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惩罚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6 00:50:21

游戏惩罚措施

游戏惩罚措施篇(1)

惩罚教育是指在关爱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惩罚教育都是或应当是教育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是职业学校的现状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由于教育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当前的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学习成绩三等或三等以下层次。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低下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有一个方面,里面不但有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方面的缺陷,还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性、性格、意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原因。也就是说,职业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年龄上已经接近成年,和社会的接触已经很多,他们身心上的问题和缺陷多并且积累多年,有的甚至根深蒂固,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力和教育效应已经大为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强调单一的激励、温情教育,就如同一个人生重病了,不给下猛药,而只是给其补充营养,进行心理辅导一样,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害人性命。另外,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长期接受批评教育,对言语上的批评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现象,简单的批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甚微。

因此,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运用惩罚教育,纠正学生身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重要且必要的。但是,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警示,但是又不违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惩罚教育和体罚区分开来

体罚和伤害性体罚是以被惩罚对象身体或心理感到痛苦、不适为目的,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揪耳朵、打耳光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所实行的强权政治、专制统治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惩罚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会对学生形成心理阴影,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和意识。惩罚教育是教育措施中的一种,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让学生对其所做所为可单独进行过错反思,这是精神层面上的;对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要求学生进行过失补偿,如扫地没扫干净要求重扫等,这是行为层面。惩罚教育和体罚及伤害性体罚之间的区别在于,惩罚相对于体罚比较轻微,不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不会侮辱学生人格,但是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笔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曾处理过一起学生之间吵架纠纷,当时两位女学生吵得很凶,甚至要动手打架。我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谁对谁错,也没有大声责怪、喝斥她们,而是责令她们做一个小游戏后就免于处罚,让她们并排站,用两张毛巾连接,把她们邻近的脚踝拴在一起,让她们在400米跑道上走5圈共2公里,时间不得超出30分钟。一开始,她们互相牵扯,不但无法走路,还差点摔跤。后来,为了完成这个游戏,她们不得不把手挽在一起,齐心协力,一起喊口号来提高协调性,速度自然越来越快,终于提前两分钟完成了游戏。游戏完成后,从她们脸上,我读到的除了相互理解、团结协作之外,还有彼此之间的那一份愧疚。

二、要以激励本人和警示其他人为目的进行惩罚教育

因为其自身的性质,惩罚教育或多或少会让学生感到身体或心理不舒服,这是必然现象,如果让他们感到舒服,那就不是惩罚,而是温情式的激励。在经典教育案例中,比较为人熟知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三个糖果的故事,在这个案例中,陶老先生巧妙地用三个糖果,唤起学生的良知,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案例固然很精采,但也只能是个案,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事实上,广大一线教师,能达到教育家水平的人少之又少。在各式各样的学生面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能适用所有的教育对象了。惩罚教育作为教育措施中比较严厉的、补充性质的教育手段,一定要对学生形成心理威胁,让学生有所畏惧而不是肆无忌惮,要对其本人有惩诫作用,对他人有警示、激励作用。例如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太多,屡教不改,可以给予其处分、家长带回教育、留校查看等方式处理,对和社会闲杂人员勾结,打架斗殴,严重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甚至可以开除或者送派出所。这些既是对其本人的惩罚教育,也是对其他学生的警示。

三、惩罚一定要和教育相结合

在惩罚教育中,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只有惩罚而没有教育是简单而粗暴的。绝大多数人在接受惩罚后心理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变化,沮丧、抑郁、愤愤不平、觉得冤枉,也有人根本不当一回事,还有的人会逆反,这些负面的应激反应如果长期累积,会造成心理瘀积,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需要教师把惩罚与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教育为目的,不以惩罚为目的,惩罚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教育学生,教育本人,教育他人,不能单纯地进行惩罚,更不能以体罚的方式对学生造成永久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性后果,要把惩罚把握在一个让学生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内。第二,惩罚前教师都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指出错误所在,让其明白惩罚是其违纪行为应当承担的后果;惩罚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把负面的惩罚变成侧面的激励。

综上所述,惩罚教育并非体罚,更不是伤害性体罚,应当是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实际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只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尺度,把它和正面的批评教育、温情激励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它会发挥出独特的功用,帮助我们搞好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游戏惩罚措施篇(2)

一天中午,午自修的铃声刚响起,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大都已做好了自习的准备。可小张和小王的位置还空着。“老师,他们可能在操场打篮球。”有同学小声的说。

“又迟到了,算上今天这周他们已是第三次迟到了。”我有些生气地想。

正想着,只听见“报告!”他们俩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其中一个还抱着个篮球,站在了教室门口。

我刚想训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用吗?有用的话,他们也不会又一次迟到了!”……

回到办公室,我开始思索,怎样处理这件事?首先我分析了他们迟到的原因:喜欢打篮球忘了时间是直接的原因,经过上两次的说教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是间接的原因。通过前两次的谈心教育,道理他们是明白了,可是我单一的教育方式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第二,我思考我的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让他们明白自己做错了吗?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集体意识,以后不在犯同样的错误。明确了教育目标我开始思考第三个问题: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教育目标?我想先应该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明白和接受老师的教育,同时让他们接受一定的“惩罚”也是培养他们责任心、集体意识的有效方法。那么怎样让他们乐意地接受惩罚呢?我突然灵机一动……

在下午的自修课上,我带着篮球把小张和小王叫到操场上,我说“老师,知道你们爱打篮球,现在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他们一听来劲了,忙问“是什么游戏?不会是老师和我们一起打篮球吧?”

