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0 12:05:28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基层党建;整体性;总体格局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3-0051-03

指出:“推进改革要树立系统思想,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措施系统集成。”浦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面对“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自贸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等新战略目标,面对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新变化,以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带来的新挑战,我们的基层党建也需要在加强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上下功夫。

(一)由点到面、由城区开发区向郊区农村的梯次开发、纵深推进,带来了管理格局和组织形态的大变动大调整,要求我们党的组织体系必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随着城镇化、城市化的推进,相较新的区情社情,浦东基层党的组织布局、组织功能、组织运行还比较传统,仅靠对原有党建组织体系“打补丁”的做法已不够,必须站在全局、整体和系统的高度,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大领域,进行科学的再规划和再布局,着重回应和解决党的领导与治理的现代化问题。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大量新兴组织和优秀群体的涌现集聚,要求我们党的工作必须着力向体制外延伸、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拓展覆盖。在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两新”组织和从业人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中坚力量、“核心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保持在党的工作视野中,使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在新型组织、“核心群体”中不缺位、不失灵。

(三)市场化、法治化、网络化成为时展新特征和新趋势,给党建工作带来了冲击,要求我们创新变革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目前主要受到三方面冲击:一是新机制的冲击,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充分发挥好政府作用。浦东承担了自贸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任。加强在市场领域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覆盖,在市场各类主体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二是新方式的冲击,即依法办事。法治面向每个个体、面向整个社会,其普适性特点要求法律规定给个人留出自由裁量空间,管理方法也要求从直接约束转为适度限制,从直接指挥转为间接引导,这对传统行政化管理的针对性、严密性是一种挑战。三是新技术的冲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工作只有用新理念、新方法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才能真正取得让人认同、令人满意的实质性成效。

新形势下,浦东的基层党建应着眼浦东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围绕“破区隔、强统筹、重功能”的原则,着力构建“1+2+1”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提高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为目标,以区党建领导小组及其领导下的区域化党建促进会组织体系为主体(即“1”),以经济发展领域为主的行业党建体系、社会治理领域为主的社区党建体系为支撑(即“2”),以各个主体的单位党建体系为基础(即“1”),集组织网络、运行平台、工作机制、资源支撑等要素为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党建主体架构。一方面,建立区、街镇两层面的区域党建平台体系,完善组织覆盖。在区委及其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以区域化党建促进会为主平台,建立区和街镇分会两个层面的区域化党建平台,积极构建区域内各级各类党组织之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对话交流与协作共建平台,发挥区委在面上的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引领示范作用。在区党建促进会实行以专委会为内部构架的运行模式,按照系统相同、行业相近、领域相关的原则,对应社区党建和行业党建两大领域,分别组建社区治理、行业管理服务、自贸区建设等专门委员会。社区治理专业委员会主要是统筹指导社区党建工作,对接区、街镇、村居三级社区党建组织体系;行I管理服务专业委员会主要是统筹指导行业党建工作,对接区、委办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党建组织体系;自贸区建设专业委员会主要是统筹指导开发区党建工作,以开发区党建促进会片会为工作平台,以开发区为核心,联动周边街镇、行业协会商会、驻区单位和企业,形成以促进会片区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区域化党建方式,协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开发。通过上述专业委员会及其对应的组织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总体工作框架,实现在区域党建平台上对社区党建和行业党建的总揽和协调,提高区委在面上统筹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类型党建多核运转,多元融合。

另一方面,建立开发区片区工作平台,实现工作覆盖。围绕组团发展和管镇联动,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在开发区片区层面建立区域化党建的工作体系,实现社区党建和行业党建在片区的工作覆盖。即依托开发区管委会,具体统筹指导各开发区综合党委,领导和统筹开发区党建工作。以开发区为核心,按照组团式发展的要求,联动周边街镇、行业协会商会、驻区单位和企业,形成以促进会片区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区域化党建方式,协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开发,实现行业党建、社区党建在开发区区域党建平台框架内的联动和整合。

(二)构建立体多元、重在服务的社区党建体系。一方面,完善街镇、居村两个层面的组织体系,开展以网格党建为抓手的区域党建。街镇层面,以党建联建、协商共治、和谐共建等为抓手,在社区党委、党建办、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模式下,做实做强党建促进会分会,进一步强化党在街镇层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区域管理的职能,推动城市管理职能力量的功能整合和社区民生服务的资源集聚,并向下放送,重点是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切入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区域党建格局。居村层面,以居村党组织为领导主体,开展以单元网格为基础的网格党建。依托居民区“大党委制”,做实楼组党建、队组党建、农村合作社党建等载体,发挥居村、楼队党组织在网格区域化党建中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协调作用,重点是畅通协调各方诉求表达,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高精准服务的水平,创新推动党领导下的村居自治。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镇管社区工作平台,开展以责任网格为基础的网格党建。在街镇、村居两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人口密集和快速城市化网格部分,实行以镇管社区党委为模式的工作覆盖。即对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网格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即符合基本管理单元标准的区域),建立镇管社区党委体制,负责对应的责任网格范围内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强化“两委一中心”(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延展功能。重点是以网格管理为切入点,做实多元参与、上下衔接的区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践党领导下的区域共治。对人口和区域面积尚未达到市认定的基本单元的责任网格,由街镇党(工)委直接领导或由筹建组负责开展网格党建工作。

(三)构建分类管理、系统推进的行业党建体系。一方面,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原则,建立区、社工委及行业主管部门(委办局)、街镇(开发区)三级行业党建组织体系:在区党建促进会设立行业管理服务专委会,统筹指导区行业党建工作;结合中央和市委关于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构脱钩总体要求,分层分类开展党建工作,对于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影响力较强,与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根据行业监管的发展需求,逐步建立相关行业综合党委(组织关系隶属区社工委),行业综合党委书记由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管领导兼任,对所属行业党建工作进行领导和指导。对于不列入区层面管理的其他行业,按照属地化原则,其党建工作由各开发区综合党委、街镇党(工)委负责。各开发区综合党委、街镇党(工)委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积极推进行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另一方面,建立区层面工作机构,强化统筹指导。在区委组织部两新党建处增挂行业党建处,作为专门工作机构,对全区行业党建进行工作指导。按照管理型组织和活动型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隶属关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推动各主体按照行业相近、业务相关等原则,参与行业建设,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形成“党委领导、枢纽负责、协会认同、会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行业内外、党内党外等资源,探索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结合行业协会自身职能建设。同时以让权赋能为抓手,建立有效的行业监管参与机制。对经济类组织以资格审核为切入点,给予行业协会在行业准入门槛环节的话语权;对社团类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切入点,给予行业协会在社会组织项目申报、招投标环节的话语权,发挥行业组织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行业监管作用。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2)

上海市长宁区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历史性机遇,着力推进“虹桥涉外贸易中心、中山公园商业中心、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三大经济组团建设。该区中部以虹桥涉外贸易中心为核心,规划建设“国际商务功能区”,凸显“国际、商贸、文化”特征,发展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商务商贸副中心;东部以中山公园商业中心为核心,规划建设“商业商务功能区”,凸显“商业型、休闲式、数字化”特征,发展成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和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上海)园区的核心区域;西部以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为核心,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功能区”,凸显“园林式、高科技、总部型”特征,发展成为呼应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为国内和长三角服务的重要区域。以优化区域功能为主线,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长宁区三大经济组团的功能、产业、形态得到一体化发展。

