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年终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6 01:20:50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1)

然而去年12月6日,由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的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第二批)中,除英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英利集团)外,其他大型光伏企业的身影寥寥。为何这些光伏大佬们面对光明的前景市场,始终在项目落实上踟蹰不前?

英利布局,尚德围观

为促进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我国于2009年开始推行“金太阳”工程,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出一定资金,用以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的示范应用。

2012年第一批“金太阳”工程的总装机量为1.709吉瓦,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工程的规模快速扩大,总装机量达2.834吉瓦。至此,2012年“金太阳”工程的总装机量是2011年的两倍,并且超过了此前三年该工程的装机总规模。

“‘金太阳’工程,我们参加的比较少,英利做的多,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作为英利集团的竞争对手,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STP.NY)(下称尚德电力)表现出少有的谦让。的确,在整个2012年,英利集团在国内光伏市场的表现最为抢眼。

2012年,英利集团光伏产品的出货量达到2.1吉瓦,超过原全球光伏企业老大尚德电力和位居第二的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晋升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英利集团得知,其2012年面向国内市场的光伏产品出货量也远远高于国内同行。

2012年,英利集团面对国内市场的出货量约为0.5吉瓦,占其总出货量的20%。据记者了解,其他几家光伏巨头企业的国内份额仅为5%~10%。

作为“金太阳”工程中最大的投资商,英利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在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工程中,英利集团部署了15个分布式发电项目,装机量约占该批“金太阳”项目总装机的10%。在过去3年的“金太阳”工程中,英利集团始终是总装机规模最大的企业。

相比于英利集团的高歌猛进,同为中国四大光伏龙头企业的尚德电力、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CSIQ.NQ)(下称阿特斯)和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TSL.NY)(下称天合光能)依然在国内市场保持谨慎。

在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天合光能仅仅在常州本土申报了1个项目,装机规模为0.01吉瓦,而尚德电力和阿特斯没有项目。

低回报、收费难让众企业望而却步

其实,从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潜力来看,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原本是肥肉一块。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介绍,按照国家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电站累计装机要达到21吉瓦,根据每瓦约10元的投资成本计算(1吉瓦=10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市场将开启2100亿元的投资。而目前我国光伏总装机还没有达到一半的规模,这就意味着国内光伏市场空间巨大。

另据媒体报道,2012年中央财政共拨付上百亿资金用于支持光伏项目。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何光伏大佬们难为所动?

最近尚德电力被债务、资金等问题苦苦缠身,但是提及没有力挺国内光伏市场的原因,这个曾经的光伏老大似乎另有顾虑。“(我们投资少)并不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而是出于对项目评价和运营成本等综合方面的考虑。”尚德电力媒体关系副总裁龚学进对《中国经济周刊》如是说。

实际上,在2009—2011年,尚德电力、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大型光伏企业也曾对一些“金太阳”工程进行过投资,但是项目的实际评估情况并不好,这直接影响了光伏大佬们的信心。

2010年,尚德电力投资了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并在工程结束后将项目直接赠与了该校。表面的慷慨背后暗藏着企业的唏嘘与无奈。“工程结束后,发电项目在实际运营中还有一系列难题。”龚学进表示。

首先,作为光伏发电最主要的形式,太阳能屋顶电站在完成安装后,还要将电力接入电网,这就需要各省的电力公司提供相关设计与安装服务,电站投资方要向省电力公司支付高昂设计安装费。一个光伏项目的投资运营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项目至少要收100万。”

光伏屋顶发电站的电费由谁结算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位光伏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将光伏屋顶发电站发出的电量直接供给国家,投资商与国家电网之间的接洽和协议会特别繁杂。”如果将屋顶电站发出的电量直接供给家庭,该由谁来跟用户结算并收取电费呢?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作为一家光伏企业,他们很难挨家挨户地去查电表、收电费。

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达:“对于如何消纳光伏电站发出的电量,国家也一直没有明确制度。”

瞿晓铧表示,由于很多国家政策都未细化,具体政策的出台时间尚不明确,光伏企业才会有所顾虑与保留。

英利攻城,机遇大于风险?

实际上,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四大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状况十分惨淡。“我们在国内基本不赚钱。”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老总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记者从四大光伏企业中的一家了解到,由于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下滑,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利润率极低,国内市场对企业利润贡献率不足5%。

一般而言,一个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为8~10年。先不论能否顺利实现并网和电费结算,在这10年间,还会存在其他未知风险。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那些公司或机关的屋顶,有可能在这10年间出现业主变更,届时一旦不能续租,就可能会让前期投资打了水漂。”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屋顶的租金也越来越高,成本更加不可控。”

据悉,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工程必须在2013年6月底完工,这就意味着英利集团要在半年内建设并完成15个项目。以每瓦10元的投资成本计算,英利集团在第二批“金太阳”工程中大约需要29.8亿元资金,减去国家财政所给予的每瓦5元补贴,也需要约1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2)

“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案的形势依然严峻。”6 月14 日,在第七届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暨博览会上,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也适时提醒与会企业,对于全行业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机遇。

类似声音并非第一次出现,当天的与会企业也对此予以支持,但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发电量收购难、补贴发放不到位、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让多数光伏企业难以坚定转战国内市场的决心。

不过,就在第二天,中国国家层面就传来利好消息。

6 月15 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同时针对困扰中国光伏产业的种种难题提出了六项解决措施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一个月后,光伏业界期待已久的“新政”《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新政”明确提出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支持政策,并提出将2015 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2000 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今后3 年将新增装机容量3000 万千瓦。

在此之前,国家能源局要求参会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10 省市和4 个计划单列市在7 月10日前上报第一批示范区项目,获批的示范区在7 月底前启动建设。

种种来自国家层面的利好消息让多数中国光伏企业最终下定了转战国内市场以“自救”的决心。

但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茂春也不无担心,他提醒说,开拓国内市场,不能忽视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光伏企业应该认识到,今天光伏企业的困局不是因为双反,是因为自身的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怀进直言不讳。

那么,内忧外患的中国光伏产业,何去何从?

壁垒新审视

光伏产业,这个兴起仅十余年的新行业,已经历了几轮此起彼伏的洗礼。

在最热闹的2004 年―2006 年间,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系列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凭借着其丰厚的利润及无与伦比的市场前景,引来庞大的投资大军。彼时,卖鞋的、做化工的、搞电子的、做房地产的……都涌入这个行业。

但不久,疯狂的扩张在光伏产品价格急转直下的形势下瞬间烟消云散。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 年,全球光伏市场陷入低迷。无序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开始陷入恐慌,大量企业开始减产、停产,观望市场复苏态势,不少血本无归的投资者们已开始陆续逃离。

直至2010 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欧美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增加,中国光伏产业重燃战火,一些始终坚守的企业激动不已,他们终于肯定,自己对光伏产业的判断非常准确。之后,这些企业重新开始了规模扩张,向银行大额举债、大量增加生产线,不断冲击海外市场。

遗憾的是,依靠低价取胜的中国光伏企业忘了,欧美市场的大门隐藏着可随时出现的壁垒。

2011 年10 月18 日,德国SolarWorld 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 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同年11 月8 日,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2012 年10 月10 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做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征收14.78% 至15.97% 的反补贴税和18.32% 至249.96% 的反倾销税。具体征税对象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电池板、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

2012 年12 月7 日,美国商务部命令,自12月7 日起,开始向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

而就在美国“双反”调查尚未最终落槌时,一向跟风的欧盟也开始祭出了“双反”利器,斩向仍然单纯应对甚至仍不知所措的中国光伏企业。

2012 年7 月24 日,以德国SolarWorld 为首新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向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提讼。

2012 年9 月6 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当年11 月8 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

重庆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姚公达认为, 此次“双反”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期美国对中国组件企业的‘双反’制裁。”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国内一线光伏企业已尝试调整策略,在全球各地分散市场,以减少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各大企业还纷纷到新兴国家寻找代工,通过消除“中国制造”印象,以绕过贸易壁垒,规避“双反”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无论是专家还是业内人士都不认为这些措施能彻底解决中国光伏企业的困局。

