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8 20:51:02

展陈设计论文

展陈设计论文篇(1)

二、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是运用外在的表现形式,寓意设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室内陈设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其价值。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上,主要以下面几点为切入点,进行风格的研究。

(一)概念认知。对室内陈设设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体现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室内设计与室内陈设设计相辅相成。

(二)形式美法则。在室内陈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这些法则,保障室内陈设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满足用户对室内设计舒适度、满意度的要求,体现室内陈设设计的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三)文化寓意。每一个室内陈设设计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所表现的寓意。室内陈设设计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们生活品质的一个具体的反映,在设计过程中,将设计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使室内陈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风格。室内陈设设计之所以运用形式美法则和表现文化寓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室内陈设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满足用户需求。

三、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展陈设计论文篇(2)

1叙事性设计的创新性

展陈艺术设计是博物馆历史进程中科技进步、文明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展陈艺术设计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具有非常复杂的交叉学科特点,它与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等设计领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文化目前,我国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梳理知识脉络和教学教材的实践应用上,对于叙事性空间设计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其他各国设计史浩繁的文献资料、学术成果和完整的研究体系,国内博物馆陈列设计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叙事性设计领域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针对于目前国内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研究现状,叙事性设计的研究主要具有以下三点创新之处:

(1)展陈设计手段创新,变“静态”为“动态”,开展叙事性研究为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通过叙事性研究,从文本叙事与设计叙事的交叉性切入,将文学中的叙事性理论方法运用到博物馆展陈陈列的空间设计理念中去,通过文学手法诠释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整体理念和叙事空间。从而实现主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伟大构想。

(2)展陈设计理念创新,变“要我看”为“我要看”,开展叙事性研究可以提高参观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设计者的展陈艺术目的。不仅可以满足参观者与展品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其自主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追问,进而建立有效对话机制的参观目的,而且,可以提高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思维模式和行业水平。叙事性设计理念的提出,既符合当下国内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需求,也是探索中国博物馆设计学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展陈设计多学科交叉创新,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开展叙事性研究可以开阔博物馆展陈艺术设计的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范畴。博物馆陈列中的叙事性设计是一个以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实践成果为支撑的综合性研究项目。其涉及的范畴包括:历史学、考古学、美学、设计学、心理学、传播学、符号学、建筑学等。利用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博物馆展开叙事性设计研究,可以更好地达到承载传递历史文明的职责。

由此可见,研究叙事性设计不仅为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模式和展陈理念,而且让设计者摆脱了以往割裂地将展品配合图文展板进行展示的尴尬模式,巧妙地将“文化”穿插其间,让参观者始终处于设计者引导的参观状态之下,并最终以愉快的观展情绪参观完成全部展览。这种设计形式的出现既符合当今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需求理念,也为国内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行性参考依据。

2叙事性设计与文学叙事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叙事”概念是指:“叙述事情(指书面的)。” “叙事学概念(Narratology)”于 20 世纪期初诞生于法国,起源于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中对俄国民间故事形态的研究。其在20世纪60 年代结构主义的大背景下确立叙事学理论体系,提出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一门科学。法国文学家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也认为除文学作品外,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叙事对象,例如绘画、电影、社会杂闻、连环画等。

叙事性设计就是设计者(叙事者)对空间对象或者设计对象以叙事的形式进行展现、描述、设计的方式或过程。随着叙事学概念外延的无限扩大以及对其定义的不断深化,艺术设计类也逐渐涵盖其中。它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景观、规划、平面、室内灯领域等多个方面,被视为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大设计”。而博物馆陈列中的叙事性设计则是在宏观大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小设计”。

博物馆陈列中的叙事性设计是建立在文学叙事理论基础之上展开的一种设计理论。这两种概念之间既有很深的渊源和交集也有其差异性。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探讨文学性叙事是如何在陈列设计中进行应用转换的,是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领域相关专家学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从文学叙事的人称来讲,博物馆的叙事性设计同样可以分别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阐释。这样的阐述方式不仅便于向参观者交代展示内容,拉近设计者、展项与参观者的距离,而且能够快速的使参观者透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信息融入到展览的语境中来,并且按照设计者预留的心理预期参观完成展览的全部内容,达到最佳的观展效果;从文学叙述的方式来看,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叙述形式也同样可以采取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方式来表现,这四种方式既符合参观者的心理活动又便于设计者对于观展路线的布置设计,可以说是艺术与文化的巧妙融合。而且,设计者还可以运用叙事的文学方法描述设计概念所涉及到的叙事本体、参观者及其周围的环境氛围,让参观者按照设计者预设的心理期望参观完成展览,以期达到最终的观展目的。换言之,就是设计者运用文学的叙述表达方式,结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文学叙事方法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对展品及周围环境进行展示设计,以娓娓道来的形式为参观者巧妙的呈现出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内容,让参观者在设计者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历史,解读文化,探索未来。由此可见,文学中的叙述特点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同样具备,并且可以转化应用。

虽然两者之间叙述的对象、?角、方式完全相同,但是由于本体不同,进而造成它们的应用方法和受众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叙事性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可以应用的技术手段(数字、信息、生物技术等)、借助的媒介(平面、三维、互动展示等),以及设计的方式(平面、多媒体、绘画、雕塑等)多种多样,与传统的文学叙事相比,叙事性设计可以呈现出更多层、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对于传统的单纯依靠平面媒体进行交流的文学叙事来说是望尘莫及的。另外,叙事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借助叙事的手段或者方式凝练展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全方位向参观者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弥补部分展品因为信息缺失带来的观展缺憾,帮助参观者更加快速、深入、全面的了解展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引发其进行自主的思考与追问,从而达到与参观者进行心灵互动的目的。而文学叙事虽然也是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为目的,但是在感观感受和身心体验上,显然略逊一筹。

