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培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8 18:43:43

信贷培训总结

信贷培训总结篇(1)

(一)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

“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十三亿人口,农民占八亿,因此,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要,特别是消费需要,农村的潜力是最大的。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的30%;而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78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5%。由于农民收入低,广大农村地区仅为城市消费的1/4。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持全国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意味着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并打破二元经济困局,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总的来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三农”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三是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信用环境相对落后。因此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来讲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严峻的挑战。

(二)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依据

2004年以来中央就农村问题连续出了五个“一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框架和主要任务,是我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依据。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项:

1.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多类型、多层次、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订单农业。

3.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上,对农村金融的给予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4.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为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三)农村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必须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农村的生产经营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仍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主。据2008年6月四川省21个地市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经营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比例高达92%。因此,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信贷和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家庭经营所需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种植养殖设施、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副业加工以及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生产周转性需求和助学、医疗、住房等消费性需求。统一经营所需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兴办企业、农产品加工及设施建设。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收购资金以及销售网点建设,运输工具等。东部地区家庭经营集约化式程度和统一经营发展水平较高,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对贷款需求额度大,金融服务需求和各类也较多。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家庭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统一经营水平低,因此,信贷需求主要用于农户生产周转性需求和应急性消费需求,贷款额度小,周期短,种类也较单一。

多元式、多层次的贷款需求,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来提供。就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讲,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及统一经营所需信贷资金要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有政策、有资金就可以实施放款。但解决农户家庭经营小额贷款需求就困难多了,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截至2007年底,全国还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金融服务进村入户难度很大。二是小额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正规金融机构受经营网点、利率、绩效考核制度等制约,对发放小额信贷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成立的村镇银行,大部分也都设在县城或经济较发达的镇上,农户贷款的比例也不高,截至2008年8月末已有的6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只占其贷款总额的46.69%。正如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行长所讲:作为新银行,在当地没有客户基础,没有布点网络,只能从自己熟悉的企业业务做起。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也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小额贷款,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实现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在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提高和统一经营发展的同时,打造、夯实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微观基础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

(四)突破农村金融改革难点的思路

1.要大力发展各类小额贷款组织,培育农村贷款零售商

要区别银行中介职能和居民、企业的财产权利,在管住存款市场的同时放开贷款市场,发展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不是村镇银行的预备学校,而是新型的贷款机构。办银行吸收存款,要承担极大的社会责任,在监管和经营管理方面要承受很高的成本。因此,要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投资人和高管人员进行培训,端正其投资和经营目的。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要注重防范风险,第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其吸储;第二;小额贷款有其专门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因此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从2005年开始,在陕西、四川、陕西、贵州和内蒙5个省(区)开展了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截至2007年底,7家小额贷款公司整体运行良好,已有6家实现盈利。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有关政策。文件下发后,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引起了极大反响,省政府已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扶贫基金会成功地开办了13家小额贷款公司性质的农户自立服务社,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复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要搞好队伍建设,员工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要尽可能本地化。第二,要规范管理。第三,要有政策扶植。如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基金,实施税收优惠;金融机构按合理价格批发资金;利率能够覆盖风险等。推广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户自立服务社,目的是为了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发展贷款零售商。贷款零售商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以个人房产等作抵押从金融机构批一定额度的贷款,用于本村农户的临时性、周转性贷款需要。真正实现贷款组织建在农村上。#p#分页标题#e#

2.完善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模式

小额信贷的发展关键是要进村。而乡(镇)信用社一般只有4个人,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信贷员、还有一个主任兼信贷员。要负责十几个村数千农户的小额贷款,确实难以操作。但农信社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信用工程建设进行农户信用和信用村镇评级以及建立信贷联络员制度,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建立信贷联络员制度,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户信用评级以村为单位,评委会由信用社主任、信贷员、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农户代表和信贷联络员组成。根据农户的家庭收入、信用状况以及与信贷员和联络员的配合程度等进行信用户及信用等级的评定。信用社根据信用等级授予不同的贷款额度并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农户可凭贷款证和身份证在授权额度内直接到信用社柜台直接办理贷款,或由信贷员上门贷款,不需要抵押、担保。对信用户达一定的比例的村镇评为信用村镇,信用社对信用村镇的贷款提供一定的优惠。信贷联络员由村干部或本村威信高、品质好的能人担当,原则上一村一人,由信用社聘任。联络员在农户的信用评定及协助贷款发放审定和收回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借助信用户、信用村镇建设和信贷联络员制度,农信社有效的延伸了自身的信息传递和服务网络,降低了贷款交易和风险管理成本。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政府、信用社、村委会、农户间全面合作的小额信贷管理模式。除了继续完善信用工程建设和信贷联络员制度外还应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利率的浮动权限,改进农新设绩效评估制度,将小额信贷纳入以利率覆盖风险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3.农村金融机构应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主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引导农民才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村金融机构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作社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得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保护并可以依法得到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的扶持政策是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的有效载体。第二,合作社的互助机制可以为其成员提供承贷承还和贷款担保;第三,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有生产资料共同购买,技术服务统一提供,产品共同销售、共同结算等关系,同时可以通过规模经营,链接商业利润,有效地降低风险。在实践中,我们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湖北宜城市采取“协会+担保基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有效突破了农村信贷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当地粮油生产经营户发展资金问题,带动了农民增收,而且为农信社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金融机构、农户、企业三赢。广东省德庆市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模式,把分散的柑橘种植户组织起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4.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如建立财政损失率招标补偿机制,即由财政出资建立担保基金,事前确定补偿率,通过招标确定经办机构。规定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比例,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以合理价格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资金等。