三大经济组团经济与区域党建发展轨迹进行重合,使得党建工作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三大经济组团功能区新经济组织党员人数由2003年的不到两千名,发展到目前的近五千名;各级基层党组织由不足一百个发展到目前的近三百个,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99%以上。同时,还培育出一大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在区域经济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功能区域党建工作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功能区域党建的主要实践及效应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的工作在促进功能区域发展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功能区域各级党组织坚持以组建党组织为基础,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为核心,以服务企业为抓手,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功能区域特点的党建工作方式,凸显了富有特色的党建效应。

(一)“双结合大联动”凸显社会化党建效应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部级开发区,集聚了国贸中心、世贸商城等22幢商务楼宇。虹桥开发区党建工作在贯彻“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指导思想前提下,以“引领”、“和谐”、“发展”为目标,从楼宇党建起步,连点成片,由片及面,探索形成“双结合大联动”的党建新模式,即楼宇党建与园区党建相结合,园区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两新”组织与工青妇群团工作联动的党建新模式,取得了功能区域党建的新成果。

1、领域拓展,党建工作与社会载体联动。树立党建领域无界别的理念,组建四种联谊会。在街道综合党委的带头组建下,先后成立了虹桥开发功能区域党建(工建)联席会、物业党建联谊会、宾馆联谊会、人事经理(总监)联谊会等工作载体,抓实组织覆盖,拓展组织网络,形成了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和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和谐氛围。

2、队伍拓展,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融合。一是完善党群联手互动机制。更多地依托商会、青联、社团在新社会阶层组织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活动,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二是培育社会组织。组建虹桥街道社区联合会,具体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工作;以党的群众组织为骨干,培育一批规模大、有影响的“枢纽型”社会组织,配合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围绕民生,在服务性、公益性工作中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社区工作的水平。

3、项目拓展,党建工作与社会资源对接。一是以互促共建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园区党建与楼宇、社区党建相结合。与社区“三个中心”结合起来,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拓展网络,形成服务型、互动型、依托型、共建型的党建服务机制;拓展功能,整合街道党群资源,形成社区党群工作“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服务”的工作格局;拓展服务,建立“娘家”服务制;设立志愿者服务制,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党的社会工作各种资源整合配置的枢纽。二是推动楼居联建。开展“六送”活动,启动“走家进户,亲情虹桥”活动。三是构建“两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深化社会建设项目认领,进一步加深“两新”党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双结合大联动”将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归于社会,用创新的党建引领先进的生产,进一步扩大了组织覆盖面;从规模以上企业向规模以下企业延伸,从新经济组织向新社会组织延伸,从开发区向社区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有效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社区的保障作用。作为党建社会化的创新成果,“双结合大联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执政基础在社会的党建思路。

(二)“多媒体之夜”凸显人文化党建效应

作为“数字长宁”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位于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内的功能区域多媒体园区集聚了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多媒体产业人才,是长宁区“两新”党建工作的重点目标之一。目前,多媒体园区有68家企业,近四千名员工,党员489人。针对多媒体产业园产业结构相对集中、外资企业较多,并且相同产业内企业间希望有所沟通交流的需求,产业园党委在每年的圣诞节前夕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晚会――“多媒体之夜”,并以此为基础,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整个园区搭建了一个展示企业文化、园区文化和党员青年风貌的舞台。

1、以“人”为本,党建与人才发展相结合。经过实践和锻炼,多媒体园区逐渐形成了三支富有“人气”、充满人格魅力的党务工作队伍:党支部书记队伍、联络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园区党委配合区人事局建立多媒体园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先后向有关单位推荐优秀人才,政策配套调动了企业启用高端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以“文”化人,党建与文化提升相结合。首先,“多媒体之夜”激发了园区党建与园区(企业)文化精神的融合。晚会由园区志愿者队伍全程策划筹备,园区企业选派节目,四百余名青年白领们与区委领导同庆同乐,很多企业老总都现场督阵,园区青年才华展现,激情进发,在活动中激发了团队意识、凝聚了企业精神,同时党建工作与园区文化、企业文化也实现了

有机融合。其次,一系列文化党建项目拓展了“多媒体之夜”的文化效应。如多媒体园区与华阳街道共同举办“心灵之约,情牵华阳”青年联谊会、与行业协会共同举办“迎七一交流联谊会”、园区足球联赛、乒乓球友谊赛、合唱团、军营打靶、学雷锋活动日等文体活动等,不断扩大“多媒体之夜”的影响力,拓展党建活动外延,提升“多媒体之夜”的整体品质。

3、以“心”感人,党建与党员关怀相结合。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年轻白领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园区党委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党支部成为党员青年们心灵的港湾和继续赛跑的加油站。园区党委成员多利用休息时间,以谈心为切入点,与新入党的同志谈理想追求,与支部书记党小组长谈工作体会,与情绪波动的党员谈心理应对。同时还引导联合支部的党员们针对人员分散、缺少了解的特点,开展集体谈心活动,大家相互启发、敞开心扉,思想包袱得到减轻,精神压力得到缓解,动力更加充足,精神更加饱满。

随着“多媒体之夜”系列活动的影响力和整体品质的提升,它所具有的人文化的辐射作用逐渐显现,党建工作开始走进企业、走进人才、走进党员心里,顺应了立体化、多维度多媒体党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要求和时代需求,使多媒体园区党建工作的人文化风格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同,为党加强在功能区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三)“360°大党建”凸显开放化党建效应

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翼最具活力的总部集聚区。作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黄金走廊的西部核心,虹桥l临空经济园区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融为一体,在地理、交通、产业、规划诸方面与上海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大长三角进入上海的首选门户。目前,园区有入驻型企业116家,党员628名,员工七千多人,有基层党组织58个,工会组织47个,团组织28个。功能区域党委将园区党建工作放在区域经济发展全局中谋划,完善组织构架、建立管理网络,加强联动幅度和广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360°大党建”,构筑了该功能区域具有开放性效应的新格局。

1、“360°大党建”的构架基础:建立“组织化”的保障机制。2007年,在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的工作指导下,功能区域党委按照“上下联动、党群一体化”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园区党工团组织构架的调整,组建多元化的委员班子,为园区大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同时建立党群工作部,以党建带工建、促团建,推动了“党群一体化”工作运行。

2、“360°大党建”的内涵特征:拓展“凝聚力”的联动方位。“360°大党建”融“家园文化”于“党建五联动”的模式中。党的建设,必须为开放的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功能区域外资企业多、纯党建工作进入难的特点,园区党委以推进园区党建和塑造园区文化为抓手,探索“五联动”党群工作模式,合力打造富于“家园文化”特色的党群工作:资源联动,创新载体,打造临空学习家园;工作联动,强化服务,打造临空温馨家园;育才联动,推动发展,打造临空创新家园;活动联动,园企共建,打造临空活力家园;关爱联动,共筑和谐,打造临空爱心家园。

3、“360°大党建”的运作载体:健全“全覆盖”的管理网络。功能区域党委以园区招商中心、物业公司为龙头,建立党群工作联络站,进一步扩大党群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队伍,紧紧依靠J临空办、临空公司全体党员、业务骨干的力量,发挥园区党群工作源头联络、服务联络和协调联络功能,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群工作联系和指导,推进“两新”企业党工团组织组建步伐,以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相结合推进园区党群工作全覆盖。

