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2 21:32:57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是商贸物流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商贸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一项重要利润来源。作为大型企业物资采购的潮流模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发展、提升水平,开展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对做强做大商贸物流企业,推进集团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发展状况

集采配送是指对集团系统物资采购与物资管理进行集中管控,通过统招统签集中采购、统筹协调统一配送,发挥集团系统规模优势、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集采配送涉及主体主要包括集团公司、商贸公司和项目单位,集团公司是管控单位,商贸公司是具体执行单位,项目单位是采购单位。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招标采购、合同谈判、合同签订与执行、咨询服务、质量控制、催交催运、运输配送及商业索赔等。业务采购执行的方式包含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采购等。在采购管理方面,集团系统可以进行分级管理,对重要和具有大集中优势的可进行一级管理,对具有区域性优势的进行二级管理,一、二级集中采购可以统一操作平台。对于不重要和不具规模优势的零星采购,进行三级管理,并由最初的分散采购逐步减少过度到全部实行网上采购。通过分级采购管理,最终实现全部采购活动在系统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真正达到集采配送集中管控的目标。

总结借鉴先进企业经验,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体制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内外大型企业不约而同地走向这一体制。提高采购管理集中度、扩大集采范围、提高集采比例是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的发展趋势。当前,集采率50%以上为央企达标指标,70%以上为央企先进指标,90%以上为国际先进指标。

以一家集采配送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的商贸企业为例,16个月组织一级集中采购统签物资招标标的累计452个,采购额31亿元,对应可实现的集采配送收入(扣除相应的招标收入、含运费)14676.2万元。在启动集采配送业务的当年度,共完成一级集采配送共259个标段,概算总金额23.70亿元,中标总价17.85亿元,累计节约资金5.85亿元,平均节资率为24.68%。通过开展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业务,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充分体现了阳光采购原则,实现了集团系统各单位与商贸物流企业的“双赢”。

二、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常见问题

利用集团化物流平台采购渠道,大范围地进行批量化集中采购,开展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基层企业采购成本,促进归属集团母公司效益最大化。但在集采配送业务推进过程中,也常见一些问题,需要在业务发展中解决。

1.资金问题。一些项目单位预付款不能按时支付,导致供应商不能按时交货。或者交货后,一些项目单位不按时支付到货款,个别可能出现诉讼纠纷法律风险。配送单位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配送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处理协调,造成不仅交易成本上升,而且影响合同执行与结算,对项目经营造成影响。

2.招标计划准确性问题。项目单位可能会因为供货范围有调整而无法有效签定技术协议,合同执行中也经常出现供货范围变化,导致合同频繁变更,合同执行效率低下。

3.招标方式问题。招标结果更多的是低价中标,如果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或者没有合理利润空间,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有个别供应商在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及供货阶段恶意违反合同条款导致商贸公司和项目单位蒙受损失。

5.统签物资未能集中采购问题。对于集团统招统签目录内物资,个别项目单位钻取政策漏洞空间采取变通方式规避集采配送渠道,导致本该集采物资无法进行集中采购,有悖于集采配送业务初衷。

6.采购计划上报问题。在政策约束监督尚不到位时,个别项目单位没有按照集中采购目录文件要求上报采购计划,将集采物资自行采购。

三、做好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的对策

商贸物流企业要紧紧围绕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发挥专业优势,挖掘集团系统内和系统外两块市场潜力,协同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服务,积极寻找工作路数促效益,努力探索创新模式抓管理,分析商贸物流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通过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提出方案,优化发展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为集团系统提供有效的物资保障,通过集中发挥优势,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1.加强集采范围扩展。根据市场和业务发展现状和方向,大胆创新业务思路理念,“向设计要效益、向施工找效益、向工程管理挤效益、向厂家追利润”。以全寿命周期性价比最大化为采购理念,在现有集采配送目录范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持续摸索,以是否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水平、是否有利于内部资源优化降低成本、是否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将更多的能够批量采购与形成规模优势的物资纳入打捆招标和统签范畴,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同时开展设备成套供应业务,规范管理,延伸服务环节。适时对集采配送物资进行“档案管理”,对设备物资进行跟踪服务。

2.加强标准化管理。采购与物资集中管控业务要得到稳健快速发展,在体制和机制、制度和标准以及信息化等方面要狠下功夫。加强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制定与物资管理相匹配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搭建起完善的管控体系,理顺系统多方关系,顺畅各项业务流程,提高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制定集采配送物资购销合同统一范本、技术规范,规范集采配送业务细节。开展集采配送物资采购标准化工作。成立物资标准化项目组,负责通用物资采购策略和采购技术标准的编制、审核工作。按照物资采购标准化时间进度表,结合产品特点和采购现状确定统签物资的采购策略;组织抽调具有丰富招投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经验的人员编制标准化技术范本;根据不同物资分类,组织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对技术范本进行会审,根据相关意见进行修改;在集团公司系统内征求意见并修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加强措施保障,推动统签物资采购策略和采购技术标准的制定出台,通过优化和完善采购管理,向物资采购标准化要效益,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采购模式,如通过年度供应商资格预审对供应商进行优化选择;通过采用年度合格供应商邀请招标方式,实现月度打捆招标、分批次报价确定中标候选人的形式,有效地提高采购计划准确率,大大降低招标采购成本。不断完善招标方式,使价格和质量能够合理平衡。

3.加强考核监督管理。各级采购目录的具体实施,按不同的采购层级,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系统),使物资采购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计划性更强。同时,采购工作从信息收纳、计划提报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行为的具体实施、采购的最终结算、采购计划的核销……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出台相应制度加以保障,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政策文件的贯彻执行。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2)

在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业的产能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很多煤矿被大型煤炭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整合改造,其部分物资的采购一般也由集团集中采购,采购级数和采购主体增多,如何协调物资供应、提高供应管理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安阳鑫龙煤业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的阐述,希望对整

一、安阳鑫龙煤业供应情况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龙煤业)为原安阳矿务局改制而来,2007年成为永煤集团控股子公司,2008年底成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旗下豫北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鑫龙煤业下设红岭矿、主焦矿、龙山矿、大众矿和果园矿5对生产矿井。

在河南煤化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框架下,根据永煤公司规定,物资采购严格推行“三分离”(即监督权、管控全、操作权)和“三集中、五统一”

(即市场信息集中管理、采购资金集中管理、专业队伍集中管理;统一内控运作机制、统一采购计划管理、统一储备物资调度、统一对外规模采购、统一内部市场协调与对外营销运作)的现代物管模式。

鑫龙煤业物资实行月度计划申报,物资采购分为集团统管与授权分购,即大批量/金额物资由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统一集中采购,其他构不成一定规模的授权鑫龙煤业采购,鑫龙煤业再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零碎物资授权矿上自购。

二、存在的问题

“统管”有利于发挥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分购”有利于发挥采购的灵活性,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整体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但在鑫龙煤业被控股初期该物资统管模式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一定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区队计划计划参数不准确。计划是物资采购的依据,在整个采购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限于时间紧迫和基层区队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往往上报的技术参数过于简单,不能把需要的功能准确描述出来,给采购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采购主体多,计划审批周期长。目前鑫龙煤业采取月度计划,计划每月从区队上报需要经过矿供应科、鑫龙煤业供应处、永煤供应部后上报到河南煤化供应部,然后逐级批复计划,采购主体达到了四级,计划从上报到审批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审批周期长,物资供应的及时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物资采购主体不明确,催货麻烦。鑫龙煤业实行月度计划,月度招标,由于采购主体多,审批和采购周期长,而且初期沟通不充分,使用矿无法及时掌握所报计划哪些物资由哪一级采购主体采购,哪个厂家中标,什么时间到货,而送货到矿的物资又是哪一级采购的,致使初期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三、采取的措施

鑫龙煤业经过一年多时间与永煤公司、河南煤化的磨合和对物资供应模式的摸索,针对物资供应中存在的问题,鑫龙煤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缩短了计划的周转时间,加强了各级采购主体与使用单位之间的沟通,物资使用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物资情况,提高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上下级间沟通。集团集中采购具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由于集团下设单位多,批次招标物资多,涉及单位多,在初期招标结束后中标信息不能反馈至项目单位,致使项目单位无从催货。有时货直接送到矿但是不知是谁招的标又是什么货物,矿上不接收,容易产生矛盾。

沟通是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精要之一,鑫龙煤业通过与永煤公司、河南煤化上级物资招标部门沟通,要求在他们招标后及时将中标信息传真至鑫龙煤业供应处,由鑫龙煤业供应处负责向矿上通知。同时要求在送货前要传真通知收货单位,这样理顺了上级物资采购部门招标后中标信息传递手续和送货程序。

