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5 20:05:58

大学生学习方法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1)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wWw.133229.coM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

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8.8.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2)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3)

从技术角度讲,学习成绩不理想只有一个原因:不会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是我们很关心也很重视的一个目的和希望,如何实现这一点,首先让我们对学习行为做一下基本的了解和分析。

构成学习行为的两方面是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环节是针对“点”的事情,秩序是针对“线”的事情,我们通过“点”和“线”的完美结合来解决各个学习单元的问题。而学习方法就是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的不同组合,换句话说,把握好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就可以得到有效率和效果的学习方法。很显然,做一件事情没有科学的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让我们去想象一下“如何炒一盘可口的土豆丝”。显而易见,保证正确烹饪的程序和完美的烹饪环节是成功的关键。大家都知道,如果炒菜的顺序不对,比如先放土豆后放油,那最后的味道真是不敢想象,即便炒菜的先后程序没有错,但要是土豆丝切的大小不匀或是忘了放盐,或者盐放的多了或少了,那么这道菜最终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维的!

我们不仅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学习秩序,也同样关注如何有效地完成学习环节。而学习习惯则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常会有的意识和行为,也是一种固有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模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从一顿早餐说起。

母亲要给孩子和丈夫准备一份简单的早餐,早餐的内容是煮鸡蛋、馒头、小菜和米粥。当她进了厨房,先把馒头放在笼屉里和水一起热上,然后淘米;在等水开的时候,把切好的蔬菜凉拌了放入盘里;水开了以后,把米放进锅里。差不多粥熬了一半的时候,把洗干净的鸡蛋放入粥里。就这样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份简单的早餐就做好了。

另外一个主妇也要准备这样的早餐,不过她是先淘了米,然后热水,等水开了后,再把米放到锅里,等粥熬好以后,才开始切菜,等凉菜拌好后,就又开始热水蒸馒头,等馒头蒸热后,又把鸡蛋煮上……不用我说,您一定知道这份早餐来的是多么不容易。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还没有特意强调时间的危机感,只是说明了在结果相同的情况下,操作顺序不同,工作效率也不同。而当时间成为关键因素,后果可能就是不能完成。

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设计,将导致结果和效率的不同,为什么许多上了初一的学生在面对比小学更多的功课时,往往会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就是由于没有具备很好地安排管理学习的能力而造成的。所以,秩序不仅是决定是否能够正确实现目标的基础,也是保证是否高效率地完成目标的决定因素。

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而目标是否可以完好实现一定是通过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来保证的。所以炒一盘好菜需要方法,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需要方法。决定学习方法的好与坏就要看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否科学、合理。

一个合理的学习秩序不仅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而学习秩序设计的不理想,则可能完全不能实现目标。

对“错误”认识的最大错误

许多同学在拿回作业本后,通常只是看看老师有没有判“优”,甚至看都不看就收起来了,所以即使看见了红叉也视若无睹。

也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考试中遇到了平时做过的题目,但却不会做了;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又做错了。

一次考试回来后,家长经常会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好则喜而夸,差则恼带骂。可对于丢了多少分、都丢了什么分、为什么丢了这些分这些重要的问题却不怎么特别关心。

为什么很多人不仅不能避免不该犯的错误,而且还使错误的比率提高!小的时候能考双百,大的时候却越来越低,是功课难了吗?当然不是!

我接触过的许多学生对错题缺乏耐心,作业练习中出现了老师的红叉,看到后感觉很不顺眼,所以通常不想也不再多看一眼。有时对孩子作业比较关心的家长会问道:“怎么错了?”孩子通常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小心!”就这样把一个错误的问题“大化小,小化了”地放过了。如此这样轻易把错误放过,其实就是放虎归山,后患自然无穷埃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讲到的那种现象了吧!为什么平常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中又出现了,但还是没做出来,或者还是做不对。你不把错误当回事,错误也不把你当回事!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4)

字如其人,每个大学生都想练一笔好字,那如何练字呢?古往今来的书法家总结出练字最有效的方法是临摹字帖,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均在临摹字帖的基础上实现的,本文试图从如何选帖、如何利用字帖、如何走出字帖三方面谈一下学习书法的方法。