“360°大党建”的运行,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了企业主对园区党群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增强了园区和谐发展的后劲。2007年,园区完成销售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9.8%;综合税收9.9亿元,同比增长30.8%;园区有6家企业获市、区文明单位称号。民营企业上海置信集团的党建工作方法被编入上海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100例,并获“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五好’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示范点”的称号。

三、基于功能区域党建实践有效性的理论解析

功能区域党建实践的有效性,是通过一系列党建的理论和思想、文化、精神和方式、方法的有效整合体现出来的。有效的功能区域党建工作模式,是功能区域党建工作品牌得以树立的支撑架构,是功能区域中党建与经济互促并进的助推力量,是党在功能区域中工作有效性的实证基础。

(一)价值需求:功能区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价值认同前提

功能区域主要由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组成,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公司和关联的综合体。对功能区域的党建工作的目的性作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理念上它与经济层面上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有着相似的交集部分:价值需求。价值需求表征人的需要同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内在地包含着主客体关系的二重性。价值需求的机能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不仅有“外向”需求,而且有“内向”需求,主客体相互作用是否成为可能受到现实需要程度的衡量而被价值化。

在功能区域,党组织、党员、群众既是党建实践的主体,也是党建工作的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不仅仅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多的是团结与被团结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关怀与被关怀的关系。功能区域企业有心声,功能区域员工有需求,应成为功能区域党建工作的主要价值源泉。功能区域党建应围绕功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结合功能区域的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群众工作,突出功能区域个性特色,采取为功能区域所需求,企业主所理解,受党员欢迎的方式;功能区域党建应尊重和支持功能区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为功能区域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服务功能区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功能区域党建应关注企业之间、员工之间了解社会(社区)的需要、奉献社会的呼声、沟通交流的需求和员工的心理诉求等;另外,功能区域党建还要关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的需求、功能区域内青年开展团队活动的需求等。以上情况表明,功能区域党建在现实工作中需要采取优化的组织、管理、活动实践模式,使党建工作的开展卓有成效。

(二)系统整合:功能区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运行文化生态

功能区域是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多重功能的系统,是富有激情和创意的“新城市区”,这里积聚着富有多元智能、追求时尚的新型党员和员工。功能区域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需要其中每一个个体共同去创造。运行文化生态作为功能区域成长发展的“大文化系统”,包括功能区域运行的体制机制、经济发展阶段、科技状况、白领心理、功能区域历史文化、法律政策、企业精神、道德习俗、管理方式、竞争状况等内容。功能区域党建作为功能区域建设的子系统,也必须考虑功能区域的运行文化生态。

党建工作有效性对功能区域的系统整合包括功能区域外部环境、党建自身工作体系以及功能区域内部条件的变化等。实行党建实践模式优化,需要动态地对整个功能区域党建工作进行创新性设计与调整:功能区域党建模式既要有良好的组织设置,又要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既要有健全的资源保障体系,又要有党建活动的平台搭建。做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互相衔接,队伍支撑、资金支撑的有机结合,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党建实践模式,使新模式的运行建立与功能区域的经济运行相匹配,又能使新模式彰显出功能区域党建的特色品牌,使经济党建互促并进,形成功能区域建设的更健康协调的运行文化生态。

(三)实践标准:功能区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效果评价依据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根本标准。功能区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效果如何,也同样要接受功能区域实践的检验。将功能区域打造成一个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充满活力、软硬环境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功能区域,不仅关系着功能区域自身及功能区域企业的未来发展,还关系着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成功实现。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3)

建立以区域共建、整推联动为目的区域发展圈。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破解作用发挥难难题。建立区域发展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业主支持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类党性实践活动,努力把广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爱岗敬业和为企业多做贡献上,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促进非公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一刻钟党建活动圈为单元,立足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联合开展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比成绩、比贡献、比节约为企业添光彩等各具特色的党性实践活动和以创建效益强、党建强企业及争创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关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双强三岗主题实践活动,联合举办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学习交流会,引导党员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去。此基础上,组织活动圈内企业开展结对互助、发展共赢活动,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市场信息,信息、技术等方面互帮互助,实现了结对企业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县惠森药业科技集团立足推动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向市场、服务药企,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多品种中药材电子交易专业市场,有效减少了药企在采购过程中的中间成本。

破解活动无阵地难题。针对个别非公企业党员活动阵地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的问题。推行党建阵地联建、联管、联用的建管新模式,建立以阵地共建、资源联享为基础的资源共享圈。充分发挥非公企业集群优势。实现党建阵地共建共享和利用效率最大化。一是合理布局。着眼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总体布局和4个园区内的非公企业分布情况,规划一刻钟党建活动圈6个,组织企业联合出资400多万元,建成了中天、宇臻物流、清吉淀粉、正东药业等6处室内外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区域党员活动中心。二是完善功能。坚持就近、实用原则,一刻钟党建活动圈内所有企业和党员联用共享,党员到所属党员活动中心的路程不超过一刻钟。设置教育培训室和文体活动室,为每个区域党员活动中心配备了上网电脑、DVD投影等现代化电教设施和乒乓球、象棋、图书资料等文体设备,有效满足了不同类型党员的个性化需求。三是规范管理。建立了一刻钟党建活动圈党员活动中心活动制度、活动规则,实行会员制管理,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企业党组织团体会员,团体会员按区域相近或行业相关的原则确定。活动中心对所有会员开放,活动圈内每家企业党组织、每个党员及员工都可以免费或低偿使用。

建立以党员共管、党建联抓为目标的党建工作圈。充分发挥一刻钟党建活动圈组织联建、党员共管的统筹优势,破解党员管理难难题。针对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难、党员管理难等问题。按照组织设置一体化、党员教育集约化、党员管理动态化思路,统一规划、部署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统筹组织设置。按照区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相关原则,把一刻钟党建活动圈内的所有企业统筹规划为一个区域,建立区域型党总支6个,组织活动圈内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结合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县建设,经济开发区创新1+4+N组建模式,1指经济开发区党工委,4指依托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业集中园、文峰物流园和地产药材交易园成立了4个党总支,N指在每个园区党总支下,通过单建、联建或双重管理等方式,设置若干企业党支部,构建了全覆盖、网络化的组织设置格局。二是统筹党员教育。依托一刻钟党建活动圈区域党员活动中心,由组建成立的6个区域型党总支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县委组织部从县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县委组织部干部和县委党校教师中选派12名后备干部和理论教员,向每个区域党员活动中心派驻了1员党建指导员和1名理论教员,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建党周年总书记讲话精神解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2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党务工作者700多人(次)三是统筹党员管理。突破传统的封闭、静态、单一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动态管理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区域党员活动中心设立党员服务站,为区域内所有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供教育管理、活动策划、政策咨询、党内业务办理等相关服务。由区域型党总支和派驻的党建指导员共同做好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实现了党员发展从单纯的企业内部发展向企业内部与区域联合发展转变,今年已发展党员29名,其中企业主和主要负责人5名。同时,通过免费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扶助困难党员、推荐优秀党员进入企业管理层等一系列措施,有23名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亮明了身份。

建立以文化共育、活动联办为纽带的文化生活圈。着力打造企业文化品牌,破解员工队伍建设难难题。针对个别企业员工少、组织开展活动难、职工文化生活单一以及员工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丰富企业员工文化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形成思想共识。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和每名员工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的导向作用,把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引导各企业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党的理想信念、理论政策、纪律制度等党建元素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共育企业文化的思想共识。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整合活动圈各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举办企业报、企业网站、创作企业之歌等方式,开展党史知识、政策形势宣传教育、以党在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一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实现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与文化建设同频共振。中天集团先后举办企业报中天人》117期,创作了中天之歌》宇臻公司组建了职工艺术团,确定每周五为艺术活动日有效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三是助推文明创建。积极发动区域内各非公企业和党员群众,组织开展活动圈内外周边环境治理、路灯安装、沿街店面规范、文明形象展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文明创建水平。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4)

