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0 18:26:03

计算机论文论文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1)

(二)选取教材计算机专业本身学科众多,而且同一种学科的教材也良芬不齐。如果教材过于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和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会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偏向于纯理论,没有或很少结合实践展开论述,又会让学生觉得很高深,学习很吃力而没有学习兴趣。所以,还是理论讲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需求,既在理论上有提升,又学习了实践操作。

二、从教师专业素养上改革

(一)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先进技术的代名词,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极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投身到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岗位群及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并分析其所需的相关的基本技能及从到该行业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计算机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从教学方法上改革

笔者从教这些年的经历来看,职业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普教教学模式框架的栓桔,没有能够真真正正体现出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满堂灌”,拼命地讲解抽象的知识点,想讲得很明白、很透彻,另一方面学生也很认真地听,想听明白、听懂,但是计算机理论课程中过多的高深专业术语、指令等总是让学生望而生畏,不知所措,而实际操作时却不知从何下手,从而造成教师累、学生也累的困局。

(一)多媒体教学教师可根据计算机理沦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即t、flash、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课件,这对计算机教师来说并不难。这些课件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将原先抽象的、众多文字叙述的知识点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图像、动画或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原先“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点逐层剥离开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关心知识框架的构建,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虽然是计算机理沦课,也不一定只有教室这么唯一的选择。笔者在计算机理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上课地点在机房。在Photosh叩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参观摄影楼,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阶的应用等;教计算机硬件系统时,让学生去电脑城了解各硬件当前发展的现状及价格等。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从教学评价上改革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2)

经过大学四年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内校外的实践,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并且也具备了一些处理简单问题的能力,但即将踏上社会的我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利用了毕业设计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其具体应用及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项目,深知通过对它的开发,将对我的能力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开发软件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目前普遍的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功能不全,操作复杂,系统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设想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图书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与MIS系统相联系,在图书馆内部建成可靠,方便,并且功能齐全的MIS系统。从而在图书馆对新旧书的反应;对书籍借阅的管理能力;对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软件操作的适应时间和操作感觉这些方面都将大大的提高。当然对该软件的态度是渴望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开发软件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其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即它可以满足中小型图书馆的借阅与管理的需要。在一般的学校与科研机构,其下属的很多分支的研究中心,试验中心,各个学院,它们往往都有着自己的规模较大的图书资料室。而这些图书资料室由于本身规模不大因此其对书籍或资料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比较旧,而且在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引进大型的图书馆管理软硬件的基础上,寻求一个针对中小型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软件是必要的。

这种管理软件对硬件的要求很低,一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服务器与PC机组成的网络即可,再加上使用比较廉价、性能不错的软件,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一个足够使用的功能,而这种模式也正满足了那种中小型资料室,图书馆的要求。但是目前对这种管理软件的开发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阶段。开发者往往都是出于资金和时间的顾虑使用比较陈旧的技术,并且各为己见,并且很少涉及网络。可是当今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像资料室,图书馆这样的信息机构不能与网络联系起来岂不可惜,再加上如今单机版的图书管理软件多如牛毛,去开发一个类似的软件无疑是一种在时间上、精神上和资源上的极大浪费。所以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觉得有必要为这种有需要的中小型图书馆,资料室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图书资料管理软件。

项目的具体目的:

1.

实现图书馆对外借书,还书的简易操作,提高图书馆对最平凡工作的效率。

2.

实现图书馆对所藏图书的按类别,书名等多方面的查询,最大的方便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所需图书的查询。

3.

建立图书馆外借读者数据库,方便工作人员对读者进行有效管理。

4.

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数据库,限定每个工作人员对软件操作的权限,最大限度的保护数据库。

5.

实现图书馆对新书入库,旧书注销的简单处理,并且建立书籍档案,方便进货。

实现方法:

后台数据库支持:采用PowerBuild 8.0,主要是由于PowerBuild 8.0是美国Sybase公司PowerSoft的新一代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它能够设计传统的高性能、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也能够用于开发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它具有容易使用,便于维护的优点,使使用部门可以节省培训费用,加快磨合周期,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培训,是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不是特别高,同时又有比较大的数据量的单位的较好选择。作为PowerBuild 7.0的后续版本,PowerBuild 8.0 扩展了 PowerBuild 7.0 版的性能、可靠性、质量和易用性。PowerBuild 8.0增加了几种新的功能,由此成为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的优秀数据库平台。这些功能如:

l

新的开发调试界面,使程序员对于工作环境有了直观的了解,最大的方便了程序员的工作,新增的剪贴板能够让你保存最常用的代码段,避免了重复输入。

l

新的Web特性,这是PB8.0相对于7.0最大的改进,它提供了因特网浏览器中使用数据窗口控件的瘦客户端的解决方式。普通数据窗口和数据存储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属性现在大部分可以使用于Web数据窗口了。

l

新的数据库连接,在改进已有接口的前提下,使用新的数据库连接接口jdbc/jbd数据接口。它封装了jdbc函数功能于一个PB数据库接口,不仅支持使用SUN公司的jdk/jre1.1,还支持使用微软的java vm。因此它具有对现在windows操作平台更加好的兼容性。 外部网/internet