一、慎重选择字帖

选择什么样的字帖作为范本,这是初学书法首先面临的问题。选帖很重要,如果选帖不当,不但影响进步,而且会破坏练字的热情。

选帖原则有三:一是自己要喜欢,如果买一本字帖,连自己都不喜欢,就不会有热情去练习,更谈不上进步;二是要适合自己笔路,这样的字帖临摹起来会倍感亲切,更容易入帖;三是要选择比较公认的优秀范本,选帖时,若自己拿不准主意,可向周围内行的同学、老师请教。

二、善于利用字帖

(一)利用字帖三部曲――读帖、摹帖与临帖

读帖,是指在临摹之前或者临摹之余,对字帖仔细的研究和思索。读帖时,要求对字帖的笔画特点、结构安排、章法布局以至气韵风格等,都要做精细的观察分析,并加深理解,加强视觉记忆,直至做到心中有“数”。读帖并不是大声朗读字帖,而是为临摹做准备,选择了一本字帖,一般都要先仔细地观察、揣摩、思考,而不是急于去临摹。同时,读帖还能提高人的欣赏水平,读一本好帖,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摹帖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描摹,如近年来书法教学中采用的描红,有时也有描蓝、描绿等;另一种是影摹,即用一张比较透明的纸覆在字帖上(包括硬笔书法),依据透过来的笔画轨迹认真描写。还有一种是双勾填墨法,强调尽量一笔填充完成,不能反复描摹补充,摹帖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掌握原帖的笔画位置,矫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完全接受范帖的约束。

临帖,就是把帖放在面前对照着写。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入帖,意即写出的字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形神兼备。临帖不像摹帖,亦步亦趋地描摹原帖,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情,用笔的轻重缓急,笔画之间的连带、呼应关系,以及整个字给人的总体感受等,都可融入自己的理解。因此,临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得到原帖的神韵。

(二)学书三到---眼到、手到与心到

在读帖、摹帖和临帖三者中,临帖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临写时一定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就是多观察。观察到了才可能被临写出来。因此,观察在临帖中是第一要务。每一笔画的起笔位置、收笔位置、长短、角度、弧度、粗细,以及笔画之间、结构单位之间的呼应等,都要做非常细致的观察。唐孙过庭曾说,“察之者尚精”,即是对临帖观察的要求,要达到精微的程度。举例说明,我们在临写《兰亭序》里的“左”、“右”两个字时,虽然都是左上包右下结构,但在写法上大相径庭,“左”字横短撇长,“右”字横长撇短。真可谓结字真奇妙,不看不知道。

手到,就是多动手,将观察到的用笔或结字特征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这也是学习书法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孙过庭又说,“拟之者贵似”,这是对临帖动手的要求,也就是说越像越好。

心到,就是多思考,多比较,最好做到举一反三。我们看到“左”、“右”两个字的字形差异后,经过认真临摹写得很像了,但聪明的人往往不满足于此,他还要进一步深究,为什么相同结构字形却相差很大?由此他会发现“有”、“布”、“龙”、“在”等一类字的写法。

(三)学书三定---定师、定时与定量

现代著名书法家白蕉说,学书应有三定:定师、定时、定量。

定师,即选定一本帖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专心揣摩临写,不要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朝欧暮柳,否则难见成效。定时,即每天都最好定一个时间来练字,或早上,或中午,或晚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固定的时间不一定都能保证得了,但是应该保证每天都要练习,有时间则长,无时间则短,不可间断,这样既有利于书法学习,又能磨练意志。定量,即每天给自己定一下学习的任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贪多,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5)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占有前人积累沉淀的知识成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多少、知识深浅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小学低年级时,以直观的感性知识为主,百分之百依赖于教师的“教”来完成,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的自学比例已占到20-30%。中学生的自学比例已扩大到50%,而大学生的自学比例则要占到70%,此时教师的“教”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消失。

多年来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中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天天都是听课、看书、完成作业、模拟练习,参与名目繁多的考试,如此等等。当他们成为大学生的时候,中学阶段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已一去不复返,苦不堪言的沉重升学压力已烟消云散,父母的种种监督与管教也告结束,渴望已久的解放终于来临,浑身无比的轻松感与自由感油然而生,是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了,甚至忘了到大学来是为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迎接更艰巨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大学新生不去了解也不去想怎样学习,更不知道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他们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知识无论是广泛性、系统性还是操作性都是很强的;不知道大学的教学时数少,课程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课余时间多的特点,还一味追求中学阶段那种“扶着走”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里的教学与学习。