3叙事性设计的意义

很多展品由于受历史原因影响,遭到了自然、人为等不同因素的侵蚀或破坏,造成文化信息缺失的现象,如何将其进行合理化展示,让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既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又不会丧失观展兴趣,如何解决不同类型博物馆中展品展项、展示单元在陈列设计中出现单一性、孤立性、割裂性的问题是目前空间展示设计者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叙事性设计,即将文学叙事概念转换应用到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中来,通过设计者的叙事设计,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巧妙避免了展品展项孤立、割裂的问题,弥补了部分展品文化信息缺失的遗憾。以“展品展项”为主线,“文学故事”为辅线,既增强了各展品展项之间、单元之间的互动联系,也有效保证了展馆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和连贯性。

展陈设计论文篇(3)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增长历史和文物知识,而逐步转向以休闲和观光为主。因此,博物馆作为丰富藏品的信息集散地,应重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感受。时代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当把教育、展示和娱乐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博物馆这个文化和科学的古老殿堂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充实和改变自身的职能,重新展现出它新的职能,重新定位它在社会服务中的坐标。

博物馆陈列设计属于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它从立体、平面、环境和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实物、音响、图片、色彩等多种听语言,广泛追求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陈列设计定义为“根据陈列主题要求,在陈列目标的指导下,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总体要求和艺术风格,并运用各种科技和艺术手段组合各种陈列品的工作。”现代陈列设计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专业特征。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特征

博物馆陈列设计与“纯美术”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要设计的是一个集教育、汇集、审美和信息制造、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展示系统。这一设计过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双重思维的特征

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双重思维的特征,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形象化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最基本特征,如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不能从形象感官上打动受众,那么即使展览对象具有很深的内涵,也无法被受众接受。然而,形象化的特征只是做到了陈列设计的第一步,在绚烂多彩的形象展示的背后是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文化链条。因此,博物馆陈列设计要想深刻的影响受众,在做到充分形象化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展览品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多维性的特征

博物馆陈列任务十分庞杂,涉及学科知识及其广泛。从不同的角度,对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博物馆进行陈列时,必须考虑其多维性特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抓住其主要任务和基本矛盾。

《三)、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综合艺术的特征

首先,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时间是博物馆展品陈列要考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其次,博物馆展品的觉形状是展品的外在特征,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展品以何种觉形象展示出来。第三,博物馆展品陈列设计还具有影像艺术的特征。博物馆的展品是在一定光线中展出的,因此造型艺术必然带有影像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综合特征并不是独立分离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展示藏品,是把文字的内容方案变成形象的陈列展示内容的一种展览形式。在整个筹展过程中,陈列设计是系统的、整体的、目标明确和充满创意的。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是以建筑场地为出发点,以陈列内容和展品为对象,是对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以保证陈列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陈列内容决定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应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展品的艺术形态和特色,使其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才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陈列设计,应该具有独创性,突破传统的陈列思维模式,并且做到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创造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内容和理念要求

陈列设计大体分为陈列艺术设计和陈列大纲编写两大部分。陈列大纲是陈列主题的具体体现,是主题条目按时间顺序、逻辑关系、地域方位具体排列穿插使其成一个形象的剧本的过程。陈列大纲编写,主要是对陈列内容的结构处理,是内容编辑阶段的中心工作。陈列艺术设计,涉及范围包括陈列设施、展品放置、展厅环境和参观路线。陈列内容设计主要是考虑陈列主题的提炼、陈列目标的设定、陈列信息的传播,以及与观众的交流互动;陈列艺术设计也注意到陈列目标和陈列主题的价值判断,力求用色彩、空间、形象来表达展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力图用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

陈列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展示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也正从“以物为本”朝着“以人为本”发生时代性的转变。过去博物馆的工作是以藏品的研究为重点,以藏品为核心,而现代博物馆的一切中心是观众,如何用古老的收藏讲述最现代的故事”是博物馆服务社会、面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注重展览效果、努力创办精品展览的今天,那些题材类同、没有特色、缺乏创意、布置平淡的展览已经无法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1】朱琳.博物馆陈列的美学特征和教育途径[J].中国博物馆.1989年04期

【2】沈柏春.论博物馆陈列设计与观众的因素[J].中国博物馆.1990年03期

展陈设计论文篇(4)

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是博物馆陈列过程中呈现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直接决定着博物馆陈列的内容和形式。上世纪末,伴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陈列展示理念逐渐受到博物馆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综观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

一、实用化: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地开始兴建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为了满足新馆的陈列展示需求,博物馆界开始关注陈列展示理念的研究,并积极进行实践。

这一时期的设计理念的特点是在沿用传统设计理念的同时,开始注重对国外陈列展示技术的借鉴和吸收。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陈列理念对于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陈列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沿用传统方面,基本沿用了“技术+美术+实用+设计”思路;展示和陈列的主要的目的依然是展示文物,同时确保文物在展示过程中的安全。在吸收借鉴方面,陈列展示中文物保护、防紫外线、红外线处理,开始参照和引用当时所掌握的日本、德国所提供的技术参数与资料。

反思这一阶段设计理念可以发现,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最主要的表示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起来。首先,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当时的设计师多为建筑或美术专业的设计人员,博物馆人员设计过程中主要工作是提供文物的样图,便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工作。其次,博物馆人员在设计理念上的缺失,由于处于辅助工作地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感悟和建筑空间的再创造。再次,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将博物馆陈列展示等同于室内设计,致使攀比、照搬、雷同的设计屡见不鲜,因而致使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缺少实践的有力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随着博物馆界对陈列展示理念认识的不断加强,也提出了理念上更新的要求,提出设计要以改善空间品质和采用陈列展品文物元素内涵为主、调动非陈列视觉元素为辅的手法,去表现陈列主题,营造切题的空间氛围和人性化的陈列空间。