2.二次核对技术参数。月度计划上报由于时间紧,基层区队专业素质不强,上报计划比较随意,技术参数简单,特殊使用要求表达不出来,给招标及供货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给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影响。

鑫龙煤业供应处作为鑫龙煤业的物资采购部门,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计划技术参数的二次审核工作,即当月计划上报后,将技术参数不全的计划打包送至相关矿,由矿上技术负责人对参数进行二次补充,并由矿机电矿长核实签字,然后将各矿返回的参数确认表统一传递至鑫龙公司机电部进行二次技术审核把关,确保计划技术参数完整,满足矿上使用要求。由于二次技术参数确认是在计划审批期间完成的,相比之前,合理利用了时间,缩短了招议标期间技术交流时间,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

3.区队计划考核。区队未实行计划考核之前,计划上报随意,技术参数简单,要求不明确,临时计划天天有。为了鼓励区队上报计划的准确性和主动性,紧跟集团公司快速发展对物资供应的要求,鑫龙煤业各矿对区队计划的及时性、准确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奖罚,并纳入了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行考核后,调动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计划申报变被动为主动,准确率明显提高,临时计划明显减少。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3)

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在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一直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被称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黑箱”。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正从粗放式逐步向集约化转变,成效十分显著,许多国企的采购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采购管理体制上来看,绝大部分国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优化改进流程,实施权力分置,开展激励约束等措施,实现了采购管理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和“责任明确,奖惩严明”。

近两年来,国资委要求国有集团公司加大集中采购力度,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供应链管理转变、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及不断创新采购管理等方法和手段,准确把握采购管理发展方向,尽快建立集中、高效、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针对国资委的要求,国有集团公司都开展了采购管理提升工作。把提高集中采购率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对生产类、建设类企业集团来说,提高集中采购率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集中管控,即建立集采电子商务式的B2B网站(简称电子采购平台),通过此平台来实施全企业的采购业务。

二、如何建立集团公司级电子采购平台

笔者根据的经验,平台的建设需做好如下几方面的规划。

(一)确定建设模式

首先需确定集中采购工作的基本定位,定位决定了建设模式。大型集团电子采购平台目前有三种建设模式:

1.集中监管,集中操作模式。这种模式属于“采购管理集中,采购行为也集中”,即所有下属企业的采购监管、采购组织、采购实施行为均集中在集团总部的集采部门。此模式适用于强势集团,即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管控力较强。

2.集中监管,分步操作模式。此模式下采购管理集中在总部的集采部门。但是集采部门仅负责采购组织,采购的实施由各下属企业的采购业务部门负责。此模式介于第一、三种模式之间。

3.集中监管,独立操作模式。此模式下采购管理集中在总部的集采部门。采购行为的组织和实施由各下属企业的采购部门独立操作。这种模式实际上属于“采购管理的集中,而非采购行为的集中”,即集团公司采购管理部门不开展具体的采购业务,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电子采购平台,按照统一采购标准、制度、流程和供应商管理规则,由所属单位具体执行采购操作的集中采购。此模式适用于松散型集团,即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管控力较弱。

(二)确定平台运营模式

需确定平台建设完毕后的运行模式,目前主要的运营模式有三种。

1.内部职能及纯服务式。此模式下平台仅行使内部职能,并为全企业服务。平台的使用不收取费用,定位在服务。

2.内部盈利加服务式。此模式下平台在行使内部职能并为全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对下属企业收取招标费、网站服务费等相关费用。

3.内部职能加外部盈利式。此模式下平台不仅对内部收取费、服务费,对外部的供应商也收取中标服务费、网站服务费等,这种模式更接近商业化网站。

我们只有先落实平台的建设模式及运营模式,才能确定平台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路线。

(三)确定平台的建设目标

对集团公司来说,建立电子化采购平台的目标通常有以下四点:

1.实现采购集约化。指集团公司采购管理由分散的职能管理向集中的统筹管理转变,达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的;

2.实现采购标准化。指集团公司采购管理由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向规范化管理模式转变、由企业内控采购管理向集团阳光采购管理转变,并保证平台的业务模式必须合法合规,达到阳光、透明、防腐目的;

3.实现采购电子化。 通过平台上采购计划、采购立项、采购寻源、采购过程的全程电子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4.实现采购科学化。通过平台价格库及其他分析工具,达到指导价格、辅助决策的目的;

在平台建设的准备阶段,应进一步细化采购平台的建设目标、方式和阶段性任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四)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实施路径,抓住关键流程和环节,分阶段有计划稳步推进。

2.先易后难、先大后全原则。前期工作应注重基础建设,不宜贪大求全,先从易处着手。

3.自上而下、以点带面原则。集团公司通过要求所属单位利用电子采购平成采购交易的行为,自上而下地推动集中采购的规范、阳光运作。推动过程是先试点再全面推广。

4.集中控制、分级管理原则。集团公司将统一采购管理制度,统一采购操作流程,统一集中采购目录,统一供应商网络,统一分类编码。管理体系可按多级法人的特点实行分级管理。

5.规范运作、阳光透明原则。通过建立统一采购制度和标准化体系,规范采购行为,保证所有采购过程阳光透明,所有过程有记录、可追溯。2013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0号令公布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平台的业务流程需符合此法令。

(五)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法论

平台实施需要采用科学的实施方法论进行。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调研、规划、试点、推广四部分重要工作。

1.调研。内部调研要充分了解下属企业情况、并传递新的管理观念;外部调研要针对先进企业的经验进行借鉴研究。

2.规划。在平台建设前期,应充分做好顶层设计和需求分析工作,全面调研、梳理各下属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以及主要采购方和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模式与流程要求,做到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做深做细。

3.试点。对于特大型企业单位,实施电子采购平台的风险非常高,先试点再推广是最佳的规避风险措施,而试点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就在试点单位的选择上, 一定要选择易于实施的单位进行试点。

4.推广。试点工作的开展起来的同时,就需要启动推广的工作, 推广要注重顺序,先二级单位,后三级单位,逐级进行推广,有实际困难的下属企业要采取协助、政策倾斜、延后实施等策略,保证整体的实施进度。

以上就是本人在实施电子采购平台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建议,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概念

电子采购平台:是一个集“全方位的资讯服务+多效的采购交易平台+管家式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采购协同工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采购企业可以采购信息,进行价格谈判,跟踪订单发货,评估供方绩效,分析采购策略,获取合作伙伴,了解市场行情信息等等。电子采购平台成功运行比较早的是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及行业化采购平台,例如中央政府采购网、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等,均是其成功的案例。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4)

一、集约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即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并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最大管理效益,进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

1、产业的发展需要以集约化管理为方向

国内外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人财物核心资源的竞争,而核心资源竞争关键取决于企业集约高效管理的能力。因此,当今企业均以科学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集约高效管理为方向,积极探索做强做大,持续、快速的发展新路径。

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是从计划经济的行政性公司转变而来,曾在公司制改制中完成了自身实体化改造,形成了集团公司本部为主体的利润中心和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成本中心组织架构,并在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集约高效为方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赢得了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2、集约化采购是集团型企业物流经营的首选模式

当今企业采购可分为分散化和集约化两大经营模式。一般来说,分散化采购具有管理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的特点,而集约化采购特点不仅与其相反,而且因有采购数量上的优势,迎合了商品经济“在不超出价格弹性范围的情况下,购买商品的数量与价格成反比”的购销规律,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以数量为优势的集约化采购,必然成为集团型企业首选的物流经营模式。

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其原辅料的采购成本占到产品总生产成本的50%以上。经过多年对物流采购系统的改造,完成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集成的整合,实现了采购成本从“1+1=2”向“1+1

二、集约化采购必须有良好信息、资源作支撑

集约化采购是以需求集中为前提的经营模式。但要成功运作集约化采购,还必须有良好的信息、资源作支撑,以形成完整的物流管理系统。

1、健全原辅料供需信息系统是基础

一般来说,企业原辅材料需求取决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但产品生产计划会受产品市场需求波动而发生阶段或整体性的变化;又同质原辅材料采购价格也会受市场供需变化和供需方关系的影响而变动。因此,集约化采购必须建立需求方品种、质量、数量、时间、地点为内容的客观信息系统和建立已合作供应方历年供应批量、同期价格及付款方式等各项相关技术参数为内容和未合作社会供应方诚信ABC划分为内容的客观信息库。以保证采购的有效性、及时性和最佳性。

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在建立需求方客观需求信息系统和供应客观供应信息库的基础上,通过集约自身需求,比照判断纵横,形成了采购的决策依据。

2、建立资金统一调配使用是条件

资金是供需双方实现商品交换的重要条件。集中采购方因需求单位资金分散管理,而又使用不均情况下,一是因受采购付款条件影响,难以做到及时采购;二是要保证及时采购,将不合理地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因此,集团型企业的采购资金必须是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方能做到合理使用。