我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你们每人有五次投篮的机会,但如没投进一次要做一天的值日。你们已因为打篮球迟到了三次,老师认为你们的球技应该锻炼得不错了。这就算是老师对你们今天迟到的小小惩罚?你们看可以吗?”

他们听得乐了,可能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我会想出这样的方法吧?都表示同意!

“但你们要遵守游戏规则啊,输了可要认真做值日的!”我又强调了一句。

也许是因为他们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惩罚”,也许他们觉得这样的游戏太“简单”了,结果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超级发挥失常”:小王投进了二次,小张只投进了一次。之后他们很守信用的留下来认真地做起了值日工作,而且以后也没有再因打球而迟到过!

之后有学生问我,如果当初他们都投进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老师必须是守信用的,我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做值日,他们如果都投进了,我会马上肯定他们的球技,并告诉他们练球应该安排在什么时间才最合适?我想没有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拒绝老师真诚地肯定和建议的!

实践证明,“惩罚”教育也可以是快乐的。上述的故事中,通过游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可能因惩罚带来的逆反心理。曾有位心理学家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喜欢游戏的心理,即使成年人也不例外。我在和他们两次谈心都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之后,采用游戏的方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他们是有自主性的,能投进几个球完全是他们自己决定的,所以他们会感到受到了尊重,体会到了“惩罚”的乐趣。之后,我尽量地避免单一的说教方式,开拓教育思路,艺术地应用快乐的教育法则,在教育实践中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游戏惩罚措施篇(3)

幼儿教育阶段大致包括从幼儿入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课程教育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萌芽阶段,幼儿爱看、爱听、爱思考,身心的可塑性极强,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成长乃至以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加强幼儿阶段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而在教育过程中借助益智游戏必将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一、益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提升儿童注意力。科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力和无意注意力组成了幼儿的注意力。而在这两者之中,后者在时间上是相对固定的,而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智力开发的程度。千方百计地开发和塑造前者,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力有决定作用。而在幼儿教育中益智游戏的运用,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前者的时长,增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而加强幼儿的思维开发和智力开发。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规矩意识。益智游戏作为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游戏。任何一种游戏都应该有,同时也必须有相应的游戏规则。规则是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一旦违反必须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益智游戏的运用能够让幼儿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明规则、讲规矩的良好习惯。三是有助于增强幼儿协作意识。当今社会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时代。任何一项繁杂的工作都不能由某个人单方面完成,必须借助整体和团队的力量。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实施集体开展、分组协作的益智游戏,让参与活动的几个群体形成非常态的团队,努力在游戏中形成“团队竞争,内部协作”的良好氛围。这一氛围一旦营造出来,团队中每个幼儿的竞争拼搏意识被唤起,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团队每一份子都努力协作,寻求配合,提升整体,幼儿的协作意识就会得到培养。

二、益智游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口语的练习上,笔者运用了“说话接龙”这一游戏。活动中,全体幼儿参加。第一位幼儿随便说一句话,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即为下一位幼儿说话开始必须用的第一个字或者谐音,依次开展。如果到某一位同学字没听清或是用错了,必须接受惩罚。具体惩罚措施就是将儿歌朗诵三遍。游戏开始后,有的幼儿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准前一位同学说话的最后一个字,导致无法接上去;有的幼儿虽然听准了前一位同学的最后一个字,但由于紧张或疏忽,导致接错。而且,“犯错误”后,大家主动接受朗诵儿歌的惩罚措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养成了幼儿专心、细心的良好习惯,提升了有意注意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在阿拉伯数字学习活动中,运用了“火柴拼数字”的游戏,即让幼儿两人一组,每人发20支火柴,在一定时间内,用火柴分别拼出1到10之间的数字,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拼得多为胜。幼儿对“火柴拼数字”游戏很感兴趣,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两人一组,开始时幼儿们往往手忙脚乱,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已经拼写好的数字打乱了,然后又重新开始拼接,导致浪费时间。渐渐地,他们体会到了要提升效率,必须分工协作,相互帮忙不添乱,相互协作不乱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幼儿对1到10的阿拉伯数字有了更深的印象和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认字、写字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益智游戏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更好地运用

一方面,笔者认为幼儿教学中益智游戏的运用必须要用得“巧”,就是游戏内容应当与准备或计划教育幼儿的主题内容相一致、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益智游戏的作用。比如,上文提到的,笔者在幼儿口语练习中用到的“说话接龙”游戏,目的就是更好地让幼儿更好、更清楚地说,这样的益智游戏所起到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益智游戏的运用必须用得“正”,就是运用的益智游戏应当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个倡导、24字价值观”就是要从婴幼儿教育开始,深入骨髓、引领思维,润物无声、入耳入脑入心。在幼儿教育中,笔者非常重视这一点,尤其在“爱国”“诚信”“友善”等方面的教育上,注重运用主题鲜明、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益智游戏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让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在心灵深处明辨是非、认识美丑、鉴别善恶,潜移默化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耿 华 张淑静 张 淼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实验幼儿园