二、人性化:本世纪前10年

伴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完善,陈列展示理念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将人性化设计引入到陈列展示理念中,使理念建设在科学性、理论性增强的同时,也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对博物馆功能的正确认识奠定了陈列展示理念发展完善的基础。这一阶段无论博物馆工作部门,还是理论研究界都充分认识到博物馆不是单纯的文物展示地,博物馆应当是一个知识的传播平台,陈列展览的目的在于让观众了解文物所包含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观众文物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这些都为正确定位博物馆陈列展示提供了保证,推动了人性化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其次,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陈列展示理念。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衡量标准。博物馆陈列展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室内设计,也不再是满足专家学者研究需求的活动,而是服务社会的文化活动。因此,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已社会文化生活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大众观赏行为和心理为目的,从而实现了将人性化设计贯穿于陈列主题选择、陈列内容确定和陈列形式完善的各个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陈列展示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再次,人性化陈列展示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的开展。人性化陈列展示理念带动了整个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方式。比如首都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展示过程中,设计了文物观赏区域,将有民间争议的藏品拿出来与观众进行互动,使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亲身体验和学习了文物的鉴定。这种陈列展览方式,整合了社会资源,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数字化:2010年至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为特点的陈列展示理念逐渐成为指导博物馆陈列展示活动的主要理念。

首先,数字化理念的基本内容。数字化为博物馆陈列展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组合技巧,经过历史学、考古、文物、博物馆等多方面专家的对陈列展示主题的研究确定,确立需要展示的文物和相关史料(包括实物、图表、照片及辅助艺术品等表现形式),最终依靠三维物品排置的序列、情态及与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包括一些辅助艺术品及数字新媒体技术手段等)构成的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和交流方式。

其次,数字化理念是建立在人性化理念的基础之上的。数字化的陈列展示丰富了博物馆的表现手段和方式,但是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基本核心,数字化为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因此数字化理念是以人性化为基础的。在数字化条件下,还必须提供必要的文字说明、图标指引和人员讲解等服务,便于在数字化设备协助下,观众更加轻松愉悦地了解展览的主题、了解展品的内容及其意义。

再次,数字化理念需关注的问题。在数字化理念应用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的出现,一是唯技术化,单纯追求高投入、大制作,认为只要大投入、多花钱,采用最新的技术、设备就能提高展览的档次,增强展览的效果,忽视对展览内涵的挖掘和把握。二是娱乐化,展览定位和目标一味迎合所谓的市场需求,将文物沦为戏说历史的工具,偏离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本功能。三是同质化,在陈列展示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同质,致使博物馆的陈列风格、展览形式,甚至陈列道具也表现出雷同,无法体现不同主题博物馆的特点。

参考文献:

展陈设计论文篇(5)

一、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概述及其作用

1.博物馆陈列设计概述。陈列是博物馆中的最原始的职能之一,当博物馆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各种收藏品都是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在博物馆中陈列。在中世纪的中国或欧洲,虽然对外都是奉行“秘不示人”,但在一定的范围内依然是一定的陈列方式展示出来,进行观摩研究活动。随着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很多收藏品走向了社会,陈列方式也进行了重大变革。这时的陈列往往都是收藏品的罗列,库房和展室是同一个概念,各种收藏品,不分种类,只是从大到小简单的排列,这时候的博物馆陈列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在西方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逻辑,逐渐从最初的朦胧状态走进现代社会中,而后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民族学探险、考古学、环境科学考察等,不断推动着科研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日趋进步,现代的博物馆陈列不仅内容丰富,且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从博物馆的藏品还是从现代的科学研究来看,陈列设计在博物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很多人将博物馆的陈列称为是“形象化的教科书”,这也说明陈列式的实物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不能被现在的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教育所代替的。

2.陈列设计在博物馆中的作用。传统博物馆主要承担着藏品展示、教育推广、典藏维护、学术研究等职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审美眼光的不断提高,对博物馆的社会性要求越来越高。陈列设计在现代博物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博物馆作为承载人文精神的机构,其室内陈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博物馆室内陈列内容可以营造博物馆的整体环境和气氛,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在博物馆展厅中实现历史文化与现在人们的交流,让参观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陈列设计可以保护历史展品和文物,引导观众有秩序的参观。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1.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特征

①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多维性特征。现代博物管的陈列和以前的有着截然的不同,现代的博物馆陈列内内容比较多且非常复杂,涉及的学科知识比较多。在进行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陈列设计的多维性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抓住设计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矛盾。② 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综合艺术特征。时间是博物馆陈列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元素之一,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其次博物馆展品的外在形状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也要考虑的内容,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想要以何种视觉展示出来都要结合博物馆展品的形状特征设计。第三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还要具有影像的艺术特征,博物馆的一些展品是在灯光之中展现出来的,其造型艺术必然要考虑影像艺术特征。这三个艺术特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是独立分离的。

2.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以建筑场地为出发点,以陈列内容和展品为对象,是对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以保证陈列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形式应根据陈列内容进行构思,内容决定着表现形式,应该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展览品的艺术特色和形态,使内容与形式达到最完美的融合,这样才能吸引广大的观众。一个成功的陈列设计,必须具有明显的个体,突出的主题,要突破传统陈列的思维的模式,具有独创性,能够创造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②从内容和理念上看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求。陈列设计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陈列艺术品的设计,二是陈列大纲的编写。陈列大纲是陈列主题的具体表现,是主题条目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时间顺寻、地域方位具体排列穿插使其形成一个形象的剧本过程。陈列内容设计主要考虑陈列主题的提炼、陈列信息的传播、陈列目标的设定,还有和观众的互动交流。陈列艺术设计应充分考虑到陈列主题和陈列目标的价值判断,力求在空间、色彩以及形象上表达展览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和社会境况,用传播视觉的手段表陈列中更深层次的态度和情感。

三、结语

陈列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是高质量博物馆的重要标志,是向世界人民展示历史文物和研究成果的窗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提升,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也正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原来的博物馆只是收藏文物的一个地方,更加注重收藏品,以对收藏品的研究为重点,而现代博物馆的中心是观众,将博物馆中的收藏品以陈列的方式展示给广大观众才是博物馆的重心。

参考文献:

展陈设计论文篇(6)