二、关于农村金融教育

(一)农村金融教育规划框架

为了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金融知识水平,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小额信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解决“三农”贷款难的问题,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08年提议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助推扶贫开发,并为此制定了十年规划。吴晓灵理事长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农村金融教育作为本届理事会的核心项目和工作重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集中资金持续地支持这一项目,使其成为拥有极大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为便于宣传,我们给这个规划起名叫“金惠工程”,即推进金融惠农惠民,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意思。按照“规划”要求,要在十年内在我国中西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和乡村微小企业主进行广泛的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活动;对县及县以下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小额信贷组织的信贷业务骨干进行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对县、乡(镇)领导,县涉农部门及金融机构领导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及农村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培训。

另外,还计划结合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对农村金融改革和小额信贷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为实施上述金融教育培训和调研活动,还需在金融系统在职和近期退休人员及金融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中遴选组建志愿者师资队伍。经过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承担各项教育培训任务。农村金融教育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逐步实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会制定了《中国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试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四川省仪陇县、南江县,贵州省普安县、安龙县四个县进行试点;第二阶段逐步扩大到四川、贵州两省86个贫困县及湖北、陕西、山西等省的部分试点县,力争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编制一套适合各类培训的教材;二是培养锻炼一支合格的志愿者师资队伍,三是探索建立低投入、高效率、易操作、可复制的培训模式。为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贵州、四川两省分别成立了由省金融学会、农信社联社、邮储银行及有关高校领导组成的省级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试点地市及县也相应成立了协调小组。

(二)农村金融教育实施情况

在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有关金融院校及四川、贵州两个试点省各级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金融教育在志愿者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农户培训试点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举办了四期农村金融教育师资(志愿者)培训班,共培训师资和培训组织者24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一支志愿者师资队伍。

(1)2008年8月11日至15日,我会在贵阳市举办了第一期农村金融教育师资(志愿者)培训班。来自四川、贵州农村金融教育试点省的120余名培训师和培训组织者参加了培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晓灵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王平行长致欢迎词,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郭晶、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刘乃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贵州省分行行长史昭武、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副行长蔡湘,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党委副书记王黎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冯锋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参加分组讨论。吴晓灵理事长及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有贵,人民银行研究局杨骏,知金公司执行总裁陈元鸿,冯锋副理事长分别就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农业小额保险、农村合作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与扶贫开发、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方式、农村金融教育课程设计框架和内容要点等作了专题讲座。#p#分页标题#e#

(2)2008年12月11日至13日,我会在四川省南江县举办了四川省农村金融教育师资(志愿者)培训班,来自南充市仪陇县和巴中市南江县的37名志愿者参加了培训。吴晓灵理事长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与志愿者及当地有关金融机构的领导进行了座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张瑞怀,冯锋副理事长,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及市政府、市人大有关领导领导参加了座谈。

(3)座谈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小额信贷研究室副主任张红就《诚信教育与防止金融诈骗》《家庭预算管理》《债务管理》和《金融机构服务》等四门农户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辅导;知金公司的专家就机顶盒教学设备的使用操作进行了现场培训。

(4)2008年12月16日,我会在贵州省兴义市举办了农村金融教育师资(志愿者)培训班暨黔西南州农村金融教育启动仪式。来自贵州省安龙县、普安县的37名培训师(志愿者)参加了培训。启动仪式由黔西南州政府副秘书长刘兴吉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行长宋良祥致欢迎词,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冯锋,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蔡湘,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委员、主任助理杨炯,黔西南州政府副州长王泓宇出席并讲话。