“通过海外代工绕过欧盟贸易壁垒,只能是确保销售现金流的权宜之计。”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海外代工的产品成本增加。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则也坦承,用海外设厂的方式保住欧盟的市场份额并不现实,主要是成本问题,但不仅是简单的劳动力成本问题。“目前,中国企业不适于大规模扩张海外的产能,盲目押宝海外的风险很大。”

而且,如果欧盟最终裁定征收“双反”关税,即使中国海外代工的光伏组件产品能暂时绕过贸易壁垒,但中国国内配套的支架构件、多晶硅切片等也会面临高额关税。

显然,作为感受最深的光伏企业们非常清楚自己所走的路能有多远,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欧美“双反”大棒带来的危机。

一位光伏企业的总裁比较直接:“市场不是这么玩的,现在其实就是欧美教你应该怎么玩。”

“洗牌”的必然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提出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即中国光伏企业70% 的产能内销,30% 的产能出口。

依靠自己的市场解决中国光伏产业生死危机,可行吗?答案不一。

对于陷入困局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的开拓自然利好,但这个过程并非短暂,种种制约性问题依然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就在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 的临时性反倾销税的当天,有媒体报道江苏扬州供电公司与扬州江都区丁伙镇居民朱启杰签订了购售电合同,朱启杰自建的光伏电站正式向电网售电。这是江苏电网首次吸纳个人光伏发电。

报道称,江苏电网按0.46 元/ 千瓦时接纳个人光伏发电量,朱启杰将全部电量出售,两天收入24.84 元,据此计算,不包含设备损耗等,朱启杰需要15 年才能收回投入。

类似情况为数不少:2013 年初,山东青岛市民徐鹏飞就建造了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并成功并入电网;朱启杰所在的江苏省,在建的个人光伏发电站已有25 座,其中12 个即将并网。

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市场总监刘建力对此表示,个人光伏电站的发展,将开启一个巨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大多业内人士所认准的国内市场开拓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从国内近两年连续出台光伏发电扶持政策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的步履蹒跚看,这个方向的拓展难度不小。

据统计,以工业和能源消耗大省的江苏为例,去年用电量是4000 多亿度,煤炭消耗了2 亿多吨,而其中清洁能源比重极低,光伏发电则仅占五千分之一。

电力入网、补贴发放等制约性问题也是中国光伏企业考虑转移市场的关键因素。

应该说,就在欧美“双反”谈判期间,中国光伏企业都紧盯着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何时成型。

实际上,中国国家层面也希望国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但前提是健康、有序。

“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已经是在跑步前进了,再快就要出问题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丽解释说,从2012 年11 月开始,中国政府出台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确定大型光伏地面电站上网标杆电价后,中国光伏市场每年在接近100% 的速度激增。

就在2013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将全年新增光伏装机提高到1000 万千瓦。而2012年的装机目标仅是450 万千瓦。

而7 月15 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则并提出将2015 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2000 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今后3 年将新增装机容量3000 万千瓦。

“这已经是中国光伏市场能够提供的极限了。”时丽透露,目前国家能源局现有审批工作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审批的光伏项目和补贴的规模已经与财政预算的补贴能力出现脱节。原国家电监会2012 年12 月的节能减排电价执行情况监管通报显示,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4 月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一直到2012 年11 月底才交易方案,超出正常发放周期一年多。

“ 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已经为中国激增的光伏市场埋下了隐患。继续加速启动中国光伏市场, 几乎没有可能。” 时丽表示。

如此现实之下,即使决定要转战国内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也要谨慎对待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要有一番血雨腥风的大洗牌。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表示:“尽管光伏产业发展是光明的,但并不是任何企业前景都是光明的。”

6 月1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六项措施中,其最后一项也非常明确,“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体制待变

针对上述六项措施,业内人士分析,新政策要求我国光伏行业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升级。

实际上,中国关于光伏产业的扶持为数不少,但由于僵化的管理体制和缺乏系统化的弊端,来自国家的政策并未与疯狂扩张的中国光伏企业规模匹配。

从2006 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国家层面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就从未间断,其中力度最大的就是补贴政策。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电站建设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型荒漠光伏电站建设,另一类是如“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屋顶光伏建设。为了推进这两类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2009 年,国家相继对这两种光伏电站项目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时隔数年后,对这两类项目的扶持政府也出现不同争议。

彼时,随着光伏电站建设成本的大幅下降,高额补贴产生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各方投资,纷纷涉足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分食补贴资金。由此,国家补贴资金的缺口愈来愈大。2010 年度,资金缺口已达20 亿元左右;2011 年,缺口更达100 亿元左右。

2013 年6 月5 日,意大利能源管理机构GSE 宣布停止光伏项目的补贴申请,因为已经达到67 亿欧元上限,政府已无法承受,将不会提供进一步对光伏发电装置的鼓励政策。

有业内专家分析称,今天对新能源行业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或取消今后的补贴。光伏市场的规模扩大应该以补贴逐渐减少为前提,而不应是高补贴成为刺激光伏规模扩大的条件,否则这既违背了国家扶持新能源的初衷,也增加了国家的负担,浪费国家的财力。

“不管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能领到补贴,这种补贴不仅没有起到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企业的效果,反而成了维持落后生产力的推手。”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就曾针对性提出这一问题。

他认为,现阶段新能源发展离不开政府补贴,但补贴政策要破除行政因素,体现效率原则,引进竞争机制,这样才能激发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李胜茂建议,首先要实现总量控制,每年的补贴力度一定要和光伏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而发展目标的制订,又要和电网的消纳能力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光伏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把目标放在惠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上去。其次,要像比利时等国的“绿色证书政策”一样,用光伏发电的补贴设计出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让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去。

除了补贴缺口巨大而造成发放不到位,光伏电站发电并网也是一个制约国内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个难题本质也直指能源管理体制。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江华看来,当前我国光伏发电最核心的障碍还是光伏并网难,解决问题仍需从国家层面上推行电力机制改革,确定独立的输、配电价,还原电网企业的输、配电功能,使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离,电力调度机构与盈利主体分离,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实现电网的公平开放、公平接入,给可再生能源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提速,从技术上加大并网的可能。

因为目前光伏发电总量较小的原因,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并网已有实践证明了可行性,但一旦光伏发电规模扩大至一定程度,体制弊端带来的隐患将集中爆发。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3)

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决定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

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具体产品为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模块、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

这一终裁或将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但给中国光伏出口美国之路增添阻碍,还可能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重创中国光伏业—这将对后续的欧盟对华光伏“双反”调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欧盟已敲定美国作为替代国来评估光伏产品成本,中国的欧盟市场不容乐观。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国内光伏发电,为我国光伏企业生产的电池和组件开辟出一个大的市场,或许是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道路。

基本失去美国市场

10月10日美国作出的终裁结果,要比之前宣布的初步判决更为严厉,倾销幅度从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下调至18.32%,最高幅度不变;补贴幅度则大大高于初裁的2.9%—4.73%。

国内光伏企业中,无锡尚德被征收的税率最高,反倾销税扣减出口补贴后为21.19%,反补贴税为14.78%,综合税率为35.97%,天合光能在龙头光伏企业中享有最低的税率,综合关税为23.75%。

不过这最终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终裁,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此案还需ITC作出终裁。按照流程,ITC将在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

如果ITC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美国商务部将在11月30日签发反倾销和反补贴令,反之美国商务部将不得向海关签发这两项命令。

时代周报记者从英利了解到,今年受“双反”影响,该公司出口美国产品只占出口总数的9%,其他公司也有下降。

恒州博知太阳能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东认为,中国光伏产品原来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比美国产品低30%左右,现在增加30%以上的关税,中国企业优势消失殆尽。美国市场大门基本上对中国光伏企业关闭。美国的制裁对形势严峻的光伏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小企业可能会大批破产或在此轮并购洗牌中“牺牲”。

美国并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仍有局限,而它带来的对欧盟的示范效应才是最可怕的。

部分光伏企业或上诉

由于ITC过去鲜少驳回的决定,美国对中国的“双反”几乎已成定局。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将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或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为31亿美元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占20%的比例。

