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0 03:13:27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始终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一手抓岗位工作,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今年3月,党工委分别与村(社区)、各科室签订了《2019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到基层及科室,明确到个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坚持理论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年初制定了中心组学习计划、干部职工的集中培训计划,按照每月的主题通过印制学习资料、组织讨论学习、微信(短信)推送学习知识点等方式,逐月实施,确保每月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不少于1次。全年,中心组学习18次,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2次。

三是实行综合考核,加强督查力度。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述职及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做到7月、12月分别向党工委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宣传思想文化考核的指标,对部门和村社区进行年度考核。同时,宣传办加强日常督查,对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坚持奖惩逗硬。全年未发现1起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四是严格审批流程,全程追踪把控。为确保辖区各类集会活动的安全性、合法性,坚持执行“四审”制度。“一审”即活动组织机构针对活动内容、设施是否安全合法进行自审,并据实填写《XX街道开展意识形态活动申报表》进行事前申报;“二审”即承办机构对活动进行确认审核;“三审”即活动举办地所在村、社区对活动进行复审,并确定专人负责跟踪了解活动全程情况;“四审”即宣传办对活动进行最终审核批准,并留存法人资料、组织者身份信息等活动相关资料。今年以来,共审批各类集会活动X场次。

五是完善阵地建设,巩固主流思想舆论。街道建立了机关、村(社区)的QQ群、微信群及会议场所等阵地台账(街道辖区现有重点集会场所X处)。网络舆情收集、回复方面,由宣传办进行值班巡查;实地场所则落实了联络员,及时掌握集会聚会信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第一时间予以处置。同时,实施信息审核制度,坚持一般信息由部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后可,重要信息还需交由街道主要领导审核,以确保信息源的安全性。全年微信审核了X条,信息审核了X条。

六是舆情队伍稳定,坚持敏感信息周报。今年,各村(社区)的舆情信息员队伍比较稳定,坚持意识形态周报制度,按要求每周五均上报涉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激励党员干部自学方面,效果还不够理想。多数时候工作例会即是学习会,学习传达中央、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与日常工作安排放在了一起。激励干部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够多样化,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明确

我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省、市、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部署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对各自工作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负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视理论学习教育,坚持科学武装头脑

1.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2020年工作计划,组织街道干部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党工委班子会议、机关集体学习会等各种时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轻信政治谣言、诋毁贬低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错误思想倾向。

2.加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城关街道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党工委班子成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示范引领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中心组学习成员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水平。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把握正确导向,立场坚定,敢于亮剑。截止目前,街道党工委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

(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正确方向

1.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美丽城关”微信公众号和,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宣传,让宣传阵地充满主旋律和正能量;同时,紧扣干部群众所思所想,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提高群众思想认识。结合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动认领任务,积极组织宣传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文明餐桌”实践行动。

2.深入推进各村(社区)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支部宣传干部队伍敢抓敢管、擅长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实宣传工作队伍,加强街道年轻同志的培养,加强信息报送力度,切实做好街道党工委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的宣传报道工作。

3.切实加强社会舆情和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引导党员干部准确认识当前舆论形势,托握舆论主动权;针对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较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实时监控,实时跟进,及时做好舆情监测与上报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在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及时关注并发现干部群众思想问题,妥善处理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其思想观念正向转化。

5.抓好行动落实,开展定期检查指导,加强督查,确保全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街道党工委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内容,纳入街道、村干部考核,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街道、村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街道纪工委负责对未能履行工作职责,意识形态出现严重错误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村(社区)、部门(站所)或个人开展执纪问责。

6.切实落实我街道各项创建任务,助力全县文明城市创建,抓好创文和创卫冲刺工作。截至目前在全街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80面,制作村规民约宣传牌21个、市民文明公约180面、温馨提示牌45面,设置文明餐桌宣传牌100个,户外宣传载体(宣传牌)3处,开展交通引导15次、“我们的节日”活动28次、志愿者活动30余次、环境治理20余次。

二、存在问题

上半年来,我街道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学习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群众思想观念和加快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3)

位于海口市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路段的百年文物建筑――骑楼老街是海口市极具特色的建筑群,独特的多元的建筑风格为世人瞩目。

本文主要从骑楼老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挖掘海南海口的历史文化和骑楼本身的环境、人文元素,在理论层面研究街道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旨在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商业区,使其成为海口商业、旅游、居住的适宜之地,从街道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海口骑楼建筑及整体文化环境进行论述。

骑楼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尺度上,基于自然和人文背景来认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然系统中或者利用自然资源,找到最适合的居住地。我们在进行骑楼景观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与整体设计原则

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是市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是关系到城市整体形象的关键,人们对个城市外向性格的了解,是基于街道的外在形象的统性,在景观设计中,应把街道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明确街道的设计主题和整体基调,以保持街道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应突出区段性和局部节点个性,完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中的变化因素。

骑楼老街源于百年前海南归国华侨修筑的主要用于商业的建筑,受南洋风格影响深远,骑楼建筑形态丰富,折中了欧洲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以及适应于东南亚和海南湿热气候而演变的空间布局及装饰设计,同时加之国人难以割舍的本土文化情节,构成了街道的个基本个性特征。虽然百年期问,沧海桑田,建筑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些新的建筑也参杂在其内,但仍保持了绝大部分建筑的基本形态,五条街道,近700栋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骑楼老街的统一建筑天际线。在景观规划中对于整体风格的把握以及对街道民俗文化的发扬,是作为骑楼景观系统性和整体性基本要领。

同时,也应注重横向层面的每栋建筑、每个街道的个性,不同的沧桑变化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外形变化,以及因其本身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不同的使用功能、文化积淀和民俗民风,共同构成骑楼景观的多元、多彩画卷。