游戏惩罚措施篇(4)

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做错了事也不自知。这时家长不要只知道惩罚他,而不告诉他错在何处。否则孩子会觉得大人莫名其妙,脾气暴躁,而且下回再有类似的情形出现,孩子很有可能会再犯。这样的惩罚不但无效,还影响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自主能力。所以,向孩子说明惩罚他的理由,使其心悦诚服,是很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一步。若经过说明,孩子知错,并能深刻反省,家长可以考虑减轻或免去处罚,具体措施可以视情况而定。毕竟,惩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能不用最好不用。执意揪住孩子不放只会剌伤孩子,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做家长的,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孩子。有时,孩子可能只是出于好心,结果办了坏事。家长也不听孩子辩解,冲上来就气势汹汹地惩罚孩子。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觉得倍受委屈,还损坏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并且,长期如此不问缘由地惩罚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三、惩罚要及时,延迟的惩罚可能是无效的

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惩罚他。有的家长当时有事,或者忘记了。几天以后想起来了,也不管当时正在吃饭,就把孩子痛斥一顿。好好的孩子给弄得莫名其妙,饭也吃不下了。心中暗想父母真是小气,这么久了的事还念念不忘。对父母的不满压过了悔过的心情,自然惩罚也就无效了。

四、实施的惩罚要有效

惩罚中有一种是剥夺孩子做他喜欢的事的权利。比如孩子爱吃冰淇淋。现在他做错事了。罚他三天不许吃冰淇淋,这是一种有效的惩罚。若在受惩罚的同时,他可以在爷爷家吃到冰淇淋,或者用零花钱买到冰淇淋,则此惩罚无效。再如,罚孩子不许玩游戏。如果这个游戏孩子早就玩过,则此惩罚也无效。我们必须确定,作为惩罚而禁止孩子做的事是他确实想做的事,而且这种禁止是绝对的,不是名存实亡的。这样的惩罚才有可能奏效。

游戏惩罚措施篇(5)

一、 活动背景

经贸科协成立至今蓬勃发展,已成为经贸学院最具代表性的学生组织之一。随着科协工作的一步步进行,素质拓展之后,大家都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在此之际,经贸科协决定策划开展内部联谊活动, 使科协成员进一步认识,也可以通过节目的排练过程使各部内部成员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二、 活动目的首先,通过本次联谊活动,令同学们感受到经贸科协温馨和谐的组织氛围,加深新生对经贸科协的了解,令其尽快融入经贸科协的大家庭,突显“经贸科协是一家”的宗旨。其次,借此次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深化友谊,提高其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最后,可借此机会让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今后发挥优势奠定基础。三、 活动名称经贸科协联谊活动四、 活动主题联谊让科协之家更快乐五、 活动时间:xx年10月28日下午12:30—17:00活动地点:石家庄经济学院排练场 参与人员: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科协全体成员六、 活动安排 (一)、前期安排 1、策划书(纸质)8份,签到表1份,游戏活动中所需问题一份 2、活动所需道具 电脑一台、大音响一对,麦克风2个;桌子1张,凳子4把;气球若干、绳子若干(绑气球的细绳、绑腿的粗绳)、口哨若干、小手若干、水杯若干、奖品若干(水果、糖、笔、本等)、乒乓球6个、惩罚所需的东西,篮球一个,创可贴,垃圾袋 3、前期人员安排:各部在活动之前均准备两个节目(适合场外表演),主持人4名(两男两女,由各部推荐后评选) 4、前期时间安排 10月21日 (周日)主持人评选(组织部部长全去,各部至少1名部长)10月22日(周一)外联申请场地10月24日(周三)提前试活动中部分游戏及传活动用到的音乐到杜云 10月26日(周五)买相应道具及各部通知部员活动时间,买本子(主席及部长相应的寄语)10月28日(周日上午)各部部长及组织部部分成员布置会场 (二)、活动中安排 1、组织签到2、主持人致开幕词,介绍科协主席团成员,有主席宣布活动开始及注意事项 3、节目安排 (1)宣传部 群魔乱舞 组织部 大合唱《没有什么不同》 游戏:纸杯传球(2)外联部 三句半 秘书处 话剧《非诚勿扰》 游戏:佳人何处寻(3)科研部 情歌对唱不规则篮球赛上半场(10分钟)信息部 相声《说四川那些事》不规则篮球赛下半场(10分钟)(4)宣传部 歌曲串烧 组织部 话剧《羊羊的寝室生活》 游戏:背人抢答(5)外联部 话剧《新版孔雀东南飞》 信息部 舞蹈串烧 游戏:蜜蜂采蜜(6)科研部 《白雪公主y传》 秘书处 大合唱《我们的科协是花园》游戏:新版五人六足大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注:以上游戏只有游戏的第一名有奖品(抽奖形式小礼品) 4.发放纪念品(三)、活动后 1.全体合影2.各部留2-3名人员及组织部全体成员留下整理会场3.各部成员做相应的总结,信息部做相应的博客更新七、 各部职责宣传部 制作邀请卡信息部 照相组织部 负责其他组织工作八、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若预报活动当天天气不好,则延期举行;若中途变天,则适当缩短活动内容2、若活动中有人受伤,则及时送往医务室,适当准备必备药品(创可贴)3、因有事不能参会者需提前向各部部长请假,并告知组织部相应人员4、若有道具(如大音响)中途出现故障,则用小音响代替,话筒用喇叭代替九、 预算