光伏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根据各公司的年报,今年上半年英利新能源亏损额高达1.4亿美元;天合光能净亏损1.2亿美元;赛维LDK年净亏损额为10.8亿美元,负债总额266.76亿美元;大全新能源净亏损2080万美元。国内光伏产业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也不好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净利润为负,占总数的30.43%,累计亏损规模达19.34亿元。

再失去美国市场,其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一些企业正在寻找应对的有效手段。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苗连生说:“作为一家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和成本是完全透明的。2009—2011年,英利的加权平均利率为6.3%—7.1%,与正常的市场水平一致。此外,我们从未获得政府的任何非法补贴。”

“我们反对美国商务部的终裁结果,但我们仍将遵守他们的决定,同时关注11月的最终裁决。”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天合光能将保留对美国商务部或者ITC的终裁做进一步上诉的权力。

目前,各光伏企业普遍采用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进口电池,在规避美国制裁的做法,据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样做增加10%的成本。但据报道,也有企业采取把自己生产的产品运到台湾地区,贴上台湾地区企业的标签运回,这样也可以规避美国的政策。

影响欧盟“双反”案进程

海外贸易战的轮番上演,使得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的抵御能力丧失殆尽。此番美国“双反”大棒落下,将使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变得更为艰难。

接下来应对欧盟的“双反”调查中,有专家指出,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元。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的产值损失,这无疑也暴露出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出口的软肋。

SolarWorld的调查申请,今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10月中旬,反补贴调查可能将立案。

张东认为,欧盟通过与否,以及征收多少税,目前无法预测,但欧盟通过的可能性很大,调查程序都类似,调查人员也相同,并且据记者了解,欧盟规定只有超过50%的委员反对才不会立案,一旦立案就意味着多数人赞成对中国进行双反。因此欧盟通过“双反”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占60%左右,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如果欧盟“双反”成为事实,实际上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失去全部市场,光伏业也将全军覆没。

不过,张东认为,欧盟内部的分歧也很大,欧盟要求中国所有出口欧盟的企业都要进行应诉,这些企业有134家,应诉企业一多,调查时间会很久,这可能是有意拖延调查时间,消极应对调查。

在欧盟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像德国这些跟中国贸易紧密的国家希望不要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希望双方通过谈判解决,而非走仲裁的路子,而贸易不紧密的国家则希望通过中国光伏业“双反”来保护本国企业。

贸易保护战或升级

10月11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称,美国商务部无视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合理抗辩,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税措施,中方对裁决结果表示强烈不满。“美国在新能源领域挑起贸易摩擦,向全世界发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阻碍新能源发展的消极信号。”

中国商务部对外声称,“美商务部在此案调查中存在诸多不公正、不合理之处,导致中国企业的税率被高估。”在倾销方面,美商务部继续坚持选择基本不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泰国作为替代国,采用该国数据来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人为抬高倾销幅度。

在补贴方面,美商务部不合理地裁定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和中国商业银行是公共机构,人为构造补贴并抬高补贴幅度。另外,美商务部在对中国适用非市场经济反倾销调查方法的同时又进行反补贴调查,这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

但中国商务部的努力并没能阻止美国商务部的制裁决定,业内一直认为光伏暗战的背后,是经济危机的副产品贸易战。

面对国际贸易战的不仅仅是光伏产业,不少加工外贸型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一困境。比如阿迪达斯在内的诸多企业已将工厂迁出中国,不少加工型外贸企业损失了大批订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欧美经济缓慢复苏,订单也未必惠及国内加工贸易商。

张东认为,美国商务部的终裁,对太阳能行业是致命的,很多大公司也面临关门的风险。“中国光伏企业都面临全行业崩盘的风险,无论欧盟通过双反与否,库存多、销路不好、债务到期的企业基本上会破产,而欧洲这类企业基本上完全倒闭了。多数企业能否存活下来,就看地方政府是否会救援。”

“贸易战是经济危机的副产品,每次经济危机时,保住本国企业,进行贸易战成了很多国家的必然选择。”张东认为,“短期内可能保护本国企业,但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举措。”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认为,我国大规模地建设光伏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不能挽救光伏业,如果欧盟“双反”制裁确定之后,光伏产业的破产成为必然。

“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但产业的发展要根据国内市场和政策来决定发展规模和速度,企业不应再以规模求发展,而是应以核心竞争力来发展,这样才能健康发展下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贸易战。”孟宪淦说。

语录

无功不受禄

华西都市报报道,针对陈光标表示要在北京黄金地段赠送莫言别墅一事,莫言的哥哥管谟欣15日代表莫言对记者说:老父亲都说啦,让莫言别要人家东西。予唯不食嗟来之食。谢谢陈光标的盛情,俺管家无功不受禄。莫言不会要陈光标的别墅。

元芳,你怎么看

华商晨报报道,古代名人被网友调侃的事近日频出。近日,网络“元芳体”爆火,源头来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口头禅,“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元芳的标准回复是:“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

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成长设定“阶梯”状的标准,如孩子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

下月起实行一墓一价

中新社消息,从南京物价局了解到,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南京市物价局会同市民政局等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公墓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从下个月开始,墓地价格将和房产市场的一房一价一样,实现一墓一价。

改革开放成绩不容否定

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发表署名“秋石”文章,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去化解。

不能因自己没钱就不尽孝

重庆商报报道,成都双流县今年60岁的陈录雪几年前买来一辆二手轿车,改装之后,带着99岁的母亲周游全国。据了解,陈录雪是退休员工,妻子没有工作。他表示,“不能因为自己没钱就不尽孝,如果等到我们变成有钱人再尽孝,可能父母就不在了。”

一周要闻

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

新华社消息,10月15日,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诺罗敦·西哈努克,1922年10月31日生于柬埔寨金边,1941年继承王位;1970年3月朗诺发动后曾寓居北京。西哈努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创作《万岁,人民中国;万岁,主席》等赞颂中柬友好的歌曲。

黄光裕获减刑10个月

华夏时报报道,2010年8月30日,黄光裕案终审,他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同时被判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最近,黄光裕因表现良好获减刑10个月。律师杨照东称,如果最大限度减刑,黄光裕的牢狱生活也许只剩下3年了。

焦利去职

财经网报道,现年57岁的焦利,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仅十个月之后去职。新闻出版总署官网“署长之窗”一栏中,已无焦利的名字。焦利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

新华社消息,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举行,预计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总投资为1250亿元,将于2015年全面建成。中石油预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将把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批准数个机场和海外收购项目

财新网报道,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准数个机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批复了包括甘肃省敦煌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山西省临汾机场复航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三个机场项。同时,国家电网公司收购ACS公司巴西输电资产等海外投资项目通过核准。

日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共同社10月17日消息,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当地时间17日傍晚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有望在下届众院选举之后再次出任首相,此举将对中日关系造成影响。

安倍晋三在担任首相期间曾为修复小泉纯一郎时代恶化的中日关系努力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并顾及中方态度未参拜靖国神社。

丰田将削减在华最大工厂产量

上海证券报报道,因中日领土争端致中国市场对日本丰田汽车需求下降,从10月22日开始,丰田将天津工厂三条生产线中的两条关闭一周,这将影响皇冠和锐志的产量。第三条生产线生产威驰等小型车,将在22日和26日停产两天。天津一汽丰田工厂产量占丰田中国产量的60%。

数字

28%

中新社消息,英国首相与苏格兰首臣15日就举行苏格兰独立公投签署协议,该协议将给予苏格兰政府在2014年第四季度举行独立公投的权利,其结果将决定苏格兰是否脱离英国。民调显示,仅有28%苏格兰受访者赞成独立,53%的受访者反对。

1∶2

新京报报道,女厕所门口排大队是很多商场、景区的常见景象。北京市政市容委近日表示,新的公厕标准已经基本修订完成,男女厕位比例将从现有的1:1改为1:2左右,缓解男女厕位不平衡的问题。预计新的公厕标准将从明年开始实施。

90∶1

京华时报报道,2013年国家公务员招考12901个职位,招考人数20839人,均为历年之最。据预测,今年报名人数很可能接近200万,而招录比例也可能高达90:1。统计显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没有工作年限限制的职位总共有9658个,占74.86%,7成以上不要求基层工作经验。