2.使用与复合功能设计原则

交通仍是街道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景观规划中应突出街道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性,侧重于街道的空间功能作用和生活特色。同时,更多地将街道与周边空地和建筑物等相结合,突出空间的连续性与使用功能。

在骑楼街道上,本身是极具复合的,其一层架空的通廊部分是骑楼街最引人关注的空间区域,为室内和街道的过渡空间,是所在商铺展示商家形象和销售商品的空间,成为消费者购物、休憩和行走的通道,同时起到遮风避雨的功能,人们在闲暇之余,也可在此会客、喝茶,成为邻里感情交流的场所。步行长廊本身就体现了先民们为商业行为而选择的建筑形态,极具复合性的实用功能,在景观规划时可以加强和优化。

最初的通行功能虽仍非常重要,但虽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其交通功能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因人流量大的原因,人行道与车行道的混用,使得通向街区内部的交通不便,且场地条件局促,导致交通拥挤。因此在规划时应择地设计利于人流聚散的广场或绿地,拓展街道内部空间,强化街道的使用功能,也能丰富街道天际线和立面。

3.步行与人性化设计原则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通工具,脱离了步行,街道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失去了观赏城市和体验城市生活的场所。因此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突出快捷、安全的步行网络,提供合宜的空间尺度,配合必要的商业、文化、景观设施等,促进人流的汇聚,形成生机勃勃、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人气的街道。

同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街道的识别性和认知度,通过街道指示系统、视觉形象识别和公共环境艺术等方法,提升街道环境品质,增强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人们对街道特色的记忆和识别。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老街12米左右宽道路的规划设计最初不是为了现代汽车的通行之功能,其主要还是步行或其他的简单交通工具(如人力车)的使用场地,但在城市化进程和作为现代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迅猛发展下,其街道的通行功能受到极大的制约,也由于汽车的通行,增加了步行人群的通行危险性。在历次骑楼老街的整治中,部分街道已经还原了初始的步行交通功能,如得胜沙路和中山路,特别是近两年修整规划完成的中山路步行街,建筑得到修缮,街道设置了文化和休憩设施,非常利于市民和游客的购物、赏景、休憩,街道整体形象得到了完善和强化。但骑楼最主要的也是最长的街道――博爱路,建筑立面在逐步修缮,其交通状况却难以得到改善,其作为连接着海府路和长堤路的交通纽带,维系着市区道路畅通的重要功能,使得城市管理者难以决策,但适度控制车流,维护步行通道的安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文化与艺术设计原则

街道景观特征要强调地域文化性。只有与当地自然条件、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相结合的艺术化设计,才能加强和突出其地域特征。

海口骑楼处于海南这个特定的地域环境中,

方面不可避免的深刻烙着海南本土的文化及习俗,另方面与自身建筑结合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特有的骑楼文化。这些物质与意识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理应成为骑楼人文景观的主角。

一些历史的文化印迹还需挖掘,而一些留存至今仍极具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则要发扬光大。如骑楼的军坡节,骑楼街区得胜沙路的行符日为正月十九,冼夫人纪念馆的神像经过一番打扮,由人抬出挨家挨户去祈福,同时也有舞狮、钻“公祖”等其他的一些祭拜活动,气氛热烈,场面壮观,给游人和市民带来独特的视觉和精神审美感受,成为骑楼人文景观的亮点。又如骑楼街区的琼剧,骑楼街区曾是表演琼剧最为集中的地方;还有骑楼的饮食文化,那些隐藏在深巷中的味道,是骑楼居民的日食,对于游人来说却是珍馐。将这些地方文化引入街道空间内,把街道作为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场所,突出其景观个性。

另外可在街道或广场空地上设置雕像、壁画、艺术化设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铺装等,形成街道的地标性空间特征。骑楼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特定的生活符号,都可以成为这些景观载体的设计的灵感来源和设计元素,形成个性十足的特色文化景观。

5.积累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街道特别是新建街道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氛围的形成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发展与积累。海口骑楼老街形成历史较长,在1858年,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到1875年海口海关设立,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骑楼街区也开始兴起。1924年,基本形成了新华、博爱、新民、中山、得胜沙、解放路等主要骑楼街道,商业活动达到鼎盛时期。时至今日,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已然形成了足够独特的街道景观和空间氛围,但历史在发展,骑楼街区也不能固步自封,新兴的意识形态和潮流文化仍需在此驻足并留下印迹,区域特色仍在积累,因此在现时的骑楼景观规划时,不应只回头往顾,还应面向未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同时,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来自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对骑楼街道环境和景观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街道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首先提供一个诱导行为发生的场所,使用者通过使用,加深对设施和环境的认识,然后通过不断的积累,持续形成街道的区域特色。

6.可操作和管理便利设计原则

第一、效益综合原则,即在设计中要充分兼顾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环境效益指的是骑楼环境的优化,即形成宜居、宜游、宜商的整体环境;文化效益是在规划中凸显骑楼作为文化老街的形象,保留和发扬其文化特色;社会效益是指其良好的形象能够成为海口文化的一个象征,打造个城市名片;而经济效益则是实现街区商业以及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良性发展。在规划过程中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以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不可片面突出一方面的效益而去损害另一方面的效益。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即在老街规划中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的影响,在充分做好街道经济形态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功能布局,提供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统筹广域和局域的联系,塑造街道空间特色,达到可续发展的效果。

第三、可控性原则,即将老街规划设计的功能布局、开发建设、规划管理等因素转化为可以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供较强的控制性、引导性规定,分期规划,循序渐进的对骑楼景观进行改造,避免一些不可逆转的硬伤。