1 “新陈代谢”在建筑界的涵义

原本新陈代谢是指当环境中的营养物被生物体摄取以后,其会将这些营养物转换成自身的一种物质,并将自身原有的组成转换成废物最终在环境中排除,使其不断更新的这样一个过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将“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应用在建筑界中。同时期,在日本的东京也成立了专门的新陈代谢派,并成为了最后一个在现代建筑运动中提出宣言的例子。在川添登的回忆录中曾经说过,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名字主要是因为新陈代谢作为一种有机功能,是帮助外部世界同生物体之间的能量进行交换的,因而显示出了重要的生命力。其除了在生物学上具有意义以外,还带有着吐故纳新的这样一层含义,因而,其与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是相呼应的,简单讲就是城市具有自我更新和持续增长的能力,在建筑师的眼中,这样的一种能力其存在的意义相似于自然界中新陈代谢对于生物体的这样一种意义。因此,“新陈代谢”在建筑界中的应用,无论是通俗解释还是设计技术研讨上均能够使人们对于城市的看法得到改变。

文章将在“新陈代谢”的引领下对建筑与环境艺术之间的设计关系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以社会发展文明作为导向,从社会论理、时代、政治、文化、经济、宗教以及民族等角度出发,阐述不同社会条件和阶段之下,建筑与环境艺术之间所呈现出的设计风格与样式的不尽相同。

2 建筑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理念应运在社会文明之下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还非常的低下,人们只能够将简单的石器制作出来,通过采集和狩猎的方式生存下去。穴居和巢居是人们主要的居住模式,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很难和建筑与环境艺术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这时期的人们所居住的场所就已经显现出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意识。例如,在《易・系辞》之中就已经有过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这大概意识就是说在大自然的造化下,壮丽与奇伟的特点展露无遗,洞穴之处幽深奇异,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原始的家。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阶级逐渐在人类文明中产生了,此种新陈代谢的活动不断在人类活动中轮回。在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生活着的宗教、社会体制、习俗以及文化等均发生了改变。当物质化替换了原有的抽象概念以后,人类活动的空间在逐渐发生的改变,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种建筑与环境艺术物质化设计观念的呈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向社会民主化迈进,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社会民主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新陈代谢在建筑界中的发展。对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而言,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奠定了一定精英主义化的设计基础。回顾以往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出现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前,所有的设计均是围绕着国家、王公以及教会等服务的。如罗伯特・休斯(美国评论家)所说:“穷人没有设计”。恰恰相反的是,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下,人们强烈反对着只为精英服务的设计理念。

3 国内建筑与环境艺术在“新陈代谢”影响下的设计观念

从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发展历程中能够看出,其在发展中会不断受到来自技术、文化、材料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制约及影响,从而将“新陈代谢”这一独特的设计现象形成。

就近现代的中国本土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理念而言,其在文化转型方面的表现可以用“新陈代谢”来形容。然而这样的一种“新陈代谢”自身所具有特殊性,并非是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而是在世界建筑体系的构建下应运而生的,是在世界体系中一步一步积累下来的结果,尤其是这一特征在改革开放之后就更加的明显。伴随着近代以来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地发生和发展,不断地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同西方文化之间的转化、碰撞、融合以及冲突等现象展露出来。因而,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文化因素,其均能被视作时代背景的一种体现,若只是将建筑与环境艺术在设计上的风格变化视作是中国本土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在“新陈代谢”上的表现,显然,这是不全面的,其难以完整而又真实地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复杂化背景构建出来。

时代是在发展着的,人类的血脉在延续着,近些年以来我国本土的一些设计工作室在商务、酒店、展示以及房地产等各项活动的利用下,以全方位实验性的设计方案进行着建筑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在“现代与东方”的结合下,将极具中国价值和精神的建筑构造诠释出来。在自然环境和人文充分得到尊重的情况下,设计作品应当演绎出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富有内涵的文化特征。另外,在设计城市规划方面,人们倡导的是“新都市主义”的设计观,其想要在人造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下,将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模式铸就出来;在建筑同规划之间的文脉关系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能够将与时代特征相契合的建筑设计出来。

4 结语

在我国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发展和延续,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在建国初期所经历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铸就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其设计的过程都需要同本土的文化特征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社会文明代谢的过程在建筑与环境艺术中淋漓展现。

参考文献:

[1] 贾丹.浅析“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12:4.

[2] 贾丹.浅析“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J].建筑设计管理,2012(09):49-51.

展陈设计论文篇(7)

一、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地域文化表达

1.遗址博物馆的概念

遗址类博物馆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博物馆的大家族中有其特殊的分类。遗址类博物馆是在古代文化遗址上建立的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在1958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建成后,遗址类博物馆从此有了长足的发展。

2.新乐遗址的概况

新乐遗址作为遗址类博物馆的代表,于1977年首次发掘,是在黄土高台上建造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新乐遗址记录着沈阳市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经过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确定这一地区分为上、中、下三层文化类型。新乐遗址出土的筒形陶罐、斜口器、煤精、磨制石斧等更加引人注目,其中新乐遗址里的太阳鸟雕塑是依据出土的木雕鸟的原型设计创造出来的,象征着沈阳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3.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地域文化表达

新乐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辽宁地区各个人类群体开始形成并发展着个性文化,在总体上与东北的区域文化具有共同特点,即以渔猎文化为本,以饰压印纹筒形陶器为日常用具和主要文化特征。新乐遗址的选址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所以作为可移动文物的原生载体和不可移动文物本体,新乐遗址就植根于沈阳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所产生的文化内涵、传统习俗、艺术宗教文化具有特定的地域文化特色,新乐遗址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上着重体现了沈阳的地域文化,将沈阳的历史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和意境构建出来。新乐遗址博物馆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深刻印证了当地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新乐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

沈阳新乐遗址的博物馆陈列设计以景观复原、遗址复原为特殊化设计,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整体的设计上,运用中国画中的留白技法,遗址复原的区域不是紧紧相连,而是空留出许多人行道,并将游园式地参观作为路线,增加参观者的亲近感和回归感。遗址区内将有规律的文物摆放和和谐的模拟场景相结合的设计手段,通过恢复和复原遗址原貌,将原始母系氏族时代的优美、宁静而含蓄生动的情景带给参观者。新乐遗址博物馆在陈列艺术上突出体现了整体化、人性化和个性化设计。