66.8万

新华社消息,中纪委表示,十七大以来,严肃查处了、、等一批大案要案。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违法高官还包括、、、、刘卓志、黄胜、田学仁等。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万余人。

1000%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4)

该案始于去年10月,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做出向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双反”税的决定,今年10月,美商务部做出终裁。此次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标志着该案终结。今后,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但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另一个裁决,针对此类产品的“双反”关税令不适用追溯原则,因此反补贴关税从今年3月20日起征收,反倾销关税从今年5月17日起征收。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穷追猛打,是想“一箭双雕”: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护本土企业。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输出地,光伏产业从规模、技术和价格上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美国的光伏企业,除一部分材料、设备和薄膜企业外,晶硅企业基本上都生存困难。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曾经表示,面对激烈的全球能源竞争,美国岂能主动挥舞白旗将清洁能源领袖位置拱手让给中国,于是光伏制造商将破产潮归咎于中国同行的低价倾销,他们不厌其烦地指责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补贴,并认为中国政府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大选也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原因。专家指出,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竞相以对华强硬态度拉选票,同时,将本国失业、经济低迷等问题归罪中国以转移国内矛盾。

对中国产业伤害严重

中国光伏产品海外遭遇围剿,国内整个产业面临重大伤害。据了解,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销往欧美,目前欧美都对中国企业课以高关税重罚,这将使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难度加大。

“现在中国光伏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很低了,在这个时候,美国还对我们出口的晶硅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如此之高的惩罚性关税,将大大增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成本,给中国光伏行业造成巨大打击。”江西赛维LD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佟兴雪表示。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1/3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企业倒闭。以多晶硅为例,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80%企业已停产,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亿元投资,造成失业人数超过5000人。2012年1-6月,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在保持了6年的连续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出口总额128.94亿美元,同比下滑31.49%。

其实,美国制裁中国光伏企业,对本国企业并无好处。有美国太阳能企业表示,在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之后,将提高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的成本。专家指出,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打压中国企业,也将损害美国原材料和设备出口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导致双输。

中国企业积极应对

面对美国的制裁,中方表示强烈反对并积极应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光伏产业发表声明称,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双反”关税必将严重损害中美两国及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5)

太阳能电池产量激增融资总额达历史最高

2006-2010年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情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持续爆发增长期,太阳能电池产量连续5年翻倍增长。据统计,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占全球产量的50%,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见图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原料生产、硅片、硅锭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见图2)。光伏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如表1所示。

据统计,2005年至今中国光伏行业共披露76起VC/PE融资案例,融资总额达到21.21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2791万美元。其中,2008年共披露16起VC/PE融资案例,融资总额达6.56亿美元,融资企业数量及规模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披露14起案例,融资总额达4.45亿美元。

资本市场方面,2005年至今,共有24家光伏行业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累计融资金额为39.68亿美元。从市场分布来看,其中7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另外17家则分布于以美国为主的境外资本市场。其中,2010年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额为11.16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有3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总额达5.44亿美元(图3、见表2)。

回报方面,2005年至今光伏行业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为7.21倍,2011年至今光伏行业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为21.7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高睿创投在亚玛顿(002623.SZ)获得了151倍的超高账面回报,如果将其剔除,2011年至今光伏行业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为3.22倍(见图4)。

产能过剩业绩变脸光伏行业步入寒冬

几年前,光伏产业还是头项光环的新兴产业,由于高利润、高补贴等行业优势,光伏行业经历了一轮“疯长”。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许多和太阳能毫不相干的企业和资本一哄而上,原有的光伏企业也不断发力,尽可能的多融资做大规模,试图通过“野蛮生长”的竞争手段来占领市场。据统计,中国今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预计只有20@W,产能过剩的问题集中凸显,使光伏行业迅速步入寒冬。

光伏行业的寒意,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美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除大全新能源(DQ.NYSE)和晶科能源(JKSNYSE)外,其余9家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全部报亏,累计亏损4.6亿美元,盈利的两家企业利润额同比也有大幅下降。其中尚德电力(STP.NYSE)第三季度亏损1.164亿美元,成为国内亏损最严重的光伏企业。同时,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第三季度业绩也出现显著下滑,向日葵(300111.SZ)、拓日新能(002218.SZ)第三季度均出现亏损(见表3)。

欧债危机、美国“双反”海外金融市场风雨欲来

过去几年间,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迅猛,2007-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产能过剩、市场萎缩、贸易壁垒,光伏行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攒的“弊病”终于在今年集中爆发。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光伏行业“两头在外”的畸形结构。

所谓“两头”,一头是产业链上游的硅原料生产,另一头是产业链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原料方面,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硅原料出口国,但光伏行业所需的多晶硅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原料供应,我国每年仅从美国就要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等原料。市场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我国相关企业的销售严重依赖出口。以2010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而同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仅为520兆瓦,其余7480兆瓦全部用于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4%。原料供应没有话语权,终端市场主要在外,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长期受制于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欧美经济、政策稍有风吹草动,光伏行业就大风大浪。

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见表4)。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

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10月中旬,Solar World等7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联名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超过100%的高额惩罚性关税。11月9日,美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立案,展开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首个“双反”调查,尚德,英利等14家国内光伏企业抱团应诉。12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损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如果“双反”最终成功,欧盟很可能也会效仿跟进调查,这将给中国光伏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行业整合、政策引导国内市场再造生机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带来整个行业的整合,产能与效率较低、管理水平低下、经营理念过时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如果能以此次行业整合为契机,加强光伏行业资金、品牌及人才的集中度,促进整个产业的调整升级,长期来看有助于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了一系列光伏相关政策,加大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其朝着更加有序、健康方向发展的政策意图较为明显。其中,《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通过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引导和规范国内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版)》首次将新能源作为单独门类列入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并力推太阳能;《关于做好2011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全国统一的上网标杆电价;《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煤炭和电力价格》文件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提高了一倍。

2011年欧洲国家削减光伏补贴,海外市场需求波动,造成国内光伏行业进入低谷,市场在外的矛盾显得越发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开拓国内市场引起了越来越多光伏企业的重视。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16629兆瓦,我国为520兆瓦,仅为全球的3%。而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产能过剩、国内安装率低、出口依存度过高既是光伏行业当前面临的无奈困境,却也可以看作是未来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尽快启动国内市场,不仅可以为我国光伏产品提供市场,也可以为产业继续发展壮大构筑可靠基础。

寒冬中的朝阳细分领域存投资机会

我国光伏行业要度过寒冬,必须摆伏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创新技术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同时大力挖掘国内市场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上调至1500万千瓦,是此前规划的500万千瓦的三倍之多,其中光伏发电装机目标由此前的900万千瓦上调至1400万千瓦。同时,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成果总结会上,国家能源局透露2012年初将形成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光伏发电上网难瓶颈有望突破,可见国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决心仍未改变。此外,全国统一上网电价的出台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等一系列的政策动向也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由此可见,光伏产业链的两端即多晶硅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存在一定的投资空间。

多晶硅方面,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显示,11月份我国多晶硅主流价格保持在20万元/吨23万元/吨,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已得到好转并逐步实现理性回归,但目前的价位已跌破绝大部分企业成本线。因此,多晶硅要摆脱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相关企业须从技术创新入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溢价空间,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保利协鑫和洛阳中硅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技术辅助自主研发,率先开启冷氢法生产多晶硅,大幅降低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此前,投资人也表示目前多晶硅成本过高,如果有新技术的突破,相信具有投资价值。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6)

一、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2011年10月美国政府发起对中国产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调查,就在当年的10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立案,之后不到三周的时间,也就是11月8日美国商务部也宣布立案。消息一出,不光震惊了中国光伏企业,就连美国人也表达了反对意见。先是几十家美国跟光伏有关的企业和组织自发组成CASE,高调反对此次“双反”调查,而后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公开支持中国企业抗辩。

美国时间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结果,不出所料的是,中国光伏产品终被认定接受不正当补贴。虽然有些意外的是临时性反补贴税仅为2.90%至4.73%,但是这仅是正式决定公布前的安慰而已。这就像大坝决堤,开始肯定是小口子,正式决堤了的洪水岂是如此可比?果然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做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裁定,其认为涉案的中国企业生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30%以上,最高达250%的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光伏产业“双反”做出终裁,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双反”成立,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的一次。美国利用各种贸易壁垒编织成的大网把“中国制造”扣在网中。当初为了获得廉价的商品、发达国家把高能耗、低效益、密集劳动力的生产线迁往中国,而中国供应着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产品、60%以上的生活用品、50%以上的生产原料等,为此中国得到的却是能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重度污染、经济发展过热和房地产泡沫。