图书馆内部局域网

数据库

图书馆管理系统

读者查询系统

power builder具有的独特的报表系统使制作表格变的极其方便,同时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随意调节表格的形式,而不象其他的语言,当用户的需要改变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来更改程序适应用户的需要,同时,由于该语言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接口,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数据库操作。虽然power builder的语法较为简单,对于算法和其他的一些复杂的表示方式缺乏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数据库运用,这些缺点并不是经常出现。 因此,同时也用power builder作为前台客户端界面的实现语言。即整个系统均使用power builder,以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该系统统计管理单位的各种书目,人员数据及出入库数据,因此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软件方面,采用手动或定时对数据库采取备份,使由于数据破坏所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便于恢复。

总体功能结构:

根据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和功能目标,总体框架是建立二个功能系统和二个支持系统(具体见图--1)。二个功能系统是:1.图书馆管理系统(下称1号系统);2.外部读者查

询系统(下称2号系统)。二个支持系统是:1.网络支持系统(WAN和LAN);2.数据库支持系统。

需求分析:

A:

图书馆管理系统即1号系统是该系统软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子系统为图书馆的库存书籍的动态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利于及时对有大量需求的新书进行订货入库。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新书入库,旧书注销,借书,还书,馆内图书详细信息,图书查询,读者管理,馆内图书统计,读者信息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权限管理,名称设计,数据库备份等功能。

下面是2号系统的主要功能的简单描述(图—2简单数据流图):

1.

图书管理(图—3系统流图):

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将对图书馆中的书籍进行管理操作,所有的原始数据输入都是在这里实现的,有了这里的数据输入,才能开始以后的诸如借书、还书等操作。

。新书入库管理:

该功能允许用户输入图书单,在输入过程中,程序自动生成图书单编号以加以区分两次不同的入库书单,同时程序也检查输入的合法性,并自动记录当日入库的图书。

。当日入库图书查询

该功能允许用户对当日的入库书单针对不同条件进行查询,并且提供二次修改,避免出错。

。旧书注销:

该功能允许用户输入注销单,在输入过程中,程序自动生成注销单编号以加以区分两次不同的注销书单,并且自动记录当日注销的图书。

。当日注销图书查询:

该功能允许用户对当日的注销单针对不同条件进行查询,并且提供还原,避免出错。

2.

业务管理:

这是图书馆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因此他在功能上应该直观明确,在操作上应该简单易用。

。图书借阅:

该功能要求用户输入图书编号或者图书条码,并且检查输入合法性,然后程序动态生成该书的详细信息;再输入借书证号,并且检查输入合法性,然后程序动态生成该读者的详细信息;系统记录借书的经手人,最后由借书按钮实现操作。

。图书归还:

与图书借阅类似,追加图书超期罚款功能,自动根据预设值计算出罚款金额。

3.

人员档案管理:

这是针对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设计的一个人士管理模块,它将完整的记录读者的信息,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并且他还具有限制图书馆工作人员操作权限的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读者管理:

记录读者的详细信息,并提供增加、撤除、查询等操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

在读者管理子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权限管理功能,保证数据安全。

4.

数据库备份:

这是一个涉及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模块,它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防止因外界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避免因数据流失而重复输入的困扰。该功能分为自动备份,和手动立即备份两部分,满足用户需要。

5.

名称设计:

这是一个很具个性化的功能,实现很简单,但非常吸引人,你可以任意为你的管理系统命名,比如“杭州X中学图书管理系统”。

B:

外部读者查询系统,即2号系统,这是一个面向读者的综合查询系统,采用与管理系统相同的数据库,具有唯一的功能:查询。他可以按照读者的要求,用不同方法对所藏书籍进行查询,并能进行书名的模糊查询,还可以查询读者所借书的到期日,和观看读者本人的详细资料,力争最大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图-4简单数据流图)

性能要求:

对新书入库单,注销单的处理及查询;图书查询;借书还书速度应较快

登录仓库管理系统时应输入密码,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要有较强的兼容性,能在各种PC机上正常运行。在系统运行异常及数据文件损坏时能给出出错提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运行环境:

1. 推荐配置:

cpu:Intel Pentium 以上

内存:64M

硬盘:100M空闲空间

2.支持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98 , Windows2000 , WindowsMe.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3)

2.采取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推行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

计算机教学非富多样,考核形式也应该富于变化,给学员一种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考核尤为重要,考核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结果的检验,因此对计算机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也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但是考试可以有效地对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但是,考试的形式也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压力,与此同时却也能够促进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取得更为优秀的学习成绩。计算机课程有异于其他课程,它有它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计算机考试应该采取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从多角度对学员进行检验,这种方法也是在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种考试形式适合党校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的检验主要考查的是学员队这一阶段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概念的理解,对于难度高一些的问题不着重考察,上机操作考查的是学员能否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融洽的应用于实际,上机实践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并且可以使死记硬背的重点难点降低难度,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因此,上机实践考试尤为重要。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这两者的结合能促使学员最大化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4)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相关推荐: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5)