2、基层党组织区域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公司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部署要求,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以公司的长效发展来看,进行党组织区域化管理模式才能永葆公司的先进性。

以前我公司都是一个项目配置一个书记抓党建、党务工作,各项目区域各自为阵、单打独斗。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导致了基层党建、党务工作的水平参差不齐。而现在我们整合资源配备一个书记去管理党建、党务工作,通过党建联建、区域化管理模式这样一个平台,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的原则,不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不仅能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开展还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3、企业基层党组织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党组织是落实工作政策的最基层,是最直接的,只有创新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为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铺平道路,公司党委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创新学习,为基层党组织区域化管理模式工作打牢基础。只有班子领导坚强有力,才能带出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才能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学习公司关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文件,讨论制定公司争创“四好”领导班子活动规划及保证措施,并要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要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把我们的班子建设好,任务完成好,并及时将争创“四好”班子活动规划公诸于众,号召全体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使公司全体干部重视班子建设,从而使企业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力的促进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健康发展。

3.2创新责任,为基层党组织区域化管理模式工作提供保障。为落实好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公司党委要坚持和完善党委对党支部、党支部对党小组、党小组对党员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制定《*公司责任制》,公司职位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委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将落实党建责任制与落实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每年将《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同时下发,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所需费用,纳入预算,给予充分的保障。

3.3创新制度,为基层党组织区域化管理模式工作夯实长效。公司党委要以建设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群众信任的两级领导班子为目标,从组织措施上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选好配强基层班子,始终以《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把思想作风好、有奉献精神、能联系群众、熟悉生产、业务过硬的党员干部选配到区域化管理模式工作领导岗位,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制定《党委议事会制度》、《基层班子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班子行为。在工作中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唱好将相和的良好局面。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5)

商城社区按照“整合、磨合、融合,共建、共享、共赢”的思路,探索开展社区区域党建工作,在社区区域党建理念的定位、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构建、服务平台的搭建、共建机制的建设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理念的确定。**街道六个社区20**年合并归置而成,地域上村居交错,居民村民混居,同时还租住着大量的流动人口,辖区内党员群体包含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离退休、企业改制和自由职业者等在册党员,村民党员,以及外来流动党员。社区区域党建的任务就是,打破单位党组织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单位党组织内循环、小循环,向社区区域党建外循环、大循环的转变。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就是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对区域内党建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使单位党组织在自身得以发展的基础上,共同推进社区区域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覆盖到每个党员群体层面。同时,着力探索社区区域党建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社区区域党建引领社区共建,把党建工作渗透、融合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去,以社区区域党建为桥梁和纽带,增强各种组织和各类社会群体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和热情,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二)组织架构的构建

1、纵向到底的组织机构。设计了“1+N+1”模式的组织机构,前一个“1”即社区区域党党委,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的二级党委,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书记职务,负责和领导整个社区区域党建工作;“N”是指组织关系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的各个党组织,包括社区(村)党(总)支、各类两新组织党组织和部分事业单位党组织,社区(村)党(总)支下辖若干楼群党支部和楼道党小组;后一个“1”指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负责管理各类流动党员。

2、横向到边的协调机制。建立社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区域内还有一些党组织组织关系不隶属于街道党工委,以及还有各种各类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联席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与他们的沟通联系问题,通过这个单位把他们也纳入到社区区域党建体系,同时也出于社区共商共建的考虑。

3、建立服务平台。建立了街道、社区区域和单位党组织三级党员服务中心,按照“四室两网一栏一窗口”的要求布局,为党员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完善各项服务。

由此,构建成了以社区区域党委为纵轴和内核,以社区区域党建联席为横轴和平台,以街道、社区区域和个体党组织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服务网络的立体球状社区区域党建网络架构。

(三)建立健全各类机制

1、党建共商的协调机制。通过召开社区区域党委会和社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不定期开展社区区域党建、和谐社区建设研讨交流活动。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实行常设主席和轮值主席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常设主席由社区区域党委书记担任,轮值主席由提出议题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秘书处作为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负责会议的召集,秘书长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党(总)支书记等人担任。联席会议实行议题申报制度,由成员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向秘书处申报。

2、社区共建的运行机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支部与楼道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要求开展一次党的活动、建立一个宣传阵地、举办一次文体活动、帮扶一个困难群众和办理一件实事,探索建立社区和主管部门对共驻共建单位的联考联评制度,促使各单位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3、党员共管的管理机制。在完善对全体党员信息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区域内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针对各类党员群体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对自由职业者党员实行“温暖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对困难党员实行“关爱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两新组织党员实行“规范管理”等等。

(四)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一是整合行政资源。进一步发挥社区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职能作用,通过加强配合协作,实现单位资源向区域资源的整合转化。二是整合群团资源。把工青妇等群团工作纳入社区区域党建的总体格局,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形成以党建带动工建、团建和妇建,工建、团建和妇建促进党建的良性互动。三是整合阵地资源。整合党员服务中心、爱心超市、妇女学校、社区戒毒所、流动人口管理所、社区党校等阵地资源和职能,充分发挥区域党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功能。四是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上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无偿或有条件对社区公众开放。

二、初步成效

通过前阶段的试点实践,商城社区区域党建架构体系已经

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运行试验,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完善,从整体情况判断,达到了试点的预期效果,党的建设和社区共建各个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一)基层党建有新提高,迸发出新活力。

1、党建覆盖面和内涵得到扩大和延伸。推行社区区域党建,创新基层党建新机制,打破了单位党建封闭、单一的格局,由内循环、小循环向外循环、大循环改变,形成了点、线、面的新格局,基层党建内涵不断发展丰富,内容涉及到党建、社区建设和两者相结合形成的新领域,基层党建影响力不断扩大。

2、各类党组织实现了共赢。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区域党建体系中,找准了各自的着力点,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了社区区域党建,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形成了良性循环。

3、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社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的运行,改变了以往单位党组织单兵作战的局面,各类党组织加强了经常性的沟通联系,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在各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成效更加明显。

4、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推行社区区域党建,党建覆盖面和内涵得到扩大和延伸,影响涉及到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有了更大的舞台,党员队伍在各项工作中起到的骨干作用,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得到彰显和认可。

5、党员教育管理有了新措施。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后,教育管理覆盖到各个层面的党员群体,解决了单位党建对新产生的党员群体教育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针对性更强,教育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时代性,教育管理的成效更加显著,实践性更突出。

(二)社区共建有新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1、社区共建意识更浓、热情更高。借助社区区域党建这个平台,辖区内各类组织、群体,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讨论、决策等各个环节,社区民主程度进一步扩大,社区建设更加符合社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广泛地发动了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的各项实际工作,在奥运维稳定、多城同创等中心工作开展过程中,广大群众以大局为重,积极出谋划策,相互配合协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加强了社工队伍建设。社区区域党建工作开辟了社区工作新领域,社工队伍的工作范围更广,工作任务更重,促使社工队伍自加压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来打开新的局面。社区区域党建推进过程中,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加强了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以党员、团员、老人、新**人等各个群体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多城同创、创建卫生城市和社区戒毒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扩大了社区服务内容。依托街道、社区区域和单位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等平台,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各类服务。充分发挥党员责任区、党员“一人一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奉献日等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为群众日常生活排忧解难。社区服务的范围、品种和内容更加丰富,在文化服务、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就业服务、弱势群体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加强和深化。