二、美国采取贸易保护的目的

当全球迎来金融危机的时候,发达国家由于缺少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支持而受创严重。但是长久依赖中国廉价产品的美国本来就在金融危机下手头拮据,美国要想恢复制造业就需要减少向中国进口产品。

首先,美国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将“中国制造”渲染成质量差、不安全、不环保的产品,用新型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

其次,是回迁工厂,增加美国的就业人口。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估算,如果制造业全部从中国迁回美国,将使美国国内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

最后,就是提高美国人的国家荣誉感,让美国人学习日本人那样以消费本国产品为荣,形成消费美国货的习惯。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礼服门”就是个例子。当时美国的某些议员大肆宣扬美国代表团的衣服是中国制造的,让美国人蒙羞,只有穿上美国制造的礼服才能真正代表美国、才能发扬美国精神。

以上三点有一个最基本的先决条件,那就是限制中国的商品进入美国,不管是通过传统贸易壁垒进行“双反”,然后科以重税,还是新型贸易壁垒把“中国制造”拒之门外,都是美国政府为了发展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使用的手段,归根结底就是为把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

三、美国针对光伏产业的原因

此次针对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虽然只是美国政府众多贸易保护动作之一,但是意义远不是其他产品可比。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元的大幅贬值,加上国际投机巨头趁机炒作,致使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创出历史最高的147.25美元。虽然之后一路下挫,但是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何应对能源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的燃眉之急。光伏发电,作为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以后必将成为人类获取能源的核心。一个作为未来能源的核心产业,美国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光伏大国。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获取能源的手段。当前发达国家的主要发电模式是核能发电,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水利、火力和风力等利用自然资源发电。这两种发电模式都有先天性的缺点,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终究是要被淘汰的。

核能的缺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核废料的处理问题。目前,国际上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方式主要有“再处理”和“直接处置”两种选择。“再处理”主要是从核废料中回收可进行再利用的核原料,包括提取可制造核武器的钚等。“直接处置”则是指将高放射性废料进行“地下埋藏”,一般经过冷却、干式储存、最终处置三个阶段。近年经常爆出发达国家为了转移核污染的风险,为了安抚本国民众,把核废料运往他国掩埋的新闻,把核能发电推上了风口浪尖。第二是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八十年代,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最少造成4万人死亡或死于核污染造成的癌症,政府疏散35万人,被污染地区2万年内不适于人类居住。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促使多国叫停核电站项目。

水利发电的缺点是会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通常建设水电站还会面临迁移原住民的艰巨难题。火力发电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燃烧的原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风力是一种清洁能源,被人类利用也有比较长的历史,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潜力巨大。但是风力发电进入壁垒高,制造设备的要求高,需要极为稳定的风力机组能在气象条件恶略的野外工作20年,难度可想而知。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最大的优势是永不衰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发电既安全可靠又低成本,是人类最理想的能量来源,只是目前人类科技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还很低,但正是这样才说明光伏发电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2001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年均新增发电总量超过50%。国际能源局(IEA)预测,到2013年底全球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至少可发电110TWh,提供给全球0.5%的电力需求。更有些组织预测2030年世界发电总量的10%、2040年世界发电总量的20%均来自太阳能发电,这一比例可能在21世纪末将达到60%。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光伏发电投资,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谁能不心动呢?

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形式,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当然这一技术的关键元件就是太阳能电池。

近年国际市场对中低端光伏产品需求旺盛,中国企业抓住机遇飞速发展,到2010年中国已经是光伏电池第一生产大国,产能超过全球产能的50%,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地方政府看准了光伏产业前景,一窝蜂上马项目,全国各地光谷、太阳谷遍地开花,造成如今产能过剩,本就严重依赖出口的光伏产业又遭“双反”重税,整个行业面临严峻的局面。

作为光伏产能第一大国,中国的产品却面临许多困难和尴尬。首先是没有核心技术,我国生产多晶硅还是老旧的俄罗斯技术,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技术水平低。又因为技术水平低,入行门槛低,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现在主流的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在我国还没有掌握。其次是产品严重依赖出口,97%以上的出口率让中国光伏企业的产业模式风险极大,严重受制于国际市场,加上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低造成了对国际市场倾销的假象。

四、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政策的后果

其实美国市场只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的一成左右,但为什么这次“双反”调查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如次巨大呢?原来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在一成员方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国际上一向和美国如影随形的欧洲基本上都会采取和美国近似的制裁措施。而欧洲是世界最主要的光伏市场,就2012年光伏系统装机总量而言,仅仅德国与意大利两国的光伏发电量分别约占其电力需求量的5.6%和5.75%。德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系统(装机总量达7.6GW),而意大利是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3.3GW)。此外还有众多欧洲国家装机量都是位列世界前列。

2012年9月26日,欧洲行业协会(EU 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主要部件受益于不公平的政府补贴。2012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告,称已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欧盟的初步调查结果将于2013年6月底公布。

五、中国光伏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建议

1.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内企业应提高科技的发展速度,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水平,研制和掌握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的革新换代。目前用作光伏发电的多晶硅电池板发电效率一般都在20%以下,单晶硅效率在25%左右。如何提高单晶硅、多晶硅的发电效率,或者寻找更高效的替代产品是光伏企业今后研发的重中之重。

2.开拓新市场

光伏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包括亚太、东欧、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如今成为了光伏发展的热点。2013年第一季度,新兴市场装机总量超过全球份额的60%,其中亚洲占到了40%,相比欧洲传统市场的萎缩,新兴市场的强势无疑给整个光伏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

3.与美国和欧盟进行友好协商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帮助国内企业积极应对这次危机。通过外交途径,给予对方压力让美国和欧洲减少甚至取消处罚,帮助中国企业尽量降低“双反”带来的负面影响。如2011年3月美国双反中国产钢制汽车轮毂,马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做出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致使美方在2012年4月裁决中国产品未对美国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

六、结论

面对此次“双反”调查带来的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应对危机,调整光伏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其另一方面,把此次事件看做一个机遇,可以有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整合,完成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加速产业成长,提高自主科技研发的水平,使我国的光伏产业能够在强劲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光伏太阳能网:.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7)

然而,对欧美想通过“双反”来“斩断”中国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融资生命线,从而引发股价大跌、贷款收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彻底置中国光伏产业于死地的“阴谋论”持质疑态度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认为,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双反”,与自身资金链断裂、高负债率及重组等各类消息不绝于耳等密切相关。

一时间,一场有关“致使中国光伏产业高负债是阴谋还是自身瓶颈”的博弈甚嚣尘上。

难忘“双反”之殇

从去年10月开始,“双反”就成了中国光伏业挥之不去的可怕梦魇。

时间回到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牵头6家匿名美国光伏企业所建立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CASM)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75家相关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进行倾销,同时还指责中国政府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补贴,补贴内容包括获得大量现金补贴,极为低廉的原料,甚至免费的土地、电力、水资源,几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大量的税收减免、退税政策和优惠的出口保险政策等,遂其要求美国政府向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00%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关税(简称“双反”)。

彼时,在我国诸多行业均曾遭受过美方“双反”制裁的前车之鉴下,光伏“双反”立案的最终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果不其然,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称中国的进口光伏产品对美国光伏生产厂家形成“危害”或“危害威胁”;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对外公布了其对惩罚性征收中国光伏企业反补贴税的初步裁定结果。根据该声明,这一反补贴税率最低为2.90%、最高为4.73%,其远低于去年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起“双反”申诉时要求的100%。