2交互式遗传算法在分形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的实例探究

2.1分形图案构成的艺术形式及理论

构图也就是对图案的构思,主要分为两部分纹样结构与画面构图。分形美术图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就是随对形图案画面的布局和组织形式进行艺术设计。分行位数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分形纹样的规则骨架构图、整体构造分形纹样构图和具有不规则构型的纹样分形分布构图。在美术创作上,分形图案是对于平面设计的一种沿袭,同时结合了计算机算法在纹样造型、色彩构成和构图方面的设计技术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艺术形式的创造带来模拟思维。在基本构图原理部分,分形美术图案除了与普通美术图案有着异曲同工的原则之外,还有着独有的特点,那就是分形的自相似性以及自仿射性的体现,将递归或是迭代的算法融入造型或构图过程中,并对局部过程造成了一定的扰动作用。其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法则:(1)纹样的构成使用的是以函数迭代算法为基础的几何重复应用过程。(2)着色设计主要使用了算法与人机交互技术的有机结合。(3)画面布局主要沿袭了传统的构图技术,添加了与分形相结合的算法。分形美术图案的设计与传统美术图案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不少现代感的创新。运用计算机技术,利用无穷多个函数,能够得到无穷多种着色方案,再加上若干种生成方法,最终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图案,为美术双早提供了宽广的设计源泉。

2.2交互式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sGA)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遗传选择、自然淘汰原理,以及孟德尔遗传学说,它将生物进化过程用一种全局随机搜索算法来表达。将进化概念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而得到的一种交互式遗传算法(InteractiveGeneticAlgorithm,IGA)[6]。它相较于基本的遗传算法,又增添了交互式的手段,来实现用户对于这个设计的评价,能够自动计算适应度函数值,从而替代传统的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s,GA)。交互式遗传算法能够将人机交互与遗传算法有机结合,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是实现了人的智慧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很好的弥补了遗传操作中的缺陷。当前,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如在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息处理、数据库的检索等方面的应用正在得到认可。但是即便如此,设计创作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人的创作思维,要将人的智能与计算机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还是值得相关专业人士的探讨和研究。

2.3算法设计

2.3.1染色体编码

在分形美术图案中的创造过程中,迭代函数也就是遗传算法种群中的个体,并能对迭代函数进行编码。考虑到二叉树结构在数学的表达过程中有较高的使用度。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结构式编码方法,可以用二叉树的形式来表达,每一个染色体就用一棵树来表示。在数学表示中的一棵二叉树代表的是一个有限节点集,其中包括了数学操作数及数学操作符。在结构式编码方式中,二叉树的终节点就是表达式的操作数位,中间节点就是操作符,操作数既可以改变。二叉树海飞我们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数学表达式就是中序遍历序列。

2.3.2适应度函数建立

遗传操作中的适应度函数的作用就是用来评价遗传进化染色体的优劣指数。通过用户对于美术设作品的的“满意度”和“共识度”的评价,来实现对于遗传染色体优劣程度的评判。适应度函数采用Ohsak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群体共同评分模型。在群体共同评分中有三个等级来衡量用户对作品的喜爱程度,分别是“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其中,用户给出“满意”评价即给出3分,“一般”评价即给出2分,而“不满意”评价即给出1分。将所有用户评价得分相加,就得到美术作品的做种得分。若有n名用户参与评分,那么最终满意度分值就落在n与3n之间。若两个作品的满意度评分相同,就要通过共识度标准的计算来获得适应度函数。比如说,设计作品A与设计作品B都得到了14分,但是没有用户对作品B给出了“不满意”的得分,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作品B更能得到用户的实际喜欢,如图1所示。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6)

【"MWC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简介】

新型"烟棒生产线实时重量检测控制系统"是南京智能技术研究所和本文作者联合研究设计、协作研制开发的一个科研项目。它是卷烟生产流水线的核心设施,能用于生产中进行性能测试、成品质量抽捡、采集和处理数据、控制生产等工作的配套综合系统。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微机化数字仪表的研制以及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必将使该系统能在实用、可靠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性能优越、技术先进、操作灵活、维护方便等特点,它也应当成为新型卷烟生产流水线的最佳选择。

在卷烟平均重量集散微机测控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模糊控制器作为卷烟平均重量控制器,该控制器在响应快、超调小、对参数变化不敏感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控制的控制效果。本系统中对于烟重等环节所采用的先进的模糊控制方法,将把卷烟平均重量测控系统推向新的高度。

§1MWC模糊控制器总述(实用的模糊微机控制系统)

在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MWC)中,对于烟重等控制对象,采用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自调整模糊控制算法,它以重量偏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平整电机转速为输出,在总结熟练的技术工人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模糊控制规则,应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计算出用于该控制回路实时控制的基本模糊控制器查询表;同时为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了在线自动调整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结构模式。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抗扰动性能,可作为一种通用的控制算法。