7.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原则

骑楼老街在一百多年历史沧桑变化中,积淀着海口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的智慧,当然也综合了地域的自然因子,是典型的历史景观。历史景观真实客观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蕴含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延续地域的历史文脉,创造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1964年的《威尼斯》及作为其附件的《佛罗伦萨》(1982年)明确提出:将古迹遗产真实的、完整的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各国对历史景观保护的原则各有侧重,但原真性原则是较为通行的做法,即历史景观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工艺和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原真性的保护要克服“整旧如新”的修缮思想,在近几年对骑楼老街的修缮整治过程中,对骑楼建筑基本上是采用集中修缮,一劳永逸,“焕然一新”的手法,未能做到“修旧如旧”的感觉,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些斑驳的墙体、沧桑的色彩等本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残破和寒酸并不是丑陋,它们的存在使得骑楼的历史风韵得以凝固下来,因此在修缮时如何保留原真性是值得研究的。

而历史景观再利用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骑楼老街无论是其建筑本体功能发生变化,还是在其基础上适度增加新的景观元素,都是时展的必然性。让建筑和街道得以持续发展,发挥它的功能,是骑楼老街生命力的延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种保护。

结语

在骑楼景观规划中,做好老街的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有利于完整梳理该区域文化演进发展脉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4)

近年来,***街道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的总体目标,以创建生态文明乡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街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8年以来,全街共投入3300万元,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硬化街巷21.7万平方米,新砌排水沟渠1.3万米,清理沟渠4.2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粉刷美化墙面8.2万平方米;建文化活动中心21个、篮球场19个、农民小公园17个、设垃圾桶1626个,宣传栏85个,栽植乔木5.1万棵、灌木20.7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全街累计创建14个生态文明社区、14个省、市、区卫生社区,彻底改善了部分创建社区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一是街道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街道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城建、城管、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街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实行机关干部包社区负责督导工作制度。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创建社区的主任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社区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居民创建生态文明社区的热情高涨,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社区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龙斗山前、法家园、可乐石等社区的干部和居民主动要求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社区。

二、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村庄规划编制

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完成辖区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农村社区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和17个社区的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了各社区总体规划修编,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3个社区整体搬迁,按照全区总体规划,对辖区村庄布局作了进一步调整,统一规划了3个新型农村社区和7个城市社区,明确了3至5年内城乡社区建设的布局、建设时序、标准和规模。现已编制完成3个集中居住社区的详细规划,规划面积达130余公顷,并且启动了剩余14个社区的详规编制工作,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同时大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本着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城中村重点,集中抓好连片改造,先期实施了5个新型农村社区和7个城市社区建设。其中,旧村改造的5个、街道驻地分散合并改造的7个。在扎实推进新农居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综合配置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进行了绿化、亮化。

三、整合财力,加大投入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把创建生态文明街道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通过村集体投入、财政扶持、帮扶单位支援、社会各界捐助、市场运作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有力保障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推进。按照“五化”标准,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在净化上,力求全面、彻底,各个村居设置柴草集中堆放处,建设垃圾池,村内垃圾逐步实行统一收集处理。在硬化上,由村村通向街巷通、户户通延伸。今年以来,街道投入1300万元用于农村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措施,根据各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积极开展“村企共建”活动,鼓励企业家出资、出力参与周边社区的环境整治活动,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在全区开展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中,整个辖区共清理垃圾26130立方,整修河道1920米,整修排水沟2750米;按照因社区制宜、适地适树、乔灌结合的原则,着重搞好村内大街、村庄“四旁”植绿补绿和辖区主要河道两侧、城乡结合部干道绿化,栽植乔木36260株、灌木44530平方米;坚持一街一特色,规划建设了“樱花街”、“紫薇街”、“竹林巷”等特色街巷,将村庄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在村庄空闲地、房前屋后建设了柿子园、杏子园、樱桃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美化粉刷墙面1.7万平方米;加强了9个农村社区的道路硬化,硬化面积13000平方米。同时,配合农业部门,积极发展农村社区沼气,推行“一池三改”,现已发展沼气户150户,小型沼气工程2处,67%的农村社区都不同程度的用上了沼气,实现了农村垃圾的“变废为宝”。

四、强化“三种意识”,提高创建标准

一是树立“彻底清,清彻底”的意识。街道和社区干部牢固树立一抓到底的思想,把创建生态文明街道和社区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以“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目标,重点清理“三大堆”,规范垃圾、粪堆、柴草堆的存放和管理,做到不留死角;二是树立“经常抓,抓经常”的意识。把创建生态文明街道和社区作为日常工作,不分季节,做到天天抓。注重做好群众工作,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创建生态文明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两委”换届选举中,100%的村党支部书记实现连任,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高票当选,实现了以换届检验生态文明社区创建,以生态文明社区创建促进农村社区换届工作的要求,街道上下形成了人人积极主动参与创建生态文明街道和社区的良好氛围。三是树立“建机制,管长效”的意识。街道与社区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将创建生态文明街道和社区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在机关实施了党政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社区责任制;在社区建立了“两委”干部“网格化”区域责任制;实施“四定”: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工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完成时限和目标。

五、落实“三项机制”,确保创建成效

(一)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督导。研究制定了《***街道创建生态文明社区考核办法》,街道工作小组和包社区干部长期深入各社区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今年5月检查发现有些社区创建进度慢、效果差,街道办事处及时在龙湾崖社区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社区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社区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社区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街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和管区干部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对全街创建社区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对各社区的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选优挂钩。从街道财政列支70万元作为村级开展创建活动以奖代补资金,根据创建情况考核予以奖惩。定期对各社区进行环境卫生大检查,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存在问题拍照网发至各社区进行通报,建立台帐,实行销号管理。