所需物品 数量 总价 租借音响 一对 400 气球 300 36 绳子 10 纸杯 一袋 3 奖品 笔73支,本73个,柚子,棒棒糖 218 口哨、小手 50+40 30 乒乓球 8 5 水 1 7 创可贴 8 2 合计 711

附:各游戏规则1、纸杯传球每部5个人,每人一个纸杯,分别放于嘴,头,上臂,小腿,手背(其中头,上臂,小腿和手背上的纸杯是通过绳子系在相应的部位),每两个人之间间隔一臂距离,传球者移动到接球者位置,接球者不可以动,把乒乓球放入第一个纸杯中,通过各种动作将乒乓球依次传给下一个人,传两个来回,球掉重新开始,在传球过程中不允许用手触碰球,先结束者为赢。六队在排球场纵向排开,同时进行。最长进行10分钟。惩罚方式:抽取大冒险的牌,并表演牌上相应的内容。2、佳人何处寻每部2人,主席团2人,事先在纸上写上“罗密欧”“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郭靖”“黄蓉”“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后羿”“嫦娥”“杨过”“小龙女”7对佳偶的名字,男生背后贴上男性角色的名字,女生背后贴上女性角色的名字,背对着围成一个圆,随着音乐绕圈走,主持人喊“看”则可迅速回头看其他人所扮演的角色,迅速转回头,主持人共喊5次,之后主持人喊“开始”,大家根据之前记忆的其他人背后的名字然后推断出自己身后的名字,15秒内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互相挽胳膊,到达指定位置,举手示意,最晚成对的人受罚,游戏过程中不允许说话,不允许帮别人找伴侣。惩罚措施:蒙着眼睛吹气球直至气球吹爆3、不规则篮球赛(20分钟)规则:将六个部门分成两队(赛前由各部部长抽签决定),三个部组一队分别起名为“赢得了”“输不掉”,每队派出三男两女进行比赛,男生比赛规则与正规相同,女生可以任何方式(包括抱球跑)进行进攻和防守,女生每进一个球得3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的一方获胜。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准备:裁判员,计分牌、桌子4、背人抢答每部6人组成一队,两人1组,两队同时进行比赛,由半个排球场的东侧跑到西侧,把背的人放下,可迅速回答问题(主席团出2人提问),正确方能换下一组,错误从头重新开始,直至该队3组全部完成,先完成者为胜。通过计时的方式确定输赢。提问的人计时。惩罚措施:女生给男生扎小辫或卡子(同组的)摆一个迷人的pose5、蜜蜂采蜜每部出3人,部长2组,主席团1组,以一定的区域代表“花丛”,每三人一组,背向并肩而站,各自外侧手撘于后脑勺,内侧手侧平举相互交叉,手指钩住对方外侧手,组成一只小蜜蜂,并在两个外侧游戏者的脚踝部都系上两个气球,发令后进入花丛,用脚去踩别人的气球,如果自己脚上的气球都被他人踩破或者散架则必须退出花丛,规定时间(15分钟)一到,剩下者为优胜。惩罚措施:第一个人朝大家喊“我是猪”,第二个人打一下第一个人并大喊“胡说,我才是猪”,第三个人拉住前两个人并喊“别听他们的,只有我才是真正的猪”6、五人六足每部一队,主席团一队,部长一队,五人相邻两人用绳子绑住小腿, 半个排球场一个来回,排球场中央设置障碍,到达终点时每队需踩爆3个气球(气球系在绳子上,绳子由工作人员拉好),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两个队同时进行比赛,通过计时的方式(由裁判计时)确定输赢。游戏开始之前有5分钟练习时间。 抽奖奖品:1、大柚子 2、笔 3、棒棒糖裁判:外联部负责秘书处,秘书处负责科研部,科研部负责宣传部,宣传部负责组织部,组织部负责信息部,信息部负责外联部

游戏惩罚措施篇(6)

关键词 游戏法 体育教学 铅球 游戏设计

一、前言

游戏法是从游戏中不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简到难的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有鲜明的教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游戏法同时融合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学校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研究对象

初中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三、游戏设计结果与分析(结合铅球项目特点的游戏设计)