1.陈列内容多样性,突出整体化设计

新乐遗址博物馆注重整体化的陈列展示设计,以大遗址保护和大陈列展览为观念,将陈列展览不拘泥于展厅内,把整个遗址作为整体的设计规划,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间表达。在把握原有出土文物的基础上,将太阳鸟公园、斜口器雕塑、遗址古房址场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陈列展览区―博物馆,文物遗址区―古房址,景观展示区―太阳鸟广场这三大展区,形成了整体化、综合性的陈列方式。这种方式是对陈列空间设计的拓展,将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深深地映照在此空间中。此外在展板的设计上也体现了整体化的设计理念,陈列中将新乐同时期出土的陶器比较,早期各地陶窑的比较加入展览中,在第一展厅中收藏展出了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陶罐,和周围的新乐遗址出土的陶罐有了对比,有了联系,这种展陈方式既充实了展览效果,又丰富了展览内容。在2013年和2014年从青海征集了一些与新乐文化相近时期的文物,如这次展出的马家窑文化的陶器,这种临时的展览形式使博物馆在展陈内容更加丰富,而不单调。着重突出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的、综合的表达。

2.展览注重细节性,突出人性化设计

这次展览不但注重整体化设计,而且也特别注重细节。博物馆内的展墙上,图片设计平易近人,运用大量的卡通图像来说明文物用途。例如磨石的用法以及原始人类捕猎和捕鱼的方法等,这种卡通图片的运用体现了观众至上的观念,让观众更能通俗优美地观展。在吸引观众注重陈列的细节的同时,加深观众对于展品的理解。博物馆在运用当今数字化网络的条件下,新增加了扫微信听讲解的功能,这种细节的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的参观需要。在介绍新乐人一天的生活中,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手段,如声、光、电并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将“小电影”搬进博物馆,人们可以趴在石阶上观看视频,有了俯首观看地支撑,使观众集中注意力。背景音乐和视频图像的默契配合,影片在内容中将现代人的挥手鞠躬礼仪融入到母系氏族的社会中,将文明和谐的中华文化带给每一位观众,营造出展厅内温馨祥和的氛围。从而使得陈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使得观众能身临其境并产生共鸣。在展示太阳鸟的文物时,展柜四棱形的构造可以让多个角度参观文物的来龙去脉,并尽可能地容纳更多围观的观众,形成空间的开放模式。

3.主题依据地域性,突出个性化设计

新乐遗址的陈列展览是特别的,在主题的选择上体现了专题性和唯一性,依据自身出土的文物办展览,体现了沈阳地域文化的特点,表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走进遗址区,将自动讲解的模式融入到展览介绍中,通过将微弱地灯光运用在原始社会复杂的生活状态,既能够解决复原场景太暗而不清晰辨别,又能营造出原始先民恶劣的生活环境。 多个古房址复原的三角形房屋模型,半地穴式构造,组成了新乐遗址特有的三角形文化符号,并在四周围墙上体现出来。在遗址陈列上放置标识亭,在遗址上覆盖草亭,让游客可以乘凉的同时享受遗址内的自然景色。在整个新乐遗址的陈列上,细微观察可以发现许多有关新乐文化的符号,将新乐的太阳鸟标识印在新乐遗址展馆的牌匾上,展厅墙顶上,制作成杯垫上的纪念品和明信片上,将斜口器的标识用在说明性展板上和新乐遗址雕塑上。到处可见新乐文化的符号,体现了新乐遗址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陈列方式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

三、结论

新乐遗址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上以展现沈阳的地域文化特色为主题,反映出沈阳先民们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该馆在陈列艺术设计上富有寓意,深刻体现了遗址类博物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新乐遗址博物馆的陈列方法对整个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陈设计论文篇(8)

127陈设艺术产业园,是集创意设计园、饰博中心、孵化平台、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它拥有庞大的设计师队伍,并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园整合了产业链条上各项资源、弥补了产业链上公共服务平台的空缺,是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创意代表和开拓先锋。

创意是陈设艺术的灵魂

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将文化创意产业置于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需加快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首。2011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及配套政策出台,引起业界普遍关注。与之前“文化产业”的表述不同,《规划》首次对“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深圳表达”,提出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自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接近25%的速度快速发展,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愈发生机盎然,活力四射。

据产业园CEO高应伟介绍,127陈设艺术产业园年产值近10亿元,年增长率在20%。相比于深圳的年均速度,“127”或许不是最快的,但对于一个仅仅成立两年多的产业园来说,它仍然创造了一个奇迹。以目前127陈设艺术产业园的整体发展形势而言,后来居上,犹未可知。

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从来不乏创新精神。自2008年,深圳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创意设计已然成为这座年轻城市最具活力与魅力的产业和领域。正如高应伟所说:“在陈设的各个环节和链条中,我们只做创意设计”。127陈设艺术产业园,以其“用设计赢得商机,用创意赢得尊严”的经营理念,坚守着对创意设计的执着追求。

“内容为王”,是检验创意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深圳文博会所倡导的原则。127陈设艺术产业园,以其陈设艺术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从诞生那天起就备受政府和各界的青睐。不仅如此,“127”确有它实实在在的内容。由于其出色的创意策划,127陈设艺术产业园连续成为深圳文博会第七届、第八届以及今年第九届文博会分会场,举办第六届、七届、八届深圳“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并获得“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荣誉称号,赢得了业内的良好口碑。

完整产业链是设计人才集聚的核心

据介绍,目前,127陈设艺术产业园已入驻的设计机构达70余家,设计师1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创意设计团队,拥有的创意设计能量不可想象,他们是深圳创意产业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然而,要凝聚这么多的设计师、设计机构,这无疑考验着园区领导的智慧和能力。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127陈设艺术产业园的领导者深知这一点。因而,在设计人才的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可谓用心良苦。首先,“127”为设计师们建造了设计公寓,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让他们更安心于设计。其次,利用产业园的平台和资源为园区企业和设计师提供设计案子,尤其是大型设计案,融合了道路、景观、室内装饰设计等多个领域,对于不同的领域设计将交由专业的设计师完成,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最专业、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真正实现产业集群效应最大化。再次,对于某些资金缺乏的设计师及其好的作品,“127”免费为他们包装,找厂家打板,为原创作品召开新闻会,再到最后批量生产,流向市场。这样,“127”为很多创意设计师圆了他们的设计梦,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引领潮流的陈设艺术新作品。