(二)健全维护机制,加强管理。一是人员参与广。制定了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按照每200人设立一名保洁员的要求,配备了262名卫生保洁员,该街道社区卫生保洁员达到372名。新招聘了23名城管协管员,街道城管协管员达到29名。由街道城管办、社区对卫生保洁员实施双重管理,将日常考核比重提至工资总额的30%。使环境整治工作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措施到位,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龙凤、龙湾崖等社区积极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作用,成立“夕阳红卫生管护队”,既为村庄环境清洁贡献了力量,又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整治效果好。清理规范废品收购点98家,清除卫生死角1328处,绿化28.4万平米,硬化4.8万平米,美化4.1万平米,封闭小区9个,拆除张戈庄、卧棚、盐滩等违法建筑147处计8500 平方米,更新轮渡、灵山岛街等门头牌匾2000余平米,清除小广告3万余处,投资800余万元建设的晨光园市场建成使用,建设封闭大棚2座,容纳摊位338户,门头房26处,除服装大棚以外的摊位、盐滩市场除大集以外的摊位业户全部搬迁入内,彻底解决了晨光园、盐滩市场及其周边摊贩占路经营问题。前湾社区荣获2011年度省文明社区称号。

(三)提升村民素质,正确引导。在全街道范围内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平台,集中宣传爱国卫生、爱护环境等常识,引导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积极开展“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村庄”、“卫生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让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逐步实现常态化。不断巩固社会稳定工作基础,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推动辖区社会稳定。一是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投资400万元,在24个社区安装监控探头287个,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强铁路护路暨站区周边秩序整治,加大普法依法治理教育宣传,开展废旧品站点清理整治行动,深化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创新社区矫正人员“三化”公益劳动模式,加强联防队员装备,实施群防群治,兑现抓获犯罪嫌疑人奖励20万元,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1%,社会服刑人员及“两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近年来,全辖区无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现象。二是信访工作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扎实开展党员大走访活动、重点事项百日攻坚活动和不稳定因素集中化解活动,收集汇总问题和建议210件,已协调解决195件。深入开展“第一时间调解,矛盾不出街道”活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90件。连续三年保持市“三无”街道称号。三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以网格化监管为平台,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前湾、龙湾崖社区被评为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较平稳。街道人口计生“三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全街出生人口合法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街道被评为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先进单位。郭家台子社区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5)

一、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要切实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计生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做好计生工作和计生干部的坚强后盾,保证计生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计生主任工资,经费投入、阵地建设满足工作需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认真学习领会各级考核要求,做好随时迎检准备。今年,市计生委建立了区市、镇街、村居直考,明调暗访,通报公示,举报监督等7个考核机制,并新出台了《关于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红牌警示、一票否决、重点管理五级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追溯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将考核调研与日常监控相结合,使考核更严、更细,更加常态化。街道办事处年初与各社区签订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也明确规定,被区级以上考核扣分的,街道将加倍扣分。所以,各社区、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一定要做到日常性、经常性、连续性,注重工作的过程,不搞突击,做好随时迎检的准备。

三、发现违法生育线索及时上报。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7月份出台的《关于鼓励做好违法生育处理的政策规定》明确:“年上报违法生育的社区,上报后一个月内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的,区年终考核中不实行‘一票否决’”。对违法生育情况未主动上报被街道查实或事实明确推诿不上报的,除限期上报外,在街道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被区及以上直接查实造成严重后果的,除限期上报、“一票否决”外,街道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做好B超查体和长效措施落实等日常随访工作,消除和减少违法生育隐患。对未参加孕环情检查和双月查访的人员,社区主要领导要靠上抓,进行责任分解,逐一落实到位;11月20日之前,各社区长效措施落实率达到80%以上。从源头消除和减少违法生育隐患。对无生育计划但生育意愿强烈的重点人群,按“包保”制度要求,两委成员和计生主任要对这些人群进行一对一帮扶,防止出现违法生育。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6)

1.认真制定发展计划。各党组织要按照下达的发展党员总量计划和结构计划,在全面盘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基础上,将总量计划分解落实到党支部、具体对象。街道党群工作办要将结构计划落实到各行业、各领域和基层单位、发展对象,严格防止坐在办公室搞数据匡算,防止平均分计划、卡比例。

2.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各党组织要适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上报,以便全街进行调度并动态微调。街道党群工作办将每季度调度一次,适时对各党组织的发展指标进行微调。

二、全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3.做好重点群体发展党员工作。对产业工人,要重点从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对高知识群体,要注重从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中培养,从市级以上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科研人员等高层次人才中确定一批重点培养对象,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集中培训和实践锻炼,做好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工作,加大组织吸纳力度;高级知识分子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的,由街道党群工作办直接做好联系培养工作;对发展对象较多的单位,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报经街道党工委汇总后,经区委组织部审批,可不受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限制。新增的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要注意向重点群体倾斜。

4.强化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以高新技术、互联网、文化艺术、金融服务和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电器行业领域为重点,培养和发展一批先进性、代表性强的优秀分子入党,注意从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要结合对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的动态调整,缓解薄弱领域发展党员计划不足的问题。

三、突出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

5.严格政治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标准的核心内容,结合实际列出政治上不合格的负面清单,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决不能发展入党。进一步压实各党委、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责任,精心挑选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做细做实日常培养教育工作。

6.规范发展流程。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政治审查、组织审批、入党宣誓、按期转正等入党基本程序,自查和整改入党程序及材料层层加码问题。街道党群工作办将探索实施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