2.教学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人类所积累的间接经验,或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虽然不能脱离开社会实践,但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学校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离开知识的掌握,也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有任何聪明才智。反过来,认识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掌握知识的质量与效率。但传统的教学观是将教科书视为知识的惟一宝库,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教科书的教学,在学生头脑里筑起一座知识的宝库来。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就放在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上,而极大程度地漠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发展认识能力上来,并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其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也就更巨大,更深远。因此,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特斯基主张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顺应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还必须始终处于“跳一跳,才能把果子摘下来”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更新,从而使他们的认识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学习成果后,在精神上还会获得更大的愉快与满足,产生无限欣慰与自豪,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改革值得注意的问题。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获得经济、高效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拙劣的学习方法不仅会抑制才智的发挥,而且会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精神萎靡,丧失信心,茫然无序。

由于当前大学的教学依然是将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教师“教”的方法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方法的重要性,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不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显然,只有不断地

从教师的“教”迁移到学生的“学”上来,才能最终使学生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改变“要我学”、“扶着走”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学”、“自己走”的主动局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哲学家笛卡儿很早就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人类知识总量猛增、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老师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将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一并传授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可以只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关心学生是怎样学会的,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要让学生在获取间接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达到这种知识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学习的价值或目的是在于获得达到某种知识成果的过程与手段。换言之,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某种知识成果,而是要获得达到这种结果的过程和方法。

4.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6)

“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是指大学新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而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大学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中学的不同,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新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出现各种问题。大学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往往偏向于德育,而忽视对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大学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的原因

受中学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大学新生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加上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率低,出现“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的差异性

在中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较少。课堂上的互动性较差,每个学生有自己固定的座位,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较少。中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以高考大纲为准,教师教课以大纲的知识点为主,对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都非常详细,课堂进度比较慢。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少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在大学课堂,教师多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师只对课程进行简单介绍,不再像高中教师那样对每个知识点都做深入讲解。另外,大学开设的课程较多,课堂信息量大。受课时限制,教师的讲课进度较快。大学课堂的互动性也很强,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随时交流。大学教材相对高中教材而言,内容专业性强,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较少,大部分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难度。考试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

2.任课老师重知识讲授,轻方法传授

大学教师与高中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教师只负责自己所担任课程的讲授,平时与学生沟通较少。 相比而言,高中教师更像是一个“保姆”,整天跟在学生后面督促学习,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知识,还在课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这样,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致使大学新生很难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方法,而大多数任课教师侧重于专业课程的系统讲授,忽视了对本科课程学习方法的讲解。因此,如何学习各门课程成了困扰大学新生的一大难题。

3.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习方法的忽视

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大学辅导员普遍会对学生讲授大学与中学生活环境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角色转变、校规校纪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却往往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4.大学新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学阶段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刚从高考压力下解放出来的大学新生而言,大学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由于大学期间的学习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恋爱中不能自拔,甚至经常出现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再加上大学课程专业性强,学生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感觉学业越来越难,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的表现

1.失去“优生”效应,产生心理落差

对能考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中学阶段大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他们仍旧保持着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大学里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同学有很多,甚至有许多比自己优秀得多。自己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相貌气质、人际交往、才艺特长等方面处处不如人,由原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王子”变成了“丑小鸭”。这样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自卑、失落、自暴自弃的心理,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

2.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生活消沉

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他们真正进入大学,面对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在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容易暂时失去学业压力和学习目标,对将来的就业前景也不清楚,于是陷入空虚、迷茫。特别是新生看到周围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谈恋爱,便随波逐流,在娱乐休闲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业。

3.不重视专业学习,求职前景不佳

许多大学新生因为就读的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再加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特点、就业前景等缺乏了解,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而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忽视对专业课的学习。

三、大学辅导员对新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辅导员除了肩负着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还在对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向新生系统介绍所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发展现状和前景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许多新生因为专业不理想而缺乏学习兴趣。辅导员应针对学生要求,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系统地讲授所学专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深入了解。这样,辅导员才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消除迷茫心态,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大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便让新生对大学学习有充分的了解