三、几点启示

商城社区区域党建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总结前阶段的工作,若在街道全面推开这项工作,应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7-0049-03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要求。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和党务工作者就区域化党建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党建模式。现将这几年来有关区域化党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述评,以期更好地推动区域化党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一、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

自2004年提出区域性大党建以来,学术界就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展开研究:

(一)区域统筹说。学者王建社认为所谓区域化党建,就是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线,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1]

(二)转变整合说。学者梁妍慧认为所谓区域化党建,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党组织对行政、居民区以及驻区各类组织实行政治、组织、文化等全面引导和整合,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转变,由“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建设过程。[2]

(三)规模效应说。学者蔡伟认为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提出和形成的一个党建工作新理念,它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的角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3]

(四)社区党建发展说。刘致丞认为区域党建的雏形是社区党建,但区域性“大党建”概念已经突破原“社区党建”的概念,有更深的发展。即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在政府部门配合和群众组织的参与下,以社区街道管辖区域为基本网格,形成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行政单位党组织、居民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党、政、群组织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4]

(五)功能优化说。谭果在总结全国各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化党建实际上是把区域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从而实现党建功能的最优化。[5]

总的来说,学术界认可区域化党建是对传统党的建设的突破和创新,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开放性、整合性、多元性等特点。从实践来看,区域化党建的区域多以社区(街道)为主要区域范围,也有以行政区县为单位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如上海市闵行区的区域化党建实践。

二、区域化党建提出的背景

在区域化党建提出的背景方面学术界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化党建的催生作用。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三种说法:

(一)内生说。王建社从城市新变化的四个视角分析了区域化党建的内生逻辑,主要包括适应城市单位功能分化的视角、适应城市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的视角、适应城市社会治理空间重构的视角和从适应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的视角,强调这些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区域化党建。[6]刘致丞也在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及引发民众价值观变化和传统单位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基础上强调区域党建是基层党建发展的内生性要求。[7]

(二)应对说。谭果认为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管理模式转换、党建功能拓展的新形势,区域化党建也就应运而生。强调区域化党建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应然之物、区域化党建是管理模式转换的现实之要、区域化党建是党建功能拓展的时代之需。[8]

(三)需要说。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在全国“区域化党建与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区域化党建是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推进区域化党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推进区域化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8]蔡伟在认真分析了区域化党建的形成背景后强调由此开展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是镇(街道)履行不断增强的社会职能的需要,是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需要,也是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党建的需要,更是夯实党的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需要。[9]

三、区域化党建的现实意义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D267.7 文献标识码:A

山西漳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1日,是专门从事电站服务的电力检修企业。随着同煤集团着力推进区域化管理,整合地区内的各相关企业,构建属地化、区域化、一体化管理模式,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党建工作阶段性,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下面对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新方法进行探讨。

一、开展区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区域党建是指在同一个区域市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共同按照公司党委的工作要求,以增强区域单位(项目)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服务和保证区域市场生产营销为目的,以共驻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特征,以所在区域单位、项目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以牵头单位(项目)党组织为主导,通过一定载体形式联创共建,开展活动的项目党建工作模式。

(一)开展区域党建工作,是应对当前形势任务变化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做大做强的历史重任,更面临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越是在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的时候,越需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越需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些年来,公司在完成好漳泽电力所属发电机组的日常维护、等级检修任务的同时,大力开拓外部维护、检修市场,使公司水电、火电检修业绩遍及广东、云南、湖北、江苏、河北、内蒙、黑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根据项目比较分散、队伍分布范围广的新特点,使过去党建工作集中式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受到重大挑战。全公司各级党组织必须时刻保持蓬勃向上、改革创新的锐气和活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和加强区域党建工作。

(二)开展区域党建工作,是推动生产经营实现区域滚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由于受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在生存竞争激烈、检修成本攀升的情况下,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完成项目任务、树立良好信誉、促进生产经营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应对当前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牢牢立足各个区域市场,通过扎实有效的区域党建工作,为推动生产经营实现区域滚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区域内党组织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工作全覆盖,把区域党建工作同解决区域生产、管理、营销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区域市场的滚动发展。

(三)开展区域党建工作,是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

开展区域党建工作,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式由单一型、条线型,向复合式、网格化转变。能有效整合区域市场内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项目部的组织资源,大力加强各项目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区域市场优势;在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和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引领先行的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共同打造企业品牌,共树企业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党建组织优势与区域市场优势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区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整合,促进各基层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创信誉,发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作用,推动企业和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区域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在区域党建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此项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

一是部分干部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区域党建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干部在工作上仍然沿袭过去自上而下的单位管理模式,大批协议工、流动党员出现了管理空白地带。尤其有些机组检修项目周期短,项目处于临时性,人员编制属于动态型,党员流动性大,往往存在党组织设置跟不上或不同步的情况,党员管理教育存在阶段性空白,甚至造成有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将开展区域党建工作格局上升到更好的服务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上来。二是部分驻区单位对区域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单位的领导主观认为,党员发挥作用在单位爱岗敬业就已经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了,在单位和区域同时开展党员的活动,显得比较多余。对区域党建工作的建议和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三是部分退休干部、离职党员及流动党员对区域党建工作态度冷谈,缺乏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区域党建工作的思维不开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结构越来越复杂,使得区域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与此同时,不少区域的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开党员大会等日常工作业务范围内,在扩大党在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在区域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方面,显得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载体运用不多、手段不够丰富,效果不甚

理想。

(三)区域党建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一些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区域“共驻共建”活动在区域党建工作中,大多还处于一种“联谊式”、“人情式”、“援助式”的发展状态,区域开展活动,往往以联谊活动的名义才能够号令辖区内的单位参与区域活动。这种党建工作的发展模式严重缺乏稳定性,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显然不利于工作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的要素分析

区域党建着力解决区域内党建资源的分散性、排他性和不平衡性,实现党建资源配置最优化和资源运作效率最大化。抓好区域党建这一有利抓手,必将更好地发挥党的建设对生产力要素的引导、配置、整合和倍增作用,增强公司改革发展的凝聚力、助推力。

(一)价值共识是开展区域党建工作的源动力

共同利益是区域联动建设的基础,也是区域党建工作的动力来源。只有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寻求利益共赢,把区域优势发挥出来,坚持走区域发展一体化道路,才能找准区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点,做到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党建工作实际有机融合、互促共进。

(二)资源整合是推动区域党建工作的基础

从过去党建工作的“小循环”、“内循环”,走向党建资源、设施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互相整合的“大循环”,为党建工作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体系,有利于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形成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三)合作平台是拓展区域党建工作的功能载体

要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必须围绕共同需求,找准共建载体,搭建双赢合作平台,开展有效的共建活动,才能取得共建共享、互利互赢的实际成效。