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通过建立集团层面的内部资金往来结算中心,实现了对下属企业资金的集约化管理,由于统一调配使用,既有效地提高了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又同时满足了集团集约采购所需资金的统一支付。

3、专业部门协同配合是保障

集约化采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质量、技术、生产、供应、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领域和相关部门,如何形成共识,把握有效采购时机是个关键。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由企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的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采购相关工作事宜,做到具体事宜部门负责,重大问题集体评审,最后决策领导拍板,来保证采购工作的有序推进。

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在分管领导的牵头下,以生产物流部为主,各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把关,有效地保障了集约化采购的科学决策。

三、集约化采购必须有科学的采购方案

如果建立集约化采购物流管理模式,解决的是采购战略问题,那么重要的采购战术问题必然是制定和实施具体的采购方案。只有战略和战术相配套,才能凸现集约化采购的先进性。

近几年来,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在集约化采购上面对世界经济动荡,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经历了原辅材料采购市场波动挑战,形成了以下的体会。

1、必须要有市场化的采购思路

集约化采购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的宏观形势和每一项集约材料的微观信息,以市场化思维来确定采购的总体思路,即做到“应变而变”。例如:2007年,集团公司分析了部分纸箱、塑料袋、纸盒和标贴略有上涨,但总体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基本状况,制定了“扩大原辅料供应商范围,实现公开竞标”的采购思路。通过组织80多家包装材料企业的竞标参与,成功地降低了采购成本达230万元。

同年,又对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如砂糖、棕榈油、味精、葡萄糖制定了“利用集团资金优势,集中择机采购”的采购思路,成功地降低了采购成本达110万元。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本集团公司面对受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影响,国内生产和服务成本急剧上升,导致原辅料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的不利形势,制定了“绕开现有的老供应商,开展新供应商招竞标”的采购思路。

为此,2008年采购资金同比节约量达到643万元,2009年采购价格仍达到2/3同比保持下降、1/3增长低于市场增幅的业绩。有效地稳定采购成本,抵御了通涨风险。

2、必须要有科学的采购方式

降低和锁定采购成本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产品制定和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采购方式。

例如:2006年,砂糖走势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国际食糖市场创下25年新高,中国食糖市场价格也创出历史新高,2月份冲到80年代以来最高价,接近5700元/吨,比2005年最高价还翻了一番。

根据这一形势,集团公司就砂糖采取了四种方式相结合的采购形式。

(1)择时购买

根据数据资料,每年砂糖的新榨季(12月―4月)价格相对较低,因为这时旧砂糖库存还未消化完毕,新砂糖已经产出,市场供应量相对大于需求量。然后砂糖价格会因库存下降而逐步走高,到7、8、9、10月价格相对较高,高低价格一般相差400元/吨―600元/吨。

根据这一分析判断,本集团公司利用资金优势,选择在2、3月份(择机)进行了大批量(批量)采购,有效的锁定了砂糖的采购成本。

(2)多家采购

砂糖的供应商具有一家独大的明显特点。这部分独大供应商目前以其供货的保证和规范的服务,已赢得了大部分采购商的青睐,但也因为供应的垄断性增强了供货价格的刚性要求。而与其共存的小供应商虽然在紧销时供货难以保证,但其货源充沛期的价格灵活性确远远大于独大供应商。

在这种情况下,本集团公司根据比价采购的原则,在保持与大供应商采购关系的同时,在市场货源充沛期积极与小供应商接触谈判,保证了最佳的采购价格成交。

(3)产地购买

广东、广西两地是砂糖的产地,在当时价格走高的情况下与上海市场的差价在200―300元/吨左右,而从产地到上海的运输价格在150元/吨左右,这样就有50―150元左右的地区差价。

根据这一情况,本集团公司果断的从产地购买了一批砂糖,通过船运,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给了各品牌公司使用。

(4)国家竞拍

每年,国家都会根据砂糖的产销情况,进行3―5次不等的国家储备糖竞收(拍)的举措,意在调控砂糖的价格,使之趋稳。

本集团公司根据这一信息,由于积极前期准备,顺利参与了竞拍,并以每吨砂糖集约成本450元左右的低价,实现了交割。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采购活动,本集团公司在当年共节约了砂糖采购成本达50.47万元,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采购风险。

3、必须正确把握集约化采购的“惟价格论”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采购成本和采购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非是集约采购工作的“全部”指标。采购实践证明:没有对供应商成本的客观估算而盲目压价,会使供应方无法接受而导致采购失败;没有取得供应商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承诺的低价位采购,还可能成倍地增加了采购成本。

因此,无论对哪一类入选的供应商都必须通过实地调研来取得该单位技术质量、运行效率、服务水准及财务状况等第一手信息,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估的依据,从而对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作出客观的成本估算,以保证公开市场采购,达到合理的批量低价效果。

4、必须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

集约化采购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本集团公司通过三个关键点的管理,来保证向生产企业原辅料供应的质量、数量和期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编制采购计划

计划的编制是实施集约采购的基础。必须具有需求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编制程序如下:根据生产企业分月分品种的年度生产计划,编制所需原辅料的采购使用计划书;根据采购市场行情变化,在对所采购物历史价格轨迹和当今价格趋势的分析基础上和确定采购方式、编制采购预算,形成详细采购计划;根据集约采购组织管理程序,采购计划经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和使用企业审核修改后,形成具体采购方案。并由集团公司决策层作最后审定批准;根据决策层审定批准书,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统筹资金,生产物流部组织实施采购。

(2)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是实施集约采购的条件。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诚信、规范、优质、高效等特点。具体选择方法如下:通过网上和有关方面推荐等途径选出第一批供应商名单;要求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和应具备能反映其质量保证的“几证”,第二次筛选后符合我们要求的进入招标范围;投标及应标书的开启后,对新供应商进行“百分制”评估(包括企业情况介绍、生产能力、设备情况、质量管理手段等等),第三次筛选“入围”单位;实地考察与综合评分结合后,第四次筛选确定合格供应商。

(3)监督与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是实施集约化采购的保证。成功的采购不仅需求建立在依法签约、履约的基础上,而且必须建立在供需过程对应,最大限度满足需求利益之上。因此,必须由相关部门加强过程监察,并及时将监察情况反馈决策层和执行层,以保证采购的高效实施。具体监督检查内容如下:有关原辅材料采购制度的执行情况;原辅材料采购比价择优情况;集约采购和评审小组评定的合格供应商和核定价格的执行情况;集中采购、供应的业务在企业的执行情况。

四、做强集约化采购必须建立两个外延

1、采购战略联盟

本集团公司在集约采购实践中体会到:社会性采购带来的是良好的选择性,但缺乏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缺乏紧缺品采购的保障性。而有效的采购必须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为条件。

因此,本集团公司在社会性采购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优秀的供应商,共享资源优势,共谋发展之道,建立合作稳定,末尾淘汰的重点原料采购战略联盟,有效地满足了集约高效的采购。具体做法如下:以供应方客观信息库为基础,划分诚信ABC,其中A类为主、B类为副、C类为候补,建立采购战略联盟;以需求方所需求物的品类、质量、技术、需求数量和时间及历史采购信息库为基础,借助当今同质价格走势信息,与联盟成员单位建立相关信息通道;通过信息通道的沟通,为双方在相对价格低位时做好必要的战略储备,共同抵御潜在供需风险奠定基础。

2、集约采购平台的共享

集约采购以量为优势,做大采购平台,既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又可提升平台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以本集团公司集约采购为主体,扩展到系统兄弟集团公司共同开展共性项目的集约采购工作,增强同供应商谈判的砝码;以本集团公司集约采购管理方式为基本运作模式,利用现有集约平台,开展“统谈分签”的采购工作,增强采购的灵活性。

五、本集团公司集约化采购取得的成效

2004年以来,笔者所服务的集团公司通过集约化采购的探索和尝试,以采购为主的物流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购时间和资金的节约

从2004年至今,通过集约化采购共节约各类采购资金8000多万元,不但直接为集团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保障了供应,保证了生产。同时,集约化的管理模式整合和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使流程的设置更加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采购管理的效率,也间接地为集团创造了经济效益。

2、集约采购的品种和方式不断扩大

集约化工作开展以来,集约化采购的品种和规模不断的扩大,从最初的7个品种扩大到如今的20多个大类,目前集约采购资金已经占到整个集团全部采购资金的80%以上,共性材料的集约已经接近100%。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5)

集团公司中物资的采购、使用与管理,需要遵循相应的集约化、协同化物资管理规范,对企业内部的物资需求、物资采购计划、物资使用、物资库存等状况进行监察、审计。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网络监督管理平台,可以对企业的多种备品备件物资、周转设备物资等,进行网络化处理、分类与存储,并实现对现有物资资源的灵活性分配与调用。