7.强化政治审查。各社区党委要指导基层党支部从严从实搞好政治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汇总后以表格形式报街道,经街道党群工作办会同执纪执法和统战部门政审联审,考实考准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情况,确保每名新党员都是政治合格的先进分子。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078-04

1 前言

湘西苗疆地区地处湘西南边陲,沅水支流巫水上游,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的家园,经不断地发展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城镇建筑文化和浓郁民族风情。为湘西现代城镇、村寨建设和建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与创作来源,然而随着近年来小城镇的建设速度加快和规模的增大,当地的历史文脉保护受到市场经济的;中击,特别是在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模式化开发掣肘了地域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如何在商业街区规划设计中摆脱固有形式,体现民族特色是湘西苗疆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在国外城市风貌区的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城市形态学理论被广泛应用,这种通过对城市的物质肌理形式以及塑造其建筑类型的各种的社会经济起源和自然过程研究,寻找城市设计原则从而指导规划设计的实践操作的规划思路值得借鉴,具体来说,在湘西苗疆小城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中,应从湘西苗疆地区的文化背景着手,深入挖掘与商业街区建设与之相关文化的内涵,并对其建筑形式追根溯源,从而得到指导实践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 湘西苗疆地区小城镇文化背景概况

商业街区的特色营造离不开其文化内核,湘西苗疆地区的苗族文化、土家族文化、汉文化、荆楚文化、侗族文化、瑶族文化等多文化融合是构成商业街区的独特风貌的关键。

2.1自然地理特色

湘西苗疆地区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山区,地貌形态以山体丘陵为主,其群山起伏间溪河纵横、溶洞相连,地形的复杂性使得城镇多依山就势,临水而居。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充沛雨量,四季分明,为各种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苗疆各村前寨后,也喜植枫、椿、樟、梧树以及棕榈修竹,形成了城镇丰富的绿化景观,而商业街区特色的一部分就来自于对这些自然地理特征的合理利用与改造。

2.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在小城镇的商业街区规划中,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要考虑城市商业的服务共性外,还要特别研究该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关系到商业街区在操作层面上经营定位最关键的部分――业态的合理规划,业态配置比例上的不同直接导致街区功能定位的差异,从而影响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法。

湘西苗疆地区由于由于受历史的原因和地理位置偏远及交通不便的双重因素,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落后,近年来随着全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湘西地区迎未来了极大的历史机遇。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得以开展各项建设,特别是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比较有限,商业消费的主体大部分来自于外地游客,这决定了湘西苗疆的特色商业街区规划需立足于商旅互动的背景,在尊重本地文化传统的同时,根据游客消费群体的文化需要以及接受模式做适当的改良。

2.3民俗习惯

民俗习惯是区域内地域文化最为集中和最具特点的体现。历史上湘西地区战乱频繁,造就了苗族人重内在、重实际、重群体的特点,其民俗虽浸染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但由于交通的闭塞和经济的落后,受中原正统文化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主要是苗族文化、湖湘文化、多神教文化和梅山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信仰较为复杂,信鬼成俗、多神信仰。俗称“三十六神,七十二鬼”,有椎牛、椎猪等隆重祭祀活动,苗族崇龙,有接龙活动,规模仅次椎牛、椎猪。苗族的图腾崇拜有龙神、枫木、鸟、盘抓等。

2.4规划指导思想

通过上述对湘西苗疆地区文化背景的研究,在其特色商业街区规划中,首先确定要在指导思想上充分认识这一地区特定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价值和空间环境特征,强调“城景”相融的原则。即结合当地的现状条件和地方文化特征,引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城市形象塑造为出发点,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与配套服务设施。在规划方法上综合考虑道路及道路两厢区域的功能和景观要求,对用地布局、景观设计、交通规划等进行综合研究。

3 湘西苗疆地区特色商业街区规划要素分析与规划实践

3.1湘西苗疆地区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实例的选取

本次规划研究实例选取的是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大道规划,项目基地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儒林镇的北部,所在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是全国现有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历史悠久,近年来交通日臻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投资环境十分优良,发展前景尤为看好。民族大道作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形象大道,也是承接南北新老两个城区的标志性大道,其建设目标,是打造一条以商贸旅游为主,同时集体现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商业、金融、居住、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街道,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休闲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3700m2,临街长度约900m,临民族大道两侧各24m,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业街区,符合规划研究对象要求。

3.2湘西苗疆地区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实例要素分析

城步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在实质上来说即是对其意象营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意象的构成元素分为区域、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五大元素,从而在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中,可从这五类元素分别对应的总体布局、交通组织、街道界面、节点空间以及标志性装饰小品五方面对商业街区意象营造进行分析。

3.2.1总体布局

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大道为东西走向,西端道路北向用地落差较大,其余地段较平坦,由西到东分别有南山大道、古田路、儒林大道、连峰路、人和路、白云大道与之相交。根据这一自然地形特征,用地以规划道路为轴线,安排商业、金融、居住、公园等地块。以方便人们生活、营造美好环境、促进商旅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建筑形象、空间联系、景观塑造等内容,着眼于文化内涵、空间结构和整体形态轮廓,结合等高线走向展开空间布局(图1)。

用地内的建筑布置主要采用行列式,部分采用自由式、院落组团式等形式,并结合地形

进行竖向设计,构成山水相映的城市空间形态。结合民族公园和民族大道发展两种功能,充分利用基地和周围环境条件,从域步历史及现有特色文化提取苗族文化的精华,按照苗族的历史发展及文化发生,以抽象的时空理念概述域步及苗族的发展过程。主线:锣鼓广场(聚众驱兽)――山顶图腾(原始信仰)――山水对歌(苗族生活)――表演广场(文化交流)――运动坪地(现代精神)以苗族民众的生活从古老走向现代为概念贯穿整个公园的景观主线,局部辅以趣味节点,让苗族传统文化融于绿色惬意休闲场所中,赋予了景观的多样化和深远意境(图2)。