四、对区域党建工作新方法的思考

(一)坚持区域统筹,积极构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要按照同一区域内工程项目相近、人员相对集中、便于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的原则,灵活划分党建工作区域,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成立区域党建工作机构,有效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统筹谋划区域内的党建工作,统筹开展党的活动,积极构建全覆盖、广吸纳、开放式的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根据不同的生产营销市场和党组织隶属关系的不同,公司系统区域党建组织形式可按五种模式和组织架构运作:一是在市场份额较大、党组织和党员相对集中的项目中,由公司党委负责该项目的区域党建工作;二是不适合公司党委负责,但参与施工单位较多的区域,可采取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协调指导委员会以及区域党建工作委员会等形式,实行成员单位团体会员制度;三是一个分公司集中在某一城市或某一地区形成的区域市场,由该分公司党委(总支)负责,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区域内各项目部统一起来,组织开展区域党建工作;四是分公司在某一施工区域以领导班子成员实行片区管理的模式,指定该领导班子成员为区域党建责任人,实行“一岗双责”,指导协调片区各项目部开展区域党建工作。五是项目部与业主、与地方形成的区域党建模式,是企业区域党建的延伸和拓展。

(二) 突出项目党建,着力夯实区域党建工作基础

项目部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基地,对外交流的前哨,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传播企业文化的阵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关口。项目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必然在于项目部,加强项目部党建工作也必然是夯实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必须确保“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组织”。

(三)围绕共同主题,统一开展区域特色党建活动

党建主题活动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区域市场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抓手。区域党建工作机构要紧密结合所在区域市场和检、维修项目的实际,精心设计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建活动主题,组织和指导区域内各项目党组织围绕共同主题,统一开展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扩大活动外延,精心打造区域党建工作品牌,树立企业在区域市场的良好形象。

(四)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区域党建工作起作用、见实效,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进一步健全区域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使区域党建工作开展经常化、深入化、持久化。要建立责任管理机制、联动沟通机制、标准化管理机制、工会、共青团参与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

(五)加强工作创新,改进区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推进区域党建工作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从所在区域、检维修项目和员工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工作创新,使区域党建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开创区域党建工作新局面。在理念上,要牢固树立区域性大党建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区域党建意识,按照区域党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自觉把项目党建放在区域党建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去研究、去开展。在方法上,要以“区域联动、整体推进,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相互配合、同步发展”为原则,紧紧围绕区域市场和项目建设开展特色活动,按照“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有利于促进项目建设,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不断加强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内容上,要坚持内外联动,按照区域党建的统一安排,结合各自实际不断丰富项目党建工作内涵,同时要积极拓展工作外延,主动与业主、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创共建,进一步增强区域党建工作的影响。在载体上,要认真设计主题更加鲜明、特色更加突出、更加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把区域党建工作与区域安全生产、项目管理、营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协调化解区域内出现的矛盾、维护区域和谐稳定结合起来,与维护区域内各单位合法权益、凝聚区域力量结合起来,使区域党建工作载体由侧重党建向党建和区域管理并重转变,引导区域内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区域管理,推进区域和谐发展。

总之,区域党建是一项创新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领导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真正创出特色、抓出实效。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8)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全新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党建工作又一个新领域。首先,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使党员构成、党员队伍的布局以及党组织的结构和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因而运用社区这个载体,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增强党的工作渗透为和影响力,已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次,社区党组织结构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要求打破传统党建条块分割的局面,整合社区内的所有党组织和党员,以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调整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加强社区党组织网络建设

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要求和“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平房区在减少,楼房区在增加,由于大量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口以及“两新”组织中的党员进入社区,随着结对共建活动的深入,“在职党员进社区”已成为必然,社区原有的组织机构已难适应,我们认为需要对现有五个社区党支部进行调整优化。根据社区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的实际,将现在的五社区党支部调整为两个社区党委(园林路社区党委、经棚路社区党委)和三个社区党总支(解放路社区党总支、北街社区党总支、新村社区党总支),将现在居民小区(物业小区)、楼栋和居民组建立的党小组调整为党支部,单元建党小组。使党组织和的延伸到胡同、楼门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这样可以较好地发挥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有利途径。

二、建立区域党组织共建机制,形成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具有新苏南模式区域特色的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研究”(批准号09BDJ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社会转型时期城乡空间融合特征的新变化,要求党建工作从空间结构与分布方式上作科学规划与调适,形成开放互通的区域化党建结构体系。从苏南区域化党建的实践考察,这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在市和县(市)、区层面抓好规划布局,形成城乡党建统筹协调体系;在镇(街道)和园区层面落实推进基层党建责任主体,构筑整合党建资源的节点辐射平台;在行政村和社区层面搭建基层党建新载体,做好“社会人”与“组织人”之间的协调连接;在延伸到“片区”的空间层面,强化党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党的建设;区域化;空间结构;分布方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6-0009-04

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相契合,直接影响着党建任务的顺利实现。因此,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必然要求打破地域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统筹规划区域党建空间分布方式。从全局出发,对区域化党建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科学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工作别重视完善并优化区域党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组织机能,创新区域化党建的空间运行机制与联动模式,积极主动地调控城乡基层组织的结构关系,充分运用城市基层党建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加大城市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支持和服务,以此引导和调控区域党建协调发展,形成开放互通的区域化党建结构体系。

一、城乡空间的融合与整合

(一)城乡空间融合的基本特征

城乡融合发展是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空间结构再组织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转化使城乡地域空间达到高水平的结合,使城乡在经济上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机联系,在社会管理、文化和精神文明上城乡人民可以共享区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达到和谐共融[1]。城乡空间融合主要可归纳为七个方面的特征:在经济上,建立起比较现代的产业制度,产业划分不再带有人为的城乡地域特性,形成统一的产业、行业市场;在城乡物资双向交流中,表现出更加广泛、深入的市场经济活动;在文化教育领域,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趋于兼容和融合,教育公平得以提升;在政治上,城市与乡村形成互为平等的政治格局;在社区发展建设中,乡村向社区化的转变取得明显进步;在社会就业机制中,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在社会保障和关怀上,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2](P116-118)。

城乡空间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教育、城乡建设、政策体制等方面逐渐协调与融合发展的过程。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过程,更是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从空间形态角度看,城乡空间融合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系统,即“城乡空间融合系统”,指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状态。城乡空间融合的内涵表明城乡还存在着差别,是在差异基础上的城乡多方面、全方位的整合,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二)城乡空间整合与城乡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

城乡空间整合就是对城乡空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要素结构系统进行调整和梳理,使其产生结构转型,以适应外部环境或内部要素的变化,从而使系统整体效应达到最优。通过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系统的协调发展。城乡空间整合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空间上统一规划。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传统理念,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系统,突破城乡行政区划的界限,整体布局,统筹规划,通过整体设计使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二是功能上相互结合。城市与乡村,两者在功能上有所区别,城市体现强烈的经济集聚性,而乡村则为这种集聚提供资源、土地、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城乡空间融合并不是要消除城乡功能上的差别,而是要使城乡功能相互结合,各自发挥它们的优势,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两者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实现共生共荣、共同发展。三是部门间相互协调。城乡空间的整合,不仅是城乡物质空间整合,还应包括经济与社会空间的整合,同时要将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城乡空间整合应该是物质、经济、社会、生态空间的结合与统一[3] (P145-146)。

城乡空间的融合与整合是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状态,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正朝着这一城乡空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发展。从发展态势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地域条件。根据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点,目前我国正从三个层面加速推进城乡空间整合:一是围绕城乡空间整合的核心任务,重组区域都市圈空间,构建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系统;二是抓住城乡空间整合的关键区域,对重点城镇的空间布局作整合,构建城镇组团发展空间;三是结合城乡空间整合的基础内容,整治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乡村融入城乡空间系统。通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筑牢城乡空间整合的基础,促进城乡经济空间的真正融合,最终形成大都市圈――县级中心城市――城镇组团――社区四级城乡一体化体系[4](P163)。