MWC模糊控制器方框图如图1所示。

离线模糊Fuzzy算法

图1MWC模糊控制器总框图

图1中,输出值Y是与红外线检测器实测烟重对应的数字量,S是卷烟生产过程所要求的卷烟平均重量值(数字量),计算机将Y值与给定值S相比较,得出烟重偏差数字量e,经计算机处理可以取得偏差变化的数字量c(c=ei-ei-1,其中ei-1为前次的偏差;ei为本次的偏差),e与c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模糊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是应当调节的数字量d,d对应着平整电机的转速、方向及步数。其中,

烟重基准值为S=MW(mg),

偏差测量值范围为±e(e=过重极限-控制极限)(mg),

重量偏差变化率为±c(c=MW×1%)(mg),

步进电机转速控制范围为±d。

根据控制规则,可以求出对应的模糊关系R,有了R,对于A和B的任何值,通过模糊算法(合成推理规则),可以求出对应的输出变量C的值,再用加权平均法就可求出相应的执行量z。

如上所述,对于A和B的每一组值,都可求出相应的执行量z,但是这种计算是相当繁琐的,计算量很大,不能立即做出反应,不适于实时控制。克服这一缺点的解决方法是:可以离线(即事先)先做模糊决策表(又叫查询表、控制表、如表6-6所示),并将此表输入计算机。在控制过程中,计算机把采样后经变换得到的输入x和y,与表6-6的行与列比较,可立即得出执行量z。

因此,实际模糊控制(算法)分为"在线"和"离线"两部分。

§2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算法预处理)

一、确定语言变量、语言变量的基本论域

根据MWC控制方案,选取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为重量偏差

WE、重量偏差变化率WC,输出语言变量为平整电机转速WD。

重量偏差WE的基本论域为〔-e,+e〕,

重量偏差变化率WC的基本论域为〔-c,+c〕,

平整电机转速WD的基本论域为〔-d,+d〕。

二、选择模糊状态(语言变量WE、WC、WD的语言值)--描述词汇

WE={太轻,轻,较轻,正常,较重,重,太重},

简记为{NL,NM,NS,ZE,PS,PM,PL};

WC={很快,快,稍快,正常,稍慢,慢,很慢},

简记为{NL,NM,NS,ZE,PS,PM,PL};

WD={正大,正中,正小,保持,负小,负中,负大},

简记为{NL,NM,NS,ZE,PS,PM,PL};

三、定义模糊集(语言变量WE、WC、WD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

1.将在基本论域内连续变化的WE、WC、WD离散化(即量化)后分成

Ne(3)、Nc(3)、Nd(4)级(档)。

2.语言变量WE、WC、WD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

WE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X={-Ne,…,0,…,+Ne},

WC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Y={-Nc,…,0,…,+Nc},

WD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Z={-Nd,…,0,…,+Nd}。

四、确定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

1.重量偏差WE的量化因子

NeKe=━━━e

2.重量偏差变化率WC的量化因子

NcKc=━━━c

3.平整电机控制转速WD的比例因子

dKd=━━━Nd

五、建立语言变量赋值表

在确定语言变量的基本论域以及论域元素量化等级后,语言变量中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取正态型分布函数或按均匀型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语言变量的赋值表。

表2语言变量WE赋值表

隶属度/X

语言值

-3-2-10+1+2+3PL

PS

ZE

NS

NL

1

0.5

0.5

0.5

1

1

1

0.5

0.5

0.5

1

表3语言变量WC赋值表

隶属度/X

语言值

-3-2-10+1+2+3PL

PS

ZE

NS

NL

1

1

1

1

1

1

1

表4语言变量WD赋值表

隶属度

语言值

-4-3-2-10+1+2+3+4PL

PS

ZE

NS

NL

1

0.5

0.5

1

0.5

0.5

0.5

1

1

0.5

0.5

1

六、确定模糊控制状态表(提取、制定模糊控制规则)

根据上述各语言变量赋值表,基于操作者的实践经验,通过操作者手动控制策略的总结,为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构造模糊控制规则(模糊模型)。即把代表控制规则的模糊条件语句简写为模糊控制状态表。

表5模糊控制规则表

WC

WD

WEB1

NLB2

NSB3

ZEB4

PSB5

PLA1NL

A2NS

A3ZE

A4PS

A5PL

PL

PL

PS

PS

O

PL

PS

O

NS

NL

PS

O

NS

NS

NL

O

NS

NS

NL

NL

C11-C17

C31-C37

C41-C47

C61-C67

C81-C87

§3模糊控制器的算法设计

一、模糊算法(离线部分)

模糊算法由模糊化、合成算法、判决三步组成。

1.输入模糊化

查找语言变量WE和WC的赋值表,找出测量值e、c的量化值x、y上与最大隶属度对应的语言值所决定的模糊集合A、B。模糊集合A、便代表确定数e、c的模糊化。

〖例如〗根据系统偏差测量值e(确定数)计算出x=+3;查找偏差WE赋值表,在+3级上的隶属度0.5、0.7、0.1中间求取与最大隶属度0.7对应的语言值PM的模糊集合PM为PM=0.2/2+0.7/3+1/4+0.7/5+0.2/6

模糊集合PM便是确定数e偏差的模糊化。

2.模糊算法器(合成算法)

1)模糊控制规则

在MWC系统的控制器中,模糊控制规则的一般形式为

ifWE=AiandWC=BjthenWD=Ck

(用复合条件语句表示为:若Ai且Bj则Ck)

应用模糊集合的运算规则,可求出模糊关系R:

R=R1∪R2∪…∪Rm×n

式中

R1=DT1×Cφ(1,1),D1=A1×B1

......