一、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的工作原则

1.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管理原则

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主要包括总公司、省级公司、地级公司等管控主体,不同企业分别负责物资采购的不同环节。其中总公司负责对采购的物资类目、物资产品等作出规定,并向省级公司、地(市)级公司提供招标,以规范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分、子公司根据省公司的物资采购要求,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使用需求、采购清单,编制采购目录、采购产品类别、采购方式等内容,严格对采购物资的类型、数量与质量等作出管控,具体采购管理流程为:首先总部制定统一的物资采购类目、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出具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指导意见。之后省级公司、地级公司依据采购指导要求,对自身需要的物资进行招标、非招标采购,招标采购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完成。对于采购目录中不存在的物资种类,包括项目建设、监理等物资,则可以采用特定来源采购、竞争采购等方式,集中对其他物资类型进行采购和管理。

2.集团公司的物资使用管理原则

集团公司对物资使用的现代化管理,会依据企业内部现有的物资管理制度,进行物资主管部门、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协调,通过对整个集团业务程序、物资使用状况的核算,加强生产过程中重要物资数据的搜集、报备与使用管控。在各种备品物资使用之前,要遵循统一申报、集中管理原则,详细拟定经营项目、业务开展的物资使用计划,对已经入库的物资按批次,做好使用规划与管理。之后向本单位上级部门报备,有关使用物资的类目、数量与时长等数据,以便于其及时从网络平台中,将库存中的物资进行扣除,而那些稀缺物资可以通过跨单位、跨平台来完成调配。3.集团公司的物资库存管理原则在集团公司入库物资、库存物资的管理中,要严格依照《物资仓库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以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仓储物资管理工作规范》,对企业内部的经营建设、备品备件物资等,进行入库验收、物资鉴定与库存物资管理,以尽可能保证物资收、发数据的一致性。(1)一般在物资采购、调拨入库完成后,可借助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网络监审平台,对现有入库物资进行统计、分类与存储,打印物资交接单据、验收单据与调拨单据。(2)对于入库物资、库存物资的管理,需要先对入库或结余的物资进行鉴定,核对物资的品名、性质、规格、数量等资料,编制物资审批与保管申请表,以保证监审部门、供应商的信息协同。(3)将已经入库的废旧物资、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检测与分类养护,清理那些不存在使用价值的报废物资,填写废旧物资交接单据,移交废旧物资至后勤部门进行处理。

二、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使用与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集团公司缺乏完善的物资监督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在物资采购的流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采购管理漏洞,如对于尚未签订物资采购合同的项目而言,在物资采购供应商、采购价格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使得物资采购出现价格过高、品类过于单一,以及采购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其次,对于生产物资的使用和库存管理,各企业监审部门缺乏物资成本核算、库存管控的协调机制。比如某些紧急项目或业务的开展,会在短时间耗费大量资金,进行使用物资的备品备件采购,在物资保管、养护与存储方面的资源消耗也会不断增多,由此导致物料成本、库存物资堆积量的增长。

2.集团公司物资管理流程的计划性不强

现阶段集团公司的各种物资,从采购入库、物资使用、库存积压到报废处理,仍然处于单节点物资统计核算、存储与管理的阶段,缺乏计划性的物资管理流程。在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尚未形成闭环情况下,不同监察部门、审计部门通常各自为政,对现有物资采购入库、物资使用、物资库存、物资报废等数据,进行统计与管理,不同物资管理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而且由于某些企业,尚未引入网络化的物资信息管理模式,在物资数据采集、统计分类与存储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资资源较多,得到的物资管理结果准确度也较低,这使得库存盘点不及时、物资积压等问题频频出现。

3.集团公司的物资鉴定、库存管理不严

对于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而言,企业领导更加注重日常业务、生产作业与财务审计活动的开展,忽视企业内部各种物资的查点、使用与存储管理。在企业采购或入库物资总量较大情况下,企业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往往只对物资的规格进行鉴定,包括物资品名、规格、合格证与数量的管理,缺少对物资质量的检验。所以从物资管理实践方面来看,企业领导层重日常业务经营、轻物资管理的问题严重,多数企业对产品仓储的管理不严,在物资入库、出库与存储方面,没有对现有库存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录入。

三、监审联动机制下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的网络化架构搭建

集团公司的网络化物资管理监审平台,主要包括生产物资需求管理平台、平台基础管理、统计数据查询等组成部分,不同物资管理模块分别负责管控不同的物资业务。首先,集团公司物资的平台基础架构,为产出资源的入库、使用与管理提供支持,存在WindowsServer系统、数据库、人员权限管理、云计算平台等软硬件模块,能够形成物资后台管理、用户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其次,作业项目物资管控平台,包含月度物资计量(计划)、月度物资确认,以及入库物资、出库物资、库存物资的匹配与管理功能,通常负责开展入库/出库物资审查、发货物资匹配、仓库库存物资管理等业务活动。最后,统计数据查询为生产物资管理的监控平台,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物资使用与库存状况,进行物资需求、物资月度计划的查询,以便于拟定完善的生产物资管理规划,具体网络物资管理架构如图所示:利用网络化物资管理监审平台,开展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的主要流程为:(1)物资监管、审计人员根据导入的作业项目信息,进行每月物资材料采购清单、采购物料信息的确定,并与仓库中已经存在的库存物资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删除该采购物资,若匹配不成功则关联物资单价信息。(2)仓库管理员针对已经入库、实际出库的物资,更新企业库存中的物资需求数据,然后将更新完成的物资信息上报至公司项目物资管控平台,由上级领导再次确认物资需求计划、采购清单的匹配度。(3)对已经完成匹配的物资进行出库操作,并将出库物资的离库时间、品名、规格与数量等信息,上传至云计算服务器、后台数据库,以便于网络系统生成发货物资匹配界面、发货单据。(4)物资需求计划与信息查询。在集团公司项目或业务实施的过程中,物资监察、审计的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不同作业部门的实际需求情况,取消或增加现有物资的匹配计划,还可以在网络监控面板中,查询本月度时间内物资入库、出库与库存的数据,从而完成生产物资资源的灵活调度。

四、监审联动机制下集团公司的物资管理策略

1.制定企业内部物资管理协同联动制度

在集团公司物资集约化、协同联动管理情况下,要依托《物资仓库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对企业内部现有的物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与完善。首先企业领导根据不同作业部门在一段时间内的物资流转需求,制定具有层级化、业务关联的物资管理制度。之后针对总公司、省级公司的管理要求,统计物资业务执行、物资核算单据,进行备品备件物资的入库、出库、盘盈/盘亏数据的上传,由监察人员、审计人员核查后反馈至纪检监察部门,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2.加强物资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与数据共享

当前集团公司所构建的物资管理网络平台,通常依据不同作业部门的物资需求,进行项目物资模块、统计数据查询模块的规划。借助于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入库物资、出库物资、库存物资进行计量与台账管理,其中月度物资计量、月度物资确定等功能,负责对整个月度的物资备品备件,展开物资入库、出库、库存等的流转数据统计,包括物资品名、规格、数量、流转时间的统计与记录,并将物资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共享。之后,监察或审计人员对盘点后的物资进行再次审计与核对,及时整合与清理现有的物资库存占用、废旧物资。

3.完善集团公司部门职责划分与监审联动管理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6)

一、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分散采购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剖析

随着自身组织规模与业务范围的扩大,在各行各业中,不少企业开始形成集团化公司,即集团公司下辖各子公司以及三级公司。因为集团公司给各子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的不同,大多数集团公司的各个子公司都是各自为政,争先恐后地完成指标,集团内部形成市场竞争的分散局面。而基于子公司自身能力的缺陷,很多子公司的分散采购业务面临了不少难题,本文对各子公司分散采购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剖析如下:(1)采购计划制定困难,采购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基于自身能力的缺陷,子公司内部经常出现以下现象:销售部门不能及时做出销售计划,不能精确估计近期销售量,而由此产生的连带效应为:采购计划制定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即使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那么带来的库存成本与缺货成本都是很高昂的。采购计划制定的困难,公司对采购工作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这两方面综合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小批量多批次的客户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在物流运作中,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体。为了减少采购成本并获取批量折扣,就必然减少采购次数而增加单批次的采购数量,那么必然增加库存量而加大库存成本,反之亦然。各子公司为了维系顾客,无法处理好自身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的平衡,往往在接到小批量的订单后向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3)子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不完善造成采购工作的效率低下。子公司由于自身能力的缺陷,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各部门的信息不能实现及时方便的共享,采购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生产部门的原材料库存信息、工序间的临时库存信息,仓储部门的库存信息以及销售部门的近期销售量信息和预测信息等等,信息获取的困难与失真直接造成了采购工作的效率低下。

