制度。抓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自开学以来,保卫科加强校园值班巡逻,校园及周边基本上杜绝了社会闲杂人员到校门口寻衅滋事、打架、敲诈案件的发生,维护了校园的稳定。其中1起外校学生酒喝醉了到我校找人,与我校老师发生口角及冲突,在校领导的帮助下及联系外校领导得到响应的处理。

(4)对门卫做了充分调整。杜绝一切闲杂人员混入校园,及我校学生私自溜出学校。

(5)走读生证件管理,发现假走读生证件3余起,后经过在学生科的配合下总共查出假走读生证件30来个,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得到了响应的处理。

二、存在问题

1、本学期治安状况良好,学生在夜间翻跃围墙的比较严重,班主任教育不到位,学生翻爬围墙25来次,学生在校外上网受到人生安全侵害的事件应引起重视。

2、由于北北幼儿园这边的教室比较分散,学生经常趁门卫不注意溜出校外,这也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提醒我们的管理还得加强。

3、加强学生宿舍插板的改装,寝室有了插板,这样学生就会趁机充电及使用电老虎烧水,同时也给宿舍管理老师带来管理方面的难度及响应的安全隐患。请学校给予帮助拆除插板。

三、工作建议

校园安全任务仍然重,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由于学校xx级新生如校学校学生增多,因此下半年的安全防范任务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值班值日工作,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大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治安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依法治校条件标准和我校《“xx普法”依法治校规划》,经常与县司法局和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和主管同志联系指导工作,确保了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收到了依法治校的育人效果和办学效益。...

做了近两周的部长助理,我们除了完成自己的常规工作外,还帮部长完成内部的统筹工作以及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对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看了“学校保卫上半年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物业办公楼上半年工作总结

2.物业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保卫部年度总结篇(10)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形象,巩固提高创卫成果,努力创省级卫生城市,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区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布置城管和创卫工作,为加大城市的创卫力度,调整充实了城管局人员,坚持责任到人,到地段,同时先后两次组织城区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居民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扎实地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采取分地段、分部门包干,城区开展了两次消除白色垃圾、治理污染和街面卫生大整治活动,在活动期间共出动近1.8万人次,出动垃圾车1300台次,清除垃圾3500多吨。整治了南池河段、城郊结合部及大街小巷的卫生死角。加大了城市整治管理力度,城市交通、卫生、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环境质量、卫生质量进一步明显提高,城市卫生面貌大为好转。在农村狠抓了乡镇场镇建设,以场镇带动农村,促进农村的卫生村建设,同时结合“三村”建设,大力推行“五改”、“三建”,铲除病源体孳生场所,改变了农民居住环境。使城市的卫生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面貌大大改观,有力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了我区爱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创卫工作不断深入

今年四月是第十九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使这一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一是我们做到了早安排,以区爱卫[XX年]02号文下发到各乡镇、各单位,同时,区委、区政府结合夏秋季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召开了两次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布置。二是结合大搞城市管理和创卫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村、组街道办事处的作用,在全区掀起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为主的爱国卫生月集中整治活动。农村重点治理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柴草乱垛、杂物乱摆的“五乱”现象;城区重点搞好城郊结合部和城中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减少和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三是开展了食品卫生大检查,对全区食品卫生及学校卫生进行了拉网式的大检查,把住了病从口入关。四是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降低了四害密度。据不完全统计在活动月间,共出动1.5万人次,出动车辆1325台次,消除垃圾4900多吨,消灭卫生死角317处,疏通下水道5400多延长米,印发卫生宣传资料2300多份.通过爱国卫生月活动的深入开展,彻底消除卫生死角,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健康意识,培养了全区人民科学、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

三、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减少疾病传播流行

全区四月和十月共统一组织开展了二次大规模的除“四害”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落实了组织机构和加强了队伍建设;其次依法做好药物的组织供应和管理,搞好除四害密度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第三积极开展消杀活动,组织消杀人员到各单位开展大面积消杀活动,对预防防控疾病流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全区共投放灭鼠毒饵530多斤,灭蟑螂、灭蚊、蝇消杀面积达10万平方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害”密度进一步降低了疫病的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狠抓卫生单位,卫生村建设

全区继续严格按照省、市、区级卫生单位标准,积极抓好规划指导和创建实施工作,年初制订工作目标,把任务分解片区卫生督察室,采取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验收一个;合格一个,命名一个;严格审批制度,认真考核验收,使创建活动健康持续发展。一年来,验收上报省级卫生单位2个,省级卫生村3个,市级卫生单位9个。市级卫生村4个。同时,对过去已命名的卫生单位进行了部分复查,共复查省级卫生单位5个,合格4个,基本合格1个;复查市级卫生单位8个,合格7个,基本合格1个,复查省级卫生村10个,合格10个,市级卫生村12个,合格12个。在抓好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的同时,坚持抓好农村爱国卫生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四川省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和省农业厅,水电厅等六厅委《关于加强全省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采取“三个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的办法,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农村爱国卫生活动高潮。同时与相关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农业水利部门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发展规划,狠抓了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和大建沼气池进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组织有关部门,结合文明新村建设,搞好池园经济的规划和指导;城建、环卫、环保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完善场镇供水、厕所、粪便、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基础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卫生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开展了食品卫生大整顿,尤其对学校食品卫生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卫生防疫部门还加强了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卫生监督工作,对各乡镇除害灭病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结合抓文明新村建设,积极协助各乡、村、社搞好卫生村建设的规划和改水改厕技术指导。各部门密切配合,有效的推动了全区农村爱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年来,我们继续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大“五改三建”为内容,以“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相结合”为特色,把文明新村的创建与卫生之家、卫生村社的建设紧密结合,促进了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打机压井、卫生井1300多处,改厨1.2万户,改厕0.35万户,建沼气2500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同主题文章推荐 >>>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同时,大力开展戒烟活动,采取与商家联合宣传,大力提倡戒烟,通过宣传,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戒烟烟民已达到2400多人,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XX年,我区爱国卫生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基础条件差,经济水平落后,经费投入不够,离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努力把我区的爱国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XX年十二月一日

上一篇: 办公室值班工作总结 下一篇: 十八和谐综合广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