由于预期的结果还曾一度刺激相关光伏中概股在美国市场迎来普涨。不过,作为仅占全球光伏装机容量10%的市场,美方实施“双反”制裁对中国光伏业的打击还不够致命。

时隔四个月后,中国光伏业终究还是要面对这可能致命的一击。2012年7月24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再度发难中国光伏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申请,对来源于中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对此,尽管人们推测,经济环境每况愈下的欧洲会谨慎考虑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尽管欧盟“双反”立案门槛高于美国,其还给中国光伏业留下了可做充分应诉准备的“45天窗口期”。但毕竟欧盟是占据了全球光伏装机容量70%的第一大市场,更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欧盟“双反”最终是否立案,终将关系到中国光伏产业的生死存亡。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是输送至欧洲市场。而最新的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各企业光伏组件出货欧洲的比例分别为,尚德电力占总出口的44%、英利占65%、天合光能占89%。

破解财务“三难”

事实上,与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更大的,却是中国光伏产业内部资金链断裂、高负债率、重组等各类负面消息的屡屡见诸报端。尤其是近期尚德电力、诚兴光伏两家企业分别又因“担保”操作不到位、被担保公司面临破产,使得公司运营、资本市场表现等受到极大影响,由此又一次引发了市场对光伏企业自身财务、经营状况的忧虑。

除了担保环节频频告急之外,其实在交货信用期、负债、现金比例等方面,光伏公司的表现都令人堪忧。

难题一:担保之祸

虽然企业之间的“担保”或“互保”,在光伏行业并不鲜见,但担保问题所引发的纠纷、财务影响,则是在光伏行业全线低迷、各公司资金严重匮乏后,暴露的更加显著。此前,尚德电力(以下简称“尚德”)的反担保借款“子虚乌有”一事,令尚德的公众股东及大型基金连续抛股,一度令该企业的股价连续三日下跌了30%以上。

在浙江金华,浙江诚兴光伏科技有限公(以下简称“诚兴光伏”)控制人李飞突然跳楼,据传也是由担保而起。

2011年,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由中间人牵线,旗下中硅公司(光伏企业)获得了诚兴光伏的数千万元担保款。但公司经营不顺宣告重组,为其提供担保的诚兴光伏也备受牵连。

据了解,诚兴光伏今年订单不足1亿元,利润预计有10%,但可能仍难以覆盖2000多万元的担保连带责任。

某光伏上市公司的高层透露,担保、反担保都是为了保证相关项目各利益方的投资及借款不受损害。以往,反担保额不会占企业很大比例,可能也只有1%-5%左右的营业额。但现在则不同:光伏行情非常差,有些投资方在批复费用的时候,甚至与项目同等价值的担保额作为降低风险的手段。另外,各家光伏公司的亏损幅度也不低,担保环节一旦出问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受影响的就是公司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了。

难题二:信用期拖长

某太阳能企业副总表示,现在他最头疼的事情还不是担保,而是信用期实在太长了。“打个比方,以往我们在和客户谈一桩生意的时候,我把光伏电池组件发给他之前,他会从银行调出30%左右的资金作为预付款;现在,我们是需要不断发货给对方,对方才发还一个信用证,作为付款凭据。”

凭据有了当然好,但问题在于,现在信用证时限是越拉越长,“我们通常拿到的是5个月的信用证。”

该副总还指出,公司对供应商的应付款项也会拉长,时限在100天左右。但因为应收款大大超出应付款,导致中间有50天左右的这笔资金是需要公司自己来垫付的。“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的账上有数亿美元现金,否则肯定会像很多小企业一样。正是因为这种财务结算方式的变化,促使小企业无法做现金周转,只能快点降价销货。”

难题三:现金增幅过缓

而就目前已公布的十多家国内光伏公司今年一季度财务报告,也能看出他们的现金增幅、负债情况都不容乐观。比如,尚德今年一季度的负债高达22.63亿美元,相比2011年四季度几乎没有缓解。而天合光能的负债为11.38亿美元,环比增加了9.7%,阿特斯太阳能、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LDK等负债总额,环比也分别增加了14.2%、10.3%、8.4%及2.3%。尽管LDK的负债并没有大幅升高,但34.23亿美元的负债总额仍高居各企业榜首。

另据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的报告揭示: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部分海外机构会将企业的“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可转换债券现金”再除以股东权益的结果,作为一个债务与资产的比例参考方式。不过有多位国内财务分析人士表示,上述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中国还是以“总负债除以总资产”作为一个“资产负债率”的比值来观察企业是否应定义为“破产”。

尽管还不至于破产,但在负债高企阶段,各公司的现金增幅并不大,甚至在倒退。如尚德在今年一季度的现金为6.63亿美元,同比下滑6.4%,英利绿色能源虽握有6.74亿元的现金,但同样环比下滑了24%,此外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及晶科能源等公司的现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晶科能源27%的现金下滑比例名列第一,其第一季度的现金为6707万美元。

直面产业危机

虽然局势紧迫,但就目前来看,除德国SolarWorld等少数公司对“双反”乐此不疲外,美国只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裁定了最低2.90%、最高4.73%的反补贴税,而欧盟则尚未展开调查。

应该说,即便8月7日,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的数据属实,其也仅与此前欧洲缩减光伏补贴,全球经济不振有关,而尚与“双反”关系不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近几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双反使得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价格一路下跌,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但时下“中国10家光伏企业负债已高达人民币1110亿元”的消息正在与欧美“双反”的消息发生巧妙的“化学反应”。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光伏业已断粮断饷,前途暗淡。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的投行都对光伏业持回避态度,银行信贷也已将光伏企业拒之门外。甚至连一些国有政策性银行,都停止了对光伏企业的信贷。”

事实上,近年来一批中国光伏“巨头”的快速崛起,得益于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以无锡尚德为例,数据显示,其银行贷款从2005年末的0.56亿美元攀升至去年底的17亿美元,7年时间暴增了近30倍。

在“对手”眼里,中国光伏“巨头”们曾经的信贷优势顷刻间便可成为劣势。因为,长期依靠贷款发展的中国企业普遍具有高额资产负债,而一旦市场低迷,这些负债将成为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

“如果不能保证拥有充足的‘过冬’资金,中国光伏企业甚至撑不到欧盟实施‘双反’立案的那一天。而反过来说,假设这是一场精心策划‘阴谋’,对手甚至不发一兵一卒,仅借舆论之势,就掐住了中国光伏业赖以生存的融资生命线。”上述投行人分析指出。

另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江西赛维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0.8亿元,负债总额266.76亿元,负债率为88%左右。Maxim Group认为,江西赛维的负债与产权比率达到7.4,这意味着按欧美的公司会计准则,江西赛维已资不抵债,目前已接近破产,或需要重组。

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的尚德境地则更为窘困。继卷入反担保骗局之后,尚德在美国又遭到两起集体诉讼,被指虚假和误导投资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尚德股价再遭重挫,连续三个交易日低于每股1美元。彭博社数据显示,28家投资机构的分析师中,有18位将尚德的股价评级定为“售出”。Maxim Group认为,破产重组将是尚德的唯一出路。

但尚德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尚德净亏损1.33亿美元,现金及限定用途现金共计6.6亿美元。一位财务分析人士称,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尚德资金链情况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其实,这不是尚德和赛维第一次掀起“破产风波”。2011年四季度,赛维和尚德就一度传闻破产,尚德股价也一度跌近一倍。但随后尚德电力控股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对传闻进行回应并给予澄清。

有分析人士认为,无风不起浪,赛维、尚德破产传言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光伏行业整体的不景气。孟宪淦也指出,“近几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双反’使得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价格一路下跌,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8)

从2005年开始,先是上游多晶硅生产环节暴利,每公斤价格从30多美元涨到将近500美元,引得一批资本杀入,包括尚德和赛维;后是中游组件生产环节的高额利润,大型企业的毛利率在40%以上,一时间同行竞争企业从几十家骤增至几百家。

2011年后则是下游电站建设的稳定利润,这对处于产业整合中的光伏企业来说可谓尤为珍贵,自然又是千军万马、各显神通。这不是产业创新,而是价值规律使然,《资本论》在150年前已昭告天下。

其次是供求关系压迫。当资本逐利的疯狂遇到未完全市场化的光伏产业时,市场调节供求的能力自然严重弱于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于是就有了2011年全球组件产能70GW,实际需求只有27.5GW的残酷局面。面对生死之战,面对还有利润机会的终端市场,夺路而逃也许是对此时光伏中游企业最准确的描述。