二、区域化党建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变迁进程。城乡关系的发展已经跨越经济领域的范畴,成为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统一体。基层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融合性与关联性,只有坚持系统、整体、协调的观点,构建与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组织构架、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才能实现城乡党建的均衡发展。这就必须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结合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中城乡空间的融合与整合的现状,统筹区域党建发展空间,实现基层党建的全方位整合。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的,也就是与国家行政区划相对应的地域性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基层三级党委以及在城市基层派出性的工作委员会,它们均与各级政府行政组织配套设立;另一种是横向的,也就是按照国家条线管理体制设立的组织体系,包括各领域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中的党组织[4](P29)。这样的组织体系和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位体制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基层党建空间分布层次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形势下,从苏南区域化党建的实践考察,其空间分布方式的规划与布局主要从四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市和县(市)、区层面的党建统筹协调,第二层次是镇(街道)和园区层面的基层党建节点建设,第三层次是行政村和社区层面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第四层次是延伸到“片区”空间层面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此外,还包括党的社会组织网络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

第一层次:市和县(市)、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市和县(市)、区层面的党委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中数目众多,领导层面最靠近基层,在党的组织体系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层面的党委对上是执行者,要服从宏观战略的指导、维护宏观整体利益,把中央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对下是领导者和组织者,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5]。苏南各市委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委,根据苏南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应社会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实际,立足于抓好城乡党建的统筹协调与空间分布方式的规划布局,基本形成了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网络体系。

在纵向层次上,首先是各级党委和党的工作部门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有效整合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的职能和资源优势,构建起党政共抓、党群一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不同部门、单位的党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统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上找到各自的着力点,有效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靠少数党的工作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单兵突进”、“单打一”的被动局面,形成了区域化党建的核心。其次是在推进党的组织覆盖的同时,有效推进党的工作覆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等方面互动融合。重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掌握党员流动情况。在改进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同时,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成立专门的“两新”组织党工委直接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市委派出机构承担相关的工作职责。随着工作重心的下沉,县(市)、区和镇(街道)两级党委也逐步设立了专门从事“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部门,最终使党的工作力量能够从上至下直接落实到最基层,构成一个贯通的组织工作体系[6](P187-189),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推进全覆盖、增强凝聚力、提高组织化”的局面。

在横向层次上,一方面,树立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应有的主导作用,综合考虑基层党的建设中地域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整合配置城乡组织资源,探索区域联动、城乡联动等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乡产业链相互融合,积极推行产业型党组织的设置,充分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各类产业链条上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使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7](P46-47)。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党执政的优势,走出党建工作的内部小循环,要求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根据各自优势,充分整合社会的各项资源,自觉参与到统筹区域党建的工作中,形成多方落实的工作体系,从而在横向上也形成密集的工作力量,与纵向的党的工作部门力量相互整合、相互借力,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层次:镇(街道)和园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镇(街道)和园区层面党的建设是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对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层面的规划与布局重点主要是:在镇(街道)和园区落实推进基层党建的责任主体,形成统一领导、协同运作、富有成效的基层党建新体制,改变社区党建、单位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等单向推进、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镇(街道)党(工)委着重突出在辖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其与辖区内有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双重领导关系,与辖区内党组织的组织、指导、协调关系,与辖区内“无主管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关系。推动转制企事业单位属地管理,理顺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苏南各地的镇(街道)党(工)委在提升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建设中,一般都建立了由辖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成的党建联席会,以此为载体并延伸到社区,健全社区党建的全覆盖网络,实现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园区党建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由于苏南各园区成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在园区党建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条块并存的局面。这突出表现在,有的采用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有的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还有“属业管理”、“属资管理”等管理模式。实践中,通过园区党建工作中的组织设置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资源配置模式等整合效应,引导园区党建工作模式向开放型、区域化、社会化的运作机制转变。依靠园区党工委牵头协调,业务部门共同配合,工会群团组织共建共促,整合工作资源,落实组织活动场所,提供工作经费保障,搭建党员教育平台和园区党建工作保障平台,形成“各方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园区党建工作格局。

第三层次:行政村和社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在行政村和社区层面党建中,二者有着不同的规划布局路径。在村级层面,重点是在调整和优化村级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探索以产业链为基础、行业为纽带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二是适应农村非公企业发展,探索地缘型村企联建的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三是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结合,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工作领域。对村、居混合型社区,则采用以村带居、双向管理的过渡模式,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在社区党建层面,充分整合现有党的工作力量,按照行政组织、驻区单位、居民区三条线设置社区党建工作路径,通过党对社会各类组织的有效领导,健全党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社会工作体系,形成党领导下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8](P14)。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苏南各地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努力实现对“单位制”党建工作的协同与承接,在“社会人”与“组织人”之间做好协调连接,通过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类基层组织工作的相融互通,使不同领域、各种类型的基层组织在社区工作平台上互促共进、共同提高。在基层党的建设实践中,“两新”组织党建需要社区党建的支撑,机关等单位制党建也需要放到社区党建中发挥成效,农村党建更需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积极融入社区党建中。苏南各地党组织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如苏州市通过调整完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在社区范围内形成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市把农村社区党建作为农村党建中的重点内容加以推进,社区党建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已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工程”[9](P181-191)。

第四层次:“片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在区域化党建的空间分布层次中,尽管“片区”是一个至今仍比较模糊的概念,但来自最基层的实践探索一直在进行,因而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层面进行讨论。

“片区”是几个居民小区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从建制上讲,“片区”目前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居民区联合体。一直以来,社区党建实际上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街道层面的社区党建,二是居委会层面的社区党建,这两个层次的党建的最大特点在于很大程度上是单方面的行政化力量推进,推动的主体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基本上是一种行政动员式的党建。在克服基层党建“条块分割”的弊端时,虽然在街道层次,通过对社区组织体制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条与块之间的关系,但仍很难把所有在其范围内的其他党建资源全部容纳进来,比如社区内的“两新”组织往往处于游离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培育和开发“片区”党建功能,就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新探索。通过实践发现,“片区”既是一个介于社区和居民小区之间的社会服务系统,又是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和需求的生活圈。“片区”能够充分发挥公共便民设施的服务功能,可以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合适的舞台,这就有利于居民区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自组织活动的新空间和新平台。

在苏南区域化党建的探索中,无锡市较早开始对“片区”党组织的探索。本世纪初,无锡在完善社区基层组织网络的过程中,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基层党组织网络,构筑社区居委会――片区联系点――居民小组三级工作、服务、管理平台,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10]。在农村地区,无锡主动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新趋势,借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逐步理顺村改居后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股份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片区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四级组织管理网络。苏南其他地区,如常州市天宁区在区域化党建体系建设中,也提出了在工作范围上推行网格化,划分若干片区,合理界定区域党建工作范围。在农业园区也有设置“片区”党组织的探索,如无锡市惠山区的阳山水蜜桃科技园,成立了水蜜桃科技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同时依托产业协会建立了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党总支,将183名桃农党员按照生产片区编成8个片区党支部,实行园区党工委、协会党总支和片区党支部互动式教育管理和服务。常州市也有类似的探索,如常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在“区域统建”创新中,按地域片区和工业园区为单位成立非公企业党总支,区域内符合组建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隶属党总支管理。

除上述四类主要的空间层次布局外,苏南各地在实践中还有一些新的探索思路,如张家港市在镇(街道)和村(社区)两个层次之间,探索形成了一个称之为“小区域”的空间统筹层次,以“小区域、大党建”的模式加强区域内各村、社区、站所以及企业党组织之间的统筹协调。

参考文献:

[1]魏清泉.城乡融合――城市化的特殊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7,(4).