与此同时,“127”也尤为注重园区设计平台和孵化器的作用,着重培养和扶持设计大师。据高应伟介绍说,为了培养有潜力的设计师,127陈设艺术产业园为他们提供各种参展、参赛机会,将其好作品推荐到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设计大赛,开阔了设计师的视野,同时也为设计师实现他们的“设计梦”提供扶持和帮助。

一件创意设计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设计者的思想。由于创意设计行业整体的规范问题,设计作品的产权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对此,坚持做原创的“127”为园区的企业和设计师提供了一些服务。高应伟说,127陈设艺术产业园与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签约合作,为设计师的作品提供一些产权保护咨询以及申请专利服务,如灯设计、酒包装等等企业都已参与专利申请与知识产权保护。由园区设计师自行设计的一款以“”为主题的茶台目前在市场上走俏,供不应求。而另一件园区的原创作品《女娲补天》(正设计中),也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因此,“127”能聚集这么多的设计人才,原创设计能源源不断,理由不言而喻。

打造陈设艺术连锁品牌

在中国,“首个”既是创举,同时也意味着“模仿”与“复制”会接踵而来。对此,高应伟笑称:“这是好事,我们希望有模仿者,有模仿也意味着传播,有传播就能更好的促进陈设艺术的发展,更能加快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

同时,高应伟坦言,创意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127”在留住设计人才上的举措和用心,使得设计师们打从心里愿意留在这里,继续他们的设计梦。“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优势”高应伟再次强调。

对未来,高应伟有更高的期待:“127”以深圳为发展基地,将逐渐向全国各大城市覆盖,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连锁品牌,让陈设艺术遍地开花,带给人们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和生活理念。

“127”陈设艺术产业园以这样务实的精神和用心的态度,必将引领中国陈设艺术发展新潮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127”将在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撑起一片蓝天。

链接

第九届深圳文博会

据介绍,本届深圳文博会“127”陈设艺术产业园分会场活动,将于2013年5月14日盛大开幕,整体活动时间为5月14日-5月31日。本次活动以“古典主义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为主题,展品引入中西古典艺术为亮点,既有中西古典文化的碰撞,亦有现代艺术的交融,真正体现中西文化的艺术特色,达致古典主义与现代艺术的巅峰碰撞。产业园精心策划了近10项重点展览展示及高峰论坛活动,与此次活动主题交相辉映,相映成彰。

1 “冶堂——诗意生活原创艺品展”是127产业园山河水艺术设计公司精心策划的原创生活艺品精展。本次展出作品内容涉及香具、茶具、酒具、家具,展品款式多样,设计独特。同时,在产业园一楼展厅设有办公室商务咖啡——立派咖啡,立派咖啡将完美呈现定制办公室商务咖啡茶水间模板。

2 “《红楼梦十二金钗》陈少梅大师手稿作品展”。本组画在统一的风格中有着不同的意境,在相同的笔墨基调中有着不同的情趣。十二幅画,每幅画上的一树一石都不重复又恰到好处地与绘画人物性格和谐地统一,让人久久自醉,难以往返。

3 “红色文化收藏展”。红色文化收藏展中的老画内容丰富,大师作品汇聚,在风格、样式、题材、技艺、精神取向等方面,极具时代印迹,这些作品将体现的高昂、催人向上的激情。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展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剪纸艺术家袁秀莹的作品。

5 “欧洲古钢琴艺术收藏展”。本次活动产业园精心展出了历史久远的古钢琴,带出人们记忆中的音符,追忆别样流年。

展陈设计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11-02

现阶段因为受到社会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的影响,国内观众对于博物馆的展览是兴趣有余耐心不足,大多数国人走马观花地游览展场,没有心思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历史和文化韵味。基于此,本文从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光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陈列设计的方法,力争为提高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陈列空间设计的方法

1.清晰的空间格局

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对于展品来说就是一个大的展示舞台,它是一个展示信息的广场,这个展示广场和博物馆的展品紧紧地融合为一体。在现代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上要完成传达信息的功能有很多途径。我们如果把整个展示空间看作一个整体的空间媒体,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对于空间设计是一个重点。空间设计具有自身的四维性,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组合性、流动性和功能性。展品的空间概念是以参观者的内在需求为前提的,空间的存在主要是以参观者和展示物品的需要而存在。为博物馆建立一个优秀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最好的信息传播方式。参观者是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一个流动的元素,因此我们在设计博物馆空间格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参观者在空间活动中对参观效果的影响。有人的空间和没人的空间、喧闹的空间和安静的空间给参观者的感觉是不同的。在对博物馆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分析好非理想化的状态,要解决好在这个参观空间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博物馆的陈列空间需要清晰的空间格局。一般状况下,时间轴和空间划分的有机结合,要能够起到控制观众的注意点、引领观众的参观路线的作用,从而达到组织观众完成整个活动程序的目的。因为博物馆造型艺术的多样化,造成展示空间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博物馆整个展示的设计重点是展示空间的设计,空间设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优劣,每一种空间的设计都和博物馆自身的形态、色彩和结构相匹配,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合理的参观者情感空间。

2.合理的动线设计

动线主要是参观者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的运动的轨迹,运动轨迹的时间顺序就是总的动线。每当参观者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的时候,都会产生前后次序的问题,这种参观的时间经验在设计的时候就被当作编序空间关系的基础,观众体验展示空间的时间顺序是从博物馆的入口开始的,一般状况下,我们会按照动线来组织展示博物馆的空间。博物馆空间设计动线的确定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设计的动线图是矩形,我们根据实际的调查,有的观众就会仅仅注意一面墙的展品,忽视了其余三面墙的展品而匆匆离去,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人体运动少走路的经济法则制约,无形中就减少了对陈列品的注意力。所以,参观者对于参观方向的盲目性,也是引起观众疲劳和心理不安的因素。动线的设计要做到重点突出,布置合理和方位明确,以动线的设计来增加观众的参观时间。我们首先要根据博物馆内展品的内容科学安排动线的走向;其次动线的设计要尊重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布局,并促使动线设计和空间布局和谐统一;最后,空间布局、时间轴、动线设计和平面的规划虽然在理论上能够分开论述,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同时兼顾,做到协调统一。对于博物馆的陈列来说,参观者对于动线的设计要求具备便捷性和顺序性的特点。