Rm×n=DTm×n×Cφ(m,n),Dm×n=Am×Bn

R=∪(Ai×Bj×Ck)

i∈I

j∈J

=∪〔Ai×Bj×Cφ(i,j)〕

i∈I

j∈J

"×"运算的含义由下式定义:

i=m,j=n

μR(x,y,z)=∨〔μAi(x)∧μBj(y)∧μCk(z)〕

i=1,j=1

i=m,j=n

=∨〔μAi(x)∧μBj(y)∧μCφ(i,j)(z)〕

i=1,j=1

其中:

X、Y、Z分别是偏差WE、偏差变化率WC、控制量WD的论域;

Ai,Bj,Ck分别是论域X,Y,Z上的模糊集,

也分别是偏差WE、偏差变化率WC及控制量WD的语言值;

i∈I={1,2,…,m},j∈J={1,2,…,n},k∈K={1,2,…,m*n};

∨x∈X,∨y∈Y,∨z∈Z。

2)模糊算法

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CRI法)算出模糊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WD,设控制规则对应的模糊关系为R,输入分别取模糊集为WE=A,WC=B,则输出的控制量的变化WD为模糊集C

〖WD〗C=(A×B)oR(o表示模糊关系的合成)

即μC(z)=∨μR(x,y,z)∧〔μA(x)∧μB(y)〕

x∈X

y∈Y

〖根据上式,每一条控制规则可求出相应的C1,C2,…,Cm×n

控制C为C=C1+C2+…+Cm×n〗

3.模糊判决

根据模糊输出C来确定控制量WD的具体数值z(确切值)。

方法:(加权平均法,取隶属度作为权系数)

设C=C(Z1)/Z1+C(Z2)/Z2+…+C(Zn)/Zn,

则确定执行量的公式

n

∑C(Zi)×Zi

i=1

z=

━━━━━━━━━━━n

∑C(Zi)

i=1

〖小结〗

如果系统的偏差为论域X中的元素xi,偏差变化率为论域Y中的元素yj,根据上述算法,可以算出相应的控制量的变化zij。结合表2、3、4、5经计算机大量计算,对论域X、Y中全部元素的所有组合都计算出相应的以论域Z元素表示的控制量变化值,并写成矩阵(zij)p×q。即得到如表6所示的控制表,将表中的数据存放到过程控制计算机的内存中,便可在线使用。(矩阵即为模糊控制器的查询表。)

表6模糊控制器查询表

c(yj)

d(zij)

e(xi)-3-2-10+1+2+3-3

-2

-1

+1

+2

+3

4

3

2

1

1

1

4

3

2

1

1

-1

3

3

2

1

-1

-1

3

2

1

-1

-3

-4

2

1

-1

-2

-3

-4

1

1

-2

-2

-3

-4

1

-1

-1

-2

-3

-4

-3│4433210

-2│333210-1

-1│22210-1-1

0│1110-1-2-1

+1│110-1-2-2-2

+2│10-1-3-3-3-3

+3│0-1-1-3-3-4-4

━━━━━━━━━━━━━━━━━━━━━━━━━━━━━━━━

二、实时控制查表算法(在线部分)

1.输入量(实测值)的等级量化

将实测偏差e转化成论域X的某一元素x:

设X={-Ne,…,0,…,+Ne},Ke为量化因子,

则下列三种情况必居其一:

(1)l≤Ke*e≤l+1,l〈Ne

(2)Ke*e〈-Ne

(3)Ke*e〉Ne

对于情况(2)及(3),分别将e量化为-Ne与Ne。

对于情况(1),

若l≤Ke*e〈l+1/2,则将e量化为l;

若l+1/2≤Ke*e〈l+1,则需将e量化为l+1。

同理可得,精确量偏差变化率c在论域Y上转化后的某一元素y。

2.查询模糊决策表

将变换得到的输入x与决策表的行比较,将变换得到的输入y与决策表的列比较,

得出输出量相应级别z。

3.输出量的精确化

将输出量z转化为实际控制输出量d,

转化公式d=Kd×z。

三、自调整控制与系统性能分析(改善)

为了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在上面设计的基本模糊控制器采用在线自动调整量化因子Ke、Kc和比例因子Kd的结构模式。即

1.当偏差e较大时,减小Ke与Kc与增大Kd,以快速减小e;

2.当偏差e较小时,系统已接近稳态,需要大分辨率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

度以及提高系统的阻尼程度,应增大Ke与Kc,同时减小Kd。

〖结论〗"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实现与效果

本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根据上述控制方案实现了模糊控制;并且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可方便地修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监测烟机工况和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通过对"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实现计算机模糊控制的技术分析,它将有助于提高产量与质量、提高烟机稳定性,降低烟耗且经济效益明显,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其投资少、效益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友善,李军.《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易继锴.《现代控制系统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王彩华,宋连天.《模糊论方法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郭宗祥,杨鸿铨.《模糊信息处理基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7)