3.2.2交通组织

规划因循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骨架,组织规划区内完善的车行、人行道路系统。以城市主干道为主要联系轴,城市支路为媒介连接各用地,将各功能区串连,加强它们之间的交通联系,并在主要公园绿地、景观节点、商业中心等考虑配置相应的停车场,充分满足旅客和居民停车的需求(图3)。

规划的交通体系分为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外部交通是景观联系城市的纽带,内部交通则主要起到沟通各建筑之间的作用。区域内重视公交系统的形成,共同形成安全,舒适的景观交通体系。公园片区中,弧形道路的连续相接构成内部交通骨架,强调了水线的自然伸张,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水面景观。紧密连接沿湖亲水步道和栈木道,形成良好的步行游览空间在步行系统上采用当地民居中的表演场地的鹅卵石铺法,图案划分着重于线与韵律的关系,便于与城市公共设施融为一体,并形成特殊的景观,具有强烈的识别性。铺地材料在整体图案的控制下,采用多样材料如石材(花岗石、板岩等)、广场砖、彩色水泥等,在节点处可以用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加以点缀,使石头铺就的美丽而又各不相同的图案极具民族特色。而停车场采用规则式铺装方式,运用植草砖,种植本地树种,在满足停车需要前提下实现最高的绿化率。

3.2.3街道界面

街道交通组织贯穿了景点,对人群具有导向性,但是单调的街道流通性空间缺乏美感,使人感觉索然无味,难以驻留,而街道界面的丰富与创造则会使街道空间成为城镇的室外客厅和景观走廊,使人流连忘返。

规划中街道界面的设计主导思想是充分体现乡土建筑的原生态性和表现力,沿街建筑采用有进有退、封闭与开敞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街道活力,丰富街道空间层次与文化内涵。建筑风格从当地民间建筑演绎而来,通过调研了当地丰富的民间建筑,提炼出其中的典型建筑元素,如屋顶形式、垂脊脊饰、卷草纹、封火墙等。对其类型化并进行有机创新,建筑造型体现绚丽多姿苗族文化绵长的“气韵”。借鉴传统的“风火山墙”的屋面为母体,采用重构手法,结合韵律性极强的叠檐洁化,充分调动“山墙”的神韵。建筑色彩以素雅的材料本色为基本特征,如青灰色的瓦,灰白色的青石,白色的涂料粉墙等,只是木门窗漆成黄色,整个建筑色彩淡雅、朴实、清幽。在屋脊上进行彩色描绘或塑造,形成一种朴实的浮雕装饰效果的民间工艺。封火墙墀头多以白色灰塑装饰,但都较为粗糙,其灰塑技艺粗犷、简练,题材多为花鸟和山水画,具体均模仿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图4)。

建筑界面构成的轮廓线作为城市景观潜在生命的体现,也是城市主要艺术形象的重笔。民族大道的规划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具有小城镇特色的高低错落、有主有从、丰富而有变化的街道界面。结合生态山体的背景,对道路两侧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以形成起伏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对于现状建筑则在轮廓线上与新建筑作类似处理,与新建筑保持统一,街道整体轮廓线跌宕起伏,与域步县周围连绵的群山相呼应。

3.2.4节点空间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苗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公共空间,它是原住民长期以来在与自然气候环境、土地物产资源的斗争与妥协中相互适应而逐渐形成和规范下来并持续影响后来者的行为模式。在规划设计中这种行为模式产生的开敞空间成为突出表现地域特色的重点。

规划中民族大道的线型变化曲折而不单调,有利于创造街道的景观观赏点,规划利用地形及建筑围合关系形成不同而有序的节点景观效果,并在道路交汇处设置多种开敞空间,以供公共休闲游憩,其主要的景观轴的节点构成为:“南部入口广场”――“民族公园”――“综合商贸广场”。

入口,乃空间的起始或转换点,具有明确的界定性和导向性,以及外向开放性的特征。入口广场作为南面区域的中心,展示空间的内聚力和向心力,为广大市民提供聚会、交往、娱乐的生活活动场所。在设计别强调场所感,形成空间的隔断划分内外区域,并与周边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建筑组群合围成,并结合十字路口处景观雕塑小品等,形成一种阴角与阳角结合的广场活动空间(图5)。

民族公园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的展示场所,也是市民及游客在对民族文化接受信息集中的地方。设计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再现城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与民族大道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公园主要设计布局了锣鼓广场、山顶图腾柱、跌水碑林、民俗文化表演广场、文化架廊、对歌台、对歌亭、民族运动场地、洗衣亲水坪等极具城步民族特色的节点要素。公园设计时既考虑了其使用功能的需要,还注重了对现有原生态树林和树种的保护和利用。

白云大道是县城一条重要的交通线,县城的过境车辆都要从此经过,因此它与民族大道的交汇处的标志性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对吸引大量游客前未观光旅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划在此建造以超市、金融、服务为主的商贸区,对带动商旅活动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3.2.5标志性的装饰艺术小品

苗族装修艺术上因地而异,不拘一格,大多利用了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就地取材,通过塑形、图案、色彩、陈设等装饰手段未体现其艺术美。风格简洁,重点集中在入口、退堂、门窗、拦板、吊柱、柱础、檐口及屋脊处。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装饰,本着使用节约的原则,装饰重点突出,艺术效果丰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平安吉祥的向往。