(5)2008年9月至12月,我会与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开展了首批微型金融远程学习师资培训班,共培训337人,其中包括我会组织的46名农村金融教育志愿者。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开展微型金融培训培养了一批师资,并为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培养微型金融专业人才积累了经验。经过多次培训和实践锻炼,已形成一支包括67名师资和50余名培训组织者的志愿者队伍。

2.完成了农户培训系列教材编写、制作及《中国小额信贷案例选编》的编写、出版工作。《诚信教育与防止金融诈骗》《家庭预算管理》《债务管理》和《金融机构服务》等四门农户培训音像教材以案例教学为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目前已在试点地区投入使用。《中国小额信贷案例选编》一书收集了我国有关小额信贷模式、小额信贷机构管理、小额信贷操作管理技术、小额贷款使用等方面的35个成功案例,并附有相关实施办法、管理规定、分析评价和思考题等,对学习掌握小额信贷实践经验,促进小额信贷发展和创新具有较强的启示性和借鉴性。该教材计划今年下半年用于小额信贷业务骨干和县、乡(镇)领导干部培训。

3.成功开启了农户培训试点2008年12月先后在四川南江县、仪陇县,贵州安龙县、普安县开启了农村金融教育农户培训的试点。经过有关方面共同努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9年3月,两省四县共在35个村举办了38期农户金融知识培训班,共培训2984人。参加培训的村民和当地政府、金融机构的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农户培训在四个试点县的启动和发展,标志着“金惠工程”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2009年农村金融教育工作设想

2009年农村金融教育工作要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培训模式建设三大试点目标,积极稳步推进。要在总结前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把农村金融教育与农村金融创新成果的开发推广结合起来,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结合起来,使农村金融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为发展小额信贷、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服务。

1.在认真评估总结的基础上,将农村金融教育试点范围由四个县扩大到40个县。在以四川、贵州两省为主体的基础上,将试点工作扩大到湖北、陕西、山西等省的部分县。

2.积极协助银行业协会,尽快推出“小额信贷”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拟于9月前完成教材编写,随后在试点地区组织开展培训和考试工作。

信贷培训总结篇(2)

二、广泛开展就业服务,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在产业结构变化中,也会因就业市场发育不成熟、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而产生摩擦性失业。因此,各级工会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家政服务工程”、“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介绍、劳务对接等就业服务工作。特别是要针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企业和劳动者的新需求,探索个性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工会劳动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中工就业”网络服务平台,促进工会就业信息全国互联互通,推动工会就业服务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专业化,以现代化手段建立健全工会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

信贷培训总结篇(3)

(一)项目初审。认真负责做好对业务部报送信贷业务项目进行合法性、安全性、可行性的审查,和对贷款申请人的重要风险点进行识别与分析。并作出详细、客观的初审报告,揭示所有重大风险点及形成该初审意见的理由,不隐瞒和对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缩小或扩大。

(二)放款审查。对业务部报送的可发放的贷款做进一步的全方面的审查,做到细致周全无遗漏。

(三)贷后监督审查。做好贷款后的继续监督和审查工作,做好后续工作。

二、具体方法

风险管理工作是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贷款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因为公司刚成立半年,在有效贷款风险控制下,今年上半年工作的具体办法如下:

(一)完善制度,做好贷款风险控制工作,加强贷款监督管理,防范好贷款风险。严把贷款质量关,首先认真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对贷款人申报的贷款资料进行认真审查,审点涉及基本要素、主体资格、贷款政策及贷款风险等,从而把好贷款审查关,并加强贷后管理督导检查工作。

(二)切实抓好贷款风险防范,确保贷款资产由“量”到“质”的飞跃。一是规范岗位操作,人尽其职,解决贷款营销过程中审、贷、管和保全等环节岗位责任不清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提高贷款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剖析过往发生的案件,查找管理薄弱点,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适应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当务之急。通过培训使全体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贷款法律审查中应注意的操作要素和信贷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提高了信贷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总结上半年工作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为契机。成功的借鉴沿用,不足的改正,做好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信贷培训总结篇(4)