计算机审计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完成一系列审计工作的计算,从大体上讲,主要包括数据转换和验证。计算机审计的目的分析数据和整理数据,最终获得审计证据。审计的最重要步骤是数据分析,这个过程直接影响审计结构。

在计算机审计中,数据的分析方式是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步骤,审计人员应掌握数据的分析思路,并将自身的审计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从审计事业的角度来讲,能够给审计思路进行正确和深入的总结是体现计算机审计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从设定计算和限定条件的过程中,创新审计思路,由此判断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然后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审计模式

随着计算机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很多计算机审计模式被合理的融入到审计工作中,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技术被尝试性地引入了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通过数据挖掘给审计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新的突破,现将数据挖掘计算的计算机审计模式归纳如下,如图1所示。图1:数据挖掘计算的计算机审计模式数据挖掘技术能提供高效的方法,让审计人员在面对大量而复杂的审计数据时,拥有宽广的思路。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项目中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有用的知识作为审计线索;二是直接找到孤立点。

计算机审计模式因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而有所完善,并解决了很多计算机审计模式中的缺点。我国正处于“问题导向型”政府审计的环境中,计算机审计的目的是发现一些异常数据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规性。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审计中,是为了找出一组异常和孤立的数据,由此获取知识丰富现有的审计知识,并完善业务逻辑等方面。

(一)查询式

在计算机审计模式中,最常被使用的是查询式。这种方法主要是审计人员将采集到的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在整理后存入审计人员的数据库,然后编写成SQL语句,进行灵活的查询,由此更加有效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查找和分析,并对记录进行累计、基数,综合计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连接不同的表格,运用函数编写公式,从而生成疑点再进行核实。

这种审计模式的核心技术是掌握SQL语句,该方法的主要对象是关系数据库的二维表。该方法对审计人员的SQL语句的掌握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审计情况比较复杂,那么SQL语句也会变得复杂,步骤也较多。这种方法的图形数据很少,结果无法直观的体现出来。例如在以此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将数据导入整理后,想在贷款数据表输入对应的查找条件,并对应写出转换后的SQL语句。

(二)验证式

这种审计模式需要审计人员先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采用一定技术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否定这个假设。这种假设到验证的分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审计工作中,应充分分析这种审计模式的关键,并提出相关合理的假设,假设的提出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有一定关系。例如在某大型酒厂销售的真实性审计中,酒厂标准的酒包装是每盒1瓶,每箱6瓶盒,每件6盒,所以可以得出1件=1箱=6瓶=6盒。由此审计人员能够得到假设,在酒厂进行销售期间,酒产品的数量和消耗的包装物数据应该有一定比例关系,然后在通过这一假设,验证酒厂销售收入情况是否真实。如果审计数据过于复杂,就无法简单的假设,那么可以使用多维分析技术进行准确的分析。

所以,审计人员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和计算审计数据,并找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然后通过相关方法,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图形或报表展示出来,根据这些内容总结审计经验,建立审计经验库,或是得出新的审计经验,并对这种经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经验进行适当的更正,并之前不够准确的审计经验,重新挖掘和分析,进行总结归纳,由此可以得出,数据挖掘技术的工作可能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且是对目前计算机审计的一种补充。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8)

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haschangedthewayofliving,productionandmanagement.Italsopresentsnewguiltywaysforthecriminals.Thenewtypesofcrimesbytakingthe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astheobjectandtoolsareincreasing.It’sgettingmoreharmful.Howtogettheevidenceofcomputercriminalsisanewtaskforthelawandcomputersciencearea.Proofbycomputer,asascienceofcomputerandlawarea.becomesafocusofattention.

KeyWords:CrimeonComputer,ComputerEvidence,ElectronicEvidence

计算机犯罪是伴随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新的犯罪类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急剧扩大。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和领域不断增加和扩展。使“计算机犯罪”这一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获得新的涵义。

1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在学术研究上.关于计算机犯罪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大致说来,计算机犯罪概念可归为五种:相关说、滥用说、工具说、工具对象说和信息对象说)。根据刑法条文的有关规定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实际情况,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故意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有关数据、应用程序等进行破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无外乎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计算机存储有关犯罪活动的信息;二是直接利用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进行犯罪活动。计算机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专业化、犯罪行为的智能化、犯罪客体的复杂化、犯罪对象的多样化、危害后果的隐蔽性等特点。使计算机犯罪明显有别于传统一般刑事犯罪。近年来,计算机犯罪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破坏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所以,打击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犯罪,确保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有效地打击计算机犯罪,计算机取证是一个重要步骤。存在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包括网络介质)中的电子证据已经成为新的诉讼证据之一。