规划中用将这些民族工艺应用于各类标志性建筑与小品之中,比如在建筑上用窗花长短对比突出门窗隔扇,使之成为整个建筑中引人注目的视觉中心之一,由简到繁,由粗到细;锣鼓广场上设置的重檐牌坊和苗族大鼓,入口处高差为十多米的高山跌水流下落入石碑林立的水潭,以及广场周围以湘西鼓为主的图文雕刻,(图6)无一不体现了湘西秀美山水和民族工艺的精巧别致。

4 结语

根据上述湘西地区文化背景研究与规划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到运用城市形态学理论方法,结合意象元素的运用,在对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商业街区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随着西部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湘西小城镇高速发展期已经到来,对小城镇的特色规划设计研究也急需拓展,愿今后能有更多先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充实到小城镇特色规划的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8)

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 科技在高速发展, 信息在高速运行,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口素质和数量结构的要求逐步提升。因此, 加强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 尤其是加强与基层民众联系密切的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是实现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 而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强大武器。宣传工作是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引导人、塑造人的工作[1]。宣传教育工作能够加快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化, 可以加快计划生育目的和细则的明确化, 可以促进群众意识与时俱进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街道具有贴近基层, 了解民众的优势, 改进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街道的综合优势, 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1 改变宣传理念

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透露着一种执政文化, 甚至把宣教过程当做是传达政策、公布法律法规的载体, 当做自己权力外化的过程, 潜藏着基层官员内心深处的官本位思想和畸形的权力观。在官本位思想的指导下, 在宣传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提高自己的地位, 出现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冷漠蛮横、霸气十足的现象。基层民众在当今社会仇富和仇官的心理作用下, 把焦点由宣教的内容转移到宣教人员的态度上, 把宣教内容内化的过程转变成应付宣教人员的工作上, 导致宣传教育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街道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宣教人员应该要树立文明温馨的理念,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指引下, 在对人民负责的工作作风的引领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教育, 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想人民所想, 及人民所急”, 把“群众欢迎不欢迎, 群众高兴不高兴, 群众答应不答应”为宣教人员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

2 创新计划生育标语

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不符合现阶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存在着粗暴标语“宁要家破, 不要国亡”, 冷漠标语“见证怀孕, 持证生育”, 爆笑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 少养孩子多养猪”, 随意标语“ 多子多难”等, 这些标语透露出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缺少法制观念和人文关怀, 损害政策法规和影响地方形象, 过分注重实效而轻视了法律法规, 依靠党和政府的强制力而忽视了政府的亲和力和民众的亲和力, 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另外, 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进行的是一般性的宣传, 仅仅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张贴一些口号, 没有渗透到基层民众的心中, 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 进而导致计生工作的可持续性。

标语宣传是整个宣传教育中最通用的有效工作手段。[2]标语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宣教效果, 所以要创新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标语的形势和内容, 真正的做到方法与技巧的统一, 通俗性与严谨性的统一, 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政策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实现标语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3 实现宣教工作的多元化

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往往在内心里把宣教对象一刀切, 不进行群体类别的划分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宣教部门不联合其他部门, 单独表演, 单枪匹马, 力度不够, 影响范围小, 社会氛围不浓厚;宣教形式单一, 仅仅张贴标语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宣传内容和形式趋同化,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宣传工作的理想效果。

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街情和文化, 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应该根据自己街道、社区的人员状况分门别类的进行宣传教育, 不能生搬硬套其他街道的经验,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街道文化的实用的宣传形式和宣传方法。街道计生宣传部门要宏观着眼, 把宣教工作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积极协调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 实现齐抓共管。改变原来标语宣传的单一化, 充分利用广播和网络传媒开展宣教工作, 开设普法、保健、育婴、生育等专项论坛, 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

4 实现宣教工作制度化

街道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离不开宣教人员的参与和宣教经费的支持, 然而街道的人口构成成分复杂, 流动人口较多, 流动性强而工作人员数量少, 素质低, 加上街道实行计划生育的属地化管理还不完善, 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街道干部的工资不是来源于国家财政而是靠街道的企业, 甚至靠多生超生的罚款, 导致计生干部在管理过程中“放水养鱼”[3]。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街道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

实现宣教工作的制度化, 宣传队伍的正规化, 宣传经费的常规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在选拨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宣传人员时要综合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年龄等因素, 以保证宣教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关部门要对宣教人员进行定期和常规化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计生方针政策的领悟水平和宣传教育水平。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问题, 解决问题的费用也不断增加, 各级政府要根据自己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划拨宣传教育经费, 使用部门要加强经费的管理, 达到经费支出结构的优化, 防止街道计生人员“放水养鱼”的工作方式。

街道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是一项艺术, 要掌握宣传教育工作的度才能更好的实现宣传效果的理想化, 注意宣传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适度、角度等, 更好的满足群众生育文化的需求, 促进街道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可持续性, 推进街道计划生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9)

2019年,XXX工委在中央、省委、市委及区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战略目标,坚持重党建、促和谐、保平安、提素质、惠民生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街道下辖各支部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XXX工委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落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成立以街道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下辖各基层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学习领导小组,全部纳入街道党建学习队伍;健全、完善街道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中心组学习不少于10次,目前街道工委中心组已开展8次学习研讨。二是班子成员下社区、进“两新支部”上专题党课预计38场次,支部书记上专题党课预计75场次,街道、社区全年累计组织学习预计85场次,轮训党员、干部预计3980余人次。三是专题研究,精心部署下辖9个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按照“1+6+N”模式开展,联合后盾单位开展学习宣传、禁毒、环保、防溺水、劳动就业、庆端午、庆老年节、庆“七一”等活动;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一是按照街道工委统一安排,及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整改措施,做好党务公开,努力促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二是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对街道下辖各社区上专题党课14次,联系区联点领导对各社区排查软弱涣散党组织7次,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7次,对主题教育知识进行了闭卷考试1次。使党员自觉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转化为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结合党日活动、创文创卫等工作开展义务清理牛皮癣、背街小巷垃圾等义务性劳动,街道下辖广大党员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坚决维护”,努力做好“三个表率”。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的组织生活纪律