二、集团公司集中采购的模式设计与实施原则探究

以上的现状与问题直接影响到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的完成,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建议对各个子公司的某些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集中采购。但就目前实际来看,集中采购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主要是因为各子公司都是独立运作,各有各的供应商和客户网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基于以上障碍,本文首先进行采购模式的设计以及探究保障集中采购成功实施的原则。

(1)集团公司集中采购的模式设计。在集团层面中,建立总公司物流部,物流部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估、采购价格管理、招投标管理,负责汇集分子公司采购申请并对其进行调整,形成集团采购计划,并进行集中订购与分发。货物分发完毕后物流部根据各子分公司所做的贡献,对贡献最大者给予适当比例的奖励。在各分子公司层面,各自负责向总部提出采购申请,将本月采购计划:采购项目,数量,质量,最低采购价格等通过各自的私钥加密后发给物流部,物流部通过各自的公钥解密,将得到各子公司集中结算业务。各分子公司根据总部收货指令进行收货入库,反馈收货状况给总部。各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交叉,只能独自了解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如下图1所示:

(2)实施原则。第一,总部集中采购实施前的前期规划与认同获得是成功的基础。一方面,集中采购选定一个或有限几个供应商,负责全国或全球供应,取得规模优势,获得价格优惠,可以为子公司、用户部门欣然接受。但是,集中采购往往会改变供应商、品牌等,这意味着重新洗牌,而因为供应商选择是公司政治斗争的焦点之一,既得利益者的不同意见,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都会让集中采购遭遇磨合期。另一方面,在集中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各部门会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引发诸多矛盾。正因为集中采购的实施存在以上的障碍,那么总部集中采购实施前的前期规划、各个子公司的心理认同的获取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正确处理好总公司与分子公司的关系。集团只有处理好了与各分子公司的关系,才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进。母公司对子公司相互关系处理的基础是《公司法》;同时,鉴于出资者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的一致性,母公司应当主动加强与其他股东方的沟通来加强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既切实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又努力维护共同投资的子公司的利益;既遵照《公司法》章程、合资合同的有关规定,又建立起分权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第三,建立产品大类负责制,权责对应。在总公司物流部中,按照产品大类建立各个采购部门,如A产品大类采购部,B产品大类采购部等,实行部门负责制,权责对应。因为在大公司,签合同的人并不一定是履行合同的人,与供应商的合同签订后就移交给具体的采购人员,合同是否成功履行就成为另一个问题。在合作过程中作出要求:原则上哪个产品大类采购部对外签订采购合同,就由哪个采购部统一对外汇款,统一使用该单位票据,统一对外结算。

三、集团公司集中采购的实施方案探讨

1.对内措施。第一,整合各子公司内部资源,获取批量大的物料的信息。总公司物流部负责收集各子公司常用的采购计划,利用计算机智能分析软件对采购物品的数量等信息进行统计,找出批量大并且采购重复次数多的物料。批量大的物料适宜实施集中采购,多种少量的物料却不适宜。第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确保信息保密性。上文曾提到集中采购实施前获取各分子公司心理上的认同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必须缓解其消极情绪,建立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确保各分、子公司的信息不交叉。各分子公司只对总公司物流部上报信息,物流部负责保密。那么如何保证各分子公司上报的报表内容是真实的而没有被篡改,又如何保证各个子公司的信息不交叉呢?这就涉及到一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物流部与分子公司间的数据传递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将发送信息按双方约定的散列算法计算得到一个固定位数的发送信息的摘要。只要改动发送信息中的任何一位,重新计算出的发送信息的摘要就会与原先的摘要不相符,以保证发送信息的不可更改性。然后将该发送信息的摘要用发送者如子公司A的私钥加密,然后连同原发送信息一起发送给接收者集团物流部,而加密后的摘要即称签名。集团物流部收到签名后,用同样的散列算法计算接收到的信息的摘要,然后用子公司A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解密的结果摘要同前面Hash后的摘要相比较,如相等则说明接收到的信息确实来自子公司A。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保证了信息的不可抵赖性。最后集团物流部将得到的完整信息输入到信息系统,得出本月的贸易量、采购地点及采购价格、销售地点及销售价格、质量指标、资金缺口等具体信息。适合集中采购的原材料就可以按照采购的方案进行采购了。物流部的工作成员需严格恪守商业秘密,不得透露各子公司的相关信息,保护他们即得利益和现有的优势,各子公司只能够查阅本公司的相关信息。由于整个通信过程,所有的信息都采用了安全套接层SSL技术,实现加密传输,机密信息不外漏,确保了信息不交叉。第三,集中采购的模式的选择。至于集中采购的组织架构、具体做法,则取决于要实现的目标、任务、公司文化和整体组织结构。为实现集团采购业务集中管控的业务需求,集中采购包括以下几种典型模式:第一种模式为:集中订货、分开收货、分开付款模式。总部物流部负责管理供应商及制定采购价格等采购政策,负责采购订货工作,分子机构提出采购申请。前者进行汇总调整、下达采购订单,发收货通知单给分子机构;分子机构根据收货通知单或采购订单进行收货及入库,并根据入库单进行外部货款结算。第二种模式为: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的区别在于:物流部汇集子公司入库单,与外部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并根据各入库单与分子机构分别进行内部结算。第三模式为:集中采购后调拨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的区别在于:总公司物流部完成后续的收货、入库、外部货款结算处理之后,根据各子公司的采购申请,启动内部调拨流程,制订调拨订单并作调拨出库,子公司作入库处理,两者最后作内部结算处理。以上模式的选取,取决于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股权控制、税收、物料特性、进出口业绩统计等因素,一个集团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集中采购模式。

2.对外措施。一是了解公司的开支和供应商现状。由于不同分部/子公司对同一材料、产品的编码不一定相同,信息系统并没法自动汇总;有些材料或产品往往是与别的产品、服务打包采购,没法准确知道其采购额比例,这使得公司很难找到准确的开支数据。总的采购额如此,分摊到具体的供应商也面临同样问题。例如同一个供应商可能在不同分部用不同的编码、名称,供应商之间的关停并转使这个问题更复杂。所以总公司物流部的开支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即确定公司在各种材料或部件类别花多少钱、花在什么供应商身上,这也是开支分析成为采购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的原因。二是逐步缩小供应商群。开支分析的结果往往使公司采购主管大吃一惊:同一个产品,不同的分部在不同的供应商处采购,即使是同一供应商,采购价格、条款也可能不同,而且往往同一个产品有太多的供应商。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有较多的分子公司,供应商有多少就可想而知。缩小供应商群是势在必行的,但是采用标准化设计、选择优先供应商必然会牵扯到生产、设计、采购、运营、销售等几乎所有部门,所以逐步缩小的过程中必须处理与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另一方面总公司物流部可以与供应商签订长期有效的框架协议,可以确保大型工程建设物资的采购,减少或者避免意外的风险。三是加强供应商的培养和管理。由于在某段期限内只接受框架协议供应商的供货,如何督促供应商对协议保质保量的履行,便成为采购方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使得供应商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四是提高计算机对常态固化物资的采购率。总公司物流部对供应市场相对稳定、重要程度比较低的常态固化物资的采购,可以采用业务系统和交易系统自动处理的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效率高、错误少的缺点,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误差率。

参考文献

[1]刘宝红.集中采购的雷区[J].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08-2009

[2]董军,鞠颂东,黄树林.企业集团网络化物流模式的机制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7)

一、企业集团运营与管理模式改进的必要性

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其经营规模与组织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最终演变为大型企业集团,以规模效益和经营多元化展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集团惯于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式的集中管理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奏效,信息滞后现象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相应地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剧、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实时监控集团内外的财务状况,真正掌握全集团的资金资源,科学决策,规避风险。

笔者以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煤集团)为样本进行调研,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深悉该企业集团通过改革其传统的运营与管理分离模式,使企业管理更为科学规范,经济效益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川煤集团是以四川省国有重点煤矿为基础于2005年成立的一家大型煤炭产业集团。成立之初,由于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历史背景,运营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即公司的业务运行(涵盖仓储物流、物资供应与销售)系统和财务系统是互不相干的两套系统,且以手工操作为主,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

(一)会计核算方面

川煤集团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财务核算水平不一,财务部门与业务、仓储分离,按照业务流程,财务把取得的购销、仓储业务单证和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录入到财务系统,形成事后的经营信息历史数据,不能及时指导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事中控制。

(二)成本控制方面

由于业务和财务进销存系统各自独立运行,财务与业务信息分离,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难以协同,使得各项成本费用数据反映不及时、不一致,无法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三)内部控制方面