2什么是计算机取证

计算机取证又称为数字取证或电子取证,是指对计算机入侵、破坏、欺诈、攻击等犯罪行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按照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进行证据获取、保存、分析和出示的过程。从技术上,计算机取证是一个对受侵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和破解,以对入侵事件进行重建的过程。

计算机取证包括物理证据获取和信息发现两个阶段。物理证据获取是指调查人员到计算机犯罪或入侵的现场,寻找并扣留相关的计算机硬件;信息发现是指从原始数据(包括文件,日志等)中寻找可以用来证明或者反驳的证据,即电子证据。与传统的证据一样,电子证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完整和符合法律规定的。

2.1物理证据的获取

物理证据的获取是全部取证工作的基础。获取物理证据是最重要的工作,保证原始数据不受任何破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调查者都应牢记:

(1)不要改变原始记录;

(2)不要在作为证据的计算机上执行无关的操作;

(3)不要给犯罪者销毁证据的机会;

(4)详细记录所有的取证活动;

(5)妥善保存得到的物证。

若现场的计算机处于工作状态。取证人员应该设法保存尽可能多的犯罪信息。由于犯罪的证据可能存在于系统日志、数据文件、寄存器、交换区、隐藏文件、空闲的磁盘空间、打印机缓存、网络数据区和计数器、用户进程存储器、文件缓存区等不同的位置。要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是非常困难的。关键的时候要有所取舍。如果现场的计算机是黑客正在入侵的目标。为了防止犯罪分子销毁证据文件,最佳选择也许是马上关掉电源;而如果计算机是作案的工具或相关信息的存储器。应尽量保存缓存中的数据。

2.2信息发现

取得了物理证据后。下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信息发现。不同的案件对信息发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况下要找到关键的文件、邮件或图片,而有些时候则可能要求计算机重现过去的工作细节(比如入侵取证)。

值得注意的是。入侵者往往在入侵结束后将自己残留在受害方系统中的“痕迹”擦除掉。犹如犯罪者销毁犯罪证据一样,尽量删除或修改日志文件及其它有关记录。殊不知一般的删除文件操作,即使在清空了回收站后,若不将硬盘低级格式化或将硬盘空间装满,仍可将“删除”的文件恢复过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windowsswap(page)fde(一般用户不曾意识到它的存在)大概有20-200M的容量,记录着字符处理、Email消息、Internet浏览行为、数据库事务处理以及几乎其它任何有关windows会话工作的信息。另外。在windows下还存在着fdeslack,记录着大量Email碎片(Fragments)、字符处理碎片、目录树镜像(snapshot)以及其它潜在的工作会话碎片。以上这些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取证软件来收集。事实上。现在的取证软件已经具有了非常好的数据恢复能力,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基本的文件属性获得和档案处理工作。

数据恢复以后。取证专家还要进行关键字的查询、分析文件属性和数字摘要、搜寻系统日志、解密文件等工作。由于缺乏对计算机上的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工具,所以,信息发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取证专家的经验。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取证专家要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最后取证专家据此给出完整的报告。将成为打击犯罪的主要依据,这与侦查普通犯罪时法医的角色没有区别。

3一些取证工具的介绍

在计算机取证过程中。相应的取证工具必不可少,常见的有tcpdump,Argus,NFR,EnCase,tcpwrapper,sniffers,honeypot,Tripwires,Networkmonitor,镜像工具等。在国外计算机取证过程中比较流行的是镜像工具和专业的取证软件。下面以EnCase作为一个计算机取证技术的案例来分析。EnCase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取证工具,至少超过2000家的去律执行部门在使用它。EnCase是用C++编写的容量大约为1M的程序,它能调查Windows,Macintosh,Anux,Unix或DOS机器的硬盘,把硬盘中的文件镜像或只读的证据文件。这样可以防止调查人员修改数居而使其成为无效的证据。为了确定镜像数据与原的数据相同。EnCase会与计算机CRC校验码和MD5台希值进行比较。EnCase对硬盘驱动镜像后重新组织文件结构,采用WindowsGUI显示文件的内容。允许调查员使用多个工具完成多个任务。

在检查一个硬盘驱动时,EnCase深入操作系统底层查看所有的数据——包括fileslack.未分配的空司和Windows交换分区(存有被删除的文件和其它潜生的证据)的数据。在显示文件方面,EnCase可以由多种标准,如时间戳或文件扩展名来排序。此外.EnCase可以比较已知扩展名的文件签名。使得调查人员能确定用户是否通过改变文件扩展名来隐藏证据。对调查结果可以采用html或文本方式显示。并可打印出来。

在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被入侵的系统上巧妙地设立HoneyPot,模拟先前被入侵的状态来捕获入侵者的信息,即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达到取证的目的。

HoneyPot和Honeynet都是专门设计来让人“攻陷”的网络。一旦被入侵者攻破,入侵者的一切信息、工具都将被用来分析学习。

通常情况下,HoneyPot会模拟常见的漏洞。而Honeynet是一个网络系统,而非某台单一主机。这一网络系统隐藏在防火墙后面,所有进出的数据都受到关注、捕获及控制。这些捕获的数据可被用来研究分析入侵者使用的工具、方法及动机。4当前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局限和反取证技术