(二)理清增收路子,实行分类指导。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丽水市农村低收入人群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乡村的农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造成当地大部分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比例高达85%,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仅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23%。二是缺乏劳动力(包括残疾人)和自身素质很低的农民。丧失劳动能力和家庭缺少劳动力的占贫困户总户数的51.1%,文盲半文盲人口占贫困户总人数的37.4%,小学文化程度占38.8%。三是脱贫基础不稳定而因灾因病返贫的农民。特别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大中水库库区贫困的状况较为突出。全市因病致贫的有1.38万户,占全市贫困户的18.3%,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返贫的占29.73%。四是因生产发展资金短缺而难以脱贫的农民。在丽水,这样的农户约占总贫困户数的11.8%。由于难以筹集发展资金,所以即便有了好的致富门路,也有心无力。

针对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丽水市在增收工程中,十分强调分类指导,为低收入农户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增收路子。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各地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即立足农村和农业,就地富裕一批:集聚城镇,下山转移一批;出门打工,对外输出一批:创新工作机制,社会帮扶一批;健全救济体系,政府保障一批。对那些有一定劳动能力、苦于无致富项目和资金的农户,着力引导他们发展食用菌、笋竹、茶叶、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等生态农业,发展有山清水秀地理优势和畲乡风情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积极倡导“一县一特色,一村一特点”,推动和扶持“杨梅之乡”、“田鱼之乡”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抓好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社为依托,农村信用社为后盾的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为农民开发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对那些居住在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频发、大中水库库区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域的低收入农民,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向中心村、镇集聚,走下山脱贫之路;对那些有条件劳务输出、外出就业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供就业信息,鼓励他们外出就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本行政区域内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用工:对那些因病因灾致贫的低收入农户,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结对帮扶。通过捐助种猪、种禽、种苗,提供生产技术等,帮助他们发展力所能及的生产,增加收入:对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民,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低保标准的办法,逐步帮助其提高生活水平。计划用3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提高到100元以上,2007年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50元,2008年不低于75元。2009年达到100元。

(三)发挥妇女劳力优势。大力扶持来料加工。来料加工具有“无投资,见效快,无风险”特点,特别适合低收入农户,也是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措施。为进一步挖掘来料加工业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上的潜力,丽水市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明确责任部门。针对来料加工业务大都适合妇女劳动的特点,丽水市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的优势和作用,明确由各市(县、区)妇联负责联系和落实本地的来料加工业务。丽水市妇联专门在义乌等地设立了来料加工办事处,并派干部专职驻守;二是加强信贷支持。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担保、抵押、联保、贴息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的贷款问题:三是提供各类便利。运管部门对来料加工运输车辆核定载重1吨以下的,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免收公建金和运管费。工商、经贸部门积极为经纪人提供加工企业信息,拓宽加工货源渠道,农业和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和再就业工程,积极配合妇联开展来料加工经纪人和从业人员培训,齐抓共管,为发展来料加工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四是培育一批来料加工业务经纪人。全市现有来料加工经纪人600余名,他们为发展来料加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功臣”。市里十分重视抓好这支队伍,专门对这批人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建立了来料加工业务先进分子奖励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奖励来料加工及开拓来料加工市场。各县(市、区)政府也安排来料加工专项奖励经费。分别对优秀经纪人、优秀合作厂商和先进乡镇(村)进行奖励,实行以奖代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力。经过努力,丽水市来料加工业务保持年均增长40%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市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民8万人,人均加工费收入1570元,2007年1~8月,就有9.2万名农民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加工费用收入2.08亿元,人均加工收入2174元,预计到2010年,全市加工费收入将达到6亿元至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提高300~400元。

(四)构建新的农民小额信贷模式。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生产资金。农民贷款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农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主要原因是农民缺少可抵押的财产或没有担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丽水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探索建立用林权抵

押小额贷款的模式。2007年初,丽水市政府提出了《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意见》,据此,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和丽水市林业局出台了《丽水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林业产业经营和资金需求特,占、及风险可控原则,确定五种林业资源抵押贷款信贷模式:一是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贷款:二是结合“信用村”、“信用户”建设,通过林农联保的方式。推动林农联保贷款:三是鼓励担保公司保证贷款:四是加大对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林农走集约化经营道路:五是尝试开展林农林权抵押直贷和政策性信贷模式,探索满足林业不同资金需求的多种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一新颖的农民小额信贷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是鼓励各类组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丽水市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民增收的意见》,通过税收、财政补助等各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贷款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第三是建立农村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信贷帮扶基金。针对低收入农户贷款担保难。青田县还由财政直接投入,专门建立了农村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信贷帮扶基金,通过信用社运作,实行资金滚动使用,信用社创新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机制,为有致富意愿和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提供1000~10000元的贴息贷款,利息从基金中列支。

信贷培训总结篇(5)

一、认真学习领会国发5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做好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工作