业务系统要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必须动态反映经营成果,而财务要稽核业务数据的正确性,需对仓储、业务等数据进行核对。由于业务和财务对企业经营活动处理的时点不同步,加之财务与业务的分立运行,造成财务与业务的不一致,等到会计核算发现业务单证数据错误时,业务系统可能已进入下个月的日常运行中,这样业务系统就不能在当期进行变更和调整。可见,财务仍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所形成的信息滞后,必然削弱对业务和仓储环节的及时监管。

二、企业集团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川煤集团公司管理层经过调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业务财务分离的运营与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将企业集团作为整体、将业务财务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日常控制与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的运营与管理模式。

(一)将购销业务、仓储物流信息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实现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日常控制与管理为一体

川煤集团的实践证明,有效途径是应用IT技术,以财务会计系统为中心(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监督)对采购、销售、生产、储运等经营业务进行同步处理和监控,实行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即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构造的IT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核算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建立基于业务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

(二)川煤集团实施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途径

川煤集团将分立并行的业务、仓储和财务信息系统整合接入集团信息平台,即首先建立健全采购供应、销售、仓储物流等业务系统的基础信息,然后与财务软件系统进行集成,集成之后,再赋予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不同的操作权限,从而在经济业务活动运行过程中,通过预设的业务流程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同步生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采购业务为例,在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平台中,采购、入库与应付业务的处理经过流程再造,业务处理过程优化为采购计划的拟定、采购发票的生成和采购入库单的录入以及应付账款的支付等四大环节。上述工作全部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形成的采购、付款和库存记录自动传递到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和账务处理。在角色分工方面,改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相互分离的状态,将两者进行适当的整合。各级核算点的财务业务数据集中到集团总部的信息系统中,这样可以实时监控下属各级核算点的财务、业务、物流运作情况,对核心业务进行事前、事中的监控。同时,运用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控制的集成一体化,达到物资采购、生产、销售、设备、计量、质量和人力资源等管理与财务管理高度集成,提供实时共享的、统一的财务信息,使全集团的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和可靠,确保财务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反映和监控。

川煤集团所构建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川煤集团初步实现了物资计划、采购、库存、销售、结算等数据的协调统一,实现了与集团其他信息化项目基础数据与资料的共享。从计划、采购、库存、销售到最终结算的状态及进度可实现实时查询;台账由以前的手工记录变为系统生成,经审核后系统记录的数据无法单独修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在系统中对某一时间段的库存物资进行比较、监控,实现采购、物流与资金占用等的有效控制与追溯。此外,在各业务部门准确录入数据的基础上,管理分析所需的大量数据信息都可由系统中方便地取得。该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前,每个月的销量报表均要等到次月初才能完成;而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被授权的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得跨公司、跨区域、跨部门的最新管理分析数据,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分析决策所需的信息。

三、企业集团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与一般企业不同,企业集团的管理难度更大,涉及行业更广,覆盖地域更多,信息化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在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财务信息化的目标从传统的核算、监督转向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运营、优化配置,以有效执行战略、实现快速决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管理信息平台使基于流程管理的业务处理过程逐步规范化,产生的内部业务数据自动传向财务系统,减少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使管理信息高度透明,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企业决策支持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为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多角度的查询、分析功能及手段,为其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运营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战略化的管理模式。

结合川煤集团的实践经验,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物资供应采取集权控制,从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企业集团下属诸多成员企业、诸多业务活动作为一盘棋来掌控。为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应改进业务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特别是在物资供应活动中,应尽可能减少采购级次,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获得采购的主动权,实现如下目标。

1.扩大话语权

企业集团将采购权集中于总部,实行统一采购,那么,只要集团公司不买,其下属子公司都不能买。这样,可避免供应商对下属子、分公司分头做工作,各个击破。

2.提高性价比

物资实行集中采购,由于采购量大,可获得批量作价的优惠。同时,减少了采购次数,也能节约运输等采购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

如川煤集团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之后,将原来的矿(厂)、子公司、集团公司的三级采购变为子公司、集团公司的二级采购。开发“统采物资采购计划自动上报”功能,将采购计划层层上报,汇总后的采购计划根据采购权限划分,自动分级,属于集团公司统一采购的,自动上报集团公司,属于子公司供应处采购的,则进入子公司供应处采购流程。这样,强化了集团公司在物资采购上的集权控制,也使得集团的利益在采购环节实现了最大化。该集团公司统采与原来子公司分散采购相比,采购同样总量物资,价格下降的空间达10%。

(二)库存管理应实行集约管理,从而优化库存

有效的物资集约管理,实现“最优化库存”,是企业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企业集团应采取平衡利库方式,改变库存中原有的种类重叠,同类物资多家储存、长时间占用资金的现象,实现有效调剂和资源共享,从而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所谓平衡利库,是指对实际库存和采购计划,通过自动和手工两种方式反复多次进行校正,平衡出采购计划,确定采购申请单的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一是预平衡,指由计算机根据上报计划与本地库存量和最小库存量自动平衡出预采购计划;二是确定平衡,指把预采购计划确定成采购申请单。实际情况中,可能有些预采购计划和实际采购申请单不符,可以手动修改预采购计划,从而确定采购申请单。当然,这种平衡利库方式需在本级库存及下级库存同时进行,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超储积压物资”形成的可能性。

(三)货款结算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从而使得债权债务清晰明了

1.创新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周转

电子汇票结算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新兴结算方式。电子票据瞬间到达,无在途时间,不存在在途资金;不需要人工取票或邮政快递,无取票成本;背书转让、贴现、到期承兑等都在网上操作,支付结算一目了然。因此,电子承兑汇票系统的使用能大大提高企业集团的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如川煤集团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供应商大都间距远,相关结算票据往往手续复杂;在途时间长,易丢失;签发纸质票据要求精准,作废率高,诸如此类原因导致每笔业务的取票成本高,使得财务核算根本达不到业务部门的需求。因此,该集团公司在网上银行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开通电子票据签发及接收功能,付款方在网上银行签发电子承兑汇票,收款方在网上银行签收。川煤集团的商业信誉度高,银行授信规模较大,提供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敞口较大。因此对外部供应商主要采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进行结算,约占该集团公司应付货款的80%。平均一年签发总额达5~6亿元,银行保证金30%,货币资金存款平均余额4亿元左右,成为该集团公司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之一。

2.尽可能采取自动付款方式,减少人为干预

自动付款是指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在采购业务发生后,由系统完成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的初步统计,然后自动汇总形成付款审批表,并根据对账结果自动产生付款单位、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的明细情况,最终结合系统选定的付款方式按时按量完成款项的自动支付。这种付款方式的使用,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使结算标准化。

在采用自动付款方式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1)分解采购发票金额,由验收单关联产生应付单(即采购发票)。选择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系统按付款时间自动分解发票金额,即一张采购发票的实际付款由多笔、多次支付完成。

(2)按付款时间统计集中付款。按付款时间自动汇总产生付款审批表,包括到期应付金额、建议付款金额、审定金额。系统在统计“应付款单位名单”时,对“对账结果”为“未对账”的单位不取数,未对账的单位则不能办理货款结算,而“对账结果”为“对账平衡”的单位就会出现在“应付款单位名单”中,通过系统的统计,根据应付款单位的性质、债务形成的时间、双方的交易状况等确定付款金额,实现系统自动付款的功能。

(3)设定付款方式。以最后审定的付款金额关联生成付款单,支付方式为承兑汇票为主,也可修订为其他付款方式。

(4)反写应付单,形成新的结算数据。按实际付款金额累加已结算金额,计算出新的未结算金额。

通过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工作,采取自动付款方式,一方面能准确掌握应付账款实际支付时间,使得“欠款”、“是否现在该付款”等结算信息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在此系统下,供应商对回款时间可做到心中有数,不用担心恶意欠款的发生。同时,结算信息公开透明能有效防止“糊涂款”、“人情款”等支付现象的发生。

3.通过系统设定预付款的自动冲销,便于分清应付和预付款项的结算

如果企业集团的预付货款发生的频率高,会计核算又未与应付款分开核算,则易导致资金性质不清;同时,有的款项虽然预付了,但并不一定先结算,导致结算时间混乱。那么,可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来解决预付账款的上述问题。具体可如下操作:第一步,对于每一笔预付款项的支付都由订单关联产生预付款单,在取得采购发票后入账时以订单编号为唯一关键字自动关联到对应的预付款单,产生结算记录,核销预付款单;第二步,通过结算记录再生成会计凭证,冲销预付账款。这样一来,预付账款余额存在有根有据,而且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性质清清楚楚,互不干扰,该付则付,该扣则扣,自动完成。

(四)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从而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