3.合适的陈列氛围

博物馆的氛围给人的信息,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博物馆的评价和印象。一个优秀的设计能够使参观者一开始进入博物馆的时候,就会被博物馆的文化意象所感动,激发出参观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师们对于陈列展品的理解和与项目策划人的有效沟通,会通过不同的色彩、灯光和造型的结合,负责任地设计出合理的陈列氛围,让参观者在这一氛围中获取知识,感悟情感。影响博物馆氛围效果的因素,除了对展示大纲的把握以外,还要求设计师对不同阶层和人性的理解和分析。例如中国共产党的五大会址纪念馆,每个大厅的陈列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大会开始采用了宽松的空间格局,明快的色彩设计,是为了烘托出在乱世中充满希望的氛围;到了革命的低潮时期则采用阴暗的灯光,低沉的配音和不平衡的结构,营造出沉闷压抑的氛围,促使参观者从生理和心理上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借此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在革命的胜利时期,在色彩上选用暖色调为主和明亮的灯光设计、对称的结构组合表达出欢快的成就感,促使观众身临其境。

二、光环境设计的方法

1.博物馆陈列空间内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的协调设计

不论是人工照明还是自然采光,都是引起参观者视觉的电磁波,是参观者对博物馆用视觉感知陈列品的基本的条件。没有光,人们就会什么也看不见。对于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来说,展品的魅力是通过光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博物馆内光环境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展品陈列设计的效果。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太阳光和天光属于自然光,进入博物馆室内的自然光是由天光和室内反射光和室内反射光组成的,人工光源是由于博物馆内外的各种灯具产生的光。自然光具有比较柔和的优点,但是和人工光相比,自然光具有不稳定性,自然光线中的紫外线还会对展品产生损害。所以我们进行光环境设计的时候,采用自然光需要用人工照明等进行补充,在同一个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厅的展示的内容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灯光进行照明,烘托出适合展厅的光环境。再就是在同一博物馆内因为所处的楼层不同,导致所在的平面位置不同,这就需要自然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在顶窗采光的时候主要用于单层和顶层最为适合。展厅自然采光口的位置要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完成,即使人工照明也要在建筑设计开始的时候进行考虑,电气工程师需要和建筑师协同努力、密切配合,在博物馆进行陈列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时候完成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灯的设计。

2.陈列空间光环境的设计要求

首先陈列室的光环境设计要以突出陈列品为主,在博物馆的陈列室内,陈列品的光度要大于陈列室环境的亮度。其次,陈列品的环境照度和陈列品的照度要均匀利用侧窗的自然采光,光线不均匀,会影响到陈列品的观赏效果,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透光的材料和不同角度的遮阳板来改变陈列室内环境的光度分布状况。再次,在陈列室中要防止紫外线对陈列品的损害,避免陈列品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设置遮阳片、调光装置和散热片对自然光进行比较调整和控制,这样不仅能防止紫外线对陈列品的损害,还能提高室内的照度均匀程度,利用采光口采光能够获得变化小、均匀的和没有阳光直射的天然光,还要注意尽量不采用有紫外线的灯具。最后要尽量避免产生眩光,眩光容易引起人们的眼睛的疲劳,无法看清展品,为了保证陈列的整体效果,在设计的时候要避免眩光或者尽量减轻眩光的出现,要注意正确布置人工光源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陈列室内。

三、视觉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师表面是解决展示活动中信息与空间、道具的关系,实质上是要解决展示的信息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视觉心理的研究与探讨,将其应用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能大大提升展示活动中信息传达的效果,也提高了陈列的质量与水平。设计师的工作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内容与目的的展示活动,使用不同的信息符号与媒介进行的信息处理及编排程序的过程。

不一样的参观者对于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兴趣,怎样合理安排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应该尽最大的办法把参观者感兴趣的展品安排在展厅的中心位置,并且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参观空间。如果受到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制约,在狭小的序厅或者是通道里安排少量的展品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因此,博物馆的空间通道和参观通道,是设计师首先给予关注的,只有确定了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参观通道的设计才能充分考虑其他方面的设计,展品的色彩和灯光的设计要适当控制参观者的关注点。

为了确保在展示展品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视觉容量的正常值,要采用明确的信息符号、明确的信息形态和承认度高的形态,以此加快视觉知觉的认识速度。设计者要有意识地加大信息的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中信息量,采用明暗、大小和疏密的对比手法,以此求得视觉上认知度的提高;充分利用色彩和造型的视觉因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中做到整齐有序,达到通过缩短参观时间达到增加获得信息量的目的;要在设计中考虑到视野和视力的原因,安排图片、展品和文字的时候,需要观众仔细参观的信息要离观众的距离近一些,还要在照明这一要素上充分体现和保证视觉的效果。

在博物馆的设计中要考虑博物馆的整体造型和整体的设计,力争展现立体的参观形态作为每个局部形态的设计依据。例如在以标准的三角、圆或者方形的基本造型的点、线、面甚至折线、曲线等,在标准的空间位置左右、前后、上下或者是对称点的空间方向;其次要把视觉对象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的面貌作为帮助快速视觉的依据,来达到满足视觉的简化功能所要达到的快速认知信息的需要。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系统化工作,是由空间、色彩、展品、文字、图片、灯光等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面对这么多的视觉对象,只有把各种因素统一起来,展示的形式才能变化有序,保证展示和传达的信息完整。给观众一个深刻的整体印象。