国发5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民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银行系统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围绕深化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主题,着眼于支持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做好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工作。要深入基层,加强金融知识和相关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状况的专题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农民工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工作。

二、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各金融机构要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5号)的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相关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银行农民工工资的业务管理。对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指定设立工资保证金专户或要求在指定账户中预留工资保证金的,要积极予以配合。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事业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具体惩戒措施,并按规定及时将相关信用信息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

三、积极探索支持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措施,支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相关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培训特点的贷款管理办法,对农民工和农村适龄青年在就业有保障、国家认证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一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的,可探索采取由教育培训机构统一“承贷承还”的办法,向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或农村适龄青年提供商业性助学贷款服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和农村适龄青年参加正规职业教育发放助学贷款。相关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贷款发放管理工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同时,要大力支持面向农民工和农村适龄青年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农村招生规模,发展订单式培训,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能力,为更多的农民工和农村适龄青年接受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就业。

四、完善支付结算服务,为农民工工资支付和及时汇兑提供技术保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272号)的精神,推进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系统加快发展,积极协调指导各地农村信用联社加快开发和完善省内农村信用社通汇系统,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效率。总结贵州省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试点经验,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大力支持城乡支付结算创新,积极探索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农民喜欢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方便农民工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完善支付结算业务制,畅通农村金融机构的汇路,增强支付清算系统为农民服务的功能。

信贷培训总结篇(6)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乃至县域金融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习惯与思维定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考核误导等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仍不十分规范,加强管理十分重要。

一、切实搞好风险管理,全面提升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1.推行贷款风险度管理。贷款风险度管理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贷款对象、贷款的方式和形态方面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量化,并按照形成的量化指标对贷款进行认真审定、控制和监测。贷款审批地权限确定要全面权衡风险度高低。为逐步推行这一做法,总行制定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示范办法》,各地可根据此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操作意见,可先在联社营业部和企业贷款比重较大的信用社试点,逐步推广。

2.要逐步推行贷款审贷分离。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有利于信贷运行内部的横向制约,有利于提高信贷科学管理水平和减少贷款风险。审贷分离要统一目标,分步实施。对于那些业务量大、信贷人员多的信用社可尝试审贷岗位分离,主要是实行“三查”分离,防止自查、自批和自贷现象行为的出现。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情,大胆探索有利于增强横向制约,减少贷款风险的审贷分离方式。

3.要强化责任追究。认真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违规现象控制不住的主要原因,除信贷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外,还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有法不依,信贷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和依赖意识,有一边纠正一边违章而不能认真纠正的问题。为确保我们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改变信贷工作人员的惰性思维,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全面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个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法律和行政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做好贷后监管,确保可以及时发现信贷在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客户的风险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准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重点信用社、重点人员的重点问题,严格进行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发现就要查处,不姑息错误行为,对信贷违规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4.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制度。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基金,凡已经建立风险基金并在信用社专户储存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支持贷款,监督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对未参险的单位,贷款掌握要严。配合有关部门试办贷款保险。

二、加强队伍建设

1.近几年,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信贷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工作粗放,明显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各级农行和信用合作管理部门要认真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实信用社信贷人员,可按照贷款规模和户数等业务量的需要来搞好配备,一般5人以上的信用社应配备专职信贷员,信贷业务量较小的信用社,可由信用社主任兼任。各地在下达信用社招工指标时,要首先保证用于信用社充实信贷员。各级信用合作管理部门和县联社,要根据信贷管理的需要,坚持条件,尽快调整和充实信贷人员,争取分年达到信用社总人数的20%。

2.加强信贷员岗位培训。各级行要把培训信用社的信贷员作为岗位培训的重点,制定具体培训规划,分期分批来进行。对新员工应进行岗前培训,做到不达标不能上岗,对在职信贷员,也应按照信贷工作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后要进行统一的考试或考核,达到岗位标准的,才能继续上岗,否则要调离信贷岗位,还要重视对信贷员进行新业务、新技能的广泛的适应性培训。提高信贷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能力。

3.探索建立信贷员等级管理制度。对信用社人员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工作业绩、职业道德三方面进行必要的考评。确定员工等级,并按照责、权、利三结合原则,不同的等级相应的待遇也不同,加强信贷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已经实施信用社信贷员等级管理的地方,需要继续实施,并不断总结完善,没有搞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信贷员岗位责任制,使信贷员的岗位责任制和信贷员的等级管理制度相配套。