防范风险是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工作前提。特别是针对物资采购环节和财务会计系统,加强其风险的防范尤其重要。传统方式是采用纸质文件实施内部控制,通过人工方式开展检查和监督,难免出现不彻底、走过场的现象,内部控制成本高、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结合川煤集团的实践经验,首先,应全面排查风险防范点,从系统的起点到终点,从采购计划到货款支付,从普通员工到单位领导,进行全方位排查。然后,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通过建章建制和把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到系统中等方法进行防范。

其中,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系统的防范方式可量化、易执行。具体操作如下:一是设定权限进行控制。即对操作人员、操作模块、操作内容,实施的数据维护权、查询权进行限定,与己不相干的模块禁止入内,对其不提供操作窗口。如分管需用计划人员,不能进入采购模块;财务人员可以进入业务模块进行查询、数据引用,但不能具有数据新增、修改、删除权限等等。二是对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一方面固化关键字段或关键字,比如对采购数量、单价,一旦合同签订完毕,由此产生的订单、验收单、采购发票等,都不能突破合同载明的数量和单价,超过的,无论操作人员是谁,权限有多大,数据都不能录入,或者单据不能保存;另一方面,对风险业务实行多级审核或审批,不能一人说了算。三是对业务单据进行级次控制。单据层层下推,关联产生下游单据。上游单据控制下游单据,下游单据锁定上游单据。下游单据一经使用,上游单据不能被删除或修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业务处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融合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如采购、安全、资金、成本等,实现了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改变了过去“信息孤岛”状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面的动态信息,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得到全面更新和提升,员工素质不断提高,规范化的运营系统使得处于各个管理岗位的员工都体验到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企业竞争环境下,“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使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加快,销售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有效管理的即时效应及潜在效应必将会对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爱红.煤炭企业集团信息化管控模式研究[J].中国煤炭,2012(1).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8)

摘要:随着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在我国建设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招标投标对于规范市场竞争主体行为、促进公平交易、提高采购效率、节约建设成本、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近些年来,国内民用机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复杂程度不断加深,工程招标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多。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民航业一家跨地域、多元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机场建设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招投标管理与机场建设密切相关,这就迫切要求集团公司不断探索和实践机场建设招投标集约化管理,搭建本企业集团招投标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所属各机场建设招标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本文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以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招投标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必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并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实践。

关键词 :机场 建设;招投标;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29-02

一、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集团公司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是一家以机场业为核心的跨地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随着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发展,机场企业迎来新的建设高峰期。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投标管理直接关系到能否选择到综合实力强的施工承包商、货物和材料供应商以及工程服务商来共同完成既定的机场工程建设项目,关系到建设单位能否在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投资进行有效控制。

依据民航规划有关规定,机场建设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对于单个机场而言,分步建设的时间跨度往往是5-10年左右,在此期间,涉及工程采购的外部环境(如国家政策法规、供应商情况、市场价格、技术规范等)以及内部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采购从业人员素质等)均已发生较大变化。上一轮的机场建设采购经验无法为新一轮的机场建设采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导致每一次机场建设的采购都需要重新面对全新的内外部环境。然而,上升到拥有多个成员机场的机场企业集团角度来看,机场建设的周期则较短,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成员机场启动机场建设工程,这就将单个机场建设的全新采购上升为具有重复性、可参考性的重复采购,通过信息统计系统对单个项目的招标过程各环节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和总结,最终可以形成集团公司宝贵的信息资源。因此,通过加强对企业内部机场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依托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管理信息平台对于集团公司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

二、招投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项目招标采购程序化决策的需要

招标投标是规范选择交易主体,订立交易合同的法律程序,是一种规范化,有组织,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方式。同时,这种采购方式还具有一次性交易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要求招投标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在全面收集、整合信息的基础上,提升程序化决策能力,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采购目标的实现。

2、企业内部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既要充分发挥各下属单位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从整体考虑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从企业集团总部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从整体上对招标活动运行状态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主观认识、法规制度、权力制约、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增强招投标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这些总部职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信息管理功能的应用。

3、企业提升招投标管理核心能力的需要

在价值链理论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作为重要的支持活动之一,企业招投标管理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主动采集本领域的信息资源,培养信息分析能力,不断积累管理经验,最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核心能力。

三、招投标信息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信息资源管理意识不强

有些采购单位忙于完成招标采购任务,而忽视了招标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的管理价值,通常将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以及合同等重要文件在项目完成后全部封存于档案部门,没有及时将这些文件中所包含的大量有用信息提炼出来形成信息资源。

2、招投标信息采集不畅

由于集团公司成员企业较多,且具有跨地区、跨行业的特点,受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的限制,难以将招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用数据在基层单位进行分解、提炼并通过固定的传递路径进行采集整合为信息资源。

3、招投标信息统计水平有限

招投标信息统计工作还停留在基础工作的层面,没有能够很好的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还存在描述性统计分析较多、深度分析和综合性分析较少的现象。需要将招投标信息的管理从描述型向推断型转变、从事后性向事前性转变,使招投标管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提升参与招投标管理决策程度。

四、集团公司招投标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强化招投标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招标活动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集团公司在认真分析招投标管理目标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并不断完善招投标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内部管控机制和牵制机制,为进一步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招投标管理提供了内部制度保障。

2、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招投标管理指标体系

衡量企业招投标质量与效果需要借助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才能实现,集团公司招投标信息化管理首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分析管理为导向,建立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注重基本特征描述、内容具有系统性、指标数据易于核查等要求。

3、依托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招标活动从制定招标方案、公告、编制招标文件到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以及之后的开标、评标、定标,无不涉及到大量的有用信息,大量的招标活动使集团公司具备了获取丰富招投标信息资源的优势。基于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统计数据采集、整理和加工优势作用,集团公司以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为手段推动本企业招投标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该信息系统开发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在起步阶段,基础信息的采集应首先满足管理的基本需求,在企业内部各层级采购组织逐步适应和接纳的基础上,再由浅入深、渐进式的扩展信息采集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保密性原则,在系统的设计上必须满足保密性原则,使信息的内部传递和流转在可控制范围内进行。三是可扩展性原则,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公司现阶段的管理需要,同时还要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管理创新的需要,为未来管理水平的提升预留可扩展的空间。四是经济性原则,系统的开发不能盲目投入,开发过程要注重成本控制,尽量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好的管理效果。

五、集团公司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1、主要功能模块

集团公司根据管理需要,在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中设计了六个功能模块:建设项目库、招标库、招标计划管理、文件流转、招投标管理分析及系统配置等。

2、建设项目库维护

该功能模块要求各采购单位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以便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对启动招标项目的法定前提条件进行复核;采集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招标人、投资额、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完工日期等信息。

3、招标库维护

该功能模块要求各采购单位对项目委托的招标机构进行建档管理;对招标机构资质、委托协议情况进行复核;归集招标服务记录情况;采集招标机构注册资金、注册地、资质、委托协议等基本信息。

4、招标计划管理

计划系统是企业组织中用于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规范体系。该功能模块要求各采购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任务进行分解,配合工程进度要求滚动编制招标计划。系统同时采集招标项目的概(预)算金额、标段划分、拟使用机构、资格审查方式、招标方式、计划开始时间、专业类别、管理类别等信息。

5、文件流转

该模块是根据集团公司招投标管理有关制度设计的带有文件内部流转审批性质的功能模块,是对计划执行阶段各重要节点的控制过程。同时,该模块还可承担招标过程中诸多与招投标管理有关的重要统计信息的采集工作,是信息整合的重要渠道及编制各种管理分析报表的基础性模块。

6、招投标管理分析

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建立统计的信息功能更需要建立统计的分析与管理功能。借助该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招标计划、招标资料、采购成本控制等实时数据,同时又能够科学、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对具体项目的采购策略、采购绩效、异常状态等进行科学评价,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为企业招投标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服务。

7、查询功能

系统设计较为丰富的查询功能,提供多角度内部招投标管理信息资源搜索与准确查找,为各层级管理人员的不同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六、结论和建议

集团公司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公司现行招投标管理体系要求和发展方向,选择性的建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结合公司工程招标业务管理特点,形成招投标管理的程序化操作方式,实现工程招投标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践证明,通过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集团公司彻底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对招投标管理的束缚,极大的提升了招投标管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是推动企业实现招投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系统功能的实现更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各层级招投标管理人员的充分应用,因此,系统建成后应更加注重在企业内部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必要时应建立相关制度保障,避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而阻碍企业招投标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赵飚,臧岩,韩少华,招投标管理信息化的探讨,黑龙江电力,2008(6),404-405.

[2] 江怀西,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价值工程,2013(3),59-61页.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9)

系统计算出来的现在的采购周期为95天,而历史最好水平是75天。难道上ERP不但没有缩短采购周期,反而加长了采购周期?

工作效率降低了?