大学的课程与中学的不同,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而陷入迷茫状态。辅导员应邀请专业教师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点,避免因不了解而陷入迷茫的现象。

3.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向新生系统讲授各门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辅导员应在开学初期及时与各专业课教师沟通,将学生的困惑告知专业教师,让各任课教师在开始讲授专业课前,先对该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始该课程的学习。

4.利用榜样效应,让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

辅导员可以联系学习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让他们将自己实践过的学习方法介绍给新生。一般来说,学长的经验可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新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与学长建立联系,加强沟通。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而学习方法指导更是其重要内容。因此,大学辅导员应结合新生特点,开展一系列学习方法指导工作,帮助新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最终,帮助学生走出迷茫、消除困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新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洪旭斌.从辅导员角度谈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J].今日科苑,2008,(18).

[2]郏旭伟.简析大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2).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7)

二、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关键及方法

根据高师院校音乐系选修生的现状及其学习古筝的特点来看,大学生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重点是要把握学习古筝的关键和方法。

(一)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关键:

1.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应该以“学以致用”为目标。

2.讲究学习效率。因为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修专业,除了自己的主修课程外,还有可能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时间对于每一位选修生来说都不是那么充足,学习效率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学习古筝来讲,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心态,有责任心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

3.对重要技巧和要点的理解与掌握。除了懂得基本的练习方法之外,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古筝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巧和要点,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炼名曲或自己偏爱的古筝曲目。练得多不如练得精,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练了很多曲目,在演奏的时候总还是存在问题。或是一些曲目练过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来演奏可能有些部分又已经遗忘了。通过精练可以帮助掌握细节从而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的作用。同时,练习名曲或是自己偏爱的曲目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用更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率。

5.用精听和唱谱的方式来培养乐感。精听和唱谱可以说是培养乐感的最佳捷径。精听可以帮助你了解整首乐曲、掌握每一个乐句、找到每一个音符所要演绎的内容。由于音乐是具有歌唱性的,在精听的前提下应该多练唱谱,拿一首乐曲来反复的精听、演唱。通过日积月累,你的乐感一定会明显提高。

6.练习时间的保证。对于选修生来说,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高师院校的选修课程时间设置为两年,每周一个课时。而选修生大部分是零基础的,想要练习好一首可登大雅之堂的名曲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所以,必须保证练琴的时间。

找到学习古筝的关键之后,就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教学,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基本方法

1.从双指指法学习开始,科学训练基本功。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而且根据神经及肌肉的发育顺序,人体手部运动是从一开始无意识的握持反射到有意识地握持玩具,到双手各握一玩具,到食指拇指能够对持拿东西,到能够独立系鞋带,人体手部的动作是由用整手进行抓握,发展到用两手指进行对握,然后才发展到用手指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这证明了,人类最先熟悉的是手掌肌肉群的整体运动。针对大学选修生的特点和人体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在进行指法学习时,可以从双指学习入手,先熟悉整个手部的动作,训练手指之间的配合能力。然后再将动作分解,来进行单指动作的训练,并且在进行单指练习遇到问题的时候,把双指练习时的手部活动方式作为一个辅的动作,来帮助单指进行练习。