三、要加快信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伐

优先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加快基层社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基层业务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贷业务电子化系统,实现信贷业务数据集中管理。主管机关应组织开发新技术和推广技术,着力研究论证现有的信贷管理系统,对同业先进的信贷管理软件系统进行评估,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最佳方式,确保各类信息准确性和充分性。加强与联系社部门之间的对话,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信贷管理。及时把有关信息在网站公布,创造一个全社信贷管理人员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四、积极推进农村信贷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信用社的精神支柱,加强信贷文化建设,更新文化理念,开展文化活动,提高信贷文化的质量,建立健全信贷管理长效机制、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信贷员的文化意识,提高信贷员素质。制订科学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建立建全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保全体系,落实系统规范的信贷风险处置措施,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优质互动的沟通途径可以确保信贷服务质量飞跃提高到新境界。

参考文献

信贷培训总结篇(7)

2004年7月,陕西省安康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启动。4年间,以创业培训为切入点,以跟踪服务为手段,将创业培训与小额信贷有机结合起来,良性互动,既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又较好地发挥了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作用,促进了就业再就业。据悉,全市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0余期,参加创业培训已过千人。六百余人成功创业,担保贷款到期应还款率达100%。实现了以创业培训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担保基金安全运行与促进就业的双赢效果。

创业“及时雨”

安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表示,为促使小额担保贷款更加规范,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降低贷款风险。

一直以来,安康市小额信贷办利用各类宣传形式及技能培训课堂介绍创业培训项目,积极引导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把创业培训项目作为再就业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让下岗失业人员认识到参加创业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坚持凡是创业培训机构积极推荐的,凡是能够吸纳安置其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优先取得贷款。

二是认真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培训中开展市场调查,正确评估创业环境,依据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制定创业项目方案,帮助他们完成创业计划书。通过培训,提高创业人员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准确拟制和确定项目的能力,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降低市场风险和贷款风险。

目前,安康市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采访中记者发现,所有个体或小企业经营者都认为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深得民心。王军夫妇是安康市的下岗失业人员,下岗之后他们二人用仅有积蓄在该市的商业街内开了一家“糖酒综合商店”。创业之初,由于缺少资金和必要的经营管理经验,生意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但在安康市就业局的帮助下,他俩参加了创业能力培训班,学到了许多关于企业创办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如今他们小店的生意做的非常红火,不仅还清了全部贷款而且还有了几万元的存款,他们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他们说:“小额贷款是我们困难群体的‘及时雨’”。

受益最大化

许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将小额担保贷款看成是政府的雪中送炭,盲目申请,盲目使用。对此,下岗工人席鹏深有体会。2006年下岗职工席鹏,通过申请办理了小额贷款。贷款额为2万元,他在一居民小区内租了20多平方米的小屋,开了一家干洗店,前期就投入1.8万元。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客源没上来,贷款很快就用光了,小店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这时他才发现,在这个居民区的附近,有不下5家类似的小店,而且有的小店不仅设备好,洗衣质量也特别好。面对激烈的竞争,他有些坚持不下去了。

他告诉记者,他曾想买一台干洗机,希望以此来增强竞争力,但一台干洗机最便宜的也要1万多,稍好些的就要5~6万,计划只能作罢。席鹏在2008年还贷期限到来时,只好申请延期一次。最后,他只能靠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把贷款还上。他总结说,自己前期“市场调研”不够、经验不足和经营不善等是失败的原因。

如何引导下岗失业人员理性投资、理性贷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安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表示:

首先,组织创业培训。在创业培训上,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制订完成创业计划书,包括启动资金的数量,资金的使用计划,成本控制和合理的流动资金,预测的销售情况等。通过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正确分配资金,进一步提高贷款的使用效率,减少盲目投资。

信贷培训总结篇(8)

二、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1.银行信贷结构布局不够合理

很多银行在信贷资金的投放与使用方面存在问题,最常见的几种情况如单一地区重复率过高,产品比较单一,信贷结构配置不当等。信贷业务是目前国内各家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重要内容,运营程度是否顺畅对银行来说普遍比较重要,会影响到银行运行的稳健性,并影响到国家信贷政策的贯彻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还有很多银行只看重信贷数量却忽略了信贷结构是否合理,造成信贷资金使用上的比例严重失衡。结果资金大量的流入楼市和股市,而许多具备发展前景的中小科技企业却很难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

2.信贷业务定价偏低

信贷业务的定价应该尽可能的符合银行的整体利益,要与信贷经营管理所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和期望的资本回报相匹配。目前大部分银行在客户的争夺上日益白热化,很多银行都把贷款利率降到最低,以此来拉拢客户。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各个银行的贷款利率整体不断走低,银行的利润也在不断降低。