(一)关于基本速度训练“鸭兔赛跑”游戏的设计

速度包括位移速度、反映速度和动作速度。而铅球运动项目对下肢的力量和上肢的爆发力要求较高,因此对游戏“鸭兔赛跑”的基本设计围绕着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和上肢爆发力的同时提高其位移速度。更深一个层次分析,铅球运动对下肢的绝对力量要求很高的同时还要注重下肢爆发力的培养。而上肢的爆发力同时也需要上肢乃至整个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要快。所以该游戏的设计表面上看来是训练学生的位移速度,实际上游戏的设计应该围绕着锻炼学生的上下肢的爆发力、下肢的绝对力量以及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为目的。提出以下游戏构思:游戏场地在篮球场进行,一个教学班平均分成4个小组,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鸭兔赛跑”。其中半数小组的第一名队员扮演“鸭”的角色,鸭在赛跑的时候采用“鸭子步”方式行进。另半数小组的第一名队员扮演“兔”的角色,兔在比赛中只可以采用跳跃的形式。所有小组进行“鸭兔”的迎面接力比赛,每个小组的下一名队员要采用和上一名队员不同的方式参加接力比赛,也就是说第一名队员如果是“鸭”,第2名队员就得是“兔”,这样依次循环直到所有队员比赛完成,第一个完成接力的队伍获得比赛的胜利,同时要求接力的方式是两名队员相互快速击掌5次。这样的接力中,队员扮演“鸭”的时候由于只能蹲着行进,因此对队员的下肢力量的增长有所帮助,而在扮演“兔”的过程中练习了队员的下肢爆发力,接力的过程要求两名队员快速击掌5次才可完成接力,对队员的动作速度和上肢的发暴力上有所帮助。而且这些训练是在游戏性质的比赛中不知不觉的体现在了学生身上,对学生学习和提高铅球成绩有所帮助。

(二)关于基本力量训练“铅球式保龄球”游戏的设计

由于铅球项目对学生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和爆发力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三者的提高对学生的铅球成绩均有帮助。对于“铅球式保龄球”的游戏设计为:同样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采用组间对抗的形式。游戏场地使用足球场。游戏基本规则是队员轮流采用原地推铅球的姿势(在学生有错误动作的时候予以纠正)和双手后抛铅球的姿势,使用实心球向10-15米开外的目标“球瓶”投掷。“球瓶”采用10个灌满了水的纯净水瓶子。每炸到一个瓶子得一分,最后以整个小组的总得分的多少来记各组的成绩,同时可以评出个人“炸球瓶冠军”。该游戏设计中的两种投掷方式,一种是原地投掷铅球的方式,这样最直接的练习和提高的学生的铅球技术,以及铅球项目要求的各种素质,这个时候可以把目标“球瓶”放置的稍远一些,让学生发挥最大的力量潜力。采用双手后抛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后抛的时候双臂发力快一些,同时也可以把“球瓶”放置的远一些,以便在游戏的同时加强学生上下肢的力量练习,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关于基本协调性训练的“过独木桥”游戏训练设计

平衡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本质上要求体内最细小的肌肉的一个协同工作的能力,能够很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肌肉发力。关于协调性训练的“过独木桥”游戏的设计如下:使用矮跳箱和一根相对较窄的木板组成一个“过独木桥”,两侧使用跳高垫作为保护,“过独木桥”的长度尽量长些。学生双手各持一个实心球,手心向上,双臂展开。如果在走“过独木桥”的过程中掉了下来,则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措施采用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的方式进行。以这种形式通过“过独木桥”,本游戏采用个人计时的方式进行对比及成绩的评定。本游戏的设计,除了对学生的协调性有所帮助以外,其游戏失败的惩罚措施实际上是一种力量训练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惩罚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尽最大努力来完成“过独木桥”的游戏,锻炼其协调性,同时保证了即使学生出现失误,也可以从力量的角度进行练习,一举两得。

四、结论

(一)设计的游戏“鸭兔赛跑”“铅球式保龄球”“过独木桥”三种游戏对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的强度,提高学生铅球成绩有较大帮助。

(二)在铅球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铅球成绩,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育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具能否满足游戏的要求,尽量能够保证简单的教具满足游戏的要求。

(四)在使用游戏法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对比或者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

(五)游戏法教学一定要注意规范课堂秩序,同时注意加强游戏法教学中的铅球专项技术训练。

参考文献:

[1] 肖玲.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07).

游戏惩罚措施篇(7)

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是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幼儿在教师引导下也可参与规则的制定。

(一)教师是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幼儿园活动中,大部分的规则都是教师来制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教师根据任务、活动材料以及幼儿本身的经验水平,制定出能促进幼儿发展的规则,同时这些规则也是幼儿易于执行的。活动进行时,教师还要负责将规则解释给幼儿。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规则,给小班幼儿制定的规则越简单越好,且每轮游戏只能有一个规则;给中、大班幼儿制定规则,可以稍微增加一点难度,在一个活动中,幼儿可以遵守两个以上维度的规则,比如说教师要求幼儿完成单脚跳任务时既不能“两个脚同时着地”,又要看哪个小组“最快到达”。教师制定规则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把握活动的进程,所以要根据活动难度的变化对规则进行调节;其次,教师了解班级幼儿的水平,能制定出适合的规则;最后,教师的“权威性”决定了教师制定的规则会被幼儿毫无争议地接受,虽然对规则的执行效果在幼儿个体间是有差异的。