计算机取证的理论和软件是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果。然而,在实际取证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有关犯罪的电子证据必须没有被覆盖:其次,取证软件必须能够找到这些数据。并能知道它代表的内容。但从当前软件的实现情况来看。许多取证分析软件并不能恢复所有被删除的文件。

正是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使得一些犯罪分子认为有机可乘。因此在取证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叫做反取证的技术也悄悄出现了。反取证技术就是删除或隐藏证据,使取证调查无效。现在反取证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数据擦除、数据隐藏、数据加密。这些技术还可结合使用,使取证工作变得很困难。

数据擦除是最有效的反取证方法。它清除所有的证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存在了。取证自然就无法进行。数据隐藏仅在取证者不知道到哪里寻找证据时才有效。为逃避取证,犯罪者还把暂时不能删除的文件伪装成其他类型的文件或把他们隐藏在图形或音乐文件中。也有人将数据文件隐藏在磁盘的隐藏空间中。

加密文件的作用是我们所熟知的。对可执行文件的加密是因为在被入侵主机上执行的黑客程序无法被隐藏,而黑客又不想让取证人员有方向地分析出这些程序的作用,因此,在程序运行前先执行一个文本解密程序。来解密被加密的代码。而被解密的代码可能是黑客程序。也可能是另一个解密程序。

此外,黑客还可以利用RootKit(系统后门、木马程序),绕开系统日志或利用盗窃的密码冒充其他用户登陆。这些反取证技术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5结束语

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犯罪手段与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对垒的形势下。目前的研究多着眼于入侵防范对于入侵后的取证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仅仅通变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打击计算机犯罪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形式。因此需要发挥社会和法律的力量去对付计算机和网络犯罪。计算机取证学的出现和矗用是网络安全防御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相多法律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铭喧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1998年版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9)

二、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它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计算机教育不受学校重视,由于不纳入中考的考试范畴,在中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还赶不上音乐和美术。原因在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当然这样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也是有法可循的。试想,学生中学毕业以后,不论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计算机和生物、化学等学科,谁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当然是前者无疑。工作中excel和office软件基本上每个机关和公司都会用到,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对专业学科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有信息采集和逻辑分析能力,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个重要的媒介。

三、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陈旧

(1)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亘古不变,现在的软件更新的很快,比如photoshop,老的版本和新的版本在具体工具和命令上就存在一定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停留在photoshop3.0的阶段,那现在恐怕连这个软件都难找。所以,要让计算机方面的教师参加市里举办的教师进修课程,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能和本市的高等院校同行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随着技术更新的不断加速,计算机硬件的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内存和硬盘更新尤为明显,但一般中学的计算机设备由于资金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更新,这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来讲也是一种羁绊。

计算机论文论文篇(10)

1.2应用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技术。近几年来,作为一类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其综合的采用了人工智能、统计学、密码学、规则方法以及推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和内容,在防止计算机系统被入侵或是被滥用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技术是不同的,我们便可以将其分类两大类,即统计分析法和签名分析法,前者是指在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借助于统计学中的相关理论对系统中的各类动作模式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从而保证所有动作都是没有偏离正常的轨道的;而后者则是一种监测系统存在着的弱点是否受到了攻击的行为,在各类攻击计算网络系统的模式中,人们进行归纳总结并在Ds系统的代码里写入各类攻击模式的签名,可见这种分析的方法就是一种模板匹配的操作。

1.3及时安装漏洞的补丁程序。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我们所安装的各类软硬件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的,这些漏洞既可以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安装程序中存在的缺点,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在配置和功能存在的缺陷,在发现了这些漏洞后,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商就会及时的漏洞的补丁程序,从而及时的弥补漏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为计算机的使用者,我们就应及时的安装这些漏洞的补丁程序,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在扫描计算机系统是否存在着漏洞时,我们可以采用瑞星、360安全卫士等防护软件,在发现漏洞后还可以及时的下载并安装补丁程序。

1.4数字签名和文件加密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实质都是要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性,从而有效的避免重要的数据信息被窃听、截取以及破坏的问题出现。由于其自身作用的差异性,我们又将数字签名和文件加密技术分为三大类,即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完整性的鉴别,而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又分为端对端加密技术和线路加密技术两种,其目的都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的操作,端对端加密技术是指发送者在采用了专业的加密软件后才开始传输信息,这样明文就成了秘密的文件,当接收者接收到这些文件或信息后,需要输入相应的密码才能打开;而线路加密技术则是指在所传输信息所通过的各个线路中采取加密的操作,从而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其不考虑信宿和信源,关注点只在传输的线路上。

1.5加强用户账号和安全。用户的账号包括系统的登录账号、网上银行的账号以及电子邮件的账号等众多的应用账号,而黑客攻击用户网络系统的常用方法就是获得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因此,要想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我们在设置账号密码时,就应尽量设置复杂的密码,同时不同类型的应用账号尽量不要设置相同的密码,所设置的账号和密码应采取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相互组合的方式,另外,还应定期的更换账号的密码。

上一篇: 优秀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下一篇: 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