3.中间业务收入开展空间狭隘

受制于传统思想,中间业务在国内的开展比较晚,而且一直以来都没有收到银行的重视,导致其规模较小且层次较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普遍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品种稀少,产品的种类仅限于结算、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而且大部分中间业务属于无偿服务。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中间业务新产品不断被推出,中间业务已从货币、信贷市场拓展到资本、外汇、黄金等市场,从商品流动服务延伸到资金、资本流动服务领域,但是仍然有待发展。

4.信贷业务停滞及客户经理团队基础薄弱

良好的信贷业务需要有一个完整而合理的运作团队,这是绝对不可以忽略的。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定有序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团队,这也关系到银行其他业务的稳定性。由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力度上依然有待改进,很多银行在团队成员建设上也是马马虎虎,无法结成一个凝聚高效的团队,有些银行的信贷业务在一些地区甚至陷于停滞状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有的商业银行比较短视,重量不重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员工团队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总结,发现目前国内银行在信贷业务的开展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又是如何产生的,究其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之道,通过认真的调研与思索,本文认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了上述问题。

1.信贷业务投向局限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商业化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大,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开拓出了一片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最缺少的往往就是资金问题。但是银行在制定业务领域时,往往只看重大客户,虽然这是出于对自身利益安全的考虑,但是也失去了一大片市场。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信贷业务本身就存在风险,不能因为风险而止步不前。当然,在客观上,我国的信用环境建设依然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可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整,还有一些信用不好等因素影响了我行对企业信贷投向。但是,在国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适当的破除局限是非常必要的。

2.银行贷款定价分析

银行信贷业务定价必须遵循效益性原则、市场化原则、差别化原则这三大基本原则,效益是所有业务开展的中心,成本和风险必须要有合理的回报,在价格的制定上,一定要贴近市场,不可与市场相脱节,而对个别重要客户则可以适当的差别化对待。这三大原则是定价的基本指导方针。很多银行正是由于定价上的不规范,使得信贷市场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降低。一般情况下,贷款价格是指银行让渡资金使用权收取的报酬,既是贷款利率。但是只有在银企之间信息相对称的情况下,利率作为价格才能传递信贷业务中的一切信息,在此信贷员能够灵活调整下达到出清,资金配置达到最优。贷款定价低因为没有根据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分布等进行贷款价格的确定,所以银行要将利率提高到能使银行在任一种情况下都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流。

3.中间业务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且国外商业银行不断进入,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银行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焦点和新的增长点必不可少。据了解,国内的银行盈利普遍来源于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比在10%,而国外银行能达到30%至40%,目前国内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例接近双位数,提升中间业务继续是银行今后的策略重点。各大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开展中间业务,对于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提高中间业务竞争力、确保体系健康运行具有着不可轻视的重大意义。由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金融监管的滞后等方面的问题,现阶段银行中间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如动因被扭曲、粗放经营等现象。针对个人金融理财方面的中间业务没有给予足够的政策倾斜,员工积极性不能被调动,产品销售手续费定价偏低,较同行业低于平均水平。

4.银行人才培训机制呆滞

信贷培训总结篇(9)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由于人员管理不善、系统程序不对、内部流程等出现问题而对于银行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3]。我们通常将由于银行内部人员或者是内部程序、流程所导致的风险,视为操作风险。对于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第二,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还具有一定的人为性。

二、工商银行新村支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缺乏

银行对于信贷业务中操作风险的管理理念并不是很了解,没有对其危害引起足够重视。因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理性认识且不能在潜在风险出现时及时发现且规避,因而致使操作风险的发生或不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使风险更急肆意蔓延。

(二)内部人员的素质不高

工商银行新村支行信贷业务中操作风险的产生与内部人员的素质和操作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对内部人员管理不当,致使内部人员能够找出操作过程中的漏洞,进而徇私舞弊,造成操作风险事故的产生。

(三)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的落后

虽然信贷业务中应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但是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进行分析,发现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依旧比较落后,但是对于操作风险来讲,除了人员的操作风险之外,还包括网络系统、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风险,对于银行系统网络的管理手段并没有健全,从中可以看出目前,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依旧落后,需要不断的加强,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避免操作风险的产生。

(四)监管力度的不足

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对于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并不明晰,相关的信息传递不到位,披露制度比较落后,不利于更好的对于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其次,金融监管机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重视,在监管过程中工作不严谨,不重视法律法规,徇私舞弊事件经常的发生;最后,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缺失,责任制建设不全面,不能够更好的对工商银行新村支行的信贷业务进行监管。