(二)幼儿在教师引导下也可参与规则的制定

幼儿体育活动中充满了竞争性的因素,幼儿在面对竞争性活动时,会首先从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制定规则时也只能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很少有幼儿能制定出符合双方利益的、比较公平的规则。所以在幼儿制定规则时,教师要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对于不合理的规则要协助幼儿进行修改。针对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如果教师只是建议而不是灌输规则的话,儿童是有能力自己学习制定规则的”[2]。

二、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规则类型

(一)显性规则与隐性规则

1.显性规则。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常常会用到一些显性规则,包括游戏规则、集体活动规则、交往规则、纪律性规则等。显性规则是用来规范某项活动时可见的、外在的规则。很多显性规则需要教师根据情境的不同而随时制定和变更,这些规则因为活动内容和活动性质的不同而需要幼儿不断学习。

2.隐性规则。

隐性规则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出现,不需要教师来强调,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将规则内化为生活的准则。比如“青蛙跳荷叶”中,教师在强调幼儿的动作要规范时问到:“青蛙是怎么跳的啊?”有幼儿回答:“弯着腿,双脚并拢向前跳”,在这个活动中隐含的动作规则是“双脚并拢屈膝向前跳”。

(二)临时性规则、调适性规则与恒定性规则

1.临时性规则。

临时性规则多以游戏规则为主,在规则游戏中出现较多。临时性规则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规则会随着活动内容随时进行调整。如小班“找个图形碰一碰”的活动中,教师在幼儿的胸前和两个胳膊上分别贴上了不同的图案,当教师说规则“圆形碰圆形、三角形碰三角形、正方形碰正方形”时,幼儿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动作。

2.调适性规则。

调适性规则要求的是适应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时教师制定的规则对于幼儿来说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偏大,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规则的难度;另一方面,调适性规则也可用于适应幼儿的纵向发展上,对于同一活动则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同样是走、跑的活动,对于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对规则进行不同的调节。小班幼儿的目标是锻炼走和慢跑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小班幼儿走步的活动中就可以制定这样的规则:小朋友之间手拉着手慢慢跑。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可以加大难度:和同伴配合两个人用三条腿走路,也就是两人三足的游戏,这样的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动作技能和合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3.恒定性规则。

恒定性规则一般与道德内容有关,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经常有肢体接触,因为常会听到教师的要求“不许打人”、“要与同伴友好相处”、“要礼貌谦让”、“不能争抢玩具”等,这些都属于恒定性规则的范围。恒定性规则是不能违反的,如果幼儿违反了这类规则,教师应该施以适当的惩罚。

(三)普适性规则与特异性规则

1.普适性规则。

是指使用范围极广,并且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规则,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社会性公德的规则,人际交往的规则。幼儿园的普适性规则诸如“轮流玩玩具”、“与别人分享”、“一起玩游戏”、“倾听”等,对幼儿普适性规则的训练应该提早进行。

2.特异性规则。

只在某一种情境下或者某一个活动中适用,使用范围非常有限。比如上文提到的“找个图形碰一碰”活动,教师会允许幼儿之间互相碰一碰,但是在其它的活动中这样的碰撞是被禁止的,教师会要求小朋友之间互相爱护。

三、幼儿体育活动中对违反规则的惩罚

(一)惩罚的必要性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违反规则是很常见的事情,有的教师会忽略犯规的环节。幼儿犯规其实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把握好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小小的惩罚,会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注重遵守规则并且加强规则意识。如果幼儿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却赢了比赛,规则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

当然,如果幼儿频繁违反规则或者根本无法遵守规则,教师应该考虑规则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比如在“小小篮球赛”中,教师制定的规则是:幼儿不能越过划定的线去投篮。结果在第一轮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没有投进去。于是第二轮活动时,幼儿为了赢得比赛普遍违反规则越过线。这样看来幼儿既投不进去篮、又犯规是因为规则本身是不科学的,这时我们就应该考虑规则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宜性。[3]

(二)替代性惩罚

幼儿阶段不宜使用过多的负性惩罚措施,可以尝试运用替代惩罚的措施。替代惩罚就是用其它的手段来代替惩罚措施,替代惩罚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集体讨论法:这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如果幼儿表现出不被接受的行为,教师可以将这种行为拿出来供幼儿一起讨论,这样也可以达到惩罚的目的,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内部加工,真正理解这个行为的错误之处,以避免以后受到惩罚。

第二种,暂停法:让幼儿离开当前的游戏情境,直到幼儿停止错误行为。

第三种,收回特权法:教师收回幼儿的某一个权利,比如说幼儿玩游戏的权利。

第四种,教师表达失望情绪: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表达失望情绪是非常有效的。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情绪理解能力,而且对于教师这样的“权威”角色,幼儿会检索自己行为不当之处,并减少错误行为的出现以避免再次让教师失望。

第五种,诱导训练:如果幼儿的违规行为伤害到了其他人,“成人通过向儿童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指出他人的伤痛并让儿童明白那是他造成的。”只要幼儿能体会到成人所解释的这种情绪,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来弥补错误行为,这种诱导对于小年龄段的幼儿也会起作用。