[2]王振亮.城乡空间融合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城乡空间关系的系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晓华.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基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过程的分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4]林尚立.社区党建与群众工作――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5]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组.党的建设核心指标选取难点解析[J].人民论坛,2010,(7).

[6]许德明.“两新”组织党建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朱兴波.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J].群众,2010,(2).

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篇(10)

xxxx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形式主义,而是应对过去进行的一次深刻的自我批判,为自身的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以下是xx分享的党建工作半年总结x,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党建工作半年总结

x上半年,农业局总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三个xxxx、打造xx强县的奋斗目标,以党的x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手,结合我局实际,以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整顿,较好地完成x上半年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如下:

一、上半年党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职责,确保了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党建工作,年初,召开了专题会,研究和部署了x年党建工作,制定了《xx县农业局总支x年党建工作要点》,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局党组成员和机关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是全局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支部成员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支部,按照党建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确保我局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制度,强化学习,全面了提高党员思想素质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支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廉政学习制度,定期开展支部组织生活,组织全局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二是抓好廉政学习,学习《廉政准则》和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三是抓好机关支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查问题、抓典型,确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把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央四个长效机制等相关资料,同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创建党建示范点,开展党员与帮扶村贫困户一帮一等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不褪色。

(三)扎实开展了在职党员两地双向管理和党员做义工、点亮微心愿活动

按照党委统一部署,我局成立了在职党员两地双向管理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党组成员和中层干部为成员,制定了《xxx实施方案》,经过周密安排,精心筹划,深入各社区认真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点亮微心愿活动,截止目前,共征得微心愿50个,圆梦35个。

(四)扎实开展了群众满意基层站办所和窗口单位创建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站办所和窗口单位服务三农工作质量、树立良好的基层单位形象,总支提出在局系统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办所和窗口单位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分动员学习阶段、创建评议阶段、考评考核阶段和深化提高阶段。以建立落实到位,全域覆盖、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为目标,通过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作风效能建设,以下基层,转作风,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认真开展创建活动,努力促进支部和每名共产党员党性更纯,能力更强,作风更实,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x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我局的党建工作已完成了年初的各项目标任务,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党委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思路,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党建,以党建促进工作,确保农业工作有新亮点,为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继续开展好在职党员两地双向管理和党员做义工、点亮微心愿活动

围绕党的x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强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把在职党员两地双向管理和点亮微心愿活动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加强局党支部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转党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主动配合,使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通过两地双向管理活动取得明显实效。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社区凝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彰显。

(二)深入开展双联双促活动

全局干部职工要结合党的x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到树立群众观点、坚持x、维护群众利益,按照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好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把双联双促活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扎实推进,让群众体验到党的关心和温暖。全面完成对帮扶村、社区的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工作的帮助指导,认真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做一件好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党建工作半年总结

XX社区共有居民7000多人。设党委1个,二级党支部4个,现有党员200人,以离退休党员为主。辖区内有福康医院和燎原消防中队2个单位。在荣军街道党工委、街道办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党委把区域化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头等大事来抓,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全体党员凝心聚力,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全面提升区域化党建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载体,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为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XX社区着力加强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社区义务奉献活动,根据辖区不同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有效地确保社区的和谐和稳定。

(二)创新内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社区始终把关注民生、注重民意、为民谋利、维护群众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居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探索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进程。

1.

实施网格化管理,打造精细化服务。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将社区划分成16个网格,每个网格区域内成立一个党小组,网格长由社区党员担任,宣传员、治安巡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等4类人员由社区党员

或社区内热心居民担任,对所辖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百姓诉求、社情民意、影响稳定因素、社区建设意见等问题进行摸底。实时采集网格内居民家庭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目前,4类人员全部为无偿服务。

2.

实施1+4+N党员区域化管理,以点带面。网格内每个楼栋根据区域党员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类编排,再组建成N个特色党小组(文化艺术、爱心服务、健康文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行缩小了服务面积,扩大了服务密度,真正实现了党组织核心作用。

(三)完善制度,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规范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了社区共建合力,积极推动社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推行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户、服务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二是健全社区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联考联评制度;三是推行双向反馈制度,即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真实表现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将反馈结果纳入党员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

二、取得成效

(一)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

XX社区健康天使服务队是XX社区的党建特色示范品牌项目,由XX社区党委特别联合区域化党组织福康医院党支部,主要以福康医院医务专家组成,服务队定期为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失独家庭等长期举办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

诊、免费康检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共开展活动6次,为社区居民开展的免费义诊1000余人次、各类健康讲座500余人次。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加强了对居民的健康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了人人关注健康的浓厚氛围,使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愉悦,广受居民的喜爱,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XX自己的特色品牌。

(二)区域化党建活动取得实效

燎原消防中队驻地位于XX社区内,社区党委十分重视与区域化党组织燎原消防中队的沟通与合作,今年,借助开展创建卫生城市的契机,社区党委联合燎原消防中队党支部组织开展清理环境卫生活动2次,清理白云路西一巷的小广告、垃圾杂物等,12月,社区配合街道,邀请燎原消防中队到XX社区辖区华荣小学开展小学生消防安全演练活动。通过与燎原消防中队联合开展的各项活动,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三)快乐课堂影响渐广

XX社区快乐课堂项目,是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开展快乐课堂,针对辖区青少年举办绘画、书法、手工制作、英语等兴趣培训班,开展安全、普法、消防、科普等知识讲座,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拓宽视野,发掘潜能。今年共开展培训班5期,邀请到书法家、警察、教师、干部等给青少年进行各类知识授课,拓展知识面,快乐课堂参与人数由最初的几名发展到20多名,项目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欢迎,影响逐步扩大。

三、存在问题

1.

社区党建工作难度加大。XX社区规模较大,人口7000多人,人员组成复杂,社区党委管理的对象有改制企业党员、老弱病残党员、复退军人党员、毕业待分配的学生党员、流动党员等。由于党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认识有一定差距,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对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党日活动,召开党员大会、学习讨论等也会带来一定困难。

2.社区现有的经费来源窄。社区经费主要靠财政下拨,经费仅够用于日常工作,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设施、开展社区党组织活动和党员培训教育等都必须不断投投入资金,活动经费捉襟见肘,活动经费难以保障。

3.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居民还没有树立起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意识,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把参与社区服务看作是份外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党建工作半年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锤炼广大党员党性意识,提升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各族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xx市教科局多举措激活学校基层党建活力。

抓组建,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一是教科局党委坚持积极谋划、高位推进,制定、印发了《关于xx市教科系统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与学校签订了《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学校党建工作的议事规程、组织制度、活动安排、党建品牌创建等方面工作一一做出了安排部署。二是教科局党委高规格召开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党建工作推进会、党建工作现场会等,选树先进党组织、先进党建工作示范点,各学校互相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做法,通过比学赶超,进一步督促推进各校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抓队伍,凝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进一步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积极发挥教科局党委领头羊作用,各学校完善党支部建设,将党小组建立在教研组、备课组上,结合同学科同交流同学习同活动的要求,实现学校党员组织生活四同模式管理,现教科系统共有1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

上一篇: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 下一篇: 培训会发言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