三、影响工商银行新村支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理性认识

培训项目的开展只是培训管理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已,还有更多的配套和支持性工作要做。例如为了提高内部培训的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内部培训师,应当建立相应的培训师培训和管理系统。为了确保培训系统操作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体系。

(二)人员培训未做到制度化和经常化

工商银行新村支行员工总体素质差的问题日显突出。无论是敬业精神、思想、观念和意识方面,还是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方面,都与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其原因是工商银行新村支行在员工教育培训跟不上。表现在培训开展得少,培训时间滞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不当等。

(三)操作风险业务管理欠统一

工商银行新村支行是传统的以职能为核心进行分工的企业,虽然改革调整,仍未根本改观。条件分割的管理机制,“以产品为中心”的分散型经营模式,使部门之间的管理脱节和冲突时有发生,特别是遇到新的或棘手的问题时,部门之间往往或因相互推诿,或因意见不同而决策迟缓,甚至无法解决,导致影响对基层行或客户的服务,影响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金融监管机构职能的缺失

金融监管机构制度安排的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形成职能漏洞首先监管责任制的一些规定不明确,真正实施具有一定的阻碍。第二,激励约束机制监管责任的系统不兼容。监管责任的相关支持系统滞后,影响其可操作性。

四、完善工商银行新村支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管理理念

银行的管理者对该类风险要有着深刻的了解认识,能够依据其原因而归类,更应该依据具体的操作风险种类,选择更合理的管理方法。商银行新村支行更应该根据银行内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和各类贷款业务产品的不同将风险归类并制定出符合各自特色的监管方案。

(二)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

对工商银行新村支行的内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商银行新村支行内部操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位顾客,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银行的利益。建立内部操作人员的奖惩制度。

(三)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方式

完善操作风险的管理方式,利用科学的手段对于操作风险进行监督管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避免操作风险的发生。更加科学化的的监管手段、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业务的开展和员工的监督都会产生积极作用,进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规避与预防。

(四)加强操作风险监管力度

信贷培训总结篇(10)

一、农合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成因

1.思想观念陈旧,只会做传统业务。笔者从9月5日至12月20日实际80多个工作日,实地走访了农合行的9家支行,对46位信贷人员(占该行全都信贷业务人员的19.7%)管辖的前十大户、新增量的、租赁的、有不良记录等情况的客户进行财务状态分析和到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抽查的350家企业、383户农户,占46位贷款人员管辖企业客户704家,农户5472户的50%和7%,实地走访企业102家,农户96户,占抽查管辖客户的27%,46位信贷人员共管辖贷款570552万元,其中贴现业务16272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85%,银行承况汇票业务13394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3%,开出保函业务730万元,占管辖贷款的0.12%,国际结算量14479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2.5%,外汇存款82.4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0.01%,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7518张,卡中存款1870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3.3%,从上述数据表明,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占比甚少。如我们调查的一家企业,在合行融资净敞口人民币5966万元,美金400万元,存单质押贷款45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其他均实行执行利率上浮16%,融资额占该企业总融资资金的47%,而一家商业银行贷款1500万元,承兑1500万元,用单位定期存单质押,保证金100%,执行利率上浮3.6%,显然农合行在业务操作中配套业务和利率定价上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灵活。合行5月举办了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大赛,20篇作品进行了演讲,其中只有7篇是目前现任信贷业务员岗人员的作品,显然日前在岗的信贷业务员的在产品营销上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2.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管辖的信贷客户需求不对称。从抽查的信贷业务员中可分三个层面,一种是信贷员会调查、有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一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也灵,但要这些信贷业务人员写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五级分类填写、算算就麻烦了,只有一二张纸好写,有的会写而不愿意写怕麻烦,有的确实不会写,这种表现主要是在农合行的老一批信贷员中。第二种是信贷员会写的,但写的调查报告等资料都是按照企业提供的报表、与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交谈而写的,写的调查报告与我们去实际调查起来有出入。提供的报表有虚假的也写进去,资产不实的也写进去,这种表现主要是新的近2年当上信贷员的业务人员,信息不够灵,实地调查资格又嫩,有一种怕业务做不好的思想。第三种信贷员是极个别的,可以说要被淘汰的,不懂企业的行情、也不深入调查、也不与其他信贷员沟通的,也无新增客户、连周转贷款也调查不清楚,虽有经验,但还是靠老经验,得过且过,这种表现主要是存在于老一批信贷业务人员之中。但农合行极大多数的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上一篇: 药学科技论文 下一篇: 教育教学论文小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