四、交叉学科的运用

历史类博物馆展示的不是商业式的“热闹喧哗”,它带有非常浓厚的文化色彩。历史类的博物馆是一个安静、朴素的地方,能够让人的思想得到启迪,智慧得到升华,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情怀。博物馆的设计需要突出鲜明的主题性和精神性内涵,强化文化服务的性能。博物馆设计的学科交叉性是展示设计的一大特色,源于功能的多样性和系统的复杂性,促使博物馆展品设计的边缘性更加突出,所以我们不能把博物馆的展品设计理解为简单的展品陈列,对展品造型的简单美化,更不能看作仅仅是为了解决视觉上的美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是复杂的、综合的、智慧的和丰富的,新的时代赋予博物馆的艺术设计新的内涵。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历史类的博物馆陈列不仅要求内容上体现丰富性,在形式上也要体现多样性。回顾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博物馆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不管是对于高质量的展品来说,还是对于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通过陈列来最终完成。收藏、陈列、研究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博物馆的三大职能。博物馆的职能只有通过陈列设计才能表现出博物馆工作的质量高低和真实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涛.浅谈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J]. 丝绸之路,2011,(8).

展陈设计论文篇(10)

我国的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方面一直在与时俱进,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只注重博物馆内物品的逻辑性和美感过渡到注重观众心理,所以政府的相关部门和设计人员需要重点研究,从博物馆陈列摆设设计的基本特点出发,结合观众的心理,使最终的陈列可以激发观众浏览、学习的兴趣。

一、设计博物馆的陈列摆设的基本特点

第一,博物馆的陈列摆设不仅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还要有审美性,这也是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与其他设计类型相区别的具体表现,因为博物馆是文化属性的教育机构,要让人们在浏览和观赏的过程中有所感受;第二,博物馆中的物品类型多、数量多,这就决定陈列设计的范围非常广,那么设计的时候需要有不同的视角和理念,不能雷同,而且总体上要相统一,如安徽省宿州市的宿州博物馆,建设之前就确定了“弘扬宿州文化”的目标,整个馆内的陈列设计在这个主要目标的要求下,设立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雨、人杰地灵七个部分,再现了宿州市从古至今的风貌和成就;第三,博物馆的设计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结合灯光、玻璃罩的形状等,衬托陈列的物品。

二、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和观众的心理有必要的联系

明确博物馆陈列摆设设计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特点都与观众的心理相关,所以两者之间有必要的联系。第一,博物馆主要的对象就是人,所以馆内各物品的陈列都需要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并且对观众起到正面影响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博物馆符合逻辑性、审美性和教育性的要求,如设计人员按照展览品的特性设计周边的环境和展览柜台的形状,可以吸引观众驻足,从而让他们浏览展览品的文字介绍,得到深刻的体会;第二,陈列设计中走廊等通道的设计,需要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再加上灯光、颜色搭配等,不同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在整体上可以实现博物馆的功能;第三,在进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时候,认真学习观众心理的理论和知识,做好调查分析,根据结果制定设计方案,那么博物馆将更具有艺术气息,反过来也可以感染观众,陶冶观众的情操,让他们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1]。

三、关于博物馆设计符合观众心理的陈列摆设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在设计陈列内容的时候结合观众的浏览和参观的心理特点

第一,在设计之前,设计师做好调查分析,将博物馆内陈列的物品整理成册,并进行分类,在这个基础上统计观众的心理,可以保证每个类别都有特定的目标群体;第二,遵循清楚、直观的原则摆放陈列物品。让观众在浏览和观赏的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明确陈列品的基本信息,然后进行路线的设计,使陈列品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第三,按照观众的类型进行设计,将他们分为专业学者型、到馆内学习型、普通浏览观赏型,加上博物馆的类型进行陈列的设计和分布,使展览品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心理需求,以安徽博物院为例,馆内的社会历史类陈列区,将陈列的物品按照古代、近现代和革命时期进行排列,物品陈列的设计将地方的特色和民族的风格与陈列品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顺序性,那么专业学者型通过参观和浏览,可以探究学科理论的知识,如通过观看古代农耕用具研究安徽省在古代的自然风情和农业情况,而到馆内学习的观众可以学习到历史的发展顺序和历史事件,满足他们求知的需求,普通浏览型的观众可以在参考的过程中体会民族风情和历史风韵[2]。

(二)设计博物馆陈列摆设的具体方式时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为准则

一方面,展览品陈列摆设的方式也需要综合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设计师要注意角色转换,将自己作为观众来进行设计,让陈列品具有美感和由浅到深的感觉,层次分明,而且要注意以人为本,在尊重展览品的基础上添加生活化的因素,而且以展览品为中心,不能让周边的配件“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将博物馆内各个设施细节化,包括灯光、颜色搭配、馆内工作人员的服装仪表和专业能力等,如安徽宿州博物馆,整体理念是保护环境,所以选用金黄色和白色为主的灯光,馆内采用与建筑风格相适应的节能灯,有独特性,而且这两种颜色的灯光更加突出馆内浮雕的图案效果,使博物馆内有艺术气息,通过调查2016年5月到馆内浏览和参考的近七万人数的观众可以发现,95.6%的观众对博物馆内的陈列摆设有很大的兴趣,其中28.2%原来不喜欢人文历史的观众开始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超过半数的观众在短期内还有再次到馆内浏览和参观的意愿[3]。

(三)用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文字编写博物馆陈列品的介绍

除了物品的陈列设计要符合观众的心理外,对展览品的描述性文字和图片也要注重这个方面。用符合观众需求的文字编写陈列展览品的介绍,可以让观众通过阅读,了解展览品的基本信息,如年份、用途等,编写的标准就是既要有文学性又能让大多数观众快速理解,如宿州博物馆在编写介绍的时候,依据史实、图文并茂,而且文字的艺术水平高,浏览的观众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宿州的历史和文化。

四、结论

总之,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这项工作有重要的作用,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决定博物馆是否可以实现其文化、教育、体验等功能,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重点研究。此外,在陈列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运用先进的技术,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受众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为做好陈列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废水治理论文 下一篇: 社区综合分析研判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