幼儿对规则的内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不是教师一表现出失望,幼儿以后就再也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可能过不了十分钟,幼儿又出现了先前的行为。所以,教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有技巧。

参考文献:

游戏惩罚措施篇(8)

惩罚是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同表扬、鼓励等一样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但在赏识教育、期望教育、尊重个性发展等大力提倡的今天,表扬、鼓励等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口中,惩罚却变得“羞答答”的,得不到原来应有的重视,甚至被等同于体罚。在幼儿园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育观念时更多地突出鼓励、赞扬、包容等,很少有人向家长说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中采取表扬和惩罚并重的方式。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所以幼儿惩罚教育应该得到正确的对待。

一、走出对幼儿惩罚教育认识的误区

1.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不能对其进行价值判断。

历史上很多教育家都非常肯定惩罚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于纪律作了专门的论述,指出“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他的发动的力量”。[1]他认为为了维护纪律,犯了错的人就应当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是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了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卢梭,带领我们发现儿童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也曾提出过相应的观点,认为在儿童犯错时可以更多地借助于物的方式而非人的方式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自然后果律的观点,强调用儿童行为的自然后果来惩罚儿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行为。我国古代流传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及早施教等观点也提倡在早期儿童的教育阶段要适当地采取惩罚这一教育手段,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甚至提倡体罚,认为体罚对于儿童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惩罚跟表扬一样,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不能说在幼儿的教育中运用表扬就是对的,就是好的,而运用惩罚就是对儿童不关心,就是不好的。惩罚和表扬一样,都只是手段,我们不能对其进行价值判断,随意给其贴上标签。

2.惩罚教育的含义并不等同于体罚或者其他侵害幼儿自尊的行为举措。

现在我们一提到惩罚就会跟打骂、体罚等行为联系在一起,其实对于惩罚教育而言,它的内涵远不是我们理解的这样狭隘。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很多形式的惩罚教育,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时,老师会及时地制止说不可以这样做;幼儿在游戏中没有遵循游戏规则,随意地干扰其他幼儿的活动时,老师会暂停他的游戏,给他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幼儿在商场里哭闹着索要某种玩具时,家长会让他明白这是无理要求,暗示他放弃这种行为,有的家长还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惩罚性措施之外,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频繁使用。

幼儿惩罚教育在幼儿园中也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手段。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惩罚表现为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说理教育、隔离、暂停活动、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形式,并不包括体罚。[2]我们应该改变原来的偏见,不要把惩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体罚和责骂,而是要注重发挥惩罚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手段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幼儿惩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它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育也有其特殊性的存在。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自制力比较薄弱,对于自身行为约束能力较差,行为和认识之间容易出现断层,这些特点导致幼儿在遵守规则和要求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单纯地依靠赏识教育,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显得比较淡薄,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幼儿的错误行为给予约束和纠正,因此惩罚教育很有必要。

二、实施幼儿惩罚教育的建议

前面论证了幼儿惩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惩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中如何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呢?我对幼儿惩罚教育的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一个前提:尊重幼儿。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思想,我们应该把他看成一个和成人平等的个体去尊重他,尊重幼儿是实施惩罚教育的前提。幼儿阶段,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对于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幼儿末期自尊心就开始形成了,有了高级情感的需要,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时应注意到这一特点,不仅要尊重幼儿自身的权利,而且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即要在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下,纠正幼儿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经提到,儿童的过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赞扬的时候,则他们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3]他认为这样有助于加强儿童对名誉的认识,如果儿童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了就会努力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如果儿童当众受到批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名誉了,破罐子破摔,以后的批评也就不会轻易对他产生作用了。这对我们目前的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很多老师都很头疼班里有些孩子“油盐不进”,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自尊心在频繁的批评面前已经伤痕累累,于是不在乎老师或成人对他们的看法。幼儿都有颗七巧玲珑心,他们会敏感地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不是喜欢的,曾经有一个幼儿当面对我说:“闫老师,你是老师里面最丑的。”我很惊讶地问他原因。他说:“因为你不喜欢我们,不跟我玩,不亲我,不抱我。”当时的尴尬和惭愧我一直记忆犹新。我们面对如此天真、敏感的孩子,在实施惩罚教育之前,请把孩子看成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个体,尊重他们。

2.两个原则: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适度原则。

幼儿惩罚教育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期是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理发展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如小班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较为明显,是非观念比较薄弱,并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自我约束力差,想象同现实容易混淆,容易出现认识和行为的不一致,等等。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在面对幼儿的错误时,就要首先弄清楚幼儿的动机是什么,是出于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惩罚教育的形式来纠正幼儿的行为,可以多采用直白语言、表情暗示和暂停活动等形式,这样幼儿比较容易理解,惩罚教育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大班的幼儿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幼儿社会化程度较高,在面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选择惩罚教育方式时就可以更多地采用说理、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隔离等方式,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适度原则,对幼儿实施的惩罚教育应该掌握好度。对于孩子一味地采用惩罚或者是表扬都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度,恰当地处理好鼓励和惩罚之间的关系,综合各种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3.惩罚需谨慎。