举例来说,我们先进行大撮的练习,在演奏大撮时,手心像握着球一样,保持一种最自然抓握的状态。因为这种抓握状态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就会做的动作,也是人类最早熟悉和使用最熟练的手部动作。这一部分肌肉是人类最初就开始学会使用的。这种与人体本能极为接近的肌肉运动,学习起来就能比较的快速准确。在一开始不需要加上很大的力度,只是先学会在演奏大撮时能自然地以拱形来支撑手背,并进行反复的抓握动作。在手背和动作保持稳定之后,再要求手指整个大关节加上一定的力度,以90度的正确角度触弦,让手指随着一开始学会的抓握运动而运动,发出饱满的声音。此时,可以适当对演奏音色加以要求。然后再保持大撮的手型,提起中指,依然用大撮时同样的手指运动方式进行拇指的托弦,或是抬起拇指,用大撮时的方法进行中指勾弦,先学习中指演奏还是拇指演奏可以随自己的学习习惯而定。要注意,在进行单指演奏的同时,必须加强手指末端的小关节力量,以合适的角度触弦,演奏出合乎标准的音色。然后再进行小撮的学习,在小撮的手型稳定之后,抬起拇指,进行食指单独弹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完大撮小撮后再一起进行拇指食指中指的分指演奏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要谨记一旦觉得手部紧张、僵硬,要提醒自己回想初始放松的状态,再进行正确的练习,比如在不确定的单指动作是否正确的时候,就回过头去弹大撮或者小撮,来观察在演奏大撮和小撮时每个手指的动作,以此来记忆单指演奏动作,或是检查单指演奏时的动作是否准确。总的来说,就是把双指演奏训练放到单指演奏练习之前,更有利于提高掌握演奏的速度和演奏姿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时注重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修生学习古筝的目的可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出于对古筝的爱好,或是希望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所以,在学习和练习时,就必须与自己的学习目的保持一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大学生应该利用成人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策划工作,以加强自己在练习时的目的性,带着思考进行练习。

3.积极主动思考,进一步把握动作要领和情感体现。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在进行指法学习还是曲目学习的时候,都可以根据教师对动作要点的准确语言描述进行练习。当然,因为这里研究的对象是选修生,考虑到其基本为零基础,在初学阶段,也需要在领悟老师的动作要领描述的同时观看老师的示范性演奏。在听了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领会总结,首先从理论上明白演奏的动作要领和情感表达方向。这种经过思考后总结出来的结论,比单纯的通过老师教给学生该怎么弹,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和运用。

4.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和交流的习惯。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老师会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用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种及时的沟通,也能够及时地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这种沟通不仅仅局限在上课的60分钟时间内,在平时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QQ等形式进行联系,从而,教师可以尽快对一些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学习的进度。课上与同学的讨论,课后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和吸取经验。通过相互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经验总结。

三、 结语

高师院校古筝选修生这个主体应把握学习古筝的关键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把握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学习技巧,练习时间等关键,运用从双指指法练习入手、积极主动思考、把握兴趣导向作用和及时交流沟通等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巧君.古筝培训教程 [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2] 李世明.器乐演奏技术问题探微 [J].艺术教育,2006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93-02

一、学习方法之重要性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之所以强调“快速”,是因为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核心即为效率。效率是成功的半个代名词,同时也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代名词。可以说,做任何事情,包括学习,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加快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需要教育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个性原则、创新原则和愉快原则等现代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1],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民主”“考核灵活”的教学模式,将新型的教育模式、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其次,在信息资讯不断高速更新的今天,于学校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我们在社会上立足。因此,面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再次,由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所致。研究、推广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可简单地迎合大众,用单一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就更加突出了掌握正确、适当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学习方法之收获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譬如说:联想法、理解法、提纲挈领法、分层法等。应用到《马哲史》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采用了三种提高效率的具体学习方法,即:表格归纳法、文献综述法和小组集体研究学习法。

第一,对于表格归纳,可以将头脑中杂乱的知识体系化、立体化。更加直观地接收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利用横行纵列,将原本两个维度的概念相关联。当然这不仅可以运用到《马哲史》的学习,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它的内部各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融会贯通,都可以运用表格的方式来体现,无论是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抑或是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均能加以运用。

第二,对于文献综述,若能熟练掌握该种论文的写作技巧,必能锻炼、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能力。

文献综述,是指某一时间内,作者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形成的论文。其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这一时间段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通过以上对文献综述概念的界定,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需要诸多能力方能将综述表达清楚、完整。而我们从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更是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

通过文献综述的撰写,同学们受益匪浅:一是学会了应用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网等优秀站。这些海量的宝贵资源,不只应用于本门课程,还可以更广泛地运用到其他领域。二是学会了如何深入研究一个课题,面对一个笼统的概念,如何从不同方面、多种角度进行切入,剖析。三是增强了宏观归纳能力,面对各种材料,如何对其进行归类、划分;下载大量文献,将其分类、整合,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叙述、分析,并对侧重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第三,小组集体研究学习的方法,充分锻炼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采取了分组的形式,由于组内每个人兴趣与擅长的侧重点不同,针对小组内不同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恰当的分工;学会真诚鼓励小组成员,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从“要我完成”到“我要完成”;小组讨论过程中多沟通,增进同学们间的友谊;汇集多人智慧,共同将任务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更加凸显相倚为强的学术氛围。