特别是2012年以来,国家坚定地扩大国内市场,“十二五”规划从5GW提升至35GW,更使得中游企业动员各种社会关系争夺电站建设“路条”,从而带动库存电池销售。遗憾的是,当大家有同样“聪明”的想法时,结果一定不会最聪明。

再次是Firstsolar的示范效应。面对产业整合,这家企业同样在劫难逃,其2012年第一季度时巨亏5.5亿美金,可到第二季度却实现净利1.11亿美元。Firstsolar在全球光伏产业水深火热之时率先走出困境,究其原因是赢在早期布局终端市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时间光伏企业家言必谈及firstsolar。

光伏产品生产企业进入终端市场,同样的行为,却有不同样的玩法。大致可以分为:战术性进入,以争取短期生存空间为目的;战略性进入,以企业转型为长期目标。现实中,二者的划分是复杂的,企业难免面对:选择、被选择、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不是不想选择只是条件不支持选择等情况。不同的条件决定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资源掌控能力又决定着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在成功的企业案例中,专业化、精准化是一种选择,全产业链化是一种选择,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服务型企业也是一种选择,关键是要有适合企业的正确选择。

赛维LDK太阳能与中广核的“宿怨”让人想到,过去总是选择勇争第一的彭晓峰,如果当初选择了与保利协鑫上、中游合作,没有用120亿元去投资多晶硅项目,赛维的今天会否是另一个样子。海润光伏获42亿元大单建电站,顺风光电上演蛇吞象,让人想到一直在追求有自己一片天的杨怀进,如果不是受限于资金压力,恐怕也不会忍痛割爱,大秀一把倒卖电站的腾挪之术。苗连生圈地,英利千亿元决战下游让人想到,一直想成就“霸业”的苗连生,如果没有千亿元资金的运筹能力,恐怕也不会轻易喊出进入终端市场是英利的二次创业。

这些光伏产业耳熟能详的选择,有的已经有了结论,有的还没有结论,但是人类发展史要告诉所有选择进入光伏终端市场企业的是:历史只讲实力,没有如果。

时至今日,光伏产业整合已近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相关配套文件陆续,预示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这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光伏产业格局重构的时机,是光伏企业认真审视是继续战略进入,还是战略退出终端市场的时候。

首先,光伏产业的利润机会正在重构。如同当初超额利润机会是从产业上游经中游到达今日的下游一样,超额利润的机会不会永远停留在终端市场,就像钢铁企业效益好时的利润是1000元/吨,不好时会沦落到0.43元/吨。虽然作为非完全市场化产业,光伏终端市场的利润空间取决于供求,更取决于电价补贴的高低,稳定利润还将保持,但是未来光伏产业市场前景是:终端市场从蓝海变成红海;上游企业的毛利率会因为欧美光伏“双反”而抬高;产业链的毛利率会因为产业整合的逐步结束恢复到合理水平,相对成熟、产业链利润平均化的光伏产业市场即将到来。在成熟、稳定的市场中,不应当用战术性思维思考战略性问题。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9)

事实上,光伏电站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在同样大规模引进、疯狂建设的背景下,用电并不紧张的西部地区,光伏电站难以消化、难以并网,且由于补贴的缺位,即便已并网的光伏电站目前也仅拿到火电补贴。

航天机电的实际意图,在于寄希望于终端市场的兴起,将公司的组件库存下移,待行业转暖。截至第三季度,由于光伏组件经营惨淡,公司应收账款10.48亿元,存货10.52亿元,现金流净额为负9.88亿元。

已经没有退路,在热点的追逐下,光伏业务已占航天机电业务比重的近八成,而原主营业务汽车零配件和新材料应用不足两成。光伏业务却未带来欣喜,今年上半年,航天机电光伏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为-25.40%。

变更募投项目

11月20日,航天机电宣布变更募投项目,将3.89亿元投入到光伏电站项目中。分别为嘉峪关100MW(兆瓦)、高崖子滩50MW、张掖甘州区南滩9MW及安阳滩9MW的光伏电站项目。

这意味着,航天机电希望借道光伏下游电站的热点,提振市场表现,此前则致力于光伏电池、光伏工程技术领域的投资改进。

航天机电董事会认为,对募集资金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投资收益,随着中国鼓励发展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光伏电站项目的收益率更趋稳。

这笔资金曾计划用于彼时行业热点其中的2亿元,原计划投资至光伏电池的技改项目,另1.9亿元则原计划增资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告显示,光伏电池技改项目原计划总投资为11.98亿元,调整后总投资为7.5亿元,减少了4.47亿元,其中2亿元用途变更。据悉,该项目目前已完成200MW光伏电池常规线和废水处理站建设,为第一阶段。公司拟在第二阶段引入离子注入技术代替扩散技术等,以提升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水平。

国泰君安保荐代表人刘海荣也在核查意见中指出,“航天机电将在2013年底前完成以上光伏电站项目,预计投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嘉峪关项目10.8%、高崖子滩项目10.5%、张掖甘州区南滩项目7.31%”。

追踪新热点

可以看出,航天机电积极于行业新热点的追逐,但并未带来有效利润,正试图断腕求生。

10月25日,公司决定将旗下持有的神舟硅业公司29.7%股权,以4.88亿元底价,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多晶硅业务并未给航天机电带来业绩提振。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神舟硅业总资产46.6亿元,总负债31亿元,净利润为-2.456亿元。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加速恶化,三年来,全年净亏损分别为2138万、1.51亿、2.44亿,并预计将持续亏损。

在光伏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光伏业务在航天机电的比重逐年提升,三年时间内,分别为 44.49%、61.97%、78.14%的比重。而公司主营业务汽车零配件和新材料应用的比重则下降至不足20%。

然而,自航天机电涉足光伏以来,多晶硅却从稀缺资源逐渐转为产能过剩,市场价格大跌。公司宣称的3000吨多晶硅项目,在其他公司上马万吨级别的对比下,并未产生规模效应。

受光伏业务的拖累,航天机电2011年净亏损达1.09亿元,今年上半年,航天机电综合毛利率为-10.80%,其中,光伏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为-25.40%。

如今光伏行业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在多晶硅行业惨淡的状况下,标的价较高的神舟硅业,业内分析师预计,接盘者只能是航天机电的大股东。

“公司将积极寻求减亏途径,争取通过优化股权结构等方式,降低多晶硅业务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航天机电董秘王慧莉表示。

此外,航天机电要求购买方必须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眼下找到的新热点是将致力于光伏终端市场电站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因此摆脱神舟硅业亏损的巨大影响,并回笼产业资金支持终端电站建设,也将有助于公司进行电站建设,从而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航天机电表示,将集中力量发展盈利能力较强的光伏电站业务。

公司介绍,早已积极投身于光伏电站建设,此前与宁夏招商局签订了600MW电站项目战略框架协议;在甘肃省投资建设的150MW光伏电站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与印尼能源矿产部下属可再生能源司签署200MW合作备忘录。

风险

“在光伏产业的困境中,转向产业价值链附加值最高的后端电站建设,将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航天机电如此解释下一个新热点项目。

事实上,据本报了解,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光伏电站,现在仍然是大规模引进、疯狂建设的阶段,如同产业链上的其他各个环节。

据本报了解,目前几乎主营业务为光伏的企业,都在致力于终端市场的光伏电站项目,尽管他们明白电站难以并网的问题仍待解决,也明白并不了网就发不了电。

但游戏参与者的意图是寄希望于终端市场的兴起,将公司的组件库存下移,并且电站作为固定资产还可以再融资,缓解财务困境,给公司个喘息的机会,待市场转暖。

“没有合理的上网电价政策,很难保证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向本报表示,可再生能源首先要靠政府政策的导向,在初期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价格的补贴。

弘亚世代副总裁刘文平亦向本报表示,目前光伏电站的补贴方案仍待细化,比如具体一度电补贴多少钱。他指出,即便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的兴起可将组件产能下移,但产能过剩仍将存在。

光伏行业年终总结篇(10)