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0)

为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提升,打造以党建为引领的“四型”街道,助力“四个重振”、建设“四个沙市”,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打响“多彩胜利”党建品牌,以品牌创建为主线,全面总结挖掘已有亮点、特色工作,进一步丰富形式、载体,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一居一品”工作格局,实现“四有”目标。

(一)有形式。

一个社区一个代表色。

(二)有内容。

每个社区集中精力打造一项特色工作,在品牌引领带动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有成效。

每个社区作为街道某项重点工作的承接点,此项工作服务社区、辐射辖区、面向全区。

(四)有影响。

不断丰富品牌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由点及面,成功推出“多彩胜利”党建品牌,各社区的特色工作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示范。

二、推进措施

(一)统筹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2月-2020年12月)

1.实现社区阵地面积达标。按照市、区基层党建“整区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采取新建、改扩建、资产调剂整合等方式,完成未达标的7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积极争取支持,新建街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街道社区阵地提档升级。

2.完善街道社区阵地功能布局。统筹做好街道社区阵地的外观设计和内部功能布局,在做好“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警务室等规范化布局的同时,结合社区实际,科学合理划分功能区,实现规范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3.突出品牌特色集中展示。依托阵地,统一设计服务大厅背景墙、社区品牌主题展示区,使街道社区阵地成为党建品牌展示主渠道。各社区开辟1-2处室外展示区,扩大展示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二)统一确定品牌标识(2019年2月-12月)

1.确定品牌标识。社区党建品牌以“多彩胜利”命名,进一步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统一设计、确定“多彩胜利”品牌logo及印章,明确设计理念及构想,提炼品牌文化内涵,并在相关机构进行登记注册。

2.统一推广使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品牌标识,形成具有胜利特色的街道品牌文化。依托多种渠道,广泛使用品牌标识,使胜利品牌文化被居民熟知,为各方接受。

(三)系统打造“一居一品”党建工作模式(2019年2月-2021年12月)

1.明确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主题及定位。以党建为统领,结合各社区辖区的不同特点,推出各具特色、可资借鉴的党建工作模式。

XX楼社区:以“墨香灰”为主色调,以“墨香文星楼,遗迹谱新章”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发掘天问阁、文星楼、胜利街历史遗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引进专业社团组织,培育自有社团组织,打造街道社团组织孵化基地。

XX台社区:以“宜居青”为主色调,以“宜居青龙台,自治优服务”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在社区、市场、商户、小区、居民联动共治方面开展探索,打造街道居民自治示范基地。

XX社区:以“传承红”为主色调,以“传承新永红,党员争先锋”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以传承红军精神为切入点,宣传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吸引人、凝聚人,打造街道红色文化宣传基地。

XX村社区:以“时尚银”为主色调,以“时尚工农村,荆州新地标”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借力荆州之星项目,开展党建共建,面向辖区商业企业,探索服务商业企业新模式,打造街道“两新”党建示范基地。

XX社区:以“科技蓝”为主色调,以“智慧石闸门,服务零距离”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探索利用手机app、网络实现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中融入科技元素,打造街道智能便民服务基地。

XX社区:以“楚韵黄”为主色调,以“楚韵章华台,一梅一景区”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挖掘、宣传、推介楚文化、章台梅文化,发挥邻近景区优势,在旅游服务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打造街道传统文化展示基地。

XX社区:以“活力金”为主色调,以“活力蛇入山,青春展风采”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探索党建带团建服务模式,引进青年,服务青年,教育青年,引导组织青年服务社区,打造街道青少年服务基地。

XX路社区:以“生态绿”为主色调,以“生态红门路,大美在社区”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生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人文生态,在环境整治、文明养成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打造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XX社区:以“平安碧”为主色调,以“平安玉龙桥,聚力促和谐”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借助碧桂园小区开发,探索加强社区微治理,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打造街道优化社会治理示范基地。

XX社区:以“暖心橙”为主色调,以“暖心王板桥,服务全覆盖”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全面落实“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服务,打造街道社区服务示范基地。

2.强化党建功能建设。增强政治引领功能,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做实社区“大党委”。创新工作方式,做好结合文章,增强“党建+”融合功能,积极探索“党建+社区服务”“党建+市场服务”“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模式,不断丰富“一居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内涵。

(四)做好品牌宣传推介(2019年2月-2021年12月)

1.全方位总结经验。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品牌创建的理论构想、实践成果、经验教训进行提炼总结,力争形成体系完整、亮点突出、成果丰富的党建案例。

2.多途径宣传推介。在市级主流媒体、区级宣传平台加大跟踪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在中、省媒体上实现突破。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开辟宣传专栏,每月宣传交流各社区推进进度和经验做法,营造合力创建、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

街道党工委成立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街道党工委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创建工作,督办进度,破解难题。机关各业务科室要将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资源和力量统筹,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二)善抓落实。

各社区党委要以本计划为指导,结合社区“两委”换届后五年任期目标及书记履职承诺,出台本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具体推进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争取领导支持,不搞闭门造车,不得照抄照搬,既要有理论上的务虚,深入思考精心总结,又要有落实上的求实,结合实际创新创优。

(三)狠抓督导。

上一篇: 游戏市场调查报告 下一篇: 家庭保洁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