第四,马哲课堂所培养我们的迁移能力,更是其真正价值所在。本人认为迁移能力主要体现为两种:即“知识迁移能力”与“行为迁移能力”[2]。

谈到知识迁移,笔者在辅修金融学专业的《货币金融学》课程时,接触到诸多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其中,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占了重要篇幅,主要观点为:“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3]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笔者遂将马克思提出该经济问题的时代背景与其哲学思想联系,寻求其内在的关系。这种知识迁移方法可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从更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感悟。

若谈到行为迁移,那一定属于实践的范畴。任课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条件和机会,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问题与创作。今后面对各种学科,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想办法独立解决,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知识行为迁移的效果。

三、学习方法之不足及改进

第一,关于表格归纳法。其所表达的内容虽清楚直观,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的问题:由于区域较小,所体现的信息量有限,故体现的内容多为主干、重点的内容,细枝末节被忽视了,这对我们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产生了一些阻碍作用。诚然,主要矛盾对于事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次要矛盾也不容忽视。对于该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一定要将表格与文章解释相结合。表格未表示清楚的环节,务必通过文章解释阐释清楚,不可以单单关注表格而忽视了一些必要的零散知识点。

第二,关于文献综述。现如今,文献综述这种论文形式早已广泛被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是关于其缺陷,仍然是需要被反思的:一是其准确性值得进一步考究。文献综述的内容多是根据各种文献整理、搜集而成。这些文献的作者于行文时很有可能夹杂了某些主观色彩,将自己过多的思想观点融汇到综述中,这种做法会使同学们在接受信息时产生歧义,不能客观地对研究内容进行理解;二是初期撰写文献综述时,由于写作经验不足,同学们很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资料的叠加、汇总,而缺少个人观点,得不到学术水平的提升。面对各种不足,本人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自己多思考、多研究。尽量阅读零次文献与一次文献,从而减少信息接收过于主观化的弊端;“熟能生巧”,经常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对于一个研究热点,不单要了解不同学者对它的理解,更要自己进行思考与分析,进一步说,文献综述的总结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个人真正的收获。

第三,小组集体研究学习方法。诚然,组内共同学习方法使同学们的效率大大得到提高,但其中依然存在细微的瑕疵:个别同学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不能及时完成教师、组长布置的任务。对于这点问题,应该由教师、组长、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改变。教师可以加强对工作成果的检查力度;对于同学们的进步也可以及时提出表扬,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组长应该尽全力去帮助同学,及时与组员交流心得,抓住每个人的兴趣点,根据不同的特点去分配学习任务;组员更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参与收集资料、构思主题、理顺脉络、撰写论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9)

关键词: 综合考核;算术平均数;综合位次法

Key words: Synthesis evaluating;arithmetic average method;synthesis precedence method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41-03

0引言

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一般都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定期(一般为一年)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评定先进、发放奖学金和毕业时评定优秀毕业生等,目的是通过综合考核,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但这种措施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受综合考核方法影响,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方法尤为重要。现有的考核方法或不能适应成绩考核实际情况的要求[1~2],或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3]。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实际,对学习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1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困难

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考核哪些方面,反映学校教育对学生在哪些方面提出要求;二是采用哪些指标,主要体现在考核通过什么指标来衡量;三是对各项指标如何进行综合。各学校考核哪些方面、选取哪些指标有所区别,而同一个学校是一致的。因此,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影响考核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标综合的方法。由于考核涉及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的考核标准,还涉及考核评价人员不同,考核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程类型的复杂性。

高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同方面的培养教育有相应的课程及要求。通常包括智育课、德育课、体育课、美育课、劳动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分为更小的考核方面,使得综合考核具有层次性。如智育课,通常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而在必修课中又有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之分。课程类型不同对学生要求也不同,从而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也不同。

(2)考核结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

从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既有百分制,也有五分制和两分制(即通过与不通过)这种不同的课程成绩表示形式也给考核的综合带来了困难。这使得标准分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2]。