不久后,在金凯集团物资工作会议上,相关人员汇报说,ERP加长了采购周期。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公司,并且传到了信息中心。

“这是怎么回事?”金凯集团信息中心经理张忠诚尽管不相信这样的结果,但还是忧心忡忡,“这个问题使装备能源部很被动,信息中心的压力也很大。必须想办法找到原因,并尽快解决问题。”

项目组的张永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通过ERP系统来实现计划申报要比通过手工来完成更准确、更规范,应该可以帮助采购周期缩短3天;需求计划审批通过ERP系统来实现又可以缩短采购周期3天;计划汇总、平衡至少可以缩短2天;验收入库至少缩短2天。因此,平均采购周期应该缩短10天才对。”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确实是,尽管当时ERP系统运行已经趋于稳定,可平均采购周期却居高不下。

高明毕竟是久经考验的项目经理,面对这个问题他仍然很从容:“ERP系统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一定另有原因。”

缩短了10天!

项目组相关人员仔细地翻阅了当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查询验证结果显示物资平均采购周期报表是准确的,业务流程也是顺畅的。

会不会是ERP系统在对采购周期进行统计时口径发生了变化呢?

项目组马上去追溯当初物资平均采购周期报表的详细需求中对平均采购周期是如何定义的。

装备能源部的汪海回答说,原来采购周期起始点从物资需求计划被二级单位审批并提交至装备能源部算起,而现在,ERP系统中定义的采购周期起始点是从物资需求计划填报开始算起的,计划填报时间与计划正式提交时间至少相差30天。

终于,真相大白。按照这个统计口径,采购周期应该由75天降至65天才对!

原来是虚惊一场。

集团化采购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RP实施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物资管理模式:物资分散管理、集采自采并存,这种管理模式下,导致不能有效利用库存、重复采购,造成人员上、资金上很大的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需求计划性较差,临时计划与紧急计划太多。

    2.采购订单的价格与市场脱节,缺少合理的价格监督机制。为使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接近,宁煤集团专门成立了价格信息部负责搜集市场信息,对物料的市场价格进行监控,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制定采购限价。

    3.采购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控不能到位。手工处理下难以实现对每份采购合同的实际交货数量、交货日期、交货质量等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记录、统计,更难将此作为考核供应商及采购员的主要依据。

    4.物资入库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应付款的实际情况。出现材料入库使用了,还不能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因为生产紧急需要,导致应付款借方余额增加。

    5.仓库管理者承担部分材料成本核算工作,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库存信息的准确性。

    6.库存信息不准确,库存管理缺少数据分析。由于长期积压,物料存储量大,盘点周期太长,只能每半年盘一次,难以保证账物相符,计划员及保管员有时需要亲自到仓库清点才能确定准确的库存量,库存分析表仅限于每年的两次库存盘点表。

    ERP的实施后对宁煤物资管理进行变革:根据ERP项目的整体实施计划,物资管理子系统建设完成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物资管理从计划的申报和审核、采购价格控制和供应商范围确定、供应商报价和比质比价评选、合同申报和审核、物资监制监造过程、物资到货质检、仓储入出库管理、物资配送、财务付款和结算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的“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目标,实现战略采购,实施集中配送,建立物资的安全储备,与外部供应商代储物资共享和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集成和统一,加强过程监控,提升采购业务的决策水平。

    为更好使ERP管理思想与物资采购管理业务完美结合,使管理达到最佳实践,宁煤在实施ERP的过程中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 善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

    (1)实施“一把手”工程,同时遵循先基础管理,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下走从局部信息化到全部门信息化的路线,实行边实施边优化管理的原则。

    (2)完善制度和规范业务流程,规范原始信息及信息传递渠道。严肃基础信息的采集真实性、准确性,建立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录入制度,确保数据采集的高效、真实统一。从制度和流程上,对期初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及主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并制定严格、精细的标准。

    (3)不定期收集各部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腾讯通上报,及时解决。

    (4)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ERP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培训,加强各部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2. 加强物料主管部门的素质建设

    物料的信息的准确与否,是系统运行是否顺畅的基础保障。为规范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宁煤专门从各单位抽调数据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了数据组、编码审核委员会,实现层层把关,逐级审核,审核后的数据,为减少人为错误,我们使用专门的数据导入工具将审核通过后的数据导入系统。

    3. 严格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在ERP系统中,我们严格按照生产单位上报的需求计划实施采购,所有采购物料的品种及数量由集团公司物资计划管理部门统一批复并下达采购计划。没有需求计划,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允许实施采购,使计划、采购、管理职责清晰,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干预,体现了物资采购计划的严肃性,形成了从计划采购到采购入库全过程的计算机监控,真正实现了计划与采购职能部门的彻底剥离。

    4. 加强采购订单的监控

    采购订单在系统中形成后,相关业务部门可以利用采购订单查询功能对订单进行跟踪。通过不同物料或供应商的采购订单编号查询订单的执行情况,如批准是否通过、是否收货、是否匹配发票等,通过的报表查看已到货未付款的订单等,通过显示采购订单完成情况报表的开发,提供系统外对采购员进行采购数量和质量的考核依据,实时监控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有效的管控采购过程。

    5. 在保证货源充足的前提下,将存储模式最优化

    现有的仓储中心已不能适应这种管理模式,宁东大型仓储配送中心正在筹建中。由物资公司统一指定仓库存放,并根据实际情况在设立分点的仓储方式,分点的物资由物资公司统一管理。在这种模式下,要求基本上每一种生产物资都有2-3家供应商供货,保证了物资来源充足,缩短了供应商的供货时限,减少了供应商的配送成本。

    ERP实施后的解决方案:在ERP系统中,对所有物料名称进行统一编码,物料按主组织进行分配和管理;对采购、验收、入库、发料等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提交集团编码委,由他们统一修改,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对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事务处理在系统内预先设置好会计科目,随着业务操作的完成,系统自动带出会计信息。

    ERP上线后,集团公司基于ERP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功能,挖掘系统潜力,开展了各种业务改革,包括推行集中库存、集中主数据的管理,实行网上招标管理,从而提高了生产力、降低成本、实现了更有效的采购,集团公司在物资供应管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1. 仓库管理井然有序,数据高度共享

    1.1 取消手工台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物资管理部门在业务发生时,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数据,实现无纸化作业,减少了因人工登记与汇总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查询与统计分析得到极大的改观。业务人员一将数据录入系统,物资的信息流就同时产生,非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及时查询物资的收、发、存等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及时的发现和改正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物资管理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供领导者参考。

    1.3 数据高度共享,财务部门可以实时获取物资部 门的数据。以往仓库和财务都是独立计帐,到了月底,财务人员必须和仓库的核算人员核对报表和单据,这一工作数据量大,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常常会发生一些错误,这样既影响报表质量,推迟报表时间,还不能及时提供供领导决定的分析资料,实行ERP后,物资数据高度共享,录入数据的同时,物资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集成,使企业的物流与财务实现无缝连接,使得财务凭证、账簿和报表自动生成,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的质量,加快了报表上报速度,提高了报表的准确度。

    1. 计划管理实现全过程控制。物资描述更加规范。在以往的物资采购中,经常因物资描述的不规范造成重复采购,从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积压。实行ERP后,按照统一的编码体系对所有物资进行编码,各二级生产单位在申报需求计划时,对物资必须写清物资编码与物资描述,由计划部审核后,物资公司采购部统一下达采购订单。

    2. 物资需求计划更加规范合理。以往各二级单位申报需求计划时,只能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或者到仓库现场去查看实物情况,来确定需求数量,这样花费时间长、精力大还容易出差错,实行ERP后,物资公司可根据平衡利库工作台查询库存,利用库存,大大减少了重复报计划、物资重复采购情况。

    3. 对已下达的采购订单进行实时监控与考核。实行ERP后,通过各种ERP报表及智能分析系统等途径,及时了解合同的履约率、交货期、价格,对每份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监控,并根据结果采取不同的采购政策。

    4. 采购价格明了,采购渠道多样化

    1.1 采购价格明了。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的管理,是降低集团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ERP后,采购价格进一步明了,各级管理部门均能了解与督促各种物资的采购价格。

    1.2 采购部门全面参与,全力控制采购成本。从2009年ERP上线以来,每个采购人员均感觉到了压力。采购人员不仅要了解采购物料的技术参数,又要对所采购物料进行货比三家,以低价优质购回生产急需物资。

    由以上分析得出,集团公司物资供应管理ERP系统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1)由于公司物资品种的多样性,系统消耗数据有限(历史数据周期太短),不能确定合适的备件消耗定额和安全储备定额,因此合理安排储备,有效利用库存还需要人为来干预控制。

上一篇: 建筑工程监论文 下一篇: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