这位老总便是中盛光电集团的董事长王兴华,一位略发福的中年男人,怀揣着打造另类光伏的梦想。他又去青云创投干什么?相关人士很容易将之与“其最近频繁出没在北京各大金融机构总部大楼里”联系在一起。然而,答案或许只有他自己和他所拜访的人知道。

在外界看来,拥有深厚管理、财务背景的王兴华,称自己对于资本操作“有所了解”显然是过于谦虚了。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中盛光电的两次成功融资案例早已传为佳话:2008年3月,中盛光电获得总额为1900万美元的风投,其中青云创投中国环境基金领投了1550万美元;2008年7月,随着“最后一批资金到账”,中盛光电再次融资3100万美元。

诚然,资本的助力是光伏企业成长的必然路径。光伏的科技产业性质,使之对资本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中盛光电这两年也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小企业很难生存,只有不断壮大,保持高速成长,否则不能顶住压力就会被淘汰。”王兴华直言,“没有资本,任何光伏企业都无法生存,包括中盛光电。”

虽然中盛光电起步较晚,但其成长速度却让业界叹为观止。从2005年正式进入该行业至今,公司已经发展到1 800多人的规模,并且成立了欧美分公司。中盛光电的全球营销中心也与光伏巨头――中电光伏同处南京,在两年前的8月19日,中电光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中盛光电向“光伏产业的华为”看齐的决心已然显现。不过,对于上市,王兴华心中自有一杆秤:“一是,要看外部的资本市场状况;二是,要看我们对资金的需求状况;此外,还要找到合适的时间点。”

始于技术。终于模式

如果说资本是中盛光电高速成长的催化剂,那么技术则是使其走上稳步盈利道路的“独门暗器”。中盛光电的这套用专业术语表述为“伺服系统”的玩意,在中盛光电起家过程中更是功不可没,其具备的“提高电站的运转效率”与“提高电站跟电网的结合能力”,正是王兴华最乐意向媒体提及的太阳能电站的两大方向。

追日,顾名思义,跟着太阳走。“这样保证了效率。”王兴华告诉记者,美国一家电站业主把全球若干家伺服系统厂家的产品放在一起运转,实测结果显示,中盛光电的发电效率最高,比固定式系统高出了44%,比单轴追日系统也高出了20%。在国际权威光伏杂志《Photon》推出的榜单中,该系统关键的抗风性能上位于世界第一,转换效率排名世界前三。

“太阳能发电虽然比风电质量更好一些,但也相对不稳定,他对电网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中国的电网是经不起冲击的。但是追日系统能够自动平衡电网的符合,保持同一天的发电量的稳定。”王兴华表示,这一系统除了能大大提高效率外,还能对区域电网进行智能化控制。

与许多其他科技产品相同,中盛光电开发出这套系统走的是“开门制造”路线。2006年,中盛光电首先找到了一家有技术基础的西班牙公司合作,并在西班牙人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轴追日系统。至今,该产品已有三代产品陆续上市。

不可否认,中盛光电的电站解决方案也是建立在技术之上。如果没有拳头产品――双轴追日系统的支撑,中盛光电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公司今后的发展模式。然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兴华更愿意将公司的成长归因于模式的选择。

定位在做电站解决方案,中盛光电其实经历了一个不算复杂、而实际上更加顺理成章的过程:“一开始我们是卖产品,后来开始卖服务,做EPC,现在是把电站建成以后往外销售。”王兴华强调,“现在只卖解决方案。”

他将光伏产业大致分成两块:“一块是制造,即所谓的设备提供商,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的生产。二是做渠道,即做解决方案。”在电话的这端,记者能明显感觉到,王兴华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最后画出的一个大圈应该就是“渠道”涉及的范围,在解释这一“侧重下游的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时,王兴华使用了“终端”一词。

在国外。投资电站虽然周期较长,但回报稳定,一般达到10%以上,因此很受欢迎。王兴华告诉记者,中盛光电起初在国外EPC领域找到商机。“电站的投资人也分两类:一类是财务性的投资人,一类是长期持有电站的投资人。当然,财务投资人不会自己建电站,这让中盛光电找到了市场。于是,中盛光电做起了EPC――采购设备,进行电站施工建设。

然而,EPC并不是中盛光电所真正热衷的。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他开始思考向更接近下游的市场转移,直接面向终端的业主。“金融危机对于光伏产业的影响相当于盖房子。不是没人买房子了,而是开发商没钱盖房子了。”此时,中盛有充足的资金实力。

而至于这一阶段的具体业务,王兴华打了一个比方:“如同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招标拍卖获得土地后,在这块土地上建起电站。然后报当地政府批准,并与衔接电站入网环节,使之合法化。”

光伏幻像

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产业上游的硅原料、中游电池及其组件价格均大幅下跌。中盛光电的硅原料提纯加工业务受到重刨,但另一业务即产业链终端的太阳能电站系统提供,却暂未受到较多波及。

王兴华告诉记者,“终端市场的需求下降,原来销售的东西现在没法卖了,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但中盛光电的订单相对稳定,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这些订单主要来自电站解决方案。今年这方面的订单陆续多了起来,明年会更多。”

2006年,中盛光电进军EPC、系统解决方案时。其他光伏企业在设备制造、组建的生产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直到2008年下半年,中盛光电才收获了第一个订单,但是该订单总额25亿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单笔订单纪录。对于彼时错过的赚钱机会,王兴华自然也不会感到后悔。

电站解决方案的高利润和前景,终于引起其他光伏企业的注意。国内外光伏企业也相继室布进入EPC、电站解决方案领域,颇有些当初蜂拥追求产能的意味。不过,他对此并不以为然:“中盛光电比任何企业都要超前,而同行要深入了解、介入这一业务,需要更多时间,一些过程是无法绕过的。”

“中盛光电进军电站解决方案时,当时还是买方市场。等于说我们是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完成了前期的准备。而现在有更多的企业宣布进入这一市场时,肯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门槛。因此,最终的市场不会有很多家。“他笃信,中盛光电能够凭借创新的技术成为为数

不多的领军光伏企业之一。

如果说中盛光电在国内没有对手,那么在国际上呢?相关人士难以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实力强劲的大型跨国公司竞争对手,中盛光电依然要向这一领域发力?王兴华并不这样认为,“中国企业在光伏行业还是比较强势的。而真正从事解决方案的跨国公司不是很多。”

与风能产业一样,光伏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天气、入网等的制约,该产业的发展前景也饱受诟病。对此,王兴华表示理1薛。但并不苟同:“虽然太阳能发电在整个电网中占的比例非常小,但其比风能有很多优势:能做的区域较广,发电质量较好。因其更多是在低压下使用,因此应用范围更广,市场更大。”

相反。他看好中国的光伏市场增长:“德国是世界上光伏最发达的国家,但在整个电网中,光伏尚且只占小于2%的比重,中国到2020年的目标是实现太阳能在整个电网中的比重达到12%的目标,即使能够实现一半,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了。”

此外,多晶硅太阳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污染与高能耗,也为相关人士留下口实。“多晶硅太阳能的单位GDP能耗并不是特别高,至于其所谓的污染,也只是企业性的问题,并不是行业性的问题,是某些小企业因为工艺不过关,而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现在,国内外都在鼓励搞多晶硅。”王兴华对这一产业依然乐观。

政策期许

众所周知,光伏产业正经历着成长初期的烦恼:单纯通过技术的改善,很难降低光伏企业的成本。高昂的发电成本,几乎使光伏产业看不到任何发展的希望。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企业现在不但挣不到钱,而且要贴钱,大企业尚且能够维持运转,小企业已经无力回天,长此以往。没有企业愿意再做光伏产业了。”王兴华的企业,虽然已经解决了成长初期的烦恼,但仍然对政策抱有期许:“对光伏的补贴需要系统性的立法”。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用等给予定额补助,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每瓦补贴20元。

王兴华认为,“太阳能屋顶计划”没有针对性的补贴太阳能发电的电价,因此。光伏发电的成本会依然高企,而由此导致光伏产品大规模地应用于商业领域也会沦为空谈。但是随后,“金太阳工程”的如期而至,则弥补了“太阳能屋顶计划”留给光伏企业的遗憾:“用上网电价法做补贴,可能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也更加市场化,更利于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 体系年度工作计划 下一篇: 医联体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