(3)考核标准的差异性。

考核标准的差异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课程考核标准不同;二是即使相同课程和同样考评结果表示形式,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有不同要求,考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增加了成绩综合考核难度。

2现有综合考核方法及存在问题

(1)现有综合考核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普遍采用算术平均数法,对单个学生所有课程成绩求出算术平均数,作为综合考核结果,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和评定。公式为:

(2)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考核学习成绩的不合理性分析[1]。

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采用该方法进行综合时,不能反映各门课程类型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实际上,课程被分成多种类型,不同类型课程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第二,这种综合方法不能避免评价标准不同所带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班级内,同一门课程往往是由一位教师讲授并评定成绩,但不同课程通常由不同教师讲授且评定成绩,不同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也会有所区别,而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综合时,不能剔除评价人的影响。

第三,该方法要求各门课程的成绩表现形式一致。而客观上,成绩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得采取算术平均数法具有很大局限性。

(3)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综合考核的弊端。

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时存在诸多不足,而现在实际中仍然使用,这就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一方面,由于算术平均数法不能很好地反映成绩综合考核的客观需要,从而使得考核结果缺乏公平、公正和合理性,致使学生对考核结果并不认可,进而不关心成绩综合考核。这就很难达到综合考核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不能反映不同课程类型和教学要求的不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失公正、公平,无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贻害很大。如基础课往往教学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大量精力进行学习,且大多数学生的课程成绩不会太高。相比较而言,选修课程教学要求较松,大部分学生的课程成绩都相对较高。这样就会引导一些学生不注重基础课学习,而利用选修课提高自己综合考核结果,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综合考核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

在表1中,A为核心课程,B为必修课程,C、D、E均为选修课程。根据表1数据及现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方法――算术平均数法可以计算出每位学生平均成绩。从表1可以看出,四位学生按算术平均数法综合的考核成绩最高为乙,甲、丙、丁相同。而事实上丁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成绩是四位学生中最高的。出现这种情况在于选用的综合方法不能区分不同课程及其教学要求的不同,从而导致了考核结果不合理。

3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综合位次法

(1)综合位次法的基本思想。

由于课程类型、讲授教师、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一个学生不同课程的学习成绩具有不同的质。但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同一门课程,讲授教师相同,教学要求相同,不同学生同一门课程的成绩具有同质性。成绩普遍偏高时,大家都高,反之,大家的成绩都偏低。所以要寻求一种方法,使得能够考核出学生在每门课程的排序,就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考评。

为了考核同一门课程某学生在本班级中的成绩状况,我们借助成绩位次值大小排序来反映。成绩位次值,是指某学生某门课程成绩与整个班级该门课程平均成绩之比。借助成绩位次值来反映学生该门课程在整个班级中的位置排序;然后再对学生各门课程成绩位次值进行综合,得到成绩综合位次值,通过比较成绩综合位次值,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最终综合考核。

(2)综合位次法。

根据综合位次法基本思想,设某校某班级有m位学生,每个学生修了相同的n门课程,xij为第i个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xj为第j门课程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则有:

经过式(2)和式(3)处理后的学生课程成绩,避免了课程类型、要求及考评标准不同带来的影响;改进了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效果。

而改进方法所增加的计算工作量,对于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今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4应用示例

5结束语

本文提出成绩综合位次法,对学生综合考核中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体现课程类型、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的不同。但对于成绩的不同表现形式方面的综合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对两分制更是没有多大效果,这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大学生学习方法篇(10)

大学生学习计划书:计划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计划的设计方法正是学习掌握计划制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就未来事业的根本保证。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三、计划时间的安排 第一、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第二、计划可支配的时间,忽略不可支配的时间。第三、连续累计满30分钟的时间,最好把它纳入计划之中。第四、不要忽视零碎的短小时间,可将某些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些零碎时间中解决,如背咏外语单词,思考问题等。我国古代先哲们在时间的利用上总结的“三上”即鞍上、枕上和厕上的著名经验,值得借鉴。第五、留有余地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计划的丝丝相扣,每天都应有适当的机动时间,每周留有一段机动的时间,以处理预想不到的某些事务,才能更有益于保证计划的实施,更多学习计划请查看。

上一篇: 上半年国税工作总结 下一篇: 庆元旦迎新年绘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