惩罚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教育手段,本身蕴涵了对幼儿行为的不认同,如果实施得过于频繁或者过重就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格外谨慎。

首先,要明确惩罚教育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针对道德教育。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对于孩子在知识学习方面的错误是不应该实施惩罚的,因为让孩子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掌握是教师的职责,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错误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老师的失职,教师就没有权利针对这一方面的错误对孩子实施惩罚。只有当孩子在道德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教导孩子,这一观点对目前的惩罚教育的实施仍具有指导意义。在幼儿教育阶段,惩罚教育的主要实施范围是在道德行为方面,如幼儿跟同伴之间的交往问题、违反活动规则干涉到其他幼儿的行为等方面,而对于幼儿的某一知识或者技能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地选择惩罚教育来对待,而是应该反思我们给幼儿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然后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和教育,避免让幼儿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惩罚只是手段,不要为了惩罚而惩罚。在幼儿教育阶段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只要幼儿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行为就达到我们的目标了,不要把惩罚本身看得过重。另外,在惩罚过程中还要让幼儿明白惩罚的原因是什么,年龄越小的幼儿应该说得越具体,让幼儿知道自己是因为哪些行为受到了惩罚,这样有助于幼儿认清自己的错误,达到惩罚教育实施的目的。

4.要做好家长的协调工作。

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争取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对于幼儿教育工作有重要影响。幼儿大多是家里的独苗,被众多的大人捧在手心,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面对家长的极度重视,我们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注重跟家长的沟通、协调,让家长清楚地知道我们对孩子实施惩罚的原因、具体措施和效果,争取家长的认同和协助,避免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及时沟通,家长听信幼儿的一面之词,对教师产生误会,造成对于工作的不良影响。

游戏惩罚措施篇(9)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公路畅通,日本颁布实施了第二次修改的新《道路交通法》。来自日本警察厅的统计表明,新法规已初见成效。在实施后的3个月,因开车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比前年同期下降了48.7%,仅为217起。

游戏惩罚措施篇(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汉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为了让外国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学习汉语,趣味教学就成为许多对外汉语老师关心的问题。王芳认为,趣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灵活的教学技巧等,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①。

1.什么是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就是所谓的“游戏教学法”,“游戏(语言游戏),广而言之,指外语或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狭义而言,可指在外语或二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游戏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和练习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达到外语或二语教学效果”②。课堂游戏最大的作用是消除学生在学习枯燥知识时所产生的畏难及抵触情绪,在轻松的环境下帮助学生克服负面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努力掌握语言知识。

2.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原则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但在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教师选择的课堂游戏要与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相匹配;游戏使用要适度,过多使用会导致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需要充分备课以避免游戏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游戏规则要简单明了,使全体学生参与游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案例展示

案例1:拍三令。

人数:5―15人,适合小班教学。

游戏规则:所有人围成一圈轮流数数,当遇到3和3的倍数时,就以拍巴掌表示,数错或拍错都要接受惩罚。

惩罚措施: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惩罚措施,如背诵课文、组词造句、即兴演讲等。

游戏说明:各阶段学生都适用。比如零起点学生可以在学完数字以后开展,结合课文背诵,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熟悉用汉语数数,还可以完成枯燥的课文背诵,一举多得。

案例2:萝卜蹲。

人数:3人以上。

游戏规则:每位学生代表一种蔬菜或水果,将相应的蔬菜或水果的图片带在身上。老师发出开始指令:“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西瓜蹲。”代表西瓜的学生要马上接上:“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完……蹲。”同时配以下蹲的动作。做错或反应慢的学生将被罚下场,最后留在场上的学生获胜。

奖励措施:教师可给予获胜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中国特色小礼品为佳,如中国结、剪纸等。

游戏说明:对实物名词的教学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快速直观地记住所学词汇。适用于各阶段学生。

案例3:故事接龙。

人数:15~30人,人多可分组。

游戏规则:教师给出故事开头,然后学生轮流将故事编下去。若分组进行则可以选出讲故事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游戏说明:该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汉语表达能力,可在口语课或读写课上使用。情节生动的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

案例4:老狼老狼几点了。

人数:10人以上。

游戏规则: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扮演老狼,其余学生扮演小白兔。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圈来表示小白兔的家。“老狼”背对着“小白兔”,“小白兔”围绕在“老狼”身后,一起拍手喊:“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在老狼前面展示时钟道具,“老狼”根据展示的时间用中文回答。比如教师展示的是“十二点”,“老狼”回答之后,就要转身捉“小白兔”,大家要赶快往“家”里跑,被抓到的小白兔继续扮演老狼。

游戏说明:这款游戏适合教外国小朋友,适合练习具体时间的表达,比如“……点零……分”、……点……分”、“……点半”、“……点(一或三)刻”等。

4.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使用课堂游戏时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把控游戏时间,以防游戏气氛过热或过冷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各游戏适用的人数不同,如遇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还需要注意各国的文化习俗,避免触碰留学生的文化忌讳。

注释:

①王芳.趣味教学方法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15(8).

②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监委会工作汇报 下一篇: 户籍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